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4-10-08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精选7篇)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再强调四点意见,具体要做到“四个统领”。

第一,要用文明统领和谐。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文明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文明之一:要体现在博爱上。博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如果没有真情,人们之间不相互体贴,不相互关心爱护,社会最终要走向反面。中央已经看到,我们国家在很多地方还不够和谐,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非常及时。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人间没有爱,就谈不到文明,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

文明之二:要体现在包容上。包容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人与人相处应该充分理解、宽容,取其长处,包容其短处。这样,相互之间才能更好的团结。同志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对待问题上都应当相互包容。

文明之三:要体现在互助上。现在,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很严重。特别农村中富裕群体和弱势群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富裕群体应该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弱势群体。今后,帮助弱势群体应当作为重中之重,富人应该帮助穷人。老百姓很不容易,我们应当相互体贴,相互关照,特别是要帮助贫困户,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郑板桥有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现了他做县令对百姓的关爱。古代的官都能充分爱戴百姓,何况现在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应当将这首诗作为座右铭,体察民情,体察民生,关爱百姓,特别要关爱弱势群体。中央提出“三个代表”,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因为现在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社会不和谐,我们要充分理解其内涵,落实到行动上。所以,只有博爱才能够包容人,只有包容人才能够帮助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要用公正统领风气。公正是树立良好风气的关键所在。“公生明,廉生威”。我县上访事件中,大多数是因为处理问题不公正引发的。上访人中确实有无理取闹的,但大多数是有道理的,而且多数是因为我们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公道、不公开,搞暗箱操作导致的。公正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公正之一:要体现在敢公开上。今后,凡是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都要敢公开。只要我们没有私心,就不怕公开。如果出发点和动机只为自己着想,干一件事就琢磨自己有什么好处,就不敢公开。什么是热点问题?工程建设、土地发包、土地补偿、任用干部都是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今后都要公开。在干部任用上,做到“六公开”,不搞个人说了算,让大家来把关,我们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工程建设也是如此,这一点我三令五申:所有的工程都要按照招投标手续,依法运作。今年,我们县城的改造工程,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改造等等,县里只拿出70万元启动资金,通过经营城市,加大协调力度,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融资1.4亿元。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同志和绝大多数百姓是支持县委行为的。县委的态度仍然是:只要是多数人支持的、多数人赞成的、多数人喜欢的,就干。我们代表多数人的利益,不是代表一两个人利益。

公正之二:要体现在真公开上。公正,必须敢公开,真公开,不能搞形式上的、掩盖式的公开。所以,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村支部书记都来参加会议了,今后村里所有政务全部真公开,把收取费用的支出情况向村民真正公开。

公正之三:要体现在严公开上。公开不能欺上瞒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走形式,做样子,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环节公开。俗话说:“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大的原则不能放,人情失也得失。特别是在关键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上,要处事公道,不能有亲有疏。我们都是公仆,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都要公正。民风、行风、政风、党风怎么好转?只要我们事事处处都公开、公平、公正,用公正来统领风气,我们的“四风”就会有根本性好转。

第三,要用廉洁统领队伍。廉洁是领导干部从政的立足所在。要想当好官,应先做好人;要想当官,应先做好事。廉洁问题对每个干部至关重要。廉洁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廉洁之一:要体现在不为金钱所动。钱是好花,看到都吸引人。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陈毅有句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各级领导要切记:不能为金钱所动,不要糊涂!

廉洁之二:要体现在不为小事所迷。小事是酿成大事,酿成祸根的来源。很多事情都是从小事开始,最终酿成大祸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道德防线没有筑牢,大多数都是由小事开始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把小事关,切莫粗心大意。

廉洁之三:要体现在不为人情所困。人情是困扰领导干部的因素所在。人间要有真情,没有真情不行,但不要为人情所困。这不是大道理,都是实在话。

廉洁之四:要体现在不为亲情所扰。中央提出,要管好身边的人,管好自己的亲人。要慎用手中的权力,不要为亲情所困扰、干扰。什么都想为自己办,事事处处都为自己着想,叫权力私有化。如果为事业、为百姓,权力就是服务工具。公仆就要做好服务工作,当好服务工具,不要把权力私有化。

廉洁之五:要体现在不为色情所诱。这是很多干部被拉下水很重要的方面。男的、女的都不要为色情所诱。很多干部,甚至高官都是在情人上败露出来的,都是情人造成的。这种人全是爱你的权,爱你的钱。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糖衣面前眼睛明,香风过后心不动”。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第四,要用实干统领一切。实干是检验一切结果的标准所在。就是要用实干统一我们的思想。总是用嘴说干事,不实干,人们的思想是不会统一的。只有干到了,大家看到了,才能形成共识,思想才能统一,步调才能一致。实干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实干之一:要体现在本岗上。我们每个人把本职工作干好了,就是实干。不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性质,承担什么职责。岗位不在级别高低,主要体现能实现自身价值。只要在本岗位上认真干,就是在实现自身价值。

实干之二:要体现在执行上。执行,就是上级有令就行,有禁就止。执行是一个人政治素质的体现。“讲政治”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上级决定的事,下级就应该不讲任何条件地执行。找借口是推卸责任的表现,是拖拉的温床,就是不想干事。党的组织原则是“四个服从”,党的组织纪律是“下级服从上级”。我们个别干部,组织一交点任务,就讨价还价,找客观理由,实际上就是不想干事。县委、县政府定完的事,能不能落实到位,全委会定下的事能不能完成,完成的好与坏,关键是执行,这一点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我们各级干部都要干事,不要找借口。这个困难,那个困难,没有困难,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干什么?领导就是要克服困难,破解难题!

实干之三:要体现在垂范上。什么叫垂范?就是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事事处处率领我们身后的人来干事。县(区)就是执行者、贯彻者和落实者,我们就是执行官、落实官。现在开始,无论是年龄小的,还是年龄大的,在本职岗位干一天,就要像样一天。如果干不了,自己主动提出申请,不要等组织免你。现在提出申请,组织马上研究批准。否则,就好好干,别观望。

实干之四:要体现在发展上。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肇州没有出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是基础。地方经济实力不强大,人民生活不富裕,就谈不上文明,谈不上和谐社会。所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文明要体现在发展上。发展靠什么?靠我们实干。现在肇州想发展,必须打好“四张牌”。第一是油气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不上山打柴、不上山采药、不上山打猎,不能发家;靠海,不下海捞虾、不下海打鱼,也不能发家。我们肇州地下有油气资源,我们不做,不抓住机遇搞合作,不是等于零吗?靠谁干?得靠我们自己干。第二是麻业牌。我们的亚麻产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而且效益非常好。我们要支持、服务企业。我们只有上企业、上项目,肇州才能有大发展。第三是乳业牌。摇篮乳业公司,今年要进行扩建,达到日处理300吨鲜奶的能力,会带动农村养奶牛户的发展,这既能富民,也能增加县财政收入。第四是农业牌。农业是我们肇州的优势。我们要研究上马农业深加工项目。“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后,农业税取消了,我们乡镇要研究如何能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不收农业税之后,乡村的收入从哪来?所以,要研究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借外力发展。我们提出“长项目”和“短项目”,以短补长战略。“短”就是油气资源,来钱快,但是油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有枯竭的时候。要让肇州的子孙后代吃上饭,过上好日子,必须着眼于开发有利于长远发展、牵动力强的项目,以“长项目”替代“短项目”。我们要围绕这“四张牌”广泛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把这“四张牌”做大,这样肇州的发展才能有后劲。在实干这方面,一要各级领导带头干。二要全体人员主动干。三要攻坚啃硬拼命干。这样,肇州的经济才能有大发展。我坚信:肇州干部素质是高的,肇州人是有骨气的,肇州各级干部是有能力的。只要我们上下一心,肇州的经济就会腾飞,肇州的明天就会光明灿烂。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坚定信念,把肇州的事情办好。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几年时间, 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 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组织示范试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强化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立法取得显著进展。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 《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 本届政府有望出台。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北京、上海、山东、重庆、深圳等17个省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决定。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调整了部分矿产资源的资源税额标准, 提高了成品油、大排量汽车、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产品消费税。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 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 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特别是开发、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钢渣水渣综合利用、电石渣干法制水泥、高炉回转炉消纳社会废物等一批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零部件等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 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广大农村也逐步推广。

———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在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 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 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会同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全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 推动这些行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总局制定发布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统计制度建设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到目前为止, 已发布火电、磷肥、铅、锌、轮胎、包装等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25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发布了3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7项再生利用企业污染控制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10个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改革委牵头, 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2006年1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以加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全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机构, 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议事日程。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题,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各类媒体加大了循环经济理念、实践和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通过论坛、培训、技术交流会、展览会、科学知识普及等,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开拓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 通过典型引路, 逐步推广, 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十分必要。

2005年10月,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第一批) 工作的通知》,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选择确定了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 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以及10个省市, 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为推进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 我们利用国债资金加大了对试点单位重点项目的支持;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循环经济支撑技术;指导试点省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工作成效评估;开展重点问题调研、试点经验交流, 加强分类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

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 涌现出一批由试点到示范的优秀企业。

(二)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新格、河南豫光、江苏春兴等企业实现了再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化发展, 初步建成了一批再生铜铝铅锌加工利用示范工程。

(三)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试点园区根据自身特点, 按生态工业理念规划园区建设,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四) 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了雏形。

10个试点省市在全社会层面, 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产业结构特点, 探索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 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循环利用和废物减排水平, 促进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取得了一定成效。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为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 六省市GDP增长了14.41%, 但能源消费总量仅增长9.55%, 能源强度降低了4.25%;取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 废水排放量基本持平,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08%;7个试点行业中42家试点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5%, 能源消费量仅增长9.7%,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2.1%,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4.6%和8.1%,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9%, 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 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资源消耗总量大, 加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能源消耗总量还会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伴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过程的硬约束,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九五”时期就提出来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2005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 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 但为此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 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 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 561万吨, 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即使考虑汇率因素, 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 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得不到根本转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 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如果不计代价,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 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要持续增加, 这将使我国在国际上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四)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去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33%, 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增幅减缓。今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 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 节能减排效果进一步显现。上半年, 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78%;前三季度, 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但是, 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 实现“零”排放, 化害为利, 污染治理成本大大降低。循环经济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性措施。

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重点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政策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 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 并此以为契机,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 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已有较好的基础, 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抓紧完善;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 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 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 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明年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矿井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没有编制规划的地区要抓紧部署启动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 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 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专项科技计划中, 组织实施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已经编制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和钢铁、铝、海洋化工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 对这些技术要通过现场交流会、推广会等方式予以推广。积极支持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

(四)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产业政策方面, 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调整,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财政政策方面, 会同财政部制定中央财政清洁生产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的要求, 抓紧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投资政策方面, 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 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税收政策方面, 落实好国家已有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研究调整完善消费税, 对资源消耗小、循环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等给予较低的消费税税率, 对消耗高的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 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快研究提出废水“零”排放企业免交排污费等政策;研究解决钢铁、建材等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问题。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 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加快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五) 加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民参与, 全社会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继续加强地方、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培训, 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今后一个时期, 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 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 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要大力推进生态设计, 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副产物和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当前要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这些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污染严重企业,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重点流域和区域内的工业企业, 要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合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 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 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 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将重点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 为全国工业园区生态转型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设一批秸杆综合利用工程。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按照市场规范、竞争有序、合理布局、环境友好的原则, 积极推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方面, 通过规划布局, 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支持沿海地区建设一批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 抓紧建设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再生铜铝铅锌示范企业, 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项目。在机电产品再制造方面, 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铁道设备等再制造示范工程。在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方面, 重点支持建设拆解处理示范企业, 探索建立回收拆解的相关政策机制。在包装物回收方面, 要切实解决月饼、茶叶、保健品、化妆品等消费品过度包装问题, 加快研究建立容器包装等回收利用体系。

四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资源开采环节, 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 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 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资源消耗环节, 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 努力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废物产生环节, 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 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 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 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再生资源产生环节, 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 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消费环节, 要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积极推进政府节能和绿色采购。在此基础上, 各地要尽可能将区域内工业、农业, 城市、农村, 生产、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综合利用, 努力实现全社会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还要继续深化。经国务院同意, 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今天正式启动。第二批试点, 不是第一批试点简单数量的增加, 而是对第一批试点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 将第一批试点中未包含的行业和领域, 如矿产资源、机械制造、皮革、食品、包装、纺织 (再生纤维) 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另一方面, 将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的重化工集聚区或园区及对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重点城市和地区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

对列入试点的单位来说, 这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 要积极努力, 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的典型单位, 为全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扎扎实实推进试点工作, 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第二批试点单位要抓紧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专门机构, 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动员部署试点工作, 要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措施, 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 明确责任, 加强考核。

二是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第二批试点单位编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并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上报工作。各单位在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时, 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方案进行论证。第一批试点单位中, 实施方案尚未通过评审的两个单位, 要按照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 年底前报国家发改委, 仍不能完成编制方案的, 将取消试点单位资格。

三是抓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 制定分各阶段工作计划, 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要抓好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需要的各项建设条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和指导, 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政策问题, 要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四是加强重点项目组织申报。对试点方案审查中确定的重点项目, 要按照我委投资管理相关要求, 抓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落实资金、搞好环评等相关工作。各地区发改委、经贸委, 要组织专家论证, 指导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同时, 要根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节能奖励资金的不同要求, 选好项目, 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

五是强化基础管理。各试点单位要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和核算制度, 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加强资源环境核算, 从主要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能源和物料平衡分析, 对资源产出、利用效率、废物产生排放水平与国内同行和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全方位比较, 找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差距。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 要准确统计, 及时上报。

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建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督查制度, 对试点工作组织阶段性评估和监督检查, 同时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进展情况不理想、存在问题较多的试点单位, 要加强指导, 限期完成。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办法, 及时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和验收。

七是加快示范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各试点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要及时总结上报。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对试点经验进行推广。要根据试点情况, 继续组织召开电力、轻工行业, 农业和产业园区等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 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国家就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而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决策执行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重大比重的中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一、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农村问题依然是需要重视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全社会实现和谐,这其中必然离不开农村社会的和谐,而和谐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均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新农村建设本身就已经包含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进而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全面性;其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主体保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能够逐渐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1]

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伴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开展,农民文化素质亦随之提升,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部分城市人选择到农村游玩,城乡交流和融合得以加强,这无疑会对全社会更大范围的人群产生影响;其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利于农民创造更多有农村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积累的经验对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将具有借鉴作用,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情原因引起集体主义理念淡化。中国的国情是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很大比重,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以户为单位,自行决定如何劳作,在生产上与集体明显的脱离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政策的推行,农民们生产经营开始分散化,农民从事的职业开始复杂化,使得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国家大事更是漠不关心,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屑一顾。

第二,基层干部过于重视物质文明建设。部分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缺乏两手抓的意识,过于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有可无的任务,口头上喊两手抓,实际上则重物质,甚至在建设任务繁重的时候,放弃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

第三,农民自身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不足。农村存在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与自己无关,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没能力也没必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另外,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没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这都影响了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

三、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改善措施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存在很多困难,要想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必须在政策上支持、工作上推进、思想上重视,为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

证。”[2]

第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予支持。近年来,国家推行了许多“惠农”、“补农”的政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是,这更多地满足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消费需要,还远远不能满足其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同时,因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足,农村仍有一小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进行偷盗抢劫等违法活动,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国家应在政策上倾向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方面,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开展的深入持久,扎实有效,首先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3]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好认识问题,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工作协调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

第三,农民在思想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认同。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民进行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教育,作用十分重要。在农民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以提高农民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让农民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认同感,自觉地积极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当中,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在岁,丁荣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前景[J].滁州学院学报.2008(5).

[2]杨巍.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09(24).

[3]梁保稳.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4).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4

这次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表彰暨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表彰奖励2004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县广大干群紧紧围绕“拼搏十五总量超百亿,苦战十年全面达小康”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横下决心,排除万难,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全面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热潮,为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而努力奋斗。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必胜信心,进一步形成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强烈共识

2004年是全县经济高位运行、快速发展的一年,更是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大、氛围浓、措施实、效果好,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资金,拉动了经济增长。重点组织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和项目推进百日冲刺活动,全县新办三资企业17家,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增长61.06%,利用外资绝对值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二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其中招商引资投入14亿元,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聚了发展后劲,加快了结构调整。全年开工建设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75个,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15个,超亿元项目7个,形成了四方纺线、丹尼制衣、天之杰制衣、盛泰纺织、风顺纸业、黄河中药萃取等一大批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中雅钢琴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罗地亚、杜邦等大项目成功落户阜宁,极大地提高了产业层次和经济外向度。各类资本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阜宁宾馆、丝绸厂、肉联厂等企事业单位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资产重组。提升了园区形象,增强了竞争能力。外来资本和项目的进入,为省级阜宁开发区构建“一区三园”发展新框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开发区中心园完成投入4亿多元,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实现财政收入4000万元。生态化工园通过了省级环评,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新上了世通dsd酸等投入超千万元项目。民营科技园、阜城、沟墩等园区也有了新的进展。推动了环境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已成为县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新动力。完成了县城射阳河协鑫大桥及东风南路建设,提升了亮化水平,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正在兴起。“学创树”主题教育、“双为”和“双评”活动,推动了机关作风的改进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建设“绿色阜宁”、“诚信阜宁”、“平安阜宁”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2004年,在遭遇洪涝灾害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下,全县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确实不易,出乎寻常。这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正确领导、强力推进的结果,也是百万干群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招商引资一线的广大干群,向关心支持阜宁发展的各界人士,向来阜投资兴业的海内外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招商引资形势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资本正寻求新的扩张,浙江民资空前高涨,上海、苏南产业转移势头强劲,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变化,抢抓有利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事来抓,横下决心,排除万难,只争朝夕,刻不容缓,坚决打胜招商引资攻坚战。一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跨越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我们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分不开的。没有招商引资的突破,就没有经济发展的跨越和社会事业的提升,离开了招商引资,我们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拼搏十五总量超百亿,苦战十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实践证明,我们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招商引资,缩小差距的最现实途径就在于扩大招商引资。千快万快,招商引资来得最快;千大万大,项目推进作用最大。抓住了招商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跨越发展的生命线。全县上下必须牢固确立招商为先、项目为大、发展为重的意识,切实把招商引资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以全民大招商推进经济大发展。二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财税增收的主渠道。财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招商引资的“试金石”。招商引资与培植财源一脉相承,振兴财政关键在于壮大主体经济,扩大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只有招商引资的“撑杆跳”,才有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县经济开发区1999年创办时几乎没有什么财政收入,通过短短几年的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去年已实现财政收入4000万元,创造了连续翻番的奇迹。而一些镇财政收入长期徘徊不前,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面貌依旧,原因就在于没有什么真正的客商,没有什么像样的项目。阜宁是经济小县、财政弱县,加快发展,财源建设是根本。各级干部必须牢固确立招商强县、项目兴财的意识,带头奔赴招商引资一线,主攻大客商,快上大项目,新增大财源,在招商引资中施展才华,在培植财源中建功立业。三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永不收兵的持久战。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能靠一两次突击活动、一两个招商热潮,就能取得实效,不存在招一个客商、上一个项目就可以歇一歇、松一松的问题,只有连续不断地抓招商,持之以恒地上项目,才能形成一种滚动投入、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招商引资一刻也不能放松,项目推进一点也不能含糊,加快发展一天也不能耽误,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一任一任地抓,百万人民必须一代一代地干。千难万难,招商引资最难;千苦万苦,项目推进最苦。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没有万难不惧、百折不挠的恒心,在招商引资上终究难成正果。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打主动战、打持久战的意识,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的伟大实践中去。

2、建设大园区,在构建招商引资载体平台上攻坚。没有大载体就没有大投资,没有好载体就没有好项目。因此,抓招商必须抓园区,上项目必须筑平台。一要加快“一区三园”建设。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园要围绕“培植超百亿规模,打造国家级园区”的目标,按照建成“阜宁经济的希望之区”的要求,抓住国家清理整顿各类园区和省级阜宁开发区含金量提高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区域必须全面提升形象,确保成熟空地摆满各类项目。合理布局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抓紧建设以龙形湖为中心的客商广场,全面拉开通榆河以西、四通河以南、新329线以北、204国道以东3平方公里规划区域的园区道路框架,满足各类项目进区需要。以项目进区作为园区发展之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狠抓利泰纺织、中雅钢琴、真劲织造、应流机械等亿元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力争上半年全面竣工投产。抓紧荣威塑胶、太和面粉、法尔胜钢索绳、港迪日用品、伊士曼油酸扩能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确保全年新上15个以上千万元项目,5-8个亿元项目,完成技改投入8亿元,新增工业开票销售6亿元以上,实现财政收入6500万元。生态化工园要以“绿色环保、科技兴区”为宗旨,按照省环评确定的区域,尽快将郭陈路以西、阜羊路以北、灌溉总渠以东、官王路(驿马河)以南3.7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面扩展到位,保证各类项目进区用地。要积极利用省政府的奖励政策,吸引苏南企业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园中园。协鑫热电二厂力争4、5月份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5月份必须投入运行。抓紧论证工业用水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尽快实施,3月份必须保证企业的正常用水。阜羊路县城至总渠致富大桥段路灯4月底前要安装到位。目前已批准的用地必须摆实摆满项目,绝不能留空地。在建的12个千万元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世通dsd酸、苏源辉普、华派有机溴、海尔伯农药等重点项目年内全面竣工投产达效。要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升项目质量和层次,着力招引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基础化工类项目,走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生态型发展路子,尽快建成阜宁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确保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亿元,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财政收入1500万元,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4000万元,2007年争取赶上开发区中心园。民营科技园要加快建设步伐,由县政府分管县长牵头,益林、东沟两镇组织强有力的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分镇实施,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集中组织基础设施大会战,全面贯通东益大道,实现启动区“六通一平”。抓紧实施益林天然煤气管道、铁路物资中转站、东沟汇成物流中心、胜丰钢铁等项目,新上超千万元项目10个,确保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亿元。阜城工业园要加快一期工程建设,抓紧在建工程进度,全年完成投入1.5亿元。要迅速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让更多的项目进园。沟墩园区要加快道路网化和配套,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完成投入1亿元。二要大力推进项目集中进区。坚持“谁引进、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以开发区中心园、生态化工园为载体,同一口径对外招商,充分利用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和扶持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加快启动项目集中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各镇引进的千万元项目原则上进开发区中心园和生态化工园,各部门引进的千万元项目一律进开发区中心园和生态化工园。各镇必须引进1个投入超千万元的化工项目进生态化工园。各镇引进园区的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全部由引资镇承担的,从项目财政收益起,项目财政收益90%归引资镇所有,10%归开发区中心园、生态化工园所有。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全部由开发区中心园、生态化工园承担的,从项目的财政收益起,前5年引资镇分别获得项目财政收益的50%、40%、30%、20%、10%,5年后项目财政收益的90%归开发区中心园、生态化工园所有,10%归引资镇所有。县各部门和单位引进开发区中心园、生态化工园的项目,从项目财政收益起,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给予奖励。三要合理把握优惠政策。坚持依法用地,按照投资强度每亩55万元的标准,实行资金到帐供地,并逐步实现成本价供地。要把给客商的优惠政策与财政承受能力、预期收益结合起来考虑,坚决禁止乱放尺度,随意降价,相互拆台。积极施行“土地换社保”的办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一个标准对外,凡是县委、县政府文件规定或作出相应承诺的,必须坚决兑现。任何单位都不得擅作主张,乱开让税口子。税务部门在悉心培植税源的同时,要加强监管,依法治税,既保护客商的利益,又促进阜宁的发展。

3、优化大环境,在打造招商引资比较优势上攻坚。环境是一个地区的第一形象,是展示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在招商引资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以环境制胜是招商引资最现实的选择。一要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瞄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的目标,全面加快南城区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大关南路和新兴路、南城区中小学、县医院门诊楼、县体育馆、图书城、文化(会展)中心、世纪联华超市等实事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尽快形成一批代表阜宁形象的标志性工程。林海国际饭店要积极争创四星级酒店,阜宁宾馆以四星级标准加快开工建设,争取通过招商引资在人民广场西侧再建一处四星级大酒店。大力实施“绿色阜宁”计划,集中组织城市绿化会战,重点实施射阳河风光带、城中游园绿化改造,突出公共绿地建设,切实提高绿地率。要见缝插绿,沿河植绿,拆墙透绿,合力共建,尽快形成“点成景,线成林,面成片,环成网,家有花,空有绿”的绿化体系。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坚持依法治城,实施长效管理,力争实现住宅小区省级“人居环境奖”零的突破。二要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客商是上帝,服务是天职。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强化亲商、留商、扶商、富商意识,大力弘扬“立即就办”、“事不过夜”的作风,把客商的事当作大事、当作自己的事、当作最要紧的事来办,做到客商投资“围墙内的事协助办,围墙外的事我包办,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按照即将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要求,完善规范行政审批中心运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门收费,一次性办结,决不允许进入中心的单位只派人不放权,搞虚假集中审批。要强化县优化办职能作用,加大“检查准入制,处罚申报制,收费扎口制”的实施力度,对借管理之名,行捞财之实的“三乱”行为,投诉一件查处一件,决不姑息迁就。坚决克服行政执法与部门利益挂钩的不良倾向,任何单位不得下达行政罚款硬性指标,全年行政收费不能高于去年。建立健全执法预警制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违规违章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造成严重后果的,首次教育告示,不予行政处罚。所有执法部门都要向全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承诺未兑现、客商反映强烈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电视上说明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三要营造优良和谐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学创树”主题教育,全力打造“学习型阜宁、创业型阜宁、服务型阜宁”,树立文明诚信阜宁人新形象,切实做到“为项目多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水平,加快依法治县进程。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严打整治斗争成果,坚决打击欺行霸市、欺生排外、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各种侵害客商利益的不法行为,让损害阜宁投资环境的人如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进一步完善信访责任制,妥善安排好职工群众生活,把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建设“平安阜宁”,创建“最安全地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领导,动真碰硬落实,坚决打胜招商引资攻坚战

一要强化一把手抓招商的领导责任机制。按照民主决策、分块落实的原则,县委决定分工业经济、农村经济、优化环境、改革改制、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信访和社会稳定等6大块推进工作。各块由县五套班子分管负责人牵头,落实以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加快发展重抓工业经济,工业经济重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重抓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重抓投产达效,投产达效重抓财源培植“五个重抓”的意识,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全新的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继续实行“六个一”挂钩制度,从县五套班子做起,不论哪套班子,都是抓招商引资的班子,不管分工什么,都要成为带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责任人。对投入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由县委常委挂帅,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时刻记住不忘,盯住不放,抓住不松,对重点客商要亲自跟踪,重大项目要亲自服务,重要问题要亲自协调,在招商引资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各部门要抽调3-5人,成立招商引资专门班子,常年外出招商,领导班子每半月听取一次情况汇报。要建立责任体系,逐层逐级分解任务,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上来。

二要强化真抓实干的督查落实机制。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是刚性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少说多干,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今年3月和8月是无会月,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带领专业小分队倾巢出动招商。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督查落实机制,实行“半月督查,一月公布,双月通报,每季观摩,半年初评,全年总结”。县委督查室要牵头组织计经委、外经局等职能部门,对各地、各部门招商引资情况进行全程督查,严格标准,挤干“水份”,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不良现象。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期目标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比高低、论成败。要把“双评”活动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重点评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客商、服务经济的态度,评招商引资的实绩,评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以人民群众的评判来检验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三要强化赏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绩是干出来的,干劲是压出来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抓招商引资必须增温加压,重奖重罚,奖要奖得让人“眼红”,罚要罚得叫人心疼。对镇级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并达到全县平均增幅的,县财政按镇级实现财政收入的1%进行奖励;对纳税超百万元,并比上年有所增长的企业,按地方实得财力的1%奖给企业法人代表;对招商引资新办工业项目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重奖,引资1000万元以上,并当年投产达效的奖励引资额的1%,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引资额的1.5%。要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对去年9月16日全县项目推进百日冲刺大会上提出的下半年新上50个千万元项目,并签定50个千万元项目协议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回头看,凡今年4月15日考核未完成任务的,延长至6月底再考核,还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离岗招商。对今年招商引资任务6月份未达时序进度的实行黄牌警告,并实施诫勉谈话或离岗招商,年底没有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或按照组织程序进行降职降级处理,真正以动真碰硬的奖惩措施促进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5

县委、县政府今天召开这次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对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县人民立即行动起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已有成果,奋力争创文明城市,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刚才,**同志就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动员报告,**同志对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我县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创建文明城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创建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精神、统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提高我县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几项重点工程在我县实施,尤其是廖坊水库、京福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即将实施的向埔铁路和济广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对我县城市的对外交通、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县委、县政府为全面实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根据省、市的要求,提出了把我县建设成为次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次中心城市并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框架的拉大,而是要把城市建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为此,我县聘请了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与城市发展相统一;启动了 “市民广场改建、垃圾中转站建设、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21项重点城市建设工程,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县与发达县(区)相比较,主要是城市发展速度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合力攻坚克难,全面统筹推进,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事关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内容很多,任务很重。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紧抓不放,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一要明确要求。创建文明城市的范围非常广,主要有“十条街”、“二个市场”、“三个城乡结合”、“72条城区小街小巷”,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主要包括创优美环境、创优质服务、创优良秩序等方面,每项创评项目既有硬指标、硬任务,也有很多软任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创建工作,特别要抓住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抓住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抓住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关键问题,在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创建工作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体制、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上下功夫,在落实执政为民要求、推动各项工作上下功夫,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让群众通过创建得到实惠,在参与中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要争创特色。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要全面提高创建水平,重在发展,重在特色。在创建核心内容上,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联系起来,突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强县富民、发展南城的具体过程之中;在创建机制体制上,要突出共建、创新载体,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军民共建等方面,向城区共建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在创建重点工作上,要坚持项目带动、重在建设,通过精心设计、强力推进一系列创建活动,带动人的素质养成、城市环境的改善;在创建统筹协调上,要做到思想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协调起来,把人人参与创建活动和法制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环境配套建设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和社会服务体系;通过软件项目和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人的素质;通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开展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整治,切实在工作、生活、投资、效能、环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加强,塑造文明开放的城市形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围绕以上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与时俱进,加大创建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要健全机制。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应付一时的检查,更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而是要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南城更快更好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尽快形成一个适合南城发展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常抓不懈的创建机制。一方面,对需要提前建设的硬件项目,要抓紧统筹规划、落实项目、责任到人、加紧实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对必须完善的软件项目,要逐一明确整治、完善办法,选准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和行业开展联合攻关。当前,特别要针对城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紧开展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把突出性的整治与经常性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素质与依法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出经验、创特色、见成效。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齐抓共管,是创建工作全面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重要保证,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围绕自己的创建工作和创评目标,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一要确保领导责任到位。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带头履行职责,带头搞好协调,带头推进落实,确保政令畅通、高效运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各成员单位、责任部门,都要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对每项任务明确具体要求,量化分解指标,制定工作标准,建立督促检查反馈制度,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通报情况。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全县创建整体效果和整体进度的成员单位、责任部门,要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二要确保舆论宣传到位。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媒体,要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宣传力度,开设专栏和专题报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报道创建活动的工作进度,宣传创建过程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同时,对创建过程中发现的“不作为”、“中梗阻”现象,经教育仍不整改的,要予以曝光,引以为诫,以推动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要确保干部群众参与到位。群众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直接受益者。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群众投身创建的智慧和热情,营造群众性创建的良好氛围。今天动员大会后,要采取各种形式,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使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上来,使广大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社区居民、农村群众、学校学生、部队官兵以及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和外来务工人员都自觉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争做城市主人翁、人人都为创建文明城市添光彩的新局面。

在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上的讲话 篇6

(一)开展创“双城”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通许发展的需要。环境是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生命。一个城市的建设状况如何,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名片。县委九次全会提出了围绕“三个增收”,加快“三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加快城镇化步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城建工作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通过开展创“双城”工作,促进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形成,把一个开放的通许、文明的通许、发展的通许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前,各县在创建工作中明争暗赛,力度很大。我们通许县在这项工作中决不能甘当落后,决不能拖全市的后腿,全县上下要以此为动力,把创“双城”工作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通许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支撑力,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开展创“双城”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不是全面小康,单纯的物质积累也不是全面的小康。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双城”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县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通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我相信,随着创“双城”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人民的学习、生产、生活环境一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三)开展创“双城”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们狠抓了县城绿化、广场建设、道路整治、河道治理、经营环境整治、公共健身设施建设等工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和节日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创“双城”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又符合全县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参与,才能把广大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好。第二、工作重点要明确我县开展的创“双城”活动,要以县城为中心,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核心,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手段,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软硬并重,标本兼治,经过2—3年的努力,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显著提高,为加快通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狠抓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管理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滨河公园、人民体育场、人民广场、人民路、迎宾路、北环路建成以后,使我们的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我们加强了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和居民居住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县城市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再加上财政困难,城镇建设的投入跟不上,一些该修的路没钱修,一些该配套的设施没钱建,城市硬件建设和服务功能同创“双城”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供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水冲式厕所、新增绿化面积等方面差距较大。我们要通过创“双城”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创“双城”的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各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由县级领导挂帅,分别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资金落实的要加快进度,资金尚未落实的要积极争取资金,能推向市场的要广泛招商引资,迅速掀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要树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观念,以开放带动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使资源升值,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拓宽经营城市的范围,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经营城市的收入要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目前我县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脏、乱、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县城的整体形象。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整个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今年我县的城建和城管部门分设工作已经完成,城管办要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在城市管理中要反对好人主义和一般化号召,要高标准、严要求,奖罚分明。这次会议后,对县城公共场所的管理,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的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管理等都要按照创“双城”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集中行动,进行大力度的整治,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彻底改变县城脏乱差的局面。

(三)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讲,创“双城”的过程,就是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要继续抓好城镇居民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打造诚信通许,深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二是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和 “三讲一树”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科学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

加强党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篇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对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讲话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我们党关于干部队伍和全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针,是加强党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行动纲领。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知荣辱、树新风、兴文明、促和谐的表率,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自己的行为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要增强执政意识和责任感,切实了解群众疾苦,热心反映群众要求,真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要把群众的医疗、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基本生活问题时刻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加强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是共产党人高尚革命气节的外在体现。人民群众看一个党员一个干部,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生活作风,从生活作风上具体真切地感受到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生活作风是党的形象的窗口,也是共产党人恪守革命情操,拒腐防变、防微杜渐必不可少的防线。

加强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最关键的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否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能否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考验。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之风和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好风尚好传统,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三、继续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键在落实。要按照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治理腐败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这是提高全党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腐败产生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最新理论成果。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从思想理论的高度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

四、发扬民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过程。党的群众工作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作用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致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在推进改革、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要保护好困难群众的利益。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工作中,各级组织不能与民争利,更不能坑民害民。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5-6-26.

上一篇:做一名传递正能量的班主任下一篇:亲水行动-写景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