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监管(通用8篇)
冷链物流监管 篇1
姓名:周正员班级:物流管理2102学号:1014481088
物流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上海潇龙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坚守“勤苦创业、诚信守千、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客户就是上帝“解客户之优为己任、视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低成本、低保险、高效率、高质量的第三方物流。
上海潇龙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为现代新型物流企业,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拥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是真正改造传统运输企业,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管理为手段的全新物流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物流意识已形成,开展物流条件正稳步成熟、完善.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为物流创造了宏观条件。物流的硬件包括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双业能抓住良好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军物流行业是明智之举,是成功的开端。上海潇龙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裁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进行武装自己成为现代物流企业中坚力量。主要表现为:
一、物流系统意识较强,认识到物流企业与传统运输业的根本区别和必然联系,认识到物流是从包括信息流、实物流、增值流(资金流)最终以满足用户需要进行的整体服务,而运输只注重实物流动的同时它也只是物流的一个子系统。
二、高度信息化,信息中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或终极资源。双业实行系统工程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改善实物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因而提高物流决策过程中的效率和决策可靠性。
三、物流管理人员专业化,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及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深刻认识到物流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的问题。各岗位部门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管理公司。
上海潇龙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服务点及标准:
一、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准时服务。主要包括:保证双业业务人员、公司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通讯联络24小时畅通;保证运输车辆24小时运转;各地收发货点24小时提货、交货。
二、服务速度快。利用高科技进行保时管理,保时跟踪。
三、安全系统高。对运输全过程负责,保证运输途中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保行赔偿责任制。
四、信息反馈快。货主可随时查询、掌握运输的全过程。
五、服务项目多。可根据货主的需要进行量身定做,提供各种综合服务及增值服务的全方位物流服务。
二、运作流程
原材料(蔬菜,果农,肉食等)——批发收购商——集中装车——运输——批发市场——消费者 上海潇龙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依托优质的冷藏运输/冷库资源、多地域的冷链服务网络以及三温度段运输/普通运输/存储/配送的多功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的仓储、运输、分拣、包装、加工等综合管理,并协同供应链上、下游关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与最大限度的支持客户销售拓展为我们的客户在冷链管理环节创造价值
三、总结
从冷链物流角度看,该公司运作流程合理,温度控制适中,运作成本较好,时效性高,设备特殊,专用化程度较高,是冷链物流中得成功典范。
冷链物流监管 篇2
关键词:果蔬冷链物流,SWOT分析,发展对策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相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发达国家果蔬产后损耗率为5%左右,美国约2%,而我国高达25%~30%。我国每年果品腐烂近1 200万吨,蔬菜腐烂1.3亿吨,直接经济损失约1 000亿元左右,相当于3 000多万亩耕地的产值。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粮食、水产品、奶制品、蔬菜、水果等产量丰富,尤其蔬菜产量多年来保持全国第一,山东寿光更是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为满足消费者对果蔬产品及时性、持续性、多样性及安全性需求,山东省必须全面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探索出整合山东省农业大省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战略,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1 冷链物流
1.1 冷链物流定义
冷链物流是指生鲜产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的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目的在于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减少产品损耗。“3T”原则是进行冷链物流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即冷藏链中储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1]。目前需要经过冷链系统处理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制品、奶制品、冷饮制品等;三是药品等特种商品。本文主要探讨果蔬初级农产品冷链物流。
1.2 果蔬冷链物流特征
1.2.1 协调难度高
果蔬冷链物流是一个特殊的供应链系统,需要供应链上下游节点相互协作。蔬菜水果的不易储藏性,要求物流系统高效运转,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必须很好的协调,才能保证整个供应链的稳定运作。但是由于供应链节点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信息透明程度低,整个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难度相当高。
1.2.2 系统复杂
冷链物流必须遵循3T原则,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果蔬产品必须要有对应的储藏时间和温度控制,从而大大提高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1.2.3 价值低,成本高
果蔬产品本身价值低,需求弹性低,而果蔬产品需求的时效性要求物流效率高,进一步增加了果蔬冷链物流的成本。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农业物流企业宁愿把损失掉的20%利润在卖出产品的价格上弥补,也不选择在冷链物流上进行投入。
2 山东省发展果蔬冷链物流必要性
山东省2008年水果和蔬菜产量分别为13 959 100吨和86 349 733吨,实现产值分别为456.73亿人民币和1 169.27亿人民币。所生产的农产品除面向全国销售外还大量出口,2008年农副产品出口额达到188.1亿美元[2]。果蔬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品牌竞争力加强需要冷链物流作为支撑。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堪忧,果蔬冷链物流系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水平均十分落后。大多数果蔬货物的运送根本没有任何温控措施。每年的水果和蔬菜产量中,有30%是在供应链的某个节点中因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而损毁,至于其余的70%,低下的操作条件意味着食品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落后与市场需求相矛盾,改变其发展模式以顺应市场要求成为首要问题。鉴于此,必须深刻认识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寻求良好发展战略,以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 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吸收投资优势
山东寿光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名,如今基本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山东寿光具有“天时地利”,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正好处在中国南菜北运、北菜南调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有利的地理位置及规模效应为吸收投资打造冷链创造了条件。政府对于蔬菜物流园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国内外投资者青睐于前景广阔的蔬菜市场,大量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
3.1.2 蔬菜产销规模大
山东寿光蔬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同时创建了高知名度品牌。目前,寿光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种植的触角伸展到美国、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寿光致力于打造品牌蔬菜,已拥有“乐义”蔬菜、“洛城”特菜、“欧亚”蔬菜、“燎原”蔬菜等知名品牌。2009年11月5日,占地总面积3 000亩,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投入使用。该物流园区是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其中外地蔬菜占60%左右。寿光地区蔬菜产销规模大,经营蔬菜冷链物流可形成规模效应,将物流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3.2 劣势分析
3.2.1 物流成本高
蔬菜冷链物流成本过高是其发展的重大阻碍,由于蔬菜价值低,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凸显。加之蔬菜容易腐烂,从采摘直至消费的整个物流过程中对于保存条件要求苛刻,蔬菜产品时效性强,对流通效率要求很高。冷链系统的构建本身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冷链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导致成本进一步增加。
3.2.2 蔬菜物流流程存在缺陷
蔬菜物流需要综合考虑蔬菜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各方面因素,是一项精确性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蔬菜冷链物流由于先进冷链技术应用匮乏,存在着各方面的缺陷。发达国家在果蔬采摘后,一般都会使用冷风机、水冷机或真空冷却装置进行预冷,其中日本预冷技术使用率为90%以上,而我国预冷技术使用率仅为5%,且多采用自然预冷或冰预冷,预冷效果差。不经预冷处理在流通中的损失率为25%~30%,而经过预冷处理后损失率仅为5%~10%。预冷措施的缺乏缩短了蔬菜保鲜期,造成蔬菜损耗。蔬菜运输过程中使用冷藏车很少,大多是传统的铺盖棉被,造成蔬菜损坏量大。我国蔬菜大多是在菜市场销售,冷藏销售管理不规范,冷冻设施缺乏,仅仅依靠洒水保持蔬菜新鲜。如上所述蔬菜物流流程缺陷彰显发展蔬菜冷链物流的重要问题。
3.2.3 人力资源匮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物流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同时也面对着很大的挑战。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才,冷链物流行业更是如此,要求员工掌握物流信息技术、食品冷藏保鲜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知识。人们对蔬菜冷链物流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物流知识是导致蔬菜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3.3 机遇分析
3.3.1 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发展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针对农产品冷链制定专项规划。潍坊市作为山东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鲁东物流区域重点发展的物流城市,政府为其提供一系列政策优惠,鼓励其大力发展外向型物流和辐射型物流。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依托于潍坊物流业而行,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同时,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它着重强调了冷链物流的内容,这也将促进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得到多方面提升。
3.3.2 国内外需求保持增长
目前,寿光蔬菜出口量已占到了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其中对日本出口量占到了总出口量的80%以上,国外需求旺盛。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鲜菜2000年为114.74千克,2007年为117.8千克,2008年为123.15千克,蔬菜消费量保持逐年增长[3]。不仅如此,“寿光蔬菜”一直倡导“绿色蔬菜”的理念,早前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更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以及相关执行措施的呼吁,人们趋向于选择绿色产品,“寿光蔬菜”较国内其他品牌颇具优势。与此同时,一年一届的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国内外聚焦于山东寿光,推动寿光蔬菜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3.3.3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良好
政府对于铁路、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占据国家投资的绝对份额,2008年我国铁路里程达到7 970公里,公路里程达3 730 2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6 030公里。山东省铁路里程达3 329公里,公路里程达220 687公里,同时各个港口如青岛港、日照港、潍坊港等的建设在逐步完善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是蔬菜冷链物流高效发展的保障。
3.4 威胁分析
3.4.1 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弱
蔬菜物流过程缺乏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可追踪性差,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弱。农贸市场是现阶段蔬菜产品主要的零售终端,规模小,经营不规范,产品缺乏可追溯性,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正面临从“集市”向“超市”的重大变革,发达国家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60%~80%进超市销售,中国只有6%。以超市为销售主体的蔬菜物流,具有产品可追溯性强,超市的食品安全标准可以具体到蔬菜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能够确保整个供应链食品安全的特点。
3.4.2 出口贸易面临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
国内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滞后,特别是蔬菜产品因质量问题退回时有发生。严格控制蔬菜产品的质量,要求对蔬菜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高度重视。蔬菜冷链物流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都事关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要求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确保所生产蔬菜通过GAP认证,增强产品在外贸市场上的竞争力。
4 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SWOT分析,发现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立足自身蔬菜物流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进一步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积极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例如使用RFID技术控制冷藏温度[4],改造和提升蔬菜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同时,在蔬菜供应链上,通过源头到最终产品零售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最终实现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山东省盛产果蔬产品,寿光蔬菜、烟台苹果、莱阳梨和肥城桃等负有盛名,销往国内外。山东省铁路、公路及港口具有天然优势,为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寿光蔬菜物流是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的典型案例,结合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分析得出发展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 规范果蔬供应链节点经营模式
果蔬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物流系统,物流流程的缺陷严重阻碍冷链系统的健全发展。规范果蔬供应链节点经营模式,在果蔬生产阶段采取预冷措施,选择适宜的果蔬包装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加快物流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果蔬运输、配送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GPS用于跟踪定位车辆,RFID用于冷藏温度控制等;规范冷冻销售,确保将安全新鲜的蔬果提供给消费者。
4.2 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通过构建果蔬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供应链各企业间无缝衔接。寿光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发挥促进交易作用,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便于交易双方及时了解供需信息,提高物流效率。公共果蔬信息平台可以优化整个流通渠道,缩短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损耗,节约时间,实现过程监控,保护果蔬品牌和质量。同时,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实现生产、物流和销售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5]。
4.3 重视技术对冷链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
技术对于冷链物流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管理情况下,适当提高技术水平以推动果蔬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其次,鼓励GP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探索物联网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最后,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仓库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6]。
4.4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支持并引导资金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多家企业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制定区域冷链物流的规范标准以及组织果蔬冷链物流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等投资。果蔬冷链物流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对市场敏感的物流企业的参与,单个物流企业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多个果蔬冷链供应链企业共同经营才能建设出较为完善的冷链系统。
4.5 加大质量安全控制
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加,质量安全控制一度处于聚光灯下,果蔬产品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控制备受关注。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从冷链物流的起始点田间开始,贯穿冷链物流全过程,直至最终消费环节。果蔬产品流通过程中进行全面控制,通过质量检测预报风险,保证全程追溯并能及时召回。
5 结束语
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系统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借助物流信息技术和相关冷链技术,全面提升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果蔬冷链物流以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减少损耗,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4(12):32-34.
[2]山东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杨永志,蔡绪平,于华.RFID在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8(7):17-19.
[5]李志,何小勇.果蔬物流流程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1):29-31.
突围冷链物流 篇3
某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上午,北京甘家口一条临街的马路上,一家品牌酸奶的经销商正在拣货分装,旁边停着几辆等待拉货的平板车,等着把这些货物运送到附近的超市、便利店和餐馆酒店。完成这些活儿,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加上路上送货和重新装检的时间,等这些酸奶再次进入冷柜之中,恐怕也是一两个小时之后的事儿了。在高达30多摄氏度的室外温度下,人多呆一会儿都会浑身汗涔涔的,更不用说这些长期呆在冷冻柜里的货物了,有些包装盒甚至已经被杯身上渗出的水珠浸得透湿。看到这幅场景,你是不是开始有些担忧家里冰箱里的酸奶了呢?
断裂的冷链
这是一个真实而普遍存在的场景,它反映了我国冷链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冷链断裂。
就像木桶效应一样,冷链的质量其实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链条断了,也就失去了冷链的意义。这种断裂通常发生在中间环节,业内称之为“两边冷中间断”,即从厂门到商超店门(或者消费者家门)这一段存在的冷链断裂。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讲,冷链食品(对环境温度有要求的食品)只有在全过程冷冻不断裂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保证食品安全。但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提到食品安全首先想到的是生产过程,比较少关注流通领域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其实流通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合适造成的食品安全威胁一样很大。如果由于运输和储存中的问题而造成不新鲜,影响营养和味道变化还是小事,严重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以等同于伪劣商品。
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冷链食品还远没有实现全程冷链。有数据显示,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80%~90%的食品冷链运输率相比,我国只有10%左右。
北京一位多年从事冷链配送的业内人士说,他曾在北京某大型冷链配送中心见过这样的场面:冷库的站台是开放式的,装车的时候,冷库大门就那么敞开着,门口的站台上堆满了货物,员工就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装车。若在炎炎夏日,时间一长必然会出问题。
劲往何处使?
与冷链物流薄弱的供给能力相对应的,是市场对冷链物流爆发性的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改变,近年来冷链物流行业的需求增长极为迅猛。有数据显示,以果蔬、畜产品、水产品及花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交易额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另外一组数据是,我国已有的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奶制品和豆制品未满足冷链需求。
这种情况下,各方企业陆续加入到冷链物流服务中。但是由于我国冷链物流整体水平落后,缺乏有影响的全国性企业和典型案例,选择什么样的物流模式和物流管理就成为了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就城市配送来说,有三种冷链物流模式。本文的三个案例,分别属于这三种模式。
一种是企业自营配送,这种模式是前些年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其中既有小规模民营企业,也有大型商贸公司。它的优点是可以专注于对客户的服务,销售和服务的柔性化较强。缺点是投资大,风险高。
第二种是第三方配送,也就是共同配送模式,近年来发展较快。它把多个客户联合起来,能对资源和信息进行高度整合。北京快行线食品物流公司是积极倡导这种模式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十几年的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它认为物流公司的本质是为客户省钱。
第三种方式是自营配送与第三方配送相结合,也称1+3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企业是上海的多利农庄。
冷链物流调研报告 篇4
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 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集中讨论,总结如下:
一、调研方式:实地调查研究、集中讨论
二、调研内容:
1.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
我区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遍及呼中、碧水、宏伟、呼源四镇,四镇市场初具规模。2006-2010年蔬菜产量为27847吨,消费量为27708吨。肉类产量为720吨,消费量为625吨。禽蛋产量为683吨,消费量为618吨。
2.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呼中区冷库、刘家冷库两处、韩家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3.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为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为先进的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
1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4.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5.对编制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三、结论:
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篇5
1、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现状
(1)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规模
据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约占医药销售总额的25%,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巨大。
(2)缺乏专业化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现实中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各自承担,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仅限于企业自有的冷库、阴凉库和少数冷藏车,受企业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冷链配送范围一般仅为单个省个别几个地区。
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3)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运输状况
①运输载体
※自主制冷动力冷藏车;
※保温材料制备的、加冰袋或冰排降温的被动式保温箱;
※安装制冷设备的主动式保温箱(受客观条件限制,采用的企业极少)。
②运输方式 A、近距离(单程200公里以下):
※经营企业自有冷藏车配送,※经营企业自有厢式货车运载被动式保温箱配送,※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B、远距离(单程超过200公里以上):
※药品生产企业自有冷藏车运输(采取此方式的生产企业甚少)。
※生产或经营企业采用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③物流途径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采用厢式货车的公路运输,※被动式保温箱委托中铁物流的铁路运输,※采用中铁冷链物流专用被动式保温箱的铁路运输,※被动式保温箱委托航空货运公司的航空运输。
④温度监测
※采用冷藏车自备的温度监测设备,由驾驶员监测;
※采用经验证的被动式保温箱,由物流公司承诺在时限内送到收货单位。【随意性大,可控程度低】;
※在同一批被动式保温箱中随机放置数个温度记录仪,到货后回顾性查验。
(4)药品流通行业冷链管理现状
①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日渐健全。
各企业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了冷链管理相关的可操作的制度(SMP)和程序(SOP),从药品冷链经营质量管理入手,制定涵盖了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出库发货复核、送货等具体操作标准。
②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日渐完善。
各企业根据冷藏药品的特性,重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设置有冷库、阴凉库、常温库、冷藏车、冷藏箱、双路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等,严格遵守温度要求,确保冷藏药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
③ 冷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冷链管理理念落后。
只注重仓储、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变化结果管理,忽视了导致温湿度变化的直接、间接因素(如制冷机、库门、冷凝器、电源等)的监管。冷链管理缺乏系统化管理的理念。
※ 冷链管理不注重物流过程,可追溯性差。
即使使用冷藏车送货也只能保证到货验收时,验收员直观地了解药品到货时的温度,在途温度无法即时显示、追溯,更无法得到完整、客观的在途温度记录。在途温度的记录和追溯成为冷藏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空白。
※ 冷链环境监管技术落后,缺乏实时监管、实时查询和冷链温度追溯的技术手段。
现行制度及所采用的温度检测技术手段其冷链环境监管数据是各企业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的“自我求证”的数据,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其量只能做到根据药品在本企业仓储、运输的温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地判定药品质量合格与否,无法科学地追溯药品在本企业验收入库前的温度状况,更无法获得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出库后的整个冷链储运过程中的客观、可靠的温度数据,即使存在冷链“断链”的事实,也无从知晓。
※ 冷链物流温度保障存在的问题严重
现实中,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长途运输采用的是泡沫塑料保温箱加冰袋或冰排的被动降温方式。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箱体内温度波动大,受路途远近、环境温度高低、在途时间长短等客观因素影响,采用这种冷链送货方式,货到签收时药品几乎难以达到规定温度要求。
(5)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专业经营冷藏药品的批发企业冷链管理理念先进,软硬件水平高,代表了当今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高水平。
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逐渐积累和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经营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疫苗等冷藏药品为主,所经营的冷藏药品市场份额可达到本地区的40%左右,经营规模达到5~10个亿元左右。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 篇6
一、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采用气调保鲜冷链的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一是可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生鲜易腐产品由本身物质特点所决定,极易受温度变化而失鲜,即使未达到变质有毒的程度,但产品的品质已大幅降低,实行气调保鲜冷链则可保鲜保质。二是有利于调剂产销,均衡上市。大量的农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要随熟随收,常年消费,这就需要通过冷藏在保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较长时间的储藏并实现均衡供应上市,满足消费需要。三是有利于产品升值、增收。例如葡萄在7月份收获时,每公斤收购价只有五元钱,但经过气调保鲜冷藏储存,到了春节前即可卖到二十元钱。其他初级生鲜农产品通过气调保鲜冷藏存储,不仅大都可以避免或减少收获旺季的压价损失,还可获得日后销售旺季的升值利益。四是有利于降低流通中的损耗。据有的研究所示,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有的品种(如大葱)高达2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普遍在3%上下,这其中的差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冷链流通。五是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实行冷链流通,必须对农产品首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包装,而只有标准化了的农产品流通,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六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通过优产优质优价增收,是今后我国农民靠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冷链的实施可以保证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优质生鲜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实现优产增收,否则,没有冷链保障,优产也还是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优销增收。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了优质化的选择阶段,这种与日俱增的巨大潜在购买力和消费欲,需要通过冷链保障,才能不断提供越来越多的优鲜农产品和食品,把消费由追求数量阶段提升到追求质量阶段,实现提升消费水平,持续扩大内需。七是有利于降低污染,促进环保。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流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生鲜农产品在缺少冷链的条件下,从田间运到产地或集散地批发市场,再运到销地的一级批发市场和二级批发市场,然后再运到社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销售。这区间产生了大量的破损和腐烂,生成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对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同时大量的无效运输,不仅增加了能源损耗,也加大了空气污染。而这些,都是在冷链物流条件下,可以大大减少的。八是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气调保鲜冷链的发展,无疑会推动冷冻科技的进步,带动制冷技术的发展,乃至加快形成一个高科技含量的冷冻制冷大产业,并联带相关的辅助行业,如包装业的发展。气调保鲜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果蔬保鲜设施之一。它既能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的含量,通过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来抑制水果蔬菜的生理活性,使库内的水果蔬菜处于休眠状态。实际应用证明,运用气调保鲜库贮藏保鲜的水果蔬菜,无论是从贮藏保鲜期上,还是从水果蔬菜的保鲜质量上都达到了最佳的效果,这是其它贮藏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期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涉及瘦肉精、三聚氰胺、塑化剂、染色馒头、苏丹红、甜蜜素等,凸显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正带动着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保鲜市场的急剧升温。物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农产品冷链保鲜产业是产后农业重要一环,对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的果菜的损失浪费率仍然十分惊人。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国对高价值的易变质、需冷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加大了冷链市场的缺口。按专家的估算,目前国内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城镇居民易腐食品的消费更是占到总消费的51%,但目前国内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亟待突破制约。显然,食品冷链产业潜力巨大。
二、本课题需要解决的技术创新点
气调保鲜库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果蔬保鲜设施。它既能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的含量,使库内果蔬处于休眠状态,出库后仍保持原有品质。气调保鲜绝不是简单地将库体安装与制冷和气调设备安装叠加,更不是单纯地购置一些所谓的国外进口设备就可以保鲜好果品。为此,我公司已决定派遣5名大学生到天津市捷盛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了解气调保鲜工艺。现公司需要解决的技术创新点是果蔬的气调保鲜应用,以此带动气调设备、气调库工程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以气调保鲜综合技术为指导迅速提高中国广大果蔬农副产品企业的产品质量,为带动保鲜行业起到应用示范作用。另还需要解决货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以清洁能源利用为特征的现代仓储物流服务,新建智能化的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物流信息系统连通国内、外市场网络,时实掌握产品价格、物流资源信息,达到降低成本效益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场地照明灯进行夜间交易、装卸,具确保昼夜正常经营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利用制冷所产生的热能转换热水代替锅炉烧水以节省燃煤,因此,我公司需要上级科技部门能在电子技术、节能措施及资金上给予我公司支持。此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950万元,自筹资金4750。现申请上级科技部门能给予200万元的科技资助。
三、项目预期目标、考核指标,预期提交的成果
(一)预期目标:项目计算期为13年。本项目2012年正式营运。销售收入:第一年按负荷50%,营业收入为1605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为95.6万元;第二年按负荷100%,营业收入为3210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为191.2万元收入。
气调冷藏能力:项目建成后,建设70个气调冷藏库,年气调冷藏保鲜果蔬10000多吨,每个气调冷藏库130~150立方米,可贮藏梨2000吨,板栗3000吨,红堤500吨,苹果2000吨,茭白20吨,花菜50吨,蕃茄30吨,其他果蔬产品2400吨贮藏时间30~300天。气调保鲜库质量要求:
1、在气调库内储藏的水果蔬菜,储藏时间较长,一般比普通冷藏库长0.5-1.0倍;
2、出库后的果蔬保持原有的鲜度及脆性,果蔬的水分、VC含量、糖份、酸度、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果蔬质量高;
3、气调库内储藏的水果蔬菜,在出库后有一个从“休眠”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的过程,使水果蔬菜出库后的摆架期可延长21-28天,是普通冷藏库的3-4倍;
4、气调保鲜库创造的是一种低氧环境,可抑制水果蔬菜霉菌的生长有病虫害的发生,使水果蔬菜的重量损失减少至最小;
5、对于一般高温冷库难以储藏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枣等到均能达到极佳的储藏效果。气调保鲜库主要性能指标:库内温度-2℃~15℃可调。相对湿度RH75%~95%可调。氧气含量(O2)1%~10%可调。二氧化碳(CO2)1%~10%可调。乙烯含量10PPM以下。库体气密指标(国内)限定压力10mm水柱,10min后残留水柱高度不少于5mm。库体气密指标(国外)限定压力25mm水柱,30min后残留水柱高度不少于8mm。
(二)预期提交的成果:
1、经济成果:总销售收入3210万元。
气调库每年收入:10000吨×150元/吨.月×12月=1800万元。
水果、蔬菜冷藏车自营净收入:1000万元
冻品自营净收入:200万元 制冰自营净收入:50万元 车间出租收入:40万元
物流服务收入(第三方代收、发货、货物运输收入):120万元
2、社会成果:项目的实施,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根据市场情况规避风险,促进曲靖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实施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曲靖地区周围农户增加收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引进气调保鲜技术探索新的物流发展模式,还能在冷链物流中起到应用示范作用。
四、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路线
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情况、技术、设备、工程方案、环境影响、社会效益、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和计算,客观地提出研究结论。
技术路线: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进货→进货验收→入库→存放→ 分类→出货检查→装货→送货。从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的冰箱的“冷链”。
五、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气调冷藏保鲜果蔬10000多吨,其中梨2000吨,板栗3000吨,红堤500吨,苹果2000吨,茭白20吨,花菜50吨,蕃茄30吨,其他果蔬产品2400吨。经气调冷藏保鲜后平均销售价格提高1~3倍,销售收入3210万元,预计年毛利润收入820万元,总成本投入4950万元,净利润617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0.46%,投资回收期为13年。
(二)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可辐射带动曲靖市一区一辖市七县20万个农户发展果蔬生产,覆盖基地规模可达27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可增加就业900人。
六、项目经费预算
两岸推进冷链物流合作 篇7
作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先期合作项目之一, 冷链物流已经成为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重要抓手。6月中旬, 两岸冷链物流合作交流会议又一次在台湾召开。日前, 多位国内冷链物流领域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他们即将赶赴台湾参会, 其中有的企业还将在会议现场与台湾企业签署冷链物流合作协议。
自2010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简称ECFA) 以来, 双方在ECFA实施的推动下不断取得产业合作的新进展。随着两岸包括鲜活农产品以及其他冷链产品在内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多, 两岸冷链物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去年,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天津举行了一次会谈, 并公布了关于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协商和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等两项共同意见, 双方选定LED照明、无线城市、冷链物流、TFT—LCD (液晶面板) 和电动汽车作为其中两岸产业合作的先期合作项目。
试点城市先行
自去年至今, 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动作频频, 多次召开会议共商大计, 先后确定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范围和合作思路, 以及相关工作机制, 并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目前, 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引起了两岸冷链物流领域的高度关注。
为了推进两岸冷链物流的产业合作, 商务部和国台办去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将天津市和厦门市列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的函》, 将天津、厦门列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的试点城市。随后在8月份, 台湾冷链物流产业工作组与大陆冷链工作组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一次商谈中将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的名称更改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 并进一步理顺了合作思路、界定了合作的范围。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台湾中华工程公司副董事长沈庆光表示:“这是一个对两岸农、牧、渔业产品往来, 为两岸民众提供更新鲜的食品有很大贡献的项目, 它同时也使两岸长时间的交流更迈进一步。”
同年9月份, 2011两岸流通服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中举行, 两岸代表针对冷链物流合作试点的机会与方向, 进行了推动合作的策略探讨, 并确认了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的合作机制, 同时建议“城市冷链物流示范区”与“两岸冷链示范网络”为冷链物流试点的两大主轴。会上, 作为工作小组的两岸召集单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为两岸冷链物流发展开启了合作先机。随后, 台方于2011年10月25日成立了“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 旨在从市场、营运、技术等方面切入, 整合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进行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供需对接。此外, 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还于去年11月份共同赴天津、厦门两个城市进行调研, 了解两个试点城市的物流发展状况和合作需求。
今年3月份, 来自厦门市商务局的消息称, 厦门市当前正在加快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 筛选有实力、有冷链物流条件基础的企业参与试点,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专业冷链物流项目。在此基础上, 将逐步扩大试点的空间, 选择专业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农水产品集散市场、冷链食品加工等1~2家企业作为试点, 并最终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纳入“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深度开展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 努力构建先进冷链物流设备及制造技术基地和冷链物流产业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 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另一试点城市天津也不甘落后。据天津市台办负责人介绍, 作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项目大陆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 天津抓住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有利契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不断提高产业层次, 扩大覆盖区域, 建立不同功能的产业园区, 与台湾形成优势互补。该负责人指出, 天津和台湾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 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落户天津, 台湾的百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在天津都有投资, 津台两地贸易额也不断增长。天津市将以加强两岸产业合作为契机, 力争在津台产业合作方面实现五大优势, 打造台湾商品北方地区集散地:一是办好台湾名品博览会, 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二是争取成为航空货运直航城市;三是争取建成台湾农产品北方批发交易中心;四是争取建成台湾水产品北方批发交易中心;五是建立天津台商商贸城, 将津台经贸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出台支持政策
作为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组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锦莹认为, 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将在政策、资源整合、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而推动天津、厦门两个试点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及支持措施,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两岸冷链物流合作, 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 在具体的合作试点项目上取得资金支持, 促成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也是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为加快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 厦门市政府5月2 2日印发《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率先明确了厦门市开展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保障和支持性政策措施。而据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相关人士透露, 天津市政府也有望于近期出台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有关扶持性政策。
在《实施意见》中, 厦门市首先明确了建立两岸冷链合作的高效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厦门市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与台湾“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进行对接, 为两岸冷链物流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的深度合作, 并开展定期信息通报、实行工作例会等制度。同时, 厦门市专门增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经费”, 并纳入部门预算, 用于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工作协作、课题调研、共同培训、产业合作对接展会及交流活动等费用保障。
此外, 《实施意见》中明确制定的扶持政策还包括财税扶持政策和用地优惠政策。由于冷链物流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固定资产投入大、市场竞争激烈、回报周期长等特点, 厦门市政府为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合作与发展, 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对纳入试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标准应用、专用技术设备采购、新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合作、新产品应用服务费、营业税等予以财政资金扶持;同时, 对于冷库建设新增用地, 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 优先合理安排用地, 并参照相关行业给予最优惠土地价格支持。
启动多项合作
目前, 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在两个试点城市均已初步确定了合作的企业和项目。据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窦勇博士透露, 去年11月两岸工作组在天津、厦门调研后, 协助天津、厦门提出了一批试点的具体企业和项目, 并且合作仍在进一步探索开展中, 但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动合作, 建立清晰的合作模式, 落实合作项目仍需要加深交流。
近日, 记者从厦门市商务局了解到, 厦门市目前已有3个项目列入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 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 厦门还有3个新项目有试点合作的需求, 分别为厦门新时鲜食品有限公司的“多模式产地直销、餐饮食材运配服务”项目, 厦门宝林泰海味品有限公司牛肉加工项目客户终端试点项目以及源香冷储物流有限公司项目。此外, 另有两个新预选项目在进行对接调研, 一个是夏商冷链物流, 新建万吨级冷库, 解决农产品冷链配送, 提供民生保障水平;另一个是旺墩冷库项目, 已建成3万吨低温投入运营, 计划再争取用地150亩, 实现厦门-台湾口岸的一部式冷链物流服务。
在3个已经列入合作试点的项目中, 航空港万翔冷链物流中心作为商务部明确的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的大陆两家企业之一, 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两岸航空冷链业务中转试点单位, 已于2011年12月28日举行奠基仪式, 启动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5亿元, 占地面积27580平方米, 建设面积约18000平方米, 涵盖从常温、恒温到冷藏、冷冻等全线需求, 其中-20℃冷冻库面积约12000平方米, 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万翔冷链物流中心定位为全国首家航空冷链业务中转库, 将建成厦门首个集冷冻、冷藏、恒温、常温为一体的多温层现代化冷库, 并提供集检验检疫、报关通关、仓储配送、中转快运、货运代理、金融物流等一体化的专业冷链服务, 保证航空冷链产品的品质及快捷服务。厦门市政府有关负责领导称, 万翔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 将成为厦门乃至中国冷链发展的新标杆和两岸航空冷链中转试点的模范单位。
另外两个已经列入合作试点的项目分别是嵩海海峡食品物流园和厦门海投物流公司的两岸合作。前者目前已经开展对接合作, 项目在设计规划、设备技术标准上采用台湾的发展技术和水平, 目标是建立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标准;而厦门海投物流公司与台湾摩斯汉堡项目的合作效果好, 冷冻库平均库存量从初期每月10吨左右猛增到今年3月底的250吨, 常温仓库则从50立方/月增加到400立方/月, 门店数从2家增加到20家, 区域从厦门扩张到泉州、漳州、晋江、莆田、福州等地。
中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 篇8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已成功举办3届,会议已成为政府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推动冷链市场信息流通、提高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引导企业奉行绿色冷链与低碳节能的良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国内多家冷链企业、食品成品企业领导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政协原常委、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企业监事会解思忠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总结盘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2012年的发展前景并进行规划;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各企业释疑解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年会,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冷链物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体系,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冷链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冷链物流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和科技手段。
3.缺乏冷链行业标准推广和执行方面的监测监管
由于政府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不够,冷链的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没能有效普及推广,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标准体系。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家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对冷链各环节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得标准得以更加彻底的实施和推广。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设施和严格的管理,食品企业通常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但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行业的规范,引起各物流企业间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不利于冷链的发展。
5.对冷链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小
当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而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则认识不足。对于建设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更没有多少考虑。此外,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及零售终端等冷链的各环节对冷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而民众对冷链的认识也还只是停留在冷藏车和冷库的层面上,民众在购买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一般只考虑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并没有认识到冷链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自然不愿意为冷链食品支付较高的费用,对冷链建设的参与性也就不高。
6.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仍处于力量分散、竞争无序的起步阶段
因为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涉及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品类,而我国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具有产业所属、部门所属的特点,这些都造成行业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
关注冷链物流推进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要解决冷链物流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构筑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运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冷链信息平台等,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控。政府通过创新基金、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要先期引导,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领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等领域应用上先行先试,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到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到个人家庭市场。由政府先期引导,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还要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中央的部署引导下,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在冷链行业,很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国务院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于构建现代食品物流体系,促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