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细胞(精选7篇)
t淋巴细胞 篇1
T淋巴细胞知识点学习总结
一、t淋巴细胞有哪些分类
T细胞是相当复杂的不均一体、又不断在体内更新、在同一时间可以存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功能的亚群,但分类原则和命名比较混乱,尚未统一。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一致公认的有: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s,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
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s,Te),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T cells,Td),有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
原始的或天然T细胞(Virgin or Natural T cells),他们和抗原接触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T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可数月至数年。其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则更长。
其中,Th细胞又被称为CD4+细胞,因为其在表面表达CD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4)。通过与MHC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递呈的多肽抗原反应被激活。MHCⅡ在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表面表达。一旦激活,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或者协助免疫反应。Tc细胞又名为CD8+细胞,其表面表达CD8。这类细胞可以通过MHCI 与抗原直接结合。
流式细胞分析仪FCM根据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不同来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其中T淋巴细胞可进一步测定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3+CD8+)、CD4+T细胞纯真亚群(CD4+CD45RA+/CD4+CD45RA+62L+)和记忆亚群(CD4+CD45RA—/CD4+CD45RO+)、功能亚群(CD28+)、激活亚群(CD38+、HLA—DR+)、凋亡亚群(CD95+)等。
二、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什么
T细胞抗原受体
成熟T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的分子结构,称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TCR是一种双肽链分子,按肽链编码基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在外周淋巴器官中大多数成熟T细胞(95%)的TCR分子,由α链和β链经二硫键连接的异二聚体分子,也称TCR—2。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这一类T细胞完成。
2、少数成熟T细胞的`TCR分子是由γ链和δ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结构与TCRαβ相似,也称TCR—1。它可直接识别抗原(多肽、类脂分子),不必与MHC结合,也不需要抗原提呈分子。TCRγδ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0。5%—10%。TCRγδ识别病原体表面抗原分子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同时他对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
T细胞分化抗原
1982年以来,国际有关专门会议把多数学者所制备的多种白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统一命名。应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称为分化群抗原(CD抗原)。已经命名了CD1—CD166共180个分化抗原群,其中CD4和CD8是区分成熟T细胞亚群的主要表面标志。
三、t淋巴细胞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为抵御疾病感染、肿瘤而形成的英勇斗士。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T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的正常功能对人类抵御疾病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有关T细胞的演化以及它与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特别是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对于T细胞的演化以及它与癌症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自身复制和分化,通常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分裂增殖,一部分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受到一定激素刺激后,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其中淋巴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有两条途径。一些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影响下,大量增殖分化成为成熟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被称之为T淋巴细胞。T细胞的“T”字,是采用“胸腺”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第二个细胞群在类似法氏囊的器官或组织内受激素作用,成熟并分化为淋巴细胞的另一个亚群,被称为B淋巴细胞。B细胞的“B”字,是采用“囊”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类似的结构可能是骨髓或肠道中的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亦有法氏囊作用。
四、t淋巴细胞的抗癌研究有哪些
1月初,日本科学家首次培育出能够杀死癌细胞的T细胞。他们表示这一研究突破为直接将T细胞注入癌症患者体内,用以对抗癌症铺平了道路。实际上,人体可天然产生T细胞,但数量较少。成功培育T细胞让将这种细胞大量注入患者体内,以增强免疫系统成为一种可能。
为了培育这种细胞,他们首先对专门杀死一种确定癌细胞的T淋巴细胞进行“再编程”,使其变成另一种细胞,被称之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随后发育成功能齐备的T淋巴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发育而成的T淋巴细胞未来可充当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手段。
日本科学家将专门对抗一种皮肤癌的T淋巴细胞培育成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方式是将这种淋巴细胞暴露在“山中因子”环境下。山中因子是一组化合物,能够让细胞退回到“非专业性”阶段。在实验室,研究人员将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变成T淋巴细胞。与最初的T淋巴细胞一样,此时的T淋巴细胞也专功同样的皮肤癌。它们的基因构成与最初的T淋巴细胞相同,能够表达癌症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这种新型T淋巴细胞非常活跃,可以产生一种抗癌化合物。
川本浩博士表示:“我们成功培育出具有特定抗原的T细胞,方式是培育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而后让它们变成功能性T细胞。下一步工作是研究这些T细胞到底是具有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还是连同其他细胞一起杀死。如果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这些T细胞便可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用于对抗癌症。在不太遥远的将来,我们便可为癌症患者实施这种疗法。”研究发现刊登在《干细胞》杂志上。
t淋巴细胞 篇2
关键词:黄芪,运动员,递增负荷,T淋巴细胞,免疫
随着大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 机体免疫方面的研究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中的应用更加的广泛, 在免疫机能研究方面, 对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群方面的研究更为突出, 研究成果也更为集中, 从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特征分析、机理研究、信号传导因子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众多研究成果, 另外一方面, 关于各种中药药材和营养补剂对于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及药材的免疫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展的如火如荼。目前关于黄芪单剂在运动免疫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大鼠实验, 并通过大鼠实验对T淋巴细胞群和B淋巴细胞群的影响机理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 其中对于T淋巴细胞群的研究除了对免疫指标的变化有详细的描述之外, 在最新的国内外研究中还加入了内分泌指标, 通过内分泌指标和免疫指标的特征性变化及二者内在关联的理论基础更深入的探讨了黄芪作用于大鼠免疫机能的机制。对于黄芪单剂对于人体的实验研究报道并不多, 大多数研究报道主要涉及到黄芪多糖对人体“三态”的影响, 而黄芪单剂对于“三态”的的影响, 目前也主要集中在安静状态下, 对于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都未见有报道, 更谈不上递增负荷状态的相关研究报道及理论探讨。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以下两方面充实现有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将黄芪单剂的免疫特征与递增负荷运动模型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细化实验分组, 通过有效的分组排除相互干扰因素, 分析研究黄芪单剂在不同负荷阶段对于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特征, 探讨黄芪干预与运动负荷干预两项因素对机体T淋巴细胞的影响, 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另外一方面, 递增负荷运动模型是反映机体各项惰性指标连续性、适应性变化的常用模型, 而免疫学指标大多数都属于惰性指标, 所以此类实验模型对于机体免疫机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人体干预实验中, 以往主要是中大强度的力竭运动研究较多, 本文选用的改良型递增负荷运动负荷实验模型尚未见有系统研究报道。基于上述两方面因素,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有效的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模型及可靠的免疫学实验指标,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机体运动与免疫的相互关联性,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研究黄芪单剂在运动员免疫机能方面的作用特征及作用机理, 就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充实和补充。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实验安排
18名女子篮球队员随机分为三组, 一组为实验参照组 (C1组) , 一组为负荷实验组 (H1组) ;一组为服药实验组 (M1) ;30名普通女大学生也随机分为三组, 一组为实验参照组 (C2组) , 一组为负荷实验组 (H2组) , 一组为服药实验组 (M2) ;运动员在实验前3周未有大强度的比赛, 实验前一周未进行密集型高强度运动训练, 所有受试对象身体状况良好。C1和C2组不进行递增负荷实验, 只参与日常的体育活动, 每天晨起 (6∶00~6∶30) 服用黄芪单剂;H1和H2组进行12周四级递增负荷, 同时每天晨起 (6∶00~6∶30) 服用普通饮料, 服用量为100~150ml。M1和M2组进行12周四级递增负荷 (跑台) , 同时每天晨起 (6∶00~6∶30) 服用黄芪单剂。采血时间定在实验开始前和负荷后次日清晨 (6∶00~6∶30) 。
(二) 实验负荷选择依据
查阅大多数文献资料, 我们发现对于递增负荷运动项目, 运动负荷根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不同及运动项目的差异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目前对于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测试方案还没有固定不变的实验模型, 但是大多数递增负荷实验模型的设计与选择都通过预实验呼吸商或心率的监测来校正和选择实验模型, 本文选取的受试对象在通过前期实验测试之后发现上述运动方案对于运动员免疫机能影响最为直接有效且操作性便捷, 故采取上述实验方案。
(三) 单剂制作原理及制作方法
根据本实验设计的需要, 我们重点需要研究黄芪单剂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而黄芪药物样品根据现有研究报道其中的微量元素包括有Ca、Fe、Mg、Mn、Cu、Cr和Zn等7种之多, 对免疫机能产生积极影响且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的主要是Zn,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山西和吉林地区黄芪样品中Zn的含量差别比较小, 但明显高于山东等产地Zn含量, 再加上在制作加工过程中, 研究发现山西地产黄芪乙醇溶出率与水的溶出率差距比较小, 且总灰分相对较低[3], 所以本研究选用地产山西的黄芪, 因黄芪属于补气血常用中药材, 可以采取水煎服也可以采取泡水喝, 但目前大多数文献资料报道均采用水煎服服用方法, 故本实验采取15克水煎服,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称取15克黄芪单剂, 加入300ml纯净水, 先用水泡10分钟, 然后先大火至煮沸, 关小火再煮30分钟左右, 之后滤出药液。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黄芪属于补中益气的中药, 其最主要的作用是降低炎症反应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综合上述四项指标, 我们可以看出, 运动训练与服用黄芪单剂 (包括单纯服用和服药+运动) 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都在6周之后出现明显的差异性, 且变化趋势表现明显,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 普通女大学生的免疫机能变化与女子运动员的免疫机能变化应该存在较大差异性,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是样本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 从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来看, 学校比较重视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生活,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体育, 所以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所以经常性体育锻炼对于免疫机能和身体运动能力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其次, 本文所选用的女篮队员有正式队员, 也有培训队员, 再加上队员属于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模式, 所以队员身体免疫机能的差异性可能也对整体测试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是个体因素导致黄芪单剂的药效吸收可能也影响了实验结果。
三、结论
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在递增负荷运动训练中, 6周持续性运动训练是机体免疫性抑制表达运动诱导的适宜性运动强度;连续服用6周黄芪单剂可以有效降低运动诱导免疫性抑制的作用和影响, 使运动员身体免疫机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其机理一方面在于黄芪单剂直接作用于机体免疫机能发挥作用, 另外一方面在于黄芪单剂作用于机体内分泌系统而间接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参考文献
[1]王玉琴, 李骁君.周期性大强度运动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t淋巴细胞 篇3
早期玫瑰花环形成的T淋巴细胞是对SRBC具有高度亲和力的T细胞亚群,它与T细胞的体内外功能活性密切相关,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水平和动态变化,是目前检测细胞免疫水平最为简便快速的方法之一。在总玫瑰花环试验中,静止期和活动期的T淋巴细胞,均能与不同数量的SRBC自发形成E花环,所得E花环的百分率和绝对数可代表被检标本中全部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总数。是目前鉴定和计算外周血液和各种淋巴样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黄鳝T淋巴细胞的测定,可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黄鳝的免疫活性,运用到实践上,可以对不同阶段的黄鳝的免疫力的强弱进行针对性的照料,当其免疫力弱时,可以加强防病治病的力度,从而达到科技运用到实践中的目的。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白兔:购于荆州沙市区钟鼓楼菜市场,体重1.32kg,试验前常温饲养10天。
不同规格的黄鳝15条,购于荆州花鸟鱼市场,试验前22℃饲养7天,数据如表1所示。
2、实验器材
离心机;移液枪;枪头;水浴锅;EP管;注射器;显微镜;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高温灭菌锅;冰箱;制冰机等。
3、实验试剂
瑞氏粉;甲醇;甘油;姬姆萨氏粉;戊二醛;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小牛血清;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钠;percoll分层液;蒸馏水;氯化钾;氢氧化钠等。
· 实验方法
1、黄鳝血液的制备
(1)取出黄鳝,用剪刀剪断其脊椎,使其瘫痪,失去抵抗。
(2)用剪刀对准肛门下方少许处斜向剪断尾部,将断口对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阿式液的EP管,血液自然流进EP管。
(3)当血液量少的时候可以适当轻挤黄鳝躯体,使血液能更多的被采集。
(4)将收集好的血液存放在碎冰上备用。
2、黄鳝淋巴细胞的分离
(1)将1份10€譖BS与9份Percoll贮存液混合,制成等渗Percoll悬液,此悬液被认为是100 % Percoll悬液,其密度为1.1294 g/ml。
(2)用PBS稀释100% Percoll而获得所需密度的Percoll分离液。
(3)用稀释液稀释60 %则此时的Percoll分离液比重为1.0777g/ml,即可用于淋巴细胞的分离。
(4)取5ml的Percoll分离液于10ml的EP管中,将等倍稀释的黄鳝血液0.5ml小心叠加在分离液上。
(5)将EP管放在离心机上进行离心(1500rpm/min,10min)
(6)离心之后将EP管取出,可以看到EP管中有四个细胞层,从上到下第二层为淋巴细胞。
(7)用10um的移液枪小心的将这层细胞吸出,即为比较纯的淋巴细胞,将其收集好放在碎冰上备用。
3、兔红细胞的采集
(1)取5ml的注射器,用阿式液润洗。
(2)将白兔取出,按住其四肢和耳朵,让其面朝上躺着不能动弹。
(3)将注射器插入其心脏,缓缓抽出2ml血液,将血液迅速移入装有阿式液的EP管中,上下轻轻转动,让血液充分和阿式液混合。
(4)将制备好的兔血液放在碎冰上备用。
4、兔红细胞和黄鳝淋巴细胞的计数
(1)将采集好的兔红细胞稀释100倍,充分混匀。
(2)用移液枪吸取少量混液,小心的加在计数板上。
(3)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计算出原兔红细胞的密度,配制出所需浓度的兔红细胞悬液
(4)用同样的方法配制出黄鳝淋巴细胞悬液。
5、玫瑰花环的形成
(1)取0.3ml小牛血清于1ml的EP管中,再加入0.3ml兔红细胞和0.1ml黄鳝淋巴细胞,混匀。
(2)将EP管放在37℃水浴锅中反应25min。
(3)将EP管取出,放在离心机里离心(500 rpm/min,5min)。
6、玫瑰花环的制片、染色及镜检;
(1)将1滴反应好的培养物滴在玻璃片上,用枪头将其均与的涂抹在一定范围之内。
(2)将玻璃片放在一边让其自然干燥,干燥后滴加1滴甲醛在上面,5min后用6.4的PBS液冲洗。
(3)等其自然干燥后再滴加瑞式液,4min后再用6.4的PBS液冲洗。
(4)等其自然干燥后再滴加吉姆萨式液,4min后用6.4PBS液冲洗,干燥。
(5)每份培养液制备3份玻璃片。
(6)将制备好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凡吸附3个或更多家兔红细胞的单核细胞,为RE花环形成细胞,共计数100个细胞,计算出百分率
不同规格黄鳝T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如表2所示)
通过上面表格可以看到,随着黄鳝规格的变大,其E玫瑰花环形成率逐渐增高,这也就是说,随着黄鳝的长大,其免疫力会逐步增强,而小黄鳝的免疫力最弱,在生活当中,应该更加注重黄鳝幼体的防病抗病工作。
t淋巴细胞 篇4
合成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中与细胞免疫(21~40表位肽)及体液免疫(141~160表位肽)相关的基因序列2020VP1,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肠毒素大肠杆菌LTB、STⅠ基因及双拷贝2020VP1的融合表达载体r2020-B-2020-STⅠ,转化宿主菌 BL21(DE3) RIL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5 kDa,表达量较高.ELISA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结合.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兔体产生较强的`FMDV中和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融合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兔体能够产生STⅠ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Ⅰ毒性,证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LTB、STⅠ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此融合蛋白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腹泻联合疫苗的应用价值.
作 者:庄娟 尤永进 陈波 饶忠 潘洁 ZHUANG Juan YOU Yong-Jin CHEN Bo RAO Zhong PAN Jie 作者单位:庄娟,ZHUANG Juan(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淮阴,223001;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201106)尤永进,陈波,饶忠,潘洁,YOU Yong-Jin,CHEN Bo,RAO Zhong,PAN Jie(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201106)
刊 名:遗传 ISTIC PKU英文刊名:HEREDITAS(BEIJING) 年,卷(期):2006 28(5) 分类号:Q93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 VP1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Ⅰ 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 篇5
朗费多说: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远无终结的故事。为了充分张扬同学们的青春个性,保持一个正确的青春价值观,展现江大学子的青春风采,让同学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特此提议举办这次活动,具体企划如下:
一、活动名称:江大t恤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我的t恤我做主
三、主办单位:江苏大学共青团学生委员会
四、承办单位:江苏大学理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宣传部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五、参与对象:江大全体学生
六、活动时间:10月10日上午9点
七、活动地点:三岔口篮球场
八、活动背景:
时下,diy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个性化的自我设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diy不仅为自己节省开支,而且设计出的物品也是全世界仅此一件。鉴于大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向往,尤其是大一新生课余时间充足,对大学生的各种活动充满期待和热情。为了响应团委的号召,增进班级、学院之间的沟通及凝聚力,我院学生会特此举办此次活动。
九、活动目的:
1、为了充分张扬同学们的青春个性,保持一个正确的青春价值观,展现江大学子的青春风采;
2、让同学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加同学们的生活乐趣;
3、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想像力,激发创作灵感。打破以往陈规,让服装设计不再拘泥于工艺房和画室之中,而是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来传达时尚的精神;
十、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策划工作
1.场地联系工作:提前借好教室,并做好一切准备;
2.活动用品工作:提前一天购买活动所需物品;
3.活动宣传工作:
a.在学校各主要宣传地点张贴关于本次活动的海报;
b.在三岔口安放展板;
c.主动联系各班班长,请各班班长帮忙宣传;
4.活动报名工作:提前制作好报名表,并将报名表交给各班班长,由各班班长负责本班报名工作,每班至多3名同学。同时在各学院发放报名通知和表格,每个学院一组。
5.计分工作:由外国语学院生活部干事计分
(2)活动当日安排
活动主办部门各干事及部长提前1小时到达现场,开始布置场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同时将活动所需的物品发给活动参赛选手。
第一阶段迎接选手入场,并签到,部门干事维持现场秩序;
第二阶段--由主持人介绍开场白,再次介绍活动主题及步骤并宣布活动开始;
第三阶段选手进行比赛,同时由部门干事维持现场秩序(可以播放音乐保持现场气氛)
第四阶段对选手采用分组评分的方法进行评分,评委分成2组进行评分,由干事统计分数,并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列,选出前6名,最后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同时发放奖状以及奖品;
(3)后期工作
1.注意维护现场秩序,同时注意自身人身及财产安全;
2.结束后打扫现场,清除垃圾;
3.完成活动小结,总结活动得失与经验;
十一、活动意义:充分张扬同学们的青春个性,保持一个正确的青春价值观,展现江大学子的青春风采,让同学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想像力,激发创作灵感。打破以往陈规,让服装设计不再拘泥于工艺房和画室之中,而是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来传达时尚的精神。
十二、活动联系人:
宋宇鹏 15262905***
孙 星 15262905***
李欣荣 15262905***
丁永萍 15262904***
范媛媛 15262905***
史康丽 15262905***
主办:江苏大学共青团学生委员会
承办:江苏大学理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宣传部
t淋巴细胞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连续选择2011年1~12月前来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的白癜风患者, 纳入标准: (1) 合全国中西医皮肤性病学色素病学组制定的白癜风临床诊断标准 (2003年修定稿) [4]。 (2) 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加本次试验研究。排除标准: (1) 近期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2) 肝、肾功能异常。 (3) 近3个月内用过激素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本文共入选79例白癜风患者。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结论正常健康者21例。两组对象基线参数资料比较见表1, 结果表明, 白癜风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分布接近 (P均>0.05) 。
1.2 方法
1.2.1 白癜风分期及分型 (亚型) 标准
根据全国中西医皮肤性病学色素病学组制定的“白癜风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判定标准 (2003年修定稿) ”进行白癜风分期及分型 (亚型) 。 (1) 白癜风分期: (1) 进展期组:就诊前3个月内出现新皮损; (2) 稳定期组:就诊前3个月内未出现新皮损。 (2) 白癜风分型: (1) 节段型组:皮损分布呈沿着某皮神经节段皮肤区域走向, 多为单侧; (2) 寻常型组:除了节段型皮损表现外其它皮损表现患者。 (3) 寻常型各亚型:根据皮损分布部位及面积大小不同, 寻常型白癜风又分如下亚型: (1) 局限性亚型:局限于某一部位的单发或群集的大小不等的白斑。 (2) 散发性亚型:散在多发性白斑, 可发生在周身任何部位, 总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0%。 (3) 泛发性亚型:白斑超过体表总面积的50%以上, 多由久病发展而来。 (4) 肢端性亚型:白斑初发时主要分布在手足指趾端及头面部等。
注:与寻常型组比较:aP<0.05, bP<0.01;与泛发性组比较:aP<0.05, bP<0.01
1.2.2 血清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测定
入选对象均在空腹8h后抽取静脉血8ml, 高速离心10min后, 分离血清, 保存于超低温冰箱待检。机器采用美国FC-500-MPL流式细胞仪, 检测项目: (1)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 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 , 使用EBioscience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2) 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 , 使用海丰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分别按照两种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步骤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在医学专业统计学人员指导下, 应用SPSS统计学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参数用均数±标准差 (±s) ) 表示, 应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测定;部分基线参数用百分 (%) 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测定, P<0.05以上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bP<0.01
2.2 不同分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比较
79例白癜风患者中, 进展期组54例 (68.35%) , 稳定期组25例 (31.65%) 。不同分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比较见表3。
注:与稳定期组比较:aP<0.05, bP<0.01
2.3 不同分型及其亚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比较
79例白癜风患者中, 节段型患者23例 (29.11%) , 寻常型患者56例 (70.89%)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各种亚型分布如下:肢端性亚型组9例, 散发性亚型组39例、泛发性亚型组11例和局限性亚型组20例。不同分型及其亚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比较见表4。
3 讨论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且以局部和/或全身色素脱失为表现的皮肤病, 其明确特征为长久局限性皮肤白斑, 表皮黏膜黑素细胞逐渐脱失。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5,6]认识到, 白癜风属于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免疫发起对黑素细胞攻击是其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一些国外研究者通过免疫荧光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水平测定手段发现白癜风患者体内CD4+/CD8+比值显著下降, 细胞毒性-抑制性T细胞 (CD8+) 表达明显加强, 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LA) 增多, 后者属于皮肤区域淋巴细胞归巢受体, 可促进各类T细胞强烈表达, 释放Ⅰ型细胞因子直接杀伤黑素细胞;另CD8+细胞还司分泌IL-17、IFN-γ、TNF-a和颗粒蛋白酶B功能, 这些炎性因子也可诱导黑素细胞迅速凋亡。在实践中, 研究者们又逐渐认知了调节性T细胞扮演角色, CD4 CD25+Treg是抑制性T细胞中一个亚群, 其作用为控制自身反应T细胞活化、抑制传统T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等, 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各种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另一种CD4+CD25+Foxp3+Treg是X染色体编码Foxp3的转录因子, 为前者发育、成长和发挥作用所必需, 属于其表达状态特异性标记物, 陆续有报道证实, 白癜风患者体内有明确的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本研究选择79例近期在我院就诊的白癜风患者为观察对象, 在同一观察样本中同时完成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检测, 并与体检结论正常健康者 (对照组) 比较, 我们发现, 这些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CD3+、CD4+表达强度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 而CD8+水平则明显增加, 国内外大多数同类研究[7~9]与本研究看法一致。
白癜风的分期和分型分别代表着患者病情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的区别及差异, 不同分期、分型白癜风病人体内细胞免疫学状态及发病途径也是很不一致的, 迄今为止, 国内涉及这方面内容的报告较少。本研究数据证实, 进展期、寻常型以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大部分CD4 CD25+Treg、CD4+CD25+Foxp3+Treg、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 而CD8+水平则明显增加。国内外多数报道[10,11]中与我们结论相同, 他们都发现发现, 进展期、寻常型以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低下, 这提示这些患者体内CD4+、CD4 CD25+Treg缺乏或是绝对量减少, 促使CD4+/CD8+比值失衡, Thl/Th2趋向Thl偏移, 在这样一种状态中, 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不能有效地担当免疫抑制防护角色, 表皮黑素细胞群容易遭遇免疫攻击, 由此而发生一系列病情分期和临床表现分型变化, 产生了进展期、寻常型以及泛发性等白癜风具体疾病特征分化。
总之, 白癜风患者, 特别是进展期、寻常型以及泛发性患者存在明显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低下或绝对量不足, 并可能是该病发生机制之一, 由此推论通过各种方法补充或刺激机体产生上述两种T细胞, 促进他们体内表达平衡, 可能成为治疗白癜风的新思路。同时, 这些细胞免疫体内表达水平也可能成为白癜风确诊标识和评估疗效参照数据。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期、分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白癜风患者79例, 进行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 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 和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 检测, 并与同期体检结论正常健康者 (对照组, 21例) 相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白癜风组外周血CD4 CD25+Treg、CD4+CD25+Foxp3+Treg及CD3+、CD4+、CD4+表达强度、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 (P均<0.050.01) 。不同分期白癜风患者各种T细胞表达比较中, 进展期组外周血CD4 CD25+Treg、CD4+CD25+Foxp3+Treg及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稳定期组, 而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 (P均<0.050.01) 。不同分型及其亚型白癜风患者各种T细胞表达比较中, 寻常型组及泛发性亚型组外周血大部分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及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节段型组, 而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 (P均<0.050.01) 。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 在进展期、寻常型以及泛发性亚型患者中, 这些异常更加显著。
关键词:白癜风/分期、分型,调节性T细胞/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外周血
参考文献
[1] Lili Y, Yi W, Ji Y, et al.Global activation of CD8+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orrelates with an impairment in regulatory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vitiligo[J].PLOS ONE, 2012;7 (5) :375~381
[2] Sandoval-Cruz M, García-Carrasco M, Sánchez-Porras R, et al.Immunopathogenesis of vitiligo[J].Autoimmun Rev, 2011;10 (12) :762~765
[3] 吴成, 周晓鸿.白癜风细胞免疫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 2012;18 (9) :1338~1340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 (7) :440~403
[5] Shi F, Kong BW, Song JJ, et al.Understanding mechanisms of vitiligo development in Smyth line of chickens by transcriptomic microarray analysis of evolving autoimmune lesions[J].BMC Immunol, 2012;5 (13) :13~18
[6] Byrne KT, Turk MJ.New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vitiligo in immune responses to melanoma[J].Oncotarget, 2011;2 (9) :684~694
[7] Pichler R, Sfetsos K, Badics B, et al.Lymphocyte imbalance in vitiligo patients indicated by elevated CD4+/CD8+T-cell ratio[J].Wien Med Wochensc hr, 2009;159 (13~14) :337~341
[8] 姜昱, 雷立清, 叶楠, 等.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检测及免疫调节剂对其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23 (5) :287~288
[9] 李强, 蔡大幸, 陈光, 等.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50 (1) :133~135
[10] Ali R, Ahsan MS, Azad MA, et al.Immunoglobulin levels of vitiligo patients[J].Pak J Pharm Sci, 2010;23:97~102
t淋巴细胞 篇7
健康志愿者20例,年龄50~68岁;HBV携带25例,年龄52~72岁;慢乙肝28例,年龄51~67岁。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的存在。
主要试剂和仪器:流式细胞仪及试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方法: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样品测定管,EDTAK3抗凝,加入10μl TRITESTCD4FITC/CD8PE/CD3PerCP,再加入50μl抗凝血,振荡混匀,室温避光20分钟。加入1ml溶血素,振荡混匀,室温避光10分钟。1500r/分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加入1ml PBS,1500r/分心5分钟离钟,弃上清液,重复1次,加入450μl PBS,流式细胞仪分析。将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相乘,得出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细胞计数为淋巴细胞计数与各自百分比的乘积。
统计学处理: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T淋巴细胞百分率用(X±S),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结果
慢乙肝组CD4+/CD8+百分率比值比另两组降低(P<0.05);慢乙肝组CD8+百分率比另两组升高(P<0.05);而HBV携带组CD4+/CD8+百分率比值、CD8+百分率与对照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CD4+百分率,CD3+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
乙肝病毒的活动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innate和adaptive以及病毒变异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免疫系统漠视病毒的存在,保持免疫耐受状态时是一个免疫平衡;免疫系统强大到控制病毒又是另一个平衡;而双方反复搏斗的过程就会造成肝脏损伤。
细胞免疫在HBV清除中起主导作用,执行者是T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是其主要亚群,CD4+T细胞水平和功能下降将导致细胞免疫低下。CD8+T细胞分为幼稚型和效应/记忆型,CTL是其效应阶段,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2],特别是在抗病毒及胞内感染的作用尤为明显。迄今的研究认为急性HBV感染时,CD8+T细胞在病毒的清除中起主要作用,这可能是HBV感染后免疫清除期的免疫病理机制。慢性HBV感染时,CTL数量不足及功能缺陷导致机体不能及时清除病毒,感染得以持续,以往一些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实验室无法检测HBV特异CD8+CTL,通过检测CD8+T细胞发现,慢乙肝组CD4+/CD8+百分率比值比另两组降低(P<0.05);CD8+百分率比另两组升高(P<0.05);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提示了老年慢乙肝患者体内存在CD8+T细胞功能障碍,根据特异性CD8+T细胞在HBV清除中的重要作用,不难判断老年慢乙肝患者存在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障碍;HBV携带组CD4+/CD8+百分率比值比对照组略低、CD8+百分率比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D4+百分率,CD3+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李梦东等曾报告[3],CD4+百分率在各型肝炎均有下降,CD4+/CD8+百分率比明显下降,与本实验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实验的方法、试剂及病例不同有关。本实验CD4+,CD3+百分率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老年HBV感染者的成熟T细胞总量无明显改变,与李玲报导慢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可无变化相一致[4]。
通过本实验可发现老年慢乙肝患者體内存在CD8+T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尤其是特异性CD8+T细胞存在功能缺陷,这也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免疫病理机理,这为对乙肝患者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何使其获得具有正常功能的CD8+T细胞,是以后在乙肝治疗方面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龚非力.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1-152.
3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 李玲,顾长海.慢性乙型肝炎PBMC凋亡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