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精选11篇)
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 篇1
学校党团工会组织建设情况
1990--1991年11月
党支部书记: 曹忠工会主席:吴兆岚团支部书记:范文林1992.年1月—2002年2月
党支部书记:张福工会主席:吴兆岚团支部书记:范文林 陈芳
2002年.3月---2004年8月
党支部书记:余成工会主席:李金柱团支部书记:张秀艳 2004年9月---2009年1月
党支部书记:沙克明工会主席:贺兴成团支部书记:张秀艳 2009年2月---2012年9月
党支部书记:王凤芝工会主席:郑江团支部书记:张秀艳
主要活动:
1.开展了修师德铸师魂教育活动,张金虎代表学校参加了
市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
2.3.4.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发展。开展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支部被
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5.开展了风清气正教育活动,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 篇2
关键词: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 直接影响着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关系着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面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在单位全体员工中开展了疾控党员队伍现状和“四风”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疾控中心全体员工, 包括169名在编职工、151名外聘员工。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三)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员工对疾控中心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满意度和疾控中心存在的“四风”情况等。
(四)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出问卷320份, 回收279份, 回收率87.19%。
(五) 受访员工的基本情况
本次受访员工, 以普通员工和外聘员工为主体, 分别占48.75%和38.71%;在受访员工中, 男性占42.34%, 女性占57.66%, 以40岁以下年龄段为主体, 占59.86%。
二、党员队伍现状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下设6个在职党支部, 党员135人。其中在编党员116人, 编外党员19人。
从年龄分析, 35岁以下的党员73人, 占54.07%;36至45岁26人, 占19.26%, 46至55岁27人, 占20.00%, 55岁以上的党员9人, 占6.67%。
从文化程度分析, 硕士及以上研究生28人占20.74%, 大学本科73人, 54.08%, 大专28人占20.74%, 高中及以下6人, 占4.44%。
从专业技术职务看, 高级职称32人占23.7%, 中级职称43人占31.85%, 初级职称53人占39.26%。
近五年单位党组织自主发展新党员14名, 引进学生党员15名, 目前学生党员59人占43.7%。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 党员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86.73%的员工对单位党员队伍总体形象感到满意;91.01%的员工认为近年来党员队伍素质有明显提升;80.28%的员工认为本单位党员党性较强;80.5%的员工认为身边的党员确实有党员的样子, 尤其是在关键时候能看得出;82.96%的员工认为本单位党员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 参加组织活动情况
调查说明:85.72%的员工为单位党委开展活动正常, 且具有单位特色, 富有一定的吸引力;65.09%的员工能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14.54%的员工对感兴趣的内容能积极参加, 11.64%的员工表示能被动参加活动, 只有8.73%的员工表示不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
(三) “四风”建设情况
调查显示:83.39%的员工认为本单位党员干部单位不存在“四风”问题或问题较轻;87.18%的员工认为单位各部门工作作风总体较好, 在精文简会、提升效能, 简化接待、厉行节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81.45%的员工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总体评价为好;87.13%的员工认为周围党员与群众的关系融洽。
关于联系服务群众:31.87%的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密切与群众的感情最为有效;46.89%的员工认为以人为本,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方式最有效;14.29%的员工认为增加工作透明度, 接受群众监督的方式更好。
(四) 员工对党组织的期望
关于党员队伍建设当前最主要的任务:40%的员工认为希望消除党内腐败, 47.29%的员工希望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7.22%的员工希望严格党员“入口”, 畅通“出口”, 5.05%的员工则认为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最为重要。
关于党员教育需改进的方面:36.33%希望创新教育形式, 21.58%的员工希望丰富学习内容, 36.33%的员工希望学习教育能结合实际。
关于党组织提供帮助方面:42.34%员工表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党组织反映, 并相信党组织可以帮助解决;28.1%的员工表示, 虽然不会以主动向党组织反映问题, 但还是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帮助;20.07%的员工表示不清楚哪些问题, 通过什么途径向党组织反映。
四、讨论
无锡市疾控中心党员队伍中青年党员、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党员占较大比例, 是在职党员队伍的主体。年轻化、高学历、技术性强正成为无锡疾控党员队伍的三大特点。同时, 笔者也发现在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少数党员宗旨意识还不强, 组织意识比较薄弱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背景下, 部分党员对先进性的认识相对弱化, 思想观念淡薄, 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价值观失落。
(二) 党支部发挥作用不平衡
部分党支部片面强调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 认为党支部只要抓好上级党组织指定的教育和活动, 完成年度支部考核工作的主要指标就行了, 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
(三) 党组织活动形式不新颖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3
关键词:组织文化;建设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从研究范围来看:国外关于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组织气氛”而进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描述组织气氛,二是了解组织气氛与组织效能的关系,三是预测并控制组织气氛。由于学术界关于学校组织效能的指标确定仍有着较大的争议,客观上也存在影响学校组织效能的庞杂因素,难以对其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估,所以,组织气氛与组织效能的关系研究还相当薄弱。
2.从研究范畴来看:国外关于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对组织气氛的描述,即局限于通过心理投射法对学校组织的心理环境的测量及研究,忽略了学校组织文化涵盖的其他层面以及丰富的管理学意义。
3.从研究内容来看: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静态描述上,强调已形成的组织文化特征,忽略了一系列变化的分析如形成动因、发展变化、对组织发展的影响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社会学视角:核心是校园主体的社会化问题,将校园视为独立的社会系统,研究该系统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论述校园作为社会总体的子系统之一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2.教育学视角: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考察校园文化的发生、发展,阐释校园文化的涵义、特性及功能。
3.文化学视角:研究者们用文化概念演绎校园文化概念,运用文化关系学考察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运用文化冲突论考察中外文化在校园中碰撞出现的现象,运用文化的分层理论及文化形态学考察分析校园文化的结构类型及功能。
二、存在问题
其一,倾向于个别问题的理性思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以发表的文章来看,多数文章都是围绕校园文化的定义、性质、结构、功能等几个问题加以表述,很少有理论文章对校园文化从横向、纵向上有更深研究。
其二,校园文化研究的视角局限了其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没有能系统地提出“学校组织文化”概念,仅限于对学校成员主体之一的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忽略了学校其他群体对文化的需求,所以忽略了“文化”在学校管理上的重要意义。
其三,缺乏实证研究。关于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仅仅注重“应然”的理论描述,或对某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经验总结。
三、解决对策
(一)建设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物质环境是学校组织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校物质环境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观念,是最具体可见的成分,也是最容易进行设计更改的部分。
(二)发挥校长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一所学校的发展,就是校长的智慧、能力的表现。学校在建校之初,校长就扮演着创业者的角色。在新的学校组织文化形成阶段,校长是学校组织文化的缔造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三)确保规章制度在学校组织文化中的保障作用。学校中的制度是学校员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现状制定出的具有约束性的规定,能够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保障教职工在享受权利范围内有着极大的热情去工作。
(四)树立各种榜样,大力宣传楷模。每一个社会都有伟人,每一个学校都有楷模,楷模不单是人们崇拜对象和学习榜样,也是一个社会及学校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要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学校组织文化,一定要树立学校中的榜样。
(五)重视学校庆典仪式,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的庆典仪式及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学校价值观的载体,是形成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组织文化的重要途径。全校师生员工通过参加庆典仪式和各种活动,可以深刻体会群体所共享的价值,凝聚感情,激励斗志。
(六)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在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参考文献:
[1]黄龙卫,胡波.学校组织文化构建刍议.继续教育研究[J].2008,⑸.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范軼清.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J].2005,⑼.
[4]陈文海.学校组织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J].2008,⑷.
[5]杨川生.管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祖织文化建议路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J].2006,(10).
[6]张本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J].2007,(10).
[7]庄西真.学校组织文化的分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3,⑸.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篇4
近几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完成陆丰市委布置的各项任务,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维稳、经济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镇党政班子及基层班子高度团结,工作氛围好,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会比较稳定。
一、镇的基本情况
*****镇是陆丰市中心镇之一,总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山地面积万亩。全镇总人口万人,下辖个村和个社区,共个自然村,共有村干部名,其中岁以下的14人,占17.3%,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人人,女干部人,占11%。全镇党员人,其中农牧渔民人,党员干部人。
二、我镇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着力抓好镇党政班子的团结协作,建设服务型镇班子。在工作中能坚持按照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分工负责,落实责任。正解处理好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既分工又协作,树立大局观念,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领导班子“合心、合拍、合力”和全镇党政一班人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氛围。同时在自身建设上着重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克服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二是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做到了关注民生、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努力为民多办实事。三是大兴学习之风。每月坚持召党委中心组织学习会议,除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外,还积
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班子的领导能力、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和工作业务水平。四是加强政府机关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五是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知只有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二)、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础。
1、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班子成员培训,提高素质。近几年来,我们认真开展 “三级联创”“双融双建”“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基层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抓学习,强化培训,掀起党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高潮,提升了农村班子的基本素质。
2、加强村两委团结协作,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工作有序开展。针对村两委个别干部中存在的集体观念较差、言行不
一、责任心不到位等现象。我们以换届选举为契力,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大力调整,选取了部分有威信,有能力,有素质的能人充实了村级两委班子,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通过换届选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今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我们提早谋划,提早部署,以“调查摸底先进入,矛盾纠纷早排查,民主法制相结合,宣传教育二到位”的工作思路。坚持既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又要加强基层法制建设的原则,通过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村两委、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提前对全镇各个行政村的现状、村民思想动态、村两委竞选人选等情况进
行初步的摸排,对基层群众所反映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详细梳理,了解当前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解决办法,通过宣传教育使这些遗留问题提前解决。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镇12个村(社区)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书记、主任100%交叉任职,强化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保稳定,创安全,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防控网络,完善调解机制,成立镇(村、社区)综治工作中心(站),全部成立治安联防队,经常性排除隐患,全面推动平安创建工作开展;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几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连续几年都被陆丰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9年被省评为“平安创建先进镇”。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领导能力不够,缺乏模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缺乏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缺乏应有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凝聚力,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办法不多,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能走出传统而老化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村干部服务意识淡薄、素质普遍较低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力推进,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来开展农村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简单粗略、行政命令等“家长”式的工作方法,“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往往造成事倍功半。基层群众以及少数干部无论是理论文化水平,还是专业技术水平都十分缺乏,不支持、不理解,严重制约了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如现在实行的村委会直选,本是一项充分发挥民主,实行自治的好政策,但一些村民参与热情不高,有的村民不正确行使职权,拉票贿选时有发生,家族势力、黑恶势力从中作梗,致使选举工作十分被动,难以选出真正合适的带头人。
(三)村级干部待遇相对较低
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村干部的待遇保障问题。现有农村干部待遇低、担子重、后顾之忧多,有能力的不愿当干部且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干部老年化,干部工作热情不高。
(四)、党员结构失衡,导致后继乏人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党员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老年党员多,青年党员少;老党员多,新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相当少或者没有,有些地方连续几年都没发展新的党员,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由于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中具
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五)、集体经济薄弱,制约职能发挥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由于一些配套改革措施没有到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乡镇债务负担普遍较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资金缺口较大,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缺乏经费来源,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近年来,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明显增多,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选优配强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基层领导班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选准一个人,致富一个村。一方面,在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下,要选拔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热心为群众出力,公道正派,能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班子。另一方面要放宽视野选人,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本领高、对农民有感情的优秀分子及时选拔进支部书记队伍中。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队伍建设,要把农村中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种养专业户等经济能人发展成为党员,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双带”能力。在选好基层 5
干部的同时,上级党委要全力以赴地扶植他们工作,既要关心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又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增强服务意识
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还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基层党员。但是对于那些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意识缺乏,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的基层党组织,应进行重点整顿,强化责任。要求工作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树立良好的形象,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和法纪监督,对于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把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要善于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及时有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等系统化服务,改变过去那种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提高干部待遇
为稳定农村干部队伍,解决好村干部的待遇问题,不仅是现实需要,而且是战略需要。如有可能的话把村干部列入县级定编定工资,提高待遇以稳定干部队伍。为村(支部书记)办理各种保险,做到老有所养,能享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体现一定的激励机制,实行干部报酬与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挂钩,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改善党员结构
发展农村新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目前显得比较迫切,我们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要拓宽选人视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重点是面向青年、女性、复退伍军人、经济致富能手等,将那些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班子,并注意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让那些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老支部书记与年轻干部结成对子,工作中交任务、压担子,手把手地搞好培养和引导,以逐步改善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努力建设一直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
(五)、发展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既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拓宽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寻找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不断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高效、良性运转。
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 篇5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县东北部,辖13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
XX镇纪委现有纪委委员7名,纪委书记1名,纪委副书记1名,纪检干事1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人,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和纪检干事享受办案津贴220元/月。目前,镇纪委有专用办公电脑1台,其他办公设备未置齐,无独立的办公室和谈话室。
全镇14个村(居)党组织都设有纪检委员,成立了14个村(居)纪检小组,成员52人,组长由村(居)纪检委员担任,成员由村(居)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中的骨干人员组成。
二、主要成效
1、监督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开展宣传教育2次,受理信访举报15件,指导村(居)党风廉政建设14次;开展监督检查3次,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案件2件。开展“三重一大”监督检查2次,“三务”公开监督检查2次,农村“三资”监督检查1次;配合县纪委查办案件1件,处分党员干部1人,实行监督2次,对“三重一大”监督检查1次,对“三务”公开检查1次。
2、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推进“三转”,纪委书记分管与纪检监察相关工作2项,未分管和从事土地房屋征收等不利于执纪监督职能发挥的工作。纪委副书记、纪检干事除纪检监察工作外,其他分管工作已报县纪委备案。镇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纪委书记都有参加。
3、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一是协助镇党委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督促落实机关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和各部门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基层站所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了镇村两级干部的廉政教育,制定了严密的学习制度和作风监督检查制度。四是规范了信访举报、案件审理、监督检查等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相关制度,信访渠道得道进一步畅通,办案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4、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14年参加县级以上业务培训的乡镇纪检干部3名,培训村(居)纪检人员14人,推荐到县纪委跟班学习1人。
三、存在问题
1、办公办案条件有待加强。没有专门的纪委办公室和谈话室,镇纪委除了上级配备的1台电脑,没有其他的如打印机、录音笔、相机、传真机、举报电话等,硬件设施有待加强。
2、干部队伍能力有待提升。除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干事接受过上级的相关业务培训,其他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员素质低、业务差的问题普遍存在。
3、办案查案积极性有待提高。接到信访和举报,一般都是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检干事牵头调查核实,其他委员因身兼其他职务又未享受办案精铁,对纪委口子的工作不上心,存在得过且过、能拖则拖的心理,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廉政宣传教育,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对全体党员进行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二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一批廉政文化精品示范点,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2、突出纪委监督责任,着力推进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突出监督重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等制度。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关注人、财、物管理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保证政令畅通。二是转变监督方式。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民生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入查找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潜在风险,立足预防教育与监督管理,着力建立起“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监督”的廉政预警防范机制。
3、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认真开展“加快XX发展、重塑XX形象”深化提升年活动。强化效能问责,推进机关办事提速、服务提升、工作提效、能力提升,实现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新转变。二是严格制度执行。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督促严格执行,实行定期通报,把作风效能建设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查办群众反映强烈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为重点,严厉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案件。
基层党组织建设进展情况 篇6
今年以来,我公司认真贯彻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条主线,坚持把开展创先争优和实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作为统揽公司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总抓手,紧密结合实际,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谋划部署,扎实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根据县基层党建工作督导组要求,现将我公司基层党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实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我公司成立了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可行管用的基本制度,规范必要可靠的基本保障,做到“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工作有专人抓,抓的到位,抓出成效。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五个基本、七个体系”活动中实行公开承诺,我公司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特点和各自实际,作出公开承诺,承诺结果公示上墙,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得到群众认可。
二、突出抓好创先争优“十事承诺、万岗创星”组织党建工作
紧扣公司党支部中心工作,明确了责任,形成了长
效工作机制,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宣传方案,有规范的奖惩措施,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公司党组织和党员根据自身实际、职能职责、群众需求和组织要求,按照“五星级”党组织及“十星级”党员标准,明确每完成的十事,并向社会公开承诺,目前,我公司基层党组织、5名党员共承诺事项50件,并制作了党员“十事承诺、万岗创新”登记卡和承诺公示栏。
三、以“十二个一”为主线,保障“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工作
“五个基本、七个体系”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重
要组成部分,“十二个一”是“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硬件组成部分,是办公活动场所规范化的标准。我公司以“十二个一”为主线,完善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的硬件设施,设立标准规范的基本阵地,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工作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强有力硬件保障。
四、开展务实有效的活动,丰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我公司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定期召开支委会议,研
究党建工作,切实解决组织建设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按期组织中心学习组学习和党支部学习,并开展了党员“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知识测试等专题学习,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以创先争优为统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2项,严格落实党建责任,积极推进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将7月作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击月,明确时间节点,实
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 篇7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 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日益旺盛,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 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 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全县拥有经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5家, 经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机协会26家, 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销售、农机运输、农机维修等各个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300多人, 服务农户7000余户, 合作社拥有大型机具40余台, 资产总额已达200余万元, 农机协会会员则多达3000多人。农机协会拥有农机总动力占全县农机总动力的80%。合作组织在经营中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 严格按照合作组织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营, 在经营中统一作业安排、统一提供机具维修保养服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技术培训。
二、多措并举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搞好示范引导。
针对全县不同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势利导地扶持和树立规范化合作社样板典型,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 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 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二) 实行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实行政策倾斜。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优先予以安排。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对建设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实行“以奖代补”, 用于农机库棚等基础性建设、新型机械的示范推广、维修设备补助等。三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 优先提供给合作社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 简化放贷程序, 放宽贷款担保限制, 延长还款期限。
(三) 加强服务指导, 搞好典型示范。
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培养了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合作社典型, 达到了“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 带动了其他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三、作用初显
(一) 农机合作社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实行“订单
作业”或“一条龙”服务, 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 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实现了增收节支。合作社实行统一调度机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统一作业水平的“四统一”服务, 大大缩短了农业生产时间, 并为无劳力户和外出打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 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 机械的挂牌、年审、维修
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 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 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也由合作社统一负责, 扩大了作业区域, 延长了作业时间, 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 增加了社员的作业收入。据了解, 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 每台机械比过去年平均增收5000多元。
(三) 农机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农机手加入合作社, 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 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 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同时, 合作社典型带动、示范宣传的作用还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四、思路建议
(一) 经营效益是关键。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自己单干的收益, 农民就会乐意参加合作社。
(二) 技术培训是保障。搞好合作社驾驶技术、作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才能保证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三) 政府指导不可或缺。
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 篇8
【关键词】品牌创建组织建设特色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学校党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既要起到监督作用,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调动全体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完成学校培养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 当前学校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深刻剖析
近年来,学校虽然在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理解上有偏差。我们是在教育中把目标定得过高,离开现实而空谈远大目标。教育中往往偏重一些常识性、知识性的基本教育,陷于简单重复的困境,难以引起广大党员思想上的共鸣。二是党组织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许多党员对内容浅显的组织生活会不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三是发展党员工作中,一些人入党动机不纯,功利色彩明显。四是学校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对党的组织缺乏认识,入党愿望淡薄;一些党员教师不愿参加有关党的组织活动,对组织发展和建设不够热心,对党员的应尽义务认识不到位。五是学校支部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形式老旧,缺乏创新。此外,还存在着党组织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检查落实不够扎实,工作方法不够得当,保障措施不够得力等突出问题。
二、 让特色品牌创建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发动机”
针对问题,我们积极组织讨论,找准目标定位,创新工作思路,以完善基层支部建设制度为方向,以丰富活动形式为载体,让争创党建品牌特色学校工作真正成为提升学校党组织建设的“发动机”。
1. 让党员在品牌创建思路与目标的确立中提升党性。党支部先将所有党员分成5个小组,每个支委成员分派到各小组中,引领各位党员畅所欲言,提炼出核心思想。最后经支委会成员和党小组组长集中讨论,我们结合学校背景确定了“扬海魂、铸师德、争先锋”的党建品牌主题。这种融党员教育于无形之中的做法使党员受教育的效果远超过去那种空洞说教的方式。
2. 创新活动载体,让党建品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落地生根。我们围绕创建目标,分解创建任务。一是扬海魂。学校进一步挖掘海军诞生地独具特色的海诞文化,通过打造党员“红色课程”“红色体验”“红色寻访”三张名片,用海军精神引领党员成长,培养爱党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铸师德。通过开展党员师德承诺、“爱与责任”师德演讲、党员教师沙龙论坛、师德考评系列活动等,促进党员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三是争先锋。学校要求党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争做政治先锋;努力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勇于开拓创新,争做育人先锋;努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做好群众工作,争做服务先锋。
3. 点面结合,让党建品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开花结果。在完善党建制度的同时,突出重点,放大亮点。一是开发以红色教育为重点的党员党性教育课程。学校联合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和渡江战役旧址,按计划、分阶段地对党员进行海军建军史、发展史和壮大史等方面的教育;利用海军指挥学院军训、海军官兵参观海纪馆、海军建军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党员、队员与海军官兵联谊,学海军精神,提自身党性。学校积极做好经验总结和课程开发工作,為党员的再教育和海诞精神的代代相传储备力量。定期以主题沙龙的形式交流共享大家收集到的红色教育资源,定期邀请市革命传统教育团专家到校为党员进行指导,组织党员教师编印了《我爱家乡白马》《蓝色的向往》等校本教材,申请了省少年儿童研究会课题《英雄中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市教研室立项课题《学校特色文化与德育工作有机整合的探索与研究》,全体党员参与特色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二是开展党员队员共同参与“红色体验”实践活动。学校布置校园,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六旗在心中”“祖国政区图和海疆图”“英雄中队园地”“海军将军长廊”“党是阳光,我是花”等海军文化在校园“竞相展现”;党员课间操选用海军旗语操,在挥洒之间,平添了几分自豪与幸福;义工活动,在红色景点参与卫生打扫、讲解、宣讲,不遗余力;利用每周四的晨会走进班级,与孩子们分享《泰州日报》。三是开启“红色精神寻访之路”。支部寻访足迹遍及泰州烈士陵园、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杨根思烈士纪念馆、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常熟沙家浜、海军东海舰队基地等。通过寻访,全体党员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思想得到了熏陶,也为教育工作积蓄了知识和见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篇9
一、村委会的前身——管理区
管理区的任务是:在镇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帮助辖区内各农民委员会开展自治工作,执行镇委、镇政府在本区域的党政职能。宣传落实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承担和完成镇委、镇政府交办的属于本区域的党务、政务、经济、文化、民政、治安、民兵、计划生育和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
在设置管理区的同时,建立经济联合社,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牌子,经济联合社主任是这一级集体经济的法人代表,社主任承担集体经济直接领导和管理职能,对集体企业实行承包制;在设置管理区的同时,也建立管理区党支部,党支部的岗位设置:党支部书记一人(负责全面工作)、副书记(兼经济联合社主任)、其他干部分管组织、民政、财务、妇女、计划生育、青年、民兵、治安等项工作。
管理区的干部由镇党委、镇政府考核任命,任期与镇政府任期相对应。
二、现在的村委会
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正确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作出了一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撤管理区改村委会,撤村委会改村民小组,村委会成员由村直接选举产生,并
于1998年11月4日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各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1999年正式举行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同时根据选举法,按照“两推一选”方式选举产生村党支部。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办理村里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农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民委员会应当维护本村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委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办村委会和经联社的基本都是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牌子。
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村民委员会要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
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和学校、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
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四、乡镇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提高社会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
五、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待遇
村委会工作人员经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工作积极普遍较强。他们的待遇是根据所在村委会的经济实际水平,参照上级规定标准略作调整。
六、村委会换届选举需要解决问题
1、选民资格问题;
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材料 篇10
**区妇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组织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妇联建设“坚强阵地”和打造“温暖之家”的要求,始终坚持以联系妇女、服务妇女、教育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不断创新社会工作载体,谋求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在推进**区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大展英姿,充分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今年,**区张村镇刘家疃村、竹岛街道办事处陶家夼社区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区妇联、竹岛街道办事处、鲸园街道办事处戚谷疃社区等5个单位分别被山东省妇联授予“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街道、村、社区)”荣誉称号,全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概况
**区共有妇女
万人,**区妇联下辖5个乡镇妇联组织、3个办事处妇联组织、个村(居)妇委会。全区
个区直机关、企业成立了妇委会组织,个企业成立女工委,其中,机关工委妇委会下设
个妇女小组。
二、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着力提高了基层组织的能力 一是抓住农村换届选举契机,推进妇女参选参政,提高村委会中女委员比例。2011年是基层组织换届年,区妇联抓住妇 1
女进“两委”的机遇,本着早着手、早安排、早介入的原则,提前做好调查摸底、组织动员、宣传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妇女参选意识和竞选意识,实现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比例100%。通过此次“两委”换届,全区130个村共产生女性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负责人10名,妇女委员124名,党支部女委员84名,其中72名实现“两委”交叉任职。
二是加强管理,规范农村、社区的妇联工作。妇委会是党密切联系妇女群众,团结和组织女性人才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渠道。**区妇联认真贯彻省、市妇联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妇女之家”的建设,将全区218个村(居)全部重新挂牌“妇女之家”,并开展了示范性“妇女之家”创评活动,拓展了“妇女之家”服务范围,规范了 “妇女维权服务站”、“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建设,有效健全了妇女维权机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在往年考核标准的基础上,从业务工作、基础工作、奖励项目等方面对妇联工作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制定了《**区妇联目标考核办法》,建立起百分考核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了目标管理、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细化了基层妇联组织工作职责,提高了妇联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是延伸培育企业妇女组织,积极调动女企业家群体的参与热情。为充分调动**区女企业家参与妇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她们为**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区妇联以“为会员企业发展服务,为会员成长成才服务”为出发 2
点和原则,成立**区女企业家联谊会。联谊会自成立以来,区妇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着力推动女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了解企业的需求意向,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馈,争取各方面协助,搭建起女企业家与政府间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引导女企业家结合企业文化特色,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公益活动,发动女企业家协助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在2012年**区“春风送岗位”首届女工就业专场招聘会上,魏桥、金蚂蚁、大福金店、大姐家政等会员企业,为妇女提供仓库保管、保洁、营业员等就业岗位2000多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820人。同时,组织女企业家与创业女性、女大学生、农村贫困母亲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共帮扶贫困妇女和创业60多人,帮扶资金累计300余万元,彰显了女企业家联谊会会员友爱互助、乐善好施的时代精神,在全区形成了关注妇女创业、关心妇女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重视妇女干部及妇女群众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妇女的工作活力
一是强化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区妇联坚持每年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参训人员范围涉及全区各镇、街道妇联主席,区直妇委会主任,以及部分村、居妇代会主任,培训内容涵盖了业务能力、家庭教育、妇女维权、女性魅力等多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探索道德宣讲新模式。为深入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3
不断提高基层妇女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区妇联经过层层认真推荐选拔,共确定了9名女性作为宣讲团成员,她们中间有法官、律师、企业家、教师、基层工作者,等等,从6月份起,通过深入到企业、村居和机关,用3个月的时间巡回宣讲身边典型的先进事例、传统文化、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净化风气、弘扬正气,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实现富民强区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打造“三大品牌”,用活动载体打造基层组织建设的品牌。
一是深化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打造**区“家”品牌。多年来,**区妇联致力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2011年,以“家庭文化建设月”活动为依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区首届“五好文明特色家庭”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特色家庭98户,特色标兵家庭30户,并举办了“颂党恩
唱和谐
庆祝建党90周年暨**区首届五好文明特色家庭颁奖晚会”,对特色家庭进行了隆重表彰;今年5月份,举办了以“以和兴家、以德治家、以学建家、以法护家、以洁持家”为内容的**区第二届“五好文明特色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对特色家庭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对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了宣传,进一步在全区弘扬家庭美德,传播文明新风,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家庭,积极投入到构建和谐家庭、推动城市文明的热潮中来,妇联“家”字牌在市区打响。
二是壮大发展巾帼志愿者队伍,打造**区“志愿”品牌。为引领全区广大妇女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引导 4
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2011年,按照“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理念,**区妇联对全区巾帼文明服务队伍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统一旗帜、统一标识、统一服装,已完善并建立了巾帼维权、文艺、教育、心里咨询、宣讲等多支志愿者队伍。并编排印制了《**区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手册》,对巾帼志愿者管理办法、等级制度、活动制度等进行了规范造册。2012年以来,区妇联再次在区直部门和基层村居招募志愿者,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经达到2300多名。同时,根据志愿者的身份性质,在社区,组建了以妇女为主体的家庭志愿者队伍,在农村,组建了以村妇代会主任、村民代表户妇女为主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志愿者队伍,她们常年深入到社区和村庄的家家户户,全力做好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协助政府做好群众的走访调查,为**区的和谐稳定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今年5月15日是全省首个巾帼志愿服务日,**区妇联启动了以“送健康、送法律、送岗位、送文化、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在全区范围内面向广大妇女干部群众进行巡回公益讲座,1000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孤儿院、敬老院,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志愿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妇女达6000多人次,巾帼志愿之花在环翠大地愈开愈盛。
三是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在绿中”品牌越叫越响。多年来,区妇联把“村在绿中”活动作为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载体,组织妇女通过植绿护 5
绿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建设,“村在绿中”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区妇联的品牌活动。2011年以来,进一步深化“村在绿中”活动,指导妇女房前屋后栽树196600多棵,创建“巾帼路”20条、共计7300多米,栽植“巾帼林”12处,植树19000多棵。2012年,全区有3个乡镇55个村加入到“村在绿中”工作中来,区妇联本着“提早谋划、主动作为、加强管护”的原则,从前期绿化培训着手,重视苗木的选取,加强后期的种植监管,各项环节较去年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栽植各类苗木13万余棵,基本完成了全年绿化任务,**区将提前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五、维权宣传教育有声有色,妇女儿童的维权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积极推进新规划目标落实。2011年12月底,《**区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正式颁布实施。今年以来,不断加大“两个规划”的宣传力度,并将“两个规划”的内容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目标责任分解方案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全区妇女儿童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二是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区妇联联合教育部门,构建了以开放模式、亲情模式、网络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家校合作”新模式,目前,全区有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1个、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0所。“六一”期间,配合市妇联在鲸园小学举办了庆“六一”活动,市区领导与孩 6
子们共同观看节目、共度“六一”;在威海市实验小学和机关幼儿园,举办了**区庆“六一”活动,区主要领导和部分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孩子们欢庆“六一”,表达对他们的节日祝福。
三是认真开展“康乃馨维权服务行动”。按照区委、区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安排部署,区妇联不断健全和完善妇联维权制度建设,畅通维权主渠道,使妇联信访维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5月份,组织司法界的志愿者,为辖区8个镇办的广大妇女干部群众讲授婚姻家庭知识讲座,普及维权知识,希望通过这样的讲座和指导,能够切实丰富我们基层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大家增知识、长见识,利用从讲座中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法律保护好自己和家庭,用科学常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健康。
六、长期有效的开展帮扶工作,做好党委外塑形象的左右手。
2011年起,**区妇联开始动员区直妇委会与全区30名贫困母亲、贫困儿童牵手结对,开展了“心连心 情意浓 情感关爱行动”。如今,这项工作的受益面正在不断的深入和扩大,全区共有60名贫困母亲和贫困儿童享受到了这项资助。各妇委会单位通过对这些贫困家庭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慰问,给予她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通过区直妇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让**区的贫困母亲、儿童能够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情况考察 篇11
[关键词]中共地方组织;上海地方党组织;经费情况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9-0004
政党是高度发达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要开展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近些年随着共产国际档案的整理出版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经费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共的地方组织早期的经费情况还没深入研究。本文以上海地方党组织为主要考察对象,对1921至1927年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情况进行初步考察,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的使用情况
(一)1921—1922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迅速建立和健全党的地方组织。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时,直属中央局的区域性地方组织有上海地委、湘区执委、广东区执委、北京地委和武汉区执委,党员195人。[1]这些地方组织的经费,在成立后一段时间内,主要来源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种局面维持了大半年,到中共二大后才由党中央统一支配。[2]经费中大部分开支用于党内同志的生活费。张国焘预算劳动组合书记成立时每月需1000余元,专门从事工运的党、团员共30人需领取生活费,大约每人每月需20至35元。这种生活费相当于一般工人的生活水准。“用意是要一般党员更接近劳苦大众的生活;而且个人生活消耗低些,直接用于工作的费用就会增加起来。”[3]在地方党组织成立初期,条件艰苦,很多党员不辞劳苦,生活清廉,弥补早期经费的不足。上海区委最早的办公机关是成都路的一间小亭子间,沈雁冰每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5元钱租赁费,资助党的活动。
根据1922年6月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全党党费自1921年10月至1922年6月,共支出17655元,其中用于全国各地的劳工运动约1万元。[4]在地方的开支中,上海的劳动运动费占有较大部分。因为不仅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设立在此,负责推动全国工人运动,而且还在上海开展了系列工运工作。
(二)1923—1924年。这一时期中共地方组织经费使用情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23年到1924年初,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革命形势渐趋沉寂,地方党组织发展较慢,每月经费不多,变化不大,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汉口、湖南、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山东各地组织员和宣传员16人总费用370元,占全党总支出近1/3。[5]1923年7月9日,上海地执委兼区执委召开第一次会议中所附的《中央核准上海区预算案》,是笔者目前所见地方党组织最为详细的早期经费情况。上海地方组织每月总预算140元,主要用于:(1)房租和办公费,62元。(2)吴淞补习学校津贴,10元。(3)薪水,即生活费,主要是给驻机关专职人员,68元。[6]从这份预算表中看,这一阶段上海工作头绪不多,每月经费将近一半用在人员的生活费上。生活费是按照当时上海一般工人生活水平而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
1924年下半年因地方劳工运动渐趋活跃,地方组织总费用上升较快。特别是中共中央把富有工运经验的李立三、项英、邓中夏、王荷波等人调至上海。他们在沪西、沪东等工人集中区域创办工人夜校,成立工人俱乐部,使一度低落的上海工人活动又活跃起来。随着上海党组织工作事务渐多,包括财务等各项工作制度逐渐健全,经费情况也逐渐有改善的趋势。
从1924年全年全党来看,中央总收入为32927.1714元和1540美元;全年用于地方支出9780.84元,以及各地民族运动总开支1850元。其中上海地方组织支出是2565元,所用最多;湖南1045元;湖北1145元;山东914.84元;北京830元;唐山274元;安徽195元。下半年经费增长很快,以上海为例,上半年总数为265元,7-10月四个月为1200元,11-12月两个月就达1100元。[7]
(三)1925年。由于成功领导了五卅运动,我们党迅速壮大了队伍。这一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都大幅增长。当年3月陈独秀报告共产国际执委会,要求每月追加1400元,月预算增至3650元。增加的经费中,除《向导》周报200元、小册子和传单200元、在地方巡视的中央视察代表(2人)240元外,其余760元都用于地方党组织和地方宣传员的费用。[8]在4月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1925年1-2月,全党支出总额7482.51元,地方组织的支出占有较大比重。其中,上海支出1075元,北京325元,湖南680元,湖北740元,山东416元,唐山30元。2月份开始工运费单独分开预算,共1058.02元。其中上海350元,湖北179元,湖南210元,山东140元,北京50元,天津130元。以上两项支出,都是上海数额最多。[9]从中看出,中央没有向广东党组织发放经费,说明其地处广东革命根据地,在国共合作形势下,经费有充足保障,不需中央津贴。
1925年经过五卅运动,上海党组织发展更是快速,经费困难得以缓解,制订经济预算案时,已包含宣传、妇女、平民学校、读报室、农民运动、刊物等多项工作。区委开始扩充机关,增多驻地,8月21日决定租三幢房子;8月28日决定扩大干事会;9月1日决定总工会五人组成委员会,分8区,由8人专门负责,均给薪水;9月25日,决定在杨浦找租4处房子,用作第一办事处(驻4人)、油印室、宣传兼经济处、交通处等,并派人驻守。重要工会预备秘密房子,预算办事处每月350元,20多处工会须800元;保护工人的义侠团,约计40人,经费每5天发1元,月须240元。[10]仅此几项,工会月经费总计已达1390元。
上海区委所辖的外埠组织和市区组织的经费也逐渐增加。1925年10月,上海党组织预算共1374元,不包括工人运动等费用。其中外埠160元,浦口60元,杭州、宁波各50元。上海区委下辖7个部委共425元,其中机关费70元;各部委书记、组织、交通员共20人的生活费占比较大,每人领取15元、20元不等的生活费。[11]新成立浦东地方组织,月预算60元,其中机关3元,办公费5元,书记吴芳30元,津贴10元,宣传6元,交通6元。[12]在外埠组织中,杭州组织经费每月46元,沪杭甬路工人运动费每月126元,当地学生运动总会经费28元。[13]12月,团南京地委经费收54元,支54元(房租4元,办公费5元,生活费及旅费31元,交通费6元,宣传费8元)。[14]从上可看出,地方组织不断增多,经费随之增加,革命事业也随之兴旺发达,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四)1926—1927年。1926年,随着大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中共党组织所需经费日益增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要求共产国际援助每月从6000卢布增加到14000卢布。[15]上海地方党组织在罗亦农、赵世炎、尹宽等带领下,充满巨大活力。党员人数增加,经费也迅速增加,从两年前月经费100元左右,到1926年5月起新预算为2567元[16],9月预算原要3600元[1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共党组织遭到重创,1927年下半年后,随着白色恐怖的加剧,以及共产国际经费的减少,乃至断供,中央及各级党组织经费困境加剧,乃致频频发出“党费自给”的文件[18],以图渡过难关。
二、中共地方组织早期自筹经费的情况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从经济上帮助党始终是党员严格遵守的一项规则。中共成立初期就强调党员要以物质形式帮助党,还特别规定每月缴纳党费制度。第一部党章中关于“经费”规定:党的收入有党费、党内派捐、党外协助三部分组成;规定党员个人月缴纳党费制度:党员月薪在50元以内者,月缴费1元;在50元以外者,月缴纳党费按月薪十分之一计算;无月薪者及月薪不满20元之工人,每月缴费2角;失业工人及在狱党员均免缴党费。此后几次修改党章中关于经费方面稍有改动。中共三大党章在党内义务捐方面,给予地方党组织自主权,“由地方(执行委员)会酌量地方经费及党员经济力定之”。中共四大党章在党费征收额方面,给地方组织一定数自主权,规定“但无收入及月薪不满二十元者,得有地方斟酌情形核减之”。[19]
(一)个人党费收入。党员个人交纳党费是地方组织早期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共北方地区早期党员乐天宇回忆,那时在党外有职务的党员,如教授等,每月都要交“养党费”。他本人是张家口地委委员,同时又担任国民党察哈尔省党部的青年部长,每月从广州国民党中央领取的150元,全部交给北方区委作为“养党费”,在省实业厅兼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薪金每月40元则留作生活费用。陈为人等同志在铁路上当密查员,每月收入60元,也都交给区委作“养党费”。养党费除汇缴党中央外,由中央批准,可将一部或全部作为地区建党之用。
因地方党组织早期经费来源有限,个人所缴党费占有较高的比例。1923年11月,上海地方组织经费来源只有两项,党费32.7元,中央津贴75元[20],党费约占1/3比例。一些同志因生活贫苦,不能按时上交党费时,区委就一再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催交。但是,即使频频催缴,党员欠费情况仍不可避免。在1924年5月《上海地方报告》中,全数党员的党费每月可收入130元,但实际上不能按月收清,上月收到仅30元。[21]1925年后,因经费缓解,上海区委的各种会议中不再出现频催党费的事情,转而特别强调党费的政治意义和功能。1926年2月上海区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征收党费问题的通知》:须知征收消费一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问题,而是测量同学懂得党的组织否,对党的信仰否,能就校的组织之范否,可以说同学缴纳校费是一个复杂的校的组织问题。[22]11月上海区委通告:“同志们缴纳党费,不仅关系党的纪律,且可表示其对党之信仰。”[23]大革命失败后,中央和地方组织都面临严峻财务局面,不断要求各地尽量收取党费,党员尽可能自谋生活,以减缓经费困难的局面。
(二)群团组织的会费收入。中共四大后,我们党成立了众多群众团体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这些团体不断发展壮大,所收的会费越来越多,是开展团体活动的重要保障。团体会费包括会员入会费、月费、特别捐等。1925年6月,上海总工会成立时规定:“各工会应按月向本会缴纳常费,其数目由各工会按比例法认定之。遇必要时经本会执行委员会之议决,得向各工会征收特别捐。本会经费发生困难时,得向外界热心赞助本会者捐募。”[24]同一时期成立的上海邮务工会章程规定:邮务生每月大洋5角,捡信生大洋3角,邮差及听差大洋2角,苦力及杂役大洋1角。特别费用临时照月纳会费作比例向各会员征集。上海日华纱厂工会简章规定:入会费,每人铜元10枚。月费分为铜元8枚,小样1角、2角,由会员自由认定。十五岁以下的童工每月按最低额缴纳。上海区农运会规定入会金3铜元,每月常费1枚(铜元)。[25]这些会费看似不多,但根据人数的增加,逐渐积少成多。
随着团体的增多,团体所收的总会费不断增多。1925年8月,上海印总工会下有6个工会,入会会员5468人,每月收入月费376元。[26]1926年10月,上海工委统计职工收费,前半年总收入3925元。最多者为药业友谊会,550元。7-9月总计2323元,最多者海员工会600元。[27]团体会费的不断增加,说明党的群众基础日益扩大。
(三)社会捐。社会捐是世界上大多数政党筹资的重要手段。中共早期党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学生、工人、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向社会募捐是党筹措活动经费的重要渠道。罗章龙回忆1922年北方劳动书记部发动开滦煤矿大罢工时募捐情形:除中央竭力筹掘得款1万元外,地方党组织募捐1万余元,铁路、海员工会2万元,国际工会方面1.5万元,其他方面机关团体5000元,全部罢工款项总额约在6至7万元。设立保管组和监察组,监管费用的使用情况。罢工20多天后,因机关被查抄,捐款损失了一部分,由于党内外再次积极筹款,得以维持。[28]“二七”惨案发生后,李大钊亲自领导北方党组织开展善后救援工作,抚恤遇难烈士家属。派夏之栩、张锡瑗等到西城和西郊各党团支部组织募捐,募捐一笔较多的救援费。[29]
在五卅运动期间,上海更是获得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侨的大力捐助。1925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告由各种团体发起筹谋援助上海纱厂工人捐款。[30]张国焘回忆五卅运动时上海市民踊跃捐款情形:“每日捐款者总是成百上千,络绎不绝。捐款总数固然很大,但捐款人则多系一些小市民。成千上万的巨额捐款间或也有,但多数还是捐数百元乃至数十元者。其中有不少的人,背着装满大布袋的银角和铜板来捐献;还有不少苦力和穷苦的老太太,拿出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金银首饰或珍藏的银角子,捐献给工人。我们有时婉词谢绝这些太穷苦的人们的捐献,反令他们生气,甚至有因此哭泣的,他们爱国的热忱,实是令人感动。”[31]五卅运动中,仅经上海总商会经收的国内外捐款总计2375942.48元。[32]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也获得全国各地大量捐款。鄂总捐上总20000元、全总捐上总20000元,长江书店寄3000元。[33]
上海地方党组织所募集的社会捐,大部分用在工人的罢工和救济费上。1925年9月上海区委具体负责创办的专门的群众性革命救济组织——中国济难会(后更名为互济会)成立。
中共地方党组织早期的经费有专人管理,初起是秘书兼会计管理,后设专门会计管理。总体运转规范,透明廉洁,有预算,有核批。但由于革命突飞猛进,出现个别革命投机分子,趁机贪腐、揩油、挪用公款现象。虽这是极其少有现象,是整个革命洪流中的点滴泡沫,但还是引起中央与地方组织的高度重视。
在二七大罢工时,武汉党组织虽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募捐款项,但因募捐持续时间长,经验不足,用人不善,致使管理人员张德惠、张连光卷款潜逃,引起不良后果。五卅运动后,工人运动高涨,地方组织中出现个别贪腐分子。虽然涉及的都不是大的数目,但上海党组织还是给以严厉惩罚。姜长林公私不分,账目混乱,有舞弊行为,总共有百余元之数。决议对他留党察看半年,准他辞职。[34]8月,黄随和任意涂改,有50元的经费不清,上海区委决议对他留党察看一年,派到印总下面的工会中任技术书记。[35]
出现这些经济问题,对于怀有高远目标、以清廉自砺的党来说,是难以容忍的。中央高度重视,1926年8月4日,中央扩大会议发出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中央发出的第一份反腐文件。8日,上海区委根据中央的上述精神,发出通告:每月按时征收月费,使每个同学都觉悟到对团体应该负一部分经济义务,而不是完全仰仗团体生活,即不是一个“雇佣革命者”;对失业同志,团体只能帮助寻找工作,但不负维持生活的责任。[36]9月12日,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书记会议指出整顿办法,同志要绝对艰苦卓绝,不揩油;大减少经费,大调动并裁减人,减少部委经费及生活费,办公费、杂费要绝对取消,纸张、笔墨到区委领取。9月14日,上海区委开会再次强调要进行“内部革命”:在党内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精简党团机构,减人减费;一切工作归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37]
综上所述,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还是相当紧缺,大革命时期在扎根群众,得到支持、认同和信任的同时,地方党组织的经费来源的渠道大为拓宽,为大革命的蓬勃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除了中央的部分津贴外,地方党组织通过党团会费、社会捐助等方式,努力筹集经费,设法自给,取得一定成效。地方党组织中绝大部分同志赤胆忠心,生活清廉,是推动党的事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出现了极个别的经济问题,但各级党组织都异常重视,迅速给以警戒惩罚和和整顿,从而使党不断保持纯洁和旺盛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19-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01.
[2]包惠僧.“一大”回忆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0:43.
[3][31]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52-166.38-39.
[4][2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7-52.257.
[5][8]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7:185.593.
[6][10][12][21][30]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1)[Z].6.103-179.180.52.110.
[7][9]杨奎松.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2004(4).
[11][23][28]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Z].51.129-130.499.
[13]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6)[Z].5.
[14]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Z].97.
[15]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册[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300-303.
[16][34]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2)[Z].62.316-317.
[17][35][37]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3)[Z].528.288-289.422-424.
[18]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年3月-5月)[Z].559.湖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年)[Z].347.
[19]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7-56.
[20]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北京[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499.
[24][33]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Z].19.453-454.
[25][27]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Z].15.20.53.73.
[26]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4)[Z].450.
[29]罗章龙.椿园载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13-215.
[32]任建树,张铨.五卅运动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49-150.
[36]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Z].317-318.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推荐阅读:
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05-13
铁锁中心学校党总支基层组织建设年整改方案06-19
学校团组织开展中存在问题07-30
学校组织春游作文06-05
学校信息组织机构08-03
学校组织管理制度08-08
学校生活的组织中心10-10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