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2024-09-27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精选8篇)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1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2004-12-5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3号)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12月13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3号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本市户外广告设施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词语解释)

本办法所称的户外广告设施,是指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等(以下统称阵地)设置的路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招牌、标牌、实物造型等户外商业广告。

第四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容环卫局)负责对本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区、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容环卫部门)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和区、县规划部门)负责对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规划建设审核及其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和区、县工商部门)负责对户外广告发布的经营资质审核、内容登记及其监督管理。

本市市政、绿化、交通、公安、房地资源、质量技监、财政、物价、文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设置原则)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城市区域规划功能相适应,合理布局,规范设置。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牢固、安全,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符合市容观瞻的要求。

第六条(禁止设置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设置户外广告设施: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妨碍居民正常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者建筑物形象的;

(四)利用行道树或者损毁绿地的;

(五)在国家机关、风景名胜区用地范围内的;

(六)在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控制地带内的;

(七)在市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区域内或者载体上的。

第七条(阵地规划和技术规范)

市规划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并予以公布。

市市容环卫局应当根据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和本市城市容貌标准,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并予以公布。

市规划部门和市市容环卫局在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时,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或者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第八条(阵地使用权的取得)

利用公共阵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阵地使用权应当通过拍卖、招标的方式取得。

利用非公共阵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阵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

公共阵地的范围由市市容环卫局会同市规划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公共阵地使用权拍卖、招标的具体办法,由市市容环卫局会同市市政、交通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管理权限)

在下列区域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由市市容环卫局受理申请或者组织公共阵地使用权拍卖、招标:

(一)内环高架道路、延安高架道路、南北高架道路及其两侧100米范围内;

(二)黄浦江两岸核心区中心段范围内;

(三)人民广场地区范围内;

(四)跨区、县范围设置同类户外广告设施的;

(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重要区域。

在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由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受理申请或者组织公共阵地使用权拍卖、招标。

第十条(公共阵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手续办理)

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组织公共阵地使用权拍卖、招标时,应当将拍卖、招标方案征求规划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

通过拍卖、招标方式取得公共阵地使用权的,由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与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签订公共阵地使用合同。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在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前,按照下列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一)向区、县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

(二)将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图、设置效果图向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备案,并按规定缴纳公共阵地使用费;

(三)按照户外广告登记的有关规定,向市或者区、县工商部门申请《户外广告登记证》。

第十一条(非公共阵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申请)

利用非公共阵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申请人应当向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广告合同;

(三)广告样稿;

(四)证明广告内容真实、合法的文件;

(五)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使用权的证明;

(六)户外广告设施阵地位置关系图;

(七)户外广告设施设计图、设置效果图;

(八)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施工图。

第十二条(非公共阵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审批)

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自收到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建设的有关材料书面征求同级规划部门的意见;将户外广告拟发布内容的有关材料书面征求同级工商部门的意见。规划、工商部门需要申请人补正材料的,应当在收到征求意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

受理申请后,规划、工商部门应当在收到征求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书面告知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审查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经规划、工商部门审查同意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根据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进行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二)经规划或者工商部门审查不同意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立即将规划、工商部门的审查意见及其理由送达申请人。

经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审批同意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区、县规划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向市或者区、县工商部门申领《户外广告登记证》。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要求的,规划、工商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发放。

规划、工商、市容环卫部门逾期不提出审查意见或者不作出审批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十三条(设施设置的期限)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设置;逾期未设置的,其审批即行失效。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但电子显示牌(屏)一般不超过6年。设置期满后,属于使用公共阵地的,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重新组织拍卖、招标;属于使用非公共阵地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设置期满30日前,向原审批机关办理延期的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设施设置变更)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按照经批准或者备案的设计图、设置效果图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需要变更户外广告设施的规格、结构、色彩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户外广告内容需要变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或者区、县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向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工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设施设置的要求)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选用节约能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材料。

户外广告设施上的照明设备应当符合本市环境装饰照明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十六条(户外广告内容的要求)

户外广告内容中公益宣传所占的面积或者时间比例,不得低于10%。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后暂不发布广告超过15日的,应当设置公益广告。

户外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户外广告使用的汉字、字母和符号,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第十七条(市容管理)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保持户外广告设施的整洁、完好,并及时进行维护、更新。

第十八条(安全管理)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定期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遇台风、汛期,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其中,设置期满2年的,设置人应当在每年6月1日前,按照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安全检测,并向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提交安全检测报告;对安全检测不合格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立即整修或者拆除。

户外广告设施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设置人应当予以更新。

市和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加强对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的监督检查,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抽检。发现户外广告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责令设置人限期整修或者拆除。设置人逾期未整修或者未拆除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可以强制拆除。

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技术标准,由市市容环卫局会同市质量技监局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设施拆除)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满后,设置人应当在5日内予以拆除。设置人未予拆除的,阵地所有人应当予以拆除。因举办大型文化、体育、公益活动或者举办各类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设置的临时性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在设置期满之日起24小时内予以拆除。

因城市规划调整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可以按照各自职责,书面通知设置人拆除。有关受益人应当对设置人提前拆除户外广告设施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书面通知拆除户外广告设施后,设置人拒不拆除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可以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第二十条(阵地使用费的管理)

市和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收取的公共阵地使用费,应当全部上缴财政。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监督管理所需的费用,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一条(经营中的禁止行为)

户外广告经营活动中,禁止任何形式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负有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审核、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户外广告经营或者接受户外广告经营单位的挂靠。

第二十二条(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满后不按时拆除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户外广告设施不符合设置技术规范,或者擅自变更户外广告设施的规格、结构、色彩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不按规定进行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检测或者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发生变更后,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的,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所列情形,设置人拒不拆除或者拒不改正的,市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可以强制拆除。

第二十三条(违反规划和工商有关规定的处理)

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活动中,违反规划、工商管理有关规定的,由规划、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民事赔偿责任)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未及时维护、更新户外广告设施,致使设施倒塌、坠落等,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执法者违法行为的追究)

有关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执行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其他规定)

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的阵地设置彩旗、条幅、气球、招贴等户外商业广告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利用车辆、船舶、飞行器等特殊载体发布户外广告的管理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施行日期和废止事项)

本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1999年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5号发布的《上海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2003-9-24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沪质技监标[2002]369号

关于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上海市地方标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经我局批准,现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名称如下:

DB31/283-2002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该标准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二00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前 言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规定,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遵守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标准。本标准是为本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提供设计、安装和管理的依据,使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做到规范、有序和安全牢固,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在本市重要地区和重要道路设置广告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尚无经批准的广告设施阵地规划的,以及在其他地区、道路设置广告设施,按本标准执行。重要地区和重要道路范围执行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伟峰 耿毓修 严涧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户外广告设施(以下简称广告设施)设置的设计、安装规范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JGJ/T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道路人行道上设置广告设施

3.1 人行道宽度不小于3m。

3.2 需设置实物造型广告设施的人行道宽度不小于8m ;实物造型广告设施的宽度不得大于人行道宽度的四分之一。

3.3 广告设施沿主要商业街人行道的纵向间距不得小于25m;沿其他城市道路人行道的纵向间距不得小于50m。

3.4 立杆式广告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a)立杆外缘距人行道侧石不得小于0.4m,且不得大于0.9m;

b)牌面底部离人行道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3m;

c)牌面外缘距人行道侧石不得小于0.2m;

d)牌面(单面)面积不得大于2.5m2,单边长度不得大于2m,厚度不得大于0.3m。

3.5 依附于灯杆、电杆等的广告设施,应符合第3.4条的规定(除第3.4a款外)。

3.6 底座式广告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底座和牌面外缘距人行道侧石不得小于0.4m,且不得大于0.9m;

b)底座和牌面的总高度不得大于2m;

c)牌面(单面)面积不得大于2.5 m2,厚度不得大于0.3m。

3.7 工地围墙立牌式广告设施,其面向道路方向不得突出两侧现有建筑外墙的墙面。

3.8 公交候车亭广告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a)广告牌面不得设在候车亭的顶部;

b)每座公交候车亭设置的广告牌面(单面)面积不得大于4.5 m2。

依附于建筑设置广告设施

4.1 垂直于建筑物外墙的广告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a)广告设施底部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m;

b)广告设施的高度不得大于9m且不得超过屋顶高度;

c)沿路建筑紧贴或者压占道路规划红线的,广告设施外挑距离不得大于1.5m;

d)沿路建筑退让道路规划红线的,在退让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广告设施外挑距离由规划管理部门核定,但外挑距离不得超过3m;沿路建筑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不足1.5m的,广告设施外挑距离不得大于1.5m。

4.2平行于建筑物外墙的广告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a)广告设施的高度不得大于9m且不得超过屋顶高度;

b)广告设施突出墙面的距离不得超过0.5m,其突出墙面的部分不得妨碍行人的安全。

4.3 贴附沿路实体围墙的广告设施,其突出墙面的距离不得大于0.2m,高度不得超出围墙高度,宽度不得大于围墙柱墩之间的实墙面。

4.4 建筑物屋顶上的广告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不得妨碍相邻居住建筑的日照,突出屋面的广告设施的高度应计入建筑高度,其建筑间距还应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

b)广告设施底部构架的高度不得大于1m,底部构架以上的构架不得裸露,应用与建筑物色彩相协调的材料予以遮挡。

c)广告设施应与建筑物外墙面平行,不得超出建筑物屋顶层四周墙面,广告设施的总高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屋顶广告设施的最大总高度

建筑物层数或高度 广告设施的最大总高度

≤3层(10m)3m

>3层(10m)~≤8层(24m)6m

>8层(24m)~≤20层(60m)8m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

5.1 在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得设置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

5.2 在内环线以外城市道路和公路两侧设置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的,其牌面尺寸、纵向间距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表2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牌面的最大尺寸

道路类别 广告设施牌面的最大尺寸m

内环线以外城市道路次要公路 主要公路 5×15

高速公路 6×18

表3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的最小纵向间距尺寸

道路类别 广告设施的最小纵向间距m

内环线以外城市道路次要公路 350

主要公路 700

高速公路 1000 广告设施的设计和安装施工

6.1 广告设施的安全质量由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人负责。

6.2 广告设施应由具备建筑结构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图纸应盖有设计出图章;并应由具备建筑、安装施工资质的企业按图制作安装施工,施工还应实行监理.6.3 设置的广告设施,其荷载应按GB50009规定执行。基本风压应按0.55kN/M2执行,并考虑高度系数。

6.4 广告设施采用钢结构的,应按GBJ17执行。

6.5 设置广告设施应根据其所处环境,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包括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应按GB50057规定执行。

6.6 广告设施用电应以低压配电,一般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必须确保接地和安全,可按JGJ/T16规定执行。

6.7 设置屋面和墙面广告设施的,除考虑广告设施自身强度外,并应考虑广告设施的荷载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

6.8 广告设施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应确保连接可靠、牢固安全。连接埋置固定部位应和连接件等强度。

广告设置的禁止范围

7.1 设置广告设施不得利用下列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

a)交通信号设施;

b)交通指路牌;

c)交通标志牌;

d)交通执勤岗设施;

e)人行道隔离栏;

f)车行道分离栏、分隔带;

g)高架道路、高架轨道交通护栏(内侧);

h)道路、桥梁、隧道管理口(含收费口)、防撞墙;

i)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

7.2 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第7.1条(除7.1e款外)所指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5m范围内;

b)除设公交候车亭外的公交站牌、轨道交通标志、路名牌、消防栓、邮筒、电话亭等设施5m范围内;

c)地下管线,高压电力架空线安全保护范围内;

d)人行天桥落地扶梯、过街地道、过江隧道、公路管理口(含收费口)、高架道路落地匝道和轨道交通等人和车流出入口5m范围内;

e)在城市道路、公路交叉路口范围内;

f)其他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情形。

7.3 妨碍生产或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者建筑形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跨越道路设置的;

b)在透空围墙上设置且影响其透空功能的;

c)在建筑外墙设置广告,遮挡窗口的;

d)在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窗间墙、窗肚墙设置霓虹灯、灯箱、电子显示屏,影响居住人合法权益或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

e)在大量车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两侧各5m范围内设置的;

f)在内环线以内,设置铁皮、木条等制作的简陋广告(围护建筑工地的除外);

g)其他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者建筑形象的。

7.4 有下列利用行道树或者损毁绿地的情形之一的:

a)依附于行道树或者影响行道树生长的;

b)影响绿化生长的;

c)直接遮挡绿化景观的;

d)其他利用行道树或者毁损绿地的情形。

7.5 在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不得设置广告设施: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和在优秀历史建筑上设置广告设施按照《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重要地区和重要道路范围

序号 名 称 范 围

重要地区 1 外滩地区 黄浦江和太平桥以西,东大名路以南,中山东一、二路以东,新开河路以北人民广场地区 西藏中路以西,武胜路以北,黄陂北路以东,人民公园及其以南

铁路上海站地区 东至大统路,西至恒丰路,南至天目西路,北至中兴路 徐家汇地区 南至中山西路、中山南路,东至天钥桥路,北至华山路、衡山路,西至漕溪北路、虹桥路 豫园地区 方浜中路以北,安仁路以西,河南南路以东,人民路以南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 东昌路以北,浦东南路以西,黄浦江以东,以及浦东大道以北、昌邑路以南、即墨路以西、浦东南路以东 虹桥国际机场 规划红线范围内

浦东国际机场 规划红线范围内

南浦大桥、杨浦大桥 包括引桥、桥体 苏州河地区 苏州河恒丰路桥以东两岸各一个街坊

续 表

序号 名 称 范 围

重要道路 1 南京(东、西)路 中山东一路――延安西路 中山东二路、中山南路 新开河路――南浦大桥引桥口

淮海(东、中、西)路 人民路――新华路

西藏(中、北)路 北京东路――淮海东路

四川北路 北苏州路――东江湾路

衡山路 桃江路――肇家浜路

华山路 愚园路――常熟路

新华路 淮海西路――延安西路

虹桥路 沪青平公路――肇家浜路

机场路 虹桥路――虹桥国际机场入口处 漕溪路、沪闵路 沪杭高速公路入口处――中山西路

肇家浜路、徐家汇路 天钥桥路――南北高架路

天目(东、中、西)路 河南北路――长寿路桥

长寿路 长寿路桥――武宁路 武宁路 长寿路――沪宁高速公路入口处 南北高架道路及其地面道路 闸北公园――鲁班路立交桥

延安路高架道路及其地面道路 沪青平公路――中山东一路

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道路规划红线两侧50m范围内

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道路规划红线两侧50m范围内

浦东南路 浦东大道――南浦大桥浦三路引桥口 张扬路 浦东南路――东方路 龙东大道、远东大道 罗山路――浦东国际机场入口处

世纪大道 全线 迎宾大道 外环线――浦东国际机场入口处

注1:重要地区含围合该地区四周道路规划红线外侧建筑、场地。注2:重要道路含沿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建筑、场地和道路交叉口50m以内范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范 围

本标准适用的地域范围是本市行政区域,其重点是中心城地区,郊县城镇城市化地区参照执行。

本标准所称户外广告设施是指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等(以下统称阵地)设置的路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实物造型等。

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和本标准都是广告设施设置的设计、安装和管理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道路人行道上设置广告设施

3.1~3.2 为确保人行道的人流通畅和行人安全,对设置广告设施的人行道宽度作了必要的限制。

3.3 主要商业街指市级商业街(南京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等)和区级商业街(具体范围由区有关部门确定)。

3.4~3.8 本规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广告设施对人流通畅的影响,保障行人安全;防止广告设施突出人行道对车辆产生碰撞;维护市容景观。

依附于建筑物设置广告设施

4.1 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沿路新建建筑物必须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但是原有建筑仍有紧贴或者压占道路规划红线的。针对以上不同情形,对广告设施的外挑距离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4.2~4.3 本规定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安全、市容景观。其中4.2a的目的是限制大幅广告,对于某些平行于无窗的山墙的广告设施,其高度可适当放宽。

4.4a 本规定的目的是防止屋顶上广告设施设置妨碍相邻居住建筑的日照,保障相邻居民的合法权益。

4.4b~c 屋顶广告设施,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广告设施对市容景观和城市天际轮廓线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尽量减少屋顶广告设施产生的负面影响,按照建筑物层数(高度)的不同类型规定了相应的广告设施的最大总高度。

广告设施的总高度包含牌面和底部构架的高度。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

5.1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指立柱高度≥10m 的广告设施。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体积庞大,对周围的市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加上人流、车流拥挤,因而规定在内环线以内地区禁止设置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

5.2 大型高立柱广告设置大都沿道路两侧设置,按照道路的不同类别,对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牌面的最大尺寸和大型高立柱广告设施的最小纵向间距尺寸分别作出了相应规定。

广告设施的设计和安装施工

6.1 牢固安全是广告设施设置的重要原则,《上海市户外广告设

置规划和管理办法》规定了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人对广告设施的维护和安全事故应负的责任。

6.2 对广告设施结构设计、安装施工的资质以及其操作要求作了规定,并要求对施工实行监理,以确保广告设施的安全质量。

6.7~6.8 对依附于建筑物的广告设施,应同时考虑广告设施和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性。本规定对两者的牢固、安全均提出了要求。

广告设施的禁止范围

本章的设置广告设施的禁止范围是《上海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本章采用列举法加以具体规定,并在7.1~7.4中设立了兜底条款。在执行中,对于在规定禁止范围之内,而未列举的其他情形,也应按照规定予以禁止。

7.1 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是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必须加以严格保护。本条规定不得利用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设置广告设施,并列举了多种情形。

7.2 本条的目的是防止设置广告设施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正常运行或使其功能受到侵害。在执行中,应着重体现规定的目的,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禁止设置的具体范围。

此外,广告设施的灯光、色彩对交通信号设施等产生的干扰影响也应加以防止。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2

1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定义和特性

1.1 城市基础设施定义

1985年7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京召开城市基础设施学术讨论会,会议明确“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一般来说,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能源、供排水、公共交通、邮电、环境和防灾六大系统。

1.2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范围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包含场站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场站设施具体可分为公交停车保养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公交首末站、公交中途站、郊区汽车站、公共电车线网及整流设施等;信息化设施是为满足公交运营智能化需要、附属于场站设施的信息化系统设施,包括场站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但不包括公交运营企业的车载智能设备和智能运营调度系统。

1.3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特点

(1)基础性:

是其他产业运作和居民生活的基础条件。

(2)准公共性:

设施使用具有非完全竞争性和非完全排他性特点。

(3)公益性:

投资目的不是为自身投资回报,而是城市运转所需,为社会和市民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

(4)网络化:

分布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在空间上要求有合理的布局,物质技术上体现为网络化。

(5)资本密集型:

资本规模和工程投资比较大,投资资本沉淀性强,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周期较长,资本流动性差。

2 上海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现状

2.1 现行管理体制、机制

公交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与整个公交体制密不可分,现行管理体制是三轮公交改革后的结果。第一轮公交改革,实现了公交基础设施资产和运营业务资产的分离,但公交基础设施资产仍由各公交运营企业控制;第二轮公交改革为完善国有场站资产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变国有场站资产为非授权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所掌控的局面,在原交通投资公司和公交控股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上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投集团”)。

2008年实行的第三轮公交改革没有对上海公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从此轮改革的精神和运营体制所带来的变化,公交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体制实际上已由原来由交投集团一家为主的模式,分为浦东、浦西和郊区政府各自对自己运营区域内的公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负责,交投集团主要负责浦西市中心区域公交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

2.2 上海公交基础设施资产现状

2.2.1 场站设施现状

截止2009年底,交投公司拥有遍布全市(浦西地区)的23个停车保养场,土地总面积100.6万平方米,设计停车能力6786辆,可满足浦西现有65%公交车辆停放;19个换乘枢纽,土地总面积8.93万平方米,规划配套公交线路119条,占浦西公交线路总量的14%左右;29个汽车站,土地总面积191721㎡,设计停车能力924辆;公交首末站123个,土地总面积31549㎡等。停车场和枢纽站主要集中在市区,汽车站则以郊区为主。此外为无轨电车、超级电容公交车供电的电车线网长度约为130km(单程双线),供电馈线地下电缆358.11km(单线),架空电缆47.56km(单线),供电整流站23座。

2.2.2 信息化设施现状

“十一五”期间,交投集团对约50个公交场站设施进行了配套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内容涉及视频监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公交车辆登录系统、电话网络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管理系统等,已基本具备现代公交信息化管理所需的物理设施,但下一步随着公交整个行业信息化的标准统一和普及推广应用,可能还需要局部更新投入。

2.3 上海公交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

鉴于交投集团在全市公交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下面主要以交投集团为例分析上海的公交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交投集团对公交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传统管理模式,主要是成立之初,交投集团作为公交基础设施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与实际使用及管理方的公交运营企业签订资产租用合同,落实法律上的主体地位,但实际管理方式和内容基本没变;二是积极推进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阶段,主要是抓住新建停车场投入使用的机会,积极推进一家管理、多家使用的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并从一开始的1个,推广到目前的3个。当前公交基础设施的管理还主要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为辅。

2.3.1 传统管理模式的特点

传统管理模式即公交企业自用自管模式。公交基础设施由实际使用单位(通常为公交运营企业)自行管理,交投集团除按照政府规定的低价政策,象征性地收取租金外,不负责具体的资产管理。形式上交投集团与公交运营企业签有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实质上交投集团很难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收取的资产租赁费也入不敷出。

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公交基础设施主要为公交始末站、绝大部分停车保养场等,通常一个停车保养场由一个公交运营企业独占。

2.3.2 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的特点

该模式以“一家管理、多家使用”为实施理念,打破了传统管理中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的局限,主要是针对大容量的停车场提出的,以获得停车场地的最大利用。管理者不再由某一用户单位承担,以确保停车设施的公平使用。与自用自管模式相比,无论场容场貌还是服务水平,都收效显著。

2.4 上海公交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4.1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交场站资产的自用自管,客观上造成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割裂,由此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不利于场容站貌整洁。由于公交运营企业不是产权主体,不愿对资产做过多的维护保养投入,能拖则拖,设施破敝。

(2)不利于节约成本。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到位的另一后果,是加速资产损耗,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3)经营开发社会影响恶劣。公交运营企业利用低成本占用的场站资源进行非主业经营,容易造成开发的无序和混乱,如层层转租和低价长期租赁等,滋生各种问题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容易因经营开发混乱影响场容站貌和安全管理。

(4)不利于场站资源的优化配置。自用自管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部分停车场停车资源过剩,部分停车场超负荷停车,加剧公交停车的分布不平衡和供求矛盾。

(5)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该模式下,公交运营企业实行的是后勤化管理,服务考核上是软约束的,资源投入上是非重点关注的,从而影响服务水平的提高。

2.4.2 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无论是资源作用的最大发挥还是管理水平的提升,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相对于原有传统管理模式都有极大提高。但是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足之一:航空港管理模式其推广应用范围比较有限,只能针对一些大容量的设施,对一些独家使用尚显不够的小容量设施,实施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依据不足;不足之二:该模式强调的是如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无意之中忽视了对服务本身的强调。而同样成本下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服务水平才是服务业的立身之本。

2.4.3 整体公交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降低公交运营企业成本,扶持公交运营业务,当前政府对公交基础设施实行低价甚至免费政策,造成公交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上的入不敷出,存在良性循环机制缺失的问题。

根据市建交委沪建计(2005)第288号文件精神:降低公交停车保养场租赁费,收费标准统一按40年折旧计算,并免除枢纽站和公交起讫站的租赁费。

对公交企业自用自管的停车场,根据政府文件,按40年折旧收取租赁费,换算成每年收费,不足投资额的3%,低于贷款利率,不足以支付财务费用。

对航空港式管理的停车场,目前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这是以现有低成本用工为前提。目前管理服务人员主要是借用公交运营企业的后勤人员,用工方只承担发放给个人部分的薪金,社保等附属费用由原公交运营企业承担。随着用工关系的逐步理顺,成本上升不可避免,原有收费将导致入不敷出。

对枢纽站,除了资产免费使用外,管理方还得倒贴运营服务成本。管理方一般按每月每线1600元收取运营服务费,但是如果计入水电煤及清洁卫生绿化等成本,每条线路的成本一般均在3000元以上。随着“十一五”后期大批枢纽站的建成和陆续投入使用,这部分资产的折旧成本和管理成本倒挂问题将成为交投集团的主要困难。

3 后世博时期交投集团关于公交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创新

鉴于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交投集团将积极探索实行公交基础设施专业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交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发挥公交基础设施的最大功能价值。

3.1 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站运分离”前提下的专业化管理

“站运分离”顾名思义即将公交场站管理与公交运营分离。“站运分离”符合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也符合中央关于公用事业领域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的政策导向。在“站运分离”模式下,场站管理方和公交运营方各自对场站管理和公交运营负责,各自围绕自身的主业专注于专业化经营和管理,不断提升各自的场站设施运营服务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和能力。

3.2 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及与其他管理模式的差异

(1)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专业化管理,即在“站运分离”的前提下,以公交场站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为抓手,通过认真总结近年来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加强标准化建设,对内形成场站管理的工作服务流程标准,对外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实现服务承诺,使长期以来后勤化的场站等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促进其发展、壮大、提高,推进场站管理业务的良性发展,最终为公交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专业化管理与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

两者属于两个层面的问题,本身不具备可比性。航空港式公交管理管理和自用自管管理模式相对应,专业化管理则和非专业化管理相比较。专业化管理可以是航空港式管理模式,也可以是自用自管模式;同样,航空港式公交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是专业化管理,也可以是非专业化管理。只有专业化管理+航空港式管理,才能既实现资源功能作用的最大化,同时实现服务的不断提升。

3.3 推行专业化管理的具体举措

一是制定公交停车场、枢纽站和起讫站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标准,并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并上升为行业标准。

二是研究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重点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研究,服务评比的内容和考核标准的制定,开展了集团内部不同专业化管理主体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透明的专业化管理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对成本进行反复测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分析论证收费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与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四是积极与用户单位沟通,特别是与巴士集团的沟通,对管理模式转换的实施进度和推进过程中具体细节问题达成共识。成立专门的协调推进小组,确保列入计划的推进工作顺利实施。

五是明确首批试点单位,推进管理模式转换。以“平稳过渡”为首要前提,经过前期两三个月的充分准备,确保实施中管理模式转换在一个月内顺利完成。

六是注重后评估工作。对管理模式转换的成效进行问卷调查,对推进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为专业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和下一步推广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七是加强专业化管理服务品牌建设。计划用2年时间通过软硬件投入,特别是通过服务流程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品牌效应;力争再用3年时间培育为成熟品牌,成长为行业内标杆。

3.4 构建合理的收费机制

任何商品或服务的收费不外三种方式:购买方完全付费、购买方付费和财政付费相结合、完全公共财政付费。这既与产品性质有关,也与政府的福利政策有关。交投集团对专业化管理服务的收费,基本属于第二种方式,即向用户方收取一部分费用,但另一部分应由财政支付的费用,包括如何支付及支付多少,政府政策尚未明朗。

交投集团对于公交基础设施的收费定价,遵循与成本持平的原则,没有经济利润。

交投集团专业化管理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资产使用成本(折旧)+日常服务管理成本(物业管理成本)+设施维护成本。

交投集团向公交运营企业收取的费用,按不同种类设施,具体情况如下:

(1)公交停车保养场

除设施维护成本暂不收取以外,其余两部分成本向公交运营企业收取。交投集团在当前公交职工薪酬水平下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

(2)客运交通换乘枢纽

只收取物业管理成本,免收其余两部分成本。

即便物业管理成本交投集团也是入不敷出,主要原因是枢纽建成以后的实际进站线路数总是少于规划线路数,差额部分线路分摊的日常服务管理成本不能让公交运营企业承担,只能由交投集团承担。

(3)公交起讫站

考虑到起讫站规模较小,属于独门独户式的资产,而且十分分散,适合由各车队和线路自身负责管理。因此,对这部分资产,交投集团没有发生服务管理成本。对其余两部分成本也不收取费用,基本属于免费使用。

3.5 政府需提供的配套政策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后,2006年12月1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已明确城市公交的社会公益性地位,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健全财政补贴补偿机制。但从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公交基础设施的投入及建设管理定位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很多政策往往把投资建设管理主体排除在外,仅局限于公交运营企业。为此建议:

(1)落实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大修理的财政补贴。通过项目资本金拨款或贷款贴息等方式,落实政府对公交基础设施投入的支持。通过城市维护费解决场站设施的维护资金来源。

(2)实施对公交基础设施管理成本的规制,从政策层面认定合理成本水平,明确通过财政补贴或以向公交运营企业收费等方式,解决成本收支平衡问题。

(3)豁免计提折旧。折旧在交投集团成本项目中占比较大,是公司盈亏的主要压力所在。如能对公交基础设施资产不提折旧,既可减轻交投集团成本压力,也能减轻公交运营企业的负担。

(4)经营上的政策支持。通过项目一定的综合开发来减轻公益性投入的成本负担是国内外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但目前此操作在本市公交基础设施投入上因受政府政策限制而无法操作。所有带有经营开发性质的项目必须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制度进行土地拍卖。在当前政府财政性扶持政策不到位情况下,能否通过对公交基础设施允许一定程度的综合开发来推动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探索新型的公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跃庆吴庆玲.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卢洪友.中国城市公共事业经营管制机制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王广起.公共用事业的市场运营与政府规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仇保兴王俊豪.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制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济邦咨询公司.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中国实践[M].学林出版社,2007.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3

《杭州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现就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和经过

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是杭州市提出的城市管理的明确目标。户外广告作为经济发展的表征和城市“亮化”的重要内容,在市容市貌管理中居于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设置过多、过乱、过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审批及管理主体不明确引发多头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规范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理顺部门管理职责。

2009年12月,杭州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杭州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杭州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条例》。后在上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过程中,因对户外广告设施许可等问题意见不一致,经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将其撤回作进一步修改。之后,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根据行政强制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上位法的规定及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对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并将名称修改为《杭州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管理条例》。今年上半年,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对草案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市有关部门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条例的起草依据

条例根据城乡规划法、广告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杭州实际,分六章四十四条,分别对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的设置规划与技术规范、设置许可与备案、设置与维护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

(一)关于适用范围

立法规范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市容市貌管理,为公众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因此,条例在现行的《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基础上,结合我市市容管理工作特别是户外广告管理工作实际,将适用范围确定为“市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

(二)关于设置规划

为了科学、规范、合理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需要通过有关规划和技术规范来对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进行控制。条例规定“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设置总体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设置总体规划应当明确允许、限制或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的区域、位置。”同时,条例对禁止设置户外商业广告设施的区域、位置和方式,以及禁止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或者招牌、指示牌的情形进行了列举式规定。

(三)关于设置许可与备案

由于1992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仅规定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施需要行政许可。因此,条例从我市的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对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进行分类管理,规定“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应当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对于设置其他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的,则规定“应当报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条例对许可主体、许可程序、许可期限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四)关于设置与维护

为了加强管理,保证正常使用和使用时的安全,条例对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指示牌的设置与维护进行了规定:一是规定了设置的具体要求;二是规定了大型户外广告设施验收后的报告义务;三是规定了日常维护要求;四是规定设置人和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测和检查职责。条例还对公益宣传作出规定。此外,条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海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篇4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保障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维修、保养、检测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建筑消防设施,是指依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配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第四条(政府责任)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加大建筑消防设施的公共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建筑消防设施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

第五条(部门职责)

市公安局是本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和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实施具体监督。

市建设交通、规划国土资源、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安全生产监管、质量技监、工商、民政、教育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相关监督工作。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的义务)

单位和个人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建筑消防设施的义务,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建筑消防设施。

第七条(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消防技术标准,配置建筑消防设施。

建筑面积在___平方米以上、___平方米以下的商店、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面积在___平方米以上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应当安装简易水喷淋装置,但已安装自动灭火系统或者不宜用水灭火的除外。

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托儿所、寄宿制学校等的寝室、宿舍,应当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但已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除外。

第八条(住宅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消防技术标准配置相应的建筑消防设施。

已交付使用的高层住宅,经业主大会同意,可以结合住宅的修缮,增设应急广播、报警装置以及其他相应的建筑消防设施。增设建筑消防设施所需资金以业主自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鼓励在居民住宅户内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在三层及三层以上的老式砖木结构居民住宅楼的共用部位安装简易水喷淋装置。

第九条(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联网)

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应当与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联网,并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条(应当依法实施维修、保养、检测的单位)

居民住宅区以外的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当依法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维修、保养和检测,也可以委托建设、使用或者物业管理等单位实施维修、保养和检测。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负责对管理范围内的建筑消防设施组织实施维修、保养和检测。

第十一条(日常管理)

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受其委托管理的单位(以下统称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日常管理责任:

(一)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检测等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二)实施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检测,将有关情况记录备查,并按照要求设置相关标识;

(三)组织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管理人员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四)建立建筑消防设施配置、运行等情况的管理档案;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十二条(共用建筑消防设施的统一管理)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产权人共用建筑消防设施的,建筑消防设施产权人应当共同协商,订立协议,明确各方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责任,确定责任人或者委托一个管理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协议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消防控制室的管理)

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控制室,配备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值班人员进行值守,并将值班人员配备情况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值班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熟悉消防控制室设备及其联动设施的功能,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第十四条(维修、保养、检测的具体实施)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检测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消防技术标准进行,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其中,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机械防排烟系统等技术性能较高的建筑消防设施,应当依法由专业从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并获得计量认证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第十五条(对维修、保养、检测服务单位的要求)

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检测服务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服务单位应当建立故障报告受理制度,及时排除故障。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单位应当根据检测结果如实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告知委托单位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检测报告的报送和检测信息的公布)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单位应当自完成检测之日起___日内,将检测报告通过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建立的信息服务平台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因建筑消防设施的原因可能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检测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检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单位应当参照合同示范文本与委托方订立服务合同。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对其他单位建筑消防设施应当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监督抽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居民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责任情况组织监督抽查,并指导公安派出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其辖区内的居民住宅区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的内容)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

(二)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

(三)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四)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情况;

(五)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

(六)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和检测情况;

(七)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档案的建立情况;

(八)国家和本市规定需要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条(指引条款)

违反本规定有关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法行为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未按照要求安装简易水喷淋装置或者未按照要求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___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将共用各方签订的协议或者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配备情况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___元以上___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由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值班人员进行值守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___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未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进行维修、保养、检测致使建筑消防设施未能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以___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单位未按照要求履行检测报告报送义务或者因建筑消防设施的原因可能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的报告义务的,处以___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对造成火灾隐患拒不改正的处理)

违反本规定造成火灾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___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并依法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三条(违法行为的抄告)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监督检查,发现有关单位有违反建设交通、质量技监、住房保障房屋管理、规划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工商等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抄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四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为建筑消防设施的用户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建筑消防设施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

(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实施日期)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5

文号:乌政办[2007]159 2007-06-06

乌鲁木齐市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促进户外广告业健康发展,根据《乌鲁木齐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以下载体设置户外广告的适用本办法。

(一)利用广场、水域、车站、公园、游园等公共场地为载体设置的各类广告。

(二)利用城市道路、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通道、公共汽车候车亭、书报亭、公用电话亭、电力杆、路灯杆等市政公共设施为载体设置的各类广告。

(三)利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为载体设置的各类广告。

(四)依附于建(构)筑物上设置的各类广告。

第三条 市财政局是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的征收主管机关,市市政市容管理局受市财政局委托,负责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的征收工作。市市政设施有偿使用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市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的征收工作。

第四条 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按照“统一征收、政府调控、财政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 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按照以下两种方式收取:

(一)利用公共场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所得全部上缴财政;

(二)利用非公共场地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按地区分类、分标准征收。征收标准原则上不得超过同等地区招标、拍卖出让所得的20%。

第六条 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是政府通过出让城市空间公共资源经营权而取得的收入,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上缴同级国库,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七条 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收入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支出。具体使用计划由市建委、市市政市容局、市财政局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条 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的具体征收标准,按照价格、财政、市政市容部门审批的标准征收。

第九条 征收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应使用自治区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并按照自治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收缴。

第十条 对政府开展的节日庆典、大型活动等公益性宣传广告免征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

第十一条 除第十条规定外,财政、市政市容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户外广告设施空间资源占用费,不得出现擅自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等乱收费行为;不得擅自减征、免征、缓征。

第十二条 对违反户外广告资源收入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区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巴城实际,现将城市规划区内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规定相关规定通告如下: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四川省城市容貌标准》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户外广告设施,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城市建(构)筑物(屋顶、立面)、市政设施、绿化树木、各类杆线等为载体,所设置的广告建筑,包括店招牌匾、灯光、电器和必要的设备及户外单立柱广告钢架设施。

第三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编制城区户外广告的详细规划和审批,并对城区设置的户外广告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城区过境公路两侧、桥梁周围200米范围内,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以及在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设置的户外广告进行公路安全鉴定。

市住建局负责对允许设置户外广告的城市建(构)筑物(屋顶、立面)、市政设施的安全鉴定。

市安监局负责户外广告的综合安全监管,对城市规划区户外广告设计、制作、安装、使用和管理未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而造成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进行查处。

第四条 建造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必须由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具备建筑安装施工资质队伍施工,使用有质保书的标准钢材并实行施工监理。登高、电焊、电气等施工人员要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并落实安装安全防护措施。竣工后,申请专业机构对房屋承载、版面钢结构、基础地脚螺栓、多结构防腐和电气安全等内容进行安全检测,取得安全检测结论。

第五条 设置屋顶和墙面户外广告设施的,除考虑广告设施自身强度外,还应考虑广告设施的荷载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广告设施与原有建筑物应尽可能使地脚螺栓与墙体受力结构相连接,确保连接可靠、牢固安全。

第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其荷载应执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基本风压应考虑高度系数。采用钢结构的,应执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第七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根据其所处环境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应执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户外广告设施用电应以低压配电,一般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并确保接地安全,可执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第八条 严格控制大型户外广告的规格,屋顶广告原则上最大高度不超过6米,地面广告原则上最大高度不超过8米,广告板面之间、画面下侧与建筑物顶部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其两侧和背部钢结构外露部分应有效遮挡。竖立霓虹灯一般采用漏空扫描形式设置。

第九条 户外广告设施维护管理责任单位应当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和维护,每年涂抹油漆、加固不少于一次,并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设置在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载体上的广告、霓虹灯,由使用和收益单位负责;独立设置的由设置单位负责;有设置协议的由协议规定的维护管理单位负责,并承担安全主体责任。

第十条 户外广告设施实行安全检测制度。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大型广告设施或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大型霓虹灯,使用单位必须申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在取得安全鉴定报告,结论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发布户外广告。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现有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和霓虹灯的使用单位,应及时申请安全检测。其设置者、使用者、收益者等利害关系人,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 广告设施可能对人们产生、生活造成影响或妨碍的,设置申请人应当征得利害关系人同意。保持安全、整洁、完好、美观,与城市功能、总体布局、建筑风貌、周边环境等街景相协调。

第十三条 由于设置者的过错,导致户外广告及其专用设施坠落、倒塌、漏电等,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损害的,设置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7

一“、大上海计划”与上海体育

“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发展规划, 其主要目的是限制洋人租界在华势力, 繁荣发展上海的经济和文化。然而, 由于遭到日寇的破坏, 以及建设资金等问题的困扰, 整个大上海计划最终未能全部实施。但是, 其实施部分对于上海近代城市的发展, 仍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上海计划”中涉及体育的部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海市体育场的建设。上海市体育场位于当时的市中心, 是市中心标志性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作为一期工程的主要项目, 上海市体育场成为了整个“大上海计划”中最终落实, 且为数不多的项目之一。上海市体育场于1935 年8 月建设完毕。新中国成立后, 其被更名为江湾体育场, 至今仍能够使用。二是平民与工人新村的建设。新村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群众对于体育的需求。工人新村以上海市体育场为核心, 居民步行至体育场仅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同时, 建成后的体育场除比赛外, 向普通民众免费开放。由此可见“, 大上海计划”中的体育项目是具有公益性的, 其对于促进上海群众体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102。

在“大上海计划”中, 体育之所以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 不仅仅是因为1936 年所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而是当时的体育已经融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之中。上世纪20 年代中后期, 华人体育开始崛起, 上海人对体育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对于上海体育界而言, 当务之急是打破西人对体育的垄断, 发展本国的体育事业。因此, 新式体育场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体育场所具备的功能是非常丰富的, 尤其是在促进社会活动方面。事实上, 在上海市体育场建立之前, 上海原有的一些体育设施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例如1919 年的五四运动中, 上海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江苏教育总局等曾在斜桥公共体育场举行联合抗议大会。同年5 月31 日, 82 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在公共体育场召开追悼郭钦光大会;同年6 月27 日, 公共体育场万人大会, 决定急电中国代表, 要求拒绝签字。同年10 月10 日, 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庆祝盛会, 参加人数八万余人, 行礼演说, 排队游行, 共109 个团体。午后由第二师范学校及民治学会、群学会、精武体育会等表演, 夜间有电影、焰火及提灯会。1927 年的双十节规模更加盛大。上午10 时, 公共体育场开市民大会, 到达的团体有500 多个, 人数达到30 万人。由此可见, 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是符合上海城市发展以及市民需求的。正因为如此, 即便在遭遇经费困难的情况下, 当时的上海市政府, 仍旧想办法筹措资金, 并且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上海市体育场的建设[2]95。

二、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情况

上海市体育场是“大上海计划”中最具影响力的体育项目, 其规划到实施与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1933 年, 国民党政府预备于1935 年在上海召开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然而当时的上海, 仅有一座建于1917 的体育场, 不仅规模狭小, 且设施老化简陋, 根本无力承办全国运动会。在此情况下, 1934 年, 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在“大上海计划中”特意增加了筹建大型体育场的报告。南京政府在接到报告后, 批准上海市政府发行350 万元公债, 其中100万元作为上海市体育场的建设费用。同年8 月, 上海市体育场开工, 并于10 月举行了奠基仪式。1935 年8 月完工。上海市体育场的建设, 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建筑奇迹, 其工期短, 且建设精良, 让不少外国建筑师也叹为观止, 并且被誉为是“空前伟大”的体育场[3]65。

上海市体育场由中国建筑师董大酉主持设计。董曾留学美国, 在设计理念上, 借鉴了当时美国最为先进的设计风格。上海市体育场占地2 万平方米, 可分为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三个部分, 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体育场之一。运动场的大看台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环绕田径场长达1000 米, 看台高11 米, 分为两层, 设22级台阶, 最多可容纳6 万人。看台底层设有回廊, 回廊宽6 米, 设有商店、休息室、公厕、储藏室以及34 个观众出口。比赛结束后在5 分钟内观众可以全部疏散。

田径场南北为330 米, 东西为175 米, 设有500 米跑道一条。中央为足球场, 东西看台中央为司令台、高约12 米。正门前, 建有广场, 沥青地面, 建筑面积8000 平方米。饰以花坛、旗杆。正门与大厅之间, 设有三座拱形大门, 高约8 米。大厅与内厅之间设有六个拱门, 高约4 米。内厅以红砖地、黄粉墙、花窗、宫灯等中国传统元素为装饰。两边为贵宾室和运动员休息室, 二层为首长休息室和外宾接见室, 步出休息室或贵宾室即为看台。西司令台正门立面设三座大拱门, 建筑上部和檐部点缀传统式的小构件和线脚, 拱门上刻有“国家于城”、“我武维扬”、“自强不息”题额, 其左右顶巅置古铜色大鼎各一, 供插放火炬。

体育馆总长为82 米, 宽41 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 拱形屋顶, 其上弦弧线达30 米, 层高20 米。看台采用高射式采光, 以避免强日光直射, 穹顶装双层玻璃排窗10 扇。看台宽1l米, 共13 级, 可容纳5000 多名观众。中央赛场长40 米, 宽23 米, 铺设双层木质地板, 可供篮球、排球以及体操等项目的比赛。露天游泳池长52 米, 宽20米, 池底呈匙形, 浅水区深1.24 米, 逐渐沿斜坡延伸, 最深处达3.38米。并可供专业比赛使用。跳水区设跳水台、跳水板。游泳池设八条泳道。整个游泳池2200 立方米, 池水采用过滤设备循环[4]97。

综上所述, 上海市体育馆, 无论在规模上、设计上、功能上都堪称当时最为先进的体育场。正因为如此, 其投入使用后, 对于上海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大上海计划”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尽管“大上海计划”未能完全实现,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宏大的规划, 上海的体育事业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首先, 在“大上海计划”的影响下, 上海的体育事业有了层次较为全面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早期的体育活动长期为西方人所垄断,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缺少自己的公共体育设施。普通民众, 即便想参与体育活动, 也无处可去。缺乏公共体育设施所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普遍低下。由于没有必要的运动场所, 以及对抗性比赛的实践, 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很低, 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大上海计划”实施后, 上海华人的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运动员在各个体育项目上的竞技水平均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其次, 在“大上海计划”的影响下, 上海城市的经济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 因而为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除了公共体育设施项目之外“, 大上海计划”中还涉及教育、商业以及工业设施的建设。这些公共项目, 对于体育的发展, 或多或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使上海的体育朝着商业化、娱乐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再者, 在“大上海计划”的影响下, 上海体育的大众化程度不断提升。以足球运动为例, 早期的足球比赛为外侨所垄断。华人运动员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 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比赛活动, 甚至连日常的训练也得不到保障。因此, 竞技水平难以提高。上海市体育场建成后, 华人足球运动有了基本的活动场地,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华人足球联赛。据统计, 上世纪30 年代, 上海足坛的专业队伍有数十支队伍, 其中绝大多数为华人球队。同时, 上海体育场良好的设备, 以及大规模的场地, 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进入球场观看比赛, 从而使足球成为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化体育活动之一。此外, 除足球运动外, 上海的篮球、排球、竞走、长跑等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 均在上世纪30 年代后全面超越外国运动员, 与上海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备是分不开的。

最后“, 大上海计划”为上海留下了十分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上海体育场作为近代优秀的体育建筑, 对于研究近代上海体育, 以及公共体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其在设计理念上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对于研究近代体育建筑、体育设施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总而言之“, 大上海计划”作为民国时期上海城市发展黄金十年中最为重要的产物, 其为上海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规划, 从而使体育与上海城市文化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 “大上海计划”最终没有完全落实, 但是其对于近代上海体育所产生的影响不可磨灭。

摘要:上世纪30年代, 上海市政府预备实施一项名为“大上海计划”的城市工程。在这一计划中, 公共体育设施被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关键词:大上海计划,公共体育,体育设施

参考文献

[1]周松青.上海地方自治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熊月之, 周武.海外上海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 篇8

面对城市公共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以城市防灾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将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共设施的应急能力进行设计分析,总结归纳设计方法,提出具体设计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在城市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基础性参考。

关键词:

城市防灾 城市环境 公共设施 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16-03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生活节奏快,已远非过去可比。近年来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城市中一旦发生灾害便生容易形成连锁反应,灾害本身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城市十分有必要在各层面构建有效的公共安全体系。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户外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每天面对着城市中的诸多隐患。因此设置一系列安全的,有效的,能够为城市公共安全起到保护、支持作用的公共设施,必将成为城市建设需求中的又一目标。

1 我国城市防灾的背景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传统灾害的威胁,人类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应灾能力,来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在城市防灾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举措,同时各相关领域的发展对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城市已经拥有抗灾减灾的应急意识,建立起了防灾减灾体系、绿地减灾应急系统等,这为城市建立合理健全的防灾型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现状

2.1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新思想

随着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思想意识的介入,如今的公共设施设计正趋于多样化形式发展,一些功能单一、形式简单、造型单调的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被新形势所取代。与此同时,“人文关怀”、“人机交互”、“城市安全”等全新思想理念也正在不断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之中,科学、高效、便民的设计理念渗透到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的每一个角落(图2-1)。

2.2 应对城市防灾方面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不足

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已经开始了第二个关于城市防灾的五年计划,城市防灾理念正在不断地得到重视并正在变得专业、规范。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汶川等城市已经开始结合防灾体系规划设置了系列防灾减灾型的户外公共环境空间(图表2-1),例如城市公共绿地、学校操场或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场所等,并且均有针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独立篇章,这些都是我国防灾思想逐步深入的成果。

然而针对城市防灾方面我国的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仍存在以下不足:

(1)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公共设施能否被有效利用主要是依靠功能,当前我国的应急服务系统规划主要还是在效仿于日本、美国等研究城市防灾理论较早的国家提出的早先思想。这样就使得这些思想在移用至我国防灾思想中时会造成许多环节脱轨,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缺少完整深入的设置规划,推及到各个地方区域则更是无法切实的应用到实地。

(2)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无法做到定期检测。由于灾害发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而任何公共设施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因此对于防灾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定期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再结合各地域的气候环境不同,许多设施在应对不同气候环境时会发生老化、变形等现象,如不及时检查,很难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应急突发事件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针对性。正如上文提到的,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气候不一,如不因地制宜,统一样式的公共设施在应对不同气候环境时会产生不同的情况,这会使得公共设施的应急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3 城市防灾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通过上文对城市防灾的大环境及防灾理念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所处角色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设施在城市防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防灾水平迫在眉睫。在此针对城市防灾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从以下4方面进行总结。

3.1 应对城市灾害的共通性

资料显示我国主要的灾害有洪涝、干旱、虫害、地震、啸山等。在城市区域内应主要防护洪涝、地震以及其一旦爆发将会带来的次生灾害,例如火灾、疫情等情况。由于户外空间的场地、环境、物力等实属有限,不可以在场地中随意增添设施,因此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在功能配置上要考虑各项灾害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灾害的共通性,结合防灾避险时人们的首要需求,抓住主要矛盾,用最简洁的方式解决问题。

3.2 应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特殊性

我国各地气候迥异,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南方地区夏季酷暑难耐,这给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带来极大的考验。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平均气温低、气候严酷、广泛降雪,恶劣的天气情况导致人们在室外停留时间大幅缩短,且严寒会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在设计寒地地区的户外公共设施时要考虑到气候相关因素,在注意防灾减灾功能的同时要兼顾防寒保暖、防滑以及缓解人们生理及心理压力等要素。并且寒地城市冬夏冷热交替明显,许多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容易产生形变,导致其利用率大幅下降,因此在设置材料和使用形式方面也要考虑到其冷热的变化。而与之相反的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烈日强烈,在设计考虑时就要想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避暑、降温、遮阴等功能,同时考虑公共设施时间久了是否会产生霉变,另外降雨频繁,公共设施发生潮湿生锈等问题也需要列入考虑范围。总之在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时一定要结合不同地区气候的特征,让设施在保护城市安全方面更加具有地区针对性。

3.3 结合灾害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

nlc202309030103

城市公共环境在防灾避险中发挥的作用会因为时间序列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时间的序列可以分为“预防阶段”、“灾害发生阶段”、“发生后立即阶段(发灾后一约3小时时间)”、“紧急阶段(约3小时一3天)”以及“应急阶段”和“复旧、重建阶段”。因此在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城市户外公共设施在设计上也应该结合上述的时间序列,将公共设施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功能,同时在设置的位置上也要结合该区域内整体的防灾救灾规划,均匀合理的分配,以满足各阶段的不同需求。

3.4 灾平结合

具有防灾理念的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还应考虑平灾结合的理念,设置时要想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公共设施应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娱乐、互动的辅助工具,应急防灾功能只在特殊情况下启动,因此不能因为要满足防灾减灾功能的应急需要而忽略了公共设施平日里的正常服务功能属性。

4 防灾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设计实践

4.1 方案定位

建设有应急能力的公共设施是城市防灾体系构建中必要的环节,由于公共设施直接贴近使用人群,其使用功能可在紧要关头直接关联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设计合理、高效的具有城市防灾、安全、卫生主题的公共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方案为《户外应急救护座椅》设计(图4-1)。公共座椅是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中最常见设施之一,而在人们安全一旦突发状况需要紧急救援时,由于道路狭窄、曲折等原因转移伤员往往成为急救过程中一大难题。设计依据应对灾害的共通性和平灾结合策略,将城市公园、休闲廊道等户外环境中的公共座椅与临时急救担架功能相结合,让原地救护与救护车等转移措施更好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安全保障与方便。

4.2 方案设计

(1)形体与功能

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受用人群定位为在户外场地中发生突发状况需要马上平躺或转移的人群,因此在设计上需要分别满足发病者和救援者两方面的需求,符合相关规范和方便救援成为两大主旨;其次还要考虑由于座椅设置于公共环境中,一旦具有担架功能的部分被移走,那么剩余的部分也一定要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即剩余部分仍还能让人就坐,并且考虑使用部分的不完整性而带来的缺失感可以让担架用完尽快归还(图4-2)。最后就是在整体风格的把控上体现现代户外公共设施的时尚简约特点,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注重外观的流线美。

(2)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可以根据椅背上设置的示意图来操作(图4-3)。首先分别抠动担架和座椅结合部分的凹槽,将两者分离;其次沿轴展开担架,这时即可将需要急救者抬至担架表面平躺,使用者抬动担架侧面的抠手可将病人转移;最后不要忘记将使用后的担架归还原位。

(3)色彩

颜色方面主要考虑到人们的易识别性。由于黄色是最易让人眼识别的颜色,与白色搭配更使得座椅可以在环境中凸显,因此主体色调采用黄白两色。并且需要考虑能够让使用者迅速准确的将担架与座椅分离,因此在两部分的设置上使用两种颜色将其区分。

(4)材质

担架部分材质主要采用PVC发泡板,其特点主要为防腐、防潮、防霉、不吸水,稳定性好且相对轻便,在人们搬移时比较方便,且作为公共设施,耐久度也要相对较好。椅身剩余部分材质为金属喷漆材质,实用性较好。

4.3 方案评价

方案通过将具有应急救护措施的担架和户外公共设施中最普遍的公共座椅相结合,可以达到户外应急防护的目的。这种双向功能的结合不仅可以满足在城市防灾环境下的伤员转移,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身边发生突发状况的人提供帮助。且由于一般设置公共座椅的位置多为城市中的步行休闲区域,多数车辆很难到达,运用这种形式的担架可以方便的将伤者进行转移,已达到和救护车辆的很好对接。不过方案只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在结合实地区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进行材质、使用方式等局部修改。

结论

提升城市应急状况能力是赋予户外公共设施的特殊性质,由于公共设施的自身属性使其具有与人互动、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公共设施所处的环境是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的基础,因此,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考虑环境安全因素,以城市防灾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将城市公共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切实的制订出适宜城市建设的公共安全型公共设施设计参考。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城市公共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可以通过设置系统的防灾型公共设施得到提升。

(2)结合城市防灾视角,文章梳理了目前我国公共设施亟待改善的问题。

(3)鉴于我国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在防灾能力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理论、实践经验,提出4项设计策略,应对城市灾害的共通性,把握不同区域的气候特殊性,了解防灾各阶段的需求属性,把握灾平结合原则,打造真正和户外环境相适应的具有防灾能力的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方案。

(4)运用应对灾害的共通性原则和平灾结合原则设计《户外应急救护座椅》,在实践方面支撑了主题。

文章内容中仍有需继续深化的部分,在防灾各阶段设置方面,应继续细化防灾各阶段的节点划分,并进一步测试针对不同灾害以及不同区域的阶段划分的差异,更加准确地制订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防灾规划体系,引领我国防灾型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建设走向成熟。

上一篇:银行承兑汇票签收单下一篇:小学生愤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