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名誉校长材料

2024-06-28

先进名誉校长材料(精选9篇)

先进名誉校长材料 篇1

大爱无言情系家乡教育----明华村完小优秀名誉校长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明华村完小

徐喜浩

2012年9月4日

大爱无言情系家乡教育

——明华村徐喜浩同志尊师重教个人事迹

徐喜浩同志是明华村总支书、村委会主任,一直以来,他就视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己任,切实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为教育、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全力营造崇文厚德、和谐进取、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作为明华村完小名誉校长,徐喜浩始终高度重视广大师生的安全,经常协调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安全进行专项整治,配合学校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经常对社会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为学校营造了和谐安全的外部环境,消除了师生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潜下心来教书,学生能静下心来学习。同时,该同志以前是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他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经常为患病学生进行免费医治,深得家长、师生好评。

为了进一步支持教育事业,他经常到学校走访慰问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老师们的教学情况,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元旦节”期间,他都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师生进行慰问、鼓励,支持学校活动的开展。他深知家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改变落后的现状,就必须通过教育,所以他每年都会筹措资金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鼓

励,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今年在他的努力下共筹措资金15100元,对3名考取一本、13名考取二本的学生及初中升高中考试考取前20名的2名学生、小升初340分以上12名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另外,还号召、联系广大党员、社会人士积极捐资助学,为贫困大学生排忧解难。

以前明华村学校校舍条件较差,他看在心里,急在心上,教育要发展,首先学校硬件条件要先改善,于是他多方奔走,争取项目。在他的努力下,石云侨心小学综合楼项目落户爱古小学。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同时为了实现一村一校目标,上下协调,既向上争取项目,又积极做好建设用地征收工作。现在建设用地问题已基本解决,250万的综合楼工程马上就要实施了。明华村的教育教学条件势必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在他的协调下,饮水工程顺利实施,师生们在也不必像以前那样为饮水问题担惊受怕了。

“每个人的成就源于教育,所以奉献于教育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如绿叶对根的回报一样。我自己的人生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更离不开学习与教育,所以我把自己看作是一片绿叶,把党对我的培养和儿时的学习视为自己成长的根。”这是徐喜浩同志的信念。

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工作,就是要实实在在,并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这是xx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xx老师在和我们谈心时经常说到的一句话。自从他调人xx中学以来,他就是以这种工作态度和行为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走过来的,并凭着这种精神影响着我们学校的一大批青年教师。我校在近十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全县中都名列前茅,这与他的工作作风密切相关。

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实在。98年他调入xx中学,当时学校没有英语教师,执教语文的他服从安排,改“行”过来担任毕业班英语。秉着对学生负责,让学校放心的精神,他经常深入课堂听取其他老师讲课技巧,走入老师家门,求教教学经验,出入学校图书馆,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他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学期来,他所带的班级平均分,及格率由原来的同年级倒数提高到顺数第一。班上齐琪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英语竞赛获县级一等奖,这年中考中,有三名学生英语成绩达90分以上(总分100分),平均分列全县第五名。

他经常说,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因此,他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2002年他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班进修。2004年他撰写的论文《走素质教育之路创特色xx中学》在东方教育刊物上发表并获一等奖。2005年写的教学总结《英语新课标教学的一点感悟》、2006年的教学论文《创设情景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均获得九江市教学论文一等奖。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也实在。他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他实行分层管理,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他认为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xx乡留守学生多,很多学生或自己管自己、或由公婆带、或跟随姑姑、阿姨,学生在心理上发展很不正常。这期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走家串户,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成了他家里的座上客。有一次,一个叫张周生的学生突然得阑尾炎,需要及时开刀,本来自己就已经感冒的他得知情况,迅速走下床,赶往寝室背起学生就奔向乡医院……张周生原来经常旷课、迟到,学习成绩差,经过这次病后,思想迅速改变,成了个守纪律、学习有进步的好学生了。当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汤林老师的脸上总是露出满意的笑容……

作为一名学校教学管理者,他更实在。xx中学学生多,教师队伍大。这样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任务很重,升学的压力也很大。汤副校长天天坚持早来晚走,深入掌握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整个年级的教学情况,了解中考信息……每当教育局领导来我校调研情况时,他总能及时地回答每一个方面的情况,看到他的记录本记着密密麻麻的字时,局领导曾多次表扬道“这真是一班实在的领导。”然而,学校每年的各级表彰大会上,出现的都是老师们的名字。他总是说:老师们更辛苦。

作为一名社会上的人,他还是实在。你别看他话语不多,他家却是我们年轻老师的“家”。每到周末,他总是热情地叫上我们去“小聚”说是“粗茶淡饭”,而我们往往又是“酒醉饭饱”……2007年3月得知一学生由于母亲出走,家庭生活极其困难,他当即拿出600元送到学生家长手中作为生活费。就在10月5日那天,一辆昌河车由于行驶过快,一头撞毁桥边护栏,掉入小河中,车内有一位老奶奶,他立即跳入河中救起老奶奶,又连忙帮司机打捞车子……

小学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3

我是xxxx年x月走上中学校长岗位的,近四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克城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各项工作,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步得到了培养,学生优秀率在提高,差生转化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明显得到提高。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且教且研,收获中反思,反思中进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

一. 强师资,提素质

1、几年来,我校通过调整教师结构,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鉴于原有教师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等方面不太科学,我们在教师结构方面进行大调整。注重了年龄结构的科学性,同时注重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他们把各地优秀教育资源充分带入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博采众长。

2、加强师资培训

除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培训以外,我校以科组为单位进行本专业知识讲座,同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读一本教育刊物,每周最少两次业务学习记录;同时在同科组内开展以老带新、结对拜师活动;还不断举行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比赛,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比赛,教师上课、讲课比赛,多途径、多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二、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非常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开设书画、写作、舞蹈、等特长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并且从各层面,组织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舞台。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中考连续两年全县第三,综合考评连续两年第二,xxxx年我校又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从xxxx年到xxxx年我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校长。成绩只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把我校的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1、重新规范教学五大常规要求,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人手下发一份教学常规,教导处利用每周一个例会和一个教研会的时间学习常规,从思想上武装老师,从制度上要求老师。从实际操作的效果来看非常好。

2、强化常规检查,落实常规要求。

每学期以不定期抽查和每月末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等,随查随记随总结,通报、量化,进行三次全面普查,多次抽查。

3、注重常态课,多听推门课。

4、定期调研抽考,促教学最优化。教导处在科学把握抽考卷的目标性、均衡性、综合性的前提下,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进行调研抽考,为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对照问题,认真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达到教学最优化。

四、加强教研教改,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的职能。

我校教研组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探讨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的科学和谐的教学方式、个人教学魅力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又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对课程的把握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每周三晚为教研活动时间。

麻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4

——关于推荐麻建林同志为渭源县文明创新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材料

麻建林,男,1979年10月出生,2003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现任麻家集镇毗达小学校长。先后担任麻家集镇漆家沟小学校长,路西小学校长,2012年9月调任毗达小学校长。这位在校长岗位上奋斗了8年的教育工作者,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

爱岗敬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参加工作以来,他在思想上、组织上始终跟教育局、学区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自担任校长职务以来,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他从来不做。他坚持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和寒暑假,他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麻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学校领导班子中产生出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在学校管理上麻校长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经验。他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了学校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化条文体现出严谨务实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求实的办学思想,从而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依章办事、高效运作的良性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牢牢抓住民主管理这个治校之魂,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干群关系。

建立“重责任、重贡献、重实绩”的评价激励机制,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绩效的显著提高。

(1)在教学管理上他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够处于高屋建瓴的势态,强调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

(2)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绩。他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最先位置,并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他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实行随堂听课,与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开展校本教研,狠抓教研工作,在经济和精神上大力支持教学方面的各项活动。自任校长以来,他特别重视毕业班的管理工作,使所在学校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始终稳居学区前列。

(3)不辞辛劳,垂范在先,亲抓后勤,服务教学,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活环境。

(4)廉政办学,不贪不占。在县教体局、学区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坚决执行校委会集体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大事通过校委会讨论后作出决定,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大额开支必须通过校委会会议讨论才作出决定。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在公务活动中,做到合理开支,开源节流。

(5)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在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并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紧急避险自救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与师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有效的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使他深深懂得,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因此,他担

任校长来,在抓“师德、师能”教育上狠下功夫,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学生装进心中,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责任感。在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欢声与笑语,营造了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他积极带领全校教师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联系村、户送去了政策、科技、物资等,使党的好政策落到了实处。

关爱教师,注重与教师心灵的沟通

一句问候会令人感动,一声鼓励会让人信心百倍。麻校长一上任就高度重视教师心灵建设,给教师们带来的是一股春天般的暖流,直入心坎。2012年,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他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座谈会;中秋佳节,他为学校每一位教师送去了新鲜可口的月饼,既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不但为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搭建了一个促进和谐融洽交流的平台,更让教师们觉得自己有一种被关注,被赏识的温馨之感。入冬以来,麻校长代表学区工会、学校组织探望赵志豪、李存德等生病教师家属,为他们送去了真诚的问候和精神的鼓励。

注重办实事,改善办学条件

2012年,学校创建学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校。他带领班子成员,利用节假日,起早贪黑,坚守施工现场,对原有操场进行平整、扩建,一个崭新、宽阔、平坦的操场已投入使用,为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投入一定资金硬化校园道路500多平米,修建舞台1个,垃圾台1个,花园4个,使校园得到了净化、美化,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立了党建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改善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条件,新设置了4个宣传版面,对师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

工作,优化了育人环境,营造了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麻校长多方奔走,想方设法为学校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校教师的生活用水困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麻建林校长工作中的座右铭。十年的风雨沧桑,他励志人生,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甜美的梦想,诠释着无悔的青春,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谱写了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动人的乐章。

毗达小学 2012年11月29日

守望理想,青春无悔

——关于推荐麻建林同志为渭源县文明创新工作者的先进

事迹材料

毗达小学

小学校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5

后来,鲁祖义当了校长,以什么去影响全校师生?是高雅的人物形象?是高超的领导艺术?是高深的知识功底?都是,但不完整。多年的实践告诉他,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强大的教育力量,校长闪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正是通过这种人格魅力,变为广大师生努力向上的动力的。而敢为天下先的做人精神,是他做校长经久不息的人格魅力的源泉。

敢为天下先,就是能打破常规,革故鼎新;就是反叛传统,出奇制胜;就是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就是破除禁锢,勇闯困局。鲁祖义的创新,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大胆尝试由规范到超越规范的管理理念。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几乎所有校长都耳熟能详。到底什么是好校长?“好”不像“优秀”可以量化评价,“好”更多的是一种大家认可和认定。有教育家认为,“好校长”首先是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俗话说“三流的校长看账房,二流的校长管课堂,一流的校长重思想。”鲁祖义认为,校长的思想才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路。“茫茫林海,你见过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顺应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个性,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哲学家的命题让鲁祖义演绎成了深邃的育人理念。它的办学思路——经营生态,栽培自信,走生态教育之路。他的教育信念——人人都是人才,个个都能成才。他的管理实践——从规范到超越规范。在南阳市教育局与南阳日报社联合开办的“校长论坛”上,作为开坛首篇,鲁祖义提出:“作为校长,我以自己的生命价值能在这个岗位上得以体现而自豪,做平民型校长、学者型领导、开创型教育家是自己素质修养的目标定位。”在这一目标引领下,鲁祖义的办学实践显得步履扎实而又高人一筹。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由一所相对薄弱的普通学校,成为令学生家长和社会向往的市直窗口示范性学校,得益于全校教职工戳力砥心和不甘示弱的十二小精神,得益于各项承诺与责任的签订,得益于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各项管理制度,鲁祖义把它叫做“规范管理”。

管理学认为,“管理就是树立规范,形成规章制度。”但鲁祖义认为,规范要有个度,否则不仅会束缚被管理者的手脚,也会套住管理者自己。在实践中,他把规范看作是攀登的阶梯,要使教师肯于攀登,学校管理者的要求与教师的工作动机必须一致,要把学校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就需要超越规范的管理创新。因为引导大家不断向上的动力并不是严厉的规范本身,而是不断提高的教师素质。于是,他在学校坚持适时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在评价方面,实施情态管理,通过思想大讨论、读书心得交流、师德演讲、名家报告、骨干教师讲学、优质课赛讲等,树立一种职业追求和职业探求意识,使全校涌动着一股向前推进的热流,这股热流,就是人人遵守规范、人人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在这股热流中,每一个十二小人都不好意思也不可能停滞或后退。

二、强力打造一支崇德、敬业、博识、善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的发展,教师是主体。靠物质刺激、靠制度约束都不是上策,真正的灵丹妙药是用文化引领教师寻求自我实现,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是学校具有宽容和关怀的氛围。

对教师,鲁祖义坚持实施人文管理:崇尚理性、崇尚知识、崇尚情感、崇尚奉献。做人上,鲁祖义严于律已,同时对教职工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他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工作中注意发掘和调动教工身上积极的一面,去克服每个人身上不足的一面,正面引导,私下提醒,对奖励、评先、晋职称、人事安排等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利益纠纷,既动之以情,公平对待每一位教职工,又晓之以理,引导同志顾全大局,解决教工之间的矛盾。对工作中出现过错误的同志诚心帮助,耐心等待,给其一个弥补不足的过程,真正做到容人之短、待人有情、让人参与、激人追求、助人成功。在鲁校长的影响下,十二小的班子中,每个人都是襟怀坦荡,以诚信取人,不存在拉帮结派,亲亲疏疏,不结怨,不记仇,不给小鞋穿,不搞打击报复,对所有同志一视同仁,不因工作年限、教学水平高低和自己亲疏关系等因素而区别对待,同志们对校长办事和作出的决定很是信服。

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十二小,全校教工之间、教工与领导之间空前地团结。十二小同志都比较爱学校,爱学生,爱事业,队伍凝聚力很强,大家心情舒畅地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愿意为学校奉献,克服自己的困难,甚至作出牺牲,使学校工作一呼百应,人气十足。

对中层以上学校领导干部,鲁祖义总是强调四句话: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地位;在工作中的勤奋与创新;在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时时提醒大家力戒四个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好人主义、无为主义。坚持弘扬六种精神:献身精神、民主精神、改革精神、勤奋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调查研究精神。坚持实施领导蹲级包组制、《周工作纪要》阅批制。多年来,为培养一支优秀而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鲁祖义做到“四抓”:抓正气、弘扬师德;抓底气,练就师能;抓锐气,科研创新;抓人气,营造氛围。

在强力锻造教师队伍的同时,鲁祖义还提出提倡教师队伍的适量有序流动,在流动中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在流动中扩大十二小的影响力。流动包括引进吸收优秀教师;向上级单位和兄弟学校输送优秀教师和干部;放走一些在其他领域更能实现自己价值的教师,使得十二小师资队伍保持了朝气和充满生命活力。如今。在南阳市,说起十二小的教师队伍,同行们都是赞扬有加,羡慕不已.....

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在参与中实现领导。

鲁祖义经常说,好校长的威望从哪里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靠真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办实事,抓教学,才能逐步树立起来。

鲁祖义校长是从普通教师走向行政领导岗位上来的,他深知教师的需求,工作中他坚持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总结,一起反思,在学习中干,在反思中悟,关注教学,关注每个班级、每个学科的教学,带领班子成员,坚持“四管理”、“四鼓励”的教学管理规范。“四管理”一是管作业,不定期检查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二是管课堂教学常规,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三是管质量把关,注重教研组、任课教师及全校的考试质量分析、反思,提出具有公共性的质量问题;四是管教师的业务交流与理论提高,对教师的公开课、教科研、听评课、教学随笔等均有要求。“四鼓励”是鼓励教师上观摩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鼓励教师自我进修。依靠学科带头人,带领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为教师事业上、学术上取得成就创造条件,让改革者破土而出,使同志们感觉在这个学校工作可以做出成绩,跟校长一起干可以有成就,享受到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和职业幸福感。

在南阳,人们都公认鲁祖义是个教育行家。他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梳理归纳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带领同志们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775”高效课堂教学法(即“七变七让五环节”教学法。七变— 变讲课为指导,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生教硬灌为主动实践,变学知识为训练能力,变单调枯燥为活泼轻松,变一人活动为多人参与,变考试检测为多元评价;七让—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教材让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提出,学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总结;五环节即:“导、学、展、练、结”。),打造了生态课堂。

十年改革,鲁祖义带领科研团队,研究新课程改革精髓,出台“七七五”课堂教学方法解读,修改教学评价标准,锤炼实验课、示范课、定型课“三级梯形课”,分学科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法,延伸出不同学科的不同执行模式。

“七七五”教学法的普及与推进,使传统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关怀的环境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得到了张扬,自信心和求知欲在不断升腾。置身于十二小温馨的课堂里,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鲁校长的生态教育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学生为本,便是以生命发展为本”,鲁祖义说,“这便是教育的原点”!

著名教育专家刘惊铎教授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栏目中评价说:“有体验的地方就有教育发生,有适宜的土壤才有生命的成长,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抓到了育人的根本”。重自主、重合作、重探究、重体验的魅力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也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比中,十二小成绩连年名列前茅,蝉联“南阳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荣誉。与此同时,人们渐渐发现,十二小学生团队不仅在南阳各大型活动中频频亮相,而且在省城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在中央电视台、在上海、在北戴河、秦皇岛全国型大赛中都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屡屡荣膺大奖,处处彰显灵气。仅,十二小学生团队参加全国智力七巧板大赛获34枚金牌、11枚银牌、5枚铜牌,名列全省前茅;参加省教育厅、科技厅第十四届机器人大赛,十二小是南阳获奖最多的唯一一个“先进单位”;参加全国少儿计算机表演赛,已连续三届荣获河南赛区一等奖;这一年,有196名学生的习作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鲁一漫同学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20底,南阳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一体化暨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现场会在十二小成功召开,“775教学法”开始在全市推广。月28日、29日,“第六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南阳市第十二小学“魅力七七五.生态课堂”观摩研讨会”在南阳召开。来自省内外的1500多名教育界同行及专家,聆听了鲁祖义校长的主题报告“溯本求源,问道课堂”,观看了反映该校新课改历程的微电影《绽放》,欣赏了十二小师生的大型文艺演出,观摩了20节全程开放的生态课堂和课外活动,令所有的与会者震撼不已、钦佩不已、称赞不已......南阳市第十二小学和鲁祖义的名字被深深地印记在同行们的心中。

四、敢为天下先的校长就是要引领一种方向。

203月,经有关部门考察推荐,鲁祖义被教育部选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并分派至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兼职开展工作。带着组织上的重托和支援西部教育的热情,这位中原基础教育的领航人踏进了神秘而又陌生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草原,鲁祖义深入一个又一个学校和教学点,听课、召开座谈会,与蒙族教师谈心交流、组织教改沙龙;他走进一个又一个蒙古包和土屋子,了解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及子女入学情况,宣传义务教育法和培养子女的重要性;他与当地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广泛接触,探讨振兴民族教育的措施;他带去了2700册图书,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汉语图书室;他捐出现金10000元,救助辍学儿童;他率领十二小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支教团奔赴科尔沁草原,现场作示范课、巡回作学术报告、组织蒙汉联欢,进行多层次的支教交流活动......蒙族同行说:“鲁校长给我们带来了振兴民族教育的法宝”!牧民们说:“鲁校长是腾格里派来拯救牧民的天兵天将!”鲁祖义在日记中写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教师和校长,我在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推动着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支持着西部大开发的国策,实践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随着南阳市第十二小学和校长鲁祖义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近几年,到十二小参观学习的各地教育团队应接不暇。鲁祖义也频繁地被多次邀请到各县市区及市直机关、高校乃至新疆、内蒙、湖北、南京等地做专题报告30余场,该校也已有26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应邀到各地作示范课,传播生态教育理念和“七七五”教学法,在一定范围内辐射和带动着新课程改革,引领着基础教育的方向。

多年来,鲁祖义有机会到机关工作,有机会到条件更好一点的学校工作,也有机会到南方工作,并且被许以高薪厚禄,但他还是留在了十二小。他说,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与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们的感情越来越真切,他舍不了他们。他在做一项他深爱的事业,他做得很幸福!

鲁祖义深深地认识到:一名好校长必须做到用真情关注人、帮助人、成就人、发展人,唯有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用心、用情、用智做教育,才有可能把学校带到更高的起点。南阳市第十二小学这个昔日连生源都留不住的薄弱学校,如今已先后荣获国际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红旗少先大队、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支援西部教育先进单位、中央电视台风采学校、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南阳市办学质量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鲁祖义本人也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中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好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首批名校长”、“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南阳市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鲁校长面对如此喜人的成绩和荣誉没有满足,他正在继续努力创新和完善生态教育理念下的育人模式:实施生态管理、推行生态德育、建设生态校园、开发生态课程、开展生态活动、经营生态课堂······

他的追求:经营生态、栽培生命!

他的承诺: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让每一片叶子都自然绽放!

校长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材料 篇6

校长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材料

**,男,19**年3月出生,1974 年参加工作。现任**县**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四十年来,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先后在**小学担任科任老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

**同志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担任校长职务近二十年。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远大情怀,收获的是累累硕果。

十九年前,**同志接任校长的时候,学校没有一幢教学楼,所有的教学用房、生活用房都是d类危房。整个校园东高西低,高低落差达4米多,且到处都是祖坟,没有学生活动的场地。在当时,师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面对这样的环境,**校长带领班子成员把改造d类危房,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最紧迫的工作。在当时他大胆提出“努力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乐园;努力把学校办成陶冶学生美的花园”的办学目标。为此,**同志一方面四处奔走,多方筹资。一方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动员几十户坟主,迁走了分布在校园各处的40多棺祖坟;利用节假日,身体力行,带领全体教师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挖高填低,平整运动场地;亲自设计校园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奋斗,使得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内呈现出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树成行,花有圃,黄土不见天”的可喜景象。学校的校容校貌、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现在,学校拥有2800m2的教学楼和1600m2的综合楼,建造了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和环保型厕所,有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音体美专用教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等,开通了校园广播系统,每个教室都装备了班班通设备,接通了50兆网络光纤,添置了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仪器及音、体、美器材。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办公电脑,安装了空调。现在,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区划合理,运动场地开阔、平整、厕所洁净、环保。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同志默默的奔波,辛勤的付出。

**同志作为校长,厉行节约,挤出资金用在营造学校的绿色环境上。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香化,不断提升绿化层次。如今,走进**中心学校,人们会为她完善的分区、规整的布局、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校舍、平整洁净的地面、功能齐全的办学设施而吸引。真正能感受到到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校园绿色环境。其实,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凝集着这位一直在学校担任近二十年的校长**同志的心血。

为营造校园文化的氛围,**校长把精细管理和环境教育相结合,对校园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制作了大气的校牌、校训牌和内容温馨的提示牌,布置了资料展室,装潢了内容丰富的展板;建成了“校园文化长廊”、板报墙和宣传橱窗;教室里国旗、班风、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名人名言等扁额上墙,布置雅致得体。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个字,每幅画,每块墙壁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好教材。

如今,**同志在校园建设上与时俱进,在引领学校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中,他提出了“外树形象,内升品质”的发展理念,更进一步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和整治力度,努力创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以“打造平安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创建文明校园,构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三年内争创市级特色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文明单位。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市绿色学校和**市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这些殊荣在**市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可说是寥寥无几)。如今,市级特色学校正在创建中。

19**年的暑期,**同志牺牲假期时间,夜以继日地起草《**小学目标管理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相应>规章制度和措施。《方案》涵盖学校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教师目标管理、学生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细则等五大板块,涉及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明确了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职责,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草案完成后,**同志又带领班子成员一班人,不分昼夜地讨论,修改,并反复征求广大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的意见,再反复讨论,反复修改,至8月底,《**中心小学目标管理方案》正式出台,从1996-1997学年度起正式实施。在全县率先实行目标化管理,率先推行素质教育。

在实施目标化管理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关键所在,**同志带领全校师生走上了精细化管理之路,向管理要质量。在**校长的谋划下,使教师目标管理制度化,班级目标管理经常化,使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兄弟学校争相学习、效仿。

正因为如此,学校先后荣获**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市“优秀安全文明小区”、**市“ 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市“绿色学校”、**市“师德教育先进单位”和**县“安全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标兵”、“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质量考评优秀学校”、“家教名校”等荣誉称号。

**同志作为乡村义务段中心学校的校长,深知在乡村教师工作的艰辛与疾苦。为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校长和他的团队时刻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疾苦,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十几年来,**校长经常看望和慰问许多家庭困难及生病住院的教师,每逢春节期间,**校长都要登门看望和慰问全体退休老师,并了解退休教师的生活情况。每年都要组织全体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进行体检,安排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对教师在工作、学习或其他方面确有困难的,只要是能办得到的,**校长都会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自己无法办到或无法解决的,**校长总是多方联系,互通信息,争取解决。

为了使老师们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校长想方设法挤出资金,为一线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到目前为止,包括村小在内的所有教师办公室都安装了空调,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了宽带网线。并为下属一所偏远村级小学——大桥小学接通了20兆光纤。用**校长经常说的话讲,一线教师们工作环境好,工作条件好,他们就能更好地安心工作,这也是教师身心健康的一部分。

**同志不仅重视语数学科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学校体艺学科的教学和体艺活动的开展。几十年来,**校长带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摸索,制定了学校实施的关于体艺学科的管理细则和考评方案。这在学校教育教学上显得尤为珍贵。不仅如此,**校长非常重视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举行的体艺活动,精心创编节目,精细训练。终于取得累累硕果:从2008年起,**校长提出:我们的节目要走出县,走出市,走出省,走向北京。为此,他到处奔波,请来行家为学校的自创自编节目《每天进步一点点》进行指导,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该节目被选送代表**市直接参加2008年**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并获三等奖,后又被指定参加省回报演出。以后每年编排的节目基本上都是代表**市参加省里演出,并获得省市一等奖。2013年的《让》获省金奖后,应邀参加北京演出,并喜获金奖。

该校教师自编的舞蹈也多次在县里获奖。今年6月份教师自编的健美操《创造奇迹》参加**镇首届广场健身舞大赛,荣获一等奖。

重视活动的开展,丰富师生生活情趣,提升师生文化品位。这充分展示了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显现出**同志的一腔教育情怀。

**同志几十年工作兢兢业业,辛劳勤苦。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重,赢得了当地社会的好评,也赢得了全县教育系统的赞誉。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市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镇优秀党务工作者、县级优秀教师、**市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元月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12年元月又当选为**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近几年,**同志作为学校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在全县召开的学校管理研讨会和校长论坛活动中,多次应邀作学校管理经验讲座。**校长笔耕不辍,这些年来撰写的关于学校管理论文多见于教育类报刊,并多次在省市级校长论坛论文评选中获奖。

首山一中校长杨金锋先进事迹材料 篇7

2007年8月杨金锋带着上级领导的重托,来到了首山一中,首山一中校长杨金锋先进事迹材料。四年的时间,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平和的心态为首山一中教育和谐发展而无私奉献着。他带领全体班子成员,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终于使这所薄弱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跻身于全国初中课改联盟的行列,成为市、县地区新课改的先锋,创立了“以学定教、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一中逐渐走出低谷,充满无限生机!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要规范管理,必须要有制度做保证。杨金锋同志上任后,首先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核制度,借鉴了县内外各学段学校的先进做法,通过反复征集教师的建议,最终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一中特色的考核制度,先后主持制定了《教职工考核条例》、《班主任量化管理细则》、《推门课、拿手课评比标准》、《住宿生管理条例》、《财务开支审批和公开制度》等条文。由于制度比较健全,责任明确,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为依法治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这套考核方案已被县内外多所学校借鉴。

二、独辟蹊径,攻克难关

多年来困惑、影响一中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晋级问题,教师情绪低落,出现上访现象,影响学校发展。针对这一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的问题,杨校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广泛的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实行民主集中制,经过多次的调研推敲论证,一套兼顾级龄、工龄、校龄、业绩的全方位的晋级制度出台了,得到了全体老师的一致认可。以杨校长为首的班子成员在晋级时不参与评聘,主动把名额让给了一线教师,使得一中历史上最难以解决的晋级问题迎刃而解了。教师们被领导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心态平和了,干劲上来了,为一中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索创新,锐意改革

几年前,首山一中的具体情况:教师老龄化程度大、教师干劲不足;学苗少、差且流生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低下,教学理念落后;成绩在全县的排名位于下游,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危险。为了解决学校的生存、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问题,于是杨校长果断的做出了实行新课改的决定。杨校长率领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备课组长先后到、江苏东庐、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和凤城六中学习听课;还先后请来我们省、市、县的名师、专家来校讲学。杨校长赴南京、厦门参加“全国新课改教学交流会”和“辽宁省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学习由弱校转为强校的管理经验;回来后迅速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全面接受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实践课改的能力,事迹材料《首山一中校长杨金锋先进事迹材料》。

杨金锋校长率领首山一中全体师生,创新建立了以“赏识、肯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创立了“以学定教、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以“自学学案、分组讨论、展示成果、达标检测、总结反思”为流程的课堂教学环节;整合创新了新课改模式下的课件资源;建立了与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保障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激励鞭策,情系师生

在课改深入开展的同时,杨校长根据专家的指点、学校的实际和借鉴凤城六中经验后,创新了自己的激励机制---即以“赏识、肯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对教师设立了教育教学桂冠奖、师德标兵奖、教学能手奖、十佳拿手课奖、优秀教研组、优秀课件奖等奖项。获奖教师在我校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各领风骚!

本着“招来一个,教好一个”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设立了奖学金、学业进步奖、“金牌、银牌、铜牌”和“十星级”学生的表奖,获奖学生与家长一起走红地毯,享受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学生们在奋发向上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五、廉洁自律,奉献爱心 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杨金锋校长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清正廉洁的党员形象,才能挺直腰杆说话,堂堂正正做人,大大方方处事。他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凡是重大开支、重大决定均由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在分班、教师聘课、教师职评、考核等问题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实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几年来,杨校长无私的奉献着,津贴一分钱也不要,他还经常告诉班子成员要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学校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教育教学上。杨校长身体力行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师生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备至:为解决家远学生住宿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了学生宿舍,并严格管理宿舍工作;克服种种困难成立了食堂,为解决师生的午饭问题。杨校长率领党员教师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扶志助学”献爱心活动。每年的春节前夕,杨校长都带头捐款,到贫困生家中进行慰问。在连雨天里,杨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冒雨来到了学校的几位退休老教师家走访,为身患重病的哈玉国老师维修漏雨的房顶。

在历次捐款中,杨校长都率先垂范,汶川地震,他带头捐了700元;贫困生张美娜、李旭、宋双成、宋双友等都是杨校长资助的对象,三年来,杨校长仅为贫困生就捐助了2000余元,校长深沉的爱,时刻激励着这些寒门学子,刻苦学习,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六、三载磨砺,宝剑锋出 如今的首山一中,在杨校长的带领下,已迅速成长为辽阳地区课改的中坚力量,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县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在辽宁省开展的“三队(合唱队、乐队、舞蹈队)”活动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连续两年被评为“辽阳市高中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杨校长本人被评为辽阳市、县先进工作者;所撰写学术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三名教师的课被评为国家级一等优秀课,开创了辽阳县基础教育的先河。

三年来,入学率上升、辍学率下降,中考成绩一路攀升。在2010年中考中再创历史新高,迈上了中考连续的第三个台阶:示范高中升学率为 20.69%,较去年提高3%;普通高中升学率为67.49%,示范高中和普通高中升学率列为全县前茅!

先进名誉校长材料 篇8

沥血为教育丹心谱新篇

——记瑞金三中校长钟起平

钟起平,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实干,锐意创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诠释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位党员干部的崭新形象。他带领着三中人,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把狭小的空间打造成广阔的天地,凭普通的师资锻造成一流的质量。钟起平同志,用他的忠诚和敬业支撑着一片蔚蓝的天空,把瑞金三中这艘昔日一度深陷淤泥的驳船,变成了今天瑞金教育的一艘“快艇”。自从1997年钟起平调任瑞金三中校长以来,瑞金三中迅速发展壮大,文明创建独树一帜: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两届赣州市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九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瑞金教育系统唯一),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第十届文明单位;学校发展神速迅猛:目前在校生数达4018人,教工数达257人;教学质量频频登高。在这期间,钟起平也频频被评为瑞金市“十佳校长”、“优秀党员”、“优秀

教育工作者”、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

一、谋发展之策 勇于开拓天地宽

十年前的瑞金三中,校舍面积少,教学设施陈旧简陋,教师办公、学生住宿条件差,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钟起平上任伊始,学校硬件设施亟待改善和增加。为了更新旧貌,振兴三中,他带领三中人,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路子。他身先士卒,拿出自家的房产证、工资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教工们也访亲求友,为学校分忧解难。在政府拨款40多万元的情况下,学校自筹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3057m2的综合楼,两幢2074m2的公寓式学生宿舍楼;同时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社会资金70多万元,新建厨房和瑞金市唯一的校园超市及相关配套设施;又开源节流,新建了一座雄伟壮观、富含创意的校门;还修缮了围墙,开辟了一条长30米、高3.2米的宣传长廊。

尽管经费捉襟见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钟起平多方筹资,又投资80多万元装备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充实了图书馆,重新装备了理、化、生标准实验室2个,综合楼的每间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每间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建立了简易校园网,引进了清华远程教育网、中国远程教育网和宽带网。

瑞金三中现在的运动场,原为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被附近老表蚕食鲸吞。为防止国有土地流失,还学生运动场,学校据理

力争。钟起平置家庭和个人安危于不顾,面对辱骂和诽谤无所畏惧。在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终于收回失地。为节省开支,钟起平带领全校师生,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肩挑车拉,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平整出8000平方米的运动场。

办法总比困难多,年年都有新举措。瑞金三中在钟起平的带领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拓宽育人环境。如今说起瑞金三中,市人刮目相看。

二、扬质量之帆 质量与特色齐飞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钟起平崇尚人本管理。他认为,必须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通过开大会,定计划,作分析,仔细摸底,调查研究,深思熟虑。一个“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调动教工积极性,有利于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在他心中酝酿成形了。随后,经过全校教工反复讨论研究,学校相继出台了师生员工持证入校制、教师竞争上岗随班升级末位淘汰制、瑞金三中奖教奖学制、瑞金三中教师专业知识“充电”考试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同时还提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今日不爱岗,明日就下岗。对不兢兢业业、不适合岗位要求的教职工进行调离、换岗或培训。这些制度已合成了《瑞金三中素质教育管理制度汇编》,教工人手一册,成为学校的管理大全、教书育人的工具书和创建文明校园的土教材。由于制度配套,措施得力,指导科学,重教奖学,兑现及时,自1997年以来,瑞

金三中教学质量连年登高:1997年,一年起步见成效,学校被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1998年,二年大步争上游,学校又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1999年,三年飞跃创一流,被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2000年,摸石过河,走向辉煌,学校评为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1年,外吸内积,蓄势待发,学校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高考一炮打响,再创辉煌,学校被瑞金市高考质量达标单位;2003年,高考二炮惊人,创收百万,学校评为高考质量先进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4年再结硕果,重大突破,学校又评为高考质量先进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5年,九春报喜,同庆佳绩,学校再评为高中教学质量达标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瑞金三中的办学业绩和经验引起各级媒体的极大关注。《21世纪中国》画报、《求实》、《江西教育》、《老区建设》、《大江周刊》、《赣南日报》及省、地、市电视台纷纷报道瑞金三中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目前,学校在校生数是1997年的13倍还要多。

三、铸一身正气 率先垂范堪为师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钟起平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相信,有才无德会办坏事,有德无才办好事,德才兼备会办大事。钟起平同志满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持以自己的言行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2002年,一位教工的儿子身患重病,钟起平慷慨解囊,带头捐资160元。

全校教工在他的感召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其度过难关。2004年评中高职称时,先人后己的钟起平硬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指标让给一位也符合条件、家境清苦的教工;而对自己的亲戚朋友,钟起平则铁面无私。一位亲属的子女要求到瑞金三中借读,想通过钟校长免收借读费,被他断然拒绝。他坦言: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抛开情面,不怕得罪人。的确,因为工作,因为事业,他经受了不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亲友的误解、责难,同行的批评,社会上他人的诽谤„„但他全然不顾,依旧认准自己的“理”,矢志不渝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身为一校之长,钟起平从不搞特殊,从不乱花滥用,始终凭一身正气影响和感染全体教工。他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通宵达旦。由于劳累过度,他的“脊椎病”又患着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力劝他到医院诊疗,他强忍疼痛说:“不碍事,我还能顶着,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我不能因为个人的身体耽误了学校的发展!”是啊,学校离不开他,但我们更需要他有健康的体魄。

在对教师人性化管理中,钟起平从不以权压人,以势凌人,而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从而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信任和好评,赢得了领导学校工作的主动权。他事必躬亲,把教职工的情绪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教职工的成就和荣誉作为工作的第一动力,把教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学生评价老师,老师评价行政干部,教工民主评议校长等活动。学校管理渐进地由守业管理向创业管理转变,由

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由权力管理向能力管理转变。

先进名誉校长材料 篇9

“5.12”强大地震严重地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

如今,震后的桑枣中学校园,尽管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但生活在这里的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都感到无比温暖,人人精神饱满,个个斗志昂扬,投入到紧张的抗震自救之中。

坚韧不屈,带领教职工积极抗震自救

“5.12”强大地震,震不垮叶志平校长这位共产党员顽强的意志。大震刚刚过,余震不断,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他立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他身先士卒,不怕余震危险,不怕吃苦受累,成天奔赴在抗震自救最前线,认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头冒险排危,带头清除断砖破瓦,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消毒防病,带头搭建防震棚,带头解决教职工的饮水吃饭问题,带头当好志愿者,带领教职工为桑枣镇政府卸下各种救灾物品物资100多吨,带头为搭建临时过渡校区租地平整地基。在他的`模范行为感召下,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

心系教育,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

叶志平校长最着急的是学生的复课,“5.12”强大地震严重地毁坏了两千多名学生赖以学习和居住的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学生无法上课,只好辍学在家。为了让学生特别是参加今年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能早日复课学习,叶志平校长千方百计为复课进行准备。他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住和喝的问题。他把在大震中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学生餐厅作为临时教室,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他把可以使用的厕所交给学生使用,解决了学生拉的问题。学生复课在他的筹划中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学生就可以重新走进课堂,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中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叶志平校长最关注的是今年参加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的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放飞自己的中考梦想,在初三学生暂时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他组织初三年级组的教师在全县各乡镇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亲自送到初三学生手里,指导他们复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无不感谢地说:有这样的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人间奇迹,大震中全校师生平安无恙

时间凝固在5月12日14点28分,山崩地裂,大地在剧烈抖动,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没有让全校两千五百多名师生惊慌失措。大地抖动的那一瞬间,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全校多名刚刚从午眠中醒来即将开始学习的学生,在各班教师的命令下,立刻趴在课桌下进行自我保护。当震波刚过去的一刹那间,各班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挥迅速有序地疏散到了操场上,全校31个班2000多名学生疏散完毕,仅用了1分30多秒。强烈的地震严重地破坏了学校的所有房屋和各种设备设施,但两千多名师生却无一人伤亡,这简直是一个人间奇迹。

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是正是叶志平校长。学校有一栋是20世纪80年代花了17万元修建的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教学楼。95年叶志平同志担任校长后,怕这座教学楼出安全事故,就自筹资金40多万元对这座楼进行了防危加固。在这次大地震中,这座被加固的教学楼尽管损坏严重但没有垮塌。坐在这栋教学楼里的700多名学生全部平安地从楼里疏散出来。叶志平校长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在突发事故面前不惊慌失措,他坚持每一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两次应急安全疏散演练,让学生自觉养成面临突然事故,沉着应对的良好习惯。由于学生训练有素,所以在这次强大地震面前,人人都能从容自如,平安无恙地跨过了伤亡线。

上一篇:质量创新与精细化管理下一篇:纸宝宝洗完澡的幼儿园科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