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

2024-10-11

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共7篇)

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 篇1

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虽然对此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但大多人对此理解还有疑义,所以有必要进行探讨,弄清楚以下问题:

一、认定工伤的条件及法律依据:

1、首先是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要搞清什么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确规定: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一十九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所以要特别注意:当员工上下班,如果是步行、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相撞受伤的就不能认定为工伤了。

2、什么是“上下班途中”及“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中解释:

二: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这里的“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3、不符合不得认定工伤条件:

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条件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有明确规定: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从上面规定可以看出:

(1)因犯罪而伤亡的。如自驾车有犯罪行为致本人受伤,不能认定为工伤。但必须有法院的有罪判决。

(2)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必须有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书)。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违反交通法规方面的处罚规定为:

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偷开他人机动车的;

(二)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或者偷开他人航空器、机动船舶的。

所以,只要不是偷开他人机动车或无证驾驶的,就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形,一般应认定为工伤。即使员工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也不影响工伤的认定。对于单位以员工“闯红灯、走反道、走机动车道、骑车带人、超速、过交叉路口没有下车推行”等违反交安法不予认定为工伤的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二、员工受伤以后应先向加害人索赔。(1)发生交通事故以后,首先应报警。

事故发生以后,如果是没有人员伤亡的,双方可以当场协商解决。如果有人员受伤则应先报警,然后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2)受伤人员经治疗后康复,应尽快处理有关费用纠纷。

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是双方承担责任的重要依据,如果对认定结果不服的,可以通过诉讼推翻责任认定书的结论。这里的诉讼只能是民事诉讼,即双方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和解,也不能在交警部门的主持下调解成功,然后诉至法院的,可以在法庭质证中提出证据否定。而不是当事人对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不服起诉交警部门的行政诉讼。

(3)赔偿的内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三、申请工伤认定

(1)员工从加害人处获得损害赔偿后,可以要求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具体办法及法律规定如下:

《工伤认定办法》 第三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第四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需要提醒的是:

①如果对工伤认定的结果不服,当事人应首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必经前置程序)

②如果对不予受理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2)如果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由员工自己申请的,则给员工造成的损失由单位承担。(包括员工请假办理工伤认定被单位扣发的工资、需要的必要交通费用等)

(3)如果员工受伤造成残废的,还需要申请伤残等级认定。

(4)被认定为工伤的,员工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用人单位没有给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一切待遇由用人单位承担。)

四、员工能否既得到加害人的赔偿,又可以享受工伤待遇呢? 这个问题以前一直存有争论,但现在大多认为是可以的。侵权赔偿是适用侵权法处理,即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而工伤保险是一种为了保护劳动者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一种待遇。所以二者是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不同的法律处理。对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有明确的解释:

我们认为,用人单位通过缴纳保险费的方式承担责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有利。因此,发生工伤事故,属于用人单位责任的,工伤职工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能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但如果劳动者遭受工伤,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例如职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工伤职工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对交通肇事负有责任的第三人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员工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是涉及到多个法律问题的事情,员工要想完整地保护自己的权利,还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或帮助,其中的处理技巧也不是懂一些法律就能应付的。

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 篇2

1、地层地质条件

(1) 一般来说, 要想明确了解矿井的地层构造、地质条件等情况, 必须在勘探孔设计时, 对断层的参数和性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并对勘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

(2) 尚不明确煤层的地质条件, 不能贸然钻进, 否则会对煤层造成损坏。此时, 只能先进行试钻, 在试钻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钻进参数, 并对可能遇到地钻进问题进行预测, 尽可能将勘探事故率降到最低。

2、钻具级配条件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 常用的钻具有以下几种:

(1) 螺旋钻杆;

(2) 使用垫叉式钻杆, 并在前保直端外加专用钻铤或是扶正器等;

(3) 使用外平钻杆, 并在前保直端外加专用钻铤或扶正器。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 使用钻具时必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煤系地层极为复杂的情况下进行钻进工作, 要力求将钻具级配设计得更为简单, 如无必要, 尽量少在孔内放置附属器具;

(2) 若要在钻进过程中满足保直钻进的要求, 就要保证钻孔间隙应尽量使用最小值。

二、煤炭勘探孔内事故发生的类型划分

1、因为地质因素而导致的钻探孔内事故

地质因素主要是由于岩层特性造成的, 其中大多是第三纪、第四纪形成的岩石。一般来说流沙层、松散的沙砾岩层、节理片理发育性好倾角大的岩层、松散煤层, 容易发生坍塌孔事故;黏土层、泥质页岩容易发生缩径事故;松散岩层、砾石层及片理错动岩层在钻进时容易发生卡钻事故;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第四纪冲积层、含水的砂层、石灰岩溶洞在钻进时容易发生涌水事故;中等硬度的岩层钻进时容易发生拉槽卡钻事故。

2、钻具因素造成的孔内事故

钻杆事故:包括钻杆折断、钻杆脱扣、甩管跑管等事故;

钻头事故:包括掉钻头、烧钻头事故;

套管事故:包括跑套管、套管脱节、套管错位、挤夹套管、套管偏斜事故。

3、其他因素造成的孔内事故

这里所说的其他因素一般就是操作人员失误, 操作流程不合理、不规范以及设备选用不正确等。这些原因最终导致的问题事故有:绳索取心钻的过程中钻杆被折断;工具掉进勘探孔以及岩心内部被堵住等。

三、导致煤炭勘探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所导致的钻探机孔内事故通常是指管理者以及实际操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未遵循相关的责任管理及操作规定。这种原因在实际的钻探工作开展过程中, 所导致的孔内事故十分常见, 一般表现为:首先是负责指导工作的人员没有遵循相关的规定要求, 没有按照流程实施指挥工作, 由于指挥的不合理性, 并最终导致孔内事故的发生。然后是操作人员工作执行不规范, 以及操作的失误导致孔内事故的发生。其次是施工过程中管理力度的薄弱, 缺少相应的事故发生预防对策。最后是负责钻进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低下, 无法确保钻进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2、机械原因

一般是指钻机发生绞车的问题。比如说钻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突发故故障, 导致所使用的钻具被卡在钻探孔底部无法取出, 最终造成事故的出现。

3、客观情况

客观原因通常是指那些不能人为控制的自然因素, 比如说夏季降雨多导致的水涝等情况,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钻具不能顺利从钻探孔取出。另外, 突发性的停电问题也同样会使钻具无法正常取出, 导致夹埋事故的发生。

四、煤炭勘探孔内事故的处理措施

1、应对孔内事故的基础措施

(1) 打捞:这是在孔内事故发生的时候运用最普遍的措施, 一般实际作用于钻杆脱扣以及甩管的问题处理。在某种情况狭隘由于钻杆端部倾斜劈开, 选择矢锥无法有效推动, 我们同样可选择钢球形式或者是三球形式的打捞器械等。

(2) 提拉:选择利用升降机来做提拉处理, 在整个过程中注意速度的控制, 要一点点的加大力量, 选择缓冲形式的提拉处理。另外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所使用的提拉力不能大于升降机本身荷载最大极限。

(3) 扫孔: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是借助边用水泵送水边回钻。通过这一方法实现事故的有效处理, 该措施适合应用在掉块卡钻的问题中。

(4) 锤震:这一处理措施主要指的是通过掉锤在钻探孔内进行反复的捶打, 降低钻具所受到的挤压力强度, 确保事故的有效解决。该处理方法可以被用在钻探孔较浅的情况下, 这样一来, 捶打震动效果更加明显。在吊锤的选择问题上, 以150kg-200kg为好。

(5) 引拔:选择利用针对性的起重设备, 将勘探孔整体上抬, 从而空余出足够的空间使孔内原本挤压机械器具顺利拔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选择其中设备的时候, 最终选定的设别所具备的引拔力量要大于升降机本身的力度, 通常是选择75t-150t范围内的液压起重机械设备或者是100t的螺旋起重机。具体的操作实施与提拉相近。

(6) 反取:在选择以上措施还是无法排除在障碍的时候, 就可以实施反取的方法, 即先运用左旋钻具将孔内钻杆一批一批的依次获取, 然后进行岩心管和钻头的处理工作。在进行反取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对左旋钻杆的选择与运用, 确保反取工作的正常开展。

(7) 切割:这种事故处理方法一般应用在岩心管被夹住无法取出的情况下, 也就是上一步的反取工作中, 岩心管以及钻头由于挤压太过牢固而不能顺利取出的时候所能够应用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利用切割发进行事故处理的时候, 应该注意在切割之前, 首先要将岩心管上端的钻铤都取出来。

(8) 透孔:着中事故的处理方法主要就是利用无岩心钻头来完成岩心完全清理的工作, 选择岩心管接着前行钻探3m-5m左右的深度, 从而达到使岩心管松动的作用效果。

2、处理孔内事故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1) 当出现钻探孔内事故的时候,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精确的衡量机上的尺度剩余长度, 从而估算出事故出现的位置、深度以及地下岩心管的具体长度等。同时结合所获取的信息, 将事故发生现象通过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方便下一步处理分析工作的开展。

(2) 钻孔负责人员应该及时了解事故发生具体情况, 精确的定位事故的性质特征, 并将事故信息详细的反馈给上级人员, 从而确定合理的事故的解决路线, 同时可以作为事故处理过程中所用工作的选择参照。

(3) 在事故的处理整治过程中, 必须要避免流程的烦琐, 如果是发生钻杆、钻头等被挤压、卡住的现象, 一定不能硬拽, 避免发生器具损坏的问题, 这对于事故的顺利解决会带来更多的难题。

(4) 在进行孔内事故处理解决的过程中, 一定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引、监管, 确保所用器械的规范化, 避免出现所用器械发生运行障碍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 这会导致事故的处理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摘要:由于导致钻探孔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以在勘探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突发性事故不能彻底地消除, 本文针对煤田地质钻探过程及勘探孔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煤田,勘探,钻进,事故

参考文献

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 篇3

某公司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员工聚餐,费用由公司报销。去年十二月,有部门聚餐活动结束送员工回家的途中发生了车祸,车上共五人,有四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重伤三人,轻伤一人,三位重伤人员至今无法上班,最重的一位伤残评定为一处七级加三处十级,并行开胸术,胸廓塌陷,腿部活动受限,出院时医生建议全休一年半后回医院看康复情况拆除内固定架。该公司未给员工签合同,缴纳社保。事故发生后,该公司扣发了三位重伤人员十一月份工资,十二月至今也未发放该三位员工工资,年终奖也未兑现。这三位员工对这种处理结果非常不满,在多次与企业协商无果情况下,于今年2月初向当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如下:

1.申请工伤;

2.補发去年的年终奖;

3.享受医疗期待遇;

4.获取工伤赔付金。

[裁决结果:]

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该三位员工是在履行职务过程受到的伤害,故全部支持了员工的诉请。

[案例评析:]

本案的焦点是公司授权部门组织的聚餐是否属于工作内容?本案叙述的聚餐虽然不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场所进行的,但该活动是公司授权部门组织的,与工作有关联性,且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而员工参加部门组织的集体活动,应属于工作的内容。聚餐活动的时间、场所,也应视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延续。员工参加完聚餐后,在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属于下班的“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范围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

1.如果符合下面四个要点:①本次的聚餐活动确系公司授权部门组织;②回家的时间、路线符合“合理时间内经过合理路线”;③发生交通事故;④受伤的员工在事故中系非本人主要责任。则受伤的员工应当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

2.工伤员工的停工留薪期应视为正常上班,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奖金作为工资的组成部分当然正常发放;因为此事件而导致员工不能享受年终奖与法律规定相抵触 。

3.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称为停工留薪期,而非医疗期。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一般以员工工伤治疗医院主治医生开具的休假证明为准。

4.员工申请工伤,享受工伤待遇:

合同期内工伤员工可以提出解除合同,但企业不能提出解除合同;企业只有在合同终止时可以提出不续签合同,这种情形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支付的项目有:①医药费的社保工伤基金未报支部分;②停工留薪工资;③住院期间的伙食费、交通费、护理费(企业未派人);④一次性就业补助金(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支付)。

社保工伤基金支付的项目: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②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支付);③医药费社保工伤基金支付部分;④伤残鉴定费;⑤ 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⑥工伤康复的费用;⑦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因该公司未给员工购买社保,工伤基金赔付的部分都得由公司全额承担。

5.如何证明聚餐是公司授权组织的?

①二名及以上员工的证词;

②聚餐费用由公司报销。

[案例延伸解读:]

单位聚餐后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属工伤?无论是在仲裁或审判实践中,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裁决结果。《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予以认定工伤的七种情形,但无论哪种情形,其实质都是该行为的发生和工作紧密相连即工作原因,通常情况下,下班的时间、场所是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署的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准。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外出办事直接回家的、单位组织外出聚餐后回家的。虽然外出办事、外出聚餐不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场所进行的,但这些活动是公司(授权)组织的,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或与工作具有关联性,是工作的延续;因而不能对上下班做机械的、僵化的理解,职工按照单位(授权)安排从事活动的时间、场所是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延续。

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篇4

一:触电救护

1:怎样帮助低压触电者脱离电源?

A:触电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

B: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

C:用干棒、木板等做绝缘物,拉开触电者或电源线。

2:发生触电后,怎样应症急救?——根据触电伤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救护方法。

A:触电者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心跳应使他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一些氨水类物品或在他身上萨些冷水,摩擦全身,使其发热(冬天应注意保暖)并迅速请医生诊治。

B: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呼吸逐渐减弱或发生痉挛现象,但有心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如触电者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或出现“假死”现象,绝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而放弃救治,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二:工伤处理

1:当发生机械事故,应立即通知其班组长,由班组长将伤者迅速送到车间医药箱处,根据其伤情实施伤势处理,若情况较为严重无法自行处理时,应知会部门主管并立即送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安全组人员了解其伤情,安排车辆送往相关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2:若发生急性中毒(主要是天那水、电油、油漆等)应立即通知其班组长,并知会部门主管,解开伤者上衣,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告知人力资源部安全组,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车辆将伤者立即送到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一般情况不会发生此类事故)。

3:若发生硫酸、盐酸等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品溅到身上或眼睛上时,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立即通知人力资源部送往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三:火灾扑救

1:当火灾发生时,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给总机或保安队,由保安队和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立即奔赴现场,组织人员扑救,并同时知会班组长和部门主管。2:若火势较大,在5——7分钟内无法扑灭时,公司报警人员应立即拨打“119”,请求消防队支援,并说清起火地点、火灾性质、有无受困人员等等,并留下电话,到厂门口迎接消防车辆。

3:同时通知班组长与部门主管立即疏散人员,并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工作人员疏散到广场,并清点人数,是否有人还在火灾现场。

4:切断电源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源总制。5

5:一切过程皆应行动迅速、紧张有序、各司其职、积极扑救、让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还应注意自身的安危。

四:设备故障处理程序

1:作业时发现设备故障时第一时间关机,切断电源。

2:作业人员关机切断电源后及时找班组长,报告设备故障状态。

3:班组长知道设备故障后,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修理。

发油台发生溢油事故处理预案 篇5

一、制定发油台发生溢油事故的处理预案的目的

为了保证油库安全生产,提高油库职工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建立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编制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演练,贯彻实施,提高职工抢险救灾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即启动预案,各救灾职能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尽力消除险情和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

二、应急组织机构(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付和建 副组长:彭 龙 郑育红

成 员:张 伟 何 帆 陈冬辉 王远林

王 丹 唐汉中 李廷喜

(二)应急处理小组人员及分工 1.消防作战组

负责人:张 伟 何 帆 成员:安保部全体人员 2.设备抢修组

负责人:陈冬辉 王远林 成 员:调度中心人员 3.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郑育红 成 员:办公室人员 4.通讯联络组 负责人:李 靖 成 员:业务部、网发部全体人员

5、人员疏散组 负责人:张 丽 成 员:财务部人员

6、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侯晓玲 成 员:

(三)应急组织各组职责

1、组织制定本油库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预案学习和演练:

2、组织灾前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立即整改;

3、密切注意水文、气象情况,掌握汛情等动态;

4、发生灾害情况,应用相应的预案,立即组织抢救,并根据危险程度,及时向上级领导和地方政府报告受灾情况,组织人员救护受伤人员及送医抢救;

5、组织对灾后设备设施检查,对受损设备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开展恢复生产等工。

三、事故危险性分析

公司经营的油品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溢油后易发生火爆炸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中毒。

四、事故处理措施(包括发生的处置及事故扩大的处理)

1、正在发油台作业且监视着发油过程的某发油岗位人员首先发现某装油罐车溢油,立即喊话要在事故鹤位台上的司机按发油控制机暂停键后关闭台上切断阀立即停止发油,暂停自己手中的工作;其它生产、维修人员暂停正常作业,转入抢险。

2、消防监护人员:到事故车辆周围,进行防火监护,相邻鹤位车辆不准发动、不准进入;准备好灭火器材,随时准备灭火。

3、所有在场司机:立即停止装油,收回鹤管、盖好盖子‘拆除静电连接。一旦起火,听从疏导。

4、在场其他员工:随时准备利用泡沫消防栓和现场移动消防器材实施灭火。负责报警,其他人员立即从消防水栓接水带,用(喷雾)水枪稀释溢油车辆及其周围的油气。

5、接警后赶来的消防人员:一方面接过稀释任务,并准备灭火器具,消灭可能引发的火灾,另方面加强现场监护。

6、赶到现场的领导或生产班长:接过现场指挥权,负责现场的指挥。

a、检查防火监护情况;

b、检查灭火力量(包括人员和器材); c、检查溢出油品的数量;

d、检查油品回收作业人员的穿戴和器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e、必要时,在消防力量监护下,指挥溢油的回收; f、维修人员要在指挥员指挥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注意事项:

a、现场救援人员必须佩带个人防护器具进入现场; b、使用无火花、防爆救援器材;

c、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d、所有人员注意不要再低洼处滞留,及时清点人数; e、现场急救注意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f、应急救援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工作。

d、如发生火灾,按火灾现场预案处理。

五、事后现场的处理

继续用喷雾水枪对现场的油气进行稀释,处理现场的漏油,待油气浓度达到安全范围内,指挥人员将车辆推出事故现场,待安保部通知可以进行作业时,指挥车辆继续进行作业。

六、事故调查

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员工工伤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工伤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员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公司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第三条 工伤安全事故的种类: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详见附件

(一)《工伤事故分类》。

第四条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原则。

(一)甲单位的员工在乙单位生产工作时发生的工伤安全事故,应该由乙方单位负责报告、调查处理,并于第一时间通知甲单位,其损失应该由受益单位负责。

(二)公司安委会成员和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其同级的安全员、技术人员、有关员工,应该对工伤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的准确性负全责。

(三)工伤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四)工伤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五条

工伤安全事故受理部门及责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即生产设备部是本办法规定的安全事故的受理部门。受理责任执行首问责任制,即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的任何一个人在首先接到工伤安全事故申报时,为第一责任受理人,必须立即进行登记、报告和施救组织;同时必须参加对工伤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第六条 公司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必须立即向主管部门、市劳动行政等部门报告。

(一)凡部门、车间发生工伤安全事故,致使负伤者工作中断之时,包括员工本人或事故现场最先发现发生事故者应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班组长、部门、车间安全员、工艺员和负责人、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即生产设备部成员以及公司安委会成员。

(二)各类工伤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分别工伤事故类别按以下程序上报公司安委会和市劳动、安全监察等行政部门,不得隐瞒,超过时限不补报,同时填写《公司员工 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1、事故单位在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的配合下,轻伤事故在48小时内完成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并由事故单位于3日内将《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报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即生产设备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2、公司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后,公司安委会负责人要用快速办法(包括用电话、电报、电传等办法)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工伤情况,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等。

2.1发生重伤和急性中毒事故,公司安委会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要立即上报市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公司安委会和发生事故单位协助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完成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并于10日内上交《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和《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2.2发生死亡事故,公司安委会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要立即上报市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市工会、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公司安委会与发生事故单位应积极配合与上级单位共同完成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分析、处理工作,并于25日内上交《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三)以上工伤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是指自事故第一发现人报告之时起,对上级报告的程序是连续的,不得中断、延误报告。否则,报告在哪一级中断或延误,其责任由哪一级负责人(或发现人)负全责,并承担由此造成事故的蔓延和扩大而造成的后果责任。

(四)因推诿受理或受理后瞒报、缓报而导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第一责任受理人承担;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总经理批示执行。

第七条 事故单位负责人、公司安委会成员应及时赶到现场,首先立即组织实施对伤者进行抢救,了解受伤人员的伤势和事故发生的经过,做好详细记录。同时采取果断、得力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并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组未进入事故现场前,公司应派专人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均不得变动、更改和破坏,必要时做出标记。

第八条 重伤以上的工伤事故应进行现场勘查、测绘、拍照或录像。目击者应出具旁证材料。发生死亡、重大死亡工伤事故的,公司现场人员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九条

任何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和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不得自行变动、清理事故现场和自行处理事故。因抢救人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移动现场部分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摄影或录像并详细说明。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条 轻伤、重伤工伤事故,由公司公司安委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第十一条 工伤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第十二条 工伤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工伤、经济损失情况。

(二)确定事故责任者。

(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处理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轻伤工伤事故由公司安委会组织调查。

(二)重伤工伤事故(一次重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的事故),由公司安委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报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三)死亡工伤事故(一次死亡1人及以上或重伤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公司所在地的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由公司安委会上报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或逐级上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程序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此调查程序执行。

(一)现场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二)物证搜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1.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1.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1.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新员工三级安全卫生教育: 组织入厂安全卫生教育、组织车间安全卫生教育、组织班组安全卫生教育)。

1.4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1.5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2.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2.2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2.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2.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2.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2.6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2.7其它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四)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五)现场摄影

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3、事故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六)事故图

报告中的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七)事故分析

1、公司安委会负责每起工伤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填制《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并在事故出现后一个工作日内将分析报告表转交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予以执行。

2、事故分析步骤

2.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2 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详见附件

(四)《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2.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2.4 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2.5 确定事故的责任者(主要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

3、事故原因分析。

3.1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3.1.1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详见附件

(四)《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不安全状态。3.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详见附件

(四)《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不安全行为。3.2 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3.2.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3.2.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2.3 劳动组织不合理。

3.2.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3.2.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3.2.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3.2.7 其它。

3.3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4、事故责任分析。

4.1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4.2在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4.3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形成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必须由以下内容组成。

5.1事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服务部门、具体岗位和到岗时间。5.2事故的具体经过。5.3事故的原因分析。

5.4事故责任的初步认定及理由。5.5小组的处理意见。5.6事后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八)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找事故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具体措施,严格做到“三不放过”。

(九)事故单位应召开工伤事故现场会,向员工介绍事故发生的原因,使广大员工能吸取教训。

第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部门、车间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车间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调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十六条

工伤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以后,依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如果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劳动 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处理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一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但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的时限。

第十七条 公司对事故中伤亡的员工及家属,应做好善后工作,并按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补偿。

第十八条

事故现场的清理。清理事故现场,要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

(一)轻伤事故现场由公司安委会批准方可清理。

(二)重伤、死亡事故现场由市劳动、安全监察部门批准方可清理。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九条 公司安委会提出的工伤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公司安委会和发生事故的部门、车间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公司安委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的内容包括:

(一)所有的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因公致伤的先予以处理。

(二)处理原则是尽快安抚和救治伤者,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

(三)执行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

(四)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

(五)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第二十条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工伤事故的,由公司安委会、主管部门或者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必要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责任事故

劳动安全调查处理发生的员工工伤事故,要分清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主要调查处理责任事故。

1、责任事故—是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或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因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无法预测而发生的事故。

3、责任追究

3.1有下列情节之一时,应当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3.1.1安全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员工无章可循,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混乱,造成员工工伤事故的。

3.1.2实行经济承包、租赁,承包合同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内容和相应劳动安全措施,造成工伤事故的。

3.1.3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操作或指挥生产,而造成工伤事故的。3.1.4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未按规定检验、检修、超过期限和超负荷带病运行,设备、设施有缺陷,无安全防护设施,造成工伤事故的。

3.1.5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安全、不卫生,又未采取措施,造成工伤事故的。3.1.6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措经费,改善劳动条件,造成工伤事故的。3.1.7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安全卫生设施不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造成工伤事故的。3.1.8 对危机安全生产的隐患问题,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不及时整改,造成工伤事故的。

3.2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的责任。3.2.1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工伤事故的。3.2.2 违反操作规程,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造成工伤事故的。

3.2.3 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或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造成工伤事故的。

3.2.4 不按规定配备、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造成工伤事故的。3.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对有关人员加重处罚。

3.3.1 对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隐瞒不报、谎报、虚报、或故意迟延不报的。3.3.2 在事故调查中,故意移动破坏事故现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干扰事故调查,隐瞒事故真象,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打击报复甚至嫁祸于人的。

3.3.3 事故发生后,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指挥抢救不力,造成更大工伤的。3.3.4 事故发生后,不吸取教训和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在短期内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3.3.5 公司接到《劳动安全监察意见书》后,逾期不清除隐患而发生工伤事故的。3.3.6 有意拖延事故调查处理,不按时结案的。

3.4 各级单位领导或有关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有如下行为之一造成事故的,按玩忽职守论处。

3.4.1 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条例、规程的或自行其事的。

3.4.2 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的。

3.4.3 不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听合理意见,主观武断,不顾他人安危,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

3.4.4 对安全生产工作漫不经心,马虎草率,麻痹大意的。3.4.5 对安全生产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的。3.4.6 延误装、修安全防护设备或不装、修安全防护设备的。3.4.7 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擅离岗位或对作业漫不经心的。3.4.8 擅动有“危险禁动”标志的设备、机器、开关、电闸、信号等。3.4.9 不服指挥和劝告,进行违章作业的。3.4.10 施工组织或单项作业组织有严重错误的。

(二)处理程序

1、由事故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事故原因。

2、事故单位提出对责任者的书面意见并报公司生产设备部。事故调查组根据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建议,由公司生产设备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措施,落实负责人和完成时限。

3、由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和事故后果,对事故单位及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由公司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4、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5、公司及其主管部门执行了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必要处分。

6、重伤以上工伤事故应填报《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按照规定的统一格式填报事故调查报告书,根据事故类别按规定程序报送公司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审批结案。

(三)处理办法

1、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对发生工伤安全事故的部门、车间和个人,取消其年终评选先进的资格。

2、对违反本办法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部门、车间和个人,公司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理。

2.1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为规范,未及时上报或未及时采取措施整改,而违章“带病”运行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治理,并给予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2.2对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分配上岗的(新员工三级安全卫生教育:组织入厂安全卫生教育、组织车间安全卫生教育、组织班组安全卫生教育),责令限期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每1人处罚所在车间负责人300元。

2.3未按规定向员工提供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或未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的,责令限期改正,未及时按期改正的,给予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3、工伤安全事故事后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理。3.1按个人的责任其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医疗费用。3.2公司保留追究其过失所致的财产损失的权利。

3.3凡过失所致的公司损失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员工,公司予以辞退;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总经理批示执行。

4、对事故部门、车间主管的处理。

4.1部门、车间各级主管对本部门、车间的每起工伤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所属 员工凡出现一次工伤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的,对其直接主管予以警告一次并处罚500元。

4.2如果所属员工出现一次工伤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对其直接主管予以留岗试用并罚款800—2000元处理;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总经理批示执行。

(四)对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或对事故隐患不及时治理,造成严重伤亡事故的,除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以外,给予开除处理;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安全事故延时报告或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的,视其情节分别给予300元以上罚款、追究有关责任、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后果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主要针对以下十二种情形对事故隐患进行检查落实和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1、安全防护装置——防护、保险、联锁、信号等装置缺少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劳动组织不合理。

7、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8、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9、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10、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11、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12、其它。第二十一条 结案

重伤以上事故由公司及其主管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处理 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公司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报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批复后视为结案。

(一)结案期限

工伤事故处理工作应在发生事故之日起90日内结案,工伤事故处理工作,因特殊 工伤事故处理工作应在发生事故之日起90日内结案,工伤事故处理工作,因特殊情况 需要超过90日才能结案的,公司或其主管部门须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长。特殊情况最长不得超过180天。工工伤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二)结案审批权限

1、轻伤事故由公司公司安委会会同事故单位领导批准结案。

2、重伤、死亡事故由市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分别批准结案。

(三)公布处理结果

公司自接到对工伤事故处理的结案批复文件后,要在公司员工中公开宣布批复意见和处理结果。对有关人员的处分文件要存入受处分人的档案。

(四)建立事故档案

事故档案不仅是重要的技术资料,而且对分析事故、研究掌握事故发生规律、采取预防事故具体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和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是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的宝贵的、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因此,对每起工伤事故,尤其是重大、特大工伤事故,必须建立详细的、完整的事故档案,并按规定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目,加以保管,提供工作中使用。由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建立事故档案。

(五)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在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1、员工工伤事故报告单。

2、员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文件。

3、事故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或录相带)。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设备材料。

10、医疗部门的诊断书或法医的鉴定。

11、有关事故通报、简报及文件等。

12、参加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在工伤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常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及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必要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在调查、处理工工伤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由公司及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工伤的申报、认定程序

第二十四条 工伤的申报受理部门。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和人力资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受理工伤的申报,人力资管理部门负责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五条 工伤的申报责任 部门、车间负责人承担本部门、车间的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责任,因迟报、瞒报所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部门、车间负责人承担;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总经理批示执行。

第二十六条 申报认定范围。在本部门、车间所辖范围内,本部门、车间所管辖的员工发生的一切工伤、安全事故,不受时间限制。

(一)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5、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6、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患职业病的;

7、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8、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9、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10、从事抢险、救灾、救火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

11、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12、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其一切相关责任和费用由对方即责任方承担);

13、国家规定的其它情形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的申报范围,不应认定为工伤。因不服从领导指派安排而发生的伤亡事故;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违反工作或操作流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从事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工作而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犯罪或者违法;自杀或者自残;斗殴;酗酒;蓄意违章;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申报内容

事故(疾病)人的姓名、年龄;事故(疾病)人家属联系方式及电话、人;事故(疾病)人的到岗工作时间;事故前的具体服务部门及工作性质;事故发生时的具体岗位或具体位置;上岗前是否受过该项工作的安全知识培训;是否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国家承认的操作证;工伤的伤势程度的初步估计;是否已住院、医院名称及地址,医院伤势痊愈和医疗终结的证明。第二十八条 工伤争议。当因判断是否为工伤事故而出现争议,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协调后无效时,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可向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仍不服从劳动争议仲裁判定的,可向法院提请诉讼。

第六章 工伤事故期间有关待遇和医疗费用的报销

第二十九条 当确定为因工负伤后,将事故分为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与个人有一定操作失误责任两种情况,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对员工分别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偿(如若参加工伤保险其医疗费全部由社保部门承担),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总经理批示执行。

(一)公司安委会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或设备所致的工伤事故,即事故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或非本人过失所致,公司给予报销100%的治疗、住院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70%的岗位技能工资或最低日计件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公司安委会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和事故当事人双方对工伤事故均有责任的,公司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予以支付医疗费(按责任分担)。

(三)公司安委会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事故当事人自己责任所致的工伤事故,即事故因本人过失或操作不符合操作规程所致,事故本人承担一定比例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享受60%的岗位技能工资或最低日计件工资。

(四)当确定为因本人粗心疏忽等其它主观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只承担相关治疗、住院、交通、抢救等费用的60%,剩余部分由事故当事人自行承担;对由当事人造成的他人伤害由其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五)如因员工本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等原因而发生工伤事故,并且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当事人行为造成的对公司利益的损害程度,对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第三十条 申请工伤医疗费用报销时必须准备以下材料。

工伤事故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公司安委会的事故分析报告;《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公司安委会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报告(如出外出差的的交通事故与安全事故还需出具交通部门或公安部门的报告);县级以上医院或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的医疗诊断证明;病历;医疗、医药费原始单据;费用结算 明细表。

第三十一条 其它有关待遇。

(一)伤残津贴。工伤痊愈后对劳动能力鉴定为5级以下的,公司给予安排适当的工作。对劳动能力鉴定为1-4级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的,或对劳动能力鉴定为5-6级保留劳动关系,单位难以安排适当工作的,按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每月发给伤残津贴。

(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对劳动能力鉴定为1-4级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或对劳动能力鉴定为5-10级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按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伤残补助金。

(三)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对劳动能力鉴定为5-10级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按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四)工伤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公司承担相应的抢救费用,并按照工伤有关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三条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三十四条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五条 集团各公司发生的工伤事故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一)《工伤事故分类》;

(二)《公司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单》;

(三)《员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四)《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五)《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

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处理 篇7

一、事故矿井概况

七台河市某煤矿井, 始建于1978年, 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矿井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方式:设有两条主井担负提升下料和入风, 一条副井担负回风和行人。井筒斜长720米。矿井总入风量1387M3/分, 总回风量1493 M3/分。瓦斯相对涌出量2.44 M3/吨, 绝对涌出量0.226M3/分, 属于低沼气矿井。

二、救护队接警及出动经过

1) 2008年11月30日17时20分, 七台河市救护队接到事故矿井的出警电话, 立即出动赶赴了事故矿井, 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18时15分、二小队进入灾区进行侦查, 三小队在基地待机, 指挥部命令首先进入下山掘进工作面进行侦察、尽最大努力抢救幸存者。

当侦察小队行至二段暗井160米处, 发现4名遇难矿工, 行至下山掘进工作面时, 又发现2名遇难矿工。预计的6名矿工都已找到, 并已全部遇难, 侦查小队于20时06分升井。

2) 2008年11月30日18时50分, 七煤公司救护大队长接到公司主管领导的电话, 市某煤矿发生了爆炸事故, 立即调动救护队伍, 前去支援抢险救援。接到命令后迅速调动了四个中队的值班小队, 19时20分, 先后赶到了事故矿井。

三、抢险救援经过

(一) 灾区侦察, 解放灾区

第一队次入井侦查的市救护队二小队18时15分下井, 一直没有上来消息, 按照抢险救灾指挥部命令, 救护行动指挥部19时30分立即派七煤新建中队一小队7人入井接应, 任务是:1) 接应先行入井的市救护队;2) 核实确认灾区的断电情况;3) 进入灾区右一片采煤工作面进行侦察, 搜救遇险遇难人员。

当七煤新建一小队井下遇到市救护队侦查小队确认无意外之后, 进入右一片采煤工作面侦察, 在采煤下巷发现2名遇难矿工。在采煤工作面上发现6名遇难矿工。找到了预计的8名遇难矿工后, 小队下撤, 21时26分升井。

经过两个队次的入井侦查, 找到了预计的14名遇难矿工遗体, 侦察工作结束。

根据回风口的风量和供风距离情况, 抢险指挥部决定安装两台风机, 分别排放右一片采煤工作面和右二片掘进工作面的灾区有毒有害气体, 解放灾区。

22时, 七煤新兴中队一小队6人, 由中队长带领入井, 任务是接风筒排放右二片掘进工作面的瓦斯, 同时监护矿井工人, 运送风筒和安装风机。因氧气消耗和体力因素, 12月1日凌晨3时20分升井。

其间, 由于指挥部最后核查井下应有15名矿工, 需要再派侦察小队进入灾区进行侦查搜索。

23时派出七煤桃山中队二小队7人, 再次进入灾区全面进行侦察搜索。在右一片车场底弯道处矿车旁, 又搜索到一名遇难人员, 经过搜索小队全面详细核查清点, 确认灾区内遇难人员共计为15人, 侦察小队12月1日凌晨2时40分升井。

12月1日凌晨1时, 下山掘进方向的风筒已接过了右二片。指挥部派市救护队三小队入井开始接采煤工作面方向的风筒, 排放采煤工作面方向的有毒有害气体, 解放灾区。

12月1日凌晨2时, 派七煤直属中队二小队8人, 再次进入灾区, 接替七煤新兴中队一小队完成掘进工作面方向的接风筒排瓦斯工作, 争取尽快解放灾区。

当接完掘进头最后一节风筒时, 发现风筒停风了, 工作小队沿途向上返回检查, 当行走至上部平巷外段时, 看到市救护队三小队上来背风筒的队员在此处被刚刚突然发生的大面积冒顶堵在那里, 巷道已被全部堵住, 两队队员迅速扒找被压住的风筒, 争取获得局扇的风量。在大家进行商量如何处理的时候, 头上方紧邻刚才冒落区的顶板突然又发生冒落。当冒落灰尘消失后就近的队员发现七煤直属中队一名队员被巨大的石头压在下面, 市救护队失踪两名队员。

因为在灾区的出口处突然发生的大冒顶, 井下的待机队员和现场的矿井工人立即组织进行抢救, 同时立即向地面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地面指挥部得知后, 立即调动人员进入灾区, 全力抢救14名被困遇险队员。

(二) 打通冒落区, 抢救被困队员

指挥部立即派出七煤新建中队一小队7人入井增援。中队长带队3时50分入井, 同矿方组织的工人队伍一起处理冒落区, 抢救被困队员。在这紧要关头, 大队指挥员亲临现场指挥, 抢救工作里外同时展开, 外侧矿井工人和救护队员贴冒落区顶板上帮缝隙向里边供风、边扒、边支护, 里侧被困队员也积极采取安全措施进行自救。

经过4个小时的里外全力营救, 被困在灾区的14名救护指战员中11名同志获救, 三名救护队员牺牲。历经23个小时的奋力工作, 12月2日14时, 通向灾区的冒落区全部打通, 通风系统恢复正常, 灾区全部解放。

(三) 搬运遇难矿工、救援工作结束

12月2日17时, 由救护大队副大队长率领两个小队入井, 监护配合矿方工人一起搬运遇难矿工遗体。23时15分将15名遇难矿工遗体全部运至井上。至此, 某煤矿“11.30”爆炸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历经53小时宣告结束。

四、自身伤亡事故原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

井下救援工作环境恶劣;回风口向里掘进的巷道没有任何支护;巷道上下两侧已被掏采, 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 巷道顶板在掏采之后已经发生下沉离层。表面看巷道还算正常, 但爆炸后巷道受到强烈冲击、震荡, 促使顶板的离层加剧, 在应急救援时发生了大面积突然冒落。

(二) 间接原因

救护队员对大面积冒顶的判断经验不足, 加上瓦斯爆炸冲击波造成的烟雾和挂在巷壁上的粉尘掩盖了可能的冒顶迹象。以至于进入灾区的5个小队都没有发觉巷道有冒顶危险。

在发生了大冒顶的紧急情况之下应急处理不妥当, 队员之间过于集中, 对停留地点的顶板观察不细判断不准, 没有发现顶板有再次冒落的危险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下转第259页) (上接第254页)

五、事故教训

1) 救护队对井下巷道和采动情况不了解, 在抢救过程中没有安排专人负责认真检查顶板, 没有发现顶板有冒落的征兆。

2) 冒落危险区段内队员之间过于集中, 顶板活动时难以迅速散开和撤离。

3) 要加强矿山救护队综合救援知识的培训和现场应变处置能力的培训, 提高在突发事件时候的综合应变能力。

六、事故防范措施

1) 召开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专题分析会议, 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本次救护队员伤亡事故教训, 避免今后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再发生此类事故。

2) 要加强救护指战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抢险救灾中遇有突发事件时, 要做到临危不惧, 沉着冷静, 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

3)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 把救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各级领导和救护指战员必须认真执行救援法律、法规和矿山救护规程。坚持科学救灾、安全施救, 一切救援决策和行动坚决不能片面追求救援进度, 必须以确保救援人员安全为前提, 制定符合客观实际, 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 使救灾工作能够安全、迅速、有效地得到执行。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事故矿井概况, 救护队接警及出动经过, 即抢险救援经过灾区侦察、解放灾区, 打通冒落区、抢救被困队员, 搬运遇难矿工、救援工作结束等过程, 自身伤亡事故原因, 事故教训等分析, 提出了事故防范等措施。

上一篇:新华网暖新闻下一篇:法院某年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