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2024-09-19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共13篇)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篇1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两朵大红花

暑假的第一天,一进家门,妈妈就说:“雪儿,放假了?太巧了!你外公刚打来电话,说有大喜事,让我们去喝喜酒。”不过年不过节的,会有什么喜事?我很纳闷。妈妈边收拾东西边说:“你外公也没说,说是要保密。”我很好奇。外公外婆今年都六十刚出头。他们不像别的老人儿孙满堂,而是连一个儿子也没有,更别说孙子了。在农村,这种家庭结构就是现在也是极少的,对于外公外婆那一辈人来说,更是非常罕见。我曾经问外婆:“我怎么没有舅舅呢?”外婆笑呵呵地说:“你舅舅嘛,就是你外公那辆‘大金鹿’啊!噢,还有一朵大红花哪。”舅舅怎么会是自行车和大红花呢?

原来,三十多年前,外公和外婆都是村上的民办教师。他们在有了我妈妈后,想间隔几年后再要个男孩儿。没有儿子,老了谁来养老呢?在他们那个年代,哪家不是生三个五个娃娃的?可就在外公刚想再要个孩子时,国家发出了计划生育的号召。外公外婆都是文化人,经常读书看报。两人一商量,决定给乡亲们做个榜样,带头执行计划生育。于是,外公不管别人的冷嘲热讽,不顾亲戚朋友的好言相劝,毅然做了绝育手术。这个“疯狂”的举动,在四里八乡轰动一时。外公也因此成了当年的风云人物,参加了县里的计划生育表彰大会,胸戴大红花,并领回了奖品——大金鹿牌的自行车一辆。

外公外婆虽然没有儿子,但是过得并不比别人差。恰恰相反,比同村的同龄人都要幸福。道理很明显,因为没有儿子,负担轻。外公外婆后来不当民办教师了,把一腔心血都花在了培养女儿身上。我妈妈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有了很好的工作。如今,四邻八乡已经忘记了外公外婆当年的光荣史了,看到的只是他们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我们不多时就到了外婆家。外公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远远地迎了出来。妈妈急着问外公什么喜事。外公哈哈大笑:“天大的喜事!上级叫我到镇上参加计划生育扶助金发放仪式!还让我登台发言呢!”妈妈撇撇嘴:“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不就是每个月才50块钱嘛!”看来妈妈知道怎么回事儿。外公不高兴了:“什么叫‘才50块钱’?这50块钱,对于那些贫困户来说是雪中送炭,很管用的。”妈妈乐了:“对对对,是大喜事!您二老快试试我买的衣服合身不。”于是大家都忙活起来:外公外婆试新衣,妈妈爸爸杀鸡宰鸭,我跑来跑去打下手。

一会儿,村委会干部领着几个人敲锣打鼓到家里来了。一帮人把外公“武装”起来了——外公胸戴大红花,身披红绶带‘,绶带上“计生奖扶光荣户”七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外婆因为要照顾我们,就不去了。外公的村子离镇上不过一里多路,我蹦蹦跳跳地跟随着外公去看热闹。到村子另一头,又接了一个约七十岁的姓李的老人。李老汉对我外公说:“咱们农民也可以领政府给的养老金啦,真是想不到啊!每月50块钱,对你不算什么,可对我,可是解决了大问题啦!我儿媳妇不孝顺,别说每月50块了,5块她都不给!”这天正逢镇上集日,赶集的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有熟人大老远就喊:“王大爷,什么事这么热闹啊?接新娘子去吗?”外公自豪地亮开嗓门:“到镇上开会,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路人纷纷驻足观看,目光里满是羡慕。

十多分钟就到了镇党委会议室。外公、李老汉还有其他几十位披红戴花的老人坐在第一排。我被挤得坐在了靠前的窗台上。只见主席台上方横幅写的是“平邑县蒙阳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首发仪式”,主席台后红布上两行金字:“昨天实行计划生育光荣,今天享受奖励扶助幸福。”

10点整,仪式开始。县委书记和民政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后,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外公他们依次上台领取扶助金。每个人领到了一个光荣证和一个大红包,红包上大多数写着“600元”,我外公和其他几个老人的写着“1000元”。噢,原来,并不是每户每年600元,要是两个老人都符合条件,能领1000元呢!

老人们手捧光荣证、大红包,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万分。发放完后,领导们退席坐到了外公他们那些老人的后边,外公走上主席台,在麦克风后坐下。外公满面红光,激动地说:“乡亲们,三十多年前,我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没想到三十多年后,党和政府还惦记着我们,在我们进入老年时及时给予奖励扶助,每月都可以从政府领取50元奖励扶助金,直到终年。党和政府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能够幸福安度晚年。在这里我代表全县1338名受益对象由衷地向党、向政府表示感谢,向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干部职工付出辛勤的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范文)同时我也向全县的青年同志们说一声,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听党的话,跟党走,决不会吃亏。”外公的发言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兴奋得巴掌都拍红了。

没想到,暑假的第一天,就赶上了这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仪式结束后,我和外公一行人又随着吹吹打打的队伍往回赶。我学着记者的样子,问外公:“请问您老人家现在有何感想?”外公说:“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戴红花的那次。如今老了,没想到又戴上大红花了。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篇4

完美,虽然几乎不可能做到。但是,追求完美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不在迷茫,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例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上帝赋于了这个世界,但是却没有把它赋于完美,所以才使这个世界上事事没有完美,不管人们怎么去努力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总是有缺悍。

但是这个世界大概就是因为有了残缺才使这个世界变得接于近完美,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残缺,人们也就无法知道这件事完美是怎样的,人们也就

不会再有进步,不会有希望与追求,更不会有发展而言,因此残缺是完美的奠基石。

就像做人一样,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做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一点的错与后悔。

生活中总是不尽完美的,它只给我们美的一半,而把另一半隐藏起来,总赋于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往往给我们留下的是怅然。人们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同时也会失去某些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像有时候我想到奶奶家吃饭,但书却在家里,就只能回家而不能到奶奶家。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或许生活正是有了残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荡起伏。

人生是一条悠远的长河,如果没有樵石,没有落差,没有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河床,那么也就没有美丽的浪花和响彻云霄的涛声。如果生命没有残缺,那么就像徘徊在一潭沉寂的死水中,也

以“长大”为话题的话题作文 篇5

成长,有许多标志,年龄,身体特征只是其中的一些。但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是人心灵的成熟。

小时候总是向往着长大,以为长大后便可以像大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能靠自己生活。于是,我无时刻不在想着长大。

那时,我以为有好成绩就是长大了。我开始努力学习,不懂的就会问,作业认真地完成,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年下来,我都在努力学习。期末考试也拿到了三门二百九十六分的好成绩,被老师评为了“三好学生”。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拿出成绩单,对父母自豪地说“我成长了!”但他们只是笑了一下,说:“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很困惑,我成绩还不够好吗?我问过爸爸妈妈,他们说要我自己体会。

过了几年,我进入了三年级。爸爸妈妈的时间也都在工作上,我只好在别人家午托。第二个学期开学时,爸爸妈妈给我一些钱,说要我自己去报到,我手中握着沉沉甸甸的钱,带着一些顾虑来到学校。以前所有的事都是父母帮我办好,现在换我自己做了,还真不习惯。我自己买好了本子,交了钱,回到家中。晚上,我再次询问父母,我是否长大了,他们还是摇头。

我有些失落,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像古人说得“年小志气高”一样,我符合所有的条件:自立,有目标,有能力。我想出去骑车,让自己开心一下,放松一下。

我推着单车前行着,像以前那样飞驰在小道上。突然,我撞倒了一个老爷爷,我急忙下车去扶他,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来帮他。我将他送回家,这才知道,他是一个空巢老人。儿女在外工作,老伴也死了。于是,我一有时间就来看他,陪他聊天……爸爸妈妈竟也夸我长大了。说我有责任心了。

以**为话题的作文 篇6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了好几遍的视频,开始我觉得还挺容易的,后来开始学的时候,就好笨拙的,不是这只脚出错,就是那只手放错了,好不郁闷. 学了第二个八拍,第一个又忘记了`哎! 秧歌可真难学啊!

老师说,天天回家要对着电脑视频练习秧歌,可我们家没有电脑,不能进行练习,所以每次到学校里跳秧歌的时候我总是最差的,但是为了班级的光彩,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在练习秧歌,别人班出十倍的努力,汗水.我们班就则出一百倍的努力,汗水,毅心.虽然我们班上没几个人是学习舞蹈的,但是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份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把我门自己看得太低. 要相信,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校园秧歌里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初中生的活力,我们要把每一个动作做好,做到点上,做一名充满活力的初中生`

记得那天邓老师叫来两个老师教我们跳秧歌,我发现原来我们跳的那叫一个没力,两位老师跳的那叫一个给力呀~!

老师跳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有力,幅度都很有力,几乎和电脑视频上的一模一样,要知道,那只有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跳得出来的呀! 老师跳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篇7

对我来说, 我是先读人后读书的。

在北大荒混了八年, 结交的朋友何其多, 大概持坚属于最铁的朋友之一。我们相识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时, 我刚从最边远的兵团一师独立一营调到《兵团战士报》不久, 随从宣传处的韩忠志处长到查哈阳的五十团搞调研, 那时张持坚还在连队当报道员, 他大概还不到二十岁, 但显得很成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诚恳热情和认真细致, 而且我发现当时他的文字能力高于团里报道组的一些成员, 我问团里的一位领导同志, 这样的人才怎么不调到团宣传股, 他吞吞吐吐地说他的家长有点政治问题没有搞清……在那个极左年代, 一个莫须有的问题可能会毁了一个年青人的一生。在离开团里之前, 我向持坚暗示, 应该让他父亲所在单位出具新的政审材料。

披开乌云见晴天, 很快持坚被调到营部搞报道, 不长时间又调到团报道组。我自然为他的进步高兴, 他来佳木斯送稿时, 我们无所不谈。和我们一起闲扯的还有“伪知青”李惠东———一个大学毕业生、小知青吕永岩等。路过哈尔滨时, 他还常到车站附近的我家看望我的父母, 他们很喜欢这个诚恳礼貌的上海孩子。

后来当他以反应快、发稿多的突出业绩调到《兵团战士报》 (后更名为《农垦报》) 当记者时, 我已被招工到了《哈尔滨日报》了。再后来, 他卓越的新闻才能被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发现。记得当时他写了一篇50年代南京农学院的六个毕业生自愿要求开发北大荒, 而且艰苦奋斗了二十多年的报道, 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发了一个整版, 《人民日报》又在头版头条全文转载。当时, 我在《中国青年报》只发过千字的小通讯, 曾大喜过望。我想, 都在兵团搞报道, 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从一个连队的报道员, 成长为国家通讯社的记者、后任分社副社长, 张持坚走的路很令人注目。当然还有下乡到十六团的上海知青曹焕荣, 也是从连队报道员成为最重要的党报《人民日报》的最重要部门的首长, 这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北大荒新闻系”的光荣。

同在一个城市的新闻界共事, 更是合作多多。我是他的最主要的“线人”, 凡是《哈尔滨日报》知道的信息, 当然也在他的掌控中, 聪明的张记者很善于在这些零散的素材中发现“全国意义”, 从而使之成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重要报道。我也因为经常知道一些上头精神, 而被报社领导高看一眼, 这自然也是持坚单线向我传递的。1983年我调到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当搞综合的副主任, 自然也成了他的比“线人”地位要高级的“情报人员”, 那个时候持坚对哈尔滨的报道很多, 大概也有我的功劳吧。他也利用采访主要领导的机会鼓吹我的能力, 只因我才疏学浅, 又不善于交往高级领导, 两年后又回报社写我的小稿了。

那时, 已调到《黑龙江日报》工作的李惠东兄, 以及持坚和我, 无愧是本省新闻界的“铁三角”。工作上的关系不必说, 每年的大年初一, 李兄都领着持坚和我给兵团的老领导拜年、看望老战友, 最后到我父母家吃年饭, 酒过三巡, 惠东便开始“控诉”当年如何受我们知青迫害之事, 逗得弟弟妹妹大笑, 真是其乐融融!那是我家最快乐的时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后来持坚调回了上海, 本来他在黑龙江是大有政治前途的, 他还是坚定不移地打回老家了, 还是干他终生热爱的新闻。人虽走了, 联系从未断过, 逢年过节不忘问候, 听说老母去世, 他还托惠东去吊唁;儿子结婚, 他让惠东代为表示, 兄弟情义无非如此。

一晃, 我的儿子大雷和持坚的儿子张勤都长成了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 也许受了我们的“不良影响”, 他们都好文, 张勤的小说写得很棒, 大雷也在报上开专栏多年。他们大了, 我们也就老了。暮年将至, 格外怀旧。这些年我们的联系多了起来, 我写的知青文章, 他是最早的读者, 读罢多有感慨, 鼓励我写下去, 而我也一再督促他, 快把当记者的经历, 特别是对黑龙江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的报道和对中国重要人物的采访过程, 都写下来!还好, 他很快动手了, 每写一篇都传到我的信箱里, 我以先睹为快, 并提出意见, 以其臻美, 其中的一些篇章, 在《人民日报》、《文汇报》、《黑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 都受到好评, 还被文摘类报刊选载或入选集子。作为相知深厚的老朋友, 我真为他高兴, 高兴他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代。

在朋友的千呼万唤中, 这部《远去的黑龙江》终于和我们见面。看了这部书, 我首先想到的是梁晓声看了《我们的故事》给我写的信———

“宏图, 我对你此书的评价是———无一等的情怀, 断无这样一部书问世。无这样一部书问世, 关于知青的历史, 则不能是真实的历史。

而且, 我由衷地认为———我的几部所谓知青文学代表作, 其社会认知价值的总合加起来, 尚不及《我们的故事》一书的分量。”

现在我同样可以对持坚说:“持坚, 我对你此书的评价是———无一等的责任感, 断无这样的一部书问世。无这样一部书问世, 关于黑龙江省的改革开放历史, 则不能是完整真实的历史。而且我由衷地认为———我的关于知青的故事, 其社会意义, 显然大不如《远去的黑龙江》一书的分量。”

同时, 我还想到了钱钟书先生对老作家吴泰昌写的“亲历大家系列”的评论:“兼有史料价值和轶事笔记趣味”;而文学大家孙犁推许其“文字流畅, 考订详明。”我以为用这些大师的话来评价持坚的这部书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我一直不同意“新闻是易碎品”的观点, 真实的新闻就是历史的记录, 对历史有高度责任感、敢于直笔的记者就是当代的司马迁。比如持坚对胡耀邦同志1984年8月中苏边境之行和视察北大荒垦区倡导家庭农场的报道, 就是“信史”, 就是永存史册的丰碑———因为耀邦的这次访问开启了中苏关系解冻的历史, 也推进了整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许正是引用了持坚记录胡耀邦边境之行的真实材料, 我撰写的报告文学《解冻》曾获“当代文学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报告文学奖”。当然, 持坚这部书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作家提供详实的材料。

其实有持坚这样工作经历的记者不少, 但他们却没有写出这样的大作, 一方面是因为持坚的高度责任感, 另一方面因为持坚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他是一位有高度职业精神的记者, 别的不说, 你就看他三十多年记下的那几十本记录详细的采访笔记, 就知道他的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我曾陪老一辈的作家刘白羽访问黑龙江、陪同徐迟先生访问希腊, 我曾亲眼所见, 他们都是七十以上的高龄, 每天都写采访笔记。而年轻一代, 我只看到张持坚有像他们那样认真地记笔记的习惯。正是这几十本笔记, 为他提供了写这部书的宝贵素材。

也许这部书的成功还因为持坚的人格力量, 他待人诚恳忠厚、谦虚谨慎, 大人物觉得他可信, 小人物觉得他可亲, 能对他说心里话。几十年过去, 他采访的许多人, 无论高官还是普通的老师、工人, 还和他保持着朋友的关系, 这真是难能可贵。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 持坚是个杰出的记者, 还是个优秀的作家。我以为他是比较早摆脱“新华腔”、“新闻体”的记者, 他对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倡导写“散文式新闻”很认同, 认为新闻不应该板着面孔来讲, 新闻是生活的反映, 应该是生动活泼的, 可读、可信、可亲的, 从这部书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他的文字朴素, 不事声张、不故做玄虚, 但真情饱含其间, 简约而富有张力, 读后让人印象深刻又回味无穷。很少有人知道张持坚的文章曾救人一命的事, 而这件尘封的往事为人知晓和我有关。我因写《我们的故事》在上海搞过一个报告会, 来听讲的人中有一个在吉林插过队的上海知青名叫刘希平, 他从“我们的故事”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自己辛酸的往事, 想到三十多年前的1978年4月的一天, 很偶然地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个叫张持坚的下乡知青写的散文《我的家年青了》, 竟连读三遍放不下来, 深受感染和启发, 心里像打开了一扇窗户, 透进了阳光。他出身不好, 尽管努力劳动、刻苦学习, 但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情绪非常低落, 又不愿意这样苟活下去, 竟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张持坚的文章使他看到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在一点点地变, “左”的那一套不可能再持续下去了, 自己的状况也一定会改变的。他重新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驱散了轻生的念头……他在《我们的故事》中看到我和张持坚的合影照片, 便向“讲座”的组织者打听到了张持坚的联系方式, 立即赶去会面, 已年近六十的他诚挚地向张持坚表达了埋藏在心里三十年之久的深深谢意 (详见书中《三十年后的相遇》一文) 。作为一个作家, 一生就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也可足已。

文章好写题目难就, 还好, 持坚在这部书的序言中说:中国的改革“纵然坎坷曲折, 难免迷雾重重, 但思考与笔之所向的‘准绳’始终如一, 那就是为祖国的复兴鼓与呼, 为人民能在明媚和谐的阳光下过上好一些日子, 写啊写。”他说出了我们那一代记者的心声!

于是我写了:永远的光荣:为祖国的复兴鼓与呼。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学生;中心;小学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的教学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文色变”,畏难情绪严重,每次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

作文水平,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的两大难:恐惧作文和言之无物。针对这两个难题,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涵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 年写进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的。《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教育部于2005 年9 月1 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进一步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这一规定为新时期高校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二、小学课堂的主动性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幼年,好动的时期。他们初步接触这个世界,内心渴望尽快了解这个世界,这恰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能性行为。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世界,对社会的初步性认识。小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反映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的这种活泼,好奇的天性。换而言之,

小学生天性中好奇,率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应该在小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满足和释放。课堂的主动性对于教学的效果是有利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够有利的教学氛围,直接帮助教学目的的达到。不难理解,小学生由于身体与心智的不成熟,其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远远无法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要求小学生和军人一样整齐划一地行为,往往会压抑甚至扭曲了小学生的天性,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在无法改变小学生的天性的情况下,应该对其天性进行科学的疏导。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培育小学生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比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要更加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化教学环境能够较好培育学生的团队参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时,有时候烦恼的无话可说,有时候越写越有劲,一股无穷的动力推动着你战胜作文中的一切困难,这股动力就是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以设计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接受作文训练。如在写记寒假中的一件趣事时,我在班上搞了一次有趣的逗笑比赛,看谁最有办法把别的同学逗笑。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他们在暑假中遇到的趣事讲了出来,还学会了表达不同程度的笑。如“哈哈大笑”“捧腹大笑”“扑哧一笑”等等。眼看他们“进入角色”,我便顺水推舟,出示习作要求,最后完成习作。结果这次作文训练的效果十分理想,达到了预期吕的。

四、让学生言之有物。感悟生活让学生习作有见地

每一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习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是在用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悟。如学生在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中,我先是带给同学们一些有独特感受的文章引路,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不一样的感受就是自己对生活独到的理解,是自己生活的精彩。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言

之有物”,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事情,缺乏体验。

(二)注重词汇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

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

结语:

我们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当然同样要“深入生活”。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最终解决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问题。但是当前,我们教作文大多将阅读范文加点评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范文和点评不是不要,但是一定要认识到它们是生活的“流”而不是生活的“源”,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从生活的“源头”人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 1版 ,2003年2月第11次印刷.

以**为话题的作文 篇9

一天晚上,嫂子抱着出生才一周的小宝,便和妈妈在客厅谈论着什么,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想探个究竟,从房间里走出来了,结果刚好撞在了“枪口上”。妈妈拉着我激动地问我:“你觉得取名字,我和你嫂子谁更靠谱!”“完了完了,说谁都不对,我今天怎么就这么倒霉啊!”我不安地念叨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四个字:“听小宝的。”我刚说完,妈妈和嫂子同时给我一个白眼。

客厅里的气氛越来越有火药味了,我立马闭上了嘴退到一旁去。只见她们两个人面色难看,谁也不理谁似乎一场大战爆发。嫂子终于忍不住了,撇撇嘴说道:“我是小宝的妈妈,这事就应该听我的,我又不会害他。”妈妈也不甘示弱:“说得好像我会害小宝一样,我可是他婆呀!”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一番猛烈的“攻击”。“你说说小宝怎么不能叫王建伟,算命先生测字说这名字富贵,这有什么不好吗?”“哎呀,你就爱迷信,人家一小孩怎么能叫这种名字呢?”

几分钟争吵后,她们两个人又齐刷刷的看向我,我连忙解释:“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过路群众。”大概半个小时过去了,这场争吵还没有结束,僵持间突然我联想到我同桌谢天翊这个名字,于是我不加思索的大声说道:“王天翊,这个名字怎么样?你们想一想啊,小宝他是一个男孩,“王”随父姓,“天翊”有这样意思:做人顶天立地,立于高人之处。这个名还有一步高飞,翔于云天的意思。难道你们不想他好吗?”

以透明为话题的作文 篇10

透明的痴

文 莫幼群(知名专栏作家,杂志社总编,现定居合肥)

虾子的透明,几乎使得身边的流水变成了空气,它们不是在游泳,而是在飞翔。白石老人画虾则是从来都不画水的,但你感到那水,无处不在。究竟是艺术在模仿虾?还是虾在模仿艺术?

只有像齐白石这样透明的老头,才能把透明的虾画得最好。

有许多个词可以用来形容白石老人,比如天才,比如木匠,比如老天真,比如守财奴。说实话,这些个词都挺准的。就拿吝啬来说,老人确实蛮抠门的,点心舍不得口乞,要偷偷地收起来,收在家人都找不着的地方,等到快发霉的时候,才拿出来待客。

但我以为,这些形容词里面最精准的一个还得数“透明”,古往今来,很少能看到这么透明的大师了。

与另一位同享大名的大师张大干比较,你就会发现,白石活得天真,画得透明,而张大干活得精明,画得混沌。这实在不是一个档次的画家好不好?

在现代西方的绘画体系里,透明的人儿有西班牙的米罗和俄罗斯的夏加尔,前者因稚童般的涂鸦而透明,后者因童话般的灵氛而透明。一看到他们的画,你的童心就不由自主地在涌动,甚至于要翻转时空,重归童真。但与米罗和夏加尔相比,白石老人依然有“竞争优势”。因为,中式水墨画为老人的透明提供了最佳的载体,须得大量留白,方可以突出物象,方可以求得空灵之妙。而西方的油画,虽然在意境上可以不断努力,但在物质媒介上却差了点意思,各种颜料往上面一堆砌,就不知不觉地显得滞重起来,自然也就不够通透了。

老人是自古以来画蔬菜第一人,也是画虫子第一人,更是画虾第一人——天可怜见,有虾子这样的生灵,为老人的透明提供了最佳的模特。这就叫“相看两不厌”。

白石老人画画,当然练的是童子功,但真正高妙的童子功,不在于以小时候基础好为自满的理由,而是无论到了什么年纪,仍然像童子那样练功,练得饱满而响亮。白石老人曾有“不叫一日闲过”的著名典故,证明他的手一天不与画笔相亲都难受。很老很老的时候,老人还自矜地说,瞧,我还能画这么长这么直的线呢!而这线,主要就是用来勾画虾子的。

虾子的透明,几乎使得身边的流水变成了空气,它们不是在游泳,而是在飞翔。白石老人画虾则是从来都不画水的,但你感到那水,无处不在。究竟是艺术在模仿虾?还是虾在模仿艺术?

鲁迅在《社戏》中说虾子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最容易上钩。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小的时候,住在一座江南小城,身边小河小塘的很多,于是便有机灵的小伙伴用一根长线去钓虾子,时有所得。拿今天的时髦话来说,在如此痴呆的生灵面前,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鲁迅也借虾子,婉转地说出了一个世间的真相:透明即痴。

透明的虾到了餐桌的时候,壳是红色,肉是白色,在烈焰的烧烤之下,终于算是有了世间的颜色——而且是世间最凡俗又最鲜明的颜色,特别能勾引入的食欲,于是便让世间的食客们欢欣。

画虾最好的是白石,画蟹最好的则是朱屺瞻。朱屺瞻的名头不算特别大,至少不是现在拍卖场上的宠儿,但他的画却很有白石老人的韵味,只不过工巧之心稍稍多了一点,而童心稍稍少了一点。即便这样,也已经是极难得了。朱屺瞻画。蟹,好就好在画出了那种质感,不是运动中的质感,而且成为美食后的质感——红彤彤的蟹壳,依然倔强的螯肢,从某一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残忍的艺术。

在那个神话传说中,水神共工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地与黄帝的孙子颛顼作战,完全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共工的头颅被砍掉了,他就用腹部来当头,依然不屈的样子—不知怎么的,这使我想起了蟹。

人类就是那个狡猾的颛顼。把蟹的身子翻过去,它的螯肢就在空中徒劳地乱舞,憋着全身的“正能量”,却丝毫使不出来,一点法子也没有。

还有法海,在一根筋这一点上,他和共工是一样一样的。巧的是,鲁迅在关于法海的文章中也提到蟹了,但似乎是以嘲讽为主,而不再有对于虾子的那种怜惜和悲悯了。

以光荣为话题的作文 篇11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的老师,我深深知道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和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下,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抑制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即便我们大力呼吁推进素质教育,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在主观上忽视作文教学,在客观上没有一套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针对作文教学水平的长期低下,我总结了如下原因。

1、主观上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长久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大纲规定的篇数,也常常不能完成,作文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

2、作文教学思想的落后。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这种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却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

3、学生严重缺乏生活实践。作文灵感来源是生活,但是当下的学生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课外生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技巧怎么能提高作文水平。

4、教师自身水平不够。作文教学是一门实践课,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是现实却是许多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教师没有写作经验,单靠教学参考书上的那几条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作文呢?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二、关于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作文教学的几要素大致如下:阅读、观察、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内容、语言文字、结构布局、分析归纳总结。由于作文教学缺乏统一的布局和安排,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显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少明确的目的,学生把写作变成了一项机械的重复活动,原本生动有趣的写作课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下面根据作文教学的几个要素,具体谈谈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思想及训练构想。

1、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材料厚积薄发的源头。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基础,感悟是关键,运用是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哪怕是童话、故事、漫画书等,也能对学生积累词汇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学阶段的阅读就可以适当扩大,中外名著、《美文(青春文学)》、《少年文艺》、《萌芽》都可以拿来阅读,一味地看作文训练反而拘囿了视野,固化了思维。

2、观察。观察是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之一,小学一般练习定点观察,比如观察某棵树,某个建筑物,某个人。中学就可以练习某时间段内的连续性观察,比如一个人的一天,某棵树的四季等。 没有仔细的观察就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只有直观的观察也不够,因此中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这才是观察的意义。

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叙述能力,小学阶段偏重单一的叙事能力,例如针对某物某事某人的片段性叙述。中学可以训练对有内在关联的多件事的叙述,可以叙述不同的人不同的神态和反应。抒情能力,小学多是直接抒情,中学需要练习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依托人物动作、神态等的抒情,这是一种有目的的抒情。

4、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作文的立意高低,作文离不开思维。小学一般同类思维,很少发散、对比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中学生就可以训练对比思维、因果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等。

5、内容与语言。关于文章内容,小学以记叙为主,可以指导夹叙夹议以叙述为主。初中除了写人记事之外,要侧重于内心情感和个人见解的表达,表达的方式上侧重叙述抒情描写的结合。在语言文字上,小学生要求流畅。中学生则在其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形象生动,用词准确等等,清晰明了是基本的要求,文字精准,有一定的感染力才是对初中生的要求。

6、结构布局。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小学的时候对这方面不太重视,着重训练片段式写作。初中生应该开始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写东西不会愁怎么串接灵感,也不会把文章写的七零八落。

7、分析归纳总结。分析归纳总结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一般不做过多要求,但是初中生需要加强这方面训练了,这种能力的提高可对高考作文有直接的好处,也对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对其他学科有所帮助。

从写作能力方面来看,初中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具体设想。

初一侧重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和摘记训练。教导学生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

初二侧重于积累生活,拓展随笔练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随笔练习,学会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初三侧重于要训练思维,文章结构与布局安排的能力。写作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初三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对策、观点,惶惶不可胜数,此类论文也比比皆是,当然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这里重点谈论的是中学作文中的系统性教学,严格来说,这不是我的首创,只是我的一个设想,供广大同业参考。

回归以“人”为本位的作文教学 篇12

一、扩大生活体验, 增强生活认识

学习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从而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语文与人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教育中所蕴藏的人文教育面对的是现实生活, 面对的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独特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特点, 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未来的发展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要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从而提升学生情商。作文教学的最终指向就是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完善, 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然而, 教改虽然轰轰烈烈, 许多教师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但在实际教学中,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仍然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面对升学率的压力, 教师只关注作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借鉴前人的习作经验, 最终忽视了“人”对作文的态度与情感价值, 将作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剥离, 导致学生的作文失去了生活味道和生活源泉, 最终也失去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那么究竟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到“人”本位呢?这就需要将教育变成生活, 让生活变成教育, 两者合二为一,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掘人性之美, 在学习中塑造健全人格。

二、融入生活, 提高写作能力

回归以“人”为本位的作文教学, 是具有一定策略和规律的。除了在课上教学外, 更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让他们养成时时处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

第一,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越来越多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家庭作业所压制, 使学生严重脱离现实生活, 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极不敏感, 不愿意去观察体验生活。这时, 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去亲身感受生活的气息, 感受身边的一切, 去感受生活中酸甜苦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去关注别人。比如在家帮父母做做家务, 在学校多和同学沟通, 经常和好朋友在一起玩, 扩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等。多方面转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压力, 让学生时时刻刻能从日常生活中, 观察到快乐的事物, 这样学习压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与外界联系中得到转移, 进而达到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在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中也提高了情商。最终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高中学生心智不断由幼稚走向成熟, 难免产生叛逆、焦躁和厌学的情绪, 此时, 需要正确引导。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成长的快乐。不能因为枯燥繁重的学业产生过大的压力。要让学生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的东西, 以及友情和亲情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幸福。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 让其走入到生活中去, 对自己, 对未来, 对生命产生美好的期待和热情。

第三, 激发学生思维。以往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已经习惯于被老师灌输, 已经养成了懒于自我思考的不良习惯, 这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所以, 培养学生积极思索的习惯, 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必要环节和途径。积极思考生活的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对于学生在写作当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生活中主动的去积累写作素材、不再墨守成规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第四, 在教学中注重技巧。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的途经很多, 但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技巧。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 进行身临其境的环境设置, 对学生的真情感受要恰如其分地进行点评, 要营造一种生活的温馨气氛。以最真实、最质朴的语言, 最真挚、最动人的感情, 开启学生走向生活的大门。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学习的状态, 调整方法,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以梦想为话题的作文 篇13

理智的梦想

梦想与现实,总会有偏差。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智的心态去追逐梦想,梦想应该基于现实。

有个渔夫是出海打渔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这次鱼汛所遇到的全的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忍着饥饿,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不论是螃蟹还是墨鱼,他都要捕捞。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有见着,见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又一次空手而归了。然而,他还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便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了。就这样他让梦想毁了他的人生。

还有一位名人与他的经历类似,那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的梦想很简单,但也很极端,他鼓吹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叫嚣要反共、反苏、剿灭犹太民族,建立全球范围的日耳曼大帝国,用武力称霸世界。(听上去和日本很像)这也就是法西斯思想。恶人终有恶报,希特勒带着他的“梦想”葬身于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汪洋火海中。

所以梦想不仅要基于现实,也要有正确的方向,那才有人生的真正意义。而且也不能盲目地去实现,应顺其自然。有些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有些人则成功,还有些人在这过程中,没有实现,但一样成功了。

有一青年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名医,救助他人。他考上一所大学后,因交不起学费陷入困境,家里也付不起,于是他便营销一些小东西,他白手起家并运用在大学里学的营销知识,一点点地赚起钱来,后来他生意越越大,这时他改变了自己的理想,于是多年以后他成为了一名企业家。

上一篇:四通八达成语解析及同义词下一篇: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