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DNA

2024-09-29

淋巴细胞DNA(共10篇)

淋巴细胞DNA 篇1

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TCE) 为不饱和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是一种无色、易挥发、难溶于水的合成工业有机溶剂, 常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污和印刷线路板的清洗。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 TCE使用和接触人数迅速增多, 由此而引起的职业损害也相应增加, TCE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样性的, 包括皮肤、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末梢神经系统、心脏等[1], 目前, 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其对人体的遗传毒性仍有争议, 本研究主要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 检测TCE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 观察细胞DNA损伤与TCE接触浓度之间的关系, 探讨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TCE作业工人50人为接触组, 其中男10人, 女40人;年龄19~60 (36.6±8.7) 岁;工龄0.3~6.3 (2.0±1.7) a;另选不接触任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78名为对照组, 其中男13人, 女65人;年龄18~57 (33.8±8.5岁) 。2组人员均不吸烟, 没有电离辐射、铅、过氧化氢、氯乙烯、苯等其他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 同时近期无感冒、感染、发热史, 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和血液病史;2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工作场所空气中TCE浓度监测

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个体采样。用活性炭管采集空气样, 采样流量0.05 L/min, 采样时间为工人的1个工作日;用Thermo Trace GC Ultra气相色谱仪, 按GBZ/T 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方法检测, 作业工人接触工作场所空气中TCE时间加权平均 (TWA) 浓度。

1.2.2 尿中三氯乙酸 (TCA) 浓度测定

用聚乙烯塑料瓶收集TCE作业工人工作班末尿50 ml, 测量尿比重, 按WS/T 96-1996《尿中三氯乙酸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尿中TCA浓度。留取尿样前1天应避免接触乙醇和服用水合氯醛类药物。

1.2.3 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1.2.3. 1 血样采集

采集各组工人外周静脉血2 ml, 肝素抗凝, 4℃低温保存送检, 24 h内完成SCGE和固定操作。

1.2.3. 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 试剂:低熔点琼脂糖凝胶 (LMA) 、PBS、氯化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Na2EDTA)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ris) 、氢氧化钠 (Na OH) 、二甲亚砜 (DMSO) 、Triton X-100、浓盐酸 (HCl) 、溴化乙锭、无水乙醇; (2) 仪器:双稳定时电泳仪、水平电泳槽、梅特勒-托利多 (FE20) 、Cometslide HT彗星玻片盒、实验用p H计、BSA223S电子天平、HWS1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GL-315B磁力搅拌器、荧光倒置显微镜。

1.2.3. 3 实验步骤

对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制片、裂解、解旋、电泳、中和及染色, 然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每例拍摄20张无重复照片, 用CASP彗星图象分析软件随机选100个细胞进行分析, 将分析数据转入SPSS;应用CASP软件分析图像后有多种指标可以衡量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 我们选用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 (tail DNA%) 、彗星尾距 (TM) 和olive TM作为分析指标, 分析DNA的损伤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CASP彗星图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直接转入SPSS, 所得实验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对于调查对象一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空气中TCE的TWA浓度

以接触TCE的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 选择22位操作工为采样对象, 检测作业工人接触空气中TCE浓度, 作业工人接触TCE TWA浓度为108.9 mg/m3 (1.42~783 mg/m3) 。共有12位作业工人接触空气中的TCE TWA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 超标率为54.5%;另选同单位不接触有害因素的包装和组装工人为对照组, 对照组工作场所空气中未检出TCE。

2.2 工人尿中TCA浓度

TCE接触组和对照组作业工人尿中TCA浓度测定结果见表1。接触组50人中有4人 (8%) 尿中TCA浓度超过职业接触TCE的生物限值 (50 mg/L) , 对照组78名工人尿中TCA浓度均没有超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接触组工人尿中TCA浓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且尿中TCA浓度与工作场所空气中TCE的TWA浓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r=0.83, P<0.0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t=4.05, P<0.01。

2.3 SCGE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经SCGE后进行图片拍摄和分析, 使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拍摄照片, 每个样本拍摄20张无重复照片, 见图1和图2。

应用CASP彗星图象分析软件, 随机选择照片中清晰完整、独立无重叠的图像进行分析并记录数据, 每张照片分析五六个图像, 每个样本分析100个图像。分析后所得tail DNA%、TM和Olive TM数据见表2。接触组tail DNA%、TM和Olive TM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TCE作业工人尿中TCA浓度与Tail DNA%、TM和Olive TM指标均存在相关性 (r=0.79, P<0.01;r=0.24, P<0.01;r=0.21, P<0.01) 。

注:tail DNA%—彗星部DNA百分含量;TM—彗星尾距。

3 讨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1995年已将TCE致癌性分类列入第2A类, 因此, 研究TCE对人体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很有必要, 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且多局限于动物实验。Hrelia等在TCE遗传毒性动物实验中, 观察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增高[2];Sujatha等[3]的实验也有类似结果, 并观察到TCE接触浓度与微核发生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Luigi等[4]的研究结果也显示, TCE可导致小鼠肾细胞微核发生率增高;陈雯等[5]在TCE对接触工人外周血微核率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接触组工人外周血微核率高于对照组, 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黄海雄等[6]在TCE对精子的畸形试验中, 观察到TCE对雄性生殖细胞具有遗传毒性;而Rudolf等[7]在姐妹染色体交换实验研究中TCE遗传毒性效应未发现阳性结果;唐国慧等[8]用TCE诱发小鼠及人外周血有核细胞DNA链断裂的程度, 结果发现接触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因此, TCE对人体的遗传毒性目前仍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 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TCE职业接触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吸收后蓄积于肝脏、脑、心脏等器官。体内的TCE可以原形自呼出气中排出, 或在体内代谢为TCA后从尿中排出。本次研究的接触组50人均为使用TCE的清洗工, 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不同浓度的TCE, 该50名TCE作业工人班末尿中均检出TCA, 尿中TCA浓度与工作场所空气中TCE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TCE吸收进入体内其代谢产物可与DNA等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 导致DNA分子的损伤, 在SCGE中出现彗星样图像。本研究应用SCGE检测TCE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 分析TCE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毒性, 在SCGE中由于细胞裂解液的作用膜结构受到破坏, 胞内成分扩散到裂解液中, DNA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留在原位, 在碱性条件下, DNA解螺旋, DNA的断链和亲碱性片段释放, 在电场中移动形成彗星样图像, 通过测定DNA迁移部分的吸光度或迁移距离可以测定DNA的损伤程度[9]。因为Head Area和Tail Area等指标人为选择差异较大, 故以tail DNA%、TM和olive TM作为灵敏指标, 其中olive TM值排除了图片分析过程中的人为选择误差, 是DNA头部和尾部的综合指标, 最具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接触TCE的作业工人Tail DNA%、TM和Olive TM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ail DNA (P<0.01) 、TM (P<0.05) 、Olive TM (P<0.01) ], 显示TCE可导致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对人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E作业工人尿中TCA浓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0.79、0.24、0.21) , TCE接触浓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

摘要: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的DNA损伤情况, 探讨三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毒性。方法 检测作业工人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测定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 检测50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大于对照组 (P<0.01) , 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导致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关键词:三氯乙烯,单细胞凝胶电泳,DNA损伤

参考文献

[1]Motohashi N, Nagashima H, Molnar J, et al.Trichloroethyene.III.Perdiction of carcinogenicity of investigated compounds including trichloroethylene[J].In Vivo, 1999, 13:221-224.

[2]Hrelia PF, Maffei F, Vigagni, et al.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trichoroethylene and pesticides at metabolic and genetic level in mice[J].Environ Health Perspet, 1994, 102:31.

[3]Sujatha TV.Hegde MJ.C-mitotic effects of terchloroethylene (TCE) on bone marrow cells kf mice[J].Mutat Res, 1998, 413:151.

[4]Luigi R, Eugenio M, Andrea M.et a1.Increased frequency of micronucleated kidney cells in rats exposed to halogen Ned anesthetics[J].Mut at Res, 1998, 413:1.

[5]陈雯, 徐雷, 邓丽霞, 等.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微核率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 2000, 27 (5) :9-11.

[6]黄海雄, 张锦周, 黄钰, 等.三氯乙烯对精子的畸形试验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 2002, 29 (4) :25-26.

[7]Rudolf R, Madle S, Baumann H.Genetic toxicology of trichloroethylene (TCE) [J].Mutat Res, 1995, 340:1.

[8]唐国慧, 庄志雄, 张锦周, 等.三氯乙烯诱发小鼠及人外周血有核细胞DNA链断裂[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7, 15 (3) :146.

[9]宋博, 郑履康.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应用与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 2000, 27 (6) :45-47.

淋巴细胞DNA 篇2

马铃薯亚细胞结构线粒体DNA的分离与提取

以马铃薯块茎为材料,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出线粒体,过垫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显微镜下观察所得的线粒体的`纯度、形态;并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相.线粒体样用SDS、蛋白酶K、核酸酶处理后用饱和酚、苯酚/氯仿及氯仿/异戊醇提取处理,乙醇沉淀,提取得线粒体DNA(mt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浓度、纯度,1%琼脂糖电泳获得清晰、整齐的条带.

作 者:卢太白 韦伟 徐雷 LU Tai-bai WEI Wei XU Lei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刊 名:西北农业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年,卷(期):15(5)分类号:Q503 Q523关键词:线粒体 mtDNA 差速离心 过垫梯度离心

淋巴细胞DNA 篇3

关键词:DNA复制;细胞分裂;考查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56-02

一、考查染色体放射性标记的情况

例1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B)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記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假设未标记的根尖细胞的一条染色体表示为(AA), AA表示两条不含有3H标记的DNA链,该染色体复制后在分裂前期、中期可表示为(Aa)×(Aa),×表示两条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a表示新合成的具有3H标记的子链,后期染色体则可表示为(Aa),第一次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Aa),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可以表示为(AA) ×(Aa),即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总结:未进行放射性标记的某细胞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第一次分裂时,前期、中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均被标记,后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有标记(其DNA的一条链有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第二次分裂时,细胞内前期、中期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单体有标记,而后期细胞内只有半数的染色体具有标记。

二、考查某分裂时期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

例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C)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解析:假定标记的玉米体细胞中的某染色体表示为(AA),AA表示两条含有32P标记的DNA链,a表示新合成的不具有32P标记的子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该细胞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复制后在分裂前期、中期可表示为( Aa)×(Aa),×表示两条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则表示为(Aa),第一次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Aa),接着复制后到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其染色体可以表示为(Aa) ×(aa),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一条为(Aa),一条为(aa)。因此,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都被标记,后期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也就是说,在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总结:全部染色体都有放射性标记的某细胞(含有m条染色体)在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第一次分裂时,前期、中期细胞内有标记的染色体为m条,后期细胞内有标记的染色体为2m条(其DNA的一条链有标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内前期、中期有标记的染色体为m条,而后期细胞内具有标记的染色体为m条。

三、考查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比例

例3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B)

A.2、16 B.2、8 C.4、8 D.4、16

解析:根据题意,细胞内共有4条染色体,DNA双链被标记(共8条链),这8条链将分布在8个子染色体中。细胞连续分裂四次,将出现16个子细胞,第一次分裂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而以后的分裂中,如果带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全部进入一个子细胞,则最少有2个细胞含有32P;如果8条标有32P的链分别分配到8个子细胞中,则最多8个细胞含有32P。

总结:一个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假定染色体数目为m)上的DNA分子被放射性标记后,经过n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为2n,带放射性的染色体总数为2m,子细胞中带放射性的比例情况如下:

①若2n≤2m,则带放射性的子细胞最大比例为1(每个子细胞中至少有1条放射性染色体),最小比例为1/2n-1(有放射性的染色体集中分布在2个子细胞中)。

②若2n﹥2m,则带放射性的子细胞最大比例为m/2n-1(每个子细胞中最多有1条放射性染色体),最小比例为1/2n-1(有放射性的染色体集中分布在2个子细胞中)。

四、考查突变基因的走向

例4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

解析:将β-珠蛋白基因的两条链表示为BB,同时也将(BB)代表其所在的染色体。其中一条链的A替换成T,记作b,以b为模板复制出来的基因异常,记作bb,则复制后的该染色体可表示为(bb)×(BB),×表示两条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该染色体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bb)进入卵细胞的概率为1/2,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4。

总结:如果某个基因的一条链突变,则复制的基因中一半正常,一半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具随机性,1对同源染色体中的每条染色体移向某一极的概率为1/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时也是随机的,1对姐妹染色单体中的每条移向某一极的概率为1/2。

巩固练习:

1、假定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请推测其中一个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后,该细胞分裂后期将有____条染色体被标记。

2、用32P标记了小鼠一个精原细胞(含4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____。该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比例为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

3、取染色体被32P标记的蛙(正常体细胞有26条染色体)的精子与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则第二次卵裂结束及原肠胚时期,最多分别有____个和____个细胞有放射性。

淋巴细胞DNA 篇4

“我们发现, 循环肿瘤细胞DNA水平能够准确反映肝细胞癌的肿瘤进程和治疗效果, ”广岛大学Atsushi Ono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过进一步的研究, 循环肿瘤细胞DNA的基因组图谱分析, 可能会指导肝细胞癌的个体化管理。”

Ono及其同事分析了46例肝癌患者的数据, 这些患者都在2009年10月-2012年1月之间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手术。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针对每个肿瘤体细胞重排测定量化了循环肿瘤细胞DNA (ct DNA) 。外显子测序也采用游离DNA配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后复发性肝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中的DNA。

“我们研究了ct DNA水平能否反映肝脏肿瘤的动态, 以及能否通过量化每个特定肿瘤基因组排序作为不良诊断的一个预测因子,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还在研究肝癌患者游离DNA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能否识别癌组织的体细胞突变。”

突变可以发生在所有的肿瘤中;然而, 术前46例患者中仅有7例有ct DNA。ct DNA的存在与肿瘤体积大和肝切除术后2年内肝癌的复发是相关联的。此外, ct DNA也会随着疾病进展而增加。

与没有ct DNA的患者 (P=0.0386) 相比, 存在ct DNA的患者复发和肝外转移的累积发生率较低 (P=0.0102) 。

多因素分析显示, ct DNA是门静脉显微血管受侵犯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OR=6.1;95%CI, 1.11-33.33) 。

此外, 研究人员通过外显子测序在TACE术后游离DNA中发现了45个非同义突变, 在原发肿瘤组织中发现71个非同义体细胞突变。在两个样本都有25个常见的基因突变, 在原发肿瘤组织中发现的突变中有85%在游离DNA也有发现。

淋巴细胞DNA 篇5

【关键词】常规细胞学; DNA倍体; 宫颈病变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60-02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在发达国家,有性生活的妇女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的普查已有十至几十年的历史,从而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近2年,我计生中心在端州区育龄妇女开展计生三查活动的同时,对2208名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本研究通过与常规细胞学比较,探究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计生中心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细胞DNA定量分析中心合作,在我中心门诊自愿行宫颈病变筛查妇女共有2208人,选取常规细胞学为ASCUS和DNA定量分析为可见DNA倍体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有病理结果的共46例进行分析,年龄(41.84±3.07)岁。

1.2取材方法:取材前3天不做阴道冲洗及阴道用药,24h内禁止性生活,并在非经期取材。妇科医生取材时用窥阴器暴露宫颈,手持宫颈刷的刷柄,通过扩阴器,将刷头中央较长的刷丝从子宫颈外口插入子宫颈管内约8mm处,周边刷丝顶部抵触子宫颈黏膜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5圈,取出宫颈刷后,拔脱刷头,刷头向下垂直浸泡于样本收集管固定液内,旋紧管盖后贴上标签。

1.3 样本处理:采集的标本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细胞DNA定量分析中心行液基薄层制片及染色,经化学和物理处理,每例制成2张薄层细胞学片 ,1张进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另外1张进行Feulgen染色做DNA定量测定。检查报告由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提供。

1.4细胞学诊断:所有巴氏染色片经有经验的病理医生读片。根据TBS诊断分为5级:①正常或良性;②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③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④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或原位癌(CIS);⑤鳞状上皮浸润癌。

1.5细胞DNA定量分析:所有Feulgen染色片用AcCell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处理,分析结果有3种:(1)可见少量:1或2个异倍体细胞;(2)可见:3~10个异倍体细胞;(3)可见大量:>10个异倍体细胞。

1.6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常规细胞学为ASCUS和DNA定量分析为可见DNA倍体异常患者,均在阴道下经5%醋酸染色后对可疑部位四点以上活检,每例活检的病理切片由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做出病理诊断。病理结果分为:炎症,CINI,CINII,CINIII以及癌。

2结果

2.1常规细胞学与DNA倍体分析比较: 2208名检查妇女中,常规细胞学诊断及DNA倍体正常2132人,常规细胞学诊断异常和DNA倍体异常76人,异常发生率为3.4%。其中细胞学异常同时伴有DNA倍体异常44人,占58%;细胞学异常不伴有DNA倍体异常21人,占28%;细胞学未见异常而DNA倍体出现异常11人,占14%。

2.2常规细胞学提示ASCUS与病理活检分析比较: 本研究对常规细胞学提示ASCUS及细胞学未见异常而DNA倍体出现异常的46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发现:14例ASCUS同时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病理活检提示CINⅠ以上12例,占86%,炎症2例,占14%;21例ASCUS不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病理活检提示CINⅠ以上2例,占10%,炎症19例,占90%;11例常规细胞学未见异常而DNA倍体出现异常患者病理活检提示CINⅠ以上7例,占64%,炎症4例,占36%。

3讨论

宫颈癌在我国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妇科肿瘤,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早期诊断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子宫颈细胞学检查。临床上对常规细胞学诊断为ASCUS患者较难处理。《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妇女处理的共识指南(2006版)》提出:间隔6个月连续两次重复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和单次阴道镜检查,均为处理ASCU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1]。本研究对每例样本制成2张薄层细胞学片,其中1张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另外1张Feulgen DNA染色做DNA定量测定,避免了患者重返诊室进行重复检测的恐惧。

附表:常规细胞学提示ASCUS与病理活检分析比较

常规细胞学病理活检炎症 CINICINII CNIII合计 异常比例ASCUS伴有DNA倍体异常 2 11 1 0 14 86%ASCUS不伴有DNA倍体异常 19 2 0 0 21 10%细胞学无异常DNA倍体异常 4 7 0 0 11 64%DNA定量测定生物学背景[2]: DNA非整倍体的出现是遗传基因变异所致的,也是染色体异常改变的标志,象征着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出现异常变化,也是细胞恶变的早期特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细胞恶变的分子基础。细胞的非整倍体与恶性密度是密切相关的,几乎在所有的实体肿瘤中都能证实这一点,因此,DNA非整倍体改变是宫颈癌病变的一个客观、早期、特异性的指标,并能预测具有恶性发展趋势的上皮病变。

本研究中,ASC占细胞异常48.7%,其中ASCUS在ASC中占94.6%,对细胞学为ASCUS患者进行病理活检,伴有DNA倍体异常宫颈活检病理提示为CINⅠ以上占86%;不伴有DNA倍体异常病理提示为CINⅠ以上占10%;还对有DNA倍体异常而常规细胞学未见异常的患者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提示为CINⅠ以上占64%。因此DNA倍体分析可对常规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建议伴有DNA倍体异常或细胞学未见异常而DNA倍体异常,尤其是可见3个以上异倍体细胞时,应积极干预,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不伴有DNA倍体异常的ASCUS可视为正常而不要求进一步活检,可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孙小蓉,汪键.DNA定量细胞学[A].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6.32-33.

淋巴细胞DNA 篇6

下面以植物细胞(2n=4)的有丝分裂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图1)。

据图可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细胞核的数量如表所示(表1)。

说明:有丝分裂末期开始时,因为核膜、核仁的重新生成导致此时存在2个细胞核;而此时中央形成的细胞板还没有将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还在整个细胞内流动,故此时只存在1个细胞,但该细胞内存在2个细胞核,每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而在末期结束时,细胞板扩展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此时1个细胞内染色体、DNA数量是原来那个细胞内的一半。

故有丝分裂细胞中、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如表所示(表2)。

综上所述,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从8个恢复到4个发生在末期结束的时候;而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数量从8个恢复到4个发生在末期开始。将上表转换成曲线图,如下(见图2)。

从曲线图可以知道: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减半发生在末期结束时,而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数量减半发生在末期开始时(此结论同样适用于减数分裂过程)。

我们可以用该结论解决相关曲线图题,举例如下:

图3是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式图(图中曲线表示一个细胞中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据图3回答:

(1)在__之间(用图中字母表示)表示了减数分裂,其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__之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之间。

(2)在__之间表示了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之间。

(3)图中J—L表示了__分裂周期的__。

(4)G点所能说明的生理过程是__。它和减数分裂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__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AF DE EF

(2)HL HJ

(3)有丝前、中、后、末期

(4)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

解析:题干中交代了曲线表示细胞中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故E点为减Ⅰ末期结束,F点为减Ⅱ末期结束,L点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故AF为减数分裂,其中AE为减Ⅰ,EF为减Ⅱ;HL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HJ为有丝分裂间期,JL为前、中、后、期。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上述结论,帮助学生有目的、准确地解决了此类问题,自己也受益匪浅。希望能借此与同行交流,为高中生物教学的疑难解答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间期:1个细胞(4条染色体、DNA数量加倍:4→8),1个细胞核(4条染色体、DNA数量加倍:4→8)前期:1个细胞(4条染色体、8个DNA),1个细胞核(4条染色体、8个DNA)中期:1个细胞(4条染色体、8个DNA),1个细胞核(4条染色体、8个DNA)后期:1个细胞(染色体数量加倍:4→8、8个DNA),1个细胞核(染色体数量加倍:4→8、8个DNA)末期开始:1个细胞(8条染色体、8个DNA),2个细胞核(每个核内有4条染色体、4个DNA)末期结束:2个细胞(每个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4个DNA),2个细胞核(每个核内有4条染色体、4个DNA)

参考文献

[1]周希澄,郭平仲,冀耀如.遗传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2]王士朝.例析减数分裂与生物学多个知识点的联系[J].生物学教学,2008,(2):48-50.

[3]温勇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J].生物学教学,2007,(4):56.

淋巴细胞DNA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 淋巴细胞分离液由Sigma公司提供, 低熔点和正常熔点琼脂糖均由Gibco BRL公司提供, DAPI染料由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提供, 冰冻玻片来自Curtis Matheson科技公司。其他试剂来自哈尔滨德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对象

选择50~59岁女性200人, 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 服用利尿剂也除外。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实验组 (服药) , 另一组为对照组 (未服药) , 每组各100人。实验组每人每天中午服用1丸 (每丸25mg) β胡萝卜素、维生素药片 (每片100mg) 。对照组服用外观相同的安慰剂。实验期为24周, 到试验结束为止, 同时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血2m L, 分离淋巴细胞, 然后进行DNA自发损伤和用H2O2处理后DNA损伤程度的分析, H2O2剂量分别为50、100、200μmol/L 3个剂量组。

1.3 血清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水平分析

取受试者全血10m L、2000g、4℃离心15min, 收集血清并分装于1.5 m L的离心管中立即浸入液氮中冷冻, 然后存放于-80℃冰箱内待测。血清中维生素C的测定[1]和β胡萝卜素的测定[2]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1.4 DNA损伤分析

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敏感快速的DNA断裂损伤检测技术[3]。实验分析时, 每种处理观察600个细胞, 并计算细胞DNA损伤率。

2 结果

2.1 受试人群体内维生素和β胡萝卜水平的变化情况

机体营养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经过24周连续补充较高剂量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后, 实验组人群血清中维生素的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63.97%, β胡萝卜素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4.9倍 (P值均<0.05) , 见表1。

2.2 DNA损伤分析

两组人群DNA自发性损伤均较低, 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分别为6.21%和6.70%, 差异无明显性 (P>0.05) 。当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时给予同等剂量H2O2处理后, 可以看到H2O2剂量在50、100、200μmol/L时, 两组淋巴细胞DNA损伤均明显增加;而实验组人群DNA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人群DNA损伤差异存在明显性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研究证实, 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重要的抗氧化剂。在体内作为第二道防御体系发挥重要的抗氧化功能。β胡萝卜素是一种极有效的脂质抗氧化剂[4], 它与NADH可以使氧自由基化学活性丧失并可减轻有机自由基的损伤作用。维生素C由于其还原性质, 可使双硫键还原为巯基, 在体内与其他抗氧化剂一起清除自由基。维生素虽不直接参于抗氧化作用, 但它对维持维生素E在体内的含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把维生素E自由基转变成维生素E, 从而提高维生素E的水平[5]。本研究通过补充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后使实验组人群与对照组人群相比血清中这两种营养素达到较高水平, 使组织和细胞中得到满足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和抗氧化功能, 从而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 降低H2O2所致的DNA损伤。由此提示膳食中摄入足量的或额外的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将可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各种过氧化物及致癌因子[6], 降低DNA的氧化损伤, 减少和预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的发生。

(n=600)

参考文献

[1]Ross MA.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 and uric acid in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 1994, 657 (1) :179-200.

[2]Hess D, Keller HE, Oberlin B, et al.Simu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retinal, tocopherols, carotenes and lycopene in plasma by mean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n reversed phase[J].Internat J Vitam Nutr Res, 1991, 61 (2) :232-238.

[3]马爱国, 韩秀霞, 刘四朝, 等.两种DNA断裂损伤检测方法敏感性的比较[J].遗传, 1997, 19 (1) :32-34.

[4]Knekt P, Aromma RA., Matela J, et al.Vitamin E and cancer prevention[J].Am J Clin Nutr, 1991, 53 (2) :283-286.

[5]Micozzi MS, Brown ED, Edwards BK, et al.Plasma carotenoid response to chronic intake of selected foods andβcarotene supplements[J].Am J Clin Nutr, 1992, 55 (9) :1120-1125.

淋巴细胞DNA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6只, 体重18~20g, SPF级, 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饲养条件

SPF动物房中饲养。自由饮水、饮食, 室温 (20±2) ℃, 湿度 (50±10) %。

1.3 动物试验设计

适应性饲养5d后, 昆明小鼠26只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将丙烯酰胺溶解于生理盐水中, 按10m L/kg·bw给小鼠腹腔注射, 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kg·bw (低剂量组) 、40mg/kg·bw (高剂量组) ,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五次, 连续30d。

1.4 单细胞凝胶电泳

最后一次给药24h后, 剪开腹腔, 摘取单侧辜丸并剥离附着的脂肪组织, 将睾丸和适量的PBS液放入玻璃匀浆器中研磨, 然后用300目尼龙网过滤, 得细胞悬液后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2 结果观察与分析

每个样品拍100个细胞。所拍照片用casp-1.2.2分析软件分析, 所分析的指标有尾长 (TL, tail length) 、尾部DNA% (DNAT, DNA tail%) 。

从图1、2可看出, 图片中细胞大小不一, 这些细胞分别为生精上皮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 最小的细胞为精子细胞, 如图1、2中箭头所标示的地方, 可见精子DNA未受损伤。但生精上皮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受到了损伤。

由表1可知, 睾丸的拖尾率、尾长和尾部DNA百分含量在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P<0.01) 。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也有极显著的差异 (P<0.01) 。睾丸细胞DNA有拖尾, 说明AA诱导睾丸细胞DNA链的断裂, 拖尾率、尾长和尾部DNA百分含量的变化随染毒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随着AA剂量的加大, 睾丸细胞受到更大的损伤, 断片增多, 迁移率增高, 说明DNA的损伤有剂量关系。

彗星试验结果图

3 讨论

本实验观察到, 各染毒小鼠随染毒剂量递增, 睾丸细胞的DNA损伤加大, 这与一些报道中的AA可引起生殖细胞特定时期DNA断裂相一致, 本实验提示, 接触一定量的AA对生殖细胞DNA有损伤作用, 可降低雄性动物的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实验过程中, 接触AA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

注:在同一列上, 凡未标※者, 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凡标有※者,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凡标有※※者,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摘要:丙烯酰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 本实验将丙烯酰胺溶解于生理盐水中, 按10mL/kg·bw给小鼠腹腔注射, 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kg·bw (低剂量组) 、40mg/kg·bw (高剂量组) ,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以观察丙烯酰胺对小鼠生殖细胞的DNA损伤程度。

关键词:丙烯酰胺,生殖细胞,DNA损伤

参考文献

[1]Mendel Friedman.Chemistry, biochemistry, and safety of acrylamide a review[J].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51:4504-4526.

[2]傅武胜译.WHO/FAO加强食品中可疑致癌物-丙烯酰胺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5, 9 (3) :67.

淋巴细胞DNA 篇9

1 材料

1. 1 试剂

茯苓,购自本地药材市场; 链脲佐菌素( STZ) ,购自Sigma公司; 罗格列酮( 文迪雅,Rosiglitazone) ,购自葛兰素史克( 天津) 有限公司; SOD、GSH - Px、CAT、MD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琼脂糖、Na Cl、KCl、KH2PO4、K2HPO4、Tris、Na2- EDTA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仪器与设备

RE52CS旋转蒸发仪,上海荣生化仪器厂产品;中草药万能粉碎机,江阴市伟翔药化机械厂产品; Gel Doc XR System凝胶成像系统,美国Gene公司产品;SMZ1500 荧光显微镜及照相系统,日本尼康( NIKON) 公司产品; ALCYON 3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Abbott公司产品; 超纯水制备机,美国Pure Lab Plus公司产品。

1. 3 试验动物

健康雄性昆明系小鼠,体重( 20. 0 ± 2. 0) g,分笼饲养于标准化饲养室,室内温度控制在( 23 ± 2) ℃,相对湿度控制在45% ~ 55% 。小鼠自由摄食与饮水,提供标准啮齿类动物饲料( 配方为20% 蛋白质+60% 碳水化合物+ 9% 脂肪+ 11% 纤维素) 。动物试验前适应性饲养7d以适应环境。

2 方法

2. 1 茯苓多糖的提取

将块状茯苓清理干净,粉碎后过100 目筛获茯苓粉; 将茯苓粉按1∶5 的比例加入石油醚,回流脱脂2次,每次1. 5 h,滤去石油醚,滤渣挥干后获得预处理茯苓粉。按1∶10 料液比加入纯化水,90 ℃ 提取8 h左右,离心除去残渣,取滤液减压浓缩,4 ℃ 进行醇析、离心,所得沉淀用乙醇、丙酮及乙醚反复洗涤数次,干燥后得茯苓粗多糖。

2. 2 NIDDM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 小剂量STZ方式诱导2 型糖尿病( NIDDM) 动物模型。取100 只雄性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 配方为10% 蔗糖+ 10% 猪油+ 1%胆固醇+ 79% 标准啮齿类动物饲料) 饲喂4 周。在第4 周末,小鼠饲喂8 h后,按照100 mg /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0. 25% STZ ( p H值为4. 2,0. 1 mol/L柠檬酸缓冲液冰浴中新鲜配制) 0. 2 m L,之后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1 周,测定空腹血糖,以血糖值大于11. 1 mmol / L为NIDDM建模成功[6]。NIDDM小鼠建模成功后,随机取64 只NIDDM小鼠分成4 组( 每组16 只) ,即正常对照组( NC组) 、模型对照组( DC组) 、茯苓多糖灌胃组( WT组,200 mg /kg) 、罗格列酮灌胃组( RT组,3 mg /kg) ,NC组和DC组给予d H2O,连续灌胃42 d。

2. 3 生化指标的测定

灌胃42 d后,小鼠断头处死,收集血液,提取淋巴细胞,采用SCGE技术测定制片→裂解→解旋→电泳→中和→染色对DNA的氧化损伤影响[7]。取肾脏组织,- 80 ℃ 保存,备用。按试剂盒方法检测SOD、GSH - Px、CAT活性和MDA含量。

2. 4 统计分析

各组试验数据以“ ± sd”表示,应用SPSS 13. 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为方差齐性,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多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 - way ANOVA)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 1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修复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见286 页彩图1。

由286 页彩图1 可以看出: NC组中大多数细胞没有明显的拖尾现象; DC组中淋巴细胞损伤最明显,多数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这是由于DNA作为片段移动形成类似彗星样的尾部( 彗星尾巴) 。WT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出现拖尾现象,然而大多数DNA没有断裂成片段而保留在细胞核中呈现出“彗星头部”样。RT组中淋巴细胞损伤较明显,但拖尾现象程度低于DC组。表明茯苓多糖对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3. 2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见图2。

注:与NC组相比,字母a表示差异显著(P<0.05);与DC组相比,字母b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图2 可以看出: 与NC组比较,WT组小鼠SOD、CAT活性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与DC组比较,各组小鼠SOD、GSH - Px、CAT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 05) 。表明茯苓多糖能够增强NIDDM小鼠机体肾脏组织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自由基的清除。

3. 3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组织MDA含量的影响见图3。

注:与NC组相比,字母a表示差异显著(P<0.05);与DC组相比,字母b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图3 可以看出,与NC组比较,各组小鼠MDA含量均明显升高( P < 0. 05) ; 与DC组比较,各组小鼠MDA含量均明显降低( P < 0. 05) 。表明茯苓多糖能够降低NIDDM小鼠机体肾脏脂质过氧化,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

4 讨论

高糖导致的肾脏损伤是通过复杂交叉的通路,包括糖基终末化产物( AGEs) 的形成、蛋白激酶C( PKC) 的活化、活性氧自由基( ROS) 的生成等。研究已经证实,氧化应激是DN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高糖激活ROS可通过刺激转化生长因子 β1 ( TGF -β1)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GEs的过度表达和产生,激活PK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 、介导AGEs激活核转录因子 κB( NF - κB) 、PKC - β1 以及介导AGEs刺激TGF - β1 的转录等作用而参与DN细胞外基质( ECM) 聚积和发展。ROS特有的化学活性可以直接氧化损害DNA蛋白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在糖尿病肾病( DN) 的发病机制中是关键因素[8 - 9]。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NA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灌胃42 d后,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单链DNA断裂,这些片段显示成“彗星尾巴”样,然而大多数DNA没有断裂成片段而保留在细胞核中呈现出“彗星头部”样。这表明,茯苓多糖对糖尿病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可以治疗和延缓DN的发生。茯苓多糖能使DNA损伤减轻,这可能是由于茯苓多糖降低了氧压水平,其进一步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抗氧化治疗可减少ROS,故可能成为防治DN的有效策略之一。在体内抗氧化酶系统中,SOD是唯一能清除O2-· 的天然抗氧化酶; CAT可直接分解H2O2; GSH - Px可催化GSH与H2O2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反应,使GSH生成GSSG和H2O[10]。许多研究表明,高糖可导致体内抗氧化酶的糖基化,活性降低,明显减弱了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6,11]。MDA则常常作为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的一个良好指标,MDA的含量可反映机体自由基的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激活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可提升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12]。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 DC组)比较,茯苓多糖小鼠SOD、GSH - Px、CAT活性均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表明DM时机体肾组织内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产生了高水平的氧化应激; 茯苓多糖能够增强机体肾脏的抗氧化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

5 结论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肾脏抗氧化性;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茯苓多糖可以治疗和延缓DN的发生。

摘要:为研究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茯苓多糖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续灌胃42 d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肾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WRP对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表明茯苓多糖能增强肾脏抗氧化性,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可以治疗或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淋巴细胞DNA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3年10月到我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后随诊的宫颈癌患者共计572人次。其中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者112例, 手术+术后放疗231例, 放疗+同期化疗者229例。所有患者均已达到临床治愈, 首次细胞学检查时间为结束治疗后≥3个月。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处理

宫颈取材:将宫颈刷深入宫颈口旋转3~5周采取脱落细胞;阴道残端取材:将宫颈刷垂直于残端瘢痕自左向右刷取3~5次, 注意残端两侧角处要取材到位。然后将刷头置于细胞保存液中, 贴好标签送实验室 (以上器材及试剂由麦克奥迪医疗诊断有限公司提供) 。

1.2.2 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

采用Moti Cytometer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 (麦克奥迪医疗诊断有限公司) 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扫描检测, 共收集7000个以上的细胞核, 根据100多个参数特征值对细胞核进行自动分类及排序。以正常二倍体细胞积分光密度值 (intergrated optical density, IOD) 作为参照, 被测细胞的IOD与参照细胞的IOD值比较得到的比值为“DNA指数 (DNA Index, DI) ”。通过DNA指数区分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DI=1) 、增生或疑似病变细胞 (DI=1-2.5) 以及病变细胞 (DI>2.5) 。结果判定:1阴性:以正常二倍体细胞为主, 未见DI>2.5的倍体异常细胞。2疑似病变:出现1~2个DI>2.5的倍体异常细胞。3阳性:DI>2.5的倍体异常细胞≥3个[3]。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液基细胞学TBS检查及其联合细胞DNA定量分析的阳性符合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阳性结果比较

572份标本中, 液基细胞学TBS检查阳性31例, 发现率为5.42% (31/572) ;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细胞DNA定量分析阳性56例, 发现率为9.79% (56/572) ,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液基细胞学TBS检查阳性符合率为25.8% (8/31) , 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细胞DNA定量分析阳性符合率为48.2% (27/56) ,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宫颈/阴道残端细胞学检查是接受手术和/或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定期随访的重要检查项目, 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局部复发倾向, 尽早给予相应处理。薄层液基细胞学及其对应的TBS报告系统是目前常规开展的细胞学检测方法。相对于传统宫颈巴氏涂片染色法, 其样本收集技术及涂片质量均有所提高, 异常细胞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但仍存在假阴性病例。而细胞DNA定量分析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细胞学检测技术, 其在超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客观、准确、快速的优势, 从而避免了人为的疏漏、经验不足和仅从单一的细胞形态改变来诊断的缺陷。

在北美及欧洲, 细胞DNA定量分析已是宫颈癌筛查的常规临床检测方法之一;在国内, 该方面的应用也有很多报道[3,4]。对于细胞DNA定量分析在手术和/或放疗后的宫颈癌患者随访中的应用鲜有报道。

本研究将细胞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BS报告系统相结合应用于宫颈癌治疗后随诊, 发现阳性发现率及与活检病理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单纯液基细胞学TBS检查, 二者结合可提高随访结果的准确性。放射治疗本身可导致细胞非整倍体扩增, DNA定量分析是否适合应用于放疗后患者也是本课题探讨的内容之一。本研究中, 首次细胞检测从患者结束治疗3个月后开始, 即在于尽可能排除放疗可能导致的假阳性。对比单纯手术和接受放疗患者的DNA定量分析结果阳性率, 并未见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阳性发现率及与活检病理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单纯液基细胞学TBS检查, 二者结合可提高随访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玉琼, 潘登, 董连.液基细胞学与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 (9) :1041-1043.

[2]张文娟, 东燕, 孙绪兰, 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ISTIC, 2012, 12 (23) .

[3]张玉, 景彩萍, 霍媛媛, 等.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 (11) :2584-2586.

上一篇:甲状腺手术前后的护理下一篇:多维关联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