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版

2024-10-25

自我认知版(通用8篇)

自我认知版 篇1

1.为什么要报考人民警察?

答:周总理曾经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人民警察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人民安全,维护人民利益,所以人民警察这一职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而对于我来说,我之所以报考人民警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我想当一名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民警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自小我就很喜欢看警匪类的电影和电视剧,像黑猫警长,成龙大哥的警察故事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而且我的一个哥哥和姐姐都是人民警察,从小我就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之下长大,对人民警察这份工作有着自己很深的情结,这是我从内心深处就想报考人民警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人民警察也是公务员,有人说公务员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待遇也不错,事实上这种看法也是对的。但我认为,公务员更多的是人民公仆、是社会财富,公务员代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根本的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更多的是为社会尽责。

第三,在我上学期间,党和人民曾多次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帮我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我已成为一名优秀青年,我应该用我的聪明才智去最大限度地回报党、回报人民、回报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第四,此次人民警察招考的公正、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吸引了我,让我能有机会真正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这也是选择人民警察这个职位的重要原因。

最后,我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为人作出贡献。

2.谈谈你对所报考职位的优势和劣势?

我很荣幸,通过笔试来参加此次面试,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对所报考职位的优势和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先来谈一下我的优势:

第一,民警察这一职位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我通过四年的学习,顺利大学学业,在这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不仅系统的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在闲暇时间还选修了其他专业知识的,扩大了知识面,优化了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在四年的大学里边除了学习之外,我还组织同学们参加篮球,足球比赛和爬山比赛,这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身体,而人们警察工作时刻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这就需要人民警察需要这要一种能力,需要有健康的体魄。

第三,人民警察职位需要有一定的工作工作经验,我毕业之后,参加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这短短的志愿服务期间,我们明确了相关政府工作职能,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

其次我来谈一下劣势:

第一,我的专业与我所报考的职位不是很匹配,第二,我第一次参加考试,3.如果你这次没有录取,你怎么打算。

答: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从这次面试中也可看出这一点,有竞争就必然有优劣,有成功必定就会有失败.往往成功的背后有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这次失败了也仅仅是一次而已,只有经过经验经历的积累才能塑造出一个完全的成功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看待这次失败.第一、要敢于面对,面对这次失败不气馁,接受已经失去了这次机会就不会回头这个现实,从心理意志和精神上体现出对这次失败的抵抗力.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经历了这次之后经过努力一定能行.能够超越自我.第二、善于反思,对于这次面试经验要认真总结,思考剖析,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找差距.正确对待

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辩证的看待自己的长短得失,做一个明白人.第三、走出阴影,要克服这一次失败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弱点,防患于未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第四、认真工作,回到原单位岗位上后,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工作,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争取在本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第五,努力学习,争取下一次,能够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

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和哪种人一起工作?请说明理由,并举例说明

答:首先,这个问题问的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做直接的回答显得有些过于天真、不够成熟,同事之间应做到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其次,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等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但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同事和工作伙伴。在实际工作中,同一工作岗位上有的同事性格急噪、有的性格温和、有的年龄较大等实际情况。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多看到他人的长处,多学习他们的长处。比如:性格急噪的同时办事情往往效率比较高;年龄大的同事往往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如何与同事、与领导相处,学会理解和包容;行政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也只有与同事、领导和谐相处、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5.有人说,到事业单位工作求工作稳定,但上进心不足,你是怎么看待?答:

1.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一些企业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这符合了人们追求安稳的心理。尤其是近两年来的经济危机使很多企业纷纷裁员,很多人在求职时将稳定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忽视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题目的说法是对一部分求职者想法的真实反映。

2.但是稳定并不一定意味着上进心不足,事业单位的相对稳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安定的发展平台,使工作者能够更踏实地去努力上进。同时,现在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也体现了对员工工作质量的考核,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激励员工上进的有效制度。

3.一个人在求职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素质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和岗位,而不应该只是考虑工作环境。并且,是否有上进心与工作是否稳

定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努力付出,这样才能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良好的发展。

4.结合自己,我在求职时对自己的性格、经历、偏好和能力都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思考,选择事业单位的这一职位,是在了解职位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的决定。如果有幸能被录取,一定兢兢业业,6.用3个词语概括你的优点,并讲讲你今后如何克服缺点开展工作?答:好学,真诚,开朗,坚强

7.现在有些人收入比人民警察高,有些人心理不平衡了,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第一,有些人收入比人民警察高,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人民警察成了高收入阶层,才是不正常的。从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人民警察的工资要低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我国人民警察的工资标准也是参照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来制定的;第二,人民警察的工作要比企业员工稳定,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要略低于企业员工——高薪和稳定不可兼得,必然要牺牲一方面,这是国家调节收入,保证社会公正的一个原则。如果人民警察又要求稳,又要高薪,这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第三,认为人民警察应该成为高薪阶层,见其他人收入高于人民警察,心里就不平衡——这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封建社会里有“千里为官只为财”的说法,而社会主义的人民警察在适当满足个人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努力贯彻“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出一番事业;第四,当人民警察是不可能发财的,每一个人在加入人民警察队伍之前要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慎重的选择自己的职业;第五,某些人民警察如果确实认为自己收入低了,不喜欢人民警察职业的话,可以选择辞职这对组织和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8.当前对有些单位实施的„末位淘汰制‟,有不同争议,你怎么看待这种用人措施?”

【参考解析】:第一,“末位淘汰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一种方式,对激励人才、评估人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但使用这种方式,要因情况而异,不能一刀切。对于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单位最初实行,然后实施竞争机制,未尝不可。如果在规模小、人数少的单位实行,效果就不一定好,因为也确有些单位人数不多,几乎所有人员都很努力,成绩都不错,甚至难分上下,如果实行就会造成人心惶惶、人际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第三,对“末位淘汰制”的使用,要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防止过多的人为因素造成负面影响;第四,如果我所在的单位也实行“末位淘汰制”,我只有正确对待并积极适应,努力的工作,虚心的学习,友好的处事,争取不作被“末位淘汰”的人。

9.如果进入新的岗位,你的现阶段目标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是什么?

答:(1)适应工作环境,(2)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3)良好的人际关系

(4)组织协调能力

(1)更加熟悉的基础上创新(2)学习自己工作业务以外的其他知识(3)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于他人,一同提高。(4)取得一个更重要的角色。

10.你认为怎样的工作和环境适合你?

【参考解析】

第一,工作和工作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只有去适应工作和工作环境,而不能过分强调工作和工作环境;

第二,我理想的工作职位是能发挥我的优势和专业知识,我所从事的工作应大致上与我自身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相匹配;

第三,我理想的工作环境是单位工作规范有序,人人按规章办事,领导正直民主,同事间和谐相处。

11.对“警察升职慢,在单位里熬年头”这一说法有什么看法?

【参考解析】

第一,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于警察队伍内部。警察的升职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而往往这些条件是和工作年限挂钩的,因此要正确看待;第二,我选择做警察的工作动机和出发点。我是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就是实现我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才报考警察职位的;第三,把警察看成一条实现自身权力欲望的途径的看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警察队伍本身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运作就是为了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相对来讲个人说升职快慢就显得不是非常的重要,重要的是各司其职;第四,随着警察法的实行和警察升职制度的完善,警察升职时间会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第五;我相信只要立足本岗,干好工作,金子总会发光的。

12.经过这次面试,我们认为你不适合当警察,决定不录用你,你自己认为有那些原因?第一,我认为面试向来是5分靠实力,5分靠运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面试就能对一个人的才能、品格有充分的了解。毕竟二十分钟时间太短,而要打分的项目很多;

第二,当然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的临场发挥不能得到各位的认可,比如我的心里的确感到紧张。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无论面试的结果如何,我的这段经历将为我提供一个自我审查的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其中既有临场经验的不足,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讨教;

第三,我会好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习,弥补不足。另外,希望考官能对我进行全面、客观的考察,我一定会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岗位的要求。

13.你是学文(理)科的吧?有用人部门反映,学文(理)的只会说(做)不会做(说),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常常是做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是否也是这样?

答:第一,这是大家对文理分科的一种普遍思维定势。不可否认思维定势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并非完全都是正确的。中国高层的行政人员大多都是理科出身的,所以文理的分科并不等于是对人属性和特长的分类;

第二,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要求有所突出并有所交融,即文理兼具,即使我现在做得不够好,我还是相信经过锻炼,我必定能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向全方位发展;第三,一个人要干好工作取决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只是一个人要干好工作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悟性、工作后的再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1、有人认为工作环境和待遇是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你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

【参考解析】:第一,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能让人身心愉悦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第二,对工作环境和待遇的范围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工作环境不仅限于办公条件,交通、通讯工具,还应包括单位风气,领导作风,和谐程度等;待遇不仅限于工资、奖金、福利,还应包括荣誉奖励、激励晋升等;第三,工作环境和待遇与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不完全成正比,在我们国家经济条件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很差、待遇确很低;第四,把工作环境和待遇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不仅要看硬环境,还要看软环境,不仅要看物质待遇,还要看精神鼓励;第五,一个人选择工作不完全取决于工作环境和待遇,还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

2、你最不喜欢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解析】:第一,就工作本身而言,它不存在优劣和高低,工作或就业最基础的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所以,就工作着的人而言,那只能说是个人对从事工作的适应度和驾驭性。而我们首先应该的是去适应工作,适应环境,而不是去抱怨和用喜好;第二,当然如果在工作中能够找到自己的挖掘点,那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兴趣是第一动力”,它带

动良性循环。但我们不应该是在工作中一味去讨论主观上的喜欢不喜欢,而更多的应该是用心去体会和积累,从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那是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三,从客观上讲,一个人接触工作的种类是有限的,所以,只存在相比之下的适合与否。在现代社会,人们或许更多看重的是个人在工作中被社会承认的价值,放弃原有工作与喜好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当然不排除在积累状态下的随心所欲;第四,作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更多的是考虑个人与社会客观上的结合,而不是主观上的感情因素。“干一行胜任一行”应该是人民警察的较高境界。

5、能谈谈你的缺点吗?

答:学习中,我比较喜欢背诵的书写的方式进行学习,工作中如果说的有理有据,我会坚持己见,说话比较直,工作速度可能比较慢,7.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那本?

答:西游记,唐僧:仁慈原则,孙悟空:机智,聪明,沙和尚:憨厚朴实,猪八戒:可爱,懒惰

8.如果你遇到了挫折你将怎么办?

答:正确认识,面对挫折,自我反思,寻求方法,解决。

9.假如你见义勇为做了好事,而家人和亲人并不理解,你怎么办?

答:我对见义勇为的认识态度,家人不理解是因为对我的关爱,沟通说明,继续。

10.怎样看待朋友越多越好?

【参考解析】:第一,朋友是一个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交朋友不在于多,关键在于精,好的朋友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工作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促使我进步,不好的朋友有可能使我走上歪路;第三,交友要慎,要有所选择。朋友有多种多样,有的是工作上相互支持的朋友,有的是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朋友,有的是学习上相互交流的朋友,有的是业余时间相互娱乐的朋友,有的是办事上相互利用的朋友,有的是酒桌上相互吃请的朋友等;第四,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交朋友。要多与领导和同事交朋友,多交流、多谈心,沟通思想,增进了解,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其根本是加强团结,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时刻正确衡量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多与工作联系单位的同志交朋友,以诚为本,虚怀若谷,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一切从大局出发,肝胆相照,求同存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第五,要交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公正无私的朋友,不交和少交生意场上的酒肉朋友、吃喝朋友和相互利用的朋友;第六,俗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交朋友的目的是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不能出于私利而交朋友。

1.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解析】:这句话主要是讲信用,诚信问题。

第一,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第二,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的重要法则;第三,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讲诚信尤为重要。人民警察是政府公务的执行者,是政府的代言人,人民警察讲诚信就是政府讲诚信,人民警察是社会优良风气的模范执行者,人民警察讲诚信才能带动全社会讲诚信;第四,人民警察讲诚信要从自身做起。执行公务、处理问题要讲诚信,为人民服务要讲诚信,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要讲诚信。

自我认知版 篇2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对应的判断准则作参照,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果。信息环境强大功能背后的隐患是不是应该让人类有所警惕,面对人面对技术所反馈的认知真的同人与人面对所产生的认知是等价的吗?我们会被信息技术所改变到一种怎样的状态,又将成为怎样的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而且是对人们的生存观的彻底改变。(1)本文试图提醒人们在面对信息技术改革浪潮的同时对其有所警觉,意识到依赖技术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一、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消极影响

1. 认知途径的冲突

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对认知途径的选择存在缺乏理性、选择渠道单一等问题。在信息环境中,人们的个体认知具有隐蔽性,在选择认知途径的过程中缺乏理性。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使以往的社会文化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体现就是:信息技术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2)很多人选择认知途径的过程多出于自身习惯和自身偏好,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颁奖为例,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简单的印证。在各种比赛的颁奖环节,人们对于成绩的关注,多集中在自己,和关心的人身上,几乎很少去关注比赛中自己不关注的项目,这种输入性的认知获取途径就是缺乏理性的。人们在进行认知选择的时候,多接受的是自己主动希望去了解的内容,因此所得到的信息就是片面的,而这些片面的信息就容易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

人与人互换信息是通过交往沟通实现的,交往行为在普遍意义上是一种以语言为纽带的互动活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这种语言转化为抽象的文字符号,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媒介,这种抽象的沟通方式完全区别于我们直接在现实环境中的进行人与人的交流,他没有语音、语调,无法完整表达说话者的意思,最重要的是,无法对接到话语的人形成语言刺激,人们面对符号的沟通是麻木的,这种单一的认知途径消解了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没有了完整的互动,信息简单的传播,会改变人们对自我认知的积极态度,消解自我认知的客观性、完整性。

2. 对外部形象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影响下,个体会对之前的外部形象认知产生完全迥异的变化,对自身外部形象的认知影响是自我认知发生变化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会发现我们认识的自己和对外呈现的自己并非完全吻合。我们总觉得了解自己多过别人,因为自己是不会和自己说谎的,因此我们的自我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的形象可能是沉默寡言的,而在信息技术的保护下会转变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设定,表现出与现实性格不同的一面。信息技术下的个人身份和角色不是根据现实的拟定设立的,而是一种自我的幻化,这样的环境下,使我们自己也能重新认识一个新的自己,从而获得新的评价。个人对社会关于自身的反馈和主观观念相碰撞形成了自我认知,且其亦会随着主体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逐渐深入而动态地更新和重生,生成新的自我评价,那么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包括吸收他人对我的评价,这种对我的评价与自身原有观念相互交织。这时个体就以他人的评价当作参照系统,进行新的自我认知,然而认知后的外部形象与更替前的外部形象经常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根据个体在网络中表达的话语来构建一个新的形象,卸下了现实生活对于角色设定的约束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可以大胆表露自己的诚实和正直,任何真实的言行都不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3. 信息膨胀导致自我幻化

海量信息的处理,使得我们的认知主体受到影响,无法独立的存在于网络机器与现实社会。由于自我认识在这种海量的信息中的削弱作用,我们获得的信息也是破碎化的,零散化的知识使人们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良信息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对人类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否定性认识,对自身固有观念的强化,从而无法定位自己。舆论环境对受众起到一种“培养”作用,使受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发生转变。信息技术是当人们接触较多的媒介,日益强大的传播功能为泥沙俱下的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导致人们自我认知的偏离。

自我膨胀是以自我为中心主义,将自身囚禁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没有了参照物,容易对他人观点进行简单的否定,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客观的标准,造成自诩过高的情况,削弱了交往中对自己认知的影响,从而与他人关系紧张。由于对象的不特定产生自我幻化,自我的欲望在不断膨胀,并在信息技术的隐藏下不被满足,冲突愈发强烈,以至于影响到自我认知。因为一己私欲在作祟,使我们丧失了对于一件事物的基本思辨能力,应用到自身,就形成了自我认知的缺失,以至于,哪怕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件事,只要坚持下来,并长期去做,就会获得巨大收益,但仅仅因为自我的满足而放弃去更新自我认知的机会,便放弃了这件事。而我们往往会看重那些自我膨胀类似的短期收益很大的事情,哪怕将来会损失更大,丧失思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认知的建立是扭曲的,而且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

二、信息技术影响自我认知的原因

1. 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虚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简化为人与机器的关系,无法使自己完整地认识自己,因为人对自己的认知是需要放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对照而形成的。认识自己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事实上,认识自己是很有趣的。信息技术环境将人与人割裂开来,无法形成持续的、真实的反馈,让机器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感知。马尔库塞谈论大众文化时常常谈到技术统治,技术理性使人们不断获得科学、发展科学,但是人们享受便利与舒适生活的同时,又被不同的观念所利用,诱使人们沉迷于科技的进步,却忘记了科技进步背后人类生活的本质和人之为人的真实需求。

在人与机器交流的过程中,人逐渐被机器所控制,越来越不自由,甚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但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而且也带来了生活的困扰,人们原本独立的生活被信息技术的发展所绑架,无法认真思考,无法反省自身,更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人类会被电话、短信、互联网击碎,这种碎片化的切割对我们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 自我认知的囚禁

新的囚禁状态直接导致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思想,人与现实世界隔离后导致自我膨胀。信息技术的出现让人类每天穿梭于信息海洋之中,无法回归现实的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这种囚禁状态让人类无法清晰地看清自己,人的内心是丰富和变化的,仅仅通过静态的划分是难以充分地认识自身的。信息技术利用了自身隐蔽性的优势,使人们在无意识中逐渐发生膨胀。在网络的囚禁状态下,成为个人思想的狂欢地,具有鲜明的个体化色彩。就像罗素说的:“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世界,要把它变为天堂或地狱都在于我们。”

三、小结

在信息技术已经多方面融入我们生活的当下,在如何正确地看待和把握信息技术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秉持理性,共同发展的态度。让信息技术成为意识支配下的工具,通过良好地利用,使个体建立起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使个体投入信息技术社会中时,保持对自我认知的清晰认识,在面对自我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更新,既不能丧失主观思考的能力,又要接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与自身相悖的认知事实。从而达到一种共同发展的目的,实现机器为人所用,信息技术与人类认知相容相生,实现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在发展中合理演进。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导引人类走入一个从未体验过的认知世界。然而信息技术也正潜在地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认知,由此引发了个体自我认知与原有认知的冲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个体自我认知产生的消极影响,揭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和正确的指引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我认知,自我囚禁

注释

1程广安.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10-114.

自我认知的能量 篇3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会带来很多消极的感觉。比如:你在进入办公室之前就知道今天的日程满满的,这可真让人感到压抑。跟难缠的客户打交道可能引起焦虑,展示新产品会让我们感到紧张。

比起普通员工,经理人的压力通常相对更大一些,烦躁及焦虑的几率也就更高,相应地,对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更为可怕的是,这种负面情绪往往会殃及下属,而一旦员工感到自己被迁怒,心目中的经理人形象一定迅速恶化。

“如果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忧心忡忡,那整个工作都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心理学家Tony

Dunderfelt说,人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别人,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会不想交流,“因为没人想让自己更烦躁。一个人烦躁会引起一连串人的负面情绪”。

警惕负面情绪

Dunderfelt说:如果情绪不好,人们会觉得日常工作的压力更大。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意味着人们已经提前产生了烦躁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是:“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天哪,这样肯定会出错。”

比如:当一个人跟一个难缠的客户谈判的时候,他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取胜。这意味着他会更多地考虑或者更关心失败的可能。这样他就会忘记很多控制局面的技巧并最终将谈判推向失败。

除了反映在情绪上之外,焦虑和恼怒也会表现在身体上。比如:手心出汗,头疼。有些人会胃部不适,心跳加速。有些人甚至会恶心、呕吐。

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经理人没有意识到这是由于情绪产生的,也不会意识到情绪会影响身体的能量——那种有助肾功能、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减少焦虑、愤怒的情绪,我们会增加60%~80%这种能量。”Dunderfelt说。

学会“控制”情绪

Dunderfelt称之为“磁带”。“多数人知道,如果他们能更平静地处理事情,每件事都会做得更好。但一旦人的情绪产生变化,多数人会忘了这条原则。”

Dunderfelt说,“情绪的产生往往是不受控制的。在我们内心,它是一种自我运行的心理机器。”但他同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学习如何释放情绪,学会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想法先于行动

在锻炼自我认知的时候,基本的法则是学会观察我们内心是如何产生情绪的。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行为的真实原因。

每个人的行动都是由想法指引的。我们的行为基于思考、动机和情绪。

自我认知意味着对个人个性及其功能的探索。比如:经理人可以时常问问,如果是我,该怎么办。“比如:我想感受由于开会带来的压力,我就会观察别人在会议上的情绪表现。然后我就问自己,如何才能减少这种压力。”

Dunderfelt说。

穿透心理防线

这种自我认知的障碍来自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经验过困难等负面经历,人们都会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果曾经由于某种方法而摆脱困境,那么人们会倾向于在同样情况下使用同样的方法,以避免更大的麻烦发生。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像一层‘心理的皮肤’。当这种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威胁的时候,感觉就像有人用刀对着我们一样。”

Dunderfelt说。

比如:有的经理人极其害怕威胁,而这也许是因为他小时候害怕被老师和家长责骂造成的。这时他应该告诉自己这是由于童年的影响,Dunderfelt将这种能客观看待自己心理倾向并能朝好的方向转变的能力称为“分裂”。

Dunderfelt说人们通常相信应该按照内心的想法去行动。但是,如果锻炼了自我认知的能力,我们就能学会不受我们的感受和情绪所左右。

“自我认识意味着人们能客观地观察自己就像观察天气一样,仿佛下雨了、天晴了;情绪产生了然后又消失了。”Dunderfelt说。

观察想法

Dunderfelt创见了一种特别的个人训练工具,来去除内在情绪的影响。这个工具是基于自觉地观察个人心理“机器”是怎样工作的。这只需要30秒,就是最忙的人也能做到。对经理人来说,这可是个好消息。

比如:你要做一件常会让你感到烦躁的事情。Dunderfelt的建议是:“在离开办公室之前,你就想像那种烦躁,想像你想尽办法也没解决问题。观察你自己,你就能发现这种烦躁是怎么产生的。胃部是什么感觉,呼吸是怎样的?你可能要疯了,这就是你的感觉。但你什么都没做。”

“坏情绪更厉害了,简直让人承受不了。要是真的像想像中那样呢?突然你发现那种不愉快消退了,这一切可能发生在30妙内。”

“现在你去做该做的事,想像并没有发生。这时你发现坏情绪只是你的心理暗示,如果真发生了,它也帮不上任何忙。”

这种训练对于经理人来说也同样适用。根据Dunderfelt的观点,人们只需要简单的练习就能明白,焦虑这种情绪是一种内心的“磁带”,记录了过去负面的体验。

Dunderfelt强调,不是仅仅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就够了,真正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对事不对人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时常对人发火,而且都把责任推给对方,我们会想这人真不可理喻。尽管我们都承认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但生气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

Dunderfelt说。当我们要反馈信息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对事不对人。“反馈必须是针对某事的,务必不要指向他的个性。同时,我们必须态度明确,表达清晰。”这一点,对经理人来说,格外有用。

让我们设想一个情形,一位经理对A员工在会议上批评B员工感到不满。他就可以这样说:“你不觉得你对B的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记得你说B什么也没有做,这是真的吗?如果这真的是个问题,你觉得还有其他解决的办法吗?”

如果对方否认或者表现得很抗拒,职位高的人应该有足够的办法让谈话继续。重要的是发现对方为什么烦躁,而不是只关注他所表现的情绪。

“这并不容易。职位较高的人应该对当事人的解释表现得很有耐心。”

Dunderfelt说。但是他相信多数经理人明白:“一个好的领导不会对一个雇员下判断,或者去证明自己对他的判断。他只希望员工在团队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

正面看待新体验

自我认知一个重要的起点,是对自己的新体验有一个正面的态度。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我们情绪的本来面目。

像构思一个小说情景那样来想像一个环境是个不错的开始。比如:一个经理人不愿意在会上宣布有人要被辞退的通知。他知道某人犯错误了,他必须被开除。同时,他知道宣布这样的通知是很令人沮丧的。所以他会认为这种任务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他应该告诉自己,好的经理必须具备处理好这样的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另外一种练习是站在镜子前,仔细研究自己皱眉的表情。然后我们对着自己微笑,先是眼睛然后是双颊。”然后我们想想那些让我烦恼的事情是不是那么重要。常常这样练习我们会发现,那些让人烦恼的事情并不像已经“存”在脑海中的那么让人难受。

领导力的新工具

员工对个人的成长负有责任。经理人作为员工的指导者,更有责任培养个人的认知能力。缺少自我认知能力的领导者很难真正称为“领导”。

“家长和老师知道他们必须教育孩子。孩子们是最‘烦人’的群体。家长和老师知道他们必须表现得像成年人。但当大人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常常忘了这一点。只有我们能进入到自己的内心,释放内心的能量,才能做得像成人或者领导那样。”

Dunderfelt说。

Dunderfelt认为:“现代领导人不只要表现得像一个经理,他们应该有互动能力,更像一个教练。另外他们还要能鼓舞士气,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带头人。”但是,选择干部的时候,心理标准并不被看重。他们可能因为在团队中表现出色而提拔。他们可能是一流的财务专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

经理人们已经发现他们对具备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视。在Dunderfelt的训练课上,很多参与者建议我们讨论哲学和宗教的问题。不过针对经理人的训练也是从基础开始的,首先他们应该学会如何让员工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愿意相互倾听和讨论问题。

(本文为本刊合作刊物芬兰《WalkAbout》杂志授权文章)

自我认知报告 篇4

在踏入大学之前,我从没接触过什么叫自我认知。如今,在老师的启蒙下,我开始接触到“自我认知”这一概念。并且也在老师推荐的测评网站进行了相关的自我认知测试。感觉测试结果很是相近,让我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将测试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融合,凝结成了这份自我认知报告。接下来我将从自我价值观、自我兴趣、自我性格和自我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自我价值观

成就因子得分高,表明我在工作中很重视运用自身能力,获得成就感。重视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专长;重视在工作中可以获得自我肯定的感觉。

独立因子得分高,表明我在工作中很重视能否有所创造并且能自主决策。重视在工作中能尝试自己的想法,不必事事遵循惯例;重视工作中可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自己做决定。

认可因子得分高,表明我在工作中很重视晋升、权威、赞赏和社会地位等。重视工作中有晋升的机会,能提供清晰的成长空间、上升通道等;重视在工作中因为优异的表现、作出的能力、取得的成果等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重视在工作中能给予其他员工指导与指示;能给其他工作伙伴所尊敬。

自我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类型为:RIE 类型:技能型(R)

特点:喜欢操作机械、修理仪器等需要技术的活动;喜欢用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表达,重视现在胜于重视未来;喜欢具体明确、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环境;喜欢从事机械、电子、建筑、农事等方面的工作。通常情绪稳定、忍耐力强,给人以诚实、谦和、踏实的印象。

生活事例:喜欢修理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等;喜欢上实验课、劳技课等,因为可以操作实验设备、仪器;喜欢玩各种组装、拼装类玩具;喜欢喜欢户外运动、体育活动等。

类型:研究性(I)

特点:喜欢研究且解决抽象的问题,喜欢运用心智能力去观察、分析、推理,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喜欢从事理化、生物等需要动脑的研究性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优异的科学能力。通常个性独立、温和、谨慎、理性、有逻辑。

生活事例:脑袋里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与各类娱乐杂志相比,更喜欢翻阅科学、哲学等知识类书籍、材料;喜欢参加在脑力上更有挑战的活动和游戏,如下棋、推理游戏;平时可能话不多,但不人云亦云。

类型:经营型(E)

特点:喜欢以言语说服或影响他人,领导他人;喜欢销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工作;做事有组织、有计划,喜欢立刻采取行动,领导人们达成工作目标。通常精力充沛,生活紧凑,善于表达,希望拥有权力。

生活事例:从小担任各种学生干部,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喜欢看各类金融类电视和书籍,对商业活动很感兴趣;大学后对创业感兴趣,与小伙伴们组建团队开展创业实践。自我性格

我的合作/竞争人格测评类型属于【合作】类型

我在进行工作和学习时,总体上倾向于以合作的方式与他人共同完成目标。我在工作、闲暇或社会关系中,乐于与他人拥有共同目标,并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我善于与伙伴完成一些相互依赖性的组织任务,在没有正式的要求也愿意与他人一起工作。

我的大五人格测评类型属于【开放】类型 我具有非常高的开放性和好奇心,这一点和动物中的猫很相像。您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去观察和了解。即使担心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仍然会小心翼翼地去接触。我的思维较为开放,能接受一些自己不曾听说过的新观点,也能很容易融入陌生的环境。

大五人格的开放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构成这一维度的特征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好奇心。

我的开放性处于高分维度,这说明您能够很好地接纳新鲜的事务或者新鲜的情境,并能够较为顺利和迅速地融入其中。

对自我的发展建议:我应当保持这种对新鲜事物和陌生情境的积极接纳和主动探求,这会在面对挑战时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我的主动性人格测评得分属于【高分组】

我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人,现实生活中,我很少会受环境的制约,比起被动适应环境,我更倾向主动对环境做出创造和改变,从这点来说,我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人;在面对不利条件和缺陷时您能迎刃而上,努力化解困难和危机;我往往还是传达组织使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先导者。这些对我职业生涯的成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品质。

自我能力

我具有很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生活中会对人和知识充满好奇,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能够独立地思考而不会盲从,并且敢于提出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理性与全面地分析和判断,从而认识事物,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理智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理解和表达极为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判断、习俗、信念、规则、程序或规范的含义或意义。我的自我管理经过测评对比,在同龄人中非常出色,我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全神贯注的保持投入状态,我能够即时根据任务的进展和要求的变化为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并及时调整行为。

自我认知报告小结:

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概述,相信老师已经对我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我将列举关于我自身特点的关键词,以此使你对我有更直观的印象:乐观,和善,务实,自制,宽容,善于观察,热爱挑战,热衷技术。职业兴趣类型偏重:社会型为主,管理型次之。

价值取向:自我实现取向为主职业能力:推理、数理能力较强,人文素质次之

自身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管理组织能力

认识自我,认知社会 篇5

----管理系2011年暑假昆山实习点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特色办学的理念后,各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子,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系自2007年试点开展暑假社会实习以来,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从组织准备到现场管理各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继续贯彻学院领导特色办学的思想,真正培养一批走上社会后心态好、能吃苦、用得上、沉下去的学生,我系再次组织2010级学生于2011年暑假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昆山实习点的带队老师,我也有一些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纵观当前的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对自身没有正确的定位,对将来的工作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普遍存在心态浮躁、缺乏吃苦精神、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正因如此,我们希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在大学期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吃苦意识,学会认真做事,学会与人沟通。

开展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回学校之后再进行弥补,通过企业的实际体验,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幻想,从而真正的了解社会、重新审视自我。

二、科学的筹备工作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工作,从整个活动过程和结果来看,科学的筹备工作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准备工作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做好宣传,统一认识

在系部确定要2010级学生参加暑假社会实习后,就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把今年参加实习活动的条件向所有学生作了解释说明,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前和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同时,给学生讲解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学校为了培养特色人才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同感,能意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个人申报,家长签字

通过对前几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思考,这次采取了学生个人申报的原 1

则,改变了以前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的模式,从而消除了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有灵活选择的权利。

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意见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申报的基础上,若发现有家长不同意的情况,也没有把这样的学生纳入参加社会实习的范围,这样保证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统一,在得到家长签字同意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参加社会实习学生的初步拟定名单。

在社会实习结束之后,从整个实习过程来分析,这一措施是社会实习顺利进行的最有力保障。

(三)系部审核,择优推荐

为了让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在人员拟定方面特意增加了系部筛选程序,在个人申报且家长同意的学生中,采取择优推荐的办法,挑选出了最终的名单。这一做法,使得想真正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一部分学生保留下来,整个集体思想统一、素质较高,保证了整个实习期间无一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全部坚持完成了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生的收获

在我所负责的昆山实习点,总共有24名学生,其中男生5名,女生19名。分配在了线状、品管、测试、经营、通讯、制造六个部门,在不同的岗位上,学生都能认真主动完成各自的工作,服从领导指挥,和同事相处融洽,通过实践活动,也都有一些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学生写的实习总结中,主要发现学生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会自律、学会负责

参加社会实习是学生们第一次真正离开学校、离开父母和社会接触,很多学生感触到以前在学校和家里总感觉有人照顾自己,即使做错了事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让很多人明白了每一件小事都必须认真负责的完成。

在实习期间开展的座谈会上,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市销61001班的张艳飞同学说道:“通过实习让我认识到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就像我们上班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制度,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无故旷工、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公司要求,穿着厂服,佩戴厂牌。虽然保安没有监督,但我们要自觉的遵守,我觉得这是自己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市销61001班的彭莎莎同学在品管部门工作,她谈到:“工作让我明白了每个人做事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管我们在哪个环节、哪个职位,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这些体会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也告诉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二)学会尊重、学会做人

对学生的培养,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更为重要,通过这次社会实习学生们对此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管理61001班的田天同学写到:“我们做内保的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很多领导,他们也需要接受我们的安检。我们组长也经常告诫我们见到领导要问好,记得有一次我替一个经理安检,安检完后我说了声谢谢,正好我们组长看到了这一幕,没想到第二天开早会的时候就把我的这个举动表扬了一番。”

很多学生在事后谈到,走上社会才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待人处事方面要多为他人着想,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并纷纷表示回学校后要加强个人修养,学会做人。

(三)学会沟通、学会做事

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跟人沟通这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前期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管理61001班的靳梦娜同学这样写道:“这里工作的都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同年人,他们对于领导的提问哪怕心里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却往往闷不作声,在工作中,我学着主动去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工作,没想到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特殊照顾。”

管理61001班的薛爱明同学每次跟我谈起工作状况都会兴高采烈,因为他积极主动的表现和上级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主管领导的重视,而他总结原因就是自己平时主动和上级沟通的结果。

(四)学会奉献、学会感恩

通过这次社会实习,我想学生家长也是幸福的,经过两个月的磨练,让很多学生都真正的成才。会专61001班的王晓婧同学说道:“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养活自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虽然是一句平凡的话,但却透出学生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

市销61001班的张艳飞同学在实习报告里写道:“车间中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甚至还有比我小的孩子,他们大都出来打工好几年了,我终于意识到自己

是多么的幸福。”

管理61002班的黎慧玲在实习总结中也写道:“当工资发下来的那一刻,我有种想哭的感觉,钱虽然不多,但是自己挣的不容易也很心疼,现在想想父母,感觉好对不起他们。”

以上这些只是学生们中的代表,但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这些体会正是老师和家长希望他们所收获的东西。两个月的锻炼,让学生成为一个自强、自律、自尊、自信的人,说明我们的社会实践是成功的。

四、自己对社会实践的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回想这段经历,对我个人也是很有意义。

首先,我也是第一次到企业一线,在学生接受考验的同时我也经受了挑战,在两个月时间里转换了个人角色,既充当学生利益的代表,又作为企业利益的维护者,在两者之间做好协调、联系、服务工作。

其次,也是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习期间,遇到很多的突发事情,这个时候需要我冷静、沉着的去应对,给学生一个定心丸,这些经历提升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再一方面,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实习期间,我也时常和企业相关领导一起座谈,在谈话中,让我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用人标准、市场需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我想这也能让我今后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总的说来,通过社会实习,不仅让学生得到成长,也让我自己得到成长,24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的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将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

素质导师:李勇奎

第一章 自我认知 篇6

自我认知

第一节 朗途测评

1.1.1 性格类型

我在性格各个方面的偏好清晰度如下图所示:

图一:性格偏好清晰程度图

我的性格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

外向: 外向的人更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外向的人最喜欢的活动是聚会、讨论、聊天

2、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感觉: 感觉的人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重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他们关注细节、喜欢描述、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3、决策方式

情感: 情感的人重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他们富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善解人意,考虑行为对他人情感影响,认为人情比原则更重要。

4、做事方式

判断: 判断的人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他们重视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按部就班、有条理、尊重时间期限。

通过性格测试,我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注重细节,注重创新,喜欢描述,注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重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的墙绘设计师的目标。

所以在我职业目标设计师领域,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自己所感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的同时注重细节方面的问题,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和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分析把握他人所需,高效的推动既定目标的实现。

同牛根生一样,主人型的人的处世原则就是只有大家共同获得成功,个人的成功才能够更广泛和持久。他们往往能够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某个领域内长期为众人创造和分享价值。他们注重人际、群体的关系,有时甚至为此意气用事,但是当主人型的人建立起社会责任感,并且找到现实中可以发挥自己的经验和特长的领域时,他们会通过分享自己精神和物质上的资源,营造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扶助的文化和氛围,带动一个群体实现集体的成功。在集体的成功中,他们也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满足感。1.1.2 我的性格特点

1、我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容易觉察出他人的需要,并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喜爱自己的全部,对自己爱护有加。看到周围的人舒适和快乐,我也会感到快乐和满足,由于很健谈,所以我非常受欢迎。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认知 篇7

波伏娃和伍尔夫对我作为一个女性进行深刻自我认知的影响是巨大的。让我们先从波伏娃说起, 她在《第二性》中分析, 正是女性的生物性, 她们的生殖力, 简言之即她们的身体就是她们从属性的根源。因此, 在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中, 女人被异化的程度是最深的;同时她也最为激烈地反抗这一异化。青春期的危机, 每月一次的“隐忧”, 长期的、经常的困难的妊娠, 痛苦的甚至是危险的分娩, 女性的种种或轻或重的疾病, 意外病症或并发症——所有这些都是女人的命运。毫无疑问, 她的命运比其他雌性动物的命运更严峻, 因此她对其个体性的捍卫也更加坚决。 (1) 但她们常常是多灾多难, 经常身不由已。的确, 女性的生物性即她们的身体, 在女人的生命历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必须战胜或超越她们的身体, 女人只有战胜自己的生物性, 才可以真正获得自主。在这一点上, 波伏娃有她的见解, 她认为对于所有想要自由和独立, 并且自食其力的女性来说, 对于想要为自己考虑并且拥有自己生活的女性来说, 母亲身份 (2) 是最危险的陷阱。不可否认, 婚姻与生育是影响女性潜能发挥的重要困素, 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例子印证着波伏娃的话, 母亲身份意味着太多的责任、伦理、太多的取舍和忍耐, 这对于一个追求独立自由, 想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的女性来说, 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常说:不经历做母亲的女人是一个不完整的女人, 她的人生是有缺陷的, 可是母亲身份带给她的是她必须部分的舍弃自我, 很多女性则是完全的失落了自我, 为了所谓的丈夫和孩子的将来而活着, 他们就是她的一切, 很符合我们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 可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女性来说, 她是没有自我的, 她的一生是沉闷而压抑的。

真正的女性主义也被认为是女性的个人主义, 女人对自我的认识, 自我价值的探寻应该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女性:人——女人——个人”, 在这样一种思路下, 婚姻家庭绝对不是女性生活的唯一希望, 更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她们其实和男人一样, 有着自发的独立意识和复杂难以言说的情感欲望要求, 她们常常是迷失灵魂和欲望肉体的统一体。她们通常还更为纯粹和彻底。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的身体, 女人也不可能被普通的思想观念抽象掉, 一个生动的有欲求的女人, 才是真实的女人。女性应该“成为那个自己”, 去追寻不一样的生命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重建自我, 构造自我, 实现生存超越。

但是真正的女性主义并不是简单的纵欲主义和利己主义, 这一点上, 波伏娃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她的一个很好的说明。无疑, 波伏娃的一生是精彩, 特立独行, 充实而真切的。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 她是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的没有婚姻形式的终生伴侣, 她与萨特在精神领域相互激发、相互批评、共同分享、共同成长。他们都是思想极为丰富, 敏锐和深刻的人, 在精神领域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和无可替代的。波伏娃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游刃有余, 在个人生活上他们也互不干涉对方的自由和选择。在这方面, 波伏娃身体力行她主张的存在主义原则, 有许多勇敢而独特的行为。不能否认波伏娃所带给我的冲击, 她思想的深刻与犀利, 她灵魂中的那种不屈的独立、自由, 她在理性与情感之间的最佳把握, 她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 都让我深深的思考和汗颜。

伍尔夫给我的感觉是冰冷、压抑和敏锐, 和波伏娃一样, 她们都是精神至上的女性。她的有关女性主义的一些论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说道:“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3) 她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在不断地筹划着自己, 不断地挣脱现实, 否定自己, 走向超越, 趋向自由。伍尔夫不是激进的女性主义者, 她呈现两性的对立与差异, 探求人生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种合理自然的两性关系, 她勇敢地抛开了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 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 试图对两性进行完美整合, 从而实现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 达到“双性同体” (androgymy) 。伍尔夫的“双性”指的是社会性别而非生物学上的性别, 她力图将两性中各自美好的部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真实和谐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存在呈现自身生命的鲜活生动无限可能。这里, 伍尔夫所指的“一间屋子”不仅仅是它的空间本身, 而且是一种精神隐喻。在她看来, 这间屋子不仅仅是生存空间, 还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空间, 而且更隐喻了一种自由的精神空间、灵魂空间。有了这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女性就不仅仅有了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更有了一片展示自我和体现自己思想、才能和价值的空间。在这里她们可以自由独立的思考, 作出自己真实的选择, 而不必受任何外物的羁绊。当然, 在这间自己的屋子里, 还可以修炼自我, 修心养性, 求得一份真性情。

关于女性的自我认知远远不止这些,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太不同的个体, 但女性必须明白, 要想成为自己, 按自己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来生活, 经济上的独立是前提, 也就是你必须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思想上的独立是关键, 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灵魂, 这才是个性所在, 才能最终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10.

[2] (加) 巴巴拉·阿内尔, 郭夏娟译.《政治学与女性主义》[M].东方出版社, 2005:164.

认知自我就会变得勇敢 篇8

分析:

林雪的焦虑源于内心的冲突:是做自己,还是做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人?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出现问题,即产生心理困扰。存在主义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想弄清“我是谁”,但是很多人却没有勇气去做。

林雪真正害怕的是失去爱,这种恐惧可追溯到童年。孩子做了父母希望做的事情,就会得到父母的夸奖,反之,则遭到训斥。孩子害怕失去爱,于是想尽办法符合父母的期望。

等到长大成家,他们仍然按照妻子或者丈夫的期望生活,导致心理冲突。

解决:每个人只有按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内心的焦虑和冲突才会消失。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中。但是,如果为了关系的存在而牺牲自己的梦想,是不值得的。成长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学会在保持和谐关系的同时成为自己。

上一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演讲稿下一篇:投促局年度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