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展示设计教学方法论文

2024-07-22

探索展示设计教学方法论文(精选11篇)

探索展示设计教学方法论文 篇1

探索展示设计教学方法论文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展览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展览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展览市场的扩大,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根据市场相继开设了展示专业或展示设计课程,来适应社会对展览设计人才的需求。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注重

关键词:展示设计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展览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展览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展览市场的扩大,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根据市场相继开设了展示专业或展示设计课程,来适应社会对展览设计人才的需求。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注重展览人才的培养,但目前展示设计的教学方法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次就是通过对展示设计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研究来改进目前展示设计的教学方法。

一、目前展示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展示设计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教、学生听”一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前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展示设计课学生课前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基本上是课前学生对展示设计的知识一无所知,只有少部分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课程有一个比较粗略的认识。2.课上(1)讲课阶段大部分高校的专业教师在上课的时间只是借助PPT课件向学生传授展示设计知识,并且部分教师还会出现因为没有实际的展示设计经验,只是教条书本的理论知识。(2)辅导阶段在展示设计教学辅导阶段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自己定设计命题展开方案设计。然后教师对学生方案进行指导,而其中大部分指导的内容是有关美学层面的,对于展览施工技术、材料、沟通等都没有过多的讲解。另一种是教师布置设计命题,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3.课后目前展示设计课后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基本上课程结束也意味着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活动的终止。其实这时可能很多学生只是刚入门而已,需要学生继续学习。

二、展示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

根据前面所提到目前展示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网络数字平台法两种方法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就是指的用真实的项目来拟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另一个层面就是模拟一个项目情境来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而展示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项目教学法对于实现展示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程度的作用。项目教学法主要在课上的方案设计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协作、方案沟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实际或虚拟项目拟定设计任务。在上课过程中如接到实际的展示项目就会根据项目任务书或者甲方的要求,来拟定具体的设计任务,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每3-5人成立一个项目小组,然后展开不同方向的设计构思。当客户认定其中一种方案的时候,就要求所有小组共同协作来完成最终的设计方案。设计的每个环节的.计划都按照实际项目的进度进行,并且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方案不断的优化。在整个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过程中,教师都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讲解,带领学生到洽谈、施工现场、材料市场让学生零距离的学习设计。当然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没有接到实际的设计项目,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模拟一个项目情境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基本与上文提高的方法一致。

2.网络数字平台法

自从笔者参加教育部的多媒体课件与微课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网络数字平台法教学的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网络数字平台法具体来说就是笔者借助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全天后的进行学习。笔者网络数字平台法的核心就是一个专用的展示设计课程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我提供了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电子书课件、微课视频、科研、专利、教学成果、教学资源、教学试题、友情链接等版块的内容。

在课前就让每个班的班长通知每个学生无比要加入我已经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阅读已经建立的展示设计课程网站的内容,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检查机制,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展示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讲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实拍或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的给学生讲解不同部分的展示知识。在课后环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一直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他们在任何时候与地点都可以与教师交流或学习展示设计,改变以往结课就等于课程学习结束的教学模式。

展示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与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实现了传统展示设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以项目与网络为中心;其次,它通过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课下与课上的互动教学,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最后,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转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一起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总之,项目教学法和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法引入展示设计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出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一种借助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并以市场为导向新的教学方法。

探索展示设计教学方法论文 篇2

一、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大学校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就目前来看大学校园是党员密集的地方之一,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 也是党员发展的首选地点, 党员干部的任用关乎高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思想教育和发展党员,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我们要不断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

当下室内设计学生思想普遍活跃, 信息广泛, 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首先在高校集中显现。抓好高校党的建设, 必须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基本政策、方针的同时努力提高师生个人水平。纵观国内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培养力度, 与此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力求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完善、贯彻高校奖励制度

高校招生计划迅速增长, 各高校生源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发展输送人才, 尤其是输送经济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 这样, 高等教育才能够更加凸显其优势地位和作用。但从有限的教育资源出发来看, 如何在教育投资相对还不完善的同时, 一方面扩招, 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毕业生就业的质量, 所以在校期间高等教育激励制度的实施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价值观的认知。合理构建并优化学生激励机制, 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益, 节约相应的附属投资。

可如今高校主要采取以建立在综合测评基础上的学生评优方法来激励学生, 但由于评比过程不够透明、不够科学, “打擦边球”的现象频繁发生, 影响了激励效果, 再加上一些学校激励政策形同虚设, 无法贯彻执行, 并没有充分地应用好奖励与惩罚两种激励机制, 所以在校期间, 学生认知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 应加大对大学生激励机制的投入力度和执行力度。

三、合理选取教材

教材是学习者增长知识和发展技能的重要材料, 加强对选用教材的全方位管理就要加强对教材的选用、评价、推荐和撰写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因为现在大部分高校在认购选取教材时首选贵的再选对的, 在很大程度上不排除利益上的考虑, 众所周知, 当下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 在教材上知识的呈现形式也和以前有所不一样。编书人大多都是有“目的性”的被迫编制书本, 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互相抄袭的嫌疑, 更好笑的是, 更改了别人的作品后怕被人发现, 整天在如何掩盖抄袭套用痕迹上下功夫, 比如当我们拿到书后, 发现很多讲述的知识点在书本页数上跳跃比较大, 上课学生只顾“乱翻书”, 以至于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抱怨现在的教材编得不好了, 所以我们在选取教材上应慎重。

针对以上出现的弊端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选用教材必须优先以教材的质量为标准;2.选取教材时必须提取相应专业任课教师的可行建议, 而不是走形式;3.鼓励使用当下与时俱进的教材;4.对相关专业教材的选取应从专业教学计划整体培养方案上统筹规划, 避免累赘重复。5.从严掌握、选取与教材配套的高质量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资料;6.电子课件选用操作简便并与教材配套的, 要求人机交互性强, 安装方便、兼容性强、可操作性高、后期保障可靠。7.电子课件要及时更新。

四、合理安排课程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所以在校期间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 还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必修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而每个课程都是带有相应学分的, 不同的课程获得的学分也不同, 而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修够学分才能毕业, 这就对课程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就学时和学分而言, 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的课时可以稍微增加, 不要间断, 而某些非专业课的课时可以相应减少, 多增加时间的机会和时间, 同时不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太多的影响。就现今国内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而言, 大学生在校期间仍然最关心的是自己所修课程的学分, 就对课程所占学分比重的设置任然是各高校的一大难题。比如在学分方面争议最大的就是:像思修、马哲这一类理论性很强的非专业课程占的学分比重比一些专业课程还重。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面, 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师生持不同的意见, 不同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 换句话说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得考虑教育资源的利用, 因此课时课程设置不是非常合理, 课时少内容多, 有时候课程短期内集中, 老师讲课速度不得不加快, 学生们听课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在大学期间, 就我所教室内专业而言, 小班上课同学们不但发言机会多, 而且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针对性指导, 理论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集中解决, 同时也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所以进一步合理统筹安排学生的课程至关重要。

对于以上几点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应反思探索的方向是否偏离, 反思改革的行为是否过激, 反思改革的路径是否正确。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控, 才能始终坚持以“促进有效学习”为核心, 坚持以有效“高校课堂改革”为目标, 从而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大学新课堂模式。

摘要: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所以在校期间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 还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必修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

关键词:室内设计,大学生,专业,高校

参考文献

[1]梁思成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 第十期.2002.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主题展示 场馆设计课 设计分析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以展示场馆为平台,以涉及空间设计的诸多要素为主线,讲述主题展示场馆空间从生成到空间组合,从空间构成的形式美规律到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题展示场馆空间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对已有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是全面了解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可行途径,这种方法称为设计分析。

一、现代主题展示场馆特点分析

(一)形态多样

近年来主题展示场馆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主题展示场馆的形态的多样化。现代科技发展推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新型建材迅猛发展,主题展示场馆的形态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背景下,展馆的表皮已可以脱离展馆的结构体系独立存在,展馆的垂直面维护已不再局限于方盒子的表现形式,而可以底层架空也可以是折线曲线的表现形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的结构技术更使展馆顶面的形式千变万化。

(二)体量增大

主题展示场馆形态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体量逐渐增大。现代主题展示场馆的功能日趋丰富,为适应功能要求,主题展示场馆的功能空间相应增多,主题展示场馆的外部形态随之增大。随着新技术及新结构的发展,大跨度结构空间也使得主题展示场馆的大空间体量得以实现。

(三)功能综合

与传统的主题展示场馆相比,现代主题展示场馆最突出的特点是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展览活动呈多元化态势,一项展览活动总是伴随着许多其他活动,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场所也必然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主题展示场馆不仅提供大量的、长期的室内外展览空间,而且利用独立场馆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科技交流活动,辅以休憩、办公等必不可少的功能,对推动生产发展、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发展作用不可限量。

二、主题展示场馆界面形式视觉特征分析

主题展示场馆的实验性特征以及当代建筑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展示场馆设计异常丰富,创造出不拘一格的界面形式,出现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界面形式语言。

(一)界面虚形化

主题展馆界面虚形化是当代展馆形式创新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新兴科技向建筑技术地不断渗透,各种质轻而透明的合成建材不断出现,在主题展馆中他们已不再作为采光的必用材料出现,而成为围合展馆的主要界面。透明的展馆界面虚化了自身体积感的同时,将展馆透明化、虚化使得展馆具有强烈的开放感和独特的由内向外的空间层次感,这正是主题展示场馆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二)界面曲线化

界面形式的曲线化趋势是当代主题展示场馆界面形式创新的又特征之一。流线型的场馆顶界面、垂直界面等曲线化元素成为设计师喜爱和常用的造型语汇。主题展示场馆单一功能的空间为曲线顶界面和垂直界面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形式为曲线化界面成为可能。曲线化界面使主题展示场馆更具轻快感、技术美感,并富于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气息。光洁坚硬的金属与玻璃材质在曲线界面形下显得妩媚生动。

三、主题展示场馆的发展趋势分析

创作观念在主题展示场馆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技术至上”的观念曾经充斥着主题展示场馆的设计,功能设计不考虑以人为本,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主题展示场馆设计建设的核心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基于此,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提出了“人类、自然、科技”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积极探索主题展示场馆的“低碳”、“零碳”设计理念,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位于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侧的“零碳馆”,外部造型没有什么奇思妙想,在世博场馆中显得十分低调,但却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赞誉一片。这座场馆的设计和建造主题为二氧化碳零排放,场馆屋顶的三角形风帽,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通过外界的自主风力寻向装置确定建筑周边风力的主要方向,并且将室外风动力转化为室内建筑通风的动力,从而免去传统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机械通风在外界风力不足时启动,通过来自光电板收集的能量进行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使得能耗降低为常规系统的五分之一,大大降低通风的成本。更令人称奇的是,零碳馆的地下埋着一根细小狭长的管道,一直通向800米外的黄浦江,源源不断的黄浦江水通过馆内的水源热泵装置,为游客送来徐徐凉风。

要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城市应尊重自然,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综合治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低碳的生态城市;大力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创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理念和建设经验,将成为日后主题展示场馆建设的指向。

参考文献:

[1]文明的辉煌——走进世界博览会历史 周秀琴、李金明编 学林出版社 2007.7

[2]会展建筑 陈剑飞、梅洪元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3]世博会回眸与展望 上海城市设计规划院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8

[4]城市.生活——2010年世博会讲坛集萃 上海图书馆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8

[5]爱知印象 高崎、夏楠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11

[6]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 杜异、傅祎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2.7

[7]建筑空间解析 毛白滔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学情分析】

六年级对于宇宙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不是很透彻,本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最初,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研制的工具来观察宇宙。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具、航天大事记的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乐于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2.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第一个飞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杨利伟)2003年,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了解宇宙的新篇章。迄今为止,中国宇航员五次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宇宙从哪儿来?它到底有多大?并为此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你知道人类是借助那些工具来探索宇宙的吗?

学生自由交流。

2.人类最早是借助望远镜来认识宇宙的,关于望远镜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3.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4.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适时播放相关的图片。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围绕着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及其发展过程、特点等方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教师适时地总结、补充。让学生了解到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

(二)走进航天展厅 1.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2.介绍航天器

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3.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4.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5.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6.向学生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 7.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材料。

【教材通过这些图片资料的介绍向学生传输着航天事业的艰辛和风险,更是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信念,无论怎样的灾难和困难都永远挡不住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

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你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阅读课本资料,——中国航天大事记 学生自由说。师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如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杨利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翟志刚太空行走、嫦娥登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讨论: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工具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而努力吧!

【介绍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现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四、引导学生课后拓展研究: 1.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 学生自由谈想法。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设计特色简述】

利用图片与录像资料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而且更加的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比让学生阅读资料、汇报、讨论,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更吸引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课内外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板书设计】:

18、探 索 宇 宙

古代----眼 睛

望远镜

现代----火 箭

宇宙无限,探索无限

航天器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篇5

活动计划

前两节课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第三节课展示交流。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参考主题:

抽签选题,如果对抽到的主题有意见,可以自拟主题,但需符合本次活动的大主题并经过老师批准。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古代中国人、印度人、巴比伦人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什么?证据是什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证据是什么?是何时发现的?是谁发现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你认为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正确的吗?你有自己的想法吗?

2介绍太阳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太阳的基本情况如何?太阳黑子是什么?太阳和人类有何关系?什么是日食?日食是如何产生的?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3介绍月球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月球的基本情况如何?你认为我国有没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你有何开发月球的设想?什么是月相?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4星座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什么是星座?主要星座有哪些?你知道哪些星座的传说?

5太阳系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土星的光球是什么组成的?哥白尼与日心说。

6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作品要求:

1使用Word或Powerpoint软件制作。熟练应用上次活动讲评中强调的三点:标题的修饰,文字的修饰,超级链接的应用。

2要求主题突出,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

3作品中应有封面、封底、目录页、小组名称、组长、组员分工、日期。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8页以上正文页,在目录页应设置超级链接。

4作品中采用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提倡原创。

《探索宇宙》获奖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从探索宇宙的工具入手,简单阐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走过的路和付出的艰辛,从而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这门课,五年级开始接触《地球与宇宙》这一知识。但是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大,现代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不冲蚀着孩子们的大脑,因此对宇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这节课正是顺应孩子们对知识渴求的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给同学们经行有条理的疏导。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探索宇宙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探索宇宙的信息。(2)通过课上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预期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五、教学方法

提前收集资料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运用多媒体 分析整理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准备:相关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相关的航空动态的视频:

我国2013年12月2日玉兔号探测器登月的视频 美国2008年5月26日火星探测器的报道。师:刚才我们得到那些信息? 生:(都是关于太空的事件)

师:这俩件事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对地球以外的宇宙进行探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探索宇宙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设计理念:用直观的视频和最前沿的资料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二)分组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情况

师:探索宇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题目,它经历的时间历程是很多方面的。为了得到跟详细准确的信息,我课前给同学们出了四个方面的话题,而且分配每人只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现在我把它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第一个话题:围绕观测技术的发明。第二小组第二个话题:关于运载火箭的知识。第三个小组第三个话题:关于航天器的种类。第四个小组第四个话题:关于航天英雄的事迹。现在同学们按你查的资料坐到对应的小组。

师:你们先在各组内经行交流整理,补充自己的学生记录卡。一会全班汇报交流,注意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而且有趣味性。学生活动

师: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好习惯。

1、各种望远镜

师:我们先让第一小组汇报他们的知识

小组汇报:(汇报的内容大体是:伽利略的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天文台的光学望远镜、哈勃的太空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第一小组说,其他小组认真听,本小组的成员可以随时补充。)师总结: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是运用不同的科学原理设计完成的,它们都是地面的观测器。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可以在太空移动的望远镜。(书上51页)

2、运载火箭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汇报的详略得当,希望第二小组继续 学生汇报:(重点引导说多级火箭的原理)

师总结:运载火箭是一种把航天器运到太空的“交通工具”。它需要装载大量的燃料,但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本身给带来的负担。所以采用了多级助推的方法。多级助推好比多个饭盒,你吃完一盒,就把这个盒扔掉。扔掉一个负担就减轻了许多自重。(可以播放火箭发射的过程)

3、航天器

师:刚才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相信下面的汇报一样精彩。学生汇报:(最好有图有真相)

师总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真正的了解太空,必须进入太空。航天器的发明为人来实现这一目标打开了大门。航天器好像我们地球人的办公室,它给科研人员提供的场地。(可以再查一些各国空间站的情况。)

4、难忘的太空人

师:人应该有梦想。《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筋斗云就是对进入太空的一种渴望。不过,这一切由于人类的不断努力,已经把它变成了现实。下面请第四小组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太空人。

学生汇报:(我国明朝的万户、苏联的加加林、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的故事、我国近几年的航天英雄、)

师:(表情有悲伤也有喜悦)向我们的太空英雄致敬。而且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国航天技术的欢喜,激发同学们爱国的热情。(设计理念:这四块我采取了各个击破,责任到人的方法。这样也让同学们知道:通过借签别人的成果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三)讨论探索宇宙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宇宙的探索是艰苦的,有的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值得吗?(以剩下的时间来确定讨论时间的长短)

(设计理念:让同学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要墨守成规,要放眼未来)

(四)作业

将各组收集的资料汇总,并按照一定的主题编辑成小报,在班内进一步交流。

(实际理念:今天得课只是探索的开始)

八、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是关于探索宇宙的知识。知识面太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分知识点进行课前查阅,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有了针对性。一开课,我采用了最吸引眼球的视频,一下把同学们带进了有着无穷魅力的太空。在课中间,我采取的是,学生能表达清楚的我不重复,而学生相对薄弱的知识性的,我用简单的事例来打比方。尽量做到复杂的道理浅显化。整节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更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学生的活动多,时间不好把握,所以我在课最后设计了有伸缩性的讨论。作业的设计也是本课的延伸。板书的设计我用箭头把探究的方法和内容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相信一定是画龙点睛之笔。

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方法探索 篇7

机械创新设计这门课程作为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让学生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各种创新思维技法进行学以致用,此课程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3]。此课程是我校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虽然此门课程在我们校区开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本课题组通过积极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我们校区的实际情况,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了许多研讨,开设了32学时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并配备了1周的机械创新设计实训,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

1 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讨论式教学

刚开始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授此门课程时,直接给学生灌输各种创新思维、创新技法,虽然上课过程中结合了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教学,在类似仿生创新授课中也给学生播放了一些仿生机械的动画,学生虽然听案例和看动画都很入神,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被动地听讲,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对相关案例的思考,没有分析案例和动画中包含了哪些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法,没有主动思考创新原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普遍弊端。

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接触到了一些思维方式的创新方法,如群体集智法。群体集智法是指集中群体智慧,并激励思维,进行创新。此技法是一种群体操作型的创新技法。群体集智法常采用的具体实施方式有:会议式、书面式、卡片式[2]。

群体集智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创新思维,可以采用这种创新技法融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授课中,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思维中,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创新原理后,可以给定一个合适的命题,进行这样采用群体集智法的讨论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创新中,更好地理解创新原理的本质和更好地掌握这些创新原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讨论式教学。例如,在进行发散式思维方式这一内容教学时,就组织学生采用了书面集智法进行了关于“如何分理1元、五角和一角的硬币”这一命题的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种解决方式,如从质量角度考虑,采用惯性筛、斜面滑落等措施;从直径角度考虑,采用不同直径的孔分离;从密度角度考虑,采用油液控制,根据沉浮高度不同来区分;从颜色角度考虑,采用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等措施。从课堂效果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来看,学生通过这样主动地参与创新设计的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发散思维和书面集智法等创新技法,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2 游戏引出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与发达国家学校的那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相比,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如刻板枯燥,即便是非常有趣的课堂,学生在集中精力听了15~20分钟以后也会渐渐让失去注意力。学生如果觉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就会感到拘束紧张,提不起精神,就可能产生一些厌学情绪[4]。这些问题在我们大学课堂的授课中尤为严重。

教师授课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目前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近几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游戏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一,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导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就处于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讲授逆反创新这一创新技法时,刚开始上课时和学生玩一下猜谜语游戏。例如“必须生产出正品,打一成语”,“根、茎、叶,打一水果”等[5],这些谜语都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得到答案,谜底分别是“不可造次”和“无花果”。学生从猜谜游戏中先引入反向思维这一概念,在接下来逆反创新课程讲解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创新技法。

第二,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来进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在PPT上放一个啤酒瓶或订书钉的图片,组织学生回答这些常见物品的使用功能,可以进行个别提示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畅想,回答出这些常见物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外的具备的其他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三,教师还可以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辩论场,把课堂内容的授课变为学生间的相互辩论,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例如在讲到《思维定势》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好任务,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思维定势的正反双方辩论。通过自身的参与,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结合实训教学参与创新实践

单纯地理论教学,学生只能了解到这些创新技法,只有参与实践,将所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加以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授的创新技法。为此我校区在开设机械创新设计理论课程时,配有该课程的1周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将学习到的创新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创新技法。

为了便于机械创新设计实训课程的展开,本校区购买了一系列机械创新设计实训相关的实验设备,如空间机构创意组合及动态参数测试实验台、空间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如图1所示)、平面机构创意组合测试分析及仿真实验台等。这些设备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设计的机构进行实物搭建,而且配备有相关的仿真软件,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先进行模拟搭建,验证设计机构的合理性。

在机械创新设计理论课程中,先给学生布置些机械创新设计实训的题目,如糕点切片机、花生红衣脱皮机、草坪剪草机等命题,或者也可让学生自由命题,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创新技法对这些命题机构进行机械方案设计,确定好采用的运动机构,绘制出运动简图,设计好基本的结构尺寸。完成以上任务后,就可以去实验室进行软件仿真模拟和实物搭建,验证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实训期间实验室采用开放的管理模式,学生可以集中时间段进行机构的实物搭建,根据实际搭建结果验证和改进所设计的机构方案,从而得到优化的设计结果。

通过这样理论结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到的各种创新技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布置专利撰写作业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专利是最能体现创新成果的一种文件形式。在授课过程中,开展了一堂关于专利撰写方面的讲课。通过几个事例论述了专利的作用和申请专利的原因,讲述了专利的类型和属性,最后结合实例讲述了申请专利所需的文件和步骤,让学生对撰写专利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机械创新实训的命题,给学生布置了专利撰写作业,通过让学生参与专利的撰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创新成果的保护能力。

在近几年授课中,学生通过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撰写了一些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如一种四段式轮履结合智能越障机器人、船体附生物清理机构以及船体附生物自动清理设备、一种船体附着物柔性清扫装置等。

5 结合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命题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一项全国大学生重要科技竞赛活动。参加该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增强学生机械创新思维和机械创新设计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和实物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6,7]。

基于此,在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结合过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例如在讲授组合创新这一创新技法时,结合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多功能齿动平口钳的案例来进行论述,使学生更好理解组合创新的同时,了解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的创新本质。在布置实训任务时,结合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一些命题来布置,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又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做一些准备。例如在上学期的机械创新设计实训中,就以第六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的钱币分理装置、包装机械、运输助力机械等进行了命题,一些学生设计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并参加了刚结束的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图2所示的自动钱币分理机。

6 结束语

机械创新设计作为一门创新设计类课程,对于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的教学中,本课题组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采用讨论式教学、游戏教学、实训教学等手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创新技法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摘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开展了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游戏教学法、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专利撰写作业、结合创新设计大赛命题等手段。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创新技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创新,讨论式教学,游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长生,周纯江.机械创新设计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张春林.机械创新设计二[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孟飞,刘平安.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138-139.

[4]周英瑛.课堂游戏,寓教于娱:浅谈大学英语的游戏教学[J].考试周刊,2009(14):125-126.

[5]温兆麟.创新思维与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杨叔子,彭文生,吴昌林.再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5-10.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篇8

(1)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创设问题的情境→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假设→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环环相扣→成功,该过程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绘画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绘画、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通过游戏合作让同学体验成功,增加同学自信心,培养同学创造的兴趣。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契机。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四­——装饰画.创造与表现,这一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定位重点是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的表现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堂课教学的关键。这一课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和游戏来了解材料是作为艺术造型的基本要素,以及它对于体现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力求适应学生现有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打消学生表现不了或是畏惧创造的心理,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作好铺垫。

(2)基于网络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获取知识量、信息量最简洁的学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①再现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虚拟功能。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教学应用时有具有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创新人才。其指导思想是美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在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开放式的情景中引入学习主题的研究。其辅助美术教学的前提是计算机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前通过这些设备查询与学科相关的各种资料,与他人进行交流,使课堂教学大大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变的更加开阔。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所有这些,有效地弥补了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局限,从而更为有效地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实现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另外,通过对网络美术资源的检索、查找、发现、探索,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辅助学生建构起较全面的人文性知识体系。

在开放式研究性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情境;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播放将学生引入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与体验,最后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更好的运用于美术表现之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使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的转换。

例如在学习欣赏与评述一单元时,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画家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播放,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教学课件。本课的内容是造型和表现,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来欣赏和分析教学内容。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的进行欣赏、评价。将美术常识与技能结合并内化。这一单元教学构思是在条件具备的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一堂生动有趣的自主性学习教学课。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同教师一同浏览和赏析作品。欣赏名家名作体会画家是怎样通过绘画中的色彩、明暗关系来表答感情,抒发情感。利用电脑使用相应的软件处理方法对一幅图片进行改变。从明暗、色彩,造型的变化来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3)“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这一教学方法中主要突出的是一个“先”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思考,积累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导学,用切合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训练,使同学大胆尝试和创作。在进行具体操作实践时,依旧是先来让学生动手画,之后教师通过随机的鼓励式评价和适时的诱导、讲解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内容。

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通过尝试、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实施方法与步骤:导学: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反馈,展开教学→尝试、创新→随机评价→体验成功。美术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构思巧妙独到,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就能成就个性化的成功的美术课。长此以往必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来。

例如,我在上八年级泥塑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领悟创作泥塑的要领,在课堂导入的7、8分钟时间里,我设计了请同学分组推举代表上台表演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动态,并让在座的学生猜猜看表演的是什么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生动有趣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探究、自觉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很快就能抓住人物的动态特点进行表现,其中有一组学生代表用银色即时贴做荧光条,把染成黄色的纸作为服装道具,表演中抓住清洁工专注清扫街道时弯腰用力打扫的动态特征,将人物表现的活灵活现。这时我及时对泥塑创作的表现要领进行概括性总结:“抓住对象在生活中最生动、最富表现力的神情动态特征,只有强调特征才能塑造出富有激情、富有内在活力的雕塑作品”。

这样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中原本是难点的创作法则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逐步内化了。在教师充分的引导下,学生充满创意和灵气的火花时时闪现在课堂上。

探索生物的奥秘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o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 o 怎样学习生物 o

教学重点:

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o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 o 怎样学习生物 o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新同学到莞中,自我介绍)2.多姿多彩与神奇奥秘的生物界

说起生物,相信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有生物,那什么叫生物呢?――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就叫生物。下面给大家欣赏一些图片(电脑软件)。大家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呢?(非常漂亮)

对了,让大家看这些图片的目的只是告诉大家,我们的生物界是多姿多彩。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生物有五百多万种, 现存二百多万种,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和千变万化的鱼虫鸟兽,使得我们的地球绚丽多姿,盎然生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周围,总会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问题,比如:

 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呢?(播放视频) 与植物的根相反,为什么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的呢?

 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呢?(播放视频)平常只是看到动物吃植物,那有没有植物吃动物呢?(播放视频) 动物捕食的花招(拟态),你能在视频的第一幅画面上发现某种动物吗?(播放视频)

 为什么不同的鸟能织出形状各异的巢呢?(播放视频)为什么蜜蜂能不借用任何工具就能筑成标准的正六边形?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为什么花草树木的叶子大都是绿色的?  为什么蜘蛛能结网?  为什么人会思考?  为什么人会做梦?

 为什么子女总是与其父母相似?

自然界中的这些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看起来十分平常,但仔细想起来却又感到神奇奥秘,饶有趣味。以上所说都是我们平常看得到的现象,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你会发现更多神奇奥秘的地方:

 示图片1:杆菌

 示图片2:人的表皮(电子显微镜) 示图片3:白细胞正穿过血管壁  示图片4:黑松花粉粒

好,所有给大家看的这些视频和图片,都是告诉大家,生物界也是充满奥秘的,要想探索生物的种种奥秘,就得跨进生物知识的宝库,去寻求揭示奥秘的知识。那我们的生物课就是带领大家跨进生物知识的宝库,并为大家指路,让大家能更好地在生物知识宝库中遨游。

初中生物我们要学三本生物书(示书本),初一上学期主要学习植物,下学期主要学习动物,初二一学年,我们主要学习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人体生理卫生。3.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知识?

除了刚才我们讲的学习生物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外,还有:

a.个人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b.国家建设离不开生物知识。物质生产的许多行业都要用到生物知识,农林牧渔,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不用说,就是采矿和冶炼行业都要用到生物知识。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更要用到生物知识。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后有时间,我会更详细地为大家解释。

c.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难题(人口,环境,资源,粮食)都与生物知识有关。

4.怎样学习生物知识?

板书设计:  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记。 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

一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篇10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镇北高蓬村北高蓬小学 冀教版一年级(下)

定 州 市 北 高 蓬 小 学

作者:郑欢欢

邮编:073000 工作单位:定州市北高蓬小学

电话:*** 电子邮箱:1719984646@qq.com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发现、交流事物中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并用语言描述事物中的规律,能解决有关简单规律的问题。

3、积极参加观察交流活动,体会有规律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

性。

教学重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教学方法和手段: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逛过超市吗? 生:逛过。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超市的常识及购物经历。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逛一逛刚开业的沃尔玛超市,好吗? 生: 好。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师出示超市开业情境图。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沃尔玛超市的门口,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你观察到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找规律)师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有规律的事物,从上往下观察,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与交流的时间。

2、学生活动。

四人一组观察并交流。

3、师生交流探讨。师指名说一说。

生1: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红黄蓝,红黄蓝......师:如果接着往右插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黄蓝,红黄蓝......师PPT演示彩旗的排列规律。

师重点指导学生的语言描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红黄蓝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并让学生多次叙述至熟练。

生2:我发现彩带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紫蓝黄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师PPT演示彩带的排列规律。

生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红粉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师提示灯笼还可以按形状来判断其排列是有规律的。并用PPT演示灯笼的排列规律。

生4:上台指出花篮里的花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粉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生5:上台指出花盆里的菊花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紫白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并且花盆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是按绿橙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师表扬学生们观察仔细,并引导学生们观察高楼大厦、台阶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4、师总结。

找规律的小窍门可以从颜色、形状来判断。(板书)有规律的排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观!

5、热身。

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能发现这么多事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事物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自由发言(如:桌椅的排列,窗户的排列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并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练习巩固

出示课本93页找规律的三个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接着往后画。重点指导第三个小题,最后师总结:找规律除了从颜色、形状来判断之外,还可以从数量来判断。(板书)(如第三题:方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123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事物有规律排列的理解,并总结出找规律的一些技巧,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四、游戏

首先,找四男四女上台,根据老师的口令来排队。

1、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2、两个女生两个男生、两个女生两个男生、......然后,根据第2个口令,老师规定从台下可再上来四位同学,这四位同学接着往后排队,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最后,让学生们自己排队,要求排序的队伍是有规律的。学生们可能会排出:女男男、女男男、......也可能会排出:男男女、男男女、......只要学生排出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教师就要给与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孩子们天生就爱玩,通过游戏的形式,不仅满足了孩子玩的需求,而且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有规律的含义。)

五、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都学到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对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

六、开放性的作业

同学们回家之后仔细观察,发现家里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看谁找的多。

教后反思:

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三位一体思维方式

0引言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它能够实现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步入社会实践的过渡。随着人们对能力培养重要性的深化认识,当今社会,人们更重视的是素质教育,这不仅仅体现在中小学院校中,在大专院校更是如此,如何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如何让大学阶段成为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索的问题。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该课程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步入社会的专业化平台。下面针对此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做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1转化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硬性的理论授课方式改为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结合

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以理论课为主,并且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则截然不同,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将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传授知识技术是教师的天职,引导启迪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探索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使学生从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启迪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自如,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切被创造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一切变化都有一个不变的基础或主体,这就是事物的实体。实体是独立的存在,是个体,例如一个人、一只狗、一块石头等。而偶性则是依附于他物而取得存在的东西,例如白、密等。也就是说,偶性是实体的特性,没有离开实体可以独立存在的偶性,例如没有一种颜色可以不是某物的颜色,没有一种密度可以不是某物的密度。”托马斯的这一精辟论断对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有着很强的重要性,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诱导学生创意理念的产生。例如,在实训课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研究几个设计主题,进行创意草图的绘制,各小组穿插进行不同主题的设计,最后形成设计理念。创意草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诱导的作用,通过实例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创意方向,比如我们也可以把完整的几何体打破重新组合,或切割转换位置,通过解构再建构而赋于新的形象;由点线面结合将平面的事物转化为立体的事物;通过物体颜色的搭配制造空间感,等等。

教学过程中的集体研究讨论能够产生共性和普遍性,而独立思考则会产生个性。个性又恰恰是艺术追求的最高且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作用,在独立思考过程中的会迸发出与众不同,独具创新的事物,甚至可以达到教师难以预想的效果。通过独立思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利用有关设计资料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设计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衔接

理论知识的培养是广告设计能力培养的基础与根源,而应用技能的操作则是将创意想法实现的过程。这犹如一个广告设计的创意与表现形式,广告的创意是一则广告的灵魂与根源,广告的表现形式是为广告创意服务的。它是将广告呈现出来的手段。再好的广告刨意如果没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创意将无法传递给受众;相反,如果只有形式而没有创意的广告也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没有真正的内涵。所以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讲求的是设计与制作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在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应用技能的培养强调的主要是软件技术的应用,当今的广告设计行业主要以电脑作图软件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市场现有的技术及软件引进课堂,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社会上的职业技能。例如,现今社会上流行的广告形式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平面广告形式上,更多的三维立体式广告应运而生,LED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显示屏与霓虹灯在室外广告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应用。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亲临广告制作现场,体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衔接的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市场调查可分门别类的进行,各组也可穿插交替进行。例如将广告分为影视类、平面类、网络类,而平面类的广告又分为招贴类、报纸类、杂志类、DM广告、POP广告等不同类别。各小组可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在调查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广告应用技能的特点及实施方法,更重要的是体会不同企业以及不同公司对广告的要求,广告公司设计理念的产生以及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广告创意及制作方法。

3构思、草图、创意三位一体

构思、草图、创意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晋人刘勰在我国古代集大成的写作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中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i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段话描述的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现象“神思”,“神思”就是构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而应用于广告领域,“构思”则是指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造型运用的法则,如“构图、结构比例、透视原理”、“虚实”处理方法等。

教师在“构思”教学阶段就应该启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不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法,而是涵盖多种具体思维逻辑的思维体系,多种思考方式的结合体,所以构思的内容不是只限于出发点,而是向出发点有关的各个方向扩散,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联想。例如伏特加酒广告的设计构思就是从横向上对不同事物进行的对比联想,首先是从对地域的平行思考,产生了绝对的芝加哥、绝对的米兰、绝对的好莱坞、绝对的布鲁克林、绝对的布鲁塞尔、绝对的波士顿系列广告;其次是对人物的平行思考,产生了绝对的斯皮尔伯格、绝对的梦露系列广告;再次是对事物的平行思考,有了绝对的未来、绝对的证据和绝对的真实系列广告等等。

“草图”:这里的草图并非仅指将构思直接展现于纸面的形式。而是随机创作的状态,是创意的前奏,它可借助于电脑也可徒手进行无章法的绘制,进行无规则的图形创意或肌理效果的制作,寻求创作灵感。创意草图可以单独作为平面广告制作专业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讲授,此课程是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铺垫。

“创意”:创意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

新的创造;是把原来的旧的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李奥贝纳曾经说:所谓的创意,关键是如何用有关的、可信的、格调高的方式,在与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之艺术,而这种新的关系可以把商品用某种清新的见解表现出来。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创意是创作作品的灵魂。广告作品的创意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任何一则广告的创意都是设计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所表达主题的一个诠释。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所见事物的理解能力,对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对事物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

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进行广告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缩短学生的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工作学习效率。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过程中,还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式。思维方式是一种惯性事物,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但在设计领域,思维方式主要有水平思考法、纵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水平思考法是应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心情联想、叙述联想、性质状态联想、动作联想、因果联想、例示联想、要素联想、场所联想、类似联想、相反联想、印象联想、摹体联想、同等联想、添加联想、间接联想等。在确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之前,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每种方式的应用过程,逐步总结经验,在提高自己设计能力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各自特点的思维方式。

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后,还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考过程,广告创意的思考过程不但是设计者在制作广告过程中要考虑的,同时也是受众者在看广告的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通常包括起、承、转、合四个过程,所谓“起”,是指广告的整体形式给人的最初印象,它是决定广告视觉度的关键。“承”是指由广告的外在特征转向广告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即广告的创意的探索。“转”是整个广告的关键所在,此过程不但揭示出广告的创意,更重要的是将广告创意与表现形式有机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广告制作的高潮部分。“合”是广告的收尾部分,是对整个广告过程的完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学生完善广告的整体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广告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转化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硬性的理论授课改为理论与实训课的结合;设计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衔接;构思、草图、创意三位一体;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几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推出,才能达到广告制作推陈出新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情感,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和进一步提升,使“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更加市场化,并且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和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玉晶.广告设计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上一篇:富良棚小学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汇报材料下一篇: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方法在云南大理-丽江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