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教学策略

2024-09-19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精选9篇)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 篇1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把写作教学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不断去改进一些写作教学中的策略, 把写作训练与学生的真情实感、兴趣和需要联系起来, 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

一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背诵的持久性差

在初中话题作文的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会向学生强调范文的重要性, 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坚持教师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晦涩难懂的话题, 学生更不能对范文融会贯通, 有的即使会背诵, 但并不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全面运用。在学生对范文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下, 加上学生意志薄弱往往不能长久地背诵范文。

2. 学生仿写的效果不佳

学生的英文写作核心是能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文理通顺、条理清晰, 能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但目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能运用精美的语言及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改正, 其原因是教师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导致写作教学不能形成系统性。

3. 学生写作的氛围淡薄

良好的英语写作氛围对培养学生英语话题写作的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在对话题敏感的情况下, 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目前, 由于话题没有精心选择, 再加上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 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氛围淡薄, 造成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等现象。

二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如何优化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 是广大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1. 范文入门

初中生在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能入门, 很多学生对写作感到茫然, 不知所措。而精心选择范文, 让学生进行背诵, 可以内化写作技巧和文章结构。在教学新目标七年级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时, 首先要让学生阅读, 其后对范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可促进学生对商店中的商品和价格形成认识。培养背诵习惯, 在习惯养成后, 学生便不会认为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自己在学习中的享受。应鼓励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秀的范文, 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为以后写作打好基础。

2. 仿写升华

仿写是话题作文深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进行关联词语的添加, 最后连贯为一篇短文。教师根据作文的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将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 并将学生回答的答案组成短文, 形成一种积极的示范作用。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复述, 最后整理形成文章。如在Do you have a cold?Write about what you should and shouldn’t do.这也主要是进行仿写的过程, 其中核心性内容是对文章的主题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教师从仿写的教材内容以及对在仿写过程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等进行补充和拓展,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仿写的升华因素是进行组员间讨论, 主要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分析。在语言方面没有问题后, 从内容真实性和逻辑性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书面作文。之后,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批改作文是一种共同提高的过程, 教师可挑选优秀作文让学生朗读。

3. 营造氛围

良好的写作氛围, 对学生的写作任务完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写作动机, 促进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 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如在第一次写作时得到反馈信息后, 可以在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话题 (learning how to learn) 写作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谈论how to study的语言交际, 带入大量含语言结构 (verb+by+v-ing) 的语句, 积极处理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形成写作前的交流、写作中的讨论、写作后的评价, 形成比较连贯的写作管理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留出5分钟左右让学生轮流做Daily report, 目的是让学生认真听讲,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得到良性发展和提高。

三结束语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教学要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背诵范文, 进行仿写和形成良好氛围。此外, 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促进初中生话题作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伟伟.浅析话题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技巧性运用[J].快乐阅读, 2013 (19)

[2]陈忠扬.谈中学生话题作文教学的喜与忧[J].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3 (11)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 篇2

(一)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审题要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二)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善于“化大为小”仅仅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在话题作文写作之前“化大为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凭借我们绝大多数同学的现有能力还不能将一个大范围的题目将清楚,“化小”以后,才能集中笔力重点突破。选择小的角度后,还要不忘大的话题。面对小的角度,又不要因其“窄”而“钻死胡同”。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拓展、生发。如当年高考有一位考生在写以“习惯”为题的作文时,先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马路,生怕走新路会耽阁上学时间。接着写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如果作者仅仅写到这里就收笔,就会流于一般化。作者笔锋一转,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怕走新路,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崇吗?读者看到这里,顿感柳暗花明,受到深刻的启发。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角度要小,开掘要深。”

(三)“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经典回放

话题作文大题小作示例

一位老师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说:“一个黑点!”老师接着问:“难道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

要求:请就上述材料引发的联想或产生的感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立意自定。

化大为小的思维发散方向及例文

1、思维发散方向点拨“一”:

这个黑点只所以显眼、突出,是有白纸作底色、作背景,背景一换,恐怕就没有这个效果了;反过来,这张白纸如果没有黑点的点缀,也不免单调乏味。从二者这种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出发,可联想到的自然现象有蓝天与雄鹰、草原与骏马、大海与帆船、黑夜与火把、沙漠与绿洲、绿叶与红花等,可联想到的社会现象有平凡与伟大、失败与成功、缺点与优点、邪恶与正义、瑕与瑜、恩与怨、好与坏、繁与简、主与次,甚至胖与瘦、丑与俊、动与静、闲与忙等,在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任意一个,都可化大为小、变笼统为具体地完成本次作文。

例文一:瑕与美

假如有两块美玉,都玲珑可爱、晶莹剔透,但一块有瑕疵,你会选择哪一块呢?也许你会选择那块无瑕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向着完美无缺的。我却不然,我选择的,会是那个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为在我的眼里,玉的瑕,不但不会掩瑜,反而会更加衬托出玉的那份真实纯朴的美。这正如一张白纸上的黑点能反衬出这张纸的洁白一样。

不是这样吗?恰到好处的瑕往往会使事物大放异彩。因而,有刺的玫瑰是美的,残缺的月亮是美的,有痣的佳人是美的,断臂的维那斯是美的。

世间的事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冀求的,它往往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美与瑕是和谐统一的,真实的美更是如此。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沉鱼的美貌,但有心痛病,每每皱眉时,那副姿容却更加楚楚动人。若不是这样,怎么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呢!可见西施的“瑕”,却增添了她的美。十九世纪著名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雕塑作品无不为世人称道。但罗丹的人物雕塑远远不及希腊雕塑那么优美、完整、典雅,而往往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达鲁的胸像,肋骨毕现,罗朗的头像,眼眶相当难看,好像有眼病……畸形与丑陋,是罗丹人物雕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倾向,它们都不是以形体的完美取胜。罗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倾向呢?因为他的艺术观是:现实中的丑陋即真实的瑕是美的艺术的最好的原材料。你看,瑕与美在西施身上和罗丹的雕塑艺术中,达到了多么和谐的统一啊!

完美无瑕是难以奢求的,而真实自然的“瑕”就是美。我喜欢这种瑕,欣赏这种美。

[简评]文章沿着“纸”与“点”衬托和被衬托的方向进行相似联想,可以想到很多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在众多的子话题中,本文作者选择了一个自己有深刻认识和丰富积累的“瑕与美”来论述,自然能做到论据的使用点面结合、论证过程翕张有度,不仅充分阐述自己所持的观点,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变宽泛为单一方面的聪明劲儿。

2、思维发散方向点拨“二”:

拿出一张有黑点的白纸,人们往往只见点而不见纸,不管是本能、习惯还是思维定势,我们都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联想到如下的子话题:观察社会,只见黑暗腐朽不见发展进步;观察别人,只见鲜花掌声不见汗水付出或只记怨不记恩等;观察自己,只见劣势不见优势、只欣赏成功而不懂失败的价值、扩大痛苦淡化幸福等等。在众多的子话题中选中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然后不计其余、集中笔墨阐述清楚即可。

例文二:成功诚可贵,失败价更高

被人铭记的往往是成功,成功的时刻是美好幸福的,是值得珍藏回忆的,但是成功之前可能经历的无数次的失败,却像做自由落体试验时的空气阻力一样被很多人忽略不计,这和只见黑点而不见它的背景白纸多么惊人的相似!

唐代刘禹锡有一句诗说“三折乃良医”,爱迪生也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无数事实都证明过他们所论述的失败的价值。德国医学家欧立希经过606次的试验才造出了专门射杀血液锥体虫的“神奇子弹”,如果没有前面的605次的失败,何来第606次的成功?还有电磁学家法拉第为了证明感应电流的存在,曾经上百次的试验;美国造船家富尔敦为试制蒸汽机轮先后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诺贝尔为研制炸药也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这些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都有失败在“鼎力相助”,可见,没有失败做人梯,成功就登不上辉煌的峰顶。正所谓失败是成功的老师,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有什么理由对失败视而不见呢!

当然,没有经过什么挫折失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帆风顺,也让人羡慕,但是,这样的成功者常常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飘飘然而失去进取的

斗志,去步“方仲永”和“江郎”的后尘,这样的成功往往也就成了成功家族的弱者,经不起风浪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而最终成为昙花一现,不像多次失败换来的成功那样纯粹、持久以至于具有划时代意义。

挫折和失败,对于我们青年人,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所大学教给我们的,不仅有攀登者的执着专一的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且有探索者的聪明、才智和经验。因此,如果有两种成功让我选择,一类是唾手可得的成功,一类是艰难曲折的成功,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我欣赏《真心英雄》中的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简评]本文作者从只见点、不见纸这一点上进行思维发散,引发出对“只是珍视成功,往往忽略失败”的思维定势的叛逆,并化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提出自己的子话题,既凝练新颖、旗帜鲜明,又出色地完成了大题小做的关键一步。

3、思维发散方向点拨“三”:

偌大的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黑点,它的周围还有大片的空白有待开发利用,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丰富“点”的背景,使黑点灵动起来,变成雄鹰的锐眼或巨龙之睛;也可以把这个黑点想象成不足与缺陷,然后去设法弥补。沿着这两个方向联想,都可以使黑点产生质的飞跃。并据此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感悟点,然后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很好地写出来就是了。

例文三:长剑和短剑

一个斯巴达年轻人因为女神赐给自己的宝剑不如别人的长而闷闷不乐,可他的母亲却告诉他说:“你向前一步,剑不是就变长了吗?”这个故事让我陷入了沉思。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甚至每个时辰都有婴儿啼哭着落地,他们中有多少人携带着长剑,又有多少人携带着短剑呢?

有些带短剑的人会因为天生不如别人而选择自卑放弃,最终在平庸中了却一生;也有些带短剑的人勇敢地拿起了手中的短剑,选择了赛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将短剑化为长剑。在一开始,难免会遭到“长剑”的伤害和嘲笑,但他们没有自卑、没有灰心、没有退缩,一个声音一直在对他们说“向前一步,剑就会变长!”于是,“短剑”越挫越勇,始终义无反顾地努力着、拼搏着,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剑磨得一次比一次锋利,也一天比一天长。有一天,短剑终于击败了长剑,完成了由“短”而“长”的质的飞跃!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短剑”,也没有绝对的“长剑”,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绝对的笨蛋,就看你如何对待手中的“剑”。

携长剑的人,有一些成了剑术高明、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也有一些人,因为有了长剑而骄傲自满,到处炫耀。光阴就在一天天地虚度中飞逝。待到真的上了赛场,费了好大的劲把剑拔出来一看,昔日锋利的剑刃已是锈迹斑斑,别说战胜对手了,连招架、自卫都困难。好端端的长剑却上演了一幕让人深思的悲剧!

这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上已经有了无法抹去的黑点一样,我们无权选择

地拥有了“短剑”的时候,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剑,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出击——再出击,真到把短剑变成长剑。

[简评]本文的可贵在于“化笼统为具体”时候,能够紧抓一点,不计其余——只在设法弥补“黑点”这个缺陷上做文章,探讨有了“黑点”该怎么办,并在简练的分析论述中给陷于自卑中的人们以启示:“黑点”不是绝对的,只要我们勇于进取,“黑点”也能化为“亮点”。从而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和勇于拼搏创造的人生态度。

4、思维发散方向点拨“四”:

白纸上的黑点既成事实,不但无法抹去,某些原因还可能使它扩大,如果把这个黑点想象成苹果的烂洞,或者一个人做了第一件坏事后的那个污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黑点”呢?可以据此单一的小话题集中笔墨、娓娓道来。

例文四:黑点白纸黑纸

面对着这张有一个黑点的白纸,我忽然产生了一个自己也觉得有点怪的想法:眼下,这个黑点还不算大,周围大部分的纸还是洁白无瑕的,从整体上看,我们不能说它是黑纸,但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黑点就会慢慢扩散到整张纸上,虽然不是马上就会完成这种扩散,可也是一个趋势。想到这,不禁为这张纸捏了一把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无药可救了。我决定当机立断拿起一把剪刀,把这个黑点剪掉,就像挖去了苹果一个还很小的烂洞一样,它想扩散也没门了。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逻辑:好人——好人偶尔做了一件坏事又欲罢不能——坏人。

从数学集合的角度来说,好人与坏人是没有严格界限的,只是人们的主观判断。我很赞成《三字经》上说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像一张白纸一样是纯洁善良的,后来由于受到外界一系列不良因素的影响,他可能做了第一件坏事(当然不像杀人放火那么严重),这时,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个人呢?我们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了吗?不能;同样,我们也不能就说他是一个坏人,这要看他以后怎么做。如果做完这件坏事以后,痛改前非,决不再做,他就会重新回到好人的行列中来;如果是错上加错,愈演愈烈,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做一个好人,也不可能了,因为白纸上已经布满了扩散的黑点,无法还原成白纸。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了坏事以后,既不要听之任之,也不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而是想办法让他停止做坏事,改过自新,这样,他完全有可能重新做个好人。这张纸,我们还可以称它为白纸,因为它并没有因一个黑点而完全变质。

[简评]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是本文成功的关键。从现象中洞察到“黑点”有扩散的趋势,本着防微杜渐的原则,主张当机立断地剪掉它,以保“纸”的洁白,从而走出了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化大为小的可贵一步。

从以上示例中不难看出,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的外延一般都很大,化大为小即缩小母话题的外延为子话题,这一步可通过沿多条途径、不同方向联想来完成。写作时,不妨多列出几个子话题,然后紧紧抓住一个自己熟悉的,化笼统为具体、变宽泛为单一,来个集中笔墨、有感而发,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训练在线

阅读下列题目,完成“化大为小”的审题训练。

1、世人说:地球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学者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久的活着……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

请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 篇3

一、高三英语复习模式现存的若干问题

1.教师的教。目前,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按模块单元顺序进行,缺乏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同时,教学过程循规蹈矩,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分层次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依然没有完全做到教师角色由“主讲者”到“主导者”的转变,导致教学的枯燥乏味与学生的机械学习,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2.学生的学。阅读和写作是制约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学生英语阅读量达不到高考的要求,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同时缺乏系统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学生面对“碎片化”的英语语言知识,不知如何可以系统化地学习。

二、话题复习模式教学策略的探究

1.话题复习教学模式没有了单元和模块的概念,复习内容以话题为中心,教师将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英语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帮助学生搭建话题复习框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2.话题复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按照话题对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让学生掌握话题词汇的运用和转换,学生阅读相关话题的文本,教师围绕高考题目的类别设置问题和各式练习。在完成阅读任务以后,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话题相关的拓展问题,引领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生成语言,培养话题思维方式,并学会使用话题语言进行写作。

三、话题复习模式实施策略的构建与实施

1.策略构建。

(1)解析课标话题。依据《课程标准》,将课标规定的 24 个话题进行分解,搜集相关话题的阅读材料,努力做到与话题内容相关或者是话题的延伸,要有同类话题词汇的复现,并且复现率要高。阅读材料的形式不局限于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包括没有阅读问题的材料。对于没有阅读问题的材料,可以教师自己设计相关的题目,并且尽量做到所选材料新颖,学生阅读兴趣高。

(2)分级阅读材料。教师根据所承担的话题选出的话题相关材料,总结出同类话题下的话题词汇、按照难易程度递进的方式分层推进的话题阅读材料。通过分层阅读,可以提升不同层面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利用积极肯定的评价语言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策略实施。

(1)话题重现:教师通过整合教材,把教材内容列在相关的话题下,让教材紧紧围绕在话题周围。

(2)语言知识:理解、巩固与话题相关的重点词汇、短语以及句子结构和语法功能。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内化与话题相关连的语言知识,为下一步的话题阅读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语篇讲授:精选精析与话题相关的语篇材料,进一步夯实话题词汇,加强高频词汇的巩固,此外,要注重对语篇中的长难句解析,将语法讲解融入话题阅读。整体感知阅读语篇材料,目的让学生感悟、分析和归纳与话题相关的段落表达中的内在逻辑关系。

(4)拓展练习:采用各类练习,如选词填空、佳句仿写、句子翻译、连词成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述、书面表达等合理有效的不同训练方式,训练学生对相关话题文本的理解和语篇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5)佳句整理:对相关话题涉及的文本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和整理与话题相关的语句,并熟记于心,在反思与总结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品质。

四、话题复习模式的应用前景

1.形成“话题引领,语篇巩固,加强阅读,注重写作,整体提升”的新授课的话题教学模式。话题复习模式的不仅可以应用在高三复习中,在高中起步学年同样也可以实施,同样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话题项目表所列的话题进行整合教材,分类话题词汇,配备练习以及科学合理地做出教学的整体规划,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讲授,还可以在讲授的同时将其进行细化分类,这也将有利于高三话题复习的开展。

2.解决分层次教学困难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个体学生身上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话题教学对所授内容进行分类,并收集相关话题的训练材料,这种分类与收集的原则之一就是分级分层。根据话题内容,对话题词汇进行分级,按照学生英语水平所处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要求掌握的词汇进行分级,语篇文本的呈现也是有梯度的,并且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分层要求。

写好“材料+话题”作文策略 篇4

一、读懂材料, 明确要求

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材料即“提示语”, 语句中蕴涵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话语中有写作思路的暗示。作文要求一般都很直白, 很明确, 要仔细推敲, 字斟句酌, 落实在构思写作之中。

请看一道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完成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具特点, 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每次过节, 我们都沿袭着节日的风俗习惯, 沉浸在节日的热烈氛围中, 过节的情景历历在目。

要求:1.以“节日”为话题, 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2.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3.文体不限, 文题自拟, 字数600~800字。

4.卷面整洁, 字迹工整。

看到“节日”的话题, 我们会立刻想到所过的各种各样的节日, 但是, 如果仔细阅读提示语, 就会知道“节日”的内涵限定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词语的表意之中, 命题者要求写我们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都在选材之列, 只要你经历过, 亲眼目睹, 或参与过, 亲自操办, 你就能把“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的节日描绘得有声有色。

具有浓郁的民俗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少, 除夕春节的守岁、拜年、贴春联、贴福字、吃年夜饭, 民俗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吃元宵;清明寒食节祭奠先人也是礼数繁多;此外还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还有腊八节、七夕节、龙抬头节;少数民族的火把节、泼水节、开斋节等等, 可谓五花八门, 名目繁多。节日的话题作文, 可选的材料太多了, 信手拈来。

再看“要求”, 作文要求内容具体, 有真情实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你选定了一个喜爱的节日, 构思好写作的顺序, 注意“有一定的细节描写”这一关键的语句, 细节描写要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作前提, 有恰当的使用生动的词语作保证, 这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文体选择记叙文, 因为作文要求“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暗示了这一点。写的时候注意卷面保持整洁, 好好写字, 字数控制在700字左右。

二、围绕话题, 确立中心

有一种说法叫“大话题, 小作文”, 话题的范围包容得很广, 你就要在话题的范围内缩小空间, 结合你的阅历、写作的需求, 最后锁定在一个具体的题目上。比如, “礼物”的话题, 范围就很大, “生日的礼物”范围就小一些, 而且指代内容具体了, 构思作文也就方便多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在你所选择的材料中提炼中心, 因为一般话题作文都要求“立意自定”。

再看一道作文命题:

阅读提示语, 然后按要求作文。

“红灯停, 绿灯行”, 这是尽人皆知的交通法规。过往的车辆、出行的人们都遵循着这一法规安全有序地通过交叉路口, 但是也有人不以为然, “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交通事故因之也时有发生。路口的红绿灯警示人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推而广之, 我们日常生活中, 不是也有“红灯”和“绿灯”吗?

要求:1.以“红灯·绿灯”为话题完成作文,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立意自定, 文题自拟。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做到感情真实, 体现创新。

3.字迹工整, 字数不少于600字, 多写不限。

如果你的思路仅仅局限在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上, 正面写有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 编织着赏心悦目的故事;又从反面写有人扰乱交通, 闯红灯, 造成伤害事故, 惨不忍睹。正反对比, 表明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这种扩写提示语的作文显然是没有仔细审题, 没有读懂命题者的意图。

请注意提示语中的最后一句反问, 前面的关于“红灯停, 绿灯行”的叙述是为了引出“红灯·绿灯”的话题, 文章表现的中心应从最后一句反问来考虑。思路应该从交通法规的红绿灯延伸开去, 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没有人丢开做人的准则, 违背社会公德去做事, 明目张胆“闯红灯”;有没有人秉公执法, 抵制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人和事, 敢于给这样的人“亮红灯”;有没有人徇私情, 办私事, 自己给自己或给亲朋好友“开绿灯”……这就是提示语中“推而广之”让你思考的问题。

思路拓展了, 还是围绕“红灯·绿灯”的话题, 选择材料的空间增大了, 依据你所选的作文材料确立并提炼中心, 自主权把握在你的手中。

三、突出亮点, 彰显个性

所谓亮点, 就是作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选材的亮点, 素材新颖, 群山之中一峰兀立,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构思的亮点, 情节布局巧妙, 层层设疑, 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达效果;语言的亮点, 或艳丽多姿, 或朴实无华, 用词恰当, 朗朗上口, 或多用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 给人的印象仿佛余音绕梁, 久挥不去。总之, 不管是哪方面的亮点, 都要在突出主题的同时重点表现出来。

写个性化作文, 是中学生写作的努力方向。一篇好的作文绝不“人云亦云”, 而是“独辟蹊径”。表现在写真话, 述真情, 大胆创新。

有一篇以“美景”为话题的考场作文, 题目是“破碎的“美景”——写在离校后”。文章以“破碎”来限制中心词“美景”, 叙述了毕业前夕师生分别的情景, 表现了师生的情谊深厚, 难舍难分。逆向思维的选材让人眼前一亮, 而行文的结构布局又让人眼前一亮, 文章中间三个自然段都用英文表时间的词开头, 选择了一天的三个特定的时间, 仿佛是影视的镜头画面, 有场景的铺排, 有人物的特写, 还有蒙太奇的手法, 读者完全能够读懂画面的内涵。例如撕书的细节描写:“教室后边开始有人撕书, 原本列成自然数列的页码, 骤然在空中分离, 散落一地, 彼此渴望又不能知道对方的下落。但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毕竟是分离了。”话语中饱含了同学们离别的痛苦。文中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语言彰显个性, 诙谐幽默, 如文章开头写班主任老师来通知放学, “她的脸上除了表情, 应该有的都有”。文笔看似轻松, 实际上揭示了老师内心负载的沉重。看来小作者在把握语言上确实技高一筹。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 篇5

记叙经历,除非命题中有特殊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经历;既可也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可以编述故事。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首先,要学会描写。①学会观察对象。描写是把事物的状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所以描写之前必须细致观察对象。②学会选择细节。描写再现事物的状态,不是把一切感受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有选择地描写,作者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最具表现力的细节,以此再现事物特征。③学会安排结构。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合理地、有序地安排文字,一层层写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形象。④学会修饰语言。讲究修饰的最好手段是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对比等。

其次,避平铺直叙。①在材料组合上: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②在结构安排上,可用设置悬念或运用倒叙来增加曲折;③在人称使用上,可以第一人称为主、兼用第二人称;④在表达方式上,可用日记或书信去代替一般化的记叙。再次,要合理虚构。在记叙经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合理虚构。①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②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二、话题作文的创新篇──语言求美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口开河,凑字凑句,信手写来;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目的和交际的场合、对象的差异,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高考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不读书,不看报,不实践,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学习新鲜语言,不锻炼思维的敏锐,腹内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无鲜活可言。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为此,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①在词语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主要包括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恰当使用变式句等。③在修辞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当然,鲜活语言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三、话题作文的立意篇──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宽泛政策,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有的学生有“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话题兴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化大为小”的观念。

化大为小,就是作者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大为小”,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如生活态度、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教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再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这样“化大为小”,文章才会“出彩”。

总之,写话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笼统而缺乏具体内容,那就只会大而化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题意”的一档,最高得42分;如果大话、套话太多,文句也不够通顺,则很可能只拿个及格分(即36分),甚至更低。

四、话题作文的思路篇──时空联想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发展着,在一定的空间存在、运动着。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作文当然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范畴。要拓展话题作文的思路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进行联想。

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如2000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将计划经济的一元化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相比较,也可以将封建时代的一人独尊与现在的民主政治比较,等等。

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领域方面进行拓展:在文学创作上,要提倡百花齐放;在科学探索上,要寻求多种可能性;在哲学界,百家争鸣;在艺术界,流行着各种风格;在教育界,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等等。

五、话题作文的创新篇──构思求巧

构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动脑筋。同时构思并没有一个死的条条框框,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都是灵活多变,因而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如记叙文的“总-分-总”式,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一般材料议论文和读(观)后感的“引-议-联-结”式等等。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充分表现中心思想,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

高中话题作文的有效指导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作文;话题作文;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42-02

话题作文通常选取一段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材料命题,鼓励学生自主立意、题目自拟而不限文体,真正顺应了新课改的大纲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所在。这种命题形式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扩展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特长或喜好,自选文体表达观点:童话寓言、戏剧小说争相斗艳;情节记叙、辩证议论各有千秋;诗词歌赋、美文佳作层出不穷。学生妙笔生辉,作为教师自然倍感欣慰,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由命题的话题作文在给学生带来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困惑与迷惘,往往会走入偏题跑题或文体不明等写作误区,如何走出误区真正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话题作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1、对话题材料审题不准

话题作文的一般形式是给出学生一段文字或图片材料,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自行立意,拟题写作。题目往往是开放性强、触类旁通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发散思考,这是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所在。有的学生做到了审题正确、拟题恰当,但也有学生要么对材料的理解过于肤浅,仅停留于表面工作而缺乏引申拓展;要么一味追求奇特新颖,偏离题目主旨;要么干脆不审题、不拟题,直接凑字作文、生搬硬套,最后再随意地编造一个标签题目,导致文章离题万里。

2、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当前许多学生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或多引用名言警句,这的确可使文章文采大增,但运用不好就会使文章结构杂乱无章、冗长无味、不知所云,远远脱离生活实际。要写一篇好文章用词华丽、文采飞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主旨内容和思想感情。盲目地追求遣词造句,务必会让文章显得矫揉造作而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撼人心扉的生命力,这样堆砌起来的文章远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像一个没有灵魂和思想的玩偶,文章质量自然难以提升。

3、文体混淆或单一

话题作文本身鼓励学生各施所长、自由发挥,所以对文章文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记叙文写作到议论文写作的的过渡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天马行空,待写完之后才发觉文章既是记叙文又有议论文的影子,文体很难界定。也有的学生自知写作水平不高,保险起见便千篇一律地选择自己熟练掌握的记叙文体,于是编撰的童话故事、奇闻异事比比皆是,大有克隆改编、凭空杜撰的嫌疑,且此类文章往往只重叙述而忽略引申主旨,文章整体不伦不类,阅卷老师啼笑皆非。

二、话题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竞争激烈,分数决定一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下往往会忽略学习语文写作的真正意义而重点研究应试技巧和高分捷径。为了达到考得高分的目的,往往死记硬背固定的文章结构、通用的华丽辞藻,各种“保高分”的条条框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勇气和大胆创新的意识,严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大大降低的学生对这门博大精深之学问的学习兴趣。

2、教师未能做到有效指导

当前,许多教师首先对作文写作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把话题材料简单一发,题目要求简明一讲,便要求学生展开写作。作文批改完成后,讲评课即是选出几篇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一番,对如何引导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缺乏计划性和正确的方法,长此以往,写作优秀的同学依然写得好,写作薄弱的同学依然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3、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考试压力非常大,英语、数学、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在校时间,课余时间更要应付作业试题或补习班,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没有阅读作为基础,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语言文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的学科,唯有不断阅读,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理解能力、熟知好词好句,逐渐提高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高中生的阅读范围多仅限于语文课本,度过其它课外读物或文学名著的寥寥无几,文学基础非常薄弱,文学常识相当匮乏。

三、提高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认真学习语文教材,尽量增加课外阅读量

培根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学生来讲,成绩的提高,能力的进步更来自于阅读书籍。书籍中汇聚了五千年圣贤的思想精髓,是自古至今语言文化的积淀。因此,作为学生只有多读名著经典、不断扩充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才能陶冶情操、认识世界、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如果说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对于课外阅读恐有心无力,那么就应当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极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语文课本,因为教材是教育专家们专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的呕心力作,因此,将每一篇课文真正学精、学透,是增加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捷径。

2、留心观察生活,注重阅历积累

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源自于生活。话题作文即是源自生活而后回归生活,它包含了一个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与反思,表达了对不同事物发展的愿景与想象,更有对人生百态的理解与体悟。这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话题作文看似具有开放性没有特定的形式、文体或题目,但实际上要求学生对身边一切事物都要具备敏锐的感悟能力。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分数来看,话题作文的实际难度要比我们的想象大很多。高中生虽然即将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但他们的人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讲,写好有深度的话题作文既是成长的契机也是巨大的挑战。但值得庆幸的是,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学习力,更有着独特的视角的感知力,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点滴,注重积累生活阅历,定能在话题作文中写出独到见解,迸发奇异文思。

参考文献:

[1] 蔡宏心,高中话题作文[M].金盾出版社,2009

[2] 万晓雨.职高学生话题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11(04):30-31.

[3] 郝玲君.高中作文有效指导策略和原则[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中考话题作文备考策略 篇7

一、审题全面准确

对于话题作文,首先是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话料”、审“话题” 和审“要求”。话料就是话题材料,是命题人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而采用的背景材料,它是话题的发源地, 对考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关键,必须反复认真阅读,深刻分析理解。 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能达到命题的要求。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或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 考生写出的文章也会”背题”.

二、立意新颖别致

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惟有立意创新才有可能使文章变成妙文佳作。话题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立意: 横向、反向、延伸、类比。(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 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展开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延伸。(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 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三、选材新颖别致

文章主题确定后,需要适当的材料来说明它,佐证它。材料是作文的基础, 它不仅是形成观点的基础,而且还是表现主题、说明观点的支柱。材料要新鲜, 新鲜的材料是获得高分的基础条件。 材料新鲜,是指在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所谓“新”,就是材料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入俗套,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考试作文的题目、写作的范围、写作的中心,常常是规定好的,这时候如果不在选材上出新,就很容易写成千篇一律的东西。总是半夜有病妈妈背着送我上医院、老师牺牲休息时间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要想材料的新颖可以从大处着眼,选择富有时代特征、洋溢时代生活气息的材料。

四、命题靓丽夺目

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指导策略 篇8

下面以“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材料: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 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

提示语: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 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话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

要求: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一、审题

审题的基本原则:辨明文体、看清题目要求、分析题目中隐含的内容。 话题作文 中,材料的作 用是引出 话题,提示语是对所给材料的解释,话题指明作文的写作重点,要求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包含着两个概念:“自然”、“心灵”。从所给的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此话题应围绕“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选择独特的视角,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形象,通过描述自然与心灵碰撞出的精彩瞬间,阐发人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的“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

二、立意

立意,就是通过审题,紧扣话题,确立要写的文章的观点。一篇文章的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它的立意如何。

面对“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学生极容易确立“地球是我家,我们都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 存空间,而且是我 们精神寄 托的伊甸园”来思考立意,“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寻求生命的启迪”,或借鉴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自然”是“心灵”的折射等等。关注自然,思考人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东西,才能突破窠臼,另辟蹊径。例如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借着月景来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 含其中,而苏轼豁达乐观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会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比如以荷花为例:“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自己。“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 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三、拟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作文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我们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好题 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题好一半文”,拟题好坏举足轻重。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并列法

并列法拟题就是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做 标题。例如:《自然·心灵》。

(二)添加法

添加法拟题就是指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 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例如:《自然,心灵的鸡汤》《自然,心灵的画笔》《自然,心灵的港湾》。

(三)修辞法

修辞法拟题就是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做标题。例如:《献给自然的歌》《听,花开的声音》《自然,精神的后花园》。

(四)引用法

引用法拟题就是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警句等,以引起共鸣。例如:《江山如此多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五、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华衣,优美的语言能锦上添花。“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离不开景和情,对于景物的描摹,感情的抒发,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引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想让语言优美生动,可在作文中运 用恰当的 描写,绘形、绘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霰光轻抹,好似彩云飘 落人间。休息时间,坐在树下,蔚蓝的天,洁白的花,自由的风,欢快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蓝天如平静清澈的湖面,洁白的花,像一群洁白的天鹅,风儿在它前后欢呼,鸟儿为他们伴奏。玉兰在湖面上随风摇曳。”根据表达的需要,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 代、对偶、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 感染力。比如:“瀑布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 朵朵水花 儿被击得 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 轰烈烈,永不枯竭。”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 言、警句、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 者,突出中心,增添文采 的效果。比如:“漫步于冬天的大自然中,似乎面对一张空白的画纸,一任在想象中为它填满所有明丽的色彩。冬天的大自然让我懂得,原来希望来临之前总会有一段绝卓的困境,总会有一段难耐的寂寞。而这之后,却是无法遏制的生机。正像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另外,还要选择准确生动的词语,选用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六、文体

近年来,中考作文“文体不限”,使得考场作 文文体形式丰富多彩,散文、日记、书信、寓言、童话、小说、故事新篇等等都曾出 现过,其中不少 产生了极 佳的创作 效果。那么,写话题作文用什么样的文体好呢?首先要看话题适合用什么文体,其次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最后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当我们确定了一种文体后,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新式布局,选择最佳的角度表现中心,使文章新颖独特。“自然与心灵”这则话题材料,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触景生情,表达小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例如朱自清的《春》;也可以写成叙事散文,写人在自然界活动时得到某种启示,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用童话的形式展现“自然”与“心灵”的交流;或借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进行故事新编,例如《涉江》就是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用“自然与心灵”一线贯串,充分展示了一代诗魂的浪漫情怀和高洁追求。

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

话题作文教学策略 篇9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敏感话题     应对理念      应对策略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敏感话题”的研究多集中于语言文化因素、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中可能出现的敏感话题则少之又少。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并正确熟练运用一门语言,就必须融入该语言所处的大环境中,所以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就必然成为教师教授的内容,伴随而来的各种意料之外的突兀,甚至是尖锐的敏感话题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去应对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一、应对理念

在文化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敏感话题,汉语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下几种应对理念:

1.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中,人们能克服来自于文化定势和文化迁移(负迁移)的不利影响,理解、承认并接受人类具有各自创造其独特文化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不能为了推崇汉语和中国文化,对留学生所处的文化进行批判、否定,切忌过分维护本国文化而形成文化沙文主义。

2.树立中国文化主体意识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编写都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所以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中国文化主体意识,要坚决地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实际上,大多数来华学习汉语的欧美留学生对中国都充满了好奇,有的时候他们提出敏感话题并无恶意,只是想通过老师的回答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汉语教师老师就更应该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他们答疑解惑。

3.互相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培养多元化的价值观。如果教师奉行自我中心或完全操控,都将导致学生的反感、厌恶甚至抵触排斥。师生应在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中,实现教与学双方的相互调整,尽量向彼此的文化取向靠拢、降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4.求同存异

在整个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抱有宽容、豁达的心态,对不同于自身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差异,异中求同:在共同之中为我们与外国学生的交流提供一个沟通、了解的平台,以缓和或化解价值观矛盾和冲突。

二、应对策略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历史,所以概括地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不可少的。然而,在介绍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时,由于中西方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解读就会造成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例如:文化课上介绍清朝末年,由于封闭、落后,清统治者昏庸无道,西方大国乘虚而入,烧杀抢掠,致使破败不堪的中国更加伤痕累累。因为西方文化推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念,所以某些欧美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并不认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侵华事件是毫无人性的侵占行为,就像中国古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们并非是侵略者而是优胜者。

这时就需要汉语教师保持理解、包容的心态,细心搜集相关资料,给学生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排除阻碍。首先针对欧美留学生这些观点,我们只需要联想他们国家同类型的历史事件,以此启示:如果当年歐美对华的残暴行径不能称之为“侵略”,那么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伦敦进行空袭、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起偷袭也不能称之为“侵略” 了,二战的全球反纳粹抗击侵略的战争都是错误的。而后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和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孰是孰非、谁真谁假。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密不可分。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不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双方都应该将它们视为深入认识、了解彼此的良好契机,要杜绝本位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出现。最终,在教师的主导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相互了解、互相认识,在差异之中向彼此的文化取向靠拢、求同释异,进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化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本社,1999.

[5]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9.

[6]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

上一篇:负压保护装置下一篇:网络作文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