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工作总结

2024-07-31

国学工作总结(通用10篇)

国学工作总结 篇1

传承国学经典

营造书香校园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一节早读课用于国学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以及每周三中午的国学经典课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学习园地,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早读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红领巾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欣赏配乐的经典诵读,这不但提高了了学生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3、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班级举行诵读比赛后,学校再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诵读比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国学工作总结 篇2

1 学校卫生法规及政府主管部门

俄罗斯联邦政府针对学校卫生及防疫特颁布《教育机构卫生保健要求规范》行政命令 (Гигиенические требования к условиям обучения в общ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ях) , 自2003年9月1日生效。该规范规定了各级学校学生数及校区面积比例、卫生室设备及编制、学校保健人员配置、卫生间数量配备及管理、学生营养餐点提供、教学场所温湿度及噪音管制等内容。俄罗斯中央政府主管学校卫生部门为教育部及卫生部, 省市共和国自治区等地方政府则为教育局及卫生局。

我国教育部、卫生部分别于1979年12月6日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和1980年8月26日颁布《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96年6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同时废止了上述2个草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共6章41条, 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监督 、奖励与处罚等, 指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1]。我国学校卫生工作中央政府负责部门为教育部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及卫生部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省市为教育厅 (局) 和卫生厅 (局) 与中央管理部门对应的业务处 (科)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出版有《中国学校卫生》 (核心期刊) 、《中国校医》等专业杂志。

对比中俄两国学校卫生管理法规, 俄罗斯的规定比我国全面、细化, 这点有待于我国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时完善。目前中俄两国学校卫生机构归教育、卫生双重管理, 常常导致管理落空, 出现都管、都不管的局面, 比如经费、基建、设备、人员等难以落实, 导致学校卫生机构人员老化或缺失, 房屋陈旧, 设备落后, 经费无保证。建议学校卫生机构纳入教育部门直属管理, 设立学校卫生司 (局) , 实行独立直属管理。

2 学校卫生机构与专业人员

俄罗斯各级学校依规模设有医院、诊疗所、诊疗室、医务间等医疗机构, 配备一定的医疗器械;人员编制大小差异颇大, 要求的专业资格不一, 但护理人员均需有专业执照方可执业工作;学校卫生、健康标准是否符合保护学生和教师健康的标准, 是俄罗斯教育科学检查服务部门许可证检查的目的之一[2,3]。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中小学可以设立卫生管理机构, 管理学校的卫生工作。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 (室) , 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 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 可以根据需要, 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不足600人的学校, 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 开展学校卫生工作[1]。

从中俄两国学校卫生的实际来看, 学校卫生机构均不健全, 技术人员均欠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规定不明确, 监督检查不力, 学校对学校卫生工作重视不够。2007年教育部对河南等4省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抽查发现, 校医配备不足, 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不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 39所中小学校中有18所学校无专职校医, 只配备了兼职卫生人员[4]。建议教育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评估时, 将学校卫生工作作为评估内容之一纳入评估。

3 学校卫生工作经费预算

现有的资料显示, 1999年俄罗斯联邦政府预算中仅2.3%配置于人民卫生及健康支出, 近年虽逐年有所增加, 仍在3%~5%之间, 相比较欧美各国15%~20%之预算配置实属偏低[5,6,7]。

尽管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学校卫生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 实际上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没有单独预算。各学校学校卫生经费高低不一,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学校卫生工作上多年没有投入, 绝大多数学校在编制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时, 没有将学校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下拨年度经费时, 将学校卫生防疫保健经费单列, 严禁挪用, 专款专用。

4 学生健康状况及健康问题

俄罗斯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 政治经济形势恶化造成诸多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问题, 其中资源缺乏的地区影响尤其严重, 大学生体育锻炼科目缺失。例如俄国卫生部资料显示, 俄国某市1993年入学儿童约有40%为完全健康, 至2000年竟降为1%。另该部曾抽样对新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学生健康调查发现, 该区3~17岁学生健康状况恶化,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量表新西伯利亚省仅35.1%属完全健康, 新西伯利亚市则仅有28.6%, 该省市分别有15.4%及19%长期慢性病患或残疾的儿童。俄罗斯学生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呼吸道疾病、肠胃消化疾病及伤害。除一直存在且无法解决的影响学生健康各种疾病外, 目前最引起各界关注且列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毒品、性病 (尤以是艾滋病) 猖獗与酒精泛滥以及心理疾病普遍化[8,9,10,11]。

我国近年学生体质调研结果与2000年和1995年相比, 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较为明显, 贫血等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下降, 体能素质下降,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肥胖学生增多, 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 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居高不下, 农村地区学生口腔保健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目前学生健康最受关注的问题为心理问题、过度营养问题、传染病防治问题、近视问题、饮食卫生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12]。

中俄学生目前健康状况不同, 存在的健康主要问题也有差别。建议建立国家学生常态化健康监测、预防、指导、管理、教育中心, 隶属于教育部或卫生部相关职能部门, 全面、科学、规范、常态地开展学生健康管理与指导工作。

5 学校健康检查实施情况

俄罗斯各级学校每学期开学均为学生举行全身健康检查, 中小学生免费, 大学则需缴纳极少的手续费。概括而言, 俄罗斯学校学生健康检查颇上轨道, 只是由于物力及财力所限, 品质不及欧美, 检查后结果无相应的财力解决, 最后仍需病生家庭自行解决。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检查不一, 近年来中小学逐渐实现了免费体检, 但普及不够。高等学校几乎没有统一规定, 各校自行其是。对于体检中发现的问题, 和俄罗斯一样, 由于财力、物力、人力所限, 结果重视不够。在健康检查方面, 俄罗斯做得较好, 值得借鉴。建议我国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年度健康检查纳入学校年度规划, 统一体检时间, 统一体检项目, 统一体检结果报告, 统一上报体检结果, 合理使用体检结果, 做到有安排, 体检结果有“结果”。

6 学校营养午餐供应情况

俄罗斯中小学均由国家统一免费供应热食早餐, 中高年级全天上课者提供付费午餐, 费用极低, 每月60~80卢布, 部分寄宿学校并提供三餐及点心。学校师生超过百人以上者需设置学生餐厅, 并聘请专任且具有执照的厨师, 餐厅内需为每20人安装一盥洗设备, 餐点食物采买及烹调皆有规定[13,14]。

我国学校营养午餐供应情形难以评定, 开设营养午餐供应的学校很少。即使开设学校营养午餐的学校也存在许多问题:2007年教育部检查发现, 学校食堂设施设备还比较落后, 现场检查的38所学校食堂中, 13所学校食堂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部分食堂加工场所面积与就餐人数、加工和供应品种及数量不适应等, 学校食堂尤其是农村学校食堂存在无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现象。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不符合有关规定, 且有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不符合要求, 如某中学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是1 a, 且1个卫生许可证包含了4个食堂, 但卫生许可证上没有相关信息。食品卫生管理措施不落实, 食堂冷藏设施上无生食、半成品和熟食标识, 餐具大肠杆菌超标。学校周边餐饮业卫生存在隐患, 无卫生许可证, 无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操作间卫生设施条件差、生熟食品容器混用、未能按规定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 设施简陋[4]。

7 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及防疫紧急处理措施

俄罗斯学校防疫通报体系采用双轨制, 颇为灵活健全, 不易发生漏失的情况。学校行政体系循序向上就学校内发生的传染疾病向教育主管机关报告,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也可直接与省市主管卫生单位联系报告, 且国家颁布有明确可循的指标为学校当局施政参考依据。如流行性感冒期间, 各中小学可在报备后自行宣布停课。关于SARS的处置就颇有成效, 各级学校按规定要求可能罹病学生不得到校并报请当地卫生机关处理;俄罗斯学校原本就规定学生家长非因必要原因不得进入校区, SARS风暴期间更加严格执行;在大学, 各校曾停发疫区入学许可, 并劝阻来自疫区的外国留学生暂缓返国等防疫措施[7]。

我国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在高校基本形成了网络直报体系, 中小学比较薄弱;防疫紧急处理措施由于学校医疗机构不完善, 所以比较薄弱。2007年教育部检查发现, 我国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与处理存在薄弱环节, 有些学校发现并报告了传染病, 但没有采取处理措施, 一些有传染病发生但学校均无传染病疫情处理情况的相关资料。部分学校传染病防控规章制度不完善。一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不完善, 没有领导小组、报告方式、处理措施等, 缺乏操作性。有些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还延用旧的报告时限, 未能及时更新, 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和指导还要加强。对53名校医和兼职卫生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控知识问答 (满分10分) , 最高9分, 最低4分, 专职校医对传染病知识掌握相对较好, 但对传染病报告有关规定掌握不够, 兼职卫生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不足[4]。俄罗斯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及防疫紧急处理措施优于我国, 值得借鉴。建立合理、安全、高效的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及防疫紧急处理措施, 已经成为我国学校卫生的当务之急。

国学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国学 思想政治工作 启示

简单地讲国学即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学术,主要研究内容则是源远流长的经、史、子、集。

“国学”概念的提出和对国学有意识的强调,即所谓“国学热”,可以看作20世纪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思潮或文化自觉。国学热“点火”于20世纪初,升温于20年代,经半个多世纪的“冷寂”期,80年代发生“寻根”热, 90年代国学热再次升温,至今。以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为标志性事件,国学重新成为高频使用的词语,被读书界、知识界、文化界纳入研究视野。电视《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是国学热的一种反映。

一、对待国学再度勃兴的基本态度

正视: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的政治优势”。

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大,任务重,我们要正视国学再度勃兴的事实,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要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眼光和理性的判断,勇于、善于接受这一事实。如果人为地自己设置“盲区”和“禁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显然是有害的,至少会使自己陷入无知和被动。

分析:对待国学,要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态度。社会学学者李银河认为“国学可以研究,前提应为批判”。历史上对于国学(特别是儒家和被孔子以后被改造了的儒家)是阻碍了社会进步还是维持或推动了社会进步,是应该全盘继承还是全盘否定还是部分继承、部分否定,都有过相当激烈的争论。我认为,一要留住民族文化的根,二又要打破老“酱缸”,也就是要“扬弃”。在这个问题上既要目光如炬,还要分条缕析,作冷静、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筛选: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筛选那些能够促进当前社会进步,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国学内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驻马店上蔡县的慧光文武学校实行封闭式国学教育——100余名4—13岁的孩子在这里诵经典、习武术、练书法;全封闭管理,三年不准回家;饭前念感恩词,长年吃素,张口谈因果报应,见到客人90度鞠躬问好……记者采访了一位教师对此事的看法,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不能是孤立的,不应该单独为孩子设立一个“世外桃源”,还得让孩子到社会中学习做人。记者还采访了一位工程师,他认为:如今孩子不孝顺父母,成人不讲诚信,只追求功利,快把伦理道德丢光了,虽然不赞成封闭式管理和长期吃素,但是这种从孩子抓起、光复传统美德的思路值得肯定。我认为,传统美德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既不能培养“遗少”,也不能培养“洋少”。

对于设立“国学院”,有些国学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也怀疑用这种方法造就不出“国学大师”。我认为倡导国学的积极意义着重在于: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保存民族文化的血脉。

中山大学中文系创下了一个“奇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高校中首倡加强“国学”基本功训练,在大学一年级要求大学生完成“百篇作文”以强化写作训练。从1984年至今,中山大学中文系这项强化训练制度已经推行了20余年。20年多前,他们敏锐地发现,不抓学生的基本功不行了——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多少人文素质。中山大学的老师们下决心率先探索一种硬性训练基本功的做法——规定学生在入学头一年就要读好100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同时要写好至少10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1997年中大中文系又在本科生中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古代典籍导读》。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有些工科院校,定期举行人文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做客,讲座、交流,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举措。

三、注意国学和作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敏感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妥善地处理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红学家冯其庸认为(http://cul.sina.com.cn 2005/06/20 16:24北京晨报记者 代小琳/文):国学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他主张国学增加西域学。

我认为所谓国学一不是越“老”的才越是国学,二不能将本国文化狭隘地理解为与外国文化没有丝毫的关系。西域在历史上就是几种文化体系的交汇点,那么西域学也不会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化,再如我国的宗教文化应该属于国学的一部分,但是我国宗教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明显是由印度输进又经过了加工改造的。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有理由把不到百年历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学的组成部分。吴江文在2006年1月27日的《文汇读书周报》撰文指出:“一是研究国学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历史唯物史观应看做是研究国学的‘导言’。二是现在研究国学除了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外,其重要目的之一是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扎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试观百年来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总的说很不够,有时甚至莫名其妙的在‘左’倾教条主义和‘左’倾空想共产主义的场地上发疯地跳舞,弄得灾难临头。我想这和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历史土壤有关。

由此看来,今天要借国学研究,将从西方引进的马克思主义重新植根于中国优秀的(而非糟粕)传统史学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土壤之中,是指在中国环境中重生新芽并开花结果,也就是说,是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照抄照搬的西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吴文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应丰富多样

这是国学再度勃兴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十分明确而单纯,那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却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握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迎接社会思潮的不断变幻,并以正确的态度和明智的选择,采用恰当的方式,取得满意的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许博渊.振兴国学:恋旧莫如创新.http://cul.sina.com.cn ,2004—12—17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吴江文.国学与马克思主义[N].文汇读书周报,2006—01—27

[3]李银河.国学可以研究,前提应为批判 http://cul.sina.com.cn ,2005—07—06新京报

[4]覃爱玲等.共同推进:人大国学院成立背景揭秘.http://cul.sina.com.cn ,2005—06—14.瞭望东方周刊

[5]王锟.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02—16

[6]吴春燕.国学基本功有多重要?专家为青少年素质忧心忡忡.光明日报[N],2005—02—03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李自民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国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2014-6-16

《三字经》教学反思

李自民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相传是宋朝末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增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的一种,它内容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三字经》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据《三字经》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以《三字经》内容为依据丰富学生的词语。比如,在教学“稻梁黍,麦菽稷。此五谷,人所食”时在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理解句子后,我给学生讲关于粮食的故事,学习四首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警句,让学生明白珍惜粮食的道理。讲授“香九龄,能温习--------融七岁,能让梨”这一内容时引入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学生自己查资料学习典故,学习兴趣浓厚,理解经文也容易多了。校本课程国学经典的教育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中华古典诗文,走进了与语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在教学《三字经》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进行朗读训练,每节都采用多种方式去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诗句节奏美,韵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事实证明,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诗文诵读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

远。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席---”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朗诵读经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我们传承国学文化的方向,这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

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5

一、满意的地方:

1、保证了学生的诵读时间,每天早读5分钟,学生自由读,语文课的前5分钟,老师讲解意思后,再让学生阅读、背诵。学生在校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经典吟诵时间。

2、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如果兴致所至,甚至可以脱离座位在教室内来回晃着走着背。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都是正襟危坐,我不喜欢我的学生一个个是木偶,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因为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来说太深奥,太难懂。我希望学生读这些的时候能够咀嚼到经典的美味,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国学经典中展现出来,并且不把经典当做僵化的教条的。越是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兴趣越是浓。

3、师生比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保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文化内涵。于是,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我也一起和学生背诵。我还经常和学生PK,我向学生发出单挑的倡议,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赢,我输。因此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并不正确。我不能背会,就不让我的学生背了,我写的字不好,就不让学生把字练好,这是谬论。

4、理解作为背诵的基础。怎样读经,这是一直困惑着老师的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学生记忆力好,也为了自己省事,学生背诵内容的意思从来不做讲解,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由背诵。那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对于《道德经》的字面意思我都对学生做了大概的讲解,牵涉到典故我也查阅资料,讲给学生听。当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背得相对轻松得多。

二、欠缺的地方

1、检测反馈需要改进。这两周的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准备这样进行:

老师每天抽查两人背诵当天内容,如果被抽查者会背就有权利当当天班长,班长负责管理学生背诵时间安排和抽查学生,如果有能力还可以给大家讲有关典故等。不会背的同学需要在同学的监督下把当天内容读二十遍,并且第二天必须会背。

2、讲解方式需要改进。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

3、与家长联盟需要改进。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家长,我班家长非常同意和支持孩子积淀古典文化,但是我没有引导家长参与到背诵的行列。以后打算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让诵读成为一种好习惯、让诵读成为父母与孩子拉近距离的途径,共同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与书香家庭,在诵读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总结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经典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他们传承,民族精神靠他们弘扬,中华民族靠他们振兴。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语文素质,加强语感,我班积极地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能按照指导思想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把经典诵读技巧技能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结合起来,以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线,侧重于说的系统训练。做到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

为了达到人人都能背诵《弟子规》的要求,根据计划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本学期背诵“总叙——谨”这几段的目标,结合动作、手势、表情等基本步骤的训练形式,并且定期检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而且按照学生的兴趣,形式多样化,同学之间也随时随地可以对照检查、表演、评价等。总的来说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水平。

我们的具体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一、创设诵读环境。

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我动员全班学生一起买来《弟子规》的书本,书本图文并茂,有解释,有故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已经拉近了与弟子规的距离。在我和孩子们的努力下,我们这个学期一开学就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课开展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融入了经典古文的浓浓氛围之中。

二、家校凝聚合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十三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背诵经典是最佳选择。由于孩子之间差别较大,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诵读,不作硬性要求,避免过重负担。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和帮助,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活动的开展途径上,我以课外、业余为主,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是开展竞赛、朗诵表演。每天一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孩子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都会大大提高。在学校统一规定的读诵时间之外,每月让家长检查背诵,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首先要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忱,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我对此还进行及时总结,表彰优秀。

三、利用晨会班会课,紧扣活动主题开展晨读。

诵读活动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为此,我本着“持之以恒,树立信心”的诵读理念,坚持每天清晨早诵读、课前诵读。保证每天至少10到15分钟分钟的诵读时间;坚持几个学生一起诵读,互帮互教,共同进步,诵读效果往往比一个人单独诵读好,学生们都知道“你可以是我的老师,我也可以是你的老师”;坚持老师与学生一起诵读,坚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

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古诗文

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根据年级的升高,阅读等级难度相应提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朗朗入口的古文,我校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就已经开始了。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文学情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些老师不禁有感而发:原来诵读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校应该多搞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成长体验,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现在我校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几十首唐诗。

二、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活动

如“品三国”“诗话人生”、“我眼中的”、“经典诗词同分享”等活动,在活动中,各班的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百读不厌。对于国学课程的实施,我们并不是单一的读、背、诵。比如在中华经诗美文,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时候,我校各班级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更加兴趣盎然。对于古诗的诵读,或者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汇报诵读、展示诵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并且给学生补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诵读积累。

三、自主开发《国学》作为校本课程,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

《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办,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我校开展《国学》课是基于“中小学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这个理念。

四、创设良好氛围,创设诵读环境

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利用教学长廊布置了“文化长廊”、张贴“国学”教育的贴画,橱窗展板上悬挂典雅的古诗,古诗配画,意境优美,各班教室开设了“文学角”,让学生从“国学”的精髓中,从传统的礼仪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和营养。

五、创设有利时机,营造浓浓书香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充分利用好早自习晨读10分钟,学校规定每个班级组织学生这个时间诵读古诗文,这个时候琅琅的诵读声是早晨最美妙的声音,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

六、美文诵读,提倡和家长共同学习

1、在进行学生经典文化诵读的同时,带动家长及其他方面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共同欣赏经典美文,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

2、分内容学习,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网上交流,信息的查询,朗读的方法,图片的演示,更加深入的、直接的、了解经典美文的内容。

国学工作总结 篇7

袁贵仁指出, 美育是心灵的教育, 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 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刻认识加强学校美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明显改观。

袁贵仁强调,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推动学校美育工作要重点抓好5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开齐上好美育课。要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大中小学相互衔接、课内课外相互联系、校内校外相互促进的美育课程体系。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时。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美育教育方法。二是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美育活动。要将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建立学生课外艺术活动记录制度。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 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活动内容要贴近校园生活,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坚持因地制宜, 形成本地、本校学生美育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三是加强区域内统筹力度, 多渠道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要努力配齐配好专职美育教师, 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国培计划”增加美育教师培训比例。充分依托高校、艺术院团、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多方力量。四是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合力。要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 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五是建立评价制度, 促进学校美育科学发展。要建设一批学校美育改革实践基地, 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建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和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主持会议。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出席会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司局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 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市、县及有关高校代表, 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

国学和国学教育 篇8

沧桑百年,中国已经形成了崭新的传统,这个百年新传统才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而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经过百年激荡,或者烟消云散,或者不绝如缕。对现存中国文化的总体格局进行任何方式的切割,都不会得出古代传统占据主流的结论。现实是历史运动的产物,而今的现实世界,主要是近代百年的产物。

百年中国,当然有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种种纠葛,1905年的废科举被认为是西学取得胜利的重大标志。从此以后,西学确实高歌猛进。但是,中西文化的激荡,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举凡近代的学问大家,无不是传统文化与西学融合交汇的结晶。即使研究传统学问,也比乾嘉学派更加精进。但是,百年中国,国学是大溃退的百年,曾经有过的整理国故运动,最后结局还是无声无息。批判传统是百年中国的核心文化旗帜,现实世界如同一件容器,因为空间有限,要引进西方文化就不得不多删除一些本国传统。

在中西文化之间,形成多种文化综合意见,如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等,虽然中西合璧的路线最少争议,但是因为对西方文化的精华认识明确,而对中国传统的糟粕体认清晰,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本国传统溃退,西方文化挺进。以教育体制而言,废科举兴学堂,中国向日本、欧美以及苏联学习过。虽然我们一直主张全盘西化是资产阶级的狂想,但是在教育领域我们确实实行过全盘西化,民国时期欧美体制占据主流,1949年以后则是全面苏联化。苏联化是西化的一种。

百年中国,政治主题高于文化主题,革命的任务比文化建设的任务更紧迫。许多争论看起来都是文化词汇,其实背后却以政治为目标。政治标准代替了文化的标准,政治标准成为评价文化问题的终极尺度。革命的形势紧迫,群众需要动员,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时无刻不是在形势紧张的条件下努力。文化问题需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的讨论研究,允许争论允许不同意见,但是近代的形势紧迫,革命的形势紧迫,对待文化问题无法和风细雨,只好疾风暴雨。有观点说近代是救亡压倒启蒙,如果从文化的视角看,应该说是政治压倒文化。不得已的条件下,我们只能接受历史,但是我们更应当承担起属于我们时代的责任。

世界在这一百年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百年不无帮助。二次世界大战,粉碎了人类种种梦想,也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反省。在进化论主导世界的时候,优胜劣汰理论帮助弱小觉醒,也为以强凌弱助威,希特勒成为社会进化论的极端代表。二战以后,文化相对主义开始盛行,民族文化的相对价值被开发,全球化在经济领域依然独领风骚,而文化领域的主旋律是多文化和谐。中国百年,正是在进化论的强风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甚至为了生存而宁愿放弃传统,这就如同饥饿时节贱卖古董以求温饱一样。当我们被问到,一个以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的国度,究竟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文化结晶时,我们发现,我们是数典忘祖的一群。我们也曾知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应该有优秀的文化存在,但在批判传统的风潮中,我们对糟粕更感兴趣,对本国传统缺少情感至今谈起仍然不敢理直气壮,为对传统缺乏研究而无法如数家珍却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基本事实。

为了同一个地球,生物多样化如今已经成为人类保护环境的基本信念。为了人类共同的生活,为什么会对本国文化传统如此冷漠呢?政治思维代替文化思维的近代习惯,应该改一改了。

相对于西学,国学以中国传统学术为研究对象,它有着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研究方法。国学是文化学术研究的系统,加深国学的研究无疑是加深中国文化理解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仅需要经济层面,更應该有文化层面的。而在今日中国,国学需要建设和积累,国学研究需要培养队伍。这些都是具体工作,不是登高一呼可以完成的。编辑/廖少华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篇9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 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趣,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满的校园文化。5、5月22日,我校领导班子分成两组。第一组:孙建华 韩红旗 李 明 田兴华。第二组:孙红旗 范应梅 夏 钦 陈凤莲

第一组负责四、五、六年级段经典诵读以《弟子规》为主;第二组负责一、二、三年级段经典诵读以《三字经》为主。并评出了一、二等奖,活动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

传承中华文化,获得经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为目标,做到读书明理,知行合一。这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一年级国学总结 篇10

一、学生成长方面

1.懂得孝敬老人、尊敬兄长、爱护弟弟和妹妹。

2.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

3.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二、学生存在不足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诵读水平有待提高。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讲究巧记,避免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虽然每天都要求学生星期回家后在家和家长一起诵读诵读10-15分钟,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诵读活动中。

4.由于教材是用满一年的,一小部分学生的教材已弄丢,导致给上课、背诵带来不便。

三、教师成长方面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四、教师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五、工作改进措施

1.加强对学生诵读活动的有效指导,加大对学生诵读活动的检查力度,保证诵读活动顺利、长期、有效开展。

2.增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鼓励家长积极和孩子共同参与经典诵读活动。3.精致管理,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相关诵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一(1)班 高杉 2018年1月9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成长方面

1.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

2.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二、学生存在不足

1.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

2.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3.对于吟诵的方法掌握不太好,吟诵不到位。

三、教师成长方面

1.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2.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四、教师存在不足

1.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

2.教师没有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3.不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目标的量上不能分常量和变量,如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高标准和要求,程度弱的可以只达到最低要求即。

五、工作改进措施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4.提高课堂效率。

一(2)班 张琳亚 2018年1月9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成长方面

1.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开发意识和能力。

2.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3.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生存在不足

1.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

2.对于吟诵的方法掌握不太好,吟诵不到位。

3.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讲究巧记,避免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教师成长方面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词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重视教学设计,仔细揣摩精益求精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精彩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四、教师存在不足

1.教学中没有有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2.不能保证每天的诵读时间

3.国学的开展形式单一,展示中师生互动不足。

五、工作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3)班 陈玉洁 2018年1月9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成长方面 1.丰富孩子的成长经验

2.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 3.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4.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学生存在不足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机械化。2.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3.学生学完之后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在生活中。

三、教师成长方面 1.提高了教师的德行师范。

2.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修正自己。

3.有助于教师塑立公正、求知、真善美的人生追求。

四、教师存在不足

1.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2.朗读方式有点单一,趣味性不强。

五、工作改进措施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4.提高课堂效率。

一(4)班李雯 2018年1月9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成长方面 1.记忆力得到了提高。2.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会了反复记忆的方法。

二、学生存在不足

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仍需提高,有限的时间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量,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有加强。

三、教师成长方面 1.教学模式更为清晰。

2.见识国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妙。

3.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充实了自己。

四、教师存在不足

1.部分教师对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认识不到位,对学生背诵要求不太严。

2.教师对国学活动的开展指导不够,监管不很到位。3.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指导不到位。4.古诗、古文知识还不够丰富。5.国学课堂的把握还不够自如。

五、工作改进措施

1.教师将课程融入教学中。2.用活动推进发展。3.将课程渗透孩子心中。

4.树立统一诵读目标。

一(5)班 侯金凤 2018年1月9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成长方面 1.记忆力得到了提高。2.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存在不足

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仍需提高,有限的时间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量,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有加强。

三、教师成长方面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先学一点,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得了鉴赏方法,教学中更得心应手,也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方法。再者就是教会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四、教师存在不足

1.教师对进课堂活动认识不到位,对学生背诵要求不太严。2.教师对国学活动的开展指导不够,监管不很到位。3.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指导不到位。4.古诗、古文知识还不够丰富。5.国学课堂的把握还不够自如。

五、工作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生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

3.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情况。

上一篇:关于失去朋友圈说说句子(30句)下一篇: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