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精选8篇)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1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院病案的质量和水平,抽查我院2005.1-2007年9月期间全院11个临床科室的出院病历1305份,根据全区通用的《病历书写规范》及《住院病历质量评审标准》,按照我院的“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定,总分大于等于90份为甲级,大于等于75分小于90分为乙级,小于75分为丙级。着重在三级查房制度的执行情况,病程记录的及时性,知情同意书及“三合理”执行情况方面审查。甲级病历率95.1%,乙级病历70份,丙级病历8份。
一:存在的主要缺陷:
1.首页,眉栏填写不全,有空缺900例,占84%;
2.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输血史有缺项或书写不全100例,占9%; 3.首次病程记录缺鉴别诊断96例,占9%; 4.体格检查漏项或记录不全40例,占3%; 5.缺补充诊断38例,占3%;
6.知情同意书方面:缺有创检查(治疗),输血,手术,麻醉同意书或不完善或缺患方及医师签字35例占3%;
7.三级查房不完善21例,占1%;
8.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20例,占1%; 9.缺抢救记录,阶段小结,会诊记录,交接班记录或不完善等16例,占0.9%; 10.缺实验室检查评估16例,占0.9%; 11.不合理用药14例,占0.7%;
12.运用术语不规范,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诊断使用“冠心病”“慢支炎”“化扁”“高血压”等9例,占0.5%)。二:对病历质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2.1对病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薄弱,病历既是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分析及判断,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缺陷病历反映住院医师对病历书写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还存在着重视临床治疗,轻病历书写的倾向,未认识到病历作为法律依据的重要作用。如个别医生在病程记录中,往往只记录患者症状,抄写检查结果,而对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报告及临床病情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检查结果不进行评估,既看不出辅助检查对诊断的帮助,又反映不出对治疗结果的评价,使辅助检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部分医生在病历首页,眉栏等填写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显然是工作粗犷所致;
2.2相关记录不够全面。从对死亡病历讨论,三级查房,抢救记录,会诊记录,交接班激励及阶段小结6想记录抽查情况看,均存在缺失或内容缺陷。
2.3责任心不强。个别医务人员责任性不够强,表现在询问病史不够详细,或遗漏主要病史,查体不认真;在对患者诊治过程中,观察病情不够仔细等情况。在抽查的死亡病历中,有部分只下病重医嘱,表明病情轻重程度判断不够和观察病情不够仔细。2.4医生知识面和经验不足。个别医生知识面过于专科化,对判断本系统以外的疾病的症状,体征,经验不足,有时不能及时,正确的予以诊断和治疗。
2.5住院医师缺乏基础训练,由于种种原因,医师对《病历书写规范》内容未完全掌握,加之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和工作量较大,书写病历可能存在急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历书写质量。
2.6个别科室二级质控网未完全发挥质控职能,在病历形成的环节质控中未做到层层把关。三:改进措施
3.1要求各临床科室主任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重视病历书写质量,严格按照要求书写病历。
3.2科室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科室实行的二级质控网应做到人员,制度,措施三落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科主任和质控小组长每月不定期抽查在架运行病历进行考评病记录,对于病历存在不足之处督促书写人员及时整改,严把出科关,杜绝丙级病历; 3.3加强工作责任心,定期对低年资的年轻住院医生进行“三基”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年轻医生进行科室轮转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2
关键词:运行病历,质量缺陷,医疗质量与安全
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 反映疾病诊断、治疗及转归的全过程[1], 是医疗质量的充分体现[2], 也是医疗安全的保证[3]。
运行病历是在患者诊疗期间医护人员书写尚未归档的法律文书[4]。运行病历的质量不但反映医院的业务水平、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也是处理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又是患者健康档案和医疗保险的依据, 更是考核医务人员医德、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5,6]。所以, 病历质量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强化病历质量管理,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提高患者及社会满意度, 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28个临床科室在院运行病历7 508份。
1.2 方法
由质控科每月组织人力 (主要是科主任/副主任, 副高以上院、科两级病历评审专家) 对全院28个临床科室进行医疗质量督察, 重点是对在院运行病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评价、分析反馈并纳入绩效考核。以卫生部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2010版修订本) 》与《电子病历基本规范 (试行) 》《住院病历质量考评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等病历管理标准为依据, 对7 508份运行病历的书写质量进行全面质控。按月形成质量分析报告,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追踪评价改进成效, 促使病历质量持续提升。
2 结果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组织医疗质量督察21次, 抽查全院各临床科室运行病历7 508份, 占全部在院病历的63.26%。其中合格病历6 692份, 合格率为89.13%;缺陷病历816份, 缺陷率为10.87%, 较2012年下降6.73%。质控成效显著。全院各临床科室运行病历质量检查缺陷内容、分布情况及缺陷率统计见表1、2。
3 主要问题
(1) 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与规范性落实不够;
(2) 三级医师查房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
4 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1) 部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对病历的法律证据作用认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导致思想及行动上的松懈。科主任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的相关任务组织落实不够。
(2) 病历书写规范等相关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临床医师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2010年版) 及医院有关病历书写制度的学习落实不够, 科内质控小组及院、科两级病历评审专家对病历质量监管不够。
注:-为无缺陷
(3) 运行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不够, 特别是入院志, 首次病程记录, 日常病程记录及手术前后各种记录, 特殊检查治疗、会诊、抢救等重要记录内容未按要求时限完成。
(4) 在诊疗活动中, 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及诊疗护理规范、指南的执行不到位、不规范。病历中未及时反映上级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意见, 应邀会诊医师未能认真填写会诊记录并签名, 危重症患者救治及报告书签发等尚欠规范。
(5) 各种知情告知制度及医患承诺书的执行不到位。临床医师对落实各种知情同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是导致病历质量缺陷乃至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6) 病历质量管理和科室质量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各科室对病历质量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的质量管理职责、标准及措施落实不够, 安全隐患多, 各主管、监管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 考核力度不够, 持续改进成效差, 无法长期保证病历质量。
(7) 上级医师指导把关不严谨。部分病历完成人员为无证医师 (包括已通过考试执业证正在办理人员) 、本院转科医师、进修或实习医师, 但带教教师对审核签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以致漏签、忘签、不签, 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8) 辅助检查报告单质量缺陷。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粘贴不及时, 导致相应诊断和治疗文件缺失, 影响医师对病情的分析, 增加诊治时间。
5 改进措施
5.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病历的质量管理, 尤其是运行病历的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病历质量缺陷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7,8]。因此, 及时、规范、认真、准确书写病历既是每个临床医师的责任, 也是维护患者权益的体现。
(1) 提升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培训, 加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提高临床医师的法律意识[9], 坚持客观、真实、准确书写病历原则。
(2) 提升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医院领导、质量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等应全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 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质量管理工具, 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 推行全员、全程质量监督。
(3) 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意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正风肃纪、端正态度, 使医务人员牢记“救死扶伤,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5.2 建章立制, 注重落实
(1) 建立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以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建设, 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建立医院质量管理架构, 充分体现院长的第一责任人作用[10]。
(2) 补充完善病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等, 完善病历质量评价体系及管理流程, 制定具体的病历质量管理制度及核心制度。
5.3 加强培训, 注重考核
根据不同岗位, 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展开对临床医师的培训考核。
(1) 不断强化病历书写基本功, 加强内涵质量建设, 提高医师人文素养。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 结合医院实际, 巩固提升医师业务技能和文字水平。
(2)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 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医师岗前培训及“三基”培训的主要内容, 并将病历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医师技能考核。
5.4 加强环节质控, 前移管理关口
(1) 做好日常医疗质量督察工作, 落实职能部门监督职能。质控科每月组织科主任、病历评审专家对全院28个临床科室的运行病历完成情况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并进行分析评价, 按PDCA循环原理进行持续改进。
(2) 加强运行病历网络质控。借助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平台对住院病历的完成时限、内容完整性及检验报告单等的阅读分析进行统计汇总, 及时反馈至科室, 授权整改[11,12]。
(3) 落实好医疗质量和安全月分析评议制度。每月由院长主持召开一次全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分析评议会,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每季度邀请市卫生局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处室参加评议。
(4) 严格执行我院《运行病历质量监控管理规定及评审奖惩办法 (试行) 》《终末病历质量管理方案 (试行) 》等相关质控管理规定, 将病例质量考核结果与月绩效考核、年终评优选先等挂钩, 奖惩结合。年终举办优秀病历巡回展评, 明确病历质量改进方向。
5.5 健全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和重点部门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健全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病例、重点部门等质控关键点的督察机制, 从环节流程上确保病历质控的有效性[5], 保证持续改进成效, 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5.6 加强各种知情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的执行落实
重视检查、治疗前的风险评估及告知, 管床医师、手术医师、上级医师要认真履行各项知情告知义务, 规范告知行为。
5.7 加强疑难急危重症、手术患者的转诊、转科、围手术期病历管理
重视科室间协作, 实现病历资料无缝对接, 为患者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
5.8 规范执业行为, 持证上岗
无证医务人员所写病历必须由上级医师修改、审核签名, 规范医疗行为,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6 结论
要实现病历质量和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就要把好运行病历质量关, 即从环节质控入手, 推进全员、全面、全程医疗质量监督。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质量指标、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等, 加强操作规范与诊疗指南的执行;严格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 坚持“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 进行全员培训教育, 树立牢固的质量与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电子病历质量管理监控平台及整体质量管理信息数据库;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月分析, 做好科室自查及质量管理部门督察工作, 充分发挥科室负责人、院科两级病历评审专家及科内质控小组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实施奖罚结合, 落实持续改进;前移病历管理关口, 不断减少病历运行环节的质量缺陷, 确保终末质量, 依PDCA循环原理切实促进病历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远, 芮金兵.临床医师如何写好住院病历[J].中国病案, 2009, 10 (1) :14-15.
[2]Forster M, Bailey C, Brinkhof M W G, et al.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data quality and loss to follow-up:survey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programmes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86 (12) :939-947.
[3]禤中平.1 920份住院病历环节质量分析[J].中国病案, 2010, 11 (7) :27-28.
[4]肖兵民, 傅政, 张珏兰.加强运行病历质量控制的做法[J].人民军医, 2013, 56 (6) :723.
[5]张伦碧.住院病历1 136份质量检查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3) :470-472.
[6]李春兰.病案质量管理与医疗纠纷的关系[J].中国病案, 2006, 7 (8) :5-26.
[7]龚黎丽.住院病历质量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案, 2005, 6 (3) :16-17.
[8]李杰, 孟宁, 刘国炳.从加强病案管理的角度探讨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病案, 2009, 10 (6) :23-24.
[9]陈翠英, 赵志林, 王晓燕.如何加强病案形成进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22 (2) :38.
[10]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S].2011.
[11]王楠, 刘春英, 刘亚卓, 等.病历检查电子分析系统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12) :62.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3
医院管理医学美学美容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2013年5月第5期 No.5May.20132013年5月第5期 No.5May.2013医学美学美容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49-01 近年来各实验室都加强了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分析前、后的误差也在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牵涉的面较广,问题错综复杂。有许多问题容易忽视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就一些常见的分析前误差及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提供给大家作为实验参考。
1患者准备问题
1.1空腹超时采集样本
许多患者会因天气、交通等原因上午9点以后才能抽血。一般空腹的定义是禁食12-15小时,由于禁食时间过长,许多生化指示和激素指标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血糖、泌乳素会降低等。解决方案:血液样本采集应尽量在上午7-9点进行,若有超时,应在检验结果单备注中注明“空腹超时采样”。
1.2患者匆匆赶到即刻抽血
在患者晨练之后或匆匆赶至立刻抽血,由于患者比较兴奋和运动量的增加处于低水平的应急状态,许多物质代谢增加和释放增加,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清钾等指标会升高。解决方案:让患者休息10-15分钟后再采血,提前告知患者采血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3X线扫描检查会引起血常规三系下降和血钾升高
前列腺穿刺和按摩会引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大幅上升。解决方案:在其它检查和治疗前采血。
2样本采集问题
2.1止血带绑扎时间
止血带绑扎时间太长,用力拍打手臂让血管充分暴露等。解决方案:进针后立即松开止血带,找不到静脉血管时及时更换部位。
2.2乙醇浓度检测标本
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后采集乙醇浓度检测标本。解决方案:采集乙醇浓度检测样本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2.3样本溶血
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样本溶血。解决方案:真空管采血量不足时,应开盖平衡试管内压力,然后再盖上。
324小时尿留取问题
3.1尿液总量计算误差
24小时尿液总量过少或过多,此类检测结果都需通过尿量计算得出,24小时尿液总量太少或太多会引起计算上的误差,一般24小时尿液总量应控制在500-2500mL。解决方案:尽量不采用尿液总量过多或过少的标本,请患者重新留取。若一定要检测,则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尿量过多(少)计算结果会有误差,仅供参考”。
3.2样本检测容器
样本未充分混匀 24小时尿液留在2个容器内,未经一起混匀,随意取一瓶中的尿液作为检测样本。 解决方案:选用较大的容器3000-4000ml留取24小时尿液,若采用2个容器留取的,应将尿液倒入大的容器中混匀后,现取小样本检测。
4样本测试前处理问题
4.1采血后的样本没及时检测
大部分的检测项目都应控制在采血后2小时之内检测,若放置时间过长因红细胞代谢还在继续。会导致代谢增加和生物活性物质下降,也会导致细胞内外物质的重新平衡使血浆成分含量发生改变和溶血。解决方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尽量减少样本的搁置时间。
4.2离心前用水浴方式加速血液凝固
许多实验室会在离心前将样本放入37度的水浴箱内孵育,以促进血液凝固,这样会加快细胞的代谢和酶促活动,使血清中的成分发生改变,许多活性物质降低,如补体下降等。解决方案:室温控制在18-25度,将样本放置30分钟后再离心,严禁用加热的方式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不完全时,可轻轻摇动试管,但严禁大力敲击试管。
4.3样本污染
未用有盖试管,样本开盖后离心,用一根吸管分离血清,检测生化项目后检测免疫项目等多会引起样本的污染,导致检测误差。解决方案:样本始终要加盖或加罩,先检测免疫后再检测生化。
以上列举的一些从样本采集到检测过程中所经常遇见的分析前错误,虽然这些错误看起来非常细小,以致很少引起注意,但确实存在。并影响检测质量。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一下检测过程中的细微之处,并加以控制,检验质量会有显著提高。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4
病案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过程的文件,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诊疗过程。一份真实完整的病案比不仅能反映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同时也是伤残鉴定、医疗纠纷、保险理赔的法律依据。病案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是医疗管理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为提高我院的病案管理质量,特做如下规定:
1、病案书写的基础质量管理
病案书写的项目繁多,内容复杂,技术和理论性强,病案的书写要使用医学术语,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等要求。依据《湖南省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精神的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病历规定,熟练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内容,明确病案书写的法律意识和时效性。
2、病案书写的流程质量管理
(1)实行管理责任制,如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科主任职责、病案质控员职责,住院医师职责,加强对岗位责任制的认识,做到谁出错谁负责。
(2)坚持出院记录24小时完成,出院病历三天内收回,做到病案无丢失,整理及时、电脑信息输入及时、归档上架及时。
(3)出院病历三天不能及时上交的(特殊情况除外),每延期一天扣主管医师0.1分,直到上交病历为止,连续三次及以上未能按时上交病历的科室,扣科室0.5分。(4)健全各种登记,即病历交接、借阅、复印等登记本,借阅病历应按期归还,到期未还也未来续借者,每天扣分0.1分。
(5)质量管理部医务科每月抽取并组织各科病历质控员交叉对各科室运行病历进行质控检查,检查时保证每份病历有两位质控员质控。每位书写病历医师至少抽查1-2份,每个科室保证抽取10份病历。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通报各科室。
3、病案书写的终末质量管理
(1)出院病历由主管医生负责及时完成,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2)科主任、病案质控员负责对每份病历的质量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有质量问题病历流出科室。
(3)质量管理部、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质控院级小组对全院归档病历每月定期进行抽查,每位书写病历医师至少抽查1-2份,每个科室保证抽取10份病历。如检查出的病历为Ⅰ级病历奖励0.1分;出现Ⅲ级病历扣0.1分;出现Ⅳ级病历扣0.5分,主管医师暂停止临床工作,在质量管理部自学病历书写规范一周;出现Ⅴ级病历扣1分,主管医生暂停止临床工作,在质量管理部自学病历书写规范一个月,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再上岗。
4、病案质控中所扣分值经统计计算权重后纳入科室年度绩效考核。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5
通过本次测试,学生表现出的优点有:
1、填空题。绝在部分学生掌握熟练,失分属于个别学生粗心大意或习惯不好,也有因不理解题目意思而乱填写的。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理想。体现在看图写数、数的组成、填写<、>或=、用数字排列大小这几道题中,得分率均在97%以上。
3、看图列式计算。这一部试题完成得比较出色。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会列出算式进行合理、准确的计算。
5、卷面比较工整,书写习惯比较好。
不足的有: 1、8在几的后面,这个题学生没认真看尺,对数的前后顺序有些模糊,有小部分学生写成了9.2、学生对左右的掌握还算理想,但对数图形的个数一共有几个的填写还是存在问题,对图形的认识不够,具体表现在填空题的第五题的(3)(4)小题。
3、第三题图形的样式、数量很多,学生数图形数不准确,说明学生数图形没有按顺序数.少部分学生是对图形的特征没掌握.4、第四题,对生活的联系极其紧密,孩子如平时没接触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能分清各是属于那种类型,但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物的类型,准确填写.小部分孩子属于不细心,没按顺序填写,出现漏图现象.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属于哪类,胡乱填写.5、第六题本是左边4朵和右边3朵花为一幅图,个别孩子却看成两幅图,两边分别列出两道算式, 失分原因:
1、学生没有看懂题意,导致列式出错;
2、学生计算粗心,计算出错。
6、马虎、粗心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第七道题中的第4题,有学生把右边的靶子数成3个或5个,导致列式对,填数错。最后两小题只是大括号的位置有些许变化,孩子们就不动脑.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答题非常好,少数学生不认真读题、体会数量关系,或计算不够细心,失分较多。
老师改进措施:
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精讲多练,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
起,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
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3、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继续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给后进学生优先权,优先提问,优先指导,优先批改作业。
5、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习惯,共同完善认真看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的好习惯.家长改进措施:
1、每天回家后对孩子的作业陪同训练和进行认真检查,对每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辅导练习。
2、做作业的同时,细心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错题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教育。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做作业慢,做题马虎,不细心的孩子进行交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方法。
4、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强化基本技能的学习,丰富孩子的数学思维,打开孩子的视野,多做习题。
孩子改进措施:
1、上课能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讲小话,尊重老师的教学。
2、口算天天练,每天巩固口算,能到达脱口而出的效果。
3、不懂不会及时问,错题及时修改,及时反馈。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6
胥联华
期末英语检测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但检测的结果至今令人担忧,平均分之低让我们伤心,低分率之高让我们心痛。为了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通过对成绩和试卷情况作具体分析,我们组3位同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深刻地反思。
一、分析成因
1、客观上说试卷难易适中。尤其是完型填空题,三篇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完型填空题中没有多少生单词,学生在作文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语言,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规定的内容,不能把规定的内容用合理的句子连接起来,不会思考短文中需要的语言结构时态等等,所以作文完成的情况就出现极大的两极分化,这也是造成低分的主要原因。
2、三篇阅读理解题给学生理解文章或问题带来了麻烦。材料太长学生读的时候往往是顾头顾不了尾,读前忘了后读后忘了前,不能通透全文,降低了答题正确率。题干太长给学生理解问题带来了困难,也影响答题的准确率,降低了分数。
3、听力部分此次听力材料难度不太大,题型较灵活,但有些需要学生进行听后加工的题材料太长(比如听力第三题听对话和对话后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而读听力的老师读听力材料时语速太快或题与题之间留给学生读题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也是造成听力失分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方面
本次考试中我校优秀人数为13人,及格人数52人,高分5人,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进入初中,英语成了主要学科,课时量增加了,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比小学时严格了,学生的学习量增加了,自然感觉学英语很辛苦,要背单词,记语法,枯燥无味。从主观意识上学生一直把英语课当成常识课,学生成绩好孬无所谓。这样一来有的学生从主观上也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导致成绩不够理想。渐渐产生了畏惧感,厌学感,于是便失去了自信心,这也是当前英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初中英语教学缺少应有的语言环境。当前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离开课堂45分钟,学生也就脱离了语言学习的环境。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有声的工具。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一旦脱离其自身的语言环境,将是不地道的,失真的,或者说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3、单词记得不牢。英语试卷第一卷听力部分第四题和第二卷笔试部分第四题都是考察学生单词的题,这两道题应该是最简单,最容易,是送分的题,考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单词记得很不牢固,写的单词不是少写字母就是多写字母,要么就是两个字母写反了,结果不但没有拿上分反而丢分很严重。
4、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在进行卷面分析时我们发现,学生在做第二卷笔试部分的选择填空和完形填空时,对题中出现的动词短语、固定搭配、时态结构都记忆的不牢固,模棱两可,总是选错。
5、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英语试卷第二部分第五大题是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学生在答卷时根本不考虑时态、词性、构词规则和使用方法,只是靠记忆中的知识生搬硬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
6、学生厌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成绩的高低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三)、教师与家长方面
1、对差生和学困生关注不够。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帮助差生和学困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使得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低分面越来越大,低分率也越来越高。
2、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学法指导和技能训练。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张,老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训练。
3、与家长联系不够密切,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或监管力度不够。多数家长自身对英语学习不够,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放任自流,缺少必要的的监管,如听写单词、听读训练等。
二、解决措施
1)、提高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应利用教研和其他机会与同行们交流,更准确的把握课标,用好的教法,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句话叫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始可能学得慢,后来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主。
3)、用英语教英语,加强课内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听力训练,使学生在语音、语调上获得听感,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听的技巧.4)、重视基本语法教学。有必要对语法进行梳理学习,或通过改错、单选等形式进一步巩固,一定要把基本语法结合所精选的练习讲深讲透,不要让学生似懂非懂。
5)、注意知识的均衡性,不仅要认读要求掌握的单词,更要对单词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要做到教科书、练习册、教学参考书三书合一。
6)、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言功能的训练。词汇是句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汇的熟悉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单词的教学要做到词不离句。现象。
7)、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家长的认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监督,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
8)、多关注差生或学困生。利用课余或课外时间对他们个别辅导,我们不能保证他们的成绩有多大幅度的提高,但只少要能保证他们的成绩不再下滑。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 对2010-2011年的二级质量控制即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安全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查对制度、护理文书、医德医风、护士长管理共9项控制结果采用根因分析法, 发现造成护理质量失分的主要问题是思想不重视、沟通不足、自控不到位等。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质控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组;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质控考核结果作为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后, 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安全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查对制度、护理文书、医德医风、护士长管理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见表1。
讨论
原因分析: (1) 重终末轻环节:护理管理者尚未完全转变观念, 注重终末质量的检查, 未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个别护理单元弄虚作假, 如检查前突击更换被服、患服, 无端给护理人员造成工作量, 增加心理负担。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这种检查是走形式, 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管理模式造成质控前与质控后两个样, 不能体现护理质量管理的真实水平。 (2) 落实追踪不足:对考核存在的问题, 各考核组填写了质量回复书, 规定整改期限, 有时仅依赖于护理单元的改进, 未深入检查, 形成有错不改的局面。 (3) 反馈未落实到书面:护理部层面:对护士长多口头反馈, 对共性问题进行交流, 而对个性未讨论。科室层面:个别护士长未认真贯彻护理部要求, 有个别科室未反馈, 形成质量控制结果只有个人知道。 (4) 全员参与未全面落实: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足, 认为病区的质量管理仅仅是质控小组的事, 对自身是质控员的认识不深刻, 从而自控不到位。 (5) 未形成竞争机制:对二级质控结果, 护理部未进行排名、公示, 无奖励及惩罚措施, 未引起一线管理者思想上足够的重视, 造成做好做坏一样的局面。
持续改进措施: (1) 加强院内外的培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较多, 其中主要因素是人[2]。高素质的护士是护理质量的保障[3]。加强对现代质量控制理论培训, 使全员深刻理解其意义及重要作用, 调动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提升护理团队素质, 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2) 全程质量控制:现代质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的的特点, 从重视终末质量转变为重视环节质量, 力求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4]。在医院全面质量控制过程中, 环节质量管理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环, 同时还是最主要的环节[5]。护理部采取终末及环节并重的管理模式, 在每个季度组织6个专项考核小组考核病区护理质量;护理部每月到病区进行2~3次重点护理工作检查, 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察、指导、评价, 达到即时控制的效果;每天严格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及考核, 保障夜间的护理质量落实。病区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做到每天、每班次、每个重点环节的检查, 负责对运行中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3) 追踪式质量控制: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评定考核结果, 通过质量回复书的形式向各科室下发各病区存在的问题, 限期整改, 由各考核组回复验收及护理部抽检, 对仍然存在的问题继续追踪直至彻底改进。 (4) 重视护士长层面的反馈、分析:在护理质量会议上, 护理部总结、反馈各病区存在的问题, 确立全院护理质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下季度整改的重点目标等。 (5) 制作简报并下发:护理部将考核结果、分析、排名以《护理质量季度考核通报》下发到病区, 要求病区公示并分别召开质控小组及全科人员的会议, 达到全院护理人员知晓护理质量的水平及现状, 树立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 (6) 建立激励机制:将每季度考核结果与护士长的评优评先、月考核、晋升挂钩。年度考核前3名的病区, 报请院内奖励。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尤其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质量控制的重点由注重终末质量向注重环节质量转变[6]。我院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指导、督察, 加强了现场以及过程的控制, 促进了环节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 同时, 护理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的参与情况也影响护理质量[7]。护理部、科室层面都加强了反馈、沟通, 提高了全员的积极性;以质量简报的形式向全院反馈, 加强全员了解信息的平台;以排名的形式公示, 以激励机制提高护理单元之间的良性竞争等。采取一系列的持续改进措施, 杜绝病区质量工作表面化、虚假的不良风气, 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处于常态化的管理, 使护理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护理质量控制情况,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革管理模式后, 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安全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查对制度、护理文书、医德医风、护士长管理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采取提高素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及下发质量简报等持续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现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雪琴, 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28-929.
[2]胡晓英, 张慧慧, 黄苏丹, 等.提升护理质量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4) :416-418.
[3]冯志仙.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10) :15-16.
[4]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81.
[5]龚智峰, 谭敬礼.抓医疗质量环节管理促进医疗规范化建设[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 (6) :34-36.
[6]钱瑞莲, 张燕红, 屠丽君, 等.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11, 11 (8) :87-88.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对策
1.现今建筑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由于建设数量过多建设速度过快,随之暴露出不少建筑质量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土建质量,忽视功能和配套设施及设备的质量。
(2)偏重表面质量,忽视隐蔽质量。
(3)偏重施工进度,不顾质量抢工期。
2.影响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建筑工程项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过程系统管理工程,其特点是牵扯的部门多、环节多等,从政府审批、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部门和环节都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要各尽其职,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2.1人的素质是首要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首先是人的因素,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领导者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决策者,其综合素质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功能性、美观性等的关键;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单位管理、技术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根本保证。总之,人的因素贯穿到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2.2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资料分析,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约占总投资的70%,因此,建筑材料无疑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以建筑材料、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对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测试检验程序,把好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较强的专业知识,熟悉建筑材料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②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③按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④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⑤进场的建筑材料要完善现场管理措施,做好合理使用。
2.3机械设备是工程质量的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建筑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没备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保证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
2.4工程造价过低原因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保证,甚至偷工减料,如当前铝塑窗的质量问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塑型材的厚度在外观上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材质不均匀,铝材薄质量差,密封条太小,窗锁不能很好咬合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屋面防水层耐久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即己老化,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5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保证
参加施工建设单位共同抓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建立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施工单位认真制订和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实行文明施工;建设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督促,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也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3.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完善竞争、约束、监督机制
一要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广泛实行竞争上岗,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劳动积极性。二要订各项规章制度,促使相关人员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作业,推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三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与责任追究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劳力、材料、设备市场,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管理费的控制。
3.2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切实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建筑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以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注重对职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建立质量、安全管理重奖重罚制度。
3.3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
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包含了层层的互相牵接的承包关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研究确定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检查等。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加强信息反馈与调控,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的目标。
3.4强化协作单位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包含土建、水、暖、电、安装等,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协作性强,管理难度大。各层次的分包工程单位互相衔接,各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对实现项目质量总目标是至关重要。特别在一般设计无规定、规范要求不明确,必须依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处理,现场管理的重点应放存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施工工序、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等。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空间、分项工程技术间歇、人力调配等,以保证工期。所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也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素质之一。[科]
【参考文献】
[1]刘敬.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因素[J].陕西建筑,2007(6).
[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推荐阅读:
终末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说明06-20
关于加强终末病历质量管理的规定(试行)05-12
康复科质控护士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10-24
终末质控病历选择原则10-26
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09-20
电子病历的利弊与改进07-21
终末消毒08-17
床单元终末消毒07-04
床单元终末消毒管理10-02
icu终末消毒流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