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连锁超市生鲜自采(基地)工作管理规定

2024-06-11

超市连锁超市生鲜自采(基地)工作管理规定(通用9篇)

超市连锁超市生鲜自采(基地)工作管理规定 篇1

连锁超市生鲜自采(基地)工作管理规定

一、目的:

1、防止生鲜自采(基地)人员腐败或不敬业行为,杜绝不正当行为,树立良好风气;

2、维护公司利益,避免公司利益受到侵害;

3、通过对生鲜采购人员的稽查,提高公司生鲜商品的竞争力;

二、参与部门: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办、生鲜部、防损部、人资部、门店主管、组长等;

三、稽查对象: 蔬菜、水果、水产、冰鲜、贝类、冻品、家禽类采购人员;

四、稽查周期:

1、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每月各2次监督,监督的类别交叉进行;

2、防损部、生鲜部每月各4次,原则上每个类别至少检查一次;

3、门店主管或组长由总部生鲜部不定期安排去市场对品质及价格进行市调.五、常见采购人员腐败方式:

1、进货时加价;

2、做帐时加价(包括直接加价和以此充好变相加价);

3、在生鲜商品换算过程中,提高采购价格或增加采购数量;

4、供应商/商户回扣;

5、通过加冰、加水、赠品或其他形式将到达门店时的重量增加转为个人收入;

六、稽查前准备工作

1、前一天的采购数据收集(如采购品种、品质、价格、数量、采购的供应商等信息);

2、门店生鲜商品市调表;

3、掌握生鲜商品采购标准,了解对采购的要求; 采购商品质量的原则:(1)采购质量好的商品,不采次品,特殊情况须上报总部;(2)采购新鲜的商品,不采隔夜、冷藏的商品;

七、稽查措施与方法

1、走访市场客户,了解情况;

2、批发市场价格调查,在同等质量、同样采购量前提下进行价格比较;

3、了解采购所采购商品品质,对商品采购质量进行稽查;

4、参与采购环节,了解规范采购人员行为;

5、鼓励采购人员休息,让门店人员介入采购,实现对采购环节的监督;

八、自采(基地)稽查的常效管理机制

由防损部每月将稽查工作开展情况向总经理提出报告,报告应真实反映情况。

超市连锁超市生鲜自采(基地)工作管理规定 篇2

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对吃的商品这么没有安全感呢?

城市消费者的餐桌用品99%是来自于菜市场和现代流通形式的自选超市,并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和现代消费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从超市选购餐桌商品,所以做好超市生鲜经营,提高经营标准和商品质量,是提高消费者餐桌幸福指数的关键所在。

二、从宏观环境分析为什么生鲜商品缺少品质保障

这需要从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和流通这个产业链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从生鲜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这三个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做分析。

1.生产环节的突出问题:

(1)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鲜商品的市场半径往往受到生鲜商品特性的制约,使得应对大市场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动力不足,这样造成了生鲜商品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产销衔接上出现了盲区。

(2)生鲜商品结构性矛盾突出。初级生鲜产品、低档次产品和单一产品市场供应偏多;深加工产品、半成品以及高档次产品数量偏少。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由于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农民的安全意识、观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提升,生鲜商品田间管理不科学、质量标准不稳定,所生产的生鲜商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4)生鲜商品的基地化(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低。尽管生鲜商品生鲜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鲜商品的标准化建设,但是仍然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以及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2.流程环节的突出问题:

(1)生鲜商品的流通渠道多且混乱,很多批发商经营水平差,机会主义盛行,缺乏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能实现对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过程的质量监控。

(2)生鲜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巨大,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组织系统,生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大,浪费严重,流通成本大。

(3)很多零售企业生鲜配送中心发展不够迅速,管理还不够完善,同时流通技术缺乏,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生鲜冷链,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商品新鲜度。

(4)即便是有生鲜配送中心的零售企业,但在流通环节仍然缺乏对生鲜商品的保鲜、储存、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的商品化管理。

3.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1)很多零售企业因为利益驱使,对商品的进货验收把关不严,很多药残超量的生鲜商品容易进入到超市的货架上进行销售。

(2)在商品销售环节,因为商品储存、加工、搬运和陈列等环节缺少科学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损耗,这部分损耗又转嫁到商品成本里面去了,这就很容易造成消费者生活成本增加。

(3)当前国家对零售网点布局还没有一部法规,这就造成了实体零售之间的恶意竞争。零售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没有出现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服务上做比拼,我国现阶段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处于拼价格阶段,拼价格的重灾区就是在生鲜。价格的竞争带来的是毛利的损失,各项营运成本的增加又导致了零售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造成了很多零售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供应商会在商品上做文章,所以很多劣质不合格商品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进而走上消费者的餐桌,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从微观环境分析为什么生鲜商品缺少品质保障

通过调研发现,在超市生鲜商品经营中影响质量安全的方面主要有:经营模式、门店质量控制、硬件建设、人员素质技能等四个方面,这一方面会影响到我们生鲜商品的质量,更关键的是影响到了超市生鲜商品的竞争力,影响到了门店的客流。

1.经营模式决定品质把控的侧重点不同

我国超市生鲜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生鲜直营,另一种是生鲜联营。其中生鲜直营商品的来源有两种形式:现金自采和供应商供货。生鲜联营又包括代销和租赁专柜两种形式(如图所示)。

如果按照生鲜运营模式来讲,国内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又分成两种:营采合一和营采分离(见图所示)。

模式问题决定了生鲜商品的货源问题,以及因模式不同造成管理的重点不同所带来的商品质量问题。

2.门店质量控制有待提升

我们零售企业单方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很多还缺少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这几年出现的很多超市生鲜方面的负面新闻大量被批露,就与超市缺少商品质量控制体系有关:

(1)收货缺少药残检测,大量药物残留超标的蔬菜或者水果通过超市走上人民群众的餐桌。

(2)缺少对肉禽动检证的检查,很多不合格肉禽流进了超市的货架。对普通商品随意加上有机、绿色、无公害字样,以次充好,失信于消费者。

(3)超市熟食区域和烘焙区域把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运用的到食品加工中。使用劣质原料来加工熟食制品,不按照保质期和保存环境的要求,肆意打破商品的保存环境和保存时间后仍然在货架上销售。

(4)不执行商品的报损管理,把不能再次销售的商品二次加工后再销售。

(5)人员自身健康问题(没有健康证)和操作层面(不带口罩、不按规定洗手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还有很多在超市生鲜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突出的矛盾只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矛盾的解决点就是建立食品质量控制体系,食品质量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3.硬件投入缺少长远眼光

我国超市从兴起到现在才走过短短15年的时间,但是发展速度之快还是让世界震惊,很多外资零售高管认为中国某些民营零售企业的经营水平已经超过外资零售水平,例如永辉、胖东来和香江百货,他们用了15年走过了外资企业50年建设所拥有的一切。但是个体的优秀并不能代表整体的优秀,我们的零售企业在经营中还存在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单从生鲜方面讲我们很多超市在建设初期缺少长远规划,很多硬件达不到标准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商品的质量。

生鲜经营不同于食品和非食品经营,因为生鲜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特点。

(1)生鲜经营中的前场和后场的建设,每个部门都会有面积比例的要求。例如,熟食和烘焙部门前后场的面积比例大约是在1:1,蔬菜水果前场和后场的比例在7:3,过大就会造成经营面积的浪费,过小就会影响到加工和销售,科学合理的布局是各项工作的保证。

(2)生鲜的温度控制又要求生鲜商品储存环境会有很大差异,例如热熟食温度不能低于67摄氏度,冷冻商品的温度不能超过零下18摄氏度,低温冷藏商品要保持在0摄氏度到4摄氏度之间,商品特性不同,对温度的要求就会有所不同,否则就会影响到商品质量。

(3)从生鲜商品特性上来说,我们的生鲜商品有活的,例如活鱼;有“一进多出”类型,例如1个猪肉白条进来会分割成18个左右的单品销售;还有“多进一出”类型,例如熟食,各种原料加工成一个单品进行销售;还有就是深加工性质的商品,例如净菜。

正因为生鲜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生鲜硬件建设要求之高,没有一个好的硬件建设做支撑,我们生鲜商品的质量无从谈起。

4.人员素质技能提升是生鲜品质提升的保证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超市的所有工作无不体现出人的关键之处。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当前生鲜经营最大,缺少技术人员的因素占比10%,缺少专业培训的因素占比也是10%,两项均排在所调查企业困难因素的前5名,可见人员素质提升已经成了做好生鲜经营的关键要素。

生鲜下面每个部门都会因商品不同而对人员要求有很大差异。例如,熟食部门:由于果蔬和肉禽的经营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原来拼进货渠道,但是当前信息流通非常快,进货渠道很容易掌握,所以为了吸引客流,很多超市仍然是以拼价格为主。不过做商业毕竟要赚取利润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最近零售企业的竞争慢慢得由果蔬肉禽拼价格过度到熟食烘焙比特色上来了。这个趋势大家都很认同,关键问题来了,怎么样才算有特色呢?

笔者走访了很多超市企业的熟食区域,当前超市经营者也已经意识到了熟食重要性,很多超市对熟食的经营品种有着严格的规定,出满排面的时间也进行严格规定。笔者在跟踪门店管理者的巡店过程中,发现大家对于品种数、出排面时间上执行得很好。按照规定熟食部门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但是为什么销售不好呢?这里面实际上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关心商品的品种数,关心商品陈列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熟食做出来的商品是不是合格。商品合格与否来自于我们的熟食技工,来自于的门店管理层对商品品质的把握,否则加工出来的商品不符合顾客需求和商品缺货又有什么区别呢?

同样肉禽员工的分割技术,海产员工的养殖技术,果蔬员工的加工和出清技术也都影响着门店的利润,进而影响我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仅从此看,我们就发现了生鲜员工的素质技能对于品质的重要性了。

通过对超市生鲜商品质量管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生鲜超市化经营起步晚,发展中又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种植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薄弱点,这就需要超市行业在做好消费者吃饱和吃得丰富的前提下,更要做好消费者吃好和吃得更健康方向发展。怎么样才能做好超市生鲜质量管理呢?笔者认为只有做好标准流程建设,通过标准流程执行来加强对人员管理和商品管理,从而达到实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鲜商品质量要求,满足消费者在吃上的幸福指数。

笔者在大量调研了零售企业生鲜经营之后,认为生鲜标准流程建设是一个循环圈,环环相扣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中间出现了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到生鲜商品的质量。

四、应对策略——标准流程化建设

标准流程化建设一:采购

超市生鲜采购的渠道管理与生鲜经营的模式有直接关系,生鲜自营模式对于商品采购渠道的管理和控制是直接的,而联营模式对于商品采购渠道的管理就相对困难了很多。所以生鲜管理的弱点主要集中在联营部分,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他们不会去区分自营或联营,他们认为在你卖场里消费的所有商品出了问题就应该是超市去承担。

不管你的企业处于什么阶段,不管用的自营模式还是联营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都应该突出重点去管理。

1.坚持自营

超市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对于生鲜经营和技术掌控来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空白,很多有远见的零售企业也已经开始把生鲜收回自营,这样能更好的把控加工性部门商品的质量,可以自主的去开发新商品,另外在原料使用、人员服务、卫生品质等都能做出很好的控制。虽然刚开始时迈出这一步困难重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脱胎换骨的改变后慢慢走上正轨,生鲜业绩和标准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

对于非加工性生鲜部门商品,例如蔬菜、水果和海产部门,一定要做好整合供应链的工作。现在很多超市因为受销售规模的影响,直接做全品项的农超对接还不太现实。很多零售企业通过走合作社的采购道路,同样做得不错,尽管和农户之间增加了合作社环节,但是这对于超市企业在源头货源组织、商品质量把控上就非常重要。超市有什么标准要求就直接和合作社去谈,合作社会根据超市方提出的要求去指导农户生产,从源头上把控商品质量。通俗一点讲:超市把商品标准和质量要求直接告诉合作社,合作社根据要求去做好第一层把关,超市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直接去找合作社,不像原来商品到收货部出现药残超标的问题收不进来,到菜市场去找批发商又困难重重。

2.加强联营商的管理

打破过去对联营供应商放养式管理,在联营商的选择上坚持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供应商来合作。在合作开始时除了签订正常经营合同之外,一定要注重商品管理的合同,该合同内容包括:商品品种数、单品质量标准、原料管理、生产流程管理和人员管理等。门店对于联营商纳入重点管理范围,每天跟进商品的品项数和质量,跟踪联营商原料的使用,严禁使用国家违禁食品添加剂和过期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也一定按照超市卫生标准,违反一定要做出严重的惩罚。

标准流程化建设二:收货

超市生鲜经营模式的选择其实是在理顺我们的供货渠道,做好源头商品的生产质量管控。但是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跟踪观察,现在很多超市通过专业合作社在指导科学种植,这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

无论何种商品进货模式,最终都要经过收货部把关,不管商品来源,收货部是一个最重要的关口。所以在收货部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流程和标准,这个流程和标准包括:1.商品质量标准(规格、质量、外观、温度等);2.商品的证件标准(猪肉白条、禽类等);3.商品的药残检测标准流程;4.所有加工原料的质量控制(保质期、QS等);5.来货商品的信息登记(来货数量、送货人、供应商等)。用色带对商品进行管理,凡合格收进超市的商品一定要做到色带管理,这样能保证对商品做到先进先出。

公司运营层面加强对收货部的监督跟进,例如通过防损部现场防损员的监控,门店监控系统监控以及定期对收货部的工作进行审计。同时对于每天的收货异常都要发报告告之店长、营运管理层和采购管理层,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跟进和管理。

标准流程化建设三:储存

商品的存储对确保商品质量至关重要。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订货本合理的订货,把商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库存天数,保证商品的正常流转,这是控制商品质量的上策,所以一定要培养门店的订货水平。2.做好温度检查的档案管理,把握商品特性和储存环境,冷冻的商品就要储存在冷冻库,冷藏商品就要储存在冷藏库,不要打破了商品储存的温度链。许多企业硬件受限没有冷冻冷藏库,那么就只好商品收货直接进入卖场相应设备中。3.色带使用和先进先出管理,像蔬菜水果的商品在存储的过程中要注意先进先出的同时,尽量要做到原筐储存,中间不要更换储存设备,因为对鲜活农产品来讲每一次更换储存设备都是对商品品质的损害。4.生鲜商品贵在新鲜,所以卖场主管一定要注意商品特性和库存的及时跟进,一定要学会在合理的质量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处理,否则影响的不仅是卖场商品的形象,更重要是损失了大量的毛利。

标准流程化建设四:加工

生鲜是现场加工型极强的一个超市分区,加上每个部门的商品特性不一样,所以加工技术差别很大,并且生鲜的加工是商品成型的前奏,如果加工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做出来的商品质量没有保证,损失了销售和毛利。所以加工环节更要有一个标准流程。例如,熟食和烘焙部门的商品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按照配方表生产;没有按照公司的标准克重生产,量少或量多引起的不诚信行为;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刀工/手法)商品导致的卖相问题;商品的口感问题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受污染引起的食品质量问题等。水产的现场加工标准和效率问题,活鱼缸的管理导致的死鱼管理问题;肉类部门的加工问题是直接影响肉类毛利的核心问题。另外在加工过程中分割出来的卖相问题会影响到销售;盒装小规格肉的分割和包装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果蔬的加工更需要细化到每个商品的加工标准,要制定商品加工标准书,所有员工都要按照标准去制定。

门店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加工的管理和跟进工作,做好现场管理的指导工作,经常举行技能比赛以加强员工技术的精湛性和提高效率。

标准流程化建设五:陈列

生鲜每个部门要做好商品陈列的标准,这个标准除了做好商品、道具和标示标牌之外,还要做到:商品的陈列环境的正确性(温度和湿度);陈列数量的合理性,一定避免出现商品挤压或者商品不丰满的现象;商品陈列的时间管理,例如熟食和烘焙部门的加工过程,他们在满陈列的时间就不会像果蔬那样在开店时做到满陈列,可能要在上午10点要求满陈列;二次开店时商品陈列的要求;晚上收档时的商品陈列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损耗控制和明天开店营业的标准。根据各自门店销售和客流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门店的陈列要求和标准,切忌连锁企业的一刀切,生鲜不同于食品和百货,鲜和活是关键中的关键。

标准流程化建设六:销售

各门店要根据顾客群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做出门店销售计划和促销政策,对于生鲜来讲销售做好了毛利自然就会很好看,所以门店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销售政策,销售政策涵盖以下内容:家庭主妇产品(敏感商品)的价格政策;根据客流分布做出商品的价格调整,例如在客流低时段的时间的商品销售价格;品质欠佳商品的折价、清仓、报损管理;堆头和端头商品每日销售任务设定,把最好的位置给能产生出效益的商品;销售和部门人员的责任关联也要明确到流程管理中,所有人都要和部门及门店共成长。

标准流程化建设七:服务和反馈

做好服务的流程标准,标准面涵盖:我们得到顾客对服务的评价渠道管理;例如定期做问卷调查,每天“5个顾客3个问题”调查;神秘顾客制度;服务台顾客投诉意见整理、卖场明显处张贴管理层联系方式等等;明确所有收集信息的分析、整改和跟进,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要整理成文档,以便跟进价差;要做好和顾客反馈问题的互动,把抱怨的顾客培养成忠诚顾客,变不利为有利。

标准流程化建设八:流程审计

如果说上面七个环节是过程,那么第八个环节就是结果,通过结果跟进来督促过程的执行,所以在这个流程审计环节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上述七个环节作出一套审计项目点来,明确标准和相应得分标准;组建审计检查人员,可以组建固定部门,也可以组建临时检查团队,要视企业门店自身情况而定;审计结果一定要执行严格的奖惩标准,同时制定复查制度,重点检查之前没有做到位或者经常出错的地方。同时通过审计发现操作中的薄弱点,然后重点来做现场指导和培训员工。

流程化建设的八个步骤,是一个前后循环、相互支持的过程,所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到生鲜商品的质量和我们的信誉。

五、结束语

难题待解超市生鲜基地采购 篇3

在日前召开的“第25届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代表大会”上,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指出,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也不得不承认,超市生鲜基地采购还任重道远。

农批占七成

目前超市在生鲜农产品的经营主要包括基地采购、批发市场自采、供应商直供、联营等多种方式,因此供应链上游的各个环节都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周转速度,进而影响终端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效益情况。

基地采购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鲜经营方式。在美国,零售商基地采购的比例2006年超过67%,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就算是依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撑的日本,总体上通过批发市场来进行流通的农产品比例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中国,情况却大不一样。

据马增俊介绍,国内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而在全国大中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超市业态发展迅速,它们的扩大,不仅没有影响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相反又进一步巩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位。

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也显示,城市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采购成为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了附加值服务,健全了农产品的分拣、包装、配送等功能,解决了超市进货必须标准化、规格化的矛盾,这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中国50%的零售企业生鲜食品的采购采用供应商直供和批发市场自采,只有22%的企业部分商品生鲜食品是通过基地采购。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生鲜食品大流通还属于初级阶段。根据商务部的调查,有42%的农户是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是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各地商贩,只有22.7%的农户是通过订单来销售的。

郭戈平认为,目前从超市的需求和农业生产规模实际,以及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来看,基地采购虽然有很多困难,但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比如说山东的家家悦,还有福建的永辉超市,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无论是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还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规模都有好处。同时对改善大流通,提升流通的效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郭戈平说,加强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延伸供应链的环节,制订明确的采购标准,确保其有效的实施,可能是每个超市经营者都要面临的课题。

利益分配难题

事实上,关于超市生鲜基地采购早在两三年前就在业界达成共识,但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呢?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与中国大的消费习惯、环境与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问题。

在基地采购盛行的欧美,80%至90%的农产品都是通过超市或者食品店销售的,消费者不仅有这个习惯也有这个能力,而且整个欧美的消费者其口味大致相同,几十种生鲜食品基本上就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这就为欧美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契机,也为超市基地采购提供了可能。反观中国,不仅农产品生产分散,而且各地不同消费者都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单就蔬菜而言全国就有近4000种,这些都为超市大规模的基地采购设置了障碍。

据了解,目前超市农产品基地主要有三种形式:自建基地、协议基地以及单纯的基地合同购销。由于自建基地投入成本太大,而且风险也高,所以采用的很少,更多的还是采取后两种模式,其中尤以单纯的基地合同采购为主流。

在超市生鲜经营利润普遍降低的情况下,大部分超市明知从长远来看肯定会有回报,但仍然难见行动。就算是一向推行“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的家乐福,虽然从今年起在全国建立了不少农产品基地,但真正从基地采购的比例仍然有限。在前不久召开的“2007超市生鲜经营研讨会”上,一位有机农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家乐福、沃尔玛都是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尤其家乐福还为其提供了“零进场费”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现在家乐福要想采购其公司产品,还得去农产品批发市场。

关于原因,虽然这位负责人不便多说,但记者还是从北京一超市负责人处得知“还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该人士表示,在大中城市,市民日常买菜仍旧依赖面广量大的农贸市场,这就导致在超市里优质并不一定优价,尤其是一些无公害或者有机食品,平常使用的无残留农药都是普通农药价格的三四倍,养护成本也高得多,但拿到交易市场上的话却只能随行就市,不可能卖出成倍的价格。

进入大超市,就意味着品牌、质量都有了进一步保证,超市高门槛也是一大障碍。浙江慈溪海通食品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他们生产的速冻、脱水、保鲜蔬菜大量出口日本,而在国内销售却很少。其老总坦言,超市的进场费是一个制约因素,像日本超市就不收进场费,毛利率定得较高。而且超市往往都是卖完后结款,都有一定的账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众多小规模的农产品基地望而生畏,不如在农批市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便于获得现金流。

另外,现在基地的种植合作化组织与经营商户,产业化程度与公司化程度较低。同时,出于对经营中巨大风险的顾虑,现在农产品传统的运销模式基本上都是亲戚、朋友、熟人在一起做,大家各负责一个关键的环节,其信用主要是建立在血缘、意气之上,很少会用标准的合同方式来建立信用关系。

上述人士还向记者透露,正是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目前很多超市所谓的基地采购仅仅只是种宣传的口号而已,当需要时,那块树着招牌的基地就是属于自己的;而当不需要时,可能超市与基地就没任何关系了,甚至有些超市仅仅是冲着采购农产品能够折抵13%的进项税来的。

沃尔玛中国总部公共关系总监董玉国也坦言,沃尔玛的生鲜虽然很少从农批采购,但基地采购的份额也很小。董玉国表示,沃尔玛的生鲜采购主要还是采取供应商直供模式,只是从去年开始,才试着与一些基地合作。但相信这肯定是一种趋势。

物流配送瓶颈

超市生鲜基地采购,品种可以自行掌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盈利有保障,但超市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前期运行成本很大,如果企业没有相当的资金量,没有相对完善的物流系统,也很难产生预期效应。

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后台支撑,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则是超市生鲜经营的核心支柱。尤其对于基地采购而言,具有特殊意义。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生鲜经营本身尚且盈利艰难,如果零售企业自己投资建设,投资回收和盈利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据了解,京客隆超市自2003年开始筹建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即便是自有物业改造,他们一期就投资了6000多万元,预计今年全年配送总额将要超过1.6亿元,但京客隆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当前真正有实力建立或者拥有自己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超市又能有多少。

超市生鲜管理及其黑洞 篇4

在台湾,40年前,我那时候常穿着拖鞋在假日里跟着爸妈进菜市场。市场里湿湿粘粘的地方就是生鲜部门。传统农贸市场给人以湿、脏、乱的感觉,大家对此都很反感。

但是如果有一个市场很干净,有冷气、有音乐,还有包装美观的产品,而价格又不比农贸市场贵多少,甚至更便宜,当然会深受欢迎。所以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超市逐渐地兴起,传统的市场逐渐消失,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样,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地区,生鲜部门进入超市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刚开始,台湾的超市与目前福州的超市相似。像在福州有几十家分店的福州华榕超市,这样的规划在台湾叫超商。这种超级商店的特点是面积小并且数量很多。

这种超商主要是和杂货铺竞争,但毕竟杂货铺是随处都有,而超商不可能到处都有,所以以这种超商的结构来说,并不可能完全取代杂货铺。现在台湾逐渐兴起的,是集中的、大型的超市购物量贩店。

大约在5年前,大型的仓储式超市开始立足台湾。在一家超市所幅射的大范围内,许多杂货铺及小超商因客流量不足而纷纷倒闭。因为量贩店物流量大,进货价低,零售价格非常有优势,所以经常性采购的用户都尽量到量贩店集中采购。刚开始,台湾的量贩店没有设生鲜部门,都是如百货公司一样,只是实现条码管理、电脑化管理、仓储式管理。这种情况下,小杂货铺还是存在,只是生意比较淡。

现在,台湾几家大量贩超市都设立了生鲜部门。这些生鲜部门设立以后,附近的小杂货铺基本上都关了门。也就是说,经营生鲜的大量贩超市起到了取代小杂货铺的作用。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道理。大概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做菜时发现油没有了,到楼下老王杂货店买瓶,这就造成小店铺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是家庭所需库存是放在小杂货铺里。但是如果说超市有卖新鲜东西,那每天家庭主妇都要去,这样就会顺手带回家庭所需品。因为超市里东西便宜,品种齐全,所以家庭主妇就养成上超市取代上菜市场的习惯,传统的菜市场迟早要关门。而杂货铺呢,因为有顺手买再存在家里的这种事情发生,小杂货铺也没有生意。所以现在在台湾,一个超市如果设立生鲜部门,附近杂货铺就几乎少掉了80~90%生意。

这在台湾有非常典型的例子:台湾有家万客隆超市,位于比较靠近郊区的地方,新设了生鲜部门以后,附近的小杂货铺都关了门,因为临时需要的东西,诸如:卫生纸、尿片、酱油等,在小的超商那里都买得到,后来因为大家消费习惯改变了,习惯从上菜市场变为到超市购生鲜,并顺便带回日用品,所以杂货铺必然关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历史。

据我了解,目前福州只有市郊国道旁有一个仓储式超市。依目前大陆经济环境,一般消费家庭不会开车到很远的超市去买,大都上农贸市场或固定市场去买生鲜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陆的超市一定要开在市区的地方,但如果今后普通的市民都有车子以后,可能郊区的仓储式超市就有发展的市场价值。当然这种发展趋势要经过一段时间。

以上是介绍有关台湾超市经营生鲜品的状况,也就是一开始超市要取代传统的杂货铺,但不能完全取代,当超市加了生鲜经营以后,达到了完全取代一般的杂货铺和农贸市场的效果。

与大陆超市观念比较,近几年,外商在大陆办超市蓬勃发展,引进了新的消费观念,但必须指出,内外资超市还存在以下几个观念的差异:外商集团都非常重视生鲜部门,国内集团办超市一般都不设或不重视生鲜部门,对生鲜部门的设备预算很少,甚至采用外包或设专柜。以这种外包观念来讲,外包商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只有利润高的专柜才承包设摊位,而超市则按销售额抽取一定的比例,这是一般大陆集团超市的观念。这种观念造成品种残缺不全。因为在超市里,硬件配套不齐全,没有洗刷设备,没有清洗、包装场地,全部生鲜产品都是从外面送进来,要在现场处理非常困难。从外面送进来存在时效上的问题,而且价格一定没有吸引力,因为承包方要赚钱,超市还要抽成,所以以这种方式经营的超市,生鲜产品价格一定比

传统市场贵,就无法产生吸引客源的效果。

而外商集团的超市则很注意生鲜部门,认为生鲜部门是非常关键的。造成大陆超市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缺乏“生鲜部门是超市客源之重点部门”的观念。这样,势必不会在生鲜经营上下功夫,因为生鲜很不好管理,商家经营稍加疏忽,通常就会赔钱。这就造成决策部门不想设立生鲜部门或采取外包的形式收取摊位费。这是大陆超市集团与外商集团观念上的落差。

第二,缺乏“管理技术和硬件配套设计”。比如一个超市在规划时,就没有规划生鲜包装的地方。这种应急的配套设施如果事先没有规划,事后再改造就捉襟见 肘。所以管理技术和硬件配套设计是大陆一些超市企业规划时的一个重要缺陷。为何超市需要生鲜部门:

○客流量是超市生意成败关键;

○生鲜部门能吸引定期、长期的客源,使之养成经常光顾之习惯;

○从数据上证实,生鲜部门能增加客流15~50%,招客效果惊人;

○家庭主妇、下班的先生是生鲜的主客,这两种人正是家庭消费决定者,买条鱼顺便带包尿布或瓶酱油是常事,买台电视也大有可能。

客流量是超市生意成败之关键,这是显而易见的。广州有好几家超市,因其地点选得好,生鲜部门设立以后,一开业,生意就特别好,收银台前排长队结账,可以说盛况空前,引起不少同行的羡慕。但在羡慕的同时,大家不要忘了这是规划成功的结果。顺便讲一下,对于设备供应商方面而言,在开业前,所有的培训、设备的安置、条码的设计、电脑程序的配套,都要经过一再测试,以保证开业期间不会因意外事件乱作一团。

开设生鲜部门能吸引定期、长期的客源,使其养成定点购物的习惯。如果在规划中排除生鲜部门,那么超市只能与百货店、杂货铺竞争。但是如果有一个规划良好、价格合理、不以赚钱而以吸引客流为目的的生鲜部门,那每天家庭主妇都要上超市买生鲜,顺便带回日用所需的一切。这种顺手消费的金额往往超过生鲜的价钱许多,从而带动整个超市商品的销售额。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设立生鲜部门能增加客流量15%,甚至50%。以万客隆为例,万客隆在台湾开业已三年多,一年前设立生鲜部门后,其客流量三个月内上升了15%,消费金额上升了25%,可见生鲜部门是超市的必备和重要部门。

为何生鲜部门有“管理黑洞”之说

○进货等级价差颇大,不易定性定量管理,须有良好的人为判定介入;

○鲜货有随时间枯损之特性,需机动折扣促销;

○没有设备商提供恰当的管理工具;

○电脑部不管生鲜部,缺乏决策分析所需的资料来源。

生鲜有几个特点:它的进货等级、价差很大,不容易定性定量管理,就必然牵涉到人为判定。所以在台湾早期超市中,大部分生鲜部门都赔钱,商家不愿经

营。前段时间,台湾一家超市的生鲜主管告诉我,半年前,他们的生鲜部电脑月报表上呈现亏损将近20万台币,查了很久找不到亏损的原因,后来分析出来,有一个货品进货价为100万,销售额只有80万,赔了20万,怎么赔的?经再三讨论分析,原来是标错价格。标错价格是超市业为之非常头痛、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如果电脑软件无法及时地在销售或出货价格异常时警告的话,商家常赔得莫明其妙,只有到月报表出来时才知道。例如:牛肉一公斤要卖10元,结果误打成1元钱,造成疯狂抢购,很快 销售一空。收银员非常忙碌,而此商品进价多少她并不知道,电脑显示此商品卖多少她就卖多少,无暇顾及所售商品价格是否合理。现今还有不少超市存在这种现象,所以各位如果正在规划超市,请在如何避免生鲜部门管理黑洞的问题上引起重视。

鲜货有随时间枯损的特性。几天前进的鲜货即使放在冷冻冰柜里,因其相对湿度比较低,水分蒸发也比较快。所以水产、开架式的生鲜果、蔬菜都经常要泼水,否则容易枯萎。枯萎的话只好贱价抛售,否则到了明日更加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生鲜主管要立即决定,是否需打折销售。所以生鲜枯损的特性造成生鲜部门需要授权机动地折扣,把剩余的存货卖掉。超市的管理黑洞原因就在于:如果不开放所谓的折扣权限,其后果就是余货卖不掉,最后烂掉;如果开放权限,管理上又存在漏洞;而不小心标错价造成的错误又无法完全避免。具有权限变动设计的新设备——标签秤的引入,或许可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管理黑洞无法避免,这是因为设备供应商无法提供恰当的管理设备。生鲜部门对EAN13码的错用就是一例,EAN13码是1974年开始采用的国际货物流通通用码(UPC码),它包括国别(地区)码、厂商码、货品码、检查码四个部分。为什么说生鲜部门用EAN13码是一种错误呢?EAN13码因其码数有限,主要用于物流业,由生产厂商在包装上印上EAN13码。这是工厂大批量生产的管理,但在生鲜部门引入超市同时,并没有什么设备可以帮助超市有效管理这个部门,相对而言,条码是最方便的,于是EAN13码被无耐引入这个领域,就产生了条码印表机,把生鲜食品贴上条码。当时,由于EAN13码的通用,其它的EAN码未被引入生鲜。一直到1993年,台湾超市的一些生鲜部门开始使用EAN18码。让黑洞消失

EAN18在引入生鲜管理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生鲜部门不是在收银柜台配秤打印价格,就是生鲜食品先包装好贴上条码然后在收银台结账。收银台一扫描1

3码,得到的结果是哪一种货号、多少价格(或多少重量),而一公斤多少钱却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下面介绍一下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错用EAN13码的生鲜管理问题。EAN13码提供了一个非国别(地区)码的辨识,以“2X”打头的为店内码,不属于工厂制造的商品,而属于店内制造或包装的商品;接下来是货号(5码)、价钱或 重量(5码)、最后一位为检查码。因此EAN13码中,价钱与重量只能选择一个。

如果形成以重量为主的生鲜条码,会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当遇到临时打折时,就必须修改电脑里的单价;如果当时电脑室的人下班了或不在,就无法打折;如果不及时打折卖出去,就会造成更大损失。

2、如果受权店长有权限当场决定打折,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货架上苹果由于卖相不太好,店长决定从18:00开始半价打折,原来每公斤5元,现价每公斤2.50元。在18:00把打折标牌放上货架,客户A一看,觉得挺合算,就买了两包,买完之后就匆匆忙忙准备回家,到了出口收银处结账时,由于电脑还未变价,仍然显示苹果一公斤5.00元,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纠纷,这种纠纷通常会对公司形象等造成影响。如果采取电脑先打折的方法,则出现客户B在17:20时买了每公斤5.00元的苹果,然后又去买其它东西,等他到出口时(17:50),电脑显示每公斤才2.50元,超市就会因此而损失一定的利润。

因此,超市生鲜经营者常常在想,能否使用一种既可以带价钱也可以带重量的EAN码,所以EAN18码就产生了。EAN18码与EAN13码的区别就在于多了5位码,也就是价钱与重量都可以印在条码上,也就是决定打折或涨价的时候,把商品重新贴标,在时间上就不存在滞后或提前的问题。这就方便了生鲜管理。顾客决定购买时,就已经确定了货号、重量、价格,从而比较公平。

超市生鲜部助理主要工作职责 篇5

协助部长管理团队,打造团队。制定蔬果管理条例(如:收货准则等。蔬果员工手则),员工的岗位的安排。业绩的达成。处理与厂商的关系。对业绩的分析。研究控制蔬果损耗的方法。商品的七大异常分析。每周小盘分析。不良商品的处理。商品的二度加工处理。

另外协助负责监督和检查食物的卫生标准,协助部长从事以下主要工作:

1. 合理安排人力,做好排班表,人员考勤,着装,卫生清洁的检查;

2. 每日验货、收货;

3. 商品的补货、理货、缺货检查;

4. 商品品质、包装的检查;

5. 破包装、零星物品的及时回收和检查;

6. 负责发送永续订单及库存控制;

7. 有效控制损耗做好损耗品的每日登记;

8. 设备清洁卫生的检查;

9. 确保各种用具的归位;

10. 冷库、冷柜温度的控制;

11. 确保专业设备的安全操作,确保工作环境及员工的个人安全。

辅助工作:

1. 市调的安排;

2. 资料的整理分析;

3. 保证包装区域工作正常进行;

超市生鲜区的经营定位分析和管理 篇6

近年来,在与国内连锁超市的经营管理人员接触和交流中,常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些问题:生鲜区应该经营一些什么商品?各部门如何进行商品组合?生鲜区的卫生、商品陈列和商品管理与一般超市商品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建立和达到超市管理标准?如何控制过期商品等等。从表面看来这些问题似乎与生鲜商品的采购业务和销售管理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却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超市在生鲜经营定位认识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经营运作中,生鲜经营定位是一个经常容易被忽视或混淆的问题,相当一些企业经营多年也未能形成一个清晰的经营思路。

对于生鲜经营企业来说,无论其超市业态是生鲜食品超市还是大型综合超市,准确而清晰地认识和把握生鲜区的基本定位,对其后的采购商品结构、生鲜区的布局设计、生鲜销售管理和标准体系建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看有关生鲜经营的定位问题。

一、生鲜经营产生的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流通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大型农业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集贸市场为依托的批发市场网络。但以数量型指导思想为主的农业生产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质量型生产的转变过程中,产销衔接问题仍是农业流通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随着农产品的产量增长迅速,产销之间的“小生产、大流通”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新鲜产品的损耗和浪费巨大,已超过生产总量的20%,部分单项大类产品如水果、蔬菜等,损耗率更达到了25%的水平,农业的产业链结构调整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日渐紧迫。

第二,大中型城市原有的国有蔬菜副食销售体系逐步向连锁商业转型,但面向居民的零售网络尚未形成,而更多地被无证商贩或不够规范的街头农贸集市所取代。

第三,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白菜萝卜过半年”已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消费水平,流动摊贩和街头农产品集贸市场虽然方便,但对质量、服务、环境的担心和不满却始终挥之不去。

超市生鲜经营在这个时期的出现和发展可谓是应运而生,但问题在于多数连锁超市经营企业在生鲜经营初期没有真正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的专业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以至经营效果和潜力始终未能充分表现出来。

二、超市生鲜区的定位分析

对于超市生鲜经营的定位分析中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在超市中经营生鲜产品截然不同于在菜市场或者集贸市场中的销售行为。

生鲜区经营从表面上看就是在超市里卖菜,卖鱼肉和生鲜商品,换句话说就是把菜市场搬进超市经营。其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开辟生鲜区的关键是要在超市的环境里经营生鲜商品,以生鲜经营吸引顾客,再将顾客的购买行为引导向超市的包装食品和家庭日用品。那么,在生鲜经营管理中大量地引用了超市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充分体现了超市对基础管理的要求,新鲜、高质量的商品,卫生、良好的购物环境,严格的商品管理、时尚的消费引导等等。

一般来讲,超市生鲜区在蔬菜水果、鲜肉和水产等初级生鲜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但消费者购买需求中对购物环境和生鲜品质量保证的要求明显较高,因此,超市生鲜区能否经营好?能否达到超市生鲜经营的目的,就取决于高水准管理和商品组织保障,否则将失去超市经营生鲜区的真正意义,同时超市的整体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生鲜品的品种,相对超市包装食品和日用品来说虽然不多,加之商品受季节性影响,品种不过千余种,但这样的商品总量规模如果加上对商品的单品管理和严格的有效期管理,再加上要求达到超市的陈列标准、卫生标准、损耗和库存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要求,这样一来,生鲜区采购管理、现场经营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无形之中被放大了好几倍,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就势必要加大设备、人员和管理力度的投入,经营上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些是超市的决策者在生鲜经营立项之前就应该充分估计到的。

三、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比较分析

在一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比较分析资料中,反映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对传统菜市场或集贸市场和到超市的选择倾向。其中,一方面顾客到传统农贸市场采购鲜肉、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四类商品的购买动机依次为:26%、25%、25%、14%,而其他食品和南北干杂货等仅有10%。另一方面,到超市食品区采购的顾客,购买目的主要倾向于肉类生鲜品、水产品、蔬菜类产品、冷冻调理食品和水果类产品,购买动机依次为:14.5%、14%、10%、9.1%、2.1%,而其他包装食品、饮料、家庭日用品等比重则有50.3%。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传统农贸市场里的鲜肉类产品、水产品、蔬菜类和水果类产品为生鲜经营范围的主项,超市生鲜区里的肉类生鲜品、水产品、蔬菜类和水果类产品以及冷冻调理食品等项属于生鲜经营的范围。通过对以上经营主项购买动机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1、消费趋向变化

消费者到传统农贸市场以购买生鲜商品特别是初级生鲜商品为目的的占绝大部分,合计占到了90%左右;而到超级市场生鲜区购买生鲜商品仅占一半,合计为49.70%。从几年前没有超市生鲜经营,到如今有近一半的顾客到超市购物的目的是为了生鲜商品,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它反映了生鲜经营在超市中的地位和顾客的消费趋向的变化,超市生鲜经营的崛起对大中城市传统农贸市场形成相当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

2、商品品类分析

在超市食品的经营品类上,无论是生鲜类商品还是包装食品都比传统农贸市场从整体上得到充分的加强,品类和品种要丰富齐全得多,生鲜类商品中加工半成品和制成品及其集成度高,而超市包装食品的商品配置则是传统农贸市场所没有的,而包装食品在顾客的购买动机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超市通过生鲜商品、包装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合理配置,将顾客到超市购买生鲜品的趋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转化,使超市的食品和日用品也可以具有相当的销售比重,所以才使生鲜商品的购买动机比传统农贸市场明显偏低,超市经营项目上的设计目的就在于这三者之间的合理平衡。

3、超市生鲜区的经营优势分析 目前大中城市中的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正处于从农贸市场购物逐步转向大型超市购物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中,经营良好的超市生鲜区在面点、肉类及其制成品、熟食凉菜、主食厨房等几个产品类别特别是深加工产品方面具有很大的集客能力和竞争优势。而在超市生鲜初级产品经营中则优势不明显,例如蔬菜水果部门,蔬菜由于价格敏感,销量是在毛利很低的条件下实现的;水果毛利相对高一些,所以水果销售对于部门毛利贡献上比较重要。

两种市场在水产品、鲜肉和蔬菜水果类销售上的反差很大,城市居民到传统农贸市场购买此类商品的动机很强,反映出顾客生鲜初级产品消费上的传统习惯仍在延续和保持。

基于以上分析,超市生鲜经营一定要在自身定位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对集客性商品和盈利性商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经营和销售策略,最终扬长避短,争取达到超市生鲜区应有的销售业绩和份额。

四、超市生鲜区的经营优势

在超市生鲜区的定位分析中,经营良好的超市生鲜区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是有效发挥了它在几个方面的经营优势:

1、消费信任度:超市生鲜区吸引顾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所经营的生鲜商品在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上的保证,加上生鲜区良好的购物环境,这对于超市生鲜区经营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除明示服务承诺之外,对生鲜商品的顾客投诉、退换货及其赔偿等问题都会给予认真对待。

2、产品集成度:从上述定位分析中,超市生鲜区比传统农贸市场生鲜品的集成度大大提高,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商品组合满足了消费者方便快捷、一次性购足的购物方式,特别是生鲜深加工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使超市生鲜区在经营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这类商品的经营也是生鲜区获利的真正增长点。

3、产销专业化:超市生鲜区,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深加工方式的专门化,生鲜区的产品营销已经逐步成为沟通农产品产销环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流通渠道,它对于平衡生鲜产品的季节性波动,引导顾客合理消费,满足人们逐步提高的消费需求会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产销专业化也是超市生鲜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深入探讨超市生鲜区的经营定位及其在经营上的优劣比较,明确超市生鲜区在整个生鲜产业链条上的战略位置和作用,既是建立经营管理标准体系的立足点,也是在经营上扬长避短的出发点,这对于顺利展开后续环节的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

生鲜超市合同专题 篇7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住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住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公正公平、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一、联营的内容及方式

1.甲方将自行经营___________内指定区域给乙方经营___________商品,乙方销售的商品全部经甲方的收银系统实现销售。

2.乙方作为联华超市曹路店引进的联营方,与甲方建立联营合作关系,签订本协议前,乙方应向甲方缴纳保证金RMB 贰万元整

3.租金以扣点形式收取,蔬菜,水果收取3%的扣点,猪肉收取5%的扣点

4.甲乙双方约定,乙方商品经由甲方的收银系统销售,每15天结算一次

5.乙方向甲方承诺,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确保销售商品的质量,同时零售的价格低于周边农贸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价格。

6.协议签约之后,乙方应在正式营业之前向甲方提供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检测报告,以便甲方在电脑系统中录入,如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损失的,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

7.乙方加工所需的设备、设施由乙方提供,乙方经营所产生的水、电费用及店内条码等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销售中顾客若使用联华OK卡等结算,乙方应承担相应的交易费率,并同意甲方在定期的财务结算中予以扣除。

8.如房屋产权变更或所有人提前收回甲方承租物业,乙方应配合甲方,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应甲方改建或扩建要收回房屋,必须提前壹个月书面通知乙方。

9.联营期间乙方严格按与甲方签订的品牌(品牌为___________)经营,如售卖其他品牌,造成甲方损失的由乙方负全责、赔偿损失并无条件解除合同

10.乙方入场人员必须提供有效的健康证明,乙方所用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甲方超市规章制度,如不服从管理将对乙方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11.本合作联营期限为壹年,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二、解除本协议的条件

1.甲乙双方同意在联营合作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协议终止,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一)、该房屋或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依法或依政策被提前收回的;

(二)、该房屋或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因社会公共利益或城市规划、开发、建设需要被依法征用的;

(三)、该房屋毁坏或者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

(四)、其他:如遇动迁或开发,政府补偿的装修赔偿归甲方所有。

三、其他条款

本合同未经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订立补充条款。本合同补充条款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合同及其补充条款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打印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1.本合同经甲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及乙方签名后生效。

2.甲乙双方在签署本合同时,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清楚明白,并愿按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如一方违反本合同,另一方有权按本合同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3.甲乙双方就履行本合同发生纠纷,应通过协商解决

4.本合同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年**月**日

乙方;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年**月**日

生鲜连锁超市的创意广告词 篇8

2. 生鲜湘美悦,选我就是棒。

3. 香,美,悦,相约湘美悦。

4. 一品鲜,享乐活。

5. 湘美悦,即食及享,一步到味。

6. 缤纷你的新鲜生活。

7. 健康绿色食品,省时省电,相约湘美悦!

8. 湘美悦,优质生活的好帮手。

9. 从烹饪中解放出来。

10. 想要营养美味又轻松,湘美悦生鲜备家中!

11. 湘美悦,改变您的厨房。

12. 轻松烹饪,领鲜天下。

13. 香鲜美乐,悦动我心。

14. 湘美悦生鲜,引领新厨房。

超市生鲜经营现状分析 篇9

生鲜部门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门,同时营运的特点也是难度最大、跨度最广、专业性最强,而在生鲜品经营中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于蔬菜 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丧失,保鲜不好易影响卖相与鲜食的效果,甚至腐烂变质,以及现阶段蔬菜储存、运输、加工条件的落后与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 得现在超市蔬菜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困境。

问题与困境分析首先要确定主要竞争对手,确立参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损失因素与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 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马路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 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

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新鲜度”是鲜销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 在,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质量判断主要还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在同样的采购成本条件下,鲜度最终可以影响到销售的价格。但由于 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怕磕碰,难储存,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与货物损失,这些是产品的物化性能带来的必然损失。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流通销售方式的不同,即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差别却很大,这些因素是改进经营状况中需要控制的重点,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与产生差 距的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管理上的原因。由于蔬菜类商品的产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变质、不易保鲜的物化特征,在配送、摆放、销售、指标核算等 各个环节,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管理流程细化程度,会对蔬菜的鲜度保持与物耗控制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的重点是责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经营各个环节的人员做到小商贩那样的责任程度,关键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标核算、物质奖惩、规范流程来提高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 性。

2、销售方式。销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设施、灯光、摆放、保鲜,以及供应商合作方式、定价原则、折扣等各个方面。

3、采购。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 供货。不同于工业产品,蔬菜类商品的分级质量标准,描述起来非常模糊,难以明确,蔬菜本身在生长过程也不可能大小规格统一,所以采购与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 对接,性价比的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往往是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却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 最有效途径。因为单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无论超市管理做的多么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 认真应对:

4、二次包装与配送。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 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 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 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大部分蔬菜分包,包 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就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 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贩的菜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 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 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非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 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象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 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 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 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5、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 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蔬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 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 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 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 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 品周期寿命成本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 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6、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很大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 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说,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在高端上:超 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 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 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的 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利润率也是非常客观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生鲜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 益。

如果想彻底弄清楚现阶段生鲜超市蔬菜经营存在困境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善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的现状,就必须了解蔬菜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现有的果蔬类农产品基本上以下面的渠道流通: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终端市场中蔬菜类农产品销售的主要产品来源是批发市场,即使通过连锁超市或者农产品配送企业配送产品,其来源也主要是批发市场。上述流通方式的形成与存在有其必然性。其他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我们暂且不论,仅从物流成本方面来分析。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在保鲜期上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把相当长的时间段内销售的产品集中起来运输,所以,在流通中需要有一个基本运输量的要求,否则,分摊运输成本会很高。所以,便形成了现在依托于批发市 场的传统流通渠道,即通过产地小运输户把农产品集中到产地批发市场,然后由大的运销户运输到销地大的批发市场,再由销售地大的批发市场分散到小的二级市 场、农贸市场或者小商贩、超市。远距离运输通过大的交通工具,短距离运输借助小的运输工具,以此来实现运输成本的较合理化。但是,这样,容易出现以下弊 端:

首先,产品的加工、分级存在很大的困难。大家都知道,批发市场批发的果蔬类生鲜产品,都是“通货”,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级。而对于超市生鲜的零售来讲,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因为,在开放式的货架销售中,没有那个顾客会去选择品质、级别不好的产品,如果货物不严格分级,不仅会影响到货物的整体美观度,而且品性不好的产品,总归会被“拣剩”下来,耽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把产品的严格分级由连锁企业的自 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或者转嫁给供应商、配送商,一样会增加成本。另外,从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环节的增加,其新鲜度会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承诺机制无法建立,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其产品来源的不确定性与流通的随意性,其无公害、绿色品质很难保障。现在依托批发市场的 松散型、不定向型流通方式,同时形成采购方式随意性,无品牌、无包装,法人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生产环节造成的污染在无控制地进入流通环节后仍然会面临 二次污染的威胁,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判断基本上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质量追溯机制无从谈起。消费者对超市销售的产品质量有信心,从根本上讲是如果采购的货物出了问题,可以找到销售的主体——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质量问题,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业是从批发市场上随机采购的,又去找谁来承担责任呢? 第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无序流通使得供求关系成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在长期的传统流通过程中,市场价格的调节从总体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价格也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在局部范围内的价格,过多的体现在供求平衡因素,偏离商品价值。这种无规律的价格波动,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超市与配送企业采购环节的管理难度,容易产生财务漏洞。第四、容易产生城市垃圾与无效物流。没有经过严格分级与标准包装的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许多没有使用价值的菜叶与残次果,不仅会占用运输的吨位,增加物流 费用,在销售、食用过程中扔掉后,还会造成大量的垃圾。一般每个城市的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往往是垃圾成堆、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区域。

因此,作为超市与农产品配送企业来讲,仅从物流运输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优的方式。在一个固定消费区域内,农产品的销售主要是 由分散的、无组织的小商贩主导时,上述传统的运输、流通方式是必然的。但当超市、物流企业等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其某些品种的销量可以满足 运输的基本要求后,上述流通渠道就会变的不合理,这些企业必然会绕开批发市场等环节,转向种植基地定向采购货源,在减少流通环节与运输时间,降低成本与提 高新鲜度的同时,定向采购也可以确保农产品品质。这种方式代表着农产品流通的未来趋势。

上一篇: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下一篇:物业公司经营风险报告