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体会

2024-05-26

北漂的体会(共7篇)

北漂的体会 篇1

我们外出辛苦地打工都是为了啥?

这个问题很广的,都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为了,明天会更好;有人说:挣钱;有人说:为了梦想,为了生活更好;有人说:为了养活自己;有人说:为了一口饭,不被社会淘汰;还有人说:为了足够的金钱和经验,自己做商人,成为世界第一富商,,目睹小时候到现在,农村到城市,南方到北方,社会的发展,就像火车在提速一样。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全村的孩子们都围在一家人的屋子里看黑白电视,由于孩子太多,坐不下,屋里都是用凉席铺地;没有电话,家人打电话回来,我们就过去接听的;慢慢地bb机没有了,电话渐渐进村了,那时候还觉得不便宜的,又渐渐地村里的楼房多起来了;高中毕业了,我踏上了打工的道路,觉得大城市真是漂亮,让人迷茫,让人迷路,不知道东南西北,觉得太大了,大概半年时间,我来到了北方,北方的平房和南方不一样,知道了雪的样子,暖气是怎么回事;又后来,从深圳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的生活,看了北京3年的发展,城市的步伐有点跟不上的,一个早餐煎饼从2块升到现在的5块;房间一天天在飙升,到北京的时候,我住处的地方1万多1平到现在的4万左右1平,由于政策控制,这些天没有那么大飙升了,开始租金还是一天天在芝麻开花的,来时的荒地变成了,由于整治环境,外地车进北京需要办进京证,绿化不断增加,公交路线已经有专线了,违建的建筑知道的都拆,我们附近现在找不到菜市场了,买菜需要花高价或去到比较远的地方了,,可是工资为什么涨那么慢啊?大城市的压力,,都在拼搏着,,千里迢迢,从农村到城市,从郊区到大城市,从南到北,东南西北,到处奔波。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能有回家很多的,也许一年之中,没有什么大事情,从来不回家的,或都是春节之际,回家聚聚,才知道是团圆的日子。走了那么多个城市,除了自己拓展了一下视野,有得到了什么?每次走在路上,但是自己给自己拍照,从来都是少了最亲近的家人。回想去妈妈无意中的一句话:还没有去海边看过。我不禁惭愧,走了那么多地方,把爸爸妈妈给忘了,,闭目想想家乡,曾经的样子:那熟悉的,不太明亮的家门,我们无数次进出;那都是黄泥的道路,孩提时候的泥沙饭,上学的道路,与妈妈分别的道路;那些我们曾经跑遍的山头,小河,,现在都已经不是曾经的模样了,生活好了,家已经换成了钢筋水泥的楼房,黄土路已经是水泥大道,山头小河也改头换面了,爸爸妈妈有一年年地老了,额头的皱纹,勤劳的双手,还有疲惫的身体已经经不起岁月的拍打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了,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可是,长大后的我们还是跟着父母一辈,不断地出去打工挣钱,说是为了生活,,更好一些的,,有很多东西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不要让外物奴役了你的心灵,不要让金钱代替了亲情,好好善待自己的父母,,最近的一些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面对大自然,人类的生命就像一粒尘埃。世事无常,谁都不敢保证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世间有谁能够证明我们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亲人,朋友,爱人。不想北漂了,一路上做好了计划,买好保险,月生准备骑车回家了,一路平安。我们活着更好一些,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家人,父母少担心;让自己的爱人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们开心,,少一些牵挂,多一些开心吗?天天在外,过得是怎么样,能不让人担心吗?常回家看看,不要等我们失去了才后悔,好好珍惜眼前人!篇二:北漂党课心得体会

北漂党课心得体会 转眼间,我也成为“北漂”一族并漂泊历时四月有余。作为北漂的一员,就如广阔大海的一点水滴,也许水滴不了解大海,但水滴可以说说自己。北京的房产经纪业很发达,几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链家,其余或知名或无名的房产经纪公司业纷繁云立。地下室在北京,是出租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明间、暗间、隔断等出租房世界的专业术语,有了住所,那么又有了物业管理费,卫生费,水费,电费,网费及种种意外突发费。可见,房产经纪为北京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北京的交通业也很发达,除了常见的或者常听见的名车云立,地铁很发达,公交很发达,自行车也很多,还有各式极富个性的可能是自行组装的车,老年代步车,短程电动招手停等等。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成就了北京发达而拥堵的交通。当然,不排除某段公路因为要客通行而封道等非客观原因。这是一个要求居住人群拥有极强体力与耐力的城市,正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持身体健康在这个地方至关重要。在北京生活,步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例如单位到公交站牌、到地铁站,地铁与地铁的换乘,公交与公交的换乘,然后再延某某方向前行xxx米等等。这是客观条件所限制的普通人的生活情况的客观描述,当然,会有例外。即使开车,拥堵的路况与高额的停车费也是一大头疼的问题,往往吃一餐饭停车费高于打车费的情况很多。据某领导透露,其个人更倾向于乘坐地铁,但是赴约的前提是必须是在长安街沿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家总会有方法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更美好。例如就近租房,宅,摆地摊错开交通高峰等等。

在北京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多有月薪两千元者乐不思蜀,生活压力大,工作来抵消,一份轻松的工作,上班时间可以看电影,聊天,上网消遣等等,八小时之外的压力与辛苦,八小时之内的放松与休闲。也许,这也是少量或局部现象吧。只是心痛,这样的消遣,到底浪费了谁的时间?也许有人庆幸逃得了老板的法眼,也许有人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可是却忘了我们“北漂”的初衷呀。

四个月来,更深切理解“天道酬勤”四字之深意。例如王老先生每天步行一小时游泳一千米保持身体健康的习惯,毛老师五点晨起练字写字提升自己的坚持,唐老师两小时单程地铁风雨伤痛无阻的毅力等等??比我们优秀比我们有经验比我们有成就的人都在努力都在奋斗都能坚持都能奋发,我们还能乐不思蜀忘记初衷忘记理想忘记追求忘了自己,浑浑噩噩度岁月? 这是作为一点水的反思,看看现状,看看榜样,看见梦想,看见方向,看见未来,为自己加油!篇三:北漂一族创业成功的心得

北漂一族创业成功的心得 【世界创业实验室-讯】像很多同龄人一样,我在大学毕业后即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中,在很多同学选择南下的时候,我选择了北漂,因为我始终坚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北京的中关村是圣地!创业经验分享:学会维护好自己身边的人脉关系,今天的点头朋友,可能就是明日的合作伙伴。刚到北京的时候我找了一家弱电公司做技术,公司的老板也是80后,虽然公司不大,但已经走入正轨,很是佩服!由于年龄相仿,大家平时都一块儿玩,然后认识了老板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是我现在的公司合伙人,大家在一次长谈后决定一起做网络视频会议,创业之路从这开始。创业经验分享:遇到困难尽量去努力改变,努力之后也改变不了的,请用平常心接受它。

如今公司已经做了一年了,有了小小的盈利,在欢喜和庆祝的同时,我和合伙人也开始对创业以来的日子进行总结,也对公司发展做进一步的思考。

这走过的一年,在盈利的背后,其实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只看到我们这些创业的人“钱”挣到多少,其实局外人很难了解这个创业过程的心酸:欠的钱要不回来,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各种棘手的事,都没有人知道??不顺利的事情随时都会有,**公司的款项甚至拖了小半年,到现在都还有30%没有入账。这些是但凡公司都会遇到的事情,我们只能慢慢把心态放平衡,尽量去和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创业经验分享:节约成本等于创造利润。以前我一直觉得浪费几度电几张纸并不是什么大事,直到自己真的创业了才深切体会到,对小公司来讲,每一分钱的节约都太重要。

马云不是说过么:小公司成功的战略就是两个词:活下来、挣钱。活下来尤为重要。对这句话我们深有体会。在公司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我们四个人(我、合伙人、还有另外两个员工)就配了四台pc和两台笔记本,一台激光打印机。六台电脑一台打印机都整天就那么开着,包括办公室的灯,我们这群小子经常是下班离开了就忘记关,一开开一宿。直到交电费的时候,发现我们公司的电费整整是隔壁公司的两倍!我们开始意识到浪费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小公司盈利的大障碍!利润=收入-成本

降低成本就是相对的提高了利润。于是公司开始注重节约成本。不用的电器及时关掉是必须的。除此之外,我们把两台电脑转了出去。本来我们用的是hp2014的激光打印机,但是这款是黑白打印机,公司需要彩打的时候都要去外面的打印社,很不方便,所以有必要购置一个彩色打印机。但是激光打印机的价格跟耗能实在是太高了,就买了一台与激光打印速度差不多的爱普生喷墨打印机c110,喷墨打印机能耗真的比激光打印机节约很多,c110工作一天一的耗电比2014一小时耗电量还小,墨盒也比硒鼓便宜很多。黑白的打印速度也不差于激光打印机,现在都很少用2014了,只用c110就可以满足需要。但是2手打印机卖不出什么价钱,所以2104就放在那里备用了。

这样算下来我们真是节约了不小的一笔开支!另外,我发现喷墨不像激光打印机那么挑纸,用过的纸还能再用,大家现在打印不是很重要文件的时候,都会用使用过纸张的背面。

每周竟然也节省了一包的复印纸!同时办公室采取值日制,责任关灯关电脑关打印机,一月下来至少能省10%的电费。

创业艰难,省了就等于挣了,而且还是入净利润。

除了节约成本之外,如何争取客户,增加公司收入是一门有更多学问的技巧。篇四:北漂的生活努力奋斗的人生

北漂女青年的奋斗史:谁不曾有过一无所有的青春

文/runninglife

1、一无所有的青葱岁月 2007年,我大学刚毕业,因为年轻气盛,放弃了一份别人看来不错的工作,只身踏上北上的列车。

从此,开始了我的漫漫北漂生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女孩和我一样,来到北京,身无分文,或者仅有够一两个月的生活费。当时我寄住在朋友家里,当然也是换了几个地方,一边投简历,一边找工作,一边找房子。因为北京的秋天很美,她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以至于我很乐观地在没有安顿好之前就刷了信用卡买了一个分期免息的佳能相机,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数码相机。后来迫于经济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勉强在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做了文案和翻译,并且找到了高中的同学一起合租,最多是八个人合租两房一厅,一个双人床上要挤三个人,沙发上也要挤两个人。大家一起买菜做饭,算下来一个月房租水电网费和伙食大概600块/人,我的工资在试用期只有1200,一个月以后涨到1500,然后是2000,公司还不给买保险和公积金。我从来就没有理财的习惯,加之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也喜欢买些衣服、书籍,所以根本没存钱,有时甚至要负债,因为在05年我就申请了招行的信用卡。现在回想起来,那段青葱岁月虽然拮据,但是也有别样的乐趣,和朋友们去吃烤串肉饼,在三环的天桥上看滚滚车流,和中介斗智斗勇,午夜在无人的马路上奔跑„„那样的生活我想这辈子是再无机会体验了,而当年合租的伙伴们也已踏上了各自的生活道路。

好吧,变化是怎么开始的呢?因为人是不可能一直满足于现状的。我希望做语言或者对外汉语的工作,可无奈我的本科学位是旅游管理,管理学学士,加上不是在北京上学,很多公司——我们暂且认为他们的hr都是生活经历有限的人吧哈哈,除了清华北大基本上不知道别的学校,所以我要找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工作是很困难的。在那段灰暗间杂青葱的岁月里,理想之火还在隐隐燃烧,可是对于职业现状的不满又使我郁郁不得志,我常常感觉迷惘和惆怅,然而正是那段岁月我写了许多的诗歌,有一首还发表了,得了60块稿费。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一些课程信息,决定几千块钱去b校报一个对外汉语的班,这个专业在国内来讲也是数一数二的了,对于学术的渴望使我不顾财务状况,也不顾上班的辛苦,每周二、四下班后挤车去学校上课,周六也去。半年下来,我顺利通过了结业考试并且获得了证书,当然其他人也都通过了——可是最重要的是,在这半年里,我对于语言习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到了08年的夏天,因为对部门总监的满腔愤怒,我决定辞职,当时我并没有想好后路,一边给人做英语家教,一边查了语言学研究生考试书目。我买下了那些书,并且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考研!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没有攒下什么钱,仅在辞职时拿了一点工资加上家教的三千块,一共5000来块钱。但是青春嘛,没有这么一段还叫青春吗?

2、辛苦的备考路

辞职后,我每天除了偶尔的写作,就是看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因为有一个室友是开淘宝店的,因此白天都是我们两个在家。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有人聊聊天,坏处是她放的音乐严重影响我的学习效率。碰上她去动物园进货的那天,晚上大家回来,一群姑娘们就会抢着试遍所有的衣服。总的来说,这几个月还比较快乐轻松,而那几本专业书我也自信搞得不错。

十月底,因为淘宝店老板娘曲折的爱情故事(当然每个姑娘可能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可是她,决定要离开小伙伴们去广东江门追随他的夫君,而我们其他的室友,一对小情侣决定回湖南或去深圳发展,另外一男一女从朋友变成恋人打算自立门户,还有一个小姑娘因为不堪北京的压力打算去深圳投奔阿姨——于是我,这个最晚加入他们却必须要坚守到最后的姑娘,落单了。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然我也可以选择和小情侣合租,可是一来我付不起房租,二来他们也不会舍远求近去海淀找房。于是我开始了一边备考一边找房的辛苦的日子,但是好在运气不算太坏,在学院路近北五环的一个三居室里,我看上了一间主卧,1200的月租让仅剩几千块的我大惊失色,二房东在主卧里安排了一个上下铺,并且把她的新同事找来平摊房租,而且那个女孩竟然和我是老乡,而且这个房子只出租半年,半年以后可以续租!没有比这再好的了,可见网上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从此以后,每天早上我七八点起床去学校图书馆,晚上十点回房间睡觉。北京的冬天可真冷啊,夜里从车站到房间十几分钟的路程让我痛苦不堪。而白天呢,我为了省钱,常常吃白菜豆腐,并且舍不得买保温杯,只好把塑料杯子放在暖气片上——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在一个深夜发了高烧,一个人去小区诊所打点滴的时候,还带着政治考研书呢!这样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了,如果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也必定没有这么大的决心。

后来,我也找家里要了一点钱,当然不忍多要。2009年的1月,考完了,走出校门那一刻,华灯初上,我突然流泪了。

3、等待的煎熬

在等待分数和复试的日子里,我又一次濒临崩溃,各校复杂的分数线和录取机制就不赘述了。总之北语自己定分数线,而且分数出来很晚。我因此常常失眠做梦,同时也在找工作。当我知道自己的分数以后(抱歉我现在忘了,但不管怎样比国家线高一些)可b校是自己划线,于是我又开始了艰辛的调剂之路。我把北京所有的大学网站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的相关信息写在本子上。是的,我想在读这篇日志的你可能也和我差不多,一定不是富二代或

官二代,也许他们只需要爸妈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事,我们要花多少倍的努力才能换来呢?当然,这是我后来逐渐意识到的现实,当时的我还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呢。

我跑了很多学校,打了很多电话,甚至还找到被保送到x校的大学室友帮我打听消息,去那里听音韵学的课,想让老教授对我有点印象。我去了a校,那个高中就是我的理想大学的地方,我去那里交了调剂申请表,招生老师很温和,但是并没有看我,只看了一眼我的申请表,问你本科不是这儿的?你也不是应届毕业生?你的希望很渺茫,你确定你还要申请吗?我心想我可是省下了饭钱打车来的,于是很坦然地告诉他,当然交了,既然来了为什么不交。

如果你的人生也遇到了这么一个和善的招生办老师,你真的很幸运,他至少看了你的调剂申请表,至少对你说了一句不是完全敷衍的话,而你呢,也是通过自己十足的意志,一步步走到这时候来了,那么后面的事就交给上天吧。

一个周五还是周六的上午,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问你是xxx同学吧?你还愿意来a校复试吗?我停顿了几秒钟,然后说愿意啊!当然愿意啊!挂了电话的时候,我嚎啕大哭,真的是嚎啕大哭,即使失恋也没有这么哭过,因为这半年多,的确太辛苦了,我抄了好几本语言学笔记,又背了十遍,我把该死的政治书也吃下去了,我做了这十年来的卷子,不计其数„„然后我哭着给妈妈打了个电话。五分钟以后,北语终于给出了分数线,我过线了。这一天,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原来上天不会轻易辜负我们的努力。可是我没有好好准备复试啊,而且b校的语言学复试非常难,我很发愁。两个复试在同一天,我必须二选一。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可以二选一,最后我选择了相对简单的a校,因为据我了解,a校当年有复试的真题集出售。我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去买了真题集,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备考。

笔试、面试„„是的,后来我就去a校上学,这个我曾经多么向往的学校。

4、大龄女硕士的生活

但我仍然没有钱,考研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和家里给的钱,而专业学费是一年10000,我申请了助学贷款,每年可以贷6000,然后报了一个汉办的语言项目,一个月还能领500生活费,当然我不光是为了生活费,这个语言项目也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一年是人生中学得最多最充实的一年,我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德语和专业课,当然每天六节德育课的强度也是这辈子不会再有的学习经历吧。但是出于对语言的喜欢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差不多一直是班里最好的学生,最后也顺利拿到了四级证和优秀学员的称号。很有成就感是不是?2010年就这样过去了,我没有存下什么钱,我的钱本身就很少,还要买衣服,买化妆品——对啊,大龄女青年还不化妆那可怎么办啊,就算平时不化妆,遇到重要的面试还是需要的吧。其实我们宿舍的女孩子都比我省钱,她们基本上都来自农村,家里都有兄弟姐妹,不过也有男朋友的接济的。她们的男朋友有的在部队,有的已经工作,她们还要

考虑结婚和房子的事。我也不是觉得省钱不好,以我的经验来看,我们不需要为了省钱而错失一些机会,一些让自己快乐或成长的机会,一些让自己体验那美妙青春的机会,这些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是的,我们的人生就是不可复制不可重来的,我们的青春也是一样,谁不曾有过一无所有的青春呢?

而我,终于等来了我的机会,考研之前我的考虑就是选择这个喜欢的专业,参加一个海外项目。然后我如愿以偿地通过了澳洲项目的考核,虽然没有等到德国项目,那也无妨。但是很遗憾,我是宿舍里唯一一个获得这个机会的人。如果我是另外那几个没有通过的,试想一下,我们交了同样的学费,也同样参加了语言项目(只是语种不同),却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心里会不会怨恨这个世界的不公的呢?我真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尤其是求学阶段这样朴素的愿望。可是仔细想想,成长的经历确实不同,每个人获得的机会也不同,可是面试的时候一套漂亮的套装,一双不错的鞋子就是你的武器,而平时所谓的不务正业的兼职或者社会活动也是无形中为你的竞争增加了筹码。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让自己更爱美更有学识更有见识也更沉稳。当然运气也是要有的。

这个澳洲的项目,使我获得了人生的第一小桶金。在我们出国以前就得到了七个月的报酬,我揣着10000澳币,踏上了飞机。为什么我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拿着钱先去还助学贷款呢?因为贷款是免息的啊,而且那时的我仍然不想存钱,我怀着伟大的青春梦想,打算一边在澳洲教学,一边游澳洲,并且写一本关于澳洲生活的书——虽然写书的计划最后被搁浅了(害羞地笑)。

5、美好的澳洲生活

我被分在m市的一所公立学校,运气嘛,人人都会有好有坏,鉴于我这些年运气不赖,这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去的学校比较穷,比起那些顶级私校来,我们学校穷得连合约的住宿都无法提供了。我寄人篱下,而且再过两个月就快没地方住了。

不过这一切都不影响我的旅行计划,我拿着自己的钱,和项目的小伙伴们去了塔斯马尼亚,又和学生们去了悉尼,在歌剧院花大价钱看了《蝴蝶夫人》,在海滩晒太阳,不过比起那些富有的学生们,我坚持只吃超市买来的食材,自己在旅馆厨房做。因为我的钱不够奢侈的消费啊。后来我又自己设计了一条自助线路从墨尔本-阿德莱德-爱丽丝泉-达尔文-阿德莱德袋鼠岛-墨尔本,这条纵贯澳洲的路线没有人响应,我坚持要自己走,后来豆瓣有个小女孩决定加入我。这场旅行,使我永生难忘。是的,如果没有钱,我们就无法成行,如果我把钱还贷款,或者害怕浪费,那么着永生难忘的体验也许永远都不会有。我坐上了世界上最长的火车线路,见到了“世界的中心”——乌鲁鲁,了解了土着人的生活,在沙漠的星空下露营,去帝王谷攀登,在达尔文看海,在阿德莱德见到最美的春色,在袋鼠岛遇到海豚海狮海豹„„这一切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记忆。

6、北京,北京 2012,我回到北京,完成学业,并且也是一波三折地找到了一个工作,有户口,专业对口,一切看起来都太完美了。但是,别人看不见的是我顶着病痛复习笔试,为面试买衣服,买皮鞋,做讲课准备,自己一遍又一遍投简历——对,因为我已经经历过一次求职了,这一次我比那些刚进入社会的女孩子们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我不再像六年前那样漫无目的地海投简历,也不再对石沉大海的邮件灰心丧气,我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机会,不管自己写论文改论文有多累。

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创造财富,但财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丰富的人生才是我们的追求。当然丰富的人生,需要我们去设计,去规划,幸福也不总是靠运气。

现在我们成立了小家,我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女青年到一个拿着户口和稳定收入的已婚女,我的先生说这真是“屌丝”的逆袭。不过其实,户口并没有那么重要。

如今,我已经褪去了稚嫩的外衣,开始向稳健的理财之路迈进。今天在做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这段北漂的岁月,突然很想与人交流,突然很想把自己的幸福也传递给别人。“理财”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只靠投机的。最开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慢慢走,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许这路会曲折,但是谁的青春又不是呢?

7、向财务自由迈进

如今我们的收入比较稳定,两个人大概年收入三十万(包括公积金)。我的先生在几年前自己购置了一套房产,而我也在不久前在外地购得一处小户型。当然都有贷款。因为我上班早,所以先生的房子出租,月入2700,在二环租了一个5000的两居室(北京的房价确实太贵)。除此以外,我使用十二存单法每月存入2000,已经进行了一年,货基2000,最近开始定投,预算在2000-3000.同时,这两年,我自己购置了一些黄金饰品。保险方面我自己很早就购得两份可返还的重疾险,去年又和先生一人购得一份分红型的年金保险,相当于养老保险的补充。算下来,净资产大概在140万左右,考虑到北京的房价,这样的净资产并不为多,但是对于我们两个都是白手起家的80后而言,我想这已经是不错的第一步了。篇五:北漂生活的艰辛。2月13日早上7点半,30岁的苏颖走出家门时,公交摆渡车站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他们和苏颖年龄相仿,低着头,正在吃早餐或是盯着手机屏幕。

这些站在寒风中等待的年轻人,大都是苏颖所在小区的业主们。公交摆渡车是他们去往北京城铁昌平线唯一的公共交通途径。每个工作日,苏颖长达两个小时的上班路都从等公交摆渡车开始。“有些时候,赶上人多,一趟是挤不上去的。”苏颖说。

两年前,苏颖和丈夫买下了这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的房子。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由此告别了“北漂”生活,正式成为“北京人”。但苏颖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尽管自己居住、工作都在北京,却仍然只是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村里人”。

“北5.9环”与“南6.1环”

“小区所在的地方以前就是一个名叫‘小寨’的村子,现在,这周边还有村庄和农田。(小区附近)既没有全天候的公交车,也没有正规的出租车”

苏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自己所在的商品房小区算是在“北5.9环”内。“如果有7环,那我们也算城里人了。小区所在的地方以前就是一个名叫‘小寨’的村子,现在,这周边还有村庄和农田。(小区附近)既没有全天候的公交车,也没有正规的出租车。”这一现状,让她感觉自己像是住进了一座“村中城”。

法治周末记者向房地产行业相关人士了解到,在北京的通州、顺义、大兴、昌平等远离市中心的地区都有类似苏颖所住小区的楼盘。这些楼盘几乎都距离地铁有不小的距离,周边仍是村庄或荒地。但这样的楼盘也往往房价较低,多为“刚需房”。

和苏颖一样,黄慧茹也是北京“村中城”里的一员。2011年,黄慧茹和丈夫买了一套位于大兴区黄村镇孙村的房子。2013年5月,房子装修完毕后入住。

法治周末记者在黄慧茹的指引下,前往她的住处。

在地铁大兴线黄村西大街站下车后,再搭乘公交穿过一片闹市,路边“刘村”的石碑在冬季的小树林中格外显眼。因为公交车并不报站,也并非每站都停车,记者并不清楚走到了哪里。不一会儿,公交车拐进一个村子。村里的路并不宽敞,路边除了几座带着商铺的沿街楼,大多是高低不平的平房。红砖墙与水泥墙无序相间,沿街的墙上斑驳地贴着白色、红色的小广告。

黄慧茹告诉记者,平时她从不会来这个村子里逛,因为“太乱”。

随着公交车行至一大片楼房住宅区,略带欧式风格的红色楼房映入眼帘。整洁的柏油路边停满了汽车,很难让人想到离此不远就是杂乱的村庄。

黄慧茹的家就在这里。如果用苏颖的说法,就是在北京“南6.1环”。

从下地铁到抵达小区,用时大约半个钟头。“如果自己开车大概只要十多分钟,自己开车可以走大路,不必绕道村庄。”黄慧茹说。

黄慧茹在东单附近的某事业单位工作,平时如果乘公交车去地铁站,到达单位约需一个半小时。她和丈夫都来自安徽,双双在北京的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因为找到了有北京户口的工作,就留了下来。

对于自己居住的小区,黄慧茹还比较满意。

“我们这个小区是一个定位比较高端的小区。进出小区需要门禁卡,围墙处也都有电子眼,如果有人翻墙会报警。小区里都是6~9层高的房子,楼间距很大,也都有电梯。夏天,小区的绿化也很不错。”黄慧茹说。

“不过,刚搬进来时,因为偏僻,还是会担心小区的安全问题,但后来住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就不再担心了。”黄慧茹补充说。

小区一天24小时都有保安值班。“我们都是来打工的农民工,这里的房子很好,但(我们)肯定是买不起的。”法治周末记者和小区大门处的两个保安聊了起来,他们一个是山西人,另一个来自河南。

“周边原来是村庄的地方,也都已经拆迁完毕,但是还没有开始建设,光秃秃的,尘土会有些大。”黄慧茹补充道,“开一会儿窗户,很容易就落一层灰。” 家被房价“逼”远

“当时,租房的期限已至,房东要涨房租,我们就直接搬进去了。因为害怕体内有残留的甲醛,到现在都还没敢要孩子”

小区住户主要是年轻白领。按黄慧茹的说法是:“但凡有些家底的,也不会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买房啊。” 为了在北京“有个自己的房子”,黄慧茹和丈夫踏上了买房之路。除了价格,现在这个小区的交通情况并不让她十分满意。“尽管这里距离地铁有段距离,但是地铁边的房子每平方米要比这里贵几千元。” 2008年开始,北京的房价开始飙升。有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房价上涨,使得购房者需求被转移至二三线城市或是大城市的郊区。“另一方面,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对开发商融资的限制,买不起市区土地的开发商将会把视线投向城市郊区”。

已经在北京工作了7年的苏颖,对这个过程深有体会。

苏颖始终记得2008年奥运前的一天,在西二旗地铁口的一幕。“那天,地铁口有很多人拿着小广告吆喝着‘沙河的房子,6000(元)一平’。我当时还跟身边的老公说,沙河在哪儿,听起来就很远,谁会在那儿买房子啊!谁能想,后来我自己买到了这里。” 2011年,苏颖还和别人合租着房子。眼看着房价在一天天地飞涨,房租也在飞涨。“房东把客厅改成了好几个小间,蟑螂满地爬,厕所超级脏??我们想,哪怕借钱,也要买(房)吧。”苏颖说。

北漂的体会 篇2

从圆明园到宋庄

在李放看来, 艺术家们的迁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他告诉记者, 这种由艺术家们自发聚集形成艺术村的形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他们因为一个梦想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 开始了北漂的艺术追逐。

“我的老师曾经和我谈过这一段, 准确地说是从1990年开始。”他的老师就是从圆明园艺术村走出来, 凭着《傻笑人》系列作品蜚声国内国际画坛的岳敏君。

当时的先锋艺术刚刚兴起, 一些像岳敏君、方力钧、杨少斌等如今声名显赫的艺术家, 那时候还是刚刚踏上寻梦之途的小愤青。他们把寻梦的起点设在了圆明园的福缘门村和圆明园村, 来自大江南北的300多位年轻人, 就在租住的农家院里畅谈艺术、净化理想, 生活自由而平淡。

但是, 好景不长, 1993年, 一起普通的治安事件打破了这里一贯的平淡。后来, 这件事情被定义为“文化事件”。1995年, 圆明园艺术村被取缔, 当年10月26日, 最后一位画家离开圆明园。

“当时的‘文化事件’只是一个噱头,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圆明园变地闹腾了。”李放肯定地说。

之后, 艺术家们便分布到了北京各个偏远的郊区。“按照当时的人数来看, 还是在宋庄落脚的多一点, 当时去其他区县的艺术家, 后来又陆续聚集到了宋庄。”在李放进入宋庄时, 这里已经聚集了大概1000多名艺术家。在入住宋庄之前, 他在草场地艺术区。现在, 因为政府用地规划工程的实施, 那里已是一片废墟。

不被承认的艺术区

事实上, 除了草场地, 围绕着宋庄的008、创意正阳、环铁等等在圈内被认为是“亚圣地”的艺术区, 都被拆除一空了。这些都源于2009年启动实施的“朝阳区26.2平方公里农村地区的土地储备计划”, 这个计划的拆除改造, 几乎涉及了北京80%以上的艺术区。

与未被拆除的798、宋庄这些政府设立的创意产业艺术区相比, 它们被拆除, 只是因为这些艺术区是艺术家自发的松散机构, 是不被承认的, 与当年的圆明园如出一辙。

李放告诉记者, 按照官方说法, 他们“是在农业用地上建设的艺术区, 都属于违章建筑”。所以, 之前与农户签订的租赁协议都不受法律保护。很多艺术家有这样的观念, 总想建了工作室, 最起码能用个四五年, 但是, 往往在两年, 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遭遇了拆迁, 最后, 连剩余的租金都拿不到, 而建工作室所花的费用更是分文补偿都没有。

艺术圈里画苍蝇最有名的杨三放, 从10公里外的工作区来到了哲亚艺术创作室, 在他们谈话中说起了关于宋庄小堡村的租房变化。

1995年左右, 有画家来到小堡村租房子, 问当地农民:

“有房子吗?”

“有, 别问了, 很贵的。”

“多少钱?”

“70块钱一个院子。”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据杨三放透露, 现在小堡村西街176号, 装修好的四合院, 一年租金要10万元。他去年在白庙村买的新院子, 花了8万元。但是后来发现, 不允许他在院子里盖房子。因此, 杨三放开始学习土地政策, 而花在追求艺术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很多。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 他很少拿起画笔了。因为, 吃住问题是生存的首要问题。他说, 受经济危机后时代的影响, 有的艺术家选择了离开宋庄, 当然也有新来宋庄发展的。

最后, 他用其代表作《苍蝇》来解释。人就像个苍蝇, 很容易被拍死, 其命运是相当渺小。另外自己要勤快地觅食, 有时在佳肴上, 有时在污垢上。作为人或者艺术家, 到底该如何发展, 诚然就是个无头苍蝇。

杨三放对艺术的追求是从未停止过的。为了画好苍蝇, 他曾对着狗屎拍苍蝇。有的同行戏称他“是生物学家而不是艺术家”。而现在, 他没有了足够的精力投入艺术中, 因为他要为生计和住所而挖苦心思。有一天, 他也可能逃离宋庄。

宋庄并非最好选择

“其实宋庄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相对比较合适。”在记者问道为什么选择在宋庄落脚时, 李放坦言。

在艺术家们的心目中, 他们的栖息地并不仅限于能够有便利的衣食住行。有更多的同类、更低廉的租地价格、更高的稳定系数、更适合于艺术创作的环境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在失去原有聚集地之后, 艺术家们并没有将798、酒场、一号地这些艺术区作为首选目标, 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城市印记太浓重, 没有了艺术区应有的创作环境。”而宋庄因为地处远郊,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更为自由。“在我们的心里, 高楼大厦是永远取代不了满墙涂鸦的。”

而且, 据统计, 如今, 宋庄登记在册的指标艺术家有近4000人, 这也成为吸引这些适合群居人们的必要条件。再加上相对低廉的房租, 使得艺术家们最终选择宋庄落脚。

然而, 在这些适合落脚的条件背后, 艺术家们心头也有一些隐忧一直挥之不去。

两年前, 宋庄卖房农民马海涛和画家李玉兰的纠纷就一直让李放在心里惦念。尽管最终法院判决马海涛赔偿李玉兰各项损失近28万元, 实际上, 李放依然觉得对于马玉兰来说, 这个判决是不公平的。

他援引了李玉兰在审理结束后对媒体陈述的内容:“如果我还想留在宋庄, 那租用这里的一亩地, 租期30年需要三四十万, 这个数目远远不够。”同时, 他又告诉记者“如果可以选择, 没有人愿意打官司!”

李放担心的是,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可能频繁地发生。

所以, 他现在所在的工作室, 合同都是一年一签, 甚至里面不做任何装修。

“到时候有什么问题, 随时可以走, 没有值得心疼的东西!”

宋庄从艺术区到产业园区?

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 艺术家马路曾递交了《建议北京市解决艺术家工作空间问题, 让北京成为全国艺术创作的中心》的提案。其中有叙述:希望北京市政府提供廉租艺术工作室, 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获得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让不那么财大气粗的、没那么商业化的艺术家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艺术创作环境, 不再被赶来赶去。也就是说, 艺术家们在渴求政府出面, 以期不让艺术家们流失。

但是, 在创造艺术与创造经济之间, 政府注重的往往是实体。换言之, 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 经济要重于艺术。

2008年, 国家就下达过支持文化创意园区、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要在文化产业方面引进市场机制。

按照李放的理解, 这就像工厂生产东西推向市场一样, 如果宋庄艺术家不尽快与市场接轨的话, 在以后的某一天, 它将被“宋庄产业园区”淘汰。

“果真如此, 我倒是希望宋庄能够一直保持现在的状态, 哪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 这已经成为我们在北京艺术创作最后的乌托邦了!”

北漂的体会 篇3

演话剧时相识相知

不在乎无房裸婚

来自加拿大的阳光女孩爱珍妮在中国生活了六年,刚到北京留学的时候她并不习惯,比如文化上的差异,生活上的不同,都让她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后来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她越来越喜欢中国,特別喜欢北京的胡同,毕业之后决定留在北京。爱珍妮现在的工作是一名外语老师,教孩子们英语和法语,除此之外,她还做演员,演过一些话剧和电视剧。一年前,爱珍妮和东北小伙儿赵铁刚结婚了,两人就是在演话剧的时候相识相知的。结婚时赵铁刚一无听有,可以说两人完全就是裸婚。没有房子,爱珍妮觉得没什么关系,“我嫁给了一个中国小伙子,可以跟他租房子。因为我一直没有打算在中国买房子,不着急,最主要是在加拿大买一个(房子)。”

一个爱胡同一个爱住楼房

婚后曾各住各的

现在爱珍妮和赵铁刚租住在东四十条。爱珍妮非常喜欢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胡同是北京特色的,不是最现代的东西,但是我觉得非常好看,我喜欢这种环境,我们国家没有这个,所以我爱上了胡同。”在胡同里她认识了好多的中国朋友,“我觉得北京已经是我的家了。”比起住胡同,赵铁刚更喜欢住楼房,他认为住楼房比较方便,住胡同不太方便,比如没有暖气、上厕所不方便。他们在这一点上也会经常发生一些矛盾,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婚后生活,他们结婚后并没有住在一起。对此,爱珍妮说:“我们结完婚之后有一段时间都是各住各的,我们不是故意的,情況就是这样子。我觉得分开住挺好的,又不会一辈子这样。我们本身挺独立的,不是两三个星期不见面,可能四天不见面,三四天就见面,那种感觉特别好,可以一直保持新鲜感。”

恋爱时自信不可能吵架

婚后因吃饭、杯垫都会争吵

因为文化上的差异,爱珍妮和赵铁刚在结婚一年的时间里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比如:爱珍妮放杯子的时候会在下面垫一个垫子,但是赵铁刚就感觉没有必要,两人就会吵起来。他们还会经常因为做什么饭而争吵,爱珍妮比较喜欢吃西餐,赵铁刚喜欢吃中餐,因此每次做饭之前他们都会争吵不断。“有一次她陪我去游泳,游完泳之后她说饿了,想吃意大利面,我觉得面都是一样的,那我随便吃一碗面就OK了,吃中国的炸酱面不也一样吗?我们又会吵架。”赵铁刚说,“其实生活上的细节太多了,这只是一个小点,包括脏衣服,包括一些其他的事情。当初单身的时候自由惯了,我老说我需要自由,自由来自由去,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有足够自由的时候,反倒不自由了。当初我跟珍妮谈恋爱的时候吃饭聊天,我真的以为她是懂我的,我还特別自信地跟珍妮说,咱们以后不可能吵架的,珍妮那时候就给我一个微笑。回过头来我现在问她的时候,她说不可能不吵架,那是不可能的。”对于矛盾,赵铁刚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我们之间的解决方式就是给彼此空间,都冷静一下,让这个特别热的情绪冷却一下,这样一来对我们双方都特别好,对婚姻的保鲜度也特别高,这就是我的一个方法。”

泰国之旅矛盾重重

归来在机场险些“分手”

除了生活中会吵架,爱珍妮和赵铁刚单独出去旅行也会吵架。其中一次泰国之旅,更是从机场开始就有了矛盾,“我们去泰国苏梅岛那次太逗了,因为准备衣服之类的,第二天我感觉整个人是蒙的,直接去机场了。到了机场,人家一看我护照,再一看我人,说先生,你这个机票订的有点问题。我整个人是昏昏的,下意识地说不可能有什么事儿,结果她订票的时候把我的名字写倒了,赵铁刚变成赵刚铁了,只能到那儿再修改一下。其实也没那么难,但是你会很撮火,会很着急,我一着急的时候,一般情況下珍妮是我的双倍,她更着急。”

爱珍妮和赵铁刚正泰国的这次旅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吵架,赵铁刚认为在旅行之前必须做好详细的规划,甚至包括每日三餐要吃的饭菜,但是爱珍妮并不赞成赵铁刚的想法,她认为到了泰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我不是(放)开一点,那肯定不会好玩儿的。”这次旅行结束之后,在回来的机场,赵铁刚问了爱珍妮一句话,“我开玩笑似的跟她说,如果咱们没有结婚,或者这是咱们刚认识的旅行,回来了之后咱们还联系吗?她直接回答:那太不可能了!”

不细心不浪漫

但仍然是“最完美的礼物”

在爱珍妮看来,赵铁刚身上有一些缺点,“不太健康,睡得晚,起得晚,没有什么固定的吃饭时间,不太爱锻炼。我的生活方式挺规律的,如果上班的话就六点、六点半起床,如果我只是在我的公司工作的话,那就晚一点,因为我也不太喜欢早起来。”赵铁刚觉得自己并没有不锻炼,“其实我也锻炼,我每周都会游泳,晚睡晚起跟我长时间以来的习惯有关系,因为我主要是谈投资这块儿,所以有一些自由的空间,不像一些朝九晚五的人时间很固定。”

爱珍妮还认为赵铁刚非常不细心,不够浪漫,相反她比较细心,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都会专门飞到辽宁去看望公公婆婆,而且去年的时候,爱珍妮还专门为赵铁刚准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情人节礼物,在精心准备的照片背后,有着爱珍妮写下的感受:我就是喜欢你,一直要你陪我去购物逛街;你是我收到2014年最完美的圣诞节礼物……浓浓的爱与真情让赵铁刚非常感动。

虽然爱珍妮和赵铁刚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但他们彼此都深爱着对方,赵铁刚细心地照顾已经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两人会一起看看关于孕妇的书籍。由于爱珍妮非常想念远在加拿大的亲人,所以赵铁刚特意邀请她的家人来到北京,一个为了追求电影梦的“北漂”,一个加拿大的“洋北漂”,就这样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过着他们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关于北漂成功的故事 篇4

来到北京之后,我没有去找工作。绝对全职在租的房子里准备注会考试。我一次性报了六门,周一到周日,我看书听课没有间断过,那时候的日子有点清贫,但是还算充实。通过努力,那一年我过了4门,还算是非常幸运了。但是如果不听东奥的网课我想我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了4门成绩的肯定,我去应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从事审计助理的职务。接下来的2门,因为事务所到了考试期间可以请假备考,很顺利的也把最后2门考完了。关于综合考试,因为工作接触大量的实务也轻松过关了。

我当初看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3小时为一个时间段,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我觉得我基础不如一般人,所以更要努力。勤能补拙,这是真的。

来说说英语吧。你如果直接放弃,那你也不用考注会了,肯定考不过的。我英语基础也不好,但是每天坚持学3个小时,最后不是也过了吗?先从东奥单词班开始看,反复练习,知道了发音,能认识,慢慢扩展成到语法和句子。考试的时候学会抓关键词,能拿几分是几分啊。坚持就是胜利。

关于注会综合阶段考试。我想说注会专业六科考察的是知识的深度,但是综合不会要求你去算一个什么具体一整套的计算,但是要求的深度变成了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举个例子,专业阶段可能告诉你如何织布,那综合阶段就是要求你利用布料的各种材料组成精美的衣服。你是否能够这样去融会贯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于学习。我觉得网络课程这种形式最好。从真题入手更是最正确的选择,东奥这点创新就做的很好。其次教材也是很重要的。听老师讲一些重点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带着问题去看书做题,事半功倍。你甚至可以模拟自己就是老师,那你会如何去讲授这个知识点,这样一来学习就更深刻了。

要学会把握考试的重点。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重点难点听老师的指点,再去加深理解,就很好了。多跟同时在备考的同学交流吧,东奥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释放点。看看人家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也能拓宽自己的思维,即使调整,不要死记硬背答案。

北漂一族的成功人士6个 篇5

陆毅

陆毅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之前,就算得上是一个小童星了。所以说起自己当年上考场,陆毅表示:“我考上戏其实挺简单的,因为考官里很多就是我在上海儿艺时的老师,他们教了我四年,对我也比较了解,所以我一点都不紧张。当时老师给我出的题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好像就是让十几个人表演一下如果在饭店里,自己会怎么样?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表演真是很幼稚。”

北漂的体会 篇6

自白——一个小北漂的心路历程

我是生活真正的崇拜者。如果我无法够到它的脸,我会将我的吻贴到我够得到的任何地方。明白我的人,将不需要我进一步解释。——索尔·贝缕终于尘埃落定,我在这古老又浮华的紫禁城找到了一处容纳自己的舒适处所,拥有了可以完全养活自己且喜欢的两份小兼职和稳定的工作。期待自己有这一刻的生活,不晓得需要经历多久?或许是这不到十天北漂生涯的前三天一无所有、依无所依的受挫和之后四天的修改简历、学习写求职信、认清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的封封求职信简历被通知面试的完美收官;或许是自2月底考研落榜到此刻为止的五个月里,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份没有实现的梦想结局后的种种折腾;或许是自12年12月份确定自己要考研北大放弃一切与工作无关的机会时的执着,苦读无数本书、走过无数路、徘徊质疑过无数次的纠结;或许是四年来的不断坚持与积淀,读已经记不清多少书,听许多场讲座,看许多电影、纪录片、网易公开课和无数博客的积累,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努力参加各项自己感兴趣的校内外比赛和志愿者活动;或许是自高中以来就对自己模糊的人生理想的不断更正,对于文字的敏感与喜爱,对于书籍的那种渴望与执着;或许是自初中时语文老师就对我们要求做积累本开始,我对于阅读和文字就有了一种试图读尽的冲动与执着;或许是自出生以来经历的种种,父母的恩赐生命、爷爷奶奶姐姐家人的陪伴鼓励、身边每个帮助过自己的人、每一位老师、同学朋友而造就,现在的我,是你们每一个人影响教育帮助的,谢谢你们每个人,只因我的一切因你而成。生命终究是朴素温暖的,我们在与其遥遥对望时,只要不拒绝路过,无论要经历多少曲折艰辛,也请带上微笑与梦想前行。“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所有身边的人都为我默默付出你们的爱与关心,当我没有考到北大现代文学时,所有人都一样的鼓励与支持我继续,我也曾在3月初将自己所有的挫败与难过淹没在毕业论文创作中去,那是内心无比充实与安宁的日子,我花了五万字将自己试图研究透的课题用学术的思维与语言描述出来,当这篇论文成为导师的骄傲、得到院里熟悉教授的认可、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时,我得到了久违的成就感与学术领域的许多积累沉淀,那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与荣誉无关。当我选择回家考公务员并且没有认真准备却意外进入面试时,父母那我只在高考成绩出来时见到的异常欣喜让我选择了去参加银川市委宣传部的面试辅导班,在一个月内我一个人在银川遇到了许多人与事,如今虽已如烟,可与朋友们的情意在、那一个月通过训练与折腾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心,时常半夜失眠因为自己始终不愿意听从环境而只是想跟随自己的心,我也害怕回家进入体制内工作后自己将与心中追求的自由、梦想日渐疏远,因为在家准备面试的那一个月错过了太多毕业季应该与大学同学们相伴相惜的机会,这让我痛苦万分。也让我在最终一拖再拖的面试时间确定后精疲力竭,一个月内在银川-北京之间飞与赶,我永远记得当我在面试考场前等待的时间里内心都无比纠结,在我等了一天几近成为最后一个踏入考场的前一分钟,我还是选择了放弃,我没有尽力去答题、去按照平时训练的发挥。从考场出来瞬间,我就知道我肯定不再是公务员体制内的人,尽管我知道自己即将看到父母失望与难过的眼神、朋友们眼角的那份惋惜、大多数相信我肯定能进市委工作的人的错愕,也对不起自己那一个多月的辛苦、劳累、勤勉与挣扎,可我在那一刻竟无比轻松与快乐,我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我做了自己该做的选择。在结束了在银川逗留一个月的曲折旅程后我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贸大,终于赶上了毕业季的末班车,与挚友们一起去北京郊区集体毕业旅行的短暂时光、与大家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时的闪闪泪光、与全院老师同学一起毕业聚餐、目送一个又一个同学离开这所我们呆了四年之久的象牙塔,这个时候似乎所有朋友们都已尘埃落定,去英美留学的、继续在贸大、北大或北语读研的、已经开始上班前培训的同学们都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只有自己仅仅有一个进入大武口初中语文特岗教师的面试资格,而那时的自己,在偌大的紫禁城里已经依无所依。彷徨、迷茫充斥在每一天,回家参加完特岗的资格复审,了解了工作内容和工资,彻底放弃了回家工作的念头。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找到自己追求的在别人看来甚至有些虚无缥缈的梦想与自由,所以在家办好各种档案、户口关系后,我带着父母给的七千元“断奶费”,学长提供的一个豆瓣面试的救命稻草,来到了尽管呆了四年实际却无比陌生的北京。依旧记得在阴郁的银川火车站,自己拉着重重的行李箱,等待着前来送行的好闺蜜,内心充满释然却有害怕的感觉,因为我空有一腔热血,没有专业背景知识、没有实习和工作经验,甚至都没有真正去参加过工作面试,就这样把自己抛到了残酷的现实中来,我毅然决然得封死自己回故乡安逸工作的一切退路,有种逼自己走上梁山的决绝。火车开动,我知道前途未卜,可心里却毫不畏惧。酝酿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北漂,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在这里经历的十天,路痴的自己时常因为方向感错乱多走许多冤枉路;在豆瓣面试结束后的挫败更是让自己一个人在北京酷热的街头几近绝望,那种无家可归的无助与脆弱夹杂着暴晒下四处找不到清真饭馆的窘迫,我在那一刻终于明白北漂,真的不易。幸好那时还有高中好友在北京收留一下午的光阴,一起看了《后会无期》、吃了饭,否则真不知哪天该如何自我消解心中的失落与难过。也幸好那天晚上去看了现在所居住的温馨小家,外院两个学姐们的亲切与鼓励让我如同浮在无边的湖上找到的一叶浮萍,内心充满了欣喜与感恩,于是第二天再工作未果的情况下自己就搬了家。然后自己在朋友、学长和家人的鼓励下重新出发,我用了两个早晨认真的熟悉了找工作的流程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招聘信息,根据不同的公司与职位写了长长的求职信,修改了简历,然后便开始抱着忐忑的心情开始投递一封封简历,那心情大概就像初为父母的人放开刚刚会走路的婴孩,期待它顺利却又害怕摔倒,再无音讯。幸好安拉眷顾,让我的邮件不是石沉大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做好准备的工作面试就这样来了,而我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在学校、对生活、与这个世界的种种接触的思考,以真诚、真实甚至有点小失误的状态,与XX公司的HR聊得很投缘,也终于当场拿到了offer,那一刻自己居然那么的欣喜若狂,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这一刻的小成功是之前多少不易换取来的。后来一封封面试邀请函也纷至沓来,我却心有所属那家公司,因为喜欢这位HR的肯定,热爱这家公司的名字(因为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所图书馆的馆长,尽管这个网站是以优秀文章为主要内容,可终究是朝着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近了一步),安静、缓慢而细致的工作节奏都让我愿意将自己的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机会交给这里。后面又抱着试一试和锻炼自己的心态去了小米和《青年文摘》的面试,在不同的平台接触与认识了许多人,感受到这座大都市的魅力。至于很多朋友问起我,难道你不考研了吗?难道你要放弃你的北大学术梦了么?我想说我没有,我只是在当下找到养活自己并且可以发挥自己价值的一份工作,考研、读博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在社会里工作、生活,我会在适合自己的阶段继续深造,这条路不需要急躁与焦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便是我的自白,无论如何,我会脚踏实地,但也会仰望星空,清楚自己的心,拒绝迷失在浮躁与诱惑的路上,只做自己认为可以付出与得到自我的事。这座城市,拥有着别的城市无法相比的机会和公平,也让利益与权谋交织,存在太多物质、欲望和浮华,但更多的是梦想、青春与激情的火花。我信只要不欺岁月、不负自己,我可以真正的生活、快乐且充实。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说:“一个人成为了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我坚信自己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也在成长的路上。也真心希望每个身边的朋友,不要再去羡慕别人的幸福或成功,你终究也会拥有一切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在迷茫与困惑时问问自己的心,我最喜欢的青年偶像陈坤在《开讲啦》说:“人生路,莫慌张。”我想送给你们,以此共勉。午安,世界。

一个美国“北漂”的奋斗 篇7

那里有他的父母、弟弟和爷爷奶奶。在美国中部一座仅有5000人的小镇。他一直生活到29岁,从没离开过,未曾见识过美国东部的繁华、西部的浪漫。而立之年的他,第一次踏出家门,就是到中国的北京。他住在公益西桥,从7层的出租屋向北望去,是中国闪闪发光的政治中心。

他是无数普通美国人中的一个,他叫J,瘦高、短发,总穿着件松松垮垮的帆布外套,从背后看,真是没有丝毫洋派,就像北京大街上一个随时会和你擦身而过的年轻的“北漂”。但熟悉之后,你会发现他有点不一样,和大多数匆忙加迷茫的“北漂”相比,他的表情总是很平静,眼神却总是很执拗。

第一次见到J的时候,他开玩笑地说自己和那些有钱的“老外”不一样,在美国,他是一个“loser(失败者)”。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和弟弟在母亲的教育下修完了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在政府助学贷款的帮助下,他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上学时,他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里洗盘子、到超市当收银员;他的爷爷、奶奶相继得了帕金森症。但没有医疗保险,55岁的母亲只好放弃工作专门照顾二老。J毕业后,因为没上过好大学、好专业,也找不到什么薪酬优厚的工作,依然以洗盘子、当收银员为营生,一点一点地还那个跟工资相比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助学贷款。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专科学校的一位老师推荐他来中国教英语,他二话不说,踏上征程。这时的他一无所有,除了梦想。在北京将近两年的日子里。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同时兼好几份职。一次,他在一位美籍华裔老板开的英语补习学校做了将近一个学期,临期末时和老板吵了一架。正在气头上的老板不肯给他开工资,他就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坐了一夜,他说自己跟讨薪的民工没什么区别。

一次,J邀我和他一起去河北涞源,他长期资助着那儿的一个小女孩。我开玩笑问他:“你不把你那点讨薪得来的钱好好攒着还贷款?”他笑了:“你一提贷款,我就要心碎了。”

那天晚上,一片亮闪闪的星空下,一群年轻人在县城路边的小烤肉摊上喝酒,他一上来就给自己灌了两杯二锅头。不会几句中文的他,跟着同桌人一直喊“喝,喝,喝”,把大家都逗笑了。等人们渐渐散去,酒桌上越来越安静的时候,他轻轻地告诉我,他觉得那个小女孩的生活环境和自己小时候很像——一样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感到很自卑。他说自己的那点资助并不能从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家庭,他只是想让那个小女孩知道,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能长出顽强的小草,有一天,她也可以走得很远,做很多事。

在北京两年的积蓄,大部分都被他用来还上学时欠下的贷款了。不过每个月他都要留下点钱。计划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玩一趟“欧洲游”,去英国、法国、希腊、德国好好逛一圈,下周就启程。看都收拾了行囊,我相信他再也不是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他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着他的梦想。

上一篇:工程开工准备工作流程下一篇:四年级下册期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