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四季歌教学公开课

2024-06-06

田家四季歌教学公开课(共10篇)

田家四季歌教学公开课 篇1

《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场、了”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3.体会各个季节农民劳动的场面及景色的美丽,感受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了解相关农事,通过改编儿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交流识字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去看看农村的四季。

3.板书课题——田家四季歌,这个“季”字是这一刻要求写的生字,跟着我一起来写一写。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季”字的?你还能给它组个词吗?

预设:

①对比识字,“季”和“李”很像,比“李”多了一撇。

②加一加识字,上边“禾”,下面“子”,合起来就念“季”,季节的“季”。

③字理识字(课件出示字理图),上面是禾苗,下面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合起来表示幼小的禾苗。

④画图识字,一个孩子,头上顶着一棵禾苗。

5.齐读课题,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走近农村的四季,去领略一下农村的田园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思考:这首歌谣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初读反馈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呀?

(2)4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呀?(4个小节分别抓住农家生活的特点,依次写了四季的农事;第一节描写的是春季田家活动;第二节描写的是夏季田家活动;第三节描写的是秋季田家活动;第四节描写的是冬季田家活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评价:你读得非常流利!能融入些感情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2.思考:这一小节描写了哪些事物呢?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课件上圈出“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

4.看图识字词,并拓展。

(1)这两个字是这一课的生字宝宝,谁来读一读看?指名读“蝴蝶”,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虫”字旁)为什么是虫字旁?(蝴蝶是昆虫)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字?(蜻蜓、蚂蚁、蜘蛛、蚂蚱、蜈蚣等与小昆虫有关的字通常用“虫”字旁)

(2)这里还有两个生字宝宝,谁来叫叫他们的名字看?什么是“麦苗”?谁见过?课件出示“麦苗”图片,你还知道什么苗儿?(蒜苗儿、树苗儿、花苗儿等)。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3)课件出示“桑树”“桑叶”的图片,谁知道这是什么吗?(“桑树”“桑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并认读“桑”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三个“又”加“木”;上面的三个“又”像桑树的叶子,桑树上长了很多桑叶)

(4)理解“肥”。春天里,桑叶儿怎么样?(正肥)。“肥”也是一个生字宝宝,谁有办法记住它?

预设:

(1)换部首识字:“把”去掉“扌”,换成“月”,就是“肥”,肥胖的“肥”。

(2)字理识字:(课件出示字理图)左边“月”字形像一大块肉,右边的“巴”像一条缠绕的大蛇,合起来,表示大蛇肉很多,很“胖”。

你能给它组个词吗?哎,这里的“肥”是指桑叶儿很胖吗?(不是,是长得很多,很茂盛!)

(5)指导朗读。咱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6)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碧绿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许多美丽的蝴蝶在话从中翩翩起舞,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茂盛的桑树上长着一颗颗诱人的桑果。)

(二)学习第二节。

1.过渡:转眼间,天气越来越热,夏天到了,农民伯伯又在忙什么了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2.思考:第二节描写了哪些农事活动?

3.学生交流,课件显红“采蚕桑、插秧”。

4.谁知道“采蚕桑”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采蚕桑”。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采完了蚕桑,农民伯伯还要干什么啊?“插秧”。谁见过插秧?怎么样的?出示图片,理解“插秧”。你觉得秧插完了就好了吗?以后就能等着收获了吗?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除草、施肥、排水、撒农药……)

6.用第二节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农民夏季干农活的特点?(忙)

你能用“忙”来造一个句子吗?

7.小结,引出生字“归”:为了完成这么多的农事活动,农民们每天都很忙,这一节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农民忙?(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8.交流:读一读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早上很早就起来去田里耕作忙碌了,晚上回来的时候月亮都出来了。起早贪黑,披星戴月)

9.齐声诵读这句话。

10.“归”这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回)。“戴”这个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拆一拆:十、戈、田、共)课件演示。这个生字宝宝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板书示范书写“戴”

11.我们以前还学过一个另外的“dai”,谁记得?(带鱼的带),这两个“dai”我们怎么区分他们呢?(戴:穿戴在身上后,不需要再用手的,比如“戴手表”“戴眼镜”“戴帽子”“戴项链”“戴红领巾”;带:只是随身携带,可能在包里,口袋里,可能拿在手里。)

12.春天里,农民们忙着播种,炎炎夏日里农民们采蚕桑、插秧,田家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忙碌,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两段。(配乐朗读)

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田家春、夏两季的生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忙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田园之旅,去感受农家秋、冬的生活。

三、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这节课中我们所学的生字宝宝都跑到鲍老师的手里来了,咱们再一起来复习一遍,齐读,开火车读。

2.今天所学的两小节中还有这四个字“吹”“农”“忙”“归”要求要会写,你想提醒别的小朋友注意些什么呢?(“农”第三笔是撇,上面不能写成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学生书写展示,提意见,修改。

板书:

4.田

蜻蜓

蚂蚁

蜘蛛

蜈蚣

田家四季歌教学公开课 篇2

第一:Greetings.通过打招呼和老师与学生正站着和坐着的对比, 引入图片上的男孩正在看电视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Learn the Key Vocabulary由于课文内容简单扼要, 没有情境铺垫, 学生难以进入学习语言的状态, 因此创设循序渐进的情境非常必要。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学生熟知的明星和他们的老师及同学日常生活中的照片, 比如打球唱歌跳舞吃饭睡觉打电话读书等等, 把学生从轻松的情境里带到学习新知中去。通过问答方式, 以旧引新。

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提供信息, 引出本单元的重点短语和句型。

重点短语:watch TV、do homework、eat dinner、read、talk on the phone、and so on

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What’s he/she doing?

He/she is….

Is he/she doing…?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紧接着通过图片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练习中。

第三:Guessing Game接着通过猜测所呈现的图片中的人们正在做的动作进一步巩固了现在进行时的疑问句否定句以及回答。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课堂气氛。

第四:Listening Practice and Pairwork文中安排的听力练习由易到难, 能让学生展示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 轻松完成给对话排序, 从而使学生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主动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初步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

第五:Learn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要求学生课前作好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 搜集与现在进行时相关的资料图片;再通过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自己的资料与课本资料, 通过探究、模仿练习得出现在进行时的规律, 达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的目的。然后叫学生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句型。

主语+am/is/are+动词的现在分词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找出记忆的规律。) 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但我在这一环节中, 由于时间安排与题量不当, 没有发挥好小组与搭档的互助学习精神, 缺少生生互动, 仓促释题, 没有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同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会吸取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 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课堂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3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田家四季歌 教学反思 篇4

前埔小学 苏雅瑜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全文共四小节,每节配有一幅田园风景画,图文相融。

二年级上学期,学校有一项常规活动,那就是二年级语文亮相课。所谓“亮相”,是指一个班级的师生第一次在全校进行公开课的展示。让老师们看到,二年级每个班级的语文课堂经过一年的学习,现在能呈现什么样的整体素养,包括课堂礼仪、个体发言水平、朗读能力、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等。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课型是“主题阅读”中的“以文带文”课型,以“一主”教材中的课文《田家四季歌》,带出两翼教材中的《乡村四月》《四季儿歌》,让学生在读一读、批一批、说一说、背一背的环节中体会农家人的辛劳,感受劳动的快乐,同时了解四季不同景物的特点。主题阅读课型,一读解千愁,以读代讲,以读带讲,“读”占鳌头。课堂上,我采用了集体诵读、男女生合作读、译诗解文读、填空背诵读、创设情境读、重点词语强调读、小组合作对对读、拍手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农家人的辛劳,在读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孩子们还是刚刚升入二年级,在公开课上是否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这都是值得考验的。我心里还真没有底儿。没想到,整堂课上,孩子们都能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达到了我一直所追求的“活而不乱”的课堂境界。孩子们活泼可爱,课中在欣赏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时,竟随着音乐舞动了起来。他们一边欣赏着音乐,一边摇摆着头,拍着手打着节奏,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可爱的孩子们啊!你们的表现真是棒极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以文带文”环节,学生自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四季儿歌》,细心的滕逸杰同学发现书中的“雁儿”和课件中的“燕儿”不一样。当时我只顾着表扬他认真细致、善于发现,却没有想到以此为契机,带领孩子们去区分这两个词的不同,并顺势引导他们辨别在描写秋天的景物时应用哪一个“雁儿”(“燕儿”)。下课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

教学无止境,如同艺术创作,需要我们用心去诠释,用心去呵护。教学生涯的得与失都会给我留下宝贵的财富。漫漫成长路,探索不放弃,多学多反思,课堂更精彩!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对中下生关注力度不够。这点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识字时,指导的不够细,在用过“蚂”字来引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后,应该再回到其他10个形声字去,让学生说说每个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是什么,是什么结构类型的形声字,这样,学生既能深刻地记住这些字,又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没有适时进行总结。

如读完区分昆虫的儿歌时,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出为什么这些生字都带“虫子”旁,进而在老师的总结话语中了解我们的祖先造字的方法。再如,在引导学生把握儿歌句子的结构时,没有及时在课件显示“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些总结性的词语,使得学生对句式的把握不够清晰。对生字的巩固的形式还是不够多样。我现在在课堂上巩固的生字的形式也只是停留在去掉拼音认读、猜谜王,采果子,如果其他老师还有其他方法请不吝赐教。

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 篇5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1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0个。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数量较多,切不可平均用力,宜突出重点、难点,分布在不同环节一一落实。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将“桑、农、场”等后鼻音的字读准。积累“喜洋洋、笑盈盈”两个ABB式的词语。

“了、年“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出现过,是熟字,在本课中采用复习组词的方式认读即可。

“蝴蝶、肥、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识记。

“苗、桑、麦”是象形文字,可采用蒙学识字的方法识记。教师用PPT出示三个字的甲骨文(篆文)形式:-,接着出示这三个字:苗、桑、麦。请学生猜一猜,谁跟谁是对应的。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成果,并进一步完善每个字的字源内容:-上面的-表示“手”,到了现在就写成“又”,-表示有很多手在树上采叶子,人们采回这些叶子回家喂蚕宝宝。蚕宝宝爱吃桑叶,所以这个字念“sng”。-上面的部分就像一株禾苗,下面的“夂”表示外来的。因为麦子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

“农、”字很形象,就像一个人弯腰挑着担,用袖子去擦流下的汗水。“戴“字字形复杂,机械记忆比较困难。可以采用儿歌的方法识记这两个字。编成儿歌就是:田边一个人,挑着长扁担。担子弯又弯,累得满头汗。

“归、场、季、辛苦”宜采用观察图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看图,明白字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用到过,实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季、辛、苦”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一”是主笔,指导学生注意横的变化,主笔要写得长一些,把整个字托住。“肥、忙、归”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高右低、左窄右宽,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体会左右结构汉字的谦让之美。

2.朗读课文

本课是一首儿歌,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极有画面感,读来朗朗上口。如何读出儿歌的韵律感、节奏感,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

儿歌共有四节,每一节的字数都一一对应,尤其是每节的第二句、第三句,像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样工整对仗。而且第一节押“ei”韵,二、三、四节押“ang”韵,朗读时指导学生关注韵脚,读好节奏、读出韵律。可采用师生合作朗读、男女生合作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展开充分的朗读,感受儿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语言美。对于“麦苗儿、桑叶儿”的儿化音词语的朗读,可以在读文过程中相机指导。

3.读一读,记一记

课后题的读读记记中,出现了8个农事活动,根据泡泡语的提示,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是什么。这些活动离县城里小学生的生活很远,加上孩子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农事活动几乎没有概念。所以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可以借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形象地呈献给学生,先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再分小组交流,每种农事活动适合在哪个季节开展。然后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纠正。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从而达到识记、了解的目标。

4.创编儿歌

《田家四季歌》以韵文的形式,描写了四季景色变化及不同的农事活动。基本的格式是:季节+景物+农事活动。教师在教学这个环节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读读记记中的农事活动说一说。如:春季里,桃花开。农民伯伯耕田忙。夏季里,知了叫。割麦锄草喷农药。秋季里,瓜果香。农民伯伯大丰收。冬季里,寒风吹。全家老少迎新春。

教学目标:

1.通过蒙学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课后17个生字。了解多音字“场”“了”的读音,正确书写“戴”字。

2.正确、流畅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节。

3.了解四时不同的农事活动,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猜读题目,走进文本。

(1)揭题,识记“季”字。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田家四季歌》。(板书课题)

“季”是生字,说说可以怎么记。

熟字相加。生活所见。阅读中所见。

(2)猜读课文

从题目中,你猜一猜,课文会写什么呢?

生发言交流。(预设: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农村的四季等)

师:不错,听起来很有道理。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一)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学,也可以请教他人。)

学生出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大家端正的坐姿已经告诉我读完了。刚才的猜想验证了吗?(生答)

点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并提出要求:用横线画出季节词语,用波浪线画出农事词语。

(二)集中识字,

PPT出示词语“蝴蝶、谷粒”,请学生读一读,谈一谈: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词?学生很快会发现,“蝴蝶、粒”是形声字,再次回顾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并找出各自的形旁和声旁。

PPT出示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谷像黄金粒粒香”,把生字放进句子再读。

三.分节朗读,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识记本节生字。

1.观察图片,感受春天美好。

师:(出示课本春天的插图)在这幅春天的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预设(五颜六色的花朵、漂亮的的蝴蝶、绿油油的叶子等)

师:图画画得美,同学们更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连成一句话就更完整了。谁想试试?学生尝试说完整的句子。

2.感情朗读,识记“麦苗、桑、肥”。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随机订正“麦苗儿、桑叶儿”中儿化音的读法。

(1)出示“麦苗、桑叶”的图片,给学生初步感性认识。

(2)出示-这三个字是“麦、苗、桑”的篆体,你能对号入座吗?学生尝试,交流理由。教师预习充分肯定,并作补充:-上面的-表示“手”,到了现在就写成“又”,-表示有很多手在树上采叶子,人们采回这些叶子回家喂蚕宝宝。蚕宝宝爱吃桑叶,所以这个字念“sng”。-上面的部分就像一株禾苗,下面的“夂”表示外来的。因为麦子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代表田里刚发出的芽,还是小苗苗呢!

(3)识记“肥”,从偏旁入手。“肉月旁”与身体有关,表示体态肥胖。再次出示桑叶图片,说一说,桑叶是如何“肥”的?提示:颜色油亮、饱满多汁、富含养分。

3.再次朗读,提示重读“多、正”。

4.推测:你认为,农民伯伯在春天里有哪些农活?提示:耕田、播种、植树等(同时出示图片,加深印象。)

(二)学习第二小节,识记本节生字。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找一找――这一节有哪些农事活动。采蚕桑、插秧。PPT出示劳动场景图片,形成感性认识。

3.认一认

出示“农”字,这个字就是农民伯伯的画像,我们可以用一首儿歌记住它――田边一个人,挑着长扁担。担子弯又弯,累得满头汗。(边写边念,便于学生识记。)农民伯伯真辛苦啊!PPT出示《悯农》古诗,感受农民的不易。

“农”可以组成哪些词语?提示:农民、农活、农田、农药等。

4.想象说话

观察插图,反应的是哪句话的场景?(归来戴月光)师创设情景:夜幕降临,星星在天空眨着眼睛,月亮把光辉洒遍田野。两位农民伯伯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他们怎么才回家呀?劳动了一天,此时的他们有什么感受?他们边走边聊,会聊些什么呢?带着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5.识记“戴”字。

老师戴手表,妈妈戴项链,同学们戴红领巾,冬天我们会戴帽子、戴手套。难道农民伯伯把月光戴在身上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戴”表示“顶在头上”,这就是“披星戴月”啊!再次朗读本节,感受农民辛苦。

(三)学习第三小节,识记本节生字。

1.读一读,想一想。秋天里农民伯伯要干什么?提示:收割、打场、晾晒、摘果子等。读准“场”字。

2.金黄的稻谷丰收了,作者说它像――黄金。提示学生:不仅是颜色像黄金,更是因为它像黄金一样珍贵。说一说:生活中怎样爱惜粮食?

3.农民伯伯获得了大丰收,他们干着农活很辛苦,可看到这丰收景象,心里乐开了花。――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谁还会这样?学生交流。老师、父母、工人、环卫工人等。

要想有收获,必须先付出。

4.积累“喜洋洋”。

(四)学习第四节,识记

1.读一读,说说哪里不理解?

“了”在这表示结束。我们常说“了却心愿”两人有矛盾,私下解决就是“私了”,打官司就是“公了。”

2.想象说话:大家为什么“笑盈盈”?(预设:今年大丰收、快过年了、穿上新衣服等)。

四.拓展积累,读读记记。

1.PPT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农事活动图片及词语,读一读,认一认。

2.游戏。

五.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写生字。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填空读课文。

3.出示每节关键词,试着背诵课文。

《四季的脚步》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6

《四季的脚步》是一首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具美感的诗歌。描绘了儿童眼中美不胜收、生动有趣的四季美景。

课文是一首四节结构相同的小诗歌,我充分利用有声课件来辅助教学,使视障学生充分利用风声,泉水声,鸟叫声、青蛙声等各种四季的`声音来感受四季的美丽。同时,让学生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充分感受四季的美丽。。整首诗充满了美感,意境美、景致美、文字美、感情美,所以引导学生体会美是我设计的主导思想,无论是说话还是读文,都应充满对自然的审美。我通过录音范读、引导学生各种形式的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读的意识,从课堂效果来看,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历史公开课的教学艺术 篇7

一、预见艺术

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是否真正被调动,历史学习的最终目标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是否达到,则常常被忽视,导致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主意识被扼杀,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得吃力,历史课也失去了应有的鲜活和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预见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要讲的内容、学生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尤其是学生自学情况的检验,教师都应提前预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延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讲“隋唐文化”一课时,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备教材,而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年龄特点,我搜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视频,并进行了合理的筛选、设计,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同时应非常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一个巧妙的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情调和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我采用了诗词导入的方法,在课件中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威海卫》,让学生齐声朗诵,并谈谈读完之后的感受,给学生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愤慨的氛围。然后指出:这是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所写的,这里的“七子”指的是什么?闻一多先生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或者利用影片导入。总之,上课伊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三、应变艺术

学生学习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也不一定同执教者保持完全的一致。即使面对着自己熟悉的学生,教师也可能因为听课者的介入而紧张以致难以发挥应有的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应变能力,教师的发问作答在应变中最为重要。备课时应尽可能预计各种情况,考虑其应答和变通办法,拓宽挖深又不离题,活跃轻松又不失严谨。问得有水平,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学生不便作答;忌过于简单,学生未动脑筋;忌笼统提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没有了价值取向;忌过于艰深古怪,学生无人应答,而造成种种尴尬局面。教师回答学生问题时要严谨科学,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万一不会作答,可巧妙转移,让学生课后思考,也可告之:我不会待查阅资料等后再进行解疑,切忌牵强附会抱怨学生。应变最能体现执教者的水平,左右着主导作用的发挥,最能调整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也往往是公开课最出彩的地方。

四、情感渗透艺术

学生年龄都在16岁左右,可塑性很强,这一阶段又是独立见解形成的时期,历史课知识跨度大、头绪多,教师若能进行情感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在讲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先演示列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图,然后讲解:“从演示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偌大的中国,被列强几乎瓜分完毕了,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青年学生,对此会有什么想法呢?”“我这里有一幅当时人绘制的政治性漫画(打出《时局图》)谁能以19世纪末爱国志士的身份,向世人介绍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同学们可分成小组,稍加准备,然后请一位代表演讲。”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且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又如在讲解《隋唐文化》一课时,教师要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振奋起来,坚定地为中华崛起和腾飞读书。

五、小结艺术

课堂小结要不落俗套,忌简单重复,要变换方式。如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中,我以谭嗣同的《有感》一诗来结束新课,并同时增加背景音乐《万里长城永不倒》,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从公开课谈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有效;公开课;有效教学;有效备课;预设与生成;课后反思

有效教学的提倡无疑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究竟什么样的课才叫有效教学?我们见过很多公开课,上课的教师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为了公开课要事先排练多次。上课时,道具齐全,花样百出,互动场面非常热闹,教师学生对答如流,课程进展紧张有序,容量往往都超常大。让听课的人啧啧称赞,自愧不如,恨自己学生为什么不能这样对答如流。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样的课一定就是有效教学了。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有效”不该表演出来的。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有多好,上课花样有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学习能力上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真正进步或发展才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其次,“有效”不能等同于“有用”,更不等于“实用”,考什么讲什么,以练习代替口语训练等,一切以成绩说话,成绩好说明教学有效,成绩不好就认为没有效果,这是一种短视行为,真正有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

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题

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是有效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要想有效教学,关键是有效备课。

就拿英语来说,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语言点和词汇要求等,寻找最佳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出传授知识的上课过程;结合学习实际,对教学要点重新构思、巧妙安排,突出课堂效果。

教师要清楚备课是为了上课,所以要想好每一个上课的细节,甚至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现实总是与教案有差距的,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充分估计,并要考虑到多种应对措施。总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自身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新改革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质量。否则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肯定难以保证。

二、有效上课,是课堂有效的核心

上课虽然有备课的前提做保障,但是上课的过程绝不能讲话死板地按照教案走。教师上课前有必要再次熟悉自己写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熟悉上课有关内容,更是为了构建讲课思路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不等于背诵教案,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关注课堂生成,也可以超越教案,灵活组织教学。

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是自然、不断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这样的课不可能完全能预设到,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又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还是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而不是事先排练后的表演能做到的。

因此更加强调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做到这点。

三、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步骤

教师要会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是下一节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步骤。善于反思的教师,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正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也是保证下一节课有效的标志。反思的手法很多,可以写教学后记,教师间可以相互研讨,可以问卷调查,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等,这些手段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也起到检查和评定作用,也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更加保障提高课堂效率。

识字4《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 篇9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田家四季歌》一课以简练的笔墨勾勒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让学生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建议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季节,并说一说它的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各个季节特点,读出自己的情感。大部分学生应该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能积极主动地参于到学习活动中,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成或见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孩子们刚刚升入二年级,是否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这都是值得考验的。二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可爱,课堂上,要积极调动孩子们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达到了“活而不乱”的课堂境界。教学无止境,如同艺术创作,需要我们用心去诠释,用心去呵护。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蝴、蝶 麦、苗”等 11个生字;正确书写“季、吹”等 9个字。

2.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二)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四、教学方法

(一)比较法

通过对相似句子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引出仿写句式。

(二)情境教学法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三)诵读品味

理解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字词卡片

六、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吗?想走进田园的四季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去领略农家的四季,体会农民的辛苦与快乐。

(二)板题导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重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5分钟后交流

(一)个人自学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2.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3.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篇课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如果他读的不对,大家帮他指正后,再齐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1)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四季

蝴蝶

麦苗

桑叶

正肥

农事了

归来

戴月光

上场

谷粒

虽辛苦

(2)课件出示:多音字

3.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4.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5.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三、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二)个人自学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三)班内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2.教师重点指导攻克难读的长句子。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四、识记生字,描摹临写(第三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和笔画,注意易错笔画、笔顺。2.完成课后题“用铅笔描红”。

(一)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老师强调书写姿势。

(二)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三)质疑拓展

1..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2.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3.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4.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书写水平高的同学,教师可范写。

5.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同桌互批,订正。6.师生共同评议。

7.辨析词语:辛苦

辛劳

相同点:两个词含有“辛苦”的意思。

不同点:“辛苦”指劳苦,常指人的认真工作,辛勤劳动等。“辛劳” 指劳累,常说日夜辛劳,不辞辛劳,多见于书面语。

造句:

1.邮递员叔叔工作很辛苦。

2.爷爷那双粗糙的大手,记录了他一生的辛劳

五、归纳总结:

本文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感受到了农业的劳动美。

六、训练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chuī

dònɡ

ɡuī lái

xīn

kǔ 2.根据偏旁写生字。

口:______ ______ ______

忄:______ ______ ______ 艹:______ ______ ______

禾:______ ______ ______ 3.一字开花。(组词)麦

年 4.连词成句,并加标点。(1)草长 花开

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 暖 新制

棉衣 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夏季里,()忙,采了()又插秧。()勤耕作,()戴月光。

秋季里,()上场,谷像()粒粒香。()虽辛苦,()喜洋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板题导入

(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本课的内容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出示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了解农民伯伯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难点)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第四次先学后教)

(一)出示自学指导,个人自学: 大声朗读,回顾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核心问题:

本文写了哪四个季节的农忙活动? 问题串:

1.说一说春季农田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2.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夏季农民农忙的语句。3.说一说秋季农民农忙时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4.课文最后一小节的神态描写,反映出什么?

(二)小组纠错: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本文写了哪四个季节的农忙活动?

本文写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的农忙活动。2.说一说春季农田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3.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夏季农民农忙的语句。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4.说一说秋季农民农忙时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5.课文最后一小节的神态描写,反映出什么?

反映出农民心里愉悦的心情,一年的劳作在秋季大丰收,冬季农忙完了,心里特别高兴。

(三)班内质疑——课文内容分析

探究第一小节:(课件出示12、13图画):春天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1)春天里庄稼怎么样了?(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2)想一一下春天江南一带该有什么农事活动?(除草)(板书:除草)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夏季农事活动图):采蚕桑、插秧。

(1)夏季里人们都忙着做什么农事活动?(采蚕桑、插秧)(板书:采蚕桑、插秧)

(2)“早起”的反义词是什么?(晚睡)

(3)夏天里人们很忙碌,用“____”画出相应的词句。

①“又”字说明人们很忙碌,采蚕桑又忙着去插秧,一刻不得闲。

你能不能用“又”写一句话?

讨论交流,全班展示。

②“早起勤耕作”,“戴月光”,也说明人们起早贪黑地干活。

③在夏天里,人们还有什么农事活动?(割麦子)(板书:割麦子)

师范读,生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忙碌和辛苦。

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秋收图)谷像黄金粒粒香。(1)秋天到了,庄稼怎么样了?(稻子成熟了,谷子也成熟了。)

(2)找出本节的一个比喻句,找出本体和喻体。

“谷像黄金粒粒香。”这里把谷粒比作黄金。说明谷子的金黄美丽,还说明粮食的珍贵,来之不易。

(3)面对丰收,人们的心里怎么样?(高兴)从哪里看出?(心里喜洋洋)“喜洋洋”是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乐呵呵、乐哈哈、美滋滋、气呼呼等)

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丰收的喜悦。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冬季图片)新制棉衣暖又轻,大家喜盈盈。(1)从哪里看出人们生活富足安乐?

(从“新制棉衣暖又轻”,看出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大家喜盈盈”看出人们又清闲、满足。)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安乐、闲适。

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归纳总结

本文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感受到了农业的劳动美。

四、达标训练

1、用“”划掉错误的音节。

蝴蝶(hú dié hú déi)

麦苗(màn miáo mài miáo)爱戴(ài dài àn dàn)

采桑(cǎi shānɡ cǎi sānɡ)

2、读读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写在四线格里。

场:chánɡ chǎnɡ

(1)秋季里,稻上场__________。(2)广场__________上的人真多啊!

了:le liǎo(3)一年农事了________,大家笑盈盈。(4)采了________蚕桑又插秧。

3、照样子写一写,再组两个词。

季:(季节)

(四季)

辛:()

()

年:()

()

农:()

()

4、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

(1)我喜欢吃瘦肉,不喜欢吃()肉。(2)农民冬季闲,其他季节都很()。(3)节目看完了,大家都纷纷()去。(4)吃药(),吃糖甜。

5、我会选合适的词语。①播 ②耕 ③肥 ④秧 ⑤麦 ⑥除 ⑦打 ⑧桑

______谷

______种

采______ 施______

插______

割______ ______田

______草

6、补充句子。

①春季里,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飞。②夏季里,__________,采了______又______。③秋季里,__________,谷像黄金__________。④冬季里,__________,新制棉衣__________。

五、课堂拓展:见课件(选用)。

六、板书设计

春季:麦苗嫩,桑叶肥

田家 四季 歌

夏季:采蚕桑、插秧苗

秋季:在场上收稻谷

田家四季歌教学公开课 篇10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l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l

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3.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1.预习提纲

(1)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四季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多媒体课件(内含40分钟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l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2.学习“黎、晕、漆”等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二、读中感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之美》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

生: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师: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生1: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生2:我喜欢夏天这一段,尤其最后一句。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

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

生: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两句。因为我看到雪就会想到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

朗读是最好的理解文章的方法,在老师的带动下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四季那动静结合的美,富有诗意的美,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理中品美。

1.师: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

1.陈述人用填空方式陈述成果:根据这一段对______的描写,我们按______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______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______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板书陈述。

2.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3.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

4.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师:我们在体验学习时,自由组合成春、夏、秋、冬四组,每组合理分工,制作脚本,体验开始。

(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

师:各组基本完成,先请各位同学在组内演习,组内指导完善,执笔人请上讲台,展示板书。(学生展示、讨论,各组执笔人板书)

师:那我们按四季的顺序来,有请春季这一组。

生: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天与海深蓝一片,波涛滚滚。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不安起来,荡漾着。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彻底被染红了,太阳升起来了。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

(描述人说的同时,《春之声》音乐响起)

师: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现在有请夏天一组。

生:本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下面请××同学详细介绍。

生: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黄的星光,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镜头再由空中转到陆地,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生:这时晴朗的夜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黄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一种迷离的气息。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是静态的美,一是动态的美。萤火虫的设计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

师:描写得很具体。好,现在有请秋天一组。

生1:在秋天的黄昏这一节中,以时间的顺序呈现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感动,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虫鸣声使人心旷神怡。

(配乐萨克斯曲《回家》)

生2: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快活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列大雁,他们时时变换队列。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蓝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

师:好,有请冬天一组。

生1:冬天最美是早晨,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冬天早晨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清晨到正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下面请××同学做详细描述。

生2: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

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的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有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发表机会,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

四、听中评美。

师:四组已展示完成果,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点评。

(可欣赏、可建议)

生:我认为本组(春天组)跟其他组比,我们所描述的是散文片段,摄像的专业知识少,或者没有,更没有具体的做法。

师:少了具体如何去做,只描绘美景,缺少必要的文字——摄像的术语。

生:冬天这组在录制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景色有了灵气。

师: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使景色更加美丽。

师:正如你们所说,夏天是热情洋溢的季节,萤火虫是点睛之笔,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萤火虫发出的微光以及萤火虫是如何运动的?它是怎样突出夏天晴朗的漆黑的夜和雨夜的特点的?应抓住哪个词语?

生:“迷人”。

师:我们在用文字录制的过程当中,应着重注意什么?

生:应抓住能体现事物或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加以录制。

师:同时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请继续谈。

生:冬天这组表述得很好。他们设计了一个小木屋,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师:大家都很有见解,各组的录制在遵循作者原有创作的基础上,都有合理的想象与创新,同学们的评价又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在部分内容上稍有欠缺,有谁可以提出建议来?

生:我质疑的是冬天这组的脚本,从书中并没有看出有小木屋的描写,我认为不应写上。

师:为什么?

生:因为脚本应遵循作者的意愿,与文章保持一致,所以读者的想象以不出现在脚本中为妙。

针对上面的活动,同学们大胆地展示了对四季美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眼光,再次发现美。

五、写中现美。

师: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夏天这组注意了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从中我们应学习哪些写作方法呢?

生1: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

生2: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生3:写景要细致地观察。

师: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不过我还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

生:不掉队。

师:那头雁为什么不断地变换位置?

生:轮流休息。

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精神——

生:团结合作。

师:对,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关爱。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体味。

师: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四季的美吧!

(大屏幕展示习题)

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来描绘四季,或谈对四季的感受;

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展现四季的美丽?你能在本篇的启示下回忆一下吗?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用三言两语来进行创意写作。(几分钟后)请同学们展示成果。

生:冬之美在于白雪的不凡。清晨时分,雪纷扬落下,白雪抚慰大地。无须回报,无须等待,无须规则。雪似乎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一直是没有时间感的,最后一个到来,翩翩白衣飘然而至,不在乎自己旅程是否漫长,只在乎旅程是否美丽。

师:写得很美,认真观察,抓住了特征。同学们已接受了新的知识,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在这一节课中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

品读感悟得到了对文章美的感受,这里总结作者的写法,让同学们提升了对美的精神的认识,通过简短的创意写作,再次展现美。

六、结中升美。

生1:语文原来也很有趣。

生2: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生3:我想起了一首歌《四季歌》。(学生唱)

师:这节课,我们漫步在充满温情的精神家园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草的勃发,花的竞放,风的煦暖,雨的轻细;仿佛听到了蜂蝶的嗡嗡,流水的叮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语文的生活中,走进生活的语文天地中,尽情地遨游吧!

用《四季歌》结束本课的学习,也正照应了四季之美,升华了同学们对四季美的情感。

上一篇:曹红英教学心得下一篇:冠县地税局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