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共10篇)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 篇1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课程目标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应用。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课程目标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课程目标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在本章中,学生将运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 篇2
一、几种新教材对文艺复兴的整体把握
在教材内容结构的整体处理上,岳麓版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列为两课,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专门叙述了文艺复兴的内容,把宗教改革的内容放入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进行单独叙述。人民版和人教版则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合为一课叙述,笔者认为,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合并叙述更好,既能反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征和共性,也紧扣课标知识点。在这一点上,人民版在专题六第二课用“人性的复苏”这一标题统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正是抓住这一单元的主题,正如其课前提示中所言,“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二、关于文艺复兴的背景
虽然几种教材都把文艺复兴定性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但对文艺复兴背景的叙述却存在较大差异。人民版提到,中世纪的神权统治,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首先掀起文艺复兴运动;而人教版主要从中世纪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意大利古典文化遗产方面进行叙述;岳麓版则指出,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可以看出,在表述文艺复兴的背景时,人民版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而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则没有提及意大利古典文化遗产这一独特文化环境。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在这一问题上的叙述是最完整的,而且人教版教材还利用插图介绍了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
在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时,还需要弄清为什么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这个问题,而人教版教材对此给出了较完整的解答。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是文艺复兴兴起最基本的背景,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马克思指出:“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这些城市指的就是意大利北部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不是偶然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达是基础,这个仅有1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在1338年就约有200余家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有3万名左右的毛纺织工人,年产毛呢10余万匹。该城市的银行业、皮毛业、律师业、医药业、布业等也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不仅形成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而且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这样,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也就毫不奇怪了。
当然,三种教材都未能涉及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政治方面的背景。14世纪的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其北部是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等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国家的政权大多被从事工商业的城市贵族所把持(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他们实行比较开明的统治政策,同时,当时意大利“小国寡民”的政治环境也有利于自由思想的形成。此外,14世纪以来,天主教势力在意大利遭到严重削弱,教会威信日益下降。当时,随着城市的兴起,城市与王权结成同盟,世俗王权在与罗马教权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主动,并导致历史上著名的“阿维农之囚”,从1308~1378年的70年间,教廷从罗马迁至法国南部的阿维农,教皇成了法国国王的人质,这就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岳麓版教材还提到黑死病这一特殊原因。该教材必修3第13课开篇写道:“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众所周知,1348~1350年在欧洲蔓延的黑死病,使得占欧洲1/3的人口约2500万人死去。这场瘟疫对欧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死病之所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场瘟疫引起了当时人们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及对人生问题的反思,从而成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契机和机遇。
正如一些学者所写,“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瘟疫的发生,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的怀疑与不满,人们的思想感情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演变为对整个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与反抗。
另一方面,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之价值作了重新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世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这正是人文主义的思想。
三、关于文艺复兴的概念及人文主义的内涵
1.关于文艺复兴的概念,人民版、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都给出了文艺复兴的概念,但都没有提出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艺复兴的内容、时间、范围等既不明确,也不统一,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混乱。
学术届对文艺复兴的概念存有争议,但也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文艺复兴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其《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提出,后为西方学术界广为接受和使用。现在,西文中文艺复兴一词通用法语“Renaissance”,即文艺复兴是文学、艺术和科学复兴的运动。
我国学者普遍认同这一概念,甚至提出文艺复兴不仅包含文学、艺术和科学,还包括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既是文艺复兴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主要的文艺复兴著作都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作为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来加以叙述,高校六卷本世界史也称“科学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基础的”。
文艺复兴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个历史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时代,它指的是14初至17世纪初三百多年的时间,这一点除人民版教材明确提出外,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均不明确。
学术界一般公认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初开始的,其标志性的人物是但丁,以其《神曲》的发表为标志。恩格斯曾分析道,“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结束的标志,有学者认为结束于16世纪末,有的称结束于1517年路德宗教改革,有的称结束于1527年德皇查理五世攻陷罗马,还有学者称“结束于164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里略的逝世”。刘明翰先生等则提出,欧洲文艺复兴的下限,应以弗朗西斯·培根发表的《新工具》(1520年)和笛卡尔写出的代表作《方法论》(1637年)为标志,等等,可谓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刘明翰先生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即文艺复兴结束于17世纪初,因为17世纪二三十年代培根和笛卡尔两部名著的问世,说明“意识形态转型结束,进入了近代时期”。
关于文艺复兴的范围,人教版教材明确使用了“欧洲”这一概念,而人民版和岳麓版则既用了“欧洲”这一概念,又用了“西欧”这一概念,概念比较混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多数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限于西欧各国,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16世纪后,文艺复兴在东欧各国亦得到传播与发展。如当时东欧的波兰也是文艺复兴运动较为发达的国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巨著的问世(1543年)是波兰文艺复兴在科学领域深入发展的体现。此外,在东欧的捷克,杰出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年)所提出的教育学的重要原则,是文艺复兴在教育学中的反映,他曾被誉为“近代教育科学之父”。可见,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只局限于西欧。笔者认为,尽管学术界对文艺复兴的范围存有不同意见,但在一本教材中概念不统一是欠妥的。
2.关于人文主义的内涵,学术界一般认为,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具体来说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天主教神权和专制主义;提倡现实生活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知识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
对此,不同的教材表述不尽相同,特别是人民版教材与其它教材的表述存在较大差异。人民版教材在其课前提示中提出“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虽在文中还提到“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等内容,但并未对人文主义的内涵进行完整的表述。
相比而言,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表述是较为全面的。人教版教材指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其内涵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岳麓版则提出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不同教材对人文主义内涵的不同表述,会直接影响到教材对文艺复兴内容的叙述,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全面理解。
四、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
或许由于课标对文艺复兴这一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或许由于对文艺复兴的概念和人文主义内涵理解的不同,几种教材在文艺复兴具体内容的取舍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前所述,文艺复兴概念内涵应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考虑到科学这一部分另有专题叙述,文艺复兴的内容至少也应包括文学和艺术两大部分。
在这方面,岳麓版教材的处理是较为全面的,既紧扣课标重点介绍了薄伽丘的作品和思想,也提及文艺复兴早期文学三杰的但丁和彼特拉克,以及文艺复兴后期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同时详细叙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位艺术大师,并通过对达芬奇钻研解剖学等内容的叙述,将科学和理性思想融入其中。
人教版教材对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都有涉及,但较为简略,虽提及“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但对科学方面的内容并未述及,与教材中指出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的内容也未形成呼应。这虽然给教师在处理上留下较大空间,有利于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人民版教材在文艺复兴内容的叙述上相当简略,只讲述了文学方面的内容,提到文学三杰,重点介绍了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基本上是课标要求的最低内容。教材完全没有涉及艺术和科学,完全没有体现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内涵所包含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等内容,内容很不完整。这既不利于教师对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思想的讲述,更不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和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这应该是人民版教材在文艺复兴内容处理上一个明显的不足,建议教材再版时能对文艺复兴的艺术和科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完善。
摘要:文艺复兴是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专题中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编写的几种教科书,总的来说都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和专题主旨,是巨大的创新和突破,但几种教科书在对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内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等方面处理不尽相同,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文艺复兴,不同处理,得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陈小川等.文艺复兴史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4]曹大为,郭小凌.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M].长沙:岳麓书社.2007.
[5]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6]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戈振.试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分期及其特点[J].史学月刊, 1989,(5).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 篇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作了解读。尤其是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提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定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重视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侧重生活的地理、文化的地理、科学的地理学习。讲求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三、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四、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是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做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与数学教学内容》读后感 篇4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倡导新数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将成为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主要素材。例如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内容领域,关于“常见的量”的具体目标包括: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体验时间长短。这些具体目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与量的意义。
书中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下篇的2章。主要是讲解了两个与把握新课程理念密切相关的专题————数学创新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讨论,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重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角度,落实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任务提出建议。至于如何认识数学创新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知识的学习时,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要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
四、评价策略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 篇5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复习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常见的量。
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过程要求:
(1) 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 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3) 全班交流。
分类整理结果如下:
1.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 板书:
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容积单位 毫升 升
(2) 说一说。
① 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② 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
③ 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
④ 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4) 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① 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② 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 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 时间单位。
(1) 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 进率:1年=12个月 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年=365天(闰年366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3) 说一说
① 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 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4. 人民币单位。
(1)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 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 说一说。
(1) 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 练一练。
(1)3时20分=( )分
(2)2.6吨=( )吨( )千克
(3)3080克=( )千克( )克
(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3. 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六
复习内容:比和比例(一)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比 意义 各部分名 称基本性质
比例
引导提问:
(1)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1)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2)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3)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填空。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数
除法
(4)举例。
5:6= ( )÷ )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1)比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①化简比。 0.12:2
②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解比例: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根据.师生共同评价.
4.比例尺.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0 30 60km表示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二巩固练习。
1.求图上距离。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 篇6
教学时,既可由教材的情境引入,也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儿童的情境。如,分别出示两个学生布置的房间:一个用上学期所学的规律来布置,一个用循环排列的规律来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第一个房间有什么规律,复习旧知,并激趣导入:这第二个房间怎么乱七八糟,一点规律也没有?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单独出示墙面、地面的图案,引导学生找规律。学生找出的规律可能很多。如,竖着看,第二竖行是将第一竖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图形依次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其他各行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前一竖行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从右上方往左下方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是一样的。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教师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例1与主题图的图形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来找例1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经验,重点谈找规律的方法。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巩固例1的练习,没有任何提示,基本规律类似,只不过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教师重点关注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
4.在“做一做”之后,教材安排了给手帕设计漂亮的花边和图案的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活动前,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活动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手帕可用正方形纸代替。设计的方式既可采取画的方式,也可采取贴的方式。贴的图片尽量选取简单有趣的,如水果图案、动物图案、所学的平面图形等等。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可将作品贴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感受创新的乐趣。
5.例2是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教学例2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第(1)题,再把例2与例6进行对比:与例6比,图形和数的排列有什么新的变化?你能发现新的规律是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找规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先试着独立完成,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启发指导,再小组合作交流想法。最后教师进行小结,重点说明:例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6.例2下面的“做一做”与例2类似,区别是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新的等差数列,等差的差不是1,是2。此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启发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
7.关于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与例1基本类似,不同之处是图形按顺时针旋转循环,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的题型与前面学过的略有不同,在一年级上册思考题中出现过类似的习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来思考(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每一项上的数的10倍是后一项上的数。
第4题是学过的等差数列,渗透了数轴知识。
第7题启发学生根据数位知识思考。
第8*题第(1)题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教师可向学生略做数学史料的介绍。第(2)题是等比数列,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一半。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 篇7
(一) 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存在的认识误区
由于《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内容上没有作出严格的规定, 也没有学习每个动作技术的具体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 这对于长期依据“教学大纲”从事教学活动的广大体育教师来说, 容易产生这样一些错误认识: (1) 认为《课程标准》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不需要运动技术教学, 让学生任意选择活动内容, 于是体育课成了休闲课、娱乐课。 (2) 认为体育课要“笑”或“乐”, 单纯从学生兴趣出发, 造成师生互动有余, 课堂活跃过度, 安排过多的非体育活动, 喧宾夺主, “三基”落实不够。 (3) 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竞技运动。体育课就是要给学生通过训练和比赛, 不断提高运动成绩。以上看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观点。这些错误认识, 直接导致了体育课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质量减损。事实上, 学校应把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作为体育工作的中心, 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 要锻炼学生的身体, 在教会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养成锻炼习惯的同时, 应为学生终身体育观奠定基础。
(二) 优化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确定自由度增大了, 但难度也同样加大了。搞好体育教学,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过程是实施《课程标准》任务的根本保证, 是发展中学体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具体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运动技术进行分类教学, 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所在的平南三中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学校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同, 划分出四种教材, 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教学。这四种教材分别是: (1) 精学教材。指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育能教、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如篮球、排球、武术、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 (2) 粗学教材。指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 如棒球、轮滑、体育舞蹈、羽毛球、定向越野、短拍网球、郊游和野营、健美运动、形体、太极拳、跆拳道、防身术等。 (3) 锻炼性教材。指需要锻炼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支撑、攀爬、钻、越、搬运、负重等能力。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有关的专项素质练习、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练习。 (4) 介绍性教材。指没有必要掌握, 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或体验的运动文化和项目的有关知识。如高尔夫球、橄榄球、汽车拉力赛、台球、保龄球、跳水、竞技体操、网球、拳击、登山、极限运动、NBA篮球、足球四大联赛等。
学校在体育教学时, 对精学教材、锻炼性教材内容就多练、多排, 对粗学教材、介绍性教材内容就少练、少排。通过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就能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 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
(三)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注意事项
1. 明确新课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 对一节课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点与难点, 应该十分明确, 这样便于设计具体、有效、针对性强的教法和学法, 有助于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解决与突破。
2. 合理设计教学实施方式。
新课标教与学明确和制订教目标后, 就要考虑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来达成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是体现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重要方面。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设计有效的教与学方法, 对达成教学目标就很重要, 并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3. 明确教学评价基本特征。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即学习运动技术的环节是否清晰, 效果是否明显;看有无配合技术学习的体能学习;看结合技术学习渗透中有无知识和原理的传授;看上课气氛是否紧张和活泼;看有否体育行为规范的提醒和教育等等。
(四) 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探索后的变化
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探索后的体育教学, 学生主要在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师生关系这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在学习兴趣方面, 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比以前有兴趣了, 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程度提高了, 真正体会到作为教学主体的快乐;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比以前平等了、融洽了。这些都说明通过课程改革, 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评价的激励性等让学生变得更爱上体育课了。
进行教学内容优化的探索后, 教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改变过去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单纯从学生兴趣出发、只强调竞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 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坚持学生中心改教学, 教师和学生关系更加融洽, 课堂上相互提高, 气氛活跃。
高中新课标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篇8
一、重视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真正实现整体教学。
在现代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妨通过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一开始,先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单词,而后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做课后的阅读理解题或者做老师提前根据文章所设置的问答题,老师引导学生当堂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泛读教学。精读课是老师抽出两至四个课时,让学生们先仔细阅读课文,提出疑点、难点,可以让他们先讨论,老师最后总结语言点。这样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加深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阅读理解的效果。
二、推荐读物,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现在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要满足高考和学生的阅读需要,仅靠高中课本中的课文以及后面的阅读材料是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也是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阅读欲望的,必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应该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作为泛读的材料。在推荐的读物中可以有经过改写的外国故事、小说、童話、故事等,这些读物文字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很强,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扩大词汇量,掌握猜词技巧。
由于当今的阅读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甚至出现没学过的词汇。许多学生感到生词特别集中,困扰很大,有的甚至烦躁得难以坚持阅读下去。要解决阅读中的生词问题,一要扩大英语词汇量,二要学习并掌握一些猜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如:利用同义、反义、上义、下义、词的集合、词的搭配等关系;利用照应、替代、省略、定义、举例等情境关系;利用词缀、转化、合成等构词法;利用后置定语或同位语等语法结构;利用前后对比或因果推理法等来推测词义。其实,这也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好方法。
四、理清句子结构层次,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近年来在高考阅读理解中长句、难句增多,句型多变,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严峻的考验。长句是一些并列句、复合句、或者有多种形式的定语、状语、插入语复合而成。但再长的句子,只要能抓住结构关键词,即分句、意群的引导词或起始词,找到引导词就能明确主、谓语,从而理清各个层次,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各个击破。如:When reports came into London Zoo that a wild puma had been spotted forty-five miles south of London, they were not taken seriously, but , as the evidence began to accumulate, experts from the Zoo felt obliged to investigate, for the descriptions given by people who claimed to have seen the puma were extraordinarily similar. 此句并列与从属过程同时并用,句型更加复杂。 but 引导前后两个并列句,前一句中有when 引导化的时间状语从句,that 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后一句中有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for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这样分解后整个句子就化难为易了。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9
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全组老师认真学习了《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能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就是观念,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最让我有所感悟的是新教学理念提倡“人文教学”,尤其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和学习过程,使真正的教学过程变成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的教学。若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
新教学目标的首位不再是“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到增强口语交际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正彰显了语言的习得贵在实际运用,同时也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人文教学理念。
二、教法改变
只有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感知并运用语言,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教师要合理分配课程资源和时间,同时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习语言---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目的,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平时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多学习新课改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英语课堂。
篇二: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谈一下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新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篇三: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程标准不仅仅强调了英语学习在知识和文化方面重要性,还继续强调英语学习在学生性格及素质方面的影响。在前言部分有这样的陈述: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这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的。
《课标》除了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给教师提供理论支撑外,还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这些建议充满了人文关怀,不仅对英语教学有益,还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发展。
在课堂教学方面继续强调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还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 篇10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学生实验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圆周运动
5.向心加速度
6.向心力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行星的运动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定律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2.功
3.功率
4.重力势能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和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 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波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附录 课外读物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2
致同学们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第1节 电 场
第2节 电 源
第3节 多用电表
第4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 电容器 第2章 磁 场
第1节 磁场 磁性材料
第2节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3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 感应电动势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4章 交变电流 电机
第1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 变压器
第3节 三相交变电流 第5章 电磁波 通信技术
第1节 电磁场 电磁波
第2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 电视 移动电话
第4节 电磁波谱 第6章 集成电路 传感器
第1节 晶体管
第2节 集成电路
第3节 电子计算机
第4节 传感器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及网站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1章 物体的平衡
第1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2节平动和转动
第3节 力矩和力偶
第4节 力矩的平衡条件
第5节 刚体平衡的条件
第6节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2章 材料与结构
第1节 物体的形变
第2节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第3节 常见承重结构 第3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
第1节 常见的传动装置
第2节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第3节 液压传动
第4节 常用机构
第5节 机械 第4章 热 机
第1节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第2节 活塞式内燃机
第3节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第4节 喷气发动机 第5章 制冷机
第1节 制冷机的原理
第2节 电冰箱
第3节 空调器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节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节 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3节 棱镜和透镜
第4节 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 透镜成像公式 第2章 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 眼睛
第2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 照相机
第3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第2节 光的干涉
第3节 光的衍射
第4节 光的偏振 第4章 光源与激光
第1节 光源
第2节 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 激光
第4节 激光的应用 第5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核衰变
第3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6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 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和电势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现象的应用
电容器的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电源和电流
电动势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焦耳定律
导体的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多用电表的原理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磁现象和磁场
磁感应强度
几种常见的磁场 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课题研究
附录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互感和自感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附录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和温标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固体
液体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描述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单摆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的衍射和干涉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 光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全反射
光的干涉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颜色 色散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相对论的诞生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广义相对论简介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反冲运动 火箭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
光的粒子性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核力与结合能
重核的裂变
核聚变
【高中英语新课标内容】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新课标09-06
高中新课标英语教学09-17
高中英语(人教新课标)必修【2】单词检测及语言点总结08-28
高中历史新课标09-01
新课标教学高中物理07-23
新课标英语06-05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09-17
英语新课标体会11-13
高中新课标推荐的必读书目10-21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识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