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用房

2024-10-04

高校公用房(精选8篇)

高校公用房 篇1

高校公用房是指产权归属学校, 主要用于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及后勤服务、产业经营的公用房产资源。近年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层次的不断深化调整, 尤其是很多高校面临“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的办学模式将会进行调整, 无论是专业调整还是学科增减, 必将导致人员分流和公用房使用功能的改变, 最为重要的是, 高校转型的根本在于自身管理的转型, 对人、财、物的管理, 要打破原有的固化模式, 让高校焕发活力,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而眼下原有的公用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 更不能适应转型的需要, 对公用房实行“功能分类、定额使用、超额付费、缺额补贴、资源共享、动态监控”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高校房产资源的现状

多数高校的公用房都是无偿分配给各院系及各部门长期使用, 属于一种行政供给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修建了许多房舍, 按理说能够缓解公用房的需求紧张状况, 而事实是房源的更加紧张, 修建的越多, 供需矛盾反而越大, 只要将房子分配到各学院 (部) , 学校再想收回来就困难重重, 房管部门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公用房统一配置调整时苦难重重, 很难开展工作。传统的计划分配模式、配置没有考虑以学校为整体的使用功能界定, 导致各学院 (部) 各自为政, 学校没有预留统管的共享房源房, 降低了公用房产的使用效率。

高校现在公用房一般分为教学科研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后勤用房、实验用房、商业用房、生产类用房、教师周转房等, 由于传统管理模式, 按各学院、部门申请各类房分配下去后, 对其使用管理几乎成为空白, 各部门在学校核定的编制人员之外增设岗位人员, 再按自己的设想和人员安排分配公用房, 导致很多浪费。比如, 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会议室、资料室、教研室等, 究其使用状况, 一周开一次会, 完全例行公事的走过场, 难有真正意义的教研组活动, 科研室闲置等等。其实, 同区域的院部可以考虑会议室共享, 资料室因为有图书馆功能可以取消, 教研组活动完全可以放在户外和网络上。各学院的计算机房, 占用公用房不少, 效率很低, 在电脑没有普及的年代有存在价值, 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 计算机教室存在的必要性不是很大, 尤其是电脑更新换代很快, 大量购买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当然, 教学需要的不能取消, 但一定要控制规模和做到资源共享———既节约公用房又减少不必要的电脑购买, 一举两得。

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的意义

1.消除现行公用房管理模式的弊端, 进一步完善公用房管理体制, 解决供需矛盾, 最大限度提高公用房使用效率

高校教职工应逐渐树立成本意识, 转变“事业单位与企业没有共同性”的陈旧观念, 引入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 通过对公用房进行有偿使用管理的尝试, 更科学合理地配置公用房产资源, 为高校进一步转型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2.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高校转型发展的设想, 很多高校开始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提出转型规划, 或拆分合并学院处室, 或增减专业, 却疏忽了转型中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型。可以这么认为:内部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是高校转型的根本, 而专业增减、部门拆分合并等只是转型的枝叶, 没有成功的根本, 恐怕很难有茂盛的枝叶。而公用房有偿使用的实施将会是高校内部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转型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偏重于学术型教学, 而我国目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需要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 尤其是需要服务于现代企业生产的一线高素质人才, 据统计, 高技术企业一线劳动者中的90%需要达到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而这种具有高端技能的人才正是我国非常缺乏的, 与此相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高失业率, 一边是严重缺人, 一边是失业严重, 很多人归咎为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又心比天高。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高等院校的教育结构非常不合理, 可以说, 我们现行的教育结构和体制, 培养出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可能拿了很多证书, 过了很多级, 得过很多奖, 学分修得很高, 是优秀毕业生, 但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 到社会后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悲剧出现了。比如, 德国、瑞士大学生就业率就非常高, 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职业教育体系较成熟, 德国本科院校的78%集中在了专业性和应用型, 而只有22%的高等学校属于学术型;瑞士则有82%的高等院校集中在应用型方向和专业型, 只有18%的属于学术型。而我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 现在不得不面临向技术型和应用型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公用房的有偿使用, 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高校资产, 提高房产使用效率, 健全高校的管理制度, 为高校转型发展助力。

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初探

1.公用房分类

有的高校在公用房管理时按房屋本身使用功能, 将房屋分为教学科研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后勤用房、实验用房、商业用房、生产类用房、教师周转房等, 有的高校按房屋使用部门分类, 大体分成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教学院 (部) 用房、公共服务用房、后勤与保障用房、经营性用房。笔者根据乐山师范学院面临转型的情况, 按公用房屋使用功能和使用部门, 大体分成三类。

(1) “生产型”用房。教师工作室、学生用房、教学实验用房、学科及科研用房、公共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机房、会议室、文体活动场所等, 教学院 (部) 的行政办公用房纳入“保障型”用房。

(2) “保障型”用房。学校党政机关、群众组织、直属附属单位、校办企业的机关工作人员、具有独立人事编制的单位、财务收费报销大厅、学生就业洽谈室、资料室、人事档案室、保密室、库房、文印室等。

(3) “经营性”用房。校内门市房、公有出租房、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医院、收发室, 利用空闲时间办班培训的教室、运动场馆、学生宿舍等涉及收费的项目, 以及涉及收费的教学用房网络机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用房, 也应按经营有偿使用原则处置。这些类别的经营型用房按照经营周期长短划分为:固定经营性用房和短期经营性用房, 实行租赁经营合同制, 租金纳入经营成本核算。根据市场价格标准, 结合不同区位, 不同类型的房产资源及不同经营实体制订不同的租金标准, 对临街经营性房地产资源, 按照市场租金标准执行。经营性房地产租金全额上缴学校财务作为发展基金, 初期制定标准时, 考虑不同房源市场面宽窄程度及经营部门的经验, 给房屋使用部门或个人考虑经营风险监控机制, 从而保证寻求学校利益和经营者利益双赢的支点。

2.按学校定编核定定额用房面积

2014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 (发改投资[2014]2674号) , 根据高校自身公用房实际, 拟定定额面积 (见下表) 。

3.用房面积超定额部分收取房产资源使用费

有偿使用就是在定额配置的基础上, 对超出定额面积的公用房收取房产资源占用费, 目的是以有偿使用推动公用房合理调配, 尽可能挖掘公用房产的使用潜力, 为学校公用房管理争取最大经济效益。当然, 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公用房的有偿使用并不意味着谁能出得起钱就能随便租用学校房产, 谁出的钱越多谁就可以多占。实际是必须确实有公用房使用需要, 并要向学校职能部门提出申请, 经过审核批准后才能使用, 而且必须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调配用房。根据学校公用房管理规定, 实施有偿使用公用房时, 学校和用房单位或个人要签订用房协议书, 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追踪管理中, 学校只需把握好用房管理的大方面, 比如政策和落实规划方案的制定, 核定各类公用房定额指标, 而一旦按定额面积一次性划拨到各学院 (部) 后, 学校就不应管得太细, 划拨后的公用房由各院 (部) 自行安排、自定用途, 学校不必干预, 但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分类变化的, 要向学校报批备案, 维修涉及房屋主体结构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并等候批准。

在实施“定额管理、有偿使用、超额收费、差额补贴”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奖罚并举, 面积超标, 应向房产管理部门书面说明超标原因, 经核实可以超标使用的, 才同意缴纳公房产资源超额使用费, 而如果面积不足, 学校则要给予相应补贴, 这样能够促使各用房部门更加注重房屋利用率, 有效控制随意多占用房现象的发生。借助经济杠杆的公用房管理办法, 能大大提高高校公用房产资源利用率, 而且符合学校转型的需要, 将学校“生产型”、“保障型”公用房调控出集中的空余房屋, 多用在生产经营或其他用途, 对定额以外的超额部分或不足部分, 如果要收费或补贴的话, 按“经营型”用房标准执行。具体标准, 不同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所在地区、所在城市自己确定标准, 本文不进行量化表述。

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对公用房管理和使用的传统认识

由于长期以来行政分配公用房的计划管理模式, 从领导到职工, 无偿占有使用公用房已成为天经地义的惯例, 突然提出有偿收费, 别说普通职工, 就连很多学校领导都不理解, 认为是“天方夜谭”。正因为如此, 必须在全校上下积极宣传动员, 要让全体教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明白:加大推进高校公用房的有偿使用, 不是以收费为目的, 而是要转变人们对公用房管理和使用的传统认识, 构建崭新的、符合高校转型发展需要的公用房使用和管理模式。通过有偿使用这个经济杠杆, 推动高校公用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工作, 这样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又能使属于高校国有资产大头的公用房保值增值, 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建立完善的公用房管理体系

由于长期以来公用房采取行政手段分配使用, 未作过有偿使用的尝试, 因此相关的公用房管理制度有些滞后,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公用房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公用房管理工作应根据不同高校的校情, 从机构设置、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形成合理的公用房管理体系。在管理程序上, 把房屋的建构、分配、使用和维护等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加强对公用房使用的动态管理, 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和变动情况, 在校内采用协议、契约、合同等管理方式, 提高公用房的使用效率。

(1) 从人员配置角度。根据学校办学层次各异, 至少达到三级管理层次:学校公用房管理领导小组—公用房管理职能处—各院 (部) 房产管理员 (根据学院规模设专职或兼职) 。

(2) 从财务管理角度。要建立相应收支项目, 将公用房调配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纳入专门的财务管理渠道, 便于统计核算公用房使用效率, 为下一步优化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3) 从实物管理角度。公用房管理面临最大问题就是维修改造问题, 有的学校将维修归基建处管, 有的归后勤处管, 有的归国资处管, 有的归后勤公司管, 谁管都是根据学校的情况而定, 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多头管推责任影响工作效率, 维修中浪费很大, 可修可不修的项目仍然修, 可改可不改的房屋仍然改。究其原因, 房屋使用部门没有经费意识, 根据自己的所好只管提出维修内容, 学校维修管理部门为避免与各单位的矛盾又不能轻易否定, 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排维修,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此, 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 结合房屋新旧程度和使用功能, 测算维修费用定额控制, 将定额控制的维修预算费用划拨到各学院 (部门) , 部门使用维修费用时, 如果超预算, 需要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告, 经批准后, 或追加预算或者部门自己解决;反之, 如果预算使用结余, 可考虑按一定比例给与部门奖励。

3.对公用房实行动态追踪和静态管理

过去公用房分配模式, 以行政命令方式制定给院 (部) 后, 追踪管理成为空白, 房屋面积、位置、使用情况、功能改变等都不太清楚, 也没有完整的数据资料。而实行有偿使用, 必须以清晰准确的公用房数据作为核算基础, 因此及时盘点公用房资源, 对公用房实行动态追踪和静态管理非常必要。

(1) 对学校所有公用房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实, 掌握位置、建筑年代、建筑结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水电气设施、现使用情况等第一手资料, 这是做好公用房优化配置的基础和前提, 在此前提和基础之上, 将公用房使用功能按“生产型、保障型、经营型”三类严格细分, 细分工做中利用信息平台, 建立公用房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全过程动态追踪和静态管理。高校公用房数量大、分布广、使用中功能改变比较频繁, 作为公用房管理的必须手段, 应该建立公用房网络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 可将公用房的申请、审批、查询、登记和调配、维修等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方便, 也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2) 根据二级单位实际需求情况, 考虑其人员规模、教学科研任务和实验需求, 同时兼顾学科、专业特点, 制定适合的定额标准和调节系数, 在制定定额标准时, 要考虑使用功能相同的公用房, 能否根据所在位置、使用部门、使用频率等因素, 学校统一管理作为共享房源, 这样, 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房屋的闲置, 比如会议室, 是否每个学院 (部) 都要配备独立的会议室, 接待室是否共享等。

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激励机制, 可提高公用房的使用效率,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保障有限的公用房资源使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根据学校公用房使用面积定额标准和各管理部门、二级学院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的实际情况, 科学计算各部门公共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定额内的公用房不用交费, 不足定额面积的部门、学院, 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补偿, 凡超出定额用房的部门, 原则上要将用房退还学校, 如果经过核实有超标使用的理由, 可以同意其使用超标的公用房, 但超出定额面积的公用房应缴纳超额费用, 费用交到学校财务处作为学校公共用房有偿使用调节专项经费用。对超定额公用房单位收费, 对少于定额面积的用房者补贴, 形成一个良性考核激励机制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顺利推行公用房有偿使用工作的开展。

结论

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的探索, 是高校发展的需要。尽管它没有来自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条文的指导或指令性文件的推动, 但从学校转型的角度看, 必将成为各高校主动自主实践的目标。实行有偿使用将破除旧的无偿供给制度, 进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 符合大学体制改革发展方向。尤其作为高校资产重头的公用房, 其管理模式的更新及使用效率的提高, 将会牵一发动全身地带动一系列高校深层次的转型改革。比如, 公用房以外其他资产管理效率挖掘, 甚至可提升到高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公用房按功能分成“生产型”、“保障型”、“经营型”三类。能否将人员按“三型”分流归类, 财务管理是否可纳入“三型”分类, 物质管理是否也如此?这是我们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志武.广西高校公用房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

[2]王耀华, 谢芳成, 刘松青.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探析——以福州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12) .

[3]翟风文.关于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的几点认识[J].高校后勤研究, 1997 (5) .

[4]周伦.高校房产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经营与管理, 2011 (11) .

高校公用房 篇2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为做好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有关工作,我院在接到上级文件后,立刻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并成立了由魏胜书记任组长的清理办公用房整顿工作小组。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进行了全面清理。

二、自查情况。

首先,我们对医院行政办公区域进行了自查。我院在今年年初新班子成立后就将办公区域调至北楼三层,原办公区域已改建成内二科病区,有效改善了住院环境。

现办公人员22人,办公区域共一层,10间,房屋面积143平方米,平均办公区域 6.5平方米。具体情况如下:院长办公室一间,12平方;支书记和工会主席一间,15平方米;两名副院长一间,15平方米;1名副院长和合管办常务副主任一间,15平方米;办公室四人一间,15平方米;总务后勤三人一间,12平方米;护理部四人一间,15平方米;质控科、病案室两人一间,12平方米;药剂科两人一间,12平方米;接待室一间,20平方米。

然后,我们对公共卫生服务站办公区域进行了通查,按照我院公共卫生服务站人员人数对人均办公面积进行统计,并对办公室人员进行适当调整。我院公共卫生服务站职工共19人,共安排了6间办公室,总建筑面积72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3.79平方米。

财务科和统计室三人一间,15平方米;公共卫生服务站站长和两位副站长一间,15平方米。总体分析,全院行政办公人员47人共使用18件间,面积225平方米,平均每人4.79平方米。无超标使用行为和现象,符合标准,简单、整洁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今后规范管理措施。

1、不擅自装修和兴建办公楼,维持办公室普通、简单现状。

2、严格依据办公场所标准,本着节约从简原则,进一步规范好正常办公行为。

高校公用房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篇3

高校的公用房目前大致可分为教学、科研、行政、学生宿舍和校办产业五大方面。经过调查,我国大多数高校公用房直接由主管副校长和诸多业务部门负贵管理使用,由于仅从使用性质的角度提出使用要求,因此普遍缺乏一个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除此之外我国高校的公用房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内涵定位不明,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而无须承担任何经济贵任,因此很难形成资产管理意识,此外,传统观念中公用房主要是用于教学和科研,并不追求经济效益,因而对公用房使用中的价值管理重视不足。

2、管理机构不严、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公用房资源的高效使用

目前,高校的公用房管理普遍存在决策体制不够健全、职权不明、观念滞后的状况,分配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许多高校的公用房分配决策长期以来依赖行政手段,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与长远规划,极容易造成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期利益的现象。

3、供给与需求失衡产生结构性矛盾。

由于多数高校没有真正建立起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度,造成一方面用房紧缺,另一方面用房的使用率较低。校内各单位与总管理机构之间缺乏良好互动,未能建立起“进入退出”的科研用房循环机制。一方面提出申请索取资源,而当资源利用完毕时,却缺乏将资源退回学校的主动性,使学校难以对全校公用房资源的使用情况作出准确清晰的判断,随着校区之间的公用房的持续战略调整、整合配置,各单位公用房利用逐渐失衡,导致主校区公用房往往十分紧张,而老校区部分公用房则出现存在长期闲置的现象。

二、明确概念、特征及管理归口问题

1、高校公用房的概念与特征

高校公用房按其使用性质多可分为九类:办公用房、教学用房、实验实习场所用房,图书资料文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生活福利用房(过渡房)、产业用房,凡产权属于学校,而产权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分离的各种用房(包括引资进行的校园周边开发、个人集资等修建的各类用房),凡用学校地产、资金、技术投入所形成或衍生的各种房产及其附属配套用房,无论地处何处,均属学校公用房。

高校公用房资源的特征:

1)公共性。高校公用房资源隶属于公共资源范畴,如同所有的公共资源一样,具有公共所有、公共利用、公共受益的属性。

2)经济性。高校公用房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的同时,首先是一种物质资源,是学校可以通过对其有效管理、投资,而可以不断增值的资源。

3)有限性。高校公用房资源同时具有有限性。因此,随着需求的增加,才会引发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

作为一项公共资源,高校公用房是保障高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高校公用房管理必须是以满足教学、科研场所的数量与质量需求,保证高校教学、科研长足发展为最终目标。

三、坚持资产管理“三结合”原则

1、资产管理三结合的内涵

所谓资产管理三结合即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其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指单位在进行经费预算安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有资产状况,以妥善处理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两者之间的关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指资产管理过程中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通过计算统计指标,对现有资产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绩效评价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则指的是资产的价值与的使用价值有机统一,实现价值与实物的双重管理,既要以货币形式记录单位占有、使用资源的规模、消耗和结构,又要从具体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入手,对资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维护。

2、实现高校公用房“三结合”管理的意义

1)坚持三结合原则,将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明确核心目标。实现高校公用房“三结合”管理,首先是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只有在准确掌握单位资产存量、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结合单位的实际需要,科学核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消耗等预算,有效防止资源分配不当,从而解除资源闲置与资源紧张同时存在等矛盾现象的产生,有效提高高校公用房的资源利用率。此外,从学校整体而言,公用房管理是一个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长期规划上,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公用房管理的原则应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2)坚持三结合原则,推进公用房使用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引导各部门去自觉地完成整体战略目标。目前,高校建立的公用房分配使用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均存在着房屋利用不均衡,使用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各高校应认真开展资产清查,科学核定公用房使用定额,并及时进行财务账务处理,同时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用房绩效考核机制,统一定额、规范操作,科学核定公用房的使用指标,进一步加强房产资源的管理,不断提高现有公用房的使用率,缓解目前公用房存在的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等等问题。

3、坚持“三结合”原则,加强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高校要实现全新的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应使用功能齐全的公用房管理专用信息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体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

首先要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高校国有资产最高决策机构,对公用房资源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其次改革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探索构建公用房管理新体系。高校应明确各类用房所包含的范围。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制订、调整公用房定额及管理办法,确定各类用房的总体比例。具体指定专管机构代表学校对所有公用房资源实施归口管理,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此外,规定每几年核定一次用房总额,学校充分授权,具体指定不同职能部门分别核定各类用房,由公共事务管理处汇总后报学校审批,并上网公示;再次,建立全面提供学校公用房的实物信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提供静态的查询、统计功能(如每处公用房包括建筑年代、面积、交付使用时间、各楼层房间的使用单位、实用面积、每幢建筑物的整体造价、后续发生的维修费用,每间学生宿舍的住宿费标准等),还应实现过程管理,所有维护、变动都应该在系统中留有痕迹,既便于历史信息的查询,又能保证操作管理的规范性。

四、目前高校公用房管理的几点建议

1、改革现行的公用房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房屋

高等学校的公用房历来是无偿使用,给分配和管理带来很多弊端。因而应逐步实行房屋有偿使用,对房屋自然损耗及定期大修和日常维修管理价值的补偿。房屋使用费标准根据房屋用途确定,定额管理、全额收费、缺额补贴、超标加收等,以利于提高公用房投资效益,利于高校发展。

2、健全机构,理好关系

公用房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学校支持、部门配合、建设配套。在公用房管理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即应重视政策引导,更要重视市场机制调节,运用经济杠杆作为行政管理的补充手段,促使用房单位真正形成自我约束的公用房管理机制,提高公用房资源的使用效益;其次,要处理好学校与二级单位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有偿使用、有效激励等手段,建立良好的“进入退出”的循环机制。再次,要处理好公用房数量与功能合理性的关系,数量与质量必须“两手都要硬”,只讲规模,不讲质量,规模再大的用房也不一定能满足学院教师要求和学校发展。

五、结语

公用房管理从日常工作来看非常琐碎、具体,但其合理配置与管理将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优化改革公用房的管理模式,必须以“三结合”原则,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并在人力、物力等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把工作落实、做好。

参考文献

[1]、童燕青,章传玲.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中公用房管理体制建立浅议[J].肇庆学院学报,2006,(1):.

[2]、马杰一.完善和创新高校资产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孟庆先,张鸿浦.高校公用房管理和有偿使用浅谈[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4,(12):47~50.

高校公用房 篇4

关于印发《南京邮电大学公用房 管理条例(试行)》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房产资源的二级管理,合理使用房产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公用房管理条例(试行)》,已经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一日

公用房分配的相关建议,并负责核定超定额用房单位的房产资源调节费的额度工作。

第六条 公用房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定额分配、超额付费”的原则,以提高公用房的使用率和保证公用房的合理配置。

第七条 建立公用房自我约束的机制。用房单位根据公用房的性质和用房定额标准,对超过用房定额的使用面积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房产资源调节费经后勤管理处核定后,由财务处在使用单位的相关经费中扣除。

第八条 公用房按类别划分为党政办公用房、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公用房(包括办公用房、科研用房、学科用房、实验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产业商业等有偿服务用房。

第九条 党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领导和各机关部门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其定额用房的面积按学校下达的党政机关各单位实际人员编制数进行核算,定额内用房的面积免缴房产资源调节费。

第十条 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办公用房是指各院、部、所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党政用房和教职工办公用房。其定额用房的面积由领导小组按当校教职工人员编制和学科发展的相关情况,结合本条例的配套细则进行测算和核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免缴房产资源调节费。

第十一条 科研用房是指实际用于完成科研任务的各类用房。其定额用房面积按学校下达的科研人员编制及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等因素进行核算。其中,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

节费”纳入学校专项基金。

第三章 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后勤管理处按领导小组核定的分配额度与使用单位签定“公用房使用协议”后,使用单位即取得公用房使用权。

第十九条 公用房需调整时,使用单位须首先办理退房手续,并重新签定新调整公用房的使用协议。调整过程中,未经领导小组批准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互相转让房屋使用权。

第二十条 各单位未经领导小组同意不得将本单位使用的公用房出租给校内外其他单位,不得将本单位使用的公用房用做入股、投资和抵押。违反规定的,学校收回所涉及的房产,并没收违规所得,同时收取相同数额的房产资源调节费。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未经领导小组同意不得将本单位使用的公用房进行改建和扩建。确实需要内部整修时,应事先向职能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整修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公用房装修时不得破坏房屋结构,侵占公共使用面积。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因人员变更、工作量变更、增设机构等原因需要增加公用房面积的,由用房单位提出申请,经后勤管理处核算定额,报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增加的面积纳入单位公用房总定额面积统一管理,超出单位总定额的用房面积收取房产资源调节费。增加或减少的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暂不作房屋调整,以房产资源调节费调节。

第二十三条 后勤管理处对每间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建

入学校公用房管理条例统一管理,不再享受特殊待遇。

第四章 核算办法

第二十八条 为贯彻落实本条例,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公用房划分为不同系列进行核算,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经校党政联席会通过后,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后勤管理处负责解释。

高校公用房 篇5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三结合”原则的意义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指单位在进行经费预算安排时应充分考虑现有资产状况, 处理好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关系。只有在准确掌握单位资产存量、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才能结合单位的实际需要, 科学核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消耗等预算。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指资产管理过程中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 通过计算相关指标, 对资产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对其使用进行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行为, 还涉及国有资产权益、收益的财务管理。

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实际上就是资产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价值管理侧重于以货币形式记录单位占有、使用资源的规模、消耗和结构, 实物管理则是从资产具体形态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入手, 对资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维护。只有实现两者的同时并举和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的管理目标。

二、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

1、公用房资源分配缺少科学机制, 难以实现高效使用

高校的公用房分配长期以来采用行政手段, 实行无偿使用, 导致分配不均, 使用效率不高。校内各单位因为各种需要不断向学校申请用房, 却从未将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房屋主动退还给学校, 学校职能部门对公用房不能有效地进行调配, 部分单位因为实际需要向学校提出的用房申请却不能得到解决, 影响了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开展。

2、公用房状况分析有待加强, 亟待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直以来, 高校对公用房的状况分析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汇总, 没有能够结合学校各类规模指标如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教学科研任务等, 运用专门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价。同时, 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 公用房的价值消耗不计入各单位的支出, 也无法对各单位的公用房占用进行可比的业绩考核和成果评价。

3、公用房管理技术手段滞后, 不能适应现代管理要求

目前各高校对公用房信息资料基本都已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对于各类公用房的数据统计、信息提供都明显提高了效率。但是, 由于缺少专用的管理软件, 房管部门提供的仅仅是静态的实物数据和使用信息, 而不能反映房屋的具体价值和动态的使用状况, 一旦调整信息后无法掌握历史状况和变动过程,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房产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

三、实现高校公用房“三结合”管理, 促进存在难题的解决

1、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促进公用房科学合理调配

学校办公用房实行定额配置和有偿使用的办法, 就是根据实际房屋总量, 科学制定教学、科研、办公用房定额标准, 再以各学院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学科特点和科研能力, 以及行政部门的人员编制、任务安排等作为乘数和系数, 核定各单位的年度应占办公用房面积。目前, 我国已有部分高校采取了这一办法, 具体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定额内无偿使用, 超定额部分按近似市场的价格收取资源占用费, 单价一般在10-15元每平方米月;另一种是不分定额内外, 统一按较低的价格收取房屋全部面积使用费, 如某校的收费标准为1元每平方米月。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 前者实际执行过程中缺少刚性;后者则缺少公平性, 有些单位明明是用房短缺还要缴纳资源占用费, 且低标准的收费难以促使各单位节约使用房屋。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将房屋资源的分配纳入学校预算管理, 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两种模式的不足。具体来说, 高校应以市场价或近似市场价为标准, 将按照上述办法核定的单位应占公用房面积折算成应拨经费, 于年初安排预算时向各单位划拨专项经费指标;再以同一标准按各单位实际用房面积向其收取资源占用费, 直接从各单位的账户划扣;各单位超支部分由其教学科研经费或自有经费中承担, 结余部分则可统筹安排使用, 同时单位内部再向具体使用人或科研课题组结算。

2、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推进公用房使用绩效评价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购建后始终以原始价值在账面核算, 不计提折旧, 直到处置退出时一次性在账面核销价值。这与价值规律是相悖的, 导致了学校公用房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不一, 也使使用单位的办学成本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同时对于全校公用房的使用无法从价值角度进行绩效评价。解决上述问题, 应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改革我国高校会计制度, 采用权责发生制, 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将房屋与建筑物的价值采用直线法逐年转移进入使用单位的成本。这样就能保证真正的账实价值一致, 可以准确完整地计算各单位的办学成本, 在与其产出如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数、科研课题到账经费等进行比较后, 采用成本—效益法从经济角度对各单位进行科学、量化的绩效评价。

采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还有助于高校公用房的状况分析, 及时按有关口径对高校公用房整体条件进行细化的指标评价。按统一的财务规定, 将全校各类学生约当成折合在校生数、全日制在校生数, 运用财务比率方法, 计算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学生宿舍面积等指标, 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各档标准进行比较, 即可随时了解本校教学科研行政用房条件动态的达标情况。

3. 坚持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努力实现公用房信息化管理

高校要实现全新的公用房信息化管理, 应使用功能齐全的公用房管理专用信息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体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 既要全面提供学校公用房的实物信息, 包括每幢建筑物的座落位置、建筑年代、建筑面积、建筑结构、交付使用时间等总体信息, 每个楼层、每个房间的使用单位、使用方向、实用面积等明细信息, 又要完整反映公用房的价值信息, 包括每幢建筑物的整体造价、单位面积造价、后续发生的维修费用, 每间学生宿舍的住宿费标准。该系统不仅提供静态的查询、统计功能, 还应实现过程管理, 所有维护、变动都应该在系统中留有痕迹, 既便于历史信息的查询, 又能保证操作管理的规范性。

四、高校公用房实现“三结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1、认真开展资产清查

为实现公用房的科学管理, 高校必须认真组织开展资产清查确保公用房管理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校公用房的建筑面积、使用单位和建筑造价等方面的存量信息, 为以全校公用房总量为基础进行分配, 开展利用状况分析和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实现公用房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2、科学核定公用房使用定额

能否科学合理地核定公用房使用定额是推进公用房进行“定额分配、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高校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 开展调研, 根据学生、教师人数规模, 综合虑学科特点、学校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细致的测算, 核定较为合理的用房定额标准。同时, 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 定期修改调整定额指标。另外, 还应及时关注和了解相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定额标准, 以实现各校之间的相对统一与平衡。

3、及时进行财务账务处理

由于基建工程的决算、审计等客观原因, 高校新建房屋的入账时间常常滞后于实际投入使用时间, 有的甚至会拖达数年之久, 导致了学校公用房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账实不符。为此, 高校应及时进行公用房增减相关账务处理, 对于暂未结算、审计但实际已投入使用的房屋与建筑物一方面敦促有关部门加快工作速度, 另一方面可暂时估价入账, 对于已拆除改造的屋屋应及时从账面核销, 保证账实一致。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扩大, 高校公用房管理当前的工作重心是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房屋资源、提高各类公用房屋使用效果, 并通过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率。高校公用房实现“三结合”管理, 需要公用房管理部门不断地研究探索, 也需要学校财务、信息、教务、基建和后勤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更需要校内各公用房使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努力实现公用房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目标, 切实保障和大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摘要:文章简述了国有资产管理“三结合”原则的实际意义, 分析了当前高校公用房管理中的难题, 探讨了高校公用房实现“三结合”管理以解决所面临难题的思路, 并提出了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高等学校,公用房管理,资源分配,绩效评价,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英锋: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6) .

高校公用房 篇6

1 高校公用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的问题

首先, 高校房产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归口不一的问题。相关的部门都管一点, 但没有明确管理范围, 责权划分不明确, 出了问题就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其次, 高校公用房的建造、分配、使用、维护等缺乏系统的管理, 中间环节漏洞较多, 造成管理脱节。

1.2 非经营性资产配置不合理, 公用房管理无章可循

过去, 高校公用房的分配主要依赖于行政手段, 没有规范化的分配标准和科学的、系统的、与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用房分配管理制度。分配、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房产资源一次性无偿分配给所属部门, 形成配给谁, 谁就有永久支配权、收益权。学校的资产拥有权成了一种形式, 没有实质性的动态管理和调配权力。这造成了校内各单位之间房产资源分配结构不合理, 出现苦乐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个别单位甚至向外出租学校房产谋取私利, 造成高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浪费。

1.3 经营性资产产权不清

一些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长期无偿占用学校的房屋和设备, 但没有及时对占用的资产进行价值核准, 也没有办理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 没有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使得这些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与学校之间的产权关系模糊不清。该上缴学校的费用不上缴, 或只是象征性的少量上缴, 使学校投入的资产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在进行最终成本收益核算时, 收益往往被个人占有, 而亏损则由学校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从谈起。

1.4 房产档案管理水平不高

房产档案详细记载了产权来源及其历史演变、房屋所处位置及其地界, 是产权所有人行使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权利的依据, 是维护公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凭据, 是调解产权纠纷的根据。房产档案还详细记载了本校教职工的职务 (称) 、家庭人口、居住面积、室内设备条件和时间, 为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提供依据。

然而, 目前各大高校对房产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房产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差异很大,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满足现状, 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与此同时,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发展, 高校房产管理方面的信息量也急剧增加,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工作需求。可许多高校的房产档案载体仍为纸质档案,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虽已有所运用, 但十分有限。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更新速度慢, 房产档案的查询和检索都不方便。数据库的建设与当今信息传输技术的要求相差甚远, 档案价值和作用远远未能有效挖掘出来。

2 对高校公用房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改革管理体制, 完善规章制度

高校应明确一名副校长主管房产管理工作, 并成立公用房管理专职机构, 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实行校、院 (系) 两级管理体制, 明确学校对公用房产资源的所有权、分配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明确学校内部二级单位对公用房使用和内部管理的责任, 建立校内二级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在行政管理上, 要把房屋的建造、分配、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一条龙”式的用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采用市场化的协议、契约、合同等的管理方式。

2.2 建立动态定额管理、超额有偿使用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 对教学、科研及办公用房等非经营性房产进行合理定编。对超额使用学校房产的单位, 原则上学校要收回重新分配, 确需保留的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学校收取房产资源占有费;对不足定额的单位学校给予补足, 补足面积如有困难则给予经济补偿。定编方案从形成到具体操作实施, 难度都非常大, 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定编管理的可行性, 因此在制定定编方案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关键因素:第一, 注意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科在用房上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必须保持各科的平衡发展。第二, 学科发展的倾向性, 即学校在教学科研、建房、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的鼓励政策;第三, 学院用房现状, 即结合本校的实际用房情况,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用房系数;第四, 实行动态管理。定额面积应根据学校发展及学院、单位实际情况动态变化, 建议每几年调整一次。总之, 定编管理方案只有具备高度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才有可能予以实施。

2.3 明晰产权, 有偿使用

目前各高校的后勤社会化与校办企业改制中财产的清查核实与产权关系的明晰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不可少的措施与手段。为保证清产核资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具体工作可聘请中介机构负责。

经营性房产有偿使用管理的重点在于产权明晰基础上的收费管理, 其实质在于改革原来无偿使用的管理体制。学校对经营性房产资源, 实行租赁协议管理。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房屋及不同类型的经营性实体, 制定不同的租金标准, 租金纳入成本核算。对于教室、体育馆及学生宿舍等教学用房, 若利用空闲时期办辅导班、培训班等进行经营赢利的, 也应按经营性有偿使用原则处置。非经营性转变为经营性的房地产, 必须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 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报主管校领导批准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并实行先签订租用合同及缴纳租金后使用的管理办法。

2.4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房地产档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手段开发高校房产档案信息资源, 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 使高校房产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大大减少房产管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 缩减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房产档案信息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是高校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目前, 影响中国高校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重视程度不够。所以, 要加强房产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破除陈旧观念, 加强管理人员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

2.5 开发与利用学校周边房地产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周边土地资源、房产资源在不断升值。因此合理开发与利用学校周边房地产资源, 将为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是国有资产增值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周边土地开发出来的沿街营业房, 投资少、收益快, 投资一般在短期内就能收回。所以切忌过去那种学校不开发, 让其它单位来开发, 或让隶属于学校的某个企业来开发, 且开发后任其免费使用的时间过长, 造成国有资产增值资金被开发单位侵占的做法。只有学校直接开发周边房地产, 才能确保学校获得最大收益。

结束语

高校公用房 篇7

关键词:高校公用房,优化配置,有偿使用制度

一、当前高校公用房管理模式下存在的困境

高校公用房一般分为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商业用房等,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高校公用房一般都采取的是单一、无偿供给式的分配使用管理模式。

(1) 公用房的有限供给与对公用房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不断扩大, 教学科研不断拓展, 高校普遍存在公用房资源相对紧缺、供需矛盾, 存在院系之间用房不平衡、教学科研用房不足、经营用房占用学校有限资源等问题, 高校公用房总量的有限性与公用房需求的无限增长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和学校自己投入资金是有限的, 现有的高校公用房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快速发展需求。

(2) 公用房配置不合理, 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大部分高校公用房其目前还是在传统的无偿供给制的管理模式, 一般由二级部门提出申请, 学校召开公用房资源配置会议讨论, 房产管理职能部门执行具体行政手段调配。学校公用房一次性无偿分配给机关部门、二级学院, 基本形成了学校配给谁, 谁就有支配权、收益权, 学校的公用房成为了使用单位的“私有财产”, 很多二级管理单位公用房配置不合理, 缺乏公用房自我约束机制, 实际需要用房的单位却得不到及时解决,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用房的配置, 推动房产资源的有效流动难度非常大。学校职能部门对公用房不能及时调配, 影响了学校、科研等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公用房资源信息不对称, 性质界定不准确。由于房产管理部门掌握公用房基本信息不准确, 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许多单位的公用房界定不准确, 办公用房挤占原本就比较紧张的教学用房、实验用房和科研用房相互替代等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甚至出现将正常使用的公用房对外进行商业经营以谋取私利的现象。也有极个别教师将本属于单位集体或个人使用的科研用房、科研实验室用房或个人科研用房申报为教学用房, 通过改变公用房的界定性质来规避超出定额面积公用房。

(4) 公用房缺乏有偿使用激励机制。多年来, 我国大部分高校公用房管理使用都是行政划拨、无偿使用的传统模式, 虽然公用房有偿使用观念已开始推广并获得认同, 各高校公用房定额面积配置标准依照各学校实际情况也已出台, 但从传统的行政划拨和无偿使用公用房向有偿使用推进的改革涉及单位个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目前部分高校用房单位、个人对该有偿使用制度仍心存抵触, 有偿使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5) 房地产工作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目前, 还有少部分高校对现有公用房资源的数据管理仍沿袭手工记账传统方法, 各种房地产数据的统计、分类、汇总等工作费时费力, 公用房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虽部分高校已尝试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公用房, 但由于公用房原始数据不准确、更新不及时、不能动态反映出公用房的资源情况, 或不能反映公用房的具体状况和使用情况,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用房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

二、创新公用房管理模式, 优化公用房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 改变传统的公用房管理模式, 推行公用房有偿使用体制, 优化公用房资源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推进公用房有偿使用将成为当前高校公用房科学管理的切入点, 将有效地解决当前公用房供需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1) 打破传统无偿使用观点, 通过有偿使用来缓解公用房紧张局面。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的大部分房屋都是由国家拨款或学校自筹资金建成, 通过行政划拨给二级单位使用。只有通过推行公用房有偿使用机制, 才可以打破过去那种“无偿供给”的观念, 重新构建起公用房有偿使用的新体制。这种公用房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不仅仅是资源配置形式上的调整和重分配, 而是一种体制的改革, 是在传统认识层面上改变人们对公用房配置的认识。只有不断推进有偿使用制度, 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才能真正解决公用房“贫”、“富”不均的问题, 使得高校公用房紧张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2) 创新公用房管理模式, 推进有偿使用来进一步盘活公用房资源。通过推进公用房有偿使用, 不断变革公用房管理模式, 创新制度, 完善科学管理手段, 逐步建立高校公用房科学配置和使用的有效调节机制, 在当前学校公用房现有房源的基础上, 进一步挖掘公用房资源的潜力, 做到压缩行政办公用房, 尽可能的满足教学、科研、实验用房, 严格控制经营性用房, 及时调整公用房配置和结构, 积极主动盘活现有的公用房房屋资源。进而避免“争抢”、“闲置空放”等现象, 有利于公用房的科学管理。

(3) 通过有偿使用经济杠杆调控手段, 切实提高公用房资源使用效益。高校推行公用房有偿使用体制, 通过学校行政调配手段和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 将机关部门、学院的公用房实际需求,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公用房定额标准和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 采取公用房的使用权利和经济责任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构建完善公用房管理制度, 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公用房使用效益, 使得高校公用房资源配置与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

三、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度下的资源配置优化及管理的构思

(1) 积极宣传动员, 转变观念, 逐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加大推进公用房有偿使用和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是对沿袭了多年的管理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行政调控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模式, 更是思想观念的更新。高校公用房的有偿使用, 不能简单理解为收费。关键是要转变对公用房资源管理和使用的传统认识, 构建崭新的公用房使用和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来推动高校公用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工作, 这样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又能避免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从而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要通过广泛宣传动员, 使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公用房有偿使用和优化配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和长远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公用房管理工作, 从而使教职工真正关心、理解和支持公用房有偿使用工作。

(2) 健全规章制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公用房管理体系。在日常的公用房管理工作中, 应从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方式的改进、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健全科学合理的公用房管理体系。在行政管理上, 坚持把房屋的建构、分配、使用和维护等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建立一条龙式的公用房管理体系, 加强对公用房使用进行监管管理, 及时了解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 采用市场化的协议、契约、合同等的管理方式, 提高公用房的使用效率。

(3) 及时盘点公用房资源, 准确分析, 坚持标准。做好公用房优化配置, 前提是要对学校所有公用房资源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实, 摸清家底, 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是做好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和前提。还要实事求是根据各二级单位实际需求情况, 既要考虑人员规模, 又要考虑科研任务和实验需求, 兼顾学科、专业特点, 制定相应的定额标准和调节系数, 根据学校公用房使用面积定额标准和各管理部门、二级学院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的实际情况, 科学计算各部门公共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定额内的公用房不用交费, 不足定额面积的部门、学院, 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补偿, 凡超出定额用房的部门, 原则上要交出用房;超出定额面积且不交房的单位应缴纳超额费用, 超额部分的费用交到学校财务处, 并作为学校公共用房有偿使用调节专项经费用。

(4) 建立公用房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高校公用房数量大、分布广、使用过程中变化多样, 建立公用房网络系统将成为科学管理公用房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平台, 利用计算机现代化手段, 可将公用房资源的申请、审批、查询、登记和调配等流程的办理更加简捷, 同时又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利用网络还可以发挥协调、监督作用, 大大提高公房资源的科学管理效率。

(5) 建立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的激励机制。根据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公用房有偿使用工作的管理, 确实提高公用房的使用效率与经济利益最大化, 确保有限的公用房资源使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学校对超过定额公用房面积的单位收取有偿使用的资金, 对少于定额面积的用房者支付有偿使用资金, 对公用房有偿使用工作做得较好的要给予考核奖励。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 也是落实并顺利推行公用房有偿使用的有效方法。

高校公用房 篇8

关键词:公用房,供需不平衡,delphi,基于web

0 引言

高校公共用房特指由国家投资建造或经批准自筹资金建造的, 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产业及行政办公, 其产权属于学校, 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占绝对份额。高校的房产资源尤其是教学行政用房是办好学校的必要物资条件, 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公用房管理目前存在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其公用房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公用房使用效率低下, 公用楼布局不合理造成管理困难。由于高校公用房资源紧张, 大部分高校公用楼没有进行统一规划, 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公用房管理需求。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 学科日益丰富, 教师队伍日益壮大, 一个崭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建立新形势下的公用房管理机制及如何高效可靠的管理公用房。

根据现今状况, 本文对于高校公用房的高效管理状况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模板, 设计的成果可达到为学生、教师的生活、学习、研究提供一个优良环境的目的, 方便、高效地实现了公用房的管理。本设计将实现用房数据的科学管理, 方便多区域更换查询统计, 并根据相关政策引入合理的公用房测算模型, 使管理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掌握房产资源, 了解楼房布局及房屋分布, 提高工作效率, 为规划决策提供信息。

1 软件设计基础

学校公用房管理软件其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达到学校资源共享, 实现公用房的有效分配, 它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公用房的详尽资料, 能实现用户的查询和申请功能, 实现公用房分配, 并且能及时的更新数据。本设计主要在数据库和可视化软件的基础上编程实现的, 它能够达到以上要求, 其主要要包括一个数据库 (公用房信息系统) 和可视化部分 (各大功能模块) , 即后端与前端, 其原理如下。

1.1 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公用房信息系统的建立。本论文设立了对应数据的关联。通过分析, 将数据分为18项数据信息表。房屋基本信息表主要包括房屋的物理属性如房屋ID、房屋名称、房屋面积、方位等, 通过房屋的ID, 能唯一确定一间用房。房屋分配信息表主要包括房屋的分配属性如分配信息ID、房屋ID、分配时间、分配状态、所属团队等, 通过房屋分配ID、房屋ID能够查到相关用房的分配情况。房屋类型信息表提供了房屋的使用类型ID、类型名称和房屋的描述属性, 以此作为选用用房的参考。学院信息表提供了学院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学院ID, 作为主键用于学院的信息查找;学院的名称、专业类别系数、院办电话等。通过学院的基本信息表, 能够申请学院的指定用房。除此之外, 还设定了其他多项表信息, 具体如图1。

1.2 功能模块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 按照“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 本系统的可视化部分将划分为以下主要功能模块:登录模块、密码修改模块、管理员模块、用户模块、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用房申请模块。各模块图如图2所示, 主要分为管理员管理系统和用户查询系统, 管理系统包括对用户的管理、公用房信息的管理 (如住房面积、位置、布局等信息) 及更新信息管理等。用户查询系统主要包括查询公用房信息 (实现对公用房的各种信息查询) 和申请公用房两大部分。

2 软件的设计

软件的设计也分为前端和后端的设计, 前端设计采用delphi软件和C++语言编写实现, 后端采用SQL Server软件实现。

2.1 数据库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概念结构设计是将系统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的过程, 它是用实体-联系 (Entity-Relation Ship, 简称E-R) 图进行描述的。根据公用房数据信息表之间的关系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实现信息表的相连。图3为房屋基本信息表_房间分配信息表外键关联图。

2.2 可视化部分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 按照“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 本系统将划分为以下主要功能模块:登录模块、用户操作信息模块、管理员操作信息模块、公用房申请模块等。其中的管理员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1) 登录模块:

在此模块中用户可以根据用户名、密码和自己的身份来登录到相应的主界面。其中可以选择用户类别: (1) 管理员 (2) 申请用户。它可以链接到用户注册模块 (在此模块中, 用户填写相应的信息来注册。用户注册信息的录入, 包括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

2) 用户操作信息模块:

本模块是面向对象是用户, 其主要用来查询公用房信息, 同时可链接到公用房申请模块。具体功能为:用户可以根据公用房的不同的字段对某个特定的表进行查询, 通过检索得到所需全部信息。用户操作模块只对信息有查询操作, 其他的如修改、删除等功能不存在, 及设置了权限。

在此模块中, 又包含了两个模块:密码修改模块和房屋申请模块;

3) 管理员操作信息模块:

管理员操作界面主要实现对公用房和用户的信息管理功能。例如, 当用户进行公用房申请后, 管理员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对用户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通过相关人员实现该用户公用房的分配。其具体功能为:程序运行时, 管理员可以分别根据不同的字段来查询所对应的信息表, 也可以实现修改、删除、录入等功能。程序运行后, 管理员点击登录则进入的界面如图所示。在管理员操作模块里, 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得需要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删除、录入等操作, 也可以调用所有的信息。

4) 公用房申请模块

本模块是用户申请公用房的界面, 用户在对公用房的申请条件了解清楚后, 提出公用房申请, 由管理员考核是否通过。

3 结语

本文利用delphi语言, 设计基于WEB的学校公用房管理系统。总的来说, 考虑最多的是充分做到灵活, 让用户自定义, 做到易于扩展, 便于维护。学校公用房管理系统基本开发完毕, 能够完成按使用单位、团队、楼栋等进行统计查询;按房号、房间性质查询;房间结构图形、基本信息查询;定额计算功能。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数据库的设计, 加强了对表的设计能力。作为数据库软件的后端支持, 数据表设计得好坏将直接的影响到软件程序的设计, 并可能直接的影响到软件质量的好坏。对于数据表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减少数据的冗余, 并要符合范式的基本要求;一个结构严谨的数据表将使得软件能够更好的实现功能。因而在以后的软件设计中将自觉加强对软件的数据表设计, 从而更好的完成软件功能。

参考文献

[1]CLIFFORD J, TANSEL A U.Formal semantics for time in database[J].ACMTransactionson Systems, 1983, 8:214-254.

[2]Homsby K, ferMJ.Identity—based change:A FouNdation for Spatio—Tempor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J].IntJournal of 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cience.2000, 14:207-224.

[3]郑雅萍, 李斌.构建高校公用房管理新体系, 努力提高房产资源的办学效益[J].华东经济管理, 2005.

[4]肖杭, 张秀彬.混合模式下高校实验用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7) .

[5]张润杰, 李崇文, 张林瀛.基于网络的实验室用房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王琴, 李建辉.校园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8 (4) :48-49.

[7]苏建茹, 李晓林, 蔡阳军.基于AutoCAD技术房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33-35.

[8]赵彬彬.基于GIS的校园公用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 2005.

[9]肖天和.GIS技术在房屋管理及校园建设中应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l, 2l (1) :55-57.

[10]谢雪梅, 朱建军.GIS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05, (12) :307-308.

上一篇: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下一篇:超声电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