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通用7篇)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篇1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不照搬国外的政治模式。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
我国当代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结合政治社会学的内容,可以增强政治权威合法性,应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惩治腐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公平与正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人们民主;
为了迎接挑战,解决问题,保证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主政治顺利推进,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结合不断变化的中国发展实际和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民主实现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于“两个百年”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努力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动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提高民主质量,提升民主品质,切实落实和保障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地走民主、和平的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篇2
关键词:公共财政,新农村建设,保障措施
近年来, 襄樊市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创新思路, 倾斜财力, 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财政支持重点及取得的成效
1.1 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要问题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此, 我们从支持现代农业入手, 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2004年以来, 累计投入7052万元资金, 用于支持县 (市、区) 小农水、多种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是加强小农水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专门辟出小农水专项资金, 从2004年起, 每年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对末级渠系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县 (市、区) 给予一次性奖励, 每年150万元, 5年累计奖励750万元。从而加强了排涝抗旱设施建设, 提高了综合防洪抗旱能力, 使旱涝保收面积逐年扩大。此外, 为了解决枣北“旱包子”的灌溉问题, 2005年一次性投资300万元, 用于支持枣阳大岗坡泵站的维护改造工程。二是加快多种经营发展。为了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动县 (市、区) 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性, 我们结合实施“一县一品”工程, 采取以奖代补办法, 每年对多种经营发展和“一县一品”工程实施成效显著的县 (市、区) 给予奖励。2004年以来每年奖励补助300万元, 累计奖励补助1500万元。三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了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大带小、扶优培壮”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每年安排800万元, 采取补助、奖励、贴息货款等政策,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给予支持。2006年起, 对成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投入1800万元资本金 (其中:投入资金800万元, 拨给1.733hm2土地质押折价资金1000万元) , 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信用担保, 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压力。此外, 还加大对乡镇农技推广补助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村劳动力素质。2004年以来, 市本级财政对非粮食主产区县 (市) 每年投入乡镇农技推广补助69万元, 五年累计345万元;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0万人次, 累计支出120多万元。
1.2 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我市财政部门除了在认真贯彻执行农村税费改革、农业补贴各项政策的同时,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好农村人口民生问题:一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从2006年起, 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50万元, 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 对实行“一建三改”的农户按每户33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引导农民广泛开展沼气池建设, 使用清洁能源, 降低能源消耗。2008年, 市财政投入150万元专款, 支持9个县 (市) 区成立沼气合作社, 配备东风沼气车21台;全市新建户用沼气4万口, 农村沼气池数量累计达到15万户。襄樊财政支持建设沼气服务体系的做法, 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肯定和重视。2008年10月, 省农业厅在谷城召开全省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暨大中型沼气建设现场会, 总结推广襄樊的经验。今年2月, 谷城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 并获得了40万元的奖补资金。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 我市财政部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重点解决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血吸虫病疫区等饮用水不达标及局部地区饮水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同时, 从2007年开始, 市级财政按饮水不安全群众人均15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 每年解决了4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04年以来,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 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 重点解决因灾因病返贫的农村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 并配合省扶贫开发工程, 实施整村推进计划;积极抓好产业化扶贫,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发展支柱产业;对南、保、谷三个山区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和赤贫人口, 实施扶贫搬迁, 一部分农村特困人口逐步摆脱了贫困, 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1.3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06年, 我市出台了《襄樊市“十一五”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意见》要求, 市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36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费, 并从各个方面对县 (市、区) 和农村建设工作给予补助和奖励。一是不断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从2004年起, 按照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标准, 当年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500万元, 到2008年, 五年累计投入8869万元, 累计改造、新修通村公路达8869km, 使村级公路延伸到全市乡村的各个角落, 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2004年以来,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 五年累计安排了2000万元, 重点用于支持省际“口子镇” (如老河口市孟楼镇、襄阳区黄集镇、枣阳太平镇等) 以及重点中心集镇 (如樊城区太平店镇、谷城县石花镇等) 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 结合省实施“百镇千村”工程, 还重点支持了谷城县五山堰河村、樊城区韩洼村、襄城区贾洲村、襄阳区翟湾村、宜城市移民村等重点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村庄整治工作, 使示范村的面貌有了显著改善, 焕发出新农村的勃勃生机和气象。
1.4 支持县乡财政解困, 保障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 襄樊市农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0%, 县级财政的农业特征更为突出。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县级财政的财力锐减, 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 倾斜财力, 帮助县乡财政走出困境。一是加大对基层村干部的补助力度, 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从2005年起, 每年根据全市村级组织个数和村支部书记的人员名册, 对全市2600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二是加大对乡镇在编在职干部的工资补助力度, 确保乡镇干部工资兑现。在2005年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的基础上, 为了全面减轻乡镇财政压力, 从2006年起, 对乡镇机构改革后在编在职干部每人每月补助100元, 实行市、县两级财政分级负担办法, 市级财政2006、2007两年每年补助510万元, 2008年补助244万元, 3年累计补助1264万元, 使乡镇干部的工资发放有了保障。三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市级支农专项资金整合, 今年市级财政安排4500万元支农专项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对发展又好又快的县 (市) 区进行奖励。
2 存在的问题
2.1 财政投入存在上进下退现象, 建设资金仍显不足
近几年, 中央、省、市三级财政逐年大幅增加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县级财政投入却出现下滑现象。据统计, 全市县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和民生的支出2008年为27.9亿元, 2009年预算26.5亿元, 下降17.7%。少数县和乡镇财力紧张, 很少有钱投入配套资金开展新农村建设。有些村已经开展了的基础建设, 出现了举债建设的问题。以村村通公路为例, 每1km建设成本约15~17万元, 省、市每1km补贴11万元, 县 (市) 区每1km配套1~3万元不等, 每1km尚有3~5万元的资金缺口。据交通部门反映, 在近年新建的通村公路中, 有的村有可能形成了新的债务。
2.2 培植主导产业的力度不够, 农业生产结构仍不优
从目前情况看, 市、县各级财政投入农村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的财力较多, 而用于发展生产、培植“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财力相对较少, 相应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对南漳九集镇、襄城尹集乡的调查, 近年来, 两乡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尚未展开, 仍未摆脱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模式, 为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困难。大多数农民种粮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自给自足, 其他经济作物以及水果生产由于品种、市场等原因, 形成不了品牌, 因此有不少果园任其自然发展或是改种其他。反季节蔬菜、菌类产品及大规模养殖等特色农业、高效农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与市场需求很不适应。不少农户目前仍然是单家独户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 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仍多处于盲目的决策和被动应付状态。
2.3 农业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现象仍很突出
自农村税费改革后, 有效制止了乡村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不良现象, 并对使用义务工也作出硬性规定。从大的方向看, 无疑是减轻农民经济和劳务负担的一件大好事。但从另一方面看, 由于乡镇以及村集体经济薄弱, 有的甚至没有集体经济来源, 村组小型堰塘、渠道等年久失修, 功能严重老化, 很多水田不得不改种旱作物。又如通村公路建设, 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了巨资, 但如何维护、管理至今尚属空白, 出现了前建后损, 边建边弃的现象。如宜城市流水镇兴建的通村公路, 在使用不到一年时间内, 有三个村约10km的路段被拉西瓜的大车辗坏。
2.4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据对南漳九集镇、襄城尹集乡的调查, 由于受独特地质环境的制约, 除尹集乡绝大部分农户已适应集中供水付费的习惯外, 九集镇库区虽已实现了供水管网到村到组、但真正通到农户却遇到不少阻力, 如很多农户对此不理解、不支持, 仍习惯于自打水井而不愿自掏腰包接管网、付水费, 影响到集中改水事业的发展;保留的农村小学虽然实现了“两免一补”, 但缺乏校舍维修专项经费、添置教学实验仪器经费等, 使其发展受限;乡镇卫生院设施简陋, 医疗水平低, 相当一部分村缺乏规范的卫生室, 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村组图书室建设仍显滞后, 绝大多数村民小组甚至根本没有“农家书屋”。
3 几点思考及保障措施
3.1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近几年, 中央、省、市各级财政逐年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不断加大了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而且县级财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 县级财政要严格按照“三个高于”要求, 逐年增加本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严格按照规定, 切实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综合直补、粮食直补、油菜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落实到农民手中, 确保农民增收。据据对南漳九集镇、襄城尹集乡的调查, 2008年两乡镇农民仅来自惠农补贴的收入人平395.3元, 户平782元。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增收了, 才能增强其自主建设新农村的财力保障, 调动其自主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2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吸引社会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有步骤的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要紧紧抓住中央、省惠农政策好戏连台的机遇, 各级财政要配合有关部门, 围绕党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决策部署, 一方面,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形成资金投入合力, 为提升新农村示范效应、促进全市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动真劲, 建奇功;另一方面, 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引导, 重点是发挥和引导社会资本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 集中帮助农民建设一批新的水利工程、恢复一批已经闲置但仍能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维修一批正在使用但隐患重重的水利工程;通过政府引导, 对缺水以及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的村组, 在大多数农户自愿的前提下, 结合新村建设, 实现集中供水;在解决好村通公路之后, 应当将着力点放在通组或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道路建设上;以财政补助形式, 继续强力推进农村“一池三改” (建造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 工程, 促进农民节约能源, 改善环境、同时达到减支增收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办法, 通过奖励补助方式, 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资、投劳;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3.3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要通过财政扶持手段, 支持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担保业务, 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 快速发展。要继续按照扶大做强的原则, 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对我市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万宝、梅园、雨润等10大产业化企业, 继续给予重点支持。对目前零星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 要通过支持和引导按其行业予以整合, 实现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继续支持企业创建精品名牌, 努力使每一农业产业化集群都有自己的精品名牌;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晋档升级, 当年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实行以奖代补;继续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展参会、出口创汇、产品创名牌进超市、新增“三品”标识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给予财政奖励补贴。同时要发挥优势, 积极支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或工业园区,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 凡是能带动农户、能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 都应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引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牵引力和拉动力, 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3.4 发挥政府引导功能, 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壮大
各级财政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 善于为党委、政府当参谋, 通过支持农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平台, 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新农村示范建设区, 还是自主发展的其他区域, 都应从各地实际出发, 发挥乡镇政府引导、组织农民的功能, 借鉴发达国家或本地的成功实践,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 鼓励、引导农村能人牵头成立包括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 各种类型的农民协作组织, 产品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或是股份合作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 鼓励农村服务性社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为农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把农民由单纯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者引导为以出售商品为主的商品生产者, 切实解决农户单家独户小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脱节,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为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操作平台, 也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5 继续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 农民劳务负担得到实实在在减轻、税费不仅负担为“零”, 还可得到国家多项惠农补贴。但由于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组织不仅缺乏经济收入来源, 相反还承担过去因办学、办企业以及农村基金会而欠下的巨额债务, 因村组集体缺乏资金来源, 义务工又限制在半月内/劳力, 由此带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在当前情况下, 首要是的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通过政府引导, 财政支持, 群众积极参与方式, 尤其是对需要投劳的农村公益服务事业, 应当允许在大多数农民自愿的原则下, 并以村组为单位, 义务工不应再受限制。在支持农村社会事业上, 重点应当是突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兴办农村幼教、村医务室、图书室或农村书屋、体育活动等公共活动场所;通村组硬化道路建设与日常维护, 从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3.6 整合有关财政惠农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篇3
1.立足扶余实际,打造富县裕民的引领工程
一是高位操作。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2010年,重新调整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其他县委常委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重新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定期召开例会。实行“三个一”例会制度,即:每年初都召开一次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县委常委会每月定期听取一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并研究安排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新农村办每月都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议,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指导做好各项建设工作。三是健全制度。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建设水平,提升建设档次,2010年,研究制定了《扶余县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扶余县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8个文件,为进一步做好各项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制度保障。
2.立足生产发展,打造强农惠农的助推工程
牢牢把握生产发展这个重点,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重点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项目18个,切实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综合保障能力。201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77亿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6.4亿元,同比增长2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同比增长26.9%。
3.立足乡风文明,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惠民工程
在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中,深入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比和中华传统文化宣讲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在全县广大农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互敬互助、崇尚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風尚蔚然成风。同时,为鼓励农民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2010年,新建农家书屋196个、文化大院62个、文化休闲广场7个;新增信息网络和有线电视15800户,购置文化体育设施50余台(套),不断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直观体现。2010年,共投入资金近1亿元,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组织县直部门与示范村、重点村结成帮扶包保对子,通过帮扶,全县共整合各方面资金60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棚菜专业村、花生专业村、牧业养殖村等特色产业村占到所有行政村的60%以上,“一村一品”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4.立足基层基础,打造固本强基的提升工程
以“三项工程”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2010年,全县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8个,培树项目支部书记345人、党员创业示范户1150户。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先进基层党组织99个、优秀共产党员250多名。13个集体和65名个人在抗涝抢险中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圆满完成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140个村实现“一肩挑”,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组织领导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力明显提升。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2010年,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推进了农村民主管理“三公开”工作。即:村级帐目公开。每个行政村把全年的收入和支出帐目向群众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级“三资”管理公开。各行政村把每年的村级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面向村民公开,保证农村“三资”合规利用,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工程项目公开。对村级建设的公益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招投标及资金使用情况张榜公示,保证工程项目在阳光下操作,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5.立足群众主体,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篇4
一、名词解释:
1、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2、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简答题:
1、婚前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法律准备。
心理和意识上的准备:审视双方的性格、习惯及兴趣;促进有效沟通;学习处理冲突;了解婚姻的期望;认识夫妻角色及分工;性和生育计划安排;家庭财务预算安排;重视双方的姻亲关系。
2、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以家庭而不是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重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
3、家庭的特征: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享;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4、家庭治疗的原则:中立原则;循环提问原则;积极赋义的原则。
5、家庭治疗师的角色:促进家庭转变的推动者;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联结求助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协调者;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帮助求助家庭的组织者;对求助家庭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联盟者。
6、构建良性亲子关系的原则:父母自身行为的控制(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对子女的认识和态度;树立榜样效应);加强亲子沟通(定时沟通;情感发泄);角色互换。
7、家庭功能:正功能:生产 消费 生育 教化和教育 抚育和赡养 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 其他功能 还有一些负功能
8、我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婚姻价值——重家族延续轻夫妻感情;配偶选择——重父母之命轻个人自主;夫妻互动——重礼仪规范轻夫妻相亲;婚姻维系——重家庭义务轻个人幸福。
9、华鲁士提出家庭沟通的原则:感受到的爱必须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觉知到这种爱。
行动往往比讲话声音大;
重要的就强调,不重要的就忽略;
沟通时要清楚具体,对决定解释原因,在造成问题时要把你的这部分责任说清楚;言辞要切合实际,合理而不夸张,尤其是当双方相互批评时
不要想当然地猜度对方的心思,应以语言表达来验证你的每一个假设
接受每一件事都可以有多方面的看法
坦诚面对自己的感受,只要有意义的问题就要提出来,不要怕烦扰了对方。
10、人类婚姻家庭发展的4个阶段:血婚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婚家庭 一夫一妻制家庭
11、中国内地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家庭生活服务;面对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12、社会工作实务4个组成系统:改变代理者(指那些需要参与案主改变计划的专业工作者和机构);案主系统(接受协助的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目标系统(那些要被改变的个人或系统,由社工和案主系统共同确认);行动系统(由改变的代理者和社工组成,以协助案主系统达到目标)。
13、中国古代婚姻6礼:纳采(男方向女方表达求婚配的愿望)、问名(媒人了解双方家庭几个人情况)、纳吉(男方送定亲礼,签订婚约)、纳征(男向女付聘礼)、请期(确定婚礼日期)、亲迎(举行迎亲仪式)
三、案例分析:
1、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核心概念是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界限。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越俎代庖;混沌一片。维护、追查、模拟、重构、重演、平衡与打破平衡、现实化、划分界限、运用症状、指定任务、集中焦点、导致强烈的感受、似非而是的介入法。治疗师的角色:近距离的密切参与;中距离的适度参与者;远距离的抽离
2、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理念:人性是善的;人是有发展潜能的;人有足够的内在能力和资源去解决问题。
影响家庭沟通的因素:自尊;家庭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性型、打岔型);家庭规则。
治疗策略:注重家人的成长而非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而非内容;注重让家庭获得新经验而非消除旧经验;注重滋润而非强迫;治疗就是教育。
治疗过程:接触期:获得当事人家庭的信任;观察当事人家庭的互动方式;对当事人家庭的回馈。
蜕变期:策略:觉醒—接受—经验(改变)技巧:连接 ;引导说出正面动机;澄清;对质;调整步速;鼓励选择;学习正面经验;视线转移。
巩固期。
治疗师角色:连接者角色;中介者角色;支持者角色。
特点:
一、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
二、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
三、治疗法是“经验式”的,家庭成员在治疗师的带领下学习新的互动方式,并且体验新的互动方式所带来的新感受,因此他们能在治疗的过程中体验改变的及时性和实在性,增加信心和希望;
四、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而且治疗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入手,治疗师有很大的弹性,更容易取得效果;
五、其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另外,其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
3、系统家庭治疗模式:
重点在于围绕症状找出家庭规则中的问题系统,加以“扰动”,从而促成症状的消失。
对象一般是全家,必要时治疗师可建议邀请其他有关的人参加。
治疗技术:扰动性的提问技术(循环性提问、差异性提问、假设式提问);家庭作业技术(悖论干预与症状处方、单双日作业、记秘密红账、角色互换练习、水枪射击或弹橡皮筋、定期写信或打电话)
特色:建立假设、迂回询问、重视患者及家庭对病症及行为的赋义和改释、保持中立、共情取向的态度、资源取向的立场。
四、论述题:
1、家庭分类:
人员多少:大家庭(>4人)、小家庭、单身家庭。
代际数量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夫妻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形式(扩大、隔代、单亲、同居、单身)
收入:高收入、中等收入家庭、贫困家庭、单收入家庭、双收入家庭等,还可分为丈夫支配型、妻子支配型等
2、婆媳关系10点处理方法:
尊重媳妇,不摆长辈架子
把媳妇当成自家人,凡事不回避
不以媳妇的现在比自己的过去,求全责备
对儿女、媳妇一视同仁但不以女儿比媳妇
少管儿子、媳妇的闲事
不对外人说媳妇的闲话
不要因媳妇不育或者生了女孩而歧视媳妇
尽量为儿子、媳妇排难解忧,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育第三代尊重父母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篇5
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集体责任”。分类:残补型,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制度型,是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福利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和收入保障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从而维护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1社保的重点在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全,即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福利的不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幸福,也关注精神生活幸福。2社保注重操作性制度层面的东西,归结为一些具体和现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带有更多的行政取向安排。社福更是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为社保提供理念支持。3社保是从现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着眼,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社福还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社福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面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济贫法》:标志着社福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内容:1将贫民分为三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救助2在所有这些救助行为中,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3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是不能从其家庭或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1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福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2围绕着公平和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以及社福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3社福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现代社福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研究社福思想的意义:1奠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2提供认知社福的思想方法3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福利思想的争论
英:1795斯宾汉姆制,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工资标准者,政府给予补贴。1911《国民健康保险法》德:俾斯麦政府1883制定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与残疾保险法》使德国成了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国家。通过立法德国构建了一个保证社会安全和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高级社会安全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和意外事故保险;二是社会救济,救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三是社会照顾,对象是意外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人。瑞典:1962年《国家保险法》实施后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他的主要项目包括,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伤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补助、免费教育、和住房补贴等。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理想国》从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状态进行描述。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加生产劳动以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改进全体公民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状况。3以务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要通过发展医疗,维护环境卫生,提倡健康的文艺活动等福利事业,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6是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良好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康怕内拉《太阳城》梅叶《遗书》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 空想社会主义:1人生而平等和自由,自然没有创造国王和庶民,大人物和小人物、主人和奴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2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3企图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社会平等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的愿望。圣西门:1认为历史是合乎规律的现象2实业制度是他为人类设计的理想和永久正义王国的蓝图3在实业制度下,必须坚持尽可能完全平等的原则,不承认各种特权。4在实业制度下,必须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5再分配方面,个人的收入应与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按劳分配。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威廉配第:对最低工资规律的论述和关于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的主张,对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思想的发展有极高的价值。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工资与利润是对立的,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会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而工人为了生存,也会尽力争取高的工资,解决这两者间的对立,就必须按照最低工资的规律,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收入。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问题上:建议产业的设置应尽量靠近资源丰富而价格低廉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非生产性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税收和其他经济手段促进投资,促进资本的集中,扩大生产;要将那些无业游民集中起来,组织他们兴建公共设施,以增进社会财富。
亚当斯密:他的放任自由主义把自由竞争当作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他认为应该关心劳动者的福利,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证劳动力的供应能持续;同时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能够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马尔萨斯:认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人口发展”的作用下,穷人的生育过快,导致了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从而引起了失业和贫困。贫困一方面是“人口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认为消除贫困的方法只能通过抑制穷人的人口增殖,而采取济贫和社会改革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另一方面认为贫困也能起到抑制人口增殖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反对实行《济贫法》,认为对穷人的救济会造成他们更多的生育,从而使他们任然陷在贫困当中。
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1认为人口过剩是由于“机器排挤人”造成的,是一种相对过剩,为了避免这种人口过剩,就要阻止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鼓吹经济干预主义,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实际福利,必须依靠国家运用行政干预的杠杆。认为放任自由的经济是一切经济危机的根源,要通过国家干预,通过立法对财产权进行规范和监督,建立累进税来组织大规模的财富集中。3主张要实行劳动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以此来保护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幸福。
边沁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观点,一种行为对与错取决于人们认为其结果是善还是恶,而所谓的善就是指它能给人带来快乐,恶是指它给人带来痛苦。功利主义原则:判断一种事态是否符合功利,一种行为和一种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最大幸福原理:首先对简单的乐苦和复杂的乐苦加以区分,能够使我们精确的计算他们的比例,使我们能够把握幸福的趋势,将所能得到的幸福最大化。对社会来说,所追求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合,因而每个人的利益的实现就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福利。立法改革思想:为了保证福利最大化,使功利原则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1趋乐避苦是立法的原则2通过立法来增进人类的幸福;3公益是立法的基础,立法的任务是计算苦乐,4立法的目的是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5通过立法来保障人们的身体、名誉、财产和职业安全,实现社会的富裕、平等和安全6通过法律来确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7法律不能繁琐,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法律太多,人们承担的义务就越多,会使人感到痛苦。8改革立法从根本上看,就是要看他是否符合功利原则,是否增进人的幸福。
马克思社会福利观的方法论意义:1创立了一种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一种把对处境最不幸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2社会福利不再是局限于缓解个人不幸或生活中困难的措施,也是关乎人的尊严和自由。3一种从根本上消除了妨碍人成长,将人从不得不委身于金钱和权力,以换取个人的名望、地位、幸福及较好生活条件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理想。4他赋予了社会福利以批判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贫穷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合理现象,并从更高价值观的意义来阐明社会福利的内涵的可能性。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被解释为一种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2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3新旧福利经济学都关注福利的界定和效用的定义两个问题 福利: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社会福利则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效用: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经常和“消费者偏好”概念联系在一起。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2福利经济学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3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4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
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福利最大化,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值,也就是收益——成本比率的最大值。1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或满足感;2对社会来说,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状态,人们在这种分配中不仅没有出现利益受损情况,反而利益或处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3福利最大化目标在本质上涉及福利的内涵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通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是效率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没有损害社会的公平。4对许多政府决策者来说,克服市场体制的缺陷从而获得福利最大化是当前公共经济政策追求的核心目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是,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庇古学派福利经济学思想:1把福利分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福利可以通过货币来计量。2认为个人福利可以计量,主张基数效用论。3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4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的均等化,主张富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5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主张更多使用偏好来表示效用概念,具有一定主观色彩。在新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标准及相关的边际条件得到普遍使用。福利经济学的改进之处:1使用序数效用用论、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对福利问题进行探讨,丰富了旧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和效用的解释2发展了“最适度原理”认为交换的最适度条件就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交易双方通过交换而使彼此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生产的最适度条件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最有效进行配置,从而使产品最有效地生产出来所必需的条件。3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主张把福利最大化放在最适度条件的选择上,不赞成补偿原理,认为福利最大化应该以个人自由为前提4突出福利的主观和相对色彩,认为个人收入与福利并无直接联系,而人的福利欲望也是无法满足的,否定收入均等化措施。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2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3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4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1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1)从新认识国家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与传递中的作用以及从新认识福利国家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2)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时,要考虑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目标,也要把福利资源配置的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3)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减少不平等和贫困,满足社会需要(4)对一个国家来说,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比如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收入不平等与贫富差距问题,加强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与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社会平等等目标的实现。(5)政府的政策目标存在优先性排序和资源有效的前提下,社会政策的理念随着这些前提而做出调整。(6)当前社会政策的理念一方面表现出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明显强调福利资源分配的效率,尤其在社会保障领域更是如此,许多福利国家对社会救助申请资格和期限做出了改革,从而符合避免福利滥用和福利依赖的问题。2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推动了人们对福利服务效率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非国有部门,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效率和创新。3对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1)对社会保险制度在各国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的核心问题时制度安排中的个人自由与政府承担责任所带来的风险。(2)在退休金制度、贫困救助、健康照顾与住房政策等方面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更加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通过上述政策的安排来实现必要的社会公平。如政府在尽可能保证资源分配效率前提下,通过保护低收入阶级的利益,而做出特别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凯恩斯社会福利思想:1经济危机的分析:有效需求理论(1)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天生就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及收入的增加多。(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4)流动偏好规律2客服经济危机的对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1)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2)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3)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的观点。凯恩斯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2)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2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1)对英美国家政策的影响(2)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边际消费倾向规律结论:1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需求相对来说会越来越不足,消费品部门的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阻碍。2随着收入的增长,在收入和消费之间会造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如果不相地增加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那么有效需求总量就会降低,产生非自愿失业。因此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越是需要扩大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否则失业量必然越来越大。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求。这种制度把福利看作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基本的福利功能并作为其目的发挥作用。
贝弗里奇发展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指导性原则1任何一个针对未来的计划,都必须广泛借鉴过去的经验,但是又不要为过去的经验所约束。2社会保险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武器,而贫困与疾病、愚昧、污秽、懒惰并称为社会的五恶,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3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总体原则,是社会福利是集体的责任,实现社会保障的目标有赖于政府和个人的合作。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1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不能局限与以往的经验,也不能就事论事地作局部的考虑,应该着眼于全局,面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处理相关制度的改革。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当国家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保障时,不能因此而取消个人自由行动的空间;相反,国家也应该保证在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的时候,不会使个人生活动机受到抑制,要让个人有充足的自愿行动空间,以保持社会和个人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使个人愿意为自己及其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
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将社会福利按组织化的划分分为1公共福利指对处于依赖状态的人们的集体干预。2财政福利,指在分别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直接支付现金以满足应该由集体负责的特殊需求。3职业福利,指以职业为基础的货币工资以外的各种福利提供。蒂特马斯社会福利体系应该承担的责任:1社会服务具有分配与再分配的作用。2社会服务体系的第二个作用是促进社会整合和协调3在经济与社会变迁时代,社会服务更应该承担起对那些在变迁中“去福利”问题进行补偿。如失业、劳动力过剩、技能退化、计划失败、污染等4社会福利最主要的目标还在于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福祉,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5强调社会服务支出是一种投资,而非单纯的消费。6社会福利体系能够弘扬利他主义精神。
马歇尔公民权利理论:民事权利,他是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地支配自己所必需拥有的权利。政治权利,意旨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作为带有政治权威的团体的一名成员,或者是作为这样一个团体成员的选举者。社会权利,意旨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遗产,并且根据社会中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三者关系:民事权利保证了每个公民有充分的自由来处理个人事务,而自由作为民事要素要能够发挥作用,必须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来保障公民能够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去,社会权利是保障性的权利,关系到由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规定的个人权利能否实现的问题。
评价:1揭示了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观追求普遍平等和人的自由的实质和价值2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历史发展标志3把人道主义为基础的福利思想提高到以权利和人的需要为基础的福利思想,使社会福利的性质,由安抚性的救济和策略性的社会控制与统治手段,变成了人们值得为之奋斗的幸福事业和社会政治追求的基本目标。皮尔森福利国家三个指标:1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2社会开支的增长3公民权利的扩大
福利国家危机:1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2财政危机导致了经济危机3失业危机4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5普选制度成了福利国家改革中最大的障碍,高额的福利支出要求有高额的税收作保证,而高额的税收造成的资本转移又减少了福利国家的税源,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哈耶克社会福利观:1有限度的保障,大家都能够得到,不是特权,是人们可以期望的正当目标,是为了防止严重的物质匮乏的保障,确保每个人维持生计的最低需要。绝对保障,是某种生活水准的保障,是一个人或集团相对于其他人或集团的地位的保障。2必须限制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作用方式,强调要用自由主义的一般性原则来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1失业与通胀的不可代替论:(1)反对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2)认为失业率是由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所以实际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和其他商品市场的实际结构特征)决定的(3)只有出现名义需求的意外变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才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一种替代关系。2负所得税主张:(1)认为由于失业导致的贫困,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由于政府的职业许可证限制了对一些职业位置的自由竞争,导致了一些人不能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解决办法是“按照你的意愿来使用你的能力,唯一的限制是你没有干预别人这样做,是你的基本权利”充分地保障这一权利,将会极大地减少贫困与匮乏。(2)坚决不同意人们可以拥有无偿获得食物、衣服、住房、医疗等基本人权。(3)认为通过直接的生产或者与他人的自愿合作,每个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地使用其人力资源获得食物、衣服、住处及医疗。(3)对于因为某种事故或疾病导致的无法自己养活自己的人,也不认为应该需要政府来承担责任。(4)由于政府对人们的职业进入权利的限制和种种计划不当的福利措施,已经使成千上万的人在大部分基本需求的满足方面依赖于政府了。(5)提倡负所得税计划确保每个人的最低收入,并鼓励受益人进行自助。其基本含义是:划定一条收入线,收入高于这条线的人,高出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向政府交税;低于这条线的人,差额部分按一定比例从政府得到补贴。(6)实行负所得税,可以达到以下福利目标:可以(1)可以使公共基金集中用于穷人。(2)它将贫穷的人当作认真尽责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当作无能的、受国家保护的人来看待。(3)它使穷人有自助的动力(4)可以减少耗费、避免累赘、高昂的福利机构介入;避免官僚机构扩大和滥用社会福利资金;避免各政党拿福利项目做交易、贿选等。教育凭单计划:极力推动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家长以选择的自由,首先他认为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因此提出了教育凭单计划,即家长为孩子交纳一定的教育税金,并因此获得了政府给的一张教育凭单,一方面,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任意一所政府批准的学校,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的。另一方面,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可以接收持有教育凭单的学生,同时还可以自己通过收费自筹资金。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1)作为交换科学的政治经济学(2)自愿交换关系与非自愿交换关系(3)用交换科学的观点研究政治过程(4)用“经济人”的动机推动公共利益2公正的比赛规则(1)公正规则及其对分配结果的影响(2)对出发点的不平等修正3舍弃福利国家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篇6
1摘要: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农村金融的改革探索始终贯穿于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进程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创新在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保持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期统筹城乡、工农,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必将为深刻理解、全面落实这一战略举措,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2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3正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针对在新世纪里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面对的是新形势和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就是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突破。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
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 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些目标主要体现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全面小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3.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致富困难,公共设施严重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2008年11月,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重庆每年输出近700万民工,其中有300多万输往沿海地区。综合重庆多个区县的调查,区县民工回流总量多在输出量的30%以下,民工回流量已超过15万人,在年龄结构上以青壮年为主,从事产业主要以电子加工、玩具加工、服装加工企业以及建筑行业为主。
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提升农村劳动力输出能力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本文基于大量的调查和资料考证的基础上,对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农民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输出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城市劳动力吸纳空间有限、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强以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对农民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时的制约性因素以及提升我国、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输出能力等几个大的方面进行探析。提出以下提升农村劳动力输出能力的建议:(1)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2)统筹城乡就业,建立一体化劳动力市场。(3)消除制度障碍,加强对进城农民的服务。(4)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5)改革现在土地制度,完善土地经营流转制度。(6)发展乡镇 企业,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
3.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3.3.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3.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尽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3.3.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3.3.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
健全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村委会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要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领导能力。要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村干部应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经纪人和龙头企业的作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开展工作,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推动工作。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既是在党的强有力领导下发生的,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先富能人”村干部的监督和制约,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新时期对农村工作的方向,也是广大农民心中的理想,话再多也是枉然,口号再响也不如做得实在。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渠道,保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农民经济收入有来源,有保证了,那个农民不高兴呢!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农民手中有了钱,公共设施建设,读书看病,村容改变都不是问题,民主管理也会步入良性轨道。只要实实在在的变化发生在自己身边,农民从中得到实惠,新农村建设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4参考文献: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编.三农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5、14、15;
[2] 匡远配,曾福生.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反思和政策建议.湖湘论坛.2010年.01期;
[3] 刘俊.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3期;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篇7
一、物权法
本章根据2007年发布的《物权法》编写,是CPA考试教材中新增的一章。除新增内容外,另将原属于合同法一章物的担保部分(即抵押、质押和留置)纳入本章。其中有些规定法理性较强,法律专业术语较多,理解有一定难度。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占有
1. 无权占有人与返还请求权人的关系。
(1)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
(2)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
2. 占有的法律保护。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1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上述规定不但适用于有权占有,也适用于无权占有。其中1年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不得中止,中断或延长),且仅适用于返还原物的请求权。关于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仍适用一般诉讼时效(2年)的规定。
(二)物权变动
1. 不动产的物权变动。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动产的物权变动。
(1)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虽然就动产所有权移转的问题达成了协议,但在尚未交付标的物以前,所有权并不移转。
(2)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在法律上,交付是指将物或提取标的物的凭证移转给他人占有的行为。交付通常指现实交付,即直接占有的移转。
3.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则
(1)善意取得。
所谓善意取得,是指动产占有人或者不动产的名义登记人将动产或者不动产不法转让给受让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即可依法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2)拾得遗失物。
遗失物,是指他人不慎丧失占有的动产。拾得遗失物指发现他人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法律事实。
(三)物权的保护
1. 物上请求权。
(1)请求确认物权。
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2)请求返还原物。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无权占有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无权占有所有物(如不返还承租的房屋);第二,非法侵占(如将抢夺的财产据为己有)。
(3)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4)请求恢复原状。
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2. 债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是物权人在其标的物受到损害时,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1)物上请求权旨在恢复物权人对其标的物的支配状态,从而使物权得以实现。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在不能恢复物的原状时,以金钱作为赔偿,填补物权人受到的财产损失。
(2)损害赔偿请求权必须以实际受有损害为前提,而物上请求权则不以有损害为要件。
(3)在物权因他人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时,如果有标的物的实际损害,可以同时发生物上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四)共有
1. 按份共有。
(1)按份共有人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对共有财产的使用,应由全体共有人协商决定。按份共有人死亡以后,其份额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入继承或受遗赠人获得。
(2)按份共有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共有份额,无需取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但是共有人将份额出让给共有人以外的第三人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2. 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中,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权利,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权。对共有财产的收益,不是按比例分配,而是共同享用。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必须征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才能确定份额,分割共有财产。
3. 共有的对外关系。
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按份共有人,有权向其他共有人追偿。
(五)担保物权
1. 抵押。
(1)可以抵押和不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要熟悉,应记忆不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其余为可以抵押的范围。
(2)对于特定的四种财产设定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未经登记,抵押合同不能生效,抵押权亦不能产生。
以《物权法》规定的生产设备等设定抵押,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可以不办理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 质押。
(1)动产质押。
设定动产质押,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给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动产质押设立后,在主债务清偿以前,质权人有权占有质物,并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
(2)权利质押。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的权利有:①汇票、支票、本票;②债券、存款单;③仓单、提单;④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⑤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⑥应收账款;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3. 留置。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是:
(1)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如果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行使留置权。
(2)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在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行纪合同中可以产生留置权。
(3)债权已届清偿期且债务人末按规定期限履行义务。
二、公司法
本章主要变化是,在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部分中,相应增加了一些上市公司的特殊规定。另外,单独增加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规定(2001年发布;2002增加;2006年删除;2008年恢复)。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 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人民币3万元),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2. 出资责任。
(1)股东不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2)股东的首次出资经验资机构验资后,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3)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
1. 股东会的职权。
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2. 股东会会议。
(1)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
(2)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和经理
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3人至13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
(四)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1.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高于普通有限公司,并且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2.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3.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五)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六)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1.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职权范围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相同。
2. 股东大会分为年会与临时大会。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1次年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1)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
(2)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1/3时;
(3)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
(4)董事会认为必要时;
(5)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3. 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
董事会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大会会议职责的,监事会应当及时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不召集和主持的,连续9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4. 股东大会对普通事项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经理
1.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的任期、董事会的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同。
2. 董事会会议。
(1)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每次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
(2)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3)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
(4)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
(5)董事会应当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八)股份转让和转让的限制
1.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2.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九)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1. 独立董事的候选人
(1)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2)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
(3)独立董事应当积极履行职责,如果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
2. 独立董事除应具有董事的职权外,还应当行使特别职权。
三、证券法
本章主要变化是,根据新的法规,重新编写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部分的内容,并作为独立的一节出现。另外,根据新的法规,对发行公司债券制度进行了重新编写。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
首发上市的条件有11条,都很重要,应注意掌握。在这些条件中,注意以下要点:
1. 发行人首先应是股份有限公司,存续的期限是自成立后持续经营3年以上。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此处注意一定是“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
2. 发行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得有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6种情形。
考题中根据是否出现“响持续盈利能力”来判断。
3. 发行人的财务状况良好。
注意:“非经常性损益”包括资产置换等情形等。扣除前后如果净利润数值不相同,则以低者为计算依据。由于教材没有给出具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所以考题中应该直接给出具体数值。
在上述条件中,是否属于“重大”和“严重”之类的情形,根据考题中是否出现这样的词来判断。
(二)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
1. 不得发行公司债券的情形。
(1)最近36个月内公司财务会计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或公司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2)本次发行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3)对已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
(4)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2. 公司债券的期限、面值和发行价格。
公司债券的期限在1年以上,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价格由发行人与保荐人通过市场询价确定。
(三)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1.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除应当符合增发股票的一般条件之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
(2)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
(3)最近3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最短为1年,最长为6年。
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由发行公司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但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四)证券的交易
1. 证券的交易的限制。
2. 证券的上市交易条件、暂停交易条件和终止交易条件应熟悉,是考试经常涉及到的考点,可以通过对比加强记忆。
3. 禁止的交易行为。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内幕信息包括的情形应当熟悉。
(五)上市公司收购
1. 上市公司收购概述。
收购人包括投资者及与其一致行动的他人。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如无相反证据,投资者有12种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
2. 权益披露。
注意持股达到不同比例时的要求。
3. 要约收购。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4. 协议收购。
采取协议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收购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协议转让股份。收购协议达成后,收购人必须在3日内将该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并予公告。在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购协议。
(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
(1)招股说明书。
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不是发行人发行股票的正式文件,不能含有价格信息,发行人不得据此发行股票。
(2)上市公告书。
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编制上市公告书,并经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后公告。
(3)募集说明书。
公司发行债券应当编制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上述有关招股说明书的规定,适用于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新股后,应当依法披露发行情况报告书。
(4)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是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进行持续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之一,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
(5)临时报告。
临时报告是指在定期报告之外临时发布的报告。凡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提出临时报告。上述重大事件有21项。
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注册地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备案。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定期报告的编制、审议、披露程序和重大事件的报告、传递、审核、披露程序。
3. 公司信息披露中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公告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市公司分派或者配售新股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2)上市公司董事长、经理、董事会秘书,应当对公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承担主要责任。
四、合同法
本章主要变化是,由于三种物保(即抵押、质押和留置)纳入第二章,合同的担保部分中仅保留了以《担保法》为依据的保证和定金两种形式。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合同的订立
1.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可以向特定人发出,也可以向非特定人发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2.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由受要约的特定人或非特定人向要约人以通知的方式作出,通知的方式依要约要求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形式。
(二)合同的效力
1. 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可变更合同。
(1)无效合同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生效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无效合同有5种情形,应熟悉。
合同的无效,分为合同的全部无效与合同的部分无效两种情况。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是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因存在法定事由,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的合同。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有3种情形,注意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可撤销合同被撤销之前仍是有效合同,是否撤销,完全由当事人决定。对可撤销合同采取变更措施,变更后继续履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合同的履行
1. 合同的履行抗辩权。
合同的履行抗辩权只能在双务合同中行使,双务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相互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合同,如买卖合同。
2. 代位权与撤销权。
代位权与撤销权是合同保全的形式,目的是防止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对无物权担保的债权人造成损害。
注意:代位权的适用对象是债务人的消极行为,撤销权的适用对象是债务人的积极行为。代位权与撤销权都需要请求人民法院实施。
(四)合同的担保
1. 担保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
一般情况下,担保合同是从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对债权人权利的实现仅具有补充作用,在主债关系因适当履行而正常终止时,担保人并不实际履行担保义务。
2. 保证。
(1)担任保证人须具有一定的资格。
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但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不能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
(2)保证的方式有两种,即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这两种保证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证人是否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则不享有。
(3)保证责任与共同担保。
在同一债权上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属于共同担保。物的担保和保证并存时,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则根据下列规则确定当事人的担保责任承担:
①有约定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承担责任的顺序。
②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如果保证与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并存,则债权人先就债务人的物的担保求偿。保证在物的担保不足清偿时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如果保证与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并存,保证与物的担保居于同一清偿顺序,债权人既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也可以对担保物行使担保物权。
3. 定金。
(1)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2)定金的效力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定金一旦交付,定金所有权发生移转。②给付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当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约定内容的比例,适用定金罚则。③只有因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才可以适用定金罚则。④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如果超过20%的,超过部分无效。
(五)违约责任
1. 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但两者不可同时并用。
2.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五、票据法律制度
2008年本章内容没有实质性修改。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概述
1. 票据法律关系。
一般来说,票据关系的发生总是以票据的基础关系为原因和前提的,但是,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就与基础关系相分离,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是否有效,对票据关系都不起影响作用。
2. 票据行为必须符合法定形式。
(1)关于签章。
票据上的签章是票据行为表现形式中绝对应记载的事项,如无该项内容,票据行为即为无效。签章既包括签名,也包含盖章。签章是历年考试的考点之一,应熟练掌握。
(2)各类票据共同必须绝对记载的内容。
①票据种类的记载。②票据金额的记载。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③票据收款人的记载。④年月日的记载。
(二)汇票
1. 出票。
汇票的出票人在作出票行为时,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汇票的出票人不得签发无对价的汇票用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
(1)汇票绝对应记载的事项是指《票据法》规定必须在票据上记载的事项,若欠缺记载,票据便为无效。
汇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有:表明“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
(2)汇票的相对应记载事项也是汇票上必须应记载的内容,但是,相对应记载事项未在汇票上记载,并不影响汇票本身的效力,汇票仍然有效。
2. 背书。
(1)背书人背书时,必须在票据上签章,背书才能成立。
背书未记载日期的,视为在汇票到期日前背书。
(2)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汇票不得转让。
如果收款人或持票人将出票人作禁止背书的汇票转让的,该转让不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出票人和承兑人对受让人不承担票据责任。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3)部分背书无效。
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但并不影响背书行为本身的效力,被背书人仍可依该背书取得票据权利。
(4)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
如果背书不连续的,付款人可以拒绝向持票人付款。
(5)法定禁止背书。
汇票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属于法定禁止背书。如果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汇票责任。
3. 承兑。
(1)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否则,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2)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否则,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3)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无需提示承兑汇票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汇票上明确记载有“见票即付”的汇票;二是汇票上没有记载付款日期。
4. 保证。
保证不得附有条件;附有条件的,不影响对汇票的保证责任。如果被保证人的债务因形式要件欠缺而无效,保证人的债务,即承担的保证责任也将归于无效。换言之,如果被保证人的债务无效是因实质上的原因而无效,保证人的债务,即保证责任则不能免除。
5. 付款。
持票人提示付款的法定期限如下:第一,见票即付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第二,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如果持票人未在上述法定期限内为付款提示的,则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6. 追索权。
追索权发生的实质条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第二,汇票在到期日前被拒绝承兑;第三,在汇票到期日前,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逃匿的;第四,在汇票到期日前,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或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在发生上述情形之一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三)本票
银行本票是见票付款的票据,收款人或持票人在取得银行本票后,随时可以向出票人请求付款。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如果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本票的,则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
(四)支票
1. 支票的两项绝对应记载事项可以通过授权补记的方式记载:一是支票上的金额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记前的支票,不得使用。二是支票上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经出票人授权,可以补记。
2. 支票限于见票即付,不得另行记载付款日期。另行记载付款日期的,该记载无效。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付款人可以不予付款,但出票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
【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推荐阅读:
农村社会学总结复习08-13
党校研究生民族社会学考试重点07-20
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07-18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07-28
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07-28
农村社会10-20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08-14
农村社会现状05-29
农村社会改革06-09
农村社会结构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