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语言(精选10篇)
演讲的语言 篇1
演讲的十大秘诀
文章导读:在演讲开始时让你的听众知道你会谈论这三要点。这会有助于他们紧跟你的思路,特别是让你在没有使用其他视觉辅助工具的时候,仍然保持听众的注意力……
据统计,面对公众发表演讲是人们最害怕的一件事。不过好消息来了,如果你能遵循以下十点提示,你便能够克服对演讲的恐惧心理,开始一场精彩的、让观众投入的演讲。
浓缩你的演讲主题
你最好能将你演讲的主题精简到只有30秒的一段话。为此你要怎么做呢?这就必须从你的演讲目的着手。它是用来传达知识吗?如何是,那么它的重点是什
么?或许你的演讲目的是呼吁听众行动起来,那么你希望他们要采取什么行动呢?或许你就是为了让听众们有所感悟。这些最重要的内容才是你需要在演讲中强调的。首先,写出首稿,不必理会字数是多少。一旦初稿完成,就要浓缩它。在演讲时,在任何适当的时机重复你的演讲主题三遍以上,但是,你一定要在演讲的开始,中段,尤其要在末尾提及到演讲主题。
三个要点
这适用于长短不同的演说。即使你必须表达很多不同的想法,你也要尽力将它们归纳成围绕主题的三个要点。在演讲开始时让你的听众知道你会谈论这三要点。这会有助于他们紧跟你的思路,特别是让你在没有使用其他视觉辅助工具的时候,仍然保持听众的注意力。
列举最有力的资料和事实
如同准备你的演讲主题,将所有可能包含到演讲中的资料都收集起来。然后详细地分析它们,选取最能充分表现演讲主题和三个要点的资料。紧记:宁缺毋滥。如果那些资料不能强有力地支持主题,就不要用它们。
借助视觉辅助工具
尽可能将幻灯片制作得简明扼要。尽量使用图画和图表以代替文字。
使用演讲卡片
如果你在演讲的时候一定需要提示,那么就使用一些只写有要点和事例的提纲小卡片。读稿式的演讲听上去只会像是读稿,而且很可能留不住听众的注意力。
勤加练习
想想,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演讲会选择即兴发挥?很好,你不是唯一一个。现在再想想,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当踏上演讲台时会想:“噢,我应该事先练习一下。”好了,那你现在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了吧。练习的目标不是能够将每个字准确读出来,而是要能够记住演讲的大概内容,让演讲时语气听上去自然一点,让自己演讲时放轻松。练习演讲至少五次,而且至少有一次有录音。这会有助于修正你的演讲风格。
释放焦虑情绪
在发表讲话前,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为自己的打气,释放一部分紧张情绪。比如说跳跃运动,挥舞手臂,在走廊边慢跑边听音乐。在演讲开始前5分钟停下来,对笔记做最后一次简单的回顾。
运用自我激励的话语
在你登台演讲之前,对自己说一些自我激励的话,比方说:“今天我的演讲一定会很成功!”;“听众一定会领会我的意思,并受到鼓舞立刻行动的!”;“我一定会演讲得很开心!我已经等不及要开始了!”来鼓励自己。
保持微笑,轻松,自在
愉快地享受演讲的过程吧。什么最坏的情况会出现?你可能会摔倒,打喷嚏,嘴巴干渴,喘气等等。不过谁介意呢?就算真的发生了,只需保持微笑,适当的
话让它变成令你的听众轻松一笑的题材。然后继续你的演讲。就像比赛中的滑冰选手,就算跌倒了,也保持微笑立刻爬起来并继续下去。
当你不能笑的时候
例外的情况是,让你要发表一场严肃、庄重的演讲时,你不能面带微笑。在这种情况下,演讲前的几分钟,闭上眼睛,想一下应该用什么适当的神态和语调来演讲。想象也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演讲练习。
演讲的态势语言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听演讲要比听录音或听报告来劲得多,这是因为,演讲虽然是以有声语言(讲)为主,但优美得体的态势语(表情、姿态、手势等)对感情的表达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它既可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也能吸引听众注意力。因此,准确、适当地运用态势语言,是演讲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一、无声语言的概念
演讲不仅需要言词声音,同时还需要辅助以动作表情。这种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便称之为态势语言,亦称体态语、无声语言。
二、无声语言的种类
是一个系统。它由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几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协调合作,相互配合,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第一节
表情语
演讲者的表情主要在面部,它受着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对听众的态度,二是所讲的内容。对听众而言,表情的基调应是微笑,它是招人喜欢的秘诀;就内容而言,表情应丰富多彩,喜怒哀乐都可出现。
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睛的神态,即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都能从眼神中表现出来,甚至能表达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用眼睛说话,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在眼睛里,随时运用眼睛与听众交流感情。
(一)眼神运用法:
运用眼神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前视法:
即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的方法。它主要表演者的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统摄全场。
一般来说,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部位,听众的脸上。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变幻视线,照顾到全场听众,并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不可忘掉任何一个角落的听众。这样,可使每个听众都感到表演者在关注自己,从而引起听众的注意。同时也有利于演讲者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态,随时注意会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
2、环视法
即用眼睛环视听众的方法,要求表演者的视线,从会场的左右前后迅速来回扫动,不断地观察全场,与全体听众保持眼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情感交流,将前视法与环视法结合起来,即可观察到听众的心理变化,还可检验表演效果,控制全场的情绪。
3、专注法
即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方法,要求表演者的视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听众或会场的某一个角落,并与之进行目光接触,同听众个别交流感情。这种方法既可启发、引导听众,也可以批评、制止不守纪律的听众。
4、斜视法
即把眼珠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法。即可表现对左右观众的关注,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又可表现喜欢或鄙夷的情感。
5虚视法
即似看非看的方法。既可表现对左右观众的关注,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可减轻表演者的心理压力,还可表示思考,把听众带入想象的境界。
演讲者学会了“用眼神助说话”。就很容易撩拨人的心弦。演讲者最忌的是从始至终用一种眼神,这样会给人呆滞、麻木的感觉。当然眼睛也不能无目的地乱转、仰视房顶、偷看评委或死盯讲稿。
(二)眼神对听众的心理情绪的影响
听众接触到什么样的眼光,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听众接触到兴奋、热情的目光,就会感到格外高兴;接触到和蔼关切的目光,就会产生亲切感。如目光呈反复游移状,听众注意力会分散;目光呈呆滞状,听众会感到索然无味;目光呈黯淡状,听众就会情绪低落;眼光根本不与听众接触,听众就会感到对他不注意、不关心、不尊重。
(三)眼神交流技巧
1、一上台就抬头张望,环视四周,扫视全场,或点视、凝视某物某人。
2、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用眼神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比如讲到高兴处,就睁开眼,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可让眼皮下垂,或呆滞一会儿,使这种感情显露出来;讲到愤怒时,可瞪大眼,固定眼珠,让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愉快处,可松开眉眼,让眼神充满令人喜悦的光采。
3、整个表演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目光平视,根据内容需要,眼睛的视线或近或远,或轮转环视,或用询问的眼光与某一个听众交流、或用亲切友好的目光寻求听众的支持。
作业:要求学生对着镜子练习眼神交流。
第二节
体态语
一名演讲者,要表现稳定优美、舒坦自然的姿态,就必须学会“体态语言”。
体态语的概念
演讲的语言 篇2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诸荷马史诗。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 常年云游各地, 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我国, “演说”一词较早出现在《北史·熊安生传》:“公正于是有所疑, 安生皆为一一演说, 咸究其根本。”《说文》:“演, 长流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言之讲, 引也, 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 就是语流之意。《说文》称:“说, 释也, 从言, 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 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 《说文》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 纷纠者解释之, 是曰讲。”这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现在, 在人们的语感中, “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 就是专指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 发表见解”。[1]
现在所谓的演讲, 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 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 表述见解, 阐明事理, 抒发感情, 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按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在这之中, 即兴演讲尤其值得注意。即兴演讲是演讲中的快餐, 也是演讲中的精品, 是演讲者在某种特定景物或人物、气氛的诱发下 (或被要求、邀请) 而作的一种临时性演讲。我认为:在各种类型的演讲中, 即兴演讲使用率较高, 应用范围最广。因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加快, 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 人们的交际领域不断拓宽, 即兴演讲也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礼祝辞、迎送致辞、丧失悼念、聚会、演说、讨论、访问等, 都需要人们临时做即兴演讲, 或助兴, 或助威, 或联谊, 或缅怀, 等等, 它成为人际交往中深受欢迎的形式。有研究表明, 即兴演讲已成为未来演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即兴演讲具有动因的触发性、准备的临时性、时间的短暂性等特点, 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思维, 找到话题, 形成完整的腹稿, 立即从容地表达出来, 因此有一定难度, 最见语言功底, 一般人难以把握, 可以说如果能把即兴演讲发挥得恰到好处, 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即兴演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认为这与恰到好处用地运用修辞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尤其是即兴演讲中的变异修辞, 更值得我们推敲、探究。
二、变异修辞的形成
“变异” (deviation) 这一概念, 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 最初指共时意义上语言的不同变化形式。西欧的布拉格学派将其运用于诗的创作, 形成“语言变异”理论, 其代表人物让·麦卡罗夫斯基在《标准语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只有违反标准语常规, 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 人们才有可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2]此观点说明了变异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另外, 变异 (variation) 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 指的是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偏离常规运用的现象。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的变异问题。社会语言学着重从宏观角度, 从外部功能上研究语言变异, 而变异修辞则从微观角度, 从语言结构入手, 研究共时的言语变异。变异修辞是相对规范性修辞而言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 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 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 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 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3]正式提出“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的则是郑远汉先生, 他明确定义:“严格遵守汉语语音规范、词汇 (包括语义) 规范、语法规范及语体规范, 在这个基础上的修辞活动就是规范性修辞, 有意‘违背’上述规范的, 为的是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这样的修辞活动就是变异性修辞。”[3]给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作了定性分析。
三、变异修辞在即兴演讲中的运用
(一) 利用语音因素的常规变异
语音因素的常规变异中最常用的就是谐音双关:利用语音因素产生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谐音修辞上。谐音是通过读音的相似性而人为地赋于其新词义的一种方法, 谐音双关是借谐音让一个词语同时关涉两种以上的意义, 相互映衬而生情趣, 内涵丰富。
例如:“是95年一天深夜里, 我们家的电话急速响起, 我拿起电话一听, 那端是我非常熟悉的声音, 就是我们班最落后的同学, 俞敏洪的声音, 因为他的声音刚才你们听了, 很有特点, 散发着强大的‘雌性’, 雌雄的‘雌’, 而我的是磁铁的‘磁’。” (俞敏洪、王强在琴岛学院演讲视频, 例子中的“我”指王强)
又如:一位同学在某高校学生会竞聘时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2号选手, 我的名字叫‘洪双喜’, 却不是香烟‘红双喜’, 请大家支持我。”上两例都巧妙运用了语音双关, 使语言诙谐幽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利用词汇因素的常规变异
词汇因素的常规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形变异。词形变异是指在该词原有固定用法的基础上, 为了特殊的需要临时拆分运用。比如在即兴演讲中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会有这样的说法:形容一个女孩, 会说“小巧但不玲珑”, 形容一对情侣会说“郎才但不女貌”, 等等, 充分体现了即兴演讲的随意性、创造性。
2.抽换语素。抽换语素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抽换现成语素中的某些语素, 仿拟构成一个临时性的“新词”或“新句子”。例如:……老俞说:“回去, 回去咱们一起做新东方。”我说:“新东方是个什么东西啊!”老俞说:“新东方不是东西, 它是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一个学校。”我大吃一惊, 说:“你还拉扯大一个学校?”我说:“老俞, 你眼睛看着我, 坦率告诉我你学校的规模到底有多小。”按常理来说, 和规模搭配的字是“大”, 这里把本该用的词语“大”换成“小”,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俞敏洪、王强在琴岛学院演讲视频, 例子中的”我“指王强)
3.曲解词义。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造成词语的语义转移, 让人听来荒诞离奇, 令人喷饭;稍加品味, 则觉得语妙智睿、发人深思。
例如:新东方副校长王强的演讲:“……当时俞敏洪是我们班的第一个留学生———留在校外读书的学生。”当时因为俞敏洪身染肺结核病, 不得不休学一年, 所以王强这样说。还有就是:“……俞敏洪是一个没有抽象能力的人, 当然了, 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抽象能力, 他拿着鞭子抽打大象的能力还是有的。”另有:老俞说:“回去, 回去咱们一起做新东方。”我说:“新东方是个什么东西啊!”老俞说:“新东方不是东西, 它是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一个学校。”我大吃一惊, 说:“你还拉扯大一个学校?”紧接着说:“老俞, 你眼睛看着我, 坦率告诉我你学校的规模到底有多小。”为什么呢?因为十几年来在我心目中他哪能办学啊, 他一直是学校办理的对象啊。在这里王强老师巧妙地有意对“办学”进行曲解, 说成“学校办理的对象”不仅幽默诙谐, 而且显出了王强老师博学多才, 机制幽默。
又如:某单位举行演讲大会, 一位演讲者伴着掌声走上讲台, 不慎被话筒线绊倒了。台下的听众顿时发出了一片唏嘘声和倒掌声, 气氛降到了零点。然而, 她从容不迫地爬起来, 走到话筒前, 微笑着对听众说:“同志们, 我确实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谢谢!”接着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讲。顷刻间, 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叫好声。这位演讲者临场应变, 根据当时的情景, 赋予了“倾倒”这个词一个新的意义, 不仅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局面, 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4.色彩变异。色彩变异是指由于语境的变化将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以达到深化语意的作用。这类修辞和常规修辞中的讽刺、反语有点相似。比如想形容那个人形象不好会说其“长得谦虚”, “谦虚”本身是个褒义词, 但在这里褒义贬用, 此种用法在小品、网络词语中经常用到, 但现在, 词用法已渐渐被用到即兴演讲中, 体现了即兴演讲的灵活性、创新性。
(三) 利用语法因素的常规变异
词性变异指突破语法规则的限制, 根据需要, 在不同词性的词语之间互相运用。在即兴演讲中, 为了表达的需要, 演讲者会变换一些词的词性, 以求达到预期效果, 比如说:“怎么说呢?这个女人已不能简简单单地用漂亮、大方、聪慧这些大众的词来形容了, 我只能说一句话, 她真的很女人。”“女人”本身的词性是名词, 在这个例子中的“女人”活用为形容词。这样的例子在即兴演讲中也颇为多见。除词性变异之外, 语法因素常规变异中还有词语搭配变异、结构成分的位序变化、语法成分配置的变异等几种常用的形式。
即兴演讲不仅需要演讲者有很厚的语言功底, 而且需要演讲者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况且其演讲的场合又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会随着当时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此时若用上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必将给你的演讲添彩, 更重要的是能为你的魅力加分, 而变异修辞的表达修饰能力极强, 恰好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即兴演讲和变异修辞相得益彰。
摘要:如何在演讲中, 特别是即兴演讲中抓住听众的耳朵, 吸引他们的眼球是极为重要的。演讲者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来点缀他们的言辞, 而变异修辞的运用尤为值得关注。
关键词:即兴演讲,变异修辞,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元授, 李军华.演讲与口才[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336-337.
[2]曾立英等.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论述评[J].湖北三峡学报, 1999.6.
演讲的肢体语言 篇3
我们就不再具体区分政治家的演讲和商务工作的Presentation了,它们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传播沟通的核心方式,原则是一样的。
小时候看电影(70年代就那么几部片子来回放),特别喜欢《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里面革命领袖的风度。列宁演讲的时候左手叉腰,右手不时做些手势,右臂伸直,手腕90度角向下,拇指保持向前,其余四指垂直向下——那是列宁的招牌动作,我们总是模仿,还故作深沉地喊:“还有一条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哎,你们大家快鼓掌啊。)
90年代工作那会儿没有PPT直接投影,一般都是把文件打印在透明的塑料片上,再用投影仪打在墙上。想想当时真够费劲的,那么多片子,一张一张从幻灯机上拿下来,再放一张张新的上去,顺序要是错了就麻烦了。记得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还专门参加过用塑料幻灯片做陈述的培训。老师告诉我们,一张片子拿下来的时候,白光打在墙上,观众很不舒服,所以要先用一张深色的挡片把直投灯光遮住,然后换片子,然后再把遮片拿开;陈述者要注意不要站在光影当中,这样你的人就花了,形象很不好,投影也乱了;陈述的时候适当用手势,但是不要只用一种手势。你可以想象,用这样多的精力去关注技术问题,你演讲的主旨信息往往会被忽视。
在后来的实践中,以及为别人做的陈述技巧培训中,我都一再强调传播的核心是“信息+洞见”。一个好的陈述或者演讲,其传递的信息和洞见必须具有相关、简单表达、情感、真诚这些要素。
当你掌握了传播的核心要旨,换句话说,当你在演说陈述中迫不及待地要与听众分享让你和他们都感觉很好的东西,那些技术问题、手势问题,就会完全被抛在脑后。你在自己和听众共同制造的强大气场中,完全想不起应该用什么手势,一切都是在自然地表露。
我们也注意到,在表达还不十分流利,观点还不十分清晰,争论问题时观点还在形成当中,或者让我们用不熟悉的外语来表达,会不由自主地加上手势。手势不光是向听众展示演讲者的自信和优美,也是讲话者自我调整的心理工具。在涉外的会议上,我常常看到在同声传译室里的翻译,一边翻译,一边在狭小的房间里用力做着手势,在远处看得我很怕他们把设备碰坏或者打碎玻璃。
在公司办公室晚上跟美国同事开电话会议,我也经常一个人对着电话机做各种手势,感觉是在强化自己的语气,实际是让自己说不清楚的表达有个东西分散注意力。开完会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就左手叉腰,喊着:“还有一条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右臂从右边猛地挥向左边。(鼓掌)
这两年我的部门人多了些,也更多元化,开会中英文混着用。上周开部门会议,我说着一段英文觉得讲不清楚了,就开始加手势。我坐在一把有扶手的椅子上,手里挥着一只圆珠笔,忽然笔掉了,我迅速往下去抓,而笔卡在扶手上,笔芯猛地戳在我的手心,一块皮肉被铲下,鲜血直流。为这点事情,我最后还去了医院打了破伤风针,大家都说伤口深如果细菌感染,会在七天潜伏期后出现面部神经麻痹,俗称苦笑。下周公司有活动,需要你笑。
我的经验是,演讲做手势,一定要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空间,而且手里不要拿任何别的物品,还要憋住不要苦笑。
语言艺术——演讲的魅力 篇4
“演讲“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正如词条中所说一般,“演讲”是一种发生在公众场所的活动,演讲场所多处于公共“舞台”之上。现实生活之中能够当做“舞台”的具体形象的场所有很多,因为其演讲的目的性不同,演讲者会选择的场所也不同。这些“舞台”有些可能是在富丽堂皇的万人礼堂,有些可能就是临时搭建的街头场所。但是这些“舞台”唯一共同拥有就是这些“舞台”之下必然有聆听此番演讲之人。那么能够使得这些坐着或是站着的观众们能够聚神聆听的能力便是演讲者演讲的魅力。
当然这魅力并不是所有演讲者都具备的本领。魅力的形成是需要从多方面培养的。首先,一场演讲最先攫取台下观众注意的便是演讲人的声音。演讲时所需要的声音,并不是单纯指人类声音的生理特征,但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句连贯是先决条件。有些著名的演说家不一定在演讲中做到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甚至不一定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他们把握到演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听众都能够够听到听懂他所要演讲的内容。试想一下,一个声音细如蚊蚁,说话含糊不清的演讲者在台上演说,就算他演说的内容是多么的能够发人深省,台下的观众也只会因为听不清楚而表现的兴趣缺缺。其次,演讲者在演讲时也要适当添加些小动作,这样既能够调动台下观众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演讲者本人的状态放松些,不会让人觉得台上的演讲者就是个会动嘴皮子的蜡像。从字面看来,所谓“演讲”,除了“讲”也是需要“演”。这个的“演”字的表达就体现在这些肢体行为之上。否则,演讲就与背诵稿件画上等号,整场演讲就会显得十分呆板僵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演讲的内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演讲的内容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就算台上站着的是顶级的演员,也无法遮挡住这场演讲的浅薄。而且,演讲的内容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论点一定要清晰,论据一定要贴切,这样才能够让观众准确把握到这次演讲的精髓。
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那样:“演说就是讲故事,就是通过吸引人的故事来说明观点!”一个成功的演讲,并不是仅仅指那些成功人士传教士般向世人宣讲一些深奥的人生哲理。好的演讲只要言之有物,演讲者能够阐明清楚所想表达的观点并且最终能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这场演讲就能够算是成功的。近年来,电视媒体也推出了不少演讲类的优秀电视节目,如《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青年中国说》等等。参加这些节目的演讲者很多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因此他们的演讲内容多数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作为观众的我们,多数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或许就和台上的他们有着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人生历程。台下的我们看着台上的他们,聆听他人的演讲的同时,借由他人之口体味自己的人生,演讲内容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更能够打动人心,更加扣人心弦。这种感动人心的能力就是演讲的魅力。
演讲语言的风格美(三) 篇5
朴实的美朴实的语言特点是质朴无华,平白如水,清新自然,不加雕饰,少用比喻而多用白描,使语境语义纯净、真诚、厚重,形象亲切、生动、感人。语言的自然天成,是一种美的极致。“理不直指,情不显出。”作者的感慨情致和见识,自然熨贴地表露出来。也许,平庸会对你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哪条大路平稳走哪条,保你一生快乐。如果这样,你在平地上走了一辈子,临终时你依然在平地上;而别人在高峰上尽管只攀援半步,但他已经站在你的平地之上了。《路,在你脚下》的演讲,格调厚朴,境界大方,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以高瞻远瞩的境界开拓攀登之路,鼓励听众“迈开无所畏惧的坚实脚步,走向憧憬,走向希望!”而这些美好哲理的表达,却是通过朴素简明的语言来点拨的。
语言的力量演讲稿 篇6
语言的重要性大家都可想而知,大事小事都得用到它,大到在某项大型活动时演讲要用到它,小到平时回家与亲朋好友闲聊时也要用到它;在公司上班与领导、与同事交流会用到它,回家以后与家人与朋友说笑也要用到它;写文章时要用到它,平时哼小曲时也得用到它。它的作用实在太大了,从我们的重闻大事到细微渺小的地方都需要它。
英语,宛转优美;德语,曲折灵俐;而我们中国人的母语—————汉语,则是各种语言之中最有特点的。在我们心中,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就如同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只是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这也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是依靠它来 诉的,运用它的思想,通过它的记载,凭借它,我们穿越了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隧道。这一门独特的艺术使我们生活不再枯燥难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
演讲的语言 篇7
“体裁” (genre) 和“体裁分析” (genre analysis) 现在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20年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的“体裁分析”多集中于对科技、学术论文、促销广告、法律文件等具有职业和学术背景的语篇的大量分析。然而, 对社会政治领域有深远影响的英语演讲的体裁分析与研究却鲜有人涉足。本文主要以丘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演讲》为语料, 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修辞层面三个语言学视角解读演讲的体裁特征。
2 语料的来源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演讲》来自于张汉熙《高级英语》上册第五课演讲正文的第8到13段, 以下简称《演讲》。该演讲的背景发生在二战爆发之后, 德国于1940年7月10日对英国发动空袭, 史称“不列颠之战”。这是二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德国平均每天出动1000多架飞机。正在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际, 德国却将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希特勒于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发起进攻, 二战进入了新阶段。丘吉尔的《演讲》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表的。
3 语言学视角下演讲的体裁特征
演讲这一独特的体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明显的鼓动性, 因而独树一帜。其语篇特征和体裁特征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分析热点 (肖福寿, 2009) 。体裁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图示文本的宏观结构来体现交际目的的实现途径的一种研究方法。图示结构的基本分析单位是语步 (move) , 即与作者交际目的紧密联系的语义单位。通过对《演讲》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的体裁图示结构:
语步一:谴责希特勒及纳粹主义的滔天罪恶, 旨在引起英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共鸣;语步二:宣布大不列颠的政策, 表明态度;丘吉尔宣布的政策核心就是尽一切可能抗击希特勒;语步三:进一步说服英国人民和其他国家;在这一部分, 丘吉尔通过理性的分析, 一针见血地指出希特勒入侵苏联只是他入侵英伦三岛的序曲, 希特勒企图快速解决苏联, 以使其主力从东线战场转移至西线战场, 从而完成他统治整个西半球的野心, 这部分的遣词造句十分考究, 有理有据, 极富逻辑性, 具有高度的说服力;语步四:号召英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抗击希特勒。这一语步出现在演讲稿的最后, 旨在实现其指令功能和委托功能 (commissive function) , 使听众和演讲者主动承担责任。丘吉尔用极富煽动性的语言结束了演讲, “让我们从过去残酷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吧。让我们趁着生命未息、力量尚存之时, 加倍努力, 团结奋斗吧。”
3.1 词汇层面的体裁特征
演讲稿的词汇特征主要包括大词的使用、形容词的使用、代词的使用、名词的使用、动词的使用、副词的使用和古语的使用等方面的特征。从词汇层面进行分析, 《演讲》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1) 大词的使用
在英语中, 含有6个字母以上或者三个音节以上的单词常被称为大词 (big word) , 而6个字母以下的短词称为小词 (small word) 。大词一般来自拉丁语、希腊语或法语, 大词的使用可以使演讲显得更正式、严谨、规范。《演讲》共954个单词, 其中大词为249个, 占总词量的26%。日常对话中, 大词的含量基本低于20% (王佐良, 2001) 。但在该演讲稿中大词占全文总词量的26%, 远远超过了20%。由此可见, 演说词虽然以口头形式发布, 但仍具有很明显的书面语特征。例如, “indistinguishable, wickedness, efficency, cruelty, agression, consistent, spectacle, threshold, hideous, onslaught, divergence, slackening”等等, 这些大词的使用使演说显得正式严肃。
(2)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
在演讲中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尤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 可以有效地增强演讲对听众的感染力。在该演讲中, 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共有29个, 占总词量的3%, 如“indistinguishable, ferocious, primordial, hideous,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villainous, faithfully, steadfastly, slightest, woefully, hateful”等等。这些描述感情的形容词和副词更容易引起听众心理感情上的共鸣, 使语言更富有感情色彩和感染力。
(3) 代词的使用
在公共演说词中, 第一人称最为常用 (王佐良, 2001) 。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 可以拉近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帮助演讲者获得听众的支持。丘吉尔在该演说中使用了大量的“I”和“we”。“I”的频繁使用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we”的大量使用可以将听众拉到演讲者这一边, 有助于同听众建立一种亲密信任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 丘吉尔需要英国人民的支持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援助, 才能共同抵御希特勒, 彻底粉碎希特勒的阴谋。
3.2 句法层面的体裁特征
演讲的句法特征主要包括长句与短句的使用、松散句和圆周句的使用、简单陈述句的使用、复杂句和主从复合句的使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使用、疑问句的使用、倒装句的使用和圣经体的使用等方面的特征。
(1) 长句和短句的使用
在《演讲》中, 长句的使用多于短句, 整篇演讲共39句话, 其中长句22句, 短句17句, 长句占总句量的56%, 平均句长24.5个单词, 远远高于演讲中的平均句长17.6。这些长句大多是复杂句和主从复合句, 结构复杂, 表意功能强, 能使语义连贯、气势如虹。如《演讲》中, 丘吉尔在谈到希特勒的狼子野心的时候, 就用了一个多达68个单词的句子, 一气呵成, 体现了演讲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另外, 短句的使用, 能和长句相互呼应, 结构上显得和谐统一;在《演讲》中, 也有很多精辟的短句, 例如在丘吉尔表明大不列颠对德的政策和态度时, 就用了一系列的短句:“We have but one aim and one single, irrevocable purpose (10) .We are resolved to destroy Hitler and every vestige of the Nazi regime (13) .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n us-nothing (7) .That is our policy and that is our declaration (9) ”。这些短句短小精悍, 结构简单, 但铿锵有力, 与长句间形成鲜明的节奏感。
(2) 圆周句和倒装句的使用
圆周句也称掉尾句, 是把句子中最关键的内容置于句末, 是英语中末端中心 (end focus) 或句尾重心 (end weighting) 原则的应用;倒装句是指将谓语动词或谓语动词的一部分置于主语之前, 引起完全倒装或部分倒装的语法现象。这两种句型都能起强调作用, 起到吸引听众注意的效果, 使演讲看起来正式、庄严。在《演讲》中, 共使用了3个圆周句和2个倒装句。在丘吉尔谈到对德政策时, 使用了完全倒装“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n us-nothing”, 来强调没有任何事能改变我们消灭希特勒的决心。
(3) 疑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
疑问句的合理使用可以设置悬念, 引发听众的思考;祈使句可起呼吁效果, 既能引起听众的注意, 又能调动其情绪和参与感。在《演讲》中这两种句型的使用不是非常典型, 只有1处疑问句和2处祈使句。
3.3 修辞层面的体裁特征
修辞学是有效地使用语言的艺术。 (Brooks&Warren, 1979) 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使得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 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接受。修辞在演讲中的使用尤其普遍, 在《演讲》中丘吉尔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演讲。
(1) 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 (Parallelism) 是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排成串, 从而形成一种结构平衡、音韵和谐、语义紧凑、高潮迭起的整体。从修辞层面分析, 平行结构是演讲最典型的特征。《演讲》中就有10处平行结构。例如, 在谈到大不列颠对德的政策时, 丘吉尔就用了三个平行结构来表明大不列颠的态度:“We shall fi 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 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采用这种修辞手法, 既能起到突出演讲主题的作用, 又能令句子流畅, 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铿锵, 极富音乐般的节奏和感染力, 使演讲充满了鼓动性。
(2) 反复
反复 (repitition) 是对同一个或具有相似意义的词、句、段落的反复使用, 可以加强语气, 起强调作用。在《演讲》中共有7处反复, 例如“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n us-nothing”, 作者连用两个“nothing”, 表明了丘吉尔誓死消灭希特勒的决心, 这不仅加强了演讲的气势, 表达了深刻的思想, 而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3) 明喻和暗喻的使用
明喻 (Simile) 与暗喻 (Metaphor) 两种修辞手法能够赋予事物以深刻的寓意, 能够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 加深听众的印象。在《演讲》中共有1处明喻, 6处暗喻。例如:“...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在此句中, 丘吉尔使用明喻, 将装备沉重的德国士兵比喻成一群爬行的蝗虫, 因为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带来灾难和毁灭。生动形象, 易于理解。
(4) 头韵、尾韵和谐音韵的使用
头韵 (Alliteration) 、尾韵 (Consonance) 和谐音韵 (Assonance) 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语音修辞。在《演讲》中丘吉尔共使用了3处头韵, 3处尾韵和3处谐音韵。例如“...dull, drilled, docile...”, “...clanking, heelclicking...”, “...hearth and home...”, 这些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于乐感, 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演讲增添色彩。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对演讲的体裁特征进行了初探, 演讲无论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以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演讲》为语料, 抛砖引玉, 演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修辞性。当然, 演讲中折射的意识形态特征、文化内涵、以及批评性的话语分析等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析。
参考文献
[1]王佐良, 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肖福寿.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赏析[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3]管淑红.演讲语篇的功能文体分析——试析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3) .
如何让英语演讲语言“高大上” 篇8
演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讲稿的质量,而判断一篇演讲稿的好坏则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内容(content)、结构(structure)和语言(language)。一般来说,同学们对前两者的关注较多。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把演讲比作一部电影,那么内容就是这部电影引人入胜的情节,而结构则是导演想方设法把情节贯穿起来的布局手法,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吸引观众从头到尾把电影看完。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爱上一部电影,不是因为其波澜起伏的剧情或是构思巧妙的布局,而是因为一句令人感动的台词、一段真诚的对白或是一个不经意间的回眸。这些细节之于电影就如同语言之于演讲稿,虽然细碎却都是关键帧,只要把握到位,再经过精雕细琢,就能打动观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为演讲稿服务呢?下面就为大家奉上我总结出来的“高大上”英语演讲用语三原则。
高——使用高度准确的语言
所谓“高”,指的是演讲稿中所用的语言在遣词造句时必须准确,不能随便抓来一个意思差不多的词就用。马克·吐温曾说:“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word and the almost right word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ghtning and the lightning bug. (一个完美的用词和一个近乎完美的用词之间的区别就像是闪电和萤火虫的区别。)”可见,英语中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是很微妙的,尤其是同义词,对中国学生来说,翻译成中文似乎都差不多,但在具体场合应该选哪个还真是值得推敲。比如victory、accomplishment、success这三个名词,乍看上去都表示“成功”之意,但每一个“成功”又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试填空:
① My cousin's most important ________ this year was getting an A in calculus (微积分学).
② His business ________ is the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hard work and street smarts (在艰难环境或在大城市生存的技能).
③ Yang Wei's ________ on the high bar gave him the men's individual all-around gold medal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解析】根据在线词典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victory的英文释义为“success in a game, an election, a war, etc.”;accomplishment的英文释义为“an impressive thing that is done or achieved after a lot of work”;success的英文释义为“the fact that you have achieved something that you want and have been trying to do or get; the fact of becoming rich or famous or of getting a high social position”。根据其英文释义我们不难发现,第①题应选accomplishment,用于强调花费了很多时间完成一件令人钦佩的事,一般译为“成绩;成就”。第②题应选success,用于强调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一般译为“成功”。第③题应选victory,用于强调在比赛中获得的胜利,一般译为“胜利”。
因此,在准备演讲稿时,一定要多问问自己:“What do I really want to say? What do I really mean?”当你拿不准选用哪个词时,不妨参考手边相对权威的英英词典或是同义词词典等,查一查你想使用的词的英文准确含义,以确保和你想表达的意思一致。
大——使用明了、清晰的语言
所谓“大”,是指演讲中的语言一定要明了、清晰。人与人是不同的,对某些人很有意义的信息对另一些人可能一文不值。演讲时你的观众不是读者,他们没时间像读书时那样字斟句酌,也没时间去琢磨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因此,要想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快速理解你的演讲内容,就必须在语言上做到明了、清晰。具体方法如下。
使用听众熟悉的词汇
千万不要因为上文中曾提到使用词典的建议,就立马掉进书袋子里,开始逢词必查,并以为查出来的单词越生僻、越难则越好,这样做不仅是难为自己,更是难为观众。你查出来的词越生僻、越难,你失去观众注意力的速度就越快,失去场上互动的几率就越大,最终很可能会导致整个演讲失败。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可谓一代演讲大师,他在演讲中从不卖弄复杂的语言,而是倡导使用“short, homely words of common usage (简单、朴实且常用的词语)”。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是如此,他最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全篇共计271个单词,其中有251个都是只含有1~2个音节的简单常见词。所以,别以为词汇太简单你的演讲就不会被当回事。右表列举了一些用简单小词替换复杂词汇的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简单词汇的妙用。
使用具体的词汇
中国学生演讲常见的一个误区是把演讲当做好词好句朗诵会,铺陈漂亮却空泛的词句和华而不实的描写,让观众乍听上去觉得似乎很美很有气势,但听久了就会觉得太“虚”、不实在。因此,演讲语言不能太空泛、太概括,要多使用具体的表述。下表列举了一些空泛语言的例子,同时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具体版本,大家可以试着对比一下。
避免冗长累赘的表述
英语演讲中的“废话”多源于演讲者习惯性的表述,这与平时口语训练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对照下表,看看你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政治和英语语言》(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一文中提到:“如果可以用一个小词来表达,千万不要用一个长词;如果在文章中能删除一个词,一定要把它删掉。”演讲语言唯有简洁、有力才显大气,才能打动观众。
上——使用生动鲜活的语言
“上”可谓三个原则里最需要功力的了,但也往往最能给观众“强烈刺激”,因为只有鲜活的语言才能刺激观众的感官,让他们认可你的故事(buy your story)。如果说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这两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观众在脑海中构筑图画的话,那么下面我给大家推荐的修辞手法不但可以让观众在脑海中构筑图画,还能构筑韵律。
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在国会众议院、参议院都获得席位的女性。1950年,她发表了著名的《良心宣言》(Declaration of Conscience),其中有段话这样写道:“I speak as a Republican. I speak as a woman. I speak as a United States Senator. I speak as an American.”这段话使用了排比(parallelism)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有气势,令人震撼。有时,排比也会与重复(repetition)合并使用,在排比中通过将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反复强调,进一步加强其表现力。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推进医疗改革的演讲中说道:“Now, since we took this issue on a year ago, there have been plenty of folks in Washington who've said that the politics is just too hard. They've warned us we may not win. They've argued now is not the time for reform. It's going to hurt your poll numbers. How is it going to affect Democrats in November? Don't do it now. My question to them is: When is the right time? If not now, when? If not us, who?”最后两句话显露出奥巴马强大的气场,同时也体现出奥巴马对改革的坚决,而这正是排比与重复妙用后的效果。
此外,排比若能与对偶(antithesis)搭配使用,效果同样惊艳。约翰·F·肯尼迪在就任美国总统时这样说道:“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若想写出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多听、多看精彩的演讲,从中积累素材,从而举一反三,让自己的语言变得“上档次”。
诗人是天生的,而演说家则是后天培养而成的。演讲舞台上的风光和瞩目靠的是台下不断地修改、润色、排练与磨合。期待更多的同学能站上演讲的舞台,感受语言的力量,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大上”英文演讲稿。
作者简介:
如何使用最简单的语言演讲 篇9
其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
1.简单就是力量
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语言传递信息,你就会吃亏。反过来,如果一则信息不能够被用简单的语言所传递,那么该信息就是无力的。
这一点我个人是绝对认同并极度推崇的。很不喜欢那种使用大量生僻概念的讲话,一般都是这味儿的:“xx主义者认为,而xx理论恰好也说明这点,进而xx曾经用xx讨论过这事儿……”问题在于,如果对方能够理解这些概念,那此话没必要说;如果对方不能够理解这些概念,那么此话不必说——总之,左右都是不必说的废话。
事实上,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思想,需要更多的脑力,因为这需要对所要表达的内容反复进行高度凝炼。不断地问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还能更简单些么?”去掉一切可以去掉的累赘,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这种工作重来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只是,最终,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瞬间,某些不知所以然的听众会产生错觉,“哼哼,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也会!”这只是“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微妙差异而已。
2.每个人都要会讲话
其实,一旦人尝试着说服其他人那一瞬间,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无论是面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他所发出的动作,与一个讲演者发出的动作本质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事实上,所谓当众讲话,无论如何都要以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有效说服为目的,最终,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会说话(当然更包括听得懂话)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3.可以从模仿开始
演讲的语言 篇10
势语言的表达
单元大纲
一、“说的比唱的好听”——演讲有声语言的表达
二、“无声胜有声”——演讲态势语言的运用
正文
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比唱的好听”,这句话往往是作为贬义使用的,但是在演讲中却是我们的追求,演讲的那一刻,说的,就应该比唱的好听!
一、“说的比唱的好听”——演讲有声语言的表达
演讲必须通过说话来表现,怎样让你的有声语言更具魅力? 1.语音准确——音准调对可杂糅
(1)说好普通话,通顺流畅,不念错字、别字
平翘舌音区分 r、l区分 n、l区分 前后鼻音区分 学会儿化音 把握轻声
(2)杂糅它种语,恰到好处
所谓杂糅,是指在运用一种有声语言的同时,夹杂其他语言,以起到加强理解、增强亲切感和幽默感的作用。
在演讲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是在开场的问候语和结尾感谢语中运用现场听众的母语,往往会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北大演讲”中杂糅四川话:“小平先生讲到,改革开放路线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话讲‘动摇不得’。”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上海演讲中就杂糅了苏北话、上海话:“乖乖隆地冬”,“阿拉是自家人,大家都是自家人。”“看到噶许多朋友狭气开心!”这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吐字清晰——字字清楚不含糊
(1)字正腔圆(咬紧字头、发响字腹、收全字尾)(2)开口略大(开口太小,声音出不来,不清晰)(3)气流集中(有力向前,不要散射)
(4)句尾不弱(“我们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宾语重读)(5)不吃字、吞字(语速不宜过快)
(6)克服过重鼻音、喉音(声音闷暗、压抑、浑浊,让人听着费力)3.声音响亮——音调音量要合适(1)用气发声科学
发声过程
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喉原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鸣放大→发出声音。
正确吸气呼气
学会深吸、慢呼、稳呼、匀呼。演讲时语速不要过快,注意有意识吸气。
打开喉头
把嘴张大,撑大口腔后部,向小舌头上方顶,似“托着下巴打哈欠”,这样你会觉得口腔后部很松弛,气流出来很顺畅。
用好共鸣器
吸气不要浅至喉部或胸腔上方,往下,运用胸腹吸气。(2)音调音量合适
悦耳音调 合适依据 起伏限度
4.表达流畅——不“吃螺蛳”,去冗余(1)不流畅的表现
不流畅的表现主要包括:卡壳、结巴、口误、拖沓、过多语气词、半句话、口头禅、双语症等。
(2)如何达到流畅
为了达到流畅,我们需要:准备充分、理清思路、思维快速、语速恰当、嘴皮利索、内心观照。
5.节奏起伏——抑扬顿挫有快慢(1)抑扬 平直调(平行语势):“-” 昂上调(上行语势):“/” 降抑调(下行语势):“\” 弯曲调(曲行语势):“∽” 把握抑扬:
由抑到扬
例: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举办“永恒的长城”大型演唱会,具有特别的意义。/谁都不会忘记这么一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今天,在这巍巍长城上,让我们一起倾听这永远的呐喊吧!
由扬到抑
例:
工作中的每一天,都有着他执着的追求:事业。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着他倾注的情感:爱恋。
他把对事业的追求与对家人的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想达到人生的境界——完美。
(2)顿挫
模拟停顿(生理、心理停顿)
标号停顿(一般最短的为顿号,最长的为句号) 结构停顿 语意停顿
停或不停,停在不同地方都会产生不同的语意分歧: 例:
男人没有了女人怎么办?(指向不明)男人没有了/女人怎么办?(女人烦恼)男人没有了女人/怎么办?(男人烦恼)
强调停顿
要学会落停、扬停、紧连、徐连,可以看以下的例子:
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落停) 它的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扬停)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紧连)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徐连)
(3)轻重
语法重音 修辞重音 强调重音(4)缓急
中速=200字/分钟 快速=280-300字/分钟 慢速=100-120字/分钟 6.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动人心
(1)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2)真情、热情、激情的流露、宣泄、交流(3)“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心灵共振 7.口气自然——演讲真谛是自然 明确演讲与背书、读书、朗诵的区别。要记住:
持稿演讲→不是读书 脱稿演讲→不是背书 比赛演讲→不是朗诵
二、“无声胜有声”——演讲态势语言的运用
演讲时,除了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态势语言进行交流,所谓态势语言就是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表达的信息,它常常“无声胜有声”。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特•莫拉宾发现:一个信息的传达是由7%的语言(单纯指话)和38%的声音(包括语调抑扬顿挫和种种声响)以及55%的非语言(即态势语言)构成。可见,态势语言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心理学与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所获得的全部外部世界信息中,有80%是从人的视觉渠道获得的。这就告诉演讲者,在演讲的那一刻,不仅要“说”得好,还要“做”得好,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构成态势语言,它们在演讲中的重要性依次表现为——一眼神、二表情(包括头的点动、摇动等),三手势,四体态,其中眼神、表情最具感染力、影响力,特别是在一个所有的听众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视频)都看得清演讲者面部的场合,更是如此。
1.“我在对你说”——目光交流(1)眼睛的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沟通的桥梁,演讲不是独白,不是咏叹,不把目光投向这个或那个听众并与之交流,演讲,便无法顺利实现,所以,让我们的眼睛“有光、有神、有情”。
这里需要分清两种不同的“看”:面对一片风景,我们的“看”,是不需要得到回应的注视,眼神往往是平静的、甚至是茫然的;面对一群听众,我们的“看”,是对之倾诉并希望得到回应的注视,这时眼神必然是有光、有神、有情的,正是在这种目光的接触中,沟通才能实现。正如卞之琳《断章》诗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注视的方式
点视(投向一个点,带动一个片)
对视(四目相对,不仅给予一种尊重,同时演讲者又获得了现场听众的信息。对视时,目光须柔和,不要死勾勾地盯着看,也不要老盯着一个人)
平视(头与视线的夹角应为90度,表示一种尊重) 环视、扫视(目光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流转,以照应全局。环视是慢慢地看,扫视是快快地看,但要注意,头必须随目光同步转动)(3)注视的区域
演讲中的注视,一般的是公事注视、礼仪注视,所以目光只能停留在听众的双眼与嘴的一个倒三角区域,或双眼与额头的一个正三角区域,合在一起,则为一个菱形区域。
(4)目光运用中的十类弊病
只看讲稿不看人(“目中无人”) 固定一点忘其他(“脱离群众”) 目光低垂不平视(“藐视听众”) 向上翻看找下文(“怪模怪样”) 东看西看无目的(“神情不定”) 不断瞥视头不动(“心怀鬼胎”) 左右流转很紧张(“贼眉鼠眼”) 频繁眨眼搜肚肠(“闪烁其词”) 眼神茫然暗无光(“泥塑菩萨”) 闭眼时间太过长(“无精打采”)
这类弊病都会影响我们演讲者的形象,同时,也会影响与听众的沟通。演讲者一旦发现,须即时有意识地改正。
2.“把笑写在脸上”——表情生动 演讲拒绝冷漠!演讲拒绝呆滞!(1)表情的作用
表情是演讲内容的体现,营造氛围的手段,沟通听众的桥梁。(2)表情的运用
真实(真情流露) 鲜明(喜怒哀乐尽在脸上) 灵敏(情随内容) 分寸(恰到好处不夸张) 美感(展示美的一面)(3)学会微笑
希尔顿的高招:微笑。老希尔顿说:“无论饭店本身遭遇的困难如何,希尔顿饭店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希尔顿的名言:“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微笑最美,而且微笑是“一种‘可爱的’传染病。”
微笑,其实很容易,只须发自内心,理性告诉自己:我面对的是合作者,是朋友,或潜在的朋友,面对合作者、朋友,你会不微笑吗?同时,让自己在演讲的那一刻充满着热爱带来的快乐: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今天的演讲,爱在座的听众,于是,快乐油然而生,笑容自然如花般绽放。我快乐,我微笑。
有的人可能有些担心,他说,我的脸天生长得很严肃太刻板,不笑的时候有人说我凶巴巴的很可怕。其实,不管你的脸天生长得亲切还是严肃,形象可以塑造,快乐可以让人看得见,你只须——嘴角上翘十五度或者露出上排八颗牙(说声“茄子”走上台)。
3.“解放我的手”——手势恰当(1)手势运用的类型
手势运用的类型可以分为指示性手势(指示方位),象形性手势(比画形状),象征性手势(诠释语意),情意性手势(表达情感)。
(2)手势运用的部位
全面运用指(手指)掌(手掌)拳(拳头)臂(手臂)。(3)手势运用的区域
上区:肩以上的手势,动作多为褒义,如:“让我们奔向美好的未来!”,可向右上侧挥掌。
中区:肩以下、腰以上的手势,此处手势褒或贬的含意都有,大多数手势都在这个区域。
下区:腰以下的手势,贬意、否定较多。如:“把他们彻底消灭”,掌心向下,由上腹部向下侧劈削。
(4)手势运用的单复:
一手为单,两手为复,交替运用。(5)常用手势
指(食指向上竖起,胸前或过肩,表示“一”、“重要”等意) 捻(食指头与拇指头相触,表示“细小、抽取”等意) 翘(竖起大拇指,表示“了不起、伟大、第一”等意) 撮(五个指头合拢,表示“集中、抓取”等意)
拳(五指合拢,大拇指弯曲,放在食指、中指的外面,表示:“力量、权力、决心”等意)
剁(手掌伸直,在胸腹部前由上而下,表示“一刀两断、决心”等意)
削(掌心向下,由胸腹部斜线向侧面划去,表示“否定、排除、消灭”等意)
挥(手掌带动手臂成45度角拉起,后举再有力向前向高划去,表示“向前、向高、向好”等意)
剪(双手掌心向里,向下交叉,再向两边拉开,表示“否定、反对”等意)
抱(双手掌心向内,手掌成弧形指尖对胸,由外向内,表示“接纳、喜爱、愿意”等意)
推(双手提起至胸部,掌心向外推出,表示“拒绝、推动”等意) 摊(双手提起过腰,掌心向上,向两边分开,表示“欢迎、真诚、希望、展开”等意)
按(双手提起过腰,掌心向下,向两边分开,表示“命令、否定、痛苦”等意)
合(双手掌心相合,靠胸,表示“满意、结合”等意) 分(双手掌心相合,靠胸,再分开,表示“失意、分离”等意)(6)把握原则
准确典型 简洁明快 协调有力 美观自然
4.“让你看得舒服”——体态大方(1)坐姿——“与您交谈” 主要要点包括:
手放桌,身前倾(12度),坐半座,脚稳定(易犯毛病:太正、后仰、抖脚、伸腿)。
(2)站姿——“站直喽,别趴下!”
无讲台或低讲台: 主要要点包括:
胸挺起,微收颌,脚略分,重心稳,手下垂,自然动,体态活,缓走动(易犯毛病:抬头过高、手足无措、双手背后、手插口袋、频繁走动、弯腰趴下)。
高讲台: 主要要点包括:
身前倾,头略低,臂展开,放讲台(易犯毛病:趴讲台——上身过分前倾、双脚远离讲台、双臂过于吃重;竹竿形——立正姿势)。
(3)走姿——“雄赳赳,气昂昂” 主要要点包括:
胸挺起,目平视,走直步,步轻捷(易犯毛病:外
八、屈膝)。
【演讲的语言】推荐阅读:
加分的演讲肢体语言10-23
取悦听众的演讲肢体语言06-27
说话语言艺术演讲10-10
语言艺术演讲稿09-06
陈安之演讲语言艺术06-06
趣味语言学演讲稿10-15
演讲稿写作技巧之语言艺术09-01
我爱祖国语言美-普通话演讲方案08-29
汉语第二语言研究特点与原因演讲稿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