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消毒(共2篇)
终末消毒 篇1
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 能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日益增多, 由于此类患者均属危重患者, 本身身体抵抗力低下, 或自身有较重的呼吸道感染, 以及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 呼吸道的过滤、湿化、加温和咳嗽排痰等自然防御机能被削弱而容易继发呼吸道感染。加上因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长期应用激素等原因, 使呼吸道正常菌群失调, 易导致外界致病菌侵入或条件致病菌感染, 如果呼吸机及其附件再消毒不严, 更可引起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呼吸机的应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造成患者的损害及环境污染[1]。据调查呼吸机主机的呼气路径与吸气路径之间多以单向活瓣分隔, 因此, 一旦患者呼出气体中带有细菌或病毒, 都有可能污染机器内部的呼气路径, 甚至是吸气路径, 尤其遇到传染性极强的特殊病种该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2]。在医院感染日益被重视的今天, 呼吸机消毒仍没有很好的方法, 沿用着传统管路浸泡消毒或装袋焚烧, 呼吸机密闭房间空气熏蒸法。但此方法需要一定空间, 而且拆卸管路及转移呼吸机过程中易造成空气污染。为防止呼出气体污染管路、主机, 预防患者的交叉感染, 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特进行了终末消毒临床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装置与材料
(1) 呼吸机:为drager、dear、PB840牌呼吸机含加热加湿器及热传感器。废弃或闲置的湿化器, 内分长短两管。 (2) 消毒液:选用天津科密欧公司生产的科密欧牌过氧乙酸, 浓度为15%, 使用时配置成0.5%~2%浓度 (根据管路污染程度配制) 。浓度过低消毒作用差, 过高刺激性太大。 (3) 采样装置:内盛培养液的无菌试管数个, 部分内含无菌棉拭子。 (4) 培养溶液:采用的原料为营养琼脂粉和牛肉膏粉, 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12月在ICU住院期间应用呼吸机的患者42例, 其中男28例, 女14例, 年龄16个月~88岁, 平均49.6岁, 其中肺部疾病14例, 脑血管疾病12例, 心血管疾病8例, 肾病4例, 重症肌无力2例, 有机磷中毒2例。应用呼吸机治疗平均3.4d。
1.3 方法
1.3.1 方法1
患者停用呼吸机后立即关机, 连接人工模拟肺, 将提前配置适宜浓度的过氧乙酸装入加湿器内至2/3, 调加湿器温度为50℃, 呼吸机潮气量700m L, 加适量呼吸末正压, 根据污染程度开机工作20~40min后停机, 撤下呼吸机管路装入垃圾袋以备焚烧, 湿化器用无菌蒸馏水冲洗通风1h, 呼吸机通风1h, 然后连接湿化器和呼吸机管路备用。
1.3.2 方法2
患者应用呼吸机过程中, 呼出管路连接集水杯处用加湿器取代集水杯, 患者端呼吸管路连接加湿器内长管, 呼吸机端连接短管, 加湿器内装入适宜浓度 (0.1%~1%) 过氧乙酸, 浓度稍低, 避免刺激气道。消毒液倒至长管内口上2cm, 以便呼出气体经消毒液消毒, 然后由短管进入呼吸机端呼气管路经呼吸机气管出口排入空气。原理如同胸腔闭式引流。
1.4 细菌培养
随机对42例呼吸机终末消毒前后吸气管入口、呼气管出口和人工肺进行采样, 采样时两名操作者戴无菌手套, 一人取出试管内的无菌棉拭子, 先用0.1m L无菌生理盐水浸湿, 然后于吸气管道入口内表面约5cm2涂抹, 涂完后迅速放入试管内。另一人用无菌剪剪掉棉拭子上端木棒, 盖严试管, 动作迅速, 避免污染。同法对呼气管出口和模拟肺采样送细菌培养室置培养皿内, 置37.0℃培养箱培养24h后看结果。
集水杯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集水杯内冷凝水1m L, 注入无菌试管中, 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5 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医院卫生标准接触粘膜的细菌菌落总数≤20cfu/100cm2, 医疗卫生器械消毒达标应该≥90%[3]。
2 结果
过氧乙酸装入加湿器内, 连接各管路和人工肺, 与呼吸机形成——人工呼吸系统, 经加温增加过氧乙酸的挥发性, 对呼吸管路, 人工肺和呼吸机内路消毒灭菌, 调潮气量和呼吸末正压增加气流量和滞留时间, 增加消毒效果, 采样250次, 经革兰染色查有G-杆菌、球菌及G+球菌, 少量酵母样真菌。
3 讨论
3.1使用后的呼吸机会受不同程度污染, 污染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吸气管、人工肺、呼出管污染度依次增加, 消毒后人工肺因消毒蒸汽存留时间较长, 细菌数最少, 呼气管其次, 吸气管因消毒蒸汽逆流较少, 细菌数最多, 但都达到国家医院医疗器械消毒标准。
3.2污染细菌主要为G-杆菌, 据报道, 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G-杆菌为主[4], 二者细菌种类近似, 证明呼吸机管道系统细菌污染主要来源于患者呼出气体, 呼吸机管道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定植和繁殖, 既不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清除, 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 这都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管道内细菌可随气溶胶逆流入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接种定植, 引起呼吸道感染, 这种恶性循环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3.3呼吸机管道使用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是细菌的一个重要聚集场所, 细菌计数培养数量较大, 说明细菌一旦在此定植则繁殖迅速。因此,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集水杯低于气管导管外口位置, 并及时倾倒冷凝水, 以防误吸致呼吸道感染, 且应统一收集, 而不应随意倾倒在病房地面上, 以免污染环境。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 应定期做痰培养, 如果发现机械通气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较重, 应加强对呼吸机消毒。
3.4过氧乙酸为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 易挥发, 性能不稳定, 具有强氧化性, 其突出优点是杀菌谱广, 毒性低, 原物及分解产物均无毒性。消毒时间短, 浓度低, 易于浸泡和熏蒸法消毒, 对机器和患者无损害[5]。
3.5呼吸机内部气路的消毒一直未被重视, 认为主机内部不可拆卸, 通常情况下不消毒, 只有在病室空气消毒时一起消毒, 而主机内部气路相对密闭, 气体不易进入, 效果差, 本消毒方法在加湿器中放入过氧乙酸, 在呼吸机开机运行过程中对外管路、人工肺和主机的呼气路径充分消毒, 还有少量气体在peep加压下经呼吸活瓣返流入主机吸气管路起消毒作用。
3.6人工肺在患者应用呼吸机过程中经常使用, 是一个易于存留微生物的地方。Maquet牌人工肺外带塑料硬壳, 消毒比较麻烦。浸泡易解决了上述问题。消毒可靠, 简单易行。
3.7本消毒方法在患者停用呼吸机后即刻床旁消毒, 不需要拆卸管路, 管路消毒后装入垃圾袋, 避免了拆卸, 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不需要密闭房间熏蒸消毒, 节约空间, 不影响患者治疗和医务人员正常工作, 省时省力省空间。本方法排入空气中的消毒液量少, 患者和医务人员不受影响。消毒后, 呼吸机和加湿器通风1h, 不残留消毒液, 起到了有效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重作用。
理论和实践证明本消毒方法安全有效, 由于本研究时间短, 病例有限, 未选其他消毒液对比, 也未对设定呼吸机参数进一步研究, 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完善, 使消毒法更经济有效。
摘要:目的 防止患者应用呼吸机后细菌和病毒污染呼吸机、人工肺及室内空气。方法 应用过氧乙酸放入加湿器内开机对呼吸机及管路、人工肺进行消毒, 并分别在消毒前后对呼入呼出管路及人工肺采样做细菌培养, 观察菌落数。结果 消毒前后细菌培养菌落数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此消毒方法可避免呼吸机内外部气路、人工肺的污染, 防止呼吸机尾气污染空气, 具有预防患者交叉感染和保护医护人员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呼吸机,终末消毒,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延霞.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5) :346-347.
[2]敖薪.呼吸机主机内部气路消毒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1 (3) :587-589.
[3]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1.
[4]宋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1 (2) :165-169.
[5]王海宾.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的细菌污染关系的研究[J].临床荟萃, 2008, 20 (4) :196-199.
终末消毒 篇2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由主班护士负责终末消毒:
一、病房采取湿试法清洁。
二、床单、被套、枕套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45分钟后清洗干净。
三、门窗、桌椅用 500m/L含氯制剂擦拭。
四、地面用500g/L含氯制剂拖擦。
五、地面被传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污染时用1500~2000mg/L含氯制剂作用
30~45分钟拖净。
六、将被褥悬挂,床头桌门打开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或用1g/m3的过氧乙酸熏蒸二小时后开窗通风。
【终末消毒】推荐阅读:
床单元终末消毒07-04
床单元终末消毒管理10-02
icu终末消毒流程12-07
暖箱终末消毒流程评分05-12
终末质控病历选择原则10-26
终末期肾病患者论文05-20
癌症患者终末期护理12-25
终末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说明06-20
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12-06
关于加强终末病历质量管理的规定(试行)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