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

2024-08-27

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精选7篇)

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 篇1

判断结构是否适合用钢结构

1 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

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直观的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这是和钢结构自身的特点相一致的。

2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此处仅简单介绍。详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由于结构选型涉及广泛, 做结构选型及布置应该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的是“概念设计”, 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 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 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 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同时, 它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介绍了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构方案的方法, 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间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

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 (木行) 架、网架 (壳) 、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

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亦有部分难题没有解决, 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 比如网壳的稳定等。

结构选型时, 应考虑它们不同的特点。在轻钢工业厂房中, 当有较大悬挂荷载或移动荷载, 就可考虑放弃门式刚架而采用网架。基本雪压大的地区, 屋面曲线应有利于积雪滑落 (切线50度内需考虑雪载) , 如亚东水泥厂石灰石仓棚采用三心圆网壳。总雪载释放近一半。降雨量大的地区相似考虑。建筑允许时, 在框架中布置支撑会比简单的节点刚接的框架有更好的经济性。而屋面覆盖跨度较大的建筑中, 可选择构件受拉为主的悬索或索膜结构体系。高层钢结构设计中, 常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在地震烈度高或很不规则的高层中, 不应单纯为了经济去选择不利抗震的核心筒加外框的形式。宜选择周边巨型SRC柱, 核心为支撑框架的结构体系。我国半数以上的此类高层为前者, 对抗震不利。

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 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的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 使其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柱间抗侧支撑的分布应均匀。其形心要尽量靠近侧向力 (风震) 的作用线。否则应考虑结构的扭转。结构的抗侧应有多道防线。比如有支撑框架结构, 柱子至少应能单独承受1/4的总水平力。

框架结构的楼层平面次梁的布置, 有时可以调整其荷载传递方向以满足不同的要求。通常为了减小截面沿短向布置次梁, 但是这会使主梁截面加大, 减少了楼层净高, 顶层边柱也有时会吃不消, 此时把次梁支撑在较短的主梁上可以牺牲次梁保住主梁和柱子。

3 预估截面

结构布置结束后, 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

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 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 可回避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复杂计算, 这种方法很受欢迎。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 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

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通常50<λ<150, 简单选择值在100附近。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的不同, 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

初学者需注意, 对应不同的结构, 规范中对截面的构造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如钢结构所特有的组成构件的板件的局部稳定问题。在普钢规范和轻钢规范中的限值有很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 构件截面形式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要求, 结构工程师应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 合理的选择安全经济美观的截面。

4 结构分析

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 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 条件允许时考虑P-Δ, p-δ。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 这为更精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

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

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

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5 工程判定

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 还应对其输出结果做“工程判定”。比如, 评估各向周期、总剪力、变形特征等。根据“工程判定”选择修改模型重新分析, 还是修正计算结果。

不同的软件会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初学者应充分明了。此外, 工程设计中的计算和精确的力学计算本身常有一定距离, 为了获得实用的设计方法, 有时会用误差较大的假定, 但对这种误差, 会通过“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安全。钢结构设计中, “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是比定量计算更重要的内容。

工程师们不应该过分信任与依赖结构软件。美国一位学者曾警告说:“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注重概念设计和工程判定是避免这种工程灾难的方法。

6 构件设计

构件的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比较常用的是Q235 (类似A3) 和Q345 (类似16Mn) 。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经济考虑, 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 可选择Q345;稳定控制时, 宜使用Q235。

构件设计中, 现行规范使用的是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截面, 这和结构内力计算的弹性方法并不匹配。

当前的结构软件, 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 一些软件可以将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 从给定的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 并自动重新分析验算, 直至通过, 如sap2000等。这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减少了结构师的很多工作量。但是, 初学钢至少应注意两点a.软件在做构件 (主要是柱) 的截面验算时, 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定有时会不符合规范的规定。目前所有的程序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 尤其对于节点连接情况复杂或变截面的构件, 结构师应该逐个检查b.当上面第 (三) 条中预估的截面不满足时, 加大截面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强度不满足, 通常加大组成截面的板件厚度;其中, 抗弯不满足加大翼缘厚度, 抗剪不满足加大腹板厚度。变形超限, 通常不应加大板件厚度;而应考虑加大截面的高度, 否则, 会很不经济。

使用软件的前述自动加大截面的优化设计功能, 很难考虑上述强度与刚度的区分, 实际上, 常常并不合适。

责任编辑:张淑芳

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 篇2

大家好!我是王鸿竹, 我已经过了八次生日了.我句段点拨

开篇从整体入手向大家介有点黑, 老爸老妈都说我像黑美人, 在那圆圆的脸上长绍了自己的年龄、肤色和外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 小小的嘴巴, 半圆形的耳朵下面语言生动形象。长着一双大耳垂儿, 大人们都说这是福相.我最喜欢吃西瓜了, 一见到西瓜, 我的口水就往下

运用具体事例——吃西瓜流.上个星期, 爸爸从冰箱里刚拿出西瓜, 我就迫不及待表现自己可爱的一面。“迫不及地跑到爸爸跟前, 催促他说: “爸爸你快切吧!“爸爸爽待”“抢了过来”“恨不得”几个快地答应了, 爸爸刚切好西瓜, 我就把西瓜抢了过来, 大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吃西瓜时口大口地吃, 恨不得连籽也一起吞下去.我最大的爱好是打乒乓球了.打乒乓球可以让我变的急迫心情。

介绍了自己的爱好,取得的强壮, 不再是小豆芽, 它还让我快乐.在四月份时, 学校成绩及自己从中的收益——变举办了乒乓球比赛, 我还得了个”小低女子组第二名”得强壮。呢.别看我是个小女孩, 我也很调皮.有一次, 爸爸把屋

结合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独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把东西摆的整整齐齐, 我就开始给特的性格特点——虽为女孩,也爸爸破坏, 爸爸走过来看了看, 生气地说: “鸿竹, 你一会很调皮。儿把东西收拾好”, 我边破坏边说”恩”, 我虽然答应了, 担还是把爸爸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我玩儿完了, 还是没有收拾, 爸爸看到屋子乱糟糟的, 狠狠地说了我一顿, 我委屈地哭了.你说我是不是可爱、阳光、调皮的女孩儿!

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现状 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2)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3)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 农业从业人数比重偏大,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滞后。

(2) 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程度低,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区域布局存在着“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区域特色突出不够,大型农业产业带建设不够,各种专业化组织发展以及农村流通、信息组织与网络建设不健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乏力,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

(3) 农村城镇化水平偏低,非农产业发展滞后。

(4) 农业东、中、西部区域差别扩大;绿色农业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基础设施不强。

二、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以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合作经营组织为纽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标准化为基准,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

1. 以培养农业人才为方向,培育新型农民。

2.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提质增效。

3. 以农村经济组织为纽带,提升服务能力。

4. 以统筹城乡为基础,促进社会公平。

三、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1. 采取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科技先进,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须利用有利条件,致力于发展“两高一优”集约农业,强化与中西部地区经济联系。中部地区是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拥有重要资源型城镇和工矿企业点,农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须加快生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粮油烟等重点品种农业,发展商品畜牧业和生态林业,承东启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棉花、瓜果享有盛誉,草原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地区背靠中亚,发展外向型经济前景广阔。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早作农业、生态农业,抓紧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2. 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務体系。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必然要求我们对传统农村服务业进行改造。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的关键是要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重在抓好三件事:一是要建立内部经济信息中心。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若干个“龙头”或集团公司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合体,建立一个经济信息中心,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销售站建立信息站,进行信息采集、过滤、分析、综合,形成科学抉择,引导生产,沟通产销。二是要完善经济信息市场的服务体系。在建立内部经济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要不断加强民间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系统化服务功能,注重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加快经济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更有价值地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三是要创造条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农副产品信息的传递达到快、准、全、新、特的效果。 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设施,重在四个方面:一要改善仓储条件;二是要增加必要的加工设施;三要强化运营功能设施;四是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市场。农村现代服务业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要大力发展农村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除了要大力发展农村现代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业外,要重点发展农村现代金融和旅游业。

3. 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全面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

发展小城镇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升级。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使乡镇企业从分散逐步集中,形成聚集效应。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一定规模人口和集聚为基础的,要改变农村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局面,就必须着力发展小城镇。因此,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有着光明的前景。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推动小城镇体系升级;围绕发展,强化功能,着力优化小城镇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强化城镇管理,发挥城镇建设功效。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在组织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城镇规模与市场容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规划与地方特色、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帮助农民逐步实现产品生产工厂化、聚落条件城镇化、生存环境生态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4.努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强化农业开放意识。一方面,围绕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精加工等重点,搞好项目论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和国内外农业经济、技术的协作。另一方面,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创名优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武巧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六大原则.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5).

[2]刘泽民.关于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山西农业.2000(03).

[3]赵继文,赵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分析与思考.河南农业.2004(10).

[4]谢鹏云.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甘肃农业科技.2002(10).

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 篇4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震作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过巨大的危害,但由于实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找到挑战这一自然力的有效办法。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及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世界各国最早提出抗震设计的是日本,规定取房屋重力荷载的0.1倍,即水平加速度为0.1g作为地震水平力,并将它按各楼层的重力荷载比值分配给各楼层。这种方法既没有考虑结构的弹性动力特征,也没有找出地震作用的统计规律。而1927年的美国UBC第一版也是取地震作用为0.1乘以房屋重力荷载。

自1933年美国首次记录到地震的地面运动记录以后,20世纪40年代Biot从结构动力学角度提出了弹性反应谱概念。50年代Housner发表了他用Duhamel积分作出的EL Centro地震的弹性加速度谱、速度谱和位移谱。虽然这个弹性反应谱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无法解释实际大、中震作用于结构所产生的危害远小于弹性反应谱分析结果的这一事实。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动力法作为一种新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Newmark等人才逐步提出了考虑结构非弹性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他认为设计结构时取用不大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了结构一个基本的屈服力,而发生更大的地震时是靠结构必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抵抗足够大的地震冲击。Newmark还首次提出了延性(ductity)的概念。此后,Newmark又利用自己编制出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程序和简单的双折线无刚度退化模型对不同周期的初始刚度相同的单自由度体系在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动力反应做出了初步系统分析,提出了“等位移原理”和“等能量原理”,揭示出了不同弹性周期的结构取不同的屈服水准值时,在同一个地面运动输入下屈服水准与结构最大非弹性位移之间的关系。这既揭示出了延性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是屈服水准不高的结构在较大地震下引起了非弹性动力反应中不致发生严重损坏和倒塌的主要原因,也有力的回答了Housner弹性反应谱所带来的疑问。

考虑结构非弹性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已成为现在各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理论依据。它实际上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念”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2 现代抗震思路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R—μ—T关系的研究从而构建整套“抗震延性设计体系”,是现代抗震思路的出发点与核心内容。这里R为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最大弹性反应力与非弹性反应屈服力之间的比值(R=pe/py),称R为弹塑性反应地震力降低系数,简称地震力降低系数;μ为结构最大非弹性反应位移Δmax与屈服位移Δy之间的比值(μ=Δmax/Δy),称μ为位移延性系数;T为按结构弹性刚度求得的结构自振周期。各国在这一领域中作了深入的分析工作。研究的对象是单自由度体系选用不同的滞回规律时,其屈服水准与弹性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地面运动特征(包含场地土特征)不同时,给这种关系带来的变化。

从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中可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R—μ—T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弹性周期较长(大于1.0 s)的结构体系,弹性体系与弹塑性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可以认为是相同的,设计时用来确定结构承载力的水平地震作用Vep取值越小(即R越大),结构在非弹性动力反应中达到的位移延性系数μ(最大反应与屈服位移之比)会按同样的比例增大;对于T较小(在0.12 s~0.5 s之间)的结构体系,R越大,位移延性系数μ(按)以更快的比例增长;而对于T更小(小于0.035)的结构,则只能形成弹性反应,R只能等于1.0;而处在这三个范围之间的区域的R—μ—T关系则处在相邻两个上述特征区的法则之间。

所以,以结构的弹性反映为准,如果我们把结构用来做承载能力设计的地震作用取的越小,即R越大,那么结构在相同的地震作用下达到的非弹性水平位移就越大,对结构的位移延性要求就越高,塑性变形能力就应越好;相反,当R取较小值时(即取较大的“小震”地震作用时)对结构的延性要求就可以越松。

形成上述R—μ—T关系,塑性变形能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它是由结构各构件的滞回耗能能力来体现的,从量上可以用力—位移曲线下包围的面积来衡量。如果我们设计的结构足够强,以至于在中、大震来了之后整个结构还处于弹性阶段,则结构是以相对小的弹性位移和巨大的抗力(小R小μ)来作为代价的。这种设计往往造成“肥梁胖柱”的局面,既不美观也不经济。从周期T的角度讲,因为结构还处于弹性阶段,刚度未退化,周期未折减,由加速度反应谱可知此时结构受的还是一个最高的地震作用。如果按现代抗震设计思路设计同样一个结构,取中震地震作用的一个折减值作为承载能力设计的地震作用(即R>1),那么相同地震作用下结构就会部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此时结构的滞回耗能能力(塑性耗能)起了耗散地震能的作用。而且结构一旦屈服进入弹塑性阶段,其刚度立即折减,周期减小,从加速度反应谱可知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也会降低。而延性是保证这种良好状态的最重要手段,因为延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结构屈服后继续变形和塑性耗能的能力。所以设计承载力取得越低延性要求就越高(用μ来体现)。

根据上述的R—μ—T关系可以看到中国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甲、乙、丙三类抗震设防类别并非都是中肯的。在阐述理由之前我们先来个假定,即从纯的R—μ—T关系上去考察中国的抗震设防目标,抛开中国规范地震力取得对不对,或中国规范的抗震措施对“μ”反映的到不到位等因素。中国规范对于甲类建筑规定其地震作用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即取较大地震力做抗震设计,根据R—μ—T关系可知若取较大地震力做抗震设计(取较小R),此时对建筑物的延性要求并不高,然而规范对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却是提出了比本地区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故可以看出规范对甲类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从概念上高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的标准。同样的,规范对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也是提出了比本地抗震设防烈度更高的要求,故规范对乙类建筑的要求也是高于抗震设防目标的标准。而规范规定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符合普遍意义上的R—μ—T关系。故抗震设防目标就甲、乙、丙三类建筑来说,在概念上对丙类建筑才是最合适的。

而中国规范的现行抗震思路却与国际上的这种主导形势有着概念上的差别。中国规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等级是按所处的烈度区来划分的,规定各种结构,不论处在哪个烈度区都取用一个相同的C(C=0.35),得到一个统一的R=1/C=2.86,从而把用于结构截面承载力和变形验算的“小震”赋予一个固定的统计定义。而按照R—μ—T关系,对统一的R值,也即用于设计的地震作用相对于该烈度区中震的比值如果不变,则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应是相同的(即μ的取值也应是相同的),而与处在什么烈度区没关系。但实际上规范中规定的措施是9度区最严,8度区次之,7度区最松,也就是说9度区结构延性最强,8度区次之,7度区最弱。虽然中国规范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为了考虑各类结构及同一类结构中不同组成部分对延性的不同需求,建立了“抗震等级”的概念,但中国这套做法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问题,只有针对各烈度区进行一系列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抗震措施

抗震措施是结构延性能力的根本保证,延性要求越高,抗震措施越严。对于钢筋混凝土,抗震措施主要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新西兰知名教授Robert Park和Thomas Paulay首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措施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们取名这套理论为能力设计(capacity design),现已被世界各国的抗震界普遍接受。其基本内容:1)人为增大柱子的抗弯能力,而不加大梁的抗弯能力,使得框架的塑性铰更多的出现在梁端,而不是柱端,从而形成以梁端出铰为主的塑性耗能机构,即“强柱弱梁”措施。2)人为加大柱端、梁端和节点的组合剪力值,也就是人为加大这些部位相对于正截面承载能力的抗剪能力,使得结构在大震引起的交替非弹性变形过程中其任何构件都不会先发生剪切破坏,即“强剪弱弯”措施。3)在通过第2)条防止了剪切破坏后,根据第1)条引导形成的塑性耗能机构,应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或限制条件来保证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即保证足够的延性。

中国规范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能力设计”这个词,但上述三点内容已得到了体现,并成为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的同义词。由于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可能不同,因此上述“能力设计”三项措施的严格程度也就有所区别。虽然中国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延性等级的划分以烈度取为主要依据(如前所述这在概念上与R—μ—T规律相矛盾),但是还要考虑各类结构以及同一类结构中不同组成部分对延性的不同需求,因此中国规范建立了“抗震等级”(即抗震措施的等级)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一、二、三、四级。在对内力调整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做出规定时只需按给出各抗震等级的相应规定就全部清楚了,这样用起来会比较方便。所以也有人说中国规范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措施。

4 结语

基于以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抗震思路的讨论,并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抗震思路的发展的讨论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对结构抗震设计最有意义的是结构最大地震反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都是计算多自由度弹性体系最大地震反应的方法。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最大地震反应精度较高,但计算量较大,必须通过计算机计算。

摘要:简要介绍了现代抗震思路的发展历程及各种理论的产生过程,着重阐述了现代抗震思路的核心内容,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抗震措施作了具体说明,从而得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现代抗震思路,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

参考文献

[1]白绍良.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性能与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5.

[2]沈聚敏,周锡元,高小旺,等.抗震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作文思路和结构论文 篇5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经委《关于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建议》已经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八月八日

关于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建议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

为构筑我市工业新高地,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根据我市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和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部署,现提出东郊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建议。

一、东郊工业的现状及调整的必要性

东郊是我市的老工业基地,企业规模大,存量资产多,人才密集。建国以来,在我市东郊成华、锦江两区近4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成区域内,工业用地就达14平方公里,超过了整个规划区域30%,先后聚集了25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奠定了我市工业化的基础,为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郊已形成了电子、机械、冶金工业为主体,多种行业并举、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东郊工业基地主要是在建国初期和“一五”、“二五”期间布点建设的,当时这一带远离市区,在布局上是合理的,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意义上的东郊,现已变成了城区的一部分,过度集中的工业企业,不仅使东郊的“三废”突出,“热岛”郊应明显,城市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企业布局零乱,土地利用率低,使城市功能难以完善配套,损害了城市形象,不少企业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经营困难,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更新改造,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构筑我市工业新高地,提升城市形象,对东郊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是迟早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而且宜早不宜迟,越迟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为此,我们建议将此项工作尽快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持之以恒,积极稳妥地推进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以适应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

二、调整的可行性

从目前情况看,抓紧推进东郊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时机是成熟的,条件是具备的:

(一)不需要政府支付巨额的搬迁改造成本。现在的东郊已是市区的一部分,地理条件优越,经过合理的规划、开发,可以通过土地出让获得较大地租级差,完成东郊工业结构调整。政府除支付搬迁企业土地开发示范区域先期启动资金和少量的工作运行经费外,无需再有较大投入,便可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可以盘活工业企业几百亿的存量资产,为全市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又可以根除企业给城区带来的污染,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二)企业普启迪具有搬迁改造的积极性。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不进行搬迁改造已无法获取足够的发展资金,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不少企业已开始着手搬迁改造的论证和方案制定。

(三)政府将集中对沙河进行综合整治,将大大改善东郊的环境,提高土地价值。

(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对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心理承受能力较之改革之初明显增强。再加上近几年东郊多数企业对内部职工已实施了分流,企业的冗员现象得到了很大缓解,这将有利于企业的搬迁改造,减少职工分流带来的压力。

(五)我市周边区县已具备吸纳城区企业的条件,特别是位于经泉驿区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新都县、青白江区等区县,水、电、气、道路、通讯等各项基础建设都已完善配套,完全可以吸纳城区外迁企业,当地政府对吸纳企业有很高的积极性,纷纷研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外迁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六)有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包括各项政策的制定,运作实施的方法等,这将使我们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只要我们下大决心,将东郊工业企业调整搬迁做为工业振兴工程和城市形象工程来抓,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抓出成效。

三、调整的主要思路

总体思路:搞好东郊工业结构的调整,原则是前提,规划是先导,政策是动力,统一指挥是保障,最终达到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形象的目的。调整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把东郊工业结构调整与构建成都工业经济新高地相结合;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与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相结合;与招商引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相

2结合;与推进企业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就地发展一批都市型企业、搬迁改造一批污染企业、淘汰退出一批劣势企业。

(一)原则是前提

东郊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东郊工业企业搬迁调整,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制定搬迁改造方案和做好内部职工分流,在搬迁中实现企业的转机建制,并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同时,要强化政府的推动和主导作用,加强引导,制定东郊区域发展规划,并辅之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实现东郊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市场经济的原则。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必须符合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和东郊工业企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重新组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整体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通过整体规划,成片开发,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土地的商用价值,充分利用土地级差优势带来的收入,实现企业顺利搬迁。

4、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原则。搬迁不是简单的“挪窝”,不是企业的异地“克隆”,搬迁必须结合企业转机建制、高起点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做到成熟一家,搬迁一家,改造提高一家。

(二)规划是先导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首先应对东郊进行功能定位,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并结合我市工业发展规划来确定企业整体搬迁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使企业的动迁与城市功能的调整一步到位,达到动迁一片,盘活一片,城市景观改善一片的目的。

(三)政策是动力

对东郊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调动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企业搬迁改造的积极性;二是区县政府吸纳搬迁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土地开发商的积极性;四是调动企业老厂所在区(成华区、锦江区)的积极性。

(四)统一指挥是保障

应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对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统一领导和指挥,以确

3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调整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东郊工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涉及企业改革、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进行全社会的动员尤其是政府的许多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才会得以成功。在实施过程中,半面临以下主要难点:

第一,涉及我市工业近三百亿的资产,需要周密计划,尽可能减少资产在搬迁中的损失。

第二,涉及近13万名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是企业搬出城区后,职工观念上的不适应,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可能对搬迁形成的阻力;二是企业搬迁改造是和减员增效结合在一起的,搬迁后将使近三分之一的职工下岗,运作不好将影响社会稳定。

第三,企业搬迁改造中,将涉及市级许多部门的工作职能,有些工作可能与部门的相关规定相悖,结果协调力度不够,将给工作带来阻力。

第四,随着近年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东郊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已与外商或国内企业合资,有的已改制为股份公司,有的已被市外企业收购兼并,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复杂性,使政府的调控力度逐步弱化,这对工作的推进和规划的实施,增加了新的难度。

第五,为提高企业搬迁后土地开发价值,应坚持整体规划,成片搬迁、成片开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钉子户”,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

第六,此项工作应尽量不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如何达到这一要求还需要认真研究和周密计划。

总之,对东郊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有充分的估计,须周密计划,稳步推进,尽量不要对社会产生太大震荡。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建议设立成都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市经委。

(二)明确调整的区域、方式及企业搬迁的方向

1、为明确调整范围,经与成华区、锦江区研究,建议将一环路以外,南至府河以内,东至沙河以内,北起解放北路,沿驷马桥路经八里庄、二仙桥接牛龙路至沙河口这一区域定为重点调整区域。该区域是东郊工业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仅规模以上

4企业就达104户,厂区占地面积17096亩,职工13.15万人,企业总资产259.86亿元,2000年企业实现利润为-9469万元。

2、企业调整的模式:一是就地发展。如以丰田汽车为中心,积极争取实施多功能汽车项目,逐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城。以电子科大为依托,建成IT产业创新基地;二是整体置换。即对那些污染扰民企业实施整体搬迁;三是部份外迁。生产车间外迁,而总部、研发中心等留在市区;四是就地淘汰。对那些产品无市场,长期亏损,无发展后劲的企业实施破产,退二进三。总之,对不论是整体、还是部份留在市区内发展的企业,都应没有任何污染,并进行重新布局,按城市建设规划做到产业相对集中,以形成区域优势。

3、企业搬迁方向:我市在龙泉驿、青白江、新都等已相继成立了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入大量资金,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工业企业迁入的良好条件,尤其是土地售价一般不超过15万元/亩,可形成较大地租级差,使搬迁才有可能进行。成华和锦江已分别划定专门的区域,准备吸纳都市型工业企业的迁入。

(三)制定规划

良好规划是此项工作顺利推进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议:根据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首先由规划局对东郊调整区域“按一张白纸”的要求编制城区开发建设 规划,其用地性质将转变为以生活居住、城市物流、金融商贸、公共服务、绿地等用地为主。工业用地由现在的30%降到11%左右,城市绿地达到12%以上。彻底改变这一区域的面貌,建设成为交通发达、学校、医院、文体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由若干各具特色的居住小区组成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东部新城区。

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合理调控,有效运作,建议对东郊调整区域内的现行开发项目,暂停办理审批。对调整区域内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也要严格加以限制。

(四)制定政策

根据企业搬迁改造中将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主要问题,应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应包括土地出让、企业税收、能源配置、土地开发等企业、开发商及周边区县普遍关注的相关内容,真正起到政府的导向作用。

(五)时间进度

东郊工业结构调整,既不要影响我市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土地开发市场的需求,还要考虑职工下岗过度集中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既要积极 5

推进又不能操之过急,先期可在总结部分企业搬迁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一片企业调整和土地开发示范区域,可选择部分开发商投资开发或由政府先期注入部分启动资金,用于企业搬迁和土地开发,待土地开发后再将资金收回滚动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对搬迁企业和开发商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在运作中摸索经验,为以后的大面积开发奠定基础,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力争5?10年完成东郊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建议东郊调整区域以外,搬迁条件成熟的企业,参照此办法执行。

附件:东郊工业企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材料作文写?思路与结构 篇6

【议论文写作构思】

材料作文的议论文思路关键在于要围绕材料有明确地角度进行论述,要层次清晰地展开论证,要脉络分明、井井有条地组织文段,最好能够以并列加递进的模式来呈现出层层推进的议论思路,使文章思想观点凸显出一定的深度。此外,目前新材料作文命题的议论文写作在行文中概括材料,从材料出发来展开论述,也可以在选取角度提炼观点后,不必顾及所提供材料的内容,由此写作思路不再拘于一格而变得更为开阔。以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题(文题见第29页)举例谈一谈具体的构思示范:

【示例一】

从作文题所给材料出发,选取角度概括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如“妈妈的话提醒了‘我’,解除了‘我’的窘态,脱掉外衣和鞋袜,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故而‘我’得以把秧苗挑到了妈妈跟前。人生一世,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也不要慨叹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完美,只有放下顾虑,解除心锁,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这样,在文章开篇之时就做到了紧扣材料,切合题意。

在提出论点之后,就可以依据中心展开论证,如针对“人生路上的顾虑”可以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可以理解为“困难前的徘徊”“挫折后的举棋不定”等,然后以理性的思考“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揭示“放下顾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行文中为使文章论证形象,可以尝试采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对“顾虑”作形象化的举例。其后,可以反面论证“不放下顾虑可能会导致的后果”。层层深入的论证将能更好地凸显议论中心,行文中可以继续从生活出发,进一步揭示“放弃顾虑”这一中心,可以从“提升人的思想认识”的角度深入议论,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最后以诸如“要想成功,需要放下顾虑;要想克服困难,需要放下顾虑;要想超越自我,需要放下顾虑……”这样的排比句式作结,强化中心。

这样整个文章结构层次严谨,思路流畅,中心凸显,论述充分深入而富有感染力。

【示例二】

从作文题中提炼出观点,不必概括叙述原材料,这也是符合命题要求的。如可以再准确审题基础上提炼出“学会舍弃”的观点,然后直接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议论。具体论述中可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方式,通过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的正反结合,鲜明对照中凸显观点,增强说服力,达到说理目的。当然,在收束文章的时候,少不了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归类概括,总结观点。

【示例三】

议论文在于说理,所以写作中结构清晰是很关键的。在对材料解读之上,可以不必急于给出中心论点,可以引出论题,带着阅卷者一起思考。如“孩子下田劳动效果不佳,然而妈妈的话语却让孩子最后获得了成功。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在引出论题后,可以适时举例分析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情况的应对,结合材料给出答案“材料中的母亲凭借经验一语道破孩子窘态的根源所在,唯有放下顾虑,方能书写完美人生”。接下来进一步以举事例、引名言等方式展开论述,如“放下顾虑,庄子在楚大夫盛情相邀中选择了‘持竿不顾’,漠然视之;放下顾虑之心,让他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享受着一份心灵的逍遥,把持着心灵的净土,这不能不使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而且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接下去可以继续选择名人,如以“放下顾虑,使人明志;放下顾虑,使人豁达;放下顾虑,使人有所作为”等不同角度展开论证,这样并列论证的框架形成,思路一样清晰明了,最后以总结中心论点的简单一句话有力地收束全篇。

【记叙文写作构思】

以记叙文文体来写目前的新材料作文命题相比较以前的材料作文题来说,思路相对打开了,但往往受材料的观点性指向,同学们选择写记叙文的不是很多,即便选取了记叙文体,若不进行构思,在行文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议论,最后造成文体不清。所以在此想谈,新材料作文题的记叙文构思应该作为建立在审题立意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避免简单化选材搭构文章。应立足于立意选择记叙的对象,在构思中注重事件情节记叙的完整性,增强记叙文的可读性,不能忘记点题,最好能够在构思中把点题性的语句组织好,在体现文章结构脉络的同时也是对主题的凸显。

【示例】

可以围绕“遇见生活中的顾虑”——“困惑而徘徊”——“思考而明了”——“走出顾虑,实现超越”来组织事件,选取事件的横断面进行交代,或直接进行场景勾勒,或心理活动描写,或进行环境描写烘托渲染。此外,可以组织几件事来表现不同情境下的顾虑以及不同的解决方式,以小标题方式来解读命题,来表达自己的立意。

在2012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一考生采用《中国达人秀》刘伟的事迹作为高考素材,在结构组织中,首先在文章开头以第三人称“他”来设置悬念,最后在文末点明“他”就是“刘伟”,此外通过“做鞋套”“穿鞋套”“脱鞋套”的细节搭起了“一个在绝境中崛起,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人物故事”,呈现了一个坚韧顽强的人物,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佳作示范】

全心

林清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为人做事要以全心全意的态度,集中思想,心无旁骛,那么,结果也往往是遂心如意的。

我们其实有共同的感受,站在泥泞的田间,那双溜滑的鞋子让我们很难挺直站稳,当脱下鞋,卷起裤脚,重新回到那片土地上时,你顿时觉得有一种稳重之感。你的脚的每一个神经都处于泥土之中,扎在其中,像大树一样,有牢固的根基。也因此你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实,那样一步一步地走来,也因此,你没有了负担,不再害怕滑倒,走得很专心,很踏实。最终,你踏过了那片泥泞的土地,感到一种成功,而这种成功来源于你的专一,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境界。

荀子有云:“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们就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那么,首先就要静。只有在静中,我们才可秉气凝神,有一股浩然之气,全心地对待一件事,也因全心而忘我。就如一泓清泉,一片落叶于其上,顿时水面起伏,但泉的深处,却安谧静止,这也说明,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自己始终要有一颗沉静之心,才可能有所作为,才可坚持到最后。其次,就是要抛开一切杂念,不管外界多么美好或丑恶,我们不能因此丧失了自我的节奏。要把多余的顾虑全放下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能躁动,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结果往往很不好。

只有在忘我之中,我们才能让一件事更加圆满,也只有在忘我中,一切的事物会变得自然。忘我,可让我们专心,专心则让我们更加用心,世间之繁杂,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安,有点躁动,那何不学学陶渊明,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何不学学王国维进入“内美以修能”的无我之境,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有这样的思想与认知,也因为上升到整个人生当中去,把物与我相结合,达到一种忘我、无我之境,那么,我们的步伐才会更加稳重。

正严法师说:“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要秉持一心,我们才可从中获取人生中的大智慧,也正如同是泥泞的路中挑担子,忘记你的衣服,忘记你会摔倒,那么,你得到的,是踏过这片土地,走到了对岸。同时,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全心,忘我,去除一切杂念,这是我们今后所要的,同样,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只有高格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有高尚的品行与情操。也同样,在静、稳、沉中,才可能具有这样的品行。因为人静,就如一泓水,可以容纳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容纳,能屈能伸,柔能克刚。因人稳重,就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因此,以全心之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才可至善,至美!

【点评】本文构思方面结构完整,议论层次鲜明。首先文章从所给的材料引发出去,提出“成功来源于你的专一,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境界”的观点,随后层层深入展开论述,归结到“以全心之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才可至善至美”,充满哲理意蕴,启迪人深思生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篇7

那么,文章思路又是什么呢?张志公先生指出:“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由此可见,思路其实是一个思维过程。它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至本质,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者的思路,作者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来体现的。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了。那么,究竟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

一、分析自然段层次,把握文章思路

自然段,是作者行文思路的自然节奏。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分析自然段的层次,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为文的一般思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紧扣自然段中心意思,把握思路。按照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组合文句,是作者行文的正常思维。阅读自然段,我们务必要弄清楚此段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有中心句的,我们找准就可以了。如汪曾祺先生《金岳霖先生》第2段“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此句便是此段的中心句,此段的文字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如果没有中心句,我们应仔细审视,此段共有几句话,哪些是主体句,哪些是从句。

2.分析自然段层次内容,把握思路。一般来说,每一自然段都会相对集中表达一个意思,这是分段的基本规律。作者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为什么这个先说,那个后说,我们要搞个究竟。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第4自然段分别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等景物,这是作者按照观察的角度——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写的。

3.抓住自然段标志词语,把握思路。有些自然段,作者干脆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句来表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比较容易把握。比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因此“、“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一些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方位的顺序等,都是我们分析自然段结构的好抓手。

总而言之,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是分析自然段层次的三个关键词,我们要牢牢记住。

二、划分段落层次,把握文章思路

自然段的更高单位,便是段落。划分段落层次,是读懂文章的前提。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维板块,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那么,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

1.注意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这是各自然段衔接点所在。作者由一个自然段写到另外一个自然段,总会有衔接——或契合或转折,这是作者写作思路清晰的表现。如2009年高考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6段“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就是“重要的文句”——表明文章于此开始由写“窗子的功用”转至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

2.关注文章表达的特别之处或艺术特色。有些作者,为表现构思的匠心独运,在文章中或隐或显地使用一些 “超常规”手段,如排比段、铺陈、对照、对比、反复、虚实、抑扬等。比如严阵《绝唱》中反复出现的“这是一塘荷最美的时候吗”即为“超常规手段”——欲扬先抑,突出下文“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这些“超常规”手段一般都能显示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此外,一些特殊词语,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等,也能体现作者的思维,需要我们阅读文本时仔细甄别。

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常见文本结构的惯用方式。如(从整体上看)论述类文本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等4种基本结构;小说的结构一般是:(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散文的结构一般比较散,所谓“形散神聚”,抓住了“神”,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结构。

人与猴

文/张雪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记住,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动物。”“何以见得呢?”小孩问。

“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包中摸出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背后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略一迟疑,却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小孩笑起来,说真有意思。

大人也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致,又将另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是扔向大猴身后的地方。大猴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用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放进嘴里。大人不断地扔,大猴便不断地这样接住,然后或吃掉,或分给身边的小猴。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部扔完了,大人和小孩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回家的路上,小孩问大人:“你为什么将花生扔到大猴的背后呢?”大人得意地笑了,说:“猴子翻来覆去地来回折腾才有意思啊,如果直接扔到它眼前,还有这么好玩吗?”

小孩信服地说:“爸爸,你真行!”大人又说:“猴子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它们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动物园里,大猴指着笼子外的人,对小猴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小猴望着指手划脚的人回答。“记住,孩子,”大猴说,“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咱们猴子开心的动物。”

“何以见得呢?”小猴问。“不信你等着瞧。”大猴说。这时,适逢有个大人往笼子里扔花生,扔在大猴的背后,大猴急转身,略一思忖,用嘴去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终于,那大人的一包花生全部扔给了猴子。

他们走后,小猴问大猴:“你为什么用嘴去接扔进来的花生呢?”大猴得意地笑了,说:“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你们还会继续扔吗?”小猴信服地说:“妈妈,你真行!”大猴又说:“人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他们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1.从整体上看,本文运用了哪种方法结构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本文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对比。通过人与猴对“喂食”行为不同观照的对比,拓展了故事的寓意,增强了故事的讽喻性,令人深思。

2.(1) 讽刺人类的自高自大,自作聪明。(2)告诫人们,耍人者必被人耍。(3)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避免遗笑大方。(4)每个人头上都有一只笼子,人要学会自爱、自尊,推己及人。

上一篇:中学篮球训练教学下一篇:供电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