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

2024-05-30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 篇1

听英语课后的体会

近来我听了一节英语公开课,使我开扩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受到了启发,有了很深的感想。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讲课教师素质高。讲课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神饱满,与学生很有亲和力。其次,这些教师语音语调优美准确,语速适中。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适当调整,所以与学生的配合很默契。

新课导入很新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得出老师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用歌曲,有的用录像,有的用动画等等。学生对这些导入方式很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设法创造英语交际活动的情景,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力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使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密切配合,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听英语课后的体会

今天听了五年级年级上册英语课堂教学,觉得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堂课以单词教学为载体,渗透句型听说,教学内容是有关动物,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整堂课充满了少儿情趣。在听歌曲时,那些简单的歌词,生动、有趣的FLASH,师生同唱同舞同乐,真的是和谐融为一体。教师总是面带微笑,表情丰富、自然,加上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那投入的配合,气氛十分活跃、融洽。

学生回答问题时,举手是那样积极,表现欲望是那样强烈,声音是那样响亮。让我不得不羡慕那样的课堂,那样的学生。当然,这与教师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说实在的,李老师并不是天姿聪慧,非常漂亮的那种女性。但是在课堂上她那灿烂的笑容,得体的身体语言,自然的引领、倾听动作,这一切把她衬托得天使一般美丽、清纯,花朵一样灿烂、芬芳。可以看得出,在孩子们眼里,她就是天使。

听了这节课,再回想自己现在的课,真的是惭愧。说实在的,以前我也十分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学生兴趣的培养,他们积极性的调动。而且以前自己初一就带的学生也总是把他们玩的团团转,让他们跟着我的思维在课堂上任意驰骋。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 篇2

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的观点是:“教师在乎什么, 学生就发展什么。”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数学课中, 如何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倍受鼓舞;一个真诚的微笑就能使学生信心十足、奇思喷涌。在课堂上, 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话语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话语, 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话语, 将内蕴关注、激励、鼓舞的话语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其次应该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往的数学课堂, 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 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要给学生交流的课堂, 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一节课只有短短四十分钟, 如果教师多占一分钟, 就意味着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的一分钟。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节省教学时间, 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同时还应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 不应该让教师的“告诉”扼杀属于学生的一切, 要给学生时间、空间, 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 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教师要相信给学生多大的舞台, 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无限,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两点建议:课堂上语速稍微慢一些, 语言幽默风趣一些。在学生心里, 他们对教师是有意见和建议的, 他们眼里的教师是有缺憾的, 是需要改变和学习的。从学生越来越理性的思考、越来越严谨的思维、越来越独立的想法中, 让我感到加强自身学习已刻不容缓, 若不学习则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知识从量上看已裂变得“一日千里”, 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 也可能被淘汰, 更何况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从质上看, 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知识, 死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了电脑去完成。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在为学生的未来服务,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缩小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 所以教师要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 虚心向学生学习。

三、对课堂中评教活动的思考

公开课后的反思 篇3

半期考试后,对于我上课的一节关于目标的课,我有着新的感悟。在课堂上我是讲的关于目标的内容,我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目标,谈到每个人给自己订目标,必须有着长期和短期目标,多说同学只有长期而缺少短期,所以我谈到如果只有长期而没有短期,那让我们行动动力不够,最终无法实现目标。我是这样举列的:“就像我爬楼梯,我在底楼最后我要到达我想到达的楼层,我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只有感受成功,才会喜悦,才会坚持走到最后。”

半期考试后我问同学们:经历了高中第一次考试,现在情绪是什么?多数同学低头不语,看的这一份难过,我又是这样总结的:失望和无助。为什么失望?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这么高的总分,但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低的总分,所以失望。无助是因为看着这样的分数,不知道该从哪里补?看着同学们这样的表情和一些行为,我不由的想到,我说过的那句话“只有感受成功,才会喜悦,才会坚持到最后”。现在才走一步他们没有感受到成功,而是打击,该让他们怎样相信自己,去前行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鼓足勇气树立自信继续前行

其实同学们多数是想学好的,只是不知怎样才能学好?包括很多差生或者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也这样想过甚至做过,我是这样看到差生的,不是他们不努力,是曾经努力过但没有看到收获,所以努力了没有收获,和不努力一样的结果,那还不如不努力,久而久之就成為差生,所以经历了半期考试,有一部分同学就这样了。一份耕耘,看不到一份收获。

1、二八法则

我先让同学们了解“二八法则”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获得百分之八十的效益。例举:以在这次考试中只考300分的同学作为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300分(3年后)480分。增加180分,每科增加30分,3年用900天学习那每天每科增加0.03分。0.03分是个从来没有看到的低分,用这样的计算方法让同学们树立自信。

2、相信机遇会降临在付出而不是等待的人身上

其实实现目标,并不是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有时机遇一来就很快实现,但我们却不知道机遇什么时候降临。就和走楼梯一样,如果你选择等电梯,可能你等的时间远远长于你走的时间,但同样有可能你走着走着电梯正好就赶上了,关键在于你需要走,需要前行。

二、学会寻找成功

高中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感受的是单一。作业考试在作业在考试,如果没有成功的总结,我相信更多的人感受的是累、打击,累、打击还是累、打击,那最后是放弃。

所以,让他们知道成功是什么?并学会寻找成功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那成功是什么呢?

我所理解的成功不象字典的解释: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是用申继亮教授的一句话这样说:“成功不是和别人简单比较的结果,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不是别人考第一,别人就成功,你就没有成功;不是考差差了就一点成功就没有了;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同学不是只有考试才总结自己的成功,而因该每天都有成功。所以时常总结成功不仅有助于了解自我,同样有助于树立自信。

这不由自主的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诗:

“做一个最好的你”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

但要当一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当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

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

必须有人来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

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

正如诗中写到的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要做的最好,首先应该认识自我,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着什么样的能力?自己适合学文还是学理?三年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这些都是高中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每个人在朝着自己目标努力同时,学会利用时间。每个人都应该过着有目标的生活,在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要学会分解来安排利用时间,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24小时却有着不一样的效率。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应该学会给事情分类,每一天都有四类事等着我们去做,紧急且重要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例如,在自习课堂上,发现手机在口袋里振动,多数人都会拿出来看一下,看到一条短信我们会做什么?同学们回答最多的是回复短信,一节自习课或许就在短信中度过,所以这是因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在浪费时间。还有同样因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浪费我们时间的例子。

最后,学会调节情绪。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太多次的挫折。这些挫折会带给我们很多负面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先接受负面情绪,再来优化调节情绪。

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篇4

--学生是主体,还课堂于学生

近期我在小学部听了几节英语公开课。听了这几节课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体会到很多。

可以说几位老师讲得都不错,尽管在资源的配置上,在平时的校本教研上,在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上等等,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单看这几节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尤其是马老师三年级的英语课讲的很生动,课程连接设计很好,还有是他的板书设计也是相当清晰的,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他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那样的自然。课程前面的热身,做的相当不错,让孩子们有对英语的热情开始萌芽。PPT呈现水果让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很快,有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可是内容。做对话分角色时,孩子们也就不在混乱了。孩子们分组讨论也相当激烈,很有兴趣了。最后孩子们做对话的时候,都是争先恐后,意犹未尽。

杨老师的堂课更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很充分,有课件,图片和单词卡片。课件制作的很有趣味性符合低年级的特点。游戏环节和奖励方式更是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但也有部分老师还是采用传统式教学。例如高老师同样也是三年级的英语课,她的课堂偏向于传统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反复操练让学生接受本课时重难点,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游戏环节,也没有制作课件。虽然整个课堂学生都在学,但是兴趣不够高涨。学习态度也不够积极。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情景教学场景。

4、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既要比较全面地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比较恰当。每一小组都安排有一至两个英语水平相对好点儿的同学,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那些英语水平相对比较好的同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起带头的作用,以一带一或以一带二,积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体验到说英语的乐趣。从而慢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后,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刘凡凡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5

一、把自己当成学生,看这节课能否完全听懂。不要以为自己是教师,去听课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要认真聆听该教师的长处。我们常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回想自己以前上小学的数学课。现在上初中的课,真是不听不害怕,听了才更怕。原来这些骨干教师上课是那么生动,让人听了思路很清楚。才发现自己上课的若干不足。

二、听课后要说真话,不要说瞎话。我们去听老师的课,不要都说老师的好处,还要听到一些不足之处。看自己以后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更好。才不失去听这节课的意义。这些老师的课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我想该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强调教学反思,就像写一篇文章。多读几遍,才发现里面的许多毛病,如果要仔细追究,可能标点符号上的一个问号或者一个句号都值得研究。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强调言传身教。但也要注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丰富自己课堂教学能力。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用一个老师的话讲,向45钟要效率。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的把握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听英语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6

值得分享的经验:

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环环相扣,任务型活动推进。Let’sdo听做热身,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实用生活化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如tallandstrong;shortandthin等引导学生学单词、词组,读的形式。整个Let’slearn读的形式多样,跟读、导读,自由读、排火车合作读,及时反馈,学生练得多,兴味盎然。

2、充分师生互动,教师自然、充分的多次评价,切实拉近了教师与全体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齐做动作表示词组的意思,形式活泼,效果理想。

3、课件制作精心,精美,非常实用,课件动画、图片(尤其是生活化情境图片)、音效给学生美的视听享受,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4、词组教学融于句子中学习、练习,有效提高了单词、词组的应用能力。

个人体会方面的建议:教师的教学语速稍快,可适当减缓些。几个词组的呈现与学习形式相同,若在新知学习新颖多样方面再尝试实践,效果更理想。

浅谈听公开课感想 篇7

关键词:骆驼寻宝记,阿炳在1950

一、《骆驼寻宝记》有感

第一堂课我们听的是董娟老师的《骆驼寻宝记》, 是一篇童话。是一篇精讲课文, 上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框架后, 我对以下几个上课环节进行了概述并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1、猜谜导入, 耳目一新

董娟老师的课堂导入是采取“猜一猜”的设计方式, 对文中出现的几个动物描述的片段呈现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们猜一猜描写的是什么动物。而后提问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这些语句进行形象分析, 顺其自然的引出了多个描写骆驼的语句, 加强了修辞手法的赏析。

2、脉络清晰, 设问合理

浏览第二部分, 思考:

(1) 骆驼遇到了那些难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的艰辛?

(2) 骆驼寻到的是什么宝?

小组讨论交流, 做好发言准备。问题的设问非常的合理, 有递进性, 脉络清晰, 重点突出强调写骆驼, 所以花大部分时间去进行探讨。

在整个过程中, 董娟老师多次鼓励学生们勇敢的拿笔画出来找出来, 并且深入同学中和他们一起谈论交流, 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每名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董娟老师更是评价有加, 鼓励一些没发言的同学进行小组补充, 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板书设计, 尊重主体

在写板书之前, 董娟老师提问:“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骆驼给你的深刻印象”。同学们就积极发言各自说了各自的看法, 边说老师边往黑板上记录, 写了很多后, 老师又追问:“再简练一些”。学生就又进行了归纳和筛选, 最后又问:“大家同不同意”。等大家都点头的时候, 再往奔上进行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 董娟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学生说出答案的时候她并没有进行否定, 而是一步一步的引导从而得出精确的结论。板书虽然简洁明了, 但过程很用心。最后根据黑板进行了总结, 骆驼通过什么什么样的品质最终寻到了它的宝, 有分析有概括, 很有逻辑性很完整。

4、编剧演绎, 情感升华

要说最精彩的还是最后董娟老师设计的“请你当编剧”这一环节, 共分为三集, 组长负责, 分工明确, 最后上台进行展示。但是在这之前, 董娟老师还进行了提示:抓住动物特征, 突出动物品质。过程中, 老师深入每组共同讨论, 既让学生放手去做又有老师的提点, 结合的很完美。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了时候, 董娟老师有引用的郭沫若的诗:骆驼, 你沙漠的船, 你, 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引导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在最后又一次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升华和赞扬。首尾呼应, 又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增加了诗句的积累和文学色彩的熏陶。

二、《阿炳在1950》有感

第二堂课是葛薇薇老师的《阿炳在1950》, 是一个课时的略读课文, 是一篇专题片文字稿, 相对于上一节的精讲课来说, 这堂课老师的语言会更多一些, 我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了阐释。

1、音乐导入, 创设情境

上课之前, 放松心情, 听一段音乐, 是用《二泉映月》为背景进行的课堂导入, 让人能够静下心来, 慢慢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顺便可以陶冶一下学生的音乐素养。之后问大家这是什么曲子, 学生们齐声回答《二泉映月》, 因为本身这首乐曲就广为大家所知, 它的感情基调常常给人有比较有悲凉孤寂之感, 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阿炳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曲子, 感情是怎样的。这也和阿炳创造这首曲子的时代背景有关。

2、题目入手, 理清脉络

葛薇薇老师大胆的从题目入手, 问到:大家看这个题目, 突出强调的是这个1950, 那么1950年发生了什么事呢?接着葛薇薇老师让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1) 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了录制《二泉映月》的过程呢?

(2) 大家在看看这篇文章和咱们学过的以前的文章有哪些不同?

第一个问题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个问题是把文章文体进行了分析, 接着提问:

(1) 同期声和解说词放在一起有什么不同效果?

(2) 录制过程中哪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内容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很有层次性, 从整体概括一下子引到了重点段落分析, 安排的很自然, 让学生跟着老师订的思路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文体的讲解也很到位, 不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以后再遇到专题片文字稿这样的文章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分析了。

3、读写结合, 创新思维

学生们找出印象最深的一次后, 葛薇薇老师进一步提问:这次录音对于阿炳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侧面描写, 又对写法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对文章分析透彻后, 对阿炳的人生遭遇老师进行了一次读写相结合的训练:追溯1950年以前, 发生了什么事,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到一张纸上, 小组形式汇报。这种方式很新颖, 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助于学生们进一步的了解阿炳这个人以及他的作品。

在学生读完之后, 葛薇薇老师大屏幕展现了“走进阿炳”的阿炳一生的历程。阿炳四岁丧母, 二十五岁丧父, 后来又双目失明……看完阿炳的经历后大家想想阿炳为什么要做这个音乐, 因为坎坷的人生需要他用音乐来记录。

4、感情基调, 点明主旨

接着葛薇薇老师提出:结合人生经历和录制过程大家想想这个一个怎样的阿炳?这在我看来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大家都有了自己对阿炳的深刻认识后, 老师再放了一遍《二泉映月》, 感受以下这不仅是一种凄凉之感, 更有它特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 篇8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语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动人触情的导入,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教师应特别注重新课导语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以教材知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巧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妙的情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探求新知。特别是借班上课,与学生第一次接触,巧妙设计导语,显得尤为重要。

当正式进入课题前,我做了简单的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我们某某学校,走进我们三(6)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40分钟的快乐时光,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这样的开场白,一方面,让我与学生有了第一次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陌生、紧张的课堂气氛。

接着我用了一段有关苏州民生的视频——市委书记蒋宏坤的讲话“在民生问题上投入再多也不为过”,让学生了解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关注民生问题,努力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这样,既消除了原有的枯燥乏味,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教材内容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识欲望。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枯燥又抽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教材知识成为“一潭死水”,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第一部分“关注民生”时,我采用了2011年11月25日公布的“苏州2011年十大民心实事工程”的材料,另外我手里还拿了今年9月份开始实行的学生e卡通,让学生亲身体会党和政府在关注民生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民生的相关知识。又如,讲第二部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时,引用了发生在身边的两份材料,材料一是班级某学生的父亲参加了医疗保险后,减轻了高额医疗费带来的压力;另一份是苏州市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贫困家庭有了生活保障。然后再抛出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何重要意义?这样的情景创设,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三、努力促成自主学习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一般表现为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思想品德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思想品德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于是,我在这节课尝试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如,讲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心系西部大开发”时,我就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核心、意义;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3.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4.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寻找答案,学生很快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如,讲到“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或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时,我采用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讨论形式,讨论后请每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说明,最后我归纳总结。在整个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和学生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讨论、分享成果。在此过程中,使一些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新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用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启发学生思考,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师生的互动,促进情感的升华,才会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活的气息,迸发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怀。

四、积极发扬团队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的有效开发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本次公开课的前期准备就充分利用了教研组的智慧,积极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将每一位老师的智慧融入到了我的教学中去。

当我试课的时候,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都参加听课,听后各抒己见,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策略,包括材料的选用、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对学生的启发、知识之间的过渡等。如在讲第一部分“关注民生”时,除了引用“苏州2011年十大民心实事工程”外,最好还能引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如学生e卡通,这样学生就能从自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又如,结束第二部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后,如何过渡到第三部分的“心系西部开发”呢?有位老师就提出可以这么过渡:人与人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收入悬殊、先富后富的差别,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怎样呢?由此引出:地区发展不平衡,为此,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正是因为教研组的集思广益,产生了思想与智慧的火花,才使我的这节课日渐完美并成功完成,可以说这节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收获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望表现的要求,还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为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过程,总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实效性。

听青年教师课后的评课 篇9

一、存在问题。

1.目标单

一、对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准确。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两个目标多一些,而忽视了“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的目标。

2.对教材编写线索不明。新教材以“问题情境(主题图)―――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模式展开,以“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为主线串联,以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人物为呈现方式。方便教师设计情境教学。

3.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存在“教教材”的现象,而忽视了如何用教材教的探索,甚至不用新教材,回归自然。

4.在教法设计方面,教路单一,教学效果有三个层面:教会――学会―――会学。教师停留在教会这个层面,导致教师用机械重复的训练,忽视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设计。重解疑,轻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在学法指导方面,学法单一,停留在‘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感性认识,对引导学生知其然下了很大功夫,在知所以然方面轻描淡写。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概括起来讲,存在下面四多四少: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

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 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以上这些是导致我们的数学教学耗时低效。学生基础不牢,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

二、小学数学课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一般遵循以下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3、探究与讨论→

4、汇报交流→

5、评价激励→

6、小结过渡→进入下一个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应理解为学习素材应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教师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片断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因此,创设情境(教学开篇)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千万不要开门见山,一上课切入主题。创设情境有以下作用:

1、引起学生的注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

4、使教学有梯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

(二)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内容除了少部分以介绍和解说出现以外,大部分内容都是以问题出现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有的是以前已经解决的,有的是以后才解决的,有的是不须解决的,这里教师要加以点拨,把学生引导到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加叶柱教师讲座内容)

(三)探究与讨论

教师点明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必要时可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玩一玩、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等活动,去发现数学答案。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操作、去完成探究活动,去讨论交流都是可以的。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得到了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四)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探索之后,就应该有一个成果展示的环节,那就是汇报与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的成果向大家汇报,看探究的结果是否跟大家一致,大家互相交流和补充,使答案更趋完整。如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摆出,分类之后,安排了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让各小组把他(她)们描的图形都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汇报与交流,证实自己方法的正确性,发现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评价激励

课堂评价是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这里说的评价是指课堂中学生“汇报”后的的评价。应该说评价和汇报是互相渗透的,不能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环节,这里强调的是学生汇报后,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评价,给学生以鼓励。评价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评价或学生互评来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通过点评或互评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满着真心的激励,是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碰撞,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得以发展。

(六)小结过渡

学生把探究的结果汇报给大家,跟大家进行交流之后,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就要完成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强化学生的经历、掌握新方法和新知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一般由教师完成;提出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比较难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探究活动和汇报交流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评价激励我们倡导学生互评,辅以教师点评;小结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过渡主要由教师完成。各环节教学活动要求如下:

1、创设情境→要生活化、儿童化

2、提出问题→要多样化、开放性、选择性

3、探究与讨论→要操作化、活动化、合作化

4、汇报交流→要多样化、开放性

5、评价激励→要激励化、趣味化

6、小结过渡→要简洁化

公开课后的反思 篇10

一学期一次的公开课开始了。往年每轮到我上公开课之前,我都要忙着急上好一阵子,忙着设计教案,忙着做课件,急着这节课上学生是否能与我积极配合,自己能否成功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弄的自己筋疲力尽,而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真是费力不讨好。

而这次的公开课,我却是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课前,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忙着设计教案,做幻灯片,而着重让自己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因为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质疑中游刃有余,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外,我还查阅了许多与刘伯承有关的故事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让学生学得有趣。接着,就做了一些简单的准备,根据班上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制作了几张文字幻灯片,抱着上常态课的心走进了课堂。

课堂上,我并没有因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而是根据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学生的质疑,顺势利导地开展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更没有去想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听课教师如何评价,一心投入到自己的课堂上。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学生也少了老师牵着他们鼻子的那根绳,师生都有了自由学习的广阔空间,因而课堂上师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同时也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开阔境界。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但不足的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1

本次教学演示中,我还是以体育游戏化教学为主,虽然我面对的是本校年级最高的学生,但我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游戏化教学为主线,在最大程度上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从而来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在教学的开始部分,也就是热身、放松环节上,我摒弃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上的一些常规做法,如:“400米慢跑,教师带领做常规放松活动等”我所采用的方式是因特殊地理环境、气候而特定的放松活动,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季气候非常寒冷,常规教学中开始部分中的放松活动是不利于学生很好的作热身活动的,尤其是不利于小学生的生理条件与身体发展。所以,我在这样的环境、气候中采取了以游戏为主的放松方式,并且在游戏放松活动中教师本人也参与其中,一改教师往日之威严,将自身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去,在一堂课刚开的时候就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和拘束感,将课堂气氛推向轻松和欢乐。

在接下来的体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师话语的含义与讲述内容的表达方式,在短短的`35分钟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明白并体会本次课的主要知识与相关内容。

因此,我在教学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语言一定要简练,不在课堂教学中讲废话,并在下达教学口令时做到完全准确。

本次公开课教教学所选游戏内容是:“1三人或多人争抢目标瓶游戏活动。2齐心合力,搬运接力”。

第一个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来战胜冬季的寒冷,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在多人争抢目标瓶这一游戏环节上,我利用小学男、女生相互之间爱比较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开展游戏教学,游戏活动即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第二个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往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只局限在两到三人之间,而这次游戏教学要让最少五个同学在一个游戏内容中来相互配合,这样不仅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更好的锻炼了学生多人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我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埋怨”)因此,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便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另外,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与课堂上的安全问题则是教师要考虑另一重要事项,既要做到教学活动内容不能过于单调或相对简单,又要在运动中特别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课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安全问题的存在,在教学活动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公开课后总结反思 篇12

重庆市云阳县双水小学陈舒

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学毕业后我就渴望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拥有属于自己的班级,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我是快乐同样也是幸福的。而这次公开课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所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激动中带着紧张。一方面由于自己才开始从教很多方面都还欠缺经验,另一方面害怕自己把这次公开课搞砸。所以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公开课,第一步就是选题,然后就着手设计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改教案和做课件中我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从中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照着自己设计的思路,我上完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公开课,课后总结反思了一些成败得失。

一、温故中学新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遗忘性很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我选择了复习导入的方式来引出新课题(ining)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才用图片的方式来教读拼音,利用多媒体音、行、义结合的优点,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们展示了韵母及其音节的四个声调,使同学们达到一个直观的感受。而在读四个声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容易把二声和四声搞混淆,所以在训练四声的时候可以打乱它们的顺序读,这样以加强记忆。在读方面我才用了老师教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记住音与行。

而在书写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让他们自己书写的时间太短。拼音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会读会拼会写,而我只是教他们在课堂本上面书写两遍就草草了事,这是值得我反思的。在以后的拼音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书写拼音。使他们在书写时感受一笔一划的乐趣,书写完后教师进行评比,在评比中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

二、寓教于乐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每一版块设计时应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足量的知识。所以在拼读这一板块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师生共同参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做中学,在欢声笑语中学,在合作中学,寓教于乐。

在拼音教学中拼读是比较重要的,而在这方面我只是仅仅设计了一个游戏,并没有把孩

子们拼出来的音节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可能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在以后的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音节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游戏完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拼拼读读达到巩固的效果。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拼读训练。

三、陶冶情操

在儿歌的教读上我选择以一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及一些关于星星的图片做导入,先让学生听歌看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夜晚星空的美丽,更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看星星的快乐。看完后我及时请同学起来说一说看完后的感受,这样在训练他们说话的同时也开发了他们想象的能力。在学习儿歌中我及时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了里面的生字,请生拼读,进一步加深音节的印象。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我儿歌学习这一板块的时间用得比较多,而开始拼音教学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虽然知道儿歌学习不是重点,但设计上的时间还是没把握好,所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听公开课后的心得体会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2.诵读品味,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3.通过学习感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2.通过学习感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学生朗读课文三遍,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熟悉文章,梳理脉络)

2、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参考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本文的作家作品知识,使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了解作者以及背景,有利于学习课文)

3、摘录有关描写四季的诗句。(是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就像一年中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属于我们的人生四季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洁的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由文章的题目联系到文中的主题,以及让学生明确通过该篇课文的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13分钟)

1.学生代表根据课前收集资料介绍作家作品。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她又凭借《无字》再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证。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幽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储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副副“淡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黄秋耘语)。

(学生介绍结束,教师出示幻灯片)

2.组内讨论、交流文中的字词以及摘录的四季的诗句。(可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自艾(yì)自怜 怨天尤人(yóu)碾成(niăn)干瘪(biě)(该环节是为了检查预习作业)

3.学生自读、思考、体悟,写出准备发言要点。屏幕出示自读体验任务:(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生命如四季”,这自然界的四季应指人生的哪些阶段? 明确:

第一部分(1)点名生命犹如四季。第二部分(2-4)生命的春天。

第三部分(5-8)生命的夏季。第四部分(9-10)生命的秋天。第五部分(11-14)生命的秋天。

对应人生中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板书)(2)这篇散文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

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之上,再读课文,梳理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1.作者人生之春

(1)在生命的春天里,“我”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那作者的人生之春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在不毛之地上开垦、播种。艰辛仍充满责任、希望。(板书)

(2)从“我”面对“不毛之地”是做法中能看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不逃避。2.作者人生之夏

(1)生命的夏日,“我”都做了些什么? 明确:寻找水源,浇灌人生。(2)面对失误、挫折、失败,“我”作出了怎样的抉择?那作者的人生之夏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不怨天尤人,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历经磨难,永不放弃(板书)3.作者的人生之秋

(1)为什么说“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 明确: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少。

(2)如何理解“面对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那作者的人生之秋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只要付出过,只要奋斗过,大可不必在乎最后的结果。感悟收获但不后悔(板书)4.作者的人生之冬(1)在生命的冬日,“我”要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明确:检点人生,珍惜现在。

(2)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那作者的人生之冬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问心无愧。因为回想一生,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

身处黄昏仍能有事可干,品味,反思。(板书)

5.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明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板书)

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该环节是在梳理文章脉络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第三课时

一、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深有感触的句子中,说说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如:

(1)在这个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3)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2.学生交流对话,向同学展示自己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交流共同分享别人的经验。

(该环节设计是根据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

程资源,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如此设计正是让学生以已有的直接经验解读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二、总结

生命如四季,充满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面对困难不回避,面临失败不回头,对自己负责,珍惜现在,把握现在,方能此生无悔。

三、拓展延伸(7分钟)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如四季,那在你的眼中,生命如什么,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说说自己的看法。

(该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文学习,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作业布置

在四季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季继续朗诵、感悟,试背诵

板书设计:

我的四季 张洁

春——少年时期——艰辛充满责任、希望 夏——青年时期——历经磨难,永不放弃 秋——中年时期——感悟收获但不后悔 冬——老年时期——品味,反思 主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教学反思

上一篇:晴天散文随笔下一篇:物流行业转正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