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2024-10-04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精选10篇)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篇1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的投资环境重点领域综合整治活动部署,促进公用事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保证入区企业和公众生产生活满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加强和改进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协调工作,保障用户使用满意;持续打击整治不合规收费,保障用户合法权益;持续严查治理“三指定”违规行为,保障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公平开放。

二、工作重点

联合物价部门、工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整治不执行国家改革政策,擅自涨价,提前或者推迟调整价格,以及借价格调整之机乱收费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秩序,治理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的权利,构建公平、开放的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环境。重点是:

(一)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受理、办理情况,供用方案答复是否合理,是否一证受理,是否存在区别对待社会企业情况,公示落实情况;

(二)停用计划提报情况;

(三)用户用能工程数量、工程量,集体企业承揽的数量、工程量,市场份额、占比情况等;

(四)设计市场开放情况;

(五)试验市场开放情况是否以试验费名义收取管理费等;

(六)供能企业的设备设施是否免费出借给关联企业使用等;

(七)是否存在指定或变相指定问题;

(八)是否存在转包、非法分包或以劳务分包名义进行转包、非法分包行为;

(九)配套费的收取、管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收取作业费、管沟占用费等行为;

(十)是否存在其它违法违规行为。

三、工作安排

(一)企业自查,主要内容包括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二)实地走访企业、用户,听取其对各供能及通信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联合物价部门、工商局等进行现场检查和重点抽查,实地查阅、核对相关文件资料,现场询问有关人员。

(四)重点监管,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集中的供能及通信企业开展重点监管。

(五)个案全程跟踪监管,选取部分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开展全程跟踪监管。

(六)第三方调查,由第三方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

四、工作要求

(一)各供能及通信企业要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根据我局方案,认真做好工作部署,落实人员责任,组织开展自查,边查边改,逐项落实。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举措,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各供能及通信企业要认真做好配合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真实反映供能及通信服务和工程建设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现场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重要资料等行为,将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篇2

一、主要工作

1. 成立工作机构, 落实管理责任

为切实加强市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江门市财政局高度重视, 于2006年2月新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 并从局内部相关科室抽调既懂财政财务管理又懂资产管理的业力骨干, 充实到该科室, 专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并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辖下市 (区) 财政部门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机构的设立, 管理责任的落实, 为加强市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 健全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行为

为促进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江门市财政局结合不同时期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 制订或修订了多项管理制度。一是在财政部“两令”颁布后, 为适应当前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调查研究、征询意见的基础上, 对1999年制定的《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 (江府[1999]11号) 进行了修改、完善, 修订了《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范围, 落实了资产处置审批的程序和责任, 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较好地满足了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结合经营性资产收回处置工作的实际, 制订《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工作实施细则》, 对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原则、处置范围、工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处置方式等作了明确规定, 为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为规范清理收回的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物业租赁管理, 提高租赁工作透明度, 制订了经营性物业租赁管理制度, 对经营性资产的招 (退) 租管理、租赁审批、租金管理、安全管理、物业维护等作出明确规定, 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开展清查资产, 基本摸清“家底”

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江门市财政局认真组织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事业资产开展清查工作。在资产清查工作期间, 围绕“全面摸清家底、建立监管系统、实现‘两个结合’、完善管理制度”这一工作目标, 开展一系列工作。一是抓好动员和业务培训。针对这次资产清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难度大的问题, 江门市财政局于2007年2月召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会, 进行动员、工作部署和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清查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 掌握清查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领, 为清查工作打好基础。二是组织开展资产清查专项审计, 提高清查数据准确性。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程序性审计, 进一步提高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加强沟通与协调, 合力破解资产清查过程中的难题。对各部门 (单位) 在资产清查工作出现的业务难题和软件操作难点, 均指定专人进行业务指导和到场处理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 则收集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省资产清查小组报告, 并请求上级部门关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正是由于宣传广泛、措施切实、协调得当、工作扎实, 江门市按要求依时完成了资产清查主体工作。据统计, 截至2006年12月31日, 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账面数为66.22亿元, 负债总额账面数为21.20亿元, 净资产总额账面数为45.02亿元, 进一步摸清了市直行政事业资产的“家底”。

4. 加强资产监管, 提高使用效益

一是加大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根据市政府的有关工作要求, 江门市财政局将资产管理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联系起来, 于2007年9月组织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境外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清查范围不仅包括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包括在内, 而且还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 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等单位在境外注册成立的经济实体持有的国有资产、境内单位持有的境外国有资产。对清查出来的境外国有资产, 根据其使用状态, 并结合部门 (单位) 境外工作实际需要, 除保留13套境外房屋用于对外劳务和劳务管理用房外, 其余全部列为可租、可售、可转让的处置。境外国有资产清查不仅进一步摸清“家底”, 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收入、支出、使用等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开展经营性资产收回处置工作。从2007年3月份起, 江门市财政局会同市委党廉办成立资产核实专责小组, 以市国资委移交的2003年末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数据资料为基础, 分五批对有经营性资产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逐户上门进行资产调查、核实, 据统计,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共745宗, 面积合计67万平方米, 账面总值15, 290万元, 按租赁合同条款约定, 出租资产年租赁收入合计为626万元, 进一步摸清了经营性资产的“家底”。三是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在加强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管理方面, 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收回——集中管理——公开招租 (公开拍卖) ——收入上缴”的方式, 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 作为接收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经营性资产的载体, 并负责相关管理和处置工作。

5. 严格把好审批关, 控制资产“出入口”

(1) 把好资产配置审批关。一是做好资产调剂工作, 合理配置资源。为妥善处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不足的问题, 江门市财政局通过实地察看, 了解情况, 根据有关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并结合需求单位的实际情况, 向市政府提出调剂安排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的合理化建议, 把新建办公楼后单位的原办公楼调整安排给相关单位使用, 把财政周转金抵债回收的办公楼配置给相关部门 (单位) 作办公场所, 合理地配置了资源, 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二是尝试推行资产增量预算编审工作。为落实财政部“两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参照省财政厅的经验, 引入了资产存量表和增量资产计划表, 并根据有关办公用房配置标准、车辆配备标准等, 对各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增量资产计划表进行审核, 将审核结果提供给相关业务科室作部门预算编制参考, 对探索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新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

(2) 抓好资产处置监管工作。一是把好资产处置审批关。按照财政部“两令”和《江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江门市财政局妥善处理“清、理、法”关系, 依法依规、严格审批, 对不符合处置条件的原则上不予审批;二是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对资产转让及一些报废资产处置, 按照“处置审批——资产评估——公开拍卖——收入上缴”管理模式, 把住了资产评估、公开拍卖、收入管理三个关口, 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 达到了转让价格最大化的目的。行政单位和财政全额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转让收入上缴本级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主要成效

(1) 进一步摸清“家底”。通过资产清查, 较为全面地摸清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境内外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及其使用状况, 为今后编制部门预算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也为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的收入、支出、使用等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 增强了工作责任感。通过资产清查, 使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掌握本单位资产的现状, 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切实加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也使单位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 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经营性资产的清理收回, 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再出租 (经营) 物业, 阻断单位经营性收入来源, 消除了“小金库”存在的条件, 制止了滥发补贴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4) 深化了机关职能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既履行行政职能, 处理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 又管理出租 (经营) 自身的物业, 加重了领导的负担, 分散领导的精力, 从而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单位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清理收回经营性资产, 对深化机关职能的转变, 提高服务质量起到较好作用。

(5) 规范物业租赁管理。个别单位在经营性资产租赁管理方面并不规范, 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有的物业租赁期限长达20年, 有的物业在合同签约后几天内就一次性收取若干年的租金, 有的物业租金水平偏低。清理收回经营性资产, 有利于统一政策, 规范租赁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温州银行业监管工作思路 篇3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 监管内涵 监管举措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0-02

当前温州银行业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银监会和浙江银监局的工作部署,着力突出“两大主题”,重点做好“三项服务”,大力防控“四类风险”,有效强化“五项合规”,稳步推进“六大改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促进温州经济转型升级。

一、着力突出“两大主题”,全力推进监管工作再上台阶

要着力突出“提高监管有效性”、“银行业科学发展”这两大主题,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推进监管工作再上台阶。一是由内到外加强能力、素质提升,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加强干部队伍人才培养,推进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促进政务信息工作的全面深入,统筹监管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监管效果。二是由浅入深实现理念、文化转变,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针对当前银行业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盲目追求效益以及资本约束意识不强、错位竞争意识不强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银行业业务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收入来源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客户定位由随波逐流向另辟蹊径转型,贷款管理从单枪匹马向抱团防险转型,信贷文化由典当文化向防险为本转型。

二、重点做好“三项服务”,有效保证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结合温州市委市政府2012年工作思路,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全市银行业的服务理念、服务重心要彻底转变,坚决走服务实体经济路线。一切工作部署、展开,都要从这一基点出发,着重做好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做好支农支小支海、分类帮扶困难企业服务工作。

三、大力防控“四类风险”,坚定不移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1.全面防控信用风险。一是要防控区域性风险。随着2011年企业信用风险发生后产业链条的风险传递和资金流转的递延作用,今年仍有不少企业面临债务问题,社会信用风险仍不容忽视。银行业要处理好社会责任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关系,在加大对区域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切实把牢风险底线,有效控制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渗透,甚至演变成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二是要盯牢房地产信贷风险。高度关注当前温州房地产市场出现交易趋冷、价格下跌的现象,全面开展房地产信贷风险排查,采取“一户一策”应对措施。切实执行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措施,大力推动在建工程抵押工作,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等合理的信贷需求。严防“涉房”企业及个人房贷违规流入房市,严格执行名单制管理,妥善分类处理“涉房”问题企业的信用风险。三是要夯实抵御风险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当前风险形势,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切实提升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增强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并在拨备提取过程中充分体现前瞻性和逆周期性。要加强对资产分类真实性的监管核查,确保分类准确无误,真正守好风险底线。四是要加强不良资产的科学问责。积极营造“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科学监管氛围,对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三查”独立、勤勉尽职,但只是由于系统性风险造成资产质量下降的,经确认可免除有关信贷人员的相关责任;在贷款管理中玩忽职守以及出现道德风险的管理责任,应予以严肃追究。

2.大力提升法人全面风险管控能力。一是要强化战略引导。根据现有法人机构的管理现状,推进其在公司治理、内控建设、增资扩股、业务创新、文化培育、人才和IT建设等方面稳中求进,探索特色发展。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强市场准入激励,鼓励和支持监管评级高、政策执行好、支农支小实、内部控制强的法人机构加快发展、优先发展。二是要优化管控能力。督促法人机构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利用对考评制度制定、任务分解落实、考评结果披露等情况进行监管评价,纠正片面追求高指标、快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推动法人机构认真制定各类问题的整改措施,重点解决政策执行不严格、内控机制不衔接和问责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并督促落实好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管控责任。三是要重视流动性风险。督促法人机构完善融资策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负债的多元化和稳定性。充分运用好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落实好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监测分析,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估,采取措施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四是要做好实施新监管标准体系的准备。督促法人机构做好新资本管理办法、杠杆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的监管标准体系的学习、培训、测算和实施工作,制定并落实过渡期达标计划,以推动新监管标准实施为契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提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力。

3.严密防范操作风险。一是要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二是要打造民间借贷与银行机构的风险防火墙。三是要持续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

4.持续关注声誉风险。针对当前复杂宏观形势下,银行业社会形象备受争议,要引导银行业重视声誉风险管理,积极应对舆情社论,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树立正面的行业形象。一是要注重早期的预警提示和及时反馈。建立专门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引导银行业及时受理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并有效反馈,加强与客户的密切沟通,切实提高金融产品及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督促银行业明确部门、岗位负责声誉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处置体系。通过营造“客户反映有回音、客户指正有改善”的服务氛围,积极培育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三是要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引导银行业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商业银行的价值理念,采用发言人制度、媒体访谈等形式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建立起积极、良好的声誉形象。

四、有效强化“五项合规”,促进市场竞争健康有序

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促进银行业提高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切实维护银行业有序运行。

1.切实执行贷款新规。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表面上合规向实质性合规转变,通过机制、流程改造,确保“全部贷款受托支付比例”、“应受托支付贷款实际受托支付比例”两个指标符合监管要求。通过增加现场检查频度,确保受托支付比例数据真实。

2.杜绝各类违规收费。要严格遵守“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的服务收费“四原则”;坚持“四公开”,即: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效用功能公开、优惠政策公开。不得在公布的收费价目名录之外收取费用;任何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收费项目名称等要素。严格区分收息和收费业务。应充分履行服务收费告知义务,确保客户充分了解信息,自主选择。

3.坚决整治违规揽存。继续实施存款监测分析,切实执行监管谈话、加大检查频度、暂停市场准入等组合监管措施,改进或取消时点规模指标考核,科学引导银行业恢复理性竞争。发挥市场准入的积极作用,坚持人事并举原则,对在存款竞争中存在屡查屡犯以及严重违规行为的违规机构或违规人员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4.规范发展票据业务。全面整顿违规票据业务,督促银行业加强票据贴现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继续实行差异化的票据监管措施,逐步改变票据空转模式,保证票据业务的真实性,避免票据业务违规风险。

5.推进政府背景贷款规范运作。根据浙江银监局要求,指导银行业定期对平台贷款开展风险排查和压力测试,并绘制出分区域、分层级、分银行的平台贷款还本付息曲线图,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平台贷款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情况。继续开展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跟踪监测,妥善化解存量风险。严格规范平台贷款退出管理。对拟退出平台的,要严格退出标准、程序和责任;已经退出平台的,要认真核查和审慎评估,其中符合条件的要积极加强贷后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必须转回平台管理。

五、稳步推进“六项改革”,大力提升温州区域金融优势

充分利用温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突破体制机制约束,积极开拓金融改革新格局,全面提升温州区域金融服务水平。

1.配合做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国家层面的审批工作,争取早日获得批复。重点推动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运用难等问题上先行先试,开拓出温州金融改革新局面,推进金融改革纵深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别具温州特色的金融改革发展之路。

2.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改步伐。抓住浙江省政府同意启动第二批县级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改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启动其他行的股改准备工作。继续完善监管政策与改革进展适当挂钩的措施,督促指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引进优质法人股东,法人股比例至少达到35%以上,督促内部职工股比例超过20%的机构及时整改到位。通过增资扩股工作,全部取消资格股。围绕市场化改革目标,推进公司治理建设和经营机制转换,激发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

3.大力推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积极争取在地方政府支持有力、试点成效突出、信用环境优良、条件成熟县(市)的乡镇增设村镇银行。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法人机构批量化组建村镇银行。支持和指导资产规模大、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达到一定数量的银行机构在辖内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或管理部门。强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监管与发展引导上来,指导村镇银行适时建立风险管理和内审部门,严守贷款集中度等风险底线。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向乡镇延伸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

4.稳步推进温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监管引领,推动温州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投等手段,增强综合实力,探索和实践差别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主动积极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争取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5.稳步推进邮储银行二类网点改革。指导银邮双方综合考虑人员配备、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把握改革实施节奏,密切关注风险管控问题。建立邮储改革后评价机制,及时对新设机构进行跟踪评估。

6.探索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从提高效能和降低成本两方面入手,积极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减少借款人财务负担,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服务需求。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根本目的,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实体经济所谓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克勇.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竞争研究.中外企业家,2009(4)

2.蔡家强.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韶关学院学报,2009(2)

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汇报 篇4

20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和省、市业务部门指导下,认真履行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坚持统筹兼顾,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同时,狠抓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了行业安全生产。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1.制订安全监管清单明确监管职责

印发了《市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及<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人职责>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农业行业监管责任和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行业安全工作的清单制和责任制管理。

2.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安排

一是召开局党委(扩大)会议三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结合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下步工作打算,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二是组织局属相关单位和7个镇农业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召开了全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市、区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精神,安排布置了农业行业安全工作。

3.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值班值守制度,坚持做到领导带班和全天候无缝值班值守,及时收集处理农业行业安全信息。

4.组织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印发了《关于印发<市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从7月20日起至2020年10月10日,集中近三个月时间在全区深入开展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以期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责任,认真整改,彻底排除重大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二)认真履职,加强监管

1.认真履行部门职责

组织局属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各项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安全责任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制定《农业行业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抓好隐患排查、登记、整改以及重大隐患公告公示、跟踪治理、整改销号工作落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2.抓好涉农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加强对涉农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指导并督促企业制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清单》,使企业切实做好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教育培训等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和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做到设施、设备、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要求,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

3.加强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

以消除安全隐患为抓手,加强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把风险化解在事故之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1)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一是加强了农机监理信息管理。

建立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台账。二是加强了对拖拉机安全监管。强化对拖拉机及驾驶人员牌证管理,开展了拖拉机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查、驾驶人员安全教育等以及警监联合执法查处拖拉机违章行为等安全监管工作。三是抓好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调查摸底并建立台账、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全区现有注册“变拖”27台,计划年底注销报废“变拖”9台,到2022年实现“变拖”全部清零目标。四是强化对农机企业安全监管。对农机经营场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型农业机具等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治理,对部分重点企业的农机安全开展了暗访10次,发现安全隐患3处,责令整改3

处。五是认真抓好对调元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导。安排专班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蹲点位等方式,定期对联系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两个乡镇及时整改。

(2)加强水产渔政安全监管

一是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负责制,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二是抓好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渔业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三是加强渔业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渔业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事故统计、上报和分析。四是做好灾害天气预报,发布防灾减灾技术指南,做好应急预案和抗灾减灾物资储备。

(3)加强农村能源安全监管

一是开展沼气使用安全宣传。

开展送安全下乡活动,加强农村户用沼气使用安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二是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输气管路是否老化漏气,出料间盖板是否盖好,并张贴警示标志,督促农户及时整改。三是加强对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安全监管。对略坪、金山等集中供气工程等进行了安全检查,指导督促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张贴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安全消防设施、运行管理记录等。

(4)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监管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

修订完善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易制毒品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二是完善配套实验室设施设备。进一步配套完善专门的化学品保管室及专用药品柜、气瓶柜,配备消防灭火器材、通风排气设施、应急喷淋设施。三是加强操作人员安全管理。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操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防护器具,严格落实实验室相关操作规程。

(5)加强农资安全监管

一是督促农药经营企业履行安全责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风险排查整治,落实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引发农药安全事故。

二是指导督促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做好农药安全使用管理,防止发生农药中毒事故。三是严格执法,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农业投入品、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假冒伪劣农资等。

(6)加强生猪屠宰和饲料兽药安全生产监管

一是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粉尘防爆安全措施及定期巡查(检)规定,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二是督促企业配套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重点配套完善消防、用电、制冷等安全设施设备并落实专人管理。三是督促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的各项要求,做好粉尘防爆工作,严格落实消防要求。督促企业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中需要安全管控的原辅料物质(如浓酸、强碱等高腐蚀性物质,亚硒酸钠等危化品,油脂等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管理。四是指导督促企业加强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职责,落实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操作规程培训,国家规定需持证上岗的特殊岗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7)加强农业园区及休闲农业安全监管

一是指导乡镇做好辖区内现代农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指导、督促区内市级和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安全工作台账,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三是将现代农业园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纳入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价体系。

(8)加强涉农项目安全监管

加强了对涉农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管。督促相关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场、高标准农田、小农水、新村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涉农项目的安全管理,尽量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9)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组织安排局属各部门加强对办公场所及行业领域火灾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特别是对重要部位、重点区域进行消防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4.认真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建立完善的汛期灾情预测预报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发生险情时能立即启动预案快速处置,科学施救,将灾害减少到最小。

二是因机构改革,及时调整了市区农业农村局2020年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制订了《市区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三是认真落实汛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好汛期隐患排查整治。四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对行业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农业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待加强。

(三)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有待加强。

三、下步打算

(一)抓好《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抓好《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对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使从业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观。

(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篇5

根据《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4〕3号)、《中国共产党阜阳市委关于印发<阜阳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阜发〔2014〕2号)、《关于印发<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阜群组发〔2014〕8号)、《关于印发<颍上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发〔2014〕1号)、《关于印发<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颍群组发〔2014〕7号)和《中国共产党六十铺镇委关于印发〈六十铺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六发〔2014〕12号)精神,现对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把握解决的主要问题

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主要指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承担执法执纪、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机关及其工作窗口,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及其营业网点,以及为民服务中心。包括教育、民政、财政、国土、交通、农业、水利、文化、卫生计生、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及其营业网点和镇为民服务中心(站)等。这些部门、单位和行业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突出抓好的对象,要把“五解决五推动”作为重要抓手,紧密联系实际,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㈠在反对“四风”方面。重点解决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漠视群众疾苦,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不重视群众诉求甚至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官本位思想和衙门习气严重;履责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政执法和为民服务方式简单粗放;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借权营生,在提供服务时搞搭车或捆绑行为;执法不公,搞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不依法行政,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接受吃请,拿红包、吃回扣等问题。

㈡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重点解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问题,切实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解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征地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贫困残疾人、空巢和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低收入家庭、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众和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大学生毕业、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创业难问题;解决侵犯群众利益,克扣群众财物,个别单位和干部拖欠群众钱款等与民争利问题。

㈢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重点解决学风不浓,政策不熟、业务不精,工作思路不清、基层情况不明;办事程序繁杂,业务办理不公开不透明,一次性告知和“一站式”服务等效能建设制度规定执行不到位;作风漂浮、纪律松弛、推诿扯皮、自由散漫;“懒政”现象突出,出工不出力,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服务不主动,办事效率低,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工作落实不力,执行“中梗阻”,对上级交办的任务顶着不办,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拖着不办甚至百般刁难等问题。

二、明确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

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和镇委部署要求,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扎实抓好3个环节重点工作,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

㈠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1、搞好思想发动。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开好动员大会,组织参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及成员作风方面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2、加强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活动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规定书目,学习全县“最美颍上人”,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尤其要注重加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党纪国法和职业道德教育;围绕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等,紧密联系单位和自身实际,进行专题讨论。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时间不少于一周。

3、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置征求意见箱(簿)、开展问卷调查、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民意直通车”等渠道广泛征求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并原汁原味进行梳理反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从活动一开始,就要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㈡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1、分析查找问题。深入开展“四个对照”活动,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集体议等方式查找“四风”问题具体表现,特别要注重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中查找“四风”问题。同时,还要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进行检查。

2、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主持起草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自己动手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逐项列出“四风”问题特别是服务群众、执法为民、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典型事例,深刻剖析问题产生根源并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审阅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要报指导组和上一级党组织负责同志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要求重写。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前,要普遍开展谈心交心,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特别是对拟开展批评的问题要充分沟通和交换意见。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要在一定范围通报会议情况;上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下级单位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同时要开好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㈢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1、制定整改方案。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来的问题,由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制定班子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班子成员要制定个人整改措施。实行开门整改,向群众作出整改承诺,及时公布整改情况,请群众评价和监督。

2、开展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镇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结合部门职能、行业特点和作风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专项整治重点,尤其要把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衙门习气、执法不公、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作为重中之重,狠刹歪风邪气。

3、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整治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享乐病、挥霍病,并公开曝光一批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和震慑作用。对不推不动、有问题不整改、大问题小整改、边整改边再犯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和纪律措施。对存在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群众意见大、不认真查摆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对在活动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处理。

4、开展创争活动。把开展“争创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争当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活动贯穿始终,并结合行业系统特点,广泛开展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党员挂牌上岗、公开服务承诺、微笑服务、争夺“流动红旗”、评选服务之星、“四零”(零推诿、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服务竞赛、岗位技能大练兵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要结合实际,深化结对共建、“一线工作法”、“三亮三比三创三评”、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等活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受教育、转作风。继续深入“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巩固“兴学风、转作风、清政风、树新风”行动,深入开展“四级书记走访农民工”活动和“三进三联、为民富民”活动,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问题,推进党员干部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5、搞好建章立制。围绕反对“四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党员、干部法制意识和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

三、落实活动的相关要求

㈠强化组织领导。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按照省市县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定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确保活动不走形式,取得实效。

㈡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实际,针对机关内部和工作窗口、服务中心、营业网点的不同情况,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和一线普通党员的不同职责,有针对性地加强具体指导、提出相应要求。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统筹处理好开展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不能因开展活动而影响日常工作和群众办事,也不能以工作为借口使活动走了过场。

㈢坚持上下联动。要充分发挥行业系统指导作用,加强对下级活动的指导,做到上下联动听意见、查问题、抓整治、建制度,共同推进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深入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带头建章立制,引领推动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篇6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区有餐饮(含摊点)、宾馆住宿等五大行业经营户共1600余家(不含未取得行政许可的经营户),其中餐饮业约占45%,食品流通(副食经营)约占30%,宾馆住宿约占10%,其它行业共占15%。

今年6月1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中编办关于进—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4]35号)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即由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粮食部门(负责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分别 在职责范围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6月1日后,《中华人民共和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监管职能作了重大调整。由于我省机构改革尚在进行当中,各部门具体监管职责调整和变更未到位,目前仍按《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机构改革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鄂政办电[2009]112号)文件要求,维现状持不变。

二、“五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我市城区整体情况而言,餐饮等消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行业均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生产领域假冒伪劣问题有回升苗头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一直困绕着各监管部门,在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市发现有部分食品加工厂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经省卫生厅抽样检测,有某食品加工厂生产加有过量色素的辣椒粉、加有过量防腐剂的萝卜丁等6种食品确定为不合格产品,检测结果通报至全省;时兴的“北方大馍”又白又软和,是否超量使用增白剂也有待进一步查证核实。

(二)、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单位(或个人)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经营户在食品采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校园周边、城乡接合部 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广大师生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三)、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缺位

卫生部2003年发布实施了《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其食品卫生由工商与卫生部门齐抓共管,但是规范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工商部门监管重点调整后,撤销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基本上是退出了集贸市场监管,城管部门也没有介入,单靠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难度大,目前其进货渠道缺乏严格的检验把关程序,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四)、餐饮业监管政出多门

市区餐饮业进入门槛较低,发展迅速,目前有质检、卫生、工商等多个执法部门监管。但是职责时有交叉,政出多门;个别部门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重复监督;有监督职责的卫生行政部门却因卫生监督人员编制配臵相对不足,难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质问题。餐饮业无证经营现象普遍,特别是一些小型餐饮店、街头摊点和社区网点在没有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开门营业,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上岗;二是原材料问题。进货渠道混乱,米、面、油等大宗食品没有落实定点采购制度,有的甚至是用变质原材料加工食品,如“地沟油”、“白条肉”等;三是一次性包装材料问题。一次性包装(如筷子套)重复使用,一次性食(饮)具回收再利用等;四是加工场所问题。许多小型餐饮业生产场地狭小,粗加工、解切、烹调、销售等功能分区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没有设臵凉菜间、餐饮具消毒间等,生熟混放情况突出,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五)、宾馆住宿业公共卫生用具消毒落实不到位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6月1日卫生部发布实施)要求,宾馆住宿业必须达到的最基本卫生要求是切实做好公共卫生用具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制度。

年初按《湖北省公共场所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部署,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对城区住宿场所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部分住宿场所卫生存在管理松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健全;公共卫生用具消毒程序不符合要求,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不及时、不规范;客用一次性化妆品标识不全,无卫生许可批件;部分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工作等突出问题。

由于近几年的机构改革,《条例》中执法主体(卫生防疫站)已不复存在,卫生监督部门在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并没有执法主体资格,对该行业存在的卫生问题给予警告等行政处罚缺乏法律依据,因而不足以对违规者构成法律威慑。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强化体系建设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新的《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由于全省机构改革尚在进行当中,市级监管模式基本上没作调整,该交的没法交,该接管的没法接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与立法宗旨不相吻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 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建议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加快我市机构改革步伐,进一步理顺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关系,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关执法部门在监管职责调整后,要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按照“精简、效能、统一”原则,尽可能在现有人员编制内调配执法力量,精干设臵机构,确保“执法职能到位、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食品市场预警防范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建设,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和应急处臵预案,提高对食品安全风险和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加快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维权网络建设,逐步依托消费者协会建立健全消费者维权组织,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作用,建立快速举报投诉受理处臵机制。

3、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政府应增加对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投入,逐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尽快形成统一、高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议整合现有的食品检测资源,建立政府食品市场检测中心,履行食品监管机关食品抽检和检测职能,建立本级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互认、共认制度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原则,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检 测服务体系。

(二)、明确职责,依法行政,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1、强化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本着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为目的,全面扎实推行市场巡查制、商品准入制、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促进食品行业自律。

2、全面实施放心食品准入工程。继续督促食品经营单位及个人普遍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严格市场开办者的质量责任制度。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的集中整治和建设,有效防范和制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让广大市民买到“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

3、加大监督执法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一是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二是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严格执法纪律,从制度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对搞执法创收、执法扰民的,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社会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及时曝光各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布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结果;同时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充分发挥食品行业组织、消费者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自律和维权作用,以发动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群防群治,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强化重点行业监管

1、集贸市场监管

针对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和难点,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监管成效。

一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合监管机制。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工商、质检、卫生、食药局、农业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要求,互通信息,商讨齐抓共管方法,建立联合监管机制。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调整,使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一些在过去属于监管空白的环节以及新出现的行业,成为监管人员必须面对的新任务。

二是严格集贸市场食品准入。目前集贸市场的食品管理较为混乱,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导致一些假冒伪劣食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到集贸市场,给食品监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加强集贸市场食品管理,应该从统一市场食品准入标准做起,堵住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的源头。

三是建立集贸市场食品管理制度。市人大、政协领导多次对城区集贸市场督导视察,结果表明有关监管部门对于集贸市场食品的管理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做到有效管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监管处于松懈状态,所以建立切合我市实际的集贸市场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

四是明确监管部门。目前城区集贸市场食品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工商与卫生部门曾经联合管理,而负有监管责任的城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却没有参与到管理之中而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明确管理部门,强化管理责任,以改变目前无序管理局面。

2、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国务院赋予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食品安全人命关天,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食品市场巡查、信息公示、不合格食品退市、信用分类监管等制度,逐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首先是加大宣传度。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向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常识,增强经营者法律意识,增强消费者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四城联创”工作氛围;其次是强化社会监督。认真清理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通过信用分类,将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依法实施不同的监管,以培植一批注重品牌质量、恪守商业信誉的食品生产、加工与零售企业;同时运用失信惩戒机制,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列入“黑名单”,使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寸步难行;再之是充分依托各类协会,加强对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强化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严格实行问题食品召回制度,致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四)、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加大对违法食品经营者的查处和曝光力度,提高失信成本是新的食品安全法的一个亮点。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其不敢铤而走险。

1、抓典型,以点带面。通过抓典型,对屡教不改的食品经营者进行严肃处理,达到“处理一批,震慑一片”的目的,以增加违规经营成本,让经营者主动拒绝不合格食品。

2、抓宣传,曝光不法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汇集执法信息,统一由卫生行政部门在集贸市场、商场、大型超市等显著位臵,设臵“食品监管动态公示栏”,客观对抽查情况、检查结果进行公示,使消费者随时了解商品质量,促使管理者加强食品准入工作,把好食品质量的源头关;同时,与当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长期互动关系,定期报道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发布“食品消费安全红黑榜”,让非法食品制售者无处藏身。

3、抓警示,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利用黄冈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版面,把政务公开栏打造成集教育性、警示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便民窗口。

4、抓清理,进行专项整治。整治清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行政许可情况,对不具备食品经营条件的、未取得行政许可经营的,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

食品安全个个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受益。让我们群策群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撑起人民群众健康“保护伞”,为打下“四城联创”工作的坚实基础而不懈努力。

食品监管工作方案 篇7

一部门职责细化

乡镇(街道)政府。对辖区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开展辖区农村群体性聚餐登记备案与管理工作(食品安全信息员每月月底汇总本村社群体性聚餐信息,报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站协管员;乡镇街协管员将本辖区群体性聚餐的情况汇总,每季度末报区县食药监局和当地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制定并督促落实辖区内群体性聚餐各项管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切实解决工作经费,村级信息员开展农村群体性聚餐的指导工作,应给予一定的工作补助。

区县食药监局。负责农村群体性聚餐的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厨师的培训和管理,督促厨师进行健康体检,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协助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取样等工作。

区县食安办。负责组织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

区县卫生局。负责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事故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工作流程

(一)申报备案流程。

农村家庭宴席实行申报备案制度,凡举办10桌以上(含10桌)的家宴举办者或者厨师需提前48小时向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申报,信息员将举办者姓名就餐地址厨师来源主要凉菜菜品进行登记造册,并了解其加工制作卫生条件。接到20桌以上的就餐信息,信息员应在24小时内报告乡镇街协管员。接到100桌以上的就餐信息,协管员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区县食药监局。举办家宴的村民应与厨师签订餐饮安全合同书。

(二)指导服务家宴工作流程。

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下的,由所在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书面指导或现场指导,填写《农村家庭宴席制作指导意见书》,并与家宴举办者签订《农村家庭宴席制作食品安全管责任书》。

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上的,由乡镇街(景区)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填写《农村家庭宴席制作指导意见书》,并与家宴举办者签订《农村家庭宴席制作食品安全管责任书》。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篇8

一、实施全面风险监管,促进辖区银行业健康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银监分局及各县(市)监管组将以风险性监管为主线,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对银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机构准入、退出以及系统性风险情况实施现场、非现场监督管理,督促以上机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关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具体规定。对辖区银行机构,以督促其按现代金融企业要求完善自我约束制度,督促其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为主要监管措施,同时引入外部力量强化对银行的内控监督,通过加强与商业银行内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建立由法院、审计、监察、工商行政管理等参与的定期会晤机制,加强监督,发挥好银行业同业协会作用,加强银行自律。对农村信用社则通过强化对其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管,全面推行内控评价评级制度,努力降低其不良贷款的余额及比例等措施,督促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减轻历史包袱。对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经济处罚、吊销经营许可证、取消任职资格、禁止在银行业工作等监管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银行业健康发展。

二、以金融创新为手段,助推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推动金融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我市金融改革主要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我市现有的140家农村信用社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不同产权形式的改革。##市城区、永安市农村信用社要力争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沙县、尤溪、泰宁等三个县农村信用社要力争改革为农村合作银行,其他县农村信用社要力争改革为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为促进改革的顺利开展,我分局将积极向国家财政争取保值储蓄贴补息970万元、专项再贷款或专项票据9000万元以及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将根据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积极做好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此外,将积极支持建行、中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力争早日上市。

(二)推动金融创新,努力提升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银监分局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一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金融创新活动。一是创新监管理念。在监管中积极引导和支持银行业开拓创新,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做到在上级授权范围内,在风险防范能够保证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支持;超出授权范围的,如果符合经济金融发展方向的,将积极向上级请示,反映情况,争取获得支持。二是创新监管行为。做到业务准入、退出,机构准入、升格、高管人员核准审批及时、高效,积极鼓励银行业提高科技含量,开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现状,适时推出新金融产品,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满足金融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三是创新现场检查方式。将根据非现场监管掌握的情况以及内控评价评级结果,决定对银行业机构的现场检查内容、频率和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对积极开展创新、能够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信贷投入符合国家金融政策的,将尽量少开展检查或者不检查,反之,则加大检查力度。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篇9

根据县安委办关于加强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安排,我股室于9月30号以来着重加强了全县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现在汇报如下

为把国庆中秋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稳定。由执法大队主要领导蒋大志同志亲自带队于2017年9月30日至10月8日深入我县工业园区各工贸行业企业,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检查工作。截止目前共出动人员9人次,出动专项检查组3个,排查企业10家,工作开展方式以督促、教育为主,未下达执法文书。

(一)对我县辖区内工贸行业在建企业工程,以查现场管理,查安全生产章程和操作规程制定和落施,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施,查特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为重要内容,通过两节期间对企业的检查,增强了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有效地消除了事故隐患,大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施。

(二)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对我县在册的10家工贸行业企业开展了隐患排查,重点检查了东立水泥、奥克公司、摆头福成新型墙体材料厂、众林建材厂等企业落实安全措施情况,在两节期间所有企业均采取了停工放假等工作措施。

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 篇10

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后,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第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十五阶段措施》)和《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房山区落实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落实十五阶段措施方案》)精神,实现我区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6%的目标,在总结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我区大气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树立全区大气治理一盘棋的思想,坚持“指标共担、突出主责,治理为主、管理从严,创新机制、常抓不懈,加强会商、联动监管”原则,突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力抓好全年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争夺每一个二级天。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副区长吴会杰任组长,区环保局、区市政管委、区建委、区城管大队、房山交通支队以及拱辰街道办事处、西潞街道办事处、长阳镇、良乡镇、阎村镇、青龙湖镇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区环保局是20空气质量联合监管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2-

(一)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落实《十五阶段措施》及我区《落实十五阶段措施方案》;审定年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组织空气质量形势会商分析,提出加强空气质量监管的指导意见;按照“预报-会商-启动-响应-反馈”的基本思路,负责指挥启动在空气质量指数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API指数预计在90-110)和重污染(API指数预计在400以上)情况下全区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完成全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区环保局:负责组织制定2009年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负责分析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污染形成和主要贡献因素,并提出控制污染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负责临界和重污染空气质量预报和信息发送;负责根据空气质量预报和气象条件及污染特征组织空气质量形势会商分析,提出加强空气质量应急联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负责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的运行、组织实施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负责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和报送。

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严厉查处工业和燃煤锅炉污染、严格控制进京车辆、严查机动车尾气、查处小煤炉;负责空气质量在重污染情况下,落实有关工业和燃煤重点污染源的减排措施。

2.区市政管委:负责良乡地区道路的日常吸尘和洒水;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和重污染情况下,启动良乡地区道路吸尘和洒水压尘工作方案,增加吸尘和洒水频次,保证道路清洁和不见干;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3-

3.区建委:负责辖区内工地实施绿色施工;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牵头启动对良乡地区及其周边工地检查,确保施工环保达标;负责空气质量在重污染情况下,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作业;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4.区城管大队:负责监察辖区内工地,确保环保达标;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对良乡地区及其周边工地、道路遗撒和露天烧烤的执法检查;负责空气质量在重污染情况下,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作业的检查;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5.房山交通支队: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配合区环保局上路检查冒烟车、无标车、黄标车等。

6.拱辰街道办事处、西潞街道办事处、长阳镇、良乡镇、阎村镇、青龙湖镇:负责本属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本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实现2009年本属地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6%;按照区环保局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和领导小组发布的联动通知,在区环保局的具体要求下,组织开展本辖区的空气质量应急启动;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全力落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责,全面落实。

(二)加强协调,快速反应。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防治大气污染;对突发情况,监控管理工作要迅速、及时、有效反应,尽最大努力减轻污染,争夺二级天。

四、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

-4-

(一)工作计划制度。

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大气污染控制“月计划”,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和具体目标,每月25日前将下月“月计划”报区环保局综合管理科备案。

(二)空气质量会商制度。

加强空气质量未来趋势研究分析,正确指导空气质量监管。原则上,领导小组办公室每2周组织一次会商例会,重要情况及时会商,会商内容包括:历史同期空气质量回顾,现状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领导小组会商至少每季度一次,会商内容包括:目前的监管工作情况通报,当前的空气质量情况,现状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问题,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三)决策信息发布联动制度。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每日预报和市环保局启动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应急联动机制的要求,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发布联动指令信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和要求启动联动应急机制。联动指令分“超标临界应急状态(一般状态)”和“重度污染应急状态(特殊状态)”两种情况。“超标临界应急状态”是指当预报本市明日空气质量指数处于二级至三级临界状态的情况;“重度污染应急状态”是指当预报本市后三日空气质量指数可能达到四级以上,或连续多日出现较严重超标情况时的状态,主要是指大风扬尘天气或极端不利静态天气等状态。

(四)信息反馈报送制度。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明确值班

-5-

电话和传真,确保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畅通。特别是在每日16:00-18:00可能发出指令期间要有人值守,以便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之间保持密切畅通联系。

报送领导小组的信息包括日常监管信息动态和启动联动机制情况动态两个部分。各单位日常大气污染监管工作情况,每半月汇总上报(以下简称“半月报”)一次,每月15日、30日将“半月报”报区环保局综合管理科。重要活动信息及时上报。

五、组织实施

(一)根据季节特点重点抓好日常监管。

1.加强冬季及冬春之交季节监管。这一时段,区环保局要紧紧围绕工业与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等重点污染对象展开各项监管。

2.加强春、夏以及秋冬之交季节监管。这一时段,要紧紧围绕各类施工工地、道路遗撒、大风沙尘等扬尘污染控制和机动车污染控制、常年运行锅炉监测、检查,以及夏秋季焚烧秸秆等重点方面展开监管。区建委、区城管大队、区环保局和房山交通支队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日常监管。

(二)应急联动工作程序。

1.预报信息发送。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市监测中心和市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小组的预报信息,于每日下午16:00-17:30将预报信息发送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人员。

2.会商。

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提供的达到“应急状态”的空气质量预测信息后,根据区环境监控中心对子站周边

-6-

12个乡镇(街道)的在线监测情况,通知有关成员进行会商,并提出临时控制措施建议,报领导小组组长(时间17:30-18:00)。

3.启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区“应急状态”空气质量的会商结果和市空气质量领导小组启动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应急联动机制的要求,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发出短信(“超标临界应急状态”时的短信通知模板见附件3)通知,启动联合行动指令(时间18:00-19:00)。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立即启动联动应急机制。

4.响应。

各责任单位在收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短信通知后,半小时内向领导小组值班室(区环保局值班室,联系电话:6034)反馈是否收到通知,并将拟采取的应急措施等行动计划立即通报区环保局环境监察队(联系人:田贺斌、刘贻刚)。超时未反馈的,由区环保局环境监察队直接电话联络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通知。

当领导小组发布启动联动机制通知后,区环保监察队组织开展对重点工业和燃煤(包括小煤炉)污染进行检查和对各责任单位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指导。遇重度污染应急状态时,区环保局监察科要根据市环保局污管处的通知要求,落实有关工业和燃煤重点污染企业的应急减排措施。

5.应急终止与信息反馈。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市空气质量领导小组的通知,及时通

-7-

知相关单位停止执行应急机制。

各责任单位要在每次启动联动机制的次日9:30前将本次启动联动机制的情况书面反馈区环保局环境监察队。

附件:1.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区环保局空气质量联合监管人员联络表

3.启动超标临界应急状态响应机制短信通知模板

4.空气质量联合监管组织与实施程序简图

上一篇: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妈妈,亲亲我下一篇:百货开业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