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2024-09-01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共8篇)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篇1

发布企业文化手册的意义和作用

《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的发布是我们胥城大厦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性的成果,其意义和作用主要有:

一、编印和发布《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是胥城人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合作、努力的结果,《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是全体胥城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2004年3月——7月的胥城大厦企业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胥城大厦为了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决定编印一本凝结和反映胥城大厦的发展历史、光荣传统、文化理念、基本通用类管理制度的《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在胥城大厦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指导下,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在经历了草稿、初审、复审、修改、定稿、装饰设计等几个阶段后,《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今天终于面世并发布了,这是我们全体胥城人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胥城人共同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

二、《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的基本内容。

《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主要由胥城大厦的来历、发展历史、光荣传统、获得的主要荣誉、文化理念、基本通用类管理制度等几部分组成。它浓缩性地客观、真实记录了我们胥城大厦的发展历史、光荣传统、社会荣誉,展现了积极、优良、先进、科学的胥城大厦文化理念,从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角度,向所有员工示范性地提出了基本的规范要求。

三、运用好《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是对胥城大厦文化财富最好的珍爱、保护。

《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是胥城人珍贵的文化财富,我们胥城人要珍爱和保护好,而最好保护文化的财富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运用和发展《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运用《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对我们提出的每项要求,对所有新进入、加盟胥城大厦员工和老员工来讲,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和领悟《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全面了解胥城大厦的发展历史,基本管理制度、时刻在岗位上践行胥城大厦的文化理念,从而增强我们的自豪感、增强我们规范执行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我们谋求共同和谐发展的意识,因此,《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是一本规范性引导胥城人健康成长、激励员工成功发展的培训书和指南工具书。

《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是历史的浓缩、也是历史的写照,更是指导我们今后创造历史的指南,我们今后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相信并祝愿今后的《胥城大厦企业文化手册》里将留下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胥城人成功发展的光荣足迹和聪明才智。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篇2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是表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一定价值为核心, 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 最终推导出该过程中凸显的企业形象, 从而形成具有多级复合培养结构的载体。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化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人的观念, 它是深厚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建设的基础和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次, 行为文化形态, 各种发生的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活动行为体现在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 在企业文化的中间起到收敛和交付整个企业文化的作用;第三个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形式, 是指由企业文化所示的形象外观。这是通常的信息, 产品, 英雄模范人物为载体, 外化和凝聚在企业文化的表层生产专注于企业的思想, 文化和行为, 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形象文化模式直接显示在公众面前。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 我国的企业经营面临着严峻挑战,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我国企业开始加大了走向世界市场的步伐,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参与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设企业文化,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竞争意识, 对员工实行按劳分配, 严禁平均主义, 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积极进取, 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还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的知识, 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我们要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深化企业的文化体制改革, 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一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用企业制度来约束员工的思想, 扭转员工的思想观念, 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 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性, 也没有相应的协调部门进行任务执行, 也没有制定对企业内部员工管理的内部员工制度, 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词语只是一些空话, 甚至是一纸空文, 导致企业制定的文化管理制度不能够迎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制定了企业管理制度, 但是这些老套的管理制度只是一些空话对企业自身发展还会产生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国有企业深入进行文化建设, 深化国有体制改革能够保证自身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帮助是帮助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最终促使国有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机械、僵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需求。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通过建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管理, 过去企业的经营是通过支配员工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对于岗位的安排也完全是命令式的, 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要,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通过控制员工的思想来进行管理的, 控制员工的思想才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员工的行为。企业虽然控制了员工的思想, 但是却对员工加倍尊重, 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需求作为基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使员工在企业中有家的感觉, 这样就为员工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员工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没有工作压力, 员工可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努力工作, 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好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反之则产生不利影响。从短期影响来看企业文化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 能够激发员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 实现企业运行态势的好转;从长期影响来看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 员工的潜力得到激发可以使员工发挥出巨大能量解决一些平时所不能解决的困难,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短期内看不出企业文化发展有明显变化, 但是企业缺少了企业文化就会使企业员工失去前进的动力, 不能够鼓舞员工士气。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是企业无形的约束和支柱。企业往往以团队为导向进行管理, 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团结企业内部的纽带, 可以作为团队或团队内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共同语言”。因此,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后, 他给公司员工带来的协作精神, 新鲜活力, 好比为企业的正常运转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电机, 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在世界各地, 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 企业的成功, 其经久不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优质的产品, 精明的市场营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并以优质的产品, 精明的销售和服务理念为基础产生和丰富企业文化底蕴。因此, 加强企业管理, 不仅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带领全体员工, 增强企业员工纪律意识, 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在促进新的, 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物质以及精神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自身拥有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优势。企业只有有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才能够在企业当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才能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大更新的发展, 反之企业则会失去强大的竞争优势。根据美国在1987年—1991年间对22个行业的72家公司文化以及经营状况的研究证明了企业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将会是企业文化。通过分析一些世界成功企业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能够长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成功的企业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一些知名的企业倒闭都是因为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现代化的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 是的改使得员工不能够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热情。就如:无锡尚德, 是我国最大, 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有最好的技术, 也有最好的品牌。可从去年开始, 尚德逐渐走下坡了。截至今年3月, 尚德的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 负债率高达81.8%, 市值也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如今的1.49亿美元。到如今, 宣告破产重整。所以说企业的成败和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文教育, 而不仅仅只是不断更新各种设备, 要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摆在一个重要位置, 因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 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成败。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 在经济和文化意义上出现了混合效果, 对人的行为准则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体现出的是员工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员工对企业利润的心理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知识以及企业利润的浅层认识上, 企业文化还可以体现出员工的为人处世哲学。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 可以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培养了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对企业“以人为本, 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层明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以及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可以提高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 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如果企业想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意识, 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工作, 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而这一切都需要以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无形资产, 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到一般优秀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企业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举例子来说作为美国最大的一家农副产品企业——美国帕社农场, 农场主法克兰十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把企业形象的塑造作为企业完善经营的出发点, 法兰克把为顾客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最为企业经营的着眼点。有一次一个顾客在一个零售店买了帕社农场生产的真空包装鸡肉, 但是回家后发现这包鸡肉变质了, 然后这个顾客把鸡肉送回了零售店, 零售店的服务员立刻将鸡肉的钱全额退还, 这位顾客很感动还写信给法兰克, 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顾客收到法兰克的回信后, 看到信中法兰克向顾客表示歉意, 而且赠送给这位顾客一张鸡肉的免费兑换券。法兰克在信中表示很希望得到这位顾客的帮忙, 帮助企业维护声誉, 自此以后帕社农场的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经历这件事情之后这位顾客就只买帕社农场的鸡肉而不买别的地方的鸡肉, 同时这位顾客还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了报纸上, 帮助帕社农场提高了信誉, 这样就在无形中帮助帕社农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帕社农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

上文分析的帕社农场是成功塑造企业形象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帕杜农场主法兰克那里, 重视企业形象与信誉, 绝非是一种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 而是一种与农场命运攸关的企业公关基本策略, 它体现在帕杜农场经营活动的各种细微之处, 当帕杜农场的这种良好形象在顾客的心目中稳固地存在的时候, 它便成为一种向心力, 把帕杜农场和它的顾客联系在了一起。

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以有力的事实证明, 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 顾客已经不太计较价格, 产品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 所以顾客的决策是很容易受企业的形象影响的。因此, 企业形象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变得非常重要, 企业形象的树立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 促进企业服务承诺的实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的载体, 起到非常直观的宣传作用,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以上讲述的种种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也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

在我国石油的发展历史中, 石油企业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长期的企业发展进程中, 延长石油一直秉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不断地发展积蓄中, 逐渐的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在解放初期形成的石油文化是石油企业的一笔珍贵的、无形的财富。它可以在以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让企业的员工思想凝聚在一起, 发挥出卓越的战斗力。对于之前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 然后在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加以改革和创新, 使石油企业的文化真正意义上更够促进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延长石油从开始建厂、钻井出油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历史长河中, 延长石油从创建、发展到壮大一步一步走来, 积累了浓厚的企业文化。经济的全球化, 为企业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延长石油应该在巩固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让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延长石油文化, 使延长石油文化得到永久发展。

三、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 让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 工作境界得到提升, 使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同时企业应该以新格局的发展作为基础,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 企业员工应该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形态,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本文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分析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使企业员工能够企业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帮助企业员工增强凝聚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企业全体员工以及企业领导人的共同努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有利于企业管理, 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窦海燕.当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 2010, (14) :62.

[2]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任志宏, 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刍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篇3

摘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有利于企业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电力企业优良传统。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竞爭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企业文化体系的完善使整个企业发展呈现出健康态势,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体现,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企业精神在每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和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市场趋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是表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一定价值为核心,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最终推导出该过程中凸显的企业形象,从而形成具有多级复合培养结构的载体。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化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人的观念,它是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基础和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次,行为文化形态,各种发生的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活动行为体现在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在企业文化的中间起到收敛和交付整个企业文化的作用;第三个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企业文化所示的形象外观。这是通常的信息,产品,英雄模范人物为载体,外化和凝聚在企业文化的表层生产专注于企业的思想,文化和行为,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形象文化模式直接显示在公众面前。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设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竞争意识,对员工实行按劳分配,严禁平均主义,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的知识,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国有企业深入进行文化建设,深化国有体制改革能够保证自身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帮助是帮助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最终促使国有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僵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需求。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企业文化,企业通过建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管理,过去企业的经营是通过支配员工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岗位的安排也完全是命令式的,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通过控制员工的思想来进行管理的,控制员工的思想才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员工的行为。企业虽然控制了员工的思想,但是却对员工加倍尊重,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需求作为基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使员工在企业中有家的感觉,这样就为员工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员工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没有工作压力,员工可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物质以及精神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自身拥有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优势。企业只有有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在企业当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才能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大更新的发展,反之企业则会失去强大的竞争优势。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在经济和文化意义上出现了混合效果,对人的行为准则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体现出的是员工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员工对企业利润的心理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知识以及企业利润的浅层认识上,企业文化还可以体现出员工的为人处世哲学。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可以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培养了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企业“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层明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以及尊重人才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如果企业想更好更快发展,企业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意识,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而这一切都需要以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无形资产,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到一般优秀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企业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企业形象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形象的树立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促进企业服务承诺的实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的载体,起到非常直观的宣传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以上讲述的种种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让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工作境界得到提升,使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同时,新形势下,企业应该以新格局的发展作为基础,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形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窦海燕.当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2010,(14):62.

[2] 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任志宏,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篇4

-------魏光明(摘录)

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建设之中,其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企业制度进行创新,并将其上升到精神层面,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强有力的行为保障。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企业文化的内函

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是被全体员工所共认同认可并视为标准的价值规范。在企业中,优秀的企业内部文化能够对员工形成很好的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它能将企业和员工紧紧的联系起来,并带动的员工的积极性工作,协调一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内函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体现于其价值观念上。这种价值观念往往会被无形的渗入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潜意识里,最终作为员工的工作实践标杆而被传承。

2、企业文体形成于企业长期经营和沉淀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为断的变化,以便满足企业的需求,不断去粗取精,最终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核心领导领导阶层的影响。而在很久之前出现的企业文化大多数都是由领导倡导的,因此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也是领导都管理价值观的体现。

4、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思想中心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尊重。企业文化理应成为员工们的所共同追求、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如果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就无法在企业内形成一股凝聚力,其价值导向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导向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体和各个员工之中,一方面,企业文化能使得全体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受引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对企业整体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在形成伊始时就建立起了其自身的规范标准和系统价值,这就会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够以企业文化为行动指南,一但在行为取向或者价值取向上同企业文化的标准产生了矛盾,企业文化就会对其进行导引和纠正。

2、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内成员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而企业文化的现实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规范上。首先,企业文化是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企业制度又是企业内部法规,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领导者都应该执行和遵守,这样就会形成制度的约束力。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约束,它能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布从伦理上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不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了这种首先规范要求,不但会受到企业中乃至社会上的舆论谴责,其自身也会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3、协调作用

为了企业建设更为稳定高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来启发全体职工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可以借助职工代表会来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等活动中来,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献出其有益建议,使领导在认识上得到一定的认同感。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求管理者学会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其劳动成果,让每个员工都能在愉快的团队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其在行动上和价值取向上更加的协调一致。

4、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能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并做到主动关心其疾苦。为其排忧解难。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员工与领导、员工之间都要建立其较为深厚的情感,带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从而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可通过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稳定员工,防治人才流失。

三、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开发相关制度体系,推进企业文件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倡导,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将其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细节中来。也就是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革新,并从中积累沉淀出个性化、鲜明化的企业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的整体建设过程能够顺利完成,企业企业应开以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这些制度其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开发出竞争选优制度、奖勤罚懒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系统化培训制度等等,以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更为高效科学的确立起来。

2、加大企业文化培训力度

作为企业领导应抓好企业文化学习载体的建设,并且广泛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始终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认真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根据企业文化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将自身的行动同整体的企业文化统一协调起来。抓好展示载体建设,加要企业文化课程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营销中进行感悟,最终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定的同感。

3、做好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工作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关乎企业发展系统工程,企业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整体发展建设中来,并切实加强领导效用,制定详细规划,逐步进行。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另外,企业领导阶层不仅要做好企业文化设计和组织工作,更要作为一名倡导者身体力行,做到身先士卒,不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实际行动对广大职工产生正面影响,共同建设企业文化。

四、小结

华润电力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传承 篇5

2001年:8月27日在香港注册成立;

2003年:11月份2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2004年:被《亚洲金融》评选为中国最佳企业管治公司,3月纳入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及综合行业指数(公用事业);

2005年:被《机构投资者》评为中国及亚洲电力行业最佳投资者关系企业,5月纳入恒生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

2006年:国际公用事业上市公司综合回报率第七,在中国上市公司成长百强中位列第七,被《亚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管理企业;

2007年: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全球独立发电商和能源交易商第18位,增长最快的能源企业中排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共同评选为“中国最具竞争力港股上市公司第一”;

2008年: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位列全球独立发电商和能源交易商第14名,获《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2008亚洲电力行业最佳投资者关系企业”;

2009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综合排名列1147位,提高451位;自6月起,正式纳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连续三年入选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名列亚洲地区第54位,全球增长最快能源企业第五名,继任亚洲第一;

2010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综合排名列1177位;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全球独立发电商和能源交易商第8位,亚洲独立发电商第3名,在增长最快的能源企业中位列全球第三,继任亚洲第一;

2011年: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连续第五年入选,名列全球能源公司第149名,亚洲能源公司第41名,全球独立发电商和能源交易商第6名,亚洲独立发电商和能源交易商第4名;亚洲增长最快能源企业第4名。

这是华润电力从成立至今,十年间的发展历程。缘何有如此节节攀升的业绩呢?是什么在支撑着一个企业不断拼搏进取呢?这和她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华润电力旗下的各分公司、项目公司都期望在这样一个文化的推动下,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对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不了解企业及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不清楚企业在文化推动下创造的业绩,无法产生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如何去谈传承?下面我将从什么是企业文化、华润电力企业文化的形成、在企业文化的推动下华润电力所创造的奇迹来浅略解读企业文化的传承。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企业”一词就不是我国古文化所固有,是在清末变法之际,由日本借鉴而来。企业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只有30余年。认识企业文化要从CIS和企业结构说起。

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企业视觉识别(VI)三部分。其中MI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即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经营信条、企业作风、经营哲学和方针策略;BI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指导下的企业行为准则,包括企业准则、行为方式、管理方法、机构设置、产品开发方向、公关促销手段、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VI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包括企业标志、名称、商标、标准字、标准色、事务用品、传播媒介、交通工具、制服等。

企业文化结构可分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其中精神文化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也就是MI包括的内容;制度文化层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 物质文化层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稳定人才,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充满活力,保持领先。

看到这些理论上的文字,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华润电力企业文化是否可以称之为优秀?其旗下的分公司、项目公司传承这样的文化是否有差距?在哪些方面有差距?如何做才能缩短差距?一系列的问题在我们的脑海浮现且挥之不去。

二、华润电力企业文化起源于彭城电厂的“建设即经营”。华润电力企业文化自21世纪初企业成立伊始,就开始萌芽、生长,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也开了花,结了果。

华润电力的开山鼻祖是徐州的彭城电厂,当华润仅以35%的股权开始电力业务发展起,一个创新理念就开始生根——建设即经营。在以王帅廷为代表的第一批创业者的艰苦奋斗中,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有人说:华润电力十年来的利润、资产、营业额等经营数据的增长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副产品,这就足以说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精神价值和灵魂地位。于是在接下来的项目建设中,“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彭城模式被复制,并从企业理念识别、企业行为识别、企业视觉识别方面进一步发展,直至今天成熟、健全的我们润电人知道并要传承的优秀企业文化。

为学习别人的长处,腾空了自己,而学成后,却失去了自我,这是一种悲哀。因为“企业”是舶来品,所以大部分国企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来自国外先进企业,比如美国弗雷德克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爱德华﹒戴明的质量管理、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日本丰田的精益管理等,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形成他们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带着着他们的企业走出经营萎靡期,冲出利润低谷,一直名列世界先进企业行列。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这些文化照搬照套呢?华润电力认为:应该根据特有的政治背景、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遵循具有自己行业特点、企业特点的原则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不同于其他电力企业的IPP(独立发电商)发电商模式”这个企业愿景的生成,给华润电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拥有了使命,就有了为之努力的动力和源泉,所以为完成这个使命,确立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从“三个自主”开始,一边投入项目的建设一边创建新的企业文化,直至十年后在“世界一流企业、最受尊敬企业、最佳雇主企业”这一愿景指引下的“诚信、团队、务实、积极、专业、创新”。在这个基础上,她又不断的吸取各家企业管理技术专长为己用,比如吸取精益管理、战略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的精髓„„华润电力是以自己的特色为基础,适当的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所以,她的企业文化是一直在不断的吸纳中逐步健全和完善的。简短的12个字,包涵着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创业、文化推动发展的奇迹、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一支支优秀的领导团队和太多怀揣着企业使命并致力于个人进步同企业发展相辅相成的优秀员工。这样的企业文化自然会推动着企业向更高更大更强发展。

三、华润电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奇迹。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国家繁荣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华润电力企业文化是从王帅廷追逐着“IPP”的梦开始,因为有梦,才有了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彭城项目,让“建设即经营”的市场化理念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在这样一个模式下建设成一个有团队、有专业、行业前景好、进入壁垒高的徐州华润。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前景,才拥有了现在的华润电力,并成为华润集团的一个新利润中心。接下来的发展更是验证了企业文化的力量——宝鸡项目的失利到30万千瓦级的鲤鱼江项目的收获,并仅用19﹒5个月的工期成为电力建设的标杆,证明了只有进攻才能守得住的挑战自我,持续进步的企业精神,也说明对企业忠诚、坚守目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文化支撑的强大威力;在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非典时期,在遭遇50年不遇的暴雨袭击的情况下,因为激情投入、结果第一、挑战自我的文化理念,在获得“华润电力疯了”的高度评价的同时,登封项目提前竣工、顺利并网、赶上河南省上报电价头班车,完成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几乎被外方做死的蒲圻项目,在原有造价高、电价高、设备利用小时高的压力下,大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团队,在业绩考核深入、激情投入、强化责任心的基础上,尊重员工,致力于开发员工的价值,体现“努力践行就能受人尊重” 的价值观,最终创造了造价比华润电力自己的预算节省近4亿元的投资,比合同提前半年发电的辉煌业绩,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股东价值最大化;华润电力第一个60万千瓦项目的常熟工程,凭借着华润人永不服输、力争上游、勇于创新、激情投入的精神张力,在经历了非典、供货紧张、竞争对手众多等困难,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并提前投产„„正是这些文化切实融入到精神、观念、组织机构建立、科学技术发展、生产运营和团队建设等硬件体系中,才有了华润电力十年创业里的传奇故事,才有了每年剧增的利润和获得的各项殊荣。

四、华润电力企业文化的传承是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新经济发展战略,将对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竞争力与凝聚力的统一起到决胜作用,主动形成和建设企业文化将有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生成动力源于企业不断降低内部成本、扩大企业边界、提高盈利能力的需要,企业不断地发展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如此说来,企业文化生成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各分公司及项目公司对先进的华润电力企业文化的传承及传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推动企业文化的普及和认知。企业文化在企业范围内的传播,可以使所有员工共享企业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最终将企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传播,更有力地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要借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媒介向内、向外宣传,以达到人们提到华润,象老朋友一样熟识,并有绝对的认同感。比如“愿景”,如果员工明白这是对自己的企业发展的一种渴望、期盼、追求和使命,应该是企业的主人真正关心的事,真正想做的事,就会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就会引起心灵的震憾;再比如 “股东价值最大化”,很多有一定历史的老国企的员工是不太理解的,因为没有认识到“股东”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明白了自己的企业是靠股东的投资才有存在和发展的机会,自己才有工作才有事业才有富裕的生活,才真正体现了员工价值最大化的意义,他才会认同这句话,自然会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员工价值最大化而努力。

第二、建立与企业文化互动的制度。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维系、教化、优化和增誉功能。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营状态、保持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高品牌附加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聚力。将倡导的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是最好的载体之一。而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要求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如果企业文化没有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不合时宜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将产生消极的反作用力,甚至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第三、企业文化的渗入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人”本,尤其注重“人”在现代企业中的积极因素,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环境。企业最基本元素“人”有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自然会致力于个人的成长与公司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任何困难自然都会迎刃而解。反之,当这个“人”的元素缺失了企业文化,将会导致员工与公司离心离德,无法保证稳定的生产运营,形成一个员工与公司对立的局面,生存都无法保证,何谈发展?如何以人为本呢?比如设计关心员工工作、心态、生活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比如举行关于企业文化的知识竞赛、关于“最喜欢或最不理解的企业文化内容”的征文、关于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最感动的故事”演讲等活动;比如印刷企业文化手册,保证人手一份,随时可以研读、学习;比如录制一些华润电力创业励志的宣传片放给员工看;比如创作公司歌曲,并号召大家学司歌、唱司歌,进行大合唱比赛;比如进行“业绩导向奖”、“战略思维奖”、“文化传承奖”等有企业文化特色的优秀员工评选活动等。让企业文化在员工心里真正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成为有企业文化灵魂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会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事业,有强烈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虽然这样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慢长的心里累积的过程,但只要坚持长期进行这些理念及行为的强化,自然会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拥有这样员工的企业,何愁生存和发展?

第四、企业文化的传承要具有推动力和执行力。一辆自行车,有人推或骑,它才能走;一辆汽车,有发动机启动,它才能飞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形成发展,也需要这样的推动力和执行力。首先,公司最高管理层要有绝对的认同感和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其次,中层管理团队要不遗余力的认同、支持上级的指示,更要加大力度认真布置到基层;接下来,基层管理团队要把任务细化,并切实按计划一粒砂一块石,踏踏实实地铺出一条路,让这条路一直延伸到员工的心里。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访谈,比如分高层、中层、基层员工这三种访谈,面对面地了解每个级别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对目前了解的企业文化有哪些不理解、希望公司在哪些方面做以培训等,并对访谈对象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只有这样良好的沟通,才会真正的具有执行力,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真正形成,而不流于形势。

第五、企业文化的传承要当机立断。就象戒烟,是一下子就戒掉好还是慢慢来戒好?戒过烟的人都明白,要当机立断。尽管在停止吸烟的初期,会有各种因身体失去原有平衡而产生的病症,比如嗓子干、咳嗽、恶心、烦燥等,但只要挺过一段时间(因人的意志而定),就会让身体适应了新的平衡,这些病症自然无存,并向着舒服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的传承也是这样——最开始人们会无法接受与先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制度、文化氛围,但时时、处处、事事都围绕这种文化思考、做事,观念改变了,行为就会逐步改变,久而久之,这种文化自然深入到心里,并以之为标准。

华润电力企业文化在有一定历史的老厂的传承,相当于一次激进的变革,特别是要求项目公司按照控股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组织、薪酬标准化的变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一把手必须有魄力、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企业高层领导班子必须就变革达成一致,充分认识到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

第二、要制定严密的实施计划及奖惩措施。当变革开始,对于那些经多次沟通仍然不积极参与变革,甚至通过各种方式抵制、破坏变革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予以严厉的处罚,“不换思想就换人”,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必须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变革实施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往往成败就取决于这些人员的素质、意识和参与程度,要在相应的岗位配备支持变革、有能力推动变革的人员。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大量的培训,让员工深入地了解和认可变革方案,不断改变员工的观念、培养新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让大家看到变革的美好前景,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变革中来。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篇6

摘要: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企业科学化管理的精髓,它将化为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对企业管理也具有科学化的指导作用。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企业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化能够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实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修正,是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才能有新举措。每一个企业的迅速发展,均得益于正确的战略选择,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得益于企业远景的部署和推进过程的美好实践。就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实践过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企业科学化管理,用科学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理论

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繁多,包括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市场开拓、企业文化等,可是,为什么在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制度下、不同的企业发展水平常常会有天壤之别呢?原因可以有多种,比如说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等等,但是导致企业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里,而是科学化管理,有了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没有技术可以创造技术,没有人才可以吸引人才,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市场。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企业的科学化管理。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内容、企业管理的理念、企业管理方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方针,就能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热点,紧扣企业当前面临的质量成本的竞争或新产品等竞争的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克敌制胜、做大做强。因此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仅用科学发展指导企业内部管理,而且可以把科学发展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在企业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尤其是在围绕如何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化解发展难题,以顾客和全体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为主旨,为企业和市场贴得更近一些,更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取得政府和顾客的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管理工

作,才能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精髓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寻求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人才培养,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二是科学建制、合理规范、高效执行,实现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的科学管理和持续经营。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遵章守纪,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四是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上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才能打开新局面,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完善管理科学化,必须要在当前形势下,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是抓住机遇,发挥现有优势。坚持走自我发展道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存质量,争创各种效益,共同协调发展。优化企业内部格局,提升服务竞争力,以最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实际的目标制定,推动企业向新型化方向发展。二是在管理作风上下工夫。注重调查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求企业领导者不能单靠听汇报,拍脑门来进行管理,而是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狠抓工作落实,到生产一线中去,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取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情况解决不同问题。三是向管理民主化方向努力。建立符合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周密,高效的民主管理机制。注意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从抓班组建设做起,调动工、青、妇等组织的基础优势,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管理条

理明确,民主参与浓厚的局面。

四、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指导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完善管理科学化,必须要在当前形势下,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首先广大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必须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将科学发展观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增强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发展力”的思想,并贯穿于企业日常全面发展中,不断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强的优势,获得企业不断发展的新动力和制高点。其次,要开展和运用企业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如5S管理、全面生产管理(TPM)、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TQM)、精益生产(JIT)、清洁生产等,在人文、产量、质量、环境、交期、服务、价格等全方位与提升企业综合效益紧密结合,健全和完善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实践,不断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再者,企业管理应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因地制宜。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企业科学化管理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领先优势,如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上,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引进平衡计分卡(BSC)的组织绩效考核方法,更重要的是根据企业现有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运用,真正实现“企业人才”到“企业人财”的转化和提升,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有效提高。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篇7

电视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不仅是一种媒介, 本身也是文化现象, 是一个“文化的创造者和生成者”[3],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需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生产的一种重要艺术类型, 由于题材范围广, 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宗教, 无所不包, 而成为电视艺术工作者所青睐的创作形式。同时全国各家电视台多次频道扩容, 节目播出需求量剧增, 使得市场需求量巨大, 纪录片创作产量也逐年上升。但总的来说, 目前纪录片创作质量良莠不齐, 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精品数量不多。究其原因, 创作者自身文化意识不足、表现形式手段单一、缺乏深厚文化积累都是创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文化意识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人是电视节目的创作主体, 是创造和传播文化的核心, 而“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4], 鉴于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捷、传播面覆盖广泛而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众化媒体, 其在社会价值观念重塑和引领方面产生巨大作用, 因此对创作者群体的文化品位、认识、观念所汇合的文化意识, 都提出了高于其他社会人员的要求。可以说文化意识对纪录片创作产品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也成为创作纪录片精品的保证, 其对创作产品直接产生以下影响:

首先, 在选题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上。纪录片因其时间长、容量大、表现手法灵活而为电视创作者所青睐, 但面对宏大选题的思考和提炼, 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积累, 其创作者文化积累和涵养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决定了是否有从容驾驭选题的能力。

其次, 在作品题材的深度挖掘上。同一题材, 由于创作者个体认识差异, 决定了作品的立意, 而文化意识直接表现在纪录片创作的选题方向和视角的独特性观察点以及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展现上, 因此编导的文化意识决定着作品显现的思想内涵。

最后, 在作品价值体现上。面对万花筒般的繁杂生活表象, 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并表现在创作产品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上以及表现手段的创新上, 进而通过媒介的播出, 引起大众产生共鸣, 形成社会新文化和观念, 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变革。

针对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创作者既要注意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方法问题, 又要注意表现的手段和形式, 考虑到受众的接受习惯, 用符合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标准来创作本土化的电视文化产品。在电视文化发展到今天, 我国广大电视工作者经过不懈的实践和努力, 纪录片创作涌现了大量的文化精品,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其发展历程也显示出我国纪录片创作者从开始的文化困惑与文化失语中逐步摆脱出来, 面对时代的变革,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带来的文化同质化侵袭中, 寻求自身文化身份的定位, “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中国文化形象”[5]的努力。

我们可以2010年由陕西台制作推出的影响巨大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秦岭》一片为例, 从中看到, 一部电视文化作品的成功包含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融合。“《大秦岭》对于自然和文明之间对应关系的深层读解, 对于秦岭本身的生态环境的人文关照, 都是这部作品丰富而强有力的内容骨血”。[6]在这部纪录片, 编导将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大秦岭从地理单元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单元的双向解读中发掘出众多传奇故事细节, 用人文化的眼光和生态环境意识的独特视角, 以及丰富的多元化电视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现代人类文明的语境, 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 从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 打造了一幅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壮丽画卷”[7], 从中深刻体现出编导者文化意识对作品主题表现升华所体现的作用。再例如从2012年5月14日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魅力·记录》栏目和记录频道播出的引发收视和评论狂潮的《舌尖上的中国》, 这部由陈晓卿任总导演的高清纪录片, 摆脱了传统就美食简单谈美食的局限, 通过美食来透视漫长悠久的中国文化, 其独到的视角正如该片宣传语所概括的“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 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导演以美食为贯穿主线, 通过浓厚的家乡情结和家庭亲情所代表的中国意识和文化特质, “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生活的共同记忆”, “通过这种传媒化叙事的方式聚焦和放大了文化的价值, 凸显民族文化记忆”。[8]由此可见, 文化意识对作品创作成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电视纪录片创作者提升自身文化意识的方法

因此, 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要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化精品, 就必须要注重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 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和强化:

(一) 强化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电视作为大众化传播媒介, 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是人民利益的守望者, 是社会的公共空间, 它体现着民族国家主流意识, 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因此电视文化的创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 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核心价值观, 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电视媒体作为彰显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平台, 就要求纪录片创作者要不断与时俱进, 强化理论素养, 加强对主流文化的注解, 丰富文化内涵, 明确社会转型期的精神价值和定位, 更进一步实现文化价值。

(二) 注重传统文化塑造中国文化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内核,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本, 是中国人身份识别的重要标签, 它贯穿在我们的生命里,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电视文化就要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表现出独具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意味, 通过梳理传统文化资源, 提炼和表现出中华文化所拥有的独特创造以及形成的优秀价值文化理念和鲜明特色, 并充分利用电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来增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用丰富的创作精品来激励和鼓舞人民, 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在世界民族之林塑造中国特色鲜明的文化形象。

(三) 强化媒体的文化责任, 实现从“文化意识”的显现到“文化自觉”的精神飞跃

电视文化的发展及其广泛化的传播特点, 使得电视文化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重要基石。面对全球化多元社会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融入世界文化格局中又立得住, 保持自己的特色, 在时代文化发展要求中自觉理性的确定自己的文化定位, 扮演自己独特的文化角色应成为电视文化工作者自觉地思考和追求。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进程中, 树立以中国文化为内核的国家形象, 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责任。因此电视文化创作者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勇于担当, 实现从“文化意识”的显现到“文化自觉”的精神飞跃, 在创作中依靠“旷远的文化情怀, 能够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髓, 从而形成中国电视文化的特色和意蕴”[5], 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精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电视文化意识不仅是电视文化品位得以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对电视纪录片创作作品的价值实现具有直接的作用力和影响力, 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彰显民族文化价值、树立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推动力。电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大众化传播的优势, 自觉承担起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转化与传播的责任, 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利平, 包郁胜.电视文化与文化价值意识建构[J].大连大学学报, 2001 (3) :51.

[2]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9.

[3]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13.

[4]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98:15.

[5]刘婷.中国电视文化身份的新世纪转向[D].吉林大学, 2015.

[6]张阿利.西北大学张阿利教授谈《大秦岭》:关于秦岭自然与文明的影像解读[EB/OL].http://www.china2551.org/Article/fjms/zns/201001/10575.html.

[7]大秦岭:一场饕餮盛宴[N].三秦都市报, 2010-01-07 (A14) .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篇8

[关键词]文化馆 公益性艺术培训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全面部署。

《意见》的发布是近期公共文化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体现了政府对于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着眼点的转变。本文结合深圳市文化馆的社会实践,就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艺术培训”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公益性艺术培训是社会福利

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艺术培训服务,是深圳市文化馆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深圳市文化工作的载体,深圳市文化馆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来体现其公益性.通过培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深圳市文化馆自2006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并同时开展面向全体市民的公益性艺术培训活动,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受到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充分肯定。

多年来深圳市文化馆始终坚守公益服务的宗旨,公益培训的平台越做越大,培训班次越来越多,品牌活动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2014年度,共开设47个免费文化艺术培训班,初拟招生1200人,市民参与踊跃,报名参训市民超过3000人。经考核,实际招生近1500人,每周培训近170课时。平均每年开设近80个班次,累计超过3万群众文艺骨干通过培训,艺术素质与技能有明显提高。为期一年的学期设计,保证了参训学员在系统的教学支持下,业务水准大幅度提升,成为基层社区及社会文艺骨干和中坚力量。2013年,深圳市群众艺术馆“公益艺术培训”获得“群星奖·项目奖”。

文化馆每年举办公益艺术培训展示会《我们走进艺术殿堂》,既是向公众届汇报成果,也是对教员、学员培训业务水准的考核。定期的展示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届反响强烈。展览会与演艺会,观众如潮。

这一开创性的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逐渐进入了机制瓶颈;一是教材散乱不太规范,缺乏相对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二是如何利用数字、智能化网络平台,扩大群众文化培训与交流的空间。以深圳为例,目前各级文化馆(站)及社区都已开展各类型的公益性艺术培训,主要以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等同质化的培训居多。作为政府主导的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才相对集中,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一)市级文化馆不仅要在培训工作中充当领军角色,更应该重视培训教材的研发和编写;创作群众喜闻乐见,有地域特色,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各类艺术培训教材,便于普及推广。

(二)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平台,把研发、创编的教学内容,舞台脚本,戏剧曲艺,音乐词曲上传网络。在网站上开设相关栏目,公众可以点播、互动,可以在线自助学习等免费享受。

二、公益性艺术培训服务资源共享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方式也在改变,如网络远程完成工作任务,网络购物,网络学习教程等。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在改变,大型的购物中心在缩减。人们在剩余时间里会有更多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这种需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体验活动,而不是在线的简单虚拟空间就可以完成的活动。相比虚拟的网路,人们更需要一种参与其中的体验。如果热爱书画,必须动手去实践与交流,热爱舞蹈必须手舞足蹈起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一项必须身体力行参与,在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当中完成。

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从每年3月初深圳市文化馆公益培训报名盛况可以窥见。以公益培训的民族民间舞班为例,每年这个班有近200人报名。由于教学场地不够,每个舞蹈培训班最多只能容纳40的学员同时上课;每周两次,每次四个课时;一年教学制,其它种类培训相同。经过考试,3000多报名者中,有1500人被淘汰。这意味着每年有一大批自愿参加艺术培训的市民,没有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如何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现代公共服务的效能与质量,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建立全市文化馆、站联盟;社区、社团文化艺术机构互联,互通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二)建立专业教师、教学场地的互通与交流,学员自愿分流机制;可充分利用市、区馆专业人才集中的资源优势,支持文化站、基层社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满足所有学员自愿分流到就近的社区培训,让现有的文化站场馆使用效率和服务效能达到最大化。

(三)不断拓展文化艺术培训门类;以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自愿者参与的方式,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以总、分馆的形式建立网格化培训基地,解决师资的不足和场地的局限,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参加艺术培训的市民。

三、公益性艺术培训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当前全国群众文化各类艺术培训都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各类培训老师的内容,各自为政。没有评价的标准,久而久之各类艺术培训逐渐失去提升服务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必须探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一)定期举办成人芭蕾舞、拉丁舞、民族舞、古典舞、声乐,少儿京剧、街舞、小提琴等各艺术门类的全市公开课。可以是针对专业老师公开课,也可以是针对市民代表的公开课,更进一步是对文化馆理事会的公开课。通过一系列公开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市民代表的公开课,提升市群众艺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影响力,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化馆理事会通过“公益性艺术培训”公开课这一形式,起到对文化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决策和监督的作用;

nlc202309082258

(二)通过《我们走进艺术殿堂》品牌活动,不断强化和加深这一公益培训示范项目,每年《我们走进艺术殿堂》公益性培训展示活动时间像法定节日那样固定下来,以每年12月的第二周日为例,持之以恒得宣传打造,以营造市民的艺术节为目标,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知名的艺术品牌。

四、重视和培养公益性艺术培训的衍生品

(一)通过各类艺术培训,不断发掘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把那些酷爱艺术、持之以恒追求艺术的人员选拔出来。通过经年累月培训,凝聚各艺术门类的人才。如今市文化馆通过十年的公益性艺术培训,从参训学员中择优组建了馆属文艺团体,包括:群声合唱团、中老年舞蹈团、少儿艺术团、青少年打击乐团、中老年民乐团、中老年古筝乐团等,各团体不仅积极参与全市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在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创作了许多优秀文艺作品,多次在各级文艺赛事中获奖。

以群声合唱团为例,市文化馆的国家一级指挥家陈光辉老师,从每周两次合唱培训课中不断选拔合唱队员,于2007年9月组建了一支混声合唱团。近年来这支由深圳退休教授、医生、编辑、公务员等80多人组成的合唱团,享誉海内外,在国际、国内的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

(二)四十出头的蒋海燕是一个内地下岗文艺工作者,从2006年起在公益培训芭蕾舞班,师从梁景岩老师学习,次年又在李艳娥老师的民族民间舞班学习,再到任妮老师的现代舞班学习。经过不断学习与提高,她渐渐掌握了舞蹈教学的基本功与技巧。

2010年起,每天晚上在皇岗公园一隅有四十多名一起练习东北秧歌、傣族舞、蒙族舞、藏族舞等各类民族民间舞的社区居民。蒋海燕每周一、三、日晚7时—9时来教授各舞种的基本功及新组合。其余时间学员们自己复习巩固。每个学员每月交100元学费,蒋海燕可以拿到每月四千多元的收入。

经过市文化馆公益舞蹈培训班多年扎实的舞蹈训練,及蒋海燕耐心细致的教学,这支社区舞蹈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蒋海燕的收入还将会不断提高。

如今这支社区舞蹈队通过参加各类、各级文艺活动、文艺比赛,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市文化馆在公益性艺术培训种文化,结硕果的例证之一。各艺术门类,如器乐、书法、绘画、设计等经过长年艺术培训,转化成文化产业的案例不胜枚举。

结语

当前,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馆,已经把工作从围绕政府布置的工作,转变到明确真正的服务对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为市民营造一个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民众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15年1月

〔2〕何春晖,张刚峰.文化馆(站)免费服务现状报告---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曾淑倪(1964--),女,馆员,现任职深圳市文化馆。

上一篇:温暖的唯美语录下一篇:甘肃省申请医师执业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