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方法

2024-10-18

反思方法(精选12篇)

反思方法 篇1

一、避免只问不答的反思, 着重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 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住这些问题, 对于找到教育教学改进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 教师的反思活动重点应当放在问题解决的探索上。

二、避免单纯个体的反思, 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反思会使反思的持续性增强, 因为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 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 对一个问题的持续、反复多次的反思有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群体反思的形式很多, 除网络日记外, 群体反思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听课评课、教研组活动等形式。

三、避免浅表弥散的反思, 围绕专题进行

为了提高反思效果, 在反思方式上要提倡专题反思。专题反思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的、系统的反思, 从而形成对该专题较为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 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四、避免形式单一的反思, 多种方式表达

反思结果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 这些反思方式或自由表达、或理性提升、或问题探讨、或直抒胸臆, 它们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吕洪波文

反思方法 篇2

韩武权

随着教学时间越长,老师的知识越丰富,教学技能方法越高,知识也较系统化。在当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反而倒退了。为什么我们落伍了?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分析,深刻反思我们工作的失误。

一,我们的教学理念陈旧。我们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舒舒服服,懒于动脑筋,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效率会高吗?当然不可能高。老师一味的讲,而学生不加思考,这样的教与学能统一起来吗?当然是不可能。

有人要问,为什么以前这种方法有用,而现在就不行了?时代变了,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也懒惰了,不肯吃苦,不愿花太多的时间。以前的学生听老师的话,上课专心听讲,下去认真复习,学生上进心较强,只知道学习,再无其它的事情。而现在的学生一出校门,就不想学习,进网吧,手机聊天,听mp3音乐,交朋友等等,很少有人花费时间去学习。所以现在的学生我们以前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二,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当今的先进的教学经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给我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先学习,在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带着疑问去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会了。对于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不可能全盘接受,我们要有取舍,取其有用的部分,要选用适合我们自己的学情,校情的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恰当运用,可能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所谓老师只讲几分钟,我认为天天如此,学生也不可能学到知识,或许他们的孩子悟性高,能力强,人家可能达到。如:语法知识,系统讲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知识,巩固性练习,只需要老师点拨就可以了。学生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自己建立是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查那些资料,看那些书籍,去归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可以的,而其他的学生达不到的。

三,学生的良好习惯很重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稍加指导,学生便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学,自然效率就很高。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自学能力,所以应先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使之适应现在的教学。

四,积极改革,大胆改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谈高效课堂,我们很惭愧,我们的课堂效率太低了,课堂上的任务完不了,只能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学生辛苦,老师辛苦,而成绩不佳。我们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子,要动脑筋想想,怎么样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动起来,努力学习了,成绩才会提高,老师高兴,家长满意。上课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只教而不学,没有效果,只学而无人正确指导,提高有困难,上课必须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老师不能只唱独角戏,一味的讲,让 学生思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自己总结的东西是很难忘记的。

英语教学方法分析与反思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互动;激励;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祛屡见不鲜,但有时同一种方法,却因不同的教师的运用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认为,对教学方法的驾驭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学习的结果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学生内部学习吸收互动的共同结果。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够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学中,除掌握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使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优质化,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与学的环境。以下,作为一位从事英语教学者,我简单谈几种在日常教学中个人对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心态

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英语的恐惧、烦躁、以及没有信心等情绪,以至于“知难而退”。要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应该明确英语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保障。其次交给他们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许多初中生,尤其是刚刚进入校门的初一新生,对英语渴求的愿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他们满怀无限憧憬,信心百倍,希望教师成为他们英语学习的救星。可是我们的老师们往往对此并不敏感,而学生的积极性就在此时被泼上一盆凉水,减退不少。此时,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讲如何识记单词,先念熟念准,再去到文章中去体会,练习中去印证,课外读物中或作业去强化直至水到渠成的有意拼记。其次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并助其实现,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让教学方法灵活起来

1.激励教学法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对初学英语者。用激励和鼓励性的语言尤其重要。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 小孩本族语学得那样好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是小孩在学习过程中,每个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关注和鼓励” 。足见鼓励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的方式很多,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是在课余时间。要随时随地,最好不露痕迹,鼓励无定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兴趣持续性差,学习成绩不明显。我最常用的做法是在上课练习期间走到这位学生的跟前,显得不经意地轻轻地对他说,你的英语功底和口语都这么好,怎么成绩不太高,到底是什么原因,你分析过么,这位学生听后,就会主动查找原因,诸如积累词汇、语言结构知识不足、疏于念书等等……。学习英语的动力大增,进步相当明显。

2.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教师,学生往往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学习的动机。教无趣则必不乐学,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知道的道理。激发兴趣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外在动力,启发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燃起他们对学习的热烈情感,进而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里简单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设置情境。让学生处在轻松而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对学生学习趣味性的激发非常重要。英语课本的每一篇语言材料都是一篇可塑造的小故事、小演讲、小辩论会,一堂具有好的开头的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这是英语课热身、活跃学生英语思维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激活学生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网络,形成交际或阅读的心理准备,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词汇、社会。设置情境可以用图片、游戏、猜谜、唱歌、演讲、录像、情景教学等许多手段,关键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勤于编排,激发自己的灵感,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如在讲一课关于美国英语时,我是这样开的头:用一幅我与美籍教师的照片,告诉学生一个自己上学时的故事:开学不久自己陪老师去购物,老师想让售货员给她拿热狗,由于老师的美语发音,我竟不知老师想要什么,直到售货员拿出面包,我才恍然大悟。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把他们引入了一个急于想了解两种语言异同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中。

(2)設置疑问法。学生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很浓,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疑问,尤其是趣味性的疑问,使学生在寻疑求悟中度过轻松愉快的45分钟,也是优化教学方法的手段。适当地予以奖励和开展竞赛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在一课关于金钱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got a one-million pound note?”“1 would buy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 a beautiful car / save it in a bank / help a poor boy to return to his school / go abroad ... ” 更有甚者,与老师开玩笑,“If l have so many money , won’t you borrow some from me?” 我抓住契机反问:“Do you think money is everything?” 然后问 “Do you know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man who has only a one-million-pound note? ... 这节课我们上得非常成功。

(3)设置互动环节。在国家新的教学要求中,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但是我们不能把探究性学习停留在理论的原点上,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运用与渗透。探究性学习主要应体现发挥学生主体性。即尊重学习者主体的全部心理活动。亦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博与专相结合上。博是指课外自学——以小组为单位以阅读为素材,每天留一篇难易适中的课外阅读,小组研究出结果,课上交流,并说出自己的论据;专是指课堂对课本精读材料的处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比如,大家分成小组一起动手找出今天课上老师要讲的语言点,找得越多越准确越好,找完后写在一张纸上,经老师 “审批” 后写在黑板上找不全的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看一看哪组同学独具慧眼……;专还指课上对质量监测等练习的处理。这就避免了那种完全靠老师领着译领着分析的被动的甚至是恹恹欲睡的状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让课后的复习成为巩固环节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复习的学习方法早在我国古代就被看的非常重要。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比较良好地稳定性,更不可小视每课复习这一关键环节。无论多么精彩成功的课,也不可能指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蹴而就,只有温故才能促其而知新。因此教学中我们多采用以下这种方法进行复习:是把旧的知识,不论是句式结构、语言知识点、文章大意,我们都经过深思熟虑,把他们设计称一个知识网络结构进行复习。一开始是老师示范式进行,以后逐渐过度到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归纳,后来到放手时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了。

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点的意义,而且理解了在什么语言环境下才使用这些语言点。复习一组同、近义词如此,多个不同意义的语言点亦然。利用这种方法,我们的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语文教师的反思方法 篇4

教育反思包括三个层面:教学技术层面的反思, 主要关注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教育背景层面的反思, 指教师对支撑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的理论假设和信念进行分析, 从理论系统中发现教师教育观念的瑕疵和缺陷;社会超越层面的反思, 指将教育活动纳入广阔的社会背景中, 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进行教育实践, 从应然状态的教育理想反思实然状态的教育实践, 通过质疑与批判实现对当下教育的超越。只有当教师开始追问教育的终极关怀时, 教师才真正成为教育的反思者、研究者。

一.在教育叙事中反思

教育叙事强调教师的经验, 并以叙事来描述教师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或个体的生活方式。叙事强调的不是形式、规律, 而是经验的意义。它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等逼近教育实践本身。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成长, 特别是使教师深刻地认识自身的经验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叙事研究方式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与体悟, 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智慧的提升。

教育叙事研究还可以使教师避免走入狭小的专业视野, 通过分享其他教师的故事与经验, 拓宽自己的教学视角, 了解他人的观点, 并发展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 因为专业经验对自己而言, 是一面镜子, 对他人而言, 则是实践的一扇窗。教师开展叙事研究, 就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事分享专业经验。这种分享性的互动能让教师感知自己的专业声音与观点, 激励教师更高的专业意识, 提升自信, 从中学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 甚至批判、反思自己的经验, 使教师发展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并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效果, 增长教学智慧。

二.在案例研究中反思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省察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 借助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案例研究是把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是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研究。参与案例研究的教师首先应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 进而围绕案例进行研究, 然后形成“案例研究报告”, 最后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 或通过对同类案例研究, 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案例研究”的基本环节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新案例的创设———专题研究。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寻找规律或问题根源, 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 或形成新的课题。它是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 能够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在课堂实践中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 篇5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单位:新华农场学校

姓名:丁海荣 类别:小学数学

倡导反思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新华农场学校

丁海荣

新课程改革呼唤反思型教师,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都需要教师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听取评课意见中学会反思,并消化和积累,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每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在教学前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教学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①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多少自由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呢?②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教师替代了吗?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呢?③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几次个体表现,体现成功、自信、快乐的机会?④通过这节课,有几位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个别指导、鼓励与帮助?⑤这节课上,学生能感悟到什么做人道理?将获得哪些生存

能力?⑥在这节课上,课堂里有几次掌声、笑声、欢呼声?⑦自己用了那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⑧这节课与上节课比较有创新吗?这些内容可以用“教后反思”、“反思日记”、“反思记录”、“案例研究”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可经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内容可以用“教后反思”、“反思日记”、“反思记录”、“案例研究”等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在上课,在学习、备课、批改作业、听课等方面,处处进行反思,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后,我的反思是:数学课中的动手操作与手工劳动课不同,相对于操作活动本身而言,数学课更加重视活动后的反思和交流。本节课中,学生剪成的三段吸管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短吸管的长度与能否围城三角形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进而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深刻地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在对比中反思。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对话,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其他教师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于交流对象的反馈性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教

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我校常组织教师进行“互听、互评、互动”的反思活动,为我们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对比反思的平台。如听了张老师老师上的《求平均数》一课时,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中,张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编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然后再汇报交流,以巩固课堂所学。学生大多数按常规方法解答,或汇总平分,或移多补少,答案没有争议。一位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编了一道题: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求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在汇报时,学生有两种算法,算法一:(270+300)÷(3+5)=70(千米)„„10(米)解法二:(270÷3+300÷5)÷2=75(千米)看到这两种答案,很多学生开始拿不定主意了,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这是张老师没有急于给学生作总结,而是让学生来讨论。讨论后,一个组的代表回答,他认为解法二是错误的,因为求平均数应该是“总量÷总份数”在这道题中就应该用“总路程÷总时间”可他求的是两个速度的平均数,所以是错的。另一个小组的代表说他们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解法二是错误的,如果汽车每小时行75千米,那么8小时要行600千米,可总路程只有570千米,与条件不相符了。对比自己的教学,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我总是担心时间不够,既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总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错在哪里,并讲出正确的答案。听了张老师的课,我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资源,而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才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我们教师一定要珍惜并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在学习中反思。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师可利用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现在“网络教研”不但让我们完全突破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更让我能够更快捷、更方便、更及时的获得教育理论信息和随时所需的解决教学疑难的方法。今年我参加了网络教研活动,在每周的网络教研活动中,与各位在线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从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中不断学习和吸取经验,并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充实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提供起了很大的帮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之前,网络教研正好研讨了这一课,我更加体会到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亲历性,只有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亲身体验学习中的问题、困惑,才能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到主动探究的重要性。老师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自主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新知识。

教学反思的策略与方法探微 篇6

教学反思活动的确有助于促进教师改进其教学策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反思策略

1.坚持写教后札记。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回顾教学过程,把教学中的亮点和瑕疵详实地记录下来,并从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预设和生成的效果等维度加以思考。这种再认识的过程,能够为日后再教相同课型或组织相关的课堂活动提供经验储备和有益的借鉴。

2.邀请同行观摩,课后交流研讨。中青年教师可邀请同组、同级科任教师听课,课后进行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从交流研讨中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得失。

3.课堂情境再现。做教师的经常要听别人的课,但很少有人“听”过自己的课。如果用DV把课堂教学过程记录下来,课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定会有所顿悟,获益匪浅。

4.进行信息研究。学生的作业、课堂教学测评、课堂参与度、情感投入等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信息。借此,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

二、写书面的教学反思经验材料的方法

1.写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答疑解难,而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生在多边互动中获取新知识并进行相关情感体验的过程。课堂教学往往充分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不可复制的。因而,任何一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达成、从教学理念的运用到教法的选择、从情境的预设到知识的生成,都会有许多亮点,应把这些亮点详细地写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教师就能从成长走向成熟,教技才能不断提升和飞跃。

2.写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再成功的课堂也会存在一些疏漏和瑕疵,教师要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写出改进措施,自然就会成为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依据。

3.反思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通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也必然会提出一些独特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个性的、有共性的,也有一些是创新性的。有些问题或许教师在课堂上一时无法解答。教师就应把问题记录下来,并及时反思,以便在课后或者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既能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也能够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这样的反思也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写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多边互动以及学生思维的创新。新课程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点的生成,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因而,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多边互动情况、情感投入程度、个体的参与程度、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值得教师去关注和反思。另外,教师对课堂情境的预设、对学生思维的开启和点拨也值得去认真反思。

5.写再教设计。对于比较典型的课例或者失败课,课后应该静心沉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做再思考: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小组合作是否解决了实质性问题?教学过程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问题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尊重等问题。教师应及时地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归纳和整合,对整个教学方案来个回头望,写出“再教设计”。

6.反思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有效载体,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把教材的使用纳入教学反思的范畴,能够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和谐统一体。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回到课堂的场景中,不断地在脑海里过滤曾经的细节与片断,不断地研究与思索每一个学生的眼神与动作……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因此而丰富,教师独特的教育教学理解力因此而厚积薄发,因而找到与众不同的课堂生活创造力。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成长的觉醒,是生命的对话,是智慧的提升,是思想的升华。只有让反思成为习惯,让反思返璞归真,教师才能在反思中实现专业化发展,逐步向研究型教师和名师靠近。

浅谈教育反思的方法 篇7

教育反思是指教师运用理智的力量对自身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具体教育情境和事件进行反省和思考, 以期获得对专业活动的教育意义的理解。它追问的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对学生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教育反思包括三个层面:教学技术层面的反思, 主要关注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教育背景层面的反思, 指教师对支撑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的理论假设和信念进行分析, 从理论系统中发现教师教育观念的瑕疵和缺陷;社会超越层面的反思, 指将教育活动纳入广阔的社会背景中, 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进行教育实践, 从应然状态的教育理想反思实然状态的教育实践, 通过质疑与批判实现对当下教育的超越。只有当教师开始追问教育的终极目标时, 教师才真正成为教育的反思者、研究者。

一、在教育叙事中反思

教育叙事强调教师的经验, 并以叙事来描述教师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或个体的生活方式。叙事强调的不是形式、规律, 而是经验的意义。它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等逼近教育实践本身。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成长, 特别是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其自身的经验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叙事研究方式对其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与体悟, 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智慧的提升。

教育叙事研究还可以使教师避免走入狭小的专业视野, 通过分享其他教师的故事与经验, 拓宽自己的教学视角, 了解他人的观点, 并发展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 因为专业经验对自己而言, 是一面镜子, 对他人而言, 则是实践的一扇窗。教师开展叙事研究, 就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事分享专业经验。这种分享性的互动能让教师感知自己的专业声音与观点, 激发教师更高的专业意识, 提升自信, 从中学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 甚至批判、反思自己的经验, 使教师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并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效果, 增长其教学智慧。

二、在案例研究中反思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省察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 借助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案例研究是把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是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研究。参与案例研究的教师首先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 进而围绕案例进行研究, 然后形成“案例研究报告”, 最后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 或通过对同类案例研究, 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案例研究”的基本环节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新案例的创设———专题研究。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寻找规律或问题根源, 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 或形成新的课题。它是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 能够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在课堂实践中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反思 篇8

1.过语音关。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发音习惯,提升他们对英语单词的拼读水平,进而为其预习和自学等做好铺垫,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至关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知识和读音技巧,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真实交流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一直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有专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书写指导。会促进学生对单词、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好的书法给人以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书法是一种艺术,书法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种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诚实严谨的学风。因此,书法的教学时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搞好英语书法的教学,使学生学好英语,练好书法也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学,必须要从刚开始就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

3.张开嘴读。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但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考,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而初中阶段的七、八年级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口语训练上,那如何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省时而又有效地围绕教材开展口语教学活动呢?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我认为每天课前热身对话,可以帮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的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1.拓宽知识面来激发兴趣。学生永远会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知识保持兴趣和追求,因此适当拓宽课本知识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适当拓宽”中“适当”为原则,以教学需要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目标。例如在教学sports star时,问问学生们知道哪些运动明星。姚明是中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现效力于NBA的休斯顿火箭队。迈克尔乔丹是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通过这样的教学,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自己认真的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将教材活化为生动有趣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情景,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定的话题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自我培训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初中学生有着独特的特点,他们爱跳爱唱,善于模仿,喜爱表演,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基础。声音、文字、图像等直观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对于一些情景对话可以将说与做结合起来,进行情景表演,为学生提供独特的英语活动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使学生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3.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大多数认为英语难学,普遍感到英语成绩不好而不喜欢英语,致使学习兴趣不高,初中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情感,他们喜欢哪个教师,就往往喜欢哪堂课,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师”,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

总之,教师必须放下那让教师本身感觉沉重、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教学是一门科学,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

《儿童文学》教学方法反思 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然而, 在当前的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如幼儿文学的老师大多由学中文专业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他们缺乏对幼儿心理特性、年龄特征、审美特征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再如仅仅把文学活动看成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 活动形式单一, 只注重表达与机械记忆, 而对文学作品内在价值把握不够。因此, 结合自己对《幼儿文学》的教学经验, 对该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做以下反思。

一、学前儿童文学与幼儿教师

学前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幼儿教师的引导和推动。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和文学作品之间架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幼儿教师在阅读和教授学前问题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 还会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精神世界。

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必须要了解儿童。苏霍林斯基曾说过, 不了解学生,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二学前儿童文学是贴近学前儿童现实生活的文学, 它能反应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幼儿教师在阅读和教授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 可以借此走入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 受到那种天真无邪的情感的感染, 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适合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正确处理好教材, 对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选取与整合

我校《幼儿文学》课程一直采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莹、肖育林两位老师主编的《学前儿童文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按照教学计划周学时4节, 总课时为64学时。教学中, 我从实际出发, 把握大局, 认真分析处理教材, 对教材中关于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这些略显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知识让学生做一般了解, 而把重点放在幼儿文学作品鉴赏创作和教学能力模拟实践活动上, 努力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 利用网络资源, 选取一些课外儿童文学案例进行授课, 做到把握知识重点, 注重实例, 与阅读鉴赏紧密配合, 让学生多思考, 多练习,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幼儿儿歌教学中, 我让学生选择最有特色的儿歌学习写简评。再如我让学生将写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这样既有针对性, 又能进行比较分析,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根据实际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走入作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为主, 新课程改革之后,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例如, 在诗歌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在童话故事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表演合作能力, 要求学生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在幼儿图画故事教学中, 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喜剧教学中, 预先把角色分配给学生, 让他们熟悉角色台词, 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表演。通过开展这类教学活动, 我们尽量放开手脚,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去尽情地游戏, 在动作中体验, 理解作品, 使课堂生动、有趣、气氛活跃、边表现积极。

(三) 实践教学法——幼儿模拟教学活动

幼教专业学生最终要走上讲台, 到教学一线去工作。因此, 在《幼儿文学》教学目标中鲜明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幼儿文学教学活动能力的任务。另外, 从幼教专业学生心理需求来看, 学生有一种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们就会演出十分精彩。因此, 在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 我都会选用一篇经典教学案例进行示范教学展示, 并布置课后作业。例如, 在儿歌单元, 我的课后实践活动就是: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如何带领大班孩子学习这首知识童谣《地球圆圆》, 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教学方案设计, 道具和PPT的制作, 最后由一名学生进行讲课。

(四) 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 幼儿期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其情感有很大的启蒙引导作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做人道理和共同的社会生活准则, 也饱含着大量健康的审美内容, 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可以说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作为即将从事幼教工作的学生, 培养他们的爱心、童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把爱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让学生体会到爱和温暖。只有这样的教育, 才能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风险的精神, 学会关心别人。

参考文献

[1]李莹.学前儿童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多视角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浅析 篇10

教学反思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前的准备, 教学中的操作、调控以及教学后的反省经常性地进行观察、认知、评价和矫正。教学反思不单是一个人的独自思考, 更是一种需要教师认真思索乃至付出巨大努力的过程, 常常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以教师应从多视角、多维度去反观自我。教师的反思主要可从以下四个视角展开: 从自身的经历中反思教学; 通过学生的眼睛审视自己; 从同事的反馈中检查自己; 从理论文献的学习中反思自己。

一、与自己对话:升华生活的积淀

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蕴含着他的体验、经验。语文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记录下来, 成为自传。这样的自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主观的、经验性的、充满感情色彩的, 但是, 它对于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洞察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甚至比一般的教学理论著作对教学实践的影响还要大。

语文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是最有意义和最根深蒂固的。回忆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经历是语文教师获取教学洞察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自己学习的经历, 让自己充当学生的角色, 对学习语文的过程进行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特点出发, 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联系起来。正如特级教师李镇西所说: “教师应该随时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 结合自己当年学习语文的切身感受来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老师关注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经过不断努力构建了“三主四式导读法”。钱梦龙之所以采取以重视自学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导读”策略, 恰恰是因为他“反求诸己”, 回忆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二、与学生对话:关注充满期盼的眼睛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眼睛可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教师们所期望传授的东西。语文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 不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某种程度上看, 评判良好教学实践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教师在何种程度上从学生的眼中看自己, 即教师在何种程度上有意识地、系统地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从他们的立场来审视课堂教学和学习。

从学生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语文教师会有许多的体验和感悟。学生感到愉快的课, 教师同样也能体验到一种成功。因此, 最重要的是, 语文教师应该了解自己是否在很好地尽这种职责。在这一方面, 学生就是唯一能够提供情况的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过, 你想判断饭菜的好坏, 你就要去问吃饭的客人, 而不是去问做饭的厨师。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了解到最有价值、最有用的信息, 他就应该亲自去问问自己的学生。而且, 许多研究已经指出, 学生是能够公正而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老师的。

三、与同事对话:倾听不同思想的声音

同事可以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 同事的感受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动。邀请同事去观察自己的实践, 或与他们进行对话, 教师可以注意到那些在正常情况下隐藏起来的东西。自己觉察不到的东西, 别人往往能看得到、听得出来, 因而不同的观点可以提醒你注意自己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语文教师借助同事的建议和帮助, 才能在观察、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时更客观, 反思才更有效。

同事之间的互相帮助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让同事倾听自己的故事, 通过专业生活故事的叙述, 让倾听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 然后把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反馈回来, 他们的观点常常让自己沉思和反省, 甚至使自己惊讶不已。与同事的对话为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为教师分析和解答疑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欢迎那些能够和他们分享、探讨教学实践, 并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和建议的同伴。如何与同事建立一种平等真实的对话关系, 这与教师自身的个性品质有关, 学校的文化环境也至关重要。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说, 关键是要虚心, 能听取不同的意见, 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帮助。语文教师要能认识到:“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从我们的错误中学到东西, 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犯错误或由于我们拒不改正错误, 而老是重复同样的错误。”

四、与理论对话:追求理性智慧的光芒

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必须借助于理论学习。因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 帮助语文教师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其次, 理论文献还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并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的经验一般是感性的、零散的, 需要通过反思来形成系统。教师的反思性学习不是对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总结, 而是联系已有经验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探究, 在理论指导下对已有经验的提升, 是教师保持自己不断进步的根本途径。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感觉到语文教育专著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就会对其持认可、亲近的态度。

“阅读经典, 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 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 在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 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反思自己走过的路, 看看别人怎样走路, 步子会更矫健, 道路会更宽广。”语文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多角度的批判性分析, 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这种反思, 能够提使语文教师提高警觉度, 从而具备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 促使语文教师关注教学整个领域的问题, 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 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具体、准确、可靠的依据, 并把这种实践建立在对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及行为依据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使自己的教学具有全面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邹贤敏、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美国]杜威著, 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反思方法 篇11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在本节中,教材仍以引进函数概念时所用的三个问题为背景,引入函数的表示方法,体现知识情境呈现的一致性。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时,函数关系简明、清楚,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性质,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列表法简洁明了,动态的变量采用静态的数据表示,“输入值”与“输出值”一目了然,体现出“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图象法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表示出数学的美学意义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除了书中的例子外,还应引导学生多举社会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例子,如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邮资、出租车费,股市走向图等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就在身边,感到亲切、自然,加深对函数表示法的理解。教材还通过例子介绍了分段函数的特点及应用,要注意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表达式去表达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①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各自优点、特征的基础上,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②通过具体实际,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去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表达能力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与重、难点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但是对于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境来选择恰当的表示函数方法等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具体、清晰,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认识,如用图像法时盲目地连点连线,以为函数都是可以写出解析式的等等。同时由于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思维较为单一,注意不够持久,并且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创设一些知识情境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分析和归纳三种方法的各自优缺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吃透教材,最终能根据不同的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这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过程。

本节重点内容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像的作法。另外,图像从“图形”方面刻画函数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依据,涉及到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学生理解它需要一个较长且比较具体的过程,因而也构成本节教学的一大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转变,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更多地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从“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发现、启发讲解法,避免知识从天而降和咀嚼填鸭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知识。由于多媒体可以显著增大教学容量、直观性和形象化,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所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1:同学们已开始了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在物理学中的许多公式都是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的。在伽利略时代,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归纳和推理后得到,物体在作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时,物体下落的距离s随所用的时间t的变化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怎样的呢?

问题2:观看如下两张图,图1是著名的“遗忘曲线”,图2是某天中,气温随着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请问它们能否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若能,是否可以用解析式表示?

图1

图2

问题3:下面是某班A、B、C同学在某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请就表格给定数据对三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学情分析。

表1 三位同学成绩表

教师从实际情境与认识背景出发,创设内含问题的知识情境,开门见山,在极短时间内指明本节的学习内容,同时,它作为引出知识的载体,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内心冲突,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活动探究,形成新知

教师要给以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突破认知,经历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问题1中,公式s=■gt2揭示了随所用的时间的变化规律,s与t的函数关系用解析法最合适,其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表格和图像虽然也能表示出关系,但我们还是要从中“抽象”出式子才能方便对其他问题的研究,一个最好的例子是,大家解有关物理题就要直接用到这个公式,而不是使用表格和图像去解答问题。

问题2中,一个图形是否为函数图象只要看它是否满足函数的定义,显然它们都是函数图象,但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没有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样的函数关系不能写出解析式,也就是解析式不存在。

问题3中,把成绩看成测试序号的函数,显然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高低不直观,为此我们借助excel,把它们的函数关系用图像来表示出来,见图3,需要说明的是,本例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是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由图像可看到A同学成绩稳定,学习优秀,B同学成绩波动起伏,较不稳定,C同学成绩呈上升趋势,学有潜力。显然,用图像法比表格更能直观反映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图3 三同学成绩情况

在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介绍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对于三种表示法的各自缺点与不足,仍需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可以设计如下一个表格,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填空。

表2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比较

(三)应用示例,深化知识

知识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加以巩固,它就会混淆或遗忘,为此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如下两个例题,让学生加深对函数表示方法的理解,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题1:某种圆珠笔每支2元,买x∈{1,2,3,4,5,6}支笔的钱数记为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例题2:某市出租车资费规定如下:

(1)3公里以内(含3公里)5元;

(2)3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里,资费增加1.2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

某线路总里程为5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资费与里程之间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列出表格,画出函数的图象。

例2解答后,教师应及时告诉学生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具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像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该图象呈阶梯状,定义域分段时学生容易有误解,教师可以通过点评、互评、辨析的方式让学生克服画图中的难点。

在本环节中,学生自己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出y与x的函数三种表示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知识结构在其头脑中得以完善。

(四)归纳总结,回顾反思

函数三种常用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便于运用解析式研究和应用函数的性质,如创设情境中的问题1。但是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用解析式表示或者根本不存在解析式,如创设情境中的问题2。列表法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简洁明了,成绩表、价格表、银行利息表,采用的就是这种表示方法,但是它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时的函数关系且元素较多时也不方便,如创设情境中的问题3。图像法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变化趋势,可通过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这也是数形结合的好处,但是它有时也存在感性观察不够准确,画面局限性大的缺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回顾反思,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完成对该部分内容的完整认识和意义建构。这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发展与深化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教师应指出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都很重要,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中学阶段研究的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但不能有所偏颇,像列表法、图象法在今后代数、统计领域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同样值得重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善于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明确分段函数含义,注意考虑其实际意义。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

(责任编辑:张华伟)

备课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12

一、反思是否与课程标准相呼应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因此, 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教材, 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所以可以说课程标准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设计的流程能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反思必须具体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 反思知识与技能是否与课标相吻合。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课标对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应该学会都有具体要求, 所以我们反思时必须一一对照, 不能遗漏。

第二, 反思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否与课标相吻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所以我们反思的时候着重看看我们的设计有没有让学生学会学, 有没有让他们学的过程更加轻松, 有没有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 反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与课标相吻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 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大家在备课的过程中可能对这个都不是特别重视, 但是这个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并认真去落实。

二、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

有的老师随便买一本教案来用或是别人的试卷直接拿过来就用, 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因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情都不一样, 别人用得好不见得你也适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高大上, 这个对于普通学校一定不合适的, 因为教学是实实在在的, 是讲究因材施教的, 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反思我们是否看低或是看高了我们的学生, 一双鞋子再漂亮太大或是太小穿着都别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第一, 首先你要非常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熟知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比如在高一生物第一模块《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这一节中, 第一课时首先就要学习氨基酸的结构, 其中就有氨基羧基钛键等内容, 而这些初中化学都是没有学过的, 一般是到高二上学期的化学才学到, 如果我不了解这些的话, 直接去讲氨基酸的结构, 我相信这一堂课设计的再好备课再怎么充分效果也是很差的, 所以要想课堂高效, 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 其次老师在备课及备课反思的过程中, 头脑中必须始终想着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是不是太难或是太容易, 太难学生吸收不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太简单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三、反思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 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 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两点是我们在一堂课里面必须达到的目标, 所以备好课后我们必须反思我们这样设计有没有突出重点, 通过什么方式突出重点?有没有突破难点, 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达到目的?反思后如果觉得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的话我们必须马上调整, 以达到我们认为理想的方法。

四、反思能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要反思的正是这个, 纵观我们的教学设计, 看看我们在其中是不是取到一个引导着的角色, 我们在其中占了多大的比例, 学生的活动占了多大的比例, 我们的问题有没有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五、反思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我们听过很多课, 老师们都热衷与设计一些活动, 一个好的互动活动的确可以增强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大家合作学习的精神, 但是要是安排不妥当很可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 可是实际上对于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我们备好课之后必须要反思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预计能不能达到目的, 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不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花大量时间去搞活动。活动有必要一定要搞, 但是我们的设计一定要下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备课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同时可以及时调整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之处, 从而让我们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4.

[2][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2.

上一篇:畜禽消毒下一篇:直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