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2024-12-08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共14篇)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篇1

冬季养生要点

1、调养情志,动静有度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水,藏情,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应,心肾相交,方可神清心宁。因此,在冬月闭藏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到外面晒晒太阳,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精神振奋,充满朝气。

2、起居有常,敛阳护阴

冬三月,应以敛阳护阴,养“藏”为原则。《黄庭经》云:“冬之三日,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故冬三月应早睡晚起,节制嗜欲,保全肾阳。在穿戴睡卧上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忌温度过高,以免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天就会引发温热时病,或诱发宿疾复来。此外,冬令养生要特别注意节制房事,以固护阴精。

3、冬练三九,强筋壮骨

冬季进行运动锻炼如何体现“冬藏”呢?一是不主张太早晨练,二是不能运动得“汗流浃背”,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做体操、跳绳与跳舞等,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更不可大汗淋漓。只要达到全身暖和,四肢不滞即可。

4、冬令进补,开春如虎

冬季三月,天寒地冻,树木凋零,生灵万物精气封藏,代谢缓慢,是一年中最宜进补的时节。冬季进补可萌育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为下一年开春直至全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补益应视各人身体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从各人的气、血、阴、阳虚盛来选择用药用食:气虚者,可用人参、党参、北芪等泡茶或烧汤服用;血虚者,可选用阿胶、当归、元肉烧汤服用;阴虚者,可食鸭肉、鹅肉、鳖、龟;或选用熟地、生地、枸杞子、龟板等烧汤服用;阳虚者,可食用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 起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效;或选用杜仲、鹿茸等研粉服用或烧茶、汤服用。

冬季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冬季时节,寒风凛冽,万物凋零,雪花纷飞。正如《素问》所言:“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因此,冬季为自然界“阴升阳降”之季,万物为了防御寒冷的侵袭,植物的根基不断的深入土壤,吸取养分,动物四处觅食,形成厚厚的脂肪,细胞代谢减慢,为来年春季的生机盎然储存更多的能量。根据《内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所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 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生命的根本在于人之阴阳与天之阴阳的相互通应,“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因此冬季养生重在“藏”。

“藏”字在人体表现几个方面:“精、气、神”。这里的“精”是指人体的元气,即“肾之精”。“气”是指人体的气血,即“脾”之精。“神”是广义的神,即“心之神”。冬季为万物凋零,人体的元气下降,气血凝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因此,冬则藏,即养精蓄锐,补肾藏精,强筋壮骨;增加户外运动,活血化瘀;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增强免疫,这样人体才能保证四季的健康,精神饱满,延年益寿。

首先“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长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生长壮老的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补肾填精是一年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中重要的环节。其次是健脾益肾。肾阳不足,伤及脾土。若脾虚失于运化,气血生成不足,逆向导致肾精匮乏。再其次是“神”。冬季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之感,有的人会变得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因此,“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述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1、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持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固阴精,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冬季大部分动物都会减少外出,处于冬眠状态,因此冬天要作息有律,多睡觉,少熬夜,提升阳气,扶助正气,防止春季“温病”的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达到人体与周围环境,以及人的精神与形体功能的和谐一致,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四时之间的养生方法,即“春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此之谓养生;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之谓养长;秋季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人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之谓养收:冬季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人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此之谓“养藏”,体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2、补肾健脾,调和气虚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阳保阴之品,忌食生冷、粘、硬之食。注意合理搭配,多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紫菜、西红柿、香菇和木耳)、含有丰富的钙的食物(如豆制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和奶粉)、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小白菜、少量鸡蛋、少量肝)和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杏仁)。另外,晨起食热粥、晚间易节食,以养胃气。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和八宝粥,以及适当配伍温阳益气,养阴补血之中药:如人参、黄芪、阿胶、鹿茸、当归等。

3、调摄情志,平和心态

古代养生学,强调养生莫若养性。所谓养性,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古人认为,情志与人的脏腑功能是相联系的,《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与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往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内经》一再指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反复强调“和喜怒”是智者养生之道:古代养生著作中均认为情志活动中心是主宰一切的,实际就是主张人的理智、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当支配情感活动,所以去掉私欲杂念,保持乐观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精神内守,形神统一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是古代养生的核心内容。

4、导引按摩,增强体练

《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中即有“引导”“按”之称。引导是以人体肌肉运动为主,并配合一定呼吸运动的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它不仅可以养身强体,还可防疾治病,《素问 血气形志篇》认为引导能治“病生于筋”和治“息积”。古代导引的内容包括导引式(体操)以及后来展的五禽戏、太极拳等。《内经》中还首次提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的“按”一词,这是一种以推拿、按摩、叩击为形式的一类运动,既可养生、锻炼,又可治病保健;《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要求人们“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用长时的散步和跑步的方法来锻炼身体,通过人体运动来提高、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内各器官系统充满活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运动不当也会对人体有害,进行适量运动才能对人体有好处,否则“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冬季养生的好处

冬季养生可以补充营养更容易吸收,可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旺盛肝腑气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冬季天气非常冷,容易缩手缩脚,要增加体育锻炼,要坚持热水泡脚,增加血液循环速度。多喝水因为冬季咽干口燥,皮肤瘙痒,出鼻血的人群逐渐增多。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以免伤阳气,同时注意防止温补太过,郁积化热,多食木耳等。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篇2

随着瑜伽运动的不断普及, 如何提高瑜伽教学的有效性, 使其更好地为学员服务, 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瑜伽作为一种以静坐、体位拉伸、调息法等手段达到放松肌体、防治疾病的运动, 与中医所言的经络养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经脉者, 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 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在中医经络养生看来, 经络的作用不仅可以“决生死”, 而且还具有“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的重要作用。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理论, 进行瑜伽教学, 不仅可以把瑜伽的身体锻炼作用发挥出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医经络养生来达到健身强体, 最大化其健身功能的作用。

二、中医经络养生在瑜伽教学的状况

就目前来说, 瑜伽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与普及度。但在结合中医经络养生方面还有欠缺。瑜伽教学中, 有效的授课时间大部分用来对运动技术与动作技巧进行讲解与示范。另外就是针对学员的动作进行纠错与练习。对于中医经络养生理论与学员个体情况的结合教学较少。如很多瑜伽学员都是想通过瑜伽来达到瘦身纤体、保养身体等目的。而其中很多学员也都有痤疮、湿疹等问题, 如果瑜伽教练可以通过授课来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关注点来进行授课, 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员的练习热情, 也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一方面, 对于学员某些时候身体部分出现的酸、胀等问题, 瑜伽都可以从中医与瑜伽训练方面进行经络问题的分析与改善。

为了提高目前的瑜伽教学效果, 瑜伽教练应从自身做起, 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整合中医经络养生理念, 用自身的行动来进行教学与示范。在教学过程中, 目前的瑜伽教材在中医经络养生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与实例引用。教练对于教材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动作化与细节化。应着眼于这一项, 进行教学工作的改进, 增加瑜伽教学中的人文知识与中医传统理论知识。

另外, 中医养生的宣传度不足也是目前瑜伽教学的一项问题所在。瑜伽教学对于不同体质、不同情况的学员还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没有把瑜伽与中医共通, 对于强身、防病、治病三个方面还只停留在简单的统一性动作训练中。对于修身养性与强身益智这两个方面, 还存在不足。教学中应关注到这一点, 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知识, 对不同学员进行不同体位与动作的个别性差异化指导。

三、如何结合中医经络养生进行瑜伽的教学

1. 瑜伽姿势与中医经络的结合。

瑜伽姿势是通过不同的体位变化, 分层次地进行身体每个部分的肌肉收缩与伸展。在这个过程中, 应对每个姿势完成后的体位进行经络按摩, 循经取穴地对经络进行双向调节。在瑜伽放松肌肉, 促进气血流通的同时, 通过经络调节, 进行气血的正确引导, 对人体脏腑进行正面疏通, 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在瑜伽历史中, 有记载的体位有一千多种, 目前流传下来的已经没有这么丰富。但在进行瑜伽练习时, 体位的训练只要进行正确地引导与合理安排, 还是可以起到打通身体所有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 对于人体经络不通的调理, 主要是用内调、针炙、推拿、拔罐、按摩等手法进行。辅之以元气的补充, 来达到阴阳平衡, 最终得以保证身体健康。从这方面来说, 瑜伽的养生理论与中医经络养生是相通的, 只是在疏通经络的方法与手段上有所不同。在瑜伽看来, 是把身体当成了疏通经络的方法, 通过不同的体位动作, 如:坐姿、后仰、侧弯、扭转、倒立、平衡、前屈等对身体的不同经络与穴位进行按压与疏通。在此过程中, 结合中医的挤压、按摩、扭转, 配合呼吸,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瑜伽的锻炼效果, 取得更好的强身健体成果。

2. 瑜伽静坐与中医经络的结合。

对瑜伽练习来说, 静功中, 静坐即佛教中所说的“禅定”, 道教中称为“坐忘”。其共通点在于, 都是通过静坐达到忘记一切有形之物, 忘记肉身所在, 把意念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一般来说, 瑜伽中的静坐姿势有简易坐、全莲花坐、至善坐、半莲花坐、雷电坐等几种。在静坐的过程中, 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得到相应的锻炼, 在长期的静坐练习下, 人体多处韧带、颈部、胸部、腹部、腿部等肌肉可以得到放松, 内脏肌肉也可以得到有效伸展, 进而达到经络畅通的目的。在静坐过程中, 教练可以有意识地教授学员从一个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引导到另一个部位或穴位。利用瑜伽冥想时的练习手法, 有意识地用两手大拇指与食指进行相交, 进而对人体的太阴肺经、手阳明经大肠经进行经络疏通, 结合正确而有效的呼吸方法, 达到舒经活血的效果。另外, 在练习中, 还应注重对于舌顶上颚的关注。此处连通着任督两脉, 任脉是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处, 而督脉则是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在练习时, 应用舌头进行顶上颚, 即上牙齿根部处, 达到刺激唾液分泌, 滋润喉咙与杀菌消毒, 滋养消化的效果。

3. 瑜伽呼吸与中医经络的结合。

在练习瑜伽姿势时, 主张通过内气进行修炼。以意念来控制呼吸, 进行生命活动的有效引导。从中医经络来说, 气是人体中的组织液, 有效的练气可以达到对免疫力的提高作用。而对于脏腑来说, 瑜伽中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与完全呼吸三种呼吸方法, 只有完全呼吸是可以把肺部完全活跃起来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同时具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双优点, 那么其对于全身作用不仅在于可以调整氧气的进入量, 对生命器官进行全面的滋养, 而且能把呼吸从简单的生理活动提高为一种有效生命之吸取的过程。通过锻炼正确的呼吸方式, 让人体头部得到良好而充足的血液营养供给。在进行瑜伽练气时, 还应结合中医经络养生理论, 把呼吸这一动作看作是心与身体的连接, 进行针对性的体力锻炼与精神修养, 把呼吸作为一项重要的经络锻炼与意念引导手段, 对内分泌腺、神经中枢、镇静神经系统、机体组织进行有效地滋养, 身心平静、心律平和有规律, 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说, 人生病是因为体内所流动的生命之气产生了紊乱, 遇到了障碍, 只有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 有效地引导, 净化呼吸系统, 才能达到净化血液, 排除身体毒素, 在意念的引导下深呼吸, 提高内气作用力, 保证经络的畅通, 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四、结语

瑜伽与中医对于疾病的产生都有相同的见解。认为是由于人体自身内部各项元素失去平衡所致。如瑜伽认为, 当组成身体的五大元素失衡时, 就会造成人内心不平静, 再加之生活方式不规律、气候不适等外因, 就会造成人体的疾病。而我国中医也认为, 只要人体阴阳调和, 饮食有节制, 生活有规律, 经脉活络, 气血充足, 自然一通百通, 通则不病。所以, 瑜伽与中医经络学都是站在发挥人体自身调节能力, 通过对身体的调整来达到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瑜伽练习中, 强调身心清静, 心平气和。与中医所强调的平心静气, 内养元神, 也是相通的。综上所述, 在进行瑜伽教学时, 有效整合中医经络养生知识进行身体的锻炼与呼吸的控制, 不仅可以达到内敛平和的作用, 还可以培养学员身体与心灵的双和谐, 让学员在瑜伽练习中, 培养成调身、调心、调息三方面的立体养生健康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敏, 刘珺.高校瑜伽教学研究[J].学校体育学, 2012, (13) .

[2]陈雯.浅谈瑜伽教学对学生的益处[J].科技信息, 2011, (13) .

[3]周松贤.将中医养生理念融人高校瑜伽教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11, (02) .

初秋如何进行情绪养生 篇3

环境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疲惫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只有对的空间才能让主人的情绪“对位”。随着秋天的到来,居家空间也应该展现秋日表情,和夏天需要的清凉感觉不一样,秋日的居家更需要厚重和饱满的温暖感。有情趣的人不需要大动干戈,只要稍微花点小心思,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秋天,金黄色、明黄色、咖啡色等让人温暖的色彩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红色、木色、棕色也不错。给家换装其实并不难,将客厅里占据主要位置的沙发素色套换掉,改为一块暖色调的沙发盖布,整个房间立刻会有一种阳光般的感觉;或者将沙发上的靠垫等饰品的颜色改变一下,并在客厅中备上一块暖洋洋的地毯,利用色彩元素,就能让空间拥有暖色调的氛围。

另外,可以在居家空间里增加一些小小的装饰。比如,换上一床温和的秋季床品,保证秋夜里能舒适安睡,或是为台灯加一个布艺的灯罩,给空调等电器装饰一个漂亮的外衣,立刻就有了温情的味道。如果不能换餐桌,就从餐具上下手,一些颜色鲜艳的餐具能迅速让餐厅热烈起来。

养生专家说过,情绪起伏太大容易伤身,布置家也是同样的道理。过犹不及的道理都懂,因此在布置家居时切忌一味的添加,可以尝试适当的“留白”。

别“闷”着,找朋友唠唠嗑

现代人心理压力大,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难免产生负面情绪,而在万物萧条的秋季,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被放大。通常性格敏感的人更容易触景生情,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特别是体质较弱或是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秋季抑郁。尤其现在处于电子产品时代,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减少,一个普遍的现状是“一上网聊得火热下了线没什么朋友”,网络、手机等满足了许多人的休闲需求,却也减少了与家人朋友真诚交流的时间。

很多时候,心理病就是一个人的时候“闷”出来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调节方式,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多与人交流沟通,也许,身边人的某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给你启发,或能帮助你摆脱负面情绪。

所以,秋季情绪低落的时候,不妨走亲访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围着几个小菜,一起谈天说地共享美食,你会发现心情瞬间一片晴朗。

缓解“悲秋”,自身调节不可少

改变家居环境,多与人交流,都是调整情绪的好办法,但若想赶走“悲秋”困扰,还要在自身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进行调节。如果把不良情绪比作一匹难驯的烈马,那么掌握合理的调养技巧即可使你轻松上阵,成功驾驭不良情绪。

1.起居调养:宜早睡早起,中午应坚持适时午休,有益大脑消除疲劳。

2.饮食调养:维生素B有助于改善情绪,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有全麦面包、蔬菜、鸡蛋等。

3.运动调养: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较适宜的运动项目有慢跑、户外散步、跳舞、游泳、练太极拳等。

4.精神调养:宜神清气和,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免懈怠厌倦之心,忌恼怒气郁。有些人遭受了一点挫折,凡事总往坏处想。克服的方法是,宁作乐观的幻想,不作消极的猜度。心情烦闷时,看看青山绿水,看看袅袅炊烟,疲劳、苦闷之感顿消。抑郁时,看个喜剧片,这种移情效应也是很明显的。

编辑/刘柳

老年人运动养生怎么进行 篇4

健身跑(即慢跑)的运动量比散步走路大,受到许多中老年人的喜爱,是风靡国内外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健身跑在开始时应舒展活动一下肢体,放松肌肉,作好准备活动。然后展开双臂前后摆动,协调而又节奏,深而均匀地呼吸。锻炼应从慢至快,时间从短而长,开始初练时慢跑5~10分钟而不觉胸闷气短,然后每天逐渐增加至15~2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最后甚至可增到30~40分钟。慢慢结束后,应缓慢步行或原地踏步,不要马上停下,做好放松整理活动,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骑自行车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主要出行方法,也是一项锻炼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和关节)的全身性运动。很多中老年人仍将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和锻炼身体的两重功能。骑车的速度、距离和次数可根据各人体力酌情而定。但老年人究竟年事逐渐增高,应尽量不在刮风、下雨、严寒或酷暑时锻炼。在交通拥挤地区更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和意外。

一般来说老年人适合的锻炼项目是保健操、慢跑、太极拳、气功等等。这些锻炼的动作都比较缓慢,锻炼的强度适中。在运动养生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开始要注意量小一些,身体稍微疲劳之后就要休息,再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身体不在感觉疲劳,那么量可以缓慢增加。

★ 营养与膳食论文

★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 谈果树营养与施肥论文

★ 营养健康与运动力浅析论文

★ 老年人保健 老年人运动要注意五大事项

★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论文

★ 网络与老年人话语

★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小暑养生小技巧 小暑如何养生 篇5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小暑养生小技巧5、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由于天气炎热难以入睡,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篇6

庄子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了解的东西也很多,当时他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很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子(前369――前286)是战国时期着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庄子的祖先为楚国贵族,而庄子本人则拒绝同宗楚威王的聘请,一生仅只当过一种叫做漆园吏的小官。庄子现存着作三十三篇,由晋代郭象整理,定名为《庄子》,也称《南华经》。其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主旨是“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庄子一生都热爱自由,从他的很多文章里都能看出来,庄子主张尊重和保养生命,以人为本,他提倡安时处顺,任其自然;清静无为,不为物累;虚己游世,远离灾祸的养生(保养生命)之道。

庄子认为每个人的人生有限,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不能重新来过,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尊重和保养生命,他的《养生主》(养生的关键)一文,开篇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督,中间。晋郭象注:顺中以为常),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定劳神费力,既然如此,还去不断地追求知识,必然会弄得精疲力竭,那将是很危险的。善于养生的人,不做善事以求名声,不做恶事而免于刑罚,奉中庸之道为常法,就可以保护身体,保全生命,就可以奉养父母,以终天年。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要蕴含在他的《养生主》、《达生》、《外物》、《让王》、《山木》、《刻意》、《天道》、《至乐》等着作中。

《庄子・达生》:“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是说保养身体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保证,然而物质充裕却不能很好地保养身体的情况常有,保全生命虽然离不开身体,但身体存在,生命却已丧失的情况也常有。生命的产生不能抗拒,生命的离去不能制止,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延续,但不能避免天灾人祸给人带来的危险和侵害。

《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意思是说,善于培养自己不慕荣利志向的人,就能忘却自己的形骸;善于保养自己的身体的人,就能忘却功名利禄;得道的人,就能忘却工于心计。

《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炊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要做到心灵纯粹而没有杂念,保持清静而不改变,恬淡而无为,行为符合自然规律,这才是养神的基本法则。庄子认为,只有兼顾“养其外”(养形)与“养其内”(养志、养神),才能够做到神形兼备,健康长寿(见《庄子・达生》)。

庄子养生四法

一是少私

他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遇事便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思想上终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疲困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贪财之心,使精神宽慰,才“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

心底无私的人,才能胸怀博大浩远,不计较功名利禄,才能够知足常乐。“少私多寿”,是庄子总结的养生规律。

二是寡欲

“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必招祸染病。一个人如能抑情欲,就不会欺男霸女,损肾伤身;节食欲,就不会谋财害命,贪吃伤胃;寡权欲,就不会投机钻营,逢迎伤神。“多行不义必折寿。”只有做到“知其荣,守其辱,安其身,图其志,创其业”,洁身自好,才能堪称大丈夫。“寡欲多寿”,是庄子推崇的养生要诀。

三是清静

庄子认为:“静默祛病。”如果一个人终日躁动不安,思想不能逸息,定会心力交瘁,百病丛生。他提倡,凡有志于养生者,都应当磨炼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于在纷乱的环境中保持自我放松,自我稳定,做到轻松自如。为此,他首创了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清静多寿”,是庄子倡导的养生法则。

四是豁达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篇7

一、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中注意概念在现实中的模型及形成的过程, 以发现式、探究式开展教学, 从而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媒体演示】问题1:七年级一班体育委员为班级男生购买运动服18套, 运动鞋16双, 为女生购买运动衣12套, 运动鞋10双, 问:班长为本班学生共购买运动服 () 套?运动鞋 () 双?这个问题很简单, 学生都踊跃举手回答, 教师阐述:生活中为了提高办事效率, 我们常将一些事情分类处理。接着演示问题2:观察-4ab2与3ab2, 指出它们的共同点。学生回答, 教师再对同类项定义 (板书) :所含字母相同, 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同类项。再演示问题3: (1) 2x与-5x, (2) 4abc2, 9abc2与-abc2, (3) -5与8这些单项式是否也具有以上特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让学生同桌交换意见, 你如何理解?并个别回答:可看成是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都是0, 教师作出肯定, 同时强调要完整地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

这样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观察、探索, 积极构建新概念, 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感知和思维便开始为形成新的概念而积极地活动。

二、创设概念运用主体, 显现学生的主体精神

学生在感知新概念后, 对新概念的运用跃跃欲试,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这时应把学生及时带入相关问题的情境之中, 在解题中探究概念的本质特征。

【媒体演示】例1, 运用同类项概念, 判断各组中的两项, 哪些是同类项, 哪些不是, 为什么? (1) 3x2y与-x2y; (2) 0.2m2n与mn2 (3) 5a2bc与5a2b; (4) 3p2q与-pq2; (5) 23与t3; (6) -64与45, 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了“是”或“不是”, 并说明了理由后, 归纳出识别同类项的标准: (1) 必须是几个单项式; (2) 字母相同; (3) 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注意点: (1) 同类项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2) 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3)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像这样一种情趣融融,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在概念迁移发展中,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得越深刻, 学习有关知识就越容易, 迁移的能力也就越强。

现在再回到问题1:【媒体演示】若每套运动服x元, 每双运动鞋y元, 问:这位采购员要带多少钱?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在出示18x+12x= (18+12) x, 16y+10y= (16+10) y, 应带 (30x+26y) 元。这样很自然地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板书)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观察下面运算过程【媒体出示】:-4ab2+3ab2= (-4+3) ab2=-ab2 9abc2-abc2=8abc2;引导学生归纳合并同类项法则 (板书)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系数1可以省略不写)

四、及时把握新概念, 主体反思学习内容

教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本节课结束阶段, 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联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深化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师生有这样的对话:

师:同学们,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概念有哪些?

生: (1) 同类项的定义; (2) 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3)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师:我们要把这种合并同类项的思想方法应用于生活中, 让我们在生活和管理上做到井井有条。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篇8

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吴大真说,“饥饿养生术”即道家所说的一种称之为“辟谷”的修炼方法,即不食用五谷和肉类,服食药饵,有助于清理肠道,排除毒素,达到“肠要常清,饭前肠鸣”的状态。

吴大真介绍,饥透法的具体做法为:每周或定期选择一日,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床后饮白开水或淡茶,对全身“管道”进行冲刷式大扫除,直到饥饿感强烈袭击,才去进食少量或半流质食物。“饥透法不但可以清除肠胃中的残渣,还可使肢体血管得到清洗,全身会有明显的轻松感”。

“现在生活好了,食物里面含有的脂肪也很多,肥胖一直困扰着我,觉得饥透法可以试试看。”倾听报告的陈莉说。

当日,养身专家吴大真还与女性交流了食疗的养生保健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对于寒性疾病,只需用热性药物或者热性食物进行调理即可,反之,寒凉的食物治疗热性疾病,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膳食均衡寒凉与温热的搭配,平和身体体质。”吴大真说。

吴大真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养生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医药保健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如何进行精神养生 篇9

中医里面讲究养生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这样才具有养生的效果,顺应天时地利方可养生,那么对于十二生辰养生法你是否了解呢?接着往下面看你就知道了。

十二时辰养生

想要令身体健康那么养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国中医名着黄帝内经的记载,养生一定要遵从十二时辰来进行安排,这样才能够令身体获得最大的好处。每一个时辰都是身体中不同脏器官最为活跃的时间,所以身体中的气血也是根据这个节奏在身体中进行流通。所以说,想要调养身体,那么一定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十二时辰养生方法。

专家告诉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那么一定要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早晨了起床运动吃饭以及工作,而晚上则是需要早早的进入睡眠,同时不要熬夜、酗酒以及抽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这样身体才能够越来越健康。具体的十二时辰养生方法如下:

第一:午时

在中午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之间就是属于午时,这个时候是天气气机转换的一个节点,所以非常的重要,人体也要顺应这种天地的变化。建议在中午吃完午饭之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但是午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四十分钟,避免令身体更加的疲惫。午休不仅能够令身体中的器官获得休息,同时还有养心的作用,令我们在下午的时间精力充沛。

第二:未时

下午的十三点到十五点之间属于未时,也是身体中小肠经最为旺盛的时间点。小肠对于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食物中所含有的精华,然后转化成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

第三:申时

申时是在下午的十五点到十七点之间,这个时候是膀胱经最为旺盛的时辰。膀胱能够令身体中的气化成水,排泄出身体中多于的水以及液体。如果身体中的膀胱出现问题,那么气转化成为水的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毛病,身体也容易小便失禁、小便不利甚至是尿闭的情况,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

第四:酉时

傍晚的十五点到十九点之间属于酉时,也是肾经最为旺盛的时间点。中医方面认为,肾脏是身体的根本所在,管理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命活动。除此之外,肾藏精,所以管理者我们的生殖功能。

在酉时的时候,肾脏进入了贮藏身体精华的一个阶段,如果这个时候进行了很好的保养工作,那么就能够保存住身体中的精华。只有身体中充满了精气,身体才能够健康,生命力才能够旺盛,才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在酉时最好能够吃饭,如果错过了这个是简单,那么也就错过了身体最佳吸收营养的时间点。再吃饭就起不到补充精气的作用,反而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负担。所以说,想要身体监看,每天的晚饭时间不能够超过七点。

第五:戌时

戌时指的是晚上十九点到二十一点这个阶段,主要管理的就是心包经。所谓的心包经其实指的就是膻中,是我们心脏很好的保护屏障。只有膻中健康了,才能够更好的阻止外邪损害心脏健康。所以说,想要起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在戌时的时候一定要准备睡觉,或者是身体已经进入浅睡的状态中。

第六:亥时

亥时指的是晚上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这个阶段,这也是三焦经旺盛的时辰。三焦归属于六腑之一,主要管理的就是身体对于水谷的消化以及营养的吸收、垃圾的排泄。如果身体中三焦变得不通畅了,那么身体就会出现疾病。建议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这样身体中的四肢百脉才能够获得休养生息,这样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小编建议

到此为止,十二时辰养生方法就全部介绍完毕。一天十二个时辰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固定要进行的事情,例如早上起床、吃饭,晚上进行睡眠休息等等,只有遵守了这些大自然的规律,身体才能够保持健康。

如果长时间进入加班熬夜,或者是酗酒抽烟,这样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毛病了。总是言之,只有遵照大自然的规律,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进行养生,保持身体中气血运行顺畅,对身体进行滋阴补阳,保持身体中的阴阳平衡,这样身体自然就会健康了。

春季如何养生 篇10

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春季绿色植物增多,空气中的阴离子倍增。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有助于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因此,宜多做些户外活动,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风筝、钓鱼、赏花、慢跑、打太极拳等。

1、宜多食养肝明目的食物:比如性平味甘的米,麦,面,黄豆,芝麻,山竽,萝卜,牛奶等;养血补肝的大麦,芝麻,枸杞子,各种动物肝脏等等。

2、宜多食甜,少食酸以护养脾胃

春天来临之际,人们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甜味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宜多吃。如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的食物: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

3、宜多吃蔬菜

因为人们经过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人们在春季常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的少,营养失调所致。因此,春季一定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像韭菜,菠菜,荠菜,葱等等。

4、宜吃能补充津液的`食物

春季多风,风邪袭人易使人造成口干,舌燥,皮肤粗燥,干咳,咽痛等症,因此,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能补充人体津液的食物,比如蜂蜜,甘蔗等,但不宜过量,过量了易使肝气过亢。

5、宜清淡,多样化

6、宜吃清解里热的食物

第1少发脾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

第2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

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候上升,温补药反而加重身体内热,”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类成分的银耳也有防发炎功效,亦可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此外,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通常气喘过敏是中医所说的“气虚”现象导致,擅长药膳的杨贤鸿建议,可用黄耆、人参(白参)、伏苓炖补鸡汤饮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参须或西洋参。

第3保暖工作不可少

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人家外出时最好多加一件背心。

此外,由于膝关节对冷较敏感,因此穿着裙装时,记得加双厚一点的裤袜保暖。

第4启动身体的引擎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胳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练习气功,则可以缓和神经肌肉,平衡自律神经系统。试试看最简单的呼吸调节法:静静坐下或站定,全神关注在呼吸调节中,慢慢的,一点一点用鼻子吸气、吐气,并重复数次。简单的深呼吸可以排除体内积热,让身体重新获得能量。(保护肝脏的按摩运动)

第5用五官体验新感受

春天,也适合打开人体的五官感受,体验全新的世界。

养生需防精神衰老 篇11

1.勤用脑多思考 人体好像一个作战兵团,大脑就是这个兵团的高级司令官,它指挥着身体的一切活动,它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人就显得有精神。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每天都有一些脑细胞衰老和死亡,其中最先衰老和死亡的是那些未被开发和利用的脑细胞以及平时利用率很低的脑细胞,而勤奋工作的脑细胞却很少死亡。俗话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脑子越用越灵”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平时多动脑筋思考问题,多让大脑细胞积极工作,以提高大脑司令官的指挥能力,进一步发挥它的潜力,这样才能保持大脑的青春活力,防止精神的衰老。

2.要有“人老心不老”的追求 有些人还不算老时,动不动就说“我老了,不行了”。经常这样,会在大脑形成一些衰老的兴奋灶,衰老就会悄悄地提前到来。人体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统一体,即使已到中老年,若通过思维训练,也能使大脑与身体、身体与环境,处于一个高度协调、自动调节的状态,医学上称为“自我控制原理”,会对提高大脑功能和防止精神衰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在思想上要有人老心不老的精神,坚信自己“我不老、我还行”的意识,可避免大脑过早产生衰老的兴奋灶。

3.加强体育锻炼 充沛的精力源于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体魄又离不开经常的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通过各种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增强心、肺、肝、肾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为保持充沛的精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身体强壮了,精力充沛了,精神才不会衰老。所以,中老年人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爱好,多参加一些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

4.热爱生活 人的精神保健还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虽然“人生多坎坷”,但是“总是欢乐多”,当一个人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充满欢乐时,就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各部位的潜能,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另外,还要安排好日常生活,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使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精神焕发。过分清闲单调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精神空虚,情绪抑郁,烦躁焦虑,悲观失望,容易使精神过早衰老。所以老年人要知足常乐,免得自寻烦恼;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时要“想开些”。

5.多与周围的人交谈 交谈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交流思想、培养感情,而且能提高动口动脑能力,防止精神衰老。尤其是与陌生人谈话,能带给大脑一系列新的信息,常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另外,口腔离大脑很近,多张口说话,多转动舌头,能给大脑许多良好的刺激,从而使大脑的衰老减慢。

6.多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霜降时节如何养生 篇12

1、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民间总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补物则逃不过秋天最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各有益处。

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小孩,则应顺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

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若想收敛阳气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2、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保健专家特别提醒,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此时节,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保健专家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3、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节气运动后应多吃防秋燥的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食物,预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局部保暖不当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4、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发自内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另外,笑的好处会第一时间体现在你的皮肤上,使皮肤更富光泽和弹性,让你看起来容光焕发。因此,在深秋季节多看喜剧片吧,一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

5、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而且体质差的人群,预防工作一定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霜降天凉慎防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是积极主动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

霜降饮食养生的食物

秋藕

莲藕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低脂食品,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炒、炖汤。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经过一春一夏的沉淀,此时的莲藕最为肥美,它不仅是佳蔬,还是一种上好补品,《本草纲目》称之为“灵根”。

中医认为莲藕入心、脾、肺经,生藕性味甘、寒,有消淤清热、除烦解渴、止血健胃之功效;熟藕有补心生血、健脾开胃、滋养强壮之功用,特别适合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煮汤饮用能通利小便、清热润肺。

现代研究亦发现,莲藕含大量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肉质肥嫩,口感甜脆,生食堪与梨媲美,适宜老少滋补。

柿子

中医认为其甘寒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体力劳动者多吃大柿子,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肌腱炎症和外伤的康复。

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此外,柿子富含果胶,它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纠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

需注意,柿子不宜空腹吃,因其鞣酸和果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导致人腹部剧烈疼痛甚至呕血。另柿子性寒,胃部寒凉者不宜食用。

红枣

秋季是红枣的丰收季节,秋吃枣,气色好。新鲜的红枣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克中有243毫克的维生素C,远远高于其他的果类食品。

俗话说“一日三枣,健康到老”,特别是女性每天吃3个红枣,能够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养血安神,是调养气色的佳品。用红枣煮汤代茶饮,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夜晚喝点,有助安眠;若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加生姜红糖同煮,可驱寒暖胃。

板栗

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板栗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较多的热量,能饱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钾有助于维持正常心跳规律,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丰富的核黄素有助于预防口腔溃疡;等等。

我国民间有许多用板栗补养治病的方法。比如生吃,中老年人每天吃风干的生板栗,可起到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作用。又比如将板栗和粳米熬粥,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的食疗良方。

白萝卜

白萝卜有“民间人参”之美称,民间有谚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秋后萝卜赛人参”,可见霜降时节吃萝卜再适合不过。冬季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白萝卜可以清解积热。

“家财万贯,不如萝卜就饭”,白萝卜不仅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它在增强食欲、消食导滞方面也有良好功效。这是因其所含糖类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等成分,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篇13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神补、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

酒补

酒为百药之首。大雪时节,天气寒冷,适度饮用些白酒,有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抵御寒气的功效。

酒对应八卦中的坎卦,而坎应肾,酉时则是肾经较旺之时,肾能藏住精气。因此,喝酒应尽量在晚上。

若配合养生调理则效果更佳:手指凉、气短者可用酒配合补元气;后背凉者用酒配合温补肾阳;腹胀而便稀不爽者可用酒配合健脾;眼干涩者用酒配合养肝阴。酒也是双刃剑,凡面红或绛及脾气急躁者不宜饮酒。

神补

就是注重养神。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多做一些安静的事。

中医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过都能伤神。

大寒神补应顺应冬季收藏之性,通过经常闭目养神,让大脑得到休息和净化;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经常宽慰自己,到郊外登高望远,使心境开阔、宽容大度,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食补

大寒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阴虚之人与阳虚之人的饮食是有区别的。

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耗,其表现为面红上火、口腔咽喉干燥,干咳,口唇皲裂,夜出盗汗、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这类人宜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热伤阴。

阳虚之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怕冷等,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大寒养生膝盖以下是需要重点“保养”的部位

古人说,“立冬主藏”。天气一冷可不就得把自己“藏”好了。特别是膝盖以下,那是冬季里重点的“保养”部位。

古人说,“立冬主藏”。天气一冷可不就得把自己“藏”好了。特别是膝盖以下,那是冬季里重点的“保养”部位。

尤其是女性,天气转冷,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细菌就容易入侵,更容易引发或加重尿路感染,从而遭遇尿频、尿急、尿痛、腰部酸痛及头晕失眠等多重恶性症状的困扰。

经络养生效果如何 篇14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就是说,经络在人体起到运行气血,协调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滋润四肢百骸的作用。所以一旦经络出现问题,脏腑的功能,阴阳气血就会紊乱而产生疾病。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概括起来经络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二对脏腑组织间的功能起到沟通和协调作用。

所以如果把经络比喻成血管或神经都是不全面的,即使血管和神经两者功能的相加也不能全部概括经络的作用,但是,神经或血管的功能又与经络的某一部份功能相类似,就这么理解。经络就是经络,不要硬往西医的概念上套!

经络的分类

中医根据经脉有无脏腑所属,把人体的经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脏腑所属的,称为正经。人体六脏(包括心包)六腑分别发出一条经脉,所以正经共有十二条,称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正经之间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相应的经脉之间也有表里络属关系。

另一类经脉是没有脏腑归属,也没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共有八条,称为奇经八脉,它们分别是: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桥脉,阳桥脉,阴维脉,阳维脉。

经络养生方法介绍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上一篇:供电公司消防工作总结下一篇:士兵提干练习:军事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