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024-10-26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精选8篇)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1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

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严跃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

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2

一、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和要求。通过常年开展师德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扬优良教育传统等系列活动,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骨干教师、党员教师和各类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人生的幸福,从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教师学法、知法、用法意识,真正做到依法施教。

二、以规划实施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过去很多教师缺乏对制定规划的正确认识,只听从领导的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没有太多自己的发展要求,发展是比较被动的。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能促使教师认真分析自己,增强发展的动力,提高发展的计划性。为此,我校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求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根据“SWOT”态势分析法分别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出详细分析,并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这样,不但注重了现状分析,而且,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

三、以校园文化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文化引领是指管理者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用学校常年积淀而成的先进文化去影响人、鼓舞人、管理人。学校从1983年建校开始,至今历经四任校长,走过33个春秋。在“书法育人,让师生享受教育幸福”办学理念引领下,努力践行素质教育。书法育人是红星路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通过开展丰富的书法活动,使书法特色大放异彩,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书法飘香展特色”庆典活动、“书法状元校”奇葩绽放——李泽艺和她的伙伴们硬笔书法展以及“书法状元校”根深叶茂暨红星路小学全体教职员工书法展等活动,多次在区、市和全国书法教育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四、以课堂教学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教师才能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自主发展。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有效途径,坚持开展常态课、做课、听课活动。课前,组内共同选题、共同备课、共同研制课件;课中,根据集体备课和个人理解,有效实施教学;课后,邀请学科组组长和行政领导,利用年级组、学科组教研时间,以“案例+分析+研究”的形式,进行说课评课,共同评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特别是在“同课异构”教学课中,通过每节课的悄然变化,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生长”,感受到教师的成长。

五、以校本研训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校本研训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1. 理论指导。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做专题的、系列性的讲座,使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解读新课程标准和内容,明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领会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掌握课程标准细则,确定自身发展的目标,进而掌握实践的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通过开展校长专题导读,进行有关新课程标准解读、“减负”、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师生习惯培养等专题培训,举办“名师讲堂”等活动,解决教师琢磨不透、拿捏不准的问题,对实际教学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2. 示范引领。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开展了学科组组长引领课、年级组组长研究课、学科带头人献课、各类竞赛获奖选手汇报课等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听评课、互动说课、积极研讨,唤起了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3. 现场把脉。

通过开展教育教学专家和教研员与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听课、评课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培训,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多次邀请专家参加学校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教师们由开始的怕专家听课、点评,到后来的主动请专家听课、评课,这样的转变,说明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专家点拨下飞跃式发展。

4. 学访交流。

近年来,先后与“手拉手”学校———天津市实验小学、和平区万全小学、南开区风湖里小学、北辰区瑞景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达到了开拓眼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5.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才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丰富经验,不断成长。教师的反思少的只有几行字,多的有一张纸甚至几张纸,但记录的都是他们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我校多年来一直注重教师教学反思的落实,教务处领导每月以评语的形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运用先进理念的催化剂,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使教学更为有效。

六、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表明:如果能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思索、研究和改进,就能更快地提高素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研究主线,围绕课题将教学、教研、科研整合起来,把校本教研活动变为课题研究的过程,使课题研究融入学校工作之中,使学生和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实践中,确保研究步步落实到位。同时,转变教师的课题研究取向,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大课题和小课题兼顾研究。通过这样的实践研究,增强了学校教研、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提高了教师教研、教科研的能力。

专家点评: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篇3

【摘 要】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钦州市的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和建设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专业化 高素质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75-02

一、钦州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情况

(一)钦州市高校教师队伍情况

钦州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多人,目前有正高职称51人、副高职称137人,高级职称188人;博士43人,硕士413人,硕士以上学位456人,另有在读博士13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增幅较大。通过培养和引进,目前“双师型”教师已有146人,约占教师总数的25%。广西英华职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74人,教职工343人。

(二)钦州市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教师队伍情况

灵山县2013年核定编制13249名(基本编制12386名,附加编制863名),比现有增加1027名,已上报市编委待批。至2014年春季学期,全县有县聘代课人员542人,临时从教人员1835人。浦北县全县在校学生127787人,各级各类学校公办教职工6775人。钦北区现有公办教师5530人(含特岗622人),其中,中小学5455人(含特岗622人)、职教36人;另有聘用人员1313人,其中代课人员939人(区聘211人,镇聘728人),其他后勤人员374人。钦南区公办学校教职工4724人(其中公办教职工3944人,区聘代课人员550人,临聘代课人员230人);全区校园总面积171560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468923平方米。全区民办中小学8所,学生3000人,教职工152人。

(三)职业教育方面

灵山县共有1所职业中等学校,即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0年核定教职工事业编制为300名(其中实名制编制210名,非实名制编制75名),后勤控制数为15名,现有教职工178人,空编32人。浦北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善职校办学条件。2011年9月,浦北县建成启用了新的职教中心,目前县一职校有在校学生4673人,教职工309人。

二、钦州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方面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对照大学设置对师资条件的要求,钦州学院目前面临转型发展和创建北部湾大学的双重目标任务,学院目前师资队伍还不尽合理,设置大学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400,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10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队伍的比例应达到40%以上,而目前师资队伍距离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准和要求甚远,需要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采取超常规手段加以应对。

2.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亟须突破。2013年初钦州学院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其中授权学科3个、支撑学科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13年自治区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自治区财政资助400万元。

3.两所高校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服务地方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兄弟院校相比,两所高校教师待遇整体偏低。

(二)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民办、职业教育方面

1.教职工空编大。全市教师队伍仍然薄弱,空编率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代课教师队伍庞大,存在不稳定因素,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生活困难、待遇较差。灵山县全县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2222名,现有中小学教职工11068人,中小学教职工空编1154名。按新标准核定钦南区学校教师编制7707名,其中,中小学6188名、学前教育1483名、职业教育36名。目前,全区各类学校空编2177名,空编率28%(其中中小学空编率为11.8%)。

2.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如灵山县高中教育在不断发展,但跟先进地区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普通高中万人在校生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012年全国普通高中万人在校生184人,而我县2013年普通高中万人在校生仅为105人。

3.教师不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仍较弱。近几年来,钦北区教师自然减员年均180人左右。至今年,非教育部门变相占用(抽借)教师21人。在学科结构上,英语、计算机、图音体等学科教师仍很不足,造成了部分小学课程开足开齐有困难。教师培训经费较少,造成高中课改推进效果较差。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生活环境差,许多年轻骨干教师向市区及市区周边学校流动,造成边远地区学校空编率高。

4.教师住房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学校教师住宿条件较差,钦南区农村教师3770人,村级学校1211名教师居住在陈旧房屋,目前尚有部分教师没有宿舍,教师宿舍缺口1260套,需要资金概算7308万元;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低,他们存在打临时工思想,流动性大,致使教学工作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岗位设置政策存在缺陷,教师流动难。现行的教师岗位设置的有关政策不利于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流动,不利于学校发展。如,浦北县代课教师比例较大,含临教人员将近1000人,对教学质量有影响。

6.教师职称改革,以岗位设置同工资挂钩。有些乡镇学校已获得中级、高级职称的教师,相当一部分人因指标限制未能聘任,影响工作积极性。例如张黄中心小学有近100人已获小高职称而未聘,龙门中学有30人已获中高职称而未聘。教师职称的评聘没有形成科学的机制,导致教师特别是青年优秀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绩效工资未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

三、着力建设钦州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议

(一)高校方面

1.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和积极选送培养。积极利用钦州市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和有力举措,培养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高端人才平台、人才团队,积极申报人才建设项目。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和外聘技能人才,努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发挥行业企业人才在办学中的作用。

2.给予当地高校办学政策倾斜支持。如,支持钦州学院以团队的形式引进人才,引进国家级重点学科梯队,从而使某门学科水平迅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或人才引进(包括柔性引进)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学校特色学科、亮点学科(如海洋科学、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港口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建设,指导、支持高水平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在职称评审上,对评审高级职称的通过比例予以倾斜,以提高高级职称人员数量;以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钦州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单位,设立专项经费。

3.在民办高校方面,应当给予民办职业教育招生方面更多的政策优惠。因为我区的大多数民办高校起步不久,还不具备与公办院校竞争的能力。建议教育厅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公办本科院校大专招生指标和中心城市高校的大专招生指标,分出一杯羹给这些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校,确保民办高校的招生生源。为了减少民办高校教职人员流动过多,保证教学质量,建议人事编制部门把民办高校用编列入计划,对编制内人员给予适当比例(如30%)的工资,或只给编制,工资由民办高校自筹。提高民办高校政治待遇。在民办高校工作的人员,只要在编在岗,应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政治待遇。在参加政府会议、活动和文件传阅方面,与公办院校同等。

(二)义务教育、高中、民办、职业教育阶段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进一步出台政策,改善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困难地区任教,进一步加大教师招考力度,降低教师空编率,配齐、配足、配好教师。

1.出台相应的教育发展所需编制政策。建议上级出台相应的解决教育发展所需人员编制的调剂政策。如自治区出台政策,把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转编为财政补助编制,满足发展所需编制。自治区按2012年出台的定编标准,重新核定下达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自治区要求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总额精简5%,最好不含教育事业单位。提高教师待遇,形成科学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职业教育方面,建议上级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教育发展所需人员编制的编制调剂政策。如自治区出台政策,把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转编为财政补助编制,满足发展所需编制。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或以技术入股。

2.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抓好教师队伍培训。现行的岗位设置政策和管理制度不利于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流动,不利于学校发展。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完善相关政策,如采取增加中、高级职称岗位,或让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带职级待遇流动等办法,保障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加大对全市各级各类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络以及国培计划等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外地的先进教育经验。

3.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参与到教育队伍。一是公办学校要吸引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提高教师队伍的待遇,加快建设教师周转房,解决边远山区教师住房,同时支持通过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危旧住房改造等多种方式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二是民办学校要吸引社会优秀人才,要建立建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权利。规定民办学校为教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障费和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学校为教师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参考文献】

[1]智学. 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 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14(3)

【基金项目】钦州学院教改课题(2012XJJG-B18)

【作者简介】谢桂兰(1966- ),女,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检索课教学,信息服务。李家明(1976- ),男,江西赣州人,钦州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无机化学教学,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篇4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 四川平昌 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53,省级,国内范围发行,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主办,《学校思想教育文稿》2002年2期上以《加强师资技能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为标题发表;发表论文编号:161,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2003年10月以《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标题出版。2002年8月被中国教育报刊培训中心和人民日报社评为一等奖。】

我校现有教学班82个,学生5760人,现有在岗教职工356人。高级教师52人、中级教师10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2人;硕士学位1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24人;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96人、专科学历的144人;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5人次、教育学会和学科研究会理事68人次,参加全国各种学术团体的80人次。办学水平已在全区乃至全省普通中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齐头并进,成绩斐然。

一、加大教师技能培训力度

教师教育的技能、技巧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无疑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我校以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把教师技能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加强对教师全方位技能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一是开办培训班。加强教师的七项基本技能培训。为了方便教师学习,学校不仅安排了辅导教师,而且还印发了“三字一画”联系本。二是开放课堂。开展说课、献课、听课活动。要求学校领导每学期献课一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两节,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三节,校领导每学期听课四节。三是实行导师制。组织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结对指导。四是“请近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学校办讲座,传经验。五是“走出去”。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赛课活动,对县以上的赛课活动,只要学校了解信息,即使不参加比赛,也一定会派学科教师参加听课。六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学校选派学科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教改培训班学习,提高教师适应现代教育能力。七是加强教研,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对语、数、外三个学科单独组建了高、初中教研组。为了保证教研活动有时间、有场地,学校把星期六下午作为教研活动的专用时间,并装备了两间多媒体教师和一间电子备课室供老师们使用。八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不仅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还要求非外语课教师学习外语。

(二)加强对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

号召,提出“不要你会灌,而要你搞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课堂改革方向。要求把培养学生“五学会”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并采取看特级教师录像,请部分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们谈体会等方式将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定期在学生中进行“你最喜欢的老师”、“给老师的建议”等问卷调查活动,并将信息用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

二、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学科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科学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科学检验。它有利于学校根据实验结果制定教改方案;有利于教师有目标、有依据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完善总体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推广、普及应用。

我校共有国家、省、地、县、校各级课题实验60余项,其中40%属于电教课题实验。承担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师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省级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和《初中代数CAI课件实验》,地级实验课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研究》,我校围绕这个实验课题,分别从不同学科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中学中差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探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智力、心理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等8个子课题。县级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快优作文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电化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和作用》,还有校级课题18个。其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师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的实验报告,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于1999年10月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将该论文作为发言材料在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同时被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评为优秀论文,并在《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4期上发表。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结果使学校领导坚定了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念,在全体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与实验项目成倍增长,形成了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势头。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快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学校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找到了一条最佳途径。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5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众多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教育的任何创新与改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以往,一提到幼儿教师,在人们的脑海中就会呈现“弹、唱、说、画、跳”的场面,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具备上述基本功就能胜任工作,并且是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而新《纲要》、新的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由过去的“教书匠”转化为“专家型、高素质、创新型、具有奉献精神与合作能力的人”,教师的作用,不仅限于“授业、解惑”,而更应成为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与引导者。角色的定位与转换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的素质更是制约幼儿教育改革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园新《纲要》的实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更是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到重要位置。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现阶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

终身学习,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意识

对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面对诸多挑战,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明天的世界,显然是不合格的教师。而读书则是终身学习最直接的途径。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研究能力。一是向书本学习。幼儿园要积极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引导广大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引领下,实践先进教学经验,学习成功做法,如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经验、教学录像等,在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感悟、研究、交流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师学习,结为对子,互帮互学。大学习会带来大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自觉性高了,专业自主意识也就增强了。三是“学”“写”结合。光看不用、光学不写对教师而言,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应鼓励教师写心得体会,写学习笔记,写教学反思。教师边教学边反思,只有自己动笔去写,才会认真地查找有关资料,明确研究方向,更深入地思考研究方法和内容。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又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重视弹、唱、画等专业技能技巧和各科教学法的知识,而忽视教师本人的基础文化知识,特别是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及教育基本理论,如对儿童本质的认识、教育哲学的形成、教育管理的策略、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面对大量涌现、不

断更新的各种教育理念及现象,只知学习而不知思考,或只知学习而不善思考,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不断学习,专心工作,才能启迪智慧,提升专业能力。

开展科研,实现教师自我价值

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引导教师投入教育研究工作,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无疑是帮助教师尽快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如果没有与之相辅的研究的过程,那就不能不说是欠缺的。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努力成为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学习者与研究者,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在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等许多方面得以完善和提高。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课改这一契机,通过课改宣传、观摩课改活动、聆听专家报告等形式,让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改革既不是一种简单执行上级的主观意志的活动,更不是一种想当然或光凭经验就能搞好的,而是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目前的现状与课改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有许多问题需要下功夫去整改;要改变自己,最主要的就是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只有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师才能够真正地、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中去,研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不要把“研究工作”看成是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完成的事,认为普通教师根本就做不到,离自己很遥远,甚至在心里存在“研究恐惧症”,只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解科研,揭开科研神秘的面纱,让教师树立研究信心,感受研究的具体做法及其乐趣,就能使他们认识到原来科学研究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教师愿意用心去发现问题、用心去寻思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就都能涉足研究,搞适合自己的研究,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师自我发展与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

完善制度,优化教师教育工作环境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6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鲁教师字〔2011〕3号

各市教育局、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为大力加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和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整体部署,省教育厅等4部门研究制定了《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促进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泰山学者、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队伍建设为先导,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大力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初步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初步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一)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的主体地位,重点建设20个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和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完善教师职业

准入制度。完善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和校长继续教育制度,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校长全员培训。依托行业企业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师资队伍区域、学段、年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专任教师的80%、40%。

(三)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全省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5%以上,全省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1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到5%以上。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70%。

(四)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普遍提高,基本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名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教育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

(五)高层次人才效能进一步提升。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学术骨干队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环境,高校人才活力和人才效能极大激发和提升,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面向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的齐鲁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制度,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校长,以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优秀者命名为齐鲁名师、名校长。

1.普通中小学“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从全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中遴选一批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实施省、市、县三级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采取集中研修、培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著书立说等多种形式对培养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明显提高,逐步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2.中等职业学校“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遴选部分骨干教师和校长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培养培训、专题研修、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等方式,努力造就一批职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实施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按照“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的原则,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开展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采用远程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5年内每人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选拔部分骨干校长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进行高级研修。

2.开展普通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农村(乡镇及以下)学校学科骨干教师为重点,组织脱产研修。通过项目实施,为中小学校建立一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利用山东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使全省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为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平台和资源服务。

4.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以省属师范院校为龙头,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培养和继续教育并举,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各市、县要制定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规划和考核奖惩办法,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小学教师达不到专科学历者、初中教师达不到本科学历者,须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教师通过进修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其学费由单位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助。

5.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海外研修。为开拓国际视野,汲取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校长和教师的管理、教学水平,选派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海外研修。省教育厅负责制定条件与标准,遴选确定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海外研修人选。

(三)实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以强化技能和专业素质为核心,完善“双师型”教师达标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加大专任教师、校长以及职教管理干部培养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能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1.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全员培训。依托行业企业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行业、企业和学校招标委托开展技能型操作训练和培养培训。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健全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技能训练、竞赛和专业培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保证专业教师每2年不少于3个月的实践时间。鼓励职业学校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以市为主统筹编制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省级每年培训1000名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并从中选派部分专业带头人赴海外研修。

2.开展职业学校校长全员培训。各市负责对辖区内职业学校校长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并支持职业学校校长参与企业管理、生产实践和产业调研。对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和县(市、区)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并从中遴选部分人员赴海外研修。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建设一支熟悉产业企业活动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开阔眼界、战略思维、改革创新意识,决策水平高、执行能力强的职业教育管理团队。

3.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缓解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在全省聘任省级特聘兼职专业教师,重点支持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四)实施高校人才凝聚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推动重点和新兴学科发展;采取“大师+团队”的人才聚集模式,建立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优秀团队。

1.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精尖”人才。结合国家和省重点人才工程,聘任“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0名,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00名。建立科学、合理、严谨的管理和考评机制,对在岗期间工作特别突出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所带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梯次结构合理、整体优势明显、科研互补性强、富有创新活力的“大师+团队”的人才集聚模式,促进我省高校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

2、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实施“重点学科带头人计划”和“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制度”,选拔培养高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科学家1000名,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创新型的高校中青年学术中坚力量。

3.实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进一步发挥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平台效益,凝聚、稳定并支持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群体。在全省建设20个“山东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十二五”末,省教育厅将对创新团队进行考核。对创新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团队继续给予下一轮支持,并优先推荐其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

4.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一支能够代表我省高等教育水平,具备良好专业素质,适应高等教育不同层次发展需求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两个项目。按照按需培训、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十二五”期间,选派150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和1000名左右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人选。

5.建设高水平教学一线教师队伍。做好优秀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吸引、选拔和培养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学骨干。分批遴选建设500个教学团队,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打造“德高、学高、技高”的教学团队。每年从全省高校中遴选100名教学名师,进行重点培养。每年从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教学名师、大学外语骨干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学和学术骨干中组织200人,进行为期不低于半年的出国培训,参与科学研究、课程开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项目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财政部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校根据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项目的总体要求,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本学校培训项目的学员遴选、组织管理、评估考核和信息反馈等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调配最好的资源为教师培养、培训服务。

(二)加大教师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师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师教育投入。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各级财政部门也要根据本区域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示范作用。要确保将中小学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将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办学资质年审检查内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三)强化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提升我省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依托,整合校地教师教育资源,以高校独立设置的教师教育学院建设为抓手,建设20个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整合优化县(市、区)教师培训资源,建设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采取省(市)与高校(县区)共建、以高校(县区)为主的方式,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加强对高等师范教育工作的指导。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师范专业是教师培养的主渠道,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省教育厅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师范院系的工作指导,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建立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定期交流研讨制度,增强师范生培养的针对性。建立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师联系中小学制度,定期组织院系负责人和师范专业教师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中小学课程实施和教学情况,开展教育教学试验。各市、县(市区)和中小学校要积极承接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习任务。

(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完善中小学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制定实施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的激励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省级财政支持为主的特岗计划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省属师范类高等学校进行面向农村短缺学科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根据农村学校短缺学科师资的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施教师资格五年一周期定期审核、登记制度。

(六)开展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市、县(市、区)教育行政干部300名。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围绕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管理和领导艺术、国内外前沿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等方面作专题报告。通过集体授课、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完善履行职责必备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与工作指导力,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保障。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7

1 明确培训目的

新进校的教师都要接受一学期的岗前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 通过举办学习班, 使青年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 熟悉学校环境, 并对其加强责任教育, 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使他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引导他们确立成为名师的目标和理想。

2 加强基本技能培训

所谓教学, 就是教师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效果决定教学质量, 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首先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 以及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 我们选派了经过赛教、演讲、民主选举产生的首席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 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以及基本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2.1 指导备课

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2方面。备教材, 就是将书本知识结合教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及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备学生, 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学生接触,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和课堂理解、消化能力, 把握一定尺度, 组织教学,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2 指导写教案

所谓教案, 就是讲课的方案, 它是每次授课的纲领。它包括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以及重点、难点的划分。教师必须明白难点、重点及要使用的参考书籍、案例、方法, 这样才能完成教案的编写工作。

2.3 指导写讲稿

讲稿是按教案要求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详细的解说, 把内容和具体实施过程写在备课本上, 初次讲稿要反复修改, 它要求文字简明扼要、语言精炼娴熟, 案例要结合实际。教师应做到熟记讲稿内容, 把握好知识面, 控制好时间和语速。

2.4 板书训练

以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目标, 为每位青年教师备制一面小黑板, 要求青年教师坚持按汉字书写规则练习板书, 每天不少于50字, 由指导教师示范板书设计、格式、书写技巧。从事医学形态学教学的青年教师还要坚持画粉笔画, 并由指导教师传授画粉笔画的技巧和方法。

2.5 试讲

通过一个阶段的基本功训练后, 由指导教师组织我校教学督导组及医学教育研究室的教师听青年教师试讲, 要求青年教师举止大方、衣着得体、神态自然。讲课中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对发音不准确的青年教师, 要求多看新闻联播、听广播, 尽快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课语言要生动、准确、严谨、简练, 忌拖泥带水, 忌语病及口头禅。对青年教师初上讲台一定要严格要求, 以便使其形成良好的教态。讲课内容要有主次, 板书要有条理, 举例要结合实际, 提问要有的放矢, 课后应作小结。试讲结束后, 及时组织评教,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然后再试讲、再评教、再总结。课后总结有利于教学反馈, 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大多在课前投入多, 而忽视课后分析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总结, 才能找出造成其课堂教学不足的原因, 才能不断促其改进和提高。

3 听课学习

对未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和已经走上讲台的教师, 都制订听课学习计划, 使听课学习成为一种制度。选择拥有不同教学专长和风格的教师作示范性教学, 通过反复听课, 使青年教师能够博众家所长, 不断完善自我, 尽快缩短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8

教师队伍素质心理健康专业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的共识,也是衡量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以学习增素质,以质量树形象,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一、发掘优势,在研究中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质

在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确立了“学习—实践—研究—提高”工作思路,指导心理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深入实际调研,制定有效策略

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整体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在全地区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地区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了18.6%。二是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压力的调查。发现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5.9%,教师职业平均压力值为18,达到中等程度以上。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对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督导评估检查的体系之中,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确保了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发展。

(二)强化师资培训,丰厚专业知识

针对我市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确立了“抓培训、强骨干、树典型、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分层培训,逐级提升,研培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网络,构建了系统、科学、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1.新任教师岗位培训

2002年、2003、2005年分别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通过三级培训,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三级培训结束,2005年组织了第一批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考核,通过笔试、口试、说课,共有290人参加,最后120人考核优秀,取得了上岗资格。

2.在任教师的专题培训

2010年5月,组织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全市中小学校主管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400多人参加。培训安排了一天半的内容,有专家报告、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团体训练等,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让教师们大开眼界,400多名教师现场进行团体训练,场面非常壮观,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体验到了作一名心理教师的职业幸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

2010年对骨干教师进行提高了培训。培训历时两年,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体验参与——互动交流——典型示范——总结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心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理教师专业水平,有效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重视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坚持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四项国家级课题研究:《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开展了四项省级课题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实效研究》《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等。编辑出版了四本著作:《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视野中班主任角色》《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二、构筑特色,在活动中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几年来,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凸显了心理教育的教研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举办教育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育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院倾力打造的一个教育品牌。

2004年6月举办了吉林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健康心理与快乐人生”。2005年12月,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主题为“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举办了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花季雨季——青春期心理”,整个论坛围绕主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层研讨和交流。首先,是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和心理教师三个层面进行经验介绍;其次,观摩《爱情的天堂在远方》和《花季雨季——解读青春期困惑》两节心理健康课,展示了学生辩论赛“高中生谈恋爱的利与弊”。下午进行3个心理剧展示,教研员、授课教师和与会领导、老师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互动研讨,现场提问,现场解答,通过交流与碰撞,澄清了很多困惑和问题。最后,省学院薛主任作了专题讲座,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研究和探讨了青春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促进了区域间、校际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经验共享、价值澄清、策略指导和疑难解析的目的。

2.开展“学苑杯”竞赛,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苑杯”竞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3月,开展了“学苑杯”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竞赛。2010年,在首届“学苑杯”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学苑杯”教学技能竞赛,共有120人参加,经过理论测试、说课、案例分析三项内容,最后评出教学技能“十佳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本次竞赛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学技能、赛水平的热潮,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评优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培树名师,榜样激励,引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打造精品课堂,培养名优教师

为了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打造一支名师队伍,2006年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评选,经过说课、做课、答辩三个环节,评出“教学能手”8人,优质课特等奖6人。

2008年组织开展了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深入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进行了听课、评课,最后,评选出市教学新秀8人,市优质课一等奖20人。此次活动,在全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组织名师交流,发挥引领作用

2007年,举办了吉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论坛,为名师搭建平台,展名师智慧风采,名师说课、名师做课、名师交流、名师论坛。

2007年,我市又组织了名师送教活动,为农村教师搭建了与名师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学习名师先进经验,了解名师教育思想,感悟名师教育风格,达到与名师共识、共享、共进。

2008年,我市组织召开了名师师徒结对及反思交流会。名师与导师、徒弟进行了现场签约师徒协议书,名师代表做了反思交流,通过结对,师徒一起备课、互相听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几年来,我市一直注重骨干名优教师的培养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评比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目前,我市现有“教坛名师”2人、教学能手8人、教学新秀9人、小学中学十佳20人、市级骨干60人。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愿反思总结,虚心向其他地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军兰,于近仁.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0-72.

[2]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48.

[3]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2.

上一篇:烟草公司两个至上三个始终五种意识心得体会下一篇:脚本本地/远程文件包含/读取及文件名截断漏洞FUZZ工具详解漏洞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