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学校

2024-10-20

高等专科学校(共6篇)

高等专科学校 篇1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一、总则

1.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 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 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技术应用 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4.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 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5.本要点供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以 及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不含自学考试)参照实施。

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6.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制度。院(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协助院(校)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校)长会议或院(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7.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8.建立院(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1)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协调的工作关 系。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健全机构,配备得力人员,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2)系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工作,系可根据情况设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的具体工作。

9.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科技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否设置教研室由学校自主确定。不设教研室的,其教学工作可由系或其它组织形式实施。

10.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考察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三、教学计划管理

11.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学校自主制订。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

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13.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原则。

14.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修业年限;

(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5)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6)必要的说明。

15.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务处提出本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由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学校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16.教学计划的实施

(1)教务处编制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安排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

(2)系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

(3)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院(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四、教学运行管理

17.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课堂教学(包括实习、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二是以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订教学工作制度的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18.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学校要重视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是: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2)随着各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3)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5)教学大纲由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系校有关领导认定批准施行。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19.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

(1)认真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

(2)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

(3)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对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奖励。

(4)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20.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各院校要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1.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实行教、考分离。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精心安排考务工作,对考试作弊者,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试卷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工作。

22.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管理,课外作业的份量要适当,安排辅导答疑要适当。安排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

23.日常教学管理。学校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及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24.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学籍变动、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

25.学生注册制度的改革与管理。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

26.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与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7.教学档案管理。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

(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

(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

声像资料等;

(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

(5)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座谈会记录整理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

(7)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

(8)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

(9)教学工作评价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

(10)其他有必要立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28.要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职能。教研室应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组织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政治与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测评教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系要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9.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系(部)主任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

30.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1.认真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1)把好招生质量关,做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工作;

(2)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要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工作;

(3)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4)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

(5)实行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试卷和成绩分析,认真进行考试与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6)实行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

32.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学校可根据情况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3.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择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工作督导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督导,及时提供质量信息。

34.建立听课制度。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

35.组织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教学工作评估一般包括校、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与日常教学管理与

建设相结合,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

36.教学评估工作要和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教学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评聘和报酬挂钩。对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

37.建立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制度。对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六、师资队伍管理

38.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校要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9.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校自身的教学工作总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制定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优劣应作为教师聘任、晋职和提级的依据。

40.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41.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学校应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选配和培训。

42.学校应制订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七、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43.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设置专业,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注意优化专业结构,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44.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系列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学校要依据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防止各专业自成体系。地处一个城市的同类学校也可共建实训基地,还可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

45.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

46.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

47.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

注意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鼓励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要鼓励教师使用声像视听教材。

48.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注意学生的创业精神。要特别重视考风考纪的教育,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49.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上下功夫。

八、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

50.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学校要把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管理的一些重点课题进行理论研究。

51.加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之间教学管理和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九、非全日制及函授、广播电视教育的教学管理

52.上述要求同样适用于非全日制及函授、广播电视教育的教学管理。

高等专科学校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法律关系,程序

随着学生权利意识不断的增长, 高校学生处分问题引发了大量诉讼。200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专章的形式对学生的权利做了阐明。在实施的近四年时间里, 学生的相关权益有了明确而进一步的保护, 然后由于对学生处分权的认识不足, 对其权利的滥用、程序的缺失等问题再一次的成为社会的焦点。其谤因在于高校学生制度与公民受教育权的冲突, 其核心在于人们对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茫然性与盲目性。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冲突与权衡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规定了学校有权根据所列举的几种情形酌情给予学生相应处分, 这里的“情节严重”、“行为严重”、“后果严重”等等都属于高校在处分学生时的自由裁量权, 是在合法性的框架内与合理性相关的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满足积极行政的要求, 但如果完全任其自由行使而不受约束, 又极易被滥用而可能成为侵犯学生权利的根源。

2001年11月, 西南某高校学生张某与李某因在恋爱过程中发生性行为, 并导致女学生怀孕, 学校以“品质恶劣、道德败坏”、发生“不正当性行为”为由, 勒令将两学生退学。二人不服学校的处理决定, 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将母校告上法庭。2004年8月, 成都某高校两名大学生上晚自习时, 因在教室里亲吻拥抱, 同样地也被校方定性为“非法性行为”并被勒令退学。

对于这些学生所犯的错误, 是否就已经严重到非得勒令退学不可的地步了?面对多种可供斟酌的违纪处分措施, 学校是否只能作出勒令退学的唯一选择?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 既应当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将来,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当行为。更何况, 将因爱情发生性关系视为“品质恶劣、道德败坏”, 是用传统的性道德来审视现代男女关系。道德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当今社会发展呈多元趋势, 不同人对道德有不同的看法, 判断是否触犯道德底线的标准是一种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权益。相反地, 以道德名义揭露别人隐私的行为, 却恰恰被现代理论认为是不道德的。在高校对学生的惩戒与处罚是为了教育学生, 处分的措施应当与教育的目的性相适应, 仔细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能因小过而重罚, 罚过不相当, 责过失衡。 (1)

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

高等学校法律地位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是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关键性因素。对这一问题的模糊是导致高校教育纠纷案件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传统的高等学校采取“政校合一”的管理模式。古代的太学, 其掌管之责就由政府负责教育行政事务的长官——祭酒兼任,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近代的京师大学堂。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实行集中管理, 对高校直接控制, 高校只是政府机关的附庸。改革开放后, 1986年的《民法通则》初步确立了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1995年的《教育法》, 尤其是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颁布后, 高校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才正式得到认可。

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 国家举办和发展教育事业并对其进行管理、指导是国家行使教育权的重要表现。高等学校是依照公法而设立的公务法人, 是国家行政主体为了特定目标而设立的服务性机构, 具有一定的公权力和独立的管理机构及法律人格, 能够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但教育法也同时规定,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因而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 以民事法律关系为辅的特殊的法律关系。这是我国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形式。 (2)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设定及其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指高等学校依据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给予校内惩戒与制裁的权力。 (3) 高等学校对学生处分权的行使, 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我国的《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四款规定, 学校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 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力;《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一条中也规定, 高等学校有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 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法治社会要求任何一种权力行使的行为, 包括法人对其成员的管理行为都应当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应当遵循合法与公正合理的要求。具体来讲, 高校应当基于学生违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具体情况, 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选择合乎法定性要求的处分方式, 同时做到处分权行使的适度与合理性。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行使中的程序缺失与公正

长期以来, 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高校做出学生处分决定一般都要经过层层审批, 然而这只是履行行政手续。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意味着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以及事后权利救济。现有学生处分程序仅是一种行政审批性质的手续或一种权力的等级表达, 受处分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以及事后救济的程序性权利根本没有得到体现。

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 遵循法律的本质要求, 高等学校行使对学生处分权时, 在遵循公开、参与、公正、合理的原则基础上, 应符合以下程序要求: (1) 初查并上报有关部门。学生违纪, 其所在单位认为需处理时, 应初步核查事实, 并将初查有关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2) 通知本人并举行听证。学校应将有关情况通知拟处分学生本人, 对学生提出听证要求的, 应就此举行听证。 (3) 经认真研究讨论后形成最后处理意见, 并制作处分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受处分学生的自然情况、违纪事实、相关证据、处分的种类及法律依据、提起法律救济的方式、途径及期限等。 (4) 送达受处分学生本人。学校的处分决定应在做出决定的一定期限内送达到受处分学生本人, 并应告知相应的救济权利和渠道。 (4) 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时, 只有遵循严格而规范的法律程序规定, 才能保障该项权利的正确行使, 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J].行政法学研究, 1998, (1) .

[2]方铭琳.关于学校校规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6) .

[3]湛中乐.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高等专科学校 篇3

独立学院的崛起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性选择,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独立学院事实上承担着为国家扩充本科优质教育、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重任,承担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

近些年来,独立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方兴未艾,但在发展过程中被隐藏或忽略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开始逐渐显现:与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快速发展相比较,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的校园规划和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量的快速扩张带来了质的担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需要协调发展……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独立学院要想达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事求是地诠释独立学院的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

一基于SWOT分析法的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独立学院的举办人、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每个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社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又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机遇和挑战。独立学院该如何分析自身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呢?笔者由此对独立学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加以分析,并籍此找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道路。

1内部优势分析

我国独立学院多数都是由具有教育理念的民营企业家投资,由一批富有管理经验的普通高校退休校(院)长或资深教育专家任院长,形成了企业家与教育家的结合,资本与知识的结合,教育走向产业化的独特模式。

在办学理念上,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借鉴普通高校办学的成功经验,提出创新的办学教学管理理念。在管理体制上,独立学院的扁平化组织架构使其管理机制运作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它们办学机制灵活,普遍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作,办学效益高,发展较快。

申办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都享有良好的师资和品牌资源,是多年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了社会承认,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被社会认可的名牌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名校学风的熏陶和教学的培养,可以有效扩大人才的培养规模和人才的培养速度,为快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提供必需的支撑。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独立学院因按民办机制运营,非常注重与市场和社会的结合,学院的专业设置一般都是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结合母体学校的专业特长进行的,其前景主要是应用型,与公办大学错位发展。

独立学院可以借助资金优势聘请名校的名师、学者和专家,作为带动学校发展的龙头,带动和吸纳一部分中青年知识分子作为中坚力量,创造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氛和学术气氛,从而使更多的、自己培养的名师、专家脱颖而出。

2内部劣势分析

独立学院招收的是“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本科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就略差于普通院校的学生。

各民办高校一开始就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但都面临着很多现实困难: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离退休教师、年轻教师多,中年骨干教师少、专家学者型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较少。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问题:兼职教师比重过大,专职专任教师绝对数量偏少,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短期内难以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

由于创办过程中办学经费不足,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人员职称结构、实验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缓慢,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广泛应用,实验室开放难以实施,启发式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足等等因素,导致实践质量得不到保证。

教研项目少,经费不足;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承受着教学“质”与“量”的压力,科研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点还不够明确,教师对这一新教育模式研究不够。

3外在机会分析

在2003年以前,“名校办民校”只是在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以探索公办学校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为目的,在小范围内开展小规模的试点。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试办独立学院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1998年以来,一些地方试办的“二级学院”得到了肯定,并统一更名为“独立学院”。《意见》认为“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004年3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得到了肯定,并明确了具体操作办法。2008年4月公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更体现国家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高水平本科院校纷纷迈向科研型或研究型大学,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原行业部委院校在体制改革中划归地方主管后向综合性大学迈进,职业技术院校学制由三年向两年转变,出现了“高层次应用型”的真空,这是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独立学院的历史使命。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和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外在挑战分析

由于人们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认识,高额的学费和较低的招生分数导致很多家长认为独立学院就是“拿钱买文凭”的地方;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存在怀疑,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往往受到不公正对待,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加之独立学院本身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致使独立学院办学在社会上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

尽管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民、独、优”的优势,同时也有党和政府的积极扶持,但依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竞争压力。这压力不仅仅来自于数量可观,实力雄厚的公办高等院校,同时还来自于其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如高等学校网络学院、软件学院、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等。这些竞争,有生源的竞争、办学规模的竞争、师资的竞争等等,但最终还是教育质量的竞争。衡量教育质量的客观标准就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被社会所接受,是否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独立学院要想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率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二独立学院的科学定位

独立学院的科学定位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它是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定位内涵的特征,合理确定独立学院本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定位的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权,争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个连自己的定位都说不清楚的高等院校,其发展必定是盲目的,缺乏生命力的。民办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自己持久健康发展的空间,根据可操作性原则,科学地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正确定位,扬长避短,办出特色。

所谓科学定位关键是三点:一是要切合实际,满足市场需求;二是要有前瞻性;三是要反映出自身优势。独立学院必须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自己的优质品牌。

1整体目标定位

(1)独立学院定位应错位于母体大学

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是公办普通高校。其中不少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著名大学。这些名牌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多定位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的层面上。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无论是现有专任教师队伍,科研力量,还是其他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存量等都还十分有限,生源的质量和结构亦显著不同,因此,照搬母体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不现实的。从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来看,将独立学院定位于教学应用型,更为切合实际,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个性,要科学分析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找准自己的位置。

(2)坚定地走“教学应用型”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分需要高等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异军突起,并定位于教学应用型,不仅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定位于教学应用型,这是我国就业市场、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赋予独立学院的光荣使命。独立学院整体目标定位应错位于母体大学,坚定地走教学应用型发展之路。

2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介于学科性(或研究型)和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的目标之间,是符合社会分工和发展需要的。但是,独立学院培养目标转型的难点和关键点不仅仅在于理论的取舍,而在于实践中的创新,在于如何把培养目标具体化,转化为可执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把握好学科的系统性和职业导向性两者之间的宽度、厚度和技能培养实用度之间寻求新的、甚至是多样化的平衡点。

这类人才主要从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的指导、监测、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属于使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而必需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与管理工程师。

3学科专业定位

作为资源主要靠市场配置的独立学院,应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布局,制定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应当进行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如果独立学院所设置的只是一些低成本的“热门”或“短线”专业,则既容易造成今后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目前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定位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以足够的财力为根本,以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应用科研为动力,以造就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逐步构筑独立学院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

4服务区域定位

从试办独立学院的初衷看,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接受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本省或本地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定位的成功不在于市场领域和区域的大小,而在于将所分割的市场做大做强、做深做透。就教育市场规律而言,研究性的综合性大学因科研实力雄厚和培养人才的高端性,其服务区域定位往往是面向全国的,而独立学院则宜与本省、本地区建立良好的密切合作关系。以形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生长机制。

从战略的眼光看,能源经济仍将长期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以石油化工为品牌的独立学院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重新思考与定位,打造与能源协调发展富有竞争力的新型教育体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使用率和效益,提升学院和学科的整体水平。开展石油化工领域独立学院专题研究,在促进“整合”,形成“合力”,实现“联动”上花气力、下功夫,从而为石油化工业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5特色品牌定位

特色品牌定位必须以培养出的人才这一产品定位,它以学科专业定位为基础,突出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自觉地服务地方、基层、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和主战场,培养出“精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学习上顺手,工作上上手,市场上抢手,打出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来实现独立学院的特色战略和品牌战略,从而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打造学院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整体推进过程,它是由市场上的价值所决定的,它以许多文化性、技术性、制度性的东西为依托,是长期办学沉淀的结果。我们要坚持人才培养的“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四实特色。在学校的特色与品牌形成的过程中,取决于许多相关内容和制度的推广实施力度,至少包括根本价值取向和制度的执行两个方面,只有如此,特色与品牌的定位才具有完整的生命力。

三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四大战略

1“质量立校”战略

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竞争取胜的法宝,是立校之本。面对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竞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独立学院必须以学生为本,严谨治教,敦品励学,精心育人,加快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独立学院的质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必须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

(1)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做到六个坚持

独立学院应该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坚持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围绕教学工作而展开;坚持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做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学校各项改革的中心核心地位;坚持教学基本建设在学校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教学投入在学校各项经费安排中的优先地位;坚持董(理)事长、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持续关注教学工作。

(2)继续推进“质量工程”,坚持“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

在确立教学工作中心的基础上,应继续推进“质量工程”,坚持“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这就要正确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关系,有重点推进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提高能力、注意素质;突出特色、分流培养”的要求,大力推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独立学院还应设置教学奖,同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必须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运行监控,治理“教风、学风、考风”。

(3)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使高等学校在“量”的方面得到迅速扩张。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意义缺少正确的认识,社会短视行为加剧了对教育的冷漠态度,因而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传统的教育观念也在影响着高校教师,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也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上大学生又较为普遍的缺少学习主动性。受这些因素制约,大学教育中“质”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地摆到了人们面前。高等教育质量同样是涉及独立学院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改革封闭的僵化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创造出面向社会需要的开放的灵活的多样的模式,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出深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2“特色兴校”战略

近十年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办学结构趋同化现象暴露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独立学院必须确保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就必须要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要想保持办学特色,就应以创新为先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差异性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学科学位建设,达到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学科专业特色

独立学院要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形成特色学科。在学科建设上,独立学院应该坚持“有基础、高起点、少而精、有特色”的四原则,使学院的几个学科门类之间,实现相互依托,相互沟通,形成若干学科群,成为学院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

以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为例,学院的学科特色建设,要围绕一个主线(石油工程)、突出两个重点(石油开发、石油化工)、架构三个层次(石油石化主干学科、石油石化相关学科及石油石化外围学科)的思路基础上,按照完善一个体系(学科专业的内在体系),打造两个特色(石油石化学科特色,石油传统学科与高技术相融合的特色)。在学科专业上,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科专业特色主要集中体现在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有重点,才能有突破,分批建设重点专业。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实施分批次推进的发展策略。华瑞学院瞄准了自身一两个有特色的学科而发展,牢牢把握住了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同时也能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

(2)人才培养特色

办学特色其次表现在人才培养的特色,独立学院应该通过不断地严抓“教风、学风、考风”,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四实特色”,即“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从而使毕业生受到市场的青睐。

3“管理强校”战略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Zimer说:“大学不应该是一个教师上课来,下课走的地方,而是更像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或者说是一个家庭”。因此,对于一所民办普通高校来说,如何发挥其组织功能至关重要。任何规范化发展的大学,单靠人力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组织力量来推动,依靠制度的力量来管理,进入一种高水平管理轨道之中。反之,就会自己葬送自己。所以独立学院要实施“管理强校”战略,全面进入高水平管理轨道,确保学院持续科学发展。

(1)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科学管理是艺术,科学管理出效益。高水平管理的特征体现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化。效益一方面靠“管”出来的;一方面靠干出来的。但是都离不开一个“谋”字,谋划得越深,工作效益就越高。

(2)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①切实贯彻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确保董事会的决策功能及决策科学。保证院长及主管院长的执行功能及管理实效。独立学院建立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决策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拓宽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有利于扩大学校的服务面和办学自主权。

②坚持独立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把关定向、保证监督、促进发展”的原则。独立学院的党组织要围绕学院发展的实际和特点,把党的工作有机地融合渗透到学院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

③机关是独立学院的中枢神经部位,在机关管理工作方面,独立学院应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做到机构精简高效,岗位责任明确,事有专人,人有专责,工作有目标,考核有依据,实现规范管理。整个机关工作紧张有序,充分发挥了机关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④在教职工管理方面,独立学院不应受传统用人模式的束缚,要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实行教师聘任制,全员聘任合同制。教师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约式管理。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考核,绩效挂钩,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实行目标管理。

⑤在学生管理方面,独立学院要以生为本,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就业指导为主线。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实行目标管理。

⑥在后勤管理上,首先是确保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关,各岗位进人严格实行“准入制”。其次是建立健全各岗位责任制,以岗定人,人人有责。实行职责挂钩,奖惩分明。为全院师生员工创造一个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4“诚信名校”战略

创造受社会普遍认可的“民办名校”的关键在于“诚信”,而要打造一个品牌需要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无数默默的奉献,洒下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以“真诚”培育梓梓学子,以“信誉”回报家长和社会,用千千万万家长和学生的口碑铸就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诚信”的力量也会带给学院丰厚的回报。所以独立学院应该尽早规划“诚信名校”战略,将开展“诚信工程”的意识时刻牢记心头。

独立学院要以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形式规范教学活动,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形成良好校园文化。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是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形式,并对良好教风的倡导,使全体教师务必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严师出高徒”,这些都表明,在相当程度上,学风取决于教风。因此,必须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以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以教师的良好形象影响学生,以教师的渊博知识激励学生,以教师的真诚态度感化学生。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以真诚对待每个同学,“以诚取信,以信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这种“真诚”的形象写照。

虽然独立学院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扬长避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诚信名校”四大发展战略,实现独立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转变,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创业办学之路,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能够屹立于中国高等教育院校之林。

参 考 文 献

[1]皱俊强,等.基于SWOT分析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选择[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4).

[2]杨毅.关于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3]金秋萍.论独立学院的科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1).

[4]杨学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学校事业的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

高等专科学校 篇4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1、按教育部、有关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规定、程序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体制进行录取。坚持“志愿优先、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自觉接受纪检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2录取中的照顾政策按国家和省(区、市)的规定执行。

3、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到低录取,录满为止。

4、对加分投档考生的处理:凡按政策规定加分投档考生按加分后的投档分数对待。

5、对进档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按考生志愿确定专业,并根据各专业上线人数,确定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对填报服从专业调配者作适当调整。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高等专科学校 篇5

1 化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差, 厌学情绪重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文理生兼收, 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尤其对文科生来说, 化学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 学习时往往带有抵触情绪[2]。另外, 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 学习方式不能适时转变, 而课程骤然增多、课堂容量大幅增加、难度跨越加大、进度变快等都引起了他们“消化不良”, 甚至“因噎废食”。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化学课同医学专业课的联系, 只把化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学习, 未发现医学专业课中处处存在化学的“影子”, 因而缺乏学习兴趣, 表现出应付及被动的学习状态, 从而忽视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3]。

1.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慢

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化学教学时数不断减少, 但教学内容又不断增加。在这一矛盾作用下, 教师面对不同教材, 不同学生, 往往不能适时改变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大部分化学教师专业知识扎实, 但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 授课时缺少生动、具体的医学实例, 讲解空洞、乏味, 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4]。另外, 教师也面临做科研、晋升职称等压力, 因而教学方法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慢。

1.3 化学实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医学院校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把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掌握书本知识的辅助教学环节, 使得实验内容的安排以验证书本描述现象、机理为主, 而不考虑实验教学本身的教学规律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学生按照课本“照方抓药”, 导致实验课预习不充分、实践操作能力差, 使化学实验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5]。

2 对策

2.1 调整教学内容, 降低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卢姆说, 对一门学科的兴趣, 既是掌握该学科的原因, 又是掌握该学科的结果。化学学习难度过大, 很容易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习医学的兴趣[6]。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需求, 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 酌情讲授教材内容, 适当删减, 做到详略得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化学与医学相结合。如在讲解酸碱平衡时, 可以呼吸性碱中毒为例进行讨论,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是医学的基础, 医学进步离不开化学发展, 医学生需有扎实的化学基础。

2.2 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为主, 多种教学法并用。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因此,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才能使其能动地发展、完善自己。

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 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 能记忆2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 能记忆65%的内容[7]。因此, 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图、形、声并茂的特点, 结合板书, 对抽象知识进行讲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电子云、共价键的形成等。

2.3 改革实验教学

教师设计实验内容时, 应删除、修改内容陈旧的实验。如在配位滴定法的实验中, 将水中总硬度的测定改为测定市售补钙剂中的钙含量的测定, 这样既贴近生活, 又可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指导实验时, 对于验证型实验, 要认真讲解、规范演示,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对应用型实验, 应大胆放手, 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对于不合理处给予批评、指正, 帮助学生最终完成实验。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

参考文献

[1]王欣.谢冰.高职医学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9) :19.

[2]李智, 邱高会.文科护生学习医用化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 2009 (16) :29~30.

[3]邹明静, 李刚, 王英玲, 等.医学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2) :91~92.

[4]高吉仁.高职医学院校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5) :45~46.

[5]李建荣.浅谈职业卫生学校化学教学困惑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7) :105~106.

[6]Barr D A, John Matsui, Wanat S F, et al.Chemistry courses as the turn-ing point for premedical students[J].Adv in Health Sci Educ, 2010 (15) :45~54.

[7]霍群.从重点课程向精品课程迈进的几点思索[J].高教论坛, 2005 (3) :84.

高等专科学校 篇6

【关键词】教务管理主要任务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76-01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师范类的高校更是培养师资的主要院校,学生走出校门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所以,师范院校的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近些年高校的扩招,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让学生在就业上和本科的学生具有同样的竞争力,教学管理就成了把好人才关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教学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而教务管理正是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师范专科学校的基层教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一)主要任务

1、教学管理

主要包括对教学计划的运行,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学之类的评价等。在日常教学中对各学科教学的组织、指导、调控、协调等,这些都由教务管理人员完成。

2、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学校的生存条件。教务工作能在教师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评价、青年教师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

(二)主要内容

1、课程管理

高校课程设置关乎社会发展与学生的需求,体现着学校本身的教育特色。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督等无不以课程为核心。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就要通过课程进行实施。另外,排课表也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着眼于全校各方面周密考虑。

2、考试管理

考试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的考试专业性强、任务量大、间隔时间长、要求高、责任大。比如对试卷的管理,考试卷的样式、要求、批改、装订、保存等都进行了统一要求。而且还要相关教师签字确认,进行责任认定。考试中要认真组织监考。考试后组织批卷、上成绩、试卷分析等,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3、教材管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选用并建设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开展教学改革的保障。

4、一般事务性管理

教务干事每天做的都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如检查整理教学文件,安排组织系内的教学活动,接待上级部门领导的检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学生上课、考试及成绩的评定等等。在细小而大量的工作中体现着自身的价值。

二、具体教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沒有受过专业的理论培训。

2、基层教务管理的工作多而繁杂、琐碎,而人员配备少。

3、教务管理的条件设施差,不能适应高校教学的要求和发展

三、提升工作素质,强化服务意识

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提高服务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教务管理向信息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使教务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

2、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质量

教务工作繁琐、复杂,各类数据浩如烟海,而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半点差错,这就更需要有任务明确、层次清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3、人性化的管理,鼓励创新,提升服务意识

目前,从事教务管理的人员多是青年教师,他们从事教务管理的工作时间不长,各种因素可能造成工作中产生厌烦、心焦的情绪,因此,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多鼓励,多给机会改正错误。另外,教务管理人员要善于学习,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把这些工作常规化。比如,建立信息员制度,经常进行专项检查,及时与相关教师沟通等。

教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的特点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务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教务管理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专科层次的院校中,只有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管理模式,才能确保高校教学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上一篇:政协视察工作下一篇:李玲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