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构安排学案(精选8篇)
作文结构安排学案 篇1
作文结构篇学案(教师)
学习目标:
解析作文结构模式
力求习作言之有序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5、结构完整,语言规范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一、2004年广东作文: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自读例文,找出表明文章思路(结构)的句子。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 1
“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着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标明结构的句子
总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分论点:
1、------语言表达,利于------沟通。
2、------语言表达,利于------沟通。
3、------语言表达,利于------沟通。并列式
二、2008年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找出表明文章结构的句子。
好奇心
当第一条泥盆纪鳍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上世界所诱惑时,它便挣扎着从泥水中爬上岸。这就是好奇。
当第一只森林古猿过腻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而对陆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这就是好奇。
是的,是好奇心让地球有了更高等的生物。
当第一个北京人从地上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颤颤地把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感觉,便有了再吃一口的念头,从而使他的部落走出了生食的境地。这也是因为好奇。
当古人看到石块砸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时,猛然有了“钻燧取火”的念头,便产生了“人火”,从此他们告别了靠“天火”生活的束缚。这还是因为有了好奇心。
是的,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看到多彩。
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时,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学。
当有两个人看到天空的鸟儿能自由自在的飞翔,便也想如鸟儿一样飞在空中,他们开始致力于飞翔的研究。终于,有了飞上天的工具。这仍是因为好奇。是的,正是因为好奇心,才使人类进步得更快,有了更高的文明。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太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圆圆的月亮时,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有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么样?„„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百倍的努力去研究。终于人类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空中建立“家乡”了。这些都是因为好奇心。当人们面对0-9十个数字组成了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这一现实时,便有人去幻想它们的妙处,也有人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这个猜想,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也是因为好奇。
是的,好奇心是兴趣的姊妹,它消除了人类的无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妙。好奇心来去无踪,好奇心没抓没挠。它刁钻古怪,逗你紧跟猛跑。每当你抓住它时,你心中就会出现不少谜团。好奇心一本正经,好奇心滑稽可笑。它有时很没劲,但有时又很火爆。好奇心很刺激,好奇心很深奥。好奇心很古老,好奇心很新潮。好奇心千变万化,让你捉摸不定。但有一点不变,好奇心永远很好奇,使你的心永不变老,让世界向着未来猛跑。
标明结构的句子
好奇心------让世界有了更高等的生物。
好奇心------让生命看到多彩。
有好奇------有了更高的文明。
好奇心------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妙。递进式
三、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找出表明结构的句子。
说“安”
——奋斗者永安
紫禁城的正门被叫做天安门,这一“安”字,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之意尽在其中;自然,还潜藏着统治者安于斯所、安于现状的心理。
然而,天下没有永久的“安”,只有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人,才会在奋斗中感受到真正的心安神宁。
安于现状,是对自身昏聩的一种纵容。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他不思亡国之痛,不恨亡国之辱,而是纵情于灯红酒绿,安乐于纸醉金迷。于是,这种对自身的放纵,导致了他灵魂的销蚀,成为了千秋笑柄。
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人生理想宛如万仞险峰,无限风光,尽在悬崖之巅,绝壁之顶。实现理想,就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过程。设若登至半山腰,触到些花花草草,看到点片云只月,变欣欣然安于中道,不再奋力攀爬,无意天下奇观,这种“安”不是一种淡泊,而是一种阻挠前进的障壁。
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清军入关后,自认为天朝上国,物阜人丰,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清廷闭关锁国,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一并挡在冷冷高墙之外。统治者们耽于九州一统的格局,安于封建体系的森严,终于造成科技、军事的落后,惨败于西方、东方殖民者的坚船利舰之下。连天的炮火打破了这份所谓的安宁,一纸纸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为这个不可一世的末代王朝耻辱的写照。
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心安神宁的人,正是那些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勇士。
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发现放射性元素“鈈”之后,举世闻名,但她并未就此停下进步的脚步,而是不安于现状,继续探索,终于又发现了“镭”,从而为人类科学史又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一笔。
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创建了崭新的中国;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建设者,不知疲倦,创建着富强的中国。
于是,不安于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安定、安宁,真正的心安。
愿不安于现状者永安!
标明结构的句子:
安于现状是--------纵容。
安于现状是--------阻挠。
安于现状是--------不负责任。
安于现状--------得不到真正的“安”。
不安于--------有所作为。
不安于--------富强。对比式
作文结构安排学案 篇2
结构, 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安排问题, 古人称之为“谋篇”“布局”。它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把材料有步骤、有主次地组织起来, 成为一个紧密、有机、统一的整体。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然而许多同学作文却懒得去考虑文章的结构, 往往是拿笔就写。其实这就丧失了一个得分的大好机会。如下面是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顶风而行, 就得有高尚的品质。李白困窘, 不肯“摧眉折腰”;子路家穷, 只是背米养亲;张作霖手黑, 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 凭着高尚的人格, 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 顶住了世俗之风, 霸权之势。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 才会不怕贫穷, 不畏强暴, 在正义与邪恶之间, 选择良知, 选择正义。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 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 以义灭身”, 当利益之风缚住你的手脚时, 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 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 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 顽强对抗顶风而行, 至死不渝, 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段文字思想立意没得说, 它充满激情, 语言优美。但在结构上却存在问题, 它举例没有注意时间性, 议论与叙述照应不周, 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 造成思路不清。修改本文段, 要调整所举事例的顺序, 注意议与叙的对应关系, 使文段具有整体感和连贯性。下面是升格文段:
顶风而行, 就得有高尚的品质。确实, 要顶风而行, 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 才会不怕贫穷, 不畏强暴, 在正义与邪恶之间, 选择良知, 选择正义。子路家穷, 只是背米养亲;李白困窘, 也不肯“摧眉折腰”;张作霖手黑, 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 凭着高尚的人格, 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 顶住了世俗之风, 霸权之势。这样, 当利益之风围着你, 缚住你的手脚时, 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 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 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 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 以义灭身”……
现实生活中, 攀比风、吃喝风、行贿受贿风、崇洋媚外风、卖国求荣风……当这些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朝我们涌过来的时候, 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 顽强对抗顶风而行, 至死不渝, 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改后的文字很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了, 它以“议—叙—议”的思路行文, 衔接自然, 照应周密, 层次分明, 逻辑严密, 表意清晰流畅, 让读者在慨叹语言的雄辩之风的同时感受到思维严谨之美。
以上片断只是从众多的学生作文随便抽取来的一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平时习作中的结构问题了, 归纳起来, 我们中学生作文中文章的结构安排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撇开中心, 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 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 从内容上看, 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 则是文章线索分散, 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 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 写一段想一段, 写到哪算到哪, 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 也就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导致言之无序, 思路缺乏条理性。
三是层次不清, 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 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 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的同学分段上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 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 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 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 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 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 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 平均使用力量, 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 后面无尾而止, 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
由于详略处理不当, 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 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 有偏差。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 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 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佳作赏析】
是诗意改变了我
一考生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这条文化长河。我乘着小船, 站立船头尽情欣赏其壮观的景象。她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我, 我在呼吸着她氤氲之气, 生命因此而多彩起来。平静的长河时常翻起激动人心的涟漪, 那是文化精英们在吟诗作赋, 我也在领略他们的风采, 感受着他们给我带来的变化。
庄子的汪洋恣肆, 屈原的怨愤抑郁, 陶渊明的隐逸洒脱, 李白的飘逸豪放, 杜甫的沉郁顿挫, ……在其棱角鲜明的性格中我找出自己的影子。做人要有原则, 做人要有爱心, 做人要有志气。我在恍然大悟中感受“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幽静是多么令我心驰神往;“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是多么令我陶醉;“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怅惘令我为其美好事物逝去而感伤不已。
是诗意义改变了我, 改变了我单纯直一的性格。
天边的暮霭折射出太阳固有的灿烂的鲜艳, 倦归的鸟儿仍贪念着长空的辽阔, 和煦的风不会固守一地的羁绊。向上、向善的我躲避雨的迷茫, 踩着大树徘徊的倒影, 在人生的三岔路口, 毅然决然地抛弃幻想的人生, 沿着先人的足迹毫不犹豫地直奔下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气磅礴告诉我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怀不仅仅是我仰望赞叹的对象, 更是我一生努力奋争的终极目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融情山水悄然出世的人生只是我前行中美妙的点缀;诸葛亮“受命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负重前行实现承诺的一生才是生活早当下的我明智抉择。……我遥望他们前行的背影, 在依稀隐约中我越发清楚地看到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必须要走的路。是他们影响了我, 改变了我。
是诗意改变了我, 改变了我人生的风向标。
是诗意把我心灵深处的荒芜改造成一片葱绿, 让我的心灵感受着“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博大, 感受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感受着“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与凛然……
是诗意改变了我, 改变了我思想的驾驭。
让思想插上诗意的翅膀, 让诗意背上思想的行囊。将诗意的思想带入人生, 我的人生有如阳光斜射大地般灿烂, 清风抚摩树林般温暖, 浪花撞击礁石的激情。
是诗意改变了我, 改变了我的一切。
【教你点睛】
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确实有独到的特色, 其一, 从形式上看, 采用并列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文章具有建筑的对称美;其二, 这几个并列的意旨其实质则有内在联系, 即各个分支观点之间是一环套一环,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形成一种“逐浪式”层层深入的结构, 两种方式交叠, 使文章具有繁复往跌的结构美。
【技法提升】
由上面的分析及例文我们可以看出, 作文在动笔之前, 如果你能安排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文章的结构, 会让你事半功倍。
考场作文的结构讲究明朗清晰、干净利落, 切忌拖泥带水、含混不清, 在此基础上再注意别致新颖, 是能让你不留什么遗憾的。
下列方法, 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是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 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 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 可以是人, 可以是物, 可以是中心事件, 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二是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 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 分述到位, 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 纲目清晰, 中心突出。
三是抑扬转换。欲说其美, 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 先写其美, 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 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 情节因此跌宕起伏, 人物因此形象丰满, 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四是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 新鲜别致。其中的“问”, 实际是作者的设问, 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 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 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五是三水并流。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 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 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 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 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 或者中间交叉相会。
六是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 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 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 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 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 加强文章的气势, 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七是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 有起有伏, 一波三折, 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 误会兴波法, 或是蓄势陡转法, 抑扬生变法, 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高考作文的结构安排 篇3
材料选好之后,要恰当地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片完整的文章。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有的时候,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造成文章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一、结构要完整
不论你的作文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写记叙文,一件事的开头和结尾要写清楚,最主要的中间的过程更要全面地叙述明确。现在不少同学喜欢写“拼接式”作文,就是分别用小标题把几件事拼接起来,既没有中心事件,也看不出几件事或几部分之间统一的线索,这是典型的“残缺破碎”。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要有“提出问题”部分,也要有“解决问题”的部分,更要有中间最主要的部分——“分析问题”,如果缺少一个方面就属于结构不完整。
二、层次要清楚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个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前欠缺整体构思,心中没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三、要过渡照应
过渡,就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衔接;照应,指的是首尾照应,前后一致。有的作文,段落之间、材料之间内容跳跃性很大,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用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承上启下;恰当地运用前后呼应、首尾照应勾连上下文,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文意显得圆合贯通,浑然一体。缺乏过渡和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
写作前要做好“锻炼文章思路”(张志公语)的工作,体现在结构上,就要“整体构思,列纲定局”,列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哪怕寥寥几笔,也可做到心中有数。写作前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成文自然就不会出现结构方面大的问题了。
【例文评析】
站在河的一方,到达不了彼岸,就是距离;站在边陲的断崖,伸手触摸不到当空的明月,就是距离。距离,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也是心灵与情感上一条不可轻易逾越的鸿沟。距离,产生美感,产生怀念和回味。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有了“月,缺也”的遗憾美。有了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距离。美也!(评:开头用形象的语言解释什么是距离。段末亮出观点。)
距离,使人懂得怀念与回味。(评:使用段首观点句,分论点一)我们与过去的历史有了距离,所以我们要追寻历史的芳踪,看那芳华。于是,我们在距离的驱使下,翻开了一本沉重的历史之书,看到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继而秦统一天下,后被三国鼎立局面替代,随后又被魏晋所灭……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过了千年。来到现代,我们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距离。因此,我们怀念群雄割据的气势,秦朝战场上金戈铁马的豪情;怀念许多离我们而去的历史人物。体味楚大夫沉吟泽畔的忧思,魏武帝扬鞭东指的壮志;体味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扫尽狼烟的不悔。距离。产生了美感。这种或悲或喜,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已逝的先贤,体味他们的豪情与壮志。距离就是使人醉倒的美。(评:中间是举例论证,段末是结论句。结构完整)
距离,使人懂得欣赏美,发现美。(评:段首观点句,分论点二)我们与苏州园林有距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所以我们懂得欣赏苏州园林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美感;懂得欣赏宏大、庄严、秣丽的北京皇家园林,发现她通合哲学、艺术、数学、文学于一身的集约美;也懂得细细品味从马头墙和“四水归堂”民居飘选出婉约书香的徽州古镇。于是,距离产生了美。这种美令人身心沉浸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韵味中,神游在各个异彩分呈的艺术殿堂里。(评:中间采用因果论证,段末结论句)
距离,使人感知现实的不足,驱使人们不断追求。(评:段首观点句,分论点三)因为迷失,与正确的方向有了距离,古人发明了指南针。因为黑暗,与光明有了距离,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因为欠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距离。贝尔发明了电话。就是这种距离,让人们感到不足,以致孜孜不倦地追求。(评:中间排比句有气势,段末结论句)
距离就是美,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的朦胧感,让人怀念与回味;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强大动力。让事物有距离,我们才能懂得去重新审视与追求。距离,美哉!(评:再点题,呼应首段,首尾呼应,结构完美)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她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了。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决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作文结构安排学案 篇4
中和中学 教务处(试行)
一、学案编写原则:
由上一个年级编写,下一个年级(使用年级)审核。每章节除了课时学案,还要编写两套单元过关卷(其中一套为未过关的学生补考使用)。课时学案着重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不设综合性练习,必须有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练习分层次,前70%为全体学生必做题,15%为中等学生和第一层次学生选做题,15%为第一层次学生选做题,用“*”注明难度。单元过关题设为60—90分钟完卷的题量。其中70%源于教材的基础题,20%的综合题,10%的拓展题。每个课时学案和单元过关题都要署名(作者和审校者),以落实责任。
二、学案编写流程:
1.各教研组确定主要编写人员,主要编写人员研究教材和学情,确定编写框架和体例。(完成时间:2007年11月)
2.主要编写人员编写出单元样本交教研组讨论。(完成时间:2007年12月上旬)
3.主要编写人员根据讨论结果修订样本并打印出样张。(完成时间:2007年12月下旬)
4.各备课组内分派任务。(完成时间:2008年1月)
5.全体成员上交编写样张,备课组内交叉检查,统一讨论、修订。(完成时间:2008年2月)
6.交使用年级审定。(完成时间:2008年3月)
7.根据使用年级意见修订,教研组长或主编人员统稿。(完成时间:2008年4月)
8.交印刷厂排版。(完成时间:2008年5月)
附:背景资料
学案导学
一、学案导学”的本质和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1、“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案导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2、“教案”改“学案”,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案主要是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促进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学案导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老师灌输,等待老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案,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编写学案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要树立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观;要树立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学生观。即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 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消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师,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创新性能力。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学科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
三、“学案导学”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学案导学”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导演一样对学生给以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学案导学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二)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在自学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精练实用,这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巡视和观察,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为教师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随着学生转。优化课堂时间结构,合理安排“学”“教”“练”,要在“导学”上下工夫。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准时上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三)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学生的个体称为“点”,学生的全体称为“面”。班级内部之间是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的。因此,题目设计要有梯度,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到各小组,并调整好座位。在学习小组中后进生、潜能生,承包给优秀生,关注上课整体表现,有意识开展一帮一,兵帮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既保证了教师能及时获得学情反馈,又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
一、指导思想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客观、公正、也相对科学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课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又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创作灵感和集体教学研究。搞好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责任感。因此,我们设计了六个评价项目,基本含盖了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
3、我校是完全中学,高、初中性质不同,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情况各异,全校4300多名学生,规模大的年级已上千人,学校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只有将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管理措施才会符合教学实际,只有以年级为单位,搞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教学管理才会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备课组的活动要主动配合年级的安排,搞好学科教学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和考核评价。
4、根据我校学生实际,为了使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受到激励,增强自信,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分层考核。
5、为了发挥好班主任的协调和组织作用,班主任任教本班的学科成绩以班级总成绩的升降情况进行评价。
6、毕业班教师的评价可在此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班工作特点和年级实际,另行制订评价办法,但必须形成方案,经全体教师讨论通过,报学校行政会批准。艺体、信息技术等学科可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教辅系列的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7、连续三次评价为“一等奖”的教师,两年之内可免考核,但要抽查。
8、所有评价均要以事实为依据,以评价标准为准绳,评价结果出来后公示一周。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评选项目:
(一).中和中学“教学设计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每课时均有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科学、有创意。
2.评选办法
(1)由备课组初评,教研组复评,每半学期一次。
(2)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
3.要求及奖励
(1)组内必须人人参评。
(2)评价结果作为学年综合考核或评选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二).中和中学“课堂教学效果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并从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节奏、师生互动、上课时师生的精神状态、课堂容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对整堂课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办法
(1)由学校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学生随堂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
(2)上研究课时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组织同行评价。
3.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三).中和中学“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2)不折不扣完成备课组和教研组分配的任务。
(3)教研活动时积极发言,认真记录。
2.评选办法
由备课组根据上述条件初评,教研组复评。
3.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四).中和中学“学生评教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根据 “学生评教”项目中 “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三个方面20个项目进行评价。
2.评选办法
由所教班级的学生代表评价。
3.评选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五).中和中学“教学常规工作先进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上课、自习辅导、监考等常规工作无迟到、早退、缺席。
(2)作业适量,批改及时,监考、装订试卷、改卷等无差错。
2.评选办法
由年级根据检查情况评价。
3.评价结果及奖励
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选。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六).中和中学“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根据期中期末二次统考成绩评价(高三分别以零诊、一诊、二诊和高考成绩评价。初三分别以期中期末及中考成绩评价)。
(2)评价项目
①班级总成绩优生增加集体加分。
②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集体加分。
③所教班级教学成绩平均分。
④所教班级教学成绩优生率。
⑤所教班级上有效分人数及对位率
(3)教学成绩评价方法(仅作参考,具体计算方法由各年级根据本年级的具体情况确定。)
[1]、班科教师协作(10分):任课班总分优生每增加1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加0.5分;优生减少一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减0.5分。
[2]、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集体加分。5.参加全县统考,各学科高中的平均分、优生率等在全县获得第1名,该科全体教师加10分,第2名加8分,第3名加6分,第4名加4分,第5名加2分。初中第1名加10分,第2名加8分,第3名加6分,第4名加4分,第5名加3分,第6名加2分。
[3]、优生数(10分):学科优生增加1人加0.5分;减少1人减0.5分。
[4]、平均分(10分):与年级平均分相比,提高1分加0.5分;降低1分减0.5分。
[5]、优生对位人数:(10分):学科优生对位人数增加1人加0.5分如果对位加1分;减少1人减0.5分。
[6]、对位率(10分):对位率增加1个百分点加0.1分,减少1个百分点减0.1分,各项计分都在10分基础上加减,然后以每项前20%的班科为满分;以前20%的最后1名为满分推算后80%的得分。
[7]、有升学成绩的学科以升学成绩和入学以后的第一次统考成绩的平均分为入口成绩,以后的考试均与入口成绩进行比较,没有入口成绩的学科以入学以后的前两次统考成绩为入口成绩。
[8]、各层次班级总分、学科优生确定:英才班年级前_____名,实验班年级前_____名,平行班年级前_____名(具体人数由年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9]、英才班总分、学科优生达到分班优生的80%,实验班总分、学科优生达到分班优生的90%,视为与分班持平,加减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才班平均分一项为满分(10分)。
[10]、关于转学生的成绩计算办法
中途插班生在成绩统计中,语、数、外均达到本班平均纳入统计;语、数、外某科没达到平均分不纳入统计。
[11]、各班巩固率的计算方法:履行了转学手续并没在学校退费者,不算流失生,否则作为流失生处理。
2.评选办法
由年级组根据教学成绩评价。
3.评价结果及奖励
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选。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重要条件。
(七).中和中学年度绩效考核或校级名师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及评选办法
由年级组根据以上六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分别以一定的权重相加进行综合评价。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70%,三等奖10%评选。
最终结果由学校进行奖励。
中和中学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篇5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写作常识。
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习重点
1、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课时安排
三课时(1、2课时指导写作,第三课时点评习作。)活动过程
一、安排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二、安排文章结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完整性。
2、连贯性。
3、严密性。
4、灵活性。
三、指导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1、文章的结构包含哪些内容?
2、安排文章的结构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内容?
(一)、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能起引领作用:既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好的结尾,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篇点题法”。或开门见山,落笔入题,或以提问入手,引起读者思考; 或概括总体,介绍内容;
2、“形象导入法” 或抒情起笔,渲染气氛; 或描绘环境,交代背景; 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或回忆联想,引起下文; 或借用诗词,作为叙事的开端等 常见的结尾方法: 或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或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或抒发情怀,动人心弦; 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或戛然而止,干净利落等。
(二)、层次和段落
层次:就是文章内容安排的先后次序。它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作者思维发展的进程在文章的反映。
段落:是文章内容、层次的外在表现,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分段,既能表现作者思路发展的脉络,又能帮助读者认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
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
1、并列式
2、递进式
3、连贯式
4、总分式
(三)、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指各段落、各层次间的连接和转换,通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表示。
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也就是要瞻前顾后,首尾圆合。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1)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如,写记叙文,地点转换、时间转换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
(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时需要过渡。如,由记叙转为议论,或由议论转为叙述,由描写转为抒情,或由抒情转描写时需要过渡;记叙事件采用倒叙、插叙的交接处需要过渡。具体的照应方法有:
(1)正文与标题照应。有的文章在正文里多次照应标题,其目的是为了点明文章的主旨,突出中心;也有的是因为标题含义较深刻、含蓄,读者一下子了解不透,这就需要在文章中加以交代、照应。
(2)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即在行为当中,根据主题的需要,围绕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加以照应。这种照应决不是重复,而是通过多次照应,使内容一层层深入,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3)首尾照应。好多文章一般都是在开头交代写作动机,中间层层展开叙述主要内容,收尾小结全文。而在收束时常回应开头,前呼后应。
(四)、文章的详略安排:
(1)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详写与略写,受主题的制约。凡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要写得具体、细致,可以铺开,说得要充实;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要略写,可以概括,甚至可以不写。
(2)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来考虑详略。
四、走好第一步:编写写作提纲
拟写写作提纲的好处:
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是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怎样列作文提纲:
1、审清题意,确定中心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明确中心,安排顺序
4、突出中心,详略得当
作文提纲的一般格式:包括题目、中心、段落安排、注明详略四部分。提纲举例一:
1、题目:《我的母亲》
2、中心:回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3、结构安排:
(一)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略)
1、交代母亲的姓氏。
2、交代母亲的早
(二)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详)
3、元宵节的“巡阅”
4、涌流的泪珠。
5、丰富的内心世界。
6、劳碌的身影。
(三)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略)
7、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
8、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提纲举例二:
1、题目:我爱我的书包
2、中心:记叙妈妈对我的关心,抒发我对妈妈热爱的感情。
3、段落安排:
(1)看包。(略)倒叙开头,写书包的外形
(2)要包。(详)我没有书包,同学讥笑我。我缠着妈妈要书包。妈妈给我做了一个新书包。
(3)用包。(详)书包和我形影不离。书包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4)爱包。(略)结尾点题,表示决心。
五、实践演练
1、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以:“------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
3、思路点拨
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这就告诉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就要妥善安排好上述几方面的内容。而编列提纲,主要是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犹如在砌房子施工之前先要画好设计图纸一样。先列提纲后动笔写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应自觉养成这习惯。
4、方法指津
第一题:“快乐的三人世界”着力表现的应该是“快乐”二字。构思的方法是:可以从几个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围绕这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文章应写出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爸爸、妈妈、我三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第二题:注意:“领”字。要写出()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教益;“新”字。要体现这种帮助,教益是前所未有过的。
5、写作要求
①选择适合的文章结构安排材料;
②注意段落层次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③完成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
四、例文评说 学生阅读后交流体会 例文一
快乐的三人世界
你想认识我的一家,想了解发生在我们家中快乐的事情吗?那就先请你看看这张“全家福”吧。瞧,坐在右边沙发上的那位戴着眼镜的笑眯眯的中年人,是我爸爸;坐在他身旁的那位脸上带着恬静笑容的中年妇女,便是我妈妈。那个手捧一簇鲜花,笑盈盈的小姑娘,不用说就是我了。你从这张“全家福”上看出了点什么?
一个字--“乐”。是啊,发生在我们家的趣事多着呢。我们怎么能不乐呢?你看看吧。
“嗯,真香啊!妈,您做什么好吃的啊?”我一进门,就冲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大声嚷嚷。妈妈没顾得上和我搭话,爸爸却笑呵呵的接过话茬:“你的鼻子可真灵啊!”“那当然!人家的鼻子是世界第一流的,领导嗅觉新潮流!”我一边放下书包,一边笑呵呵地说。“哈哈!馋猫鼻子尖!”爸爸大笑起来。我向爸爸噘噘嘴,倏地钻进了厨房,不一会又笑盈盈地跑出来,大喊道:“据我观察,今晚的菜十分丰盛。”就在我整理书包拿出作业的时候,听见妈妈喊了一声:“开饭了!”我和爸爸立刻跑了出去。
嗬!明亮的灯光下,一桌鲜美的菜肴摆在面前。我的口水真的要流出来了。桌子中间放着一大碗鲜美的鱼汤,四周摆着各种时鲜菜蔬,像一朵大荷花盛开在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端了上来,一家三口围着方桌坐下。爸爸拿起筷子招呼我们:“来,来,吃菜!”说着他夹起一块排骨送到我面前,我笑嘻嘻地递过碗,想去接,谁知那排骨一转,落到了妈妈的碗里。我一愣,继而大笑起来:“对!对!这一顿丰盛的晚餐是妈妈一个人‘制造’的,她是我们家的‘功臣’,这第一块排骨应该给妈妈吃!”妈妈微笑着也夹了一块排骨,递给爸爸,爸爸得意地伸过碗去,谁知那排骨在他面前一晃,落进了我的碗里。爸爸的脸上写满了失望,装着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唉!看来只有我自己夹了。”爸爸的话音刚落,一块排骨掉进了他的碗里。原来是我夹了一块给他。“哈哈!”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这下,你知道我们的三人世界了吧。幸福快乐的三人世界何止我们一家,发生在我们三人世界中的趣事又何止这一件呢!我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我们家一样快乐!
五、课堂练习
(片段写作,如写一写习作的开头或一件事的经过等,此步骤视实际教学时间选用)课后完成作文
演讲稿结构的安排 篇6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结构作为整体,是演讲稿的形式范畴。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即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即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中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如图:
开头
正文
结尾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
分析论证
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1)
开头
问题
分析论证
结论
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1),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2)
模式(2)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2)
开头
夹叙夹议(往复)
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2)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长篇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仍不能太长,正文的结构常常是结构特殊模式(1)和(2)的结合:
开头
正文
结尾
观点
夹叙夹议中提出例证并进行分析
结论
曲啸、景克宁、史光柱的一些演讲就属此类结构。
运用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安排结构,首先要认识材料的本质和意义,把它置于最适合的部位上,才能从本质意义上阐释或引出论议或抒情、结论;其次要认清几种材料间的关系,使之在安排时或相同,或相反,或并列,或主从,或包容,或先或后。【马云:加速你成功的5种好习惯】
1、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2、做事专注。抓准一个点,然做深、做透。
3、执行力。不仅知道,更要做到!
4、学习的习惯。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
5反省的习惯。“事不过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会使自己成功得更快一些!
【情绪化的职场女性最不受欢迎】
日本网站不久前对“哪种类型的职场女性不受男性欢迎”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过于情绪化”,60.4%的男性表示不善于和“情绪化严重”的女性共事。排在第二位的是“过于势利”,“好胜心过强”则紧随其后
【职场微哲理】
作文结构安排学案 篇7
下面,笔者拟就“荐读”“仿写”等结构安排方面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展开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有效荐读,引导学生分析
文章结构,需要从全篇的角度去把握,而学生往往缺少整体性的思维。因此,指导学生从结构特征鲜明的文章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并尽可能做到把阅读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去,对提高学生安排结构的能力大有帮助。
简言之,所谓“荐读”,就是给学生“推荐”读物,系实现由阅读向写作有效转化的起始环节。“荐读”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选择性和指导性。所谓选择性,是指教师有目的地从教材、课外读物或学生佳作中选择结构特征鲜明的论述文。之所以由教师选择,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教师经验丰富,其选择更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学业紧张,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选择。所谓指导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典型文本之后,在课堂进行适当的讲解及拓展延伸,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结构特征。高中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建构能力较弱,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只印发范文,学生的写作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有效的指导不仅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把目光聚焦文本结构,积累关于文本结构的直观知识;也能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把握结构特征,甚至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二、仿拟提纲,掌握结构框架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仿写不是抄袭,它是学生在深入领会范文形神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语言表达、方法等的仿写。引导学生认真品析范文的结构,并指导其根据范文之“形”进行仿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结构文章的技巧,做到“入格”,也有助于学生在熟练运用结构技巧的基础上,写出结构安排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拟写提纲进行初步仿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笔者在一堂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例的论述文结构仿写课上,先指导学生解析例文的结构,然后要求学生以“天命”为话题,仿照例文拟写提纲。大致步骤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把范文按段落进行归纳,再按照掌握的结构模式分析特点,并全班交流。品析范文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在10分钟时间内自拟标题,并按照范文结构样式完成提纲的拟写。
多数学生所拟的提纲能扣住中心,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开篇提出中心观点,主体从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总结。例如以《实现天命光亮人生》为题的提纲:
引论:以明灯、星星为喻,引出中心观点“天命使自己不再平庸”。
本论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坚定的信念实现天命,充实自我。
第二部分:以顽强的意志实现天命,提升价值。
第三部分:以坚持的精神实现天命,造福人类。
结论:以自我的奋斗,实现天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
此提纲层次明晰,重点突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课后,笔者将优秀提纲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寻找亮点,并对自己所拟写的提纲进行升格,最后让学生按照升格后的提纲完成作文。多数学生所写的作文结构安排较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自觉训练,培养眼力笔力
仿照范文安排结构是写作训练中最基本,也是较易操作的形式。但如果只是模仿,即仅求形似,那只能满足写作基础一般的同学。如果要出彩,则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练好眼力;自觉训练,练好笔力。
(一)勤练眼力
高中生对于论述文大多兴趣不浓,仅仅依赖课堂来提升学生的结构把握能力,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多看论述文,梳理各种结构类型,明了开篇结尾、过渡照应、详略安排等方面的各种写法。范文读得多,结构梳理练得多,谋篇布局的方法积累得多,学生才能对结构的把握真正了然于心,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更快速更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论证结构。
笔者鼓励学生每周至少搜集三篇优秀的论述文,剪贴到摘抄本上,并按照荐读时的分析样式理出文章的结构,对结构安排作一些评点。每周检查并班内交流,对于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肯定、表扬。学生在自觉地搜集、梳理和评点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论述文的认知,提高了对结构的把握能力。
(二)巧练笔力
范文看得多,结构梳理得多,学生的眼力得到了锻炼,写作就有了底气。但要游刃有余地综合运用,还得靠笔力。笔者发现,指导学生对已完篇的论述文进行结构方面升格并作拓展训练,是较为取巧的方法。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升格开篇与结尾。思考开篇是否点明中心,结尾是否深化中心,开篇结尾是否简洁明了,是否首尾呼应等。其二是升格主体部分。判断结构是否恰当、严谨,主体部分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思考安排的段落层次是否合理,是否运用了常规的几种模式之外,还需要考虑能否综合运用常规的几种模式,是否运用了总分、分总等段落结构,段落与中心是否照应,段落的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等等。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作文先作修改,并作为升格的示范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在完成升格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实施针对结构的拓展操练。这种操练可根据文章需要转化结构模式,如化并列式为层进式、对照式;也可以化单一模式为综合运用的模式等。比如一篇《重建我之世界》的作文,升格后的主体部分围绕“重建我之世界,需要求知之渴望”“重建我之世界,需要求索之精神”“重建我之世界,需要实践之毅力”三个分论点展开。这三个分论点紧扣中心展开,构成并列关系。拓展训练从改变分论点关系入手,要求学生至少再写两个分论点,和原来的分论点构成层进关系,并分别列举事例。学生列出了“重建我之世界,需要创新之思维”“重建我之世界,需要兼容并蓄之心态”“重建我之世界,需要宽厚仁爱之心”“重建我之世界,需要诗意自由之心”等分论点,和原文分论点构成层进关系。训练后发现,就本文而言,层进式更能深挖中心,这也是拓展的收获。
摘要:结构安排是论述文写作的关键点之一。教师可通过操作性较强的荐读、仿写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结构模式、提高结构安排能力,并引导他们自觉分析训练,练好眼力和笔力。
作文结构安排学案 篇8
一、意蕴之一——单纯的理想化的人生阶段与残酷的现实的人生阶段的对撞
《在山的那边》被诗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为两节。笔者以为第一部分诗人赋予了它现实生活中两种人生阶段的象征意蕴,它写出了诗人带着美好理想在现实生活艰难前行的感受。第一节写到:“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我以为“小时候”这一表示时间的词语,既实指诗人的童年,又象征了对世界和生活充满美好理想的单纯人生阶段,而“海”就象征了人对世界和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样,第二节,有一个相对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天”,可以理解为诗人带着单纯而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碰撞而阵痛不已的人生阶段,而“山”就是残酷现实世界的象征。在这个阶段,诗人用“铁青”一次来形容面对的世界,感觉到了实现理想的艰难与茫远——“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对理想产生了质疑:“妈妈,那个海呢?”在这样的象征意蕴下,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两种人生阶段接轨的强烈对撞。
二、意蕴之二——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抗
在现实世界,诗人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产生了质疑:“妈妈,那个海呢?”。紧接着在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词“信念”。诗人写到:“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意味着面对现实生活,经过痛苦、怀疑、挣扎,诗人选择了精神追求。在这部分,“海”不再仅是美好理想的象征,更是诗人不屈服于现实、永不放弃追求的顽强、执着的精神的象征。
在诗歌第二部分,现实世界被诗人弱化,缩小,精神世界被放大,清晰而美丽地突显出来——在第一部分的现实世界里,它是“隐秘的梦想”,没有色彩,没有形状,只是一份小小的朦胧的幻想,而在第二部分,诗人赋予了它感情、色彩、声音:“为我喧腾”“雪白”“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精神世界完胜现实世界,诗人高呼:“人们啊,请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也就是说,诗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抗:第一部分,现实世界大,精神世界渺小,诗人向往、痛苦、怀疑;第二部分,现实世界缩小,精神世界放大,诗人坚定、执着、自信。
三、意蕴之三——理想主义自身的脆弱与顽强成长的对比
对“理想主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诠释:“认为设想的事物与实际存在的事物更完美”。也就是说,理想主义者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自己对世界的完美的想象上的,所以他们在现实世界会碰壁无数,本身潜藏着一种“脆弱性”。诗人在第一部分就刻画了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说明“我”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想象上的;“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刻画出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世界碰壁后的痛苦与失望,甚至怀疑自己的追求:“妈妈。那个海呢”。但诗人希望人们不要丢失理想主义,面对现实世界,怀揣着理想,应该顽强,决不放弃和屈服。诗人在《山那边的海》一文中这样表示:“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于是诗人创作了第二部分,为第一部分的“脆弱”塑造了理想主义者顽强的另一面:“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并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第一部分的冰冷、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画面明亮而美丽,令人充满惊喜。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理想的海,信念的海,就会带领我们的人生走到我们期盼的完美的境界。
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对撞、对抗、对比的结构安排,让这首诗的意蕴更加深刻丰厚,写出了人们为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与并不完美甚至残酷的现实世界顽强交锋的心声。我们感谢诗人王家新在这个日渐被物化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一首理想主义者的赞歌。
【作文结构安排学案】推荐阅读:
篇章结构技巧 导学案10-06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07-05
毕业论文的结构安排09-28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安排10-11
作文结构示例12-07
作文结构技巧01-07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09-24
初中作文结构篇08-16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11-16
高考作文经典三结构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