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幼儿绘画指导

2024-10-15

进行幼儿绘画指导(精选12篇)

进行幼儿绘画指导 篇1

美术课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对幼儿粗浅的美术知识与简单技能的传授,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年龄小, 知识短缺, 能力有限, 因此, 他们对生动、具体、形象化的事物容易接受。通过手的劳动、脑的思索和眼的协调活动, 由模糊笼统的感知提高到具体明确的形象记忆, 由简单的模仿, 提高到创造的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 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 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育的目标关系到孩子的全面发展, 因此, 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 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幼儿绘画反映的主要是他们周围生活环境中一些简单的事物, 他们日常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亲自感知过的事物, 他们是从模仿教师的示范中获得造型知识和技能的, 要允许幼儿画得和教师的示范画不一样。这样做既降低了幼儿学画的难度, 又发展了想象能力。在绘画过程中, 幼儿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教师在评价作品时, 应注意“想象创造”的成分有多少, 即使画面变化得不妥, 只要幼儿肯动脑筋, “乱涂”得很认真, 就是好现象, 不能斥责为“乱涂”。因为他们想要表达心灵深处的那个模糊的表象, 但缺乏表现技法, 这正需要教师帮助和指导。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 关于技法, 不要规定过死, 只要能更快、更好、更易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美术课的目的就行。不能过分强调轮廓线的正确, 否则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因为儿童绘画不同于成人, 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天真而又好奇, 儿童的绘画具有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所以为了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

那么,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呢?我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一、观察、欣赏和讨论相结合

在绘画活动中, 过去的模式都是由教师示范、讲解, 幼儿练习, 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造, 给人一种“依样画葫”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对幼儿美术创造的心理因素理解得较单一。幼儿受年龄、水平的限制, 在感知事物时, 缺乏像成人那样有目的性、有计划性, 不能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视觉, 往往受兴趣的支配, 而这些兴趣又来自他们的童心。所以, 选择绘画的对象对幼儿来说, 不能太熟悉或太陌生, 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新鲜感。如幼儿往往被一些生动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发光发亮的物体所吸引, 会忘我地注视这些物体, 这就是欣赏的起点。有了欣赏的起点, 就会引发创造的愿望, 促使其塑造生动的美好的形象。另外, 所选的观察、欣赏对象应由简到难, 还应教给幼儿观察、欣赏的方法, 如按顺序观察、分清主次、分辨细节、判断前后远近, 等等, 并适当加以提问与幼儿沟通。如画“蘑菇一家”时, 在出示没有背景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后, 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蘑菇妈妈带着孩子找到一个美丽的地方, 它们打算在这安家, 那这里除了蘑菇还应有什么?”促使幼儿添画背景 (如小草、房子等) 。“蘑菇一家为了庆祝找到一个美丽的地方, 会穿上什么衣服呢?”引导幼儿采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添色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欣赏与讨论, 充分领略对象的美, 并与之产生共鸣, 进而萌发创造表现的愿望。

二、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在美术创造活动中, 幼儿积累的生活经验丰富, 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越多, 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就越充足。所知越多, 理解越深刻, 就有可能把它表现出来。在实际活动中, 我发现幼儿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事物, 而且比较贴切。例如:在画树叶时, 我认为他们的颜色涂得不均匀, 而幼儿却说“有虫子在吃树叶”。又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中, 在给“我喜欢的朋友”画像时, 乐乐给好朋友佳佳画了一张像, 我发现画中的佳佳脸蛋上有小黑点, 而乐乐解释说:“佳佳在家很会哭, 小黑点就是她的眼泪。”根据这些情况, 我开始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 及时掌握幼儿的有趣语言, 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

三、讲评作品时进行必要的点拨

在讲评过程中, 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创造意图和认知发展水平, 还要维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根据作业的要求, 在活动结束时, 要求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 对能大胆作画, 能画出形象特征, 完成基本要求和达到“有几分像”的幼儿, 评为好的。对能添加画面内容, 想象丰富的幼儿, 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幼儿作画中不够的地方, 进行必要的点拨。如有一次在命题画“小兔拔萝卜”的美术活动中, 一个幼儿不敢把画好的图展示出来, 而是悄悄地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于是我就轻轻地问他:“快把你的图画让小朋友瞧瞧?”他说:“兔子的胡子掉了。”我说:“是不是拔萝卜时给扯断了?”他笑了。我说:“我们一起把它找回来, 让它变得漂亮些, 好吗?”在我的帮助下, 他掌握了正确的画法,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 在指导幼儿绘画时, 教师的作用是参与幼儿的活动, 引导、帮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 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得到有效发展。

摘要:在教幼儿绘画时, 不要规定过死, 只要能更快、更好、更易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美术课的目的和要求就行。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 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天真而又好奇, 儿童绘画具有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绘画,幼儿,绘画指导,创造表现

参考文献

[1]美术.幼儿园教材 (修订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进行幼儿绘画指导 篇2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 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 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 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图1左轻右重,图2、3左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 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 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 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 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 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 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 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6.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篇3

关键词 语言交往 创设语言环境 幼儿大胆表述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113-02

创设语言环境是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听觉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的。在游戏中,儿童对语言交往的结构会不断进行调整和重组。这些都引起周围人的积极反应,使儿童不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以达到相互作用中平衡。游戏中成人及同伴的积极参与会对儿童提出更多的挑战,也会使儿童满载交往语言中更多的受益。一个尚未完全掌握按成人的交往和思维方式去组成语言以进行社会性交往的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得到情感、智慧和语言交往上的满足,他们只能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情感,语言发展与交往上的平衡。

一、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机可见。可以说:发展幼儿语言交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的。如:幼儿在晨间活动中,教师与个别幼儿交谈“今天你的心情为什么这么高兴,可以和老师说说吗?”引导和帮助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此时幼儿的回答是:“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跑步来上幼儿园,争取当第一名。”我有意启发并给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他讲述的过程中,启发别的幼儿多听多学。作为教师应该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在“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语言机会,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例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各种打招呼的方法,首先我和崔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请幼儿观看如“老师你早”“见到你我很高兴”“老师好”除此之外还有微笑,拥抱和各种手势来打招呼。对于内向幼儿我会鼓励他们,和他们进行谈话交流,如“你喜欢我们的教室吗?那你喜欢我吗?如果你喜欢我可以抱抱我,亲亲我吗?”如果能力强的幼儿,我会鼓励他们,你今天表现真棒,如果明天你来幼儿园换一种方式和我打招呼的话,那样我会特别高兴的好吗?就在这一日活动的事情上,我相信孩子们会很快融入到我们的幼儿园生活环境当中。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

首先,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周围人的生疏,就容易不爱说话,不和同伴进行交往,有些幼儿虽然和老师、同伴都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这时就应该让幼儿多说话,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进行交流,如:让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自己喜欢的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等等,创造一些幼儿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且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

在工作中,我发现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模仿能力特别强。例如,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对着玩具娃娃自己说话“快吃饭,不许东张西望,不许撒饭”,幼儿喂晚饭以后,又把玩具娃娃放在床上,并盖好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许乱动,乱动会掉下来等等。”这些语言既有模仿因素,也有创造因素,已不完全是老师或成人交往语言的原词原句,语言中明显渗透幼儿自己的经验和创造成分。此时,教师应该倾听幼儿语言,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有时游戏中教师还应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以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这是一种语言教育环境的方式。由此可见,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把自己想法与思考的过程说出来。例如,幼儿玩插塑玩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把插塑玩具插成这种图形,满足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成功的体会,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语言讲述游戏。

参考文献:

进行幼儿绘画指导 篇4

一、家长作为旁观与欣赏者,时刻感受来自幼儿园的“绿色”气息

(1)让家长完全置身于一个到处都充满绿色环保气息的环境中。用花盆、蛋糕盒、筐等种植一些花草摆放在窗台上、自然角上;有的地方采取了吊、挂等方式进行绿化,开辟了一些种植园地;教师与孩子共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牌,有针对性地挂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另外以环境教育为出发点设计了宣传窗、画报,宣传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教室里经常摆放一些师生共同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再生作品”。(2)定期进行环保讲座,用家园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进程。(3)通过家长开放日、环境纪念日、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进程。家长除了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与发展水平外,也是一种实地学习,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为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环境教育。

二、让家长配合并实施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与配合者

当家长逐步了解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质后,可在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中根据需要对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在开展废物利用这一主题时,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小物品”赠送给家长;在“种子的秘密”主题中,要求家长参与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资料查找的工作,和孩子一起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家长对新的教育观与策略有了真实的感受;在“垃圾的分类”与“宝贵的水”的主题中,要求家长不仅自己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同时还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做到相互监督,最后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另外,还制作了“家庭环保行为卡”,指导家长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与行为,这不仅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能够改变家长的教育观。

三、努力营造互动的、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家长成为环境教育的参与者

让家长参与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决策与教育过程,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吸取来自家长的意见。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地方”开展过程中,家长所提供的对比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手段: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公园,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林间的幽静、空气的清新、鸟鸣的悦耳、花草的缤纷、湖水的碧波。通过这样的实地对比,孩子初步懂得了该做什么来保护环境。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同乐环保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园这一媒介把家长与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互动与表达,也使环境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四、建立展示家长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家长聪明才智与教育功能

在家长助教日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有的家长本身就是环保工作者,就让他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讲现在环境的状况,并通过一些有趣的“魔术”,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酸雨”的形成、“水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等。有的家长本身就有渊博的环保知识,又通过一系列的幼儿园指导教育有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就请他们向大家宣传科学的环保知识、育儿经验。另外,还开辟了家长经验交流园地,让家长将好的育儿经验通过这块园地进行传播、交流,经过横向比较、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寻求对自己孩子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五、结束语

从成人与幼儿的对比中观察到:成人比幼儿有深厚的环境知识积累,但成人的环境保护行为往往不如幼儿。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连续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活动,让家长们的环境认知在慢慢地转化为环境行为,他们的教育观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孩子和家长越积极配合,环境活动内容就会不断地向纵向和横向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性、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钱愿秋,李姗泽.家园合作中的家长参与现状调查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2(07).

进行幼儿绘画指导 篇5

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家庭爱心的目标,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以亲情为主线开展家庭爱心教育。

在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幼儿家庭爱心教育的实施,始终是围绕着“亲情”这根主线展开的。因为我们深深体会到孩子和父母那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世间最浓烈最珍贵的情感。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更有着说不完的爱的牵挂、爱的故事。我们有针对性地向孩子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说说家里谁是最早起床的人?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舍得吃?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呢?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所以他们有很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着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可是当问到:爸爸妈妈为什么舍不得吃好东西?爸爸妈妈上班很累回到家还要做许多事,你有好办法帮助他们吗?有的孩子说“我妈妈说她不喜欢吃零食”有的孩子说“妈妈累了,叫奶奶来烧饭„„”从孩子的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因为缺少情感体验,总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觉得那些是大人们自己的事。如何唤起孩子内心的情感呢?我们的做法是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我们发动孩子争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去超市选一样妈妈最喜欢的东西、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照料弟弟妹妹„&;然后,让孩子们交流做小帮手的感受,体验父母、长辈的辛劳。

二、以主题为形式注重情感体验与激发。

由于受年龄和生活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道德情感的形成还处于一种萌芽和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地给予引导、激

励和强化。我们在家庭爱心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先后开展了“我的一家”“我爱爸爸妈妈”“学做哥哥姐姐”“客人到我家”“爷爷奶奶来过节”“大家一起玩”“我长大了”„„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们对主题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计划和编排,力求做到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以情制景、以情动人。每一个主题的开展既有老师预设的活动(其中包括要求孩子观察记录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家务、去父母单位参观访问、请弟弟妹妹上自己家做客等),同时还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做法,把自己关心父母、爱护弟妹、尊敬长辈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让小伙伴们一起学学自己的好办法等。随着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孩子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了情感、认知、语言、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我们教师也在和幼儿共同深入主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与家庭、社区互动才能使我们幼儿园的情感教育熠熠生辉。

三、以互动为模式烘托情感激发的氛围。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幼儿家庭爱心教育。因此,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就必定要和家长紧密合作,连手互动。我们利用家园联系窗、家长讲座、家园小报、家长沙龙、家教辨析会等形式,向广大家长介绍和宣传本课题实施和开展的价值和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我们将定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方案详细地张贴在信息栏中,并明确标明家长配合的事项。例如:在三八节时,我们设计了“亲亲好妈妈”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有:夸妈妈、画妈妈、唱妈妈、亲亲好妈妈等„„。我们建议妈妈要配合孩子一起挑选妈妈的照片,告

诉妈妈们在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的过程中,应该给孩子讲讲妈妈以前的故事(妈妈为了照顾你,不再精心打扮。妈妈生下你以后,身材不再苗条了。妈妈以前有很多的照片,现在的照片越来越少„„)通过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看看妈妈那么多的变化,使孩子在亲子交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身上这么多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其实都是为了我呀!在接下去的画妈妈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爱心画出自己妈妈最美丽的样子,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最亲最爱的妈妈。妈妈接受了这份礼物后,把自己的一份满足、一份感动写在了画上,而后幼儿园在组织了亲子聚会“我的好妈妈”,妈妈们和孩子围坐在一起,享受和感悟亲情。像这样的亲子活动内容还有:“爸爸真辛苦”“对换节”“我是爷爷奶奶的乖宝宝”等,通过亲子交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父母长辈的辛劳,尊敬和关爱他们。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篇6

【关键词】指导学生;数学;阅读

1.预习的阅读指导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认为没有预习的必要,反正老师都要讲,上课认真听课就是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甚至有部分老师都忽略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做课堂笔记,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能?我是这样操作的,编好阅读提纲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提纲预习。如在初一学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是我出示这样的提供给学生。

2.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

(1)阅读概念

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指导效果是:让学生在阅读概念时,能够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的互译,并能注意到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学生能弄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例子来说我是怎样指导的。

在学习平方根概念时,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94,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提示学生边读边注意将关键词标示出来;遇到不理解的内容用铅笔打个括号,并加上问号)

①通过阅读你知道什么叫平方根?

②A为什么大于0?

③对照概念填空“16的平方根是   ”可用符号表示为   “x2=16,则x=    ”、“平方等于16的数是     ”;这几种表述是同一个问题的同一个   吗?

④请类比于③举个例子,并写出它的3种表述方式。

如在学习中点概念时,提出下列要求

①请圈出中点的关键条件,这个条件还有其它表述方式吗?

②请你画出表示中点的图形?

③请你用因为所以的格式表述中点定义。

学生在阅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认识概念中的每个字、词、句,却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推理及数学含义,更难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解决概念理解中的这一问题,因此教学中强调阅读方法及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数学中每个阅读点的阅读,从而提高对概念的理解。

(2)阅读公式定理

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因此在阅读公式定理时引导学生阅读公式定理的形成条件,并尝试猜想、归纳公式定理,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提醒学生公式定理成立的条件,当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定理的关键字句的理解,甚至要训练学生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的转换。

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解决下列问题:

①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放置在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纸片上,你能计算出未盖住部分的面积吗?

②若将为盖住部分的不规则图形剪拼成异于课本中一个规则的图形,你有几种拼法,并计算其面积。

③你能说明等式成立的依据吗?

④请你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⑤下列各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来计算啊

(b+2a)(2a+b)、(-x+2y)(-x-2y)

(3)阅读例题

对于学生阅读例题的指导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要让学生认真审题,点出关键条件,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并自己力争解题。其次,要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解法与教材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洁又符合书写格式;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进行总结反思,“解题时有没有漏条件”、“哪个条件没有正确理解”、“所用的方法是否是最简的或最佳的”、“是否没有理解问题”。

3.考试试卷的阅读指导

对于学生的考试试卷的阅读指导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拿到自己的试卷,先自纠自查,圈出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对于简单的题学生通过阅读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自己完成订正;对于较难的题、不会订正的题或不确定的题,学生圈出题号,做上标记。第二,我们教师汇总典型错误整理成一份提纲的形式,再让学生对照提纲进行纠错与查找原因;第三,根据试卷类型出一份类似的测试卷作为检验订正、阅读成果的反馈练习。

4.提供阅读检测卷

提供阅读方案指导学生阅读试卷,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试卷的订正,改变以前教师一讲到底的试卷讲评方式,真正让学生做到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学习。

数学阅读范围应该很广,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仅从以上几个方面说了自己的一点粗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习材料,强调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即阅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郑银凤,陈春燕.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中国数学教育.2008(3)

[2]虞关寿.不要让阅读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5)

如何指导聋哑学生进行阅读 篇7

一、让聋哑学生自述生活文章, 激发学习语言兴趣

让兴趣伴随聋哑学生左右, 在阅读教学中, 兴趣是把聋哑学生引向课文、引向课堂的磁石。在自述中把潜藏在聋哑学生心中的阅读兴趣给激发出来, 增强其自信心, 使聋哑学生主动投入和维持阅读活动。动手、动口来抓住文章主题, 能把文章延伸。首先由聋哑学生的生活开始, 鼓励聋哑学生告诉老师一些想与老师分享的事情, 聋哑学生可以用说、用手势语、用身体语言来表达, 只要老师明白他所讲的内容即行, 老师再依照聋哑学生的意思组织, 经聋哑学生自己认可而将“文章”说出来。既然聋哑学生是原著, 当然能够阅读、说清他自己的作品, 阅读在兴趣中就由此逐步开始, 再阅读理解相应的课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比如:教学《雪》一课:讲山村早晨的雪景, 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开始时, 让聋哑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 自己在冬天见过的大雪, 注重说, 结合聋哑学生实际突出句子成分主干顺序, “天下大雪, 我走出去, 我看到一片大雪, 树上、房上是积雪……”。在结合课本来教学训练, 开始“夹着小雨”, 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充分做到让班级十几名聋哑学生踊跃来说、读, 一下子聋哑学生就融进了生活, 融进了课堂。

二、唤起聋哑学生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语言训练

老师在教学要突出夸张自己的面部表情, 来辅助、诠释手语, 让聋哑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充满自信、喜获知音的心理状态下练习手势语、口语阅读, 进而理解课文。老师对聋哑学生的要求说明白就行, 再提示语调, 补足在书写过程中标点符号所不能处理的情感表达效果。感情的表达,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传导教材所包含的情感, 用手用口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最大限度地唤起聋哑学生的情感共鸣, 以求得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好效果。最实用的是语言描述法, 对聋哑学生特别适用, 就是抓住书面语的语言顺序。比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 播放故事的影视相关片段, 激起聋哑学生对勇士的敬重之情, 是他们的光荣献身才有我们今天美好生活,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呢?让聋哑学生结合影视, 自己能流畅地说, 使聋哑学生内心充满自豪感, 感情丰富地读、说出语调技巧。有时, 老师以读者的身份以适当的语调去朗读聋哑学生的语言, 在不知不觉中给聋哑学生作了长久不懈的示范, 起到矫正手势语、口语的目的。再在阅读课文中让聋哑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规范了聋哑学生的语言, 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支离破碎的分析阅读。

三、运用直观形象, 促进聋哑学生语言的发展

用形象思维参与到聋校语言阅读教学中来, 替代了收效不高的手势语中的从语言到语言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 发展聋哑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教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直观启迪思维来引导聋哑学生的读书, 通过引导读书来训练直观思维。体现在挖掘教材字、词、句、段、篇的内在关系及文章联系上, 让聋哑学生掌握教材, 理解教材, 学习表达书面语的语序, 文章的语境, 扩大生活经验, 培养情操, 融合理念, 增进阅读能力。教学《萤火虫》一课, 先在扫清生字词的问题基础之上, 让聋哑学生思考萤火虫是怎么样的, 怎么会发光的, 让聋哑学生到黑板画一下,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 再引导聋哑学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这两方面所对应的内容, 激发聋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聋哑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 再引导聋哑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要有意、有机、有效地渗透读写方法的指导, 就要解决文章中抽象词语、副词等, 而用手势语很难表达得清楚, 就要充分借助拼音指语。

四、加强读写结合, 提高聋哑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

如何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8

关键词:阅读,方法,精读课,批注式

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 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

一、上好精读课, 教学法

1.从题目入手, 扣住心弦。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题, 这样对了解文章的内容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也会抓住学生阅读的新。其方法是: (1) 找出题目里重要的词。例如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中应先找出题目里的重要的词。可以问:这一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做叶子) (2) 进一步提问:谁做叶子?为什么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呢?这样做就抓住了学生阅读的新, 若是带着老师的提问去阅读课文, 那么课文的大意也就明了了。

2.采用图文结合, 重点分析。想象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把握文章的心。例如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时, 让学生图文结合, 指导学生想象说话, 全文分为三层。 (1) 第一层图文结合学习之后, 让学生小结层意:大树之美。问:大树美在哪儿呢?有着浓密枝叶的大树就像大地上升起了什么?是那么 () 。那么充满着 () 。 (2) 图文结合学习第二层, 看图说, 这一层着重写什么之美?先写其外形之美, 表现在哪儿?然后笔锋一转, 这些不同的叶子都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为大树不断地输送着什么呢?学生练习说后, 教师精辟引导:这种无私的奉献贯穿着叶子的短暂的一生。你看, 春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嫩绿) ?夏天时, 叶子 (肥美) ;到了秋天, 叶子开始衰老 (变黄) ;乃至冬天“飘零”时, 叶子仍要回归哪里, 化作什么?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话咱们了叶子的这种内在之美, 教师再适时揭示大树与与叶子的内在依存关系: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绿, 叶子也因大树而找到了生存的价值。

学习第三层, 看图说话 (叶子大树) , 再由物及人。老师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 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 让它茁壮、葱绿。”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抓住“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茁壮、葱绿”来感悟叶子的奉献和人奉献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人们是如何为“生活的大树” (可以指我们的集体、我们的祖国乃至我们的地球) 输送着营养的。指名两三个学生综合起来说一说, 看看图画 (叶子与大树) 展开联想:人们是如何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的。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正因为无数叶子的奉献, 使“生活的大树”永远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展示其无穷的活力和风采。大树的美来自叶子, 叶子的美也来自大树, 它们是相依相存的。最后作者呼吁什么?学生齐答: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 为了我们的祖国和地球的生生不息, 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至此, 学生便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3.抓重点词句, 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课文《鸟的天堂》一文, 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形态时用了“树叶真绿得可爱”、“榕树正在茂盛时期, 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一簇一簇, 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我们的眼睛, 似乎这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美丽的南国的树”等, 充分把作者对大树勃勃生机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出来了。再用“树上变得热闹了”“站在枝头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等表现了鸟儿们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鸟儿的欢乐中可体会出作者心中的快乐, 这样也就领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一中心思想。

二、学会批注式阅读

1.分类梳理, 归纳批注方式。一类是符号批注。常用的符号主要有这样几种: (1) 波浪线“~~~”或直线“———”, 划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 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2) 圈点“○○○○”, 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3) 疑问号“?”, 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4) 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5) 分开号“‖”“/”,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一类是文字批注。文字批注的字数比较自由, 可长可短, 力求简洁明了, 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开头、行间、旁边或结尾, 我们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 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 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 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 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象的拓展。

2.循序渐进, 教给学生批注方法。第一, 注音解词。发现生疏的、难以理解的字要及时查字典, 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时也不能只查拼音, 对于这个生字的解释也要看一遍, 记下来。第二, 记录理解感悟。站在自己的立场, 联系上下文, 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写出言外之意。第三, 圈画精彩词句。用圆圈、波浪线、直线等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与句子标示出来, 在旁边写出划下来的理由 (为什么用得好) 。可以是自己对文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和感情, 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 。第四, 写下联想启发。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获得的启发, 要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讲道理, 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第五, 质疑问难。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 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 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 也可以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 不一定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进行幼儿绘画指导 篇9

本研究涉及的高校指导教师是指集中实习中的指导教师 (或带队教师) 。笔者根据已有资料及自身经验对不同实习阶段的指导工作进行探讨, 以期能给相关教师一点参考, 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进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校内实习阶段

校内实习阶段主要是在了解实习学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和强化。一般情况下, 指导工作包括:

1.了解情况, 明确分工。根据学校及指导教师对实习学校各方面情况 (比如:场地器材情况、年级数量、班级数量、班级人数、年级教材内容和时数分配、早操、课间操、课余训练情况等) 的了解, 让学生根据实习学校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训练计划等, 结合自身的专项特点自选班级。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还有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对于多出来的班级, 可以根据实习情况, 机动分开上:一是让上课较好的学生分担, 二是作为对上课失败学生的弥补[2]。

2.加强口令、队列队形、哨子的训练。形式是采取个人练习和小组集体练习相结合。要求做到:口令声音宏亮、清晰、准确;队列队形整齐划一, 规范自如;了解吹哨子的技巧 (具体可参考刘斌、谭俊的《哨子在体育课使用中的六种错误与改进方法》及尚保春的《体育教师使用哨子的方法与技巧》) , 使其规范使用。

3.让学生结合实习学校的教材内容及训练内容合理安排技术动作的强化练习。形式是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力求做到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提高。要求每个示范动作尽量做到规范、优美。

4.进一步强调教案的格式及要求。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实习之前也学习了如何撰写教案, 但是有一些学生不认真。根据各自学校的教案模板, 让学生针对自选内容写一份教案, 然后指导教师面对面地进行批阅, 之后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加以强调。

5.指导学生根据实习学校的班级人数、场地器材情况进行模拟上课。模拟上课对实习生可能有些难度, 但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优质课、优秀教师的模拟上课视频, 使他们掌握模拟上课的技巧, 能够预设模拟上课时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走进实习学校前有一个准备, 不至于上课时慌乱、紧张。

6.让学生做好理论课的准备。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 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并形成讲稿, 因为实习学校不一定有这方面的素材支撑。

7.做好教育调查的准备工作。要让学生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调查, 如何做调查。比如:让学生根据毕业论文的方向设置调查内容。

8.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由于实习学校和高校各方面的条件存在着差异, 特别是场地器材方面, 且中小学生的特点同大学生及体育生的特点不同, 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

二、校外实习阶段

校外实习的指导重点在于引导,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阶段的几个方面:

(一) 见习阶段 (一般持续一周, 要求较为严格的实习学校可能要到两周)

1. 引导学生在实习见面会上了解什么, 倾

听什么, 拥有什么样的心态, 尽快融入实习学校的教学、训练等工作之中。同时需要指导实习生做好教育实习的调研提纲, 以便充分利用各种时机获取有用的信息。

2. 指导学生同实习学校的领导、原任课

教师及班主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 在原任课教师上课的时候, 实习生可以利用课后或课间同所教班级的学生相互认识, 了解每位学生的体育爱好等。

3. 和实习生一起参加见习, 以便对实习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有更翔实的了解。

4. 结合校内实习时制定的实习计划同实

习学校的有关领导、教师一起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 使学生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

在这个阶段中, 高校指导教师一定要谦虚, 多与实习学校的教师、领导交流, 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 实践阶段 (根据实习时间长短的要求来定, 一般至少要有四周)

1. 教学方面的指导

(1) 备课: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要求集体备课, 使学生间实现相互启发、共同商讨的备课氛围。要使学生重视备课, 针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 在教学方法上, 让学生明白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一节课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应根据课的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自身的能力、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而定, 不要拘泥于形式, 要敢于创新和尝试。针对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最好采用启发式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合理安排课的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手段, 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学生, 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法按照预期的效果进行呈现。

(2) 第一节课:第一次上课的效果对学生实习是否有信心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精心指导实习生“打响第一炮”, 重点帮助实习生分析研究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教法步骤、练习次数等。上课前, 指导教师要根据校内实习的观察, 判断不同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针对有能力却不重视实习的实习生, 要做好思想工作, 鼓励其在各方面应做得更好;针对缺乏悟性但很认真的学生, 应先帮助其在头脑中先搭起课的框架, 理清教学主线, 使教学过程变得清晰明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鼓励和信任;针对盲目自信、认为实习很简单, 在操作的过程中却是手忙脚乱的实习生, 不仅要做好思想工作, 同时, 将其考虑简单的问题具体化, 使其加以重视。

在第一次课中, 没有特殊情况, 指导教师决不要干涉学生。第一次课, 实习生本身就很紧张, 大部分课前都会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有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就紧张地冒汗, 在课的开始原本准备好的“台词”也忘记了。在上课的过程中实习生会时不时地关注指导教师的表情, 恐怕出什么差错。此时, 指导教师的面部表情对实习生会起到微妙的影响。如教师的表情自然、面带微笑, 学生就会踏实一点, 相反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 以致影响课的效果。如果课上出现什么问题, 教师应在课下指出, 以求下次课改进[2]。

(3) 第一次课之后:有了第一次课的体验, 学生的教学信心会逐渐增强, 这一阶段重在全面提高试教课的质量, 要求学生教学组织严密、方法手段多样化、适宜安排课的密度与负荷, 并鼓励实习生敢于创新、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做到: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及实习生多交流、多探讨、按计划随班听课、耐心指导、正确评价、及时反馈。当然, 除了教学组织、方法、密度、负荷外, 还有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以及教学语言的表达、突发事件的处理、强调安全意识等, 在适当的时机, 可以组织全体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抑或分小组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

(4) 评议课:评议课可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课由大组一起评议, 首先是学生本人总结发言, 而后其他组员进行评议, 最后指导教师总结点评。第二轮课可分小组进行, 由实习组各年级负责人主持开评议会, 指导教师轮流参加。无论哪个轮次的评课, 教师都应及时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 提出改进意见, 应多加肯定和鼓励, 少点指责与批评。通过两论的评课, 可使大家看课有记录, 评议有分析, 人人发言, 并能充分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达到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2]。

(5) 汇报课:在实习的最后阶段, 一般会有公开课、示范课或片段教学比赛。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一般在实习小组内进行, 如果各实习点相距比较近, 也可进行实习小组间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比赛, 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另一方面, 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其内在潜能。在这个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教学中的长处。比如, 有的课上得活, 有的课上得实, 有的善于示范, 有的善于讲解。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为实习生创造展示其“特长”的机会, 并引导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针对组内的公开课, 重点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进步幅度。如果要进行实习小组间的比赛, 可以先通过组内的推选, 使各小组公认的最优秀实习生之间进行比赛, 目的在于激发各小组的团队意识和群策群力精神, 并相互学习。汇报课时,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最好用录像机将实习生的课都录下来, 这样有利于进行课后的分析及开展教研或研习活动。

2. 课外体育活动及训练的指导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及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指导学生同实习学校的相关体育教师一起制订相关的工作计划, 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 并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引导学生配合实习学校的工作, 抓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3. 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指导

在中小学, 体育教师要担任课外体育活动及训练工作, 因此很少安排班主任工作。但作为实习的一个内容, 也应重视起来。应指导实习生: (1) 多与原班主任进行沟通, 了解班级情况、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思路; (2) 通过自己的方式 (如:下宿舍、利用课间与学生谈心等) 和学生多沟通、多了解, 关注班级小群体的力量及活跃分子, 并与其建立情感, 使他们乐意主动协助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 (3)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 通过张贴奋斗目标、座右铭, 开展主题班会等; (4) 组织实习生之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对班主任工作的热情。

4. 其他方面的指导

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方面、心态方面、为人处世、工作作风以及其他活跃学校体育氛围等方面的工作指导。比如心态方面, 面对条件简陋的实习学校, 学生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取向感到迷茫, 作为指导教师就应帮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帮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又如, 在活跃实习生活方面, 可以通过制作实习简报、集体劳动、友谊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实习生的积极性, 扩大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影响力。

三、实习结束阶段

实习结束阶段, 很多教师往往不注意而将其忽略掉, 这虽不是核心部分, 但却是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指导工作做得到位, 对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对学校以后的实习工作以及教学改革都是一种促进。首先, 指导教师应在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学校或高校进行的实习总结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内的实习总结和小组评议:1.让实习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看法, 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2.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对实习生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工作效果、课外活动及训练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3.最好能针对个体进行某方面的点评 (建议或表扬) , 对不好的方面要给予点拨。其次, 指导教师应注意收集实习学校的领导、相关教师及实习班级学生的反馈意见, 在评定成绩的时候, 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客观。再次, 要求实习生认真进行自我分析与总结, 找出思想上、业务上、技能上与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的差距, 并在总结中对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工作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意见。同时, 作为指导教师自身也应认真撰写实习指导工作总结, 促进自我成长。最后, 将形成的实习文件、调研材料、学生的实习资料一并上交院 (系) 及学校, 以备存档或教学、实习所需。

参考文献

[1]何德福.体育教育实习中的“晕轮效应”刍议[J].山东体育科技, 2001.23 (2) :43-44.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 篇10

一、积累语言,丰富修辞

积累语言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语言积累的过程与学生感知事物、认知事物的过程十分相似,掌握好这一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词汇的积累上,以增加他们的文学底蕴,丰富他们的词汇库。积累语言同样要注意方法,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层面进行教学:第一个层面是词汇量的积累,在日常阅读中让学生将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记住,并且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如形容人物外貌的:面容清秀、白皙、红润、水汪汪、俊俏、五官端正等。形容教师的:园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等。对于一些不常见的词汇,我们就要注意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馥郁”一词,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将其与芬芳、花香联系到一起;如“绯红”一词,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将其与夕阳、火烧云联系到一起。这样的联想式记忆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个层面是修辞方法的积累,即在日常阅读中将恰当的、充满美感的修辞方法或是句子记录下来、引用过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二、借鉴学习,形成风格

在教给学生习作知识前,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章,以及文章是如何构成的。文章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一篇优秀的文章是离不开情感、词汇、修辞以及整体的写作风格的。情感是个人的,我们暂且不谈。除了上文提到的词汇和修辞方法的积累外,如何确立学生的写作风格就是习作教学的第二步。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不乏这样的教学案例:教师教学时虽注重学生习作语言的积累,但一部分学生的习作质量仍然上不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迷茫。其实这样的教学结果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教师没有为学生确立明朗的写作风格。

文章是一种整体化的艺术形式,段与段之间要求有明确的承接关系,一篇文章中的所有词句、修辞都是要为情感表达、事件叙述、情境描写而服务的。如,在习作教学中仅仅注重词汇和修辞的积累,而不注重文章的整体化,将会使文章失去主线,显得散而无神,就像是一个睡眼惺忪、精神萎靡的美丽女子,即便她的五官再精致也会让人看着不舒服,得不了高分。作文亦是如此。小学课本中的文章不仅结构精巧,而且写作风格多样,主题明确。在日常阅读练习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课文的写作风格,将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文章主题,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到“整体”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三、感受情感,领悟生活

如果说上文所述的积累语言、形成风格是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那写作教学的第三步———情感就不是光靠“教”就能形成的。情感是文章写作的初衷,也为文章的贯通提供了主要线索,可以说情感是文章的精气神,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使文章血肉丰满、熠熠生辉的关键。情感细腻的文章即使辞藻朴实,读起来同样令人动容;情感粗糙的文章即使词汇华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篇11

一、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晨读不仅是小学生、初中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时间,高中生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应用好晨读时间,督促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必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朗读练习,为学生做好示范。为了让学生多开口读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在练习背诵的过程中增加朗读的机会。背诵任务完成的关键在于检查,教师应让学生相互合作,分组检查,做到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背诵的多了,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既积累了习作素材,又提高了朗读水平。

二、提出要求,训练朗读技巧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基本的朗读要求,首先,朗读课文必须做到语音准确,无添、漏、错字现象,正确停顿、不重复;其次,要做到句子流畅,全文通顺,运用恰当的节奏表现文章;最后,就要提高要求,做到用不同的语气与音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有重点地逐步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篇目,带领学生进行句子的停顿、重点词语的重读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朗读的速度等进行训练,还要关注学生在读书时的表情等。

三、多种形式练习,掌握读的方法

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朗读,安排学生反复读、运用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现自己的风采。训练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对于优秀的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等适用于学生诵读,如《沁园春·雪》《再别康桥》《荷塘月色》;表演读适用于人物多、角色鲜明的文章,如《林黛玉进贾府》《雷雨》等。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适当的读的训练方式。

总之,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广开思路,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力争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展现自我,升华思想,培养学生对语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 篇12

一、复习要求

1. 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复习。

按大纲要求, 学生应系统掌握“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

2. 认真阅读课本, 牢牢掌握每个知识点, 要做到温故知新, 每读必有新意, 必有提高。

3. 掌握生物学的特点和规律, 以获得完整记忆。

这就是三个“统一”、两个“联系”。三个“统—”是:用生态学观点阐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辩证统一;生物体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生物与外境的辩证统一。两个“联系”, 一是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二是高中生物学内容与初中生物学、生理卫生内容的联系。例如, 在复习细胞学知识时应结合植物学、动物学中的有关内容。

二、复习方法

1. 基本概念的复习

概念是生物学的基本“语言”。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特别多, 甚至一节内容里涉及到十多个概念。概念多并不可怕, 关键是在复习时要对不同类的概念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牢记基本概念就比较容易了。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 理解记忆法

对概念一定要正确理解它的基本含义。不能顾名思义, 也不能歪曲词义。如等位基因、动脉血、原核生物等概念必须理解其实质, 否则如遇到“病毒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这类问题就很难正确作答。

(2) 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对于有层次关系的概念, 必须进行比较区别, 才能准确掌握。如基因突变与重组、极体和极核、保护色和拟态、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概念的复习都可用此类方法。

(3) 分解串点法

对于复杂的概念, 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要点, 然后将各点依次串联起来, 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如对于“减数分裂”这一概念, 可分解为发生的时期、进行的特点和分裂的结果三个要点。再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可以分解为:联会、四分体形成、交叉和互换、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四分体分开、形成次级精 (卵) 母细胞这几个要点。

(4) 有些概念的复习可通过“边画边记忆” (或边回忆边画图) 的方法形象记忆。例如, 体循环、肺循环、反射弧、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丝分裂的过程、遗传规律等概念都可用这种方法复习。

2. 综合复习

(1) 提纲表解法

将分散的知识, 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内在联系, 并列成提纲性的图表。用这种表解形式表示内容, 重点突出, 网络清楚。如细胞的化学成分, 内环境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碳循环、三大有机物的代谢过程等可用提纲表解法进行复习。

(2) 系统串联法

知识越系统, 越便于记忆。因此复习中应注意把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知识树”。例如, 第一章中讲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介绍了人体对蛋白质的赞同消化、吸收和利用;第五章阐述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这几部分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树”。再如, 高等动物 (包括人) 的新陈代谢, 涉及7个章节的内容, 复习时, 可以先考虑形成知识链, 再在这一链的基础上扩展, 形成知识网。

知识链:大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细胞的构成物→代谢的终产物。

上一篇:商业运作下一篇:阅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