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点评(精选8篇)
优质课点评 篇1
优质课点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新课程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亮点,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知路在何方?
2004年9月14日—16日,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2位教师会聚湖州南浔古镇,参加了浙江省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有幸进行观摩,6节课以及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听了以后,切切实实地打开了笔者思索的天窗,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深深地明白了一点:探求新课改的成功之路就是靠人自己走出来的。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次评比活动中,舟山普陀二中洪秀捷老师,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搭模型、画图、交流等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探索“怎样识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整节课堂中教师树立强烈的“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所听其他几堂课,教师们都通过师生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都努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想、会想、敢做、会做、敢说、会说,这种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小组讨论、小品表演、拚图、竞赛游戏等……每一个活动都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展开的,使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主动了,更敢表现自己了;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深挖细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探究点。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化;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化;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湖州长兴的江卫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文字讲一个发生在湖州的历史故事,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去猜测、探究、讨论“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景悬念的过程和原因,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生活中如何配置破玻璃的实际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的学习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课堂上注重教学设计创新与知识落实的整合。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杭州建兰中学陆韵老师开课展示俄国画家作品,首先“欣赏画”,让学生从抽象的绘画中观察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数学的美,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陆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陆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诗趣盎然,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过程更精彩”,把富含课堂信息的图片或录像展现给学生,每个教师的引入都花了一翻功夫,有俄国图片、奥运冠军图片、有故事、小品、更有南浔古镇录像,课堂中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张扬了个性。我想这该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实际体现吧。
3、课堂上注重情感培养与有效评价的整合。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哲理、情趣,生动形象,亲切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次活动有好些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教师在情感教学的同时,都认识到有效评价的重要,更注重评价多样化,恰当适时的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自主参与,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杭州市陆韵老师在游戏中,依据各小组答题的表现给每一个小组评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可以说,教师们都努力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以及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
4、课堂上注重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新课程——一个新生的生命力,她更具可创性与开拓性,她不但在创造和开拓学生的发展,也同时在发展着教师自身。此次活动大多是教龄在5—10年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充分展示了过硬的基本功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我从中感受到教师在课改中必须要具备极高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及相关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光、图像、动画把教学内容的意境、情态、韵味融为一体,采用课堂上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把课堂融入到生活之中,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渗透了新标准、新观念。陆韵老师设计的帮小燕子闯智慧宫的竞赛游戏,充分体现了学科教学知与情的训练结合,同时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亮点。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以及与观摩的教研员、教师的交流中,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为形式而活动,没有达到讨论目的,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景的关系?有的教师为情景而情景,以情景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拔作用,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不管对错,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该敢于批评,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三、听有所悟:理解教改宗旨,优化教学过程
明确“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新课改并不否定“双基”教学,而是要求在传授“双基”中,应打破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传授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应该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主动参与、体验、实践活动中达到“双基”落实、情感升华的教学目标。
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新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过于极端和形式化、机械化。新课改并不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讲授,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活动的目的性,使课堂活动有层次,并因势利导——在学生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的探讨和提问中,给予恰当的引导、点评和科学的讲授,但不能否定和扼杀学生可贵的积极思考、提问和探究的火花,即要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新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
处理好教科书与教辅材料的关系。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主要工具,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资源,但不是惟一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去教,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征,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整合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资源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方法与过程,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陶冶。
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个性张扬的关系。大班教学首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但不是搞一刀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相同内容的基础上又学习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学有所长。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即“放”;但不能放任自流,对学生要有效控制和引导,即“收”。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有待于我们开拓。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数学同行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是人走出来的。”
优质课点评 篇2
一、方法引导和思维启迪
众所周知,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广大教师对三维目标都很认同,但是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有一个转化或者说细化的过程。具体到一节课,三维目标怎么落实?这的确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问题。
关于知识目标,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如数家珍,条分缕析,滴水不漏。但是关于后两个维度目标,可能很多教师颇感困惑。因为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是显性的,而过程与方法的内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说是隐性的。虽然说现在的教科书中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也给广大教师以引导,但是这一内容主要还是靠我们教师自己去挖掘。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也是隐性的,也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平庸的教学,而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的教学才是优质的教学,因为后者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宗旨。我认为,缪老师在《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这一节课中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以下着重分析这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如何落实的。
一是观察的方法。譬如,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观察实验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接下来,在铁钉锈蚀的实验中,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对比观察;然后在生锈的铁钉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也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看而已,同时也伴随着思维活动。我们注意到,缪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进行思考,由表及里,深入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学生的观察活动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而且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二是实验方法。本节课将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以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实验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在铁钉的锈蚀实验中,同时呈现5组实验现象,这种对照实验(或者称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于分析影响铁钉锈蚀的因素是很有成效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们注意到,在温度对金属锈蚀速率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还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是思维的方法。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属于经验方法的话,那么思维方法就属于理性方法。这节课至少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
二、学科基本观念的渗透
现在,不少人在谈论学科的基本观念。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概括地说,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一定是超越具体的事实和概念的知识,是对化学学科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就缪老师的这节课来说,我以为体现了以下一些化学基本观念:
一是化学实验观。人们常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确,化学发展到今天,须臾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事实的发现靠实验,化学理论的建立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然后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应该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遗憾的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以前是讲实验、画实验,现在流行以视频实验代替真实的实验。
缪老师对实验的重视,体现在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在一周之前就请所在学校的老师准备了实验,(铁钉生锈需要一星期时间才能有明显效果)。可以相信,如果他在自己班级上课,也许会在教室里放置这组实验,让学生每天观察。
二是元素观。化学元素观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建立起元素观非常重要。这节课,缪老师在讲了铁的锈蚀之后,接着呈现了铜的锈蚀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铜绿的化学式,推测影响铜锈蚀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这就是根据元素守恒的原则进行的推理。
三是化学变化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化学变化观无疑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之一。那么,这节课的化学变化观体现在哪里呢?一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也就是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如何发生的问题,属于化学热力学的范畴,比如,铁的锈蚀、铜的锈蚀、“是哪些物质参与了反应”等问题。二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就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这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比如,温度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就属于这一范畴。
化学变化本身有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就是为了控制或者利用这些规律。在学习了影响金属锈蚀的因素之后,接下来就是运用前面学习的化学变化知识分析金属的防护问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缪老师又呈现了用铁粉为食品保质、保鲜的例子。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可以说看到这里,眼睛为之一亮。通过这个例子,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样的知识才有价值。本节课从铁的锈蚀和防护,迁移到铜、铝的锈蚀和防护,从影响金属锈蚀及其速率的因素入手,分析了金属防护的方法。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有些内容偏深了,比如铜的锈蚀问题、铝的外层致密的氧化物的问题。但是,从课堂情况看,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当然,知识内容讲到什么深度,要看学生的基础,授课对象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设。
总体来说,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科思想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是一堂成功的好课。但也有些细节问题有待完善,比如,就实验而言,还有创新的空间。教材中的实验当然是经典的,我们有必要做。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有些新实验我们也可以尝试。譬如,铁的锈蚀的实验,我见到过有的老师用活性铁粉来做,用氧气传感器检验瓶中的氧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发现氧气浓度下降到3%以下,效果非常好。
评课活动点评什么 篇3
一、 点明主题
每次教学研究活动都会有一个主题。主题是观课与授课者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授课者对于公开课是十分重视的,为了上好公开课,他会提前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反复试讲,力争做到最好。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表达。要让自己的点评给活动参与者带来启发,点评时必须突出活动的实践情况,准确地点出课堂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研究活动的主旨。在点评中,需要用精要的表达,一针见血地点出主题,叙述不一定太多,只需让大家产生共鸣即可,让参与者有“简短而不简单”的感受,引领大家积极地思考。
二、 点精片段
观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这些片段可以是教师精彩的讲解、精妙的启发,也可以是学生精彩的辨析,还可以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精彩一刻,当然也可以是活动过程中失败的片段。在点评中抓住这些片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剖析现象,抓住关键,突出策略。切记泛泛而谈。在点评片段时,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解决问题的措施与策略,这样来聚焦精彩的片段,会为点评增色不少。
三、 点清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的理论支撑,也是提升教学研究质量的重要载体。在点课中,通过观课者的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点评。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点明教育理念,提升参与者对教育理念的内化,促使大家有效地悟课。
四、 点活细节
课堂教学实践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师生在某些细节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在点课的时候,紧紧抓住细节进行点评,可以是教师的课程观、教师的教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亮点,这样对细节的点评,将问题的研究细化,将研究的视角聚焦,更有益于听课者增长见识。
五、 点全流程
教学流程是授课者在教学预设中精心思考过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执教思路。点课者点评整个流程时,一定要站在较高的高度进行实事求是的点评,点评流程的实施是否流畅,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否符合学科特点等。在点评中,最关键的是对整个流程有一个比较概括性的提炼,总结出一种教学模式或一类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既能促进了观课者对课的理解,也促进了执教者对教学特色的提炼,让参与者在听点评后受到引领。
六、 点巧教师角色
在点评课时,点评者要有教师角色意识,针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点评方式:对于专家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进行分析和研讨;对于优秀教师,应该重点分析和讨论开课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合格教师或刚入职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处理、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分解、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的设计、课堂语言的表达、课堂秩序的管理、师生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来评课。
综上所述,要将点课活动做实在,做深入,做出档次,做出效益,我们就必须深入到课堂中去,仔细观察,深邃思考,精当表达,只要这样就一定会提高评课水平。
优质课点评 篇4
我校几位老师有幸参加了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暨研讨会,会议分听课和听报告两部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概念渐渐地由模糊到清晰,老师们从对这门学科的一无所知到大体明确这门学科的方向和目标,深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将我这几天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面对每一个孩子,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面对每一个孩子,而不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这也是我以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个误区,总认为,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不是“治疗”,而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完善积极地人格等。21节课所选课题有悦纳“独一无二的我”,有“谁最重要”,有“幸福快乐每一天”,寻找“记忆的宝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等。这些课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学习,学会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活动目标,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自我成长。
二、注重活动体验
执教教师都设计了热身活动,也注重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分享。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谁最重要》这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互助的重要性,教师设计了“合力传球”游戏,还设计了“长勺吃枣”游戏,在长勺吃枣游戏中,每人拿了一把勺柄非常长的勺子,艰难的吃枣,起先,学生如何努力都吃不到枣子,后来,学生互相喂给才吃到了枣子。这个游戏让学生切实感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让学生逐渐把这种品质渗透到生活中。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我们平常开设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而活动课程注重激发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更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内容。让学生在一种安全、开放、平等、尊重的活动氛围中,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活动,分享个人的感受和收获,从而引导学生寻求快乐和幸福。
三、教师把握好角色
所有上课的教师,情绪饱满、热情,整堂课老师都面带微笑。教师在班级心理活动课中扮演的是一位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好朋友。每一位教师都特别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每当学生分享时,教师都真诚的注视着学生的眼睛,用手拍拍学生的后背。整节课也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学生之间的年龄相仿,心理相通,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其中有一节课我印象深刻,课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爱的抱抱”环节让学生体会互相拥抱的温暖,有好几个女主动生走上讲台,真诚的要求抱抱老师,此是,下课的哨声已经吹响,更多的学生陆续走上讲台要求和教师拥抱,有的学生掉下了难舍的眼泪。在场的听课老师都被这一幕深深的感动了。
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而是倾听、同感、情歌反应、具体化等。2014年上期红星学校心理健康活动优质课点评
此次心理健康活动强调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谨慎性,又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这让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份阳光事业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自杀或斗殴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过问题。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张玲玲博士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我们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要科学的评价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不要忽视学生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将心理问题“扩大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咨询和矫正。在心理辅导课中,重视对学生启发教育和引导,不能“越俎代庖”。
三、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求我们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实践。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在我们学校尽快的播种、发芽。
2013年下期红星学校心理健康活动
优质课点评 篇5
发言
2008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研讨活动 点评发言
我代表高中评委组发言。
我们认为,省教研室、江苏人民出版社在连云港组织这次评优活动,很有意义。它对全省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舞台,也为来参加活动的其他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评委在评选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引起了许多思考。
我们8位评委共观看了13节录像课。一致感到,总体上录像课的水平是高的,体现了高中课改的方向,展示了高中课改所取得的成果。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从教学目标角度看:重点的定位更加明确了。
重点放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大家仍然重视知识,但更加重视增强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镇江市扬中高级中学张烨剑老师不是将整体与部分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奥运为话题,包括鸟巢、运动员、吉祥物、比赛等,引导学生归纳出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和相互关系,通过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连云港市灌云县尹山中学吉凤玲老师对消费中的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出对从众心理要具体分析,对求异心理要辩证对待。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刘雁老师引导学生对就业问题上的等靠论、体面论、稳定论、对口论,进行研讨,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知识为学生所认可、所接受,从而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从教学方法角度看:探究的氛围更加浓厚了。
老师们通过教的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质性的问题是积极推进探究性学习。“探究”是录像课中出现最多的字眼。而且这些课中的探究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3个基本特征:有“问题”;重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朱晓敏老师通过出示商业信息,组织模拟商业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究市场在配置资源的作用。扬州中学顾丹丹老师以“运河文化”为主题,提出“申遗”中的“3个顾虑”,引导学生逐一探究,从而理解传统文化继承中的有关知识。盐城市射阳中学孟炳忠老师在课中先后提出6个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步步深入,使学生全面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罗萦芳老师要求学生探究“奥运迎宾句”(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怎么来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泰州中学江丽丽老师把讲台更多地让给学生,由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来组织大家研讨,探究运动与静止、规律与规则的关系。3.从教学内容角度看: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了。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贴近学生的实际,包括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思想行为实际。即使是联系重大的社会实际,也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基本原则的贯彻,在这一次的录像课中有了新的发展。常州市华罗庚中学周双平老师讲消费观时,结合部分学生“追求名牌”的现象,引导大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弄懂了应有怎样的消费行为。淮安市清江中学刘全林老师讲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列举了大量的学生能接触得到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周桂林老师讲“中华民族精神”时,将“爱国主义”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就“抵制家乐福”事件展开讨论,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理性爱国”。宿迁市沭阳中学张春瑾老师讲“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比较抽象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她引进了“功夫熊猫”片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正确对待。
4.从教学手段角度看:现代技术的运用更加恰当了。所有的课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都运用了现代教学技术。音频、视频、动画等的运用比过去广泛。更喜人的是:用得恰当。不节外生枝,不画蛇添足,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用得有效。讲求实效,追求效益,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用得具有不可替代性。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李仁华老师运用视频展示了四川抗震救灾中的许多动人场面,使学生深受感染,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
当然,我们也感到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1.有的课探究时没有充分展开,学生的真实思想没有很好表述出来。其中一个原因是怕学生讲错。其实,上课不是演出,学生讲错是完全正常的。
2.有的课注重形式,在实质性的问题上力度不够。3.有的课整体的线索不太清晰,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不太自然。
4.有的课缺乏应有的思维容量。“一问一答”、“集体齐声回答” 过多。比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问题提出后,教室里静静的,但学生在积极地动脑筋。我们提倡更高的“好课”的标准,那就是:一堂课下来,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学生觉得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而且有兴趣去解决。
5.有的课录像制作不够精细,声音、图像不太清楚,重点画面不太突出。
衷心期望通过这次活动,我省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新的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点评公开课 篇6
大岭初中谭永华
第一节课:执教老师是石卡一中的邬干宣老师。
这节课值得学习的有几点。第一点:明确课题---解直角三角形,把握住重点内容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点:教法上采用直观教学法,循循善诱。第三点:善于利用黑板归纳方法给学生,教学思路清晰。第四点:板书清晰工整,教态自然,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同时本人也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点,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沟通,不敢于用期待的目光面对学生,没有给学生在学习上更大的信心;第二点,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整节课课堂较沉闷,没有给时间空间学生去思考,去做,去回答;第三点,没有检查到教与学的效果如何,没有给学生时间去练习,只忙于完成教学内容。
第二节课为我区名师成员韦老师执教。值得大家学习的有几点:第一,驾驭课堂能力很强;第二,突出重点内容,整节课始终围绕课题解直角三角形;第三,方法引导由浅入深,截然了当,方法到位直观,如讲解例1,第一审题,求什么元素,第二求方法,先从容易的入手;第四,教学课堂气氛较轻松,学生较热情,敢于与老师互动,认真回答问题;第五,老师肯给学生表扬,语言风趣,生动准确。
建议:一,整节课讲多,给学生练的少;二,没有反馈到学生掌握的效果,忽略了检查。
在上学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根据本学期的学校计划和数学组工作计划,结合初二数学科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初二数学教学任务,本学期计划重点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
步提高教学科研质量
1、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2、继续进行适合学生的新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在研
究过程中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课型的课堂评价研究。进一步落实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课
件 ;
(2)搜集有典型意义的的数学习题;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
1、提倡自我学习,努力做到让学生“四个喜欢”(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你的课、你的学科、喜欢和你讨论问题)为此,提出每个教师做到“了解、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和资料;为了做到让学生“四个喜欢”而提出的一条改进的措施。
2、组织学习与“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老师博客”有关的文章,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文章。重点抓“三个一”:一篇论文、一堂公开课、一次解题比赛
3、加强备课组的管理,更好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提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制,每周(或单元)由教师集体讨论发言,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方法,重点难点,例习题的配备等,备课组长要做好把关工作,这样,对每个教师既是锻炼,也是提高。
4、坚持听课评课,教师之间通过听与评总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吸取别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我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徐文《心理博弈术》
优质课点评 篇7
通过观摩优秀教学课例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既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 同时也是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观摩课例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而观摩那些配有学科专家对亮点和不足进行精辟点评的课例, 会大大提高教师对课例的理解, 也会充分发挥教学课例的利用价值。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 评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评课模式的研究和对评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对评课模式的研究主要是细化原有过于笼统的评价标准, 提出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针对学科和课型的评课模式, 以规范评课的过程与效果;对评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 则主要是探讨利用网络技术使评课过程网络化、动态化, 促进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 共享评课成果, 从而提高评课质量与效率。目前的评课系统类似于网络留言簿, 其功能主要包括主题发表、主题回复等。图1为某评课系统的界面截图。
类似于留言簿的评课系统最大不足之处在于缺乏规范的导向功能, 没有和学科、课型结合起来, 导致评课过程缺乏标准, 随意性较大。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评课过程的科学、规范和高效已成为可能。本文以评课模式为基础, 提出基于Web的课例辅助点评系统的结构及技术路线。
1 课例辅助点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在充分分析目前评课系统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基于Web的评课系统构架, 如图2所示, 主要包括前台用户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
1.1 前台用户子系统
前台用户子系统是针对教师的评课工作页面, 教师登录后可利用平台对新课例进行点评、已评课例的管理以及参考学习平台提供的优秀点评范例。
1.1.1 评课模块
此模块为辅助点评系统的核心模块, 用户可依据评课向导, 选择具体学科具体课型的评课维度, 然后再进行评课。在评课过程中可针对具体的子维度查询以往的评课记录或优秀案例 (这些优秀案例是依据学科进行分类的) , 在填写完成所有的评课信息后, 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改、保存并且输出打印。其操作流程, 如图3所示:
1.1.2 已评课例管理模块
课例点评完成后, 用户可以对自己所编写的点评信息进行管理, 其中包括修改、删除、查询和打印等操作。在此模块中, 系统将依据用户的登录信息进行查询, 只给予用户操作属于个人点评的权限。
1.1.3 参考课例模块
在课例点评过程中, 用户可以参考他人的点评课例, 参考的角度需要根据不同学科进行分类。在此模块中, 系统将依据不同学科, 通过数据库查询进行分类显示, 用户可查看系统中所有用户所有学科的课例。
在教师评课过程中, 课例点评的学科、课型以及维度的选择均由系统自身提供, 随着课例点评研究的深入, 这些信息就需要不断的更新和修改, 因而此系统也设计了后台管理, 共包括5个模块, 其系统结构, 如图4所示:
1.2 后台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由管理员对整个平台进行管理与维护, 包括对学科、课型和评课维度的完善以及对已评课例和平台用户的管理。
1.2.1 学科类型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的需求, 对学科类别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如添加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的学科类型。
1.2.2 课型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依据实际的需求, 为不同的学科类型添加评课课型, 如为语文类添加作文类、识字类等教学类型, 并对这些课型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管理操作。
1.2.3 点评角度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 为不同的学科类的不同课型添加评价维度, 如为语文课例添加教学目标、教学特色、信息技术等评价维度, 并对这些评课维度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管理操作, 实际操作界面, 如图5所示:
1.2.4 已评课例管理模块
管理员对利用该平台进行课例点评的所有用户的所有课例进行查看、删除等管理操作。
1.2.5 用户管理模块
为保证平台的安全性, 管理员对前台用户进行管理, 包括添加新用户, 修改用户权限、删除用户等管理操作。
2 课例辅助点评系统的开发技术路线
根据教学与实际的需求, 系统的使用主体为各中小学学校以及各电教馆, 应用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学校的教师、领导以及评课专家。因此系统设计为B/S结构, 采用PHP语言与Mysq数据库进行开发, 所有用户操作都在IE浏览器中进行, 可在Windows NT、XP、Vista或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上使用。设计主界面, 如图6所示:
3 结束语
课例辅助点评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将课例点评最新的研究成果利用网络系统平台进行规范化操作, 从而使课例点评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同时提高评课的效率。在下一步的研究中, 我们将根据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从而更好地发挥优秀课例的示范作用,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在对目前的课例点评系统进行分析之后, 提出了基于Web的B/S架构的课例点评系统结构, 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各子模块, 给出了系统的开发技术路线。该系统的使用使得课例的点评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提高了评课的效率, 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课例点评,评课模式,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廖圣河.个性化语文评课标准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2]南纪稳.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2) .
[3]钟作慈.北京市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J].地理教育, 2005 (1) .
[4]马武, 李学文.网络课件协作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11) .
优质课点评 篇8
1.1教学标准
(1)通过情境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导数的实际背景,体验学习导数的必要性;
(2)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平均变化率的意义,体会平均变化率的思想及内涵,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3)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悟数学的价值;
(4)通过问题探索、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变量和函数的角度来描述变化率,进而抽象概括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会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1.2标准解析
1.21内容解析
本节是导数的起始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实际上,它们是理解导数思想及其内涵的不同角度.首先,从平均变化率开始,利用平均变化率探求瞬时变化率,并从数学上给予各种不同变化率在数量上精确描述,即导数;然后,从数转向形,借助函数图象,探求切线斜率和导数的关系,说明导数的几何意义.根据教材的安排,本节内容分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平均变化率问题,在“气球膨胀率”、“高台跳水”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用f(x)表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定义了一般的平均变化率,并给出符号表示.本节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气球膨胀率问题、高台跳水问题,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在实际背景下直观地解释函数的变化率、平均变化率.
1.22学情诊断
吹气球是很多人具有的生活经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两个实例的共同点是背景简单.从简单的背景出发,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这是有利的方面.但是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共同的数学问题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而对本节课(导数的概念),学生是在充满好奇却又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开始学习的,因此若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导数的起始课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有价值的数学”,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如何从两个具体的实例归纳总结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对生活现象作出数学解释.
1.23教学对策
本节作为导数的起始课,同时也是个概念课,如何自然引入导数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②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机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24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知识迁移→概括小结→课后延伸
2教学简录
2.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与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课件演示相关问题情境)
(1)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2)求曲线的切线;
(3)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评析充分利用章引言中提示的微积分史料,引导学生探寻微积分发展的线索,体会微积分的创立与人类科技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初步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2.2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问题1气球膨胀率(课件演示“吹气球”)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r)=43πr3;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r(V)=33V4π.
师: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多少?如何表示?
生:r(1)-r(0)≈0.62(dm).
师: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多少?如何刻画?
生:r(1)-r(0)1-0≈0.62(dm/L).
师: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多少?如何表示?
生:r(2)-r(1)≈0.16(dm).
师: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多少?如何刻画?
生:r(2)-r(1)2-1≈0.16(dm/L).
师:非常好!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归纳到一般情形,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生:r(V2)-r(V1)V2-V1.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
评析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提炼出数学模型,从而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具体背景.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通过感知表象后,学会进一步探讨问题的本质,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避免浅尝辄止和过分依赖老师.
问题2高台跳水(观看多媒体视频)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师:请同学们分组,思考计算:0≤t≤0.5和1≤t≤2的平均速度.
生:(第一组)在0≤t≤0.5这段时间里,=h(0.5)-h(0)0.5-0=4.05(m/s);
生:(第二组)在1≤t≤2这段时间里,=h(2)-h(1)2-1=-8.2(m/s)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对第(2)小题的答案说明其物理意义.
评析高台跳水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化率——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通过计算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又一重要背景.
师:(探究)计算运动员在0≤t≤6549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对答案加以说明其物理意义(可以结合图像说明).
评析通过计算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状态,从而为瞬时速度的提出埋下伏笔即为导数的概念作了铺垫,利用图像解释的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让学生亲自计算和思考,展开讨论;
(2)老师慢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初步修正到最终的结论上;
(3)得到结论是:①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它并不能反映某一刻的运动状态;②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思考:当运动员起跳后的时间从t1增加到t2时,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归纳出问题1、2的共性.
评析把问题2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2.3知识迁移,把握本质
(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f(x2)-f(x1)x2-x1表示,称为函数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2)若设Δx=x2-x1,Δy=f(x2)-f(x1).(这里Δx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Δx代替x2).
(3)则平均变化率为ΔyΔx=f(x2)-f(x1)x2-x1=f(x1+Δx)-f(x1)Δx.
思考:观察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ΔyΔx=f(x2)-f(x1)x2-x1表示什么?
生:曲线y=f(x)上两点(x1,f(x1))、(x2,f(x2))连线的斜率(割线的斜率).
生:(补充)平均变化率反映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平均变化的趋势(变化快慢),即在某个区间上曲线陡峭的程度.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那么,计算平均变化率的步骤是什么?
生:①求自变量的增量Δx=x2-x1;②求函数的增量Δy=f(x2)-f(x1);③求平均变化率ΔyΔx=f(x2)-f(x1)x2-x1.
评析通过对一些熟悉的实例中变化率的理解,逐步推广到一般情况,即从函数的角度去分析、应用变化率,并结合图形直观理解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从几何角度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即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变化率与导数作好铺垫.
2.4知识应用,提高能力
例1已知函数f(x)=-x2+x图象上的一点A(-1,-2)及临近一点B(-1+Δx,-2+Δy),则ΔyΔx=.
例2求y=x2在x=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2.5课堂练习,自我检测
(1)质点运动规律为s=t2+3,则在时间(3,3+Δt)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2)物体按照s(t)=3t2+t+4的规律作运动,求在4s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3)过曲线f(x)=x3上两点P(1,1)和P′(1+Δx,1+Δy)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0.1时割线的斜率.
评析概念的简单应用,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6课堂小结,知识再现
(1)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实例归纳总结出来的?
(2)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主要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师生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吹气球及高台跳水两个实例、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主要的数学思想有: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
评析复习重点知识、思想方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7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课本第10页:习题A组:第1题.
(2)课后思考问题: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那么该量应如何定义?
3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平均变化率”当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成功之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概念的自然形成,进而从数学的外部到数学的内部,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探究新问题.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突兀,并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化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
改进之处: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将知识直接抛给学生,但自己的“引导”具有明显的“牵”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关注到适当的计算量,但激发学生思维的好问题不多.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量不够,学生缺少思辩,同时留给学生判断和分析的成分、时间都不够.
4教学点评
采用相互讨论、探究规律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一步步创设出使学生有兴趣探索知识的“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变化率问题.
4.1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
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因此,本节课以两个实际问题(吹气球和高台跳水)为情景,在激发主体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之上从数学的角度刻画“吹气球”和“高台跳水”,并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
4.2准确定位,精心设问,注重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的角色始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并引导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人生的一种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和激发创新的意识.因此,本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借用信息技术辅助,强化直观感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吹气球和高台跳水)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探究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杨瑞强,男,1979年生,湖北黄冈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中学教学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平均变化率”当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成功之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概念的自然形成,进而从数学的外部到数学的内部,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探究新问题.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突兀,并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化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
改进之处: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将知识直接抛给学生,但自己的“引导”具有明显的“牵”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关注到适当的计算量,但激发学生思维的好问题不多.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量不够,学生缺少思辩,同时留给学生判断和分析的成分、时间都不够.
4教学点评
采用相互讨论、探究规律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一步步创设出使学生有兴趣探索知识的“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变化率问题.
4.1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
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因此,本节课以两个实际问题(吹气球和高台跳水)为情景,在激发主体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之上从数学的角度刻画“吹气球”和“高台跳水”,并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
4.2准确定位,精心设问,注重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的角色始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并引导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人生的一种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和激发创新的意识.因此,本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借用信息技术辅助,强化直观感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吹气球和高台跳水)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探究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杨瑞强,男,1979年生,湖北黄冈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中学教学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平均变化率”当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成功之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概念的自然形成,进而从数学的外部到数学的内部,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探究新问题.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突兀,并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化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
改进之处: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将知识直接抛给学生,但自己的“引导”具有明显的“牵”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关注到适当的计算量,但激发学生思维的好问题不多.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量不够,学生缺少思辩,同时留给学生判断和分析的成分、时间都不够.
4教学点评
采用相互讨论、探究规律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一步步创设出使学生有兴趣探索知识的“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变化率问题.
4.1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
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因此,本节课以两个实际问题(吹气球和高台跳水)为情景,在激发主体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之上从数学的角度刻画“吹气球”和“高台跳水”,并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
4.2准确定位,精心设问,注重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的角色始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并引导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人生的一种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和激发创新的意识.因此,本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借用信息技术辅助,强化直观感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吹气球和高台跳水)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探究落到实处.
【优质课点评】推荐阅读:
专家点评优质课10-19
微课点评12-17
丢作文点评课教案07-03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及点评12-11
数学教研会研讨课点评发言稿05-21
德育优质课08-30
牧歌优质课10-22
数学优质课06-25
教师优质课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