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指导

2024-08-08

幼儿绘画指导(精选8篇)

幼儿绘画指导 篇1

小班幼儿绘画初期指导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在绘画作业时,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画不来”,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幼儿因为画的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克服幼儿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我从培养兴趣入手,促进幼儿技能发展。

首先激发幼儿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而应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呢?

一是画自己喜欢的。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些什么,这样容易使幼儿失去画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诱发,爱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同时要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还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的自由涂画,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是随时表扬幼儿“不错,画的真有趣”。这种话来肯定幼儿的创作成果,让幼儿知道他们的作品是被接受和尊重的。在这样的鼓励下,幼儿会体验到成功感,并对绘画充满信心。

三是和幼儿一起来“游戏 ”。对他们来说,绘画是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感的一种游戏。这个年龄的幼儿,他们的小肌肉群还不够发达,注意及兴趣也很容易转移,若试图灌输绘画知识和技能,不仅会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且易使幼儿画出同一模式的概念画来。

小二班

2008年8月

幼儿绘画指导 篇2

关键词:中班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绘画是指幼儿运用工具在纸等材料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 表现出可视的平面形象的活动。中班幼儿在小班绘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认识以手指活动为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掌握其使用方法, 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12种颜色, 辨识同种色的深浅, 帮助他们学习用与物体相似的颜色作画, 使他们注意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如何正确指导中班幼儿的绘画, 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中班幼儿绘画目标的基础上, 了解中班幼儿绘画的特点、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绘画, 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中班幼儿画画时, 已能区分地面和天空了, 他们把所有属于天上的东西都画在纸的上方排成一条直线, 如鸟、云、太阳、飞机等, 并把树、房子、人、车、花草都画在纸的下方, 也排成一条直线, 由于孩子不懂透视原理, 他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物体。如画三轮车时, 实际生活中有一个轮子从正面是看不见的, 但孩子却一定把它画出来, 并以为这样才是对的。孩子还常常把人物画成与水平地面相垂直的, 如果地面变换了方向, 人也随之变换。另一种最常见的画法是透明式的画法, 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房子, 房子四周是墙, 可是他把房子里面在看电视人物也画了出来。孩子在画人的脸时常常喜欢画正面, 而不喜欢画侧面。

绘画虽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 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使孩子们得到满足, 但是教师决不能过早的期望孩子们成为画家, 而应当通过绘画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正确指导中班幼儿绘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肩平, 背直, 头正, 两脚平放, 身体稍向前倾, 眼睛距离纸面25厘米远, 胸部与桌子之间要留一拳空隙。画画时左手按纸, 右手拿笔, 此时还要注意教室的光线要亮, 画画时间不要太长, 以保护孩子的视力。

2.平时应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比如活泼可爱的动物、树木花草、房屋物品等,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来概括物体的形状特征。例如桌子为圆形或正方形等, 鸡蛋是椭圆形, 人头部是圆形, 身体为长方形等, 概括出图形就容易作画了。

3.绘画以较厚的16开纸为宜。纸太小了, 不利于幼儿的发挥。要求画面要整洁, 比例要适当。

4.教师要多给孩子勇气, 要多表扬, 多鼓励。中班的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思维能力较差, 他画的画有些不合理, 这是正常的, 教师绝不要责备他, 反而要多鼓励表扬。对于教师的赞扬, 幼儿会获得很大的满足, 不过教师要注意赞扬的语言要具体, 不要笼统的说“你画的真好!”而应说“xx小朋友, 你这幅画画面很整洁, 真不错!”、“你今天画的房子比较大, 颜色也涂的很显眼!”等等。这样幼儿知道他们哪儿画的好了, 就会把优点坚持下去, 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5.按时保存孩子的作品, 经常展览优秀作品。

幼儿绘画指导 篇3

【关键词】幼儿;绘画心理特点;年龄阶段;教学策略

一、前言

研究者曾在少年宫的一个美术兴趣班中担任美术教师,这个机会使研究者可以接触到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观摩有经验老师的教学,研究者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以往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画好画像,反而忽视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只有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以下就是研究者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案例的分析及策略。

二、幼儿绘画阶段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小班初期绘画活动:“小鱼吐泡泡”

年龄段:3-4岁

所处绘画阶段:涂鸦期

研究者以游戏的口吻请小朋友画“小鱼吐泡泡”,并在纸上画出一些彩色圆圈表示泡泡,有的幼儿拿着笔在纸上慢慢挪动,高兴地体验着横七竖八的线条,而有的幼儿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抹全然没有圈样的泡泡,还有些幼儿学研究者的样子拿出许多彩色的笔,但却把笔帽都拿下来,笔和笔帽摊一桌子,摆弄起来。

分析:

1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目的性较弱,技能不完善.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大都在3-4岁左右,绘画的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尚处在涂鸦期,所谓涂鸦是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协调发展的产物,这一行为在小班幼年龄段出现的尤为密集。

2 小班幼儿小肌肉发展较弱,协调能力较差

案例中的幼儿,他们“高兴的体验着横七竖八的线条”主要是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和快乐。不论涂鸦图画的出现是否有意,一旦出现,幼儿就会因此而感到骄傲。

案例二:中班想象画“我设计的未来飞机”

年龄段:4-5岁

所处绘画阶段:象征期

研究者组织了一次中班想象画活动,内容是“我设计的未来飞机”。研究者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幼儿能大胆的想象未来飞机的样子并能够进行细致的表现。二是幼儿乐于与他人分享作品感受创造的快乐。

分析:

1 中班幼儿逐渐产生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体现在绘画内容的喜好上

中班幼儿大约4-5岁,有了初步的手眼协调的能力,能将简单的图形与事物联系起来,绘画水平进入了象征期。教师在设计绘画活动时就要更加注意得到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了。

2 中班幼儿开始产生个人喜好,以个人兴趣为主。

案例中的两个幼儿行为的产生还源于对研究者布置的命题不感兴趣,兴趣就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3 中班幼儿常以无意想象为主,易受情绪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者发现目标中设置的“细致表现未来飞机的样子”在此年龄段的幼儿是无法达到,也不太符合幼儿的特点。

案例三:大班绘画活动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

年龄5-6岁

所处绘画阶段:图式期

绘画活动之后研究者让幼儿之间进行同伴作品的交流,全全(男生5岁半)拿着自己的画开心的走到小雨(女生6岁)的身边,问“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是大鸟!”“不对”“是飞机”“不对再猜”小雨又说道:“那是飞船”,刚才还开心的全全听后立刻就不开心了,说了一句“又不对”就拿着画走了。

分析:

1 大班幼儿绘画目的性增强,具有一定逻辑性

5-6岁的大班幼儿,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完善,绘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绘画形象也日趋完整,绘画水平也进入了图式期

2 大班幼儿有意想象为主,注重物体的形象性

5、6岁的幼儿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经有明显的发展。活动之前已经具有明确的主题,而且整个行动能够有秩序地按计划进行。

三、对幼儿绘画阶段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只有采取符合幼儿绘画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的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是研究者根据案例所分析出的各个阶段幼儿绘画的教学策略。

(一)涂鸦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尊重幼儿发展规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对于处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特别是杂乱线和单一线的发展水平阶段。作为老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成长的规律,无须建议任何题材内容,只要让幼儿自由的绘画,但多多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2 满足幼儿表达愿望,打下正式绘画基础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涂鸦,并了解他们涂鸦内容,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允许幼儿边说边画,满足各种形式的表达愿望。

3提供幼儿适当材料,增加多样绘画形式

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为涂鸦期幼儿准备的绘画材料也很有讲究。不仅要让幼儿抓握方便,容易操作,使用流畅,而且还要满足他们对操作材料的需要。

(二)象征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绘画内容

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要尽量的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兴趣以及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比如说以上的”飞机”可以换成“研究者设计的未来房子”。

2幼儿交流确立主题,教师采取个别指导

在想象画主题的确立上,教师可以在幼儿动手绘画之前通过谈话讨论鼓励幼儿自己确立,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画,此时幼儿的思维往往会更加的活跃。

3给予幼儿宽松环境,采取个性化手段保护

对于自尊心强的幼儿教师要格外的重视,不要忽视他们也不要过多的给予关注,要给他们宽松的创作环境,尊重他们的隐私。当这类幼儿遇到问题时,尽量要闭开集体进行个别交流,采取个性化的手段保护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图式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增加绘画教学情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作为教师,不论是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还是进行自然景物,大师名画的欣赏活动,都要鼓励幼儿的想象和表达。比如看到远处一座座群山要鼓励幼儿“它们都象什么啊”同时还要增加增加一定的情节的比例,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和环境。

2采取适当评价方式,幼儿体会创新乐趣

作为老师要把握住活动后对幼儿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像或不像的评价标准,多给予给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机会,转移幼儿对具体形象的关注。在孩子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可能是大风或乌云,月亮可能是红色的,太阳也可能是黑色的,只要孩子能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解释,哪怕幼稚可笑也没什么,只要孩子能在绘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作为老师应该尊循幼儿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式期的规律,教师只有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很好地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幼儿通过绘画过程感到放松,使他们的情感和压力得到宣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水平,要把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原则在指导幼儿绘画活动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潘庆戎 白丽辉主编《幼儿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版

[2]孔起英 主编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3]皮连生 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3版

[4]刘金花 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2版

[5](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版

[6]牛艳丽《从幼儿绘画过程看幼儿的学习方式》[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9(5)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篇4

一、幼儿绘画的含义及意义

(一)含义

幼儿绘画是指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绘画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说来,孩子的绘画往往早期就有显露,表现为对颜色的敏感,喜欢涂抹,能分辨线条曲直、方圆以及物体大小。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强,观察事物比较全面细致、准确,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写字、画画。

(二)意义

幼儿是绘画教育的对象,是绘画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绘画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绘画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促进右脑的发育。

绘画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画“金鱼”,幼儿先画圆形的头,再画半圆形的身体、最后画上三角形的尾巴,画的时候必须紧靠在一起,最后画上嘴和眼睛,再涂上颜色,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一条美丽的金鱼。经常这样锻炼幼儿,可以促进幼儿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绘画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具有丰富感情和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

3、绘画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幼儿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幼儿的诗,但等他稍长大了,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这段话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幼儿才能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

4、绘画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哇哇落地之时,犹如一张白纸,涂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家长、老师的责任重大。教育是个很大的范畴,绘画教育虽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不可分割,至关重要。与其他教育相比较,绘画教育这一过程。它的独特功能表现为:通过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正是在进行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这样说:绘画教育 “潜移默化”的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无声,儿童就是在这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了。

5、绘画教育能够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绘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会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能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在绘画创造的活动中,生活对他们来讲是亲切而有趣的,这种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兴奋,令他们向往,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往往会令他们感到惊喜并渴望通过美丽的图画描绘自己的未来。

二、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也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更高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严重的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童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犷,分别表现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 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像非像;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这一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引导幼儿身心、意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绘画教学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小班: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中班: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大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好多家长朋友认为绘画教育只仅仅是让幼儿画画,于是乎:“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找个地方约束他们,省得在外打闹出危险”„„孩子被送到了兴趣班学画画,家长们成了“主宰者”,到了兴趣班、包括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成了“主宰者”,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一张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很少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先前经验的激活与迁移,她们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摒弃了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会有许多枯燥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幼儿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谁画得像,谁画得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忽视他们的情感需要与主观体验,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表现为以下面三个方面:

(一)要重视幼儿的“心灵感悟”,采用多种绘画形式,让幼儿自由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通过手的动作将眼睛所见的引起内心冲动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幼儿的涂抹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习中,我和指导教师一起组织了一次中班幼儿的春游写生活动,在目的地我们先组织幼儿先对周围的景致景物作详细的观察比较,再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闻闻花香,摸摸枝条,抱抱枝干,在充分的观察讨论、嬉戏娱乐后,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自己的心情画下来,那次写生活动的效果特好,画面丰富且少有雷同。在幼儿讲述画面的内容时,幼儿更是踊跃发言,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了鲜活的生活体验,幼儿表现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表现形式上,教师也应采用各种形式,不要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的绘画,不要采用固定不变的示范讲解模式,其实诸如刮画、彩墨画、手印画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段,可采用写生、实物临摹、示范讲解等形式,手段为内容服务,只要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就好。

(二)要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使幼儿乐在其中。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注重真正乐趣的获得,教师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至始自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教师要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要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

1、不要墨守常规,每一次活动都以上课的形式进行,讲究过程的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看似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但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从中得到愉悦就不得而知了,幼儿绘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2、组织活动时,不要太注重结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过程体验,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比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我们在引导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用线条勾画之外,还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幼儿被激起的积极情感成为绘画的一种动力。

3、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要不时纠错、在结束环节则令还没完成作品的幼儿去听去看老师选出的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讲评内容,其实事实情况又有多少人在看在听呢,他们有的心不在焉,有的意犹未尽,教师的纠错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教师对少部分作品的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些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要强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读懂幼儿的作品,走进幼儿的心灵。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着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传统评价只重视结果,注重对幼儿最终作品给予评价,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是不能读懂幼儿作品的。这种不能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作品的做法,不能对幼儿独特思维予以肯定的做法极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评价幼儿的作品我认为合适的做法是:

1、遵循发展规律。幼儿绘画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的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注重激励保护。由于幼儿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幼儿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建设方案 篇5

一、课程目标

1、课程能力目标

通过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2、课程知识目标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二、课程建设原则

本课程整体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儿童为主体的“有效课程”

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完成课程,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度。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在对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之前,首先是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现代幼教行业的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实际状况。然后对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根据以上分析,进而确定本课程主要为哪些职业岗位服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和能力模块,确保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并切实可行。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在对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在确定总体能力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10个能力模块,根据能力目标的需求确定相应的课程知识目标。

3.以能力模块为核心的原则

在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力模块,本课程分为10个教学模块。这种教学能力模块结构的设计突出了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思想。这种模块结构思路有利于学生对幼教的认识有一个整体认识。

4.以项目驱动为原则

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了中职教育的特点,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与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的通过实施一个个项目来实现的。在本课程整体设计中,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以项目驱动为原则,设计了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子项目,而每个项目的完成则是通过众多的训练素材展开训练实现,整个课程的教学都是以项目来驱动的,让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同时,在课程考核中,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实时考察,以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判。

5.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会用”为度

在本课程整体设计中,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知识目标服务于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以“必需、够用、会用”为度。

三、课程建设思路

(一)找准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1、培养具有良好美术素养的幼儿师范生是课程的核心目标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幼师教学大纲确立了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四方面内容互动的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教学思想。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并用艺术魅力感染幼儿的心灵,用奇思妙想的创作手法开发幼儿的心智,从而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审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由此也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会画几幅画,做几样手工,而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审美感受等。它强调美术文化的学习,情感教育体验,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2、掌握幼儿园需要的美术技能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条件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园开展的大部分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玩教具制作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因此,幼师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的需要,改变过去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降低美术专业标准的难度和深度,达到“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即可,让教学更靠近职业,靠近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具有幼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经过优化调整分为十个模块,66学时的教学,分布在第一学期34学时,第二学期32学时。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幼儿园教学需求挂钩,制定新的课程结构,如第一学期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基础,第二学期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多彩的美术形式,学习新材料和技法,为将来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游戏活动奠定基础。通过一年的艺术熏陶来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1、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

现今的职业学校一般每周只有两节绘画课,要想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素描造型能力,不要说学习一年,即使学习两年,也很难与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要求相一致,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强调结构素描,减弱复杂的明暗关系,以线塑形,加强线描写生,儿童玩具、各种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描绘的对象。其次,应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美汲取灵感,加强装饰色彩,减弱写生色彩教学。漂亮的包装袋、色彩搭配和谐的时装、精美的图册、时尚的装饰品,都是学生学习、鉴赏色彩搭配的对象。第三,应结合幼师的专业特点渗人卡通画的临摹和设计,如可爱的米老鼠、滑稽的唐老鸭。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各种卡通形象创编绘制童话故事,如三只小猪、龟免赛跑等,这有助于实现素描教学的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巩固和延伸相关的美术技能。

2、将体现个性化设计创意的绘画教学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教师应深入幼儿园调查研究,结合幼儿园实际需要开设一些设计课,如《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宣传版面设计》《幼儿园整体VI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自然物、废旧物在幼儿园环创中的运用》等课程,并将课程的实践操作与幼儿园具体需求联系起来,如为幼儿园设计园标、园旗、园服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制作,并使用环保材料加工成玩教具范本,定向提供给所需的幼儿园。这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园的教育需求。

3、在手工教学中不断挖掘新材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支废弃的牙刷能做什么?河边捡来的一块鹅卵石又可以做什么?如何让这些无价值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在手工课教学中,除保持传统工艺纸工、泥工项目外,还需因地选择石头、木块、饮料瓶、包装袋、废旧纸箱、一次性餐盘等生活中的自然物、废旧物作为创作的材料。目前,介绍手工新材质新技法的书籍可谓品种繁多,我们应不断学习,将好的资源、好的创意纳人到课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传统的手工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4、开拓视野,鉴赏多彩的艺术风格,为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绘画形式种类繁多,层出不穷。通过本课程,可以让学生饱览各种美术风格,体会线描画的黑白韵律、油画棒画的艳丽饱满、水彩画的透明清澈、水粉画的亮丽、油画的厚实饱满、版画的奇妙肌理、中国画的笔墨情韵。熟悉这些绘画材料和形式,可以帮助师生提高美术鉴赏力,引领幼儿步人艺术的殿堂,并指导他们用各种材料和媒介去表达和探索。而瓜子、粮食、纸片、吸管等经过粘贴、剪折同样也能绘制成一张张生动的画。因此,教学中要扩大师生的美术视野,加强对儿童蜡棒画、儿童水笔画、儿童线描画、儿童版画、儿童水墨画、综合材料粘贴画等一些贴近幼儿的绘画手段和技法的了解和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变。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的美术教学指引了航向,教师应能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画画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做中玩、做中学的乐趣,为此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幼师学校应不断创新自己的美术教学,迅速适应这些儿童美术教育的新理念。

(三)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内外活动,扩展美术内涵,强化实践环节 面对绘画课时少,内容多的状况,学生用必修课、选修课、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四种形式来开展教学。兴趣小组是教师为一部分美术特长生拔高美术技能而专门组织的,他们通常有专项的活动时间,可以分为国画、水彩、油画、儿童插画等兴趣小组。这种兴趣小组能够打破年级界限,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美术社团是学生群体组织,以老带新的原则开展,有编织社团、POP手绘海报社团、生活美劳创意社团等。这四种教学形式交相呼应,全方位多层次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同时,还可以建立儿童美术实训室,利用专业的设施设备、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多彩的生活元素开展艺术实践课程,甚至可以每周邀请幼儿来体验儿童美术创意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幼儿绘画 篇6

关键词:幼儿;绘画;兴趣

绘画不但能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眼睛的观察性,同时还能刺激幼儿脑细胞的发育,增强大脑的灵敏性。因此,培养幼儿画画,并让孩子从小喜欢画画,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生 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常常看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是画画的料”,或自己不懂儿童画,还指责孩子画的不好、不像。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家长: 孩子的画是世间最生动的画,连毕加索都要像孩子们学习呢!因此,请不要束缚孩子的思想、手和脚,让他们大胆的画,慢慢地就会好起来的,但如果孩子不敢动笔 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因为自己喜欢画画,所以班上的孩子也都喜欢画画。每次,当我上完课问小朋友喜欢干什么时,他们总会异口同声的回答:画——画!所以对儿童画方面也略有一些感悟。

第一、利用各种形式,调动起孩子的绘画积极性非常重要。

孩 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差,如果不感兴趣就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画母鸡和小鸡宝宝,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两个小朋友在一旁低 头说着悄悄话,我灵机一动唱起了歌:“鸡妈妈呀数小鸡,一、二、三、四,五、六、七,少了一只小黑鸡,鸡妈妈呀真着急„„”,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也跟 着唱了起来。随后,我又利用故事的形式,一边讲故事一边带领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很快投入了绘画活动,圆满地完成了绘画任务。还有一次,画春姑娘,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不会画春姑娘的身体,”我就披上一块纱巾扮演春姑娘,孩子们看着我,一个个兴致勃勃,然后我再适当的引导,很快 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姿势的春姑娘,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我真是太高兴了!

所以,我经常在绘画活动中插入如:讲故事、唱儿歌、说歌谣等各种形式的内容,这样,即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又调动了孩子的绘画积极性,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非常关键。

孩 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进行实际操作。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先从简单的入手,如我教中班孩子们画画的时侯:接触的是太 阳、小树、小花、小兔、小猫等简单的景物和动物的造型,而到了大班再让孩子们接触复杂的人物画,孩子们就会感觉比较轻松,学习起来很有兴趣。反之,如果一 开始就给孩子非常难的造型和图案,孩子就会慢慢失去信心,有可能从此再也不喜欢画画了。所以绘画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我们 收获的不仅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自信和对画画的兴趣。

第三、多鼓励、多表扬幼儿,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

以 往我们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总是习惯让孩子们跟随我们一起画,并要求孩子画得和我们一样,如果不一样就不是好作品。这样做既束缚了孩子的思想,打击了孩子 绘画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不能按意愿表达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如:美术班里的丹丹非常喜欢画画,虽然,每次都把画面画的大大的、满满的,可仔细观察还是非常可爱、非常生动的。但有一次丹丹的妈妈来了,她指责孩子画的不像,涂的不匀,画面太乱,并拿其 他小朋友的画和丹丹的画比较,丹丹非常受挫,坐在那儿掉泪,我走过去对丹丹的妈妈说:“孩子进步了,画的有点像抽象派的画,非常生动。”并告诉她以后对孩 子的画要多鼓励,多表扬,同时适当指出不足,这样既爱护了孩子们的童心,也保护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美术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画画,见到我就 问:老师,下节课画什么呀? 第四、从实际出发,让孩子适当掌握一些绘画技能。

如 果我们每次在进行绘画活动时,都先研究一下,把重点和难掌握的绘画技能教一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学起来就会更容易、更得心应手了。例如:有一次画鲸鱼,孩 子们对鲸鱼的掌握感到并不难,但难的是画不出起伏的海水与身体连接的部分来,总是把他们分开,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先在课前引导孩子们画海水,画各种各 样的海水,并把实际的东西放进水里让孩子们观察,孩子们感受了水的波动,学会了海水的画法,之后再添画鲸鱼、帆船、海豚等就都不成问题了。还有各种各样的 树枝、树叶等等也都是这样完成的。我还适当给孩子们留一些课下的绘画作业,如练习画圆形、三角形、方形、虚线、波浪线等,让孩子们在游戏、闲暇中掌握一些 基本技能。

第五、引导幼儿欣赏各种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 儿通过互相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或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绘画水平。我经常让孩子们看网上的作品、同伴的作品以及各种展览时的绘 画作品,谈谈这幅画好,它为什么好?那幅画不好,它为什么不好?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评比、讨论,从而来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此提高绘画水平。

总 之,要让孩子喜欢绘画,应该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及时告诉孩子作品中的亮点,提起孩子作画的兴趣。本着求意、求趣的原则,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去 画。同时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愿每个孩子都能从无意识的涂鸦变成有意识的创作,真正得到绘画的乐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儿童!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篇7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们知道, 虽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有限, 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能力, 他们会将有限的经验进行超常规的组合, 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 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神奇的创造力。然而, “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 儿童美术短暂而炫丽, 失去珍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因此, 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孩子自我本能的一种活动, 而且还是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反映, 同时又是孩子表达情感、态度、创造力的手段。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然而, 在当前的幼儿园绘画教育实践中, 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如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老师讲、幼儿倾听, 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表现在教学结果方面, 往往是重视绘画的结果———作品, 而忽视让孩子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美感、创造, 将绘画活动功利化, 以绘画考级活动取代一所幼儿园绘画教育教学的质量, 甚至提高到素质教育水平的高度。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们往往会发现, 在一些看似生动的幼儿绘画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看到一些成人的笔迹;而一些所谓的幼儿绘画大赛似乎已经陷入了某种特定的模式而不能自拨。这些现象的产生, 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在观念上忽视了绘画这种教学形式对孩子在个性乃至全面发展方面独特的影响作用。

由此可见, 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 要将绘画活动作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确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的教育理念, 不要随意扼杀孩子的创造意识, 注重孩子通过绘画活动来认识事物, 促进智力的发展, 同时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

二、要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绘画内容

1.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只有当幼儿对学习对象有浓厚的兴趣时, 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才能进一步使其进行丰富的想象, 从而发展其创造力。《纲要》在艺术教育改革中强调“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 强调主动性, 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感兴趣的一般是他们周围所熟悉的事物, 如水果、蔬菜、小动物、家人、班上的小朋友、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 等等。作为教育者, 要以这些孩子所熟悉的事物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而假如教师让孩子一开始就画一些几何图形, 以让孩子接受正规绘画训练, 势必抑制孩子们学画的兴趣,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甚至会对学画失去信心, 产生厌恶感。

2. 选择能够给幼儿以想象空间的绘画命题

幼儿绘画注重想象、创造的特点决定了在决定绘画命题时必需将这个命题是否有利于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一依据, 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时, 往往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为幼儿选择诸如“未来的房子”“会变的饼干”“我喜欢的糖果”等命题, 这些命题虽然具有不确定性, 却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依据, 他们既不受具体某一事物的限制, 又不是凭空想象, 也不受是否对错和是否像与不像的局限, 极大地拓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 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展创造性绘画教学活动

1.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积极重构的活动, 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则有赖于我们成人的帮助与引导。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体现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更是如此。大自然和大社会中美丽的景物、美好的事物、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 感受生活, 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有一次, 外面飘起了雪花, 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 看到雪花的经历不是很多, 因此, 我当机立断, 中断了当时的教育活动, 而让孩子们走到户外, 与雪花来一个“亲密接触”:看一看, 雪花长什么样子, 是什么颜色;接一接雪花, 雪花变成了什么;尝一尝, 雪花是什么味道;学一学, 表现出雪花在天空里飘落时优美的舞姿;一起堆个小雪人, 和小朋友们交朋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孩子们对雪花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有了深厚的感情, 然后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 孩子们对绘画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画面内容丰富, 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组织作品讲评时, 孩子们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2. 适当运用范画

从幼儿园绘画教育目标来看, 绘画活动应当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画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 因此,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有好多老师习惯性地先出示教师的范画, 再一笔一画地进行讲解画法, 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自己的绘画活动, 结果便是三十几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 毫无创造性可言。长此以往, 还会造成幼儿对教师范画的依赖、绘画手法上的放不开和构图布局方面的固定模式, 从而抵制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应当承认, 范画对幼儿掌握绘画技能是有帮助的, 因此, 笔者认为, 首先, 是当幼儿绘画过程中出现难度较大的细节时可以适当使用范画, 以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其次, 是可以出示多幅不同风格的范画让幼儿欣赏, 以起到拓展幼儿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想象的作用;最后, 切不可以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范画是否相似作为评价幼儿作品好坏的标准。

3. 运用游戏的方法组织绘画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虽然绘画活动主要是一种动手操作的活动, 但同样可以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参与或完成这个活动,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中班绘画活动《有趣的饼干》中, 教师与幼儿每人都手拿一块圆圆的饼干, 让幼儿想象圆圆的饼干象什么?孩子会说出如“太阳”“镜子”“泡泡”“月饼”等物品;教师然后毫不犹豫地在饼干上咬了一口, 也要求幼儿也在饼干咬上一口, 然后又让幼儿进行自由想象, 现在的饼干的样子象什么?幼儿这时会想象出如“月亮”“叶子”“嘴巴”等物品。连续三四次的活动过程进行后, 直到饼干不见, 幼儿一边吃着饼干, 一边进行着自由的想象, 觉得新鲜刺激又好玩, 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 教师要求孩子将想象出来的各种形状画下来, 并互相连接起来, 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最后每个孩子都能画出一幅富有特色的画面。

4. 鼓励幼儿进行幼儿自由创作

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因此, 在组织绘画教学时, 首先, 是在绘画的内容上鼓励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要不断开阔幼儿的思路, 活跃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创造想象, 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 是在绘画的形式上, 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 从而使幼儿不受特定绘画手法的限制而进行自由大胆的表现。再次, 可以在作画的方式上有所变化, 如让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合作作画, 或是教师讲一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的后半部分, 这样的绘画形式为幼儿所感兴趣, 也使幼儿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5. 重视教师的巡视指导

教师的巡回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 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 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 教师的巡回指导是绘画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发现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 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 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 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 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 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6. 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获得快乐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 他们喜欢在毫无约束的氛围中, 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常常喜欢用画笔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在绘画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 还锻炼了动手的能力, 感到绘画既好玩又开心, 得到了最大的快乐。“喜欢”是想学的动力, “兴趣”是喜欢的升华, 从兴趣到乐趣是成功的必经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 就要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使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 在绘画中快乐成长, 而不是把孩子参加绘画大赛、绘画考级作为绘画教学的目标。

7. 组织幼儿进行“讲画”的活动, 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绘画作品进行表达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的最美好的映象, 是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这种体验和感受是成人所体验不到的。在绘画过程中, 他们有时会采用将有限的经验进行非常规的组合来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愿望, 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会表现出稚嫩、直白、大胆和神奇, 从而在很多时候并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 一幅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一篇作文, 一个故事, 因此, 如果不将它表达出来, 这篇作文或故事也许永远不为其他人所理解, 而如果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达, 则不仅可以让成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还可以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让他们表达作品所赋予的情感, 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

8. 利用艺术作品中审美要素互相贯通的特性开展创造性绘画教学活动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要素是指艺术作品中符合美的规律、能引起主体审美反映或美感体验的那些形象化特征。如文学作品中词汇的优美精巧、句式的整齐连贯、情节的起伏跌宕, 音乐作品中旋律的优美动听、节奏的抑扬顿挫、曲式的重复变化, 舞蹈艺术中动作的张驰有度, 美术作品中色彩的鲜艳夺目、线条的疏密有序、构图的对称均衡, 等等, 所有这些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艺术审美要素虽然依托的载体不同, 却能表达出相同的审美意境, 使人感受到相似的审美情感体验。如绘画中的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给人安全、温馨、宁静、纯真的感觉, 弯弯的曲线则给人以柔和、流动、委婉、轻盈、优雅的感觉, 这种感觉完全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或是舞蹈的动作来进行表现。所以, 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等不同的审美活动来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创造性绘画教育活动成为可能。如我们在大班开展了波洛克的印象画《会聚:第十号》的欣赏活动。由于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中并没有特定的人物形象, 有的只是由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组成的多种不确定的图案, 因此,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 教师将重点放在如何体验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要素上面, 如让幼儿用自由创作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这幅画面的色彩和线条、用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这幅画、用合适的音乐来匹配这幅作品等, 幼儿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来表达出对这幅画的感觉以后, 对这幅画的艺术特点有了最直观的体会。最后一个环节, 就是让幼儿运用各种绘画材料来创作自己的抽象画。在孩子进行自由创作的过程中, 孩子不受材料、形式、构图的局限, 每个人都创作出了自己的抽象画。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 孩子不仅对艺术的审美要素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而且使自己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评活动

当幼儿认真地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时, 总是希望老师能给予表扬, 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首先, 教师是要怀着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他们的小手还十分稚嫩, 画出来的线条不够流畅、完美;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所画的画面往往会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 不符合逻辑, 但这正是幼儿绘画作品的可爱之处, 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其次, 要会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评。如讲评要面向全体幼儿, 力争使每个幼儿感到其作品被其他人所认识、所欣赏的快乐, 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讲评时要将重点放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再次, 要运用多种讲评方式。如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评, 还要重视幼儿之间的互评, 要让幼儿人人参与, 积极发表看法, 集思广益,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或者可以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张贴或悬挂, 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上画了些什么内容,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从教师的正确儿童观、教育观的树立、绘画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讲评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 阐述了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陈铁桥.幼儿画创作开智法.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

[3]胡珮.真实的震撼——中国儿童美术的未来思考.美术, 2003, (6) .

[4]胡珮.根深蒂固——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美术, 2004, (6) .

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 篇8

【关键词】儿童绘画;涂鸦期

美國儿童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六个时期:2到4岁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称为“涂鸦期”。4到7岁称为“前图示期”。即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线条,渐渐涂鸦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进而出现象征符号表达意念。2岁-4 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儿童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满足儿童涂鸦期的需要,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要让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自由涂抹,享受“机能的快乐”,让儿童从涂鸦期,渐渐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给儿童创设涂鸦的环境准备。让涂鸦成为儿童的一种快乐游戏

两三岁的儿童处于“直接行动”思维阶段,而涂鸦只是作为一种动作、一种游戏,他们享受在纸上涂抹的快感,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获得乐趣。同时,涂鸦宣泄出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1.给孩子一面涂鸦墙、一个涂鸦工作区

在合适的地方给孩子准备一面涂鸦墙,在涂鸦墙上贴上宽宽的白纸,高度要和孩子的高度相仿,让可以自由在墙纸上涂鸦,涂满后再更换白纸。对于较小的孩子站着涂鸦远比趴着在纸上画,更自由,更有趣。

另外,孩子在活动室内创设了涂鸦工作区,让涂鸦工作区成为孩子的天地,尽情享受“涂鸦”的乐趣。

2.准备丰富的涂鸦材料:

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各种绘画材料,使其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乐意投入到玩色活动中去。而且,投放材料要注意适度,材料的种类、数量应按婴幼儿的活动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充。涂鸦材料:

各种颜料——水粉、水彩、水墨……

纸类——报纸、手工纸、彩色纸、广告纸、餐巾纸、皱纸……

笔类——油画棒、水彩笔、刷笔、……

玩具类——印章、车辆……

自然物——蔬菜瓜果、树枝、树叶……

生活用品——棉签、吸管、线、布条、梳子、勺子、各类瓶罐……

3.把世界级大师绘画作品挂在墙上让孩子欣赏:

美术欣赏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但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孩子既有审美的眼睛又有审美的耳朵,更有审美的大脑,能够运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各种事物。

比如像中国的水墨画,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作品《sleep》,荷兰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西班牙立体主义画派代表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法国印象派人物画家德加的芭蕾舞女、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舞蹈、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那些大师的艺术作品能够带给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与美的熏陶。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审美能力与感受,为日后绘画创作打下基础。

二、满足儿童反复操作需要,涂鸦是训练儿童手、眼协调的一种学习活动

在涂鸦活动中,纸上出现的线条、色彩、形象不断刺激着儿童的视觉,增强着他们对涂鸦的兴趣,在反复练习中,他们的手、眼逐渐开始协调,脑对手的指挥能力不断增强,纸上的线条渐渐成为某些有意味的形状。因此,儿童的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

三、开展各种涂鸦活动,快乐游戏

在涂鸦期,不主张在孩子涂鸦过程中直接干涉,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想像的自由,而孩子将可能会失去可贵的原创性,要重视孩子自己的游戏性活动,来体会自己的活动效果。

1.从色彩入手,设计点、滴、印、甩、滚、吹画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玩色游戏,来充分满足儿童涂鸦期的需要,激发幼儿兴趣。有趣的玩色游戏既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建立自信心。

2.我们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结合泥工、折纸、粘贴、结构游戏等活动加强幼儿三维空间观念,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些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幼儿还可以从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

参考文献:

[1]《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上一篇:打造高效执行力客服部团队—广丰县 郑金岛下一篇:英国留学生回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