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结构教学(精选8篇)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 篇1
目前话题类作文在中学英语考试中是比较常见的, 也是相当流行的一种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方式。这都是因为话题类作文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而且更加能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能够多多培养学生有关话题类作文的写作能力, 培养他们多加思考, 多加创新的能力, 本文谈谈话题类作文以及它的写作技巧。
1、话题类作文的概念
话题类作文是命题教师通过给出一个热点性的话题, 然后让学生以这个话题为中心, 自拟题目并且组织材料进行写作的。话题类作文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字数限制, 所以学生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 要针对话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在写作内容以及题材上不会有大的限制。话题类作文本身就具有开放式的特点, 与命题作文相比, 话题作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 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话题类作文的写作技巧以及方法
2.1注重应用导入艺术
好的开头对作文的整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导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更会为整篇文章奠定一个好的基调。在写话题类作文时学生应该围绕话题, 开动脑筋, 用精炼的几句话将文章的内容进行“点睛”, 以其巧妙的导入给读者制造玄机, 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
2.2合理融入亮点词汇
在英语作文的写作过程中, 对于词汇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足以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比如, 常用的important这个词就可以适时替换成significant。大多数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经常使用一些比较平常、低级的词汇, 而不会大胆的去尝试使用老师新教的词汇或者句型等, 当然, 这也是学生作文质量不能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 我们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运用新学的单词以及句型, 达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
作文除了华丽的开头, 扩展部分其实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 更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这部分是学生通过对话题的理解以及对资料的整理组织, 对数据的处理等等的一个最为真实的再现, 所以, 学生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应该做到能够自圆其说, 不要偏离话题, 最好在写作之前预先写一个提纲, 使扩展部分具有合理性。
2.3创新应用写作模板
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喜欢套用一些模板, 虽然这些模板会对提高作文分数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阅卷老师在阅卷的过程中看多了这种固定式模板, 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 我们建议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避免过多地套用模板, 这样既避免了单一的模式, 又让教师有新鲜感。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 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和“A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 而不是单纯地套用模板。
2.4豹尾式结尾
作文的结尾要与开头遥相呼应, 千万不可拖泥带水, 要做到简洁有力。优秀的作文结尾一般都能表明自己清晰的观点和重点, 让读者回味无穷, 引发读者的深思。
2.5注重结构调整与优化
高中生要写出一篇英语佳作来, 不仅需要学会怎样审题, 还要做到作文的结构清晰, 词汇运用新颖。其实除了这些,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一些材料作文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真正做到“四会”互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经常积累与话题作文相关的知识, 扩充自身的词汇量, 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出自己要突出表达的“亮点”, 这样一篇好的话题类作文会轻松地写出来。
3、总结
英语作文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结合给出的话题拟出适合的题目,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感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 从而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写作也是一个别样的思想感情交流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话题, 找出与话题有关的词汇, 找到记忆这些词汇的简单方法, 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有效地记忆,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 让学生喜欢英语写作, 让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得到提高。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 篇2
之议论文结构篇
一、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凤头 本论----分析问题----猪肚 结论----解决问题---豹尾
二、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分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结构既清楚明了,文章也显得更有说服力。
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首先,要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这是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
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三、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段首。
2、分论点最好有三个。
3、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语句结构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段都扣题
四、(应试作文)常见的结构:
(一)并列式结构模式: 模式1: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① +分析论证
论据② +分析论证 论据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模式2: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本论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并
论证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列
结论(照应全文)
拟写并列分论点的角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角度一:是什么
例:以“磨难造就人才”为中心论点(王喻)分论点1:磨难是砥砺人才的洗礼。
分论点2:磨难是忍辱偷生“著成信史照尘寰”的超越。分论点3:磨难是勒住命运咽喉的抗争。
又例:
① 磨难是砥砺,励志增才。② 磨难是阶梯。积淀经验,③ 磨难是洗礼,超越升华 角度二:为什么
例:以“强者,笑对磨难”为中心论点(郭佳)分论点1:笑对磨难,我们才能活得坦然 分论点2:笑对磨难,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分论点3:笑对磨难,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角度三:怎么办
例:以“笑傲磨难”为中心论点
分论点1:面对磨难,需要坚定信念。
分论点2:面对磨难,需要乐观豁达。分论点3:面对磨难,需要百折不挠。
注意: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二)递进式结构(设问引导思考,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
基本模式:是什么(概念)→ 为什么(原因)→怎么办(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例: 人才的必经之路——磨难(中心论点)(李岩)
是什么:人生的旅途中,磨难是催人警醒,激人奋进,功成名就的必经之路。为什么:苦难可以磨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力
怎么办:面对苦难,我们不要退缩,只要积极奋进,战胜苦难,我们要把磨难当作奋斗的动力。会怎样:披荆斩棘,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出口
(三)对照式结构: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基本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
分 论点1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对照
分 论点2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例: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为中心论点的对照式结构分论点(江浩)分论点1: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洗雪前耻,成就霸业 分论点2:死于安乐,闯王李自成部署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最终失败。
强者,笑对磨难
郭佳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墙壁或没有舟的渡口。面对磨难,我们哭泣,它不会有任何的怜悯;我们痛苦,它不会有任何的安慰。只有我们笑对磨难那才是强者。
笑对磨难,我们才能活得坦然。你看那泛舟的苏轼独自吞进被朋友出卖的苦水,但他把着苦水酿成了放达的歌,寄情山水,逍遥红尘,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他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笑对磨难,我们才能超越自我。桑兰满怀希望,在美国运动会上准备摘下金牌的时候,迎来的却是狠狠一摔,这一摔,把她的梦想,把她的心都摔碎了。有人说,作为一个运动员,她已经失去了一切,她再也没有希望了。她可以选择悲伤,在病床上,在眼泪中,在亲人的照顾下度日,但是她告诉自己不行!于是她用毅力的光辉照亮了自己的世界,驱散了心头的悲伤。笑对磨难,桑兰用她的坚强拄着拐杖,走下了病床。她超越了自我,成为了强者。
笑对磨难,我们才能走向成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性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施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就走进了神秘的宇宙,去讨论星系、夸克„„最后他成功地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生命的旅途荆棘重重,只要你勇敢地接受磨难的挑战,以微笑去面对它,那么你才会是生命的强者!评析:
人才的必经之路——磨难
李岩
在人生的旅途中,逆境常催人警醒,激人奋进,终于功成名就。正所谓“磨难造就人才”,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最好的注释。那时,吴越之争,越国参拜,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吃尽人间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个吴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以能复国?这是亡国之辱及其他受的苦难促使他发奋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苦难可以磨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力,也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毅力。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屡遭失败,当时实验室里众多科学家都认为这项发明不可能,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爱迪生与助手经过上千次失败终于发现了钨,这种耐热导电的材料,爱迪生也因此次发明走进千万美国人的心中。
面对苦难,我们不要退缩,只要积极奋进,战胜苦难,我们要把磨难当作奋斗的动力。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他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童年丧父,生活贫苦,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物,然而他酷爱文学,不过安徒生的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处女作刚刚问世别人知道他是鞋匠的儿子就攻击他的作品个“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饰”。然而,他并未气馁,为童话而奋斗,从磨难中奋起。由于他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观察生活,终于创作了一篇篇脍炙人口口的童话。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磨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磨难这条路上充满着危险,唯有披荆斩棘,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出口。评析:
磨难 江浩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欧阳修
——题记
磨难往往能使人成功,安逸能使人失败。青蛙对眼前的危机反映敏感,对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有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奋,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1644年闯王攻如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各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瞪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醒,激情奋进,而安逸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人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时沉溺声色,自我毁灭。评析:
磨难造就人才
王喻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 题记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耳熟能详的话一定让你更深切地体会到:经历磨难是一种幸福。
正如小雨燕,在离巢之前要减肥似的,人生在展现辉煌和华彩之前也要经受磨难,无数历史印记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一)在被处以宫刑之后,他忍辱偷生“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锤,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怠。”几乎断送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收集的资料,要写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他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终于完成了《史记》,他就是司马迁。
(二)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有着数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喧闹的世界瞬间归于沉寂。他,一个把音乐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痛?然而,他做到了,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执着于音乐的心在呼吸。
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难锻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
正如飞蛾需面临破茧之苦一样,人也需要磨练,需要经历磨难,这样才能成才,在光芒四射之前都要经受磨难,站在黑暗的山峰,却拉近了与太阳的距离,走在荆棘的路上,却拥
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 篇3
一、由浅入深, 培养写作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探索, 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诧”, 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远远超过责任”等, 由此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才会有动力。英语学习也是如此, 只有对写作感兴趣, 才可能想写、乐写。
然而, 对于儿童来说,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 对于汉语是母语的小学生来说, 英语作文难度更大。因此, 在教学中, 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 设计难度适宜且充满童趣的任务, 并力求任务层次性。
对于起始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写作训练可以结合单元的话题,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再进行“挖空”练习, 如:
My cat
I have a ____. It’s _____. It has _____.It can ______. And it can _____, too. it eats _____.I like ____ very much. we are______ friends.
这样, 学生根据上下文而猜测填空, 既是英语作文的雏形, 也为以后阅读填词埋下伏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 也容易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写作的信心。
二、善于挖掘写作素材
1.挖掘教材素材。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话题丰富、素材面广, 且情境绘画贯穿教材的始终, 迎合儿童的好奇、好动, 适合儿童们说、唱、模仿和表演。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材, 而设计习作任务。
如新版牛津译林小学英语中, 教师可以根据部分单元的story time只有图片没有具体故事内容的实际, 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 再编写故事。
再如, Christmas is coming的教学时, 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西方国家的圣诞节这一传统节日, 再结合教材制作圣诞卡的要求, 也可以提高要求, 根据自己对圣诞节的了解以及是怎样过圣诞节的等写一篇50左右的短文, 这样, 结合教材中素材以及生活中的素材而让学生练习写作, 学生会乐不可支, 不会感到太困难, 也利于写作习惯的养成。
2.创设情景化的话题素材。明代谢榛说“情景交融而为诗”。在写作教学中, 直观、生动、逼真的情景既可以营造氛围,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欲罢不能之感。一幅鲜明、形象的图画、一个有趣、动听的故事、一个逼真、生动的表演等, 都会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写的激情。
如学习牛津英语5上Unit5的Review and check时, 在开展活动What are we good at? (夸一夸我们的特长) 的活动中, 让学生熟练运用I can jump high. Lucy can sings beautifully等后, 再呈现He Jun的肖像描写, 并介绍, He Jun is our new friend.以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him?而激发学生介绍何军的愿望。
3.运用生活化的素材。英语教学中, 将生活化的素材引进英语课堂, 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也实现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素材的渗透和选择, 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才会有写作的欲望。如学习Zoo animals时, 了解了一些动物园的法规, 让学生写几条班规, 这样, 将写作内容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 “学以致用”。同时, 也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三、在有趣的活动中写作
1.词——句——段。小学生写作文, 就循序渐进, 应从“词—句—段”着手, 不可能题目布置下去, 就着手写作。三年级的学生从写句子开始, 如看到cat的图片, 让他们根据图片和提示词写出It is a cat. It is lovely.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 可以给出提示词, 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单词而说出几个相关的句子, 如is, have, like, can, 等, 对于这个练习, 学生们可能说出形形色色的句子, 例如is, She/He/It is… There is…等, 经常做这样的练习, 学生的思路会逐渐开阔, 用英语说话、写话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2.结合话题主题写作。新编英语教材, 以情景单元为主题编排, 教学时, 可以结合教材的主题话题而巧妙设计写作任务。如学习五上Unit2 A new student时, 让学生以School life为题, 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情况, 以My new friend为题, 而介绍班级里的新同学、新朋友。学生们也会有话可说。
此外, 创设情景编写对话, 根据对话改写成短文、要求学生学写英语日记以拓展写作, 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写作等都是可行的写作训练策略, 教学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合理使用。
英语写作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写作技能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即就, 小学生开始用英语写作, 有一定的困难可想而知, 教师应用多种策略、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 使学生逐渐爱上写作, 使学生对写作不再畏惧。
参考文献
[1]李婉华.巧用教材培养话题写作的能力[J].师道·教研, 2014 (7) .
如何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结构 篇4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端正作文教学思想
当前, 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作文课指导不得法, 三至六年级用同样方法指导, 就题论题、作题;二是不相信学生, 教师帮得过多、扶得过紧, 从内容到形式统得过死。学生被动学, 缺乏兴趣, 产生怕作文心理。因此, 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程序。“自能作文”教学实验就是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大胆改革。“一篇带多篇”突破了教师满堂讲, 学生被动学;而“堂上小练笔”, 则是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写是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迁移, 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教学程序。
二、改革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程序
1. 提前准备, 酝酿积蓄
习作前把题目先告诉学生, 让学生有思想准备, 作好观察, 收集材料, 这样, 学生在习作前就处在主动位置, 做到心中有数。
2. 诱发积蓄, 广开思路
习作指导审好题后, 教师要千方百计开拓学生的思路, 诱发学生的积蓄。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也可以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流露真情实感, 做到一吐为快。
3. 合理指导, 解决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重难点, 选择恰当的导写方法, 帮助学生凭借范文, 解决重难点, 以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4. 浏览初稿, 划批再改
学生初作后, 教师浏览, 用符号批改, 指出修改意见后, 让学生再修改。
5. 典型分析, 鉴赏提高
学生经过初次修改后, 教师对照训练要求, 选取典型, 进行分析、评讲。评讲后, 再让学生修改。
这样做, 改变了过去“命题—作文—批改—给分”的程序, 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结构
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 遵照从易到难, 从说到写, 从句到篇, 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取“先导后作”“边导边作”“先作后导”的教学结构, 使自能作文训练落到实处。
“先导后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正确审题, 掌握习作的要求, 从生活中恰当选材。课堂教学程序分为“指导—写作—阅读—评讲—定级”。这类指导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体现教师“扶”的因素, 但仍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边导边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弄清重难点, 编列写作提纲。教师可以抓住重点或难点, 指导试作其中某一部分, 教师当堂检查, 讲评, 让学生修改, 然后再作全文, 程序可为“初步指导—试作 (重点或难点) —边评边改—完成习作—阅读—评改—定级”, 体现了教师的半扶半放的精神。
“先作后导”是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后, 独立完成。教师根据习作的要求和学生掌握的情况, 在浏览习作和堂上导评后, 再让学生修改。程序可为“试作—阅批—评导—修改—定级”。这类指导方法适用于六年级。
三种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关键在“导”, 都十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改革作文批改方法
“自能作文”教学改革, 十分重视发挥作文批改的激励、反馈作用, 正确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 把握好标准, 恰当评价学生。
1. 激励评价是改革作文批改的原则
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学生交上习作,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能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学生的习作, 把分数压得低低的, 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水平高”, 用“优、良、中、差”的方式评定时, 获“优”的学生寥寥无几, 激励评价成为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品, 大多数孩子在“写作基础太差, 要多下苦功”之类的否定性评价中失去了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出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 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 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 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 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 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的朋友和知音, 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他们的作品, 尊重他们的劳动, 照顾他们的情感, 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 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 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2. 提高学生能力是改革作文批改的目的
“自能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独立作文的能力, 作文评价也是以提高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为着眼点。在改革作文评价方法上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1) 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其中书面评价是“自能作文”评价的重要环节。可有的老师把书面评价当成宣泄情感的工具, 把写不好作文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 用“这么马虎, 能写好作文吗?”这类“批评性”评语来“教育”学生, 使学生作文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其实, 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价, 激励的语言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和发奋进取的动力。评价时, 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进取为出发点, 以原有基础上进步为准则, 针对学生的实际, 用多把尺子衡量, 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用“欣赏激励式”评语, 如:“书写如此工整, 表达如此流畅, 感受如此深刻, 你的写作态度与语言基本功告诉老师:‘你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小作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习作, 我们可用“肯定提示式”评语, 如《新型电话》的评语:“能把新型电话的特点和用途写得那么具体, 说明你是个善观察、有毅力的孩子, 如果能换个直截了当的开头, 这篇习作就更棒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们用“鼓励提高式”评语, 如:“在你眼中, 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 文中的每一个词, 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你对学校的爱, 如能按顺序来写, 使习作的脉络更清楚, 这首校园赞歌会更动听。”评语改革后, 孩子们爱读评语, 爱写作文了。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每次发下作文, 我就兴奋地、一次又一次地读老师的评语, 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写作的勇气, 是我写作的动力。”
(2) 详改与略改相结合。
(3) 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
(4) 一步批改与二步批改相结合。
(5) 综合批改与单一批改相结合。
教学实践表明, 无论采用何种批改方式, 都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而定, 而且都需要求学生把批改后的作文多看几遍, 了解为什么要修改这些地方, 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 篇5
为了综合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近年来, 材料作文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材料理解得是否到位, 是否深刻, 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与败、优与劣。于是, 笑者有之, 哭者有之, 一些平常语言功底不错的学生就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材料, 以致百般辛苦后却功败垂成。所以, 准确透彻地理解材料, 就成了材料型话题作文中要过的第一关, 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教学实录]
导语:
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困惑:为什么有时候作文水平一向不错的同学却拿不到高分, 甚至是不及格呢?也有人因此而怀疑作文评判的公平性。实际上, 一篇作文的成功并不是仅仅有好的文采就可以了。当评判结果不合我们的想象时, 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写的是此次作文要写的吗?今天, 我们就以一则作文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出示材料:
森林里有三只不甘平庸的鸟, 在一个初春的早晨, 它们决定干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们嘴里各噙着一棵果树的种子飞向茫茫的沙漠, 决心让沙漠长出果树来。鸟儿们把种子埋到沙里, 接下来就是不停地飞到远处有水的地方, 用嘴噙些水来, 浇到种子上去。不管它们怎样勤奋坚韧, 烈日总是无情地去吸去它们噙来的清水, 不出几日, 种子便枯死了。
一只鸟哀嚎起来:“苍天啊, 你为什么如此不公平?你给江南和风甘霖, 却不给沙漠半滴雨丝;大地啊, 你是如此厚此薄彼, 你使平原硕果累累, 却使沙漠寸草不生。”这只鸟怨天怨地, 终于在悲愤中死去。
另一只鸟则用自己锐利的尖嘴啄自己的身体, 它不能原谅自己的愚蠢, 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 更不能承受失败带来的羞辱, 很快它就自戕死了。
第三只鸟默默地把种子翻过来去仔细研究, 终于它发现种子发生过变化……
材料中的三只鸟同样面对失败, 但由于态度不同, 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请联系实际, 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师:材料要求以“态度”为话题, 文体不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恰当的文体。这里的问题在于不管你选择哪种文体, 都存在一个作文的方向问题, 也就是在这篇作文中, 我们应该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就要审题、审材料, 要把握材料的观点。那么请大家想想, 从这篇材料当中, 我们可以提取出什么观点?
同学讨论。
讨论后的观点主要有:“有志者, 事竟成”“自信———成功的一半”“做事要坚持不懈”……
教师从中选取典型进行分析。
师:大家讨论得很激烈, 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但这么多的观点是不是都合适呢?我们不妨选取其中几个一起来分析一下。
例一:做事要坚持不懈
教师提示:我们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 那现在我们把这个观点和材料对照一下, 大家看看是否有什么问题。请同学自由结组讨论。
同学讨论。
生: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 第三只鸟就是因为坚持不懈, 才终于发现种子发生过变化, 发现了希望, 而这应该是成功的前提。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从材料来看, 在“坚持不懈”这一点上, 三只鸟做得都很好, 它们的不同只是在于怎样面对坚持后的结果。
生:我也认为这个观点不合适, 如果做事真的只需要“坚持不懈”, 那么第三只鸟应该不问原因, 不问结果, 只是埋头苦干, 但它是这样吗?
师:其实, 我们的观点应是在对前两只鸟的否定与对第三只鸟的肯定中得出的。而就像刚才同学所说, 在“坚持不懈”这一点上, 三只鸟做得都很好。所以, 这不是我们所要的观点。
例二:要正确地制定目标
同学讨论。
生:这篇材料中说的根本不是“目标”的问题, 而是一种“态度”。
生:虽然材料中没有提到“目标”, 但它应该是暗含其中的。试想, 如果这三只鸟不是选择沙漠而是别的地方来种树, 凭着它们的那股韧劲, 可能早已是硕果累累了。所以, 我认为, 它们的问题在于目标制定有误。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所谓“爱拼未必能赢”关键是要“会拼”。
生:如果抛开材料, 客观地讲, 当然是“会拼才能赢”, 但我们要注意材料中说到“种子发生过变化”, 这说明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只是相对于其他环境而言, 在沙漠中种树更为艰难, 它需要付出的也就更多。
师:我想, 大家都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那只精卫鸟不辞辛苦地把土一点一点地运到海里。对它来说, 想用这种方式把无边的大海填平该需要多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但这种态度却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的材料也是一样, 重要的是肯定态度, 而不是否定目标。
例三:有平和, 才有成功
同学讨论。
生:这里的确讲了平和的问题。前两只鸟的心态如果能够平和一些, 也不至于落得那样的下场。可我总觉得这个观点哪儿有点儿不对, 说不好。
生:这里说了平和, 但又不仅仅是平和。如果只是平和的问题, 那么第三只鸟也就只停留在能够坦然平和地面对失败, 而不至于被失败击倒。这只能说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是以后呢?
师:对。其实第三只鸟的可贵之处并不只是它相对于前两只鸟的理智。重要的是它不仅平静地接受了失败, 而且知道分析失败的原因,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 如果只是把成功归于一种平和的心态, 就有失偏颇了。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 在这种材料型话题作文中, 如何从材料中提取观点是作文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没有对材料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只能使我们的作文从一开始就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甚至南辕北辙, 离题越来越远。所以, 在提笔写作文之前,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为自己找好方向。
那么, 作文的方向如何确定呢?
首先, 要对材料有一个宏观把握。宏观把握, 就是要总体上了解材料写的是什么人 (物) 、什么事,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上述材料中所讲的是三只鸟在面临相同的问题 (失败) 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需要我们分析的自然应该是态度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其次, 要对材料进行微观分析。所谓微观分析, 就是从细节上去分析材料, 比如人 (物) 的心理、行动、语言等。如材料中的三只鸟, 在相同的境遇面前, 第一只鸟是“怨天怨地”, 一味地归咎于客观;第二只鸟是埋怨自己, 一味地归咎于主观, 结果, 它们一个“在悲愤中死去”, 一个“自戕死了”。而第三只鸟则是“把种子翻过来, 仔细研究”, 它的结果材料中没有交待, 只是说“它发现种子发生过变化”, 但我们可以试想, 既然它能发现希望, 那么接下来, 它可能会更加努力, 也可能会采取一种更为合适的方法, 直至完全成功。这里, 材料的倾向性已非常明显, 否定了前二者, 肯定了第三者。所以, 我们据此得出的观点应是:面对失败, 一味地归于客观或归于主观都是不对的, 应该“仔细研究”, 分析失败的原因, 从哪里跌倒, 从哪里爬起, 只有这样, 才能在“山穷水尽”之后又“柳暗花明”。
最后, 初步确定方向后要和材料对照进行验证, 像我们刚才所分析的三种错误观点都是因为没有最后验证的过程。比如“坚持不懈”, 对照材料就会发现, 在这一点上, 三只鸟是相同的, 而我们应该分析的是它们的不同。再比如, “有平和, 才有成功”, 得出这个结论后, 应该回到材料中, 反问自己:第三只鸟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平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最后的验证就像一个过滤网, 它可以帮我们过滤掉许多错误的结论, 从而保证作文方向的正确性。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篇材料型话题作文一起讨论了如何为作文确定方向的问题。你写记叙文也好, 议论文也好, 散文也好, 首先都要吃透材料, 把握材料的观点, 然后再围绕观点来组织文章。所谓“为文先定向”,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吃力不讨好, 也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来。
[教学反思]
浅谈作文教学课堂结构改革 篇6
一、启发式的起草课:命题、构思、起草
第一步:命题。无论命什么题, 都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我的做法是在不改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要求下, 允许学生自拟题目。也可由教师定出题材的大致范围, 具体题目由学生自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构思。构思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让同学们互相谈谈选材内容, 再谈谈写作方法, 还可以口述提纲。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避免了思路狭窄、写法单一的现象, 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和思维训练, 使语言、思维同步发展。
第三步:起草。学生通过构思, 已胸有成竹, 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 遇到不会的字、词或需要推敲的词句, 可以查字典、问同学。
二、讨论式的修改课:评议、修改
第一步:讨论评议。先由教师从学生作文中抽样推荐, 然后由作者自己读习作全文或其中某一部分, 其他学生边听、边思、再议, 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修改。学生可以互相修改, 也可以自己修改。老师有重点地指导。优等生以自改、互改为主;中等生则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多读自己的文章, 启发自改;学困生先以面批为主, 然后逐步指导自改。这样的讨论式修改课是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从别人的文章和发言中得到启迪。
三、交流式的评讲课:成文、讲评
第一步:成文。学生由初稿经过评议、修改, 扬长避短, 创作出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的、构思独特的作文。即使同一题目, 由于作者各自写的内容不同, 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写成的文章已经不是传统那种一次成文的初稿水平, 而是通过师生之间多次探讨、修改后提高了品质和层次的习作成果。
第二步:讲评。这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学生关心的是自己的作文能否得到肯定。我的讲评原则是尊重学生的劳动, 以鼓励为主, 不压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表达愿望。肯定学生的进步, 让他们树立信心。对较差的同学在适当指出不足的同时, 尽可能肯定某些可取之处。然后选一两个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说明, 让大家找出原因, 引起重视。开头写得好, 就读开头, 结尾写得好, 就读结尾。之后,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 说说自己的感觉。作者也可以讲讲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当时是怎样想的, 使其他同学学到好方法、好经验。
经过探索、实践, 在我的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题目让学生自己命、题材让学生自己选、习作让学生自己改、优劣让学生自己评的新局面。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想象能力、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 教师应该放“权”。让学生自选作文题目、自己修改、自我评价、相互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 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作文成为一种享受。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 篇7
视点结构教学模式由教学视点“导入———揭示———延伸———检测———回归”几个环节构成。导入环节:引入教学视点, 指向教学目标;揭示环节:揭示及强化教学视点, 使教学视点能够清晰而明确地建构在学生头脑中;延伸环节:从清晰的视点出发, 按照一定的知识联系拓展教学视野,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检测环节: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根据检测结果反馈教学或补救教学, 形成“再循环”, 调整、改进教学,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教训;回归环节:回扣教学视点再度指向教学目标。至此, 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逻辑循环节”运行完成。由此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以下是以视点结构教学原理为指导, 依视点结构教学法而设计的高一语文作文“巧用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分析并运用修辞格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2.能合理恰当地将修辞格运用到写作中锤炼语言
二.教学内容
1.点提取:巧用修辞格
2.点释义:通过合理运用修辞格使对事物的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3.关键词:修辞格、生动形象、说明事物
三.教学材料
1.典型材料:学生习作《饿》
2.延伸及检测材料:张贤亮《绿化树》等
四.教学过程
1.点引入
(下午第三节课, 老师看到后排同学们无精打采地坐着, 于是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饿”字, 敲了敲黑板。)
师:后面 (加重语调) 的同学, 能看到这个字吗?最近全世界都面临着经济危机,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饿, 我们如何去描述饿, 怎样形象生动地表达饿呢?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描述饿的: (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饿呢?)
同学A:老师, 我饿惨了。
同学B:老师快放学吧, 不然我都饿得快死了。
师:好, 这几位同学举的例子很有典型性。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学生习作《饿》, 看看他是怎样描述饿的:
……那刺耳的下课铃刺痛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 如果没有老师, 我们巴不得像听到集结号一般, 推开书拽着饭盒, 奋不顾身地冲出教室。可是它却没有打断老师那陶醉的表情, 仍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们灌着。我好饿, 你就放了我们吧。………
于是老师就放了我们, 我们高高兴兴地冲进了食堂……… (老师播放ppt)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对准“老师, 我好饿, 你就放了我们吧。”这也是同学对饿的一个描述, 但是如果我们用修辞格把对“饿”的描述润色一下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今天我们就以“饿”为例, 来看看如何通过巧用修辞使我们的作文变个身, 做到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
2.点揭示
师:在语言上, 巧用修辞格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重要法宝之一。我们平时见到的像“饿”“美”等很多状态都是虚的, 我们平时能真切地感受到“饿”“饱”这样的状态, 但怎么把这种感觉形象地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巧用修辞格。
同学们, 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有———
生: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用典……
师:很好, 请同学们看黑板, 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修辞格有意识的运用到生活和习作中。
首先老师给大家举个用了比喻手法的例子:
例一饿, 像恶魔一样用皮鞭抽打着我。
这个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虚幻的饿比喻成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面目狰狞的恶魔, 使“饿”有了立体画面感, “抽打”, 有同学小时候被父母打过的吧, 会很疼吧, 可那也是“充满亲情的打”, 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魔鬼无情地抽打你, 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这里描述的饿就是这种感受。这样一来, 整个句子就有了动感和画面感, 变得生动形象。
第二, 我给学生的一篇习作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和我刚开始举的那个“老师, 我好饿, 你就放了我们吧。”哪个好, 好在哪里?
例二饿耀武扬威地爬上心头, 俘虏了我。 (老师读了两遍)
学生C:例二好, 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
学生D:例二用拟人拟物化的词语, 例如“爬”“俘虏”, 拉近了和人类的关系, 让我们几乎看出了“饿”的形状。
师:同学们说D说得有道理吗?
学生们:对!
师:D同学分析得非常好, 也给我们阐释了拟人对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作用。
还有夸张手法, 既夸大或缩小事物, 用于表达情感。我想请同学们用夸张来造一个关于饿的句子:
学生F:我肠子都饿得快打结了。
学生G: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师:请坐下, 很好。根据生物学原理, 一个人即使再饿也不会“前胸贴后背”。这种夸张手法, 把饿的程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好, 接下来的一些修辞手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再看看那些名家名作怎样描写“饿”的呢?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写饿的经典。里面有好多关于饿的生动描写, 那么我们来看看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ppt, 说出句子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例三:瘦骨嶙峋的大脑安放在木棍似的脖子上。 (学生齐喊是:比喻)
例四:饥饿在胃里横冲直闯, 向全身每一根神经呼喊:“要吃, 好吃!” (学生齐喊:拟人)
师:下面来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它这样写饿后看时间的感觉:
例五:时间先生仿佛给我结了深仇大恨似的越走越慢。
其实, 请大家看下名家、高考满分作文的例子, 也不过如此, 其实我们也能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 就看我们能不能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格。
3.点延伸及能力测试
师:通过上面我们对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运用的分析, 我们体会到了它的巨大魅力, 那么是不是我举的上面的修辞方式都一起放到我们的作文中呢?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运用修辞的句子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主题, 注意文章的语境。例如以“饿”为例, 例一中描写饿的程度非常深, 例二中带有戏谑的成分, 例三则较平时却带有修辞。所以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那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给那片学生写的《饿》润润色。
同学H:可是它却没有打断老师那陶醉的表情, 仍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们灌着。老师, 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你就放了我们吧。
师:请坐下, H同学运用到了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还有没有其他的。
同学I:可是它却没有打断老师那陶醉的表情, 仍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们灌着。饥饿在胃里横冲直闯, 向全身每一根神经呼喊:“要吃, 好吃!
师:嗯, 很好, 做到了学以致用。不过尽量要用自己的。
同学J:可是它却没有打断老师那陶醉的表情, 仍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们灌着。我饿得都看见黑白无常那阴险的笑容, 听到他们靠近的脚步声。
师:I、J同学有发散了, 采用了引用、想象手法, 都很不错。那么我们把同学们写的总结一下, 看看结果如何:
……可是它却没有打断老师那陶醉的表情, 仍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们灌着。我眼冒金花, 饥饿在胃里横冲直闯, 向全身每一根神经呼喊:“要吃, 好吃!它像我死敌一样狠狠掐着我的喉咙。隐约间我看见黑白无常那阴险的笑容, 听到他们靠近的脚步声。
大家比照一下, 现在的文章和先前的文章哪个更生动, 更优美一些呢?
生齐:修改了的。
师:好, 上面我们举了“饿”的例子并在语言上进行了打磨, 那么我们还要举一反三, 将我们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的学习中。
4.点回归
师:今天我们通过看学生和一些名家写“饿”的例子给大家讲了如何用修辞格把语言打磨的更加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能有意识的, 恰当合理的运用各种修辞格。这样我们就能在语言上出彩。用修辞去观察世界, 世界就会更加缤纷多彩, 用修辞去体悟生活, 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美丽多姿。
最后给同学们布置个小作业:请同学们回去后完整地将上次的作文用今天老师教的方法修改一下, 明天上课后交给我。下课!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 篇8
汉英两种语言在类型特征上有所差异,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而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那么,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某些句法结构时, 是怎样受到母语类型特征的影响的?即在此过程中, 二语习得表现出何种规律性, 是怎样在从母语向目标语句法结构转换的并作出中介语判断的?
1 英汉类型特征差异比较
根据Li和Thompson (1976年) , 语言有四种类型:主语突出语言, 话题突出语言, 主语和话题都突出的语言, 主语和话题都不突出的语言[1]。在主语突出的语言中, 主—谓语法关系在句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在话题突出语言中, 话题—述题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结构。
英语是主—谓突出的语言, 有动词屈折变化, 而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 没有任何的动词屈折变化。汉语中的话题是相当自由的成分, 它需要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连接手段把它同其它成分连接起来。
根据Puskas (1997年) , 话题通常位于功能语类的指示语位置。一个话题投射, 或者是CD, 其中心语C有[topic]特征。不管是哪种情况, 由于要符合指示语—中心语一致关系, 投射的中心语都需要一个成分出现在其指示语位置。这一点就像英语中wh短语要移到有Q特征的C的指示语位置一样[2]。但是汉英的主要区别在于:[topic]是每个最大投射小句的必须成分, 而且没有屈折变化。但是, 英语中[topic]特征是可选择性的。这在Infl处可以通过主—谓一致关系的曲折变化来加以判断。在英语句子中, 只有当话题同下一句子中的空位同指时, 话题才有可能存在。如:
(1) Those booksi, I wouldn’t read (ti) even I have time!
汉语话题的特征是:可以没有上述衔接机制而引出一个新的指称, 从而导致了大量零成分的出现。在英语中汉语和宾语位置必须显性填充, 而汉语可以没有主语和宾语。例如:
(2) A:你读过这本书吗? (Have you ever read this book?)
B:e1读过e2。 (e1read e2)
(我们用“e”表示空语类;“t”表示语迹, 即成分移位后所留下的空位。)
在 (2) B中, 没有人称或数的屈折变化, 零主语pro可以是任何代词:你、我、他、她、它、我们、他们等。这样的零成分也可以叫作零NP前指替代法。当零成分位于主语的位置, 叫作零主语;当零成分在宾语的位置时, 叫作零宾语 (我们用标记top¢代表零话题) 。在 (2) B中, e1是零主语, e2是零宾语。汉语, 作为话题突出语言, 在三个句法位置允许零成分:零话题、零主语和零宾语[3]。但在英语中, 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NP应该显性置于有时态标记的IP的指示语位置。只有在一些有限的语域中, 有时态的IP的指示语才可以为零成分。例如在非正式的口语交际中或日记上下文中[4], 可能会出现这种句法现象, 但这并不是英语的标准句法。例如:
(3) Got up, had a shower and went to the office.
英语的这种零主语现象在嵌入句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或者说, 当在小句前没有显性的CP, 或者主语是第二人称时, 这种零主语现象不可能出现。
(4) *After got up, had a shower;where did go after breakfast?
在正常的句法输出中, 英语不允许任何的零成分, 例如:
(5) A:要点什么吗?B:要。
(6) *A:want something?B:want.
Huang (1984) 认为, 汉语中的话题化是每个句子必须的特点, 话题是汉语中必须的成分, 因此经常会出现话题链的现象[5,6]。
(7) A:谁见了张三?B:top¢i李四说王五看见了ei。
(8) A.我告诉过李先生这件事。
B.李先生i, 这件事j, 我告诉过eiej。
C.这件事j, 李先生i, 我告诉过eiej。
在 (7) B中, 话题是“张三”, 这可以从 (7) A的问题很容易地推断出, 张三在 (7) B中是隐性的。“张三”和“topCi”形成了一个话题链。从 (8) 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个汉语句子允许多个话题结构, 而话题的顺序不定。从汉语话题结构在汉语中的必须特性来看, 我们可以认为, 即使是很简单的SVO句也是话题结构。
(9) A.张三认识李四=[topic张三I[eI认识李四]]。
B.a:你读过这本书吗?b:e读过e=[top¢i¢j[ei读过ej]]
汉语中的话题不需要有一个共指的空成分, 话题本身可以空缺, 只要在语篇中或者话语的上下文中的某处有一个先行词就可以, 这样话题可以得到判断。在汉语中所有的零成分是pro, 而不是语迹。英汉的类型区别使英语二语习得产生了许多带有汉语结构特点的过渡语结构。
2 零主句和零宾句结构———汉语类型特征对于L2英语句法发展的影响
英语是重句法的语言, 比较重视语法词序;而汉语是重语篇的语言, 看重语用词序。词序是英汉语在类型学上的重要反映之一[7]。作为一种话题突出的语言, 汉语是一种“省略参数”的语言, 允许各种各样的句法空缺位置;而英语是“非省略”语言, 不允许这样的空缺成分。省略参数变化对语法有很大影响, 大多数过渡结构中的零成分是话题突出语言的类型迁移影响的结果。
零主语结构可以表述为:S[top¢I[ti][commentVP]]。零主语前经常会有另一个成分。例如:
(10) 每天 (¢) 7点吃早饭。
(11) 北京 (¢) 下雪多。
(12) 这里 (¢) 不能停车。
(13) 这里 (¢) 正在下雨。
说汉语者会把母语中C是强[topic]特征迁移到二语语法中[8]。他们的英语语法会潜在地产生没有主语或宾语的句子, 但是当他们注意到英语用动词屈折变化时, 以汉语为母语者会意识到, 英语的Infl不允许零主语, 也就是说, 英语必须要有主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包括时态、一致、系词和助动词的使用以及加do规则。因为零主语是不允许的, UG迫使说汉语者使用显性主语, 其中包括虚主语。同时, 二语学习者会在英语语法中受到汉语中C的强[topic]特征的迁移影响, 继续允许零宾语, 因为在英语中没有特定的标志说明零宾语是不允许的。
据观察, 在二语习得的早期阶段,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并不产出像“are going”这样的零主语句, 但是, 助动词前有其它成分时, 他们经常会产出零主语句。这一点与xiao的数据分析不谋而合。根据xiao, 如果零主语是开头的话, 二语习得者会很容易判断出零主语的不合语法性;但当一些其它成分在句子开头位置时, 他们就很难判断了[9]。Xiao发现, 多数以汉语为母语的受试者认为像 (14a) 这样的句子不合语法, 而接受 (14b) 这样的句子。他们很愿意接受像 (15) 这样的句子 (“0/6”:分子代表认为句子是合语法的人数, 分母代表受试人数, 在后面的讨论会使用相同的标记) 。
(14) a.Is raining. (0/6)
b.It is raining. (6/6)
(15) a.Everyday eat breakfast. (5/6)
b.Beijing snows a lot. (6/6)
c.Chicago happened a big fire. (6/6)
d.Here cannot swim. (6/6)
Xiao发现在嵌入句中也有类似情况。当有曲折变化的动词在嵌入句开头时, 受试者不接受零主语, 当嵌入句的开头有其它成分时, 他们就接受零主语。例如:
(16) a.Feng Yi says failed the test. (1/6)
b.The teacher says that tomorrow must come early. (6/6) [8]
当以汉语为目标语者注意到陈述句不能以动词成分开头时, 他们就会假设, 至少有一个话题必须是显性的, 也就是说, 他们会开始认为, 英语比汉语使用更严格的话题链。了解汉语话题结构对于英语的迁移影响, 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区分句子的错误类型。在“This film must see as soon as possible”中, 许多人会认为句子的错误在于语态方面的错误选择。但是, 这种错误也有可能是汉语话题迁移的结果。所以, 此句可能会有两种解释:
[topThis filmj¢i[eImust see tjas soon as possible]]或者
[top¢j[This filmitjmust see tias soon as possible]]。
上述转换不是参数重置, 而是对英语话题结构的进一步限制。汉语学习者认为:“一个显性话题”假设必须重新修改为:至少有一个话题是显性的, 而且它必须约束最近的语迹。这可能是把显性话题变成了约束主语[8]。学习者会接受 (17) B:“a”和“b”, 但是不接受“c”。即使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 学习者会拒绝接受产出“b”和“c”, 但仍然认为“a”是目标语形式。L1的词汇和功能特征将会使L2受到迁移影响, 这种影响会一直延续到L2学习的高级阶段, 如:“Winter snows a lot in Kaifeng”。
(17) A:Have you read this book?
B:a.[¢jIi[tihave read tj]]
b.[this bookj¢i[tihave read tj]]
c.*[¢I¢j[tihave read tj]]
在学习者NMET2002的作文中, 我们发现许多像S[top¢I[ti]commentVP]这样的句子。
(18) a.Iftop¢I[ti]have park for entrance fee, was built big entrance, ¢was built high wall.
b.Iftop¢I[ti]have the entrance fee, top¢j[tj]must have the gate and wall.
c.Because the park is a place wheretop¢I[ti]is fell asleep.
d.Most of us don’t thinktop¢I[ti]is necessary, such as build gates and so on.
e.Fourty present thought that it should an entrance fee, so thattop¢I[ti]pay the garden worker and buy new flowers.
f.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top¢I[ti]shouldn’t be to high.
g.If ask the entrance fee, it will build the gate, the wall, iftop¢I top¢j[ti]do[tj]that, the city will effer.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 零主语经常出现在主句、表示条件和目的的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中。在一些例句中, 零主语和零宾语会同时出现。
零宾语实际上是前文曾提到的话题。作为一种典型的话题突出语言, 在前文语篇提到此话题的情况下, 允许零宾语的出现。零宾语可以表述为:S[topic¢j[commentSVtj]]。
(19) Iftop¢j (es) do tj, it can effort the city’s sight. (NMET2002)
(20) Iftop¢j (es) not charge tj, people can get walk in the park when they after supper. (NMET2002)
我们发现, 在每年的NMET中, 零主语和零宾语的现象是一个很突出的文体特征。这里列举几例2001-2003年NMET中出现的零主语和零宾语的例子。
(21) a.Before reduced learning load, we have not time play
(NMET2001)
b.You can take 11 bus when go to school. (NMET2003)
c.Reason have two points. (NMET2002)
d.Most of us don’t think is necessary, such as build gates and so on.
(NMET2002)
e.You say wants to found a room. (NMET2003)
f.Every month can pay for 500?. (NMET2003)
g.In the room have everything. (NMET2003)
h.After get down, you can see the Jianxin Huawen school.
(NMET2003)
3 结语
L2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 会受到汉语话题-述题类型特征的迁移影响, 而出现像零主语或零宾语句这样的过渡语句法结构。这一结构是汉语话题突出特点在中介语中的反映。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习得者, L2英语的习得过程实际上是对重语篇的汉语逐渐语法化的习得过程。正确理解和解释某些过渡结构产生的深层原因, 会帮助教师更好的纠正学习者的过渡语句子, 而对于其根源的了解也能帮助学习者正确掌握参数设置和恰当选择句法形式。
摘要:英汉语言在类型特征上有所不同, 突出表现在——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而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零主句或零宾句结构是L2英语受到汉语话题突出特点的迁移影响在中介语中的反映。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一过渡结构产生的根源能帮助L2学习者正确设置参数和恰当选择句法形式。
关键词:话题,迁移,零主句,零宾句
参考文献
[1]Li, C.&Thompson, S.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M].In Li, C. (ed.) :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6:457-461.
[2]Puskas, G.Focus and the CP domain[M].In L.Haegeman (ed.) :The New Comparative Syntax.London:Longman, 1997.
[3]Huang, J.Pro-drop in Chinese:A generalized control theory[M].In O Jaeggli&K.Safir (ed.) :The Null Subject Parameter.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9:185-187.
[4]Haegeman, L.Understood subjects in English diaries[J].Multilingua, 1990 (9) :157-159.
[5]Huang, C.T.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ference of empty pronouns[J].Linguistic Inquiry, 1984 (15) :531-535.
[6]Tsao, F.A functional study of topic on Chinese:the first step towards discourse analysis[D].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77.
[7]Rutherford, W.Language typology and language transfer[M].In Gass, S.M.&Selinker, L. (ed.)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Rowley, MA:Newbury House.1983:358-359.
[8]Hawkins, R.Second Language Syntax[M].Blackwell, 2001:217, 219, 220.
【话题作文结构教学】推荐阅读: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09-19
教学话题作文论文10-09
话题作文教学设计07-28
初中《“话题作文”》教学设计11-16
《如何拟定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指导教学设计07-17
起点话题作文(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0
谈中学生话题作文教学的喜与忧08-02
珍惜话题话题作文07-27
中考创新话题作文话题4:微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