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消毒

2024-10-18

畜禽消毒(精选7篇)

畜禽消毒 篇1

1 消毒药的选用

使用消毒药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 以及使用方法, 调换药物类型, 既要考虑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又要对人畜无害。消毒药应严格按要求配制后使用, 如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作用较好, 价廉易得的常用消毒药, 按正规包装应将30%过氧化氢及16%醋酸分开包装, 称为二元包装或A、B液, 用前应将两者等量混合, 放置10 h后可配成浓度为0.3%~0.5%的喷雾进行消毒, 或用做熏蒸消毒。A、B液混合后在10 d内效力不会降低, 但超过10 d消毒力则会逐渐下降, 甚至完全失效。

2 带畜 (禽) 喷雾消毒

带畜 (禽) 消毒不应仅限于畜禽的体表, 还应包括畜离周围的环境, 因为许多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不进行空气消毒就不能对此类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以应进行全方位消毒。带畜 (禽) 消毒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 喷嘴向上喷出雾粒, 雾粒在下降过程中, 除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外, 还会与空中的尘埃结合, 起到杀菌、除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夏季还有降温的作用。带畜 (禽) 消毒喷出的雾粒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120μm, 雾粒过大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 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雾粒过小则易被畜禽吸入肺泡, 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用做喷雾消毒的药物应选广谱杀菌、刺激性小的药物, 水溶性不强、带有异味、刺激性强的消毒药物均不宜使用。喷雾用药的浓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配制, 不可任意加大或降低。喷雾药物用量可按5~25 m L/m3计算, 可根据季节变换灵活调节药液浓度或用量。带畜 (禽) 消毒根据情况可每3~5 d一次或1~2次/d。最好用压力为0.2~0.3 kg/cm2, 电动或机动喷雾器, 喷出的雾粒大小及流量可进行调节, 用一般手动喷雾器不易达到此要求。

3 饮水消毒

饮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控制畜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不能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 否则可引起急性中毒, 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季胺盐类和碘制剂。

正确选择畜禽消毒剂 篇2

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畜禽体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碱类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的消毒效果,适宜环境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氧化剂类主要通过氧化作用来实现,但易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卤素类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倍~8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蒸发等条件影响而失效。而且其消毒力受污物的影响大,需要在强酸下才有效,碱性条件下效果降低。包括漂白粉、碘酊、氯胺等。酚类酚能抑制和杀死大部分细菌的繁殖体。真菌、病毒对石炭酸不太敏感。对位、间位、邻位甲酸的杀菌力强,混合物称三甲酚。来苏尔比酚杀菌力大4倍。酚类消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包括苯酚、鱼石脂、甲酚等。甲醛甲醛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具,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长期使用会致癌,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导致麻痹死亡,甲醛的消毒力受污物、温度、湿度影响大。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摘自:中国农业推广网日期:2013.3.5)

浅谈畜禽养殖场的消毒 篇3

1 消毒的种类

1.1 预防性消毒

指尚未发生动物疫病, 结合日常饲养管理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

1.2 疫源地消毒

指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病传染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分为两种: (1) 随时消毒。指当疫源地内有力传染源存在时, 进行的消毒。如对患传染病的禽舍、用具等每日随时进行的消毒。 (2) 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 对疫源地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如患烈性传染病畜禽死亡后, 对其场舍、用具等所进行消毒。

2 消毒的方法

2.1 物理消毒法

指使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有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辐射灭菌、超声波消毒、微波消毒等。

2.2 化学消毒法

指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 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对物品无腐蚀性, 无色、无味、无臭, 消毒后可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 不易燃烧爆炸, 使用无危险性, 价格低廉, 便于运输, 可以大量供应。

2.3 生物消毒法

指利用微生物间的节制作用, 或用杀菌性植物进行消毒。常用的是发酵消毒法。

3 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3.1 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畜禽养殖场选择消毒剂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 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要求及消毒环境条件等, 有针对性地选购经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 或是选购经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选择时要检查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 看是否是合格产品, 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消毒剂要具有价格低, 易溶于硬水, 无残毒, 对被消毒物无损伤, 在空气中较稳定, 且使用方便, 对要预防和扑灭的疫病有广谱、快速、高效消毒作用。

3.2 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应用消毒药剂时, 要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等具体情况, 选择对其可产生高效可行的消毒方法。如拌和、喷雾、浸泡、刷拭、熏蒸、撒布、涂擦、冲洗等。

3.3 按要求科学配制消毒剂

市售的化学消毒药品, 因其规格、剂型、含量不同, 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消毒工作。使用前, 要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配制时, 要选择稀释后对消毒效果影响最小的水, 以及稀释后适宜的浓度和温度等。注意配好的药液不宜久贮。有的多次使用时要先测定有效氯含量, 然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配制, 提高消毒效果。

3.4 设计科学的消毒方式

有些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差, 主要是执行的消毒程序不科学。畜禽养殖场现行的有两种消毒方式, 一种是消毒代替清洁, 直接消毒;另一种是先清洁被消毒物上的有机物质障碍后再消毒。把现行两种消毒方式综合起来, 设计把一次消毒改为二次消毒, 具体为:第一次是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剂直接进行消毒, 待一定作用时间后, 清洁被消毒物上的有机物质或其它障碍物质, 再用消毒药剂重复消毒1次。这种二次消毒科学彻底, 消毒效果好。

3.5 科学消毒

有的农户在畜禽养殖场的消毒时, 往往是用消毒药剂全面喷洒1次就算消毒完了, 不注意应用浓度和接触作用时间, 这样达不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应让被消毒物充分与消毒药剂接触, 有效消毒浓度至少300m/m2。要掌握好消毒作用时间, 当接触时间过短时, 往往达不到杀灭的目的, 只有达到规定作用时间后才能保证消毒药剂将病原体杀灭。在畜禽养殖场内应用熏蒸消毒时, 还需注意保证相对的温度, 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工作中, 不要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剂混合使用, 以免出现配伍禁忌而产生拮抗现象, 降低消毒效果。

3.6 严把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的消毒关

在畜禽养殖场内, 虽然都执行了严格的消毒工作, 又在进出口设置了消毒槽, 但还不能完全切断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必须严格控制场外人员进出, 定期更换消毒槽中的消毒药剂, 以防挥发后失去药效。饲养管理人员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与健康, 入场前需在洗手池清洗, 换上工作帽、工作服和工作靴。车辆、饲养工具及关物品等进出要经过严格消毒。只有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从严把关, 才能保证场内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

3.7 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浅谈畜禽养殖场的消毒 篇4

1 消毒分类

畜禽养殖场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可分以下三种:

1.1 预防性消毒

指尚未发生动物疫病, 结合日常饲养管理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此类消毒一般1~3天进行一次, 每1~2周进行一次全面大消毒。

1.2 临时消毒

发生传染病时, 为及时消灭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对象为患病动物所在的畜禽舍、隔离场地以及被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场所、用具和物品定期消毒。

1.3 终末消毒

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 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 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2 常用消毒方法

2.1 机械性清除

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 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

2.2 物理消毒法

利用阳光、紫外线线、高温等手段杀灭病原体。

2.3 化学消毒法

即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在兽医防疫实践中常用此法。

2.4 生物热消毒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 主要用于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3 不同消毒方法特点

(1) 机械性清除是消毒工作的第一步, 清扫、洗刷可以除去环境中85%左右的病原体, 而且能去除各种有机物对病原体的保护作用, 使随后的化学消毒剂对病原体发挥更好的杀灭作用。 (2) 阳光消毒对于牧场、草地、畜栏、用具和物品等的消毒意义较大, 但阳光的消毒能力大小取决于季节、时间、纬度、天气等因素, 因此, 利用阳光消毒要灵活掌握, 并配合使用其他消毒方法。 (3) 紫外线消毒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敏感, 革兰氏阳性菌次之, 对细菌芽孢无效。紫外线消毒受很多因素影响, 受安装的高度、灯管清洁程度与数量等有关, 紫外线对表面光滑物体消毒效果较好, 但对人有一定的损害, 消毒时人必须离开现场。 (4) 煮沸消毒是高温消毒中最常用而又效果确实的方法, 大部分非芽孢病原体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孢在煮沸后15~30min内亦能致死。煮沸1~2h可以消灭所有的病原体。各种金属、木质、玻璃用具以及衣服等都可以进行煮沸消毒, 将耐煮污染物品浸入含水容品内, 加入少许碱类物质 (如2%苏打) 可使蛋白、脂肪溶解, 防止金属生锈, 提高沸点, 增强消毒作用。 (5) 化学消毒是畜禽养殖场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效果决定于许多因素, 如病原体的抵抗力特点、所处环境的情况和性质、消毒时的温度、药剂的浓度、作用时间长短等。选择化学消毒药时应考虑对该病原体的消毒力强、对人和动物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消毒作用、价廉易得和使用方便等因素。 (6) 生物热消毒是利用粪便中微生物发酵产热, 杀死病原体 (芽孢除外) 、寄生虫卵, 同时又保持了粪便的良好肥效,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由芽孢病菌所致疾疫 (如炭疽等) 粪便消毒。

4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特点

(1) 广谱高效:对常见的病毒、细菌和霉菌均有良好的效果, 杀灭时间短, 作用迅速。 (2) 使用安全: (1) 对人畜安全无害:无刺激气味, 不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带畜 (禽) 消毒安全。 (2) 对设备及用具无腐蚀性。 (3) 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 (3) 作用速度快。 (4) 穿透性强:能够穿透物体表面的有机物, 杀灭病原。 (5) 性能稳定:不易受温度和水质的变化而影响消毒效果, 配成的溶液不易降解, 长时间有效, 并且可在低温下使用。

5 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5.1 消毒药的选择

病原微生物对不同的消毒药的敏感性不同, 因此, 在选用消毒药时应针对消毒对象, 有的放矢, 正确选择。一般病毒对碱、甲醛较敏感, 而对酚类抵抗力强, 大多数消毒药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但对形成芽孢的杆菌作用却很小。

5.2 消毒药浓度

使用消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按照说明书要求配制实际所需浓度, 绝大多数消毒药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 但如果浓度过浓并不一定能提高消毒效力, 如70%的酒精消毒效果大于90%;另外消毒药要现配现用, 不宜久贮。

5.3 消毒时间

不同病原体对不同消毒药物敏感程度不一样, 对杀灭病原体所需时间也不同, 一般消毒时间越长, 消毒效果越好。

5.4 温度和湿度

消毒效果与温度正相关, 温度越高, 效果越好。熏蒸等消毒方式, 对湿度也有要求, 一般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

5.5 酸碱度

消毒剂杀菌作用受pH的影响。如戊二醛本身中性, 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当加入碳酸氢钠后才发挥杀菌作用。新洁尔灭杀菌作用在pH愈低时所需杀菌浓度愈高。pH也影响消毒剂的电离度, 一般来说未电离的分子, 较易通过细胞壁, 杀菌效果好。

5.6 有机物

环境中的粪污、脓血等有机物与消毒剂结合, 严重降低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因此消毒前务必清扫消毒场地。

5.7 联合用药

两种消毒药合用时, 可出现增强或减弱的效果。生产中常见到两种消毒药合用, 可产生相互拮抗, 使药效降低, 如阴离子清洁剂肥皂与阳离子清洁剂苯扎溴铵共用时, 可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消毒效果减弱, 甚至完全消失。此外合理的联合用药也能增强消毒效果。例如洗必泰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强, 杀菌效果更好;在戊二醛内加入合适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则消毒作用大大加强。

5.8 水质硬度

硬水中的Ca2+和Mg2+能与季铵盐类、氯己定或碘附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 降低其抗菌效力。

5.9 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

长期固定使用单一消毒药, 细菌、病毒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同时由于杀菌谱较窄, 可能不能杀灭某种致病菌, 使其大量繁殖, 导致疾病发生。因此, 养殖消毒最好是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轮换使用。

5.10 人员责任心

畜禽养殖场消毒人员如果没有责任心, 做事马虎、不认真, 消毒药再好, 消毒效果也会受影响。

6 畜禽养殖场的消毒

6.1 进出人员消毒

不要让外来人员随意进入, 人员进入场区时, 必须严格消毒程序:经洗澡、更衣, 换鞋后, 方可进入。

6.2 畜禽舍消毒:

每批畜禽调出后, 畜禽舍要彻底清扫干净, 用水浸泡、冲洗, 然后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间隔5~7d后, 方可转入下批新畜禽。

6.3 环境消毒

畜禽舍周围环境要定期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畜禽养殖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 定期用漂白粉消毒。大门口与畜禽舍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

6.4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料车、扫帚、铁铣等用具进行消毒, 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 也可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6.5 带畜 (禽) 消毒

定期带畜 (禽) 消毒, 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带畜 (禽) 消毒, 不要使用甲醛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消毒剂, 此类消毒剂对人体及动物黏膜有刺激作用。动物在采用喷雾、饮水等途径接种活疫苗时, 最好不要进行消毒, 以防消毒剂造成活疫苗失效。

6.6 售畜 (禽) 台的消毒

养殖场出售畜禽时应对购畜 (禽) 车辆认真消毒, 装畜 (禽) 时场内人员不可踏上车辆, 装载结束后应做好售畜 (禽) 台清洗工作, 并做好售畜 (禽) 台、工具与人员消毒。

6.7 储粪场消毒

畜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场区的储粪池, 统一在硬化的水泥地内堆积发酵。储粪场周围要定期消毒, 可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

6.8 病尸消毒

畜禽病死后, 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圈舍、隔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洗并进行消毒, 以防止疫病蔓延。

6.9 填写消毒记录

将消毒时的执行人员、消毒对象、消毒药品种、配制浓度、消毒方法、消毒时间等详细情况记入《消毒记录表》, 以便查找。

畜禽常用消毒药的特点及使用 篇5

1 碱类

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 一般具有较高的消毒效果, 适宜环境的消毒效果, 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 价格较低。

1.1 氢氧化钠

又名苛性钠或烧碱, 常用于病毒性疾病, 如猪瘟、口蹄疫以及细菌感染的环境及用具的消毒。一般用2%的溶液喷洒, 宜加热使用。消毒前应先转移畜禽, 消毒后隔半天, 用清水冲洗饲槽、地面后才能再进畜禽。此药有较强的腐蚀性, 人畜皮肤应避免药液直接接触, 不能用于刀、剪、衣服、毛巾的消毒。主要用于场地, 栏舍等消毒。2%~4%溶液可杀死病毒和繁殖型细菌。4%溶液45 min可杀死芽孢。实践中常配制成2%溶液用于消毒。消毒1~2 h后, 用清水冲洗干净。

1.2 生石灰

具有强碱性, 最大的特点是价廉易得。实践中, 常用10%~20%的石灰乳。1 kg石灰加水1 kg, 煮成熟石灰后再加入4 kg水拌成乳剂, 即成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墙体、栏舍, 地面、畜禽圈舍、用具、车辆、粪便的消毒, 或直接加于被消毒的液体中, 或洒在阴湿地面、粪池周围及污水沟等处消毒。对大多数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应现配现用, 不宜久贮, 如用1%~2%的烧水与石灰乳混合, 效果更好。

1.3 草木灰水

常用30%的浓度, 配制时取3 kg新鲜草木灰, 加水10 kg后煮沸1 h, 用于圈舍和地面的消毒, 对病毒、细菌均有效。加热到70℃时使用, 效果更好。

2 氧化剂类

主要通过氧化作用来实现, 但易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 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

2.1 高锰酸钾

强氧化剂。常用于圈舍消毒, 也可用于食槽和水槽清洗消毒, 配制浓度为0.05%~0.1%。密闭房间也可以与甲醛熏蒸消毒, 按照甲醛 (40%) 10 mL/m3、高锰酸钾5 g/m3计算用量。不同情况下, 用量有所不同, 但比例为2∶1, 消毒时间一般为20~30 min, 消毒后密闭24 h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2 过氧乙酸

强氧化剂。有广谱杀菌作用, 作用快而强, 能杀死细菌、霉菌、芽孢及病毒。浓度为0.5%, 可用于环境、用具消毒。0.04%~0.2%溶液用于耐腐蚀小物件品的浸泡消毒;0.3%~0.5%溶液用于畜禽带体消毒;3%~5%溶液加热熏蒸, 每㎡空间用2~5 mL, 熏蒸后密闭门窗1~2 h。

2.3 二氧化氯

杀菌能力是氧气的3~5倍。可应用于畜禽肌体、饮水、栏舍空气、地面、设施等消毒, 以及鲜活饲料消毒保鲜和除臭, 使用安全、方便, 消毒除臭作用强, 用药成本相对较低。

3 卤素类

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 氟化钠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的杀菌力, 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 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8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蒸发等条件影响而失效。而且其消毒力受污物的影响大, 需要在强酸下才有效, 碱性条件下效果降低。包括:漂白粉、碘酊、氯胺、二氧异氰尿酸钠、二氧异氰尿酸钠烟熏剂等。

3.1 漂白粉

杀菌作用快而强, 价廉而有效。一般配成10%~20%混悬液, 广泛应用于圈舍、食槽、地面、粪池、排泄物、车辆、饮水等消毒。但应注意密封保存, 现配现用, 不能用于金属和纺织品消毒。作饮水消毒时, 可配制成0.6%~1%溶液;每100 kg水用漂白粉0.7 g或漂白精2片, 投入30 min后即可使用。地面和路面可撒干粉再喷水;粪便和污水消毒可按1∶5的用量, 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漂白粉。

3.2 碘酊

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皮肤消毒药, 也可作饮水消毒。碘甘油, 常用于消毒黏膜。皮肤消毒, 浓度为2%或5%饮水消毒:在每升水中加入2%碘酊5~6滴。碘甘油为含碘1%的甘油制剂。

3.3 二氧异氰尿酸钠

主要用于养殖场地喷洒消毒和浸泡消毒。也可用于饮水消毒和畜禽带体消毒。消毒力较强。使用时按说明书标明的消毒对象和稀释比例配制。

3.4 二氧异氰尿酸钠烟熏剂

可用于畜禽栏舍、饲养用具及蚕室消毒。每m2空间用2~3 g、置于畜禽栏舍、蚕室中, 关闭门窗, 点燃后人即离开, 密闭24 h后通风换气。

4 酚类

能抑制和杀死大部分细菌的繁殖体。真菌、病毒对石碳酸不太敏感。对位、间位、邻位甲酸的杀菌力强, 混合物称三甲酚。来苏儿比酚杀菌力大4倍。酚类消毒力较高, 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 污染环境, 价格也较高。包括:苯酚、鱼石脂、甲酚等。

4.1 来苏儿 (煤酚皂、甲酚皂)

以2%~3%的溶液作圈舍、食槽、用具、场地、排泄物的消毒, 1%~2%的溶液可用于手的消毒。臭药水 (克辽林) 的浓度和用法与来苏尔相同。

4.2 苯酚

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 例如质量分数为0.5%~3%的苯酚水溶液可用于消毒外科手术用具等。一般消毒需用3%~5%浓度的水溶液。因为它的毒性较大, 目前已不大使用。

5 醛

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具, 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 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长期使用会致癌, 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致麻痹死亡, 甲醛的消毒力受污物、温度、湿度影响大。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5.1 甲醛 (福尔马林)

能杀细菌、芽胞和病毒。1%~5%的溶液用于圈舍、环境、用具的消毒。作室内空间和物体薰蒸消毒时, 按每立方米空间用40%的甲醛水溶液40 m L, 加高猛酸钾20 g配制, 密闭熏蒸12~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熏蒸时室温最好不低于15℃。相对湿度在70%左右。含37%~40%的甲醛水溶液。杀菌谱广, 对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等均有效。2%~5%水溶液用于墙壁、地面、食槽及用具消毒。

5.2 戊二醛

(1) 本品的碱性水溶液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当pH为7.5~8.5时的作用最强,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病毒, 作用较甲醛强2~10倍, 是一种较好的灭菌剂; (2) 5%碱性水溶液 (加入0.3%碳酸氢钠, 将pH调为7.7~8.3) , 在20℃下, 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繁殖体, 作用时间只需1~2 min;杀灭真菌所需的时间相同。其2%的碱性水溶液杀灭结核桿菌的作用需30 min以上;杀灭各种病毒如泡疹病毒、牛痘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需作用10 min, 但杀灭真菌的芽胞则需3 h左右; (3) 2%碱性异丙醇水溶液 (70%异丙醇加0.3%碳酸氢钠) , 能在数分钟内杀灭结核杆菌, 于2~3 h内杀灭枯草杆菌、短小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芽胞, 可用于消毒内窥镜、温度计、橡胶与塑胶制品以及不能用加热法来消毒的各种医疗器械; (4) 戊二醛原为一种病理标本固定剂, 近十余年来始发现它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且在某些方面较甲醛优越, 故正在逐渐推广使用。但其价格较贵, 有待于大量生产后才能广泛用于卫生防疫消毒方面。

6 季铵盐

季铵盐类消毒剂, 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 临床上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 也可用于手消毒, 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6.1 百毒杀

双链季铵盐类广谱杀菌消毒剂。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和腐蚀性, 可带体消毒。配制成0.03%浓度用于畜禽圈舍、环境、用具、种蛋、孵化室消毒, 0.01%浓度用于饮水消毒, 安全有效。

6.2 菌毒灭

复合双链季铵盐类杀菌消毒剂。广谱、高效、无毒, 对病毒、细菌、霉菌及支原体等都有杀灭作用。饮水消毒稀释1 500~2 000倍;环境、栏舍、用具消毒稀释500~1 000倍;发病时消毒稀释300倍。

延伸阅读

使用消毒药应注意的五大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消毒药的效力, 应注意以下五大因素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敏感性。不同的病原微生物, 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病毒对碱和甲醛很敏感, 而对酚类的抵抗力却很低。大多数的消毒剂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但对细菌的芽孢和病毒作用很小, 因此在消毒时, 应考虑致病微生物的特点, 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消毒药。

二、消毒剂的浓度。一般来说, 消毒剂的浓度越高, 杀菌力也就越强, 但随着消毒剂浓度增高, 对活组织 (畜禽体) 的毒性也就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消毒药的效力也就不再是增高。因此, 在使用中应选择有效和安全的杀菌浓度, 如70%~75%的酒精杀菌效果要比95%的酒精好。

三、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 消毒剂的效力同消毒作用时间成正比, 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并作用的时越长, 其消毒效果就越好。作用时间如果太短, 往往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四、消毒剂的温度。消毒剂的杀菌效力与温度成正比, 温度增高, 杀菌效力增强, 因而夏季消毒作用比冬季要强。

畜禽常用消毒药的配置与使用 篇6

1 20%~30%草木灰 (主含碳酸钾)

取筛过的草木杰10~15kg, 加水35~40kg搅拌均匀后, 待续煮沸1h, 补足蒸发的水分即成。主要用于圈舍、运动场、墙壁及食槽的消毒, 应注意水温在50~70℃时效果最好。

2 10%~20%石灰乳 (氢氧化钙)

取生石灰加水5kg, 待化匀糊后, 再加入40~45kg水即成。用于圈舍及场地的消毒, 现配现用, 搅拌均匀。

3 石灰粉 (氧化钙)

取生石灰块5kg, 加水2.5~3kg, 化为粉状。用于舍内地面及运动场的消毒, 兼有吸潮作用, 过久无效。

4 2%火碱 (氢氧化钠)

取火碱1kg, 加水49kg, 充分水解后即成2%的火碱水。如加入少许食盐, 可增强杀菌力。冬季要防止溶液冻结。常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消毒, 如猪瘟、口蹄疫以及细菌性感染时的环境及用具的消毒。因有强烈的腐蚀性, 应注意不要用于金属器械及纺织品的消毒, 更应避免接触家畜皮肤。

5 漂白粉 (含氯石灰)

浅谈畜禽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技术 篇7

1 疫源地消毒原则和程序

1.1 疫源地消毒原则

⑴实施消毒的时间。疫源地消毒时间越早越好, 一般接到快报疫情6~12小时内实施消毒, 其他动物疫病12~48小时内实施消毒。消毒持续时间应根据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及病原体监测结果确定。

⑵实施消毒的范围。消毒范围应为可能被传染病动物排出病原体污染的范围或根据疫情监测的结果确定。

⑶消毒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及病原体种类而定。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和造成环境污染。

⑷疑似及不明原因动物疫病疫源地的消毒处理。对疑似疫病疫源地按疑似的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不明原因的, 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确定消毒对象和范围, 采取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⑸疫源地消毒中的杀虫、灭鼠。疫区内的吸血昆虫、老鼠在疫病传播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疫源地实施消毒的同时, 应做好疫源地的杀虫、灭鼠工作。

1.2 疫源地消毒程序

⑴消毒人员在接收到疫源地消毒通知后, 应立即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并迅速到疫点实施消毒工作。了解动物发病及活动场所情况,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 更换工作服或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 必要时戴上防护眼镜。

⑵消毒时先丈量消毒面积或体积, 配置消毒药。先应消毒有关通道, 然后再对疫点进行消毒。消毒时应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 从里到外, 按一定顺序进行。

⑶消毒完毕后, 及时将衣物脱下, 将脏的一面卷在里面, 连同胶鞋一起放入消毒液桶内, 进行彻底消毒。

2 疫源地消毒对象和方法的选择

2.1 疫源地消毒对象

包括病畜禽所在的房舍、隔离场地、病畜禽尸体、排泄物、分泌物及被病原体污染和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疫源地消毒对象的选择, 应根据所发生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病原体排出途径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 应抓住重点, 保证疫源地消毒的实际效果。如肠道传染病, 消毒对象主要是病畜禽排出的粪便, 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场所等;呼吸道传染病, 则主要是消毒空气、分泌物及污染的物品等。

2.2 疫源地消毒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及消毒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但消毒时应注意:

⑴消毒对象的性质。消毒排泄物、分泌物、垃圾等废弃物时, 只需考虑消毒效果。而消毒那些有价值物品时, 则应注意既不损害被消毒物品, 又要保证确实的消毒效果, 如金属笼具等不能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消毒剂等。对饲槽、饮水器等消毒, 不宜使用有毒的化学消毒剂。对含有大量有机物的环境及污物消毒时, 不但消耗消毒剂, 而且由于蛋白质的凝固而对微生物起保护作用, 故不宜用凝固蛋白质性能强的消毒剂。垂直光滑的表面, 喷洒药物不宜滞留, 应用消毒液冲洗或擦拭。粗糙的表面, 易于滞留药物, 可用消毒液喷雾处理。

⑵消毒现场的特点。疫源地按其范围大小可分为疫点和疫区两种。疫点或疫区的环境条件对选择消毒方法及消毒效果有很大影响, 如消毒现场的水源、畜禽舍的密闭性能、畜禽舍内有无畜禽等。在水源丰富地区的疫源地, 可采用消毒液喷洒;缺水地区, 则应用粉剂消毒剂撒布。畜禽舍密闭性好时, 可用熏蒸法;密闭性差时, 可用消毒液喷洒。畜禽舍内有动物时, 则应选择毒性及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等。

3 疫源地各种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

3.1 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

患病畜禽的排泄物 (粪、尿、呕吐物) 和分泌物 (浓汁、鼻液、唾液等) 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有机物, 必须及时、彻底地进行消毒。消毒排泄物和分泌物时, 常按其量的数倍的10~20%漂白粉乳液或五分之一量的漂白粉干粉与其作用2~6小时, 也可使用0.5~1%的过氧乙酸或3~6%的来苏儿作用1小时。

3.2 饲槽、水槽、饮水器等用具的消毒

应用化学药物消毒时, 宜选用含氯制剂或过氧乙酸, 以免消毒剂的气味而影响畜禽采食或饮水。消毒时通常是将其浸于1~2%漂白粉清液或0.5%的过氧乙酸中作用30~60分钟或将其浸于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6~12小时。消毒后应用清水将饲槽、水槽、饮水器等冲洗干净。对饲槽、水槽中剩余的饲料、饮水等应进行消毒。

3.3 畜禽舍、运动场的消毒

密闭性能好的畜禽舍, 可使用熏蒸法消毒;密闭性能差的畜禽舍以及运动场所, 可使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在消毒墙壁、地面时, 必须保证所有地方都喷湿。在严重污染的地方应反复喷洒2~3次, 或掘地30厘米, 将表层土伴以漂白粉, 埋入后以干净泥土压实。

3.4 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

合理安全地处理尸体, 在防治畜禽传染病和维护公共卫生上都有重大意义。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方法有掩埋、焚烧、化制和发酵4种。

⑴掩埋法。此法简便易行, 但不是彻底处理的方法, 故烈性传染病尸体不宜掩埋。在掩埋病畜禽尸体时, 应选择远离住宅、农牧场、水源、草原及道路的僻静地方, 土质干燥、地势高、地下水位低, 并避开水流、山洪的冲刷。掩埋坑的长度和宽度以能容纳侧卧的病畜禽尸体即可, 从坑沿到尸体上表面的深度不得少于1.5~2米。掩埋前, 将坑底铺上2~5厘米的石灰, 尸体投入后, 将污染的土壤、捆绊尸体的绳索一起抛入坑内, 再撒上一层石灰, 填土夯实。

⑵焚烧法。此法是销毁尸体, 消灭病原最彻底的方法, 但消耗大量燃料, 所以非烈性传染病尸体不常用。焚烧尸体要注意防火, 选择离村庄较远、下风头的地方, 在焚尸坑内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送火化场焚化, 小动物尸体有时可送锅炉房焚烧, 尸体坑形式有以下几种:

十字坑:挖十字形的沟, 沟长2.6米、宽0.6米、深0.5米, 在两沟交叉处坑底堆放干草和木柴, 沟沿横架两根粗的湿木棍, 然后将尸体放在架上倒以煤油, 从下面点火, 一直将尸体烧成黑炭为止, 就地埋在坑内。

单坑:挖1个长2.5米、宽1.5米、深0.7米的坑。将挖出的土堆积在四周做成土埂, 坑内架满木柴, 坑沿横架数根粗湿木棍, 将尸体架上, 焚烧同十字坑。

双层坑:先挖1个长宽各2米, 深0.75米的沟, 在沟的底部再挖1个长2米、宽1米、深0.75米的小沟, 做成双层坑。在小沟底部铺上干草和木柴, 两端各留出18~20厘米的空隙, 以便吸入空气助燃, 在小沟沟沿横架数根粗湿木棍, 将尸体放在架上, 焚烧同十字坑。

⑶化制法。将病死畜禽尸体放入特设的加工器中进行炼制, 达到消毒的目的, 同时保留油脂、骨粉、肉粉等做工业用或动物饲料。尸体化制时要求有一定的设备条件, 在基层可采用土法化制方法, 将尸体或组织块放在有盖铁锅内进行烧煮炼制, 直至骨肉松脆为止。

⑷发酵法。将尸体抛入坑内, 利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发酵分解, 从而起到消毒除害的作用。尸体一般为井式, 深9~10米, 直径2~3米坑口有一木盖, 经3~5个月发酵处理后, 尸体即可完全腐败分解。

上一篇:信号交叉口下一篇:反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