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小学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24-07-03

魏武小学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共6篇)

魏武小学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1

魏武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一直是我校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我校在上级安全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了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

我校以提高安全意识为主线,建立和健全了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层层管理。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我校坚持做到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年级组长具体抓的管理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及专兼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制,与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定期全面展开校园安全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限期整改。对教职员工的安全工作实行与绩效工资相挂钩的考核体系。

二、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为规范学校安全管理,我校建立了一整套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如《门卫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行政教师值班制度》、《安全工作值班制度》、《安全工作巡查制度》、《消防安全工作制度》等等。通过建章立制,达到规范师生行为,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校园各区域安排教师轮流值日,定期检查,并记好值日记录。每天安排一名行政人员值班,早、中、晚巡视校园,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确保校园安全。通过细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使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对学校的突发事件,我校制订了《中心小学重突大事故应急预案》,对火灾、交通安全事故、楼梯挤踏和坠落事故、校内外集体活动事故、食物中毒事件、突发治安事件、体育活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处理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师生的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防范管理。

由于校园地处镇中心,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为“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配合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门卫和值班教师管理。加强校园的安全值日,同时要求每日一位值班领导提前30分钟到校,班主任提前10分钟到校。做到校内有学生就有老师,巡视和规范学生活动。严格控制了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二)加强校领导值班制。多年来,学校坚持实行领导值班制,督查学校日常的教育秩序、管理状况和卫生、安全等,学校每天有1名行政领导带领各楼层值日教师值班,督促检查存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以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

(三)加大楼梯间的疏导和治理。我校加强平时安全检查力度,将安全工作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建立学校安全值勤网络,重点责任区全部责任到人,采取领导干部课间巡视值勤,教师在楼梯口和校园课间全日值勤制,与教师合作育人管理挂钩,发现脱岗和没有及时到位的教师全校通报批评,如出现责任事故负全责的值勤管理制度。在加大值勤和巡视力度的同时,重点检查教师上、下课接班和教师课间值勤情况,全方位的切断安全隐患。同时教育学生进出学校、上下楼梯靠右行并两人成行,规范有序。

(四)改善校园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我校以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拓宽学生活动空间,以保证学生安全为重点,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对学校教学楼、运动场、各个实验室、微机室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以及各类用电、消防设施等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解决。平时要求班主任和值日教师养成放学关窗锁门、关闭电器的习惯。行政值日教师加大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除了通报批评,还实行责任追究制,提高了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校舍安全。

(五)加强消防和化学品管理。消防安全是学校综治创安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制定了《中心小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配置了灭火器、消防栓,定期检查更换,保证消防设施符合消防要求。对学校重点部门的消防安全坚持“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

四、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校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安全意识。

(一)是利用每两周周一晨会,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讲解和安全知识宣传,而且还针对部分偶发安全事件进行剖析,以此来带动全校师生对安全知识的重视和预防。每周利用晨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学习,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每周的集体晨会,德育处均将安全放在头条,教育的内容有:不准在公路上追逐、嬉耍、猛跑;不准在公路上踢球、跳绳、溜冰、表演玩耍;一到三年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学生骑自行车规定:严禁十二周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或其他机动车辆,自行车严禁搭人;不吃过期食品,不饮小摊上的饮料,不买“三无”食品,严禁学生在校外小摊小点上购买无质量保证的食品和其他物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以此来带动全校师生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广泛利用讲座、校园电视台、校园宣传橱窗、教室黑板报、手抄报等途径,大力宣传。定期邀请公安交警、地方派出所等有关政法部门和法制副校长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交通法规教育。

(三)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如《小学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小学地震应急预案》《小学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每学期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应急演练。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地震紧急疏散演练,发生火灾时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消防演练,通过演练,让师生员工认识到了演练的重要,也初步掌握了一些预防的方法。各种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又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全校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看安全,安全无小事的良好局面,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

五、定期研究安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在每学期初和每个单周周一都定时召开安全工作会,会议人员包括全体行政人员、大队辅导员、各室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会上共同讨论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研究做好安全工作的方法,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严格安全工作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学习和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主要”的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经常与派出所、交警队取得联系,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请求帮助,派出所、交警队也常来校指导工作。

在学校安全管理中,我校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组织完善,齐抓共管,我校的安全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本中,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犯罪率控制在“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力争把我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魏武小学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评价目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只有把学生的评价主体退还给学生, 树立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意识, 采用多元标准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 才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系统了, 越来越公平了, 不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性化,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在我们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 不再简单地拿成绩来衡量学生了, 而是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在综合评价过程中, 我们在县教体局的指导下, 充分地利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 我们一线教师以“突出学生亮点、记录成长足迹、实现自主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矫正”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为重点, 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们对学生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在校及在家期间各方面的优秀表现, 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公开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自己, 努力使自己体验成功, 感受到成长与进步, 并从中受到激励。开始, 学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对其操作过程却没有完整认识。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所面临的新的评价方式讲清楚,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与评价任务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 我教育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不是为了单纯打成绩, 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评价能力, 矫正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 学生之间就能增进了解, 家校之间就能互相沟通, 师生之间就能相互配合, 教学工作就能相得益彰, 师生发展就能日臻完美。

三、注重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我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运用, 把教师、学生、同伴与家长作为参与者,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一来, 帮助学生成长的因素就越来越多了。

在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时, 我个人认为有几点是关键的, 也是今后我在这些方面的做法上有待于提高的。

(一)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尤其是班级里面后进生的各方面表现, 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 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 对学生自主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给予适当指导

“尊重”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自主”也不等于完全拒绝有益的忠告与帮助。所以, 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 教师应该适当作出引导, 这样才有助学生明确方向, 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自我提高。

(三)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我反省的指导

每次填写完第一手资料后, 让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正确认识自己, 在以后的学习中, 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四、积极鼓励同伴的参与

同伴作为评价者, 通过对他人的评价, 不仅能够从他人身上吸收好的东西, 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而且, 与教师或家长相比, 学生与学生不仅有更多的时间交流, 而且这种平等的交流能积极促进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让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

五、创新形式, 从实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一些评价活动中, 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限制, 尤其是认识的不全面性和思维的不缜密, 对自己或对他人评价就会有欠缺, 我就启动即评和督评。通过一些活动中的即时评价和值日班长的督察评价, 促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 对有些评价项目和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一些修订和完善, 重视从实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发现问题, 不断研究

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家校联系力度不够。农村学校由于家长认识不够和一些其他原因, 缺乏必要的配合。二是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较为繁琐, 有些还缺乏可操作性, 还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议 篇3

一加强对课程的认识

1.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 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在当前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下,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2.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积极探究, 掌握生活技能;认识自我,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加强专业素养的修炼

1.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学习与研究, 形成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者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 强调人与物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互动。教师应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4. 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行者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三加强对活动的有效组织

1.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及指导规范

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活动任务划分“问题发现课”“主题确定课”“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成果汇报课”“总结反思课”等基本课型, 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对这些课型进行规范地指导。

2.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 以小组合作为主, 各种组织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及社会热点话题, 结合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研究课题;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预设活动开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案, 并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 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 取得过程性材料, 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并使活动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3. 教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把“自理自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能力目标加以贯彻和落实。在某些情况下, 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把现场引进课堂”,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活动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成本。教师应负责对学生的校内活动进行监控, 开展校外活动时, 课题组和老师要预先向学校提出计划和申请, 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学生的校外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 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由家长协助, 保障学生的安全。

四加强对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关注;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尽量避免简单的结论性评价。

2. 以多样化方式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

在活动总结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过程性资料, 拟定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以多样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 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指导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或小组档案袋, 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等均可参加评价活动。

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督导与管理, 引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每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非指定领域内容的实施分别不少于2课时和1课时。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2~3个主题活动过程。

4. 增加必要的专用场地、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学习四点子 篇4

紧紧抓住教材,把农村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引进小学语文综合学习中,形成有序的学习实践活动,凸显学生的“听、说、读、写”指导训练。根据第一册单元课文中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的学习,把所学与生活积累联系起来,组织开展“尝试”系列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完成和全班配合协作,尝试合作展示,学习交流自己的创作。随着第二册的教学内容加深,在课堂教学中整体考虑:指导孩子休闲生活、课外读书,并与单元课堂所学相衍接,组织“回忆”系列实践学习活动,并进行口头、书面记录生活中的新事的锻炼。跟着第三册的传情达意的课文内容与文字表达方式的深入学习、积累,承接一年级的综合实践经验,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制作传情内容的作品,学习怎样与人交流情感。在小学二三年级的语文中,写情课文多,且文体类型也多,也是一个过渡与提高阶段,因此,第五册里又继续深入开展“情的体验”系列实践学习活动。充分积累运用第四册课文中追求美的活动内容、方式及其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农村生活中的美,适时组织指导学生搜集身边生活美的图文资料,开展美的主题会。也正因小学二三年级语文中,颂美课文多及其文体类型多,也是一个过渡、提高阶段,因此,第六册里又继续深入开展“美的发掘”系列实践学习活动。

针对第七册课文内容的学习,可以结合农村学校生活和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指导学后收集、撰写,并适时组织开展以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和从业思想为主题的宣传系列活动。第八册单元的主题内容有:做人道理,陶冶情操,弘扬科学,重视环保,热爱祖国,做好每一件事,做动物的朋友等。因此,将学习课文中的活动形式方法、去认识人物的思维方法以及用语言表达人物精神的方法技巧等,与学生自己或身边社会生活的人和事结合,组织开展“行的思索”系列活动。第九册有五个单元的课文虽体裁不同,但都是描写或评论各类人物的所做所为,是非功过。因此,可以把课堂的学习理解、领悟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组织开展“做人的践行”系列活动,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收集、思考、讨论相关资料。第十册内容有传说故事、经典名著、名人故事,更多的是各种文化。因此,可引导学生对第9册和第10册课文中的人物故事进行学习理解、掌握,侧重开展“文化的传承”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性实践学习。

第十一册各单元的课文内容大多涉及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思考和表达,都很容易与学生家乡的生活联系。因此,可把课堂中的观察、搜集资料、思考、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等学习方法,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组织开展“家乡的探究”大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册学习内容丰富、深刻:有生活追求、规则、科学、真情、文化、成长,又是小学到初中的总结过渡阶段。应当考虑:活动内容的深度,实践方式、技能的难度,教育实践的高度,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活课文很重要,单元主题是良招

“单元主题”学习意在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学生所熟悉的农村生活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在围绕“单元主题”不断地阅读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较之以前的“单篇阅读”,显得更为厚实,更具饱满的力度。其学习方式主要是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学一课带一串,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围绕一定的单元主题学习,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阅读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有利于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问难和阅读期待;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由此,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亲近语文,热爱语文,从而学活课文,学活语文,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并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养料。

三、学薄课本靠熟练,重组学习是关键

在熟练小学语文课本的前提下,重新组合现有教材内容,包括各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本,学薄课本。现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使课文异化成便于分析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审美体验的凭借,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进行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感受。为此,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家乡的物品介绍,家乡的真情再现,家乡的语言调查,家乡的变化寻访,家乡的故事想象,家乡的文化积淀,等等。

四、活用语文是目的,亮点吸引多努力

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5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去发展学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 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 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 很好地处理了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 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观察、分析,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问题的不断解决, 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会不断丰富和深化, 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也随之不断深入和完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环境中去认知、探疑、尝试, 所以,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有效度。

2.趣味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渐进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从学习活动的范围讲, 应由课内到课外, 由校内到校外渐进开展;从学习活动的内容来讲, 应由单一到综合, 由易而难渐进开展;从学习活动的数量来讲, 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按由少到多渐进开展。

4.整合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做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有效结合, 要整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教育教学因素。学校要与学生家庭及所在社区加强联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应遵循安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评价的多元性、灵活性等原则。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挖掘资源。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资源, 使课堂教学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乐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适于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教科书中的《观察人体识汉字》《看画识字真有趣》《边看电视边识字》《我在街上识汉字》《我读对联识汉字》等课文都适合在课内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改进方法, 并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讲台让给学生。只要我们因势利导, 组织得当, 在课内开展综合性学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精心设计。着眼于综合性学习, 精心设计学案, 开展好活动课。语文活动课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又一主要途径,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 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做中识汉字”, 高年级的校内外文化活动的规划论证、分角色模拟社会活动等都是极好的综合性学习实例。如在一次六年级的活动课上, 我组织学生模拟“人才招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评委”设计招聘报名表、拟定面试评分标准, 到“应聘者”填报相关表格;从“应聘者”的面试表现到“评委”的点评等, 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勃勃生机, 体现出综合性学习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3.综合实践。教师设置情境、任务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教材, 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大平台。校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由教师设置情境、任务, 也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如我布置高年级学生开展的以“漾濞民歌中富含哲理的诗句”为中心问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以“我制定的家乡新农村建设方案”“我上网校学语文”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多元评价。实施多元评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灵活的、多元的。参与评价的可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 也可以是家长和社区。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表现性评价, 也可以是形成性评价, 总之要从多角度赏识、肯定学生,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励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 篇6

关键词:实践,活动,认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加大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力度, 对各学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在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讨, 提高了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就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一、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像其它数学课一样, 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 在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思想, 发现数学规律,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区别于其他数学课, 在一节课中, 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 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 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 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这一课, 教学目标是:

1. 了解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 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教师首先让学生能够知道解决比赛场次类似的问题可以用画图法、连线法、列表法等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遇到复杂问题能够主动地从简单问题入手去寻找规律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达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 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 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 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 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 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 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形势上热热闹闹, 人人看似都能积极参与, 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 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如某教师在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时, 就重点设计了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七巧板时, 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数学思考:

1. 观察七巧板, 说一说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分小组整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然后向全班汇报。

3. 利用七巧板, 移动一块或两块, 成为另一种图形。

4. 解决由七巧板组成的图案的面积问题, 一是解决香港第34

届数学竞赛会标的面积 (给出用字母表示的一个图形的面积, 算出整个会标的面积) ;二是给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 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

在这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中, 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面积知识、分数知识主动地应用其中, 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策略, 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不断地思考, 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地提升, 实现了日常数学课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 延伸的空间比较深, 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 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如教师在设计《七巧板》时, 可让学生收集七巧板的来历在课上做交流, 了解宴几图与七巧板的关系;在设计《比赛场次》时, 最后环节向大家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 把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 再解决就容易了。

通过有目的地在课中渗透数学文化, 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四、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的实践性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 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 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 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 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 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五、及时中肯的教学评价——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 学生创新思维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个性方式化程度很高,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地应变, 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如你的这种想法与数学家的想法相同, 你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 把你的设想继续探究下去, 会有新的发现的, 这个小组的分工很科学, 研究很深入等。

教学评价, 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拔动学生内心情感, 启发学生相互借鉴, 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 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六、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 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上一篇: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期末下一篇:领奖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