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获利能力分析(共8篇)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篇1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姓名:罗才婉 班级:电会200903班 学号:20090501130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要不断地加强企业管理与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大地获取利润,企业的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反之,盈利能力越差。企业只有不断地获取利润,才有可能发展,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就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具有更优势的发展前景,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而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至关重要。
【关键词】 企业 盈利能力 指标分析 因素 措施。
一、获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
(一)获利能力的概念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获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仅仅凭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来判断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因为企业利润水平还受到企业规模、行业水平等要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利润是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与一定的收入而言的。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也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的,是所有利益相关集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获利能力的目的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利润,并使企业能够持续而稳定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对企业经理人员来说,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获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经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各项收益数据反映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表现了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大小。用已达到的盈利能力指标与标准、基期、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他企业等相比较,就可以衡量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优劣。因此,盈利能力是企业发现问题和改进企业管理方法的突破口。(2)通过获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获利能力来反映,通过对获利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对于债权人而言,进行获利能力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举债时,债权人势必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对债权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投资人而言,进行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就获得更多利润。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投资者获取的股息,此外,企业获利能力增加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
对于政府而言,进行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更好的向企业征税。企业获取利润是其缴纳税款的基础,利润越多缴纳的税款就越多,反之,缴纳的税款就越少。
二、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一)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就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净资产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资产利润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资产获利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与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
(三)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毛利额/营业收入净额×100% 毛利额=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成本
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获利。
(四)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
销售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它可以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而获取利润的能力。销售净利率越高,则企业通过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五)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净资产的收益水平,指标越高,说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带来的收益越高。
(六)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
三、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 利润是收入与费用差额,凡是影响收入与费用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的高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全过程就是耗费和取得收入的过程,所以获利能力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综合体。
(一)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获利能力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额根本保证,营销能力是用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来反映,它受营销和营销状况的影响。
(二)收现能力:
收现能力是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商业新颖大量存在的条件下),未收现的销售额只是观念上的收益来源,了解企业的收想爱你能力可以从了解信用条件、加速账款回收的制度方法、催款等方面进行。
(三)降低成本的能力:
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可以增加收益。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取决于技术水平、产品设计、生产规模大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高低。
(四)财务状况的能力:
财务状况的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合理的资金结构会使企业具有较稳定的获利能力
2、偿债能力过高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创造利润能力的潜力;反之,会使企业在盈利额度情况下破产
3、资产负债率高于债务成本时,负债经营可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4、营业资本增加会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加获利机会
5、资金周转速度快,在同等条件下可节约资金,节约的资金可用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创造水平的提高
(五)回避风险的能力
风险很高的获利能力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不能代表企业的真正收益性。
四、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
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产品综合毛利率
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就要提高或达到一个最低的产品综合毛利率水平,这是实现盈利的前提。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企业的销售收入一直在递增,而企业经营利润不但没有与销量增长同比递增,反而有时会出现没有盈利甚至亏损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把握好产品综合毛利率。产品综合毛利率是指企业所有产品毛利率的平均水平,是企业总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后除以总销售收的比率。在经营活动中,提高产品综合毛利率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就是提高产品价格,但在现实的经营运作中,原材料在不断地涨价,而产品售价却持续走低,造成产品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企业提高产品综合毛利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如下三个:(1)设法采用同价值、价格低的新原料或进行比价采购降低原料成本;(2)不断研发具有高毛利的新产品来取代老产品;(3)改进营销措施,强力推广高毛利产品,提高相对较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比率,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综合毛利率的目的。
2、提高产品结构率
产品结构率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产品发展导向,也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只有具备良好的产品结构,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产品养产品、市场养市场”,同时能获得较好的盈利。因此,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性产品或未来发展性产品的销售比率是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在产品导向方面,一方面要设法使产品结构向毛利率高的方向引导,提高毛利高的产品的比重,另一方面向未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方向引导,培育竞争力强的产品,例如在方便面行业要开发创新型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向培养主导产品方向引导,如提高1元以上高毛利产品的销售比率,为市场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在现实营销活动中,业务人员往往只愿意销售畅销的产品,而不是企业要求推广的产品。因此,可以采用通过对经销商的返利、促销政策及营销人员激励等政策措施,使产品结构向高毛利率的产品倾斜,从而达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整个企业的产品综合毛利率的目标。
3、提高战略区域市场销售率
企业能否盈利的生命线,应做好自己的战略性根据地市场,提高战略区域市场在公司整体销量的比率是公司未来的盈利方向。另一类是能为公司经营提供边际贡献的区域市场,此类市场虽然不能直接为公司实现盈利做出贡献,但通过增加该类区域的销量,企业单位固定成本随着销量的递增而呈递减变化,可有效分担企业的固定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边际贡献,为企业实现整体盈利做出贡献。而另外一类市场运距过长的边缘性区域市场,此类市场不但不能为公司的边际利润做出贡献,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利润,即需要其它市场的利润弥补该区域市场的亏损。针对这类市场要采取收缩性战略,果断停止此类市场的发展,同时对亏损性产品禁止发货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提高营业费用率
在销售过程中,营业用率是企业实现盈利的保障。而现实营销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设计好的产品(有较好的毛利率)一个月下来销售经营的结果却出现了亏损呢?”实际上,就是促销费用增加的原因。促销费的增加表面上减少了销售收入(搭赠部分),而实际上变相降低了产品毛利率,这时亏损就必然发生了。同时,原料上涨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涨上去,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想提升销量,又不得不加大产品的促销力度,往往会出现“有价无利”的现象。因此,中小面企要加强促销费用的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控制指标,把计划投放到营销上的人力费、促销费、运输费、推广费等分解到每个销售区域,销售区域分解到每个市场,甚至每个业务员,做到每季、每月、每旬、每日的跟踪考核,才能保持企业正常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先治,池国华著.公司理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杰著.小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3]石兰东著.财务活动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篇2
1. 营运能力的内涵。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 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2. 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分析。
(1)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又称收账比率, 是指在一定时期, 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 所需要的天数资本流动的频率或周期时间, 是衡量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性快, 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 如果有较少数量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实际超过应收帐款天公司账户的规定, 债务人违约时间长, 资产信用度相对较低, 帐户应收账款业务的信用调查和催收账款不力, 结算为不良贷款, 暂记帐户甚至死帐, 导致企业资产流动性很差, 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2) 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数量和一定时期内的所需要的天数循环或循环时间的库存周转次数。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是商品的成本之间的比例资金及其周转完成, 这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销售和库存过剩能力的重要标准, 并根据企业流动资产的效率分析。还有的周转速度, 即存货周转率, 周转天数短, 说明企业的销售效率高, 库存积压少, 营运资本占存货比是相对小的, 这无疑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存货周转率低的是一个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管理不善的迹象。
(3)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率是指在一定财务期间某种金融期流动资产价值 (或流动性) 周转次数或完成天数周转需要, 这是目前所有的资产价值的企业的反射 (即所有的流动性) 的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一个逆指标, 周转时间短流动资产, 利率越高。结合存货, 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导致缓慢的存货占了大量的资本, 信用政策过于严格, 因此, 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企业必须调整信贷政策, 加强系统中的库存。
(4) 总资产周转率。总的资产周转率, 是指在一定财务期间, 所有资产的企业资本循环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和完成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这表明, 综合考虑操作率的影响。更多的资产周转率总资源共享的数量, 或周转时间短 (总周转期短) , 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快, 这说明了企业的经营能力越强;相反, 总资的产周转次数越少, 或总的周转天数越长, 表明总资源共享金的周转速度慢 (周期) , 表明公司利用资产运营效率变低, 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要想提高销售收入或资产的处理措施, 来提高总资产利用率。
二、企业的营运能力问题
1. 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企业资产管理这几年已经有所加强, 但从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 仍存在很多问题, 如企业资产长期不清理, 账、卡、物不符;企业的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实物管理部门配合不好与实物不符;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盘损和报废不按企业有关文件执行, 自行处置的;设备技术改造后, 该报废的资产不报废, 改增加的资产不增加的;为完成企业固定资产销售率指标, 竣工决算不及时进行, 已投产使用的资产长期游离帐外, 造成资产严重不实的;部分企业资产管理岗位配备不到位, 管理者素质较低, 以上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2. 总资产周转速度较低。
总资产周转率综合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整体营运能力, 目前来看, 企业资产周转次数越少企业资产的或周转天数就多, 这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差。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一个企业资产效率的重要财务比率, 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指标通常被定义为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但是在企业计算的过程中含义较为模糊, 所以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3. 资金回收速度较慢。
企业目前的资金回收相对较为困难, 一个是企业从产品验收转化为产品挂账的过程相对较慢, 另一个原因是由产品挂账转化为资金回收的过程较慢。由于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不确定性, 使企业资金回收缓慢。现就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相应对策进行简要分析。企业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出于更多的占有市场和扩大的竞争需要, 以及为了能实现更多的产品销售业绩, 不顾合同条款及资金回收期限, 以至于资金回收处于被动状态, 资金回收困难。企业资金回收较慢的内因取决于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可调整控制的因素, 只要企业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就能在扩大的同时, 能够提升企业的资金回收速度。
三、加强企业的营运能力的对策
1. 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企业资产的购置, 必须在投资预算额、该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资本成本、预计现金净流入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各级机构应形成“没有计划, 不得执行;执行计划, 不得突破;专项计划, 不得挪用”的观念, 当年的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 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 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对计划的执行实施有效的监控。同时, 加强企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 细化成本控制, 科学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 减少超计划情况发生。作为处罚措施, 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机构, 企业管理决策层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 按违规全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机构下一年度计划盘活闲置的企业资产管理的闲置给企业的资产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也影响了企业的资产运作效率。为了更好地处置资产的闲置问题, 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 提升总资产周转速度。
总资产的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平均资产总额比率。总资产周转率也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所以, 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 (次)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X100%
公式中: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指的是企业当期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的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数值来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值取自《资产负债表》
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 /2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标准的运作效率, 企业总资产从投入到产出过程中的周转率, 反映企业的所有资产管理效率和利用质量。通过对指标的对比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 加速资产周转, 提高利润。存货周转率的分析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发现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库存管理, 作为营运资金可能占用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提高企业的管理, 促进企业挖掘潜力, 积极的收入,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和资产的利用效率, 在正常情况下, 企业的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 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3. 强化资金回收速度。
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回收率, 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企业应该根据客户有不同的信用和标准状况, 信用状况良好, 和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 可以使用宽松的信贷政策;一般来说, 应该采取审慎的信贷政策;对企业信用不良应使用现金销售或其他更苛刻的条件, 以避免造成不良债务的增加。
在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公司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 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 定期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催款通知信, 电话, 面谈、诉诸法律手段, 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应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激发销售人员的责任, 加快资金回收。
第一是利用对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这五个系统, 对企业的客户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政策, 给予其不同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折扣等。第二是在赊销和现销两者之间做个科学权衡。如果赊销比现销能给企业带来更大利润和好处时, 才应当实施对商品赊销。第三是企业应对“账龄”分析确定, 明确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进行跟踪式监督和管理。第四是采取适当回收政策。对不同客户、不同“账龄”采取不同收账政策。
摘要: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为满足新项目投资运营的需要, 采用各种科学的评估方法, 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经营状况、财务、信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要素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评估, 通过评估衡量企业是否适合投资新项目。它可以避免企业发生重大的投资失误, 为企业顺利进行新项目的营运打下良好基础。文章从企业营运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提出解决措施, 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劳动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向红.如何分析企业运营能力[J].中国农耕经济.2010, (9) 42~43
[2]陈俊.企业运营能力指标分析及评价[J].会计之友 (上旬刊) .2011, (06) :25~26
[3]王城.怎样理解和应用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11) :12~14
[4]娄春晖.关于企业运营能力评估基本问题的探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3) :89~91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获利能力;分析;重要性
一、获利能力的含义
获利能力也叫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能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对经营者而言,通过获利能力的分析,从而知道企业经营上和管理方面出现的弊端,以便企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的发展。获利能力的大小不是一个绝对的说法,利润往往是投入相对的成本,取得的收入来说,利润越高,说明获利能力越强,相反,利润越低,获利能力越差,企业的获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二、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一)对销售获利能力的分析。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而言,销售获利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营业利润的高低可以通过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了解到,销售业绩是和营业利润相挂钩的,企业的营业利润随着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利润额=产品的销售量*利润率
(二)对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的分析。很多企业都有债权债务的存在,对于所有者的投资,应该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他们的收益,投资得多收益的高,投资得少收益得低,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很多投资者会根据所有者投资收益的高低来判断是否投资,这种现象是通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市盈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总体而言,要提高所有者获利能力,只有所有者的投资收益的不断增加才能获取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考虑进行对其投资或追加投资。
三、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因素
(一)受生产能力的影响。影响企业获利能力一方面是受生产能力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生产能力是企业基本运营的根本,现在分析一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人员,熟练的生产技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这些方面都关系着生产能力,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有了专业的生产人员必定有着熟练的生产技术,为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增添了一个动力,企业在管理层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者在提高生产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受营销能力的影响。营销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销售能力,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占优势,产品的种类和对需求者的吸引力,需求者看重的是产品的优势,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致命的弱势,这决定着企业营销能力高低的一个因素,所以企业的提升营销能力有利于市场营销能力的开展。
(三)受税收政策的影响。針对社会现状,对税收政策实行一些调整,改行现行所得税制,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税收政策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实收优惠,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要增收高额的税收,不利于企业的获利。
四、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企业筹集资金的方法有很多,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是企业获利能力的前提,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筹资结构,不当的筹资结构也许会使企业走上负债,在筹资的过程中应该对筹资结构进行风险评估,筹资给企业带来利益,但风险与利益往往是并存的,为了降低筹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面对多种筹资方案作出正确的筹资选择。
(二)增加收入节约成本。任何企业生存的动力和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保证企业利润,增加销售收入,还要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当企业的竞争对手的市场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时,成本的控制就成为了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
(三)解决财务状况和评估风险。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知道企业的获利能力,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方案解决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并及时解决。风险的评估关系着一个企业发展的趋势,一般来说,风险很高的获利能力是短暂的,在不确定的因素致使企业的获利能力高并不能代表企业真正的收益性,企业应该有专业人员进行对企业定期的风险评估,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总之,企业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要在众多的企业中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要从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影响企业获利的因素以及提出如何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发现影响企业获利的根源,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分析体系,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地发展,达到企业不断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分析 篇4
一、动态环境
动态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竞争在形式、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这些环境是处在动态变化或不确定性的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其主要特征是动态变化。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战略制定、选择与管理的问题也就相应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首先,动态环境使企业战略内容(包括经营范围、资源分配、竞争优势)的变化;其次,企业战略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因为企业总是身处于竞争激烈与动态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动态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发展及其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动态环境下各种环境变化时应采取对策的管理和通过变化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由于环境的动态、多变性,产业环境对企业战略能力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战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在外部动态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动态环境是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形成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核心能力分析 篇5
也就是说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在长期运行中,将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特殊的整合、升华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所产生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从来都是激烈无比的。企业要更好地生存、做长寿企业,就必须找到一根能撬动市场、赢得竞争的杠杆——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所以说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分析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行业一流水平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1、能够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2、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
3、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纽带,也是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的食物体现。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能力,必须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1、有价值的能力。核心能力给顾客带来的应是核心的价值。
2、独特的能力。是指那些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极少能拥有的能力。
3、难于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模仿建立的能力。
4、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
二、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分析。可运用主营领域明确程度、主营领域市场占有率及其行业排名、主营领域收益占总收益的份额等指标对主营业务进行分析。
2、核心产品分析。
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有形连接,是决定最终产品价值的部件或组件。分析指标和方法包括:核心产品的市场 份额、知名度、美誉度、行业延展度、销售收入增长度及未来市场前景预测等。
3、核心能力分析。
核心能力具有动态性,昔日的核心能力今天可能已退化为一般能力。企业为了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不同企业在不同的竞争力方面较为突出侧重是不同的,由于在一些方面较强,一些方面较弱,但经过较好整合与协调处理,体现出的是整体竞争力较强,表现出了强烈的本企业竞争力特色。这也正好显示出了为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易模仿的特性。
三、打造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上。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当下中国企业的一个历史重任。那么,如何构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1.从自身做起,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充分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
竞争中的作用,要重视、关心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集中公司优势资源来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身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各方面与同行的差异优势。在扩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优势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与满足用户特殊效用与需求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恰恰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发挥,而其能否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打造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与打造提供制度保证。企业的不活和竞争力不强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第五,塑造独有的企业文化。
“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惟独不能模仿的是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成为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2.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核心竞争力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联盟有助于一个企业向另一企业学习专业、管理等能力,有助于两个企业的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可通过企业兼并与整合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与整合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与整合,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与整合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第三,培育大量的、忠诚于本企业的稳定顾客群体。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要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
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由于缺乏有效的提升而可能贬值,造成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一是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员可能会渐渐游离出去。而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大型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到大规模扩张的紧要关头,往往不为人所察觉。对此引入人力资本管理概念是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企业应通过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有用人才吸引并长期留住。应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的管理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二是如果较多员工由于个人行为而改变企业统一制订的组织管理制度(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下降。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甚至消失殆尽。
企业核心竞争力=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
企业决策力
是企业组织辨别市场机遇和陷阱的能力。它也就是企业组织有机体的脑力。只有当企业具有强大的决策力时,才能保证企业与时俱进,把握住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哪怕是细小的变化,并且能对这种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不仅如此,这种反应还必须体现这种变化的趋势。
支持力
是企业的资源支持能力。它也就是企业组织有机体的财力。它表现为企业所积累的资源规模和质量状况,是能为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提供支持的能力。只有当企业具有强大的支持力时,决策选择的余地才广阔,面对市场机遇才不会仅仅是嗟叹。即使天降甘露,也只有早备好了能收集甘露的瓢盆缸罐才有意义。
执行力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篇6
鲁粤苏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作者:袭著燕 张颖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2年第04期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篇7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一)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意义。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 (含本金和利息) 的能力。通过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能够揭示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的大小、筹资的潜力, 也为企业的理财活动提供参考, 这些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企业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
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投资机会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影响, 它的下降一般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减少。因此,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2、从债权人的角度而言。
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资金本金、利息或其他的经济利益能否按期收回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的将会导致本金与利息收回的延迟, 也有可能无法收回, 因此,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有利于债权人进行正确的借贷决策。
3、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能否正常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也是对企业承受财务风险能力大小的分析, 因此,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
4、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
企业偿债能力与企业履行合同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它的下降会影响到资金的周转甚至是货款的安全, 因此,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有利于供应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
(二)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内容。
企业偿债分析的内容受企业负债的内容和偿债所需资产内容的制约, 偿债能力分析通常被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或者说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或者说是在企业长期债务到期时企业盈利或资产可用于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二、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负债的规模与结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水平等是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
1、资产的流动性。
财务分析人员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 一般是将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率大小算出, 并以此数据作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弱的依据。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包括是否能不受损失地转换为现金以及转换需要的时间。流动资产是偿还流动负债的物质保证, 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此外, 它与流动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有关, 从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角度看, 一般地说, 流动资产越多,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也分为速动资产和存货资产两部分, 在企业常见的流动资产中,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是影响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因素。
2、流动负债的规模和结构。
流动负债的规模是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短期负债规模越大, 短期企业需要偿还的债务负担就越重;流动负债的结构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比如是以现金偿还还是以劳务偿还的结构、流动负债的期限结构;流动负债也有“质量”问题, 因此, 债务偿还的强制程度和紧迫性也是影响的因素。
3、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水平。
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中很多短期债务都是需要用流动性最强的现金来偿还, 因此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长期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及其他长期负债, 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1、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强, 则长期偿债能力就强;反之, 则长期偿债能力就弱。一个企业如果一直处于长期亏损, 需要变卖资产才能偿还债务, 企业不能正常的经营活动, 将会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可见,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2、投资效果。
投资的效果如何将会决定企业是否有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
3、权益资金的增长和稳定程度。
对于债权人而言, 都想增加权益资金, 而把利润的大部分留在企业, 减少利润向外流出, 对投资者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这样反而提高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4、权益资金的实际价值。
当一个企业结束经营时, 最终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企业权益资金的实际价值, 是影响企业最终偿债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5、其他相关因素。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 也会因为一些没有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其他因素, 对企业偿债能力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必须认真对待。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通常被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通常可以运用一系列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来进行。短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企业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及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等, 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比率的大小将决定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 不但可以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比较, 也可以从自身的趋势进行分析。表1是青岛海尔公司连续3年的偿债能力的比率数据。 (表1)
通过以上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海尔公司2004年的流动比率比上两年度高, 说明短期偿债能力提高了, 债权人利益的安全程度也更高了:2004年的速动比率比上两年度也高, 说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更强了;2004年的现金比率也比上两个年度高, 说明支付能力更强了。上述三个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结合行业水平或者竞争对手的水平进行分析可能更有意义。但就该公司连续3年的比率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青岛海尔公司2004年度的短期偿债能力比往年度有较大增强。
此外,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还存在很多缺陷, 比如计算指标时计算口径不统一;它们只是静态地反映企业本期末这一静态时点上的偿债能力, 无法反映企业在下一个期末的潜在的偿债能力;比如下一个期间的劳务收入带来了现金流入或费用的支出等带来的现金流出, 这都将会改变企业的偿债能力, 这些都未能得到体现。因此, 在分析时都要考虑此因素。
(二)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来分析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分析不同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 分析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一系列的比率来分析长期偿债能力, 主要的衡量指标有很多, 如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等。表2是同仁堂与深圳三九药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 (表2)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可以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 这个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 反之, 比率越低, 则越强。
从2004到2007年同仁堂的资产负债率每年连续降低, 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来越强, 表明同仁堂资产有19.41%是来源于举债, 或者说同仁堂每19.41元的债务就有100元的资产作为偿还的后盾。另外, 同仁堂的资产负债率始终低于同行业, 这说明同仁堂医药的财务风险低于深圳三九药业, 长期偿债能力强于三九药业, 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长期债务, 对于债权人来说, 承担的风险不大。
产权比率=负债/股东权益, 反映债权人贷款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与资产负债比率都是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 不过他们还是有区别的, 产权比率主要揭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相互关系, 说明财务结构的风险性, 以及股东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反映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太低, 说明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弱, 反之, 则越高。表3是同仁堂与深圳三九药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比较。 (表3)
一般来说, 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 否则企业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 长此以往, 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同仁堂2007年的利息保障倍数虽然低于2006水平, 但高于其2004年、2005年水平, 且远高于同行业三九药业2007年的水平, 说明其能够维持经营来按时支付债务利息, 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保障, 所以其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没有债务风险。
通过上述数据比较, 同仁堂药业公司有些指标远远高于同行业的财务数据, 不难看出同仁堂药业公司具有良好的长期偿债能力, 抗风险能力相当强。
四、如何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一) 优化资产结构。
正常经营的企业, 其资产总额总是大于负债总额的, 但由于受资产的变现能力快慢、难易影响, 导致了偿债能力强弱, 因此要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才能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由于一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导致企业资金被积压, 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直接导致企业偿还债务能力降低。因此, 应尽量减少货币资金的闲置, 减少流动资产的占有率, 要加强货币资金的利用率, 提高货币资金的获利能力, 充分利用拥有充足的货币资金的强大优势创造更高的利润。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存货过多会占用资金, 且通常变现能力较差, 直接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因此要减少在产品, 扩大销售产成品, 降低原材料库存。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快应收账款回笼的速度, 根据客户的不同分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账政策, 谨防应收账款过大。对于长期投资, 应要先对他们进行仔细地预测和分析, 避免盲目投资, 如摊子铺得过大, 一时难以收缩。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防止固定资产闲置过多, 要充分利用资金。
(二) 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
在我们身边往往有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出现, 这些企业并不是因为资不抵债, 而是因为缺乏合理的安排, 资产不能按时变现, 及时偿还债务。因此, 企业事先应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 才能为企业保持良好的信誉, 避免偿债引起的风险。在制定偿债计划时要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提供的数据必须要准确可靠;要对债务合同、契约中的还款时间、金额和条件等详细逐笔地列明, 结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资金收入, 把每一笔债务的支出与相应的资金对应, 做到量出为入, 有备无患,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偿债计划、资金链互相的配合, 尽量使企业有限的资金通过时间及转换上的合理安排, 满足日常的经营及每个偿债时点的需要。
(三) 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
随着各行业激励的竞争, 企业的资金链也会随之变得紧张起来, 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上, 举债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向银行贷款, 发展到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而选择合适的举债才是最主要的。一是向银行借款, 其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 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二是向资金市场拆借, 这个只能适合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 而且使用时间不长, 资金成本又较高;三是发行企业债券, 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 能筹集的资金十分有限。对外发行债券, 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 资金成本较高, 稍有不慎, 会带来很大风险, 如果举债的资金合理科学地使用, 经营得当, 不但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 还能大大提高企业的收益;四是使用商业信用, 不仅成本低, 而且十分灵活, 但要求企业有良好的信誉。
(四) 培植良好的公共关系。
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善于交际的能力, 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 要让自己的企业做到诚实无欺, 讲信誉、守信用, 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 这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五) 增强偿债意识。
有的企业, 虽然具有偿债能力, 由于缺乏偿债意识, 造成“赖账有理”的心理, 能拖则拖, 能赖则赖。这样的企业虽可得到暂时利益, 但从长远看, 企业会失去诚信, 失去朋友, 最终企业将会失去偿债能力, 然后破产倒闭。
总之, 作为现代企业应居安思危, 重点关注自身的偿债能力, 科学地进行分析、掌握规律, 努力提高偿债能力, 让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摘要:偿债能力是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灵活性及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融资、投资以及经营等均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可见, 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对于提高企业偿债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偿债能力,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4.
[2]曹冈.财务报表分析[M].中央电大出版社, 2007.12.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演化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96-02
企业竞争优势、竞争力与核心能力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升华为企业核心能力一直是理论界与学术界重点研究的内容。文献[1]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进与创新突破,但对于如何由企业竞争优势上升为企业核心能力则缺乏进一步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对比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竞争力与核心能力这三个概念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演化到企业核心能力的路径。
1 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也有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就是指一个企业在有效的“可竞争性市场”上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超额利润或高于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盈利率的属性或能力[2]。
战略管理理论对竞争优势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竞争优势外生论和内生论。竞争优势外生论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外部产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竞争优势内生论则试图从企业内部寻找竞争优势源泉。
1.1 竞争优势外生论
竞争优势外生论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别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原因是市场结构导致的产业进入和退出障碍、政府保护与限制以及产品的差异化。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将S─C─P理论应用于其所建立的竞争战略理论中,该理论提出:竞争战略就是企业在某一产业里,针对决定产业竞争的各种影响力建立一个有利可图的和持之以恒的地位。波特特别强调“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根据外部竞争优势的来源,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主要有分为下面三类:①从企业外部市场结构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②从企业外部集群(集聚)與区位环境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③从企业生态系统中为企业寻求竞争优势。
1.2 竞争优势的内生论
最早尝试从企业内部对竞争优势进行解释的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点,简称“资源基础论”。它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所组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企业同时拥有多种资源,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只有那些市场供给稀缺、企业独有资源才能使其获取超额收益。可是,拥有相同资源的企业可能表现为巨大的绩效差异,这种巨大的绩效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能够发挥多大的效用完全取决于企业开发、配置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所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能力[3]。他在其核心能力理论中指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组织的集体学习能力和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以及如何将多种技术、市场趋势和开发活动相结合的知识。根据竞争优势内部理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以下三种:①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资源与能力,②企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的创新,③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化优势。
1.3 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力
不论竞争优势外生论或是竞争优势内生论必须首先考虑企业存在于市场的目的是为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而存在。离开市场或产品、服务,谈论竞争优势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让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顾客认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才能真正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其次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而企业的资源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属性[4]。因此,企业外部竞争优势与企业内部竞争优势都是企业竞争力在不同角度的表现。
2 企业竞争力及其测度
2.1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有明确直观含义但同时又难以准确定义的综合概念,是静态的,更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含义的概念。其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形态下有不同侧重点。企业竞争力强调企业运用资源如何去获得在市场中优势的支撑资源或能力,它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竞争业绩指标来反映。
2.2 企业竞争力测度
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不少文献往往将竞争力与核心能力这两个概念混同,其研究结果往往是企业在某一方面核心能力强或者综合核心能力强之类的结论,而回避了企业核心能力识别的目的是要找到核心能力是什么这个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必须去认识什么是企业核心能力。
3 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产品及企业核心能力识别
3.1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成为全球企业管理热门话题之一。目前尚无权威而准确定义。定义中认同度最高的是C.K.PRAHALAD与GARY HAMEL的界定:“企业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为有效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能力,1994年美国管理学者对核心能力本质特征作了7个方面的界定:即核心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具有应变力和进一步利用、扩展的空间;有限数目;在价值链上具有独特的杠杆作用;企业可以控制或者主导的领域;顾客长期认为重要的因素;根植于企业的系统等。1995年美国管理学者从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角度提出了它的四项标准,即核心能力必须是很少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可替代,难于模仿与学习的能力,因此,核心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收获的优势的“核心”。
3.2 企业核心产品
要正确认识核心能力还必须理解核心产品的概念。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载体,它是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的物质体现,也是核心能力的市场体现。核心产品是最终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的纽带。企业为了维持核心能力领域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在核心产品生产上维持尽可能大的制造份额。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公司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不同于其在核心产品生产上的制造份额。
可以这样说,市场竞争表面上是企业产品竞争,进一步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比较,而最深层次的竞争则是核心能力的竞争。
3.3 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是一个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企业间最深层次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竞争,而核心能力物化结果则是核心产品,那么如何去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呢?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按照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三种,即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可以利用或可以建立适当的模型产生决策方案,并且可以从这些方案中得到最优(或满意)的解。半结构化决策也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得到.但不可能从这些方案中得到最佳方案。非结构化决策不可能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而得到。企业核心能力这个课题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识别是一个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3.4 企业核心能力识别的本质是核心能力挖掘
从国外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具有明显事后追溯特征,加之企业之间竞争又很复杂,核心能力识别并不容易。首先,有必要先讨论一下“识别”或“评价”的含义,“识别”或“评价”通常是人们事先提出一个关于研究对象的假设或标准,然后用这些假设或标准去衡量/比对现实对象,进而得出衡量比较的结果,是一种事后验证,带有较强印证性。所谓挖掘,是在众多数据源中抽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挖掘出来之前是隐含、未知和潜在的,它们通过挖掘而被识别,可以说,挖掘就是对未知的有用的识别。因而,与识别相比,挖掘的重点在于探索,在于对蕴涵、未知、有潜在应用价值、非平凡的模式的提取。
3.5 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比较
企业核心能力是竞争力的支撑力量,通常存在于竞争力的“知识”层面的最里层。核心能力界定为竞争力的原生性因素。因此,竞争力和核心能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二者之间区别主要表现在:
(1)從可比较性看。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大多数因素在各企业之间具有可比较性和很大程度的可计量性;核心能力往往是难以直接比较和难以进行直接计量。
(2)从可交易性看。竞争力许多因素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或者可通过模仿其他企业而形成;而核心能力则通常是指企业具有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优势。
(3)从存在性上看。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未必都具有核心能力。竞争力因素相对广泛,而核心能力因素则非常集中。
(4)从影响的时间看。企业成败兴衰取决于自身竞争力强弱,而竞争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以成为竞争力中最具有长远性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
(5)从介入深度看。核心能力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整个过程,渗透到企业机体各个部分和环节,形成组织内部沟通具有的独特观念和技巧,并且能够转化为整个企业具有内在一致性行为。
(6)从市场表现来看,竞争力通常表现为支持企业在某一种产品上获得超出竞争对手的优势,而核心能力表现为支持企业在几种产品上表现出超出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之间是能力相关的。
(7)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可能会有共同表现。因此,如何去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获得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将是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4 从企业竞争优势到企业核心能力的演化
企业核心能力存在于企业可以控制或者主导领域,但在企业价值链诸多活动环节中,并非所有环节在创造价值中都起同等作用,那些起关键作用的特定环节,我们称之为战略环节。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培育也与之相对应,并不会均等地分散在所有环节,而是围绕战略环节建立、培育,并发挥作用。当企业专业化战略转向相关多角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已经建立、培育的核心能力是围绕什么战略环节形成的,新业务的战略环节是否能与这一战略环节一致。多角化战略的整合优势尽管很诱人,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新业务与原业务的战略环节一致或相似;原有核心能力对新业务战略环节有很强的兼容性。因此在核心能力的建立、培育过程中,就要明确企业所注重的战略环节。
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是不断深入和完善的。理论界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认识是动态的,认知和实践的重心不断向企业内迁移。企业所拥有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可以整合集成的多种竞争优势形成竞争优势群。具体地说,企业竞争优势群包含以下四个由外向内、由浅及深的竞争优势:
(1)市场结构层次。这一层次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外部,好的市场结构就可能促成企业的高回报,企业凭借有利的市场结构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实现外生性竞争优势。
(2)核心资源层次。核心资源层是企业内生性竞争优势的一种,一般表现为土地、资本、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这一点在资源型行业中表现较为明显。
(3)知识资本层次。企业知识存量就是企业当前运用有形资源的能力,可称其为知识资本或智力资本。企业智力资本一般可分成三部分:人才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和市场资本。
(4)组织学习能力层次。企业旧有竞争优势迅速被新的竞争优势所取代,一切市场力量、资源控制,甚至是知识带来的竞争优势都变得不可信任,组织的学习能力成为唯一永久有效的能力和竞争优势源泉。
当企业建立一个自内向外的竞争优势群时,不但竞争优势的力量是非线性叠加,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破译、模仿和追赶:①竞争优势群的内部关系复杂,难以破译、模仿;②竞争优势群具有集成优势,难以追赶。
从企业竞争优势群的发展历程看,分为如下5个阶段:
(1)外生性竞争优势阶段。企业起初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于外生性竞争优势,如旺盛的市场需求、市场的高速成长、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都是一家企业生存之根本、外生性优势的来源。
(2)内生性竞争优势阶段。企业最初的成功促成了企业的发展,利润和资金量的增加使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多的资金,庞大的资金使其能够大量获取人才、土地、设备、矿产等有形资源,核心资源优势逐步形成。
(3)核心能力规划阶段。庞大而重要的核心资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同时也使企业经常面临一些资源使用方面的难题。此时,管理层开始寻求构建核心能力,即整合配置和运用各类资源的知识。
(4)核心能力形成阶段。知识的沉淀与使用让知识型员工受到重视,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在企业中普遍盛行,组织持续创新和学习的能力构成了企业最可靠持久的竞争优势。
(5)核心能力升华阶段。由于知识资本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都得到提升,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强者恒强。
5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作为三个具有密切联系的概念,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而言,要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就必须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如何通过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将至关重要。就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深远影响看,要使中国企业真正拥有与国际企业列强同台竞技的能,国内企业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权雄,周任重.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进与创新突破[J].改革与战略,2009.
[2]卜金涛.企业竞争优势群的构成与生成路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
[3]李兴旺.企业核心能力:借助价值链形成竞争优势[J].现代财经,2002.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推荐阅读:
获利能力08-03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06-07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12-23
获利10-03
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05-18
加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10-06
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分析08-21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11-29
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07-21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分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