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状况(共7篇)
消毒状况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服务行业迅速发展, 公共场所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公共场所茶具消毒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群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我县公共场所茶具的消毒状况, 2007年8—9月, 我们对县城166家公共场所中茶具的消毒效果, 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宾馆、旅店71户, 歌舞厅25户, 浴室47户, 棋牌室23户。每户随机抽检8份样品。
1.2 方法及评价依据
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茶具, 在茶具内外缘口唇接触处, 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采集样品, 检测大肠菌群。并按照《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3-2000) 进行评价[1]。
2 结果
2.1 不同公共场所茶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共采集样品1328份, 合格1088份, 总合格率81.9%。表1显示, 宾馆、旅店的合格率最高 (91.4%) , 棋牌室最低 (60.3%) , 4类公共场所消毒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6, P<0.01) 。
2.2 2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比较
其中59家使用电子消毒柜, 107家使用化学消毒剂, 其中电子消毒柜消毒合格率为69.3%, 化学消毒剂消毒合格率为88.9%。经统计学分析, 2种方法消毒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8, P<0.01) , 见表2。
2.3 3年监测结果比较
将此次调查结果与2005、2006年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3。对表3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得出2005、2006、2007年公共场所茶具消毒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 P<0.01) 。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蓟县县城公共场所中茶具总体消毒状况良好, 但不同公共场所茶具消毒合格率差异较大。其中, 宾馆、旅店业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因为这2年来在我县各大宾馆、旅店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卫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消毒制度, 设专职消毒员且人员较固定。但在检查中发现, 仍有部分消毒人员尚未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配制浓度、作用时间及使用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具消毒效果。
监测结果显示, 棋牌室茶具消毒合格率相对较低, 仅为60.3%。棋牌室作为一类新兴行业, 经营者及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卫生意识淡薄, 卫生知识缺乏, 仍有少数单位将消毒与简单的去除污渍混为一谈, 以洗涤剂代替消毒剂, 不了解消毒的真实含义, 在场所建设布局时, 大多数经营者没有配置消毒、保洁设施。同时, 卫生监管部门对这一新兴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对从业人的集中培训和卫生知识宣传, 也是造成棋牌室消毒合格率相对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2种消毒方法来看, 化学消毒剂是常用的消毒方法, 合格率比较高, 这是由于近年来加强了对专职人员正确使用消毒剂的培训。而电子消毒柜使用单位相对少, 多集中在浴池业和娱乐场所, 合格率比较低。这是由于部分单位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购进消毒柜, 但未真正投入使用, 并且部分消毒人员不能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影响了消毒效果。
2007年的检测结果与2005、2006年检测结果比较发现, 蓟县县城3年来公共场所数量逐年递增, 卫生消毒合格率也是逐年递增。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卫生监测力度不断加强, 人们的卫生知识也不断丰富, 卫生意识也不断加强, 所以公共场所卫生消毒的合格率也正在不断提高, 但目前仍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合格率。
4 建议
4.1 加大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
提高消毒效果监测频率, 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单位加大依法行政处罚力度。在各类公共场所全面推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 按要求配置消毒、保洁设施, 建立消毒制度设立专兼职消毒人员。
4.2 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特别要 组织对浴室业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专项、集中培训, 提高消毒意识。使其认识到, 正确使用消毒剂, 必须要配置成适宜的浓度, 作用时间不宜过短, 否则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2]。
4.3 加强公共场所的各项管理
提高公共场所的自身卫生管理能力, 完善自我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将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消毒药品采购、索证记录、日常自我卫生监督检查记录等作为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GB/T18204.3-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2]闫丽红.正确使用消毒剂的重要性.职业与健康, 2005, 21 (11) :1778-1779.
消毒状况 篇2
1 材料和方法
1.1 采集样本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近期使用后的口腔器械, 包括口镜、镊子、手机、探头共200件, 每类器械各50件,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件。对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近期使用的口腔器械使用拭子涂抹方法进行采样, 棉拭子上蘸有按照规格配制的硫酸代硫酸钠、磷酸盐和吐温80的混合液[2], 在器械表面涂抹8~12次, 然后将手指触碰到的部分剪掉, 再把棉拭子放入采样液的试管中, 用力震荡试管60~100次。
1.2 细菌培养和检测计数
取采样液2 ml, 融入12 ml的肉汤中进行稀释, 再从中取出2 ml放在琼脂平皿中培养细菌, 培养皿放在36℃~38℃的环境下储存2~3 d, 3 d后观察和计算细菌落数, 并计算出细菌的总数[3]。
1.3 Hbs Ag检测
取采液样的上层清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1.4 消毒方法
对照组所有口腔器械进行0.5%碘伏涂抹, 先用消毒过的钳子夹取一个棉球, 在已经清洗过的口腔器械上进行涂抹, 重复6次左右。观察组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 使用无菌包布把已经清洗过的口腔器械包好, 放置在高压蒸汽灭菌的仪器中, 仪器环境为140℃高温, 持续35~40 min。消毒后观察两组器械的消毒效果。
2 结果
2.1 细菌检测
经细菌培养发现, 细菌总数最少的是镊子, 细菌数量平均每件600 cfu, 口镜平均每件3000 cfu, 是细菌数最高的口腔器械。详见表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四联球菌、枯草杆菌各占99株、81株、45株。见表1。
2.2 Hbs Ag检测
Hbs Ag检测结果显示, 手机是阳性率最高的口腔器械, 阳性率为34.0%, 其次为口镜, 阳性率为22.0%, 探针和镊子次之, 阳性率分别20.0%、18.0%。见表2。
2.3 消毒效果
高压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碘伏涂抹消毒。其中0.5%碘伏涂抹在细菌培养下镊子、探针、手机、口镜的阳性率分别为36.0%、72.0%、76.0%、76.0%。在Hbs Ag检测中镊子、探针、手机、口镜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6.0%、36.0%、16.0%;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在细菌培养和Hbs Ag检测中口腔器械的阳性率均为0。高压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更为明显有效。见表3。
3 讨论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 形状、结构复杂, 如果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 会成为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工作中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器械特点进行清洗消毒, 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在每位患者使用后继续运转10~20 s, 以排出手机内部水、气, 同时也能将手机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排出;每次治疗后手机、牙髓针、车针、成形片等比较细小的器械立即进行表面消毒, 再进行超声波清洗并用3M安必洁多酶洗剂浸泡, 以加快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其他器械先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再清洗。虽然清洗流程严谨有序, 但是并不能完全杀毒灭菌, 必须进行更为严格的消毒环节。本次调查发现用0.5%碘伏涂抹, 这种方式的消毒效果在口腔科不是最优选择, 其消毒效果差, 彻底性不强。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是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口腔科常规器械、牙科手机及牙髓针等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放牙髓针等的小器械盒消毒时盒盖边上的气孔与底盒边上的孔方向一致, 使高压蒸汽能穿透, 消毒结束后, 盒盖转向盖上, 保持小器械盒密闭[4,5]。研究结果显示, 高压蒸汽灭菌法在细菌培养和Hbs Ag检测中口腔器械的阳性率均为0, 说明能够彻底灭菌, 也能完全排除乙肝病毒的感染,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针对口腔器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现状,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效果显著, 灭菌更彻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近期使用后的口腔器械, 包括口镜、镊子、手机、探头等共200件,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件, 先对所有口腔器械进行细菌培养再进行HbsAg检测, 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式, 即浓度为0.5%的碘伏涂抹消毒, 观察组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 对比两组器械的消毒效果。结果:经细菌培养发现, 镊子的细菌数量平均每件600 cfu, 口镜平均每件3000 cfu, 是细菌数最高的口腔器械;HbsAg检测结果显示, 手机是阳性率最高的口腔器械, 器械平均阳性率为12.98%。灭菌后, 高压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碘伏涂抹消毒。结论:针对口腔器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现状,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效果显著, 灭菌更彻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口腔器械,污染,消毒,HbsAg检测,高压蒸汽灭菌
参考文献
[1]聂秀霞.加强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5 (6) :38.
[2]赵丽仙, 王平, 汪道发, 等.铜陵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调查报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5 (5) :25-27.
[3]颉建玲, 陈云荣.门诊口腔科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J].地方病通报, 2009, 19 (6) :105-106.
[4]黄梅花, 李月梅, 吴跃平, 等.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效果的研究[J].现代护理, 2006, 12 (11) :983-985.
消毒状况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2005年10月和2006年4月, 随机抽取淮安市某高校校内学生餐厅4家, 学校周边地区小型餐馆 (10张餐桌以下) 和个体露天饮食摊点各6家, 分别抽取餐台和保洁柜内的碗、小碟、中盘或大盘各3件, 检测洗涤剂的残留 (以LAS表示) 和消毒效果 (以大肠菌群表示) 。
1.2 采样与检验方法
按GB 14934-94《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消毒效果检测采用专用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将纸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后, 立即贴于食 (饮) 具内侧表面, 每件食 (饮) 具贴2张, 30 s后取下, 置无菌塑料袋内, 37℃培养16~18 h。纸片保持紫蓝色不变为大肠菌群阴性, 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大肠菌群阳性。洗涤剂的残留检测, 分别用100 mL蒸馏水分2次冲洗每份样本全部内表面, 将2次洗液混匀, 装入试剂瓶中带回, 检测烷基苯磺酸钠 (ABS) 含量, 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1]。
1.3 药品与仪器
1 mol/L NaOH, 0.5 mol/L H2SO4, 氯仿 (AR) , LAS, NaH2PO4, 95%乙醇,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亚甲蓝与酚酞为指示剂级;100 mL分液漏斗, 751分光光度计。所用的玻璃仪器均要进行除ABS的处理。
1.4 评价标准
检验结果按照GB 14934-94《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评价。ABS残留量<0.1 mg/100 cm2为合格;大肠菌群未检出为合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Origin 6.1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LAS标准曲线
参照GB 7494-87, 绘制LAS标准曲线, 见图1。回归方程y=0.202x+0.125, r=0.993。
2.2 消毒设施
结果显示, 高校所属餐厅都对食炊具进行统一的蒸汽消毒, 消毒后餐具存放在电子消毒柜内。周边的绝大多数个体小餐馆也配有电子消毒柜。个体摊点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多数都缺少洗涤用水水源, 在调查的6个摊点中只有1个用烧煮法对餐具进行消毒。
2.3 洗涤剂残留情况
检测食 (饮) 具234份, ABS残留检出值范围为0.05~2.0 mg/100 cm2, 合格203份, 合格率为86.8%。ABS残留合格率, 高校餐厅高于小型餐馆 (t=3.433, P<0.01) , 小型餐馆高于个体饮食摊点 (t=3.796,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消毒效果
检测食 (饮) 具234份, 大肠菌群阴性189份, 合格率为80.8%。高校餐厅合格率高于小型餐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52, P<0.01) ;小型餐馆合格率高于流动饮食摊点,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8, P<0.01) 。3种类型餐馆中, 餐台与保洁柜的大肠菌群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954, 2.492, 1.021, P值均>0.05) 。见表1。
注:与高校餐厅比较, **P<0.01;与小型餐馆比较, △△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该所高校餐厅使用的洗消剂为“江苏爱特福药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84洗涤剂和消毒液, 标签完整, 使用效果好。学校餐厅洗消人员相对稳定, 且工作时间较长, 对餐具的洗涤能达到光洁、无油渍、无异味的要求, 每次洗涤后都采用蒸汽消毒, 每隔2 d采用1次84消毒液消毒, 且能较好地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要求去做。小型餐馆和个体摊点使用的洗涤剂多为市售不同品牌洗涤剂, 标签完整。但由于洗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且流动性较大, 因而不能很好地按照洗、消毒剂的使用要求去做, 部分小型餐厅的餐具洗后仍然有油渍、异味、不光洁。小型餐厅按照卫生标准都配备了消毒柜, 但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餐厅都没有正常使用;个体摊点因为远离水源, 不能进行流水冲洗, 只能在几个水桶中重复洗涤, 因而导致洗涤剂残留和污染较重。
高校餐厅的消毒合格率很高, 与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工作重视, 狠抓管理, 大量投入设备、改善餐厅设施条件、重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有关。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炊具和餐具,消毒,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消毒状况 篇4
1 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消毒药剂准备不够充分
消毒药剂是医疗队的必配用品,主要用于医疗器械、伤员伤口和医护人员手部等的消毒,因此消毒药剂也是开展外科救治的基本保障。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5.12”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救治的有关标准规定,每个医疗队应配备2%戊二醛20000ml以上,以保证开展应急救护手术所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需求,但事实上多数医疗队都没有足够的配备,部分医疗队甚至还没有配备。特别是在救灾前期,面对交通中断、救灾物资匮乏的恶劣条件和伤病员多的情况下,多数医疗队所携带的消毒药剂很快消耗殆尽,只好采用一些中、低效的化学消毒剂替代使用,严重影响了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和伤病员的生存质量。
1.2 实用型消毒设备缺乏
在这次救灾一线的医疗队中,最缺乏的除了药品和器械以外,实用型的消毒灭菌设备更是严重缺乏。原本多数医疗队都配备有高压蒸汽灭菌锅,并且该灭菌锅具有安全、高效和无毒性物质残留等优点,可发挥医疗器材消毒灭菌的主导作用,能快速处理大量的医疗器械和伤口敷料,满足医疗器械快速周转使用。但因灭菌锅较笨重和交通中断的原因,大多数医疗队都没有把它带到一线,即使有带去的也因缺乏清洁的水源和电力供应而无法正常使用,只好完全依赖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这进一步导致了化学消毒剂的紧缺。由此看出,医疗队现有灭菌锅的结构,制约了其运输和使用,不太适用于机动性强的救灾医疗队。另外,与灭菌锅配套以及外科救治使用的水质净化设备,原本有便携式的相关设备,但此次也未见有在灾区一线的医疗队中使用。
1.3 消毒效果控制欠缺
医疗器材的消毒效果不仅关系到外科救治工作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存质量。一件消毒不合格的手术器械,可使手术成功的伤病员发生严重的后续伤口感染,增加其痛苦程度甚至由此失去其生命。由于这次各救灾医疗队的工作量很大和消毒药剂缺乏,常发生消毒液浓度和消毒作用时间不规范的现象。如手术器械采用2%戊二醛作用10h以上才能达到高水平的灭菌效果,手术器械才能安全使用,但在救灾现场却变得难以实现,通常都采用2%戊二醛作用不到1h就立即使用,否则不能适应当时繁重的救治需求。部分医疗队还采用0.5%的碘伏或75%的乙醇对器械进行消毒,不但达不到器械消毒灭菌的要求,而且缺乏相应的消毒效果评价措施。
2 野战或野外救灾医疗器材消毒设施的改进建议
通过参与这次救灾,笔者深刻体会到各医疗队在医疗器材消毒灭菌方面存在较多欠缺的地方,也给救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被动,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一是在抗震救灾中面对的是大量外伤患者,在医疗救助中消毒药剂和灭菌设备对抗震救灾医疗队和伤员来说是何等的需要和重要,应该引起卫生装备保障体系的高度重视,保障部门应该不断调整保障重心,精心组织、科学实施、才能达到很好的保障效果。二是要加大战地医疗设备的科研力度,研制出适用于缺水缺电且便于携带的战地消毒灭菌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应对野外医疗救助的需要。三是完善军民结合一体保障模式。投入这次抗震救灾的部队医疗队很多,其整体装备明显比地方医疗队强,但在消毒灭菌药剂和设备上的配备也同地方医疗队一样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完善军民结合一体保障模式,结合务实的实施措施,才能充分应对今后更加困难的自然灾害和高技术战争,开展各种高效的救治工作。
摘要:本文介绍医疗队在汶川地震前线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对今后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设备配置,消毒药剂,消毒设备
参考文献
[1]李杰,纪春雷,孙喜文.抗震救灾卫生装备技术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12):70-71.
消毒状况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2008年章丘市城区4家市级医院, 22家乡镇卫生院, 198家个体诊所。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器械进行微生物检测。
1.2 方法
室内空气细菌检测采用平板沉降法, 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高度为1m的采样点处, 自然暴露5 min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医护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涂擦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无菌医疗器械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 接种营养肉汤培养, 作无菌试验;使用中的消毒液取样按1:9加入到相应中和试剂管内, 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
1.3 结果评价标准
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005~2008年共检测样品12 381份, 合格份数10 060份, 合格率81.2%。其中城区市级医院检测2309份, 合格份数2100份, 合格率90.90%;个体诊所检测4 938份, 合格份数3 632份, 合格率90.90%。
2.1 2005~2008年章丘市医疗机构消毒状况
2005~2008年章丘市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2007年的上升趋势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χ2=39.42, P<0.05) , 见表1。
2.2 城区市级医院消毒状况
2005~2008年章丘市城区市级医院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07年以后, 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显著性 (χ2=20.62, P<0.05) , 见表1。
2.3 乡镇卫生院消毒状况
2005~2008年章丘市乡镇卫生院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07年以后, 上升趋势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χ2=17.31, P<0.05) , 见表1。
2.4 个体诊所消毒状况
2005~2008年章丘市个体诊所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07年以后, 上升趋势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χ2=15.51, P<0.05) , 见表1。
2.5 城区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消毒状况
消毒合格率虽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城乡之间的差异仍存在, 特别是城区市级医院与个体诊所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市、乡) =5.31, P<0.05, χ2 (市、个体) =40.75, P<0.01) , 见表1。
3 讨论
3.1我市城区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从2007年以后, 合格率上升较为明显, 其主要原因:2007年我市加大对医疗机构监督监测力度, 成立专项整治小组, 加大监测频次, 对不合格单位采取跟踪监督检查, 仍不合格者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进行行政处罚。同时还定期对各类医疗机构相关人员,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消毒器械使用的专业技术知识, 从而使我市医疗机构消毒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消毒状况 篇6
1材料及方法
1.1样品来源
2012 年4—10 月浦东新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中小餐厅所用的塑封消毒餐具进行抽样, 每月抽取8 家餐厅, 每家抽取10 件塑封消毒餐具, 每件塑封消毒餐具包括1 件调羹、1 件碟子、 1 个小碗、 1 个玻璃杯和1 个茶碗, 在检测时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
1.2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主要是大肠菌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 以不得检出大肠菌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为判定塑封消毒餐具合格的依据。
1.3 样品处理
用无菌方式剪开塑封薄膜, 用两根无菌棉拭子沾湿采样液作涂抹采样, 采集全部餐具 (碗、 碟、 调羹、 玻璃杯和茶碗) 的内表面, 将采样棉拭子放入60 ml灭菌生理盐水内, 混匀后制成待检液。
1.4 检测依据
参考公共场所微生物检验方法GB/T 18204-2000 进行采样操作和大肠菌群检测;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4-2010 和GB4789.10-2010 进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1.5 培养基及试剂
乳糖胆盐、 7.5%氯化钠肉汤、 Baird-Parker琼脂、 缓冲蛋白胨水、 SC增菌液、 TTB增菌液和兔血浆购自上海疾控华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科玛嘉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哥伦比亚血平板购自上海科玛嘉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6 检测方法
1.6.1 大肠杆菌培养方法: 取10 ml待检液加入10 ml双料乳糖胆盐增菌液中, 观察是否产酸产气。 若有变黄和气体产生, 该管推测性检验阳性; 如不产酸、 不产气, 则为大肠菌群阴性。 自推测性检验阳性管中取一接种环培养液, 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置于36 ℃培养箱培养24 h后取出, 观察菌落形态, 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性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2 个进行染色、 镜检; 同时接种于乳糖发酵管, 置于36 ℃培养24 h。 凡乳糖发酵管最终产酸产气,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即可报告检出大肠菌群。
1.6.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及肠毒素检测。 增菌: 取待检液25 ml加入到225 ml 7.5%氯化钠肉汤中, 37 ℃培养24 h。 选择性分离培养: 取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Baird-Parker琼脂平板和哥伦比亚血平板, 37 ℃培养24 h后取出观察。 涂片染色: 挑取血平板上呈金黄色或白色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在Baird-Parker平板上圆形、 光滑凸起, 周围为一浑浊带晕圈的菌落。 血清凝固酶试验: 吸取1∶4 新鲜血浆0.5 ml放入灭菌小试管中, 再加入待检菌24 h肉汤培养物0.5 m1, 混匀, 放入37 ℃水浴中, 每半小时观察1 次, 6 h之内如呈现凝块即为阳性。 同时, 取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株肉汤培养物及肉汤培养基各0.5 ml, 分别加入灭菌小试管内0.5 ml 1∶4 血浆混匀, 作为对照。 结果: 4 月份的样品中检出1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染色为HG+球菌, 呈葡萄状排列, 血浆凝固酶试验为2 h凝固, 阳性对照3 h凝固, 阴性对照6 h不凝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 采用mini VIDAS SET鉴定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 结果为阴性。
1.6.3 沙门氏菌培养方法: 取待检液25 ml加入到225 mlBPW增菌液中, 于36℃ 培养24 h, 再取1 ml增菌后BPW增菌液, 转种于10 ml TTB内, 于42 ℃培养2 h。 同时, 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内, 于36 ℃培养箱培养24 h; 划种科玛嘉沙门氏显色平板, 置于36℃培养箱培养24 h, 观测结果。 结果: 560 件样品中未检出沙门氏菌。
2 结果
对560 件塑封消毒餐具进行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发现, 其中96 件样品大肠菌群阳性, 阳性率为17.1%; 1 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肠毒素,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样品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同样呈阳性反应。 沙门氏菌未检出。
3 讨论
近年来,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流行不断发生, 因其发病凶, 传播快, 危害大, 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种类,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容易通过手、 空气污染食品, 它本身不会直接导致食物中毒, 但被污染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保存时间过长, 能够产生足够的耐热肠毒素而造成食物中毒。 其危害仅次于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3], 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引起人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随着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的增加, 金黄色葡萄球菌已与肝炎、 艾滋病一起并称为三大难治传染病顽症[4]。 因此, 在GB4789 中明确规定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5]。 尽管本次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能检出肠毒素, 但该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 警示我们应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该类食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本次检测560 件塑封消毒餐具结果很不乐观, 96 件样品大肠菌群阳性, 阳性率高达17.14%。 其中有个别餐厅10件样品全部检出大肠菌群。 检测出1 例肠毒素为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该无菌的塑封消毒餐具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 卫生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况且塑封消毒餐具本该经过消毒后可以安全使用, 反而会使人掉以轻心, 更易造成不良后果。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塑封消毒餐具生产厂家良莠不齐, 小厂家的产品卫生管理差, 操作缺乏规范管理, 消毒设备不完善, 工人操作不规范。 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 消毒和食品卫生等知识培训, 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杨红, 刘桂华, 龚云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检测方法[J].中国工程卫生学, 2006, 5 (2) :107-108
[2]舒代兰, 罗霞.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22) :4334-4335
[3]吴仲梁, 韩伟, 陶军, 等.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工业, 2003 (6) :56-57
[4]黄晓蓉, 郑晶, 汤敏英, 等.进口冷冻牛鸡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的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13 (6) :741-742.
消毒状况 篇7
1.1 对象
对东莞市各类型餐厅进行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按餐厅经营面积大小分大中小型餐厅,营业面积>500m2(含星级酒店)为大型餐厅,营业面积200~500m2为中型餐厅,营业面积<200m2为小型餐厅。每间监测餐(饮)具5~10份。
1.2 方法
采样方法为随机抽样,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按GB14934—94《中华人民共和国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评价。
1.3 监测项目
餐(饮)具检测感官、大肠菌群。
2 检测结果
全市监测餐饮单位共326间,餐(饮)具监测3 260份,合格2 581份,合格率为79.2%。其中大型餐饮合格率为86.4%,中型合格率为77.1%,小型合格率为65.3%。匙、茶杯、饭碗和玻璃杯的合格率分别为85.6%、83.4%、83.9%、84.4%,而筷子的合格率为77.6%,厨房的菜碟合格率为62.6%。
3 餐(饮)具现场调查情况
3.1 洗碗机使用情况
随机抽查的328间餐饮单位中,使用洗碗机对餐(饮)具进行洗涤、消毒的有62间,占18.9%。
3.2 餐(饮)具消毒情况
随机抽查的328间餐饮单位中,使用化学药物对餐(饮)具进行消毒的有217间,占66.2%;餐(饮)具洗涤剂能出示卫生部门批准文号的有129间,占39.3%;餐(饮)具消毒剂能出示卫生部门批准文号的有91间,占41.9%。
3.3 餐具保洁柜卫生情况
随机抽查328间餐饮单位中,有远红外线或臭氧消毒碗柜设施的有145间,占44.2%;餐(饮)具有专用保洁柜的有229间,占69.8%;餐(饮)具与杂物混放现象的有91间,占27.7%。
3.4 从业人员情况
随机抽查328间餐饮单位中,洗碗从业人员能出示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的255间,占77.7%;楼面餐饮从业人员有接触餐具内壁不良习惯有98间,占29.9%。
4 餐(饮)具监测结果分析
4.1 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情况
全市餐饮行业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平均为79.2%,其中大型餐饮单位合格率为86.4%,中型合格率为77.1%,小型合格率为65.3%。(表1)
4.2 各类餐具监测结果比较
随机抽查3 260份各类餐(饮)具中,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匙、茶杯、饭碗和玻璃杯的合格率较接近,分别为85.6%、83.4%、83.9%、84.4%;而筷子的合格率偏低,为77.6%;厨房的菜碟合格率最低,为62.6%。(表2)
4.3 对餐具采取不同消毒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
使用洗碗机对餐具进行洗涤、消毒的合格率为92.3%;没有使用洗碗机,仅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餐具合格率为79.1%;而不对餐具进行消毒的合格率最低,为70.5%。(表3)
5 讨论
从监测的3 260份餐具消毒合格率结果来看,餐厅规模越大,餐具合格率越高,管理越完善,这主要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所致。由于餐饮单位相对规模较大,餐具消毒设施较完善,餐具消毒有专人管理和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基本经过认真细致的预防性卫生知识培训,卫生素质相对较高,因此餐具消毒符合卫生要求。而小型餐饮单位卫生设施较差,管理也落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岗位预防性卫生知识培训不到位,卫生素质相对较低,不按消毒制度操作或根本不消毒或只用洗洁剂洗刷完后直接供顾客使用,餐具消毒合格率得不到保障,因此合格率低[1]。不同类型餐具消毒合格率情况不同,筷子消毒合格率较低是由于大部分餐饮单位重复使用筷子套和包装过程的二次污染造成的。厨房菜碟合格率偏低,是由于菜碟一般体积较大,就算是硬件和软件设施较完善大型餐饮单位,也不同程度存在餐具保洁柜“三防”设施不完善,与杂物汇放和餐具存放时间过长引起二次污染等卫生问题突出。使用化学药物对餐具进行消毒的餐饮单位,存在洗碗部从业人员未严格按消毒剂说明书要求进行消毒,导致餐具达不到卫生要求。如:使用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甚至使用过期消毒产品,起不到消毒作用[2]。餐饮单位使用的餐具洗涤和消毒剂未能出示有效的卫生部门批准文号的现象较普遍,一些中小型餐饮单位甚至有使用工业用漂白水对餐(饮)具进行消毒现象。
6 建议
提高餐(饮)具的卫生质量是阻断食源性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施,我们应加强监测力度,不定期进行餐(饮)具消毒情况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告;加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提高职业道德和素质,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餐(饮)具消毒程序,确保餐(饮)具符合卫生要求,从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加洗碗机消毒碗柜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设备条件,提高餐(饮)具的卫生消毒能力,是餐饮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餐(饮)具的消毒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在加强餐(饮)具消毒监测力度的同时,对硬软件不具备确保餐(饮)具消毒符合卫生要求的餐饮单位,采取强制性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是一种提高餐(饮)具合格率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周晓锋,魏正东,白长虹,等.成都市新都区2002年食(饮)具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预防医学,2004.6(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