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共2篇)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 篇1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
经济的特征是“产物-交换”,政治的特征是“秩序-管理”.自由、平等、公平和福利这些观念,与经济文化有着必然性的联系.自由、民主、公正和互爱这些观念,与行政文化有着必然性的联系.文化的`特征是“知识-延续”,“知识”代表了文化自身的实力.文化又借助“使用知识”这种方式,在经济与政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文化共性把经济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文化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中介作用是自然所赋予的.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涉及科技、教育、法律、宗教和观念,也涉及自治管理、自由竞争、家族文化以及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行政文化与经济文化在互动中碰撞出一条规律: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是民主化、法制化.
作 者:陈勇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刊 名:理论与现代化 英文刊名: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G05 关键词:经济文化 行政文化 互动 文化 中介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 篇2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在高等学校的具体表现, 是高等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也有人认为,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反映着高校师生员工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是维系高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2]。还有研究者认为,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 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 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3]。
综上所述,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由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并共同享有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物质形态和精神信念的一种群体文化。研究者普遍认为, 作为社会文化特殊形态的高校校园文化, 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4个方面。
(1)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 它是由学校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构成的, 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 包括校容校貌, 校园里的各种建筑, 各种教学、科研、娱乐、体育设施等, 它是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智慧、制度与精神的物化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载体,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2) 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中各种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组成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 包括各种校纪校规, 各种规章制度, 各种公约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习俗。学校的制度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和主导价值观。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外在的约束师生行为的规范性文化, 是一种具有强制约束力量的刚性准则, 它通过引导内化, 被广大师生员工认同并接受, 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 校园行为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在日常学习和工作当中各种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体现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操守, 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直接的外在体现, 主要包括:社团文化、学术文化、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等。
(4) 校园精神文化则主要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的精神成果和意识观念。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学校精神等方面, 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作用, 从深层次上影响着师生员工的行为、理想、信仰等。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针对高校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它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动,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证。近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上看, 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从国内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 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极大考验;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必然要做出深刻变革。
一直以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理论灌输、党团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个别谈心等形式来进行。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显现出它的不足, 其集中表现是教育效果的弱化, 教育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不贴近实际, 内容上不贴近生活, 方法上不贴近学生[4]。
(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存在着片面的社会至上的价值观。这种片面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 片面强调社会价值, 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 这直接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上, 只强调社会要求, 忽视甚至否定学生个人的内在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上, 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忽视甚至贬抑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个体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偏重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服从, 不注重在保证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 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兼顾[5]。所有这些都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冷遇。
(2)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以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范式, 而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外在化、低效性的根本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向以开放性、主体性、情感性、生活化为特征的人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6]。
(3)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以及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 及时地充实、扩展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滞后的状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 无法深入人心, 无法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之外, 还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也证明, 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使高校真正能够承担起创造新文化的重任, 从现在起就要有意地在高校校园建设适宜人才成长、民族发展, 有利于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文化环境[7]。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渗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需与有益的补充、延伸, 而且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首先, 校园文化涵盖学校的方方面面, 具有广泛性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其所运用的载体必须能全面覆盖到校园内, 而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广泛性特征, 显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各个文化层面和各种活动形式之中, 使置身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的师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产生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 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由高校校园文化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其次,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生的思想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 但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他们思想活跃, 求新意识强, 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随着网络等媒体的发展, 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广, 速度更快, 与校园外的联系更加密切, 社会价值取向愈加复杂, 其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张扬个性、突出个人、强调自我已成为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这种现实条件下, 过去所常用的一些教育方式, 如以灌输为主的外在教育方式, 以“两课”、报告会等为主要形式的理论教育活动逐渐受到学生的冷落, 而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却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 以高校校园文化为载体, 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高校校园文化之中, 是适应社会变化、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
最后,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特定的环境和氛围, 使师生员工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吻合。要达到这一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 充分发挥其作用。我国目前的高校校园环境中,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大致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高校校园“硬环境”的建设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如建筑、雕塑等, 可称之为物质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学校环境中的制度要素所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如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 可称之为制度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学校“软环境”的塑造过程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如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示范作用等, 可称之为精神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3种实现方式, 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丰富、更完善, 效果更理想、更持久。以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享受文化大餐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可以说,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摘要: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所构成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不切近实际、内容不切近生活、方法不切近学生等问题。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同时, 校园文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洪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0.
[2]高欣.二十一世纪中国高校校园文化走向[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0-9-30 (8) .
[3]戴玉英.略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16~19.
[4]许金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8) :186~188.
[5]王介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6]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0.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推荐阅读:
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06-01
文化与政治经济练习题08-11
文化与艺术对人的作用10-20
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10-20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0-13
谈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05-12
浅谈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品牌效应的关系10-25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系08-10
企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08-12
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