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政治经济关系

2024-06-25

中俄政治经济关系(精选8篇)

中俄政治经济关系 篇1

中俄政治关系

1992年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之间的政治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互视为友好国家”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阶段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

(一)“互视为友好国家”阶段(1991年12月-1994年9月)。1991年12月下旬,即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不久,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中俄双方当时达成了以下重要协议:

1、中国承认俄罗斯是原苏联的继承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2、双方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两国关系的基础,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时和1991年5月江泽民主席访苏时签署的两个《中苏联合公报》仍是发展中俄两国关的指导原则。

3、以往中苏之间签署的条件和外交文件继续有效。

4、过去中苏间进

行的两项谈判,即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谈判和中苏边界谈判将继续下去,双方将尽快批准已经达成协议的东部边界协议,等等。

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是两国关系发展的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外交举措。作为中俄之间首次最高级会晤的结果,双方发表了《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其中明确规定:中俄互视为友好国家,双方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尊重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其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发展;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同第三国联合反对对方或损害对方利益,等等。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有关经贸、科技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合作的24个文件。

同时, 两国领导人都在为中俄关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作准备。1994年1月,叶利钦总统致信江泽民主席,提了中俄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建议 玫搅酥蟹降幕 煊Α?/font>

(二)“建设性伙伴关系”阶段(1994年9月至1996年4月)。1994年9月初,江泽民主席首次访问独立后的俄罗斯,同叶利钦总统签署了关于两国未来关系的《中俄联合声明》。双方构筑面向21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达成共识。这种关系的特质在于既不是对抗,也不是结盟,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新的《中俄联合声明》还规定了双在政治、经贸、科技、军事和国际问题领域进行合作的步骤。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还签订了《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和《中俄西段边界协定》。

1995年5月,江泽民主席赴俄参加苏德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之际,同年6月李鹏总理访俄期间,中俄双方进一步表示,两国将继续提高两国关系的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在国际问题领域的磋商与合作。

(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1996年4月下旬,叶利钦总统再次访问中国。4月23日,俄罗斯总统在来华的专机上,对事先准备好的《中俄联合声明》作出了重要的修改,将原文中“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修改为“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迅速表示同意这一标志着双方关系新水平的新概念。在访问结束时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正式问世的这一提法,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标志着两国的关系水平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双边合作范畴。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十几个合作文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双方之间的国际合作是这次高级会晤讨论问题的重点。《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同意,在立场相近或一致的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立场不同的方面寻求相互谅解的途径”。双方保证,就建立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等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协调立场,加强协作。为了使战略协作关系真正具有实质性内容,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还为此作了机制上的准备。并在同年年底开始实际运作。其主要内容是:

──中俄两国国家元首每年分别在莫斯科和北京各会晤一次。──成立两国总理委员会,每年分别于双方首都各会晤一次。──双方外交部长随时会晤机制,在必要时随时进行会晤磋商。──建立中俄领导人之间的电话热线,就重大问题随时磋商协调立场。应该承认,尽管中国方面在此之前就已明确提出了中俄两国加强在国际问题领域合作的问题,两国双边关系的顺利发展也为这种关系提升作出了必要的准备,“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中国方面说来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忙于大选的叶利钦政府当时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文字说明。因而,1996年4月那次最高级会晤结束之时发表的官方文件关于“战略协作”内涵、政策目标和操作领域的表述,比较笼统和抽象。

1997年4月下旬,中国主席江泽民再次访问莫斯科。这次中俄最高级会晤表明,中国方面为推进战略协作关系同样作出了积极主动的努力,对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刻和较为全面的阐述,为战略协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一,由中国方面起草、被俄方认可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言》,明确地表述了中俄两国对当前国际关系态势和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理论共识。两国确认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两国共同主张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行为准则,强调了每个国家发展道路自主选择的原则,反对谋求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原则,反对滥用经济制裁的原则;两国共同倡导新的适应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形势的普遍安全观,推崇“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寻求和平与安全”的安全合作模式,不赞同可能“加剧地区和全球紧张局势”的“加强军事集团”的模式。

其二,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宗旨和政策目标得到了明确的阐述。它包含了三个层次:

1、“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与繁荣,造福于两国人民”;

2、“密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维护各自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各自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和正当权益;”

3、“通过双方合作和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的发展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其三,1997年4月的最高级会晤,明确了两国促进多极化世界形成的操作方向。方向之一是通过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推进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联合公报》指出:“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确信它应为建立和维护国际新秩序发挥重要作用。”“双方愿就联合国工作的有关问题保持经常磋商,并视情况协调在此方面各自的行动。”方向之二是支持和促进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强调,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其崛起将有力地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历史进程。”1997年11月上旬,叶利钦总统第三次访问北京,这也是中俄两国领导人一年之内的第二次会面。两国领导人以《联合公报》的形式通报了两国国界东段勘界的完成情况,就如何使两国贸易总额在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双方领导人还就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进一步研究了在全球范围和在地区层次上推进战略协作的问题。

总之,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两极格局解体以来全球和本地区国际关系重组的重要的整合力量。

新疆发展机遇

目前新疆的基础设施检查和轻工业程度,与内地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发展空间很大。而同时国家今年通过了举全国之力发展新疆的战略构想,其中喀什被化为了中国第六个 经济特区,并且内地的省市也已经和新疆的部分地区结成了“对子”,也就是一对一的帮扶计划。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在新疆掀起一轮快速发展,所以说未来十年是新疆发展的机遇。这是跟大环境相辅相成的。2009年10月份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64个部门、500多名干部分批赴新疆围绕发展与稳定开展全面调研。***在调研中强调,要以中央将要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契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全疆各族人民。

“中央对新疆的关心使我们感到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我们深受感动,也满怀信心。”南疆地区温宿县干部张永说。

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最为直接。虎年伊始,新疆30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呈现强劲上升势头,新疆板块全线飘红。

“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区域经济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民生等方面的投入将使相关上市公司获得收益,这是投资者偏爱新疆上市公司的主要因素。”宏 源证券乌鲁木齐红山营业部证券分析师预测,市场对于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出台的预期将持续至全国两会之后。

长期以来,地处西部边陲的新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有较大差距。

2009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双重冲击的新疆度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其中,外贸、旅游等行业受到较大影响。新疆对于区域振兴规划的呼唤更加迫切。

“振兴新疆区域发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新疆腾飞带给中国的意义绝不只是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那么简单,其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极,由此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版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说。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目前区域振兴的具体内容尚未“明朗”,但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都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值此西部大开发实施10周年之际,中央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力。

“尤其将会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向新疆加大倾斜和扶持力度。”自治区政府一名高层透露,“拟定中的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事实上,2009年新疆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密集出台稳岗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的系列政策,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70亿元,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增长14%,实现历史性突破。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任群罗认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综合经济实力逐渐越强,自身潜力不断释放,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新疆整体经济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大手笔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需要理性的前期布局。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建议,加快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注重将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加大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打造特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同时,针对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构筑双向开放机制,不仅要为国内资本入疆营造良好的环境,还要扩大新疆对中亚和欧洲地区的开放水平,“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中俄政治经济关系 篇2

中俄经贸关系从发展轨迹上看不够平稳, 其发展轨迹呈上升、停滞和再上升的U字型。俄罗斯独立初期, 中俄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是双边贸易关系的迅速增长。当时中国成了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 仅次于德国, 而俄罗斯则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但是, 此后两国贸易额下降, 一直在50亿至60亿这一水平徘徊。从目前总体状况看, 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逐步趋于稳定,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而中国则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为双方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而努力, 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 这些都为中俄经贸关系健康、有序地发展铺设了坦途。

二、中俄经贸关系面临的问题

贸易规模与两国潜力仍有差距:

整体看来, 目前的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依然偏小。2006年, 中俄双边贸易额333.9亿美元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8%和俄罗斯外贸总额的7.5%。尽管2006年中俄贸易持续增长, 但增速明显放缓, 全年贸易额只增长了14.7%, 增幅较2005年回落了22.4个百分点。除了俄打击灰色清关、实施限制外籍劳务和移民政策等对华商在俄贸易和经营造成影响的短期因素外, 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开展合作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单一:

中俄两国进出口产品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及原材料等。中方出口俄方的商品主要是服装、皮革、箱包、鞋等消费品。受俄方产业结构的影响, 其出口商品结构中, 燃料能源商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原木及纸浆制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的发展水平, 给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使得两国贸易发展的后劲不足。

中俄双边贸易秩序混乱, 有待规范:

中俄民间贸易曾对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两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种不规范的贸易方式弊端突显, 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俄“灰色清关”未得到有效遏止, 中国商品不仅难以通过正规报关渠道进入俄市场, 而且在俄中国企业和商人的经济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同时, 灰色清关也给俄方造成了关税和外汇流失、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国内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中俄两国在银行结算、贸易仲裁、出口信用保险、质量监控和通关等领域的合作还不能满足双边经贸合作的需要, 中俄贸易中的合同履约率低、债务拖欠、随意扣留货物资金等不规范行为与这种贸易环境不无关系。

中俄企业缺乏合作:

双方大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 而中小企业对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适应能力不强, 都不善于向对方市场推广本国产品, 包括市场营销调查、寻求产品销售市场、产品与售后服务配套、同经纪公司和咨询公司合作等。

三、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1规范贸易秩序, 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中俄两国通过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商讨解决两国贸易秩序问题, 中方要求在俄境内的中国企业尽快转变经营方式, 规范经营行为;俄方承诺加强海关监察, 打击海关违法行为。

2扩大机电产品贸易, 改善双边贸易结构

中俄机电制造业各有优长, 互补性强, 俄在航空航天、核能、动力设备、采矿设备、金属加工机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中国在家电、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优势明显。双方可确定重点合作领域, 推动实施若干个示范项目;同时, 将机电产品贸易与技术转让和投资结合起来, 带动联合生产加工合作, 扩大共同利益, 互利双赢。此外, 还可通过举办研讨会、展览会、推介会、国家年等一系列促进活动增强双方企业了解与交流, 扩大合作和投资规模。

3结合两国地区发展战略, 促进边境与地方间合作

目前, 中国正在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 俄罗斯也在积极发展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 应把地区发展战略与开展合作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两国边境地区发展。双方应在完善口岸基础设施, 规范边贸秩序、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 利用展会平台等方面推进合作, 提高合作水平, 进一步发挥两国边境和地区间合作潜力。

综上所述, 中国与俄罗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当抓住时机, 充分挖掘潜力, 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 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孙晓郁.面向未来的中俄经贸关系.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1.孙晓郁.面向未来的中俄经贸关系.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2].陆南泉.对中俄经贸合作形势的几点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6 (7) 2.陆南泉.对中俄经贸合作形势的几点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6 (7)

聚焦中俄关系 篇3

回顾:中俄关系与时俱进

1949年10月2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即对其予以承认。由于苏联同中国以前签署的所有条约均已失效,莫斯科和北京就面临着建立条约关系新基础的任务。1950年2月14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署了重要的国家间条约——《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在条约中规定了一旦发生武装冲突即相互给予军事和其他援助的义务。这是在冷战时代和冷战条件下两个邻国的结盟。因此,1980年条约有效期届满时没有延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1949年以后的两国关系历程可概括为:两大邻国都在寻找共处的最佳模式。30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走过了复杂的道路,有时甚至极具戏剧性。

从上世纪末开始,局势开始好转。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需要两国领导人表现出巨大的政治智慧和意志,以在全球历史发展风云变幻之际,找到能兼顾两国近期和长远民族利益、发展双边关系的最佳模式。90年代中期,这一为大家所接受的俄中政治关系模式已基本形成。莫斯科和北京都意识到,两国必须睦邻友好,这是惟一的选择。过去几十年意识形态分歧的争论已使我们正常的两国关系付诸东流。现在,这些意识形态分歧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也不再去讨论其性质如何。1992年,俄罗斯联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相互关系基础宣言。1994年,两国的这种相互关系发展成为建设性伙伴关系。

这样,两国相互协作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双方做出了同样的结论:21世纪俄中应互为战略伙伴,大力开展政治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拓展合作规模,共同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俄中关系已变成另一种模式,其相互关系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不再对立,而成为成熟、诚实和坦率的战略伙伴。

成绩:条约签署一周年

毫无疑问,条约签署的第一年对我们和中方伙伴们来说都是极为成功的一年。2001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约达110亿美元。有理由认为,今年这个纪录将被打破。今年1月~4月,双边贸易额已达3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俄罗斯出口额为25.66亿美元(增长7.6%),俄罗斯从中国进口额为8.98亿美元(增长23.1%)。

▲俄方基本完成了按政府间相互协定在中国建造火力发电站的合同义务。

▲根据1992年签署的关于在中国境内建立核电站和提供政府贷款的政府间协定,我们两国合作的最大项目——“田湾”核电站的工作正在进行。

▲向中国提供俄罗斯新一代航空技术的问题也已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目前正在研究建设由我国向中国输送石油天然气的油气管道,以及在中国境内建立燃料能源成套工程的大项目建设方案。

▲实施中国1999年底通过的西部大开发计划,将为扩大双方协作提供很好的机会。中方欢迎俄方各单位参加开发中国西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及有色金属资源。

▲目前双方已制定了共同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具体措施。

▲中国实业界对投资俄罗斯远程通信网发展、组装生产并向我国提供微电子和家用电器产品的兴趣越来越高。

▲在投资领域的双边合作暂时还停留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

双方一致认为,应大大改善贸易的基础设施,包括银行、保险、法律仲裁和信息等行业,积极发展贸易运输服务、商品质量标准化和质量检查,否则,将来无法确保双边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

在总结俄中经贸合作现状的同时,还应指出,这一领域之所以能产生积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理顺了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工作。众所周知,会晤筹备委员会运作正常,委员会下设了经贸、科技、银行合作、通讯和信息技术、能源合作、交通和宇宙空间合作、核问题等八个分委会。

进一步拓宽两国地区间,特别是边境地区间的交往,无论现在还是对今后俄中关系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今有53个俄罗斯联邦主体已同中国的省市建立了直接联系。应该指出,莫斯科与北京两市间也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去年夏天在我国首都举行的中国文化周。莫斯科和北京在各部门及其他组织层次上都在积极开展协作。

2001年生效的两国政府间短期劳务协定对两国地区间交往极为重要。但遗憾的是,俄罗斯一些报刊和新闻电子出版物中不时出现所谓远东存在“中国威胁”的论调。但事实证明,在数万名作为季节工或临时劳动力在俄边境地区工作的中国人中,违反外国公民在俄居留规定的微乎其微,而他们带来的好处却是巨大的:修建房屋、学校,种植蔬菜等。他们从事那些劳动强度大、十分繁重的工作,弥补了该地区劳动力缺乏的不足。

贡献:展示新型的国家关系模式

《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对地区与全球稳定是一项重大贡献。条约反映了俄中两国对当前重大问题的看法是协调一致的,反映了我们两国为巩固和平、建立民主公正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的共同愿望。正如俄总统普京在不久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所说,“我们和中国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将主动摒弃结盟和进行最密切的协作、捍卫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这种关系模式所要求的是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并本着相互平等的精神解决所有问题。”

具有深远象征意义的是,条约签署一周年纪念日适逢两国最高领导人关于世界多极化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签署五周年。联合声明首次正式提出了两国对世界发展基本方向富有远见的看法。建立多极化世界格局已成为俄罗斯全方位对外政策的一个坚定方针,俄对外政策致力于积极推进俄与世界所有主要国家进行互利合作。

在建立区别于对抗模式的广泛的国际协商模式问题方面,俄罗斯与中国这样的地缘政治大国可以发挥凝聚作用。但我们决不是想把21世纪的世界建成什么什么样。这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是人类应对全新威胁的实际需要。

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上,中方在所有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国际论坛上,都始终支持我们关于车臣共和国局势正常化问题的政策,而俄罗斯代表也多次对一些国家在西藏和新疆问题上羞辱中国的企图进行反击。正是由于我们两国所坚持的原则性立场,在最近一次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我们成功阻止了将中国人权政策问题列入会议议程的企图。

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广泛合作充分表明,这一文件的签署为两国协作关系开辟出新天地。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指出的,俄罗斯和中国睦邻友好、长期合作的密切伙伴关系跨入了21世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认为,“条约将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俄关系史学习题 篇4

1、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共产国际的参会代表是荷兰人____。

2、1919年3月和1920年7月 ___ 应邀列席共产国际第一、二两次代表大会,期间曾受到列宁的三次接见,他是我国著名《俄汉大辞典》的主编。

3、在____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于1923年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4、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确立了_____三大政策。5、1945年10月初,苏联在完成对日战后,同意将接收的日本关东军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转交给中国共产党军队,这一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根据地和在全国取得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6、中苏两党第一次正式的高层接触会议是1949年6月至7月____率团访问苏联期间与斯大林的会晤。

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驻俄大使是王稼祥,苏联驻华第一任大使是罗申。

8、新中国驻前苏联使馆的第一位外交官是_____、王稼祥、刘泽荣 9、1950年2月新中国同苏联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____,有效期是30年

10、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将于 年任期届满。

11、根据现行的俄罗斯宪法,俄总统每届任期为 年。

12、根据现行的俄罗斯宪法,俄总统每届任期为 年。

13、根据协议,从 年1月1日起,中方将每年从俄方进口1500万吨原油进

口协议,共持续20年。

14、自2011年起俄罗斯取消实行了30年的冬时制,这意味着北京与莫斯科的时差

是。

15、根据两国领导人商定,到2020年俄双边贸易额要达到 亿美元

16、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同时也是俄罗斯最大党派,其主席是。

17、根据两国领导人商定,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要到达 亿美元。

18、年举行了中俄两国首次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军演。

19、上海合作组织,简称,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2012年中俄两国旅游年启动仪式将于明年1月5日在我国的 举行。

21、2012年3月4日俄罗斯将举行新一任 大选。22、2011年中国已跃居俄罗斯贸易伙伴的 位。

23、经两国商定,2012中俄 年启动仪式将于明年1月5日在“北国冰城”哈尔

滨市举行。24、2005年中俄两国首次举行代号为“ ”联合军演,具有重大意义。

25、根据协议,从 年1月1日起,中方将每年从俄方进口1500万吨原油进

口协议,共持续20年。26、2011年中国已跃居俄罗斯贸易伙伴的 位。27、1924年5月北京政府外教总长顾维钧与苏联的加拉罕签订的 是中国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28、苏联是第___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A.一 B.二 C.三

29、中国现代工业基础建设的核心是苏联帮助援建的____ 重点项目。A.155 B.156 C.157 30、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同盟合作是从______领域开始的。A.政治 B.军事 C.经济

31、毛泽东一生_____ 访问过苏联。A.一次 B.两次 C.三次

32、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是 1918 1954 1949

33、莫斯科的九大火车站,均是以开往目的地命名的,毛泽东第一次访苏,到达的火车站是:Киевский вокзал Казанский вокзал Ярославский вокзал 34、1957年11月毛泽东出席了由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参加的莫斯科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______的著名论断。

A.帝国主义和一起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东风压倒西风 C.以苏联为首 35、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随后上台的是______。A.赫鲁晓夫 B.勃烈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36、______年赫鲁晓夫单方面撤出全部在华专家,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A.1960 B.1961 C.1958 37、1959年______ 来华参加国庆节活动期间与毛泽东就一些列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这是国际上两国领导人交往中罕见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A.赫鲁晓夫 B.勃烈日涅夫 C.契尔年柯

38、苏共是在第____ 会议上开始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的。A.二十大 B.二十一大 C.二十二大

39、苏共第_____ 会议之后,中苏关系友好关系进入冰冻时期

A.二十大 B.二十一大 C.二十二大 40、1965年3月召开的莫斯科会议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_____.A.进一步团结 B.正式分裂 C.进一步发展

41、中共拒绝参加苏共_____标志着中苏两党彻底决裂。A.第二十二大 B.第二十三大 C.二十四大 42、1958年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和炮击金门事件对中苏关系影响很大,特别是炮击金门事件后,赫鲁晓夫终止了对中国的_____援助,短期内给中国的该领域造成了严重困难。

A.经济 B.军事 C.核技术 43、1969年春夏的_______冲突表明中苏关系进入敌对状态。

A.珍宝岛冲突 B.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突袭事件 C.边界军事 44、1982年3月勃烈日涅夫在_____上阐述亚洲政策时对改善同中国作了最为积极友好的表态,随后我国领导人也作了积极回应,这被视为开启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A.海参崴会议 B.莫斯科会议 C.塔什干会议 45、1985年是中苏关系正常化关键一年,标志是中国领导人先前一直坚持的正常化的“三大障碍”缩减为“一条障碍”,即_______。

A.从中苏、中蒙边境撤军 B.从阿富汗撤军 C.劝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46、中苏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开始的标志是1989年5月的____访华。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普京 47、1989年5月,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了会谈,这次会谈成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标志,其核心内容是______。

A.恢复两党正常关系 B.一切向前看 C.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48、苏联是在_____ 解体的。A.1990年12月 B.1991年12月 C.1992年12月

49、苏联解体后,中国最先派出以________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并于12月27日宣布承认俄联邦政府及其在联合国的安理会席位,从此中苏关系过渡为中俄关系。A.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 B.国务院总理李鹏 C.对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

50、_______2月25日中俄两国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边界谈判,中方谈判的底线是“只要承认不平等条约,争议地区皆可放弃”。A.1954年 B.1964年 C.1979年

51、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关于_____边界划分问题,但由于当时形势,致使谈判流产。

A.西段 B.西北 C.东段

52、中俄边界谈判最后解决的是_____和阿巴该图洲渚两个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达成协议。

A.黑瞎子岛 B.珍宝岛 C.海参崴

53、中俄边界谈判历经40年,最后签署的一个文件是______。A.《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B.《中俄国界西段补充协定》 C.《中苏国界东段协议》 54、2004年10月14日,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从而标志着中俄之间长达______公里边界线的走向全部确定。

A.7600 B.4500 C.4300 55、2011年10月11日普京总理来华进行两国总理第_____定期会晤。A.12次 B.14次 C.16次 56、2011年10月普京总理来华进行两国总理定期会晤的主要议题是_______。A.反恐问题 B.叙利亚问题 C.能源问题

57、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_____。

A.《中苏友好条约》 B.《中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8、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中俄_______理念,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A.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全面合作 B.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C.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59、2001年7月,双方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该条约把两国永做_________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A.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B.好邻居、好朋友、好盟友 C.好伙伴、好朋友、好盟友 60、1996年4月中俄两国元首在《中俄联合声明》中确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______,这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A.建设性伙伴关系 B.协作伙伴关系 C.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61、为解决中苏边界问题,中俄等五国从1996年开始建立上海五国对话机制。在此基础上,______年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为地区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等起到积极作用。A.1999 B.2001 C.2005 62、中俄天然气管道分“东线方案”和“西线方案”,后者指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天然气产地为起点,穿越中俄西段边界地区,最终到达_____的天然气输送方案。A.中国西北地区 B.中国华南地区 C.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3、1992年12月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并签订了_______,这标志着中苏关系过渡到中俄关系。

A.《中俄高级会晤结果联合声明》 B.《中俄联合公报》 C.《中俄联合声明》 64、______6月18日,俄政府宣布销毁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华商称之为“一只蚂蚁”市场)20亿美元、600多个集装箱的“灰色清关”货物,此举使华商蒙受巨大损失。A.1998年 B.2005年 C.2009年 65、2012年_____将作为唯一候选人代表“统一俄罗斯”党参加明年的总统大选。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政坛的独大地位,他明年重返总统宝座几乎已成定局。A.久加诺夫 B.日里诺夫斯基 C.普京 66、1983年中苏第二轮副外长级政治磋商期间,双方达成协议,恢复互派留学生,并于当年秋季互派了____ 留学生到对方高校学习。

A.10 B.100 C.1000 67、______是苏联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被阿·托尔斯泰称为“凡间女神”,曾于1952年和1959年两度访华,中国人民对其有着特殊情节。

A.乌兰诺娃 B.扎卡洛娃 C.马克西莫娃 68、俄罗斯______飞行表演队成立于1991年4月,是全球惟一一支使用重型战斗机作为表演飞机的飞行表演队,1998年,首次参加了珠海航展。A.勇士 B.雷鸟 C.蓝天使

69、中俄两国在人文合作领域已经实现机制化,2006、2007年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2009年、2010年互办国家语言年,2012年、2013年即将迎来_______。

A.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和中国俄罗斯旅游年 B.俄罗斯中国文化年和中国俄罗斯文化年 C.俄罗斯中国航天年和中国俄罗斯航天年 70、2012年11月16日晚,中国“俄罗斯旅游年”闭幕式在____举行。A.上海东方体育中心 B.北京工人体育场 C.上海东方明珠塔 71、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开幕式于2012年3月23日晚在_____举行。A.北京国家大剧院 B.莫斯科国家大剧院 C.哈尔滨太阳岛 72、中国俄罗斯旅游年组委会中方主席是_____.A.王岐山 B.李凤林 C.温家宝

73、中俄旅游年启动仪式与2012年1月5日在____启动。A.北京 B.上海 C.哈尔滨

二、名词解释: 1.葬礼外交 2.塔伊事件 3.中国俄语年 4.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制 5.塔什干讲话 6.珍宝岛事件 7.中国俄罗斯年 8.俄罗斯政坛的梅普组合

葬礼外交

A.1982年11月10月前苏联领导人勃烈日涅夫突然病逝,B.邓小平抓住这个机会,指派副总理兼外长黄华赴苏参加葬礼,C.开创了葬礼外交,D.改变了中苏两国“只对抗,不对话”的状态。

塔伊事件

A.1962年的初夏中国新疆约有6.7万中国公民,B.通过以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和塔城的巴克图口岸为主的几个重要边境口岸,集体非法越境前往邻国苏联。C“伊塔事件”点燃了中苏边境局部紧张转入全线冲突的导火索,D.该事件后,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中国俄语年

A.为纪念中俄建交60周年,B.两国决定2009年在中国开展“俄语年”活动,C.活动于2009年3月底在北京启动,全国多个省区直接参与。D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这是两国间的一件政治外交大事。

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制

A.1996年4月,中俄两国领导人江泽民与叶利钦就定期会晤达成一致,B.同年李鹏总理对俄罗斯进行了工作访问,双方决定中俄两国总理每年举行一次会晤。C.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设立深化了两国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D.推动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健康发展。

塔什干讲话

A.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了讲话。B.在讲话中,勃列日涅夫反复强调,苏联已主动提出再次举行中苏边界谈判,C.此外,他呼吁中苏应该实现关系正常化。D.“塔什干讲话”,被认为是中苏解冻的早期讯号。

珍宝岛事件

A.珍宝岛事件是指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B.这一边境武装冲突事件,一度使中苏两国走到战争的边缘。C.珍宝岛事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D.使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

中国俄罗斯年

A.2005年7月,两国元首共同确定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B.中国“俄罗斯年”活动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并于同年11月结束。C.由于双方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国“俄罗斯年”活动取得圆满成功。D.“俄罗斯年”的活动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俄罗斯,加强两国间的交流,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

俄罗斯政坛的梅普组合

A.“梅”指俄罗斯现在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普”指现任总理普京,B.“梅普组合”正式形成于2008年。是年5月,梅德韦杰夫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随后他提名普京为新一届政府总理。C.2011年11月27日,普京被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统俄党)正式推选为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候选人,他承诺,总选成功后将建议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D.俄罗斯民众选择“梅普组合”,实际上是支持普京八年俄罗斯所奉行的方针路线,这是普京八年俄罗斯良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简答题: 1.中俄联合声明 2.长波电台事件 3.苏共二十大会议 4.灰色清关 5.联合舰队事件 6.莫斯科三月会议

7.《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8.一边倒政策:

9.《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中俄联合声明:

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简称《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的签署,为中俄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标志着中俄之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一边倒政策: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国内,内战还没有结束,经济历尽多年战争,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百废待兴,急需大量资金,共产党还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需要得到国际承认和国际帮助;国际上,世界被划分了以苏美为首的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而苏联则显示出了积极友好态度,并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政权。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很自然地采取了站在一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政策。这就是所谓的“一边倒”政策。“一边倒”政策,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打破国际封锁,争取国际援助起到了巨大作用。《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24年5月31日北京政府外教总长顾维钧与苏联加拉罕在北京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书》。内容共计15条,其中涉及前俄政府对华的内容有:

1、废除中国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书,重立条约、协约和协定;

2、前俄政府与第三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

3、抛弃前俄政府在中国的一切租借、租借地等特权;

4、两国疆界重新划定,在未划定之前,维持现有疆界;

5、承诺放弃俄国部分庚子赔款和取消治外法权以及领事裁判权。

该条约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同外国政府确定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受到中国各界的欢迎。

长波电台事件

A.1958年4月苏联提出双方合作,在中国南方建立用于潜艇舰队海上通讯联络的长波电台,苏联出费用7000万卢布,中国出3000万卢布,使用时间双方各占50% B.中方表示同意,一切费用由中国负担,苏联出技术及设备,共同使用,但所有权属中国,C苏方坚持由中苏共同建设,共同所有,中方认为,这违背了中国的主权观念,予以拒绝。D.长波电台事件与稍后的联合舰队事件给中苏关系投下了阴影。

苏共二十大

A.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B.赫鲁晓夫在此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苏共二十大是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D.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弹和严重的思想混乱,也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灰色清关

A.二十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急需进口大量便宜货品,B.为了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C.这些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将整架飞机的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此类清关比正规报关关税通常便宜两三倍。D.后来,这种清关方式被推广到海运、铁运和汽运,统称为“灰色清关”。

联合舰队事件

参考答案:A.由于苏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发挥舰队的作用,而中国条件很好,B.因而1958年7月,苏方提出了在中国南方要搞中苏共同舰队的意见。C.中方认为,苏方搞共同舰队违背了中国主权观念,予以拒绝。D.联合舰队事件与此前的长波电台事件给中苏关系投下了阴影。

1957年莫斯科会议

A.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第二次访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B.并出席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68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史称莫斯科会议。C.莫斯科会议是自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诞生以来全世界共产党人召开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D.会议发表了《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它真正实现了各国党一律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这也是中苏关系达到顶峰的一次国际会议。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A.《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2001年7月16日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的。B.条约共有25条,有效期为20年。C.条约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中俄关系的主要原则、精神和成果,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D.成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四、论述题 1.试论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意义

2.试论中俄互办语言年的意义

3.试论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试论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意义

2005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确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

以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为契机,中俄领导人频繁会晤,全面推进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以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使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俄罗斯年”期间,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俄双方还在人文领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巩固了两国友好的社会基础。

“中国年”活动经引起了俄罗斯民众的极大兴趣,有助于增进俄罗斯人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加深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认识。

中俄互办“国家年”是双边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两国元首作出的重大政治决定,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双边务实合作以及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试论中俄互办语言年的意义

A.2009年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是两国人文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B.它在两国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俄语的热潮,极大地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C.“语言年”举办期间,两国共举行了约500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D.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功夫、中华美食、中医中药、中国哲学这些中国元素已经越来越为普通俄罗斯民众所熟悉和接受。同时,中国民众也加深了对俄罗斯的了解。

E.中俄互办“语言年”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举措,对增进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社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1.1949-1959 友好结盟阶段 中苏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进行友好合作和相互支援,如,帮助中国新建和改建了156个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中国50年代和6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960-1984紧张对峙阶段 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导致两党、两国由原来的同志加兄弟走上对立登道路,1960年苏联单方面决定撤走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废除科技合作项目等事件,以致后来发生边境争端和流血冲突等等。

3.1985-1990正常化阶段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他力主改善对华关系,并于1989年5月访华,实现“破冰之旅”中苏关系逐步缓和,结束了30年的紧张对峙 4.1992-目前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开始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并不断攀升新台阶。此外,两国还通过 “国家年”、“语言年”等重大举措,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中俄关系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只有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不断深化两国政治关系;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在务实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互为支撑,才能有效维护各自根本利益;只有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才能保证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参考书目:

中俄关系之问答题 篇5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中俄边界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的纽带。考虑到中俄关系史中边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敏感性,两国最终能够本着和平友好、互谅互让的精神完全彻底地解决边界问题确实是来之不易。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在去年乌鲁木齐“7.5”事件等问题上,俄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中方坚决谴责恐怖势力在俄制造爆炸袭击等犯罪活动。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中俄两国在对方最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与一些西方国家对两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在关键时刻两国彼此是靠得住的朋友和伙伴。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回想中苏两国即使在50年代同盟时期,也从未举行过任何联合军演。但2005年8月,中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8月,中国首次派出成建制部队、携带重装备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两次演习在中国对外关系史和军事史上都是第一次。2008年3月,两国开通了国防部长直通热线电话。2009年7月,两国举行了“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自2000年至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加到560多亿美元。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两国经贸额在保持10年连续增长后首次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基本面保持良好,相互投资有所增长。随着两国经济逐步好转,今年第一季度两国经贸额同比增加60%。

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也逐步扩大。2009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2008年的3倍,俄对华投资新增项目超过2008年一倍以上。双方签署了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至今为止,共举行了五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已开始运作,涉及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组装、农业综合开发、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约1500万吨。由俄承建的田湾核电站一期1、2号机组已投产,二期正在积极推进。去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双方签署了关于原油管道建设、原油长期贸易、长期贷款等一揽子协议。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1983年中苏恢复边境贸易,当年边境贸易额仅为1000万美元。2009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增加到57.3亿美元,在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83年的1.5%提高到2009年的14.8%。边境贸易成为双边贸易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两国边境地区口岸、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卢布和人民币已成为边境贸易中重要的结算货币。两国地方合作已从毗邻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已位列中国对俄贸易的前列。目前双方已建立友好城市和省州71对。同时,边境地方合作已不仅局限于经贸合作,逐步向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

为加强两国边境和地区合作,两国领导人就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达成一致,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两国主管部门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建立了边境地方贸易合作常设工作组和边境地方贸易协调委员会,启动了边境地区经贸合作政府间文件的商签工作。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两国在1997年4月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为中俄民间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两国人民往来频繁,留学生人员数量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中国留学生约有18000人,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在国家关系中,人同样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俄两国越来越密切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了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好感,加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始终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1997年4月、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和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朝核、伊核等当前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国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都可圈可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2006年在中国和2007年在俄罗斯分别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向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集中、全面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活动。根据“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宗旨,两年时间里,双方共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包括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科技、教育、军事、地方等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活动内容之丰、涵盖领域之广、民众参与程度之高、社会反响之强烈,都创下了中俄交往史的新纪录。双方已确定将14个活动项目长效化、机制化,今后长期在两国轮流举办。互办“国家年”使两国民众深切体会到了中俄友好的浓烈气氛,充分领略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声势,也实实在在的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中苏对抗时期,两国人民间的往来几乎完全断绝。而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双方目前每年人员往来数量以已百万计。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中国已成为俄第三大贸易伙伴,俄也是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中国一度跃至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友好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好处之大,已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不仅直接相互支持,而且还利用自身影响,带动其他国家支持对方,经常在其他国家面前替对方说话,做工作。这使两国增强了自己的国际行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影响,扩大了自己的空间,也减少了面临的国际压力。双方已经彼此把对方视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

军技合作和能源合作是两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军技合作使中国得到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水平。同时,俄罗斯也通过对华军售获得了巨额资金,从而不仅帮助本国一些曾经非常困难的军工企业摆脱困境,而且增强了研发更先进技术的能力。中国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满足了国内一部分需要,俄罗斯也获得了大量石油收入,打开了中国石油进口市场,进入了中国石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领域,同时实现了俄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

第四、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中俄解决边界问题的示范效应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继签署了边界协定,全部、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使长达7000多公里的原中苏边界变成和平、友好和合作的纽带。2001年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中国以此为模本,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睦邻友好条约,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二)中俄战略协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这在中亚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1992年,中俄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这直接推动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而后两个协定直接促成了“上海五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俄通过双边途径和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中俄战略协作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俄战略协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和地区框架。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为世界大国,特别是相邻大国如何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示范。其次,在冷战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一度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中俄战略协作发挥出了“1+1大于2”的作用,使国际格局更趋均衡,是国际关系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框架。第三,中俄开展战略协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普京总理谈到中俄关系时曾说过,中俄高度互信的关系是促进世界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使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中俄战略协作的国际意义。

2004年10月,中俄两家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用一份问卷分别在两国完成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俄两国民众对两国关系给予积极评价的比例分别高达74.4%和73.2%。2007年8月,俄罗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已跃居俄罗斯“友好国家排行榜”的首位,有21%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今后10至15年内中国是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排名第二的白俄罗斯,民众支持率为12%。通过举办中俄“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信任进一步加深,彼此亲切感加深,相互把对方看成最友好国家。俄罗斯政府和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的和平发展。中俄相互看重和倚重进一步增强。

中俄两国能够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使其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可以总结,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牢牢抓住共同战略利益这个龙头

中苏之所以从同盟走向破裂和对抗,意识形态争斗是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两国以史为鉴,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别,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真正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寻求和扩大共同战略利益为中心来发展双边关系。这使中俄关系有了正确和牢固的基础。

第二,准确定位双边关系,在全面合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灵活性

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说明,结盟和集团政治的做法不适合中俄两国。基于此,中俄两国确定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遵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种非结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又使两国各自在对外政策的选择上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为两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真心为对方着想,相互照顾对方的利益和关切

这不仅表现在两国在涉及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相互支持,也表现在许多具体领域。一段时间以来,俄十分关系关心和担忧其对华出口中机电产品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中国十分认真、积极地对待这一问题,倡议建立了中俄机电商会,采取各种措施自俄扩大进口机电产品。这些努力已开始收到效果。当全球贸易因金融危机普遍大幅下挫、中俄贸易下降达30%之时,2009年,俄机电产品出口中国逆势增长1%,达到4.3亿美元。俄罗斯希望中俄不仅进行原木贸易,而且重点在俄罗斯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中国对此也予以认真对待和积极配合。中俄林业合作常设小组确定了多个在俄罗斯木材深加工合作项目。这种彼此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的做法,使双方能及时解决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中俄发展战略协作已有十多年时间,成绩斐然。但相对来说,这些年的主要任务总体上是建立和完善双边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搭建各领域合作的机制框架,确定有关合作的方向和规划,更多需要的是双方的政治决断。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后,中俄战略协作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追求更多具体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新阶段,中俄关系的发展更多地要体现在各具体领域的合作水平高低,成果多寡及相互满意度方面,需要着力落实有关文件和共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同样需要及时和正确的政治决断,而且需要更多深入细致地的工作。西方谚语说“细节出魔鬼”,随着中俄双方合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触及两国的切身利益,利益协调难度无疑会有所增大,出现利益分歧的情况在在所难免。

(二)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中俄两国目前都在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中俄两国300多年的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随着中俄两国国力的同步增强,两国关系中的竞争性会不会扩大?两国会不会调整对对方的政策?会不会提高甚至改变与对方合作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考虑的。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仍然远远滞后于政治合作

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快速增长,但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都不符合中俄作为两大邻国的身份和潜力。2009年,中俄贸易额为383亿美元,在中、俄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不算大。双方相互投资所占的比重也较小。中俄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现状,说明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未能挖掘出来。

尽管面临着上述问题和新形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动力仍然强劲,前景远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有了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这一关系已经产生巨大利益,得到两国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但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第二,国际政治的现实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四、关于今年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我想谈几条宏观和原则性思路

(一)始终把增进政治互信放在发展中俄关系的首要位置,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就国家关系而言,政治互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标志,中俄政治互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增进政治互信是个没有止境的进程,而且与两国发展合作的需要相比,与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政治互信程度相比,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需要解决一个核心思想认识问题,就是中俄两国彼此如何看待对方的强大。

中俄两国都在走向强大。中国如何看待俄的强大?俄如何看待中国的强大?是否认为一方的强大将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础就难说牢固。解决的办法是,双方真诚地欢迎对方的强大,为对方的发展高兴,把它当作是自己、对整个世界有利的事情。中国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担心俄的强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没有对俄做任何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以极大的诚意同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将来中国更不会做对不起邻居和朋友的事情。对这一点俄完全可以放心。中俄两国解决了这个思想认识,就可以确保两国关系不可逆转,就可以破解历史上和国际关系学界的一个魔咒,即两个相邻的强国不能长期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两国的同时发展和强大就可以为两国的战略协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目前两国具体合作中有一些问题,今后还可能出现。我认为,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两国合作越来越具体和务实,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无需紧张,也不要情绪化,更不能政治化。第二,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以协调和解决。要就事论事,不能搞挂钩,把解决出现的问题作为开展其他领域合作的前提,以致影响其他领域的合作。

我愿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看法。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过去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07年这一形势出现转折,俄在对华贸易中首次出现逆差,全年为88亿美元。我注意到俄舆论非常关心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动态的,出现逆差和顺差都很正常。前些年俄罗斯对华出口机电产品比重下降也属同样的情况。中国没有可以追求对俄贸易顺差,没有故意减少自俄进口机电产品,更没有任何政治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再从两国友好合作的大局出发,辅以政府引导和鼓励等其他措施。单纯以政治和行政的手段解决不了问题。

(三)下大力气把经济合作尽快搞上去

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要尽快改变经济合作短腿的情况。

这首先需要中俄两国增强开放意识,彼此扩大市场开放,只有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才能不断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做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但中国并没有被外来产品冲垮,反而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国。

其次,努力创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中俄两国贸易和相互投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少人为的贸易、投资方面的壁垒。两国政府都要努力为两国的企业和公民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住所环境,特别是要在消除投资壁垒、扩大投资合作方面下功夫。

第三,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总体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阻碍两国边境经济合作的瓶颈。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推动跨境公路、铁路、桥梁、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边境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全面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

中俄两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有更宏大和更宽广的世界性视野和思维,更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合作去影响、推动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和地区问题形形色色,中俄两国在每个问题上的处境不完全一样,由此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不可能时时处处完全相同,或立场相同、但具体策略和做法有所区别。因此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战略协作,既在某些问题上步调一致,用同一声音说话,也包括一方支持另一方在一些问题上承担更多工作,而一方给予另一方配合和协助,还包括一方理解和支持另一方在个别问题上的行动。以前中俄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随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两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制约都在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改革,两国应该研究如何推动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两国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加入后)等组织和机构中开展协调与合作,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篇6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演讲

(驻俄罗斯使馆供稿)

2010/04/28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2010年4月22日)尊敬的哈列耶娃校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哈列耶娃校长邀请我来莫斯科国立大学,就当前中俄关系发表演讲。贵校在全俄大学排名中位列前十名,在全俄语言教学中占有领军地位,培养了大批语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我对贵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贵校已与中方有关部门和院校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中俄边界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的纽带。考虑到中俄关系史中边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敏感性,两国最终能够本着和平友好、互谅互让的精神完全彻底地解决边界问题确实是来之不易。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在去年乌鲁木齐“7.5”事件等问题上,俄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中方坚决谴责恐怖势力在俄制造爆炸袭击等犯罪活动。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中俄两国在对方最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与一些西方国家对两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在关键时刻两国彼此是靠得住的朋友和伙伴。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回想中苏两国即使在50年代同盟时期,也从未举行过任何联合军演。但2005年8月,中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8月,中国首次派出成建制部队、携带重装备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两次演习在中国对外关系史和军事史上都是第一次。2008年3月,两国开通了国防部长直通热线电话。2009年7月,两国举行了“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自2000年至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加到560多亿美元。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两国经贸额在保持10年连续增长后首次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基本面保持良好,相互投资有所增长。随着两国经济逐步好转,今年第一季度两国经贸额同比增加60%。

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也逐步扩大。2009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2008年的3倍,俄对华投资新增项目超过2008年一倍以上。双方签署了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至今为止,共举行了五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已开始运作,涉及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组装、农业综合开发、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约1500万吨。由俄承建的田湾核电站一期1、2号机组已投产,二期正在积极推进。去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双方签署了关于原油管道建设、原油长期贸易、长期贷款等一揽子协议。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1983年中苏恢复边境贸易,当年边境贸易额仅为1000万美元。2009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增加到57.3亿美元,在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83年的1.5%提高到2009年的14.8%。边境贸易成为双边贸易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两国边境地区口岸、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卢布和人民币已成为边境贸易中重要的结算货币。两国地方合作已从毗邻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已位列中国对俄贸易的前列。目前双方已建立友好城市和省州71对。同时,边境地方合作已不仅局限于经贸合作,逐步向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

为加强两国边境和地区合作,两国领导人就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达成一致,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两国主管部门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建立了边境地方贸易合作常设工作组和边境地方贸易协调委员会,启动了边境地区经贸合作政府间文件的商签工作。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两国在1997年4月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为中俄民间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两国人民往来频繁,留学生人员数量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中国留学生约有18000人,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在国家关系中,人同样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俄两国越来越密切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了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好感,加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始终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1997年4月、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和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朝核、伊核等当前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国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都可圈可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2006年在中国和2007年在俄罗斯分别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向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集中、全面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活动。根据“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宗旨,两年时间里,双方共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包括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科技、教育、军事、地方等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活动内容之丰、涵盖领域之广、民众参与程度之高、社会反响之强烈,都创下了中俄交往史的新纪录。双方已确定将14个活动项目长效化、机制化,今后长期在两国轮流举办。互办“国家年”使两国民众深切体会到了中俄友好的浓烈气氛,充分领略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声势,也实实在在的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中苏对抗时期,两国人民间的往来几乎完全断绝。而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双方目前每年人员往来数量以已百万计。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中国已成为俄第三大贸易伙伴,俄也是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中国一度跃至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友好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好处之大,已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不仅直接相互支持,而且还利用自身影响,带动其他国家支持对方,经常在其他国家面前替对方说话,做工作。这使两国增强了自己的国际行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影响,扩大了自己的空间,也减少了面临的国际压力。双方已经彼此把对方视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

军技合作和能源合作是两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军技合作使中国得到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水平。同时,俄罗斯也通过对华军售获得了巨额资金,从而不仅帮助本国一些曾经非常困难的军工企业摆脱困境,而且增强了研发更先进技术的能力。中国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满足了国内一部分需要,俄罗斯也获得了大量石油收入,打开了中国石油进口市场,进入了中国石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领域,同时实现了俄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

第四、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中俄解决边界问题的示范效应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继签署了边界协定,全部、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使长达7000多公里的原中苏边界变成和平、友好和合作的纽带。2001年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中国以此为模本,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睦邻友好条约,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二)中俄战略协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这在中亚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1992年,中俄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这直接推动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而后两个协定直接促成了“上海五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俄通过双边途径和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中俄战略协作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俄战略协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和地区框架。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为世界大国,特别是相邻大国如何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示范。其次,在冷战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一度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中俄战略协作发挥出了“1+1大于2”的作用,使国际格局更趋均衡,是国际关系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框架。第三,中俄开展战略协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普京总理谈到中俄关系时曾说过,中俄高度互信的关系是促进世界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使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中俄战略协作的国际意义。

2004年10月,中俄两家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用一份问卷分别在两国完成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俄两国民众对两国关系给予积极评价的比例分别高达74.4%和73.2%。2007年8月,俄罗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已跃居俄罗斯“友好国家排行榜”的首位,有21%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今后10至15年内中国是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排名第二的白俄罗斯,民众支持率为12%。通过举办中俄“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信任进一步加深,彼此亲切感加深,相互把对方看成最友好国家。俄罗斯政府和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的和平发展。中俄相互看重和倚重进一步增强。

中俄两国能够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使其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可以总结,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牢牢抓住共同战略利益这个龙头

中苏之所以从同盟走向破裂和对抗,意识形态争斗是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两国以史为鉴,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别,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真正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寻求和扩大共同战略利益为中心来发展双边关系。这使中俄关系有了正确和牢固的基础。

第二,准确定位双边关系,在全面合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灵活性

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说明,结盟和集团政治的做法不适合中俄两国。基于此,中俄两国确定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遵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种非结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又使两国各自在对外政策的选择上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为两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真心为对方着想,相互照顾对方的利益和关切

这不仅表现在两国在涉及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相互支持,也表现在许多具体领域。一段时间以来,俄十分关系关心和担忧其对华出口中机电产品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中国十分认真、积极地对待这一问题,倡议建立了中俄机电商会,采取各种措施自俄扩大进口机电产品。这些努力已开始收到效果。当全球贸易因金融危机普遍大幅下挫、中俄贸易下降达30%之时,2009年,俄机电产品出口中国逆势增长1%,达到4.3亿美元。俄罗斯希望中俄不仅进行原木贸易,而且重点在俄罗斯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中国对此也予以认真对待和积极配合。中俄林业合作常设小组确定了多个在俄罗斯木材深加工合作项目。这种彼此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的做法,使双方能及时解决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中俄发展战略协作已有十多年时间,成绩斐然。但相对来说,这些年的主要任务总体上是建立和完善双边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搭建各领域合作的机制框架,确定有关合作的方向和规划,更多需要的是双方的政治决断。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后,中俄战略协作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追求更多具体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新阶段,中俄关系的发展更多地要体现在各具体领域的合作水平高低,成果多寡及相互满意度方面,需要着力落实有关文件和共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同样需要及时和正确的政治决断,而且需要更多深入细致地的工作。西方谚语说“细节出魔鬼”,随着中俄双方合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触及两国的切身利益,利益协调难度无疑会有所增大,出现利益分歧的情况在在所难免。

(二)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中俄两国目前都在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中俄两国300多年的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随着中俄两国国力的同步增强,两国关系中的竞争性会不会扩大?两国会不会调整对对方的政策?会不会提高甚至改变与对方合作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考虑的。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仍然远远滞后于政治合作

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快速增长,但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都不符合中俄作为两大邻国的身份和潜力。2009年,中俄贸易额为383亿美元,在中、俄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不算大。双方相互投资所占的比重也较小。中俄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现状,说明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未能挖掘出来。

尽管面临着上述问题和新形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动力仍然强劲,前景远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有了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这一关系已经产生巨大利益,得到两国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但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第二,国际政治的现实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四、关于今年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我想谈几条宏观和原则性思路

(一)始终把增进政治互信放在发展中俄关系的首要位置,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就国家关系而言,政治互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标志,中俄政治互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增进政治互信是个没有止境的进程,而且与两国发展合作的需要相比,与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政治互信程度相比,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需要解决一个核心思想认识问题,就是中俄两国彼此如何看待对方的强大。

中俄两国都在走向强大。中国如何看待俄的强大?俄如何看待中国的强大?是否认为一方的强大将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础就难说牢固。解决的办法是,双方真诚地欢迎对方的强大,为对方的发展高兴,把它当作是自己、对整个世界有利的事情。中国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担心俄的强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没有对俄做任何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以极大的诚意同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将来中国更不会做对不起邻居和朋友的事情。对这一点俄完全可以放心。中俄两国解决了这个思想认识,就可以确保两国关系不可逆转,就可以破解历史上和国际关系学界的一个魔咒,即两个相邻的强国不能长期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两国的同时发展和强大就可以为两国的战略协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目前两国具体合作中有一些问题,今后还可能出现。我认为,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两国合作越来越具体和务实,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无需紧张,也不要情绪化,更不能政治化。第二,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以协调和解决。要就事论事,不能搞挂钩,把解决出现的问题作为开展其他领域合作的前提,以致影响其他领域的合作。

我愿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看法。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过去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07年这一形势出现转折,俄在对华贸易中首次出现逆差,全年为88亿美元。我注意到俄舆论非常关心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动态的,出现逆差和顺差都很正常。前些年俄罗斯对华出口机电产品比重下降也属同样的情况。中国没有可以追求对俄贸易顺差,没有故意减少自俄进口机电产品,更没有任何政治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再从两国友好合作的大局出发,辅以政府引导和鼓励等其他措施。单纯以政治和行政的手段解决不了问题。

(三)下大力气把经济合作尽快搞上去

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要尽快改变经济合作短腿的情况。

这首先需要中俄两国增强开放意识,彼此扩大市场开放,只有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才能不断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做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但中国并没有被外来产品冲垮,反而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国。

其次,努力创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中俄两国贸易和相互投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少人为的贸易、投资方面的壁垒。两国政府都要努力为两国的企业和公民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住所环境,特别是要在消除投资壁垒、扩大投资合作方面下功夫。

第三,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总体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阻碍两国边境经济合作的瓶颈。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推动跨境公路、铁路、桥梁、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边境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全面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

中俄两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有更宏大和更宽广的世界性视野和思维,更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合作去影响、推动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和地区问题形形色色,中俄两国在每个问题上的处境不完全一样,由此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不可能时时处处完全相同,或立场相同、但具体策略和做法有所区别。因此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战略协作,既在某些问题上步调一致,用同一声音说话,也包括一方支持另一方在一些问题上承担更多工作,而一方给予另一方配合和协助,还包括一方理解和支持另一方在个别问题上的行动。以前中俄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随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两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制约都在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改革,两国应该研究如何推动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两国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加入后)等组织和机构中开展协调与合作,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对目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对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的意愿十分真诚,没有任何保留。胡锦涛主席曾提出,中俄要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这获得俄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发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中俄双方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做下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俄政治经济关系 篇7

(一)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作为最后一个加入WTO的重要经济体, 俄罗斯的入世过程艰难而漫长。1993年、1994年俄罗斯分别向GATT及之后的WTO递交了加入申请, 并从1995年组织专业工作小组与WTO相关机构展开了正式的谈判。从2000年开始, 普京政府明确将加入WTO作为俄罗斯对外经济政策的优先考虑方向, 制定和修改了部分与WTO规则冲突的法律、法规, 同时加快了入世谈判的进程。2004、2006年, 俄罗斯相继与中国、欧盟、美国等签署了有关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性协议。2011年11月11日,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最后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俄罗斯入世条约的最终全部文本1。

2011年12月16日俄罗斯成为了第154个加入WTO的国家。

(二)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

在18年的谈判中, 俄与其他成员国主要围绕进口关税减让、开放服务市场、农产品补贴及国内能源定价等问题进行多轮谈判, 并达成最终协议。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 将致力于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 并在4年内完成加入谈判。

在加入WTO议定书中, 俄方签署了30个双边服务市场准入协议和57个货物市场准入协议。将废除并不再新出台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进口数量限制、禁令、许可证和授权。同时, 对152个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普惠制。

俄对16个领域和116个服务部门做出“加入WTO”承诺。其中, 对电信业保留4年、对保险业保留9年过渡期;银行业对单个银行资本中外资水平不封顶, 但规定外资在整体银行资本构成中不得超过50%。

在SPS和TBT (卫生与植物检疫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方面, 依据《WTO协定》, 所有的SPS措施将在俄罗斯和关税同盟内开发和应用。

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方面, 将确保所有的法律、法规及其他与贸易投资措施协议相关的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定。所有与WTO不一致的投资措施, 必须在2018年7月1日前终止等2。

二、中俄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 中俄经贸关系现状

1. 中俄贸易额。

据俄罗斯海关统计, 2012年1-6月中俄双边贸易额为392.1亿美元, 增长10.9%。其中,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164.3亿美元, 增长18.5%;自中国进口227.8亿美元, 增长6.0%;俄方逆差63.4亿美元, 下降16.7%, 中国为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723.3亿美元, 增长26.8%。其中,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68.8亿美元, 增长39.5%;自中国进口454.5亿美元, 增长20.3%;俄方逆差185.7亿美元, 增长0.3%, 中国为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http://country report.mofcom.gov.cn/record

2. 中俄相互投资。

从1998年以来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进程来看 (如表2所示) , 起伏较大。俄罗斯联邦独立以来,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流量1998—2010年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开始螺旋上升, 虽然跌宕起伏, 但呈缓慢回升态势。

2002年和2003年中国对俄投资额突破了3000万美元。2004年通过制定相关的合作机制, 也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对俄进行直接投资。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可以预见未来对俄直接投资还将大幅增长。2010年中国对俄的直接投资达到了56772万美元即可证明这一观点。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 中俄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中俄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贸易商品结构低度化。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低度化不仅没有改善, 反而日趋明显。需要指出的是, 近年来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中石油原材料涨价因素起了相当大作用。二是中俄相互投资规模不大, 对贸易发展带动作用不够。中俄经贸合作以货物贸易为主, 相互投资还处于较低水平, 与两国国内经济发展总体速度和利用外资规模相比微不足道。三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服务体系尚未很好建立起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微观制度环境不理想阻碍着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和有序地发展。

2. 中俄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中俄两国均属于经济转型国家, 在各自的管理体制方面均存在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之处, 贸易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建设跟不上经贸合作发展的需要。从俄罗斯方面看, 目前其外贸管理体制限制仍较多, 出口控制严格, 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出口门槛较高,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华出口力度。二是中俄机电贸易缺乏大项目支撑。长期以来, 俄罗斯对华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政府间协议和大项目的支撑, 且集中在航空航天、核能和电站等领域。

三、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

俄罗斯加入WTO对扩大和深化中俄经贸技术合作既带来新的机遇, 也会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 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关系的机遇

1. 中俄贸易将步入快车道。

俄罗斯加入WTO后必将根据世贸组织规则逐步下调关税水平, 这有利于中国物美价廉商品从正规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与此同时, 俄还将按照国际惯例处理纠纷将会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一些歧视待遇。

2. 刺激中俄双方的相互投资。

俄罗斯加入WTO后, 其相关法律、法规将会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进行修改, 将为扩大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创造一个公平环境, 中国对俄投资会持续增长。另外,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 俄政府也会支持国内大企业对外投资, 鼓励它们开展跨国经济活动。

3. 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式将日趋正规化。

俄罗斯加入WTO后, 按照世贸组织对海关估价和关税减免的规定, 关税将大幅下调, 海关通关制度也会不断完善, “灰色清关”这种非正规的贸易方式将受到扼制。与此同时, 一批重信誉、保质量、实力强、业绩好、经营操作规范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将在中俄两国经贸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

(二) 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压力与挑战

1.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不稳定性将加剧。

从双方经贸的结构看, 中方主要从俄方进口矿物燃料、钢材、化工产品等原材料, 特别是能源。随着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相继签订加入世贸组织相关文件, 西方国家与俄罗斯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

2. 俄方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中方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增加。

加入世贸组织后, 俄罗斯将必然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将关税水平降到5%的标准。虽然这为我国商品出口提供了机会, 但俄罗斯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 将导致国外商品与服务大量涌入, 加强市场竞争, 尤其是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3. 俄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 中方引进先进技术的难度加大。

目前, 相对于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 俄罗斯对我国技术转让的限制较少。近十年来, 我国从俄罗斯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 2000多个技术项目, 其中大部分的技术项目多为很难或不能从西方国家引进的。随着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从俄方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将变得困难, 成本会越来越高。

四、总结

尽管加入WTO后, 俄罗斯现行法律法规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WTO规则的要求, 但也不能认为对俄经贸合作中的法律风险已经完全化解。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 这无疑会对中俄合作产生一定影响, 将给扩大和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既会带来新的机遇, 也会带来新的竞争和挑战。总的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摘要:俄罗斯于2011年的12月16日顺利地通过了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 结束了长达18年的入世经历, 成为正式的新的世贸组织成员。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是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重要的加入行为, 在短期内对本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俄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 从长远看, 利大于弊。

关键词:俄罗斯,WTO,中俄经贸关系

参考文献

[1]赵传君.关于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安兆祯, 周洪涛.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发展的影响[J].西伯利亚研究, 2007 (6) .

[3]邵景波, 宁淑慧.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J].学术交流, 2003 (6) .

中俄关系与中国梦 篇8

关键词:中俄关系;俄罗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25-02

一、引子

中俄关系源远流长,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以后,中俄之间的关系逐步深化,民国时期也有“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的举措。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地位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有了强有力的发展,在各项国际事务当中也体现了其大国的强硬政治态度。而同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之一,我国的经济实力达到了举世瞩目的程度。[1]而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势力,不希望看到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总是想尽办法办法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对中国加以限制。同时,自乌克兰问题出现以来西方更是對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的制裁手段,俄罗斯的发展也遭遇到了瓶颈,需要寻求与中国之间的合作。

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问题

(一)工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方面的现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装配制造业基地,我国也有了新的“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我国工业方面的现代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噩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工业企业、工业产业出产的工业产品科技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这就导致了我国工业产业及大部分产业的利润空间较低,尚且存在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的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低下,国家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及相关保障措施尚不充分,这就导致了我国工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常常遭受侵犯,不利于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制约我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再次,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缺乏能源支持,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源产业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当前已受到了我国部分地区能源枯竭的限制,这不仅制约了能源产业的发展,更从间接意义上影响了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而俄罗斯的重工业产能过剩,轻工业发展落后,需要进口大量的中国轻工业产品,且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发达,石油、天然气出产量巨大,需要广泛需求市场,而中俄两国接壤,方便于能源的进出口。所以,在轻重工业的交叉上、在能源产业的供需上,中俄两国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俄罗斯的工业发展需要与中国多方位的合作,我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与合作。

(二)农业方面。

自从8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成功问世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三点原因决定的。

首先,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众所周知,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掌握了滴灌技术、转基因技术、温室技术和免耕直播技术,但是我国在这些领域还实难有太多突破。并且我国面临土质恶化、水土流失、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因此,如果我国不能从技术层面上充分获取外来先进经验,而我们内部又没有突破创新的话,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就实难得到解决,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也就难以得到实现。

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减少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程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缺乏,农村仅剩留守老人与孩童,从而导致大量耕地成为荒地。老人从事农业种植,一方面不利于保证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被学习与接受。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再次,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制约,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农业机械化中,先进农机的数量和比例还是很少的,同时许多老旧、落后的农机具依然充斥着我国农村的田间地头。这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解放,同时更加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反观俄罗斯,虽然在前苏联时期不是很重视发展农业,但近年来其在农业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业技术上突飞猛进。同时,基于俄罗斯地广人稀的国情,其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一直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其人口较少,且受天气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国家可耕土地较少,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的农业产品。所以,中俄两国之间在农业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将对两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三)国防方面。

国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大国更是尤为重要。1994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他指着歼10样机殷切地说“这个飞机是个宝”,“看了印象很深,看到了你们实实在在的东西。你们把它搞出来,我说话就更硬了,这个很重要……”。[2]江总书记的讲话说明了国防工业对于一国军事、外交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辽宁舰的试航、歼-20的试飞等一系列国防装备的出产和应用,不仅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了,还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不过,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成就仅仅可以使得我们步入国际先进的行列,但真正要实现我国的军事工业现代化,实现军事强国梦尚且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努力。而国防的现代化、国防工业的现代化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限制:第一:原有基础较为薄弱、科技水平较低;第二:国际上的技术封锁;第三:基础工业水平相对落后,致使对国防工业支持力量的不足。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国防工业的现代化,阻碍了我国实现军事强国梦的步伐,而国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对于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又要求着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国防的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nlc202309011523

而俄罗斯方面一直是世界军事强国,其军事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美国对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限制和制约,俄罗斯武器出口呈现不稳定状态。同时,由于日本北方四岛、乌克兰东部等政治问题,俄罗斯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需要强有力的伙伴支持。而纵观世界,中国是其最好的选择。基于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互补性,增强两国在军事、国防上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科学技术方面。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上述的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与支持。所以,我国欲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务必要解决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但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仍不能全面达到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这主要是由以下两点原因决定的:第一:美国为主的西方势力的技术封锁与限制;第二:我国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二者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目标。

反观俄罗斯,在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军事科技、航空航天科技、核科技等方面位居世界一流。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物工程、基础科学研究、自动化技术化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等国。但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也受到了西方的限制,且在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当中,中俄之间具有着广泛的互补性,加强中俄两国的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促使两国科学技术水平共同提高。

三、中俄关系對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在2013年0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的观点,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4]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习总书记所言的“三个必须”不仅仅是完全的中国式的道路、精神和力量,同时也包括被中国化了的外来道路、精神和力量。即实现中国梦不仅仅要依靠中国本土的、已存在的实践道路,不仅仅要依靠现存的、先进的中国精神,不仅仅要依靠已经凝聚起的中国的力量;同时,也要努力汲取外来先进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外来先进的文化力量、民族精神,和借助外来力量,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发展的实际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宏伟理想。

而俄罗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俄罗斯之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俄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也将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工业方面。

俄罗斯在工业方面,尤其是重工业和能源工业方面长期以来在国际上都处于优势地位。维护中俄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将会对我国的工业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利于我国工业实现现代化,利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第一:俄罗斯具有很多的尖端工业产品和工业产业,加强两国工业方面的技术合作将会带动我国的工业发展。

第二:俄罗斯作为多个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的较早的缔约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加强两国该方面的合作,将会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水平的提高。

第三: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国之一,其石油、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我国当前正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东北地区又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加强两国能源方面的合作将极大的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当前美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因乌克兰问题而恶化,俄罗斯需要寻找新的能源输入国与之合作,这将同时促进两国工业的共同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农业方面。

虽然二战以后,前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俄罗斯在普京总统执政以后,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其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其以来原有苏联的工业基础,在农业机械化层面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现代化的农机具也领先于我国。并且,近年来俄罗斯在滴管技术方面具有了很大的突破,其滴管技术甚至可以与以色列媲美。所以,加强两国农业合作,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更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理想。

(三)国防方面。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国际上历来都是出于领先地位的,由于其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国防工业基础,俄罗斯在国防方面在当下都是国际领先的地位。其出产的苏-35、苏-37式战斗机可以同美国的F-22、F-35相抗衡。而且在坦克工业方面,俄罗斯的T-90式坦克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所以,加强中俄军工方面的合作、国防工业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防科技水平、打破国际上的技术封锁,也将极大的促进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将有效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助于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的实现。

(四)科学技术方面。

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方面在国际都是第一流的,其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等方面位居世界一流。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物工程、基础科学研究、自动化技术化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等国,许多方面甚至强于欧盟。其高新技术产业也领先我国,在我国当前大力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今天,加强与俄罗斯在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利于我国科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均致力于恢复经济发展,我国作为少数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之一,备受世界关注。而中国与俄罗斯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之一,加强双边的经贸往来和多方位、立体化合作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从一定程度上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国经贸互惠往来也会对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具有巨大的作用。

二战以后,人类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国际政治格局也正在从两级走向多级。[5]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都在多极化的政治格局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中俄两国的深入合作也将为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提供强大支撑力量。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下,中俄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将对两国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杰.跨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2:55-96

[2]江泽民称赞歼10样机是个宝,神鹰PD雷达装机首飞显神威[N].中国航空报,2011年02月24日11:35

[3]栾量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引发问题初解[J].理论界,2008,2:52-54

[4]郑德平.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思想的价值取向[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6:32-35

[5]陈彦超.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83

作者简介:刘凯,1992年5月,男,汉族,籍贯-辽宁省新民市。法学研究生在读,沈阳工业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上一篇:十堰东风公司实习报告下一篇:小学毕业生作文: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