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优质课

2024-08-07

德育优质课(精选10篇)

德育优质课 篇1

德育优质课学习心得

2013年4月22日,我有幸代表我校参加了“临沂市德育优质课评比”。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我受益良多,更加坚定了我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升自身教育素质的决心。在本次学习中,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各位老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熟练而又恰到好处的应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应用,使得每节课都充满了温馨和爱,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中融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学生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恰恰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当然,每一位讲课教师的课件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活泼或质朴,或清新或华丽,但这些课件都有几个共同点,首先,每一个课件开始和结束都配有一段音乐,这两段音乐如同一篇课文中首尾呼应的两段,一引一收,将学生的情绪控制的恰到好处;其次,每一个课件中都有几处视频或动画,这几处视频和动画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可以用更加形象化的形式将课本上死板的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课堂体验;最后,每一个课件中的文字的比重越来越少,这说明我们的课件正向着形象化,动画化的方向发展,这也让我学到了今后应如何去制作课件,制作什么样的课件。

在这次学习中除了课件的制作外,通过观摩各个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我也深有感触。讲台上每一位教师声音甜美,教态大方,充满了激情,每一节课都让人深深沉浸其中,回味无穷。而且各位老师除了对于课件的应用得心应手之外对于各种教具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可谓费劲了心思,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提高了思想认识,学到了教学方法,看到了各位优秀同仁的精彩课堂。我一定会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自己的学生带回更加美好更加充满激情的课堂。

德育优质课 篇2

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于2007年11月全面启动,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正式颁布。《意见》中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育人特色,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即强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是一致的。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笔者在平时的德育课教学中就坚持打造有“生活”的德育课课堂。以下就笔者开设的一堂市级优质课———“恪守职业道德的重点——我诚信”为例,谈谈如何打造有“生活”的德育课教学。

二、如何打造有“生活”的德育课教学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基于“生活”的教与学,不只是简单地了解生活,或以生活中的材料来论证知识、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善于提炼生活,勇于创造生活,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生活,提炼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透过生活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形成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态度。

1. 备课体现“生活化”

了解学生是备好课的关键。在备课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实际;三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四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中职生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处在青春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体验、展示表现自己的活动。依据这些特点,笔者对自己要开设公开课的班级学生做了进一步分析:该班是财会专业,班级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但主要班干部有几个男生,班级的整体表现比较好,学生会的干部也有好几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乐意表现自己。

有了对学生清楚的分析,笔者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前后八个学生组成,每个小组的八个学生尽量按好中差搭配来安排座位,尽量做到每个小组都有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布置好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积极排练本节课相关内容的小品,教师加以指导策划,争取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要求每组同学都要收集有关诚信的案例故事,可以是诚信的,也可以是不诚信的,尽力多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在课堂上交流。

2. 情境创设体现“生活化”

情境创设的生活性,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了解学生的生活,把握学生的心理;第三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因境生疑,入境释疑。

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以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记》作为教学内容的引入。选用这个小品,说明诚信的重要性,又因为小品的喜剧效果能较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更好。

3. 案例选择体现“生活化”

案例的选择必须来自于生活,精练贴切,注重时代性和时效性。注意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两则案例:第一则是三鹿毒奶粉事件,这是当时影响全国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例,因为弄虚作假添加三聚氰胺导致长期喝三鹿奶粉的宝宝们都变成了“结石”宝宝,而从此“三鹿”这一品牌也不复存在了。这一案例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则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则是一件涉及财务造假的重大财经丑闻。作为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安然公司在财务上造假,骗取投资者的信任,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东窗事发,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当年这一“双安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会计监督的极端不信任,自然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这个百年老字号也毁于一旦。这则案例对于学财会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具有特别警示教育作用。

4. 有效提问体现“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往往会贯穿整节课的始末,教师问什么样的问题,直接关系课堂的有效性。要引发有效的问题,不应只是针对理论知识本身,而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应从学生的生活中产生,是学生也想知道的问题,而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所有的资料,创设生活情境,引发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思维。问题的类型上,教师可以发问、可以引问、可以反问,不一定引发学生思考。

如笔者在用小品《打工奇遇记》创设生活情境后,随之抛出问题:(1)小品里的酒楼经营弄虚作假、菜价虚高的情况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吗?(2)这种酒店你们去过一次之后,还会再去吗?为什么?通过引导自然导入到课堂的主题“诚信”上来。

另外,有效提问,还可以联系乡土知识培养学生爱乡情怀。乡土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知识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这节课的归纳提升环节,笔者把诚信的职业道德与晋江精神(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结合起来,从当年的“晋江假药”到今天的“品牌之都”的质的变化中体会诚信在晋江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身边的实例引起学生共鸣。

5. 教学方法体现“生活化”

教学方法体现生活就是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在感情的体验中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德育课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体验、收获的过程。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1)分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身边一些不诚信或诚信的案件,从中引发总结“不讲诚信”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将在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做到诚实守信,教师再加以归纳总结。(2)角色模拟体验: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准备的两个小品:一个小品反映的内容是为帮助朋友不计后果撒谎的“哥们义气”,另一个小品反映的内容是为了帮企业谋利做假账,偷逃税款。两个小品的内容均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或是未来将从事的工作岗位,小品由学生自编自演,这样的学习体验印象更为深刻。

6. 课后作业体现“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作为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德育课的作业设计更应该面向生活世界,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将鲜活的生活引入作业,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生活中寻找作业设计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能力,学会生存和促进个性发展,建构正确的价值观。

如在本课结束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给自己设计一个诚信档案,分阶段记录自己在人生中重大事件中的诚信表现,以鞭策督促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另外还可以调查本地一些知名企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有关诚信经营的案例,并写出有个人想法评论的小论文。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打造,让学生真正深切感受到德育课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它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摘要:在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备课、情境创设、课后作业等各教学环节体现“生活”的气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德育课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而不是空洞的毫无生命力的说教,最终真正得以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德育优质课 篇3

【关 键 词】 均衡发展;德育;教育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灵魂,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中小学德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德育优质高效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一、德育实践与理论研修的优质均衡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知),动之以情(情),持之以恒(意),导之以行(行)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将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然而,在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过分偏重德育实践活动,忽视德育理论研修,没有做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优质均衡发展。之所以出现德育理论研修的缺失,与学校的制度、管理、评价机制等顶层设计有关。

大力加强德育科研,使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针对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德育科研,研究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时代的活力与特色。学校和德育处(或政教处等)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撰写德育科研论文,研究德育活动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学科德育渗透,不断总结经验,使德育更有成效。

二、德育与智育等诸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德育为先”和“教学核心”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的主要阵地,课堂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各科教学都要坚持“智德”与“德育”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不能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和特点,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贯穿到教学相关内容的环节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要认清德育必须依托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诸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的理论,要在学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大德育观,促进德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体现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生动性,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要想真正取得德育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坚持德育与智育等均衡发展,寓德育教育与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此定位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才能做“真德育”,才能和教学一起成全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优质均衡发展

德育队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保障,充分发挥“六支队伍”的作用,达成育人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保障育人工程的实施。

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干部的作用。学校德育领导主要包括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政教处)、校团委(或少先队大队部)。这些领导干部经常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定期召开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制定学校德育目标和措施寻找依据、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学生教育管理的成败,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班主任应努力做到要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来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要把身教与言教结合在一起,以德教人,以身示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做学习型教师。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面对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面对新教材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德育干事和后勤队伍的作用。德育干事(政教干事)是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队伍之一,其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在现实中存在些问题,如德育干事(或政教干事)人手少、队伍老化、非专业化,往往由不能上课的老教师、上课效果差的教师担任,严重制约了德育队伍整体的教育管理水平。又如,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无法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工作。德育后勤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安保、公寓、食堂、清洁人员等群体。培养该群体的德育常识和德育教育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因为这个群体与学生的课余生活、日常行为规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更能反映学生生活的这一方面。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学生的骨干,也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学校德育永远都不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必须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做到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学习、净化自己的灵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应通过教育学生融情悟理,在明理中认同,在自省中修正,自省与他省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充分调动其内部动力,通过内因的作用,将教育效果彰显出来。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均衡发展

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与补充。主张学校“德育万能论”,对学校德育寄予了较高的期望。然而,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差,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就难以形成。如果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系统,学校德育这个子系统就难以有所作为,“小气候”很难改变成“大气候”。我们不能要求学校德育“孤军奋战”,而应该追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法国人说,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要培养有道德的个体,需要讲道德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整体育人机制,促进三者的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学生自省相结合,从而促进德育发展的优质高效。

五、德育常规与创新、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总是摆脱不了“说教式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教育”的实际,必然形成 “学校需求式德育”“任务化德育”“理想化表面化德育”“功利化德育”的明显特点。传统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催生了传统德育的弊端;冲淡了人最基本的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造成了学生认知与行为的不统一,表面与内在的不统一;“教”和“育”严重失衡,缺失有意、有目的地培育(体验、实践、训练),形成“悬浮教育”;教育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学生敷衍、应对教育的现象普遍,教育效果不良。

坚持德育常规与德育创新、德育特色的均衡发展,德育常规是基础,也是根本;德育创新是生命力;德育特色是生发点,是竞争力。三者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更高级。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单亲、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等进入学校教育视野,打造一系列特色课堂教学、特色德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打造优质高效的德育品牌。

德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实现德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出发,整合教育资源,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蔡定基. 德育创新与学生成长[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 张军鹏.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浅谈班级德育教育的均衡发展[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1).

德育优质课 篇4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了解荷花的别名,土壤的分类,为什么莲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莲花的图片,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大屏幕展示有关荷花的诗句)

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体裁了解:

学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五、学习全文:

1、先听同学代表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参考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

4、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科学知识普及时刻:莲这类植物简介,土壤分类,莲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

六、写作方法探究

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象征

感情

作用

莲花

花之君子者

赞美

主旨

(周敦颐)

菊花

花之隐逸者

惋惜

正衬(陶渊明)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讽刺

反衬

(世人)

托物

言志

高洁志趣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

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作业布置

英语优质课观课感悟 篇5

三位老师精心组织了教学活动,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我听了这三位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以前在初中,课堂教学基本就是三个步骤,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做练习。但是接触小学英语后,我发现,小学英语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它不仅要在愉快活动中接受新内容,还要游戏中复习就知识。巩固新知。也就是说,看起来简单的任务包含了教师的思路我从中体会到每位教师的独到之处,感受到每位老师的魅力和风格。

在Part B Let’s learn 部分,既有单词教学又有简单的句子教学,看到每个老师采用的方法都很独特,有的老师自己编写歌谣通过拍手让学生记住单词,这样既动了嘴又动了脑还动了手,让每个学生都舞动起来,回来后我也试着这样做了,效果就是不错。有的老师采用了快速转动单词卡,正面读反面沉默,或者跺自己的脚,使记忆单词变成了一种既紧张又好玩的游戏,真正的把学习变成了乐趣,体现了在玩中学的理念。,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要给予鼓励或奖励,这是每节课都不能缺少的。有的老师编歌谣有节奏的夸奖学生,有的老师分组赢苹果,有的老师给予小物品,方式多样。我记忆最深的是张明哲老师,在奖励学生物品时让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老师随便的给,这更刺激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思想。

一节好的课堂,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老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其他素质也分不开。有人说老师就是个演员,这句真不假呀,老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教学变得简单又明了。我发现老师自身很影响课堂气氛的,有活力素质高的老师,就能使课堂活起来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领悟到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的和有创造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舍去或多次的调整。教师应该使课堂氛围既轻松又紧张刺激,让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教学始终活而不乱。我还深深的体会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需要艺术,需要机智,需要创新,需要用心,因为只有用心去做,即使结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但这领悟的过程还是令我感到非常充实与幸福的。

我想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优质课 篇6

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

———教师指导方案

兴庆区第十六小学

马海瑾

【活动背景及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全国回族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有着中国“穆斯林省”的美誉。回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的习俗文化,绚丽多姿,独具特色。可是生活在城里的小学生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对回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给学生创造一个了解回族文化的空间, 通过走进回族,探寻回族风情的研究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知家乡、爱家乡,弘扬家乡文化。并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主题】回乡风情,塞上律动

【活动课型】研究性学习

【实施年级】五年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了解回族的乐器、回族的建筑、回族的经字画、回族的服饰的特点。并学会从搜集的资料中提出问题,并能从问题中确定主题。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我参与能行的自信心。

【教法学法】

教法: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担当的任务是穿针引线,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法: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观察发现、动手实践、劳动体验、设计制作等活动方式学习。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回族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拜访传人、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依据学情,发现问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在这片沃土上,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回族。【课件出示】对于这个民族,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从服饰、建筑、音乐、书法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2、明确主题

回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个我们熟悉的民族,感受它的民族特色。【出示活动主题】

3、制定活动方案,组建团队

学生们从电视、网络、书籍等信息渠道积极主动的查找、搜集、筛选资料发现:泥哇呜是回族一种边棱性乐器,回族的书法被称为经字画,回族的建筑以清真寺为代表,回回帽、坎肩是回族服饰的特点。通过以上准备,学生们明确了调查研究的内容,我又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哪些是让你们最感兴趣的?你们准备成立什么实践活动小组,尝试什么形式的制作体验呢?前期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提出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自行找合作伙伴,组成研究小组。小组内民主选举出信任的领导组长,给小组冠名,设定小组口号,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第一小组:回族书法

第二小组:回族乐器

第三小组:回族建筑

第四小组:回族服饰

4、师生共同制定实践活动计划 成立活动小组以后,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填写各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卡。

附:“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回乡风情 小组名称 小组口号 成员分工 准备材料

活 动 具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体 措 施

小 组 活 动 计 划 卡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实地参观,长见识

学生走进回乡文化园,纳家户清真大寺,通过解说员、阿訇的解说了解回族的建筑、回族书法等相关知识。

2、查阅资料,理思路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进一步了解回族乐器泥哇呜、回族经字画、回族建筑、回族服饰的相关知识。

3、拜访承人,学本领

①回族乐器组通过拜访泥哇呜的传人杨达吾德,了解泥哇呜的制作过程,学习了三种泥哇呜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泥揉成圆柱形左手握住泥,右手拇指从圆柱顶部的中间往四周按压,尽量把里面压平。然后用拇指把口按压合起来,修成牛头状,待泥稍干些,用铅笔在牛头上打孔。最后在上面雕刻花纹进行装饰。

扁豆哇制作:取两块大小相同的黄胶泥,制作成碗状,然后将两块碗装的泥合成一个扁圆形,用手将边缘修整齐。待泥稍干些,用铅笔根据握手的位置打孔,装饰。

牛角蛙制作:把黄胶泥揉成圆柱形,将一头搓成牛角状,然后把另外一头中右手拇指按压成空心状,最后取一块泥,用手掌压成饼状,把口封住,修整齐后,待泥稍干些打孔装饰。

②回族经字画组,通过回族书法传承人刘雪荣阿訇的指导,认识了阿拉伯文的28个的字母,学习了经字画用笔的制作方法。在阿訇的指导下尝试着进行简单的阿拉伯用语书写练习。

4、收集材料,做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收集能利用的的各种材料。

回族乐器:寻找黄胶泥 回族书法:硬卡片、木板、条绒布等有机理的布料。

回族建筑:瓶子、盒子、卡纸、及时贴、吸管等可利用的材料。

回族服饰:浴帘、一次性桌布、月饼盒、绳子、布袋等材料。

小组名称小组口号成员分工准备材料活动过程时间

5、特邀老师,解难题

建筑组的学生邀请学校美术组老师为他们的辅导教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废旧瓶子、纸盒造型的优势,节旧利废。从多种瓶子里精选出芬达,康师傅果汁两种瓶子,利用瓶身的特点,用及时贴剪成穹顶形状,做成门和窗,经过一番装饰邦克楼制作完成。用鞋盒制作大殿,用卡纸制作外部装饰。

服装组的学生也邀请了学生的美术教师为他们“指点迷津”,攻克难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成了他们创作的回族服饰的主角。浴帘、一次性桌布摇身一变成了回族姑娘头上的纱巾。废旧的布袋经过制作变成了回族小伙的帽子。还有生活中月饼盒上的图案,成了他们装饰的“宝贝”。

地点 具体内容

6、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记录卡

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小 组 活 动 记 录 卡

第三阶段

活动交流展示阶段

1、各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展示成果

①回族建筑小组用他们制作的清真寺大殿和邦克楼打造了回族特色的舞台,并展示回族清真寺模型。

②回族经字画小组用他们制作的经字画为舞台装饰。

③回族服饰小组用他们制换装打造靓丽

作的服装为乐器组的同学们

舞台服饰。

④回族乐器小组穿着服饰小组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服装,带着他们亲手制作的泥哇呜上台表演

2、自我评价与感受

引导学生从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

附:“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活动评价卡

参与态度 合作意识 社会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自评

小组评

家长评

教师评

3、教师总结

二、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管齐下有效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兴趣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次活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获取知识。在走进回乡文化园实践体验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与回族文化传承人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在实施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自我建构,与他人优势互补。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回族独特的风情,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能力。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就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快乐。

展示交流课时教案

一、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 幻灯片播放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的图片

同学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与收获。看、建筑组的同学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为我们搭建了一座漂亮的回族舞台。瞧!书法组的同学们正用他们练就的经字画为我们的舞台“画龙点睛”呢。哇!服饰小组的同学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的小选手设计了一套套靓丽的回族服装。听!乐器组的同学们正用他们制作的乐器为我们诉说一段悠久的回族历史。

二、分小组汇报展示

1、请各组介绍制作过程

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一双小手创造了神奇的一切,让我听听他们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2、各小组汇报:

回族乐器:泥哇呜,回族边棱气乐器,又称泥萧、泥娃娃、泥牛埙,是埙的一种。200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哇呜形状有圆形、鸡蛋形、蝴蝶形、鱼形等各种各样的,因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普及性强,流行于宁夏海原县一带。

我们小组用杨达吾德师傅教授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反复的揣摩,终于制作出能吹的响的牛角哇、牛头哇、扁豆哇。

回族书法:回族书法是用中国书法形式书写的阿拉伯文被称为经字画,它吸收了汉文的书法特点和表现方式,变化精妙深受回族人们的喜爱。在清真寺的殿堂门楣上火回族人家的屋里都会看到张贴或悬挂的醒目的阿拉伯书法作品。回族书法的书写与组编极为丰富多彩,在装饰形式上常以汉字书法常用的中堂、横幅、匾额、对联等形式表现。阿拉伯书法作品,内容都是《古兰经》和圣训中的警句、格言。阿拉伯文由28个辅音字母组成,书写时从右往左。阿拉伯文书法用的笔是不毛笔,都是硬笔,一般都是书写者就地取材。我们小组一部分同学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书法用笔,一部分同学按照阿訇的指导学习阿拉伯文的书写。

回族建筑: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清真寺一般由壁照、邦克楼、大殿、沐浴室等部分组成。

(一)清真寺的风格分为:

1、中国传统式清真大寺

中国传统风格的清真大寺建筑,其格局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之间形成一组完整的布局,每一进院落有它独具功能和艺术特色。如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宁夏纳家户清真大寺、灵武的怀恩清真大寺

2、阿拉伯式清真大寺

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礼拜大殿的顶部建有一组浑厚饱满的穹顶,以绿色为主,也有黄色、白色。一般中间有一巨大的穹顶,四角设置四个较小的穹顶,顶上有不锈钢球和一轮弯月。比较著名的有南关清真大寺、回乡文化园清真大寺。

3、中阿风格的清真大寺

主要融合了中国传统式清真大寺和阿拉伯式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与一体,在突出宗教氛围的同时,又注重经济实用的中小清真寺。如银川西关清真大寺、灵武台子清真大寺。

(二)清真寺装饰颜色及寓意 清真寺建筑中一般以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见长。红色,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建筑是很少见的,但在宁夏回族形成了当地清真寺建筑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显示了宁夏回族穆斯林对红色的强烈包容。

(三)装饰纹样

建筑装饰纹样在题材和内容上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有几何纹样、植物纹样、阿拉伯纹样三大类。

我们小组发扬节旧利废,环保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利用薯片盒、芬达水瓶制作邦克楼,抓住回族建筑特点穹顶制作门窗,并利用回族喜欢的绿色、金色实践创作。

回族服饰:回族服饰是回族宗教信仰、文化活动的生动写照。也是回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回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达尔、准白、礼拜帽、盖头等。

回族男人,一般头戴回回帽,从颜色看有无檐小白帽、小黑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俗称缠头。因地区不同还有五角帽、六角帽等。回族男女都喜欢穿坎肩。回族妇女衣着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一般少女戴绿色的,镶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妇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绣花,看上去清新、秀丽、俊美。

我们小组根据回族服饰的特点,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如用浴帘做女式头巾,用月饼盒上的花卉图案做装饰,用布袋制作男式回回帽。经过我们大胆设计与制作,一件件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现代回族服饰完成了。

3、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

三、评价及教师总结

1、各小组展开评价,并评出最佳“实践小能手”。

2、教师为获奖同学颁奖。

3、教师总结。

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篇7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 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 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参与活动的上课老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 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 很自然、很亲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潘春华老师在执教的《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中, 从鲁豫有约中采访百万大奖获得者入手引出概率,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2. 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焦作解放区实验学校的苏倩老师在执教《世界新生儿图》一课中, 整节课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有感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变;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张凤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通过打篮球这一活动, 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从“篮球的运动轨迹”去猜测、探究、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 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 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境悬念的过程和原因, 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如何把球投进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有感于课堂上教学设计创新的有效性。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新乡的宋丽华老师开课展示美丽的家, 首先“欣赏地板”, 让学生从抽象的实物中观察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数学的美, 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 归纳出“镶嵌的特征”;同时宋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 结合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结合,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宋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 诗趣盎然, 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 过程更精彩”。

5. 有感于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

说话精练到位, 标准的普通话, 咬字清晰, 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丰富的表情,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 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 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 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反应快, 引导学生得体到位, 思维严谨, 考虑周到。可以说12位上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数学老师基本功的好榜样。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 以及与观摩教师的交流中, 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为形式而活动, 没有达到讨论目的, 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 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 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有的教师为情境而情境, 以情境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 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 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 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 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 不管对错, 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敢于批评, 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要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 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我的“优质课”之见 篇8

【关键词】优质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讲到: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灵魂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塑造完美的人格,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教材是美的殿堂,语文教师是美的天使,语文课堂是美的天梯,而学生是美的缔造者。

基于这样一种观念,笔者在2004年至2007年,先后参加了县、市、省的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三次均获一等奖,由此,触发了我对当前“优质课”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下“优质课”的视野

目前各级优质课竞赛,突出表现为教学形式的作秀,甚至,有些地区就叫“做课”。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众人谱曲一人学唱”。在备课上,主讲人不能潜心于研究教材和学生,而是组织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备课,然后由主讲教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来,到时登台表演。当然,我们倡导集体的合作,而不赞成主讲人游离于集体备课之外。

二是“一人演播学生看戏”。在课堂上,多媒体纷至沓来,声光电一应俱全,无视学科及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特点,而整个课堂,教师鼠标在握、指指点点,学生愉悦其中、听听看看,教师黑板上不留一字,学生思维中不留一问,教师成为课件的奴隶,学生则是课件的看客,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热闹祥和的视听氛围中匆匆而过,学生在生命海洋的航程中,只欣赏到两岸的风景,而来不及思考搏击风浪的历险和到达彼岸的成就。

三是貌似民主实无探究。表现在:课堂缺乏“问题意识”;提问无质量、欠真实,反馈少,评价浅层面;学习主体缺乏自觉的互动;学习过程没有对话和发现,没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课堂缺乏生命性、生成性、主体性和挑战性,只是在“一板一眼”的预设模式中有序进行。

四是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提示,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启发,没有问题意识,没有研究意向,学生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红花”,学生只是“绿叶”。至于学生的自主、个性,则荡然无存。

总之,课堂教学教师缺乏个性与风格,在教材的处理上,也漠视探究意识。可以说,没有个性的课堂是没有创意的,而缺乏创意的课堂是扼杀思维的利剑。

二、新课程下的“优质课”标准

一堂好课是教师用生命铸就的一篇美文:观点鲜明,层次井然,内容充实,文采斐然,饱含热情,余韵无穷。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处理好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中场,画龙点睛的末场,余音无穷的尾声,少哪个环节都不行。可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提出了什么问题,触发了什么探究欲想,而不应仅为形式上的热闹。当然,教师在课堂某一个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是一节好课,而不能苛求面面俱到。

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即风格),还要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一句话就是个性化的创造——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学生和教材;创造的任务是引领知识,塑造灵魂;创造的手段是教学方法;创造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创造的产品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创造的空间是课堂;创造的本质是求异。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让学生在成长中看到生命的光芒,它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三、新课程下的“优质课”的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如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句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语文优质课的设计,应解放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由程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使语文课堂由同质思维的产床变为异质思维的摇篮;使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由奴隶到将军”。绝不应生搬所谓的现成的“优秀教案”。具体化为:

首先,执教者应“多想少写”,深入研读文本,所谓“法在文本”,只有将文本烂熟于心,则教法与学法自出其中,尤其是当你把文本结晶成板书时,就做到了缘于文本而高于文本。当然板书的自然生成,是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活动的和谐共振的结果。这时,自然就牵涉到: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积极的师生互动和适时的反馈、延伸等等。总之,一切教学设计都应以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人文性为原则。

其次,教案设计要灵活。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及教学设备(尤其外出“优质课”参赛),要设计几套方案(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二,切记“一课一得”,熟研深悟,一堂课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堂好课,不求面面俱到。

第三,要重视诵读,在美读中欣赏和感悟文本美、人格美、创造美。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进入“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境界。

第四,在课堂中,教师要“由将军到奴隶”,以平等友好的学习共同体的身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

总之,一节“好课”贵在有一两个创新的亮点,或语言设计、或内容设计、或环节设计、或问题设计,或延伸设计等。要整合文本、教师、学生的个性,凸现独特的课堂风格,实现语文教学在整体美的感悟与创造中,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其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发展生命,提升语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听优质课竞赛课心得体会 篇9

感恩学校领导提供了让我观摩、学习、自我提升的机会,我有幸观摩学习《江阳区城区片第七届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和《江阳区第七届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展评活动》,听课两天,目睹了17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受益匪浅。每听一节优质课,我都热血沸腾,迫切地希望自己快速的成长、提升,能有机会站到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

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总结出的自己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一、教师的基本功

首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一定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节精彩的课堂,一定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与体验。特别是这次来自梓H路小学的李琳老师,语速适中、语言极具亲和力、温柔且富有感染力,能煽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目光始终不离开老师,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乐意去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粉笔字,气势如虹、刚劲有力的黑板板书一呈现出来,即刻便可抓住学生和评委老师的心。加强钢笔字和粉笔字的练习,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希望我能严格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练字。

二、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对于一堂优质课而言,学生的表现、配合,也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但是,这14位教师都能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比如:习之学校的陈桥老师,结合上课内容,与学生交流有关位置的话题,师生之间迅速变得不那么陌生了。又如:泸师附小的周雪梅老师,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自己工作所在的学校视频,让学生思考操场有多大?从而引出课题。

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次赛课中,老师们都运用了课件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 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比如:梓H路学校的李琳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用故事串联,并且故事通过ppt里面插入录音播放,标准、流利、声音洪亮的普通话,瞬间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如:习之学校林发源老师的《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出行的学问,课件做得非常精美,动静结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辅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一定是一个接一个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的人,往往是从对数学失去兴趣开始的。

五、总结自身不足,吸取经验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得认真专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落实每一节课的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中:

1、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老师的教学思路要清晰合理。

3、教法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展示。

4、充分利用好的课堂生产,灵活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5、重视学生“四基”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3课 古代印度优质课教案大全 篇10

教材分析

《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3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3课.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印度文明的魅力—阿拉伯数字的产生;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佛教艺术的神秘广博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印度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等。

3.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和佛教对外传播;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教学重点

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和佛教的影响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影视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对,是古代印度。为什么大唐帝国要到印度去取经呢?因为古代印度也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完成下列问题:

1.初步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3.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4.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成就等。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一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

1.阅读教材结合图片,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遗址有哪些?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2.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南亚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3.印度河流域的国家的出现

时 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种 族: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问题思考:想一想,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埃及。

公元前1500年,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以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问题思考: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印度文明)

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但是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掌握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 2.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二部分森严的种姓制度,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1,探究问题2。

教师引导: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种姓制度内容: 等级名称 社会成员 权利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宗教祭祀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权 吠舍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 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失去土地者 几乎无权利,受剥削、压迫从事低贱劳动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世代相袭。2)种姓界限森严;

3)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4)种姓实行内婚。

合作探究:印度的种姓制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 料: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复杂的世袭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出等级森严的阶层。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励1000美元》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近代。

政治上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在历史上,它为异族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被外族征服的历史,其原因与种姓制度造成的整个印度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性和利已性不无关系。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在面临外族入侵时,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力量。

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过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佛教应运而生。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 2.佛教对外传播情况; 3.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三部分,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教师引导:

1.佛教的兴起概况: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2.佛教对外传播情况:利用历史地图,直观展示。合作探究: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从传统文化、文学、艺术、雕塑等方面试说明。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课堂达标检测

简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1.下列国家中,推行过种姓制度的有()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印度奴隶社会种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实质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权力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异

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4.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及 其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①自然地理环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地区都有大的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的恒河和印度河、中国的长江和黄河。

②自然环境的相同之处:位于北纬20°~40°之间。气候湿润,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适合人类生存。

③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

上一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下一篇:韩国留学信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