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消毒

2024-06-23

免疫消毒(精选3篇)

免疫消毒 篇1

1 消毒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消毒

很多小型养殖场没有建立消毒制度, 没有作消毒记录, 其进场口没有消毒池, 有的虽有消毒池, 但池中没有消毒液或消毒池太小、太浅。有的猪场没有消毒室, 有的虽有消毒室, 但没有消毒设备, 任由人员和车辆出入。

1.2 消毒不规范

有的猪场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或消毒用量不按说明随意添加, 有的猪场长期不清扫, 造成粪便堆积。

1.3 消毒不彻底

有的猪场消毒只是应付, 喷洒消毒药像天女散花、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 有的只是做面子活路, 大量的死角没有作消毒。

2 免疫存在的问题

2.1 无免疫记录

有的猪场免疫记录不全;有的记录不规范, 大都只记录了疫苗名称, 没有记录疫苗的批文、批号、生产厂家, 这导致发生疫情后, 无法查对免疫情况。

2.2 免疫程序混乱

有的猪场没有制订免疫程序, 照抄书本上或饲料厂、兽药厂推销人员提供的免疫程序;有的场免疫程序太复杂, 基本上所有的疫苗都免;有的场不免口蹄疫, 不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2.3 免疫不合理

有的场随意加大疫苗用量, 如猪瘟脾淋苗, 免疫使用5头份以上, 甚至达8~10头份;有的免疫了猪瘟脾淋苗, 间隔10来天又注射猪瘟细胞苗;有的猪场只要猪一发病就反复打猪瘟疫苗;有的猪场注射同种疫苗的间隔时间太短, 注射频率过密, 这些不当的免疫方法会导致猪应激, 出现免疫麻痹甚至严重的副反应。

2.4 免疫操作不规范

2.4.1 如注射部位不消毒, 造成感染、发炎, 形成脓肿。

2.4.2 注射器械消毒不严。有的场注射器械长期不消毒, 或者用开水烫一下、用酒精泡一下就用于防疫。

2.4.3 注射针头反复使用。一个针头注射多头生猪, 容易造成感染或污染疫苗。

2.4.4 注射深度不够。如油乳苗注射深度不够, 直接注射到皮下时, 会造成严重的副反应。有的因注射深度不够, 造成疫苗直接从针眼流出。

2.5 疫苗认识误区

2.5.1 片面夸大疫苗的作用, 认为只要打了疫苗, 就能百分之百保护猪不发病, 实际上疫苗的免疫效果与疫苗质量、猪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均有关。

疫苗本身的攻毒保护率不能达到100%, 如果猪有免疫抑制性疫病、潜伏期疫病, 则免疫效果更差。

2.5.2 片面夸大进口疫苗的效果, 认为只有进口疫苗的免疫效果才好, 实际上, 有的进口疫苗的毒株与国内流行毒株不一样, 其达不到防控当地疫病的效果。

3 改进措施

搞好消毒和防疫工作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针对小规模猪场在消毒和防疫中存在的问题, 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抓好消毒工作

3.1.1 重视消毒工作, 建好消毒制度, 并落实专人负责。猪场每周进行两次彻底消毒, 并做好消毒记录。

3.1.2 建好场口、圈舍的消毒池。进场消毒池应与大门同宽, 池深为20~25 cm, 车辆出入时消毒时间应延长。消毒池内必须保有与池深相同的消毒液, 并定期更换消毒液。猪场应建消毒室, 消毒室内必须装紫外线消毒灯, 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圈舍。

3.1.3 消毒药物须定期更换, 应准备2~3个不同品种的消毒药品轮换使用。

3.1.4 消毒要科学、彻底, 消毒药物应按说明配制和使用。消毒不留死角, 圈舍要先清洗后消毒, 消毒以打湿地面为度。

3.2 科学防疫

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抗体监测情况制订免疫程序, 坚持该免的必须免, 可免可不免的坚决不免。

猪场必须免的疫苗有: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 种猪必须免的疫苗有: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

猪瘟、口蹄疫免疫:二种疫苗可同时分边注射, 仔猪30~35日龄免疫1头份, 60~65日龄再免疫1头份。种猪每年免两次, 母猪在空怀期间免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在猪瘟免疫前免疫, 若用灭活疫苗, 则在猪瘟、口蹄疫免疫后, 隔7 d以上免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每年免疫2次, 每次免疫2头份。

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免疫:疫苗种猪每年免两次, 每次1~2头份, 母猪产前1~2月均可免疫, 每种疫苗间隔7~10 d免。

3.3 建好免疫档案

每次免疫必须登记, 登记时应记录疫苗名称、免疫剂量, 疫苗生产厂家、批文、批号, 免疫时间, 生猪耳标号码, 接种人员等。

3.3.1抓好重点疫病的免疫, 猪场不论大小都必须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免疫, 种猪应做好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的免疫。其他疫病, 如副伤寒、水肿病、喘气病、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 在本场没有发生或发生不严重的情况下均不免, 以减少免疫应激, 免后应作好相关记录。

必须免疫的疫苗要按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 不能随意增减免疫次数或头份, 且必须在免疫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免疫。

3.3.2 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及其他种猪疫苗可使用有正规批文、批号的国产产品, 同时作好使用记录。

3.4 规范免疫操作

3.4.1 免疫注射器、针头要煮沸消毒, 煮沸时间应在40min以上。

3.4.2 每栋圈舍使用一套免疫器械, 每头猪用一颗针头, 每注射一种疫苗换一颗针头。

仔猪用9号针头免疫, 针头长13~20 mm, 中猪用12~14号针头免疫, 针头长20~25 mm, 成年种猪用16号针头免疫, 针头长25~38 mm, 油乳苗尽量注射到肌肉内。

3.4.3 吸取疫苗时, 疫苗瓶上留置专用吸取疫苗的针头。

3.4.4 疫苗免疫期间不能使用抗菌素, 弱毒疫苗免疫期间不要使用地塞米松以及抗病毒药物。

免疫消毒 篇2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使用喷舒宁与传统消毒剂普天金碘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对其使用效果做比较以期为微生态制剂喷舒宁替代传统碘消毒剂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喷舒宁:抗菌肽和乳酸菌发酵液组成, 抗菌肽≥5 U/m L;普天金碘。

试验动物:白羽肉鸡, 购自泰安大宇种禽。

1.2 方法

1.2.1 试验分组及饲养管理:

150只1日龄白羽肉鸡, 鸡只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 以市售的六和全价料为基础日粮。随机分成3组, 空白对照组、喷舒宁试验组和普天金碘试验组, 每组设2个重复, 每个重复25只, 试验预试期3d, 饲喂基础饲料, 饮用煮开后凉透的白开水, 正试期35 d。其中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 喷舒宁组按喷舒宁的使用说明每周喷洒消毒2次, 普天金碘组每周按1∶3 000消毒2次 (免疫新城疫前后3 d停止使用) , 3组皆自由采食, 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在饲养过称中, 每天观察鸡只健康情况, 记录死亡数及其耗料量, 每7 d左右称重一次。第七日龄、二十一日龄时, 给2组鸡接种新城疫IV系疫苗, 试验期40 d左右。

1.2.2 样品采集及检测指标:

(1) 生长指标及健康状况指标的测定:分别测定每7 d左右的日增重; (2) 肠道菌群的测定:7 d、28 d、35 d时从每组中随机取5只鸡, 颈静脉放血处死, 取盲肠内容物, 测大肠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的数量; (3)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7 d、28d、35 d时从每组中随机取5只鸡, 颈静脉放血处死, 立即解剖并分离脾脏和法氏囊, 称重, 计算其免疫器官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期间肉鸡健康状况良好, 由表1可知, 35日龄时, 普天金碘组肉鸡耗料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喷舒宁组 (p<0.05) , 对照组与喷舒宁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除35日龄外, 其它日龄各组肉鸡耗料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7、35日龄时喷舒宁组肉鸡增重显著高于组 (p<0.05) , 对照组与普天金碘组差异不显著 (p>0.05) ;14、28日龄时各组肉鸡增重差异不显著 (p>0.05) ;21日龄时, 各组肉鸡增重差异显著 (p<0.05) , 其中以喷舒宁组增重最高, 对照组最低。

g/只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小写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下同

21日龄时喷舒宁组肉鸡料肉比与对照组、普天金碘组差异显著 (p<0.05) , 显著低于普天金碘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与普天金碘组料肉比差异不显著 (p>0.05) ;35日龄时各组肉鸡料肉比差异显著 (p<0.05) , 以喷舒宁组最低, 对照组最高;7、14、28日龄时各组肉鸡料肉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喷舒宁组略低于其它2组。

总体来看, 在提高日增重及降低料肉比方面, 喷舒宁组效果较好。

2.2 不同消毒方式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由表2可知, 7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肠道大肠杆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 (p>0.05) ;21、35日龄时, 各试验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显著 (p<0.05) , 且喷舒宁组显著低于其它试验组, 说明使用喷舒宁进行环境消毒可降低肉鸡肠道大肠杆菌, 且效果优于普天金碘组。

7、35日龄时, 各试验组肉鸡肠道肠球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p>0.05) ;21日龄时, 喷舒宁组肉鸡肠道内肠球菌数量与其它2组差异显著 (p<0.05) , 但普天金碘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 (p>0.05) 。

7日龄时, 各试验组肉鸡肠道乳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喷舒宁组略高于对照组与普天金碘组;21日龄时, 喷舒宁组肉鸡肠道内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0.05) , 但普天金碘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 (p>0.05) ;35日龄时, 各试验组之间肉鸡肠道乳杆菌数量差异显著 (p<0.05) , 喷舒宁组肠道乳杆菌数量最高, 说明使用喷舒宁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肉鸡肠道内乳杆菌数量。

2.3 不同消毒方式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所有处死的肉鸡免疫器官外观未见异常。由表3可知, 7、35日龄时, 喷舒宁组肉鸡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 差异显著 (p<0.05) , 对照组与普天金碘组差异不显著 (p>0.05) ;21日龄时, 各组脾脏指数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喷舒宁组最高, 显著高于普天金碘及对照组, 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总体看来, 在提高肉鸡脾脏指数方面, 喷舒宁组效果较好。

7、21日龄时, 喷舒宁组肉鸡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普天金碘组 (p<0.05) ;35日龄时3个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且以喷舒宁组肉鸡法氏囊指数最高, 普天金碘组最低。总体看来, 采用喷舒宁进行鸡舍消毒利于提高肉鸡法氏囊指数。

3 讨论

3.1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喷舒宁中所含的乳酸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能够调节动物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提高饲料转化率, 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有研究表明, 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 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 进一步提高其生长性能[2~3]。本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喷舒宁进行环境消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3.2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肠道菌群影响

微生态制剂中的乳酸菌、芽孢杆菌通过消耗肠道内的氧气, 降低肠道内氧化还原电势, 创造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 扶植肠道内的优势菌群, 抑制大肠杆菌的数量, 使失调的肠道菌群调整恢复到正常状态, 起到抗菌防病的作用, 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提高。本试验利用喷舒宁进行喷雾消毒,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 喷舒宁组肉鸡肠道乳酸菌数量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与普天金碘组, 充分明复合微生态制剂有促进乳酸菌繁殖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作用。李国平等的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3.3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一般认为免疫器官重量增加为免疫增强的表现, 而免疫器官重量降低为免疫抑制所致, 免疫器官的绝对重量皆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大, 但其相对重量有随其日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脾脏可以分泌特殊性的免疫抗体, 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系统, 是一种淋巴上皮性器官, 是血清抗体生成系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部位。微生态制剂中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具有免疫活性成分的物质, 促进免疫器官的分化、发育和成熟[6~9]。本研究表明使用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肉鸡免疫器官 (脾脏、法氏囊) 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张磊, 李佳, 张涛, 等.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 (4) :41-45.

[2]谢全喜, 崔诗法, 徐海燕等.复合微生态制剂与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 2012 (7) :1 336-1 343.

[3]胡顺珍, 张建梅, 谢全喜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 :334-341.

[4]李国平, 周伦江, 邵良平, 等.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制剂对雏鸡盲肠大肠杆菌数、肠道pH值、血液SOD和GSH-Px影响的研究.中国兽医杂志, 1999 (8) :7-9.

[5]王显慧, 刘福柱, 牛竹叶, 等.VC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免疫机能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0 (2) :1-7.

[6]李晓卉.益生菌与益生协同剂协同效应的研究.粮食与饲料业, 2008 (3) :35-37.

[7]杭柏林, 胡建和, 刘丽艳, 等, 乳酸菌株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 2008 (11) :80~83.

[8]易力, 倪学勤, 潘康成, 等.微生态制剂对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家禽, 2004 (23) :10-15.

免疫消毒 篇3

1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防止病原传入

(1) 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三区分开, 生产区设立隔离圈, 种猪舍、保育舍、仔猪舍、育肥舍、产房严格分区。 (2) 生产区大门设专职人员, 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无论是外来人员还是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前, 必须经过消毒池, 进入消毒更衣室, 更换工作服、鞋后方可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种猪、肥猪时应经交易通道;饲料由本场专车专线运进;粪便由密闭地下管道或污道经专用车运出。 (3) 引种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一条主要途径。为了确保猪场安全, 防止疫病传入, 引进种猪时必须由非疫区购入, 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 再经本场兽医检疫隔离观察2个月, 经检查认为健康方可入舍混群。

2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灭传染源

(1)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的种类很多, 主要包括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及终末消毒等。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性清扫和化学性消毒。 (2) 机械性清扫是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通过机械性清扫可大大减少猪舍内的污物及病原微生物, 提高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3) 化学性消毒是猪场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方式。即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4) 未发生传染病时, 猪场每年可进行2次大的预防性消毒, 每1~2周进行1次带猪消毒。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群, 应在全出后进行消毒。产房的消毒, 在产仔前应进行1次, 产仔高峰时进行多次, 产仔结束后再进行1次。 (5) 猪场发生疫病时, 猪舍要加强临时性消毒, 对病猪及其分泌物、污染的场地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彻底消毒, 当传染病扑灭后和疫区解除封锁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针对不同场所, 消毒有区别: (1) 大门:入口设有消毒池, 消毒药一般采用2%的火碱, 每周更换1次, 以保持有效浓度。猪舍的出入口应设有消毒槽, 里面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之类物品及用具。 (2) 猪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的猪舍, 进猪前需先彻底清除猪舍内的粪尿及垫料, 运出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其他设施, 直至冲净为止, 待干燥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4h, 然后开窗通风。对种猪舍、后备种猪舍可采用带猪消毒方式, 用杀毒灵、百毒杀等消毒药喷洒。 (3) 运动场:如为水泥地面, 先用水彻底冲洗, 然后再用消毒药消毒。如为泥土地面, 可将地面深翻30cm左右, 同时撒上新鲜的生石灰 (用0.5kg/m2) , 然后以水湿润, 压平。 (4) 粪便、污水:粪便常用的消毒法是生物热消毒法。一种是发酵池法, 适用于稀薄粪便的发酵;另一种是堆粪法, 适用于干粪的处理。比较常用的是发酵池法。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及化学药物处理法, 比较实用的是化学药物处理法, 即先将污水引入污池, 再加入2~5g/L漂白粉进行处理。

采取上述消毒措施, 可以将猪舍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降到最低水平。

3 切实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增强群体的抗病力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规模化猪场, 一些重要的传染病, 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 必须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一些繁殖障碍性疫病, 如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 也必须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对有些疫病, 如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应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性地进行免疫接种。

关于猪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各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或流行情况以及本场的实际防疫需要, 制定适合本场的切实有效的免疫程序。笔者结合猪场养殖防疫实际, 介绍猪场常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

3.1 常规强制免疫疫病

(1) 猪瘟弱毒苗:仔猪20日齡首免, 55~60日齡第2次免疫。种公猪、繁殖母猪 (空怀期) 每年加强免疫2次。 (2) 猪口蹄疫灭活苗:仔猪28~35日齡首免, 60~70日齡进行第2次免疫。种猪每隔6个月进行1次免疫。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苗:仔猪15日龄或80日龄免疫, 经产母猪产前4、5周内, 种公猪每年2、7月份免疫。

3.2 种猪必须预防的疫病

(1) 猪伪狂犬病弱毒苗:母猪配种前1个月进行免疫, 成年公猪每年免疫1次。 (2)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苗:母猪配种前1~2周首免、20d后进行第2次免疫。 (3) 猪乙型脑炎弱毒苗:每年蚊子滋生之前1~2个月对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种公猪进行1次免疫。细小病毒病灭活苗:初产母猪配种前2~4周进行接种。

3.3 可选择应用的疫苗

(1) 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苗:妊娠母猪分娩前1个月、半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 (2) 仔猪红痢灭活苗:妊娠母猪分娩前1个月、半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 (3)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妊娠母猪分娩前20~30d进行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病弱毒苗:疫区仔猪6日龄进行免疫, 成年猪每年春、秋各加强1次免疫。 (4) 猪气喘病弱毒苗:仔猪15日龄以后首免, 2~3月龄时进行第2次免疫。 (5) 猪萎缩性鼻炎灭活苗:仔猪7~10日龄首免, 2~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免疫。 (6) 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2~3月龄猪进行2次免疫, 间隔2周。

3.4 定期疫病监测, 确保免疫效果

【免疫消毒】推荐阅读:

设备消毒05-28

熏蒸消毒06-16

消毒故障06-20

消毒杀菌06-21

消毒工艺07-03

洗手消毒07-23

皮肤消毒07-27

清洗消毒08-16

终末消毒08-17

消毒餐具08-25

上一篇:基尼系数分析下一篇:艺术本质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