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精选8篇)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1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摘 要:分析企业文化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明确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以期成为促进企业整体发展的内动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影响深远,将对各行各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本文着重从抓住历史机遇,分析探讨企业文化的作用与实践。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当前,由于理论研究及宣传的不足,在企业员工队伍里,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还不一致。在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人把企业文化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工作范畴。因此,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
二、营造企业文化需要确立准确可行的指导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企业的精神,培养一种企业的作风,塑造一种企业的形象,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觉悟、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培养,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要求员工在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参与热情,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培育“四有”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企业要坚持文化营造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应坚持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者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但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群众性,员工群众是企业文化设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只有抓住这些原则,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本质,才能建设好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发展企业文化应正确处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在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完全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互为补充,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企业价值观,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职工企业形象。其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注重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企业文化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它也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的主体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体现,并由思想政治工作加以保障。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没有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不同,它不仅是新形势,新情况下产生的,而且,它是从本企业实际出发,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而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是由有关人员以组织谈话和个人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进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各种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多方面需要。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不少企业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和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新成果的同时,努力创新,坚持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指导,突破思维定势,联系企业的实际,创造出反映历史潮流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国外企业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一手抓经营生产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对员工进行“崇尚科学思想,民主意识,竞争观念,文化行为和奉献精神”的灌输,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过程中,始终围绕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具体工作,贯穿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营销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境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以及员工的培训切实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的薰陶感染,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推动了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这是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是要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化,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我们坚信,在中央加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文化必将快速发展,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航标。
作者简介:吴亚楠,女,(1982-),江苏徐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2
辽河一建公司之所以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 除了它始终发扬“艰苦奋斗、久战不衰、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铁军”精神之外, 还与它企业文化中倡导的卓越文化所产生的动力是分不开。本文试图结合企业的实际, 就如何加深对卓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及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卓越文化的作用做以肤浅的探讨。
1“卓越”的出典与现今企业中的意义
“卓越”一词典出《晋书·华谭传》, 本意为才学出众、超越同辈, 而其含义则不止于此。卓, 意为“高远”、“高超”;越, 意为超出。“卓越”就是在更高的境界追求超越, 体现的是追求第一、超越时代的精神。而随着当今社会企业文化建设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 卓越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企业的角度讲,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 是企业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的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 卓越文化就是把它对企业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把人的兴趣、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和目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 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更加久远的延续下去。
因此, 尽管“卓越”的表征涵义是至精至高的, 但是对于企业员工来说, 还是要以实事求是为前提的。作为企业里的一名员工, 不论从事任何工作, 都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去思考和认真的对待, 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 那就是优秀的员工。所有优秀员工的智慧和能动力凝结在一起就是对“卓越”文化的最好诠释。
2卓越文化对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作用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是油建人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公司40年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油建人通过追求卓越文化对塑造的企业形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个世纪70年代, 辽河一建人白手起家, 凭借聪明才智和对企业的赤胆忠心建成了辽河油田第一座油气计量站和第一口日产双千吨油井;80-90年代间, 在公司在不断深化企业升级的改革浪潮中, 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在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后, 又相继完成了我国第一条高凝油长输管道———沈茨管线工程, 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沈阳油田产能工程的建设, 以及沈一联、沈二联、海一联、洼一联等一大批油气系统集输工程, 不仅获得了全国建筑工程的“鲁班奖”和众多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项, 同时创造了辽河油田稀油、稠油、高凝油开发建设史上的辉煌业绩。
进入本世纪后, 公司全体员工立足服务主业求生存, 开拓市场谋发展, 再次书写了在长输管道施工、油气地面建设、石油销售仓储、海上石油工程和压力容器制造等五大主营业务的华美篇章。全体员工用不凡的工程业绩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业, 用卓越文化理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 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追求卓越文化, 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卓越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展示企业形象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那么, 怎样才能在实际工作和生产中更好地体现出来呢?辽河一建认为, 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从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入手, 为卓越文化的孕育提供土壤。从古自今, 人是创造、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追求卓越必须以人为本, 要摒弃“见物不见人”、“以物为本”的发展观,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只有企业中每一名员工的潜能真正得以激发出来, 在安全、质量、生产开发等各项工作中, 自觉将“要我干”的思想转变成“我要干”的行动, 发自内心愿意为企业奉献一切, 那么, 企业的发展方向就可以达到科学、和谐、有序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的员工在被企业所认可的同时, 会产生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他们会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 把自己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之中, 通过加强沟通与联系, 紧紧地围绕一个目标, 共同凝聚在一起, 以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去工作, 从而体现企业的整体凝聚力。有了这一目标做前提, 员工就会不断产生“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的想法, 企业卓越文化的实现就会拥有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是强化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为卓越文化的生长提供养分。在当今企业中, 卓越文化的持续推进仅仅依靠员工积极地进取的思想意识是不够的, 他们也需要企业为自己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创造条件。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中, 一支优良的团队的作用, 远远要比拥有几个技术精英高出许多。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 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属于某一个人, 企业构成的因素就是群体, 企业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实现利润, 推动企业走向成功。因此, 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 对员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能培训, 让员工不断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企业需要什么, 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企业这个大环境中, 每一名员工个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就会推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对推动企业卓越文化有着积极地作用。
三是搭建员工发展平台, 为卓越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公司主营业务不断拓展、施工领域逐步扩大, 可以说品牌效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2年, 该公司下属二分公司青年电焊工林刚, 在集团公司电焊工技能大赛上, 面对来自各大油田的顶尖焊工高手, 他沉着应战, 力克群雄, 最终获得一枚金牌, 同时被集团公司授予了“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2013年, 其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公司青年班长万泽华因工作业绩突出, 被授予“辽宁省国有企业优秀班组长”的荣誉称号;同年, 来自施工一线的高秋华和周伟光两名同志光荣当选辽河油田公司“劳动模范”……不仅如此, 该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的“十大职工标兵”、“专业带头人”、“焊工状元”、“技术能手”和“优秀班组长”等一系列推先选优工作为员工展示自我才能, 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而在这些经过层层推选出来的优秀员工代表, 不仅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其他员工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劳动模范高秋华, 带领全体员工在缺少社会依托的新疆塔里木油田, 凭借较强的实力稳固了油田基建区域市场, 为该公司获得了塔里木油田“一级承包商”的施工资质;2011年4月, 优秀项目经理倪洪源在漠大线管道工程建设施工中, 克服了施工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 创造了高寒地带长输油气管道建设的多项纪录。当年, 他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施工机组获得“金牌机组”的荣誉称号, 使“辽河铁军“再次声名远播。
总之,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不仅要在加强企业的人才、装备、技术和科研等“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 同时也要在加强“软件”建设下大力气。在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更需要卓越的企业文化, 让企业更有凝聚力, 不断引领企业走向未来。因此, 可以肯定的说, 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重要力量, 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企业都在积极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从卓越文化的角度进行阐述, 同时分析卓越文化在树立企业形象中发挥的作用, 并指出卓越文化能够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进而引领企业走向未来。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卓越
参考文献
[1]王自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价值工程, 2004 (04) .
[2]胡根柱.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10) .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营销的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对全员生产经营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面对各具特色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蕴育这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客观的促进作用。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发展趋势,一个优秀的企业,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而又鲜明的企业文化。在新形势下,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已在国内企业界形成共识。
那么,如何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坐标点
企业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俩这必须有机地融为一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具体实施方法、步骤要与生产经营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相适应,两者要同步建设,共同发展,形成全员立体建设的纵横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就是企业集体领导和领导集体。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领导智慧和经营理念的集中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企业领导者的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是形成全员文化的基本因素。企业领导集体首先要有敏锐的现代文化意识和强烈的时代文化观念,全面深刻地对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设计出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作出示范和发挥领导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与时俱进。
二、以精神激励、思想教育为先导,确立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点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企业的文化力也是企业的生产力,精神动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做大做强,就要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地增强竞争力。而这些都来自于每个员工的除按照李,来自于每个员工的就是动力。那么这种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想合作用的最佳选择。这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企业精神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就是支柱,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私车经营过程中,由企业领导所倡导,由全体员工自觉时间而形成的代表员工信念,生产活力,行为趋向和技术状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团体意识和精神力量,是对企业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提炼和总结。用企业精神激励企业员工的自觉性、创造性,是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激励的方式不外乎是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典型激励、物资激励等,这样精神激励就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最具本质意义的共同追求。
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地受点刺激就能引发出来的,更不是简简单单就会被激发出来的,它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得力的手段和适宜的环境,这就是教育。企业员工只有接受一系列各种多样的健康有益的教育,如小姐文化知识学习、各种健康娱乐活动的熏陶等,都能不断提高认识和觉悟,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营造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创造出优异的业绩。
三、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相互作用的最佳着力点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从整体上提高全员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企业教育的具体操作者。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同时担负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双重任务的企业员工的素质如何,这是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领导集体率先设计、规划、凝练和总结出来的,但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见活动。它是对全员物资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结。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员工也要不断新老交替,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不断充实、完善,而且要被广大员工认同,真正成为每个员工的实践准则,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得以实现。企业文化被基层广大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就会形成企业员工的文化动力,为此,企业文化建设立足基层,面向员工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相互作用的最佳着力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任务。
四、加强宣传,塑造形象是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相互作用的最佳落脚点
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一个企业社会舆论、印象、评价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不断发展、创新、完善的过程。企业形象就是这个工程的结果。
企业文化建设作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使企业的产品增值,服务到位,形象丰满,企业生产经营通过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规程、标准,使企业拥有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异曲同工,在塑造企业文化形象这一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落脚点是完全相同的。
企业形象具有自然表露和展示的属性,但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企业必须主动宣传自己的形象,加大在社会上的辐射面。企业生产经营对外的环节就是营销,而现代营销不是说把产品买出去就完事大吉了,而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视顾客为上帝,既要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又要搞好售后服务,并要不断收集顾客对使用产品的信息,而不断改进,依次循环往复。基于这样的要求,企业就必须把宣传工作与营销环节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如广告、产品手册、参加交易、订货会等形式,扩大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从而达到产品畅销、企业创收、良性循环、不断扩大的目标。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4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职工素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塑造人的重大工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必然溶入现代化管理之中。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文化与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呈现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态势,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职工素质的提升,来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企业文化亲和力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培育共同理想,引领价值取向,强化和谐发展的向心力和原动力。和谐的企业文化,要求在多元思想文化激荡中提炼核心价值观,在多极劳动关系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引领职工协调共生的思维认识事物,以理智平和的心态正视问题,一理性有序的方式表达诉求,以宽容友善的方法调和矛盾。
2、企业文化建设是共建共荣理念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3、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升级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增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迫切希望以新的动力推动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意识、科技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等全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职工素质建设中的优势与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会能否在支持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正视存在问题,在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工会有着许多优势并承载着重要责任。
1、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占有职能优势。(1)、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能优势。我国法律规定,工会组织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维护好职工的生存权、学习权和发展权。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履行建设职能;在维护履行参与职能中,广大职工通过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同时,工会教育职工树立市场的竞争意识、培训意识的本领,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如:设计院2011年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项目计划、2010年“争做文明职工,共建和谐企业”专项教育活动、职工职业生涯设计。
(2)、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院工会有非常健全的组织网络系统,只要有职工的地方,就有工会组织(即工会小组),从上到下,隶属关系明确,网络贯通。这样的网络可以从组织上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措施进到班组、落到个人,吸引职工的广泛参与。
(3)、工会组织的阵地优势。各级工会都拥有文化、宣传、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多个阵地,如学习型组织(班组)、职工之家,民主管理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围绕企业发展中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充分肯定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创精神,充分听取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合理化建议,利用工会组织的各个阵地为企业文化出谋划策,既使职工展示了自我,又能促进企业文化有序发展。
(4)、工会组织的载体优势。工会组织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如2009年设计院开展“生产经营做表率、技术创新当标兵、环保搬迁作贡献立功竞赛”活动和开展“每月之星”评选活动,这些都是工会组织在平时工作中的活动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载体不断的活动和传播,使企业文化在各种载体上都显示它的效能,彰显出企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富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5)、工会组织的活动优势。有人说工会的活力在于活动。各级工会在组织企业职工活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文化体育活动、立功竞赛活动、工会主题活动、风采展示活动以及各种创建活动等等。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有利于凝聚职工形成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起到催化作用。
(6)、工会组织的文化和队伍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文化优势,如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广泛开展文化、技能培训等,紧紧抓住“四有”职工队伍建设的主题,紧密围绕企业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的实际,用“软实力”反哺“硬实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工会文化特色,从而达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之目的,为培育和确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氛围。工会拥有庞大的职工队伍,在这个队伍中有一大批精兵强将,如专、兼职工会干部、职工代表、技能专家、先进模范人物等,还有工人理论研究、文体骨干、通信报道、文艺创作“四支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他们遍布企业的各个角落,与普通职工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是工会文化建设的最大优势,也是企业打造文化战略品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宝贵的力量,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2、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机制与活力优势。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工会组织开展的许多工作已经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了,甚至有些工作已经为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很好的铺垫,并建立了一套有效机制。以设计院为例:
(1)、工会的教育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干。近年来,设计院创立的“50名骨干人才计划”和“每年培训计划”以及“职业生涯设计”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企业培育一支品德高尚的“四有”职工队伍,从而为企业实现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工会的才人晋升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性,人才战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一环。设计院一直致力为企业培养骨干和人才,每年在各个专业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赛,通过建立人才库—选拔—培训—竞赛—晋级的程序和办法,使企业能工巧匠脱颖而出,为企业培育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撑和保障。
(3)、工会文体活动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助推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优良传统,是企业融合人际关系、提高职工综合能力、宣传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培养职工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设计院工会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体育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登山活动、组建篮球队和足球队、自建塑胶运动场等,既活跃和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缓解了紧张疲劳的情绪,又为焕发职工精神、展示企业文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起到“助推器”作用。
(4)、工会的典型示范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宣传、学习、倡导一种奉献精神和价值观是培养企业文化的前提,树立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典型是带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开展的“青年岗位标兵”、“工人先锋号”、“职工之家”等评先树优机制,很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的作用,为企业营造激励机制、打造企业精神人格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载体。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创建学习型企业,把员工的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我们认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树新时代职工形象”、“ 创建“五好党组织””等活动,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吸引了职工的广泛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设计院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素质明显提高,创业、创新、创优的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在各专业室蔚然成风,“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逐步成为广大职工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4、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任重道远。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会能否在支持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任重道远。应主动参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搭建起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育人、文化塑形的运作平台,让职工共享生产经营和文化发展成果。
——工会要成为文化铸魂的导向者。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中心要素,企业文化的根基就是让员工的认同,被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可能被转化为生产力。工会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在企业员工中进行传播和导向,培育员工企业精神、敬业意识、团队风貌和文化传媒,形成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主体价值观念,引导职工与时代同步,与企业共进。
——工会要成为文化聚力的激励者。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工会应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导向所包含的精神激励作用,放到执行企业文化管理要求的实施平台上,作为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催生剂,促使员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发展观,在企业经济建设中有效集聚和放大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合力。要营造以人本关怀、权益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文化,促进企业与职工之间感恩反哺的良性互动。
——工会要成为文化育人的推动者。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是“育人”,就是将企业的共性追求与员工的个性成长融为一体,逐步塑造起文明、学习、勤奋、竞争的个体和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建成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组织。工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为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带动企业整体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设培养人才的快车道,着力打造创新之势、创新之能、创新之效,为员工搭建成长的大舞台,激励更多的员工敢于向极限挑战,在工作中和岗位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企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赢得主动权。
——工会要成为文化塑形的维护者。文化无形,却有着很难穿透的张力。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由人创造又时时起着培育人格的作用。把文化的无形张力建立在企业人文环境建设这样一个有形的表达载体上,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工会在维护环境塑形的过程中,把企业文化融入和固化到员工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入厂门而知其教”,让每一个臵身于企业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希望。
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为提高职工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探索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途径,不仅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工会角度来看,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既能为工会工作拓展新思路、增加新内容、开创新形式,也有助于提升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5
-----光玻制造部五车间盛卫中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界有很多方面的论述,本文不去探讨高深的理论,而只是对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谈一点自己浅薄的见解。
一、企业文化无形地根植于企业并在过去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1比如,我们公司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像有些企业那样搞停产闹革命,搞打砸抢,而是一直在坚持生产,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什么?这是一种从上到下所长期形成的、根植于群体头脑中的朴素的感情并与长期所受到的教育有关。大家都觉得这样做不对,应该那样做,虽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但是不生产就不能吃饱肚子,国家就不能强盛,国防就没有保障。因此,大家选择了坚持生产,坚守岗位。
在领导出差时、领导不在时或者领导更替时,大家都能够自觉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因领导不在或更替而影响生产和工作。如果没有多年培育出来的企业文化熏陶,这种产生在实际当中的“自动”效能是不可能达到的。
在我们公司有很多乐于奉献不讲价钱的人和事,有很多加班加点为企业工作的事迹,为什么能有这种奉献精神?这还是沉积在我们公司员工内心深处的爱公司、爱岗位并对公司感到自豪的群体所自发而为的行动。
长期热爱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追捧,使大家自觉受到周围环境的良性影响和熏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大家不约而同的行使着近乎相同的行为标准,无形的激励和约束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企业文化是生存于企业每天的工作之中的说起企业文化,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一个很新鲜的词语,它到底特别在哪?各种书籍和网上的理论也是高深莫测,让我们觉得有一
种距离感。探讨过于深刻的理论不是我们要做的事。
其实,我们每天都浸没在企业文化氛围之中。我们的工作理念、办事规则、处世方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比如,在若干年以前规定在室外不能流动吸烟,大家都受不了这个约束,认为是多事,但是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认同了这项规定,从而成为公司的良好习惯,并没有谁经常来监督,这就是文化,一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企业文化。我以前工作过的某单位,技术员、工人之间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谁都把技术比赛成绩不好视为没有脸面,师傅在徒弟面前没有脸面,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专研技术并暗中较劲,这也不是谁来号召的,而是一种车间文化。说到底,企业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应该降低企业文化的“门槛”,让大家认识它、接受它,使大家认识到我们需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而不是谁要强加于你的负担或者只是文人的专用文化。
三、领导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渐积累、修正演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我们的员工的作用,也有我们的各级领导的作用。在《亮剑》中,李云龙作为独立团的团长,尽力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在激烈的战斗中创立了该团的具有狼的性格的战斗精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就是亮剑精神。亮剑精神在战争年代中感染了每个独立团指战员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它能通过团长李云龙感染了政委赵刚和晋军团长楚云飞,这也充分说明领导的榜样作
用对一个团队的文化所起的关键作用。反之,有的领导不能起到号令全局,统领一方的作用,很重要的是他不能成为一方的正义化身,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其对单位的文化贡献就很小,团队服从于其权力而不能对其口服心服。
四、现代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发挥作用
现代企业在市场中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而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正常运行,具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能够支持企业正常运转,靠什么?一是合理的薪酬,它的作用是基础的、不言而喻的;二是在此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大家对企业的共同认知和一致行动,形成合力的能力,减少内耗的能力,形成团队精神。俗话说:“人对了飞机都要刹一脚”,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机构安排,使得组织能够快速有效地运行,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它的运转速度,快则胜,慢则亡。
书面的企业文化表达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论总结和规范,它不能适时表达企业文化的动态表现,而是对其作出一个组织规划或规定,以指导其延伸和发展。企业文化是靠我们自己用行动来书写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有生命力的和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积累并发展的。特别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规定是指导性的,应减少在这方面的行政文件或命令式的方法来贯彻。
我们应该完善企业文化内容和形式,除了各种“格言”式的内容外,更多的应该在实质内容和实践环节来创造和深化内涵。现在基础的内容应该建立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一整套企业形象策划,如厂旗、厂歌、厂服、厂规、厂标等,先打好基础,但关键在于深化,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
在当前的实践中,我们要发扬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制度上安排,从行动中重视,在实践中做到从上到下努力,维护和完善文化内涵,使之默默地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每个员工的一言一行使之成为我们的共同行动。使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光玻制造部五车间盛卫中
浅谈文化管理对现代企业的作用 篇6
(蒋佳富,中共全州县委党校,广西 全州 541500)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企业加强文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对企业如何加强文化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文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员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10
【收稿日期】2005-
【作者简介】蒋佳富,供职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委党校。
一、什么叫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指以把人假设是社会人为前提,重视感情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将企业的价值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实现超越制度管理的飞跃。在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管理已走向没落,而文化管理逐渐突显出来,这是有其必然性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温饱问题已逐渐解决,工人除了经济要求以外,他们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自我实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简单重复劳动逐渐为机器所承担,员工类型正在从体力劳动型逐步向知识型转变。对知识员工的管理、监督和激励需要从内部着手,充分调动人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以监督体力劳动为导向的科学管理,已不再适合脑力劳动者。一方面服务产业占GDP比重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从价值链的服务环节增加产品的价值,即以服务制胜。从这个角度来讲,必然要用文化去解决管理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造就了跨国公司,企业跨地区经营,跨国经营,面对不同的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公司的决策越来越分权化。但是如何才能保证分权结构下的所有决策都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呢?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哲学思想,共同的经营理念,而这些问题必须在文化领域解决它。
在文化管理理念提出以后,文化从一种抽象意义的概念,已逐渐成为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管理实践发展的产物,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特征,符合知识经济特点,迎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有用性,文化力在现在就是一种竞争力。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文化管理不能取代具体的业务角色,文化管理需要有业务的支撑,文化管理所起的作用在于整合。
二、为什么要加强文化管理
(一)企业文化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管理科学经历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两个发展阶段。低技术水平下,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简单而粗糙,缺乏系统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只能依靠“经验管理”。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松散、无序的工作方式需要进行规范和约束,以提高工作效率,于是企业里出现了各种程序和制度,逐步走向了科学管理。企业的员工为了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劳动。企业的管理主要围绕资金和产品等“物”进行。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管理依靠其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纪律为各国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也形成了丰富的管理理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不再为基本的生存而忙碌,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从物质到精神不断攀升,管理科学也迅速得到了发展。单靠制度管理已不能将工作效率发挥到极致,企业需要有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也对更好地挖掘员工的创造力、发挥员工的智慧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管理正是为适应这种状况而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产生,并迅速得到发展。它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前提,实行柔性管理,从而使企业快速持续向前发展。文化管理不仅以规章制度和物质奖惩为手段,而且更多地依靠精神嘉奖和软约束。
(二)企业的文化管理建设也是一场管理的革命
企业的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场革命,它通过文化与制度的紧密结合,从“重物”转向“重人”,解放生产力,深层次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文化管理建设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已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事情了,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作。虽然制度管理最直接、见效快,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胜有形的软约束,能更好地引导员工的行动,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是在前面拉员工,而不是在后面推。由于人在解决温饱之后内在的潜力更加巨大,更需要一种精神和理念上的作用力来驱使他奋发努力,这种作用力的提供者是文化而不是制度,因此文化建设会导致管理重心从“物”到“人”的改变,是企业改革的一项基本工作。
文化管理不再仅强调硬制度的约束作用,也不是全部否定科学管理的内容,而是以制度管理作为前提和基础,使规章制度更适合人性的需求,是管理的升华。从强调命令的服从到内在的驱动性、持久的影响性和有效的激励性,从员工的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是企业从科学管理过渡到文化管理的本质变化,这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三)文化管理可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成了战略资源,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是现代企业最具价值的资源。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人本管理思想体系,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员工不同于其它的生产力要素,更加活跃,更加有潜力。因此,建立一种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积极发挥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来适应当今的竞争社会是必要的,由于脑力劳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不象技术成果这些显性知识一样为大家所共知,是难以掌握和控制的,这需要员工能自发的、积极的将这些知识奉献给企业,而这就需要企业员工完全融入企业文化。这是一种管理思想的革新,更注重开发人、培养人、利用人。目的在于使员工的素质迅速提高,真正让人力资源的优势代替自然资源和资产资源的优势。
(四)企业文化管理有企业的特色,能显示鲜明的企业个性
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不同于学者们讲的泛文化,而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将企业的文化精髓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予以支撑。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一方面致力于价值观的塑造,同时更要突出企业的个性和气质,企业经营管理没有特色,消费者不能感知其鲜明的个性,这个企业就难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当企业文化兴起的时候,有些企业坐不住了,于是从其它企业搬来一套东西,冠之以“企业文化管理”,这样没有个性、缺乏总结提炼、盲目仿效的“企业文化管理”,未免有些庸俗,只能是成效不大。企业文化需要练好内功,在已有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基础上,不断提炼,不断创新,将企业精神加以升华,这样就能树起一面旗帜,迅速为社会、为市场所接纳。依靠企业文化,企业向社会和市场展示自身。
三、如何加强文化管理
(一)以德治理
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偏重于软管理,重在对企业员工“心的管理”。古代的“仁”、“礼”和“中庸之道”,刚柔相济,中和之
美,恰到好处,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应当在以法律手段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地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向更高层次发展,以实现个人行为由他律转向自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给企业文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1.以德为先。把“立德”作为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因为好的品德是为政、做人、干事的根本,“德之于个人,是个人品德;之于家庭,是家庭之美德;之于职业,是职业道德;之于社会,是社会公德”。以德治企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培养员工良好的“德性”,能促使企业员工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反之,企业就会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效益下降,好企业也会被搞坏。
2.以心治心。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感情上与职工融为一体,经常深入职工群众,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悉民心,把解决思想问题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道德感,责任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自觉接受文化的规范和约束,自动地按照企业文化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更加自觉地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3.运用“法制”和“德治”两种手段、两种方法来管理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企的同时,开展以德治企,以调节企业的人际关系,稳定工作秩序。不能简单地靠扣发奖金、停发工资、下岗辞退之类的办法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不能简单地把人看成是“经济动物”,要尊重人的感情,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和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企业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 以和相融
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质。儒家学说中“礼之用,和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体和谐为宗旨,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自觉把个人融入群体之中,以求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在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过程中的作用。在当代企业文化管理中,其目的无外乎是谋求内外团结的氛围,员工之间相互了解,关系和谐共融,员工归属感强,愿意参加企业活动并承担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企业利益和荣誉,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以“和为贵”价值观培育为主的各项有效措施来塑造企业团队精神,激励群体意识,构筑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强化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培养职工团体协作精神。集中广大职工的智慧,把员工的利益希望与资本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塑造企业内部的和谐、融洽及共识于一体的群体关系,在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2.鼓励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号召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形成强大的“合力”。要培养员工树立起“以企为家”的思想,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连,自己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的回报,进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
3.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依靠职工群众共同办好企业,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想主人事,操主人心,干主人活,真正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重大决策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职工加强自我管理。使企业上下和和睦睦,相亲相融。
(三) 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十分重视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的负面影响。以善于用能人而闻名天下的汉高祖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划军饷,疏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运用百万兵众,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他们都是杰出的人才,都能听从我的调遣使用,这才是我之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现代企业更强调得人之道、用人之道的文化理念。因此,要真正按照人本管理的思想来开展各项工作。 必须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尊重和关心职工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最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的。你尊重和信任职工,把职工看成可以信赖的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和自信,职工就由被动变主动,就会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地为企业服务。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有三条宗旨,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尊重每一个人”。有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还要从维护职工利益出发,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关心职工,让职工真正体味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的时候,职工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也就会把极大的工作热情倾注到企业中来。
2.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当今社会,员工对情感的需求日趋强烈,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根本。企业建立高效沟通机制,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沟通有效的前提。其次根据不同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状况,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加强组织与员工的沟通。沟通的实质是传递和理解,沟通是共享,而非谈判或说服。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经常倾听下属的心声,了解下属的需求。惟有如此,企业才能了解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求,真正实现人本管理。
3.组建自我管理团队
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更多地把工作当成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而非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他们希望在工作中寻求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工作自主性的要求将取代传统被动接受上级指令而进行工作的状况。员工希望从组织中获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权、参与决策、更多的责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信息的分享、多样化的工作等,组建自我管理团队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团队为实现这一需求提供了可能。
4.满足员工不断学习的需求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员工对获得不断学习机会的需求程度将取代以往对薪酬的需求程度,对组织能否给其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成为他们择业的重要标准。因此,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须着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应该做到,为员工提供系统、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员工培训应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能,让所有员工都有机会为获得新知识而不断学习,从而为企业做出贡献。
(四)以廉生威
以廉生威是塑造企业家形象的关键。企业经营者在企业活动中处于中枢地位,直接代表了企业文化的特征,而企业家的个人形象又是企业形象的核心,“清正廉洁,干净干事”是企业经营者的立身之本。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应当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到:
1.端正“官”念。时刻牢记“位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欲为民节”的“官”念。切不可滥用权力,损公肥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厉。要发扬民主,广开
言路,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职工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克服“家长”作风。
2.率先垂范。企业经营者的威望,不是靠上级封出来的官威,不是靠手中的权力压出来的权威,而应靠自己的言行,靠人格的力量,靠自身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的。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不仅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要有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如果自身不正,以权谋私,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形象很差,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就不可能带领广大员工办好企业。
3.廉洁自律。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要,不法之事不干”,耐得住艰苦,顶得住诱惑。在工作上照章办事,不徇私情,在经济上克勤克俭,不占不贪,在生活作风上检点,不逾正轨。要“慎权、慎欲、慎微、慎独”,经受住权力、金钱、地位、美色、人情的考验。
(五)加强文化管理,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硬管理”和“软管理”的关系。所谓“硬管理”就是制度管理,“软管理”就是理念管理,即通过理念的灌输和倡导,内化为对企业制度的自我规范。就目前而言,尽管已经进入文化管理时代,但企业的制度管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内容,并成为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关系。既追求与员工的零距离,又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诚然,在信息社会,企业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员工的一举一动。但再先进的“遥控”式管理,也无法代替人们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以情为本”并非“以情代管”,而是“以情促管”,克服制度管人的手脚却管不了“人心”的缺陷。
“情本管理”固然重要,但“能本管理”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这里的“能本”是以能力为本,讲的是企业文化的“势差文化”。“势差文化”承认人与人的素质差异,强调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赛马不相马,以业绩论英雄,凭实力说话。二是建立能多能少的薪酬制度,就是解决蛋糕怎么切的问题,薪酬由“买时间”向“买贡献”转变。什么叫“买时间”?就是一天熬8小时,熬它一个月,就能拿工资。什么叫“买贡献”?就是凭本 钱,给人力资本以最优厚的待遇。三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强调“人岗匹配”,让属虎的上山,让属龙的下海,让无能的淘汰。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7
(一) 转变体育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后, 企业体育发生了重大变化, 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职工对体育的需求迅猛增长;二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原有的集中型行政垂直协调体制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 各种体育团体、协会、运动俱乐部显示了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逐步推广开来, 那就是宏观控制下的自我协调发展模式。企业要使体育真正发挥其经济导向功效, 必须转变旧的管理模式, 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 以间接方法去实现管理。对于各类体育团体、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运动训练、竞赛活动及经费开支等, 除极少数体育团体需由企业行政部门专门拨款、统一调配予以重点管理和控制外, 其余应由各类体育团体自行安排。
(二) 提升体育营销能力。
体育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公众关注度高, 影响力大, 并具有积极良好的形象。鉴于此, 企业应大力提升体育营销能力, 将这一资源进行整合, 与产品、品牌、文化进行捆绑, 并借助市场营销策略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每场体育赛事都有相对稳定、精准的目标群体。企业开展体育营销, 须对目标群体准确定位, 以此在目标客户心中留下特殊的偏好, 形成企业竞争力。统计资料研究证明, 一个企业要在全球范围提高自身品牌认知度, 每提高1%的认知度, 需要花费2, 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通过大型体育比赛 (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 , 这种认知度可提高10%, 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融入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体育文化运行机制。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体育文化运行机制。目前, 较为典型的运行机制有传统改良、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等模式。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和特色, 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文化运行机制。例如, 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可举办体育俱乐部, 以此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 不断提高非物质体育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培养观众对联赛的热情, 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品牌的忠诚度, 从而大大拓展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中小型企业则可采取风险较小的与社区体育联姻的方式, 以此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带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双赢。
(二) 企业发展战略与理念。
企业体育是一种企业文化形态, 企业只有将体育文化纳入长远的发展战略与理念之中, 才能真正发挥体育产业在企业中的经济作用。战略与理念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长期的、整体的、基本性的谋略与精神追求。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当企业将体育纳入长期的战略规划之下进行经营与管理时, 体育才有可能在企业的培植下发展壮大, 并反过来成为企业的经济增长点。
三、体育文化对企业经营具有导向作用
体育与经济等社会的诸多方面, 自古以来即存在联系。工业革命, 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 这种联系更加紧密。当今社会, 体育运动已成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精神注入了企业文化, “体育搭台, 经贸唱戏”已成体育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方式。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 体育消费成为热点, 体育产业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身体运动机会减少, 而且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今世界, 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 其目的是整合、利用现有资源, 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结合, 使得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体育, 尤其是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企业体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它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 特别是活动结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和追求利益的需要。事实上,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种分支形态, 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体育在崭新的企业制度要求下, 其组织形式、开展方式、基本功能、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企业制度下, 体育除了用来发挥增强劳动者身体素质、凝聚力量和激励导向等传统功能外, 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新的角色, 为企业的经济导向提供了新的动力。体育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是积极有效的公关手段, 为企业和社会构筑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是企业广告代言、外塑形象的工具, 可使企业、消费者针对体育产生共鸣, 将企业产品转化为企业情感品牌, 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持久的特殊品牌偏好, 还可通过与媒体的联姻, 使企业的形象借助体育活动而大大提升;可为社会提供诸如运动服装、球类器材设备、运动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械、娱乐及场地设备、体育科研测试器材、户外运动、渔具系列、运动装备及奖品、运动保健用品、裁判教练用品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从而培植产业, 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 是发挥体育功能、振兴企业的有效途径。
摘要:体育既是文化形态又是商品形式。现代企业体育产业建设要承认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 鼓励合理的利润追求, 促其转化为物质力量、现实生产力。不过, 把利润追求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当作企业体育产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不可取的。成功的企业体育营销应是糅合了塑造品牌形象的创意、精明的销售策略和维系顾客的独特技巧, 同时还要在体育活动的形式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推陈出新。
关键词:体育文化,企业经济,作用导向
参考文献
[1]陆小聪.现代体育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宣传引导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塑造、传播等形成的过程。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依靠员工开展文化建设,挖掘员工内在潜能,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有机统一;坚持务求实效、促进发展,立足于企业实际,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坚持重在建设、突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坚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文化建设方案用制度进行约束。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运保中心是2007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专业化重组成立的新单位,共有职工2136人,主要负责公司机、电、仪专业的运行保障等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一)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提升员工精神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1.坚持学习引导促进全员文化素质有效提升
发挥领导干部学习示范作用。中心通过“请上来,走下去”带动和引领基层学习,请中级管理人员参加中心组学习,中心领导定期到合作区域参加政治学习,为各合作区域相互配合、服务生产、发挥整体服务效能提供平台。该中心开展中级管理人员“上讲台”活动,参与率达到100%,每月对“上讲台”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落实讲评。
发挥基层党组织学习推动作用。各党支部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细化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检查和考核。每月为党员推荐学习材料,党员撰写心得体会。各党支部通过讲技术党课、举办“学习一小时”、建立学分银行、设立读书角、举办技能大赛等,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构筑覆盖广、多元化平台,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氛围
该中心发挥技术专家“传帮带”作用,成立以全国劳动模范徐景新、北京市劳动模范谷长吉冠名的专家工作室,利用仪表检维修、不动火带压堵漏为工作特色,为职工学技术、长才干构筑桥梁。拓宽干部职工视野,开展中级管理干部、班组长培训班、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图片展览、参观预防工程领域职务犯罪展、参观石油石化设备展览、举办讲座,提高职工素质能力。
3.以制度化构建文化学习长效机制,确保文化建设见实效
该中心对干部职工制定扎实、有效的量化学习要求,并启动压力机制。每月组织中级人员进行测试答题,将测试结果纳入年底中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对领导干部学习笔记实行月检查、季抽查、半年评比讲评,真正把文化学习“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二)强化宣传引导是促进企业文化理念广泛传播的有效载体
1.抓好对内外宣传,促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
该中心创新宣传载体,完善阵地建设,建立《运保信息》,各党支部建立《文化月刊》、《技术月刊》,编发快捷新颖的《运保中心检修快报》、《大检修人物风采录》,制作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职工良好形象。
2.加大典型选树,促进企业文化“外化于行”
该中心重视树典型、扬正气、展风采,注重总结、提炼基层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强化经验推广。通过宣传作业部及个人先进经验事迹、开展明星党员责任区创建、实施典型示范工程,营造“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中心上水平、职工提素质”的良好氛围。
3.宣传引导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文化“固化于制”
该中心成立宣传员队伍,实现作业部有宣传员、班班有宣传员。每月下发宣传工作要点,每季度召开宣传工作例会,总结工作,纠正不足。定期举办宣传员培训班和摄影知识讲座,提高宣传员业务水平。该中心运用奖罚机制严格落实宣传工作要求,建立《运保中心信息宣传工作考核指导办法》,每月对各单位宣传工作进行排名,利用月度党支部书记例会进行讲评,并纳入创建先进党支部季度考核中。
(三)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注入文化建设活力的重要抓手
该中心开展协会建设,先后组建了19个文体协会,5个技能工种协会,共吸纳会员千余人,占中心总人数的46.8%。通过技能工种协会,搭建职工练兵比武平台,提升职工技能水平;通过文体协会活动,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职工健康档案,认真做好职工健康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提升职工健康指数。
(四)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是构建管理文化有效落实的关键
该中心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制度实施电仪专业8小时工作时间外故障考核,并加强对非计划停工、设备故障率、用户满意率等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同时,强化正向激励,建立“样板工地”、“区域化合作”和“跨区域检修”等专项奖,集中力量多承担检修任务,力争以科学化、标准化、文本化为重点的制度建设扎实推进企业管理文化有效落实。
【浅谈企业文化作用与实践】推荐阅读:
浅谈企业文化之作用08-16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05-31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07-14
企业文化实践与思考论文07-31
浅谈建塑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06-28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0-13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08-09
关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0-20
浅谈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