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2024-10-03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精选8篇)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篇1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第一章 提问技能

1、强调学生提问意识和答问能力的培养有何意义?

答:运用提问技能并不意味着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出:应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教学的责任。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和研究如何让学生“问”。

“问”是“学”的起点,只有“会问”,才能“会学”。孔子主张,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教学就应暂时停止直到他们能提出问题时再进行。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教学应使学生变得敏锐、开阔而不是被动地适应文化,成为一个遵从者。学生不仅要成为“知”的识者和“文”的化者,还应主动“识”知和“化”文,成为发现知识、创造文化的人。张传燧,周卓莹.学生问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国教育学刊,2007(16)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能力应成为教师提问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的“问学”,并善于创设情境(如讲述不平常的现象、奇异的事物、引起矛盾的说法、在理论上和实际中解决不了的事情等易产生问题的具体情景),以问引问,鼓励“敢问”,促进“会问”。“教师自己乐于让学生提问,还让学生乐于提问,不仅善于让学生提问,还让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是态度问题,‘善于’是技术方法问题。”学生只有领悟到提问的魅力,才能自觉主动地从复杂纷繁的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来展开学习和思维,在问中学会学习、获取知识、提升智慧、实现发展。

2、以同事的一节课为例,分析其课堂提问的次数和类型,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意义。

答:郭老师讲的一堂课,他对学生的提问次数大约为17次。

主要类型有:综合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知识水平提问、等等。

其效果及意义:他能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到新的答案。

第二章 试误技能

1、为什么说“只靠单纯练习,并不充分导致进步”?它与惯常的“熟能生巧”的说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只靠单纯练习,并不充分导致进步。”只有把练习和练习的结果反馈联结起来,才能进步,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

2、“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你理解和运用试误技能有何帮助?

答: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大胆尝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等待或盲目地对待疑难问题。

“失败是成功之母”,指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我们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让他们逐步去感悟。第三章 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

1、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教师要避免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存在的误区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表现,需特别注意对各操作环节的把握。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六)合理地设计合作任务

(七)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八)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九)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

(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十一)发现问题,寻求典型

2、适宜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时机有何特点?

答:适宜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是某个课堂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是课题式学习,可以是实验设计,可以是某个阅读材料的理解等等。无论是哪类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合作进行时,合适的任务(或课题)应具备以下的特征:

1.学生不能马上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学生通过群体的努力应该基本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而对于个体而言,应是可以有些粗浅的想法,是可以起步的。

3.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4.具有多样的解决方式。5.有利于用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并非课堂教学中的任何时候都适宜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它需要一定的情境、时机。如:

1.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2.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3.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时。4.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样性时。5.当知识需要拓展时。

6.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第四章 组织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技能

1、新课程为什么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对学生的意义有何不同? 答:(一)探究是人的天性。喜欢探究,是人的天性,认知需求也是人的需求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对人的探究天性和认知需求的顺应和满足。

(二)有些知识需要以探究的方式获得。不同的知识获取的渠道不同。为了研究、讨论的方便,可把知识做以下的划分:1.从功能的角度看,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2.从获取的渠道看,可分为书本知识和经验知识。3.从性质角度看,可分为建构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

(三)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注点不同。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类有着明显区别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特点和关注点在于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统一性和易测试性,探究学习更强调学习者的意义体验、创造力培养、个性化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 和应用。

(四)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效果不同。探究学习时,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此处的动手是广义的,如证明假设、制作实物、查资料、做实验、做设计、搞调查、做模型、写方案、写报告等)来进行,学生需要听取意见,请教他人,阅读资料,甄别判断筛选观点、方案、数据,寻找原因,实施方案,用耳、用眼、用脑、用手,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嗅觉、运动觉,多种感官一齐上阵,协调运作,这样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不再只是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的抽象理论,而是对“我的猜想”的验证,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的探究成果”。

2、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多问少管”对推进学生的探究有何意义?

答:探究学习时,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此处的动手是广义的,如证明假设、制作实物、查资料、做实验、做设计、搞调查、做模型、写方案、写报告等)来进行,学生需要听取意见,请教他人,阅读资料,甄别判断筛选观点、方案、数据,寻找原因,实施方案,用耳、用眼、用脑、用手,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嗅觉、运动觉,多种感官一齐上阵,协调运作,这样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不再只是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的抽象理论,而是对“我的猜想”的验证,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的探究成果”。尤其是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探究,亲自发现了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才会心服口服地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提出或接受(重建)“更为科学”的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此时、此地、此情景中的氛围、微妙的情绪体验与探究的结论一道,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成为无法复制的唯一。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这恰恰是探究学习效果的独特之处。因此,欲使教学有效,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些事情去做,而不是只给学生知识去记。知识、经验、智慧是“做”的过程自然开出的花,结出的果。第五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能

1、新课程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

答:1.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是学校中最重要和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教师作为这些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不加利用,其价值为零;利用不充分,其价值发挥就会极其有限;若利用不当,则还可能有负面的影响;而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甚至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2.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等,都是课程的直接构成要素,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所着力提倡的三维培养目标,是课程的直接构成要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包括,男女教师的性别态度、课堂关注的性别差异、日常教育评价的性别倾向等等诸方面的素养,与新课程对学 3 生所要培养的三维目标之间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但前者对后者具有深刻的影响却是毫无疑问的。

3.教师队伍课程资源属性的独特性分析

按照课程资源对于人的关系,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教师作为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相对于非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1)动态性(2)生成性(3)主动性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能够主动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各种课程资源能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益,取决于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资源意识和素质状况。

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迎接信息时代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发起的挑战,要适应多元社会中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师就不能仅是课程资源的旁观者和消费者,还应是主动、积极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2、强调学生和教学过程作为课程资源有何意义?

答:面对“弟子未必不如师”的现实,教师除了要有紧迫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之外,还应虚心向学生学习,并适时地把讲台留给那些学有所长或在某一方面有研究、思考的学生,这既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学生极好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退一步讲,即便生不如师,教师对学生认知和心理状态的把握,也仍然是一切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础。如此,学生就不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合作伙伴,是不可忽视(而事实上却普遍被忽视)的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农民工子女就学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城市公办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一变化打破了城市公办学校原有的生源结构,呈现出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学生杂处的局面。与此同时,学生“择校”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客观现实,它也使得不同成长地域的学生同处同一课堂。教师在面对“择校”生与农民工子女流入这一学生构成的变化现实时,应持积极的态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可能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但若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学生构成的变化使得学生间的差异更为多样,城市学生擅长的,农村背景的学生未必了解,农村背景的学生熟悉的,城市学生又未必清楚,本地学生约定俗成的,“择校”生原成长地未必风行,这正好是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对同一内容不同观点、看法的讨论、争辩、相互批评,不同风情、民俗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认同和接纳,改造、升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对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利用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更决定于教师的胸怀。

第六章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技能

1、在衡量教学的有效性时你如何看待“时间、结果和体验”这第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把“体验”列为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之一有何意义?

答:如何评价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些?“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

所谓时间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学某一特定内容上所投入的时间。显然,学习相同的内容,投入、花费的时间越少,教、学的效率越高;反之,则效率越低。

所谓结果是指学生经过教学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教学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学生在知识上由少到多的增长,在 能力上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提高,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渴望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时间、结果、体验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在评价教学的有效性时,时间、结果、体验三者缺一不可。这与我们惯常的思维有出入。一方面,在习惯“以成败论英雄”、“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者眼里,过程是无足轻重的,为了得到一个想要的结果(且结果多表现为学生考试分数),可以不计师生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时间+汗水”、“日光+灯光”就是这种观点支配下的教学行为取向。这当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工业化大生产所强调的效率观虽然使得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变,但学生的学习体验仍是常被我们忽视的一个维度和指标。教师关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试分数,唯独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思维和精神的分享、探险与洗礼?还是司空见惯的麻木、无聊?抑或是痛苦的煎熬?其中,教师的态度、学养、教育智慧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如果教学导致学生畏学、厌学、弃学,教学不仅是无效的,更是负效的——使学生怀疑自身的学习能力,丧失自信,败坏了求知的兴致,远离知识、远离课堂;甚至,使教师产生挫败感,体验不到职业的乐趣、价值与尊严,丧失教学自信。这是教学的失败,是教师的悲哀。

2、强调“以学论教”与以往的教学评价思想相比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答: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就应贴近学生的知识、情感、思维。

1.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情感。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以人为本”、“以学为主”,从学生的学情、学生的感情、学生的兴趣入手,而不是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以本为本”、“以教参为本”、“以自己为本”。德过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效教学是教材、学情、教法的统一。

2.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许多教师的教学忽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研究,起点定位过高,学生难以给予积极的回应,教与学都颇为吃力。而优秀教师的教学都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研究。

3.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

各科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此,有的教师或者是忽视,或者是反复辅导,在不见多少效果后,将之归结为学生的智商不高了事。其实,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多是思维方法的问题。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状态,找到绊倒学生的障碍并设法清除之。

4.教学过程中别让学生的思想缺席(1)不要只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

若学生的答案不全面,教师也不要急躁。因为正是这不全面的回答反映出了学生学习的真实,为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了“靶点”,受益的还是全班学生。

(2)注重所讲内容的落实

“落实”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学生讨论、答案的评价、整合、深化、强调。二是教学中对一些深奥的、简洁的、经典的分析,要及时让学生做记录,让精彩的分析化作精确简明的书面表述。记下来,巩固,而后内化,就是最扎实的落实。三是必要的课堂训练。有效的课堂并不排斥训练。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可或缺。没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即使“讲过”、“强调过”也是徒劳。不要一味地赶进度。因为,教过,不等于学过。教师“贴着”学生讲,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坦途。

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这才是有效教学的生命。教了不该教的,丢了该教的,都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宗旨。有效的,必是学生需要的,想要的;有效的,必是文本个性的,独特的。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篇2

2007年“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实践丛书”[2][3]的出版给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工具。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准实验, 让实习教师在实习前首先接受《标准》培训, 帮助他们熟悉英语课程内容。同时, 研究者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实习中, 和他们一起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特点, 指导他们用新课标理念准备教案和备课, 并且深入观察他们的课堂教学, 与他们一起讨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新课标理念, 要求他们写教学反思, 讨论《标准》是如何促进实习教师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 新课标理念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础。实习教师通过了解学生, 学习和认识英语课程, 初步成长为新课程的执行者, 实现了从技能到理念的转变。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如何用《标准》指导实习教师的教学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是怎样在课堂上体现的。这两个问题是开放式和探索性的, 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旨在通过这次研究寻找培养新型教师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参与者是7名英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完成了在校所有课程, 学习了英语教学法并且参加过英语口语、英文书写、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说课和模拟课堂教学等教学技能专业训练, 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目前, 他们在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参加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 分别担任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英语教学。

三、研究步骤

(一) 《标准》学习

在实习前准备阶段, 研究者带领实习教师了解《标准》的核心内容, 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帮助他们树立学生观、重新认识师生关系。然后, 研究者让实习教师从《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 》[2]和《教师发展档案与业绩标准 (教师手册) 》[3]两本指导用书中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 探讨英语教师如何将《标准》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促使他们通过学习初步意识到小学英语教师不但应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单词、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而且应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使他们意识到英语教师的工作是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 必须具备认真教学的态度。

(二) 《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教案准备

研究者应要求实习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 学会和他们交朋友;在熟悉学生的同时研究教材、准备教案。

研究者要求每个实习教师在写教案前了解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 分析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以及和以往教学内容的联系, 确定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写教案的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 (what) ;怎么教 (how) ;为什么这么教 (why) 。这样可以促进实习教师的反思能力, 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下面以两个实习教师所写的《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教案为例, 说明新课标理念是可以贯彻到教学的每个步骤中的。

教师甲

1) 教学内容 (what)

(1) 学习动词与词组:stand, sit, run, walk, sleep,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wash clothes。

(2) 学习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We’re doing...

(3) 学会交际:能够把所学单词和句型用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中。

2) 教学方法 (how)

(1) 活动1:自由交谈, 复习前面所学的句型:What can you do?What do you like?引出本单元的单词和词组。

(2) 活动2:听歌曲I can help。

(3) 活动3:有节奏地读动词的现在进行时形式。

(4) 活动4:利用卡片表演对话, 并给与奖励。

3) 教学目的 (why)

(1) 复习已学知识, 引出新单词。

(2) 通过歌曲学习词组, 并且了解做家务的情况, 营造语言使用情景。

(3) 巩固单词, 并且为学习句型作准备。

(4) 学习句型, 用多种方式 (两人、小组、一人表演集体提问等) 练习, 并用奖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乙

1) 教学内容 (what)

(1) 学习单词、词组。

(2) 掌握现在进行时句型。

(3) 熟练掌握日常交际电话用语。

(4) 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用英语交流的勇气。

(5)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2) 教学方法 (how)

(1) 以I like reading.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与学生展开交谈。

(2) 场景转换。以教室为场景展示图片stand, sit;以体育馆为场景展示运动图片run, jump, walk;以家庭为场景展示图片sleep,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s, wash clothes。

(3) 采用游戏Act and guess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单词和词组。请学生抽取卡片、表演动作、练习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We’re doing...What is he/What is he/she doing?He/She is doing...

(4) 复习电话用语。教师先作示范, 然后学生练习。

3) 教学目的 (why)

(1) 复习学过的知识, 并引出-ing形式, 为新知识讲授作铺垫。

(2) 通过设置熟悉场景, 教授单词和句型, 让学生产生深刻记忆。

(3) 通过游戏的形式, 寓教于乐,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4) 用打电话的方法既复习了电话用语, 又巩固了新学单词和句子。

因为两位教师教的是同一个单元, 两份教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有些形似, 但是这两份教案仍有不同之处。在教学目标方面, 教师乙增加了情感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乙更加善于利用场景, 开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而教师甲花了很长的时间朗读单词和句子。在巩固阶段的活动安排方面, 教师甲用比赛的形式, 教师乙则用游戏的形式, 这两种方法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有教师参与的游戏更加容易控制。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结果。

2. 课堂教学观察

研究者随机听取了甲、乙两名新教师的课堂教学, 虽然没有老教师那样得心应手, 但是总体说来课堂井然有序, 基本能够完成教案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 教学活动的安排具有目的性, 对学生的引导性明确, 避免了实习教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较而言, 教师乙的课堂更活跃, 有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教师甲在单词讲解阶段比较沉闷, 在活动阶段又过于活跃, 影响了课堂秩序。这也说明在备课时,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学内容的讲授, 应多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

在完成课堂教学后, 研究者和实习教师进行了详细的交谈, 提出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要求他们写下教学反思, 促使他们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加深对教学活动的认识。

教师甲在教学反思中提到:在学习单词阶段花费的时间过多, 影响了重点句型的学习;在表演时学生的课堂纪律比较差, 有的学生只顾着举手, 没有认真听其他学生发言。教师乙写道:活动的衔接方面生硬, 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研究者和实习教师一起回顾了课堂教学情况, 发现教学活动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的, 它直接受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因此, 研究者引导两个实习教师思考和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达到教师期待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发生突发事件时, 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例如, 在教师甲的课堂上, 她已经注意到课堂活动中出现的纪律问题, 并采用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教学方式, 但当教师说该不该发给他们奖品时, 许多学生提出了异议并为此争论起来, 又影响了课堂纪律。笔者认为,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学习的认识, 但是教师应决定奖品的发放, 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课堂教学是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 成功的课堂需要师生的配合。实习教师如果可以从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有所收获和感想, 那么他们会很快成长起来的。

四、问题讨论

新课标理念应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实习教师通过教案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逐渐了解所教学生、认识所教课程, 初步成长为新课程的执行者, 实现从技能到理念的转变。在完成本次教育实习后, 笔者对实习教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通过教育实习, 你的收获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你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有没有采取策略去解决?如果有, 采用了哪些策略?

3.在哪些方面, 你已经具备了一名合格英语教师的素质, 你希望学习和提高的方面又有哪些?

4.你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哪些看法或建议?

在回收的问卷中, 绝大多数实习教师反映, 通过教育实习, 他们的教学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掌握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基本可以承担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这说明他们可以在短暂的教学实习时间内学会教学技能。

实习教师在回答中多次提及他们所教学生, 这说明新一代教师已经将视角转到学生身上。例如, 对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 有的实习教师表示反对:课程内容太难;作业负担过重;体罚现象时有发生, 小学教师不顾及学生的人格发展, 任意辱骂学生, 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认为教师应该顾及全体学生, 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对于小学课堂上的纪律问题, 有的实习教师提出了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沟通, 搞好师生关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严格要求那些过于活跃的学生;让学生给教师写信, 听听他们的心声等。这说明作为未来教育者的实习教师, 已经开始意识到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开始用新课标理念思考这些现象, 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 实习教师开始反思教材和小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例如, 有的实习教师认为, 小学英语教材偏难,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实习教师提出, 小学不应以考试成绩为教学目的, 而应增加外国文化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思考说明新型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 也是新课程构建的合作者;他们不再是教书匠, 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研究者。

本次研究尝试说明,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新课标理念, 不仅可以帮助实习教师迅速适应小学英语教学, 掌握课堂教学技能, 缩短教学适应期, 还可以促使他们在模仿教学的同时学会创新和思考, 不断地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Kwo, O. (1996) .Learning to teach English in Hong Kong classrooms:Patterns of reflection[A].In Freeman, D.&Richards, J.C. (Ed)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 [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美]Agor, B., 陈琳.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篇3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院校 实践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每年都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个高职院校积极准备,报名参赛,技能竞赛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技能竞赛的内容均来自于真实的工作岗位,参赛队伍若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对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师的影响

1.职业技能大赛正在深入开展

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每年都在火热进行着。赛事的开发充分体现了企业一线要求的实践技能。首先,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汽车检测与维修、化工生产设备维修等大赛项目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高职院校实践条件和设备与行业同步升级。同时,大赛也推动着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大赛推动着高职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的改变,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技能比赛过程中,引入企业参与,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裁判,并引入企业实施的质量标准作为竞赛评分标准。引入企业的评分标准,除了让学生的技能更符合市场、企业的需求外,还能帮助企业甄选合适人才。

2.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养成

教育部自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以来,各竞赛项目越来越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技能竞赛既是检验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有效途径,更是评价一所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的重要手段。参赛院校成绩与指导教师技能成正比。

但是通过调研、文献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历。通常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践技能薄弱,不具备“双师”的素质,这类教师无法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有些院校直接把既具有教师职称又具有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老师称为“双师”,这也是不合理的。目前,许多行业资格证书并不需要操作技能的测试,只要通过理论的考核就能取得证书,所以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些原本从企业中调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工作的教师,虽是比较典型的“双师型”教师,但由于脱离了企业,若干年以后,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会老化,实践经验过时。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以赛促学”,另一方面“以赛促教”。所以,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养成,督促高职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基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1.校内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都选自于真实的生产岗位,来自于真实的操作环境。学生想要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求教导其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必须具备行业一线操作能力与处理和排除问题的能力。要拥有这些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职业技能竞赛促使教师深入企业。首先,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是依托于现代企业岗位的,符合行业发展要求,想要在比赛中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会进行具体的操作,对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都要会排除,只有深入企业一线,教师才能掌握这些实践知识。其次,由于行业是在不断发展的,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检测方法等都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知识也要不断提高。再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要求专任教师每年能有固定的时间深入企业,更新知识。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安排或寒暑假等假期,每年深入企业实践一段时间,提高自己实践技能水平。许多教育主管部门也发布了配套的文件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进修,如江苏省在《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明确规定:申报讲师、副教授等技术职称的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到企业或生产一线一定的累计实践时间,这就调动了教师下企业一线的积极性。

(2)职业技能竞赛增加了教师与企业科研合作的可能性。科研能力对高校教师很重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和创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创新性的一些研究,在科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科研思维与素养,进一步扩大了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由于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教师讲授的知识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知识,这使得教师既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知识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生产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环境与真实生产相似,学生想要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训练的时候有相仿的生产操作环境,所以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改善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使其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合作的可能性。目前,高职院校都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提升学校专业品牌的影响力,增加学校在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可使自己的实践技能知识有所提升,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自身水平。除了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外,为了鼓励教师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行业岗位知识,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会定期举办教师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这就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为了能够在竞赛中解决相关的操作问题,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竞赛是项目化比赛,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研究的革新,从而促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水平快速提升。

2.行业兼职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高职院校积极从企业聘请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一线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不仅优化了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们共育人才、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等过程中,学生接受了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兼职教师长时间在行业一线,其对行业的了解的深入程度与专任教师是不同的,掌握的具体案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专任教师强。在兼职教师的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行业知识,而且能够了解行业对员工的需求,了解企业的文化氛围。聘请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须有专业课老师与其对接,这对于专业教师起到了影响和带动的作用,使教师了解行业生产一线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了专业实践技能。

(1)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兼职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专任教师强。但是行业一线员工一般不具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兼职上课的内容责任心不强。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提升兼职教师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比赛,比赛的成绩会影响学校和专业的品牌影响力,因此每位指导老师和学校对其都非常重视。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以后,使得那些本来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的兼职教师也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处理和分析、排除问题的能力,迫使兼职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另外,部分兼职教师上课责任心不强,由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评比,使得兼职教师不得不提高自己上课的责任心,提升教学质量。

(2)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兼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兼职教师由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一般都会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技能大赛的评委。一般行业一线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当其被聘请为技能竞赛评委或者指导教师以后,使得兼职教师不得不重新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进一步指导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得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三、小结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篇4

教师:董浩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一书,从中我得到了一些体会和感悟,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

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言语讲授之所以为教师所偏爱,是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独到的板书艺术: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篇5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读后感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读后感   读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这本书,受益匪浅。   回想一下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有许多失败之处,遗憾之处。特别是在课堂提问中,就像书中所说“笨问”实在太多。有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有时过于艰难,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有时还毫无价值的满堂问……   特别是学校公开教学时,我的提问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回答,出现了冷场,弄得我也很尴尬,结果自问自答。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入反思,其主要原因是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好的课堂提问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发思考,有利于当堂反馈教学信息、调节教学。反之毫无联系的`提问,会置学生于被动,一直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背道而驰。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篇6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

首先,非常感谢高教社以及交职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可以展现自我,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参与指导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一些经验。其实,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指导经验,我在这里就班门弄斧,简单地说说我指导学生参赛的一点经历和一些想法,请大家多多指教。

在今年的省高职组英语口语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幸获得了冠军并代表##参加了国赛。今年的国赛在安徽合肥举行,一共有来自31个省市的31名选手参加,竞争非常激励,我们获得了三等奖,虽然只是三等奖,但可以说来之不易,这已经是##多年来的最好成绩了, 能取得这个成绩我们已经感到很幸运很开心了。国赛半决赛一共三个环节,分别为“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职场考验”。其中,“职场描述”和“情景交流”两个环节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其实就和省赛的“presentation”和“interview”两个环节一样。但“职场考验”是新增的赛项,在这个环节中,选手需现场抽签随机组队,然后编排并表演一个发生在某个特定场景的情景剧,比如医院、酒店、商场等,这个环节应该说既考验选手也考验指导老师,因为这需要老师和选手一起编排,指导老师更多充当编剧和导演的角色,而选手则是演员。虽然准备时间短,但在比赛中这个部分却是最精彩的。国赛虽然与省赛有相似的地方,但竞赛和备赛方式都不一样。需要选手做大量准备、多多积累无论是词汇句型还是相关的知识。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备赛的一些情况,主要是省赛的备赛情况,因为省赛是大家都要参加的,而国赛最终只有一名选手可以参加。

首先,我觉得培养和选拔选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优秀的选手,再怎么优秀的老师用怎么样的指导方法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们学校对技能大赛比较重视。学校不仅开设有常规的大学英语课,还在一些系部开设了英语口语课,虽然课时不多,但至少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激励、指导和锻炼。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尤其是那种语音面貌很不错,并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有激情的学生,值得特别的关注,可以刻意给他们一些指导,向他们提供一些课程之外的资料或资料源,让他们给自己定个计划,坚持多学多练。兴趣和激情是最好的老师,能坚持下来的就将会是最好的选手。我们这次获奖的选手是我们学校中职推优到高职继续学习的,从中职开始,我就是她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我们都知道中职的学生一般基础都较差,她也不列外,但她的英语语音听起来很不错,且很有学习的欲望,记得我曾经给过她美音版新概念的音频资料,让她多模仿和背诵,我不知道她背了多少,但是她学习的激情从未减退过,我也能看到她持续的进步。

除了注意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学生外,在学校进行选拔比赛也是很重要的。这样的选拔赛我想应该每个学校都会举行。我们学校每年都由基础教育部举办,在全校范围内选拔选手,这样不仅能选出优秀的参赛选手,也能作为学校每年必办的常规比赛,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直接的、触手可及的奋斗方向和努力目标,刺激并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并重视英语口语。选拔赛的举办可以参照省赛的模式也可以删减一些环节,这个视学校的情况而定。

选出合适的选手之后,就可以针对省赛做一些辅导了。我相信这方面大家都有各自的方法。就我而言,首先在赛题出来之前,先让学生熟悉比赛的各个环节,反复观看一些比赛的视频资料,背诵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说实话,省赛相对来说更容易准备。在赛题出来后,对短期培训指导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赛题进行准备。比如说“presentation”部分,我最笨的办法反复操练,并让学生背到绝对的熟练,然后做几次模拟比赛,以免学生到赛场一紧张就忘词。而针对“interview”部分,则需充分熟悉图片提供的信息,尽可能设想出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以及相应回答,然后同样进行模拟训练。自由辩论环节最考验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快速应辩能力,不太好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在今年的比赛中,我和学生就只找了几个范题来讨论了一下怎么样辩论,没怎么花时间去准备,就随便说了下注意几点,比如要尽量争取主动权,成为提问发问的一方而不是被动应答的一方;要不急不躁,尽量有条理性,可以把写作文的那套用到辩论中去,把辩驳首先其次再次一条条摆出来。虽然赛前这么说,但是在真正比赛辩论时,临场发挥更占主导作用。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 篇7

——参加榆次区暑期六项技能大练兵“说”技能指导教师培训有感

2013年7月31日,我参加了由榆次区教育局安排、榆次区进修校组织的教师六项技能大练兵“说”技能指导教师的培训。

区教育局教研室程建华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教师如何说好课”主题讲座。讲座内容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当讲座结束之后,程老师提供了一个让大家共同探讨、研究的机会,她要求我们用半个小时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写一篇说课稿,自愿性个别展示,老师们都跃跃欲试,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和旁边的老师讨论研究。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正巧我曾经做过一个PPT课件说课稿,借此机会,我可以让教育界的同行、专家对我的说课进行指导,使我更准确的掌握正确的说课稿的撰写要领。

我试着运用程老师所教的方法尽量不漏掉每个细节,在原课件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位置进行了细化讲解,简单介绍了学情,巧妙解决了重难点,生动描述了教学过程及板书设置。当我将修改过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一一加以说明,运用自己的“大无畏”的说课风格进行说课后,大家为我的大胆展示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程老师对我的说课及说课内容予以评价,她说:第一,值得肯定的是我较好地掌握了说课要领,并且以初出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给大家带来精彩展示。第二,需要注意的是:说课在备课之后,授课之前,不能将授课的结果引入说课之中,可以换种说法,将课上出现的情况和效果转化成设想的效果来进行阐述。另外,如果在教学过程的讲述过程中加入一些设计意图就更加完善了。几句简单的话语像兴奋剂一样,瞬间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加深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通过本次讲座,使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受益匪浅。讲座的内容填充了我对“说课”的理论空白,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说课”的重要意义,同时懂得了说课与上课、备课的关系,更加了解了一个成功的说课稿必须有哪些内容,又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有针对性地“说”。

年轻就是资本,我明白脚下的路还很长,仍然需要不懈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谱写无限的乐章,同时,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对我进行批评、指导,让我进步的更快。

张庆乡永康学校 教

教学技能测试指导方法 篇8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人们习惯上只把每节课开始的引言叫导言,实际上这是不完全的。根据导言的定义就不难看出,它是每一章、每一节和每一段知识的引言。因此,导言应该贯彻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之中,那就是每章、每节、每段的开始都应该有导言。前面介绍了章、节的导言。那么怎样设计段的导言呢?也就是如何处理好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实际上就是做好每段知识的导言。每段知识的导言或引言与章节导言的作用是相同的,也是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和要求,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思维,即把思维中心转移到要讲的新内容上来,为教师的讲好和学生的学好创造良好的前提。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往生表现出小孩的特征,上课时不能持久的保持注意力,好动和爱疲劳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中随时注意组织教学工作,以便集中同学的注意力。然而处理好知识的转折与衔接,就是组织好教学工作的有效之一。考试大论坛

每段知识引言的作用与前面讲的一样。但是每段的引言(导言)和章节的导言又有所不同。其不同点表现在段的导言要求更短小、精悍、具体、扣题准确、转折自然等。例如:生理卫生课中的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这节,在讲完呼吸运动以后,紧接着就要讲气体交换。讲这段内容是示能简单而生硬的说刚才我们已讲完了呼吸运动,下面我们接着讲气体交换。如果这样讲会使学生没有心理准备,思维不能及时转过来,同时知识之间也不能很好的衔接,打乱了知识的系统性,造成学生理解下面内容的困难。因此,对这段知识的衔接,有的教师这样讲:“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讲气体的交换……。”或更简单地讲:气体进入肺泡以后紧接着肺泡中的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下面我们讲这交换过程……。

教学技能测试指导:设计导言应该注意的问题

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讲述每一节新课时,都要设计好导言。然而设计导言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要把导言设计好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每种导言要有明确的目的

设计导言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因此,每种导言都从明确目的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教材和识记教材的目的。没有明确的目的,单纯为图新颖而乱搬乱用,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最典型的导言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使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范围和重点、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学习课题与先行教材的关系。

(3)创造良好的开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跟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按照导言的三因素创造性的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导言。

2.设计导言要考虑适用性

设计导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教师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言时,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对于所设计的导言要做到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使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同时,设计导言要注意生物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前提与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因此,在联系旧知识内容时应该充分体现与新的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如果忽略了这点,使导言与本节的内容脱节,尽管导言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设计导言时,要考虑一堂课的整体,使导言服从整体。导言只是一节课的开头,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如果使导言与课堂教学整体分开,即使是再好的导言也失去它应起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3.设计导言时要考虑对学生有启发性

导言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富有启发性的导言导入新课,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启发性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就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导言能否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就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4.设计导言要有趣味性

设计导言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厌倦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中的,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精心设计导言,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开端。

导言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开头,它并不是教学的全过程。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教会全过程都好,所以还必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作认真的研究,才能使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

5.导言的设计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想从开始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象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考虑导言的语言艺术性。当然考虑语言艺术性的前提是必须确切,富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的为生动而生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言时要根据导言的不同方法来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教学技能测试指导:如何的进行英语说课

说课,是80年代随着教改的深入而产生的带有教育科研性质的教改新课题。它是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面对同行或专家,系统地说出或写出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一.说课的意义和特点:

1.“说课”是一个开放性活动,它源于备课又高于备课,是备课的深化和提高。要想说好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必须带着备课中的问题去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反复推敲琢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说出其备课中的思考,即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将其备课的理论依据展现给听众,将教学设计的思维活动过程从隐性变为显性,从无声变为有声。使教师半封闭式的个体备课劳动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同时,说课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修养等状况随之直接表露出来。

2.“说课”为上课提供理论依据。“说课”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能促使课堂教学趋于科学化。“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研活动,它为备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上课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就是说,运用说课对备课的理性思考去指导课堂教学。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由于“说课”活动把“说”和“评”结合起来,使说课教师从备课的静态个体行为转化为动态学术讨论,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大家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在这个基础上,说课人再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作用于自己的备课之中,并矫正充实原先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趋于科学化、理性化,从而发挥“说课”对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指导作用。“说课”架起了备课和上课之间的桥梁,使教学活动与教研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二.说课的具体内容:

1.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内容是什么,包含了哪些知识;该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哪部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的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哪些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它在学生学习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将来的学习还会有什么影响等。(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中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首先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注意目标的完整性: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然后阐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最后指出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要求明确、具体,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3)说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其语用价值。其确定的依据要从《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等方面来加以说明。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懂的、教学中需要着力讲解或讨论的知识点。其确定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懂的原因来加以说明:一种是教材内容较深或概念比较抽象;一种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或基础知识。有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合。但如果难点属于教材内容的次要部分,则要分别说出教学时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占用时间等。(4)说对教材的处理:教材处理是指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转化为课堂教学“导”的形式的创造性行为。说对教材的处理应说出: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哪些内容应总结概括,哪些内容需解释发挥,哪里需详讲,哪里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等。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要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有创造性。既不要迷信教材,又要符合教学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2.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要考虑是否取得最佳效果,二要考虑师生的劳动是否最少。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一般一节课以

一、两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它教法。教学中只有“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一旦确定了教学方法,就应该介绍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运用比较法,旁证自己所确定的教学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创新是什么等。

3.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的选择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新颖性。教具的选择,一忌过多,使用过频,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具的展览;二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英语课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不能起帮助作用。说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一般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学校设备和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作出解释。

4.说教学程序(1)说教学思路及其依据: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这是说课更为具体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说教学程序,一般先说课型,确定课型后,再说明准备安排哪些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步骤、主要内容等。如“导入”设计:这样导入有什么好处?效果如何?“新授内容”设计:分几步呈现?每步呈现哪些内容?各步所呈现内容的练习、讲解、交际活动的安排设计,如何提问和组织练习、交际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最后又怎样结束等。整个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教学结构力求优化,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思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能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的教学技巧。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思路设计的依据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2)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联系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等,说出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及其依据。(3)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该课的板书类型,什么时间板书什么内容,彩色粉笔如何搭配使用,如何使用黑板,哪部分哪些内容属于主板书,哪部分哪些内容属于副板书等。板书设计要注意英语语言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要准确、精练、醒目,例句要正确。好的板书内容能系统反映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思路,并借此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是接通师生思路的“媒介”。板书集中了全部信息的关键点,是全课的纲要。见板书而知其教学内容和功效。板书设计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页,能反映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本身特点加以解释。

5.说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说学法指导是说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说课活动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检查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摆正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手段。“说学法指导”就是:教师既要说出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以及为什么选用这些方法,还要说出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些学法指导,如何使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说学法指导要结合教材特点、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做到学有所得。英语学科的学法指导可以从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和“三个意识”入手。(1)“四个学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学会阅读;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其理论依据就是:《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三个意识”:在说课活动中,说课者应针对教学内容说出: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予意识”;如何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多变的活动组织形式和激励机制,使学生始终沉浸在热烈、紧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参予竞争,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才能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才能培养出会生存、会发展、会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总之,优化说课内容的基本要求是:(1)完整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2)理论性分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3)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课说“深”、说“活”。教师教育交流:我教学生向“钱”看

一天,我在校门口的文化用品商店里,碰到一名学生在买东西,售货员找给他两角钱,这孩子够大方,连说“不要了”,可售货员是位老人,硬把两角硬币塞在了孩子手里。我眼看着这孩子走到外面,一挥手把两角硬币扔在了路边,我刚想喊住他,他却头也不回地跑远了。我想,现在的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连小学生都“视金钱如粪土”了。可这学生的行为,这种对金钱的态度,使我无论如何也乐观不起来。孩子漠视金钱就是在漠视父母的汗水,漠视金钱就有可能助长其挥霍之风,许多孩子成长上的障碍不是缺钱,而是钱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在工作中开始注重指导学生向“钱”看。

一、指导学生“认识”钱。

现在的小学生没有不认识钱的,但他们认识的只是面值,知道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至于钱是谁挣来的,怎么挣的,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也是导致他们漠视金钱的主要原因。为此,我组织学生去观察父母是怎样赚钱的,付出了多少艰辛。班会上,我与学生一起谈观察父母赚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学生观察父母劳动的过程是不难的。平日里,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为了搞点副业不辞劳苦地翻山越岭……这一切以往被学生所忽略的挣钱过程,如今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小娜谈到她妈妈忍着病痛、顶着烈日到田里锄草的情景时,眼圈湿润了。考试大收集

从学生的话语中,我听到了收获,听到了他们对挣钱过程之辛苦的感言。我发现,学生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变得懂事了,他们感受到了钱的分量,认识到了钱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了,有节俭意识了。

二、引导学生会花钱。

现在的小学生几乎每天都花钱,花了多少,应找回多少,都会算得明明白白。表面看来他们是会花钱了,实则不然。考试大收集 所谓的“会花钱”,应当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买实用之物。而小学生们花钱往往是只凭兴趣。比如看到一种新颖的劣质玩具,一种外表美观、而质量根本不过关的小食品、小饮料之类的东西,他们经常会争着购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更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劣质用品、食品的危害,我在班中开展了“谁会花钱”的系列活动。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日常消费中的种种误区,使学生明白哪些钱是应该花的,哪些钱是不应该花的。同时,我组织学生互相监督,发动集体的力量,来约束学生乱花钱的行为,并及时评比总结。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学生都明白,节约用钱的最好办法不是不花钱,而是会花钱。花钱时不假思索的学生少了,花钱的态度也慎重了,珍惜金钱已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他们的一种观念。

三、鼓励学生攒小钱。

随着近几年物价的不断上涨,以角为单位的“小钱”越来越被人们漠视,连几岁的小孩也认为“小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弃之了。为了使学生把“小钱”重视起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储蓄”的活动,号召学生把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零钱和家里被冷落在抽屉里的“小钱”积攒起来,并定期拿到学校来展示、评比。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小钱”,对“小钱”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乱扔“小钱”的现象不见了。许多家长反映,家里的硬币被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前硬币在孩子的眼皮底下他们连看都不看。

在接近学期末的时候,学生把自己的储蓄罐都拿到学校来评比,看到他们爱惜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数一数,那数目也令学生们感到吃惊,一罐罐闪闪发光的硬币,少则十几元,多则上百元。面对这些“小钱”,我要求学生谈感想、说意见,他们感到:一枚小小的硬币虽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将他们积攒起来,日子久了,就是不小的数目。他们不再认为“小钱”没用了。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许多挣小钱的建议,如卖废品、采野菜等。他们居然想到自己去挣“小钱”了,这项活动的收效远远超出了我所预设的目标。

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钱观念的缺失和偏离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学生向“钱”看,这绝不是在引导学生拜金,而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008年安徽凤台教师入编考试教学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特点是(反思性)

2.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是(纸笔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

1.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是(ABCE)

A.系统性

B.自然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E.直观性

2.纸笔测验的特点包括(ACE)

A.可操作性

B.公平性

C.可比较性

D.测验范围较广

E.系统性

三、名词解释

1.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2.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3.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评价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或人为创设的上课情境中,通过由目的、有计划地考查教师和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以及获得评价信息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②选择记录的工具③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2.简要说明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

①评价主体多元化 ②获取信息丰富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间的合作

3.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①学生的参与状态②学生的交往状态③学生的思维状态④学生的情绪状态⑤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4.如何认识使课堂观察?

①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②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③选择观察法④准备观察工具⑤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论述题

试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一、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

二、评价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三、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

四、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2010年江西省某市教师入编考试教学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布鲁纳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发现学习法)

2.衡量默读能力的主要标准是(理解)

3.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W·苛勒、K·科夫卡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格式塔学习理论)

4.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

5.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

6.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复习必须(及时)

二、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调研学习法的方式有(ABCD)

A.参观调查法

B.访问调查法

C.查阅文献调查法

D.问卷调查法

E.实习作业调查法

2.读书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朗读

B.默读

C.精读

D.略读

E.速读

3.时间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实习作业活动

B.课外与校外活动

C.社会服务活动

D.生产劳动活动

E.科学实验活动

4.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的学习规律是(ADE)

A.效果律

B.消退作用

C.强化作用

D.练习律

E.准备律

三、名词解释

1.实践学习法

实践学习法是学习者亲自参观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法。

2.读书学习法

读书学习法又称阅读学习法,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者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3.讨论学习法

讨论学习法是学习者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4.调研学习法

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习者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四、简答题

1.讲述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质。

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①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 ②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③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④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⑤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3.简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①互动观 ②目标观 ③师生观 ④形式观 ⑤情感观

4.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②人与社会关系领域 ③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④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五、论述题

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1.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上一篇:写金毛狗的作文下一篇:新隆镇中心小学2013年上期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