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人文关怀(共8篇)
公务员人文关怀 篇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公务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行使着管理国家的权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行政效率的高低,国家政权的运转,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近些年来,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大、社会期待高、工作风险大、家庭不和睦等导致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就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作了初步的实证研究,以期能缓解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增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增强主观幸福感,减轻职业倦怠感,加大社会责任感。
一、主要表现
(一)过劳过压。一些党员干部由于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导致长期心理紧张,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症状,甚至诱发身体的病变,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病症。在影响个体机体健康运作的同时,更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由于高强度脑力与体力劳动引起的身体过度劳累疲惫,这是典型的生理疲劳。很多党员干部工作连轴转,工作经常“白加黑”、“五加二”,长期的熬夜加班,缺乏适当的放松调整和适量的运动锻炼,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导致身体透支乏力、体弱多病等健康问题。二是由于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引起的精神层面的焦虑和不安。很多党员干部面对各种繁重的工作任务、复杂的考核指标,夙兴夜寐全力以赴去完成,在此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心理,容易引起焦躁易怒、抑郁不安等心理问题。目前,机关党员干部不少人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的病症,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疲劳倦怠。心理倦怠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们比较普遍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产生心理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身体劳累,不少党员干部每天从事无规律繁重工作,耗费大量脑力、精力,甚至需要频繁的加班加点、熬夜工作,身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常常眼睛酸痛发胀、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身体过于劳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身体状态直接影响其心理状态,导致心理倦怠,整体表现为缺乏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工作厌倦,这是心理疲劳倦怠的主要特征,不少党员干部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很多党员干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在各种现场监察、事故处理,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减退,产生倦怠心理。
(三)紧张不安。机关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小心翼翼、唯恐出错、惶恐不安,谨慎有余而开拓创新不足。尤其是肩负重任,压力较大时更是食不甘味、坐立不安,加之领导的批评催促、突发事件的应对、失职渎职的隐忧、随时随地的监督等等都极为严重地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善于自我调节加以疏导,极易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况。
(四)抑郁烦躁。部分机关党员干部由于工作、人际、生活等诸多原因,导致抑郁情绪无法及时排解。表现为情绪低落、暴躁易怒、身体状况差、遇事容易走极端,或易失落封闭自己,或易多疑猜忌,或易暴怒攻击对方,影响机关氛围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一是失落,有时很想得到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产生空虚、迷茫、无可奈何等心态。二是孤独,由于事业或人际交往等方面接连遭遇挫败,精神压力很大,心理负担沉重,产生自我封闭。三是猜忌,因不自信而猜疑,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猜忌心理,给党员干部自身带来精神和心理折磨,同时产生对周围人或下属的不信任和排斥心理,与同事之间产生巨大的疏离感和冷漠感。
(五)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信仰失衡。少数领导干部在市
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在拜金享乐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发生动摇,原先秉持的原则与实际现状之间发生冲突,在原则与信念上失衡。二是发展失衡。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与实际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不相吻合,对自我进步的预期与不确定甚至无望的现实之间难以协调,导致心理失衡。三是角色失衡。多数机关党员干部在承担日常繁重工作的同时,要负担起家庭重任,一旦无法妥善处理家庭、工作之间的关系,将在两者之间处于两难境地。有些党员干部在单位与家庭、工作与休息、健康与应酬、朋友与自身等方面无法统筹兼顾,局部失衡而引发心理危机。
二、内外部原因
(一)内因方面
1.不能自我肯定。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就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人。这种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对于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常常因为别人的批评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常常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被伤害,怨天尤人。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完成了十件事,即使有八件事被别人肯定,只有两件事没有被赞许,也会被这两件事所带来的不适情绪所笼罩,完全忽略那八件事所带来的兴奋。此外,这种人也因害怕得不到肯定而经常患得患失。容易处于抑郁焦虑不安自责中,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
2.过分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人,把每件事的标准都定得很高,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完成的工作,为了追求尽善尽美,而花多几倍的时间。追求完美者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为了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只得被迫牺牲睡眠。牺牲与家人相处运动、休闲的时间,从而导致长期失眠,缺乏与家人沟通,终年处于紧张状态。对自己期望过高或过多,就会对自己提出过分的要求,但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3.缺乏冒险精神。它的程度因人而异,因压力种类而异。那些被心理学家称为敢于冒险和追求轰动效应的人需要大量的挑战和冒险.以加速脉搏跳动而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然而对于那些缺乏冒险精神,不敢追求轰动效应的人而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致命的压力。
4.过分关注自我形象与自我身份。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是以职业角色来识别身份的,当回答自己是谁时,许多人会在说出自己的名字之后,随即说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及令人羡慕的职业。不过,这很容易使人对其职业角色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引起其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并因此感到威胁和压力。过分关注自我形象及自我身份的人常常感到孤单、寂寞,缺少安全感,对自己缺乏信心,于是他们拼命地工作,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其后果是,如果这种职业角色自豪感受到挑战,他们就会变得极具侵略性或者防范性.常常被围困在过多的毫无必要的争论中。
5.过分自我谴责。有时,我们会为职场生活中的错误而自责或受到责备,一个成熟的人应当能客观的说出谁该受责备。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不公正感会无形中增加压力,尤其是有些人会为一些实际上超出了控制范围的事而坚持自我谴责,包揽一切责任:应该对紧急情况有先见之明,应该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应该更多地承担义务,应该工作的再勤奋一些自我谴责的理由是无穷无尽的。与此相反的则是因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承受压力。
(二)外部原因
原因之一:心理压力大受公共责任的影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公务员
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以及各类媒体对公务员的监督加强等,导致有的公务员心理压力加大。首先,中国正处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时期,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各职能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大,工作负荷不断提高。在高负荷的劳动强度和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公务员伏案书桌.娱乐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在身体产生不适感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无助、烦躁、心累、厌倦、抑郁、孤独、精神恍惚等负面情绪。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而公务员承受着较高工作压力却过着相对清贫的生活,给有的公务员的内心造成了不平衡感,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第三,我国各种制度在社会转型时期尚需完善,公务员晋升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有的公务员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加剧了心理负担。第四,解决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出路的公务员心理咨询机构尚未健全,心理咨询室、放松室、宣泄室等场所也没有。
原因之二:价值取向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把“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拜对象。“官本位”思想以是否为“官”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它包含了四点内涵:公共权力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为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有的公务员认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得到别人的敬仰与尊重,享受良好的社会福利,获得较高的收入就要做官。得到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权成为有的公务员的主流价值观念。这种“官本位”思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公务员如果受到“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在政治和经济上必然会脱离群众,无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原因之三:自我压抑受传统文化的“面子”影响 压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克服威胁的冲动和愿望的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方式,被压抑的冲突出现在意识领域时便会引发焦虑,许多心理疾病就起因于过度依赖防御机制应对焦虑的结果。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以忍为善德,做事讲求“面子”,所以在公务员这个群体中,有的总是对自己的身份十分谨慎,无论是咨询孩子问题,还是自己的认知问题。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露出来。压抑了自己的内心,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其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自评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认为负性事件会影响到自己仕途的发展或者出现心理问题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交往的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失调。公务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严重的自我防御阻碍了有的公务员之间思想感情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受传统文化的“面子”的影响,压抑自我,甚至出现敌对猜疑的情绪,致使有的公务员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产生孤独感、失落感,长此以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
原因之四:以“公共性”为价值追求受自然本性的影响 公共行政与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具有公共性。以公共利益为值追求的特点,要求公务员摒弃个人私欲,保持公共利益的共,以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这种公共行政领的特殊性要求必然会影响公务员,使其与公务员自
然本性欲望的足产生冲突。自然本性与原始驱动力联系在一起,被快乐原则支,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超自然本性和自然本性经常产生矛盾,自然本性主要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良心的概念相对应,自然本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超自然本性则按照道德原则行事。现实中一人不可能脱离他的个人利益而存在,自利性是人的自然本性。人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然而,公务员与国家政府紧密相连。当公务员占有公共财产,或者使用不正当的公共力甚至以权谋私时,经常会遇到进退两难的道德抉择问蹶,面对难冲突而产生的焦虑、烦躁的情绪使有的公务员陷入心理困境。而,公务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这一职业特性,要求公务员以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公务员自然本性产生的冲突不可能消失,致有的公务员陷入长期的困扰中,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
原因之五:应对激烈的竞争受有限的能力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公务员群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随着公务员改革的深入,竞争上岗、选任制和聘任制、问责制等措施的实施加大了公务员的竞争。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公务员很自然地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工作压力转化成心理压力,致使有的公务员产生心理紧张,担心自己有限的知识能力无法改变现状。其次,新生代公务员群体存在心理困境。一方面他们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刚踏人工作岗位不久,遭遇挫折后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苦闷、悲观无奈等情绪。从而陷入“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的矛盾冲突中。再次,考公务员的热潮一波接一波,大批精英进驻政府部门,公务员的群体竞争越发激烈。这种竞争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有限的知识能力的担心等等。纠结在心中,难以排解。这使有的公务员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中,造成心理紧张。导致心理压抑。
三、对策思考
世卫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安全感;了解自我,对自我能力作出正确判断;理想与目标符合实际;与外界保持和谐的关系;个性健康;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个人基本需求。这些标准 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能过度自我否定,要适度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自我激励,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增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一)针对外部环境 对心理问题不重视。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党内关爱的对象是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作为政策的执行者、权力的行使者,机关党员干部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地位,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属于强势群体,不是关怀对象。有的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仅仅局限于对少数困难党员的节假日走访慰问,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经常性关怀不够,主要方式是经济上的援助,只有出现困难时才有必要实施关爱。有的甚至认为如果对机关党员讲关爱,会淡化奉献意识,影响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的形象,因此存在着重管理轻关爱现象。主体意识淡化:机关党员的自我主体意识不强,有的在党内生活中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的愿望,凡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妙”的态度;有的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甘当一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自
保党员”。一些基层党组织平时强调党员义务多,偏重于提要求、派任务,而不注意倾听党员意见,忽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针对个人方面 一是了解压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使你烦恼、压垮了您?是工作?是家庭生活?还是人际关系?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您就不可能解决问题。如果您自己在确定问题的根源方面有困难,那就要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二是学会分散压力。可能的话把工作进行分摊或是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千万不要陷入一个可怕的泥潭当中:认为只有你是唯一做好这项工作的人。三是正确对待批评。不要把受到的批评个人化,不要评价他人的好坏,只要思考他做的事是否得当。当我受到反面的评论时,就把它当成是能够改进工作的建设性批评。四是正面看待问题。凡事不追求完美,人生不如意在十之八九。遇到挫折只是暂时的,不去否认那些不好的事,接受它,并能去解决它。五是善于经营充实的生活。生活作息时间有规律,充实生活内容,读书、做画;经常参加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打球、跑步、运动等户外活动,多与外界交往,多与同事和亲人进行交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六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七是寻求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能有倾诉的对象与之沟通与交流,这样可以在情感上给你一个很有效的支撑力量。认知支持:学着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他们会教会你一些应付工作中压力的办法,给你一些经验上的传递,或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三)对单位的要求 1.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对心理健康常识介绍,帮助广大机关干部职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引导他们思考和研究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和心理调适,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在教育的实施上可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做法,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坚持统筹安排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活动之中展开。各单位和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干部教育范畴,组织党校等教育基地将《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行政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列入轮训班的必修课,围绕“心理承受能力与理想追求”、“心理承受能力与个人成长进步”、“心理承受能力与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法律常识,剖析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而导致心理失控、违法违纪的案例,并通过播放法纪教育片,使党员干部能够受到震动和教育。这些都是筑牢党员干部心理承受能力思想基础的有效途径。
2.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谈话制度
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谈话制度,这是关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也是上下级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首先,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信赖的人在关心、爱护和尊重自己时, 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会得到缓解, 挫折承受力得以增强。其次, 能提供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和思路, 帮助当事人走出个人习惯的思维模式, 从而重新评价问题, 寻求新的出路。第三,如果一个单位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和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党员干部即使遇到一些心理问题, 也会被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弱化和消解。所以,机关党组织要在干部提任、岗位调整以及矛盾集中等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时期,找干部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以有效地解除心理困扰。
3.加强心理自我调节引导
自我心理调节是解决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始终坚持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把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作为培养机关党员干部良好素质的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为理论基础,有效地开展党员心理疏导工作。要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付出、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要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进行正确成败归因,充分利用暗示、宣泄、想象等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建立健全预测预防和危机干预机制,帮助干部职工摆脱困境
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属于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建议相关职能机构组织专家学者根据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修订《机关干部职工心理健康量表》,重点对新任公务员和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机关党员干部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提高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建立预测预防机制的过程中,可采取从点到面、从轻到重、从易到难的方法,在对有条件的单位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逐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研究表明,人们面对灾难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急性心理反应,如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寝食不安等。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的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要通过心理危机干预解决机关干部职工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常态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应该建立包括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保健机构,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根据机关干部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由专业心理保健人员负责定期举办心理保健培训课程,进行必备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并及时对有心理问题或参与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的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保健。对于经过危机事件处理或遭受心理创伤、心理障碍严重的人员,应及时邀请有关心理专家进行干预,预防过激行为,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
4.建立健全问题解决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满意度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时甚至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关注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实施帮助干预计划,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通过控制诱因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机关党员干部工作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他们进步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感等因素对机关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一是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和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最大限度消除机关党员干部因工作适应性、工作压力等因素诱发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二是切实解决好机关党员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收入分配、评先评优、晋职升迁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对保障机关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的相关制度,营造机关内部回报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性、公平性环境。三是对机关干部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正常晋升是机关干部职工普遍重视的因素,要提高干部工作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在职业生涯发展、干部教育与升迁报酬等方面上做出科学系统的规划,让机关党员干部看到未来,激发工作动力。四创造发展空间促进机关党员干部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干部才干的集体,不仅具有强有力的战斗力,而且能够促进身处其中的每个成员心理健康和谐。因此,要从根本上促进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聪明才干,必须尽可能为其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同时加大他们工作中的自主性,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对工作本身的成就感、满意度。五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协调好不同的职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机关干部职工能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与交往,满足社交和归属的需求,通过信息分享提升工作的成就感和满意度。六是帮助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尽力在工作、家庭生活和其它社会活动之间形成良性平衡。
5.合理激励,激发员工的精神与物质欲望,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和谐发展。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是基础性的。在现代工业管理中,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世界上生活,会产生五个方面的需要,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只有在前一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产生后一个需要;在前一个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会显示出激励的作用。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心理疏导具有安抚不良情绪、平衡身心的作用,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员工就此无欲无求、安于现状,相反,我们是希望通过剔除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自身业已获得的东西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和欲望。因此,我们的思想工作者和管理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应当意识到,在关怀员工、平衡员工心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注入到员工的思维中去。让员工意识到纠缠于眼前琐碎得失“无意义”,从而把更加具有价值的东西展现给员工,帮助员工抑制对低层次需要的执迷,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前进。
对领导干部客观上存在的压力与心理问题,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势必影响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反映出我们党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不仅重视对社会和谐的整体思考,而且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谐的个体思考。只有人的内心和谐了,才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公务员人文关怀 篇2
一、试卷命题特点
1.“人性”与“人文”相连, 以人为本。
申论A卷与B卷都以科技创新为选题, 角度接近, 如同2010年国考A卷与B卷“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一样, 姊妹卷再现, 可谓“合久必分, 分久必会”的轮回。申论A卷, 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力量。然而, 如果忽视“科技的生命化”“科技将具备人性”, 就会陷入对“科技”与“人性”关系的误区。因此, 科技创新必须更多地体现对人的需求和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 使其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拓道路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 这样的选题意义重大。
2.“资料”与“试题”对应, 强调概括。
试卷共有6则“给定资料”, 字数增至9000字。资料除中外名家论述外, 突出了以中国高铁、中兴通讯等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使中国正“化蛹为蝶”, 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每道试题对应的“给定资料”范围非常明确, 而且只对应一个“给定资料”。非常清楚, 申论答题离不开“给定资料”, 这样的命题方式自然有利于考生能力的正常发挥, 从每道具体的试题可以明显看出, 无论要求答题的字数多少, 技巧方面强调的均是概括, 所以, 测试考生的提炼、归纳、概括、综合能力才是命题的真正目的。
3.“题型”与“要求”稍变, 又有创新。
试题依然是五道大题, 题量没有变化。试题的题型又有突破, 出现了填空题, 要求考生在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 使材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 而且字数限定不超过100字。此题会使一些考生感到生疏, 因选不准合适的词语而无从下笔。应用文写作题出现了“备询要点”, 体现了应用写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仍在延续, 缺乏实际工作实践的考生对其也会望而生畏。答题要求中, 分析题字数略减, 而概括启示题则字数增至500字, 可谓变化不小, 应当引起考生注意。要求中的变化和调整充分体现了申论命题更趋成熟。
4.“画线”与“作文”常态, 考察思辨。
延续上一年的作文方式, 依然是笔者曾多次指出过的“资料画线作文”。从作文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 今年的作文“画线部分”较去年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不像去年那样直白, “科技的生命化”、“科技将具备人性”等看上去有些令人费解。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这样的“资料画线作文”式的命题已经成为“新常态”, 考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必须认真研究, 严肃应对。从这种作文中, 我们完全能够看出, 一般水平的写作已经不能适应申论作文写作的要求, 它需要考生娴熟的阅读、概括、归纳、提炼、综合能力之外的辩证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二、试卷答题思路
第一题, 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 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 (10分) 要求: (1) 准确、全面、精练; (2) 在答题卡上按“可见, 科技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作答; (3) 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这是一道概括填空题。这种题在国考中首次出现, 因要求字数太少, 并要准确、全面、精练, 会使考生觉得有一定难度。要知道, 此题就是要考查考生提炼、概括和整合给定资料的能力。其实, 本题关键是要紧紧抓住“给定资料1”中的关键词语, 搞清楚句式中“不仅”与“同时”是并列关系, “因而”与“不仅”“同时”是递进关系, 答案就不难写出了。具体作答参考:
可见, 技术创新不仅能转变生产方式, 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同时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从事创造的必要时间, 因而是科学复兴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题,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 谈谈你的看法。 (20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 (2) 论述全面, 语言简明; (3) 不超过250字。
这是一道分析题。这类题并不新鲜, 是近年来国考中常见的类型题, 目的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题, 首先要表明应试者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其次是通过辩证分析阐释自己观点和看法的理由, 最后总结提升这一观点和看法。具体作答参考:就现实看, 新技术来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今后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要在不断的发展中对其观察、探索和研究。理由:一是新技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社会城乡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某种鸿沟, 让人们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和各种机会, 拓宽了视野, 转变了意识, 丰富了生活。二是新技术的使用显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拉大了贫富差距。因此, 我们不能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 必须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加强行政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其真正做到填平“鸿沟”, 促进社会公平, 造福于人类。
第三题, 假设你是制博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 请根据“给定资料3”, 就本届制博会的亮点, 草拟一份备询要点, 供组委会领导在制博会开幕日的记者通气会上使用。 (10分) 要求: (1) 内容具体, 符合实际; (2) 概括准确, 分条表述; (3) 不超过200字。
这是一道应用文写作题。要求就本届制博会亮点, 以制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备询要点。“备询要点”首次在国考中出现, 会使一些考生不知从何下笔, 其实, 它就是一个“备忘录提纲”, 只不过是要围绕制博会亮点去写。此题虽是应用写作题, 其答题的实质仍是考查考生的提炼、归纳、概括、综合能力。写作“备询要点”可分两步进行, 首先要写出标题, 即备询要点;其次要写出各询重点, 要结合实例分条分项写。具体作答参考:本届制博会的展出, 体现了以下亮点:一是展出高精度设备。展出产品精度世界领先, 比如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系列智能机床、2500型压裂成套设备等。二是展出3D打印技术。共有60余家企业参展, 预订展位150多个, 网上预约免费体检和打印人体模型更是吸引眼球。三是展出智能机器人。产品代表国际最高水平, 展览中机器人表演赛和装载机街舞表演秀等活动别具一格。四是展出高新区装备。展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区科技成果和技术装备。
第四题, 阅读“给定资料4”, 谈谈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 (20分) 要求: (1) 紧扣材料, 重点突出; (2) 观点明确, 表述有条理; (3) 不超过500字。
这是一道概括启示题。近年来这类概括启示题相对较多, 考生并不生疏。此题不同于一般的概括题, 要注意“分别获得哪些启示”字样, 必须分别回答。具体作答可参考:
中国高铁发展中的启示:一是坚持科技创新, 坚定前进步伐。敢于正视和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二是坚持“三大优势”, 真正走出国门。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 具备了“走出去”的硬实力。三是坚持技术标准, 提升国家形象。开拓市场, 走进技术标准高的“准欧洲国家”, 提升了企业和国家的影响力。
中兴通讯发展中的启示:一是从卖到创, 让品牌中国制造“化蛹为碟”。产品有创新、有亮点, 使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二是科技创新, 使“智造”赶超同行赢得世界。发展中不断创出独特的新品牌, 成为“中国智造”。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启示:一是坚持改革开放, 实现低端向高端发展。打破发达国家垄断, 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二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效率又缩短工期。设计中, 充分考虑交通阻断、尘土、噪音等惠及民生问题。三是坚持科技创新, 向装备制造强国迈进。实行高性价比和个性化定制与服务, 通过收购外企生产商, 增强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 这三个企业发展中各有所长, 给人启示多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科技创新”。正是坚持在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才使“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才使“中国智造”赢得世界, 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
第五题, “给定资料6”中画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 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联系社会实际,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 见解明确、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 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明晰, 语言流畅; (4) 总字数1000~1200字。
人文关怀不可少 篇3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恰到好处地指导、启发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则在精要之处作适当的引导、点拨。例如,笔者在教学《爷爷的芦笛》时,有这样一个教学场景:师:“同学们,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是对海的描写,大家读几遍,看看有什么发现没有?”学生熟读之后,有学生说:“我认为这一自然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五月的海描写得很迷人,使人向往。”师:“你能把这些使人向往的句子读出来吗?”生A:“五月的海水是温润的,初夏的海风是温馨的。”师:“你很善于发现,大家是不是也很喜欢这句话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我启发他们:“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温润’与‘温馨’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一下。”生B:“我认为可以互换,因为它们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生c:“我认为不能互换,因为‘温润’是用皮肤去获得的一种感觉,而‘温馨’则是用心去获得的一种感觉。”笔者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认识:“温润”的意思是柔和中带有一点温度,“温馨”的意思是柔和中带有一点馨香,这两个词是不能互换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读与思,既让学生感悟到了初夏海的浪漫与温馨,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还能让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使他们在掌握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其精神世界、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思想情操等人文素养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滋生。而这种潜滋暗长的濡染给予学生的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常常偏离了正常的人文关怀轨道,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堂上有位学生说:“彭德怀即使在红军断粮的情况下,也不应当把战功赫赫的大黑骡子与六匹牲口相提并论,一块儿杀掉。他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来给战士充饥,是一种错误,是忘恩负义。”这位语文教师听了这位学生的发言之后,毫不犹豫地说:“你的独特体验有一定的道理。”笔者听后哑然,像这种有悖于人文价值取向的观点居然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不错,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激励性评价,但这种评价首先应当建立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上,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独特体验,应该是在尊重文本基本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独特体验,即: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勿忘语文教学人文性这个根本。当然,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评价标准不能过于理性,应当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过于理性,容易挫伤和扼杀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人文意识、创新精神、语文素养形成的催化剂,使学生获得发展。
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还应当让她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通红”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能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眼发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打开学生心智的阀门。“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就是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科技需要人文关怀 篇4
前言
今天的看法是一个人的看法。让一个人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在理论上可能要钻得深一点,容易流于晦涩,但这篇对话却不是这样。薛先生长期致力于德国哲学研究,在三千多字的篇幅中,幽默而机智地把“科技与人”这样一个大问题说得深入浅出,的确很精彩。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本期“看法”愿成为建造这一理想大厦的一块砖瓦。■甲:晨报记者王正鹏
■乙: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薛华科技知情权
甲现在,微技术或纳米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听说您一直在留意这一技术的发展。一个哲学研究者倾心关注科技领域的问题,预示您对此一定有些新想法。乙: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分工已越来越大,而合作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两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对方学习,并开始进行一种对话。
甲:这听起来有些叫人丧气,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乙:仅仅有这一点还不够。我们不只在哲学上去关心科技的发展,我认为这也是个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甲:这话怎么讲? 乙: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能够估量它们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利害。
甲:您是想成为科技发展的“监视者”。
乙:是的。确切地说,我是想履行自己知情的权利和义务。我认为,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原因很简单,今天科技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甲:这一点从核技术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了。乙:所以,科技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而且现在讨论并不过时。它要靠双方的交流来解决。以前大家认为这是科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的事,普通人没有能力过问,实际上,他们对于公众利害的认识决不能取代公众的想法。
甲:谁也不能越俎代苞,只能靠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大家”已不仅仅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公众,而是全世界的公众。
乙:今年,人们又开始讨论“下一次工业革命”了。其实我对“工业革命”这类说法有一些看法,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夸张。我们不能否认,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有些人在谈论“培育人类”,有些人在设计机器人的“进化”步骤,使它们能与人脑相当,甚至超过人脑。在这一潮流中,人们把微技术当做革命先锋。美国科学家雷恩二月份在给美国国会的一封信里说,与信息和生物技术相比,微技术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正式向我们宣告“微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甲:您能否描述一下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
乙:这个我做不到,也不应该这样做。首先我了解有限;其次,这事正在酝酿之中;再次,专家们的看法分歧也很大;最后,这一技术涉及许多专业,它们相互也还没有连通。
微技术的影响
甲:那我们能从别的方面了解微技术时代是个什么样子吗?
乙:有一个权宜的办法是介绍一下专家们的看法。美国科学家麦克尔是推动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说再过十几年我们就能生产出微型电脑,生产出比细胞还要小的微机器人用于医疗,这些小机器人能穿过人的身体,为我们清理血液,清除影响我们长寿的不利因子。他还说,非常便宜的微太阳能设备将代替煤炭、石油和核能。他介绍说,不久将制造出一种材料,糖块大的面积就可以把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信息存进去,当然,饥饿、营养缺乏这些问题将成为过去。
甲:听起来有些浪漫主义味道。
乙:科技发展需要浪漫主义,想象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条件嘛。问题是这不是瞎浪漫和纯想象,而是一种被相信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那位科学家还说,他上面说到的一切都将变成现实。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并不存在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于这些事什么时候成为事实。
甲:这是一个梦想,但按科学家们的说法,这种梦想有可能在今后十几年内变为现实。
乙:在美国,这件事在年初已提到总统和国会的议事日程上了。
甲:这个动向值得关注,不然我们可能又会落后一步。乙:我想,我国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件事不仅涉及微技术,也涉及电脑学、遗传技术、人脑和人工智能研究,还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的学科与技术。甲:这件事儿也涉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乙:它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我们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从整体上看待这一过程,在更大的范围内讨论这一问题。这种讨论还不够多,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和技术的发展之间还不成比例。为此,德国总统也不得不在去年呼吁,要加大这一工作的透明度。甲:关于微技术可能带来的益处,您刚才已说了不少;但对微技术可能带来的害处,您怎么看待?
乙:这需要讨论,我们还不敢断定科学家对于微技术的后果已有了清楚的认识。估量微技术的害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我想,我们至少要考虑到“生活世界”这个问题。一种福音吗
甲:大家最关心的微技术危害是什么呢?
乙:我在此同样可以转述麦克尔的观点。他说,微技术可以生产出微武器。这种武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谁拥有这种武器就等于拥有一种不寻常的优势。防备这种武器是否意味着另一种军备竞赛呢?更大的问题恐怕是在于这种武器被哪种国家和组织所掌握。
甲:谁也不能担保这种国家不会出现。根据销毁核武器的经验,即使要销毁这种武器,也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麻烦。
乙:对,我们只需看看柬埔寨等地的扫雷是何等的困难就会明白这件事了。美国人塞雷斯说,自从青霉素发明以来,不知不觉地出现了大量的细菌,我们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付它,因此他认为我们今天可能正处在一场瘟疫爆发的前夜。甲:这么说来,我们的问题倒不是去消除现有一切疾病,争取活到1200岁,而是首先得对付这种可能爆发的瘟疫。
乙:在预防这种可能爆发的瘟疫时,我们要防止因此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细菌与病毒,引出新的危险。要有未雨绸缪的的思想准备。甲:不仅要未雨绸缪,而且要坚持不懈。乙:科学家库兹威勒认为,微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其利大于弊。但他也强调,必须建立技术防范系统。他的同事焦伊则主张放弃某些技术,认为技术防范系统可能反过来又威胁人类。其实,微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即使防护和免疫系统也可能是利害双全。这是一个怪圈,仿佛是新科技的天生特性似的。
甲:对这一点,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乙:我们刚才只讲了微技术的有限几个方面。微技术的最大的危险不是它本身,而是人用这种技术来反对人。至于这种技术将如何影响人的生存、人的精神和人的尊严,我们就不多谈了。
甲:这方面有大量的历史经验可以作证。
乙:从历史经验看,我们不能把新技术简单地看作新福音。上个世纪人类在这方面已有了惨痛的经验,我们无权说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未来总是美好的。
甲:何况新科技理论家中的确有一些让人不放心的东西,有些东西现在我们就不能接受。
乙:牛津大学的道金斯教授说人是延生的机器,是被设计用来维持自己身上那些自私基因的机器人。这句话非常有名,但我们怎能断定这句话不会被从另一方面误解呢?在我们人类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过分幽默。哲学家莫拉威克认为,人们关注机器人的社会意义并不重要,理由是反正人类不久就会被抛在机器人的后面的,未来的机器人也不会去关心人类的命运的。相对于它们,人类不过是一场失败的实验罢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说法是严肃的。
甲:对,人不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也不能说人的价值不如机器人的价值。
乙:当然,我们不应当对这些观点不屑一顾,而应当认真思考它。我们需要问问他们,对机器人的向往是否包含着对历史和社会的批判呢?如果我们自己也在这样或那样地批评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病,但却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批评,那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树立科技派和人文派的门户与障碍。与社会互动
甲:大家都有一起关心社会与科技互动关系的任务。乙:今天,我们首先需要学习。比如学习分辨利害,因为一般说来,人在盲目地追求幸福与成功时而犯了重大的错误,但很少清醒地估量它带来的艰险与痛苦。有一次,我从德国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去作报告,在火车上碰巧遇见了未来学家雍克,谈话中他一再强调学习《易经》的重要性。《易经》中提倡明辨好坏,要有忧患意识。它不仅仅给我们设计好,而是同时也提示坏。如果要说什么是智慧的话,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观点不是问微技术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对它应持乐观的态度还是持悲观的态度,而应当问它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是有益的,在什么情形下可能是有害的。甲:就是说判断微技术的标准需要作一些改变。乙:与此相对应的是先了解情况,或者说“掌握信息”。这样做就立即会出现一种情况:政府、有关研究团体和开发企业在道义上乃至法律上要承担义务,不向公众隐瞒他们的设想、计划和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危险性,促进有关这件事的公开讨论。
甲:对,因为新技术的发展确实关乎我们所有人的祸福。乙:这也关系到直接参与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人。他们也是人,也处在这个由他们设计的为“自己复制自己”的系统之内。他们不可能逃脱这一系统。诚然,我们必须避免731细菌部队的暴行再发生,避免德国科学家在纳粹时期所犯的那种难以想象的罪行重演。
但我们也不能接受像冰岛德考得生物技术公司这样的研究所这几年来的行为,事先不加说明和不经国际社会同意,就把几乎人类的遗传体与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试验,还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专有财产,在国外上市,在全球进行交易。如果我们对这类做法听之任之,无异于把我们的命运交给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了。
这些事情处理不好,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我们的亲属,关系到我们的后代。
甲:听说在冰岛有个同德考得公司抗争的公众组织,他们把自己叫做“人类保护”,这个名字起得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感悟人文关怀作文 篇5
关怀,是一种对创造的追求,是一种对科学的热爱。
本﹒弗莱明,看着无数的人每时每刻都忍受着病痛,他在一次偶然的失误中发现青霉菌有杀毒的作用,联想到用青霉菌帮助病人解除病痛。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最终成功地生产出了霉菌素,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有人说“科学源于生活本身”。我想它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改变着生活;而不断影响科学的是科学家们对世界、对人的关怀。
据说给我们带来光明的爱迪生是因为不愿意让母亲在昏暗的烛光里辛苦地做针线活而发明电灯的;诺贝尔发明“TNT”炸药是因为他不愿意让工人在烈日下艰难地开山凿路;贝尔发明电话是因为他不愿意让分隔两地的友人彼此间不能及时沟通……每一项发明创造背后,都有着无数的感人故事,每一位科学家心中,都装着对人的关怀。而正是这种关怀,使科学家更加伟大,他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发明的本身。
关怀,是朴实无华的,她是优良传统的继承;她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身边。
“最美老师”,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时,她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最美妈妈”,当幼小的生命从高空“下坠”时,她勇敢地伸出健美的臂膀,“接住”了鲜活的生命;“最美司机”,当高速飞来的钢片重重地击打在胸部时,为了全车人的生命安全,他强忍剧烈的疼痛,稳稳地把客车停到路边。
关怀,并不过时;关怀不会停顿、还将无限继续。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篇6
摘要:本文简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以及人文护理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点。培植人文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改善护患关系乃至医患关系的重要突破口。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体现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 护理 人文关怀
目 录 护理中体现人为关怀个人理解........错误!未定义书签。2 人文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运用.............................3 2.1 人文护理的专业体系..................................................................4 2.2 人文护理的理念体系..................................................................6 3人文护理的实施.........................................7 3.1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7 3.1.1营造舒心的医疗环境.........................................................7 3.1.2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8 3.1.3构建医患、护患以及病人家属间良好的人际氛围.........8 3.2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8 3.2.1推行心理护理.....................................................................9 3.2.2加强健康教育.....................................................................9 3.3强化人文知识学习、倡导科学护理观.....................................10 4 小结.................................................10 参考文献 „„„„„„„„„„„„„„„„„„„„„„„„11 护理中体现人为关怀个人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院该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应对“入世”后医疗市场形成大市场、大竞争的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呢?针对以上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为病人提供更为专业,更为科学的服务,使病人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病人的诊疗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转变观念,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把病人当亲人。患者入院时有人热情相迎,出院有人笑脸相送;处处尊敬患者,服务细致周到。让病人看明白病,费用明白是关键,是让病人享有知情选择权的重要体现。常用药品及价目公开、住院费用“一日清”和电脑触摸查询系统的开通,使患者不再是”雾里看花”,消除了交糊涂费、花冤枉钱的疑虑,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的职责,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努力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转变服务理念和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病人出院时,送上一份“健康联系卡”。做好出院前的再次沟通,把病人送到病区电梯门口。实行这一工作模式后,住院病人在整个住院过程中都感受到浓郁的亲情,住院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实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在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把情与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情心爱心的驱使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管理,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
到病区是个家,这里有温暖、有爱心、有同情、有支持、有理解、从而有治愈的信心。例如,有些患者伴客过多,在病房里高声谈笑喧哗,影响医疗活动正常进行和其他患者休息。护士们改变过去呵责,驱赶的做法,代之以文明劝导劝导多余的伴客自觉离开病房,并在生活,治疗上尽力为患者提供方便。使病人感觉到病区就是自己的家,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愉悦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加强护士礼仪服务的规范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文关怀贯穿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这个过程中。人文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运用
2.1 人文护理的专业体系
第一,巩固专业护理技术。在外科的护理过程中更加强调护理的专业性,护理的专业性是实现人文护理的技术基础,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出发点。例如在普外科的护理实践当中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术后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且做好各引流管道的护理;术后恢复期患者,可以下床者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身体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由流食到半流食再到普食;又如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清洁舒适。
第二、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医院外科的患者多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外科病人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心理软弱空虚,神经萎靡不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此我科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借助医院内部的心理专家和护理人员承担精神科教学的优势,通过心理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学方
面知识以便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在注重内科患者的疾病康复的同时,更加强调要重视病人心理问题。利用工休会、床边交接班、给病人作治疗的机会等作心理治疗,帮助病人从心理上战胜自我,打破病人陈旧的思想观念,一生病就是“累赘”的想法,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有计划的康复。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减轻了家属的负担。护理人员应该秉承着严肃认真,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第三、深化出院患者的随访服务。人文护理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技术,更重要的体现在患者出院之后的随访服务工作。在笔者的工作实践和考察学习当中,目前医院采用的随访方式主要有:发放随访卡、随机电话回访、电子邮件回访等方式。我院外科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主要采取电话回访和电子邮件回访的方式进行,2011年以来进一步深化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服务,发放对象较往年而言更加广泛,新增加了静脉曲张、胰腺炎等患者的随访工作,通过这两种方式定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的发展变化及痊愈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实现居家护理。除此之外,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工作还体现在健康知识的传播,免费邮寄化验单及药品等特殊服务。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的需求,全科医护人员根据服务内容的分工,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更换尿管近或引流袋百余余次,测血压两百余次,测血糖百余次,并指导病人预防压疮、如何做好家庭康复锻炼等护理工作。
第四、健全医院岗位职责保障优质人文护理。目前我院外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保障人文护理的实现和贯彻,首先,责任组长职责的建立,外科的病区实行三
层级护理网络,一班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落实护理措施,责任组长负责创新专科护理技术,并对危重患者负责特殊护理工作,护士长定时监督各个病房的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状况应该准确掌握,同时要确保整个护理网络的安全,这也是实现人文护理的基础和重点。其次、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以上提到的三个层级护理网路中各级别护理人员应通过公开竞聘上岗,既要保障专科护理技术又要注重人文护理理念的培养,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按照各能级设定绩效考核分配原则,健全护理薪酬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2 人文护理的理念体系
第一、围绕“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人文护理应该体现在护理过程的点点滴滴,首先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的护理人员从小事开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例如当病人走出电梯就应该有护士细心的接待,将患者送至病房的床边,并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采取的医疗措施;在就餐时间及时为新进患者订餐,对于特殊患者的饮食更应该细心关注;其次,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心理指导并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对危重病人的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撑,促使其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落实个性化服务,实现人文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制定简单易懂图示介绍医保病人、大病统筹病人、医保病人出入院等流程,公开将其展示在科室大厅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就医流程,省略繁琐的就医流程介绍方便护理人员有更加充
足的时间运用在个性化的护理工作当中;在我院的外科实现了“健康教育输液法”,帮助患者学习静脉输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使患者享受到了高质量的输液服务,除此之外还推行了患者自理能力训练,以便患者学习出院后所需的自理方法。通过以上个性化服务,快速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及时帮助解决是实现人文护理的重要步骤。
第三、学习“换位思考”,加强医患沟通。护理过程是医患沟通的主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的时候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才能更加的体会到患者的身心痛苦,才能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身体力行的贯彻人文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得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接受治疗之后的反馈效果,促使医疗理论在护理实践当中更好的结合和运用。
3人文护理的实施
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扩展,人文关怀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更显现出它的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更应注重人文精神,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这一举措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现将本科室在实施人文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3.1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
3.1.1营造舒心的医疗环境
比如骨伤专科,患者的特点是老年患者居多,需长期卧床,且病程长。本科室努力改善住院环境,如在墙壁上悬挂淡雅的壁画,在地上摆放绿色植物,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建立开放式的护士站,方便护患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由于各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在患者入院后我们尽量给他提供便利,如允许其在病房内摆放自带的鲜花,允许其使用掌上DVD等微型影音设备等,尽量保持其原来的生活习惯,多沟通和交流。
3.1.2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施行首问负责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指导用药,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尤其在康复指导的过程中,采用“渐进式”和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直至取得满意效果。
3.1.3构建医患、护患以及病人家属间良好的人际氛围
护理人员在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同时,临床医生也参与和支持,医护双方在认识和行为上协调一致。我们试着在病房建立病员、家属互助制,护士作为组织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尽可能发挥病员及家属的互助互帮的积极性,使病员、家属、护士之间形成十分融洽的家庭式关系[1]。护士还可以从病员和家属中了解到每一病人存在的问题和顾虑,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做无论是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3.2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体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制定“五心服务”:接待患者热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护理工作细心。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专科业务,操作技能和语言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2.1推行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送药、疾病监护”等技能性的活动方式,而是包括了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护理人员除了从病人入院就详细介绍情况,询问病史,与患者交谈外,还须了解患者的学历、职业、家庭以及文化社会背景等内容。根据其特点掌握心理沟通技巧,培养感知病人情绪的能力,尊重和重视病人的态度,既倾听、观察病人的一言一行,有意识地将自己放置到病人的位置上,又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其所发生的各种信息,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病人的悲伤、欢乐和痛苦,真正成为患者可信赖的朋友。
3.2.2加强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我科制订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各位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及时、恰当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并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几年来,本科由于重视健康教育,骨科的常见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便秘等发生率极低,骨折的功能康复也很满意。
3.3强化人文知识学习、倡导科学护理观
本科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了人文精神,充分保证了患者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要,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在推行人文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通过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直接或间接提升了她们的道德伦理、推理能力、逻辑演绎、敏锐观察、明辨是非及人际沟通能力,这样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养,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2],在患者及大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小结
人文护理集中体现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生命和人格的尊重,高度重视患者对护理的感受,及时发现患者的内在需求。结合本文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该从人文护理专业和人文护理理念的角度出发并逐步完善两个体系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在医院内部的硬件和软件保障系统的前提下,在整体上实现人文护理应该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公务员人文关怀 篇7
要做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 是一个动态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 或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 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规范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的核心是“人”, 以人为本, 关心人, 爱护人, 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高校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有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大学生时一定要以德服人,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我校开设了多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 学生需修满6个学分才可以毕业。我们今天的社会, 也是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 需要知识, 需要技术, 需要艺术, 尤其需要人文。因此, 在大力推进“三育人”教育时, 我们可以与建设“节约型、学习型、和谐型”校园结合起来, 建设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具体来说, 以人为本, 深入发挥管理育人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人文关怀, 真心爱护学生
要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就要关心人, 理解人, 宽容人, 引导人。管理育人, 管理为手段, 育人为核心, 管理育人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此,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 围绕“三育人”工作建设,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 切实关心爱护学生,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急人之所急, 想人之所想”。管理者既要教育人、引导人, 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从而在日常管理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
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加强制度、文化等人文关怀
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具体化、行动化、人性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高校是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有效激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高校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 在高校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言传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 自觉地把师生需要当作第一任务, 把师生是否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 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发展。“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只有用环境熏陶人、管理人、培育人, 才能真正让管理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制度化管理, 更需要灵活多变的管理技能, 围绕广大师生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让制度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而不是制约。社会的法律也是如此, 好的法律是为了人民的生活更稳定, 而不是限制和惩罚。如果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那社会将会是温暖的, 校园也一样, 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高素质人才, 高校就是一个净化深造人才的工厂。
三、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以个性为工作切入点, 使其共性合格, 个性张扬, 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在管理学生时坚持普遍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既遵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 又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在充分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大学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努力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增强实效性。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高校不变的宗旨, 我校开展了书法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英语比赛、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篮球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涌现了大批的精英人才。这种校园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又促进了同学们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四、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等诸多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及时排忧解难
就就业问题而言, 高校要为广大毕业生着想, 办出特色。在就业问题上, 我校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签署了大批合作实习基地, 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学习, 了解就业单位的人才需求, 今年我校还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即学生完成学业后可直接进入单位, 并且单位负担订单培养学生的全部学费。这个制度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学习和就业的难题。学校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加大就业指导, 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要坚持“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思想, 并及时给予帮助和疏导, 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面对如今高校的扩招, 就业形势的严峻, 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让同学们先从基层做起, 鼓励同学们自己创业。如今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金, 自己创业的毕业生提交创业计划, 一旦采用即可获得创业基金。同时真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增强其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使之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做到热心接待, 耐心解答, 细心办理, 并坚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原则, 各方面做学生的楷模。
总之, 人才培养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三育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强化人文关怀, 将管理育人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只有真正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管理育人的教育格局, 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现代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
摘要: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 在人才培养中, 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切实体现大学生在“三育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正确理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内涵与意义,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办出有特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 篇8
1.激情与桎梏
在导演处女作《红高梁》中,张艺谋通过刻画一群敢爱敢恨、大生大死,活得痛快、舒展的人,迫不及待地唱响了生命的赞歌。张艺谋认为,人首先要按人性最原始的需求那样热火朝天、有滋有味地活着,然后再谈活着的意义。在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中,人性更多指的是生命的本能和欲望。
《红高粱》里有一个“超越善恶的惊人构思”,那就是“我爷爷”余占鳌可能是杀死九儿丈夫的罪犯,可以说这是一种原始的甚至带有野蛮意味的生存、占有本能。但为什么不会影响我们感受那种生命的激情呢?原因在于张艺谋对故事以及历史进行“疏离”的处理。在电影中,无论是抢亲还是抗日,历史已经被完全架空,从而演变成一段道听途说的传奇。(图1)
为了营造这种传奇感,张艺谋保留了小说中对“我爷爷”、“我奶奶”的叙述口吻。《红高梁》里“我爷爷”那些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恶作剧式的狂放和豪情,而没有了穿透历史的沧桑与辛酸。
红高梁、高梁酒是影片精神的具象代表。张艺谋赋予酿酒仪式化的表演过程,也赋予高粱酒血液一样的颜色。高粱酒代表生命的传承、人性的喷薄,这同西方“酒神文化”所代表的狂欢、自由、抛却束缚、回归原始的精神不谋而合。这是张艺谋刻意为之,还是东西方文化“殊途同归”的暗合?的确是个有趣的事情。
影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像《红高粱》那样正面地展现生命的激情外,张艺谋还善于从反面阐释桎梏中的激情。《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这方面的佳作。
《菊豆》演绎了一场生命本能被压抑、被扭曲、被扼杀的悲剧,展现出封建宗族制观念和世俗伦理对人性的磨灭,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悲剧一代代上演的宿命。
《大红灯笼高高挂》延续了对传统批判的态度,颂莲从一个年轻的知识女性沦落到只会与人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妻妾,由一个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潜移默化地变成了一个捍卫者,成为这个制度本身的一部分。
影片的结尾,在亲眼目睹了三姨太被杀后,颂莲疯了。她反复念叨的那句“你们杀人”,如同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一样,具有极大的震撼和警示力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对历史反思和人性的关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2.困顿与温暖
历史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张艺谋把人性的关怀从生命的本能和欲望转向为人的尊严与价值,从酣畅淋漓的火热宣扬变为对弱势群体含情脉脉的温暖注视。秋菊因为村长踢伤了自己的丈夫而没有“给个说法”,一直从村里告到县里,再告到了市法院。故事本身就是维护人性的范例。
若将影片内涵进行更深层的探讨,我们会发现,《秋菊打官司》触及了道德和法律二者之间的孰对孰错,以及人在法、理之间应该作何选择。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秋菊茫然不知所措的特写,她的本意只想在道德层面讨个说法,最后却把救过自己的恩人送到了拘留所。秋菊的茫然,正是我们的困惑。(图2)
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拍摄于1997年。那年,美国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公映,引起了“万人空巷”的惊人效果。这时的张艺谋选择拍摄两部清新动人的小制作,来关注人的精神家园,一定程度上消解娱乐化文化侵袭。《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讲的都是乡村小学老师的故事,表达的也都是人性的温暖和执著。《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为了一个学生都不能少的诺言,只身一人来到城里找学生。其间经历的种种磨难,在后来做电视节目时一并爆发出来,泪如雨下。虽然她一开始的行为动机是为了几十元钱的代课费,但到了影片最后已经不见了钱的踪影,进而转变成她对学生真挚的感情。(图3)
《山楂树之恋》表现出张艺谋的镜头始终是敏锐温暖的。2010年,随着一档叫作《非诚勿扰》的相亲节目的走红,各种打着相亲旗号的娱乐节目如潮水般涌向全国荧屏,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民相亲的爱情速食时代。闪婚闪离让人们愈发感叹真爱难寻。在一片浮躁声中,张艺谋适时举起了“史上最纯爱情”的大旗,拍摄了电影《山楂树之恋》,让观众的心再次被他感动、被他温暖。张艺谋对社会、对民众,对人性的关注和关怀,体现了一个艺术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图4)
3.柔软与坚韧
张艺谋的一系列作品,从影片主题、故事构成、演员戏份、拍摄手法等各个方面,我们都明显地感受到他的艺术天平倾向于女性一方,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外表美貌、性格刚强,在所处的男权社会中靠不停地反抗来坚持自我的性格。影片《红高梁》和《菊豆》中的“我奶奶”和菊豆,都在花容正茂时由于家庭贫寒而嫁到了有钱人家。而那些“当权者”不仅身体上有残疾,精神上更是不健全。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都绝不屈服于现状,果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且是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我奶奶”在接亲的轿子里主动向“我爷爷”伸出秀脚,开启了一段爱情的传奇。
女性不仅在爱情观上占据上风,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上,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体现出极强的果敢和坚定。影片《红高粱》中,“我奶奶”挽留烧酒作坊伙计们的一场戏,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影片《菊豆》中,菊豆和杨天青两人几次试图向命运抗争,都是由菊豆发起的。由此,张艺谋对女性的倾向显而易见。(图5)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对女性的偏移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影像构图上,男主人公不是在画面的边缘,就是给一个模糊的大全景,人们始终没有看清他的脸;而女主人公颂莲在中近景时,脸部镜头永远都是正面构图。
情节上,主线是颂莲进入陈府后,如何一步步地卷入妻妾的勾心斗角之中。从影片中我们看到的颂莲是愚蠢多于心计,会因一时气愤而剪掉二太太的耳朵;会假装怀孕来骗取老爷的宠爱;会一时走嘴说出三太太的私情,都是何等的愚蠢。然而她却是陈府中唯一喊出“杀人”真相的人。可见,种种安排都是为了表现女主人公颂莲在妻妾成群、勾心斗角的封建家庭内部,人性中存留的一份自我与纯真,也是为了美化颂莲的女性形象。
影片《秋菊打官司》是纪实化的作品。秋菊的丈夫被村长踢伤却敢怒不敢言。秋菊身为一个农妇,不满村长的态度,一路从村里告到了市里。在这里,男性不仅在身体上是受害者,精神上更是一个懦者。秋菊则一次次地挺着大肚子,义无反顾地“要一个说法”,女性的倔强、坚定、勇敢表露无遗。
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表现出张艺谋的创作心理逐渐趋于平和,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温和了许多,但女性还是处于中心地位。《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已不再是秩序的反抗者,她倔强地维护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
《我的父亲母亲》是对纯美爱情的一种回忆、一种印象,招娣对于爱情本性的执着,使她与骆老师之间的爱,纯美得没有杂念。在历史的残酷时期,时代的力量也退居到爱情之后。(图组6)
【公务员人文关怀】推荐阅读:
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不好当现象08-15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公务员常识范文05-09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如何证明公务员收入低07-05
2018阳江公务员公务员面试常见心态问题及解决办法08-26
公务员遴选10-20
基层公务员07-19
公务员录用07-21
在职公务员06-27
公务员腐败07-12
公务员系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