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

2024-11-09

肿瘤学(通用8篇)

肿瘤学 篇1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15Gy B.45Gy C.60Gy D.70Gy E.84Gy 1.在常规放射治疗中,全膀胱的放射耐受量为60Gy 2.在常规放射治疗中,10cm长脊髓的放射耐受量为45Gy 3.在常规放射治疗中,全肺照射的放射耐受量为15Gy(4-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放射损伤的修复

B.细胞周期再分布

C.乏氧细胞再氧合D.再群体化

E.血管生成

4.肿瘤经照射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乏氧水平可以低于照射前,是由于C 5.某一既定单次照射剂量分成间隔一定时间的两次照射所观察到的存活细胞增加,是由于发生了A 6.在放射治疗中,总治疗时间延长,肿瘤控制率下降,是由于发生了D(7-9题共用备选答案)

A.ISEL B.IDEAL C.BR21 D.INTACT E.HERA 7.进行ZD1839和安慰剂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是A 8.进行ZD1839不同剂量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临床试验是 9.研究ZD1839联合化疗疗效的临床试验是(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乳酸脱氢酶

B.癌胚抗原

C.p-hCG D.多胺

E.p53的点突变

10.属于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是 11.属于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的是 12.属于肿瘤代谢物类肿瘤标志物的是(13-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根治性手术

B.姑息性手术

C.预防性手术

D.诊断性手术

E.重建或康复手术

13.胃癌伴幽门梗阻者行胃空肠吻合术称为 14.恶性淋巴瘤患者开始治疗前应接受的手术称为 15.乳腺癌根治术后为恢复形体而接受的手术称为

胃癌伴幽门梗阻为改善症状,恢复患者进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以接受胃空肠吻合术,称为姑息性手术;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应取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确定淋巴瘤亚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重大,我们称之为诊断性手术;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可以考虑乳房重建术以改善患者形体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恢复患者自信。(16-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cdc2 B.p53 C.p21 D.p16 E.cyclinD 16.与CDK4和CDK6的抑制密切相关的CKIs是 17.主要和CDK2的抑制有关的CKIs是 18.属于人类细胞主要的CDKs是

CKIs是负向调节CDKs的抑制蛋白,CKIs有两个主要的家族:一个是Cip/Kip家族,如p21、p27、p57,主要和CDK2的抑制有关;另一个是INK4家族,包括p16、p15、p18和p19,主要与CDK4和CDK6的抑制密切相关。

(19-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肺癌筛查

B.乳腺癌筛查 C.肿瘤发病机制研究

D.戒烟行为

E.三阶梯止痛

19.属于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措施是 20.属于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是 21.属于恶性肿瘤三级预防措施是

肿瘤的一级预防是指针对病因学预防,针对的对象为一般人群,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全球多次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定吸烟与肺癌等恶性肿瘤存在因果关系,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是研究方向,不属病因学预防。肿瘤的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学预防,针对特定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目前尚没有研究证实在一般人群中进行肺癌筛查可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肿瘤的三级预防是指对现患肿瘤患者进行的干预治疗。(22-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肿瘤区

B.靶区

C.计划区

D.治疗区

E.照射区

22.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和各种影像诊断手段确定的肿瘤大体范围是 23.靶区本身生理性运动范围及日常治疗中摆位引起的变动范围是 24.治疗计划中8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是 25.治疗计划中5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是(26-29题共用备选答案)

A.EPO B.G-CSF C.TNF D.TPO E.IFN 26.促进红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27.促进白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28.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29.可以用于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细胞因子是 1.EPO为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生成。

2.G-CSF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粒细胞等白细胞生成。

3.TPO为促血小板生成素,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从而产生血小板。4.干扰素(IFN)可以作为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细胞因子。(30-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博来霉素

B.蒽环类药物

C.长春花生物碱

D.烷化剂

E.顺铂

30.远期毒性主要为心脏毒性的是 31.远期毒性主要为肺纤维化的是 32.远期毒性主要为肾脏毒性的是 33.远期毒性主要为神经系统毒性的是 34.远期毒性主要为性腺毒性的是(35-38题共用备选答案)

A.NK细胞

B.B细胞

C.CD8+ T细胞

D.CD4 T细胞

E.树突细胞

3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是

36.杀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的是

37.本身无直接杀瘤作用,但活化后,可通过产生TNF发挥溶瘤作用的是 38.本身无直接杀瘤作用,但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作用的是(39-4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氨磷汀

B.双膦酸盐

C.美司那

D.亚叶酸钙

E.白介素-11 39.用于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的是 40.用于放化疗正常组织保护的是

41.用于预防化疗导致的出血性膀胱炎的是 42.用于化疗导致的血小板降低的是 43.用于大剂量MTX解救治疗的是(44-47题共用备选答案)

A.CD20 B.EGFR C.HER-2 D.VEGFR E.CD22 44.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其作用靶点是 45.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其作用靶点是

46.与放射线联合应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爱必妥(西妥昔单抗/0225),其作用靶点是

47.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靶向药物Avastin(贝伐单抗),其作用靶点是

(48-50题共用备选答案)

A.G1期

B.S期

C.G2/M期

D.G0期

E.G0+G1期

48.对射线最敏感的细胞周期时相是 49.对射线最抗拒的细胞周期时相是 50.对热疗最敏感的细胞周期时相是(51-55题共用备选答案)

A.FOS B.PDGF C.CDK4 D.ERBB1 E.ROS 51.属于生长因子受体的癌基因是 52.属于生长因子类的癌基因是 53.属于信号转导分子的癌基因是 54.属于转录因子的癌基因是

55.属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癌基因是(56-60题共用备选答案)

A.放线菌素

B.甲氨蝶呤

C.VCR D.环磷酰胺

E.三苯氧胺 56.烷化剂类化疗药 57.生物碱类化疗药 58.抗代谢类化疗药 59.激素类化疗药 60.抗生素类化疗药

化疗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六类:①细胞毒类药物:烷化剂类,作用于DNA和RNA、酶、蛋白质,导致细胞死亡。如氮芥、卡莫司汀(卡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马利兰)、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等;②抗代谢类药:此类药物对核酸代谢物与酶结合反应有相互竞争作用,影响与阻断了核酸的合成。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巯基嘌呤、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等;③抗生素类:有抗肿瘤作用的如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毒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光辉霉素等;④生物碱类:主要为干扰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长春碱、羟基树碱及鬼臼毒素类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VM-26);⑤激素类,常用的有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己烯雌酚、黄体酮、丙酸睾丸酮、甲状腺素、泼尼松及地塞米松等;⑥其他:不属于以上诸类如甲基苄肼,羟基脲、L-门冬酰胺酶、顺铂、卡铂、抗癌锑、三嗪咪唑胺等。(61-6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吉非替尼

B.伊马替尼

C.贝伐单抗

D.曲妥珠单抗

E.利妥昔单抗

61.FDA第一个批准用于抗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是 62.FDA第一个批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单克隆抗体是 63.用于Her-2阳性(FISH)的乳腺癌治疗的是 64.用于胃肠间质瘤的靶向药物是

65.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小分子药物是

1997年11月,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克隆抗体)获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顽固性低度或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也是FDA获准治疗肿瘤的第一个单克隆抗体;1998年9月,曲妥珠单抗(抗HER-2单克隆抗体)获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2001年10月,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003年5月,吉非替尼(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获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04年2月贝伐单抗(重组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获FDA批准上市。

(66-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p53 B.PTEN C.MSH2 D.DCC E.BRCA 66.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是 67.参与细胞DNA损伤修复的抑癌基因是 68.参与细胞DNA错配修复的抑癌基因是

目前已知的重要的抑癌基因有p53、Rb、p16、BRCA1、BRCA2、APC、DCC、PTEN、VHL等。p53是细胞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BRCA1和BRCA2为转录调节因子,参与DNA的损伤修复;MSH2参与细胞DNA错配修复。(69-70题共用备选答案)

A.TNFR B.EGFR C.VEGFR D.caspase-9 E.MAPK 69.属于细胞凋亡主要信号通路中死亡受体途径的是 70.属于细胞凋亡主要信号通路中线粒体途径的是

细胞凋亡主要的信号通路有: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传递细胞凋亡的信号。线粒体途径是线粒体接受凋亡信号后释放凋亡因子,包括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等,与caspase-9结合,导致其自身剪切和活化,并进一步活化下游的caspase,从而引发凋亡。(71-72题共用备选答案)

A.10% B.1% C.30% D.50% E.80% 71.正常肝组织在有氧条件下由糖酵解供能占 72.肝癌组织中在有氧条件下由糖酵解供能占

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糖酵解明显增强。正常肝组织在有氧条件下氧化供能约占99%,而酵解供能仅占1%;但在肝癌组织中糖酵解供能可以高达50%。

(73-75题共用备选答案)

A.1940s B.1950s C.1970s D.1990s E.2000s 73.顺铂、阿霉素作为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发生在 74.靶向治疗作为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发生在

75.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作为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发生在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1940s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1950s环磷酰胺、氟尿嘧啶,1970s顺铂、阿霉素,1990s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2000s靶向治疗。

76.假设早反应组织α/β=10Gy,晚反应组织α/β=3Gy,常规治疗2Gy×1次/天,每周5次×6周,则早反应组织有效生物剂量为(76-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72Gy B.100Gy C.89.8Gy D.111.4Gy E.84Gy 76.假设早反应组织α/β=10Gy,晚反应组织α/β=3Gy,常规治疗2Gy×1次/天,每周5次×6周,则早反应组织有效生物剂量为

77.如果改为超分割治疗,1.15Gy×2次/天,每周5次×7周,则早反应组织有效生物剂量为

78.如果改为超分割治疗,1.15Gy×2次/天,每周5次×7周,晚反应组织有效生物剂量为

(79-80题共用备选答案)A.NO B.PKC C.PKA D.Ras E.G蛋白

79.属于第二信使的分子是 80.属于跨膜蛋白的分子是

跨膜信号转导系统由配体(第一信使)、细胞膜受体、第二信使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系统组成。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统称配体。细胞膜受体为跨膜糖蛋白。膜受体的基本类型包括: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受体激活后,在胞内产生第二信使cAMP、cGMP、NO、P3、DAG、Ca 等,通过激活胞质内的一些激酶,如PKA、PKG、PKC、PKB等将信号继续传递下去。从分子意义上说,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是以一系列细胞内蛋白质的构象和功能改变为基础的级联反应。来自细胞外的信号经过细胞内的逐级雪崩式的酶促放大作用,迅速传递到整个细胞。(81-8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我国研制了抗肿瘤新药放线菌素D B.大量筛选抗肿瘤新药,合成了氟脲嘧啶

C.我国研制了三尖杉碱

D.我国实施药品法

E.我国颁发《药品临床试验管里规范(试行)》 81.发生于20世纪40~50年代 82.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 83.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84-8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细胞分裂增殖

B.细胞的克隆选择和扩展

C.细胞暴露在复杂的致癌环境因素中

D.侵袭性肿块形成E.一系列基因突变事件 84.属于癌变过程启动阶段是 85.属于癌变过程促进阶段是 86.属于癌变过程终末阶段是

细胞癌变是一个多阶段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以一系列基因突变事件为启动阶段,然后细胞进行克隆选择和扩展,在促癌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界限明显的癌前病变,此阶段为促进阶段。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形成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块,并常常伴有向其他部位转移的特征,这个阶段为进展阶段。

第 1 题:单选题(本题1分)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A.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B.生态学研究、临床实验

C.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D.现场实验、社区干预

E.以上均是

第 2 题:单选题(本题1分)关于临床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都是健康志愿者

B.Ⅱ期临床试验是将药物用于患者志愿者,包括老人和儿童

C.Ⅲ期临床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同样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和控制

E.完成Ⅰ~Ⅳ期临床试验后才可提交报告,申请药品注册或上市许可

第 3 题:单选题(本题1分)细胞癌变是从致癌因素引起靶细胞开始的,具体变化为

A.细胞RNA变化

B.细胞基因突变

C.细胞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

D.酶的结构、功能和活性的变化

E.以上均是

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最终均是由细胞基因调控的,细胞的癌变是从细胞基因的改变开始的,包括基因突变、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等。第 4 题:单选题(本题1分)关于淋巴瘤检查方法选择中,错误的是

A.B超适用于颈部淋巴结和甲状腺受侵的检查

B.MRI是中枢神经系统、椎管内受侵的首选检查方法

C.CT是腹、盆部淋巴瘤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

D.PET或PET-CT是目前较公认的适于淋巴瘤治疗前分期和治疗后监测疗效的方法

E.在疑有淋巴瘤肌骨系统受累时首选CT检查 第 5 题:单选题(本题1分)属于Ⅲ期临床试验目的的是

A.确定最大耐受剂量

B.确定最小耐受剂量

C.确定不同患者人群的剂量方案

D.发现新的适应证

E.观察普通人群中使用的受益-风险比

第 6 题:单选题(本题1分)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瘤是

A.平滑肌瘤

B.纤维瘤

C.海绵状血管瘤

D.皮下脂肪瘤

E.骨瘤

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瘤、纤维瘤及皮下脂肪瘤是良性肿瘤,肉眼观呈膨胀性生长。第 7 题:单选题(本题1分)腮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A.多形性腺瘤

B.良性混合瘤

C.Warthin瘤

D.单形性腺瘤

E.肌上皮瘤 第 8 题:单选题(本题1分)关于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缺乏有效的抗原表位,难以触发足够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B.肿瘤细胞MHC分子发生改变,影响抗原呈递

C.大量表达B7等抑制免疫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D.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封闭因子,阻止CTL与肿瘤细胞的结合,从而抑制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E.肿瘤细胞表达FasL,介导CTL凋亡

B7是活化免疫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肿瘤细胞不能正常表达此因子,从而出现免疫逃避。第 9 题:单选题(本题1分)属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是

A.胚胎抗原

B.甲胎蛋白

C.黑色素瘤抗原

D.癌胚抗原

E.CA199

甲胎蛋白在肝癌、畸胎瘤等肿瘤中均有表达;癌胚抗原在胃肠道肿瘤、肺腺癌等肿瘤中均有表达;而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是两种主要的胚胎抗原,此类抗原一般仅表达于发育中的胚胎组织,出生后在成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部分肿瘤中有表达;CA199在胆管癌、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中均可表达。黑色素瘤抗原为肿瘤特异性抗原。第 10 题:单选题(本题1分)机体对抗原性极弱的肿瘤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机制是

A.通过巨噬细胞释放TNF发挥杀瘤作用

B.通过巨噬细胞的直接吞噬作用发挥杀瘤作用

C.通过NK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毒因子发挥杀瘤作用

D.通过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E.通过Ⅰ类MHC分子介导CTL发挥杀瘤作用

对于抗原性极弱的肿瘤细胞,机体主要进行抗原呈递细胞的呈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从而发挥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以通过Ⅱ类MHC分子介导CTL发挥杀瘤作用。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均为抗原呈递细胞,而且树突细胞抗原呈递作用更强。NK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但其作用机制是直接接触发挥作用,而非释放一系列细胞毒因子发挥杀瘤作用。第 11 题:单选题(本题1分)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在照射后多长时间内可以完成A.1~2小时

B.3~4小时

C.4~8小时

D.8~12小时

E.12~24小时

亚致死损伤修复通常进行得很快,照射后1小时出现,4~8小时内可以完成。这也是超分割放疗必须要间隔6小时以上的理论基础。第 12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他莫昔芬疗效与以下标记物相关的是 A.ER B.PR C.C-erbB2 D.CA125 E.CA153

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ER或PR的表达情况在乳腺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ER或PR阳性,应首选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的疗效只与ER相关,而与患者月经情况、淋巴结转移等无关。第 13 题:单选题(本题1分)乳腺X线摄影中,对相当大的一部分患者而言,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是

A.乳腺肿块

B.微小钙化

C.局部乳头和皮肤的改变

D.局部结构扭曲

E.局限致密浸润

乳腺X线摄影中,上述5项均可为乳腺癌在X线摄影中的表现,而微小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以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为多见。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主要征象,微小钙化不仅可以帮助诊断乳腺癌,而且在相当一部分早期病例中,可能其他四个征象不可见,而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依据。

第 14 题:单选题(本题1分)ToGA临床研究证实,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联合化疗可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患者联合用药的中位OS为 A.16.0个月

B.13.8个月

C.9.6个月

D.11.3个月

E.19.8个月

ToGA研究第一次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改善了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并使患者的OS超过1年,达到13.8个月,而通常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10~12个月;可使HER2高水平表达者(IHC2+/FISH+或IHC3+)的生存期达到16.0个月;同时,使缓解率从34.5%提高至47.3%,而通常胃癌化疗的缓解率在30%左右,因此可谓是胃癌治疗的一项里程碑式研究。

第 15 题:单选题(本题1分)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表现中,描述正确的是

A.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呈不规则高回声,回声均匀

B.CT显示宫腔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其密度高于强化的正常子宫肌层

C.MRI平扫T1加权像肿瘤呈高信号,T2加权像肿瘤呈低信号

D.MRI增强扫描后由于肿瘤血供高于正常子宫肌,呈高信号

E.宫外侵犯时子宫边缘模糊,有条索或结节软组织影

第 16 题:单选题(本题1分)关于GIST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胃肠道管壁的细胞

B.可显示为平滑肌和神经成分两种分化的肿瘤

C.>80%的GIST的KIT及S-100表达阳性 D.判断间质瘤良恶性的组织学标准主要是根据核分裂象计数,结合肿瘤体积大小

E.核分裂>5/50HPF,无论肿瘤大小都属于恶性

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管壁的细胞,可显示为平滑肌和神经成分两种分化的肿瘤。判断间质瘤良恶性的组织学标准主要是根据核分裂象计数,结合肿瘤体积大小。GIST中免疫组化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率为80%,但S-100表达阳性率仅为5%。第 17 题:单选题(本题1分)含有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肿瘤称为

A.间叶瘤

B.混合瘤

C.畸胎瘤

D.错构瘤

E.迷离瘤

含有一个以上胚层的多种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畸胎瘤,最常发生于卵巢和睾丸。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称为癌肉瘤。有些肿瘤实质由来源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胚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称为混合瘤。

第 18 题:单选题(本题1分)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是

A.颈后三角淋巴结

B.咽后淋巴结

C.颈深淋巴结 D.颏下淋巴结

E.颈浅淋巴结

第 19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其效应不包括的是

A.直接杀伤靶细胞

B.激活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C.介导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D.调理吞噬作用

E.干扰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无法直接杀伤靶细胞。第 20 题:单选题(本题1分)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

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

B.组织来源不同

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

D.转移的途径不同

E.发生的年龄不同

第 21 题:单选题(本题1分)初步研究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哪一期临床试验目的A.0期

B.Ⅰ期

C.Ⅱ期

D.Ⅲ期 E.Ⅳ期

第 22 题:单选题(本题1分)膀胱原位癌的病变

A.限于固有层

B.限于黏膜层

C.达膀胱浅肌层

D.侵犯膀胱外

E.达膀胱深肌层

第 23 题:单选题(本题1分)宫颈癌的影像学表现中,描述错误的是

A.宫颈外形增大,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可有软组织外侵

B.肿瘤MRI表现平扫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肿瘤呈低信号

C.B超为等回声、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

D.增强扫描MRI呈中等强化、信号不均匀

E.髂内外区或双腹股沟区可见肿大淋巴结,单个或融合成团,淋巴结内可有坏死低密度区,边缘可有强化

第 24 题:单选题(本题1分)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需要观察的项目不包括

A.不良反应

B.肿瘤体积的改变

C.缓解期和生存时间

D.药物性状的变化

E.生活质量 第 25 题:单选题(本题1分)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首先出现于

A.中央窦

B.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C.淋巴结门部

D.边缘窦

E.被膜

随着淋巴液的回流而转移到淋巴结的恶性肿瘤细胞首先出现于边缘窦,而原发于淋巴结部位的淋巴瘤多首先出现于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第 26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肝癌的MRI成像的表现中正确的是

A.肿瘤包膜是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重要征象,称为所谓的“环征” B.肝癌平扫时主要表现为T WI上的高信号

C.对于弥漫型肝癌,MRI能够良好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

D.肝癌MRI动态增强扫描上的典型表现与CT相似,呈“早出晚归”征象

E.早期肝癌在T1加权像常表现为低信号强度,在T WI则多为高信号

第 27 题:单选题(本题1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子哪一年把《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作为正式法规颁布

A.1995 B.1998 C.1999 D.2003 E.2005

1998年颁布《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试行)》,1999年作为正式法规颁布,其后于2003年和2005年作了2次修订。第 28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酶及同工酶属于肿瘤标志物的是

A.乳酸脱氢酶

B.肌酸激酶

C.淀粉酶

D.过氧化物歧化酶

E.前列腺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在许多代谢旺盛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特别在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中具有预后评价的意义。第 29 题:单选题(本题1分)霍奇金病的特点是

A.病变常从一个淋巴结开始,逐渐向远处扩散

B.细胞单一性

C.多个浅表淋巴结同时发生

D.混合细胞型

E.以上都不是

90%的霍奇金病原发于淋巴结,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始,逐渐由近及远地向附近的淋巴结扩散,其组织学特征是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有不等量的肿瘤细胞。第 30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不属于APUD瘤的有

A.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B.类癌

C.甲状腺髓样癌

D.前列腺癌

E.嗜铬细胞瘤

APUD肿瘤系指弥漫分布于许多器官及内分泌腺体内的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该类肿瘤能从细胞外摄取胺前体,通过脱羧作用,使胺前体形成相应的胺和多肽类激素。例如:胃肠道各种神经内分泌细胞癌(最常见为类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C细胞来源)、副神经节瘤(乳腺、宫颈、胆管)、胰岛细胞瘤、Merkel细胞瘤等。第 31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属于真性肿瘤的是

A.畸胎瘤

B.动脉瘤

C.错构瘤

D.迷离瘤

E.结核瘤

动脉瘤是动脉壁的扩张膨出。结核瘤是结核菌感染而导致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瘤样病变。错构瘤是机体某一器官内局部原有成熟组织或细胞异常组合,过度生长,形成肿块,非真性肿瘤,为肿瘤样畸形。迷离瘤又称为异位组织肿瘤,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体内某些组织可离开其正常部位,而到一些不该存在的部位,该组织形成的肿块称迷离瘤,其本质非真性肿瘤。畸胎瘤是由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发生的肿瘤,由两个以上胚层分化的组织构成,形态特殊,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成熟性(良性)和不成熟性(恶性)畸胎瘤。

第 32 题:单选题(本题1分)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第一道防线是

A.Tc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 细胞

D.B细胞

E.NK细胞

NK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第 33 题:单选题(本题1分)制定GCP的目的不包括

A.保证临床试验过程规范可靠

B.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信

C.保障受试者权益和隐私

D.保障受试者生命安全

E.促进新药研发

第 34 题:单选题(本题1分)早期结肠癌X线表现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

A.凹陷溃疡性病变

B.隆起性病变 C.浸润性病变

D.溃疡性病变

E.平坦性病变

第 35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不是肿瘤的是

A.蕈样霉菌病

B.室壁瘤

C.尤因肉瘤

D.血管瘤

E.葡萄胎

蕈样霉菌病属于恶性淋巴瘤的一种,典型症状为皮肤呈蘑菇状病损。Ewing瘤属于一类未分化的小圆细胞肿瘤,目前基础研究的进展证实其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血管瘤多为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葡萄胎是妊娠时胎盘绒毛上的滋养细胞不正常的分裂和增殖,使胎盘绒毛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形似葡萄,也称水泡状胎,有侵袭性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而室壁瘤是由于心肌坏死以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薄弱,在心内压力作用下容易鼓出,形成室壁瘤,不属于肿瘤。第 36 题:单选题(本题1分)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

A.间皮瘤

B.癌肉瘤

C.黑色素瘤 D.Bowen病

E.滑膜瘤

第 37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关于骨肉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11~20岁人群

B.多发于四肢长骨

C.是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D.X线片上可见洋葱皮样表现

E.镜下肿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或骨组织,是诊断骨肉瘤的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骨肉瘤是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多见于11~20岁人群,多发于四肢长骨,X线片上可见Codman三角,镜下肿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或骨组织,是诊断骨肉瘤的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而X线片可见洋葱皮样表现多为尤因肉瘤。第 38 题:单选题(本题1分)霍奇金病中预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是

A.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淋巴细胞减少型

C.结节硬化型

D.混合细胞型

E.以上都不是

第 39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分期是指 A.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B.肿瘤的恶性程度

C.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的多少

D.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程度

E.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第 40 题:单选题(本题1分)细胞凋亡的特征是

A.细胞损伤后的被动死亡

B.细胞凋亡后会发生所在部位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C.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D.化疗药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是一种凋亡反应

E.细胞凋亡在正常组织中基本不存在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生理性和主动性的“自杀行为”。细胞凋亡是机体在生长、发育和受到外来刺激时清除多余、衰老和受损细胞以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第 41 题:单选题(本题1分)适用于乳腺肿瘤普查且比较经济有效的影像学方法是

A.CT B.超声

C.乳腺X线摄影

D.MRI

E.乳腺导管造影

目前国际乳腺癌普查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是乳腺X线摄影,数字化乳腺摄影提高了空间对比分辨率,有助于早期发现微小乳腺癌,且费 用相对低廉。

第 42 题:单选题(本题1分)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大诊断价值的AFP值是

A.>20μg/L B.>100μg/L C.>200μg/L D.>300μg/L E.>400μg/L

第 43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不属于早期食管癌的食管钡餐造影表现的是

A.斑块型病变处黏膜不规则,稍有肿胀隆起,表面粗糙呈颗粒状,黏膜粗细不均,可有中断,如卧蚕状,或伴有浅表糜烂的小龛影,局部管壁略僵硬

B.乳头型肿瘤呈结节状、乳头状或息肉状隆起,突人管腔,形成充盈缺损,其边缘与周围黏膜分界清楚,局部黏膜中断,管壁舒张度差,瘤体表面偶见糜烂,似橘皮状

C.腔内型病变处见管腔内息肉状充盈缺损,并浸润食管肌层壁,肿瘤表面有糜烂或溃疡所致的斑片状的钡剂残留,钡流受阻明显

D.糜烂型病变处黏膜紊乱中断,有糜烂或浅表溃疡,钡餐造影表现为不规则斑点状存钡区,也可呈虚线状或地图状改变

E.平坦型癌肿位于黏膜表面,病变处黏膜既无隆起,又无凹陷,局部黏膜仅呈充血改变,食管造影常常无阳性表现,有时可见局部管壁略僵

硬 钡流受阻,浸润食管肌层壁时分期较晚,不是早期。第 44 题:单选题(本题1分)在颈部淋巴结7个分区法中,下列淋巴结中不包括在7个分区内的是

A.下颌下淋巴结

B.中央区淋巴结

C.耳前组淋巴结

D.颈后三角淋巴结

E.颏下淋巴结

第 45 题:单选题(本题1分)我国现阶段在实施GCP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A.些申办者不了解自己在临床研究中的责任和义务

B.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就开始实施临床试验或对方案随意进行改动

C.对严重不良事件隐瞒不报

D.研究记录保留不充分,保留时间不够长

E.在未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第 46 题:单选题(本题1分)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

A.研究药物在人体的代谢和治疗机制

B.寻找药物合适剂量,药物安全性考核

C.研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D.进行比较研究,了解治疗效果

E.上市后大样本观察,寻找新适应证

临床试验各期目的:临床前药理研究:研究药物在人体的代谢和治疗机制;Ⅰ期:寻找药物合适剂量,药物安全性考核;Ⅱ期:研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Ⅲ期:进行比较研究,了解治疗效果;Ⅳ期:上市后大样本观察,寻找新适应证。

第 47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属于癌前疾病的是

A.纤维囊性乳腺病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皮肤瘢痕

D.肺结核球

E.乳腺纤维腺病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而癌前疾病即一类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前驱阶段病变,如不治疗即可能转变为癌。包括黏膜白斑,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

第 48 题:单选题(本题1分)乳腺癌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通过干扰信号转导通路治疗肿瘤的,曲妥珠单抗作用于

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内端

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端

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内端

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端

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内和胞外端

曲妥珠单抗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的胞外端,阻止由Her-2传递到核内的生长信号。Her-2也就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第 49 题:单选题(本题1分)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是

A.基因缺失

B.点突变

C.启动子的甲基化

D.基因重排

E.以上均是

第 50 题:单选题(本题1分)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像学首选方法是

A.ECT B.腔内超声

C.CT D.MRI E.PET-CT

第 51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从随机分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时间称为

A.OS B.DFS C.PFS D.TTP E.TTF

TTP是指随机开始至肿瘤客观进展,不包括死亡。TTF是指随机开始至治疗终止时间,包括任何原因终止。如病情进展死亡,患者自行退出等。第 52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临床显性肿瘤患者

B.临床隐性肿瘤患者

C.处于癌前状态的人

D.肿瘤的易感人群

E.以上均是

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是立足于总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临床显性肿瘤患者、临床隐性肿瘤患者、处于癌前状态的人和肿瘤的易感人群,分析肿瘤的发生情况。

第 53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以下关于细胞分化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由细胞分裂迅速形成的B.细胞分化仍产生基本相同的细胞亚群

C.细胞分裂导致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是在相同细胞类型基础上进行

E.细胞分裂必然导致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细胞类型的过程。第 54 题:单选题(本题1分)血行转移的确切根据是

A.在远隔器官形成了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B.血液中发现了瘤细胞

C.瘤细胞栓塞于远隔器官

D.瘤细胞进入了静脉

E.瘤细胞进入了动脉

第 55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是

A.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

B.研究肿瘤的传染源、流行途径

C.研究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流行原因和预防措施

D.研究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E.研究不同肿瘤疾病谱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流行原因和预防措施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掌握癌症的流行情况,探讨肿瘤的病因,研究预防肿瘤发生的措施。

第 56 题:单选题(本题1分)Ⅲ期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病例选择要求

A.病理学诊断

B.可测量病灶

C.至少200对患者

D.与以往治疗间隔半年以上

E.以上都是

肿瘤患者因为试验药物的特殊性,因此必备的入选条件必须有病理学诊断。可测量病灶、与以往治疗间隔半年以上则根据试验目的不同而不同,不是必须的条件。虽然至少200对患者也是Ⅲ期临床试验要求,但本题最佳答案是A。

第 57 题:单选题(本题1分)晚期胃癌血道播散最常见部位是

A.脑

B.脾

C.骨

D.肺

E.肝

晚期胃癌常经血道转移到全身各处,最常见的播散部位是肝,其次是肺、骨、脑。

第 58 题:单选题(本题1分)早期鼻咽癌的影像学征象中正确的是

A.鼻咽壁增厚

B.三叉神经侵犯

C.鼻窦炎

D.咽旁间隙变窄

E.颅底骨质破坏

三叉神经侵犯、咽旁间隙变窄、颅底骨质破坏是鼻咽癌局部扩散的表现。第 59 题:单选题(本题1分)卵巢癌的检查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

A.盆腔超声

B.PET-CT C.CT D.MRI E.X线

第 60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最大的是

A.PAP B.PSA C.t-PSA D.f-PSA E.t-PSA/f-PSA

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但在前列腺良性病变中也可升高。t-PSA是指总PSA,f-PSA是指游离的PSA,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前列腺癌f-PSA低,t-PSA高,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PSA高,t-PSA低;所以t-PSA/f-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最大。第 61 题:单选题(本题1分)洋葱皮样表现常见于

A.尤因肉瘤

B.滑膜肉瘤

C.软骨肉瘤

D.骨母细胞瘤

E.巨细胞瘤

典型的尤因肉瘤X线表现为皮质增厚、髓腔变宽,随病变进展出现洋葱皮样表现。第 62 题:单选题(本题1分)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的射线是

A.浅层X线

B.深部X线

C.高压X线

D.高能X线

E.γ线

放射使用的放射源现共有三类: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α、β、γ射线;②X线治疗机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③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束等。高能X线由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是目前放射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治疗设备。第 63 题:单选题(本题1分)无病生存时间的计算方法是

A.从首次记录CR或PR的时间到证实的疾病进展的时间

B.从治疗开始到证实的疾病进展的时间

C.从病变消失到证实复发的时间

D.从治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

E.发病前的所有生存时间

第 64 题:单选题(本题1分)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据是

A.肿瘤有出血

B.肿瘤有坏死

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D.肿瘤有溃疡形成E.老年人、进行性消瘦

恶性肿瘤诊断的标准是病理检查看到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而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虽然常见于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但是不能以此诊断恶性肿瘤,只能作为一个佐证指标,且提示预后不佳。老年人、进行性消瘦在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中也可见到,更不能简单地作为恶性肿瘤的判断依据。第 65 题:单选题(本题1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作放射治疗的大约占

A.30% B.50% C.70% D.90% E.100%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约有60%~7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疗。第 66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从流行病学的研究性质来分,属于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有

A.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B.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C.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从流行病学的研究性质出发,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理论性研究四大类。第 67 题:单选题(本题1分)若某肿瘤可检测到CD20,则该肿瘤可能是

A.B细胞肿瘤

B.T细胞肿瘤

C.胃癌

D.肝细胞癌

E.卵巢癌

CD20是B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抗原,约95%的B细胞淋巴瘤可表达CD20,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即为CD20单抗。第 68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以下不是肉瘤组织学特点的是

A.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穿插、包绕

B.间质少、血管丰富

C.瘤细胞形成巢,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包绕

D.实质与间质的分界不清

E.瘤细胞弥散分布

肉瘤细胞大多弥漫分布,不形成癌巢,与间质分界不清,肉瘤细胞间存在网状纤维。

第 69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转移途径有

A.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浆膜腔转移

B.淋巴道转移、种植性转移、浸润转移 C.种植性转移、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

D.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浸润转移

E.血道转移、浸润转移、浆膜腔转移

肿瘤转移途径为种植性转移、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最常见,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血道转移。第 70 题:单选题(本题1分)可产生促性腺激素的癌主要是

A.绒毛膜癌

B.子宫内膜腺癌

C.乳腺癌

D.肝细胞癌

E.神经内分泌癌

第 71 题:单选题(本题1分)试用新药时,需要提供的资料不包括

A.新药的化学成分和毒性试验的资料

B.新药的抗瘤谱

C.临床前动物实验的资料

D.肿瘤的生长速度及发展趋势

E.患者的经费来源情况

第 72 题:单选题(本题1分)用X线照射时,哺乳动物细胞的OER在A.0.1~0.5 B.0.5~1 C.1.5~2.5 D.2.5~3.5 E.3.5~4.5

用X线照射时,哺乳动物细胞的OER在2.5~3.5,要获得相同的杀伤力,乏氧条件下的照射剂量是有氧时剂量的2.5~3.5倍。第 73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死亡率是指

A.某人群死于某种肿瘤的人数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B.某人群1年内死于某种肿瘤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C.某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死于某种肿瘤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D.某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E.某人群1年内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第 74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肿瘤手术切除原发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这种手术方式称为

A.根治性手术

B.姑息性手术

C.预防性手术

D.诊断性手术

E.重建或康复手术

第 75 题:单选题(本题1分)原位癌的概念是

A.没有发生转移的癌 B.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膜

E.早期浸润癌

原位癌是指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的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子宫颈原位癌、食管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癌等。第 76 题:单选题(本题1分)决定恶性肿瘤易感性的遗传因素包括

A.致癌物代谢基因多态性

B.DNA修复基因多态性

C.细胞增殖和凋亡控制基因多态性

D.高度外显的种系基因突变

E.以上均是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受遗传和获得性因素共同影响,遗传因素导致了个体的易感性。这些遗传因素包括细胞DNA修复、细胞周期和药物代谢的基因多态性等。

第 77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为恶性肿瘤的是

A.多形性腺瘤

B.甲状腺囊腺瘤

C.成肌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瘤

D.软骨母细胞瘤

E.髓母细胞瘤 在肿瘤分类和命名原则中,不同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称为瘤,但也有例外,如淋巴瘤、内胚窦瘤、精原细胞瘤为恶性肿瘤。某些称为母细胞瘤的肿瘤中也有良恶性之分,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而软骨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第 78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癌基因来源于病毒癌基因

B.病毒癌基因不是野生型病毒基因组的成分,对病毒自身的生长、增殖并非必需

C.癌基因是指动物和人的基因组中发现的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

D.原癌基因是人或动物细胞中固有的正常基因

E.原癌基因参与调控细胞正常增殖、分化和凋亡活动

原癌基因也称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来源于细胞癌基因,是经过拼接、截断和(或)重排后形成的融合基因。第 79 题:单选题(本题1分)蛋白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在人原发性肝癌中活性明显增强的是

A.PKA B.PKB C.PKC D.TPK E.CEA

蛋白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密切的关系,蛋白激酶活化后都可以通过间接的机制促进蛋白质和DNA的合成,增强癌基因的转录。在人类原发性肝癌中PKC在胞液和颗粒组分中分别是正常肝细胞的8.5倍和5.9倍。第 80 题:单选题(本题1分)原癌基因激活方式有

A.染色体重排

B.基因点突变

C.启动子的插入

D.基因扩增

E.以上均是

第 81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不发生癌的组织是

A.皮肤附属器

B.软骨

C.子宫内膜

D.甲状旁腺

E.肾上腺

在胚胎组织发生过程中,软骨来源于间叶组织,软骨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肉瘤成分。

第 82 题:单选题(本题1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某种恶性肿瘤在肿瘤中的构成比高,那么说明这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B.不同地区某种恶性肿瘤的构成比的比较,可以反映不同地区某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频率

C.肿瘤构成比是说明肿瘤内部各种肿瘤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D.同一地区某一肿瘤的构成比与该肿瘤的发病率相同

E.同一地区某一肿瘤的构成比与该肿瘤的患病率相同

第 83 题:单选题(本题1分)有关胃癌的CT检查错误的是

A.早期胃癌CT扫描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表面可不光滑,增强扫描病变不强化

B.进展期胃癌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可见向腔内或腔外突出的肿块,也可伴有溃疡,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

C.当肿瘤浸透浆膜层时,CT表现为浆膜面不光滑,周围脂肪间隙内有点、条状影

D.当病变与邻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提示有脏器受侵的可能

E.当病变与邻近脏器间脂肪间隙清晰存在则为脏器无侵犯的可靠表现

第 84 题:单选题(本题1分)利用细胞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较成功的是

A.畸胎瘤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异常分化。由于细胞分化异常在肿瘤发病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诱导分化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 条新的途径。例如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可达80%。

第 85 题:单选题(本题1分)属于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方法的是

A.LAK细胞治疗

B.化疗

C.TIL治疗法

D.接种肿瘤疫苗

E.放射性核素标记mAb

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激发或增强患者的特异性抗瘤免疫应答,是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第 86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肿瘤中,属于良性的是

A.精原细胞瘤

B.淋巴瘤

C.黑色素瘤

D.神经鞘瘤

E.肾母细胞瘤

在肿瘤命名中,不同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称为瘤,如神经鞘瘤。但是不能仅仅根据其名称中有“瘤”就判断其为良性,如黑色素瘤、淋巴瘤、内胚窦瘤、精原细胞瘤等,这些肿瘤为恶性肿瘤。第 87 题:单选题(本题1分)诊断肉瘤的主要根据是 A.切面呈鱼肉状

B.青少年多见

C.肿瘤出血、坏死

D.恶性瘤细胞弥散分布,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穿插包绕

E.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病理性核分裂

第 88 题:单选题(本题1分)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特征为

A.核分裂少见

B.细胞多、间质少

C.瘤巨细胞形成D.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E.出血坏死

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病理检查观察到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且核分裂象多见,其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瘤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多少在不同类型肿瘤中不一致,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特征。虽然恶性肿瘤由于生长速度过快,在肿瘤内部可以观察到出血坏死的情况,但是它同样不是判断恶性肿瘤的标准。第 89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的是

A.腺癌

B.鳞癌

C.黑色素瘤

D.基底细胞癌 E.乳头状腺癌

基底细胞癌是由皮肤基底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面部皮肤等日光照射的部位,局部形成溃疡,侵犯邻近组织,很少发生转移。第 90 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疾病AFP升高的是

A.原发性肝癌

B.重症肝炎

C.生殖细胞瘤

D.肝硬化

E.以上都是

第 91 题:单选题(本题1分)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争取完整切除肿瘤

B.一旦发现切除的是恶性肿瘤,则应按恶性肿瘤重新处理

C.手术切除即可治愈,为节省患者费用无需送病理检查

D.手术切除后都应送病理检查

E.禁忌作肿瘤挖除术

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强调切除的肿瘤必须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理性质,以避免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而不再进行进一步治疗。第 92 题:单选题(本题1分)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中错误的是

A.绝大部分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结节或肿块,可有分叶

B.肾癌绝大多数是高血供肿瘤

肿瘤学 篇2

出版时间:2013-09-01

ISBN:9787117179201

所属分类:

图书>医学>肿瘤学

第十六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0学术年会, 定于2013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假座厦门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是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 《临床肿瘤学杂志》社、《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医师报》社、《中国处方药杂志》社、丁香园网、上海捷信医药传媒、24小时医学频道、CCMTV、北京金叶天盛科技有限公司、万正医网和Medscape网等媒体将全程支持并协助报道。

浅谈医学院肿瘤学教学相关经验 篇3

关键词:肿瘤学;医学院;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恶性影响。因此,如何防治肿瘤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也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学院学生是医学工作者的储备力量,因此加强医学院学生的肿瘤学相关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肿瘤学教学,笔者总结了如下的经验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1. 针对医学院学生的特点,选择讲解的内容。医学院学生往往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活跃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在肿瘤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因果关系,即将肿瘤病因学、肿瘤流行病学及肿瘤的临床表征三者结合起来,打破章节的界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讲解肿瘤病因学时,则更侧重于一般性机制的讲解,对于具体的机制如信号通路等内容稍微讲解就可以了。

2. 通过熟悉事例,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非常重要,肿瘤学也不外如是。空洞的理论和讲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熟悉的事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常列举熟悉的事例,比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因高脂饮食患胰腺癌去世、影星傅彪因酗酒导致肝癌去世等。这些事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肿瘤病因学相关知识,而且让他们感觉到作为肿瘤防治工作者的重要性和使命感,提高了他们学习肿瘤学的兴趣。

3.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展示,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在备课时,通常会到图书馆的多媒体中心有选择的下载多媒体课件,并对课件中一些不清晰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重新的修改和编辑。比如在讲肿瘤不同分期时,会加入不同分期的肿瘤的外观图片及病例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只空洞的讲解相关内容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 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强化教学内容。肿瘤学实验是肿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强化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肿瘤学课程的兴趣。在选择实验素材时,笔者认为实验内容应以简单易操作的为主,比如肿瘤细胞形态的观察、肿瘤标本的制备等。在实验教学中,先由教学团队中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演示相关的实验,并对实验中相关注意事项及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并由相关教师对实验中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学生通过肿瘤学实验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学习肿瘤学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5. 临床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医学院学生最终是要走上临床,而临床中很多实际问题与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是有差距的,甚至是冲突的,因此让学生适时的深入到临床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笔者认为,肿瘤学的临床实习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通常应在理论课程教学完成一半后即可进入临床进行1—2次的实习。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肿瘤相关的知识,对于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已经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他们会把自己的预判与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对比和学习的过程,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以上是笔者对自身肿瘤学教学经验的一些总结,当然在着重提高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做好肿瘤学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的教师,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肿瘤学涉及内容广泛,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的知识。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能力,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培养高尚人格。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肿瘤学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提高自身及广大教育工作者肿瘤学教学的水平,培养合格的肿瘤学医务工作者,提升我国肿瘤防治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江平,杨迎暴,杨雷梅,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是教学质最的根本保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4).

[2]王巍炜,余江敏,李高峰.关于肿瘤学专业临床实验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8(31).

肿瘤学 篇4

一、美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下降

CA杂志这篇《2018癌症数据报告》无疑是我们最关心的内容,结果与往年相差不大。2018年美国将有170余万例发病;61万人死于癌症。男性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稳定下降;而女性则变化不大,其中女性乳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发病率还有升高。尽管如此,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与1991年相比下降了26%,他们将这归功于控烟、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早期诊疗进步。男性一生中患癌的概率是39.7%,女性是37.6%。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仍然是四大杀手。他们的口号是:推动全民抗癌斗争,广泛应用现有的抗癌知识包括控烟、增加宫颈和大肠癌的筛查,加强HPV疫苗接种,对弱势人群加以扶持。

我们国家癌症中心最近发表了“加强癌症检测,助力癌症防控”的文章,其中报道了我国癌症的发病趋势和2000~2013死亡率趋于平稳的情况,并且指出防控的重点是控烟、饮食和感染[中华肿瘤杂志 2018;40(1):1-4.]。美国的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二、免疫治疗发展迅猛

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与基本斗争是临床医学的永恒课题。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重视扶正祛邪。而很多传染性疾病通过免疫治疗达到根治甚至绝迹,这无疑是临床医学最精彩的篇章。对于癌症,如何通过调动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以控制,也有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但由于肿瘤病因复杂,而以前的免疫治疗大多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所以一直进展不大。PNAS杂志(Proc Natl Acad Sci USA)最近发布200万例癌症患者的总结,总体来说癌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根本原因是由于DNA缺损的积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衰老。近年来,主要进展是认识到肿瘤细胞表达PD-L1和特异性过继免疫CAR-T的发展。1.CAR-T细胞免疫疗法

ASCO的评述将CAR-T细胞免疫疗法列为2017年最重要的临床进展。CAR-T,全称是 chimeric antigen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对CAR-T疗法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通过训练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治疗癌症,是一种细胞疗法,而不是一种药。制备的步骤是:(1)从癌症患者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使普通T细胞变成具有强大作用的CAR-T细胞。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T细胞,它是一个带着GPS导航,随时准备找到癌细胞,并且发动自杀性袭击,与之同归于尽的“恐怖分子”T细胞。(3)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患者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往往患者体形越大,需要的细胞越多。(4)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0月这一年间,美国FDA共批准了两个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e therapy)。2017年8月,FDA批准了第一个CAR-T细胞疗法Tidagenlecleucel(商品名:Kymriah)用于治疗复发的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8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有的已经生存超过10年。2017年10月,第二个CAR-T细胞疗法Axicabtagene ciloleucel(商品名:Yescarta),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也已经上市。2.PD-L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L1/PD-1抑制剂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FDA已经批准其中4种进入临床。2017年Pembrolizumab(商品名:Kaytruda)成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广谱免疫制剂。不论肿瘤在何部位,只需有特定基因变异——高微卫星不稳定性或错配修复缺陷(MSI-H或dMMR)这两项特征,就可以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中医的“异病同治”。另一个很有希望的新药物,Larotrectinib,针对一个罕见的肿瘤基因变异(TRK基因融合),也可以用于各种肿瘤类型。这个药物现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如果通过FDA批准,就有望成为第一个“与肿瘤无关”的广谱靶向疗法。

三、靶向药物发展迅速且趋向成熟

2017年,美国FDA批准了13种新的靶向治疗,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乳腺癌、肺癌。截至2017年,美国NCI的数据库中靶向药物已经涵盖了27种肿瘤。其中最多的是肺癌和淋巴瘤都是16种,其次是白血病15种、乳腺癌13种、肾癌11种、皮肤癌12种、黑色素瘤9种,其他分别为头颈部癌8种、多发性骨髓瘤7种、妇科肿瘤5种、大肠癌6种、消化系统癌5种、胰腺癌3种、胃癌2种、甲状腺癌4种、膀胱癌5种、肉瘤3种。说明在临床上超过半数患者在一定时期应考虑是否可以采用靶向药物。NSCLC的靶向治疗第一代EGFR-TKI研究最多,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也已经比较明确,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无论早期或晚期都可以从中获益;耐药患者有T790M突变的患者接受第二代TKI奥希替尼(Osimertinib,AZD9291)治疗疗效明显,而且认识到具有ALK-EML4融合基因的患者也可能从PD-L1/PD-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第三代的TKI Olmutinib(奥姆替尼)疗效也比较肯定。具有ALK-EML4融合基因的患者应用克唑替尼的疗效突出,第二代的药物也进入临床试验。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有效率可达60%~80%,而且不良反应少,在一定程度上在敏感患者可以取代化疗。另外,特别令人鼓舞的是抗PD-L1/PD-1单抗与化疗联合应用。2017年5月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鳞NSCLC的结果,联合组有效率56.7%,而化疗组为31.7%;PFS分别是19.0个月和8.9个月。2017年12月,罗氏Atezolizumab 贝伐珠单抗 化疗治疗之前未接受过化疗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5%和48%;PFS分别为8.3个月和6.8个月。2018年1月16日,默沙东宣布一项入组614例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Keynote189研究,PD-1单抗联合化疗有效率和生存率较单用化疗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18年2月21日在线发布,拜耳公司针对17种肿瘤的抗癌新药Larotrectinib(LOXO-101)的最新研究数据。Larotrectinib是第一个口服、针对存在NTRK1、NTRK2或NTRK3基因融合的乳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GIST)、婴儿纤维肉瘤、肺癌、黑色素瘤、胰腺癌、阑尾癌、甲状腺癌等17种肿瘤的高选择性TRK抑制剂,可用于年龄4个月至76岁的儿童和成人病人,抗肿瘤客观有效率高达75%,而且安全性好。这无疑是新春过后肿瘤治疗进展最振奋人心的重磅好消息。

四、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硕果累累

最近十余年,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迅速,不但队伍不断扩大,而且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如前所述,我国肿瘤登记已经覆盖近10%的人口,基本摸清了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和主要致癌因素。在治疗药物的研究上,尤其是靶向药物的研究已经追赶欧美国家,在亚洲领先。十五期间,我们上市的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2018年1月2日于《Oncol Ther》杂志上在线发表的长篇综述《恩度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恩度在肺癌、癌性胸腹水、黑色素瘤、骨及软组织肉瘤、胃癌、肾癌、乳腺癌、鼻咽癌、脑胶质瘤等肿瘤治疗结果,专著《重组血管内皮抑素》也于去年出版。十一五期间上市的埃克替尼(凯美纳)在NSCLC治疗领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结果,不良反应低于其他两个第一代EGFR-TKI,已经完成与化疗联合持续给药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晚期食管癌等研究。十二五期间上市的阿法替尼和西达本胺在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疗效突出。十三五期间几个重大专项进展顺利,其中安罗替尼、普那布林和阿可拉定及两个PD-L1/PD-1抑制剂的研究结果将于今年的学术会议上发布。目前,国内已有5家企业的CAR-T细胞治疗临床申请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开始评审。中国在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及政府新药审批加速都十分令人鼓舞。除抗癌治疗技术进展外,以肿瘤病人为中心的诊断与治疗,还需要关注肿瘤病人的心理情感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提供费效比更好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更好地辅助应用网络系统管理病人。2018年ASCO临床肿瘤年度进展美国2017年约170万新诊断肿瘤病例,超过1500万人相当于每20人就有1人是肿瘤生存者,曾患肿瘤或带瘤生存。肿瘤生存者数目在稳步攀升,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600万,65岁以上人群中73%的人都将是肿瘤生存者。肿瘤死亡率在下降,肿瘤患者生存期在延长,2005年约有64%的诊断肿瘤患者生存10年以上,1975年时仅有35%。(J Clin Oncol.2018年1月30日在线版.doi:10.1200/JCO.2017.77.0446)2017年是肿瘤领域成果丰硕的一年,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31种新药用于治疗16种以上的肿瘤,最引人注目的是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以及针对有特定基因异常的多种肿瘤的治疗。

第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获批2017年8月,FDA批准了第一种CAR-T疗法和第一种肿瘤基因疗法Tisagenlecleucel,几十年来人们训练机体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一疗法的应用价值也是巨大的,Tisagenlecleucel是第一种真正治愈复发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法,ALL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之一。

2017年10月,FDA批准了第二种CAR-T疗法Axicabtagene ciloleucel,治疗特定类型成人淋巴瘤患者。还有其他CAR-T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中显示不错的疗效。CAR-T疗法是有望改善肿瘤治疗的疗法,伴随而来的费用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肿瘤的“异病同治”2017年肿瘤治疗领域另一项重大突破是首次根据肿瘤遗传学特征而不是发病部位治疗患者。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Keytruda)于2017年获FDA批准治疗错配修复缺陷或高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或MSI-H)的实体瘤患者。另一种在研药物Larotrectinib 是靶向TRK融合蛋白的选择性抑制剂,许多不同类型肿瘤包括成人和儿童肿瘤都有TRK融合基因,Larotrectinib有望成为可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首个广谱靶向药物。肺癌治疗进展 2017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队伍再添两种新的治疗方法。Alectinib(艾乐替尼,罗氏)一线治疗ALK突变肺癌患者。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默沙东)单用或联合化疗用于NSCLC一线治疗。Durvalumab(Imfinzi,阿斯利康)成为近年来首个证实在Ⅲ期局部晚期NSCLC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被证实较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改观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目前已经有三种免疫检查点药物被批准,包括Nivolumab, 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无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如果PD-L1表达>50%,可考虑使用Pembrolizumab直接治疗;若PD-L1表达水平未知,且病理类型为非鳞,也可考虑使用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直接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较标准化疗患者,可生存更长。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临床时间较短,长期生存效应还未知。ASCO报告预测,若所有NSCLC患者按适应证接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每年可挽救25万例患者生命。膀胱癌治疗进展膀胱癌也是被免疫治疗改写治疗模式的瘤种。尿路上皮癌是晚期膀胱癌中最难治的一种,若仅接受标准化疗,只有5%的患者可以生存超过5年。近30年内,膀胱癌的治疗领域没什么进展。随着免疫治疗的出现,膀胱癌的治疗发生了新的变化,免疫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相比标准化疗可生存更长、活得更好的机会。Atezolizumab是第一个获FDA批准的膀胱癌免疫治疗药物,随后很快又有4种免疫治疗获批,包括Nivolumab, Avelumab, Pembrolizumab, Durvalumab。

脑胶质瘤进展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脑部肿瘤之一,在目前的治疗技术下,只有不到10%的患者可生存5年。在2017年年度进展中,专家组也提到了两种新的可延长患者生存的治疗策略。新技术TTF联合标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TTF技术是一种肿瘤治疗电场,在标准的手术、放化疗后,携带TTF设备的患者生存时间可延长5个月,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TTF设备(Optune, Novocure Ltd)已于2015年被FDA批准。

将替莫唑胺添加至短疗程放疗,亦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9.3个月 vs.7.6个月),且生活质量相似。携带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后,有更好的预后(13.5个月

vs.7.7个月)。乳腺癌治疗进展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PARP抑制剂Olaparib(Lynparza, 阿斯利康)相比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FDA已批准Olaparib用于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双靶向治疗可降低浸润性乳腺癌发生风险,尤其是那些淋巴结阳性、HER2阳性、HR阴性患者发生浸润性乳腺癌风险。在内分泌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对那些高风险乳腺癌患者延长内分泌治疗(10年 vs.5年)可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及对侧乳腺癌风险。前列腺癌治疗进展报告指出,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PROTECT研究10年随访(N Engl JMed.2016;375:1415-1424)显示,接受手术、放疗或主动监测的患者10年生存无显著差异,尽管主动监测可能带来更多的肿瘤恶化和转移风险。另一项长期研究PIVOT研究显示,与主动监测相比,手术并未降低死亡风险,但手术患者在10年内发生更多的性功能障碍和尿失禁。几种情况“少即是多”化疗应考虑 “少即是多”的情况:一项纳入了1280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接受3个月辅助化疗和6个月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相似,且副作用少。专家组表示,对于低风险的Ⅲ期结肠癌患者,3个月的短期疗程将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标准;对于高风险患者,短期持续治疗的决策须权衡复发风险及患者的耐受化疗能力和患者的偏好。

肿瘤学 篇5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用于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法是指在止痛药选用过程中由弱到强,按阶梯逐级增加。一级止痛应用非鸦片类药物,其代表药是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二级止痛是在使用非鸦片药物不能解除疼痛时加入弱鸦片类药物,其代表药是可代因、右旋丙氧芬等;三级止痛是以上联合用药仍不能解除疼痛时可使用强鸦片类药物,如吗啡、杜冷丁等。对每一阶梯均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加用辅助药物,辅助药物可改善患者症状,与止痛药物联合使用可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

给予镇痛药的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肌肉、皮下、静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注射,外周神经封闭,灌肠等方式。无论哪一途径均须正确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由小剂量逐渐增加,直到能控制疼痛为止,下一次给药应在前一剂量药物消失之前给予,才可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

镇痛药最佳给药时间是在疼痛发生之前,一般先用口服镇痛药,以阿斯匹林较好。由于去痛片含非那西丁,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特别是放疗和化疗的病人不宜长期使用。癌症晚期疼痛加重,可代因和阿斯匹林同时服用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疼痛剧烈需用杜冷丁、强痛定等吗啡代用品止痛。由于持续疼痛可使痛阈降低,而且疼痛本身对止痛剂有相当的对抗作用,所以要尽可能做到于病人未痛或开始疼痛时给药。另外中医中药在止痛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在使用成瘾性止痛药之前应尽量考虑中药及针灸等进行止痛。配合中医中药进行止痛往往可以降低吗啡类强镇痛药的剂量。

肿瘤病人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常会使疼痛加重,因此在给予镇痛药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非药物镇痛的护理。

护理人员可通过正确引导,告诉病人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烦燥和忧虑只会加重疼痛;并通过共同讨论病人感兴趣的问题、听音乐、看影视、回忆值得留念或愉快的事情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去除病人的烦燥和忧虑。在疼痛加剧时可指导病人做放松操,有意识地训练病人的意志和毅力。病人短暂疼痛可采用叹气、打呵欠等方法;持续性疼痛可采用腹式呼吸,并嘱病人屈膝、屈髋,放松腹肌、背肌、腿肌,闭目,缓慢地呼吸。表面刺激止痛也是常用的辅助方法,如冷湿敷法和温湿敷法等。

殷切的关心、体贴亦可缓解病人的疼痛。一旦疼痛发作,护理人员来到病人面前即给病人带来信心和宽慰。适当地在病床边多逗留片刻,摸一下病人的手,轻拂疼痛部位,梳理一下蓬乱的头发,用热水擦一下颜面,更换一下体位,都是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都可减轻疼痛。此外环境对病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病人居室安静、光线柔软、室温适宜,常可减少镇痛剂用量和延长用药时间。通过对患者的观察,确定疼痛的性质,建立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合理的用药和恰当的语言及抚慰达到镇疼或缓解疼痛的目的。

晚期肿瘤病人的疼痛护理 

摘要 肿瘤到了晚期,据统计其疼痛发生率达70%以上,患者不管在肉体或精神上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如何最大限度的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也是必须解决的人道主义措施。我科从2000年1月1日到2005年3月31日对80例晚期肿瘤病人疼痛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关键词 晚期肿瘤 疼痛护理 1 一般资料 男51例,女29例,年龄30~82岁。40岁以下8人(10%)、40~50岁20人(25%)、50~60岁18人(225%),60~70岁28人(35%)、70岁以上6人(7.5%)、其中肺癌30例(37.5%)、胃癌7例(8.75%)食道癌9例(11.25%)、肝癌12例(15%)、恶性淋巴瘤4例(5%)、直肠癌6例(7.5%)、卵巢癌4例(5%)、其它8例(10%)。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找出疼痛原因,对疼痛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晚期肿瘤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肿瘤生长迅速造成器官包膜紧张牵拉;肿瘤压迫神经;肿瘤引起空腔脏器梗阻;消化道肿廇破裂引起出血及穿孔;肿瘤本身破溃感染并引起周围组织坏死;肿瘤浸润血管,局部缺氧;放疗或手术的后遗症。疼痛产生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有的可放疗,有的需手术,有的需药物治疗,有的需物理治疗,护理工作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并及时交班,详细记录。 2.1.2 评估病人疼痛程度 疼痛分级按VAS(视觉模拟数字评估法)用0~10的数字代表疼痛的不同程度,0为无痛,10为剧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疼痛缓解度:0度:未缓解,Ⅰ度:轻度缓解,Ⅱ度;中度缓解,Ⅲ度:明显缓解,Ⅳ度:完全缓解。 2.2 护理措施 2.2.1 心理暗示疗法 主要是增强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2.2.2 止痛济的选择 按WTO推荐的三阶段梯止痛法,首先非麻,然后由弱至强,无效时再选用麻醉济,对每一阶梯均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加用辅助药物,辅助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与止痛药物联合可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护士应观察病人疼痛发生的时刻及持续时间,掌握规律,定时给药。预防疼痛止痛药最佳给药时间是在疼痛发生之前,其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肌肉、皮下、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注射,外周神经封闭,灌肠等方式。 2.2.3 物理止痛法 可通过刺激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或用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可取得一定效果。 2.2.4 放松疗法 全身松弛可以轻快感,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可以让病人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随后屈髂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作腹式呼吸,或叫病人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达到止痛目的。 2.2.5 转移疗法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通过听音乐、看书报、说笑话或一段相声。或让其闭上双眼回忆过去的趣事,每次15分钟,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这些都可以达到转移止痛的效果。 2.2.6 为病人提供良好而安静的休养环境,患者疼痛多在夜间加重,因此要设法保证其睡眠以减转疼痛。病房温、湿度适宜,夜间灯光柔和,关大灯,开地灯,减少因外界不良刺激而致疼痛加重。 2.2.7 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保持床单清洁干澡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完整,根据病情定时鄱身,按摩,叩背,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口腔及肛周、外阴的清洁卫生。 2.2.8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必须耐心、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对悲观、失望情绪并有自杀倾向的病人,主动与其交谈,引导其正确对待人生,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多让其家属陪伴,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其感受到家庭的亲情及社会的温暖。 3 小结 通过整体化的护理对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的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护士不仅要对病人仔细观察病情,正确的评估,合理用药,还要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正确引导病人,使他们保持心情愉快,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痛苦,大大提高其生命质量,使病人能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参考文献 1.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1.6

2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其宗旨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提高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让临终患者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临终关怀同样包括对家属的安抚和关心,并做到日后随访,帮助其家庭正常生活的恢复。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晚期肿瘤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5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的《现代肿瘤学》诊断标准[1],属晚期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6例,胃癌12例,肝癌10例,肺 癌6例,乳腺癌4例,结肠癌2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病情采用免疫、中医药、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2 临终护理2.1 心理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进而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故心理护理不可忽视。护士应充分理解、同情患者,为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交流是最好的疏导方式,有利于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逐步消除不良情绪的困扰,使患者保持平稳安定的心境,减轻心理痛苦。如1例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34岁,下岗工人,医药费用上有压力,一个女儿正在上小学。当她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情绪极度消沉,寡 言少语,悲观厌世,拒绝治疗,经常无端发脾气,有时独自偷偷哭泣。作者了解她的情况后,非常同情她,有意陪在她身旁,亲切地安慰她,鼓励她要振作精神,勇敢地同疾病作斗争,有针对性地提出她愿意回答的问题,耐心地倾听她的谈话,用点头来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患者最担心的是她的女儿,作者和家属一起反复、妥善地向她说明,她的女儿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让她放心,并争取家属的配合,与亲属联系,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生活上给予她细心的照顾,尽量满足她合理的要求,允许她听轻松的音乐,并介绍她同病区内乐观开朗的患者认识,以感 染她的情绪。认真为她进行每一项操作,动作轻柔,使她产生安全感。逐渐地,患者的情绪趋于稳定,能够从容地接受现实,正确地对待死亡,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平静、满足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对于患者家属,作者尽力给予同情、方便和帮助,提醒其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使家属在自己的亲人辞世前能充分尽到义务,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2 一般护理 加强预防褥疮的护理。及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作好口腔护理。进食时间应以患者需要为原则,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对有留置导尿管者,应防止泌尿道感染。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 应注意保护其安全,护理时动作要轻,避免外界刺激而引起患者抽搐。

2.3 疼痛的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70%左右以疼痛为主诉,其中50%属于剧烈疼痛,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痛苦甚为重要[2]。max.book118.com 疼痛的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疼痛要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鼓励,使其从精神上摆脱恐惧感,有效配合治疗。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痛苦,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疼痛的特点、部位、诱发因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痛苦。

max.book118.com 按时给药: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即只在疼痛时给药。使疼痛在尚未开始 或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这样不仅能避免剂量的逐渐增大,还可减少患者心理上对疼痛的恐惧感,取得更好的疗效。max.book118.com 按阶梯给药:WHO建议癌痛治疗选用镇痛剂必须从弱到强三个阶梯进行。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选用第Ⅰ阶梯解热镇痛类药物,中度疼痛应用第Ⅱ阶梯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第Ⅲ阶梯强阿片类药物[3]。临床上本科常用以下口服给药止痛疗法:轻度疼痛,采用第Ⅰ阶梯药物,消炎痛25mg/次或百服宁500mg/次,4~6h1次;中度疼痛,先试用Ⅰ阶梯药物2~3d,无效者改用或加用Ⅱ阶梯药物,曲马多缓释胶囊100mg/ 次,12h1次;重度疼痛,先试用Ⅰ+Ⅱ阶梯药物1~3d,无效者改用Ⅲ阶梯或Ⅰ+Ⅲ阶梯药物,美施康啶或路泰30mg/次,2次/d。对焦虑、失眠者,睡前加服安定,以达更好的止痛效果。3 讨论

肿瘤科作业 篇6

2.下列关于肿瘤二级预防的定义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提高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

B)鉴定环境中致癌剂,疫苗接种,化学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营养。

C)研究合理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指导,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止痛。

D)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开端。E)提高治疗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康复、止痛。

3.肿瘤外科手术中,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C A)尽量使用局麻。

B)尽量延长活检手术与正式手术之间的间隔。C)术中应用锐性分离,少用钝性分离。D)先结扎供应动脉,后结扎输出静脉。E)探查腹腔时,以癌肿为中心,先近后远地进行探查。

4.围手术期化疗的目的 E A)缩小瘤体 B)减少转移的机会 C)检测药物敏感度 D)减少复发机会 E)以上都对

5.使用抗肿瘤药物5天后出现口腔炎、骨髓抑制症状,此反应属于 B A)立即反应 B)早期反应 C)迟发反应

D)晚期反应 E)回忆反应

6.以下哪组药物可引起发疱性损伤 A A)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 B)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苷 C)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博莱霉素 D)氟尿嘧啶、顺铂、米托蒽醌 E)氮芥、放线菌素、马利兰

7.以下药物对骨髓抑制最小的是 D A)卡氮芥 B)司莫司汀 C)甲氨蝶呤 D)博莱霉素 E)顺铂

8.为预防骨髓抑制,以下采取的措施最重要的是 A

A)严格掌握化疗适应症,化疗前检查血象、骨髓情况。

B)化疗中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C)适当调整化疗方案。D)化疗后应隔日查血常规。E)使用升血药物。

9.以下化疗药物中,最易引起肾毒性的药物是 D A)丝裂霉素 B)柔红霉素 C)光辉霉素 D)顺铂 E)长春新碱

10.下面TNM分期不正确的是: C A)T表示原发瘤范围 B)N0表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C)T0表示原位癌 D)M1表示有远处转移 E)M0表示无远处转移

11.以下哪些是乳腺癌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ACE A)乳房或腋下肿块 B)月经来潮早,绝经晚 C)乳头血性溢液 D)乳房疼痛

E)皮肤凹陷“橘皮样”变

12.抗肿瘤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还杀伤正常细胞,对以下哪几种细胞杀伤尤为严重 ABCD A)骨髓细胞 B)胃肠粘膜细胞 C)生殖细胞 D)生发干细胞 E)皮肤角质层细胞

13.对于胸腔积液患者以下哪些护理是正确的 ABDE A)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B)胸腔积液引流袋应置于低于胸腔的位置。C)如遇引流不畅应立即拔管。D)必要时给予吸氧。E)促进食欲,加强营养。

14.易引起脱发的化疗药物是 ABCD A)阿霉素 B)博莱霉素 C)环磷酰胺 D)甲氨蝶呤 C E)紫杉醇

15.为了预防尿酸性肾病,一般较少食用以下哪几种食物:abce A)肉类 B)动物内脏 C)花生 D)新鲜蔬菜 E)瓜子

1.下列属于高度敏感组织的是 A A)淋巴组织 B)肝、肾上皮

C)甲状腺、垂体 D)神经、肌肉 E)脊髓、脑

2.术前放疗的时间宜在术前 B A)1~2周 B)2~4周 C)4~6周 D)6~8周 E)无时间限制

3.鼻咽癌病人在做放疗时,一般什么时候口腔粘膜反应最重 b A)放疗后1周左右 B)放疗后2~3周 C)放疗后3~4周 D)放疗后4~6周 E)放疗后6~8周

4.癌症疼痛评估的原则 A A)患者的主诉 B)血压改变 C)痛苦表情 D)强迫体位 E)家属主诉

5.在动脉化疗栓塞中,可携带化疗药物选择性停滞于恶性肿瘤的血窦内,使其有导向化疗作用的栓塞剂是 D A)明胶海绵

B)不锈钢圈、弹簧圈 C)自体血块 D)碘化油 E)血管硬化剂

6.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恶性肿瘤动脉栓塞的方法为 C

A)病理血管床的栓塞 B)动脉主干的栓塞 C)病变供养小动脉栓塞 D)动脉分支的栓塞 E)动脉分支兼支干的栓塞 7.鼻咽癌治疗首选 B A)手术治疗 B)放射治疗 C)化疗

D)手术治疗加放射治疗 E)中医中药治疗

8.喉癌发生转移时,多见于 A A)肺转移 B)肝转移

C)纵隔淋巴结转移 D)髂骨转移 E)肋骨转移

9.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则不应选用的止痛药物是: D A)可待因 B)吗啡 C)扑热息痛 D)哌替啶 E)芬太尼

10.下列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C A)红斑、充血、潮红、有烧灼和刺痒的感觉 B)充血、水肿、水泡形成,发生糜烂,有渗出液 C)充血、白点、融合成片,浅表溃疡,有伪膜形成 D)充血、红斑,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 E)口感,味觉异常

11.放疗与药物综合的益处 ABCD A)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 B)增强机体抵抗力 C)减少放射反应和损伤 D)协同消灭肿瘤细胞 E)不会增加放疗反应

12.评估疼痛的一般情况包括哪些方面 ABCDe

A)疼痛开始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 B)疼痛的部位 C)疼痛性质和特征 D)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E)既往的疼痛治疗情况

13.介入治疗中使用的栓塞剂,哪些是永久性栓塞剂 AD A)弹簧圈 B)明胶海绵 C)自体血块 D)可脱离球囊 E)碘化油

14.属于放射不敏感组织的是 ADE A)神经 B)肝脏 C)淋巴组织 D)肌肉 E)骨

15.鼻咽癌的扩散和转移途径有 ABCd A)颅外扩展 B)颅底和颅内扩展 C)颈淋巴结转移 D)血行转移 E)种植转移

1.下列哪型肺癌在临床最为常见 A A)鳞癌 B)小细胞癌 C)腺癌 D)混合型癌 E)大细胞癌

2.乳腺癌的好发部位是 A A)外上象限 B)内上象限 C)乳头 D)乳晕 E)内下象限

3.胃大部切除术后5天,患者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有强烈的腹膜刺激征,首先考虑为 B 8.原发性肝癌肝区疼痛常呈:E A)剧痛 B)灼痛 C)阵发性疼痛 A)输出段空肠梗阻 B)胃肠吻合口破裂 C)胃出血 D)倾倒综合征 E)胃潴留

4.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 B A)肝脓肿 B)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肝包虫病 E)中毒性肝炎

5.观察T管引流的胆汁,哪项表示胆总管下端有阻塞的可能 A A)胆汁量增多

B)胆汁量过少,色深厚 C)胆汁浑浊 D)胆汁量少而色淡 E)胆汁棕色稠厚而清 6.肾癌血尿特点是 B A)无痛性、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 B)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或镜下血尿 C)疼痛性、间歇性、肉眼或镜下血尿 D)疼痛性、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 E)持续肉眼血尿

7.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C A)病理分型 B)癌肿浸润深度 C)症状严重程度 D)淋巴结转移级别 E)临床分期

D)间歇性隐痛 E)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9.全肺切除术麻醉清醒后的正确体位为 D A)患侧卧位 B)健侧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半卧位、后背靠床 E)俯卧位

10.膀胱癌的最初筛选手段是 A A)超声检查

B)泌尿系统造影检查 C)X线检查 D)CT检查 E)MRI检查

11.食管癌手术后护理中,包括以下哪几项 ABCE A)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麻醉清醒后半卧位 D)拔除胃管后即可进食 E)吸氧

12.有关吻合口梗阻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BE A)多发生于毕式Ⅱ式术后 B)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 C)呕吐物含胆汁不含食物 D)上腹剧痛

E)可先用非手术疗法

13.关于Miles手术正确的是 ABCDE A)手术损伤大

B)必须做永久性人工肛门 C)治愈率高 D)切除范围广 E)并发症较多

14.肠梗阻的症状有 ACDE A)腹胀 B)腹泻 C)腹部胀痛 D)阵发性腹痛 E)排气排便停止

15.肾癌患者中有一部分可引起高血压,可能因素有: ABCD A)肿瘤直接侵及肾动脉 B)肿瘤压迫肾动脉引起肾缺血 C)肿瘤内动静脉短路 D)肿瘤细胞产生的肾素 E)动脉痉挛

1.护理脾肿大患者,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D A)采取左侧卧位 B)少量多次进食进水 C)采取半坐位 D)按摩腹部

E)体检触诊腹部动作轻柔

2.恶性淋巴瘤确诊的最主要依据是 A A)病理组织学诊断 B)CT C)血常规 D)B超 E)临床表现

3.青少年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C A)软骨肉瘤 B)纤维肉瘤 C)骨肉瘤 D)尤文肉瘤 E)恶性淋巴瘤

4.有关区域动静脉热药灌注术后护理中,不正确的论述是 B

A)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B)切口处避免外压

C)避免血管痉挛,可用血管扩张剂 D)可给予利尿剂以及水化治疗 E)碱化尿液

5.颅内肿瘤手术后脑水肿症状最明显是在 B A)1~2天 B)2~4天 C)4~5天 D)5~6天 E)6~7天

6.颅内肿瘤手术前留置尿管是为了观察单位时间内尿量 B A)预防膀胱膨胀 B)准备术中使用脱水剂 C)观察肾功能 D)观察有无脱水症状 E)使用利尿剂

7.脊髓完全受压表现有 C A)神经根痛或运动障碍

B)受压平面以下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受压平面以下括约肌功能丧失 E)脊髓半切综合征

8.宫颈癌患者病人行腔内照射前的准备工作不包括: D A)肠道准备 B)监测体温 C)阴道冲洗 D)禁食

E)局部皮肤准备

9.前列腺癌最常见、最早生长的部位是: C A)中央带 B)移行带 C)外周带 D)尿道周围腺体 E)膀胱颈

10.膀胱癌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帮助决定治疗方案15.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主要有 BC A)星性细胞瘤 B)神经鞘瘤 的检查是: C A)尿细胞学检查 B)超声检查 C)膀胱镜检查 D)CT E)膀胱造影

11.急性白血病常见临床表现有 ABCDE A)贫血 B)出血 C)骨痛 D)发热 E)淋巴结肿大

12.为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高尿酸血症肾病,应 ABCE A)鼓励患者多饮水 B)碱化尿液

C)给予口服别嘌呤醇 D)静脉注射速尿 E)定期复查血尿酸浓度

13.骨髓瘤细胞侵犯骨骼常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ABDE A)骨质疏松 B)骨痛 C)关节腔积液 D)自发性骨折 E)串珠样结节

14.回输骨髓液时应 ABCD A)速度应先慢后快 B)监测生命体征

C)骨髓液在6小时内输完

D)每袋骨髓液输至最后5ml留在袋中弃去 E)速度先快后慢

肿瘤学 篇7

1 课程教育

1.1 课程教学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打牢专业基础的重要环节,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是以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依托,注意纳入一些新兴及相关学科内容。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三类。专业基础课为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病因学、肿瘤诊断学、肿瘤病理学、肿瘤化疗药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循证医学等;专业课为肿瘤内科学、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心理学;专业拓展课包括实验能力培养、实践技能操作训练等,实验能力培养包括临床科研方法学、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等实验相关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协调完成,也可设为选修课,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有选择的教学。

1.2 注重以下教学内容的设置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对该领域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态病理学上,多步骤、多因素致癌理论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不断发现,把肿瘤的病理学推进到分子水平, 从而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示了良好的前景。这要求教师必须将教学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通过对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等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动态及方向。

强调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临床肿瘤学所涉及的疾病均属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对疾病的诊断是必须慎重的,应尽最大可能获得病理诊断依据。可以手术的病人通过手术切除组织得到病理诊断,无手术适应证或者无手术条件时,应尽可能通过穿刺或活检得到细胞学或者组织病理学诊断, 便于判断预后和肿瘤治疗的准确、合理, 杜绝误诊和误治,提高肿瘤治愈率,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肿瘤的综合治疗。早在20世纪60、70年代肿瘤学家提出了综合治疗的概念,其手段主要包括肿瘤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未来的基因治疗等。因此,有必要就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以及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分别予以阐述,使学生对肿瘤的治疗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及个体化。近年来,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转变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所谓循证医学就是要求有意识、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这一新模式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3]。但循证医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即使是同一部位、同一病理类型和病期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也存在很大差异。于是出现了“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其临床因素、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特点、基因特征等,并根据患者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上述知识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明确针对肿瘤治疗既有规范化原则,又有个体化方法。

1.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启发式课堂教学。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其创新性、研究性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领,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过渡[4]。在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新问题。可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如选择部分课程让研究生讲授,自由阐述观点,然后由授课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纠正、补充、总结,以增强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学术讨论的氛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

激活式问题讨论。在肿瘤临床教学中, 因为学生无法体验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因此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甚至是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学科前沿问题,组织研究生进行研讨。由研究生各自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在交流中不断补充知识、完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临床思维能力及技巧的目的。

前沿性课堂拓展。创新来源于对本学科最新动态的关注,这就要求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及成果,并引导研究生自主关注、探索,在关注中思考,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结合网络信息。此前的肿瘤教学多局限于书本,临床实践中掌握知识不足,同时恶性肿瘤涉及的学科广、领域宽,涵盖的知识面多,因而教学上应该注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肿瘤疾病的诊治情况及复习相关文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路。

1.4 课程考核制度改革

改变课程结束时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最终成绩由平时小组讨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或实验设计成绩及考卷成绩综合评定。

2 临床实习教学

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研究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需建立严格的带教制度。每次查房,由研究生汇报病情,然后提出治疗意见,再由导师对治疗意见讲评并结合病人讲述相关知识,将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种教师启发、学生参与的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又让他们的临床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拓展;定期考核其病历书写质量,引导研究生正确与患者沟通,及时评估治疗效果;鼓励研究生思考临床治疗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与指导教师共同探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规范小课学习及病例讨论制度。定期组织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为研究生授课,可针对本专业某种疾病系统进行讲述,也可结合一些典型病例教授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授课医师应认真备课,并书写教案。

鼓励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本专业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各种学术讲座,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主动提问,提高研究生学术探讨的兴趣。科室尽量为研究生提供参加重要学术会议的机会。

培养循证医学模式和个体化原则结合临床思维方式。强调循证医学模式和个体化原则的结合在强调综合治疗原则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运用循证医学模式和个体化原则。通过介绍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让学生了解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时,需根据肿瘤病理类型、ER、PR及HER-2基因状态等情况进行调整,使患者治疗方案有个体化的选择;同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知晓此治疗方案是建立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上的,从而让他们认识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这是指导研究生自主学习、自我更新知识很好的做法。

同时为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规范临床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健全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当今社会必须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5]。肿瘤学专业性极强、涉及面极广且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制订完善的临床培养计划、轮转培训要求、带教和考核制度等,结合培养目标,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管体系,坚持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培养环节的有效落实。

3 科研能力培养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对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尤为重要[6]。正所谓创造是长期思考和知识积淀的结果[7]。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创新过程。

在课程上安排相关的专业拓展课程,如临床科研方法学、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等,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打下理论基础。而在实验研究实施上,学科实行导师指导组共同负责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工作,主要由裴东升教授带领实验团队,发挥自身优势,为研究生创新性的实验研究进行专业化的技术指导。首先学生要在实验室学习各种实验技术,同时,学习期间通过例会汇报文献了解国外专家学者先进实验的进展情况,再结合学生自己的想法大胆创新,形成研究生个性化的实验研究思路,通过与导师实验团队的讨论与研究,最终确定研究生毕业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得到相应教师的技术指导。

总之,在近年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临床思维的培训,强化肿瘤综合治疗理念和循证医学和个体化结合原则,力图保证研究生掌握扎实的肿瘤学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外,同时使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肿瘤学科建设。

摘要:从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临床带教、科研能力培养三方面,探讨肿瘤学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以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推动肿瘤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肿瘤学,研究生,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红,胡亚卓.我国癌症死亡已居死因第一位[J].保健医苑,2007,6(9):54.

[2]谢聪颖,李刚,吴式琇.医学院校设立肿瘤学专科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6):41-42.

[3]Sackett DL,Rosenberg WM,Gray JA,et al.Evidence based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Clin Orthop RelatRes,2007,455(6):3-5.

[4]蹇兴东.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8-40.

[5]张星虎.关于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61-481.

[6]邱夏,高刚毅.浅谈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2008,10(4):193-195.

肿瘤标志物高就患有肿瘤吗 篇8

我今年46岁。前些天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我的CA199是47(参考值是35),CA242是39(参考值是20)。我的胰腺B超等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听人说CA代表的是肿瘤标志物,CA升高就表示患有肿瘤。我很害怕。请问我是否患有肿瘤?如果我患有肿瘤为什么会查不出来呢?

河北 赖文华

赖文华读者: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在正常的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几乎不会产生或产量甚微。通俗地讲,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中,也能分泌到血液或其他区域的体液中,或是人体细胞在肿瘤组织的刺激下产生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在肿瘤病人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可以检测到肿瘤标志物。它可以作为检测和诊断肿瘤的标志之一。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糖链抗原(CA-125,CA199)等。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辅助检查项目,它不是断定患有肿瘤的确切指标。肿瘤标志物高的人不一定患有肿瘤,而患有肿瘤的人,其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升高。因为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正常人也可以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但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复查。肿瘤抗原CA199升高多见于胰腺癌患者,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所以,当一个人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还需要参考病人的其他症状和体征才能对其做出明确的诊断。一般来说,只有查到了肿瘤才能说病人患有肿瘤。只有对肿瘤进行活检后才能诊断其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

上一篇:六打六治方案下一篇:2022开学典礼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