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品种

2024-10-19

畜禽品种(精选8篇)

畜禽品种 篇1

近日, 农业部发布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调整后的《名录》共收录地方品种159个, 全部为原产于我国的、珍稀或亟需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比原名录增加了21个, 新增品种大部分为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新发现的品种, 覆盖面比原来更广。而且新《名录》地域分布更加均衡。以往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品种较少的省份, 如:河北、重庆、云南等, 均有地方畜禽品种入选, 使得保护品种的地域分布更加均衡。同时, 新《名录》的针对性更强。加大了生猪、牛、羊和家禽等完成“保供给”任务密切相关的畜种的比重。如, 猪增加7个品种, 鸡增加10个品种。更加科学合理。将原《名录》中的“太湖猪”拆分成二花脸猪、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和嘉兴黑猪;“黄淮海黑猪”拆分成马身猪、淮猪、莱芜猪, 更加科学合理, 针对性更强, 而且有利于调动地方保种的积极性。另外, 为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新《名录》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例如, 以往羊保护品种多以绒毛用羊和裘皮羊为主, 而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为适应市场需求转变, 特别是“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增加了肉羊品种, 如苏尼特羊, 特别是南方的肉羊品种 (成都麻羊、大足黑山羊、龙陵黄山羊等) 。

畜禽品种 篇2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品种;改良

畜禽品种改良简称品改,是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近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毕节市畜牧水产局的正确指导下,虽然我县品改工作取得了较好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加强我县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仍然势在必行。

1 加强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势在必行的原因

1.1 加强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需要

良种是生态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发挥科技增产作用最重要的载体。有了足够数量的良种,才能实现畜禽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了数量和质量的保证,才能确保生态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1.2 加强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及其产品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满足,而是更加重视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因此,要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就必须通过品种改良来实现。

1.3 加强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只有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现有力量,做大做强种畜禽产业,培育形成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畜禽产业大户、大场,提高种畜禽生产力水平,才能达到增强畜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目的。

1.4 加强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促进养殖户增收的需要

在同等条件和环境下,养殖户饲养1头三元杂交生猪的效益比饲养本地(土)生猪的效益高15%左右。饲养1头杂交牛比饲养1头本土牛多收入400~600元。

2 当前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职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低

我县涉及29个乡(镇、办事处),362个村,乡(镇、办事处)畜牧技术干部只有80人。尽管兽医体制改革后,各乡(镇、办事处)建立健全了农业服务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编制等,但却未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将人员、经费、办公场地等落实到位。特别是乡(镇、办事处)没有专门的畜禽品种改良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基本上是由乡(镇、办事处)畜牧技术干部和民间输精员分别替代,既没有对应的技术职称,也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管理办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2 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欠缺

2013年全县牛改点33个、猪改点256个(人工输精配点51个、本交点205个),县财政投入经费30万元。近些年来,尽管国家和上级政府分别出台了一些惠牧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动物防检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但真正投入到畜禽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有限,畜禽品种改良站(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工作环境老旧,基础设施设备简陋,仅局限于饲养几头种公畜(猪)、一台冰箱、一台显微镜、一张桌子、一个文件柜等。 且我县液氮灌使用时间过长,陈旧灌体渗漏挥发液氮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冻精质量和浪费资金,周转罐严重不足,开展工作困难。同时没有液氮专用运输车,全县现有33个点的液氮都是各输配点人员亲自到县品改站来用上班车或用摩托车运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液氮侧翻,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消耗性物资投入严重不足。

2.3 重视种公畜引进,而忽视种母畜品质

近些年来,尽管我县通过培训民间输精员,生猪人工授精、肉牛冻配等畜禽品种改良技术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畜禽品种改良点往往只重视种公畜(或冻精)的引进,忽视种母畜养殖(繁育)。而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因对畜禽品种改良缺乏足够的认识等原因,饲养的种母畜也基本是通过地方品种进行轮换,只有在种母畜病死或者因种种原因丧失繁殖能力的情况下,养殖户才对其进行更换或者淘汰。特别是猪改方面多年来一直以大约克猪作为当家品种,引进长白猪和杜洛克种公猪改良地方猪种,由于该品种使用时间过长(20多年),血液进化程度高,杂交优势减弱,个别饲养种公猪农户为了节约钱,引进劣质公猪以假乱真,建点输配,受利益驱使,造成我县部分猪群逐渐退化,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以80kg劣质公种目前市场价为1500元/头,而80kg纯种公猪市场价为5000元/头) 。

2.4 监督管理不严,惩处打击不力

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但个别乡(镇、办事处)的少数群众无视法律法规,随意饲养种畜禽、随意实施动物交配,造成了伪劣种畜禽坑农、害农,损坏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畜禽品种改良站以及乡(镇、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少,未能对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实施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秩序混乱、畜禽品质下降等现象。这种状况如不彻底改变,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质效不仅不会得到提升,还会严重影响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县的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

3 加强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农牧局和畜禽品种改良站(点)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充分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或者采取发放宣传资料、“送法上门”、播放影像资料、现场答疑等形式广泛宣传,真正使畜禽品种改良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学法、懂法、守法、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畜禽品种改良的社会环境。

3.2 突出区域重点,科学合理布局

因各乡(镇、办事处)自然、地理、气候、经济状况不同,其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对畜禽及其产品消费能力不一样,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须在严格遵循上级政府畜禽品种改良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紧紧结合当地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3.3 争取资金投入,夯实工作基础

畜禽品种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县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在畜禽品种改良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领导的重视,获得财政支持外,还要引导集体、私营经济参与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建设。多渠道筹措的资金应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检测手段等方面,确保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畜禽品种改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争取品种改良经费,更换陈旧液氮灌,增加品种改良消耗性物资的投入,引进斯格、白杜洛克种公猪作为主推品种,对引进的纯种公猪(如:斯格、白杜洛克等)实行补贴,逐渐取缔杂劣公猪乱配现象,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收。

3.4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技能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以解决我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重点,脱产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综合业务培训相结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县校合作”、“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抓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培训。突出抓好人才引进,敞开人员入口,有计划的接受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优化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 以发展专业民间输精员为主,以建猪、牛综合改良点为重点,推行上门输配服务为宗旨,规范品种区域结构,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帮助养殖场主进行畜圈建设,科学引种,指导养殖场主推广新技术,积极推进杂交牛育肥场及小区的建设,大力推广品种改良工作新技术、新经验、新方法,优化品种结构,始终为广大养殖农户增产增收作贡献。

3.5 强化监督管理,促进产业发展

种畜禽是现代畜牧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加强种畜禽生产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生态畜牧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畜禽品种改良站要积极与综合执法大队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种畜禽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保障生态畜牧业健康、持续、有序、科学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养殖户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

林下养殖畜禽品种介绍(二) 篇3

当地群众俗称“龙麻鸭”,属于高产蛋用小型麻鸭品种。中心产区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分布于秀山县、黔江区、彭水县等区县。现有种群数量20.2万只。保种群12.9万只,其中公鸭为0.18万只,母鸭12.72万只。公鸭体形略大,颜色墨绿,母鸭麻雀色,体型小而结实,羽毛紧凑,颈细长而灵活,背平直,尾部略上翘;颈稍粗而略短,喙扁长,呈桔黄色,虹彩颜色为黑色,脚蹼为桔黄色。肉色为血红色,肤色为浅黄色。

成年体重:公1117.0 g,母1258.3 g。8周龄半净膛公79.40%,母77.77%;全净膛公68.13%,母67.41%。年平均产蛋量230~260枚,多达300枚,蛋重65.3 g,蛋壳青壳色。种蛋受精率为90%。无就巢性。

5 四川白鹅(重庆)

四川白鹅(重庆)主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广泛分布于川、渝两地。中心产区现存栏四川白鹅(重庆)种鹅5万只(公1万、母4万),年生产商品鹅200万只以上。四川白鹅(重庆)属中型鹅种,是肉蛋兼用的地方品种,全身羽毛洁白、紧密;喙、胫、蹼橘红色,虹彩灰蓝色;皮肤黄白色。公鹅体型较大,体躯较长,额头有一呈半圆形的肉瘤。母鹅头清秀,颈细长,肉瘤不明显。

成年平均体重为公3.9~4.4 kg,母3.5~4.0 kg;开产日龄为200~240天,公鹅性成熟日龄为180日龄左右,年产蛋数75枚,公母鹅配种比例为1:(4~5),种蛋受精率为87%,受蛋精孵化率为86.3%,蛋重118g,初生重为71 g;68周龄平均受精率90%~95%、受精蛋孵化率90%,母鹅就巢性弱;成年公母鹅屠宰率分别为89.1%和88.2%,半净膛率分别为90.5%和85.7%,全净膛率分别为72.8%和67.8%。

6 娟姗牛

娟姗牛属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其育成史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由法国的布里顿牛和诺曼蒂牛杂交繁育而成。

娟姗牛体型小,清秀,轮廓清晰。头小而轻,两眼间距宽,眼大而明亮,额部稍凹陷,耳大而薄,髻甲狭窄,肩直立,胸深宽,背腰平直,腹围大,尻长平宽,尾帚细长,四肢较细,关节明显,蹄小。乳房发育匀称,形状美观,乳静脉粗大而弯曲,后躯较前躯发达,体型呈楔形。娟姗牛被毛细短而有光泽,毛色为深浅不同的褐色,以浅褐色为最多。鼻镜及舌为黑色,嘴、眼周围有浅色毛环,尾帚为黑色。娟姗牛体格小,成年公牛活重为650~750 kg,成年母牛体高113.5 cm,体长133 cm,胸围154 cm,体重340-450 kg。犊牛初生重为23~27 kg。

娟姗牛的最大特点是乳质浓厚,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乳脂黄色,风味好,适于制作黄油,其鲜奶及奶制品备受欢迎。

7 重庆山地黄牛

原名是川南山地黄牛,属役肉兼用型地方品种。中心产区是重庆市丰都县、彭水县、黔江区等区县,分布于酉阳县、秀山县、石柱县等区县,现存栏28.63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15.4头,种公牛6000余头。

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匀称,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健壮,全身肌肉发育良好。全身被毛短、粗、密且富有光泽,一般为黄色。公牛头平直、较长、稍宽,眼大有神,角粗而短,角呈八字形,母牛头面清秀,颈部稍长,髻甲薄,角细长,状如龙爪,故有“龙爪角”之称。公母牛背腰平直,尾部较倾斜,腹大而不下垂,尻部长而宽,尾粗细长短适中,尾毛较多,蹄质坚实,大小适中而圆。

成年体重:公341.86 kg,母288.82 kg。体高:公118.36 cm,母111.68 cm。最大挽力:公247.7 kg,母195.6 kg。屠宰率:55.27%,净肉率:38.22%。繁殖率32.8%,犊牛成活率95.7%,出生重平均公17.2 kg、母15.5 kg,犊牛断奶重平均为公115.9 kg、母94.5 kg。

8 重庆黑山羊(大足)

产于重庆市涪陵区境内,现存栏20万余只,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优良的生态条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培育和近6年的定向选育,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肉、皮兼用型的地方山羊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遗传性能较为稳定、肉嫩多汁鲜嫩、肉脂含量适度,味道可口且营养丰富,皮质良好,质地紧密,弹性好,张副大等优点。

全身被毛黑色,富于光泽,成年公羊被毛较粗,母羊较短;头呈三角型,上宽下窄,鼻梁平直,三耳直立,面目清秀,多数公、母羊都有角和胡须,公羊角粗大、略扁,呈镰刀状,母羊角小,多向后上方或后下方弯曲;颈较粗,与躯干结合紧凑;体质结实、结构紧凑、体型中等,骨骼结实、四肢发达、后肢丰满;蹄质坚实,蹄叉紧略呈矩形;尾短直立,呈等腰三角型。

成年平均体重:公36 kg,母30 kg,母羊初始发情为4~5个月龄,公羊性成熟期为5月龄,发情周期为20天,发情持续期43~72小时,出配年龄母羊6月龄、公羊8~10月龄,初产母羊产羔率136.3%,经产母羊产羔率198.7%,羔羊成活率95%以上。6~8月龄屠宰率为46.41%,净肉率为37.37%,周岁羯羊屠宰率47.72%,净肉率37.71%,成年羯羊屠宰率48.49%,净肉率37.16%;成年羊皮平均面积为6050 cm2,羔羊皮为3~2级,成年羊皮为3~1级,成年羯羊达3~特级。

该品种分布广,饲养量大,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屠宰率高等优良特性,饲养的经济效益好,增产效果显著,现已基本形成一个地方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有持久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9 酉州乌羊

当地俗称“药羊”,属于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中心产区是重庆市酉阳县境内以青华山及延伸山脉的喀斯特地型地貌区。现存栏5900余只,公羊900余只,母羊3600余只,其中种用公羊150余只,能繁母羊2400余只。

全身皮肤为乌色,眼、鼻、嘴、角、肛门、阴门等处可视粘膜为乌色,多数全身被毛白色,背脊有一条黑色脊线,两眼线为黑色。体呈楔形,结构紧凑,体质强健。头大小适中,清秀,两耳向上直立,公母羊均有角,角向上向后、向外伸展,公羊有额毛和髯、颈粗短,母羊颈细长,胸部发达,背腰平直,后躯略高,尻斜,四肢长短适中,但粗壮有力,蹄质坚实。骨骼细而坚实,肌肉发育丰满。

成年体重:公31.03 kg,母27.86 kg。周岁屠宰率43.58%,净肉率29.832%,大腿肌肉厚度4.81 cm,肉骨比2.69,眼肌面积14.53cm2。板皮厚度1.01 mm,拉伸负荷212.861 N,拉伸强度55.918MP,断裂负荷212.21 N,断裂伸长率39.204%。

公羊8月龄开始配种,一般利用年限为5年;母羊6月龄开始配种,一般利用年限为5~6年。1年2胎,初产母羊单羔率87.1%,双羔率22.9%,经产母羊单羔率15.6%,双羔率84.4%以上。出生重:公2.1kg,母1.8 kg。2月龄断奶重:公9.8 kg,母9.5 kg。哺乳期日增重:公0.13 kg/天,母0.11 kg/天。羔羊成活率86%以上。

1 0 石柱长毛兔

该品系产于重庆石柱县境内,现存栏200万只,曾先后引进中系、德系和国内培育的粗毛型长毛兔,经过23年,5个世代的多品系杂交选育,在2005年底选育工作结束,现已形成适合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体型中等,遗传性能基本稳定,产毛量中等的长毛兔品系群。

该兔表型特性相对一致,头呈虎头型;耳大、直立,耳尖—撮毛,眼球较大,单眼视野190度,眼球粉红色;体驱微曲呈弓形,为趾一趾型成伏卧状;背腰平直,腹大于胸;臀部丰满,被毛丰厚,分布均匀,粗毛外露,毛丛结合良好。母兔外貌清秀、性情温驯。

主要生产性能良好,出生重平均56.23 g,青年兔受胎率91%,产仔数7.24只,窝产活仔数6.81只,45日龄断奶重873 g。5月龄产毛量公兔209.32 g、母兔206.37 g,8月龄产毛量公兔251.86 g、母兔248.28 g,11月龄产毛量公兔319.25 g,母兔323.84 g,年产毛量公兔1277 g,母兔1295 g。11月龄粗毛率公兔14.97%、母兔15.23%。毛的质量有长、松、白、净、柔等特点。

该品种分布广,饲养量大,饲养成本低,料毛比低,生产性能稳定,产毛量高,粗毛含量适中,毛丛结构明显,不阐结,手感柔和,繁殖力强,窝产仔数多,成活率较高,经济效益明显,在品种推广应用中性能基本稳定,产品供不应求,有持久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1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重庆市有中蜂267024群。工蜂的体色呈现出明显的海拔和地区差异变化规律。一般为低海拔地区(800 m以下)为黄色,中海拔地区(800~1200m)为花色(黑、黄色相间),高海拔地区(1200 m以上)主要为黑色;从水平分布来看,渝西丘陵及河谷地带主要为黄色,渝东北大巴山区及巫山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以黑色为主,杂以花色。

蒙城县畜禽品种逐步实现良种化 篇4

2008年,蒙城县畜牧管理局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狠抓良种推广,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争取了新科良种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开展了地方牛品种保种等一系列畜禽良种项目建设。鼓励现有企业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推行优质畜禽品种养殖,提升优质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种畜禽管理,服务重点龙头企业,引进奶牛、特禽等优良生产品种。

据全县乡镇初步统计,生猪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黄牛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山羊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家禽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

浅谈畜禽新品种推广服务的对策 篇5

(1)推广内容应涵盖优良生猪新品系、肉牛良种繁育、肉羊杂交改良、优质蛋肉鸡新品系、优质蛋肉鸭新品系、优质鹅新品系等。

(2)在畜禽养殖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2 推广主体

(1)推广主体包括两部分:①公益服务型的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②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如养殖专业合作社、涉牧企业、规模养殖场及从事种畜牧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

(2)推广机构岗位设置要求推广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并具备畜牧兽医类专业技术职称。

(3)承担畜牧技术推广培训的人员一般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经验。

(4)畜牧推广机构和个人在进行培训推广活动中,应当具备基本的开展推广活动的条件。

(5)畜禽新品种推广服务活动中不得向养殖业者传递虚假、夸大、不实的信息。

3 推广客体

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单位和个人。

4 推广原则

(1)推广培育畜禽新品种,养殖业良种化程度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着品种结构单一、群体规模小、供种能力差,不能适应消费多样化和膳食营养化的需要,当前畜牧业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猪、牛、羊、家禽(鸡、鸭、鹅)等优良新品种的推广服务上有所突破。

(2)通过畜禽优良新品种普及推广,扭转畜禽生产过程中饲料转化率低、生产效率低及商品出栏率低的现状,节约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提高畜禽生产能力,达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3)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畜禽新品种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4)推广应用的畜禽新品种应具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推广流程

5.1 试验

引进畜禽新品种应当进行多点区域试验。

(1)引进的畜禽新品种必须通过四代人工选育,主要遗传性状具备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和经济价值明显的畜禽群体。

(2)配套系是指利用不同品种或种群之间的杂种优势,用于生产商品群体的品种或种群的特定组合,其畜禽遗传资源未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是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

(3)配套系应具有三证一书,即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系谱证、检疫合格证及新品种说明书。

5.2 示范

(1)经多点试验表现优良的畜禽新品种应当进行示范。

(2)在示范阶段表现稳定优良的畜禽新品种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5.3 推广

5.3.1 优良生猪新品系

生猪良种推广以人工授精为重点,重点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生猪名优品种,全力推进母猪二元化,推广商品仔猪三四元杂交品种,并逐步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完善以良种猪场为中心的生猪人工授精输配网络,使瘦肉型良种猪的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推广服务。

5.3.2 肉牛良种繁育

以开展肉牛杂交改良为重点推广肉牛新品种,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等良种肉牛,筛选出优秀肉牛杂交组合,建立优质肉牛生产技术体系。选择优良本地基础母牛,依托冻配改良点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快速繁育良种肉牛,受胎率70%以上,为养牛专业户提供优质肉牛新品种的推广服务。

5.3.3 肉羊杂交改良

建立优质高效肉羊生产技术体系,通过胚胎生物技术进行肉羊新品系选育和努比山羊快速纯繁。开展波尔山羊和小尾寒羊的良种扩繁,进行杂交改良,筛选出优秀杂交组合,提纯复壮本地云岭山羊品种,提高肉羊的个体单产和肉质。

5.3.4 优质蛋肉鸡新品系

培育优质肉鸡配套系,推广肉鸡新品种,以良种肉鸡孵化场繁供为重点,推广引进云南山鸡、土杂鸡、铁脚麻、乌鸡、三黄鸡等主推肉鸡品种,使良种肉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良种肉鸡的推广服务。选育优质蛋鸡新品种,主要选用罗曼粉和海兰灰,年入舍鸡产蛋达200~220枚,料蛋比2.25~2.6:1。

5.3.5 优质蛋肉鸭新品系

推广肉鸭新品种,主推良种北京肉鸭、樱桃谷鸭等名优肉鸭品种。推广蛋鸭新品种,主推良种江南一号、麻鸭、白鸭等蛋鸭品种。

5.3.6 优质鹅新品系

推广郎德鹅、狮头鹅、雁鹅、白鹅、四季鹅、平头鹅等优质肉鹅。

5.4 在畜禽新品种推广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

(2)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

(3)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

(4)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

(5)销售未附具规定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系谱证、检疫合格证及新品种说明书。

(6)销售未经审定和未经鉴定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

6 推广服务

(1)推广优良畜禽新品种加快发展养殖业,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收集测定优良畜禽新品系,选择优良畜禽新品种和新培育地方遗传资源为主体,开展配套系育种技术服务。

(2)构建优质畜禽核心种群、扩繁群、商品群繁育体系,提升畜禽种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优良畜禽新品种的普及推广服务,推广应用成果成效显著的由本级或上一级相关部门进行认定并给予奖励。

(3)培育优质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必须符合《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的要求,未经审定的畜禽新品种和未经鉴定的畜禽遗传资源不得推广使用。

(4)推广畜禽新品种,努力提高畜禽繁殖力技术,包括种畜禽选留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营养调控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开展畜禽新品种无公害健康养殖的配套技术服务。

(5)推广良种杂交组合技术,选用最佳经济杂交组合,结合引进的优良高产稳产畜禽品种,建立适合农村本地气候环境、生态饲养方式的杂交组合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畜禽品种 篇6

2012年, 中央财政共安排12亿元畜牧良种补贴资金, 支持畜禽品种改良, 计划改良家畜近4000万头只, 惠及农牧民超过600万户。

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2005年起从奶牛开始试点, 资金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累计投入资金已达54亿多元。项目实施以来,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了广大养殖场户的普遍欢迎。广大养殖场户参与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累计改良奶牛已达4200多万头 (次) 、猪1.3亿胎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成年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 生产良种商品猪超过10亿头。供种能力大幅提升, 项目县种公猪站由2800多家增加到近3500家, 全国供精荷斯坦优秀种公牛761头, 是2006年的1.9倍, 其中验证种公牛超过50%。养殖收益明显增加, 带动农民增收300亿元以上。

畜禽品种 篇7

1 地方畜禽品种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居住着苗、侗、水、瑶等30多个少数民族。位于东经107°17′20〞~109°35′24〞, 北纬25°19′20〞~27°31′40〞, 与我国的广西、湖南两地相邻,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海拔最高2178m, 最低137m, 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 雨季明显, 降水较多, 年降雨量在1000~1600mm, 日照年均约1200h, 无霜期长, 为260~220d, 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d。自古以来, 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及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致使各民族之间既独立自主、保留了自己的民族习俗,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在相对封闭、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环境中, 畜禽养殖十分粗放, 不同畜别的畜禽都是以放牧方式进行饲养, 一些地方甚至将畜禽 (如牛、羊、猪等) 放牧深山中, 让其处于半野生的自然环境自生自灭, 仅仅在需要的时候才从山中找回;畜禽繁殖多以自然选择为主, 没有刻意的人工干预, 这样的畜禽养殖方式和自然环境, 加之长期的近亲繁殖, 造就了许多如小香猪、小香鸡、三穗麻鸭等为代表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经济类群。

2 主要的地方畜禽品种及特征优势

2.1 黎平黄牛

黎平黄牛主产于黎平县, 是一个役肉兼用小型牛种, 成年牛体重为公牛288.12kg, 母牛196.24kg, 俗称“小个子黄牛”;1983年被贵州省列为地方优良品种, 命名为“黎平黄牛”。黎平黄牛肉质细嫩, 味美可口, 营养丰富, 未成年黎平黄牛的因皮薄肉嫩, 加工成带皮牛肉成为人们的美味食品之一;用黎平黄牛肉加工出的侗家风味菜“牛瘪”更是由于其独特的风味而成为人们款待亲友和贵客的美味佳肴。

2.2 小香鸡

小香鸡主产于黎平、榕江、从江等县, 1983年被贵州省列为地方优良品种, 命名为“黔东小香鸡”;成年鸡体重为公鸡1.29kg, 母鸡1.13kg。据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到黎平县采集标本进行肉质对比分析, 黔东南小香鸡中的乌骨鸡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与我国著名药用泰和乌骨鸡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

2.3 黔东南花猪

黔东南花猪主产于黎平县, 是贵州省肉脂兼用型地方良种之一, 具有早熟、易肥、耐粗饲养、屠宰率较高等优点, 且因肉质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年猪体重为公猪72.55kg, 母猪60.31kg。经用黔东南花猪母猪与苏白、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外地良种公猪进行杂交组合, 结果表明其杂交一代母猪表现出良好的杂交效果和繁殖性能;据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引种饲养观察, 其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居贵州省5个地方猪种之首, 是杂交优势利用最好的母本之一。

2.4 从江香猪

从江香猪主产于从江县, 是我国珍贵的微型肉脂兼用型猪地方猪种, 成年体重为公猪23~25kg, 母猪30~40kg。1980年被列入中国八大地方猪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好、抗病力强、饲养管理粗放, 早熟易肥等优点。

2.5 三穗鸭

三穗鸭属蛋用型鸭种。主产于三穗、镇远、岑巩、天柱、台江、剑河等县;具有成熟早、产蛋多的特性, 适应丘陵、河谷、盆地水稻产区放牧饲养, 且耐粗饲, 饲料利用能力强。三穗鸭成年鸭体重:公1690g, 母1680g。成年鸭屠宰率:半净膛, 公69.5%, 母73.9%;全净膛, 公65.5%, 母58.7%。开产日龄120d, 年产蛋240~260个, 蛋重65g。

2.6 黔东南小香羊

黔东南小香羊主产于雷山、榕江、黎平等县, 又名“黔东小香羊”, 成年羊体重为公羊35.63kg, 母羊28.88kg, 以个体小、膻味轻、肉质细嫩、烹饪后香气溢人、味鲜可口等特点著称于世。

3 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1) 近年来, 随着贵州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黔东南地区的部分主要地方品种小香猪、小香鸡、三穗鸭等的开发利用也逐步加大了资金投入, 对其产业发展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和规划, 其经济及社会效益亦逐步得以体现。但因政策缺乏延续性, 在贯彻落实中差距较大, 目标实现不理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资金投入数量有限, 加之各级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 难以形成产业链, 产前的技术培训与服务, 产中的组织与流通, 产后的市场培育与产品研发, 都是因为投入不足而无法展开, 要实现地方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发展及畜牧业经济的主导作用, 其动力明显不足。

(2) 由于目前正处于养殖方式转型阶段,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尚未形成, 产品加工与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和滞后。目前, 只有从江香猪经过近十多年的长足发展, 开发出了十几个香猪系列产品外, 其它大部分地方畜禽品种商品率都较低, 走不出自己的家门, 生产形不成规模, 缺乏经营主体, 长期处于只有“礼品”但无“产品”的养殖生产格局。

(3) 盲目、片面追求利益的开发利用较为突出, 如何正确认识在确保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良好保护的前提下去实现科学的开发利用,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某些地方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措施尚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下, 只顾短期利益的盲目开发或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炒种开发, 往往导致地方畜禽品种数量急剧下降, 甚至在部分主产区已面临地方畜禽品种遗失。

(4) 目前, 除从江香猪、三穗鸭等少部分地方优良品种外, 其它部分地方品种目前尚未纳入国家扶持立项规划, 缺乏资金投入, 尚未建立核心种群, 在当前大量畜禽商品流通的复杂环境下, 大量外来畜禽品系的不断自由流通或侵入, 必将改变部分地方畜禽特色品种的饲养繁殖格局, 对其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

(5) 大部分地方畜禽品种养殖生产都分布在比较落后的边远贫困山区, 地广人少, 交通不便, 养殖户文化技术落后, 农村兽医防疫条件差, 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缺医少药现象普遍存在, 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畜禽养殖育成率较低。饲养方式落后, 猪、牛、羊、禽同圈混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卫生条件较差, 部分养殖户因资金困难对生产畜禽仍然是“一把野菜一把糠”, 营养极度欠缺, 普遍存在个体小、生长发育缓慢、饲养周期长, 因而导致商品率低, 生产性能较低。

4 对策和建议

4.1 提高认识

许多地方畜禽优良品种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 经数百年的自然及人工选择而形成的, 我们要从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返璞归真, 崇尚自然”的高度来认识产业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如果不加以开发利用, 任何形式的保护都毫无意义。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我们不能因为它的某些特性不如人意而歧视它, 更不能想当然地加以改造, 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 从而导致某一品种的退化甚至消失。只有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充分地发挥地方畜禽品种的特色优势, 使之更好地为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致富增收服务。

4.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促进产业化开发

在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的养殖生产、加工与流通、开发与保护等各方面应在政府的引导下, 坚持运用市场机制,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用于地方畜禽品种繁育保种基地建设、种质更新和选育, 推行标准化养殖。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地方畜禽特色产品多元化的开发力度, 推行产业化发展, 提高生产能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生产模式, 通过利益机制签订购销和养殖技术服务合同, 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 不断提高养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新型的现代营销方式和产品流通体系, 避免养殖市场风险。

4.3 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根据地方畜禽品种的分布情况和各地的自然环境, 经济能力及当地群众的养殖习惯, 通过项目科学论证, 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及措施, 从本品种提纯复壮选育、生产繁殖性能提高、饲养标准与规范、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等方面入手, 推行地方畜禽品种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设, 在确保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有序、具有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

4.4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养殖生产水平

加强地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对基层技术人员及养殖生产者加强技术培训, 大力宣传科学养殖, 建立养殖示范, 推行标准化养殖, 转变落后的传统生产养殖方式, 全面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改善地方乡镇兽医防疫条件, 改善村级动防人员的经济待遇, 提升基层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服务的水平及能力;在地方良种标准化基地建设、分子遗传育种、特色畜产品研发与加工等方面与省级以上的科研院所构建紧密的技术支撑平台与项目合作, 将现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技术引入到地方优良品种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来, 为地方畜牧业经济建设服务。

4.5 着力开发“旅游农产品”, 加强宣传与推介

畜禽品种 篇8

1 基本情况

兴义市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04°32′~105°11′和北纬24°38′~25°23′之间,是黔西南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西与云南省的富源县、罗平县相交,南隔南盘江与广西的西林县、隆林县相望,东北与安龙、兴仁、普安、盘县接壤。辖区国土面积2 911.1 km2,耕地面积3.0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9.15%,市区面积22.2 km2。

兴义市是一个畜牧业发展大市,有草山草坡7万 hm2,可利用面积5.7万hm2,其中成片草场11片,总面积1.03万hm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牧草生长,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潜力大。

2 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

品种资源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兴义矮脚鸡肉嫩味鲜,胫短,温驯,易于饲养管理,具有适应性强和抗潮的特点,是当地群众喜爱的鸡种。由于长期没有引起重视,保育工作滞后,大部分矮脚鸡基因混杂,数量越来越少,有濒于灭绝的危险,据1985年调查统计,仅有3 000余羽。当前,我省正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市也把兴义矮脚鸡的发展作为畜牧业的一项经济项目进行发展。2001年以来贵州大学科研种鸡场先后两次到兴义市引种70余只,在该场进行扩繁选育,现矮脚鸡核心群已有1 000余羽。2003年起,贵大科研鸡场与兴义市畜牧兽医局联合,先后在兴义市郑屯镇坡岗、则戎乡、巴结南龙、绿茵公司等处建立保种基地和示范推广点。

3 畜禽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3.1 受胎率偏低

主要原因是发情母畜距配种点比较远,不能做到及时配种,不孕母畜年龄达不到要求而参配较多,有的存在阴道炎、宫颈炎。应及时治疗不孕母畜,使其繁殖机能恢复正常,加强孕期科学的饲养管理。

3.2 科学养畜意识淡薄

据调查了解,我市大部分农户的畜种营养不良,补饲精料不足,膘情差,特别是孕畜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跟不上,不重视良种良法相配套。今后应加大宣传科学养畜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科学养畜的认识与注重,坚定科技兴牧、科技致富的思想。

3.3 资金投入少

当前对畜禽的品种改良,政府下达的任务重,经费少,工作难于开展,业务部门只求完成任务,忽视质量,严重影响品改的发展。

4 建议

4.1 充分认识畜禽管理及品种改良对发展兴义市畜牧业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以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但畜牧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种畜禽经营无序,种杂质量差、品种老化、生产性能低下等突出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应把种畜禽管理及品种改良工作作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突破口来抓,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畜牧部门必须把畜牧业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制定相关的文件措施,每年制定畜禽品种改良繁育体系建设规划,认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先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核心指导思想,改良畜牧服务体系,加强种畜禽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为全市畜牧业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4.2 加强技术培训,保护畜禽品种遗传基因库,发展养殖业是促进畜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提高科学养畜的水平,抓好疾病防控工作,减少传染率,使发病率、死亡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畜禽品种】推荐阅读:

畜禽消毒10-18

畜禽兽医05-14

畜禽资源05-14

畜禽粪便08-14

畜禽免疫08-19

畜禽危害08-24

畜禽专业09-10

防治畜禽09-25

畜禽水产09-29

畜禽饲料10-12

上一篇:社交焦虑下一篇:校企合作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