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专业

2024-09-10

畜禽专业(共12篇)

畜禽专业 篇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畜禽专业合作社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并制约了畜牧业做大做强。笔者通过走访调查, 认真分析解剖了泸县畜禽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问题, 形成以下报告。

1 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泸县畜禽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品种主要是生猪、肉鸡和肉鸭。到2012年7月, 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9个, 注册资金达10 565.9万元, 社员6 758人, 带动农户87 923户。省级示范社1个, 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

1.2 专业合作社举办方式多样

一是由原有的专业协会过渡而来, 基础条件好, 组织能力较强, 有一定经济实力。此类专业合作社有2家, 占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社总数的3.4%。二是由基层站领办。他们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系统的优势, 为社员提供种苗、防疫、兽药、饲料及销售信息等服务。三是由当地养殖专业大户或经纪人牵头领办。他们利用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掌握的市场信息, 组织周边的养殖户共同发展。四是由龙头企业组建。龙头企业在原料供应、信息沟通、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 同时也为周边的养殖户提供便宜的原料供应, 并帮助解决其产品销售。

1.3 专业合作社助推畜牧经济发展

一是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促进了农民增收。畜禽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模式, 把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 按“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 通过订单及产销合同来指导农民的生产。二是推动了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畜禽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和龙头企业, 下联农户, 通过自我管理实现发展壮大。三是推动了畜牧业品牌的建设。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注重品牌创建, “蜀龙”仔猪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名牌产品”和“四川省著名商标”, “雨坛”种蛋鸭获“中国西部博览会知名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了县外、市外、省外、国外市场的开拓, 助推了畜牧业发展。

2 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作社登记注册标准太低合作社登记注册简单、准入标准太低, 没有退出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量达到5人以上就符合办社条件, 加上相关政府部门追求政绩考核, 同一行政区域内同类的专业合作社就有5家之多, 没有合作意识, 导致恶性竞争、压级压价、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2.2 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到位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社员除了按交易获得应得利润外, 还应根据社员与合作社实际交易量 (额) 的多少进行二次利润分配。但在实际调研中, 能如此做的合作社寥寥无几。不少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写在墙, 仅流于形式。

2.3 专业合作社缺乏后劲

一是专业合作社没有开办经费, 绝大多数都是租用一个很小的场地, 或者把专业合作社的牌子直接挂在别的经营门市上。二是专业合作社经营资本少, 单笔生意小, 又缺乏市场价格话语权, 一年基本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多年来国家的项目投资都用在基地产业发展上, 对产品的升级和市场的开辟力不从心。

2.4 缺少管理和技术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专业合作社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对社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 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的人才需求更大了, 现有的合作社成员90%以上都是因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人员, 文化水平低, 年龄大, 传统意识强, 不会管理、不懂技术, 严重制约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 建议及对策

3.1 整合提高, 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 在同一个乡镇范围内, 将同类专业合作社整合成一个, 镇与镇间的同类专业合作社实行强强联合, 便于批量组织购买饲料、药品、疫苗等, 降低生产成本, 批量组织产品对外销售, 降低营销成本, 增加社员的养殖效益。二是通过互联网以养殖户的手机为终端建立电子信息服务平台, 围绕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优质服务。

3.2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 资金短缺、积累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信息闭塞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 增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 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载体, 支持专业合作社在现代畜牧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3 提供优质服务,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排忧解难

鼓励金融部门为经营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 由政府贴息, 帮助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扎实的产业基础, 做到扶持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带动一个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农民群众的效果。

畜禽专业 篇2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返乡农民工,农民技术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生和创业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养殖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3、能够承担猪、禽、奶牛、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三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2、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型牧场建设与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关系,新型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应具备的素质和对政策的理解,做好现代养殖业。

(二)专业基础课程

1、养殖技术基础

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基础、环境卫生基础和生态养殖技术知识。

2、应用文写作,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3、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农业法的基本法律,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4、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讲述解剖生理基础、临床诊疗基础、病理基础、兽医微生物与疾病预防和药物应用基础等知识。

5、规模养猪技术 讲述猪的特性,猪的品种及利用,种猪选育,猪的营养与饲料,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种猪饲养管理,仔猪的培育,肉猪饲养管理和猪舍的环境管理,规模化猪场的规划与组织等。

6、规模养禽技术

讲述鸡的营养及饲料配合,鸡的繁育,鸡的孵化技术,蛋鸡饲养管理,肉鸡饲养管理,规模化养禽的规划与组织等。

7、经济动物生产技术

讲授本地动物生产特性,繁育、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技术。

8、畜牧企业经营管理

讲授企业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企业制度与计划管理,企业账务与成本核算,质量控制以及市场预测与经营决策等内容。

9、奶牛生产技术

讲授良种奶牛繁育,饲料调控,饲养管理技术,原料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福利与小区建设等。

10、牛羊生产技术 讲授肉牛、羊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营养与饲料管理,优质牛羊肉生产技术,放牧与舍饲技术等。

11、猪病防治技术

主要讲授猪病预防、猪病诊疗方法,猪传染病、猪寄生虫病、猪普通病的防治技术等。

12、禽病防治技术

讲授禽病预防、诊疗方法、禽类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等。吉

13、奶牛疾病防治技术

讲授奶牛疾病预防,营养代谢病防治,繁殖障碍防治技术和肢蹄健康等。

14、牛羊病防治技术

讲授肉牛、羊病预防、诊疗方法、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防治等。

(三)实践活动

根据教材进度和当地实际安排各种实践活动。

四、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期 教学时数/理/技 学分 考试/考查

A 01 法律基础与农村法规 1 60 4 考查

02 农业基础化学 2 128 10 考试

03 兽医学 3 192 11 考试 04 家禽饲养学 2 128 11 考试

05 畜牧基础 2 128 11 考试

06 新农村建设 2 60 8 考试

07 应用文写作 2 128 9 考试

小 计 824 64

B 08 山羊农户规模饲养技术 2 160 10 考试

09 肉鸡农户规模饲养技术 2 128 10 考试

生猪农户规模饲养技术 2 128 10 考试

兽医药物临床应用 2 128 10 考试

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 2 128 10 考试

肉牛农户规模饲养技术 2 128 10 考试

山羊农户规模饲养技术 2 136 10 考试

奶牛农户规模饲养技术 2 128 10 考试

畜禽繁育与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2 128 10 考试

畜牧养殖饲料配制技术 2 128 10 考试

畜禽疾病的防治 2 128 10 考试

应开学时(小计)1096 80 注:

1、A代表必修课

2、B代表选修课

3、技能包括其它实践活动

五、教学要求

1、授课:由学校组织老师进行面授。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

2、自学:学员按教学辅导大纲要求,自学文字教材。自学学时数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得少于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

3、辅导:学员在自学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验: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2)课程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习,(3)毕业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组织学员进行综合性生产实习或社会调查,指导学员写出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4)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或培训。

六、成绩考核

(一)考核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从事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或农机维修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

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或农机维修的业绩,以及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贡献。

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农业机械经营务情况,要求经营服务的规模有扩大、相关机械的使用和维修技能有提高、收入有增加。

(二)考核方式 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均应进行考核,评定成绩。每学期安排学期考试一周,考试科目以4门为宜,每门课程只提供一次正考和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及格者可以按规定多种申请重修考试。

畜禽专业 篇3

摘要:按照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食品安全要从源头监管,作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各级农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动物卫生监督所承担着养殖场的监管工作。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来看,随意抛弃、收购、经营、加工、出售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案件在有些地方时有发生。病死猪及产品携带病原体,如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任意处置,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这虽然属于个别情况,也充分暴露出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不力的问题,养殖场包联兽医形同虚设。笔者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带来一些监管启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畜禽;养殖;监管;无害化处理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2014年博士、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模式初步研究”(14GK40)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42

1基本情况

目前,畜禽养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一家一户散养到建立养殖小区到规模化养殖,随着生态养殖的提倡推广,畜禽产品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个别养殖场(户)违反《动物防疫法》、《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及相关法律法规,随意抛弃病死动物,严重污染环境,给疫病的传播带来了隐患,更有一些不法商贩收购、经营、加工、出售病死畜禽,给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例如:新闻媒体曝光上海黄浦江松江段及上游水域漂浮死猪事件、江西高安市不法商贩收购、经营、加工、出售病死猪事件,都说明无害化处理机制亟待完善,养殖场户病死畜禽的处置监管需要进一步强化,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发生。

2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养殖场法律意识淡薄,加之国家在无害化处理方面只对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补贴80元,生猪定点屠宰场880元,其他畜禽死亡没有补贴,这也是造成死亡畜禽随意抛弃的原因之一。

二是由于辖区养殖场多,兽医人员不足,包联兽医监管不过来,使得死亡畜禽被随意抛弃。

三是全市目前未建立统一规模的无害化处理厂。

四是由于无害化处理补贴低,而无害化处理费用按照法律规定要由货主来承担。

五是个别养殖场(户)去掉随意抛弃死亡生猪的耳标,让监管部门查不清楚来源。

六是宣传不到位,入户宣传、面对面的宣传做得不够,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七是监督管理查处不力,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往往接到举报后,在查不清楚来源的情况下出人出钱租赁挖掘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又无专项经费,处于两难境地。

3建议及措施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工作,采取各种不同方式的宣传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解决动物防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养殖场(户)做到懂法、学法、守法、遵法。要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引导,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单、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方式,宣传“五不一处理”规定,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乱弃,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宣传掩埋、销毁、无害化处理池等科学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宣传国家对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每头病死猪80元的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养殖者,用好该项政策,发挥其在推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参考市场合格肉品平均价格,逐步增加扩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种及费用补贴。建立完善科学的费用补贴机制。

三是建立长效无害化处理机制,把畜禽无害化处理费用作为每年财政部门预算纳入当年财政,作为应急处置无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费用支出。

四是根据当地畜禽存出栏量实际情况,建立统一适合当地病死畜禽死亡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厂。

五是辖区养殖场(户)比较多的县(区)建议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实施联合监管,以弥补县(区)人员不足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六是进一步明确从事畜禽饲养等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

七是监管部门要按照监督检查记录表的格式,真实、全面地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包括记录检查对象、检查时间、检查过程、检查方法、检查内容、检查的人员、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处理意见、检查对象签字等,确保监督检查资料详实,记录完整,确保每次检查有据可查。

八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报告病死畜禽死亡情况的养殖场(户)及随意抛弃处置病死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坚决打击不按规定处理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依法立案侦查。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加大监管频次,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4结论

鉴于我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病死畜禽数量较大,无害化处理水平偏低,随意处置现象时有发生,按照国家“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建立区域和部门联防联动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条件。切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责任追究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畜禽专业 篇4

1 畜禽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基本状况

据调查统计, 目前全县共培育和发展畜禽专业合作组织34家, 其中养羊业16家、养猪业2家、养禽业5家、养牛业2家、养兔业2家、养鱼业3家、特种养殖业4家。总注册资金达4 453万元, 会员216人, 其中养殖大户83人, 占成员数的38.43%;村干部37人, 占成员数的17.13%;其他9人, 占成员数的44.44%, 畜禽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5 000多户。

1.1 创建方式

都安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涉及以下两种创建方式:一是由经济能人带头兴办的有20家, 占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的58.82%;二是由养殖户自愿联合组建的有14家, 占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的41.18%。

1.2 登记形式及时间

通过调查, 34家畜禽专业合作组织都在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了登记注册,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且都有较规范的章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从登记时间上看, 在2010年以前登记注册的有6家, 占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的17.65%;其余都是在2010年之后登记注册, 占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的82.35%, 而且现在经营情况较好能够突出各方面相对成熟的合作社, 都比较注重发展品牌优势, 注册了特有的商标, 大大提高了都安县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1.3 主要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 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专业性生产经营活动, 比如都安益达山羊品改专业合作社、都安安大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都安瑶乡土鸡饲养专业合作社、都安岭城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都安顺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都是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组建起来的, 这些养殖合作社主要分布在地苏、澄江、高岭、安阳等乡镇, 这种区域产业化十分有利于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 有利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1.4 成功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做法

1.4.1 健全组织机构

合作社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 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技术服务部和销售部四个部门, 各部门各司其职, 对内服务社员, 对外开展营销、市场调研和经营决策。

1.4.2 规范内部管理

为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 合作社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入社资格审查与劝退制度、财务会计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销售管理办法等, 确保了合作社的规范运作, 为社员增产增收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财务管理上, 合作社聘请了专职会计, 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账目实行日清月结, 饲料、药品、物品在每月底进行盘点清理。开支实行理事长一支笔签字制度, 重大开支提请理事会讨论决定。增加资金监管透明度, 确保有限资金充分发挥其作用。

1.4.3 树立合作经营理念

为扩大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营力度, 大多数合作社采取信息共享、统一服务, 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三免”、“六统一”为成员提供服务, 即免费常规防疫、免费技术指导、免费技术培训。统一畜禽种苗、统一生产资料供应, 统一防疫制度、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合作社通过“三免”和“六统一”, 为社员提供统一的防疫技术规范、营销渠道, 降低了防疫风险, 解决了农民生产和销售难题。

1.4.4 狠抓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提高养殖技术和产品质量, 合作社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方式, 组织社员外出考察, 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为社员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2 专合组织取得的成效

2.1 增强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 改变了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 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 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 不仅有效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而且由于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 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2.2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 把农民组织起来, 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 从而有效地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推进畜禽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畜禽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3 打造了优质畜禽品牌

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座谈等多种方式, 推广新型实用技术,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准入, 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 全县打造培育出了瑶赛牌土鸡、野山猪、红心蛋、瑶啊哥牌酱卤系列山羊肉产品等品牌, 实现全县农产品无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2.4 防止了不正当竞争

在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以前, 畜禽销售以农民赶集散户交易为主, 外地运销户则是随机在市场上寻找货源, 双方对市场情况都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 市场上个别中间商借机压价, 抬价, 欺行霸市, 使产销双方利益受损。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 市场逐步规范, 由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市场情况, 统一制定畜禽销售价格, 并由专业合作组织出面与客商签订合同, 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 有效地保护了产销双方的利益。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不一, 发展不平衡

尽管近几年都安县的畜禽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但还存在着合作社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 多数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力不强, 有的甚至存在名义社员。为争夺货源而成立合作组织, 真正上规模的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在总数中占的比例较低, 在全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中, 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的没有几家。

3.2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 都安县畜禽专业合作组织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农民, 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由内部人员担任, 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 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 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 但是另一方面, 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 人才问题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3 资金短缺, 难以做大做强

由于畜禽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 但目前大部分的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发展初期, 经济实力薄弱, 资产普遍无法评估抵押, 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许多专业合作组织只能借民间高息资金周转, 这更加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支持力度, 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重视是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 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 各级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畜禽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管理, 通过采取普遍培养, 重点选拔, 有效推进的方式, 和先发展后规范的模式, 指导和规范合作社的发展。

4.2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把专业合作组织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 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 要根据各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 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条件较好、组织规范、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 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专项扶持, 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

4.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增强发展潜力

畜禽专业 篇5

典 型 材 料

刘光洲(2012.3.8)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刘光洲,来自楼德镇。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作典型发言。宏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600万元,合作社现有社员300户,肉鸭月存栏量100万只,肉鸡月存栏量20万只,月销售饲料5000吨。2011年总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合作社连续三年被市、镇两级评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先进单位。

合作社始终坚持以“服务社员,致富农民”为宗旨,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养殖户解决产,供,销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

一是员工管理规范。合作社成立了饲料配送和技术服务两个车队。饲料配送车队拥有饲料运输车12辆,专门负责向养殖户运送定量饲料;技术服务车队拥有服务车8辆,专业人员20人。按照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将专业服务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业务推广;另一部分负责养殖户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从建棚选址到日常管理真正实现手把手“保姆式”的免费上门服务。

二是财务管理规范。合作社拥有财务人员8人,严格按照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账管理,每周六定为养殖户的账目结算日,必须在这一天把一周内养殖户已出售毛鸡、毛

鸭的账目全部结清,从不拖欠。同时聘请专家对养殖户的效益进行分析,当场查原因,摆问题,帮助养殖户逐步提高养殖水平。

三是养殖管理规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提供种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统一防治疫病,统一培训,统一收购,合作共赢、风险共担,解除了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奖励制度规范。合作社规定养殖规模在5000只以上,单只利润最高,全年养殖6批以上参与年终评奖;新建棚每只2元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帮扶广大养殖户扩大规模,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养殖户的热情。

五是技术服务规范。合作社注重对专业服务人员及广大养殖户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截至目前,合作社邀请技术专家举办专题培训22期,开展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技术25期,培训养殖户3000人次。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宏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没有满足。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楼德镇东安门村南部丘岭地带,动工建设1处大型种鸭孵化厂;投资1.2亿元合资兴建屠宰冷藏厂一处,进一步膨胀合作社规模,带动一方畜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突破楼德”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畜禽品种灭绝危机 篇6

月24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对外表示,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大约有22%的家畜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采取果断措施遏制家畜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也是日前在罗马举行的《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报告审查会议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个品种的家养动物灭绝。相关调查专家警告,如果没有相关举措,到2020年左右,人类又将丧失大约2000个家畜家禽品种。而家畜遗传多样性的流失更是关系到未来人类的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动物遗传资源室主任马月辉常常行走在偏远、人烟稀少的山区。他告诉记者,有些地方的本地猪、鸡品种,马月辉第一次调查时还很常见,但是几年以后,他再次去时就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们在整个世界从先人那里继承了动物遗传资源的巨大财富和多样性,我们必须对他们表示敬意。”

北京油鸡与北京鸭的尴尬

在北京市,曾闻名遐迩的北京油鸡也一度濒于灭绝。它是我国珍稀的古老鸡种,原产于京郊,已有300年历史,清史中有“太后非油鸡不食”的记载。1949年,该鸡种曾被列为“开国第一宴”国宴用鸡。出口到日本以后,深受日本人的喜欢,一度被他们誉为“天下第一鸡”。

然而,这种鸡近几十年来却濒临灭绝。这些年很多消费者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的高产鸡种陆续引入北京,而北京油鸡生产周期长,产蛋量低,饲养成本高,因此农民不愿养,导致北京油鸡在原产区的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并出现品种不纯、混杂现象。” 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说。

而纯种北京鸭的遭遇则是北京市畜禽灭绝危机的另一个典型。北京鸭是世界著名的优良肉用鸭标准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的特点,是闻名中外的“北京烤鸭”的制作原料。原产于西郊玉泉山一带。

因为品种优良,其在19世纪末就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农场主开始组织团队研究鸭子养殖。市场研究发现,很多英国人喜欢吃用北京鸭做成的烤鸭,但觉得当时的烤鸭品种肥腻。于是,一个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团队开始聚集在“樱桃谷”研究北京鸭的育种问题。通过长年的遗传选择试验,英国人培育出了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子,很快成为英国种鸭出口的佼佼者。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超过25亿只“樱桃谷鸭”。

北京鸭能够取得这么好的繁殖成就,按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令人尴尬的是,这种源于中国鸭种、经过英国人优化繁育后形成的“樱桃谷鸭”又从英国“杀回”中国市场,并很快就占领“北京烤鸭”市场。

现在,“北京烤鸭”并非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北京鸭”,而是 “樱桃谷鸭”,甚至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的烤鸭也不例外。而由于中国本土物种遗传资料的流失,真正的“北京鸭”已几乎绝迹。

虽然国内也有北京鸭培育的品种,但是由于国内培育的品种肉用性能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早期生产速度、成活率、孵化率也要比“樱桃谷鸭”低,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根本就不是“樱桃谷鸭”的对手。

各地“土猪”几近消失

我国很多地方猪种的消失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盲目引进洋白猪有关。

洋白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的“杜长大猪”为主,这些猪原产地在美国、丹麦、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国内习惯上称之为“洋三元”,它是“杜长大猪”三者之间杂交的后代。

与国内本地黑猪生长至少需要10至12个月相比,洋白猪的生长周期只需5个月左右,再加上瘦肉率高、养殖成本低,很容易受到养殖者的欢迎。

在湖北秭归,上个世纪90年初,绝大多数居民都养殖本地黑猪。但是此后,大家发现洋白猪生长迅速,并且瘦肉更多,更受市场的欢迎,价格也要更高一些,于是就纷纷改养洋白猪。没几年时间,本地黑猪就几乎被彻底代替了。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本地黑猪的消失只是我国地方品种猪逐步消失或者面临危机的一个缩影,最近一二十年来,几乎全国各地都在经历这样的变化。

如今,江苏省的太湖猪、淮猪、姜曲海猪、冬串猪四大地方猪种,在散养农户中几近绝迹。袁士畴告诉记者,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现在全世界很多猪育种都要利用太湖猪,但由于很多人不愿意养殖,太湖猪在我国也出现了濒危。

曾经闻名遐迩的南京六合山猪是江苏省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猪品种,它的体型稍小,全身黑毛,具有瘦肉率高、肉品质好、繁殖率高等优点。上个世纪70~90年代,六合山猪是南京市六合区肉猪生产的主导品种,很受农民的喜爱和欢迎,六合区及周边的一些居民都愿意将该山猪作为年猪,每年过年都要宰上一头。但是近些年该猪种也到了灭绝的边缘。

国内畜禽灭绝或濒危趋势令人担忧

江苏省有关部门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猪、鸡、鸭、鹅、牛、羊等进行大摸底,调查结果发现,包括当地著名的溧阳鸡在内的十几个品种已经基本灭绝。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俗称“三黄鸡”和“九斤黄”的溧阳鸡曾经名扬全国,但是如今,纯种的溧阳鸡已经只能停留在记忆中了。曾经扬名天下的昆山麻鸭这几年也因数量锐减而处于灭绝边缘。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最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该省已有荣成元宝鸡、沾化黑猪、滕县白猪等6个地方畜禽品种在近几十年先后灭绝,现存的35个畜禽品种中,蒙山牛、大尾寒羊、山东细犬等8个品种岌岌可危,濒临灭绝;德州驴、烟台黑猪、百子鹅等9个品种也都出现了濒危倾向。

这些年来,马月辉通过对全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动态调查,确认有7个品种资源已经灭绝,37个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另外,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有关调查就已经发现包括猪、鸡、牛、羊等在内已经有10个畜禽品种消失了。而根据2003~2010年我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15个地方畜禽品种未发现,55个处于濒危状态,22个品种濒临灭绝,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占地方畜禽品种总数的14%。

家畜品种减少引发人们食物危机

遭受家畜危机的并不是只有中国。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世界家畜品种数量都在大幅度下降。来自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统计资料显示,近百年来全球有450个地方牛品种绝迹,最近60多年的时间有70多个绵羊品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一种乳牛占据全美90%以上份额

劳伦斯·阿尔德森是国际稀有品种协会的秘书长和大不列颠稀有品种保护联合会的执行主席,他也是《稀有品种》一书的作者,阿尔德森在书中写道,在20世纪初,西欧有大约230种土生牛。到了1988年,只有大约30种还很安全;有70种已经灭绝了;53种处于濒危状况;其余的是少数品种,虽然不会马上濒危,但也远远谈不上安全。

在美国,黑白花的霍尔斯坦乳牛占了全美国奶牛的大约90%的份额。当经济利益驱使饲养奶牛的农民选择霍尔斯坦乳牛时,根西乳牛或者亚尔郡乳牛很快就被他们抛弃。

10月24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表示,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大约有22%的家畜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在2001年至2005年5年间,灭绝的牛、羊、猪、马、禽种类就多达60种,等于每个月就有一个品种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相关调查专家警告,如果没有相关举措,到2020年左右,人类又将丧失大约2000个家畜家禽品种。

土生品种具有更适合当地水土的基因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家畜家禽的品种过于单一,人们的肉、蛋和奶等动物性食物的来源就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让袁士畴感到十分忧心的是,很多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由于每年从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家畜家禽大的种类依旧还在,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关注到品种的灭绝和濒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兴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代社会依靠单一的、遗传性质一致的家畜品种来获取食物,一旦出乎预料的疫病发生而威胁到这个品种的生存,其他物种又濒临灭绝的话,人类就很难找到可以代替的品种。

“尽管很多土生的家畜、家禽产量不高,有些甚至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但是在它们的基因中,很可能存在着最适合当地环境、能抵抗特定疾病的编码。因此它们常常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更强。” 赵兴波表示。

根据美国家畜品种保护组织的资料,印度的嫠牛能提供耐热基因,加勒比细毛羊表现出对寄生虫的抵御能力,有些中国品种的猪则能抵制某些细菌感染,而正是这些细菌在北美洲的商业猪种中造成了瘟疫。

“如果我们想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就必须保护土生品种所代表的多种多样的遗传资料库。”袁士畴说,家禽畜的品种多样化,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增强禽畜对突发性疾病的抵抗力,因为如果遗传基因足够多样,存在免疫能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同样,有的特定品种甚至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品种单一,将大大增强禽畜患流行病的风险。另外这种状况对整个物种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为一个物种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规模较大的种群存在。

近亲繁殖导致物种退化

袁士畴告诉记者,现在全世界家畜家禽的养殖规模都很大,但是很多品种由于长期的近亲繁殖,品质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其对病菌和疾病的抵抗力都大幅下降了,一旦出现流行性疫情,往往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2007年,中国农业部宣布1至5月,全国22省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损失,也令肉价大幅上升。而猪蓝耳病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发现,随后迅速传播到全世界。造成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盲目引种,在检疫中不慎让其带入了致命的传染病所致。

袁士畴认为,如果我国的养猪业保证品种的多样性,或许就可以大幅减轻这样的传染病损失。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有关专家指出,每种生物都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某些动物在原来的国家里确实是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但输出到另一个国家之后未必如此。例如,在欧洲温和气候中培育出来的动物,可能无法适应非洲炎热、干旱或多雨的气候,对新环境中的疾病也缺乏抵抗力。

在家畜家禽遗传多样性上,一些种群在当前看来不一定有太多的价值,但它们关系到动物遗传资源的未来。所以,人类必须要遏制家畜家禽遗传多样性的流失,这也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农业品种多样性的消失是农业崩溃的前兆。”袁士畴警告说。

是什么造成了家畜家禽品种濒危和灭绝?

人类拥有的大量家畜家禽品种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从野生物种不断驯化和培育而来的,它们能够繁衍到现在本身就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自然及人工的选择和淘汰,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繁殖和生存能力。

这些家畜家禽,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以来从较少的祖先哪里开始扩展繁衍,到18世纪末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品种。

但是在近代社会以来,为何很多家畜家禽的品种会处于灭绝边缘甚至是彻底灭绝呢?

规模化养殖使家畜家禽品种趋于单一

在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看来,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现代社会的规模化养殖具有很大的关系,在生物技术的推动下,经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生长迅速,生长期短,或者是具有更好的产奶、产蛋能力,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容易获得养殖者的青睐。而一些土生的原始家畜家禽品种因为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就逐步给养殖者淘汰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表示,在传统农耕时代,很多家畜家禽都局限在较小的区域,优势品种不容易交换,因此很多品种比较容易保存,但当人类进入到联系密切的市场化农业阶段,对养殖者而言,什么品种经济效益好他们就养什么,随着优势品种的推广,很多土生畜禽就遭到了养殖户的淘汰。

地方品种被杂交品种逐步取代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养殖业开始向集约化生产转型,高产品种和经济效益成为一些养殖场和农户的首选,当时大家并没有保护地方品种的意识,“洋家畜”受到青睐。另外,国外的一些杂交种在被引进国内以后,也与国内地方品种进行杂交,这样很多地方的家畜、家禽品种就越来越不纯正,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品种就逐渐被培育品种或杂交品种取代了。

在很多地方,本土鸡的消失几乎是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一些农户只要给一群地方品种的母鸡中扔几只洋公鸡,杂交之后,地方鸡种的血统就开始变得不纯正了。

当然,杂交导致本土家畜家禽品种灭绝或者濒于灭绝的并不是只有中国。根据美国家畜品种保护组织的资料,正是19世纪中叶的一股“杂交狂热”首先导致了北美洲家畜品种的灭绝。

政府领导下的“改良”计划,也促成了全球土生家畜品种的减少。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印第安人事务局曾经试图“改良”印第安人的拿佛和羊,办法是让它们跟英国种的白羊杂交,结果就是导致了拿佛和羊的灭绝。上个世纪60年代,匈牙利政府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的匈牙利灰牛都必须跟俄罗斯的高察洛玛牛杂交,这就等于给匈牙利灰牛开出了死亡证。

一些家畜家禽品种遭到彻底放弃

袁士畴告诉记者,在我国,农户对本土一些家畜家禽品种的彻底弃养则更是加速了地方本土品种的灭绝或者是濒危。

在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养殖企业和禽畜研究机构热衷从国外引进畜禽品种,也让我国的一些畜禽却陷入了一个 “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引进的一些杂交畜禽品种,繁殖几代以后,其繁殖能力、抗疾病能力等会出现退化,因此养殖户就不得不花大价钱重新引进,这让很多养殖者也十分苦恼。

另外,最近一些年,在全国许多乡村,随着大量农民长期进城谋生,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的同时,由于很多人不再养殖家畜家禽,一些本土品种的家畜家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有的品种,就是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消亡了。

该如何挽救濒危畜禽?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已经意识到杂交鸡、杂交猪在中国越来越流行、本土品种却没有充分实施保护措施,存在的物种风险,为此,他也专门撰文提醒我国有关部门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时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而近些年来,事情似乎有了一些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地方畜禽品种的重要性。

大的群体才能保留物种优越性

据了解,目前共有三种保种方式帮助地方家畜家禽品种“复兴”:其一是建立活体保种场;其二是对动物的精子卵子进行冷冻保存;另外一种是取得动物DNA保存一些特有基因。

不过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周涛表示,目前最好的方式还是建立活体保种场活体保种,即把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物种圈养起来。

“很多生物学家认为,保存胚胎、精液、DNA、受精卵、干细胞等,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最好方法。其实这行不通,因为每个物种的单个个体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只有保留一个大的群体,才能把这个物种的优越性遗传下来。”周涛说。

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鸡的“复兴”就得益于保种场,狼山鸡是世界著名的鸡种。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这种鸡个头大,成熟时间长达一年,被大多数农户弃养,导致数量剧减。近几年,随着狼山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保护名录,南通市也建立了狼山鸡的保种场,通过几年的培育,狼山鸡已经顺利度过了“危险期”,家族队伍日益庞大。

而一度濒临灭绝的北京油鸡,由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努力,这些年来北京油鸡在保种场得以幸存。在部分养殖户和消费者重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以后,从2000年以来,北京油鸡的养殖数量逐渐上升,主要的养殖地区集中在大兴、密云、通州、怀柔等郊区县,逐步摆脱了灭绝的状态。

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关键在民间

在袁世畴看来,单纯依靠研究机构保存我国地方本土家禽家畜品种也并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这种方式并不能改变这些品种的濒危状态,一旦保存出现了问题,往往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品种灭绝的局面。”因此袁世畴认为,地方家畜家禽品种的保护关键还是在民间,只有众多的人参与养殖,一个地方品种才能得到顺利的繁衍。

但是在经济上如果不划算,地方居民就不会有养殖本地原生品种的热情。袁士畴认为,国家可以采取政策补贴的方式,鼓励一些养殖户进行纯本地品种的养殖。

另外,一些研究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我国现存原始家畜、家禽品种的研究和繁育,挖掘其内在的健康价值和经济价值,让老百姓自愿进行规模化养殖,这样才会让其彻底摆脱濒危的状态。

原始家畜家禽品种进行新品种的繁育,往往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下,很多研究机构并不愿意投入。而目前我国畜禽研究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投入严重不足。另外虽然我国家畜家禽养殖规模庞大,但是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研发力量和研发优势。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则是我国农业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兴波认为,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这样才能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起到良好的作用。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全国共有30个国家级保种场,其中北京有3个,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保种场和北京鸭保种场以及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北京鸭保种场。这几个保种场在完成保种工作的同时,也为北京油鸡和北京鸭重返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但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家畜家禽资源仍有707个,大部分都处于濒危状态,所建立的一些保种场还远远不够。

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

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意识到畜禽品种资源的巨大价值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畜禽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

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畜牧公司不惜巨资从世界各地搜集大量畜禽品种,并建养殖场保存活体,目的就是储备遗传基因资源。而中国丰富的原始家畜、家禽物种资源一直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但是让袁士畴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不注重对本土家畜家禽品种的保护,导致一些优质种质资源血统不再纯正或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完全丢失,近些年为了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有些原始品种我国又不得不从外国的这些公司重新进口。

饮食理念转变为地方畜禽保护带来转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马月辉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饮食理念的转变,地方很多畜禽的保护也迎来了转机。

“随着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饮食的品质和质量,一些地方特产的畜禽品种因为肉质鲜美等原因开始受到人们关注,而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纷纷打造本地的特色畜禽并实施地理标识认证,因为这些地方畜禽的售价往往都要比反复杂交和大规模规养殖的品种高得多,不少养殖者又开始注重本地传统畜禽的养殖,这让不少濒危畜禽品种重焕生机,避免了灭绝的危险。”马月辉说。

生物技术革命,不要放弃自己的“宝”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基础实施生物技术革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表示,在畜禽产品的养殖领域,正是由于杂交等一些生物技术的应用,人类的多类畜禽产品才能够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应用,我们的餐桌将会变得十分贫瘠。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杂交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但是允许利用这些技术并不等于就忽视对地方本土品种的保护”。

遗憾的是,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正是忽视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才导致了近年大量畜禽品种资源灭绝或者处于濒危的境地。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指出,随着大量家畜家禽的灭绝或者濒危,现在人类的肉食品生产日趋集中于牛、羊、猪、鸡这几类家畜家禽中的少数高产品种。如果人类完全听任市场力量继续左右家畜和家禽的饲养,则家畜和家禽的基因库就会继续快速萎缩。一些因低产而遭到淘汰的品种,很可能在一些营养含量和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人类必须尽力保护家畜家禽基因的多样性。

近些年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及其他一些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呼吁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德国、挪威和瑞士政府已向其信托基金账户提供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捐款,以支持《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的实施。该组织公布了首批8个项目,帮助22个国家和地区改善动物遗传资源的管理。

很显然,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这些项目将会对全世界范围内一些地方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

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表示,在未来,占有畜禽遗传资源的多少,以及利用畜禽品种资源的能力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畜牧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今后畜牧业的竞争,将演变为基因资源的竞争、遗传材料的竞争。

袁士畴表示,中国幅员辽阔,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大国,生物多样性世界少有,其在家畜家禽的品种方面也毫不例外,这是中国在生物资源方面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近些年来,大部分土生品种现存数目较少,有些已经彻底灭绝或者濒临灭绝。我国对此应该有所警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畜禽专业 篇7

1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建立章程、制度, 完善合作社的管理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采取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方式。合作社在经营形式上采取“两保证、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责、权、利合同制, 即社员保证按计划购买合作社统一供应的鸡雏饲料。合作社保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和质量及时收购社员饲养的成鸡。使用合作社供应的鸡雏、饲料和社员交售的成品鸡实行双向价格保护。

在生产管理上, 设立了财务部、生产基地部、防疫防病检疫部、生产资料供应部、市场销售业务部5个服务部门, 各部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年初有计划指标, 年底有检查落实, 规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 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和内部管理以及市场的信息质量。

2 强化服务, 提高素质, 保证社员利益

合作社一直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全程服务。在肉鸡的生产经营上对社员实行统一经营, 分户生产, 即统一为成员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鸡雏、统一防疫、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生产成品, 由成员分散经营转变为“六统一、一分散”的养殖发展模式, 既节约了生产成本, 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促进了成员的组织化进程, 切实增加了成员的收入。

为了提高社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生产的需要, 合作社自成立后, 通过举办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及专家授课、技术员现场服务等方式, 培训人员达950人次, 发放有关饲养书籍1 500余份, 技术资料2 000余份, 切实地提高成员的养殖技术水平。通过定期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 让效益好的成员现场传授经验, 使成员的饲养管理技术大大提高, 逐步走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模式。

3 实施标准化生产, 建立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

合作社从引种、生产资料的采购与使用、兽药疫苗的采购与使用、疫病防治与监测、废弃物处理到商品鸡出栏等环节, 严格执行无公害商品肉鸡标准化操作规程, 并做好记录。全合作社的肉鸡生产达到标准化, 产品在丹东市乃至省内、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和知名度。

4 对接龙头企业, 降低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

自合作社成立始终坚持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统一由合作社为社员购进品质佳的鸡雏和优质饲料。合作社与大型孵化厂常年签订购销合同, 由于每月稳定购进大数量的鸡雏, 所以每只鸡雏要比市场价格低0.01~0.02元, 全年可节省开支4万元。合作社还与饲料厂签订合同, 每千克饲料比市场价格低0.1~0.2元, 全年可节省开支8万元。这样既保证了购进鸡雏和饲料的质量, 也降低了社员的养殖成本, 从而提高了养殖利润。合作社所养殖的肉鸡均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销售价格要高于普通肉鸡, 使合作社的盈利空间增大, 年终社员获得的收益相应增加。

5 着眼未来, 走合作化发展道路

畜禽专业 篇8

1 研究对象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九年义务教育后在校的职高学生、送教下乡大龄学生、短期培训的学生、部分教师以及相关企业。

2 研究内容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方向、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需要的条件以及专业评估、监控与反馈;通过专业建设的实施, 明确专业课程建设、运行的基本要素和调控的措施、手段。

3 研究过程

结合行业、企业、师生的调查, 运用特定分析法, 评价可用教学资源的优劣势因素、外界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利用优势避开劣势;结合学科发展规划, 确立以专业的前瞻性、技术性、示范性、操作性为特征, 以科学、合理、渐进、实效为原则, 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 以学科优势、教改和市场潜在需求为依托的动态建设思路;确立特色专业建设的总目标、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软硬件建设、考核评价、社会服务等的实施方案, 实施动态的专业建设;结合进程, 督导与监管、评价与管理、跟踪与反馈、优化与调整, 整合教育资源, 监控专业建设的实施。

4 研究结论

4.1 形成了“三个面向”的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4.1.1 面向义务教育后的学生, 为高职输送高素质人才

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 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以厚基础、强技能、宽专业、多方向为改革思路,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实习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 坚持为高职高专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不动摇。

4.1.2 面向“三农”, 培养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人才

把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 坚持服务“三农”主体方向。结合当地产业设置课程, 解决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与新型农民 (送教下乡大龄学生) 生产之间的矛盾;建立镇村两级实习基地, 完善办学设施,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提升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不动摇。

4.1.3 面向市场, 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路线, 增添学农基地, 购置仪器设备, 扩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 引进技能型师资人才, 缓解实践教学压力, 落实并完善校企合作, 狠抓实习实训制度的建立与管理, 致力于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动摇。

4.2 紧紧围绕“五个环节”,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应经过以下环节:专业建设目标与方向———专业建设规划与布局———专业建设运行与管理———专业建设评价与监控———专业建设反馈与调整[1]五个环节。这五个过程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制约与平衡, 是一个有机整体。

4.2.1 确定特色目标, 打造特色专业方向

通过校企的调研, 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风险与机会, 在传统优势科目的基础上, 整合学校、企业、实习基地资源, 优化专业结构, 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遴选出布局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及方向;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 制定符合课程风格的课程标准。

4.2.2 以市场导向,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结合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 立足于市场需求, 更新教学内容, 把专业内涵建设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相结合、人才培养和需求岗位相结合, 制定建设规划, 培育各种制度。

坚持以培植创设特色专业为主导, 以岗位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项目教学为载体, 把握和创设专业规划环境;加大传统专业内涵改造的力度, 全方位、多角度地定位特色专业。

4.2.3 多举措并举, 强化动态的特色专业建设过程

坚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 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坚持“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2]原则,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过程, 拟定合理的督导、检查措施, 加大教改力度, 理性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文化基础素质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注重养成素质教育, 强化爱岗敬业精神, 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形成专业素养的有机结合, 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4.2.3. 1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素质培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4.2.3. 2 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整体优化原则, 精心设计课程结构, 强调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夯实理论基础、突出特色专业方向和要求;精选教学内容, 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增强课程的先进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优化课程体系, 设置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

4.2.3. 3 注意分层分类施教

根据专业方向和生源特点, 将基础课设置为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 因材施教, 实施课内分层教学, 课外手把手实践教学,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4.2.3. 4 强化素质教育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推行“双证书”制度, 强化学生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4.2.3. 5 突出实践教学

统筹安排校内外和课程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实践能力、职业综合实践能力[3]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开设特色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 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

4.2.3. 6 职业化师资培养理念

设置独立的教师教育模块, 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促进师生间的优势互补、渗透与融合, 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

4.2.4 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结合专业规划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建设、考评成绩、出勤率、企业实践成绩、岗位完成情况等, 对专业建设的过程进行评估, 一方面确保专业建设正常有序地推进,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与调整专业办学定位以及专业目标, 确保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无缝隙对接”, 以评促建, 以建促改, 强调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

4.2.5 优化调整, 循环指导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跟踪与反馈是整个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优化与调整是专业建设的催化剂与防腐剂。将督导与监管、评价与管理渗透到各个职能环节, 及时警示与调整, 确保方案与措施不失真, 优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效果。

摘要:通过四年多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 从理念、现象形态、具体形式、建设标准等方面界定特色专业的基本内涵, 理清行业、专业、特色专业以及特色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 培育并实施动态的特色专业建设。结果表明:中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其强调走内涵发展特色道路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 加速了以特色为核心的品牌专业的形成。

关键词:中职,畜禽专业,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郝小礼, 王海桥, 邹声华, 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特色定位原则与过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7) :82-84.

[2]祝成林.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着力点:知识、技能、素质[J].职教论坛, 2014 (3) :69-71.

畜禽专业 篇9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基础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 自然资源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 废弃物是自然资源的另一种能量和运动形式, 是物质与能量不完全循环的中间产物, 本身仍蕴藏着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与能量。但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 这部分有用物质与能量未能作资源化处理。根据资源废弃化和废弃物资源化理论分析, 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它的资源化利用是可行和必要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必然产生许多废弃物。一是自然资源在作为物质流的运动路径中本身缺乏返回大自然的机制, 一旦被人类过多利用必然成为或部分成为废弃物。二是科学技术变异带来了负效果, 科学技术本是人类用于开发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主要手段, 但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和遗患。技术变异带来的废弃物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具有隐伏性, 一旦经过长期积累和食物链的富集后, 其造成的破坏将难以估量。只有技术变异被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取代时, 原先视为无用的废弃物才能得到合理地开发利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充分证明世界上一切废弃物都具有再生循环利用的价值, 全球性自然资源枯竭又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现实需要, 并且是未来工业社会的主要原料。

2 畜禽粪便是宝贵的肥料资源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畜禽粪便都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畜禽粪便中的肥料成分见表1。

(%)

由表1可知, 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 还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钾, 施用到土壤后, 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3 鸡粪的合理利用

3.1 鸡粪营养特点及烘干后成分分析

由于鸡的肠道较短, 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 饲料中约有70%的营养成分未被消化吸收即排出体外, 鸡粪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5%~28%, 高于大麦、小麦和玉米粗蛋白含量的65%, 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 含量也较高, 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表2和表3为鸡粪经高温烘干后其氨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

(占干物质%)

(占干物质)

鸡粪经高温烘干后, 不仅可达到要求的水分, 而且还可达到消毒、灭菌、除臭的目的, 经检测, 烘干鸡粪中有害物质铅、砷的含量分别为25mg/kg、8mg/kg, 小于国际规定的不超过30mg/kg、10mg/kg的标准;其卫生指标也已达到美国鸡粪饲料卫生标准 (见表4) 。

由表4可知, 高温烘干鸡粪不仅营养价值高, 营养成分齐全, 而且卫生指标合格, 所以可安全地用作饲料。据报道, 鸡粪烘干后有机质含量很高, 达到50%~60%, 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较高分别为2.5%~4.5%、3%~5%、0.8%~1.6%, 是一种优质安全的有机肥料。

(个/g)

3.2 鸡粪烘干后的应用

1991年北京市峪口养鸡总场进行了用烘干鸡粪饲喂猪、牛等试验, 结果表明, 在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烘干鸡粪, 可使牛的平均日增重达1kg以上;在猪的日粮配方中添加15%的烘干鸡粪, 可使猪的平均日增重达500g以上, 比不加鸡粪的对照组的日增重要高, 且肉质和风味无任何影响, 而成本却较低。因此, 使用烘干鸡粪作饲料, 不仅可节约大量的饲料用粮, 而且经济效果也比较显著。鸡粪饲料化工艺流程见图1。

施用烘干鸡粪肥的作物产量较施用其他肥料有较大的提高, 不仅如此, 烘干鸡粪肥对蔬菜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维生素、可溶性固形物、糖和酸的含量, 除番茄外, 大多有良好的影响。烘干鸡粪既可直接施用, 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品种的需要, 依据配方施肥的原则, 与其他肥料一起加工成各种鸡粪有机复合肥料, 生产各种蔬菜、果树、花卉专用肥用于农业生产, 其市场行情和使用效果都会更好,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加显著。

4 结语

在进行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 一定要开展粪污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把环境治理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才会有发展前途。鸡粪含水分较少, 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较高。鸡的肠道短, 饲料消化率低, 鸡粪中残留其他动物可利用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因此, 从目前情况看, 鸡粪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2个方面, 一是作饲料, 二是作肥料。从烘干鸡粪的营养和卫生指标来看, 烘干鸡粪可以安全地用作饲料,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传统观点的影响, 人们对用鸡粪作饲料一直有所顾忌。专家在这方面也意见不一, 所以鸡粪虽然可以安全地用作饲料, 但使用范围仍然受到一定限制。而鸡粪用作肥料较为普遍, 鸡粪富含有机质, 对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作物产量, 提高产品品质有重要影响。过去, 由于我国没有合适的鸡粪处理方法, 鸡粪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实际有效的利用。而现在可根据配方施肥的原则, 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 将鸡粪加工成多种有机复合肥料, 应用在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上, 如各种水果、蔬菜、花卉等, 还可以生产出各种高档专用复合肥料, 其经济效益成倍增加, 因此每个鸡场都可以建立1个鸡粪复合肥加工厂。根据北京峪口鸡场的实际生产显示, 1个20万只的鸡场可建1个年产3 000t的鸡粪复合肥加工厂, 年可获利近30万元, 可见其明显的经济效益。经烘干的鸡粪是一种高档有机肥料, 它对于有机食品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猪粪、牛粪的资源化利用以肥料化利用为宜。总之, 固体粪污处理后用作肥料, 是资源化利用的根本出路, 也是世界各国传统上最常用的办法。至今, 国内绝大多数畜禽粪便是作为肥料消纳的。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甚至通过立法规定了畜牧场的饲养量必须配置相应机制的土地、化肥施用量限额以及粪污施用卫生标准等, 以迫使畜牧场对粪便进行处理, 并鼓励作肥料还田。

摘要: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在进行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 应开展粪污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把环境治理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从目前情况看, 鸡粪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在2个方面, 一是作饲料, 二是作肥料;猪粪、牛粪的资源化利用以肥料化利用为宜。

关键词: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肥料,饲料

参考文献

[1]李巧云.畜禽养殖场舍简易消毒法[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7 (1) :59.

畜禽专业 篇10

近日, 农业部发布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调整后的《名录》共收录地方品种159个, 全部为原产于我国的、珍稀或亟需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比原名录增加了21个, 新增品种大部分为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新发现的品种, 覆盖面比原来更广。而且新《名录》地域分布更加均衡。以往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品种较少的省份, 如:河北、重庆、云南等, 均有地方畜禽品种入选, 使得保护品种的地域分布更加均衡。同时, 新《名录》的针对性更强。加大了生猪、牛、羊和家禽等完成“保供给”任务密切相关的畜种的比重。如, 猪增加7个品种, 鸡增加10个品种。更加科学合理。将原《名录》中的“太湖猪”拆分成二花脸猪、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和嘉兴黑猪;“黄淮海黑猪”拆分成马身猪、淮猪、莱芜猪, 更加科学合理, 针对性更强, 而且有利于调动地方保种的积极性。另外, 为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新《名录》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例如, 以往羊保护品种多以绒毛用羊和裘皮羊为主, 而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为适应市场需求转变, 特别是“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增加了肉羊品种, 如苏尼特羊, 特别是南方的肉羊品种 (成都麻羊、大足黑山羊、龙陵黄山羊等) 。

良种畜禽,如何突破困境? 篇11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国外一些高产畜禽的引进,我国特有的良种畜禽品种受到强烈冲击,有的濒危,有的灭绝。对此,专家学者疾呼,采取措施遏制畜禽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刻不容缓。

作为国内权威的鸭子专家,侯水生对“樱桃谷鸭”这个称谓本身就很反感,他一直称它为“英国养的‘北京鸭’”。侯水生说,原产于北京西郊的北京鸭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鸭品种,现在全世界白色、生长速度快的大型鸭子都是北京鸭的后代。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末,一个叫尼克森的农场主开始组织团队研究鸭子养殖。他们所做的市场研究发现,很多英国人喜欢吃用北京鸭做成的烤鸭,但多数觉得太肥腻。于是一个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团队开始聚集在“樱桃谷”,专门研究北京鸭的育种问题。通过长年的遗传选择试验,英国人培育出了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子,并迅速抢占了中国肉鸭市场。目前,“樱桃谷鸭”占领了我国80%以上的大体型肉鸭市场,而北京鸭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

有业内人士计算,中国每年从英国进口“樱桃谷种鸭”花费大约2亿元人民币。出售种鸭只是樱桃谷农场开拓中国市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寻求和中国的大型养殖加工集团合资经营,分享市场收益。

让侯水生着急的是,养殖北京鸭的企业,虽然多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也有了专门的育种中心,但一直以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积极性去培育新的瘦肉型北京鸭品种。

侯水生和他的研究小组,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我国原始北京鸭为素材进行了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育成功瘦肉型、高饲料效率的Z型北京鸭和肉脂型、适合烤鸭专用的北京鸭。侯水生说,“我们培育的鸭子,不但各项指标不输于外国的北京鸭,而且鸭种价格要便宜得多。”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动物遗传资源研究室主任马月辉认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远没有像野生动植物保护那样受到重视,各级部门对畜禽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地方只索取、不保护,特别是对地方良种保护不得力。“实际上,即使暂时看不出一些地方品种的实用价值,但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也应当予以保护。”

调查显示,我国畜禽资源总体下降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根据我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2003-2010年),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占地方畜禽品种总数的14%。

据了解,目前共有三种保种方式帮助地方家畜家禽品种“复兴”:其一是建立活体保种场;其二是对动物的精子卵子进行冷冻保存;另外一种是取得动物DNA保存一些特有基因。

北京农学院教授李华表示,目前最好的方式还是建立活体保种场,把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物种圈养起来。“因为每个物种单个个体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只有保留一个大的群体,才能把这个物种的优越性遗传下来。”

在我国地方特色的名鸡品种中,北京油鸡犹如鸡中“凤凰”,卓尔不群。它“凤头,毛腿,胡子嘴”,以外貌奇特、肉味鲜美、蛋质佳良而著称,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但北京油鸡一度濒临灭绝。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高产品种的引入,北京油鸡在原产区的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并出现品种混杂现象,濒临灭绝。1972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相继从民间搜集北京油鸡的种鸡,进行繁殖、提纯、性能测定、选育和推广工作,从而使这一珍贵品种得以保存至今。

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陈余说,2005年以后,随着北京油鸡被市政府列为北京市特色农产品,产业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其中百年栗园作为北京油鸡产业化发展的代表,使北京油鸡这一优良特色品种从科研单位逐渐走向市场。

不过陈余也坦言,保护家畜多样性往往不可能有近期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应在统一规划下,明确划分保种范围,建立保种场,制定保种计划,并给予经费资助。

在陈余看来,单纯依靠研究机构保存我国地方本土家禽家畜品种,并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地方家畜家禽品种的保护关键还是在民间,只有众多农户参与养殖,一个地方品种才能得到顺利繁衍。

过去国内也有北京鸭培育的品种,但肉用性能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成活率、孵化率也要比“樱桃谷鸭”低,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根本就不是“樱桃谷鸭”的对手。黑龙江杜尔伯特县养鸭大户包胜文说,“樱桃谷鸭”长得快、食量小,按照现在的行情,每只少吃一斤饲料就能多赚一元钱。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华贵研究员介绍,如果在经济上不划算,农民就不会有养殖本地原生品种的热情,建议国家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养殖。

另外,一些研究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我国现存原生家畜、家禽品种的研究和繁育,挖掘其内在的健康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农民自愿进行规模化养殖,这样才会让其彻底摆脱濒危的状态。

对原生家畜家禽品种进行新品种的繁育,往往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下,很多研究机构并不愿意投入。虽然我国家畜家禽养殖规模庞大,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研发力量。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的品质,一些地方特产畜禽品种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纷纷打造本地的特色畜禽并实施地理标识认证。“地方畜禽的售价往往都要比反复杂交和大规模养殖的品种高得多,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又开始养殖,这让不少濒危畜禽品种重焕生机。”马月辉说。

畜禽引种六要点 篇12

增强针对性既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有针对性地引进畜禽品种, 又要按照品种区域规划的要求, 详细了解引入品种的主要特点和能否适应本地的自然条件, 还要考虑引入品种的生产性能、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等。

正确选择品种畜禽的适应性是一个复合性状, 可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挥。育成历史久、分布地区广的品种, 一般都具有较强、较广泛的适应性。引入地与原产地的纬度、海拔、气候、饲养管理等相差不远, 引种通常容易成功;若环境条件相差较大, 则应特别注意引入后的驯化措施。有些品种长期受某种生态条件 (如气候、干湿度、植被等) 的影响形成了某些特殊的适应性, 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 从炎热地区引种到寒冷地区比从寒冷地区引种到炎热地区容易成功。另外, 有些品种对某些寄生虫病或传染病缺乏抵抗力, 一旦被引入新的地区就容易感染发病, 造成大批死亡。因此, 在引种时既要考虑原产地与引入地的环境差异, 又要考虑能不能为引入品种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慎选引入个体在引种畜禽时对个体的挑选, 除注意品种特性外, 还应挑选结实健康、发育正常、未成年的幼畜禽, 因为这样的个体可塑性强, 容易适应新地区的环境。另外, 还要特别重视系谱的审查, 注意亲代和同胞的生产力高低, 严防带入有害基因和遗传性疾病。引入的畜禽个体间一般不宜有亲缘关系, 公畜最好来自不同品系。若技术条件允许, 也可引入良种公畜的冷冻精液或优良母畜的胚胎、优良母禽的种蛋。

合理调运调运过程中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畜禽的影响, 降低应激反应, 这是提高引种畜禽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首先, 应选择合适的调运季节, 最好选择在两地气候相差不大的季节, 若由温暖地区引至寒冷地区宜在夏季调运;由寒冷地区引至温暖地区则宜在冬季调运, 以便畜禽能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其次, 要切实加强畜禽的检疫制度, 运前、运后都要严格检疫。种畜禽抵达目的地后应实行隔离观察, 严防畜禽将原产地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带入引进地。第三, 要充分做好调运前后的各项具体工作, 包括车辆的消毒、人员的组织、途中的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 措施及饲喂制度等, 最好能携带一些原产地的饲料, 以供途中或初到新地区时饲喂。

上一篇:教学演示系统下一篇:犯罪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