角色之变

2024-09-21

角色之变(共6篇)

角色之变 篇1

一、媒体的发展到Web2.0的产生

最早的互联网新闻是当博客产生的时候, 一些记者将自己的新闻稿试着放在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却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人们像拼图一样将看到的听到的从不同地方收集来的新闻片段拼凑成一个整体, 新闻从未如此丰满, 这就是Web1.0时代, 在这里,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看到的新闻, 让全世界都看到都能参与讨论。互联网改善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各大媒体也纷纷跟进, 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手中拿着一份报纸, 一个收音机, 或者飞奔回家看电视, 只需一个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细致的媒体终端, 他能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新闻。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互联网技术更加的成熟, 现代网络已经走进了一个更加主动, 更具有交互性的Web2.0时代, Web1.0到Web2.0的转变, 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 人们可以随时发表新闻, 可以更加即时地与他人沟通。新闻变得没有门槛, 变得更加草根和大众化。

二、“自媒体”在中国的产生、发展与影响

自1987年,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 由此中国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之后迅速进入互联网发展最快的20年, 也诞生了一大批领军式的互联网企业, 浪潮, 搜狐等等, 他们为后来社交媒体的传入铺平了道路。也许, 当时的人们只是为了兴趣, 为了新鲜将互联网这样一个事物传入中国, 但却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新闻格局。

1995年10月20日, 《中国贸易报》走上互联网, 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媒体。就是从那天开始, 中国的互联网新闻, 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到现在, 我们接触的互联网媒体有着数百家, 其中既有腾讯, 新浪, 雅虎这些纯粹的互联网媒体, 也有各种杂志开办的电子新闻, 这些新闻使得过去只能靠看报纸听广播的人们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人们享受着新闻的快捷和多彩。2002年, 博客走进中国, 网民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发布信息。从此, 人们不再只能被动地在网页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 而是直接与作者进行交流, 甚至如果想要就可以自己发表一篇评论或文章让别人观看, 参与讨论, 新闻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 饭否成为大陆第一家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2009年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在观望许久之后纷纷开启微博, 最普遍的容量为140个汉字的微博, 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实现了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转换。新闻传播进入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微博对许多重点、热点事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华南虎事件”等由网络舆论引发出的公共事件, 对网络可信度的监督提出了迫切要求。新媒体促进传统媒体变得更快、更敏感, 而在管理方式上, 管理部门则愿意给易于监督管理的传统媒体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三、自媒体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现在, 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事件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而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 它的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媒体具备传播信息的功能, 然而同样需要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制约, 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现在虽然人人都能“传播信息”, 但要真正成为“媒体”, 还要拥有采集、核实所发布信息来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因为大众媒介除了拥有人力物力外, 还有自己独特的信息网络和渠道、核实纠错把关和考评机制。而这些, 恰恰是“自媒体”的软肋, 现阶段“自媒体”仅仅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 其不足表现在:

其一, 在海量自媒体信息里, 自媒体“报道”多是转发, 或是道听途说, 缺少原创, 受众无法即刻确证这些信息的真假, 容易使虚假信息流传。

其二, 缺乏核实的机制, 以及核实求证的驱动力, 容易造成虚假信息滥发, 影响公众的事实判断力。

其三, 基于新媒体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自媒体作者对自身的言论缺乏责任压力, 容易形成网络言论混乱。

总结

2014年7月21日,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 占网民的83.4%, 面对迅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以及由此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既是对“全民记者”的挑战, 也是对传统媒体、职业记者的挑战, 更是对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挑战。有些人则善于哗众取宠等等。尽管凭一个人要大言欺世, 很难做到, 但带来不良影响却不容小觑, 所以, 一些网络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将是大势所趋。而这也是对传统媒体和职业记者的挑战, 职业记者可以借助全民记者提供的信息, 同时应有求证和核实的职业操守, 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既兼收并蓄, 又永葆真实性, 塑造权威形象。相信随着技术和法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自媒体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完善, 也会越来越发挥它的正能量。

“结构之变” 篇2

36经历“腾笼换鸟”阵痛

39变革产业结构

42制鞋业的困境和对策

45当心“创新抑制”

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堪忧。诸如市场信息不对称, 国家宏观调控与指导缺位, 资金链紧张等等, 致使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随时表现出盲目性而遭致败绩。珠三角地区许多企业现正面临或外迁、或转型的抉择。这一过程, 迄今还没有相应的机构为它们提供有关信息与专业指导, 单靠企业自身强打硬拼, 难免会带来持续的资源浪费。

新版GB1589之变 篇3

7月26日, 酝酿已久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589-2016) (以下简称“GB1589-2016标准”) 终于掀开面纱, 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随着新版GB1589标准的正式公布, 实施12年之久的GB1589-2004标准功成身退。

GB1589是我国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最基本的技术标准, 也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规范道路运输管理的理论依据。此次为何会做修改?新杰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轮值会长王坚认为, GB1589主要讲的是车辆外廓尺寸和允许载重量, 到现在已是第三个版本, 即GB1589-2004。但是, GB1589-2004中尚有不明确问题亟待切实规范, 才有了GB1589-2004的修订。

作为汽车行业的第一大法, GB1589-2016标准的正式发布, 引起了货运行业的高度关注, 物流运输的各个领域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何再次更新?

GB1589-2004标准出台后, 至今已有12年, 总体来看, 这一版标准对载货车制造和运输行业起到了促进和规范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运输市场和车型产品的发展, GB1589-2004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早在2012年, 相关部门就开始组织讨论修改办法。

GB1589-2016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枝鹏介绍说, 修订标准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GB1589-2014存在实行时间较长, 涵盖品种单一、限制较多等问题, 与国内运输行业尤其是车辆运输车行业的现状不匹配, 严重制约了发展;二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运输需求已从单一追求载重向大容积、高载重、多品种方向发展, 高效节能经济的汽车列车成为干线运输车的首选, 因此对于半挂车的规定需进一步完善, 也要求标准引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卡车之家总编薛文祥则表示, 鉴于目前货运市场之中“飞机板”成为轿运车市场的主流车型之一, 轿运车市场治理工作亟待开展, 而中置轴轿运车的出现成为规范轿运车市场的重要一笔;同时, 道路交通运输收费形式由收取养路费改为计重收费, 从前的“大吨小标”问题得到遏制, 又出现“小吨大标”等新问题。因此, 标准的修订势在必行。

对于内容的变化, 孙枝鹏补充说, 新国标上列出的每个尺寸变化都是很重要的, 且每个限值的确定, 都是经过了充分讨论、科学论证后得出的。

“比如, 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长度定在22米, 就是经过我们多次试验验证得来的。每一项试验都要经过不同的长度匹配, 实际过程看似简单枯燥, 一圈一圈地反复试验, 前前后后共进行100余次, 最后才得到满意的结果。”

聚焦六大修订重点

细读不难发现, GB1589-2016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更名为《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于这一改变, 薛文祥解释说, 改名是为了明确标准的涵盖范围, 原来的“道路车辆”范围涵盖较广, 对标准的执行有一定影响, 因此才修改了名称。除更名外, GB1589-2016标准还有六大修订重点值得关注:

重点一

半挂车长度限值由2004版的13米增加到了目前的13.75米, 运送45英尺集装箱的半挂车长度最大限值为13.95米;封闭式厢式半挂车从14.6米减少到了目前的13.75米。

重点二

新增中置轴车辆运输车挂车, 规定长度限值为12米, 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的长度限值为22米, 由货车和牵引杆挂车或中置轴挂车的组合属于货车列车, 货车列车长度限值20米 (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限长22米) 。

重点三

在轴重方面, 二轴货车及半挂牵引车总重限值18吨, 三轴货车及半挂牵引车总重限值25吨, 双转向轴四轴货车总重限值31吨, 四轴汽车列车总重限值36吨, 五轴车限重43吨, 六轴车限重49吨。

重点四

长度方面, 铰接列车长度限值为17.1米, 比16.5米的标准增加了0.6米;此外规定长头铰接列车 (长头牵引车+半挂车) 长度限值为18.1米。

重点五

宽度方面, GB1589-2016规定的宽度限值也由2004版的2.5米放宽到2.55米。以满足装载两排托盘的宽度需求;考虑到冷藏车的保温层厚度, 冷藏车宽度限值为2.6米。

重点六

鼓励空气悬架政策, 其中三轴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以及8X4载货车, 当中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 总重限值增加1吨。此外四轴汽车列车, 加装空气悬架后, 最大允许总质量限值增加1吨为37吨。

“对于货运人来说, 比较利好的消息就是对于后装尾板的规范。”王坚指出, “之前对于后装尾板是否合法没有明确的规范, 导致各地对于私装尾板的车辆进行处罚的力度较大, 现在GB1589-2016标准明确了规定, 对未来的技术改进留有余地, 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GB1589-2016版本不是治超标准

在GB1589-2016版本发布之后, 8月18日, 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 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分印发《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 同时, 交通运输部修订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 9月21日起正式施行, 被喻为“史上最严治超措施”。

为何称之为最严?薛文祥解释说, 依照政策, 货车一旦超载将面临“一超四罚”:“第一罚”是交警部门在现场依据交通执法部门开具的称重和卸载单, 依法进行罚款、记分;“第二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对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三次的货运车辆和驾驶人, 吊销其营运资质;“第三罚”在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运输企业, 将被吊销营运资质;“第四罚”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 对货运场所经营者实施处罚。

而从对照最新《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内容可见, 该规定结合了GB1589-2016标准, 并按照GB1589-2016标准确定的最大质量限值作为该规定中最新超限认定标准, 外廓尺寸超限认定中也参照了GB1589-2016标准中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那么, 这是否意味着GB1589-2016标准就是治超标准呢?

孙枝鹏表示, GB1589-2016标准是由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共同提出, 起草单位有中汽中心、交通部公路科技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以及一汽、重汽、东风、中集等厂家, 标准最终归口是全国汽车标准技术委员会。同时, 要强调的一点是, GB1589-2016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 也是车辆制造企业设计制造的主要生产依据。该标准的发布实施, 对卡车制造生产领域影响深远, 直接关系到卡车的制造源头, 而并非是治超执法的标准。“当然, 车辆制造生产标准是货运车辆的源头, 自然也与交通管理、物流运输密切相关。”孙志鹏说。

标准落地引来市场“阵痛”?

薛文祥表示, 从目前执法情况看, 全国各地普遍开始实施GB1589-2016标准, 有些省份如陕西、四川等地更为严格, 四川已经开始对17.5米大板开展治理工作;在轿运车治理上双排车基本消失, 但仍存在超长多装载情况;高速、国道执法标准不一, 存在长途标载、短途重载情况, 需要进一步统一执法标准。

新标准实施一个多月来, 市场反应如何?薛文祥介绍说, 目前看, 货运市场出现了运价波动, 从短期来看是上升的, 但之后就会恢复过来;运输企业的发车量增加, 成本暂时增大;部分大宗货物因公路费上涨, 已转至铁路、水路运输;6X4轻量化牵引车和挂车供不应求, 6X2牵引车滞销。

那么, 未来一段时间, 伴随GB1589-2016标准的落地, 将对整个货运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尚尔斌认为, 能否真的如市场所说给铁路货运带来多大机遇, 不仅仅取决于公路货运市场新政影响, 更多是取决于铁路货运运行体制机制的改变步伐。“短期可能很热闹, 长期没啥大不了, 一定会平稳过渡下去。”

物流供应链领域专家黄刚表示, GB1589-2016标准或将给中国的物流业和社会带来几大影响:第一, 将促进行业的规范和洗牌;第二, 全国各区域执行落地的差异问题和公平问题值得关注;第三, 强化源头管控, 车辆生产企业将受到连带责任;第四, 将对相关产业链比如钢铁、煤炭等产生影响;第五, 拉高物流创业的门槛, 也有利于行业平台化整合模式的进一步铺网。

在薛文祥看来, GB1589-2016标准的公布, 着眼于治理超载超限, 摒除恶性低价竞争,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进车型标准化, 促进货车技术提升;对企业运输效率和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 对于中小运营实体、散户来讲更具挑战性, 加快市场洗牌速度;助力国内企业的集约化、平台化发展, 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还可以促进国际化协同合作, 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他相信, 新国标会引领企业向节能、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卡行天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钱钰认为, GB1589-2016标准当初修订的初衷是试图解决行业最终效率和散乱的问题。但因为缺乏对标准化到集约化过程中一些关键路径的理解, 直接以罚款方式, 试图“堵”住非标准车辆上路, 并非解决矛盾根源的有效手段, 也肯定会造成一定的质疑和反对。因此, 她建议由政府主导, 通过2-3年的时间, 有序推动或许可成为最佳途径。

对于新标准将对卡车技术未来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薛文祥认为, 第一是轻量化, 促使产品技术升级, 提升装载的效率;第二是标准化, 以规划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促进货运转型发展;第三是细分化, 今后将专车专用, 对车辆的专业化运输要求更高;第四是智能化, 实现人、车、货互联, 甚至无人驾驶, 颠覆现有的运营模式和效率。

从Infor看ERP之变 篇4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全面融入企业,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正在逐渐老化;2016年,ERP将成为企业‘遗留’软件。”这是ERP概念缔造者Gartner的观点,也呼应了业界“传统ERP将死”的声音。

变迁

的确,时代变了。

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多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部署范围仅限于一些关键部门,比如财务部,ERP在这个阶段开始崭露头角。

随后的阶段可以称为“信息化阶段”,以ERP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已经开始从部门级全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上的各个环节,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云计算、移动计算和社交商务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驱动下,企业信息化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互联网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企业信息化带给企业的价值不仅局限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其范围已经延伸至企业之外,以社会化的形式出现。

进入“互联网化阶段”的企业将会发生两个重大的转变,那就是商业模式从之前的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和客户为中心,而运营模式从之前的以流程为驱动转变为以数据为驱动。同时,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期许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希望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贴心(行业属性细分更加明显)、更人性、更具投资回报率”;同时,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化、云化和开源成了新的关注点。

客观地讲,在新的阶段,传统ERP的“单调、冷漠和霸道”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的新常态: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因此,“传统ERP将死”的论断并不是危言耸听。

转型

传统ERP产品在功能和灵活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SNS等新业态快速落地和普及,给以买卖许可和提供产品升级、运维等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传统ERP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迫使其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快转型步伐。

SAP目前正在重组公司战略资源,按照新战略重组公司的资源,从原有的软件许可模式转向了云计算模式,向着基于HANA的云计算公司全面转型,从而希望让公司变得“更加简洁、更加灵活、更加快速、更易合作”。相对于SAP,甲骨文的ERP转型主要体现在产品层面,那就是产品的云化和服务化,比如其已被市场接受的人力资本管理云服务。而且从该公司的财报来看,ERP云服务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而对于国内两家ERP企业用友和金蝶来说,虽然用友的转型方向是互联网而金蝶是云计算,但是实际上是殊途同归,都是在走“互联网服务转型”这条路,摒弃之前单一的卖产品模式。

云化、互联网化、服务化,ERP转型也就如此了!笔者之前也一直持有类似的认识,直到在“Infor Day 2015上海站”的活动上遇到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教父级的人物——查尔斯·菲利普斯(CharlesPhillips),前甲骨文公司总裁,现Infor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奥巴马政府经济复兴委员会委员。

Infor是全球第三大ERP企业,以破坏性创新而闻名。现在,菲利普斯正在努力将其塑造成一家互联网公司。“垂直细分行业+互联网架构+卓越体验”,这是菲利普斯在对Infor公司产品转型的一个概括,也是一款互联网产品所必须拥有的特征。

基因

菲利普斯提到的这三点看似简单,要想扎实落地,是一件相当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做出脱胎换骨般的改变,从理念到产品,从文化到制度。

产品行业细分是ERP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反应,也是他们互联网转型的前提和基础,互联网时代的ERP产品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Infor把行业细分成2000多个细分子行业,深挖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定制来满足不同子行业、不同市场、不同企业的差异性。为此,Infor对其庞大的产品线进行了梳理与集成,基于互联网的标准架构推出Infor Cloud Suite解决方案从而将产品模块化和互联网化,并通过亚马逊AWS公有云平台推向用户。

但是Infor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卓越体验”的打造上。在菲利普斯看来,打造一款功能丰富、性能优异的产品很容易,但打造一款有着卓越用户体验的产品却很难,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基因所在。传统ERP企业要变身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一短板必须补上。

乔布斯将 手机做成 了一款艺术品,菲利普斯也在努力赋予公司的产品以更多的艺术气息,“让丑陋、笨拙、不方便的软件变得美丽、易用、有思想,让用户有愉悦感”。为此,Infor专门成立了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Hook&Loop,将“设计”和“技术”同时融入产品,重塑竞争力。Hook&Loop团队成员有艺术家,画家,服装设计师,电影制作人,音乐人,广告和媒体从业者,等等,可谓是三教九流。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可以归结为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三点,这也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传统ERP在服务转型这条路上,仅仅将产品云化、服务化还远远不够,喊喊口号,忽悠用户更是自欺欺人。应该顺应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历史潮流,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价值和极致的体验为核心诉求,从体制、文化和理念等“根本”上做出全面而又相互呼应的改变,从而造就适合时代的产品、服务、能力和基因,尤其是产品体验。在此方面,Infor公司的做法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全球贸易下滑酝酿格局之变 篇5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今年早些时候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表明,市场仍没有预期复苏的迹象,全球贸易额可能还将面临新一轮的下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正在失去动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是帮助我们了解全球贸易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举个例子,假设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吨的钢铁和10桶燃料,如果将此看做1个单位,在2002年至2003年,这1个单位的原材料价值约为800美元,约占汽车价值的5%。也就是说,在21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每进口100个单位的原材料就不得不出口5辆汽车。而到了2012年至2013年,生产1辆汽车的原材料的价值上涨至大约2000美元,约占同款汽车成本的10%(汽车的价格10年间增长十分少),因此工业化国家必须加倍增加出口。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呈正相关: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全球贸易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而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全球贸易量也随之上升。在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降,全球贸易量的减少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全球贸易组成中,食品、燃料和原材料占到了1/4。因此,当它们的价格波动时,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强烈波动,全球贸易总量也会受到显著影响。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经济全球化等同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不仅包括国际贸易,还包含了众多其他要素,像跨境金融交易、国际旅游以及跨境数据交换等其他经济活动。不过,这些因素能够以各种形式反馈到全球贸易上。

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十分引人注意。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完善,以前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的高附加值配件或产品现在能在本土完成采购。这使得它们逐渐向以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经济体,如美国、欧盟靠拢。这也是全球贸易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

与过去的几十年相比,如今的大多数经济体都变得更加开放。人们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十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经济全球化进程带了负面影响。未来,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不能排除像目前一样继续保持低位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话,全球贸易将会停滞不前,贸易格局也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发生巨大改变。

创新作文之变与不变 篇6

首先,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强调真情实感也是分文体的, 没有谁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也去强调写出真情实感;其次, 我们并没有忽视理性的思维方式, 恰恰相反, 我们十分关注学生的理性思维, 对那些反映社会或人生、具有深刻内蕴的文字, 我们也大加赞赏, 予以肯定;再次, 感性的表达与理性的思维并不抵触, 其实无论学生写如何感性的文字, 如果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 都不可能写得好;最后, 真情实感并不属于“弱”表达能力, 诚然, 每个人都可能对某些事有一定的真情实感, 但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感染甚至感动他人, 却并不容易。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说过:“在生活中, 我们还会不会感动?如果我们不会感动的话, 真是不能写作。”当代著名作家张炜也曾指出:“让他人强迫自己改变自己内心的感动是困难的, 尽管这样的事情多多少少也会发生;对于一件事情或一本书, 我们总是因为感动而不能忘怀, 这是大致的情形。”由此可见, 真情实感是写好抒情文字的保障, 因为人——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抒情文字不能以情动人又怎么能让人产生共鸣进而过目难忘?在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些这样的记忆, 比如《指尖的温度》《发生在楼梯上》等, 都是于娓娓的叙事中显露真情, 令人感动。

当然,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文命题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 更注重个性和创新, 更贴近社会和生活了, 所以,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的某些观念确实需要更新, 但这并不代表全盘否定。我不否认, 张扬个性、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确实为我们的常规作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认为写作中某些根本性的东西是不可以改变的。

一、“审题要认真, 作文要符合题意”的要求不可变

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 看似可写角度很多, 但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学生必须认真审题, 否则, 极容易写偏。

最近高三的学生写了一篇给材料作文, 大致内容是说华中师范大学贫困新生的父母送孩子上学, 晚上睡在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地铺上。题目上甚至提供了家长们躺在地铺上的图片。其实, 此段材料涉及三个方面的人物:一是画面上的主要群体——家长, 一是与家长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刚上大学的子女, 还有一个就是为家长提供休息场所的学校。所以, 站在不同的角度, 我们对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家长的角度来说, 孩子已是一名大学生, 已经成年了, 可以放心了, 也可以放手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成人, 我们应该学会独立了, 应该不再依赖父母的庇护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免费为学生家长提供了人性化的帮助, 使得这些可能露宿街头或蜷缩于车站的家长们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这种无私助人的行为实在是值得称赞, 值得提倡。可是我们的学生大多只看到父母睡地铺这一事情的表象, 就武断地确定了写作的角度:绝大部分学生的立意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的学生则表示, 华师做得很不对,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 应该在新生上学的第一天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要让他们懂得报恩, 让家长睡床铺, 自己睡地铺;还有的学生说, 华师所提供的帮助是虚伪的, 偌大的一所学校, 舍不得拿出点钱来请这些贫困的家长们到星级宾馆好好睡一觉;还有学生说, 家长应该有气节, 人穷志不穷嘛, 所以提供地铺不应该睡;甚至于还有学生将中国的家长与外国的家长进行比较, 然后厚着脸皮说, 有这样的父母在, 我们的中国一定会变得更强大……诸如此类, 真让人哭笑不得。由此看来, 无论写什么文章, 审题一定要认真。

二、“文体界限要清晰”的要求不能变

我们现在的作文, 一般不再规定文体, 但这并不代表文体可以模糊,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分不清各种文体的特征, 弄不清各类文体之间的界限, 以致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显得不伦不类, 让老师感到头痛。比如, 在议论文前面先来一段比较优美的描写或一段煽情的抒情;在议论的过程中, 用细腻传神的描述去叙写一则作为论据的材料;或者, 干脆给一篇记叙文披上一件议论的外套——文章的首尾是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但中间只叙写了一件有详细经过和明确中心的事情: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清晰的“文体感”所致。所以, 我们的学生, 无论是否有个性, 也无论是否有创新精神, 对文体的认识一定要清楚。笼统说来, 文学类的目的是要以情动人、以范示人, 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所以它的文体的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而论述类的目的是要以理晓人、以行导人, 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 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至于实用类的目的是要以知授人、以用教人, 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 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些, 才不至于犯以记叙充议论、文体不分的毛病。

三、“语言要自然流畅, 表意清楚”的要求不可变

高考作文对语言通顺的基本界定是:规范、准确、连贯和得体。规范, 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不能有生造词语、文白夹杂、前言不搭后语、乱用方言俚语、乱用外文、不按语法规范构句、刻意雕琢而不知所云等现象;准确, 就是选词造句要贴切, 符合实际, 能正确使用词语, 没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没有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毛病;连贯, 就是句子内部组合得当, 句子之间上下衔接, 顺序合理;得体, 是指文章的语言不仅要符合文章的体裁, 而且也要符合考生身份和环境特征等。但目前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 所以不少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独创的表达搬入作文, 令人咋舌甚至费解。老师们戏说“有代沟”, 学生们不屑地说“晕”。有些学生很想在语言上下一番工夫, 于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努力酝酿, 尽力锤炼, 结果终因文字功底不够深厚, 而把语言弄得生硬做作, 失去了本意。有些学生语言显得幼稚, 还有的“学生腔”太浓……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四、“文章要有完整结构”的要求不可变

就目前的考试而言, 有两类文体比较普遍, 一是记叙文, 二是议论文。记叙文的结构一般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安排的。在考试中既可以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个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 内容层次依次相连, 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也可以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进行反衬式组合;当然, 还可以将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段或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开,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可以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 以其一物象为线索, 将描写的内容通过穿插、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议论文的结构一定要紧紧抓住引论、本论、结论三个环节。在考试中既可以选择并列式结构, 也可选择层进式结构, 还可以选择对照式结构, 具体的操作上还可以有所变化。

简单看来, 可供选择的结构形式还是很多样的, 具体哪一种更合适, 还要根据个人文章的内容和材料来定。可是, 有些学生的文章结构并不完整, 要么是写记叙文不说前因, 或者不谈结果, 只在后文加上个“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让人一头雾水;要么写议论文只有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部分, 却没有解决问题的结论部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上一篇:机关思想作风下一篇:把握设问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